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科学科普知识竞赛集锦9篇

时间:2023-10-09 11:02:31

科学科普知识竞赛

科学科普知识竞赛范文1

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要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商科高等教育是培养创新型高级经济管理人才的主渠道,做好商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造就一代适应新时期的高素质人才就显得特别重要。与其他常规教学方式相比,大学生学科竞赛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独特的价值。国内外大量的研究和实践也证明,学科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学科竞赛在人才培养中作用的重视,各类学科竞赛开始兴起。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以及行业协会、企业举办了众多学科竞赛。其中,“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设计大赛、企业经营模拟大赛等商科类学科竞赛的规模、竞赛水平以及比赛效果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在商科类专业大学生中的影响力也不断提高。

学科竞赛较少受到高校所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较之其他途径和方式能够更好地减少民族地区高校商科人才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物质条件相对不足的制约。因此,基于学科竞赛研究民族地区商科高等教育中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实践角度有利于提升民族地区商科人才培养的质量,从理论角度则有利于为民族地区各高校构建符合自身经济社会环境的人才创新能力培养路径提供理论框架。

二、民族地区商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制约因素

(一)生源质量的制约

相较于其他高校,民族地区高校一般地处经济社会欠发达的地区,对考生的吸引力较低。近年来,民族地区高校录取分数线呈下降趋势正是这一现实的反映。以笔者所处高校位列,虽然综合办学实力和水平位居全省普通本科高校第十位左右,但近年来的录取分数线却低于省内其他经济较发达排名落后的高校。虽然高考分数不是绝对的生源质量的标志,但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生源质量上的差异,导致民族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在创新潜质方面首先就落在了其他高校大学生后面。加之,传统的教育方式强调知识传递,以成绩论英雄,进一步强化了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思维的单一。学生被动学习意识较浓,不注重创新、多元思维的培养和拓展,进一步扩大了生源质量的差异,进而造成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创新意思、创新能力较弱。

(二)人才培养理念的制约

目前,普通高等教育发展正处于十字路口。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未来发展路径是对普通高校进行分类发展:学术型高校和技术型高校。面对这一未来我国高等教育机构的发展定位,民族地区高校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由于资源限制,大多数民族地区高校的学术型高校发展之路难以实现,而技术型高校的定位又受到近年来兴起的职业院校的挑战。面对这样的发展困境,民族地区部分高校没有针对自身优势特色,更新自我发展目标定位,而是固守原有目标,不愿更新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养理念上的不切实际和落后,导致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普遍知识储备不够,进而影响了其对理论知识的吸收和创新能力缺乏。

(三)教师指导的制约

创新是一个对原有知识消化、吸收、创新的过程。因此,大学生的创新活动不仅需要学生的主观努力,同时也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指导。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指导教师自身水平的高低和指导力度决定了学生创新水平的高低。相较于其他高校,民族地区高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科研能力和水平相对略低,这就影响了其对学生创新活动的指导能力。

学科竞赛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能够较好地规避以上制约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学科竞赛由于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助于改变传统的单向知识传授的局限,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质;同时,通过自主学习,提高了学生主动进行知识学习的能力,增加了知识储备;再加之,相较于其他高校,民族地区高校教师科研压力相对较弱,且指导学科竞赛所必需的科研能力要求相对略低,教师具备进行学科竞赛指导的能力和水平。总之,相较于其他方式,学科竞赛是民族地区高校一项很好的规避自身劣势的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方式。

三、民族地区商科大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现状调查

笔者所在高校地处武陵山片区,是典型的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社会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学校商学院共有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5个商科类专业,商科类专业在校人数达2000余名。但在2010年以前,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类别、人数较少,层次不高,省级以上奖励较少,部级奖励缺失。学生参与的竞赛大多以英语竞赛、演讲比赛、体育比赛等素质性竞赛为主,参加的学科竞赛仅有“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每年参与各类竞赛的人数占全部在校学生人数的比例低于1000。因此,学科竞赛在学生中的影响力不高。学科竞赛在民族地区商科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被大大低估。

2010年,以工商管理专业被评选为全国特色专业为契机,笔者所在高校以工商管理专业改革为纽带,明确了商科类专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开始逐步摸索基于商科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学科竞赛体系的构建和运行,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民族地区商科类专业学科竞赛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一)学科竞赛体系构建原则与框架体系

1.学科竞赛体系构建原则

(1)层次性原则。学科竞赛体系应包括专业竞赛、学科竞赛等两个层次。专业竞赛主要锻炼学生对某一特定专业知识、技能,参赛对象主要为某一特定专业学生;学科竞赛则是对囊括学院所有专业的商科本科学生知识、技能的综合竞赛,参赛对象扩大为学院所有学生,并向全校学生开放。

(2)针对性原则。学科竞赛应是对各个专业学生应掌握的职业技能的综合测试,故每个专业至少应有一个对应的竞赛。

(3)结构性原则。为便于学院对学科竞赛的组织和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各个竞赛在时间安排上应合理,体现出参赛的时间结构性。具体表现为在每学年的上学期、下学期均应安排大致数量的竞赛。

(4)对应性原则。学院设计的学科竞赛应尽量与教育部、教育厅、学校组织、认定的商科类学科竞赛接轨,并在时间安排上与上级部门组织的参赛时间错开,便于为学院选拔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学科竞赛的队伍。

(二)商科类专业学科竞赛体系的运行

商科类专业学科竞赛框架体系的落实离不开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的共同努力。因此,打造一个有效的商科类专业学科竞赛的运作模式就需要从学校资源支持、制度建设等方面来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构建起一个包括制度建设、平台建设、教师激励的商科类专业学科竞赛运作模式。

1.制度建设

学科竞赛运作模式的构建首先需要更新教育理念,认清学科竞赛在人才培养,尤其是创新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为切实推进学科竞赛,笔者所在高校要求各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时必须包括“创新实践”教育学分(4学分),并对创新实践学分的获取做出明文规定,主要是以各类学科竞赛获奖成果作为学分获取的主要标准。这一规定切实提高了广大师生对学科竞赛重要性的认识,掀起了一股参与学科竞赛的热潮。进一步规范了学校相关学科竞赛举办、参赛、奖励文件,实现了学科竞赛组织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划化。如制定了学校学科竞赛认定制度,明确了各学科、各类别、各层次学科竞赛名称,使商科类专业大学生对自己能够参加的学科竞赛、参赛时间有了清楚的认识。商学院则更是打造了商科类专业学科竞赛框架体系,明确了每项赛事的比赛时间和参赛对象。还有,对竞赛获奖制定了明确的奖励政策,且奖励标准不断提高,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学生参赛的积极性。

2.平台搭建

学科竞赛需要有扎实的平台作为物质支持基础。笔者所在高校,积极开展平台建设,为商科类专业学生开展各类学科竞赛提供了充足的资源、技术支持。一是建立起经济综合管理实验室,该实验室配备了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服务器,购置了大量的商科类专业软件,如FRP系统、物流沙盘模拟系统、营销实训系统、模拟证券系统、电子商务平台、模拟人力资源管理软件、模拟客户关系管理软件等等;二是初步构建起商科类综合实训系统,跨专业、跨学科、跨学院开展商科类综合模拟实训;三是创建了湖南省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民族地区商科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并设立开放性创新训练项目;四是创建了商科科技创新与学科竞赛工作室,作为组织承办商科类学科竞赛的组织平台。通过以上学科竞赛平台,为商科类专业学科竞赛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技术支持。

3.师生激励

学科竞赛的顺利开展除了要有宏观的制度保障和平台支持外,关键还取决于学生和教师这两个学科竞赛的参与主体。为促进商科类专业师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积极性,学校、学院两个层次均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在学生方面,学校对于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获奖制定了明确的奖励政策标准,且逐年不断提高;另外,学院规定在各类奖助补评选中,充分考虑学生学科竞赛奖励,打破原有的课程成绩惟一初、准的局面。在教师方面,除了有相应的奖励政策外,对教师的指导工作明确规定了课时补偿。同时,设立了教学副教授岗位,并将学科竞赛指导成绩作为评选教学副教授的重要标准。通过以上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学校商科类师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

