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思想政治工作基本理论集锦9篇

时间:2023-10-10 15:58:41

思想政治工作基本理论

思想政治工作基本理论范文1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1984年,中国高等教育专业与学科体系中开始有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的设置、建设与发展,是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基本同步的,经历了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三个阶段,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梳理建设历程、分析发展原因和总结成功经验,将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又快又好地发展。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简要历程

 

    1.思想政治教育(1984—1995)

    设置本科层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一是因为改革开放初期全国人才需求调研结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才奇缺;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讨论,一致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

    1983年7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的《国营企业职工政治工作纲要》(试行)指出“:中央和地方要筹办以培养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干部为目标的政治院校。现有的全国综合性大学、文科院校,各部、委、总局所属的大专院校,有条件的都要增设政治工作专业或政治工作干部进修班”“,要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在全国形成一个初级、中级和高级的政治工作干部的教育训练体系”“,努力造就一大批思想政治工作能手,一大批精通思想政治工作的专家”。

    教育部于1984年连续发出三个文件,布置在部分高等院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办本科班、第二学士学位班、大专起点本科班的工作。1984年正式设置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属于法学门类、政治学一级学科。全国首批办学点共13家。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经过几年本科层次的办学经历、经验积累以及社会需求,党中央、教育部、各高等学校和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可以进入硕士研究生培养阶段。1987年5月29日,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指示“有关院校要认真办好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办好第二学士学位班,并创造条件培养这方面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为造就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人才开辟一条新路。”

    198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修订硕士、博士研究生专业目录,在政治学一级学科中增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军事学一级学科中增设军队政治工作学专业。经过严格审批程序,1988年全国10所高等院校获准首批招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1990年学科评议组正式通过相关学校的硕士学位授予权。

 

    2.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1996—2005)

    1991年起,中国人民大学许征帆教授开始领衔挂靠科学社会主义学科招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博士生。这是全国首家、也是当时唯一一家。1995年国务院学位办委托专家组到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校进行调研,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学、科研和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情况作综合评估。准备设置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调研组建议:将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合并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设置博士点。

    199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在新目录的法学门类、政治学一级学科中设置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相应的硕士点、博士点,代码为030205。

    首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全国只有三家: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与华中师范大学合作)、清华大学(与首都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合作)。1997年首次招收博士研究生。本科层次的政治教育(师范)与思想政治教育合并,名称统一为思想政治教育,设置师范与非师范两个专业方向。既可授法学学位、也可授教育学学位。从此,形成了本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名称上的不一致。

 

    3.思想政治教育(2006—)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2005年12月23日的学位【2005】64号文件指出:“为了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指导地位,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经专家论证,决定在《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

    从此,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等5个二级学科中的一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名称在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得到统一。2008年4月又增设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共包括6个二级学科。

    目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位点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21个、硕士点7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13个,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52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26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47个,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22个,思想政治教育66个,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待设;二级学科硕士点842个,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4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100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189个,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96个,思想政治教育253个,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待设;本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办学点大约300个。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主要原因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什么能够在短短24年间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壮大?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今后怎样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党中央高度重视、专家学者共同努力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继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1.党中央高度重视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前提条件

    第一,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特事特办、重点扶持。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以胡锦涛为总书记党中央,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始终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发表了许多重要指示,颁布了中央16号文件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二,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贯彻特事特办原则。从1984年设立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1988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996年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到2005年设置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2006年批准21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都是中央文件决定的,无一不是特事特办,没有其他如何一个学科享有这样的规格;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纳入其中,在设立教育部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时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规定和要求等,都是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具体举措。

    第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重点扶持得以落实。教育部先后由政教司、思想政治工作司、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社会科学司等一个甚至两个司局领导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和专业,各省市自治区、各高等学校也都有相应的组织机构管理这一学科和专业。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幸运之处,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快速发展的组织保障。

 

    2.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客观基础

    第一,设置、建设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另一方面,中国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与和谐社会建设事业需要确保证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需要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需要克服和清除各种消极落后现象和不良社会思潮,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需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设置与发展是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

    第二,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存在问题,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和现代化,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依托和支撑。

    第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宣传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中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具有理论性和应用性两个特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宣传与传播,需要正确的原则和方法。设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适应了这一重大需求,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成果为此提供了理论、原则、思路与方法。

 

    3.专家学者共同努力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内在动力

    专家学者是个广义的概念。教育部、各省市自治区和各高等学校的很多相关领导同志,他们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专家学者,有的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专家学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离不开专家学者辛勤努力、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同仁申请和完成了一批高层次科研项目,出版了众多著作与教材,发表了大量高水平学术论文,获得了包括国家、教育部和各省市自治区奖励;在学科理论创新、完善学科体系、学位点建设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等各个方面做出杰出贡献。

    第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及学术委员会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方向、理论研究、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专业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科学化以及沟通信息、总结交流经验、团结队伍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研究会在、教育部领导下,1984年2月在上海成立。至今已拥有31个省区市、军队院校系统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体会员33个。研究会举办学术会议、举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专著与论文的评奖、出版论文集、创办学术性刊物《思想教育研究》、成立学术委员会,加强与有关学科专家学者的联系,推动基础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2007年春开始,学术委员会就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及辅导员工作理论与实践两大专题进行研讨,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分别承担两个系列共22项专题研究,预定于2008—2010年分批出成果。

    第三,报刊杂志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中具有积极推动作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都定期设有思想政治教育版面;《马克思主义研究》、《教学与研究》、《高校理论战线》、《求是》等都设立思想政治教育专栏;《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思想教育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思想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刊物的办刊质量都有很大提高;最近,《北京教育》出版了《北京教育(德育)》版。报刊杂志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发挥了媒介平台作用,也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中提升了自身的学术水平和刊物品位。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重要意义

   

    新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与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加强与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也是改革开放的生命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设置、建设与发展,对顺利推进改革开放事业、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学科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为改革发展稳定、市场经济与和谐社会的“生命线”工程提供理论、学理和人才支持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的结论提供学科依据。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关于思想政治工作是不是一门科学的问题就引起了争论和讨论。如1980年8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的文章。1982年,、教育部联合召开政治理论教育座谈会,一致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但在一些人的心目中,一直存在疑问。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设置、建设与发展,才从学理和学科层面解决了这一问题,结束了一些无谓的论争。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生命线提供理论基础。思想政治工作是生命线的提法可以追溯到红军时期,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都被党中央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所确认。但从理论与学科、历史与现实等角度科学论证和系统证明生命线结论,使之建立在理论和学科之上,则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充分发展之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人才条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自创办以来,培养了数十万优秀人才,大量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奋战在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线。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岗位上发挥着骨干作用。

    2.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内涵和基本原则更加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在2004年中央16号文件中得以确立,不再存在其他概念和说法,避免产生歧义和造成混乱。16号文件也明确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上述6条重要原则的确立,既是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更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结晶。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明确和规范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与内容。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形势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课程负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大力建设校园文化;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努力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等,实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内容与效果的有效结合。上述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和内容取得的共识,得益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成果,是建立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比较充分发展的基础之上的。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设立,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奠定学科基础。新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中国近观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由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和六个二级学科支撑,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四门课程分别具有直接对应关系。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强有力支撑。

    3.设置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学科体系更加完善

    第一,先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后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中具有重要作用。1996年设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思想政治教育是其中两个大方向中的一个,而且是学科体系相对比较成熟的学科。在2005年底设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思想政治教育独具特色、兼有理论性和应用性的特点。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现社会主义大学的性质和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性质和方向,也是中国大学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重要保障。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设置,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学科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在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学科体系的12个学科门类中,虽然在哲学、经济学等门类中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等学科,但始终缺少从整体性上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思想政治教育等六个二级学科的设立,填补了从整体上系统研究、把握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学科空白,使中国高等教育学科体系得以进一步完善。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春天已经来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进程任重道远。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批转《国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1983年7月1日)[db/ol](2007-06-07)[2008-10-26]/xwzx/gnsz/szyw/200706/07/t20070607_11633643.shtml.

