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儿科护理宣教集锦9篇

时间:2023-10-10 10:43:14

儿科护理宣教

儿科护理宣教范文1

【关键词】 医院,儿科;健康教育;护理质量审核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护理学的发展,护理的功能已从单纯的护理转向护理、预防、康复和保健等综合性护理。护士的职能在扩大,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院近年来,使用科学的护理程序,在儿科门诊开展有效的护理健康教育,使患儿及家属在就诊及治疗、护理过程中掌握相关疾病的防治知识,改变不良的卫生习惯,提高了自我保健意识。在实施过程中,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改善了服务态度,从而提高了儿科门诊护理服务质量,使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从原来的85%提高到95%。

1 儿科门诊健康教育的程序

1.1 收集患儿及其生活资料 由于儿科门诊量大,患儿起病急、变化快,家属就诊心切。儿科门诊分诊护士应在患儿候诊过程中,首先给予监测生命体征,并了解其就诊原因、心理问题、生活习惯等。在患儿及其家属的焦虑心情缓解后可针对性进行有关疾病的饮食、营养、治疗的宣教。

1.2 确定目标,制定健康教育计划 我院在发放问卷表调查患儿其家属对健康的需求中发现,家属对药物知识的了解、用药的指导、疾病知识的指导、家庭自我防护的指导的需求是重点。我院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患儿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减轻心理负担,配合治疗,改变不良卫生习惯,提高保健意识。我院制订了儿科各系统常见疾病的介绍、治疗、用药、护理、预防等,编订成健康教育手册,图文并茂,以便取阅。并每月定期召开患儿及其家属工休座谈会,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每月根据季节性出板报,介绍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1.3 健康教育的实施

1.3.1 对护士的要求 由于小儿发病急、变化快,受环境影响大,所涉及科室多,需反复排队等,患儿及其家属易产生心理波动。要求护士要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还要有熟练的操作技术水平,特别是静脉穿刺技术。护士要热情接待患儿及其家属,用温和的态度、亲切的语调与患儿及其家属沟通,增加其对我们工作的信任。护士长可根据患儿就诊时间、门诊量适当调整护士上班时间,以保证健康教育的实施。

1.3.2 加强护士的培训 组织护士学习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掌握一定的健康教育技巧。了解患儿及其家属所需,在各个环节中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由于儿科门诊对象特殊,要求也高,我院对儿科门诊护士进行了相关内容的培训,包括操作技术培训考核、与患儿的沟通、不同年龄段不同的健康教育技巧、对家属的指导等。例如:2岁以下的患儿可以利用声、光、色来分散其注意力,减轻恐惧心理;学龄儿童可通过讲道理、正面鼓励其克服恐惧心理,使其主动配合治疗护理[1];对其家属则注重疾病的相关知识宣教、对静脉穿刺部位的保护、对患儿的喂养及护理、复诊的注意事项等。

1.3.3 健康教育的内容 包括就诊须知、各种疾病的病因、治疗与护理、饮食卫生、预防保健、药物的使用知识、家庭自我保健、复诊时间等,从而使患儿及其家属认识到儿童特有的生理现象,理解各项检查、治疗护理的重要性,指导其正确地面对疾病,掌握日常生活护理要点。

1.3.4 健康教育的方法 (1)口头宣教: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健康教育方法。护士应理解患儿及其家属的感受、期望,满足患儿及其家属的需求,针对不同个性,及时、恰到好处地提供宣教。在健康教育的实施中要注意掌握治疗性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达到宣教的预期目标。(2)发放宣传材料:将健康教育内容制订成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健康教育手册、宣传卡片,交给患儿及其家属阅读。护士仍然要给予必要的解释,以保证患儿及其家属能正确地理解健康教育的内容。(3)出板报、播放电视录像:可根据季节性宣传带有共性的健康教育内容。(4)开展患儿家属工休座谈会,举办学习班:制订相关疾病健康教育学习计划,开展患儿家属工休座谈会,认真讲解,还可以请有经验的家属做相关操作的示范,家属们互相交流、讨论、提问,从而达到更好的指导效果。(5) 开展咨询热线电话:解答各种有关疑问,指导有关健康知识及相关应对措施,使其能针对性地了解有关疾病知识,解除顾虑,改变不良卫生习惯,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1.4 健康教育的评价 我院护理部制定了儿科门诊健康教育评价标准及评分表,要求门诊护士长定期抽查,评价患儿及其家属是否接受与掌握健康教育的内容,从而强调护士要更注重健康教育实施后的效果。护理部定期进行护理质量、护士服务质量满意度的调查,及时得到患儿及其家属的反馈意见,改进护理工作,提高健康教育的水平,更进一步地提高儿科门诊护理服务质量。

2 讨论

2.1 开展儿科门诊健康教育,满足了患儿个性化需求,提高了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在实施儿科门诊健康教育中发现,护士在宣教过程中,处处以患儿为中心,随时为患儿及其家属提供周到的服务,及时了解患儿及其家属所需,使其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提高了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患儿及其家属也逐渐主动参与配合治疗护理,建立了理想的共同参与型护患关系。

2.2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健康教育的实施与实施后的效果,已使护士们深刻地认识到进行健康教育是为了满足患者的需要。强化了护理人员实施健康教育的信念,加强了护士的责任感与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2.3 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由于护士大多数是中专毕业,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是以往护理教学涉及较少的领域,大多数临床护士未受过健康教育知识的培训学习。随着人们的健康观念改变后,人们对疾病知识的需求以及对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人员也迫切需要加强疾病相关知识的学习。实施健康教育,促使护士主动学习疾病相关知识,学习沟通技巧,使护士的人文知识和社会知识不断增加,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

2.4 改善了护患关系 健康教育的实施,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让护士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健康教育的实施,使护士的工作得到了认可,体现了护士的自身价值,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儿科门诊护理服务质量。

儿科护理宣教范文2

【关键词】健康教育模式;母婴同室;护理效果

在医院母婴同室病房,新生儿的年轻父母是一群特殊的人群,由于初为人母和初为人父,他们对新生儿保健、产后卫生保健知识、母乳喂养知识与技巧都很缺乏了解[1],所以很需要临床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和指导[2]。近两年来我院妇产科对母婴同室病房年轻父母采用了针对性、多元化的宣教,取得了预期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本研究选取对象为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共240例,日龄(5.3±3.2)d,新生儿孕周(37.7±1.8)周。全组240例对象按随机抽样的方式平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模式。两组对象在年龄、性别、日龄、父母文化教育程度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方法 观察组120例产妇安排在母婴同室中有健康宣教挂历的床位,产科床位护士对其进行常规产后母乳喂养宣教,并且每天根据产妇分娩后天数为其翻阅挂历,每天评估母乳喂养有效性。健康宣教挂历的内容包括:入院须知;母婴同室的安全;产后第一天内顺产、剖宫产产妇的护理须知,产后卧位指导;产后第二天乳汁不足如何处理,产妇的饮食指导,产妇的卫生与活动,如何更换尿布湿的图片解释;产后第三天奶胀如何处理,新生儿的护理,宝宝晚间哭闹如何处理,新生儿疾病筛查及预防接种的宣教。对照组120例产妇则安排在母婴同室中普通床位,对其实施传统的功能制健康宣教手段,宣教从婴儿出生即开始,常规介绍周围环境、住院规则、简单的病情及护理要点。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x±s)表示,两组比较用成组t检验,两组率的比较用X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对象产后并发症比较分析 分组干预后对两组产妇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显示,两组对象在产后母婴并发症比较上,分别选取的孕产妇和婴儿四种并发症发生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