(三)基于学科竞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效果

1.学科竞赛获奖

搭建起以上商科类学科竞赛体系并开展运行后,商科类学生学科竞赛获奖成果在层次、数量方面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2010年以来,商学院学生共获得各类学科竞赛奖励250多项,其中省级以上奖励67项,部级奖励6项。相较于2010年以前,在省级以上等高级别学科竞赛中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面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特别是在“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FRP企业经营模拟大赛等知名权威商科学科竞赛中,学生的参与面达到了50%以上。

2.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通过学生访谈发现,大多数参加学科竞赛的学生均反映,经历学科竞赛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储备的增加,更是思维方式的改变。相较于以前的墨守成规、思维定势,学生对同一问题的思考视角更加多元,解决问题的思路更加多维,更加注重刨根问底。这意味着,学生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科学科普知识竞赛范文2

5月12日,县纪念5.12防震减灾知识网络有奖竞赛正式启动。活动时间为5月12日-5月31日,我局在365网首页置顶宣传这次网络竞赛活动,网民可点击图片链接进入答题,答题软件会自动录入答题资料,并统计所有参赛者的相关数据。活动结束后,我局将根据竞赛成绩抽出一、二、三等奖和纪念奖。活动面向全县城乡居民,同时在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县全体教师和小学四年级以上的学生全部参加了知识竞赛活动。通过举办这次网络竞赛活动,进一步扩大了防震减灾工作的影响力,达到全社会了解防震减灾工作、了解防震减灾知识、了解防震减灾法律的目的。

二、在全县中小学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活动

5月12日,在我局和教育局的统一安排下,全县56所中小学近10万师生同步开展了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活动前各学校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对学校安全工作措施、校舍安全、设备设施、水源、电源等方面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杜绝由于学校安全管理而引发的事故。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防止演练中出现意外伤害。演练活动准备充分,组织有序,取得了完满成功,增强了中小学生防震减灾意识,提高了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

三、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校园活动

5月12-5月31日,联合教育局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校园活动,通过举办地震科普知识讲座,悬挂防震减灾宣传标语,布置防震减灾知识画廊,组织学生观看防震减灾科普音像片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普及防震减灾知识。

四、开展“防灾减灾日”社区主题宣传活动

5月12日,我局会同多家单位开展了社区主题宣传活动。在3个社区举办了防震减灾知识讲座,同时通过设立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接受群众咨询等活动宣传防灾减灾知识。组织3个社区居民进行了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增强了社区居民灾害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居民地震应急处置能力和应急避险技能。

科学科普知识竞赛范文3

关键词:学科竞赛;学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8—0068—02

学风是一所学校群体心理和行为在治学上的表现,是长期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治学精神、治学原则、治学态度、治学方法和治学效果,它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影响。学风建设是高校发展的脊梁。 学科竞赛是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竞赛的方法,考察学生某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比赛。它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某种学科、专业知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在某学科领域中运用基础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笔者认为,理工科相对于文科来说,更应注重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探索与实践表明,学科竞赛在高校理工科学生的学风建设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学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随着计算机网络在校园的普及,各种社会思潮与价值观念的涌入,一方面给学生获取信息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渠道,另一方面在学风建设上也出现了新的问题:

1.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

大一年级的学生无法适应从高中时老师在后面追赶着学习到大学阶段自主学习的过渡,一下感觉茫然,失去了学习的目标和动力。高年级同学同样存在着专业学习目标不明确的情况,不明确毕业后的道路选择,是考研、就业,还是创业?学生缺乏孜孜以求的学习状态,终日懒懒散散,大把的时间浪费在网络世界中。

2.急功近利思想严重

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对学习和工作的效率要求更高。高效率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所追求的目标。在做学问上,许多学生期望付出即有回报。但学习是一个积累和提高的过程,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经历与汗水才能有所成就。“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长期量的累积,不可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3.基础知识不扎实

教学内容安排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金字塔式结构。理工科学生在大一时,常常不能理解基础科目对专业学习的重要性,放松了基础知识的累积。比如无机非金属材料这个专业,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都是基础课,没有这些基础课的学习,就无法理解专业课程的讲授内容。许多学生觉得基础课与专业没有什么相关性,觉得无足轻重,造成了基础知识不扎实的现象。

4.缺乏学习与讨论的氛围

学习氛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有形的物质环境,二是无形的心理氛围,不同的学习环境产生不同的学习心理氛围。随着电脑在学生宿舍的普及,高校理工科学生拥有电脑的越来越多,很多学生回到宿舍后就各自与电脑为伴,很少和其他同学交流。久而久之,同学间学习和交流的气氛就淡化了,而许多创新灵感的火花恰恰是在思想的碰撞中产生的。

5.缺乏集体合作精神

当今的高校生都是“90”后,独生子女的生活状态和“6+1”的家庭模式造成他们个人自我意识较强,但缺乏合作精神。很多学生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很少顾及别人的感受和需要。在生活中,哪怕有的同学在寝室床上休息,旁边的同学也会把电脑的音响开得很大。反映到学习上,许多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也是只懂得独自埋头于故纸堆中,缺乏合作式的学习氛围。用人单位在反馈毕业生情况的时候,都普遍认为当代的高校学生缺乏合作精神。

6.缺乏竞争意识

没有交流,就没有比较,认识不到自身与别人的差距,井底之蛙永远不知天高地厚。对人生的满足和前进的动力,很多时候来自对成功喜悦的感受。人也只有在比较中才能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所以我们应该努力为学生营造良性的竞争氛围。

二、学科竞赛呈现的新特点

近年来,高校学科竞赛发生了明显和深刻的变化,无论在内容、形式,还是要求各方面都出现了较大的变革。

1.学科竞赛的种类多样化

学科竞赛的种类涉及了高校教学内容的方方面面,涵盖了各个专业,扩大了高校各学科专业学生参与的可能性。以我校为例,同学们主要广泛参与的竞赛就包括: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ACM程序设计大赛、机械设计大赛和创业大赛。

2.学科竞赛内容综合化

人类知识的“爆炸式”呈现和快速的更新换代为当代教育发展提供了生机和动力,各种学科知识在发展过程中相互呼应、交叉、借鉴,并由此碰撞出新的智慧火花。学科竞赛中问题解决也需要不同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相互借鉴,这要求参赛学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学科素养。学科竞赛有利于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不同学术层面的相互融合。

3.学科竞赛对象年级化、层次化

在设计学科竞赛体系时有针对性,遵循了人才成长的规律。大学一年级设计量大、面广的学科基础知识竞赛、工程创意设计竞赛等普及性的竞赛,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二年级侧重于学科专业的课程设计竞赛、实验操作技能竞赛,重在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操作、运用能力;三年级以上则侧重学科综合竞赛、科技发明竞赛等高层次竞赛,注重实践和创新的结合。上述螺旋式上升的学科竞赛体系的构建,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涯,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4.教师是学科竞赛的有力推动者

学科竞赛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既是引导者,又是竞赛活动的有力推动者,各类知识结构教师的积极参与是学科竞赛活动质量与效果的保障。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对教师充满尊重和信赖,有了指导教师的参与,学生的热情和自信心明显高涨。我校目前推行的“导师制”改革,已经对学科竞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低年级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有的放矢地学习专业知识,高年级学生更是参与到教师的科研当中,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此外,我校实施多年的“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就是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进行科研活动。这项训练计划为我校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5 学科竞赛是对多学科的融合