[2]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院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若干规定的通知》(1984年9月4日)[db/ol](2005-06-20)[2008-10-23].cn/viewtitle.jsp?url=3964412.

[3]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1985年8月1日)[db/ol](2008-04-19)[2008-10-29]http://lawb.aiduc.om/pages/chinalawinfo/4/19/dca8442908f04b255abbd91b0a88ab9c_0.html.

[4]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1987年5月29日)[db/ol](2001-09/06)[2008-10-18]/20010906/3000447.shtml.

思想政治工作基本理论范文2

[关键词]教育学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应用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与教育学之间其实是相通的,因而将教育学理论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对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有重要价值,因而高校应该充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与教育学之间的关系,用教育学理论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不断革新,不断进步。

一、教育学理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从教育学中发展出来的,教育学是对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进行研究,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对人的思想观念进行研究,虽然两者从研究对象上看存在着不同,但在本质上是相通的,而且教育学理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价值,不仅体现在理论发展上,而且也体现在教育实践当中,具体来说教育学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

(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离不开教育学理论。教育学主要是对教育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认识,这些认识构成了教育学理论,也可以说教育学理论属于认识理论的一种,而这种理论也是在近代逐渐发展起来的,是教育习俗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原有的教育习俗认识在教育生活经验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没有进行更深层次的思想和认识,这就会使得教育习俗认识之间产生矛盾和歧义,并且随着教育实践活动的不断发展丰富,这些传统的教育习俗认识也不能够解释很多教育活动中的问题,这就促使科学教育学体系和理论诞生,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认识论的部分主要就来自于生活习俗和教育理论当中。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是来自于日常家庭和学校教育生活当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也往往通过借助于日常的习俗认识来进行,而这些日常教育习俗就是教育学理论诞生的基础部分。并且随着现代教育学理论的发展,学校和家庭也逐渐受到现代教育学理论的影响,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也会采取一些教育学理论上的方法,这些都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一部分。在高校中,学生的自身素质与基础教育阶段有了很大提升,因而日常教育习俗已经不能满足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校更应该借助于现代教育学理论来支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现代教育学理论为基础来构建思想政教育理论框架。

(二)、教育学理论能够帮助解决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教育学理论是在实践基础上得到的解决教育方面问题的方法和规律,因而对于解释和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也同样如此,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问题的科学解释,教育学能够清楚明确教育问题,这是教育学理论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属于教育问题之一,因而教育学理论也同样能够对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明确界定。再者,教育学理论能够对教育问题进行科学解释,包括通过专门的术语、概念来对教育问题进行深层次的解释,这时日常语言所做不到的,作为教育问题中的一部分,教育学理论也能够运用专门的语言或概念来解释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而且这种解释是建立在科学根据基础上的,而不是根据直接感性经验判断出来的,这就使得运用教育学理论解释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带有了科学性和理性,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部分,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层次提升了一个等级。正是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不断的科学及时,才促进了人类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不断增加,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不断发展和丰富,由此可以看出,教育学理论的发展、教育知识的增长,对于更加有效解释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更高价值的,能够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和理论的不断发展。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学理论的应用

(一)、培养坚定正确的教育态度教育态度是教师在进行教育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体现,正确的、积极的教育态度能够不断促进教育工作的发展,推动教育工作者更加热情地投入到教学当中,也能够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加积极地投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而消极的教育态度则会阻碍教育工作的开展,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由此可见教育态度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影响。而积极正确教育态度的培养与教育学理论是分不开的,教育学理论的学习对于养成积极正确的教育态度,树立坚定的教育信念都是非常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多多积累自身的教育学知识,在用教育学理论来支撑自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树立积极的教育态度和信念,让自己能够积极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这样才能不断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步。

(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理论素质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各项教育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而教育学理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基础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理论素质,通过对教育学理论的不断学习能够不断丰富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让教师能够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者转变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者,通过对教育学理论的学习不仅能够让教师掌握教育方面的基本问题和概念,而且也能够帮助他们学习如何来面对和思考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问题,对于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不断用自身的观点和见解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这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目标和方向,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关键。再者,深入教育学方面的理论知识,能够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视野。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开展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往往是依靠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和自身经验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这种方法是比较片面的,教育工作者没有从多个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论证和思考,也没有将自身经验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结合起来,使得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并不顺利,因而在实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教师应该多多学习和浏览教育学理论方面的知识,了解有关一个教育问题的各种观点和流派观念,从不同的角度来对一个教育问题进行不同解释,从中体会教育问题本身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从不同的观念和观点中找出最适合当前教育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并且学会将自身的经验和教育理论高度结合起来,不断丰富自身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观念,走出经验主义教学的怪圈,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开阔自身的理论眼界,接触更多国内外的教育学理论和流派,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打好理论基础。

(三)、运用教育学理论研究方法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教育学理论发展过程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研究方法是质性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对多种资料进行收集分析,对现有的社会现象或问题进行整体性探究,而后通过归纳、整理形成相应的理论,在现代教育学理论研究中非常常见,也是现代教育学研究者比较推崇的一种研究方法,而这种方法也同样适合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中的基础课程,包括很多学科方面的内容,像是心理学、哲学、教育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的内容,因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跨学科的体系,而质性研究方法的基础就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对于涉及如此多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是非常有价值的,质性研究方法本身也是一种系统的研究方法,这与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值得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借鉴。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对人的思想观念行为进行研究,包括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方面的关注,而质性研究方法也是关注于人的价值,这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是相通的,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质性研究方法对于突出人思想价值研究主体,加深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层次具有重要价值。另外,质性研究方法强调意义建构和深度解释,强调对研究对象从整体上进行研究,这一点非常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需求,通过运用质性研究方法能够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最深层和最基本的教育问题,通过从整体上对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探究,能够不断深入行为和思想之间,揭示人的思想与行为之间的本质关系,同时研究人的思想行为来分析其价值观和人生观等,从中找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律和认识,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质性研究方法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发展和理论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

三、结语

教育学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基础,其不仅能够解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各种教育问题,而且还能够不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不断向前发展,因而教育学理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是非常高,高校应该充分认识教育学理论的价值,将其更好地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吴小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评《当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优化》〔J〕.当代教育科学,2015,(17).

〔2〕牛倩.关于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研究--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J〕.当代教育科学,2015,(17).

〔3〕张龙.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建立的现实意义及条件探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04).

〔4〕宋俊成.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政策内容分析:文本与范式〔J〕.高等农业教育,2015,(07).

〔5〕张凡.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新课程改革〔J〕.经营管理者,2012,(04).