表2 两组对象产后母婴并发症比较(例)

3 讨论

我院妇产科经过改革,探索建立了母婴同室病房,使婴儿施行母乳喂养,事实证明这种模式降低了婴儿发病率,缩短了婴儿住院日期,院内感染也有所下降。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是产科护理人员在新生儿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封闭式管理卫生宣教被动简单,在患儿入院查体时简单给家属交待一些注意事项,开展母婴同室后,护士既为患儿进行治疗又为母亲和家属讲解患儿疾病护理常识,亲自指导母亲喂养,讲解母乳喂养的优点,教会母亲如何观察病儿的反应,呼吸运动、大小便性状以及测体温、换尿布等。

健康教育体现了整体护理的内涵,它不仅是医院的重要职能,也是一种治疗手段。通过健康教育,可以改善医患关系,增进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采用针对性、多元化适用性健康宣教,有效的缩短了患儿住院日,从而一方面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另一方面减少了家属的经济负担。采用口头加示范宣教,能使新生儿常见的尿布疹、皮肤感染、脐炎等并发症明显减少。推动母乳喂养,宣教母乳喂养优点,示范母乳喂养的姿势和方法,可明显提高母乳喂养率,教会家属掌握婴儿洗澡、喂养知识、保暖方法、辅食添加、计免程序等知识,为患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效保障。母婴同室病区与其他科室的健康宣教有所不同护理质量要求高,护理涉及范围大。新生儿刚离开母体,其免疫功能及生活能力低下,需要母亲的精心亲切呵护才能提高患儿的生命质量,才能健康成长。笔者认为采用多元化适用宣教,反复强化宣教是有效的。

为了使每位在母婴同室工作的人员加深对医院感染的理解和认识,预防和杜绝母婴同室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通过制定预防母婴同室交叉感染的防治措施,并严格地执行和实施。在医护人员的积极配合和参与下,我院2010年无1例因母婴同室造成交叉感染。因此,健全和完善预防母婴同室交叉感染的管理制度,普及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的知识和经验,以预防和杜绝母婴同室医院感染。

综上所述,我院应用健康教育挂历和宣教,有效地降低了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满意度,降低了医院感染的临床发生率,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儿科护理宣教范文3

儿科疾病季节性强,周转快,儿科护理工作繁杂,业务技术难度大,儿科护理对象除了患儿,更多涉及到的是患儿的家长,患儿处理能力差,需成人监护。因此,儿科开展健康教育,与护士健康教育的能力、患儿及家长的配合密切相关,掌握儿科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1 影响儿科健康教育的因素

1.1 儿科护理工作自身存在因素的影响 儿科护理工作繁杂,任务重,家长要求高,护理人员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致使健康教育时间减少。静脉治疗耗时多,患儿头皮静脉穿刺难度大,因患儿好动,致针头脱出需重新穿刺。用药复杂,用药量小,输液速度要求严格。治疗护理时间护患不易同步。在常规治疗时间内,患儿可能在进食、排泄、睡眠、游戏,打乱正常工作程序。基础护理量大,需占用大量的时间。另外,儿科疾病住院时间短,周转快,护士在短时间内需要完成大量的治疗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与患儿及家长沟通;儿科急危重症患儿多,难以把握教育时机。

1.2 患儿自身因素的影响 患儿表达能力差,不能很好地配合护理要求;患儿自制能力差,使健康教育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1.3 陪护人员多、不固定及陪护人员文化层次的影响 患儿自理能力差,生活护理需家长帮助完成,其需求也要家长代为表达。陪护对患儿照顾能力的差异,直接影响健康教育的效果。独生子女多,一个患儿3~4名陪护轮流换班,他们共同了解的是患儿的生活习惯,而对患儿的治疗护理情况缺乏连贯性的认识,不利于健康教育的实施。陪护人员知识结构的差异直接影响健康教育的传播和实施。

1.4 护士自身因素的影响 由于我国大部分学校还没有设置独立的健康教育课程,多数护士没有系统地接受健康知识的学习,毕业后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也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因此护士既缺乏自觉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的理念,也缺乏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护士在专业知识、人文科学知识、沟通技巧、交流方法的掌握上还远远满足不了患者的需要。

2 对策

2.1 根据各年龄段患儿的心理特征,按需宣教,适时宣教 对2岁以下的婴幼儿,护士用声、光、色来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减轻其恐惧感;对3~7岁的学龄前期患儿,用讲故事、做游戏来满足其好奇心。与其建立友好关系;对学龄期患儿,多表扬、讲道理;在患儿安静、陪护者注意力较集中时进行重点宣教,主要宣教内容包括疾病相关知识、主要用药及注意事项、管床医生、护士、安全防护等。我们还通过手势、表情、触摸、拥抱患儿等方式建立护患感情交流,使患儿在较短时间内适应住院环境,减轻恐惧心理,配合治疗。

2.2 针对疾病特点,健康教育个性化 为患儿及家长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可改变住院家庭的“生命方程式”,即:未知的恐惧=紧张=疼痛,减少因疾病无知而产生的恐惧感。针对患儿住院时间短、周转快的情况,我们应找出影响患儿的主要健康问题进行针对性教育,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患儿或家属确立健康信念、建立健康行为[1]。

2.3 根据陪护人员文化素质的不同,交流沟通艺术化 面对来自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文化层次、性格迥异、素质参差不齐的家长,我们按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五个基本步骤,重视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适时按需反复宣教。包括疾病的症状特点、饮食、用药原则、输液部位的保护、大小便标本的留取方法等。通过病区宣传栏、宣传画板、电视等进行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科普宣传,同时现场示范或纠正。患儿家属对护士的择优心理很强,因此在给婴幼儿输液或抽血时,一般由经验丰富的护士执行,年轻护士在给患儿进行静脉穿刺时,如第一次未成功,就应主动邀请病房中技术熟练的高年资护士帮忙完成,满足患儿家属的择优心理,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健康教育打好基础。