新世纪学风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最终目标就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素质全面、有创新能力的人。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学科竞赛的作用与其是一致的。“学科竞赛”本身是对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的融合。竞赛参与者需要有直面困难的勇气,心理意志坚定[需要良好的人际互动、交往技能,是出色的社会活动家[需要对团队人员进行分工与统筹,是杰出的管理者[更需要对竞赛项目的发展方向和市场前景进行分析和掌控,是优秀的政治经济学者。

三、学科竞赛的新特点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1.培育竞赛文化

在学科竞赛中,参赛学生凝聚成了一支学习能力强、学习潜力大、学习效果明显的队伍,为推动优良学风的形成找到现实的典型。学科竞赛所倡导的竞赛文化推广了竞赛这一获取知识的新思路,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风建设有了一个长效有力的推进器,赋予了校园文化新的内涵。

2.巩固学科基础知识

学科竞赛所强调的,就是掌握、运用基础知识到实际的完美结合。学科竞赛所体现出的年级化、层次化的特点能够使学生深切体会发现自己理论上的不足,明白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学科竞赛是在专业基础知识上的延伸,没有扎实的基础,就不可能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更别谈参与更高水平的学科竞赛。

3.培养团队精神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在迅猛发展的科技潮流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学科竞赛越来越倾向于以团队的形式参赛,这种参赛形式下的任务往往要求更高,更需要合理的分工协作和统一的组织管理,更加要求团队合作精神的体现。如参加挑战杯创业大赛,就需要财务、市场营销等各个专业学生的参与,精诚合作。

4.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主要由学生的人格魅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创新素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身心素质等几方面的因素构成。“学科竞赛”本身是对多学科的一种融合,通过学科竞赛不仅可以系统地进行专业理论的学习和训练,更使广大同学具备做人处事的基本素养,心智更加成熟。

5.明确学习目标

学科竞赛对学生积极性的提高已经不言自明。针对中国实际的教育、教学环境,学生从高中阶段到大学的过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学生尚需要有导师的引导与激励。“导师制”的作用既体现在对学生专业学习方向上的引领,又体现在专业学习技能上的提升,使学生学习更有方向性。

3.6 催生良好的学习氛围与环境

从学习心理环境的营造上来讲,学科竞赛通过不同形式的竞赛活动来引导和催生学生对学习重要性的认同,形成一种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心理氛围,使群体内的每一个成员自觉不自觉地被这种强有力的稳定气氛所感染。[4]从学习的外部环境建设来讲,学风是一种社会关系的表现,不是单个人孤立的学习行为。我们经常有这样的经验,同寝室里多数人对学习没有兴趣、沉迷于网络,那么其中较勤奋的同学也会受到影响而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反之亦然。

总之,对于理工科高校来说,学科竞赛是一种可行的教育、教学行为,有着常规教学不可及的特殊的创新教育功能,在高校理工科学生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辛岚.抓好学科竞赛 推动学风建设[J].内江科技,2010(01).

[2]丁伟,陈凡锋.完善学科竞赛体系 促进高校学风建设[J].高等建筑教育,2012(04).

科学科普知识竞赛范文4

社区科普工作室:青少年动手动脑的乐园

社区科普工作室,是渝中区科协为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而着力打造的“科普体验点”。它“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配备有科技体验器材、益智玩具等物件和科普书籍,相当于一个微小型的“科技馆”。为了充实青少年朋友的暑期生活,各社区科普工作室加大力度,精心组织了“动手动脑?创意手工”、“水培蔬菜”讲座、“科学我体验”、“四点半学校”、类培训及趣味赛等特色科普活动,还提供青少年假期科普体验式托管服务。

大黄路社区科普工作室组织了社区小朋友,亲身感受太阳能电池、动态潜望镜、电子显微镜等科普设备,使他们实地体验、感受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领事巷社区科普工作室组织青少年到一起看书,读报,辅导作业,写科普征文,定期开放社区科普大学电教室,放映健康知识科普电教片、自然和人文电影,以及爱党爱国题材教育片;人和街社区科普工作室,充分利用工作室内显微镜、油画棒、拼图、棋类、彩泥等活动器具和科普图书,开展“人人动手 普及科技”活动,组织青少年们搭建飞机、轮船等模型,阅读科普图书,举办各种科普讲座、趣味比赛。

目前,渝中区科协已建立社区科普工作室10个。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吸引了青少年的踊跃参与,成为他们动手动脑、体验科普趣味的乐园,社区小朋友自豪地称赞:“这是我们的第二个家”。

社区科普图书室和科普教育基地:让青少年畅游知识的海洋

渝中区12个街道科协、77个社区科普站均建立有科普图书室,实现了全覆盖,社区科普图书室藏书约1000册。为了充分发挥科普图书的宣传育人作用,各街道、社区坚持全天开放,社区青少年学生一有空闲就来到图书室,阅读自已喜爱的书籍。

区科普基地重庆书城和市少儿图书馆发挥优势,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重庆书城专门开辟了暑期青少年科普图书专柜。市少儿图书馆于7月29日,开展了一场“我是巧手小绣娘——不织布制作现场竞赛”亲子活动。邀请手工老师讲解不织布制作的技巧和搭配知识,为30个家庭的参赛队员进行手工作坊培训,让小朋友动手动脑,自己创作,在老师指导下创作出一个个漂亮的作品。现场还进行了专题手工图书展览,共展览图书124种、337册,涵盖编织、拼布、烘焙、刺绣、手绘等方面。参赛小朋友可凭借书证把图书借回家阅读。

区科协联合区市政管理局、区少工委举办了首届“快乐渝中小主人”2012年暑期青少年夏令营。在为期两天的活动中,青少年们参观了区环卫三所等科普教育基地,实地见证了粪便变为清水的过程,学到了环保科普知识。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放飞梦想的平台

渝中区通过举办“渝中区青少年科技节”、开展“渝中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评审等,搭建青少年活动平台和载体,着力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实践能力。

渝中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至今年已举办第七届。为认真做好各项工作,评审办公室于6月份向渝中区各中小学下发了通知,指导辖区中小学,特别是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开展好活动。7月25日,区科协牵头召开了评审会,组织专家按照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评选办法对上报参赛作品进行了评审,分别评选出青少年科技创新奖5名、提名奖5名、入围奖3名。同时,将在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作品,推荐参加重庆市和全国的大赛。在8月13日第2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渝中区人和街小学的项嘉华同学的小发明“指环输液器”,勇夺创新大赛创造发明一等奖。

今年5月挂牌的渝中区青少年创新学院,是由渝中区科协、区教委、团区委共同建立的。创新学院主要负责全区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指导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并组织相关科技活动。7月下旬,在山东省枣庄市举行的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教育学会、中国发明协会、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联合举办的“第六届全国中小学劳技教育创新作品邀请赛”落下帷幕。渝中区青少年创新学院组织了7件作品参加此次比赛,最终7件作品全部获奖,取得了3个金奖、4个银奖的优异成绩。同时,东华观小学的林安菊、曾泳老师和渝中区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实训中心的周畅老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指导教师。

青少年主题科普活动:溶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

丰富多彩的主题科普活动,能够使青少年拓展科技视野、体验科技魅力、激发探究热情、锻炼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弘扬科学精神,吸引了广大青少年踊跃参加。

8月15日,在区科普基地市少年宫室内运动场,区科协指导12个街道、体育局等《纲要》小组成员单位,举办了科普趣味运动会。运动会设有科普知识问答、1分钟跳绳、原地拍球、齐心协力运气球、投篮共5个比赛项目,着重突出科普知识和趣味性。由于是假期,科普趣味运动会吸引了很多青少年参加。10岁的参赛者余翰洋小朋友开心地说:“参加这次的科普趣味运动会,我最喜欢的就是科普知识问答,让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心里特别高兴”。