〔6〕王翠.关于马克思主义人学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的探讨〔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4,(05).

〔7〕秦在东.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结构探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1).

思想政治工作基本理论范文3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是党政机关与企业联系的重要枢纽,在企业内部起着文化导向的作用。一名合格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还要有较强的亲和力,在日常工作中能够放低身段,融入基层,为基层员工做好表率,能够以理服人、以德育人、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人。

2 思想政治工作者能力培养的措施

2.1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是根本

作为优秀的党政工作人员,首先要坚定政治信仰,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政治素养可以从思政工作者的政治品质及其所坚持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和政治纪律等方面体现出来。企业思政工作者要始终以坚定的党政信仰指导日常工作,不断培养自身的组织能力,提高政治修养。具体来讲,思政工作者必须注重政治理论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要树立坚定的党政信念。另一方面要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政治理论是思政工作的大方向,思政工作者应该加强马列主义政治理论的学习,以社会主义理论指导日常工作,才能确保思政工作始终不偏离党政的大方向。

2.2 培养思想道德修养是关键

在信息大爆炸的当代社会,公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社会各界开始关注思想道德修养。企业思政工作者应该树立与时俱进的工作理念,积极响应时代号召,不断强化自身思想道德修养,提高办事成效。一是要端正思想道德认识,将广大员工关注的焦点问题作为思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急民众之所急,想民众之所想,办好事、办实事,切忌萌生金钱至上的腐败意识,与本位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斗争到底。二是要正确处理先后关系。坚持“先人后己,先公后私”,“吃苦在先、享受在后”,为员工做好表率。三是要严于律己,提高自律意识。正所谓“正人先正己”,在对他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之前,首先检讨自己的行为作风,要严于律己,改善工作作风,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到以德育人、以理服人、以良好的作派和高尚的人格感染人。

2.3 提升素质修养是基础

素质,即人们所具有的先天和后天条件所凝结成的区别于他人的基本特征,是人进行活动所凭借的内在个人因素。修养是一个含义广泛的概念。这里的“修”主要是指整治、锻炼、学习、提高;这里的“养”,主要是指培育、涵养和熏陶。素质修养的差异构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素质修养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提高素质修养,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①知识素质。一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具备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给员工一种智慧的感召力。因此,这就要求他们“具有扎实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工作业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掌握与思想政治工作密切相关的专业知识,深入了解职工的具体困难和思想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②能力素质。良好的组织能力是企业思政工作者必备的基本能力,除此之外,还应该具备优秀的文字表达能力和高效的沟通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些才能,才能使员工之间以及部门之间形成一种合力和凝集力,才能更好地集中力量办大事。

③亲和素质。企业思政工作者应该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员工的工作状态和思想情绪,实时掌握其思想动态,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好,把当代社会的主流展示好,把人民群众的心声反映好,真正维护基层员工的根本利益。

2.4 增强本领,工作创新是核心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思政工作也应该在工作理念和工作思路上寻求创新。具体来讲,首先是内容创新。企业思政工作者应该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工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理论的内容和形式,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思政工作的实效性。其次是方法创新。运用典型的人物事迹做好思想政治文化宣传工作,树立政治意识、服务意识、问题意识、改革创新意识,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在企业内部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适时引导员工将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统一起来。最后是载体创新。企业思政工作者应该尝试运用互联网、报刊、广播、电视等传媒媒介加强思想政治文化宣传,丰富思政文化宣传的载体,营造一种积极向上、高效运作的思想政治工作氛围。

思想政治工作基本理论范文4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科学化;定位;积累;

作者:孙其昂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过程中重要的要素、现象、成果,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人辛勤耕耘的智慧结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的重要载体。以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为对象,可以考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进程,由此总结过去、预见未来,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规律,对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和实践也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作为课程,它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中一门核心课程;作为知识体系,它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体系的核心部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它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整体只是“一个点”,它可能为此而被淹没于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整体中而不为人们所注意。然而,见微知著,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基石意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设立30余年,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建设的时间更长些。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作为知识积累、专业实践、教学实践,已经形成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和实践经验,有许多值得总结,也需要总结。通过总结反思,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学科、专业、文化提供经验和知识,可以更好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一、两次科学化回顾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科学化是一个历史过程。笔者以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教材为基本依据,从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教材所运用的学术观点、知识形态、逻辑形式进行分类,大体分为3个阶段,称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三次科学化。

第一次科学化,伴随改革开放初期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时间为1978-1991年。在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观点指导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建设。以编著思想政治工作概论为标志,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思想政治教育概论到思想政治工作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等,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从党的工作到专门工作、从经验总结到理论阐述、从零碎整理到系统阐释的变化,相对于以往,这是思想政治教育质的飞跃。这个阶段有了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的自觉,其成果具有“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历史经验总结和知识形态,有正式出版的教材,也有内部印出的讲义。《思想政治工作概论》(张蔚萍、张俊南,1983)是这个阶段的起步,主要教材有两套,一是国家教委组织编写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系列教材》(1991),二是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组织编写的《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丛书》(1991)。

第二次科学化,伴随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设立,时间为1992年至今。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研究,编写相应的教材,这个阶段不仅有再版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工作概论,出版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系列《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还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专著,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专题研究著作(如以张耀灿等学者编著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邱柏生等著述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新论》、思想政治教育博士论文基础上修补出版的专著)。这个阶段的特点是较第一阶段更加系统化、理论化,有较高质量的学术性。《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是这个阶段的标志性成果。

第三次科学化,应在前两次科学化基础上向前发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科学化达到新水平。理论上讲,这个阶段应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设立30年(2014)作为节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质的突破。不过,至今为止,还未看到具有这个阶段特征的标志性成果。

第一次科学化的特点是总结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经验,从经验中提炼出实践理性,建立起思想政治工作原理概论体系。这是“创立”意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科学化,理论体系明显具有党性、政策、工作、经验、实际等特征。这个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具有“原创性”,它们本身不仅是一种开拓,万事开头难,而且具有基础意义,为后继工作提供了样本和知识积累。第二次科学化是自觉科学化,明确指向原理化,自觉运用科学研究方式,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理论化特征。在这个阶段,第一次科学化阶段的那种“党的工作”特征明显淡化,借鉴其他学科的痕迹比较明显,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从第一次科学化到第二次科学化的转型。

经过两次科学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有三条线索且有三种结果。第一条线索及其结果是政治工作线索,保持军队政治工作传统,政治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是打胜仗,有战斗力,强烈的政治工作特征。第二条线索及其结果是思想政治工作概论,主要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群思想政治工作,这个科学化过程中断了。第三条线索及其结果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改变了“方向”,从广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学原理进入了狭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工作)学原理,甚至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目标指向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素质,成为育人原理。