2.4 运用多种形式对护士进行培训,提高护士健康教育的能力 在健康知识、护理程序知识的运用方面,护士学历不同,其对知识的运用也不同,因此必须对护士进行培训。(1)开展健康教育课堂,提高护士对健康教育的认识,促进护士专业能力的提高。儿科护士既要具备同感心,又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感心是指进入并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并将了解的内容传达给对方的一种能力,它是沟通和心理辅导技巧中最重要的—个环节[2]。健康教育是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和医学知识传递的过程,护士必须用通俗易懂、形象化的语言将深奥的医学知识简单化的传输给患儿,使患儿自觉形成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护理的独特职能就是帮助患者在体力、精神、知识等方面恢复、维持和促进健康,而护理工作者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是促进这一独特职能得到发挥的有效方式[3]。(2)制订健康教育计划及儿科疾病健康教育手册,人手一册,由高年资、高学历的护士逐一对每种疾病进行讲解,并结合临床病例现场示范。根据护士存在的问题定时组织病例讨论、护理查房,由护士长、责任组长、管床护士一起对每位患儿进行护理查房和健康指导,帮助护士提高健康教育水平。积极参与其他科组织的讲座、小讲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结合临床实践,有效地提高护士健康教育能力。

2.5 改善住院环境,满足患儿的心理需求 儿科病房的管理应该以最大限度满足患儿生长发育的需求为根本,在为他们提供及时、安全、可靠的医疗、护理的同时,保证患儿有一个健康、愉快的治疗休养环境。根据儿童活泼的天性和喜欢色彩的特点,护士着装为粉红色,窗帘为蓝色卡通画,被服为粉色卡通画,病房的墙上挂一些患儿喜欢的动物饰物等,以消除患儿的不安全感,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和亲近感。提高护士自身素质,培养高尚情操,尽量满足患儿及家长的要求,提高静脉穿刺技术,掌握健康教育的时机和良好的沟通技巧,是提高儿科健康教育的关键,充分发挥陪护人员的作用,是儿科健康教育的特征。

参考文献

[1]张胡,高德彰,吴光煜.患者教育的起源、现状及发展方向.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66—367.

儿科护理宣教范文4

关键词: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拔针;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318-02

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是最常见的护理工作之一,也是患儿治疗的重要手段。儿科门诊存在输液多、工作量大、护理人员不足、疲于应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理质量,护士在输液结束时拔针也存在较大纠纷隐患,因此,在儿科门诊输液管理中,如护士的治疗操作不规范或缺乏对护患纠纷的认识,缺乏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良好的沟通技能,会引起各种矛盾和纠纷,严重威胁到输液安全和护士的人身安全。近年来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结束时因拔针引发的纠纷呈增长趋势,本文回顾性的分析我科2010年4月-2011年4月发生的40例因拔针而引发的护理纠纷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资料来源于输液室及医院相关科室的纠纷接待处理记录,至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我科共处理有关拔针引起的投诉事件共计40例。

2 结果

拔针时引起护理纠纷的原因:服务态度差6例,沟通不良8例,操作疏忽12例,健康宣教不到位12例,其他原因2例。

3 原因分析

3.1 护理人员方面

3.1.1 人员结构: 主要涉及16名护士,其中主管护师4名,护师3名,护士9名。护理纠纷发生与原因请见表1,表2。

3.1.2低年资护士比例大幅增加,年轻护士的护理经验不足是导致护理纠纷的一大原因,从表一,可以看出在拔针时引发的护理纠纷有70%来自于工作5年内的护士,其次由于年轻护士有一大部分为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强,个性独立,服务意识不够,认为我们都是平等的为什么一定要迁就病人。没有意识到,“以病人为中心”是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所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从表二可以看出拔针时引发的护理纠纷有70%来自于80后的护士。

表1 不同工作年限护士发生护理纠纷的原因

工作年限服务态度差沟通不良操作疏忽健康宣教其他原因 例数百分比例数百分比例数百分比例数百分比例数百分比 1-3年37.5%615%615%615%1 2.5% 3-5年12.5%25%37.5%25% 5-10年12.5%12.5%25%1 2.5% 10年以上12.5%25%210%

表2 不同年龄护士发生护理纠纷的原因

年龄服务态度差沟通不良操作疏忽健康宣教其他原因 例数百分比例数百分比例数百分比例数百分比例数百分比

20-31岁410%8 20%820%7 17.5%1 2.5% 31-40岁12.5%25%25%1 2.5% 大于40岁12.5%25%37.5%

3.1.3 语言失度和护患沟通的缺乏[1], 儿科输液室环境嘈杂,工作量大,护士容易情绪急躁,有时护士只注重护理操作,而忽略了给患儿必要的和鼓励[2],未顾及到患儿家长情绪与心理,使他们产生不满。有时候在拔针后由于未与家长交接好,导致棉球脱落针眼处出血时,护士也不考虑家长心疼孩子的心情,只是一味指责家长为什么没有按压住穿刺点,本组40例纠纷中就有6例是因为棉球按压不到位而护士未及时做好解释工作导致的,4例因为拔针时胶布带下较多头发,家长不满但护士却说那是正常的,家长认为护士对孩子冷漠无情,没有爱心,引起纠纷。

3.1.4 护士换位思考不够:儿科输液病人护患关系的建立,类似与急诊护患关系的特点即建立的时间短,要求高,矛盾多[3]。家长心疼孩子,往往希望得到及时的治疗,不愿意等待,而输液室护士由于常年对待各种疾病的输液病人,对病人的基本病情已经习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常常会激发矛盾的发生。本组中就有6例因为护士拔针时服务意识薄弱,遇到不理解的家长时,与家长起争执从而引起纠纷。

3.1.5 护士缺乏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未严格按照护理程序执行操作,护士认为拔针是最简单的护理工作,忽略了拔针时的各项护理技巧,从而导致了因操作不当而造成对病人的伤害而引发投诉。本组有8例是因为护士操作不当造成患儿皮肤划伤等原因而引起纠纷。

2.1.6 健康宣教不到位:护士工作量大,在为病人拔针后没有多余的时间为家长做健康宣教。没有告知家长相应的医学知识。本组中有6例是因为输液结束拔针时,由于患儿的不合作或护士未向家长交待按压针眼的注意事项,导致棉球掉落,针眼处出血,家长认为该护士拔针方法错误,而引发纠纷,其中有3例对护士进行暴力侵袭,被保安及时阻止。

3.2 社会因素

3.2.1 由于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病人法律意识的不断加强,护患关系呈现新的发展趋势,家长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导致儿科门诊静脉输液的冲突越来越多,原因越来越复杂和细化,家长的要求不止局限在医生看病,护士打针上,而是有了更深层次的需求,而我们在护理工作中,若没有及时改变护理工作模式,就不能适应病人日益更新的各项需求,导致护理纠纷的发生。