渝中区科协、区教委开展了一场“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的知识讲座。提出了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指导学校积极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自得其乐的能力以及乐观向上的态度。同时,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帮助校医、保健老师更好的了解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帮助青少年化解“心结”,走出心理阴影,珍爱生命,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化龙桥街道科协组织了一场科普知识问答竞赛,涉及生活小常识、食品安全、心理健康等内容,集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寓教于乐,受到青少年朋友的喜爱。街道科协还举办了科幻绘画和手工比赛,让青少年朋友用多彩的画笔为假期再增添一抹色彩;菜园坝街道科协举办了一场“三峡大讲台?渝中讲台”亲子教育讲座,邀请教育专家向家长传授如何制定行之有效的暑期学习计划;南纪门街道科协结合“7.23”特大洪水等鲜活实例,向孩子们讲解、传授避灾自救知识和居家日常安全知识,帮助青少年学科学,防意外。大溪沟街道科协邀请了部级心理咨询师张鲁青,为辖区百名青少年开展了一场以“学会爱”为主题的青春健康知识讲座,以实例和故事的方式教育大家应该如何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爱地球,教育青少年在成长中学会爱。

科学科普知识竞赛范文5

论文摘要: 本文从我校数学建模竞赛推进数学建模课程开设的成功经验,浅淡了数学建模促进大学生能力的培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的日益普及,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数学科学的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正在从国民经济和科技的后台走到了前沿。

把数学与客观问题联系起来的纽带,首先是数学建模。应用数学去解决各类实际问题,首先是建立数学模型。数学建模是联系数学与实际问题的桥梁,是数学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的媒介,是数学科学技术转化的主要途径,数学建模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数学界和工程界的普遍重视,它已成为现代科技工作者必备的重要能力之一。

一、 以竞赛推进数学建模课程化

数学建模作为一门崭新的课程在20世纪80年代进入我国高校,萧树铁先生1983年在清华大学首次为本科生讲授数学模型课程,他是我国高校开设数学模型课程的创始人,1987年由姜启源教授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数学建模教材。在八十年代后期开设数学建模选修课或必修课只是少数老牌大学。但自1992年由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举办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94年起由国家教委高教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共同举办)以来,随着参加竞赛高校的学生增加,各高校相继开设了数学建模课程。2008 年全国有31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1023所院校、12846个队(其中甲组10384队、乙组2462队)、3万8千多名来自各个专业的大学生参加竞赛。目前,在本科院校根据自己学校特点基本上开设数学课程。

我校从95年开始开设数学建模选修课,到97年学校决定在原有的基础上,从97级学生开始,在部分专业开设数学建模必修课,并同时对其他专业开设数学建模选修课。最初开设选修课是因为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需要,选修的学生数较少,而且必须是往年成绩较优的学生才允许选修。我们通过以竞赛为平台, 加强引导与指导,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而且通过数学建模竞赛,促进了我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创新,参加过训练和竞赛的学生们普遍感到,以往学多门课程的知识不如参加一次竞赛集训学得全面和扎实。因为数学建模竞赛需要全面掌握本领域相关知识, 在深入理解、领会前人智能精髓的基础上, 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只有善于进行创造性地学习和运用知识, 善于对已知知识进行融会贯通, 注意知识积累的同时更注重对知识的处理和运用, 才能取得成功。随着数学建模竞赛在我校影响的增加,同时参加竞赛过的学生能力的提高,要求选修数学建模课程的学生逐年增加?,使得开设数学建模必修课有了一定的群众基础,同时开设数学建模课程的目的也转向了竞赛与普及相结合,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目标。目前,已在自动化、信息管理、统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软件、通信等专业的学生开设不同层次的数学建模必修课与限选课,同时仍然在全校开设不同层次的数学建模选修课。对于不同层次,理论教学学时分别为34、50、66学时,并辅以上机实践训练,每年从当初几十名学生到目前每年近2000名学生修读此课。为了进一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在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数学专业开设数学建模课程设计,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为了让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数学专业的学生能更好的应用计算机工具和数学软件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从2001年开始我们开设了数学实验课作为数学建模课程的补充和完善,并且目前面向全校开设数学实验选修课。为了进一步推广和普及数学建模,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参与数学建模,在原开设多种课程基础上,在学校以及教务部门的支持下,课程组于2000年起结合课程教学安排,在每年五月底举办全校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该项活动得到了全校学生的积极响应,2009年有152个组,456人参赛。我校数学建模教学已经形成了多个品种、多种层次、多种方式的教学格局。

二、数学建模促进大学生能力的培养

数学建模活动包括数学建模课程、数学建模竞赛和数学实验课程等方面。建模活动本身就是一项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具有较大的实践性;既要求思维的数量,还要求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著名数学家丁石孙副委员长对数学建模活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我们教了几十年的数学,曾经花了很多力气想使大家能够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但是我们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方法,数学建模活动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使很多的学生包括他们的朋友都能够认识到数学的真正用处”。李大潜院士也曾说过:“数学建模活动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必将不断发展、日臻完善”。很多高校从当初为了竞赛的需要,但随着对数学建模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认识,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许多普通高校都在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特别是对数学教学改革以数学建模为突破口,在教学体系、方法和内容上都进行了实质性的改革,已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如改革教学内容,教学与计算机结合,实行研讨式教学等,这也为数学建模网络教学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我校从1997年开始,我校将数学建模的教育从面向少数优秀学生转变为面向更多的普遍学生。越来越多的学生从数学建模的学习中获得了进步,使数学建模教学在大学生素质培养中日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促进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建模是从实际问题到数学问题,从数学问题到数学解,从数学解到实际问题的解决,这一过程提高了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

2. 促进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增强的。通过数学建模的学习及竞赛训练,他们不仅受到了现代数学思维及方法的熏陶,更重要的是对于不同的实际问题,如何进行分析、推理、概括以及利用数学方法与计算机知识,还有各方面的知识综合起来解决它。因此,他们具有较高的素质,无论到什么行业,都能很快适应需要。

3. 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由于数学模型实际问题的广泛性,大学生在建模实践中要用到的很多知识是学生以前没有学过的,而且也没有时间再由老师作详细讲解来补课,只能由教师讲一讲主要的思想方法,同学们通过自学及相互讨论来进一步掌握。这就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他们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正是靠这种能力来不断扩充和更新自己的知识。

4. 促进大学生相互协作能力。在数学建模学习过程中,有大量的数学模型不是单靠数学知识就能解决的,它需要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综合在一起才能解决,当今科学的发展也使得一个人再也没有足够精力去通晓每一门学科,这就需要具有不同知识结构的人经常在一起相互讨论,从中受到启发。数学建模集训、竞赛提供了这一场所。三位同学在学习、集训、竞赛过程是彼此磋商、团结合作、互相交流思想、共同解决问题,使得知识结构互为补充,取长补短。这种能力、素质的培养对他们的科学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 促进大学生分析、综合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这是由数学建模的任务,目的所决定的。建模过程大体都要经过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比较与类比、系统化与具体化的阶段,其中分析与综合是基础,抽象与概括是关键。而从数学解答与模型检验而言,要求大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与计算机知识还有其它方面知识综合起来,动手去解决, 根据计算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通过实践,明白学以致用,提高了分析、综合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促进大学生的创造能力的提高。在数学建模实践中,大多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没有现成的模式,要靠充分发挥自己(和队友)的创造性去解决。而面对一大堆资料、计算机软件等,如何用于解决问题,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数学建模对大学生的创造性的培养是很有好处的。

三、开设数学建模课程取得的效应

数学建模活动十分有利于达到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育人目标。我校开设的数学建模课程,在师资水平、普及程度、特色内容建设、校内竞赛以及全国竞赛等几个方面,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特别是每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我校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而且在全国也有一定的影响,得到全国竞赛组委会专家的充分肯定。