总体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科学化是从工作原则到教育原则,再到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过程。从现状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科学化从框架到范畴,从层次到视野,至今未能超越“传统”,缺乏形而上加工,缺乏除了思想政治教育概念以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性概念,至今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学独有的范畴,对哲学社会科学缺乏充足的知识贡献。对此,余仰涛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学要成为科学理论,就应当具有科学理论的要素、特性。然而,从思想政治工作学的现状来看,这些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1]15表现为科学理论特征不明显,科学理论的要素尚未完全生成,思想政治工作学还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1]15-19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知识单元构成,总体上看比较宏观、粗放,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做细致、精准的阐释,缺乏语言准确、论证细致、逻辑严密的加工,各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命题之间体系化、论证及阐释的严密性都不足。知识所反映的社会现实还比较单一,不能满足多样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需要。第三次科学化要做的突破,需要以强大的哲学思维改造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重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知识框架”,力争建构理想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第三次科学化,应是学术、知识、逻辑、专业等意义的科学化,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学知识体系的原理体系。第三次科学化还没有开始,但已经出现内在的冲动,体现为学者们的自觉意识,以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及其成果为对象进行反思,提出了种种设想。

二、第三次科学化定位

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科学化,实现从第二次科学化向第三次科学化转型,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建设,具有知识生命意义。

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科学化发展,有诸多基础问题需要探讨和厘清。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还须进一步定位。对此,沈壮海提出了编写“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六条原则,即以宏观视野、原理定位、时代特色、中国属性、教学逻辑、创新思维的有机统一为贯穿教材编撰全过程的基本原则,[2]具有总体指导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三次科学化定位涉及诸多方面。总体而言,要做总体设计和战略规划,这也是顶层设计,是后继操作或实施的框架。这里有三个问题需要明确定位。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功能定位。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功能,就其知识论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属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实践的基础知识,它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其他知识的源头。现阶段常常对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等都发生争议,追索其源头,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即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还没有对这些基本问题说清楚。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是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的符号,它是社会领域中能不能站立起来的常识基础和科学基础。若将这一命题转换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之间的关系,那么可以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是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及有效性的原理基础。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务活动、管理活动、领导活动和社会活动,以及文化传承和国际交流中,实际工作者之所以感到为难,缺乏说服力,从知识(原理)的基础而言,源头就在这里,就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能不能给予科学性(即思想政治教育学性)的支援。相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工具,是一项工作或一种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及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并不生产马克思主义知识,主要生产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知识,是以传播、应用马克思主义为主要职责。经常探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内部二级之间的关系,分清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其他二级学科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内部的定位,与此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要为所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政治宣传及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形态定位。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用于或服务于传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其目标是传递内容,让人接受、内化、外化这些内容,达到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自成体系,它既有内容,又有形式,构成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这里的内容,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内容;这里的形式,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形式;有什么样的内容,应有什么样的形式,二者是统一的,内容和形式构成知识共同体。内容与形式不可分离。由此指明,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内容,并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中其他五个二级学科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提供形式,而其他五个二级学科是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要提供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服务的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既要在总体上提供所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及宣传、教化的原理,又要分学科提供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即各个二级学科内容的形式。在这个意义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具有“普遍职责”。现阶段存在着内容与形式分离的现象,似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仅仅“自顾自”,这与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形态定位有关。或者说,这与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形态定位还不清晰有关。这是编写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前提。明确这方面定位后,才可以合理筹划和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写作。

三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目标定位。这可以概括为三个“像”。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要“像”“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样子。这是指专业性,它代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应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知识的专业特征,应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的标志。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不是一个独立的专业,这个专业能不能站立起来,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能不能为人们和社会提供专业化知识,以此为重要体现。这也是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困境。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设置与思想政治教育改进加强相关,而改进加强要依靠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去做,这样,就当时的设想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能不能为人才培养、队伍建设提供原理,应成为评价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科学化的首要指标。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要“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样子。如果还没有或暂时无法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标准,可以参照其他学科的“原理”进行比照,编写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那样的原理。现阶段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总体上属于粗线条的原则,是在原则尺度上稍有展开,变成了“原理”。实质而言,还难以说它们是“原理”。再次,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要“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知识”的样子。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源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思想政治工作概论源于党建理论,后来加进(或者说借鉴)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知识,前者是“理论”化形态,后者是“外来知识”形态,缺乏融入内部,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知识化。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存在着“去传统”、概念冲突、观点武断等现象,科学性、学理性不足。“去传统”指的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元素越来越少。概念冲突指的是针对同一客体,用了不同概念,发生冲突,没有厘清。例如,教育者、教育对象与主体、客体之间。观点武断指的是缺乏说理和逻辑导入,用提要求的方式“阐述”“原理”。这种表述,使阅读、听讲者容易发生内心的抵触,更无法吸引、感化读者。

第三次科学化,就是依据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定位“新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三、第三次科学化思路

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科学化,即启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三次科学化,既任重道远又时不我待,须大力推进。在变化和充满风险的社会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实践,迫切需要新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需要运用社会、历史、系统的思维,将回到起点与面向未来相结合,立足专业与立足社会相结合,利用已有成果与开拓创新结合,对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体系(框架)等内涵、外延等最基本的问题,进行再认识、再研讨、再定义、再抽象,争取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突破。启动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三次科学化,应做到五个“坚持”。

(一)坚持科学性

科学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第一属性。科学性是全面的科学性,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知识、生产方式、评价方式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是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反映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形式、思想政治教育永恒要素。任何阶级特性的知识,知识形态是科学的,而取舍什么及反映的内容和服务对象是阶级的。科学性或知识性体现知识规律,体现知识力量,体现知识资本意义,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有力量的科学性规定。例如,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性内容应以科学形式或科学知识形式反映出来,这是“原理”知识的共同特性。

(二)坚持独特性

独特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专有特征。在现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中,来自其他学科的知识、范畴、概念、原理成为主导,淹没了思想政治教育学自身知识元素,这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性的重要原因。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从起步及其发展过程中,借鉴其他学科是必要的。然而,如果没有自己的独特知识概念及其体系,就无法表明这是一门专有或专业化的知识门类。借鉴不是搬运,更不是简单地加入,而是融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三次科学化要认真面对这一问题,明确并强化这方面的问题意识,找到科学方法论和处理技术,在清理、梳理、整理基础上实现内化,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性。

(三)坚持逻辑性

逻辑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科学化的技术特征。或者说,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发展水平的标志,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发展成熟程度的体现。首要的是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定位,要区分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概论的不同,合理定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现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教材或专著,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到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虽然表达方式发生了变化,但大体上仍然反映了第一次科学化时的原初框架,即现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从体系上考察,还无法称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更无法称为“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基本上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需要重构总体逻辑框架。在此基础上,运用形式逻辑原理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已有成果进行逻辑加工,从总结上梳理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体系,融合从其他学科借鉴来的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有用的元素,剔除芜杂元素,清理逻辑关系,达到科学清晰,阐释充分有理。这方面的任务是繁重的,又是迫切的。要想做好这项工作,相关工作人员首先要补足大学语文、哲学素养、形式逻辑等技术性知识,为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逻辑建设提供支撑。这种基础之中的基础,更加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四)坚持积累性

积累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发展规律。恩格斯指出,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同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象即概念一样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在这种变化中,尽管有种种表面的偶然性,尽管有种种暂时的倒退,前进的发展终究会实现”。[3]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认识和发展,是不断变化的过程,又是积累的过程,也是扬弃提升的过程。这里所说的积累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发展规律,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认识和科学化是一个过程,要重视积累,防止以“新”换“旧”,造成断裂。