3.2.2 由于媒体宣传对医学科学存在误导,人们对医学从传统的“感恩”和“宽容”转变成如今的“提防”和“埋怨”,[4]使得一些家长对医疗机构,心存偏见,当治疗效果未达到他们的预期效果时,就会借故将脾气发泄在护士身上。而输液室是儿科门诊的最后一站,儿科输液环境嘈杂,输液等候时间长,加上就诊的其他环节可能遇到过不愉快,有些家长认为小护士可以欺负[5],所以在输液结束时遇到不愉快时,就将情绪发泄到护士身上。

4 对策

4.1 按需合理分配人力资源:高峰时段按需排版,由于输液室巡回护士工作量大,护士往往是因为忙碌而忽视了与家长良好有效的沟通,同时忽略了对患儿和家长的健康宣教,针对平时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因进行讨论,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改善服务流程,应在人员许可的情况下,尽量多安排护士从事巡回工作,并根据输液室高峰等特点弹性排班,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在输液高峰期安排2-3名巡回护士,同时开放多个静脉注射台,已减轻患儿排队时间,缩短就诊流程,提高患儿与家长的满意度,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4.2 规范拔针流程:通过由护士提供建议的方式,发挥集体的力量,群策群力,选取符合临床的实际操作的流程,在科室学习中开展模拟拔针训练,使用最科学的拔针方法。规定在拔针时必需使用规范化的标准语言,提出输液室十大爱心用语及10大禁忌用语。让护士在护理过程中,有流程可循,护士长在发生纠纷后有据可循,可以由此判断护士有否违反流程执行操作。建立投诉纠纷追溯机制。

4.3 改进敷贴材料,努力提供便利的医疗用品:针对发生的纠纷事件,分析硬件原因中有较大一部分是因为原有胶带遇汗容易脱开,且胶带容易过敏,导致静脉的反复穿刺。家长心中已有不愉快,所以后来比较容易发生矛盾,还有一部分是因为原有的胶带在去除时对头发的粘性较高,往往在去除胶布时会带下患儿较多的头发,患儿疼痛而剧烈哭吵,家长认为护士没有爱心,暴力拔针。针对此2项原因,在用对比实验使用2种胶带后,选用了不粘头发的3M无纺布透气宽胶带,同时降低了头皮静脉的复穿率,且暂无皮肤过敏事件发生。有效降低了因为此类原因引起的投诉。

4.4 加强服务意识,提高护患沟通技巧,同时依法施护:孩子生病家长一定是焦急万分,要充分理解家长为人父母的心情,对于部分家长的迁怒与埋怨,护士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要用宽容与博爱的心去看待身边的所有事情。并不断加强年轻护士的服务意识和工作责任心,投诉率与考核挂钩。科室内部实行传统传、帮、带老模式和沟通技巧的系统化培训新模式相结合,同时积极对投诉案例开展全科讨论与改进,实行每位护士均能身临投诉案件中,发挥集体的智慧,提出整改。科室定期学习法律知识,使护理人员增强法律意识,并对部分纠纷以法律的观点进行大家点评与分析,做到理论结合实践,使一切护理活动都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4.5 对不满情绪家长的及时评估与干预:对护士进行心理疏导方面的课程学习,遇到输液过程中患儿遇到突况,护士要及时对该病人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本组在新拔针流程制定后,发生一例家长看管好动患儿不力,导致患儿反复静脉穿刺,家长已经到达愤怒与自责的边缘,表露出强烈的不满与愤恨并已经开始有怨言,拔针护士评估后及时做出相应的干预措施,耐心讲解安慰宣教后针对病人特别好动的特点,建议其进行静脉留置。在取得家长同意后,与静脉留置班做好交班,成功留置,病人安全的输完了余下的3袋液体并于第二,第三天安全的输完了全部液体。3天输液结束后病人很开心的感谢了该名护士,对其进行了表扬。

4.6 加强健康宣教:儿科门诊输液室的健康教育应采用家长教育为主,患儿教育为辅的方法[6],注射时护士将健康宣教单发给病人,并做好口头的健康宣教,已及静脉输液的相关注意事项,拔针时护士要与家长做到手手交接与口头交待。告知家长拔后按压的部位,方法,力度与时间,确保穿刺点血止后才能离开输液室。在输液大厅安装电视机,将健康教育处方用多媒体的形式滚动播出,并穿插孩子爱看的动画片和音乐,做到寓教于乐。

5 小结

在儿科门诊输液的安全管理中,我深刻的体会到,现代医学和社会模式的不断转变,作为一名管理者,要充分考虑社会因素给护理队伍带来冲击,良性的积极运用,不良的用积极的手段去转变它,为我所用。儿科输液的安全不仅仅停留在护理操作,法制教育和遵章守纪上,更多的是,如何不断的从生理与心理上去满足患儿与家长的各项需求,及时评估并提供心理干预,让患者觉得输液就诊过程中也是一种持续就诊被服务过程。同时加强护士的自身修养,提高操作技能,改善服务意识和沟通技巧,让护士在严谨、和谐、向上的气氛中成长。只有做好这两者间的平衡,才能有效的让输液护理工作安全,有效,高效的完成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吴萍.护患沟通障碍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4,18(5):932

[2] 郑亚华.输液室护士受暴力行为侵袭的原因及对策[J].护理与康复杂志,2005,4(3):229

[3] 席淑华.协调急诊护患美系的重要性护士进修杂志,1997,12(5):176

[4] 杨黎星.小儿静脉用药实际量与医嘱用量差异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11):856-857

儿科护理宣教范文5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交通的便利,儿科就医诊治出现了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输液治疗上,80%以上的家长拒绝患儿住院治疗,而选择门诊输液观察,以至于形成患儿及家长在医院停留的时间较短,与医护人员接触交流的机会减少。部分家长医学知识缺乏,导致对孩子所患疾病的治疗、预防、护理过程不清楚,对所患疾病应注意的问题了解不全面。我院为妇幼、儿童医院,主要疾病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肠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儿童输液量在高峰时期达到每天600多人次,为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疾病患儿及家长的各种需要,我们在儿童输液观察室对患儿家长采取了口头宣教与讲解、图片宣传等各种方式的健康教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深受患儿及家长的欢迎,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及内容

1.1 方式

1.1.1 图片、文字宣传教育根据门诊输液时间短,病员流动性大的特点,我们在输液室的墙壁上贴一些色彩生动的图片,将一些需注意的问题配以简明的文字,并根据季节的不同而易出现的病症内容定期更换,使患儿及家长产生兴趣记住内容。并自己设计制作各种宣传册供家长随时拿取。