在教学团队建设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从最初的4名教师,逐步扩大到涉及运筹与优化、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科学、最优控制、计算机应用等在数学建模中常用的学科方向的十多名教师,不仅解决了课程教学的需要,也促进了教师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

在课程设置研究方面。根据我们这样一类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在不同专业的学生中开设了多种不同课时不同程度要求的数学建模课,满足了各种不同程度不同水平的学生的需要。并在个别专业开设数学实验必修课,同时面向全体开设了数学实验选修课,把数学理论教学与数学软件以及计算机实现进行了很好的结合,进一步丰富了数学建模教学的内涵。以及在几个不同专业中开设了数学建模课程设计环节,有效地解决了大量一般学生如何加强数学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问题。

在加强教学内容与方法的研究与实践方面,并取得明显成效。除了选用合适的优秀教材作为参考资料,更是投入精力编写了适合我校的教学用书(即将在高教出版社出版)以及学生自主学习材料。数学建模教学的目的是能够让学生知道到什么地方找什么工具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我们坚持努力把研究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应用到数学建模教学中去。2000年开始,每年结合春季的数学建模教学工作,在五月底进行校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该项活动推广普及了数学建模教学,使更多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也有力促进了数学建模竞赛活动在地方性普通院校中的开展,促进了竞赛水平的提高。

在教学改革方面。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到其他工科数学课程中去,并且在教学中注意强调讨论式教学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同类院校树范性方面。2003年,该课程被确定为浙江省首批省级精品课程。通过几年的建设,已初步建成较有特色的课程资源。充分提升了网络工具的辐射作用,一方面加强了我校数学建模教学和竞赛工作,以及数学建模课外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对其他同类高校能起到较好辐射作用。另外,我校数学建模课程教师曾多次作为讲课教师参加浙江省数学建模教练培训工作,多次应邀到兄弟院校讲课,也曾有多所院校到我校参观调研。

通过几年努力,完成数学建模教改研究项目《数学建模提高大学生综合知识能力的探索与实践》、《在工科院校中开设数学建模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实践》与《以学科竞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四维互动”模式研究与实践》,三项成果皆获得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组织学生数学建模课外活动的开展,申报“新苗人才计划”、“创新杯”并取得成功。自1995 年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建模竞赛以来,共获全国一等奖25项,全国二等奖41项,浙江省奖一等奖42项,二等奖48项,三等奖41项。2006年至今共获国际一等奖8项,国际二等奖14项。取得了省参赛高校与全国高校中的优异成绩。

通过参加数学建模活动,很多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科研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在毕业设计、实习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中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得到用人单位和研究生导师的普遍认可。从2001年至今获得“计算机世界奖学金”十几位学生中,清一色在数学建模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而且随着数学建模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各级领导和各行业的用人单位逐渐对数学建模在实际中的应用和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都有了新的认识。目前,数学建模活动在我校的开展,得到了越来越多同学的欢迎。数学建模活动不断走向深入,由阶段性转向日常教学活动。在教学方面,由初期的只在优秀学生与部分专业学生开设选修课,发展形成了多个品种、多种层次、教学格局;在竞赛方面,由初期的只参加全国竞赛,发展到既参加全国竞赛,又将参加国际竞赛,同时每年举办校内竞赛;在撰写论文方面,由初期的只研究如何撰写竞赛论文,发展到现在与教师做课题与一般学术论文写作,参加新苗人才计划与创新杯等。

参考文献

科学科普知识竞赛范文6

科技活动是让广大学生充分感悟科技魅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有益的活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科技活动总结和反思合集,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学校科技活动总结和反思合集1

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及各位老师的精心组织、策划下,经过各位老师、同学的共同努力,为期三个月的科技节活动现已圆满结束,通过学校的科技节,使我校师生形成倡导科学,弘扬科学,学好科学,用好科学的良好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学校科技活动的深入开展。现将本次活动的开展情况作如下小结:

一、宣传发动有力,科普氛围浓郁。

校长就对这次活动进行了大力动员,精心布置,而后各班板报、学习栏、学校板报、橱窗均能以科技活动为主题,收集资料、精心设计、出好专辑。学校广播台也作了一次科普宣传专辑,宣传科普知识,各位班主任老师也利用晨会、班队课、校本课,组织学生学习科普知识;这样既是对学生的一种教育,又对社会进行了宣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活动丰富多彩,学生受益匪浅。

1、一是科技节氛围浓。本次科技节从20x年的9月下旬开始到12月结束,经历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在此期间我们举行了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不仅有魔术比赛、小制作比赛、,还有手抄报、等科技竞赛项目,通过各种途径营造了科技节的氛围。

2、举行科普知识讲座与播放科普录像。我校在活动期间由科技辅导老师利用班会课对全体学生做了一次科普知识讲座,并利用多媒体教室对学手播放了科教片,让学生在有声有色、有形有彩的世界里吸取科学知识,培植科学精神,激发创造欲望,将全体学生带入了无边无际的科学海洋。

3、各班还开展了绘画、写作、小报等活动,用自己的笔来描绘我们崇明的明天的辉煌美景,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尔后我们还展示了学生的作品,让孩子们在参观中获取知识、增长见识、互相交流。对优秀作品进行了表彰奖励。

三、总结评比,深化提高。

为期三个月的科技节活动一晃就结束了,各班都能认真总结找出利弊得失,表彰先进,学校也将科技节活动的过程性资料收集归档,并对在本次活动中表现突出的班级、个人进行了表彰。

本届科技节虽然已经结束,但科技创新、科技活动的开展却永无止境。目前,我校学生的科技发明、创造成果还比较欠缺,希望广大师生以科技节为契机,推动我校科技活动的深入开展,不断提升科技节活动的质量,不断提高科技发明的档次,为创建素质教育理念下的科技特色学校而作更大的贡献。

学校科技活动总结和反思合集2

一、活动主题:

培养创新型人才,携手建设创新型校园

二、指导思想:

广泛开展学校科技教育活动,引领广大青少年接近科学、走近科学,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大力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中,开创学校科技教育新局面。

三、活动时间:

10月1日一11月30日

四、活动对象:

侯家村镇全体学生

五、活动要求:

(一)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未来的国际竞争,焦点是科学技术,而最激烈的是人才的竞争,这种竞争的态势要求人才培养和教育体制必须及时跟进与调整。各校一定要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切实加强科学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以实际行动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的“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

(二)加强组织与领导,提高活动实效性。各校应认真组织好本届科技节活动。要成立以分管领导负责的科技节活动组委会或领导小组,精心设计组织科技节各项活动,加强管理,狠抓落实。根据工作安排,各校应于11月23日前报送科技节活动的过程性材料和总结。

(三)人人参与,重在普及。科技节活动应定位于群众性科技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科技节期间,各校应围绕本届活动主题,设置科普宣传教育版报,广泛宣传发动,吸引师生热情参与,同时加强与社区的联系和配合,形成浓厚的学科学、爱科学氛围。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区性的各项活动,让广大学生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动手动脑,发展个性特长,培养能力。各班级应鼓励和支持学生广泛参与,不断提高科技活动的普及率及活动水平。

(四)接轨教学,活动中发展。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重视科学教学,同时在相关学科教学中渗透科技教育;要针对本校实际,开设科普讲座;要切实抓好综合实践活动课和兴趣小组活动等形式多样的科技活动,力求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创新。科技节活动期间,各班级要开展一场竞赛围绕本届活动主题开展的竞赛活动,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中提高科学素养。

学校科技活动总结和反思合集3

为了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平台,培养学生智慧、创意、节俭的品格意识;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锻炼、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营造一种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氛围,进一步推进学校科技创新活动的蓬勃发展, 特举办第五届科技文化节暨品格成长营开营仪式。

引人入胜的开幕式

在开幕式上,一曲《科技之光·梦想的翅膀》和由学校科技组刘剑老师演示的纸火箭发射把全校师生引入了科技无限魅力的境界。紧接着,由学校李兴全校长宣布: 第五届科技文化节暨品格成长营开营。