(五)坚持实践性

思想政治工作基本理论范文5

今天,我们在这里专题召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学校党政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各下属学院党总支书记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代表,这充分说明了学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度重视。学校非常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近三年来,在学习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的过程中,我们牢牢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紧紧抓住大学生成长成才主要目标,坚持“三贴近”原则,注重“三结合”方法,创新理念,创新机制,创新载体,努力构建“一体化育人”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学科建设思路进一步明确,精品课程、重点课程建设成效显著,教学方式方法逐步改进,科研水平和能力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评价满意率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引导大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省教育工委〔20*〕4号文件精神和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研究探讨新时期新阶段如何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全面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

一、充分认识新时期新阶段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

1.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中共中央、国务院20*年16号文件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列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其别强调了要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16文件精神,20*年初,、教育部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20*年,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中央和省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体系、教材编写、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队伍建设等都提出了新思路、新要求。新课程方案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新方案充分体现了新世纪新阶段党对大学生理论武装工作的综合性、整体性要求。新课程方案的提出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奠定了基础,也为我们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我校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的需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是党和国家在新时期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要战略部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是本科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学校“十五”规划的提前完成,我校教学型综合性大学的框架基本形成,全日制在校学生数已发展到约12500人,上课校区由1个扩大到3个,本科专业增加到41个。学生数、专业数的快速发展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在教师队伍数量和水平都有提高但与学生人数的增长相比仍不能满足的条件下,在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特征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在课程和教材发生重大调整的状况下,在学校走内涵式发展的背景下,继续保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优势,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就需要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3.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激励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思想道德素质是人的素质的灵魂,人才质量的好坏、理想信念的坚定与否都直接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息息相关。因此,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首先要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就必须以实施新课程方案和本科教学改革为契机,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着力解决学科建设比较薄弱、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单一,课程建设不协调,教学发展水平不均衡,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水平不相称,理论教育说服力、吸引力、感染力不够等问题,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切实加强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引导,把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求真务实,统筹资源,协调发展,重点建设,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水平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严格按照中央要求实施新课程设置方案。要进一步提高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新课程设置方案的认识,明确责任,狠抓落实。严格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教社政〔20*〕5号)和《中共*省委宣传部中共*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实施意见》(浙教工委〔20*〕4号)文件的要求,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和学分。本科各专业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4门必修课,另外,开设“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选修课。专科各专业开设“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门必修课。逐步完善课程体系,加强对各学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和检查,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学时安排等符合中央和省教育工委的要求。

要根据新时期新阶段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中央的规定和学校的实际,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针对性。积极探索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长效机制,建立和完善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教学保障机制。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把“形势与政策”课列入教学计划,按平均每学期16周,每周1学时计算,本科生以2学分、专科生以1学分计入学生学籍档案。宣传部、教务处等主管部门和各教学单位要加强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指导、组织和管理,围绕教学目标,制定大纲,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骨干,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为主体,努力形成专兼职结合的、校内校外结合的教学队伍,分年级有计划地逐步推进。教学主管部门要合理计算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教学工作量,学校也将提供必要的经费,不断形成合力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良好氛围。

2.凝练方向,提升水平,大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学科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所依托的学科是我国特有的一门政治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马克思主义,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学校批准建设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为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中的指导地位,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提供有力的学科支撑。

宣传部、科技处、法商学院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指导,规划和引导学科建设与发展。要不断总结学科发展经验,进一步整合资源,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进一步突出自身在省内外的比较优势,紧密结合学校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探索马克思主义学科发展的规律,努力建设一个定位科学、特色鲜明、结构合理、有所作为的在省内有地位在国内有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学科体系。学校将充分考虑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和特殊性,重点建设,优先发展,切实使马克思主义学科建在前列、建在实处、建出成效。

3.协调发展,重点推进,着力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和重点课程建设工程。课程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基本和主要环节。要以省级精品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为重点,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层次和水平,努力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建设成为省级品牌精品课程和部级精品课程,逐步将其它3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校级精品课程或校重点课程建设。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网络课程的辐射和影响作用,大力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程建设,要积极探索网络课程教育教学和发展的规律,努力形成资源共享、层次多样、主题鲜明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网络体系。要以4门必修课程为主,以相关选修课程为辅,逐步完善课程设置,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全方位、多形式地开展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4.以生为本,创新理念,切实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勇于实践,不断探索,彻底改变“满堂灌”的说教式教学方式,积极采用能够增强师生互动的启发式、参与式、案例式、研究式教学,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使教学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感染力。

要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不断优化教学手段。要进一步提高课件制作水平,建立资源共享的教学资料数据库,大力推进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要加强集体备课,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了解。要加强对教育教学的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改项目要作为校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定期评选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和优秀教案、优秀课件。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导师制建设,充分发挥教学能力强、学生满意率高的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着力增强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整体上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水平。

要加强社会实践及基地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我们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树立大实践观,积极探索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建立和完善包括实践经费在内的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既要贯彻落实中央的精神,又要密切结合学校的实际,大胆探索具有时代特征和自身特色的实践教学形式,不断提高大学生明是非、知荣辱的能力和水平。要建立基地拓展机制,宣传部、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等职能部门要积极主动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广阔的社会实践空间和有效的社会实践基地,各学院要有一批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并将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教学实习基地、科研推广基地、就业创业基地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基地建设内涵,建立师生社会实践联动和考核机制,将师生参与情况作为评奖评优和业绩考核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要改进和完善考试方法。采取多种方式,逐步推进考教分离,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表现。要加强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日常表现和应用能力的考核,力求全面、客观反映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

5.统筹建设,合理定位,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做教书育人的表率,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要按照专兼职结合的原则,建立以专职为主、兼职为辅的教师队伍。要按照学生人数以及教学任务,不断优化和充实队伍结构。要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任职资格标准,实行准入制度,完善激励和保障机制。专任思想政治工作干部和辅导员有条件的可承担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要拓宽教师来源渠道,吸引和鼓励相关专业课的教师承担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促进专业课教师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之间的交流。要聘请理论研究单位和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学者和领导干部开设专题讲座。

要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训体系,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采取脱产进修、攻读学位、名师指导、社会考察、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措施,着力培养品牌教授、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教学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要积极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要在职务聘任、职称评聘、科研立项、国内外学习进修和物质待遇等方面要充分考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工作的特点,在政策上予以扶持保证,真正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全面和谐健康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三、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机制

1.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体师生员工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全校共同关心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强大合力。各党总支(直属支部),各部门、下属学院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大意义,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始终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强学习,认真贯彻落实,并切实负起责任,严格执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

2.要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估体系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体系。要严格按照《*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建立和完善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评估体系。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重在激励的原则,认真执行《*省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指导性意见》,分层次和分类别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业绩进行科学全面的考核,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健康和谐发展。

思想政治工作基本理论范文6

[关键词];《实践论》;新农村;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赵君,桂林工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导师;李营歌,桂林工学院人文社科系2006级硕士研究生。广西桂林541004

[中图分类号]A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10-0018-03

的《实践论》从哲学高度论述了人的认识的发展过程和一般规律,揭示了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提出了我党工作的基本原则。我们要深刻理解《实践论》的基本内涵和重大意义,为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一、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