1.1.2 实行首诊负责制要使健康教育对象感到满足、安心治疗,更好的发挥健康教育的作用,护理人员必须具备广泛的专业技术知识和熟练的教育方式。为此,我们选用责任心强、业务熟练的高年资护士专门负责门诊输液室首诊宣教,对第一次来输液的患儿及家长将输液的注意事项、输液需要时间及科室的特点进行宣教,要求首诊护士以端正的态度、亲切的语言、娴熟的技术及丰富的护理知识得到家长及患儿的信任,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如化脓性扁桃体炎,多为链球菌感染,如果治疗不彻底,易诱发全身性疾病如心肌炎等。许多家长认为输液1~2天,不发热就可以停止治疗了,对此,首诊护士必须对患儿及家长讲清此病的特点及彻底治疗的意义,使家长了解并掌握相关的医学常识及护理知识,积极配合治疗,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1.1.3 日常健康教育每个护士根据所观察到的护理问题及时纠正,并对家长的提问随时进行口头宣传。科室根据好发疾病的特点,采取定期放录像等方法进行健康教育。

1.2 方法与内容

1.2.1 低龄儿童健康教育对3~7岁的患儿利用他们愿意听到表扬及鼓励的儿童心理特点,我们充分赞扬他们的配合行为,并适当奖励小礼物等方法,使其积极的配合。

1.2.2 学龄儿童的健康教育对7~12岁的患儿,根据孩子的不同特点及个性,给予讲通俗易懂的道理或以生动形象的图画等,重点宣教输液的目的及注意事项等,使其在输液过程中不哭闹和不随意调节输液速度,以防引起不适。

1.2.3 家长的健康教育对患儿家长教育的重点是针对家长迫切想了解及解决的问题以及纠正家长认识上的误区,改变育儿生活中的错误观念。如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的患儿,许多家长认为只要体温降下来病就好了。所以就常常盲目用退热药。针对这种情况,护士在进行治疗时,主动与患儿家长交流,将疾病与发热的关系及疗程、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等给家长讲清楚,并教会家长如何观察孩子患病期间的不良反应及表现:哪些是应该重点观察的,哪些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使家长增加了科学的防病治知识,达到了提高儿童健康与保健的目的。护士要根据不同季节,好发病的特点及护理注意事项等,对家长进行讲解。这样既受家长的欢迎又锻炼了护士的口头宣教能力。

1.2.4 健康教育强化手段健康教育内容很广泛,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环境、饮食、生活习惯与个人行为等。门诊输液患儿往往输完液就走,护士今天刚对其疾病或保健知识做完宣教,第二天家长可能还会就同一个问题再次询问,如婴幼儿辅食添加顺序及辅食制作方法?如何补钙?等等。这些知识要家长一两天就掌握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我们根据家长想掌握而又不能听一两次就记住的特点,制作了文字宣传册,发给家长,大大减少了家长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受到了家长的好评。

2 体 会

通过对门诊患儿及家长健康宣教,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对在门诊输液的患儿及家长,首先要抓住初诊口头宣教关,一边针对不同疾病所需要的问题及家长认识上的盲区进行宣教,使家长对患儿病情心中有数,再根据患儿及家长的不同需求,以及一些疾病转归所应注意的共性问题等进行图片、资料、手册的准备与宣传,不仅使患儿及家长感到在输液室不单纯是做完治疗就走,还可以在这里得到许多自己想学而又无法学到的知识,使家长主动与护理人员建立长期伙伴关系以改变他们的不良生活和饮食习惯。并改变护士只会打针发药的观念,促进科室护理人员钻研儿科相关的疾病及预防保健、营养知识,使护理人员的业务知识不断得到充实,提高了自信心,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服务质量,并收到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儿科护理宣教范文6

1 临床资料

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我科共收治孕产妇8658例,年龄22~36岁,平均(26.7±5.4)岁,孕(24~41)周,平均(38±2.48)周,分娩总数6748例,平均每月收治39例,分娩36例,其中剖宫产术平均每月21例,平均剖宫产率达63%。

2 产科健康教育的特点

2.1 专科性内容强,宣教内容主要包括母乳喂养知识,产前营养知识,导乐分娩知识,新生儿护理知识,新生儿抚触及游泳知识;产科面对的是健康人,她们正处在人的一生当中的特殊生理阶段,随着产妇的期盼、欣喜、担心、焦虑、紧张、恐惧,护士不仅要有精湛的护理技术,还要有一定的心理护理知识[1]。

2.2 产科患者周转率快,宣教方法多,健康宣教需要多人参与,包括医生、护士、孕妇、产妇及家属,运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手段共同完成。

3 健康教育的形式与方法

3.1 个人宣教 通过护患之间的对话进行交流与沟通,这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

3.2 讲课式宣教 将患者及家属集中到一起进行教育,如开办孕妇学校、开设优生优育、孕期保健,病房讲课2次/周,内容包括每天定时播放健康教育录像片、营养知识、健康小处方、产后康复知识等,由经验丰富的主任授课。

3.3 随机教育 充分利用晨间护理、晚间护理、护理操作等时间进行宣教。

3.4 直接观察,提出问题由护士直接观察产妇操作,如哺乳姿势、挤奶手法、更换尿布等,不当姿势应及时更正,不定期提问产妇有关产后饮食、卫生、活动及母乳喂养、科学育儿等有关知识,针对不足再次指导。

3.5 利用病室走廊、橱窗、门口宣传栏、宣传架等进行健康知识的宣教,张贴形象化的实物照片、产前产后的饮食指导、母乳喂养的姿势、婴儿抚触方法、更换衣被的方法、洗澡的程序及手法、产后健美操姿势等,宣传到位,服务到位。

4 健康教育的内容

4.1 入院教育 为使孕妇尽快适应医院环境,密切医护患关系,积极配合治疗,促进康复等,把病室人员、环境、工作与休息时间、住院规则等内容介绍给孕妇,目的是给孕妇一个良好的氛围。

4.2 孕期的健康教育 开设了孕妇课堂,利用集体座谈和定期在产前病房进行各种知识的宣传和操作示范,让孕妇了解妊娠期的生理、心理变化,指导孕期营养与保健,告知剖宫产的适应证、术后的常见症状及护理,引导其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

4.3 产前的健康教育 对孕妇进行心理上的安慰、感情上的支持、生理上的帮助,这不仅能减轻和消除产妇的恐惧心理,还能稳定孕妇和家属的情绪,减少分娩时的各种干扰,使产妇增加安全感与自信心,取得积极的配合,同时指导孕产妇做好母胎的自我监护,讲解临产分娩知识,如监测胎动、胎膜早破现象等,产中介绍配合技巧,产后重点宣教胎儿护理方法、母乳喂养知识和母婴保健知识,根据孕妇已掌握的知识情况,正确指导胎动自测的注意点和关键点,正确数胎动,使产妇在产时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使产妇愉快地度过分娩期,确保母婴身心健康[2]。

4.4 产时的健康指导 为减少孕产妇对分娩的焦虑和恐惧心理,开设导乐分娩,让家属陪伴,给予精神上的支持,使之顺利度过分娩过程,并指导产妇如何减轻宫缩带来的痛苦,给予安慰和抚摸,使产妇消除紧张情绪,尽早建立母子感情、早吸吮,通过吸吮还可刺激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