营造校园科技文化、品格教育氛围,为了更好地开展学校各项活动,特别是本次活动的工作,本次活动项目组优化了学校“阳光成长”QQ群,方便各班家委会成员在自己孩子的班级群里宣传、衔接、协助本次活动的具体事项;本次活动项目组在各班教室的墙壁上张贴科学品格成长树,让孩子把在本次科技活动中挣得的“阳光品格”币张贴在品格树上;本次活动的一个月里的每天大课间时都会利用学校大屏幕播放“科学加油站”小栏目。如:《裸眼3D全息投影》、纸火箭制作及发射视频、科学家的故事展播等相关科技视频。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当中,项目众多的科技文化饕餮盛宴在美丽的阳光同小向全校师生和家长们展示。

精彩纷呈的各年段主题活动

一、二年级学生寻找夏天的讯号,让学生和家人一起到大自然中去观察,看看哪些变化意味着夏天的到来。并用自己的文字和书本或网络上的资料补充完成。以此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仔细观察、热爱大自然的科学品格;三、四年级学生进行环保创意手工制作,学生利用废物(饮料瓶、易拉罐、泡沫、纸杯、布料……)制作纸质、手绘、金属、塑料、布衣等作品(如不倒翁、、自行车、飞机模型、装饰品……),以此培养他们创意、节俭的科学品格;四、五年级学生在科学课上进行纸筒承重比赛,他们利用四张A4纸、10枚回形针、一个胶棒,4人一组进行初赛。哪组制作的纸筒能承重最多相同大小的书即为获胜。

志趣盎然的全校普及活动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自愿参与进来,科技文化活动还看展了以下普及活动:

奇思妙想 阳光娃 学生自己提出感兴趣的科学问题或现实生活需要明白的科技方面的问题,张贴在文化长廊上待由其他同学为他们做解答。

科普阅读 阳光娃 学生自带、到各个图书馆借来科普书籍,在每天午餐后(12:30--13:00)进行阅读,补充科技知识。

阳光讲堂 阳光娃 各班学生可以邀请自己的家长在五月份里任意一个周五(自选)进入乡村少年宫活动课堂,为自己班级普及各类科学知识。

与此同时,科技文化活动还安排了学校传统的科技活动:侯丽娜老师发起全校学生进行国际数棋挑战赛;陈刚老师组织学生进行打字比赛和3D建模创意展示;刘剑老师组织纸质火箭制作发射比赛;陶元发、刘文景老师组织科技模型制作比赛;陶元发老师组织电子焊接作品校园展示活动。

以上所有的竞赛、展示活动都提前用海报的形式通知全校学生,竞赛、展示活动尽量在学校大厅前开展。科技文化活动项目组会根据学生竞赛、展示、参与的情况发放“创意长臂猿”品格币,让学生张贴在教室的品格树上。活动所有信息都会由相应的家长到场记录、拍摄并把所有信息发至学校“阳光成长”QQ群,并转发到全校所有班级QQ群里,让全校师生都参与进来。

领导关怀,殷切希望在国际数棋挑战赛、3D建模创意展示、纸质火箭制作发射比赛的现场,同学们团结协作、奋发争优,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成都市 关工委科技组的老领导们也莅临参观学校科技文化活动现场。他们在学校李兴全校长的陪同下观摩了国际数棋挑战赛、3D建模创意展示、纸质火箭制作发射比赛。老领导对学校“大量吸取、动手实践、人人参与”的科技知识普及模式大为赞许。他们还走进各班教室观摩由学生家长志愿者组织的乡村少年宫活动课。老领导看到家长们在为自己孩子的班级普及各类科学文化知识后说:“家校携手,启迪睿智。学校应该在现有的基础和经验上继续加强和巩固,形成 家校共育的新模式。”

收获甚多,意义深远

在本届科技节中,同学们看、学、做、玩,尽情体验了科学的无限乐趣,享受了成功的欢乐,让科学兴趣得到畅快的发挥,科技潜能得到充分的激发;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扩展了学生的参与度,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思维深度和时空广度,满足每个孩子个性需求,实现了孩子个性化成长;体验了创新实践的快乐,增长了才干,收获了硕果,也为学校的校园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和活力。科技文化节活动时间是短暂的,但全校师生的探索创新的精神和热情是无限。它留给师生们的记忆和影响将是深刻和长远的。让科技点燃 “阳光同小”创新的火把,用科技扮靓我们美好的生活,传承创新精神,放飞我们少年创客的科学梦想吧!

学校科技活动总结和反思合集4

一、活动背景:

本月以科技文化艺术节为背景,开展各项竞赛、娱乐项目,如以科普创新为主题的“纸桥承重”活动,此次活动历时一个半小时,充分锻炼和培养了同学们的创新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活动中存在的不足:

本次“纸桥承重”活动存在着一些问题:

1、参赛选手没在规定的时间内到场。

2、由于活动时间与讲座的时间发生冲突,各班的亲友团人数太少。

3、观众太少,没气氛,小游戏搞得不太好。

4、在本次活动当中我们不仅看到了活动时间的冲突,而且活动现场的细节做得不够好、活动分工不够明确,导致工作的滞后。影响了活动的开展。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要吸取本次活动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提升我们的工作水平。

三、活动意义:

通过本次活动,充分锻炼和培养了同学们的创新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我院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对以后学生组织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我部门工作经验的总结和积累也具有重要意义。在本次活动中,我们部门的成员都能积极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去,通过各种方法提高本次活动的质量。部门成员的工作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在活动中以“科技文化”为主题在整个学院中营造了良好的科技文化氛围,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

四、活动建议:

抓好学委、做好宣传。

科学科普知识竞赛范文7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科学普及教育;科学精神

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7-0219-03

2002年8月中国正式实施《科普法》以来[1],科普教育事业发展得很快,特别是近年来,许多城市的科技馆、科学活动中心纷纷建成,进一步推动着科普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全民的科学素养得到了较大提高。但细细回顾起来就会发现,我们的科普教育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亟须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来进行指导促进,以逐步解决这些问题。以下谈谈这些问题和解决的意义。

一、忽视统筹兼顾

统筹兼顾是科普工作的重要方法,在当前的科普教育工作中,各地都很重视提高未成年人的科学素养,大力提倡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把提高未成年人的科学素养当着科普教育工作的全部内容。这样做未免片面了,以未成年人作为科普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没有错,但对未成年人实施科普教育不是科普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它还包括广大的青壮年人。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明天,很重要。但青壮年人是国家的今天,是建设国家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不应该被忽视。由于工作的片面,宣传内容的偏颇,使得许多青壮年人也不重视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不少人科学意识淡薄,工作能力弱,竞争能力差,创新意识少。有些人虽然也意识到科学素养的重要,但他们却把心思全放在自己孩子身上,为了提高孩子的科学素养、文化水平,他们宁可省吃俭用,也不惜巨额投入;但在投资提高自己科学素养方面却十分吝啬,有的人有时很想买一本书,反复掂量后又放下。长此以往,他们的工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将会受到削弱,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如今,就是离退休的科技工作者也非常重视学习。中央9号文件[2]就把“老有所学”这个要求,当做各省市政府管理离退休科技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内容。青壮年人是社会的中坚力量,许多青壮年人少年在校读书时或受极左时期的政治影响,或受应试教育的束缚,许多人的科学素养并不高,近几年科协系统的社会随机抽样调查就充分证明了这点,北京、上海、广州这些中心城市的青壮年科学素养跟发达国家地区相比也存在很大差距。当今世界教育的发展方向是提倡终身学习制,青壮年人作为国家和社会的主力军,科普工作者岂能忽视他们的学习?因此,我们的科普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坚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做到统筹兼顾,除了重点抓好未成年人的科普教育工作外,还要花一定的时间、精力、经费来开展对青壮年人的科普教育。为他们提供进步的平台,让他们不断增长科技知识、增强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竞争能力,加快推动社会全面和谐科学发展的步伐。