开展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正确把握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首先是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农民,农民的思想观念、文化水平相对落后,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弱,而且当今农民群体已发生了阶层分化,农民的利益关系变得复杂化、利益矛盾尖锐化,这些无疑给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增加了难度。其次是农村教育环境具有复杂性。农民忙时干农活,闲时外出务工,加上农村的教育文化设施落后,信息反馈不灵敏,农民受教育的时间难以得到保证。第三,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机制不健全。大多数基层领导只重视经济发展,忽视思想教育,党员也不能有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就要求基层领导要以《实践论》为理论基础,因地制宜,采用适合新时期农村特点的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实践论》的基本思想和内容

1.实践是认识的前提和基础。在文章开头就指出,马克思以前唯物论的缺陷就在于认识与实践相脱离,不能了解认识对生产和阶级斗争的依赖关系,更不可能在认识论上发生彻底变革。相反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生产实践活动是人首要的基本的实践活动。人类为了生存,就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人类也在这种活动的过程中不断获得自身的发展。无论是在什么样的社会形态下生存,无论是什么形式的活动,都离不开人。因此,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只有从实践中得出的认识才是有根据的认识。若凭主观经验或照搬书本就会犯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这些主观主义思想没有生存的土壤,因此是不能指导革命实际的,也是我们所反对的。

2.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中产生,又服务于实践的。这种能够服务于实践的认识是一种理性认识,是人们在头脑中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从而得出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也说: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理论是源于实践的,只有亲身投入实践,才能获得对事物的理性认识。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否则是没有办法解决的。然而,人的生命和力量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事必躬亲,必须借助于前人的优秀理论成果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用正确的理论来指导革命实践,就会使革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如果把个人的经验当作理论来指导革命,就会把革命引向歧途。没有实践的理论就会变成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就会变成盲目的实践。可见,理论与实践是密不可分的。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经过感性认识达到的理性认识是否具有科学性,是否能成为真理,不是凭人的主观感觉所决定的,而是需要把它放回到实践中去检验,看是否符合预定的目的。如果预定的理论、方案在同一实践过程中变为事实,这种理论就会成为客观真理,这个认识过程也就随之完成了;如果这种理论经过实践检验与客观现实不符合,则还需要继续认识,不断纠正错误认识,最终获得真理性认识。

4.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一起的,完全离开具体历史条件的实践和认识都是不存在的。任何过程,不论是属于自然界和属于社会的,由于内部矛盾和斗争,都是向前推移向前发展的,人们的认识运动也应跟着推移和发展。因此,人类的认识是一个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的过程,这个过程呈现出不断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螺旋式上升状态。中国共产党不是天生就有从事革命和建设的经验的,而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不断认识真理、运用真理、发展真理,不断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一步一步走向胜利的。因此,我们的思想一定要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变化,不能僵化,更不能不切实际地超前,否则就会导致右倾或“左倾”,我党在战争年代就吃了不少这样的亏,我们必须时刻引以为戒。

三、《实践论》对做好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一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即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对发展问题在认识上的飞跃,是我党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新农村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打破了过去只强调生产关系变革的传统,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发展道路。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思想促转变,以转变促发展。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开展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呢?我们需要很好地研读《实践论》,把握其对开展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大意义。

1.《实践论》是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我们从事任何实践活动,都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当前我们在农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样需要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者运用科学的理论来发挥自己的先导作用。但是目前因为历史、经济等原因,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基

础比之学校、企业较为薄弱,农民的知识水平、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基层领导自身学历不高,认识上存在偏差,为追求政绩,片面强调经济发展。加上农村缺乏专门的理论研究机构,导致他们理论基础薄弱,视野狭隘,工作疲于应付,缺乏主导性。鉴于此,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充分重视理论的学习,不仅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应学习关于科学发展观和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知识,更要好好研读《实践论》,充分认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构筑坚实的理论基础,减少工作的盲目性。

2.《实践论》提供了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理论是行动的先导,为了让农民及时地了解党的路线、方针与政策,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在农村大力进行理论宣传,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构成来讲,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作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新农村建设要求中,乡风文明是灵魂,它主要是指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学、社会风气健康向上,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发展逐步适应农民需求。在农村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首先要加大投入,完善广播、电信及网络设施,充分占领基层宣传阵地。其次要不断丰富教育内容。传统教育只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忽视了对农民的理想信念教育,导致农民信仰缺乏,从而为封建迷信思想提供了滋生的土壤。丰富教育内容,就要在农村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和法律知识教育;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要进行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在农村中形成互帮互助、尊老爱幼的良好风尚和文明健康的公民意识。最后,要运用多种载体进行宣传教育。除了运用报纸、广播等宣传工具外,还要通过开展农民易于接受的喜闻乐见的活动进行教育,寓教于乐。在农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一个原则,即理论教育一定要与现实相结合,党的方针政策教育要与农民生活中的难题相结合,改变传统的单向灌输法和单纯说教法。因为农民的文化水平有限,对理论的理解能力也有限,他们更关注的是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实实在在的利益。理论即使再生动,但如果反映不了农民的心声,解决不了农民最关注的现实问题,也不会对农民产生教育作用。而且时间久了,也会使农民对思想政治工作产生排斥心理。这就要求基层干部一定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力戒形式主义和主观主义。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也提到: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也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实做深做活,更好地宣传动员群众,引导教育群众,帮助服务群众。坚持走群众路线,就要深入农村,了解农民,根据农民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指导、因材施教。与农民进行交流,要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因势利导,做群众忠实的听众和朋友。对农民提出的问题,要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能解决的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一定要给农民一个答复。坚持走群众路线,才能密切干群关系,树立干部形象,有效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工作基本理论范文7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基层;发展探讨

思想政治工作是基层工作的生命线,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为构建和谐基层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也是基层改革发展的促进力量。做好基层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准确把握干部职工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求,充分了解干部职工的思想状部我,不断激发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一、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要把理论武装工作放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位置,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要紧密结合基层干部职工的思想和工作实际,从提高党员干部对新时期学习理论知识和科技知识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着手,坚持开展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理论学习活动。要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蔚县观,学习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党的基本知识;要通过先进模范事迹的学习,加强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还要组织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方面的学习教育。

以正确的思想引导。基层的思想政治干部要了解和掌握每个员工的思想动态,及时帮助他们渡过心理危机期,及时进行心理调适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重拾信心,放下包袱,轻装上阵,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做好“疏导”工作。疏就是广开言路,集思广益,申通民主渠道;导就是因势利导,循序善诱,说服务教育。要根据不同岗位、不同年龄段干部职工的实际情况,把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为社会经济发蔚县营造健康向上的精神岁月和社会风气,而典型引路、榜样示范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为此,在工作中,要着力抓学先进、树正气的机关风气建设。

二、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群众基础

开展专题征文活动。根据和谐基层建设的要求,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专题调研征文,充分利用理论学习成果,动员大家的力量,集中群众的智慧,总结提出一系列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措施。在党务部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征文活动,使各级党务干部通过调查了解干部职工的思想状况,围绕如何发挥职能作用,提高做好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兴趣措和途径。

认真总结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推动和谐基层建设方面的经验做法、典型人物和事例,并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广泛学习,深入研讨交流,大力宣传推介,失去思想政治工作向纵深发展。积极发挥宣传、群工部门的作用,开展经常性的“送温暖献爱心”系列真情奉献活动,增进干部职工团结和增强机体凝聚力和团队精神。