4.5 产后的健康教育内容 对产妇的身心进行评估,制订相应的健康教育计划,在产后24 h(剖宫产后48 h),产妇的精神、体力逐渐恢复后,指导和讲解育儿知识。

4.6 母乳喂养指导 宣教母乳喂养的优点及喂奶的具体姿势,指导产妇掌握并做到早吸吮、早接触、早开奶,按需哺乳和有效吸吮,使之掌握有效吸吮的特点和重要性,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4.7 饮食指导 应指导产妇应用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营

养丰富的饮料和汤汁,富含维生素和无机盐的蔬菜和水果以及适当的滋补食品,如鱼汤、鸡汤等,对于自然分娩的产妇,及早进食营养丰富的各类食物。

4.8 新生儿的健康指导 正确指导产妇和家属学会观察新生儿的哭声及大小便、脐部护理、婴儿沐浴、新生儿预防接种、黄疸的观察,详细告知如何更换小儿的,做到定时翻身和侧卧,以及衣物的合理添加,告知如何逐步增加喂奶次数和正常的体质量增加范围以及必要的急救须知;同时可以适当介绍最新而有益的育儿方法,如婴儿抚触[3]。

4.9 出院时的健康指导 出院后还要通过上门探视、设立咨询电话等方式给予院外指导,指导产妇合理搭配饮食、注意休息,提供促进产后机体恢复的方法,给予必要的性生活和计划生育指导,使其了解母乳喂养支持组织的情况和婴儿预防接种的时间、去处,并告之产后检查的时间和重要性。

5 体会

健康教育实施的关键是宣教技巧,它直接影响着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孕妇进行入院教育、孕期保健、母胎自我监护、产前的身心护理等方面的健康教育,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也使家属了解了围生期保健知识,保健意识和能力得以不断加强,通过健康教育提高了孕产妇的认知水平,提高了母乳喂养的成功率,促进了新生儿的健康护理,改善了护患关系,使护理人员素质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马敬香.整体护理中的健康教育与思考.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2003,9(5):112.

儿科护理宣教范文7

关键词:健康教育;母婴同室;应用及影响

健康教育是以医院作为教学基地,通过对住院患者和其家属有计划的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使其掌握必要的健康卫生知识,戒掉不良生活习惯,建立科学、合理、有利于健康生活习惯的过程。健康教育是产妇产后护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产后护理干预对产妇康复及婴儿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新生婴儿与他们年轻的父母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对产后卫生保健常识、母乳喂养知识及技巧和新生儿护理都缺乏必要的了解,因而对初产妇进行指导和健康知识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我院通过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孕妇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传统健康宣教,观察组通过我院建立的爱婴病房实行母婴同室护理管理,在对产妇进行健康知识教育方法及影响方面总结了大量的临床经验,现总结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孕妇150例为对象,年龄22~34岁,平均(25.78±5.38)岁;新生儿孕周(37.59±1.93),日龄(5.27±3.27)d,两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传统健康宣教,观察组给予母婴同室护理、新的健康知识教育模式。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孕周、日龄、体重、父母文化程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在研究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情况下进行。

1.2健康教育及护理方法

观察组护理干预:产妇安排在爱婴病房(母婴同室)中,爱婴病房中设有健康知识宣传画,产科护士对其进行常规婴儿母乳喂养宣导,并根据分娩天数每天为其翻阅健康知识挂历为其讲解,并评估母乳喂养有效性。观察组健康教育:健康知识采用宣传挂历方式,内容包括:入院须知;爱婴病房的安全(如:室息、烫伤、捂被综合征及病房探视人员过多等,并全程协助产妇解决困难);产后一天内的产妇护理须知;母乳喂养的技巧、优点;产后卧位指导;新生儿正确吮方法;产后第二天母乳不足的处理方法、饮食指导、日常卫生注意事项;新生儿换尿不湿的图片讲解;产后第三天奶胀的处理,新生儿晚间哭闹、吐奶的处理;新生儿预防接种及疾病筛查宣教;出院须知(内容包括:新生儿护理要点及常见症状处理方法,新生儿的脐部、大小便、哭声及黄疸的观察,尿布的更换,告知产妇产后40天禁盆浴及性生活,定时做母婴健康检查。产妇顺产3个月、剖宫产6个月后上节育环,避免哺乳期再孕)。对照组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75例产妇安排于普通母婴同室病房中,婴儿出生开始对其实施传统的健康知识宣教,常规介绍住院须知、医院环境、主管医护人员及简单新生儿护理要点。两组产妇HAMD评分与HAMA评分及出院问卷调查:HAMA焦虑情绪评分包括:紧张;失眠;抑郁;焦虑;心血管、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肌肉系统症状,谈话表现等14内容,以5分法计分。无症状为0分,症状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分别为1分、2分、3分、4分。HAMD抑郁评分包括:睡眠困难、罪恶感、精神性焦虑、人格解体、精神分裂、自卑感、自知力、躯体性焦虑、记忆力减退、绝望、偏执症等24项内容,以5分法计分。无症状为0分;轻、中度为1分;重度为2分。评分越高抑郁状态越重。出院时对两组产妇发放问卷调查。

1.3观察指标

日常健康护理知识掌握情况、产后母婴并发症率、护理满意度、HAMD评分及HAMA评分。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并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日常健康护理知识掌握情况对比

对照组产妇喂养、沐浴、尿布更换、生理特点等日常健康护理知识的掌握率分别为:72.00%,97.33%,74.67%,66.67%;观察组为:98.67%,98.67%,98.67%,97.33%;两组比较观察组产妇喂养、尿布更换、生理特点等日常健康护理知识的掌握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沐浴护理知识掌握度方面,两组产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产妇及婴儿产后并发症对比

护理干预一月后随访,分别选取产妇和婴儿的皲裂、尿潴留、黄疸、红臀四种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2.3两组HAMD评分与HAMA评分对比

出院时两组产妇HAMD评分与HAMA评分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2.4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信任度及产后纯母乳喂养对比

出院时对两组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并对两组产妇对医护人员健康知识教育信任度、满意度及纯母乳喂养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优质的护理干预模式有利于护理人员对产妇和婴儿进行有计划的、细致全面的、带较强针对性的产后护理,对婴儿的健康及产妇产后恢复,预防母婴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推广爱婴医院以来,在国内母婴同室已逐渐推广使用。健康教育是产妇产后整体护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随着人们健康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对医院的服务要求与日俱增,护理工作既要满足病人多元化需求,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从医疗对象的特点开展个性医疗服务,使其享受到物有所值的高质量医疗服务。健康教育既是医院护理的重要职能,也是治疗手段。