二、急功近利心切

对社会效益显著项目一哄而上是我们很多地方的老毛病,对能迅速产生轰动社会效益的一些科普教育工作中的科技活动竞赛项目,许多地方也常一哄而上。有不少地方在参与一哄而上的大潮后却产生不了什么社会效益,但他们仍不肯罢手。为了不影响仕途或形象,他们常常是孤注一掷,或找偏门,把所有力量集中于一点或一两个项目上,力争使这一两项活动成为闪光点。这样,就会出现一些不良现象。这些现象表现为:

1.浪费宝贵资源。我们国家人口众多,家底薄,政府财政拨给科普教育的经费不多,多数地区按人头算也就几角钱,如何科学地把这点经费合理使用,让它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是科普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多年来,科普工作者们在这方面用了很多心思,也取得了较好成绩。但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各种思维的涌现和各种方法成效的宣传,使部分科普工作者眼花缭乱,分不清工作的关键和重点在哪里。他们往往追求时尚,总是抓一些吸引人的项目,想搞出个先进成果,争取社会和领导的重视、支持。但是他们这种做法往往是脱离实际和得不偿失的,因为想通过搞一两个形象项目来推动整个科普教育工作是不现实的,这样做不但无法搞好科普工作,还浪费了宝贵的人力财力资源,影响整个科普教育工作的发展。

2.产生不良竞争。在进行科普教育中开展相关的科普科技竞赛活动,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大赛、专项科技竞赛等等是引导科普教育工作健康发展的一种有效方法;但一些地区虚荣心强,总想在这些活动中夺得最佳成绩,树立个人形象或取得政绩,把为数不多的专项经费全投入到竞赛项目中。在外行人看来,他们科普工作的竞赛活动规模越来越大,水平越来越高,好像整个成绩也越来越大了。其实不是,只是个别项目的水平虚高而已,他们的科普科技活动并没能引导或推动整个科普教育工作发展。因为他们都急于拿奖牌,就都派出了最优秀的科技教师、最大限度地投入经费来构思、创新各种参赛项目。而受教育的对象和参赛主体学生们并没有多少参与,基本上都是科技教师在操劳。也就是说,许多地方的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中,很大成分是科技教师之间的较量,这种较量属于不良竞争,偏离了科普教育工作的宗旨和基本理念。

3.在社会上造成负面影响。大力实施科普教育,是国家的经济建设发展到一定程度、精神文明建设达到一定的水平时出现的重要措施。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都很关心重视,也十分关注和期待科普教育工作的发展能弥补应试教育造成的缺陷,为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发挥良好作用。但许多地区一味地搞那种未成年人难以真正参与的五花八门的高水准的科技活动比赛,会使学生、家长们逐步丧失学习和参与热情,给整个科普教育工作制造了消极因素,在社会上造成负面影响。所以,在开展各种科普科技竞赛活动时,要根据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知识结构、学生家长经济状况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来设定,不能以自己个人的喜好和时尚的流行来设定。力争越来越多的学校、学生、家长和社会团体参与,保障科普教育工作扎扎实实向前发展。

4.阻碍科普教育事业的发展。科普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大众的科学素养,如果走偏门、找捷径,过分地和功利目的挂钩,就会偏离工作方向。因为大家都把有限的人力财力投到意义和作用不大的竞技项目上,其他大量普及类教育项目的发展必然会受到阻碍。这样,既使科普教育活动表面上搞得轰轰烈烈,风风光光,实际的社会效益并不大。科技活动的竞技和体育比赛的竞技是有区别的,二十年前,中国的花样滑冰项目只有四人两对选手,经过高投入,强训练,在参加世界赛事时,竟有一对选手获得了银牌。而北极圈附近一些国家和地区参加这项体育运动的群众很多,活动开展得也很好,却还没能拿到这么好的成绩。中国这项没有什么群众基础的运动项目获得了这么好的成绩是值得夸奖,但其意义也值得反思。体育竞技和科普教育活动竞赛有很大的区别,负责体育竞技工作的人,只要运动员拿到奖牌任务就算完成了。而负责科普教育工作的人,其责任是提高全民科学素养,要使尽可能多的人接受科普教育。如果我们只热衷于奖牌和名次,科普教育事业的发展步伐就受到阻碍。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统筹兼顾[3],合理地配置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把普及教育和科技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推动科普教育工作的顺利发展。

三、科学精神缺乏

科普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树立科学精神。科学素养里还包含有科学精神,所以科学知识不等于科学素养。现在随着科技进步的步伐加快,人们身边的各种用品大都有相当程度的科技含量。许多人自然而然地掌握认识了一定的科学知识,也就是说相当一部分人的科学知识都达到了某种程度。另外,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许多人的科学文化知识也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加上科普教育工作的助推,我们全民的科学文化知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许多人的科学精神仍很贫乏,这也是我们科普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1.没有树立科学精神。许多人学历不低,甚至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却没能真正树立起科学精神。这主要反映在他们的工作方法和人生观这两个方面上。

(1)在工作方法上。这些人往往短视,心胸不宽,气量不大,只有短期工作目标,没有远大理想。如果他们负责某方面领导工作,大都只为近期效益着想,可持续发展、科学运作等这些正确方法他们很少考虑或顾及。他们往往盲目地推动或实施不成熟的工作计划,有时为了压制正确意见,他们还无理地使用权力。他们还给这种低劣的领导方法冠以美名,叫它“霸气”。他们把商业娱乐影片中胡编乱造的土匪恶霸气息很重的“历史革命英雄”当成学习的榜样,言行举止张狂,很有点像《红楼梦》中说的“奴才当了主子,比主子还主子”,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平常他们不但不学一点马列主义的科学理论,就是革命前辈们真正精彩纷呈的奋斗史他们也不会看,他们把粗俗蛮横的霸气当做高尚无畏的正气,科学精神被他们身上的霸气给挤没了。

而另一些不担任负责工作的人,则常是人云亦云,唯上级的话为一切工作的全部内容,把混混噩噩当成平凡,把不犯错误当成人生最高准则,这些人竞争能力弱,创新能力差。

上述这两种人,其根本的错误和缺点就是缺乏科学精神,迷失了自我,失去了实事求是和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勇气和智慧。

(2)在人生观上。这些人由于缺乏科学精神,工作上或仕途上遇到的困难时往往不是反思自己,而是怨天尤人,总认为是自己运气不佳,祖坟风水不好。为消除困难,他们常悄悄地到名山大庙去烧香求神拜佛或请人算命卜卦。实际上他们也并非宗教信徒,只是“病急乱投医”,他们真正的病因就是缺少科学精神。

在改革深入的今天,各种文化日益交融,多元意识形态互相渗透,许多人由于缺乏科学精神,常弄不清或把持不住自己信仰的宗旨,给自己的工作和人生造成不少问题。

2.不会科学地学习先进经验。现在国际交流比较方便,发达国家和地区成功的先进经验我们可以借鉴,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是“具体情况,具体解决”,但很多人却不能按照这个基本方针办,他们往往一看见别人有了好方法,好成绩,就变得心急火燎急不可耐,不加深思不仔细分析就风风火火地照搬照用,结果大都是事倍功半,得不偿失。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科普教育设施先进,基础雄厚。他们可以大规模地开展高科技或其他费用高昂的科技竞赛活动,在科学精神教育方面可以少管或不管。一些受教育者也缺乏科学精神,但他们国家的经济发达,社会福利较完善,缺乏科学精神的人在社会上折腾了一段时间,吃了亏,回过头来重新开始学习仍为时不晚。我们则不能,我们国家人口多,家底薄,经济发展不平衡,很多人经不起折腾,国家也经不起折腾。我们只有少犯错误,少走弯路,才能用最短的时间,花最低的成本来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当前我们科普教育开展的许多科技活动竞赛项目,有很多就是发达国家正在开展的费用高昂的先进项目。开展先进项目活动是好,但不能搞得太多,应以起到引领促进的作用和效果为界。