召开思想政治工作“大家谈”现场会,要用创新的思路,创新的思路和创新的措施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大家谈“活动,要运用播放录像片、现场记谈、专家点评等多种方式,运用网络“多媒体”技术,注重生动性、时效性和互动性,创造出一种活跃、轻松、愉悦的受教育情景,使严肃的思想教育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让员工的思想在形象、生动、直观的教育中得到升华,从而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

三、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水平

一是思想政治工作干部必须具有现代化思维,跟上时展的步伐。要善于战略思维,从全局、长远、根本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要善于创新思维,思考问题要有开拓性、预见性和前瞻性;要善于立体思维,即善于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辩证地思考问题;四是要善于效益思维,即思考末善于捕捉信息,用最快速度取得最佳效果。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科学,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要求。

二是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提高科技含量,实现现现代信息技术的接轨。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革。在新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基层业务方式大部分已实现了网络化,这对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和新的要求。在这种大环境下,加速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十分必要。当前,我们必须根据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动态特点,充分利用自身的信息网络系统,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接轨,实现政务处理的现代化,提高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决策的科学性和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可操作性,从而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时效性。

四、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建设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建立规范化、科学化的工作机制,必须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的各项制度。结合基层的工作特点,我们主要必须建立和完善“一岗双责”制度、政治学习培训制度,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制度、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工作联系制度、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培训制度、文体活动制度、合理化建议评比制度、谈话谈心制度、检查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通过这些制度的建立和落实,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经常化、规范化,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扎实、有效。

要以加强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为契机,不断提高基层领导班子素质。一个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状况,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状况。因此,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首先必须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要把领导班子整体素质的提高与单位的整体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不断丰富领导班子建设的内容;要将政治文明建设作为玉环思想政治建设的落脚点,通过建立健全规范公正的行政管理体制、合理高效的工作协调机制和健全有效的内部管理监督机制,最终努力建设一个“业务精湛、清正廉洁、团结互助、求实创新”的领导集体。

“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就是做人的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这一重要论述,既提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和基本原则,又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方法和途径。在这样一个复杂多样的社会里,不同的人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是不尽相同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深入了解情况、分析情况,以尊重开启人心,用理解理顺情绪,用关心化解矛盾,使听者亲其言、知其声、见其心,达到感情上融洽,心灵上共鸣,取得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效果。

思想政治工作基本理论范文8

[关键词]理论创新;指导思想;价值取向;以人为本

思想政治教育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我党在任何时期都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十六大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取得了显著的创新发展,主要体现在指导思想与时俱进、教育内容不断拓新、价值取向以人为本等基本方面。在指导思想上,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各项工作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在教育内容上,党中央根据党的主要工作和时展需要,提出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主导的一系列教育内容;在价值取向上,贯彻以人为本,坚持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于人的基本指向,思想政治教育始终以满足人的需要特别是精神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发展为价值追求。

一、指导思想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科学性,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正确方向,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终极价值。“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1]然而,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同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2]指出:“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在实践的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才能保持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才能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共同为崇高理想和伟大目标而奋斗。”[3]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在继承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极大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不断丰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与时俱进。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是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指针,也是十六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任何一种思想和理论的产生都蕴含着实践发展的内在需要。科学发展观正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着眼于解决中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实际,充分借鉴世界各国发展经验而提出的新的重大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即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就是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做到教育人、鼓舞人、激励人,也要做到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要始终以“人”为核心,彰显人的价值、体现人文情怀、满足人的需要,把人的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价值追求;科学发展,基本方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统筹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部各个环节、各个因素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运行状态,同时又要正确处理思想政治教育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关系,协调整合各部门、各单位、各教育因素,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二、教育内容不断拓新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确立不是随意的,而必须依据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立足于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4]特别是由于深入发展的经济全球化、日新月异的互联网等科学技术的影响,使不同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且这些竞争越来越体现为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较量。在当前社会,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不断涌现,反映不同经济制度、政治模式、阶层利益的思想观念相互交织、相互竞争,此消彼长、错综复杂。人们越来越需要在浩瀚纷杂的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中,选择、确立正确的价值准则,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在这一现实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运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党中央在继承以往思想政治教育中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等主导性内容的基础上创造性提出的重大战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普及与教育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进一步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彰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内容。

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主导。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方向和旗帜。马克思主义理论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须紧密结合中国实际、时代特征、人民愿望,“坚持马克思主义,要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进程中来落实,要用实践的效果来检验”。[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为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表明了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集中体现了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就是通过理想信念凝聚力量、统领全局,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的精神纽带,勇于探索、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精神动力。

三、价值取向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它强调整个社会发展要始终围绕“人”进行,要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满足人的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必然要求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6]十六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社会结构和利益关系剧烈调整,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大,党中央根据国内外发展形势和现实要求,提出了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一系列原则、方法、理念等,进一步彰显了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终极追求。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要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就要坚持在全国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关心每个人的利益要求,体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满足人民发展愿望和多样性的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就要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7]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作为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中心,坚持从人的工作生活实际和思想道德素质发展需要出发,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以满足人的需要特别是精神文化发展需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发展。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人为本是最根本的价值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8]十六大以来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定位、价值追求、方法选择等各个方面体现人文关怀、彰显人的价值、注重人的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定位事关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实施和顺利运行,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首要明白的问题。以人为本是人的主体性的高度体现,它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要求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不仅要发挥教育者、组织者的主体性,更要发挥教育对象、教育客体的主体性。在现代社会,人们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已经很少体现为单纯的宣讲、鼓动,而是更多表现为一种思想行为的交际活动,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双向互动。

人的任何实践活动都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追求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终极目标。“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正是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目标和基本原则。思想政治教育是人之于人的对象性活动,人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思想政治教育最终目标就是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目标应该体现在各个阶段、各个方面,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充分调动人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选择是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9]注重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平等交流,改变过去的单向灌输的教育方式,“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实做深做活,更好的宣传动员群众、引导教育群众、帮助服务群众”。[10]

[参考文献]

[1]:《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65页。

[2]: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07年10月25日。

[3]: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07年10月25日。

[4]: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6年10月19日。

[5]:《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539页。

[6]: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3年12月8日。

[7]: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夺取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求是,2007年第21期。

[8]: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3年12月8日。

思想政治工作基本理论范文9

关键词:新中国; 思想政治教育; 基本经验

中图分类号: G4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2)01-0013-04

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长期的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曾经发挥过“生命线”的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创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逐渐走上科学化和制度化的发展轨道,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

一、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地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服务

思想政治工作是生命线的论断,是对我党我军思想政治教育经验的科学总结和高度概括。民主革命时期,党就明确提出“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的著名论断。建国以后,随着党的工作重心由领导革命战争夺取政权到巩固政权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地位的认识更加深入。1955年,以为核心的党的领导集体指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高度概括了党执政以后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地位的深刻认识。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党在《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肯定了“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的论断,这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思想政治教育地位的重新认识。邓小平在总结改革开放经验教训时,告诫全党“一定要把政治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切实抓好,不能放松”,提醒全党要“防止埋头经济工作,忽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倾向”。[1]以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提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主要政治优势。”[2]以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突出强调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宣传思想战线要共同努力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

历史实践表明,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地位,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伟大胜利的重要法宝,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广大群众的引导和其他各项工作的保证和服务作用是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的基本经验。正是党历来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济社会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真正落实到各项工作和群众中去,各种错误思想的干扰才能及时排除,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才能得到巩固和发展。在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该积极吸取这一基本经验,紧密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优势,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项工作推向前进。