在健康知识宣教的过程中,护士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健康知识教育,可增进产妇及家属对疾病预防的保健知识。健康挂历是一种独特健康知识宣教方式,其内容浅显易懂、生动形象,可针对不同文化程度的产妇及家属,有效提高其认知水平,帮助产妇树立母乳喂养信心,同时弥补医务护理人员口头宣教中的不足,提高护理满意度,营造了温馨的爱婴病房,同时也提高了医院的信誉度及服务水平。传统产后卫生管理宣教被动简单,在婴儿出生后给其家属简单介绍一些注意事项。健康知识教育在开展母婴同室后,护士采用多元化、针对性的宣教(如:宣传画讲解、示范、集中播放影音资料),既向产妇和家属传授护理常识,又指导产妇对新生儿喂养,讲解母乳优点及技巧,指导产妇观察新生儿反应、大小便性状、如何更换尿不湿、测体温及呼吸运动等,将家属护理、母婴同室护理及哺乳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如:室息、烫伤、呛咳、捂被综合征及病房探视人员过多等)等科普知识讲解给产妇及家属。对暂不能与婴儿同住的产妇,哺乳由护士指导挤奶,保持乳汁分泌。本研究结果显示,产妇在通过健康教育宣教后,产妇喂养、尿布更换、生理特点等日常健康护理知识的掌握率高达98.67%,98.67%,97.33%,显著高于采用传统产后卫生管理宣教的产妇。

宣教健康知识教育宣教形式的多样化,采取座谈讲解示范、母婴室挂健康知识宣传画、播放音像资料等,可巩固宣传效果,从而推动母乳喂养,教会产妇新生儿沐浴、保暖方法、喂养常识、计免程序使用、辅食选择等健康知识,为新生儿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本研究中,经健康知识教育后的母婴并发症率均明显低于采用传统产后卫生管理宣教的母婴,健康知识教育后的产妇出院信任度、满意度、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85.33%、89.33%、88.00%,均显著优于采用传统产后卫生管理宣教的产妇。此外,我院研究中,经健康知识教育后的产妇出院时HAMD评分及HAMA评分明显低于传统产后卫生管理宣教的产妇。新生儿刚离开母体时,生活能力、免疫力低下,需要产妇及其家属的精心护理才能健康成长。因此要求护士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还要掌握相应的人文、社会及心理学知识,才能耐心的与不同文化层次的产妇及家属有效沟通,并作出全面评估和系统性的培顺、宣教。

参考文献

[1]张桂秋,闫树英,杨晓燕,等.健康管理对出院后产褥期母婴健康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4,18(3):293-297.

[2]余海珠,吴剑,王悦华.母婴同室新生儿皮肤感染因素研究与管理[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4,21(6):649-651.

[3]徐海宁,李敏香,林望.健康教育对母婴同室产妇产后的效果[J].广东医学,2014,34(12):1973-1975.

[4]冯彩英.营养指导对母婴健康的影响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29):4718-4719.

[5]李娉霞,雪丽霜,葛圆,等.独生子女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31):5136-5138.

[6]刘萍花,肖亚.产后抑郁影响因素及护理策略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33):5402-5403.

[7]喻诚华,薛小红.个性化健康教育对提高母乳喂养率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6,26(9):140-142.

[8]夏红霞,朱志萍,杜兰芳.产后健康宣教对初产妇自我护理能力及产后康复的影响[J].中国健康教育,2015,14(3):313-315.

[9]高哈尔,王培玉,马德福.母乳喂养时间与产后体重滞留的研究进展[J].卫生研究,2015,44(6):1019-1022.

[10]郭丽侠,杨宇艳.母婴同室新生儿黄疸的早期监测与干预措施[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5):2363-2364.

儿科护理宣教范文8

关键词:母婴同室;床旁护理;健康宣教

母婴同室床旁护理健康宣教,即母婴的一切健康教育和护理工作均由护士在产妇床旁进行[1],在宣教过程中,产妇及家属身临其境共同参与。自2010年6月以来,我院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关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基础护理,提高护理质量。2010年6月我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并实行母婴同室床旁护理健康宣教,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对新入院顺利分娩215例产妇进行母婴同室床旁护理健康宣教(观察组),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时入院顺利分娩产妇235例(对照组)。观察组产妇215例,初产妇186例,经产妇29例;年龄22至36岁,平均年龄(28.1±2.5)岁;孕周39至41周,平均(40.2±0.6)周。对照组235例,初产妇214例,经产妇21例;年龄21至37岁,平均年龄(27.8±1.7)岁;孕周38至42周,平均(41.1±0.5)周。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均排除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等疾病。两组产妇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母婴同室床旁健康宣教措施

观察组采用母婴同室床旁护理健康宣教法,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措施。

观察组具体健康宣教措施包括,新生儿沐浴知识的讲解、新生儿抚触知识的讲解,产妇出院后自身护理以及婴儿正确喂养的知识,并将其注意事项告知产妇及家属,使其离院后也能充分利用所掌握的知识,为母婴提供高质量、持续、安全、有效地服务[2]。进行产后避孕的指导以及什么是恶露、持续时间、出院后饮食、卫生及相关健康教育指导。

床旁沐浴是母婴床旁护理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出生后首日可常规实施新生儿床旁沐浴护理,护士操作床旁沐浴的同时,产妇可不用起床便能清晰地观看床旁沐浴各步骤的详细操作过程,显著避免产科工作差错,降低错误率。

对新生儿进行床旁抚触,在抚触的同时告知产妇正确的抚触方法,以利于出院后的操作。抚触时顺序应为:前额下颌头部胸部腹部上肢下肢背部臀部。新生儿抚触前,房间内要温暖且安静,室温控制28至30℃之间,播放一些柔和音乐;备好适量的润肤油、润肤露、爽身粉以及干净的衣服;抚触的时间宜安排在婴儿沐浴之后,睡觉前,两次喂奶之间,婴儿不饥饿,不疲倦,不烦躁且清醒时进行[3]。

1.3 效果评价

自制调查问卷,产妇出院前由责任护士对产妇进行满意度调查、产妇新生儿护理操作技能调查等,进行统计学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资料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χ2 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对象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比较分析,见表 1。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产妇满意度调查表

2.2两组产妇新生儿护理操作技能调查比较分析,见表2。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产妇新生儿护理操作技能情况比较

注:两组比较P均<0.05

3 讨论

在日常工作中,让床旁护理宣教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通过对孕产妇系统化、具体化、动态化的床旁护理宣教,提高了产妇自我保健和自我护理能力,护士素质也得到了提高,同时也提高了整体医疗护理保健质量,对于医院的整体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由于分娩后产妇及家庭将承担婴儿护理的各项任务,为了减少初为父母的不安和焦虑,更勇敢地承担养育后代的责任,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可降低因“母—婴”分离,“婴—婴”同室护理引发的交叉感染,降低产科出错率,从而减轻医生、护士的精神压力,更好地提供人性化产科护理服务创造有力条件[4]。

此外,通过加强母婴床旁护理健康宣教,新生儿护理质量提高,产妇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提高,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也使护理人员的自律性提高,护士自觉学习相关知识和护理技能的自觉性提高,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母婴同室床旁护理健康宣教,不仅可以使孕产妇和新生儿从中受益,提高了孕产妇的认知水平,密切了护患关系,得到了孕产妇及家属的信任,也为医护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出现问题提供了防范条件,提高了护理质量[5]。

参考文献

[1] 吴洪香.母婴同室的意义及预防交叉感染体会[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0,6(1):34-35.