科学科普知识竞赛范文8

冬天的脚步越来越清晰,梧桐树上的叶子已经被秋风扫尽,只剩下个光秃秃的枝枝丫丫,可此时此刻,在适存小学的校园里正热火朝天,为期一个月的科技节缓缓地落下了帷幕。

在XX年的科技节里,学校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项目:降落伞留空、纸飞机留空、植物识别比赛、科普知识竞赛和科幻画比赛。种类繁多的比赛项目还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划分了不同的规则,使得比赛更显公正了。于是,孩子们的热情更加高涨了。

我班同学们不甘人后,男生、女生,个子高的、矮个儿的,性格外向的、性格内向的……不约而同地向班主任老师毛遂自荐起来。根据大伙的自荐和全班的推荐,我们班的报名表落实植物识别竞赛郑颢哲、顾笑然参加;纸飞机留空竞赛曹泽坤、孟惠一、季梦洁参加;降落伞留空竞赛洪权、魏涛参加;科技幻想画竞赛沈斯仪、张菁怡、顾佳怡、尹笑言、邱佳懿参加;科普知识竞赛张心宇、陈星参加。报完名后,小选手们又认认真真地准备起来……最终,我班的张菁怡同学的科技想象画作品获得了学校的科技幻想画的优胜奖。

看着孩子们在科技赛场上活跃的身影,我由衷地高兴。科技节是一个属于所有学生的展示舞台,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尽情展示自己的科技才能。同学们,让我们乘着科技的翅膀,在科学的殿堂中尽情地遨游!

徐燕

科学科普知识竞赛范文9

关键词:大学物理;学科竞赛;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1-0248-2

学科竞赛是在接受课堂教学的前提下,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实验方法、技能的基础上,通过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独立或协作完成预定问题的工作能力,增强学生学习和工作自信心的系列化活动。学科竞赛涉及对所掌握知识的综合性和扩展发散性,强调思维的逻辑性、灵活性、创造性和创新性。是联系课程教学与实践创新的重要纽带,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途径。学科竞赛对于促进实现高校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大学物理是理工科院校的基础性学科,对理工科学生物理素养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创新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而物理学科竞赛的举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大学物理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大学物理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创新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大学物理教学质量,深化大学物理教学改革,加强各高校间教学经验的交流。

1 物理学科竞赛的作用

1.1 物理学科竞赛可以加强高校对物理教育的重视程度

物理学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能力的培养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随着就业压力加大造成的实用主义和其他交叉学科的兴起,改变了人们的价值取向,物理学逐渐被边缘化了。而借助于大学物理学科竞赛这一平台,物理教学可以再次得到学校的重视,并得到学校所提供的经费和鼓励措施的支持。

1.2 物理学科竞赛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大学物理长期以来一直进行着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教学改革,但大学物理的教学过程一直很平淡,很少出现较大的活动,这对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大学物理学科竞赛的举行,极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热情,促进了教师对大学物理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研究,对大学物理教学内容与物理竞赛如何接轨的研究,以及对物理竞赛的意义与影响的研究。

1.3 物理学科竞赛可以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

物理教师在参加物理竞赛试卷的评阅以及物理竞赛试题的研究时,不仅可以发现学生在学学物理时存在的共性问题,而且在借此改进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提升自身的素质,达到教学相长。

1.4 物理学科竞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大学物理课程所涉及的内容繁多复杂,而学生的学习只能在班级范围内比较,缺乏统一的参照物,使得学生对大学物理的学习热情降低,重视程度不高。大学物理学科竞赛的举办,可以给学生一个更加开阔的视野,使学生在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内发现自己的优势或不足,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动力,通过参加物理竞赛提高大学物理的学习效果,尤其在物理学科竞赛中如果获奖,不仅将更大地促进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1.5 物理学科竞赛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

学科竞赛着重培养和考察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并锻炼学生在理论、实践、表达、竞争、交流、团队、合作和创新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是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1.6 物理学科竞赛可以促进学校间的交流

物理竞赛的组织需要赛区间各高校的合作协调,从组织学生报名到考试、阅卷,都需要赛区间各高校及时协调、通力合作。在协调与合作中,为各高校间搭建起了一条全面交流教学经验的桥梁,起到了相互学习,互相促进的作用。而且在交流中对学生的大学物理学习状况也得到了全面而详细的了解,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 物理学科竞赛中普遍存在的不足

在物理学科竞赛中普遍存在着一些不足,揭示了当前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应得到重视与正视并得到解决与调和,以深化大学物理教学改革。

2.1 学校对物理学科竞赛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在物理学科竞赛的组织过程中,有的学校十分重视,但是有些学校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比如,有的学校没有组织全校性的预赛,也没有进行必要的赛前培训,致使竞赛成绩不理想;有的学校虽然组织了全校预赛,赛后也没有举行全校性的颁奖仪式,没有得到应有的物理教学影响;而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参加竞赛。

2.2 物理学时和教学内容未得到保证

虽然教育部为了规范大学物理教学,在《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大学物理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规定了物理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学时,而且物理学科竞赛的命题范围也基本未超出该要求,但在物理学科竞赛中可以发现一部分学校在教学学时与教学内容上,均未达到该要求的最低标准。

2.3 物理教学的教学质量需提高

物理学科竞赛不仅考查学生对课内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竞赛的成绩与学生对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的掌握水平相关。在竞赛中,学生的实力差别明显,水平参差不齐,获奖的学生大部分来自重点高校,这说明了普通本科院校的物理教学质量亟待提高。

2.4 物理学科竞赛的报名组织工作待加强

在物理学科竞赛的报名组织过程中,参加报名的主要是正在学习物理的学生,而已经学过物理的学生很少报名,应当加大对物理学科竞赛的宣传组织力度,提高学习过物理的学生的报名比例。另外,物理学科竞赛的报名与考试间隔时段太短,导致一些学生缺乏信心而没有报名,应适当延长报名与考试的间隔期,实际上,物理学科竞赛只是综合性强,试题内容并不难,多以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现象为基础,具有应用性。

3 物理学科竞赛的现实要求

物理学科竞赛的举办最终是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的,它是以推动物理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的的,因此,物理学科竞赛的举办应满足以下要求:

3.1 物理学科竞赛应以人为本,为学生搭建个性发展的平台

我国教育事业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素质教育理念,落实到物理学科竞赛中,就是以学生为本,实现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及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有力保证、搭建良好平台。大学生在入学时不了解大学教育,使得学生在选择自己的未来专业方向上感到迷茫,通过物理学科竞赛,可以使喜欢物理、爱好物理的学生为自己重新定位,也给在物理方面有所长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这有助于学生提高信心,按照自己的爱好与特长去发展。

3.2 参加物理学科竞赛,应在平时夯实知识基础

物理学科竞赛只是一种激励机制,它得益于平时的扎实基础,其目的也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在物理学科竞赛中,应把握这个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和学生扎实、稳妥地开展教学工作。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教学中的良性互动,提高师生间教与学的积极性,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打下扎实的基础,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竞赛成绩,也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达到竞赛的组织目的。

3.3 物理学科竞赛应与教学改革相互促进

举办物理学科竞赛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这与物理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一致的,必将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化。反过来,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不断改革,会涌现许多新思维、新理念、新方法,必将促进物理学科竞赛水平的提高。可见物理学科竞赛与教学改革的相互促进可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获得新的科学知识和方法,使学生跟上科学技术与时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 王春锋,谷创业.改善教学设计 让物理教学充满智慧与挑战[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年01期.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