[2] 付文英,吴韩英.剖宫产后早期干预对母乳喂养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0,2(2):65-66.

[3] 潘伟.我院母婴同室新生儿医院感染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0,9(3):85-86.

儿科护理宣教范文9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输液室浙江杭州310003)【摘要】总结200例儿科门诊浅静脉留置针病人健康宣教方法,认为落实系统健康宣教能有效提高患儿家长儿科门诊浅静脉留置针的维护知识,能有效降低门诊浅静脉留置针的并发症,从而达到安全留置并进一步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关键词】儿科门诊;浅静脉留置针;健康宣教【中国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554-01 20世纪60年代,留置针在美国广泛应用90年代传入我国,并受到普遍欢迎,因为留置针外套管柔韧、对血管刺激小,可较长时间的在血管内留置,方便临床用药,并减少每天穿刺导致的痛苦[1] 。使用留置针,患者可适当活动,感觉较舒适,尤其在小儿,容易管理,但随着留置针在门诊输液患儿中的越来越多的使用,家长对留置针相关知识和自身健康的重视,健康教育在门诊输液病人留置针的应用中愈显其重要性,并对小儿留置针的使用安全和留置时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将我院门诊200例1岁以内小儿浅静脉留置针输液病人应用留置针期间的健康教育体会总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们收集了200例一岁以内门诊输液病人,在输液期间应用了留置针,其中对照组100例,平均年龄7月龄(2月龄~ 1岁);实验组100例,平均年龄6月龄(1月龄~ 1岁)。200例患者均为第一次使用静脉留置针,留置于下肢足背静脉,护士操作技术和方法等因素对照无显著差异。1.2 健康教育方法,对照组为进行一般的常规口头宣教与指导,并发放常规的书面宣教资料,实验组在常规宣教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落实护士与留置患儿分组结对,实行一对一教育,采取的方法有口头讲解、书面资料、,现场举例,个别交谈等相结合,同时提供咨询电话,解答患儿离院后关于留置针的问题。1.3 健康教育的方法:(1)健康教育人员 对从事留置针穿刺的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留置针规范操作可大大下降留置针应用的并发症,对从事留置针穿刺的护士进行考核,包括规范操作、注意事项和维护知识的考核,考核优秀的才能参加此次实验。(2)患儿家长的健康宣教内容 : 置管前的健康教育 对患儿的家长进行置管的目的,意义及常见并发症,并讲解成功案例,使患儿家长对留置针使用的必要性有一定的认识,告知患儿家长现在国际上均不提倡在头皮静脉进行输液,而四肢钢针输液存在输液不顺利容易渗出肿胀的缺点。使用静脉留置针可以有效保护小儿的血管,减少有创穿刺操作的次数,且对血管的刺激性小同时在输液过程中能提高患儿与家长的舒适度。让患儿家长接受并使用留置针。同时告知患者留置针的费用,经调查,静脉留置针穿刺过程中的护理及其会引起哪些并发症成为患者最担心的问题[2],所以,在置管前应让患者了解静脉留置针的常见并发症及其预防,虽然静脉留置针可出现液体渗漏、导管堵塞、静脉炎及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但可以通过护理手段加以预防,消除患者思想上的顾虑,更好地进行配合。置管后的健康教育 向患儿家长讲解所使用的药品名称和主要作用,适当的输液滴速控制在多少,切忌不可自调滴速。当液体滴完时及时通知护理人员,防止因时间过长留置针内回血返流导致堵管。使用留置针进行输液时,留置针上方衣着不宜过紧 输液肢体长时间处于某种强迫造成肢体疲劳,发生不自主移动或躁动,导致留置针脱出;衣着过紧时,由于长时间压迫有留置针的肢体,血液回流受阻,导致血液凝固而阻塞,同时勿让患儿用手触摸穿刺部位以防感染,若发现穿刺部位有红肿、疼痛等不适,应立即报告护理人员。带管离院后的健康宣教 发放留置针维护使用手册,倾听患者的主诉,包括提供24小时咨询电话,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作出相应处理。让患儿家属掌握留置侧肢体的活动程度,应减少活动,尽量避免站立等运动,避免沐浴。保持置管区域干燥。做好不输液时留置针的固定,可用弹力适中的棉袜将足部包裹,防范小儿不配合造成自行拔出或抓脱留置针,夜间睡眠时要做好留置针的相对固定,例如:,睡眠时可在双腿之间放一小枕头进行阻隔,防止留置针意外滑脱。2 结果健康教育对使用留置针的患儿的影响见表一与表二表一:两组患儿家长对留置针相关知识的知晓度 表二:两组患儿留置针使用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患儿家长满意率通过表一和表二可以看出,经过系统的健康宣教,患儿家长的留置针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且常见并发症特别是留置针导管的堵管和滑脱发生率明显下降。3 结论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的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降低或消除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伤残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3]。小儿门诊输液过程中常发生因输液引发的护理纠纷,通过这次实验发现,在小儿门诊输液时推行留置针输液并做好系统的健康宣教可以提高患儿家长的留置针自护能力,延长静脉留置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儿家长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增加患儿和家长的舒适度,减轻痛苦。从而也降低了儿科输液纠纷的发生率。

同时我们应该了解到系统的健康教育对护士的知识水平要求较高,除了掌握留置针的穿刺过程和操作要点,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同时要求护理人员具有丰富的健康教育知识和娴熟的交流技巧并将护理程序贯穿整个健康教育中[4] 。随着儿科门诊开展越来越多的留置针输液,我们因将健康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不能只局限于规范操作而忽视了健康教育,我们要努力将健康教育做好做实,从而降低儿科门诊留置针输液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儿的痛苦,增加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参考文献[1]何伟华

小儿留置针的临床使用问题及护理对策 华夏医学 2007.20(3): 596-597[2]崔丽君 魏雪梅 杨苓 静脉留置针输液中存在的健康教育问题的调查分析[J] 川北医学院学报,2005.20(1):78[3]彭艺刚 试论护士健康教育职能的强化[J] 护士进修杂志 1999,14(1):37[4]顾文珠 张娟 健康教育在门诊留置针输液病人中的应用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9,30(2):24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