当然,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地位我们应该正确地认识和理解。“生命线”是指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广大群众的引导和其他各项工作的保证和服务作用,包含着引导、保证、服务的含义。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保证着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而且能够调动各方面的经济因素,振奋群众的革命精神,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必要的条件。“生命线”只有通过所保证和服务的具体工作才能体现出来,那种认为政治高于一切,政治可以代替一切,政治可以冲击一切的论断是错误的,教训也是深刻的。

二、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实现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中国化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为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根本内容。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为指导,分析和解答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揭示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的各种现象的本质、规律和发展变化的趋势,总结历史经验和现实经验,推进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这一理论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同时以其鲜明的政治性和实践性检验和推动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在革命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基础上针对新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有了新的发展,提出了“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的新论断,揭示了执政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强调“世界观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要向群众“不断灌输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回答了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基本要求和任务;阐明培养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思想政治工作目标;提出了用民主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等解决人们内部思想矛盾的主要方法;明确了“工、农、商、兵、政、党,都要加强政治思想工作”“中央和省市自治区党委的领导同志,都要亲自出马做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提供了根本保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抓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这一当代中国最大的主题,形成了改革开放条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推进到新阶段。邓小平指出,改革开放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完整准确的思想为指导;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要防止埋头经济工作,忽视思想工作的倾向”,“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等新命题,回答了改革开放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极端重要性;明确了培育“四有”新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强调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物质利益结合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回答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必须不断创新的新要求。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为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形成了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强调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等观点,提出“以德治国”方略;阐明思想政治教育要紧密联系群众实际和时代特点进行教育,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工夫;提出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重视“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任务;提出重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和各种文化载体,探索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手段和机制,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和渗透力。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丰富发展了新世纪、新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理想信念教育,基础是思想道德建设;指出要把教育全党引导人民深刻理解、自觉做到“四个坚定不移”作为新世纪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提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丰富和发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把人民是否满意作为根本标准,丰富和发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被赋予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产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这一理论以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为教育内容,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逐步向自觉过渡。同时,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实践载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产生、发展并得以反复检验的重要路径。[3]

三、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意识形态功能,担负着对受教育者传播和灌输意识形态,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体系,以维护统治阶级地位的任务,这一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任何政党要想取得或者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就必须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建设,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等手段,用理论来武装民众,这也是我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始终坚持的重要原则和经验。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能够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利益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意识形态的指导思想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新中国成立前,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从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到夺取政权,都坚持用马列主义、思想武装人们的头脑,启发人们的觉悟,因而能够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在环境非常严峻和物质条件极端困苦的情况下,坚持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旺盛的革命斗志,使全党在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能够很快统一思想,把革命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新中国建立后,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保证了思想政治教育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重要作用。把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判断“鲜花”和“毒草”的基本判断标准之一,强调“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4]。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强调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邓小平认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5],强调“老祖宗不能丢”,“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6]则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7]“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最根本的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8]反复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必须用一元化指导思想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想,这是我们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我们应对国内外复杂形势,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武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意识形态建设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我们必须警惕泛意识形态化和去意识形态化两种错误倾向,一方面,坚定不移地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绝不允许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做到“老祖宗”不能丢;另一方面,不能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及时总结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和获得的新认识,做到讲马克思主义要有“新话”,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四、建设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

重视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人才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新中国建立之初,我国高等师范院校中就普遍开设了政治教育专业,培养中等学校政治课教师,但较长时期里没有从科学和学科的角度来探讨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处于一种以经验形态为主要特征的发展状态。1980年,第一次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新命题,1983年,中共中央批转了《国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首创性地提出有条件的高等院校“都要增设政治工作专业”,“在全国形成一个初级、中级和高级的政治工作干部的教育训练体系”。教育部决定,从1984年部分院校开始招收本科生和第二学士学位生,培养“能在中等以上学校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教学、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和“能在党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门人才”。随后,1987年设立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点,1996年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2005年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下独立的二级学科博士点,思想政治教育走过了从经验到科学再到一门独立二级学科的发展历程。经过20多年的专业建设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形成了从专科、本科到硕士、博士的层次完备的思想政治教育专门人才培养体系。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本科点约有300个,博士点60多个,硕士点250多个。

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学科化发展不仅使思想政治教育逐渐成了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自觉活动,而且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化、职业化进程。自此,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只是一项完成党和国家政治任务的重要事业,而且也成为一种具有特定内容和领域的专门化的职业,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五、结合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因材施教、区分层次

世界是复杂多样的,存在不同阶级和层次的社会群体,同一社会群体成员之间既在态度、行为模式和价值观等方面具有相似性,也在思想意识、觉悟程度和个人能力上存在差异,因此对不同阶级、阶层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其实际需要出发,注意针对性,尊重差异性,因材施教,区分层次。

我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建党初期对产业工人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和教育,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已经充分考虑到了不同阶级阶层的需要。建国后,思想政治教育更是深入到各行各业、社会各界,形成了多种各具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分支,形成了企业、农村、社区、高校、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由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巨大转变,一些新的社会阶层逐渐形成,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这就要求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加强针对性,实现不同层次的价值目标。

基于人的思想觉悟和才能的层次性,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区别层次,把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既鼓励先进,又照顾多数。邓小平多次指出,“我们在鼓励每个人勤奋努力的同时,仍然不能不承认,各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才能和品德的差异,并按这种差异给予区别对待,尽可能使每个人按不同条件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总目标前进。”[9]在实际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教育对象的主体性、能动性、差异性及其接受度的实际情况,讲究教育内容的层次性,注意工作的渐进性,明确区分应当提倡的、必须做到的、允许存在的和坚决反对的。在广大群众中要大力提倡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大力倡导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相结合的集体主义,大力倡导勤奋劳动、诚实守信、互助友爱的精神,对共产党员、先进分子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发扬奉献精神,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既要鼓励理论工作者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也要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的研究。

六、灌输为主,创新方法、拓宽载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灌输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以主导价值观的正面灌输为主,帮助广大干部群众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我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总结的重要经验。

中国共产党一向高度重视向广大人民群众灌输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共第一个决议》就明确规定:党的基本任务是组织实业工会,“党应以阶级斗争的精神灌输于各工会”。我们党历史上进行的几次大规模理论教育活动,都是以正面灌输为主,提高教育对象的理论水平和觉悟程度。运动,是我们党为克服教条主义影响,使党员干部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而在党内进行的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和教育运动。新中国成立后,党围绕中心工作,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教育广大干部群众,如20世纪50年代的党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80年代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斗争等。在新的历史时期,全党先后深入开展的“三讲”教育、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等,都是正面灌输的典型代表。通过这些深入持久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坚定了党员的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在新的形势下,要正确认识和充分发挥正面灌输为主的历史经验,一方面,要正确认识灌输的重要性,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广大党员群众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近年来,学术界对灌输理论的批评和质疑颇多。笔者认为,灌输是系统完整传播科学理论的最基本方法,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理论灌输,马克思主义才能在工人阶级和广大群众中生根,特别是在“理论受到漠视的情况下”,占领意识形态阵地、培养共产主义者、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不仅要继续坚持科学的灌输理论,而且应加大灌输的力度。另一方面,要改变传统单向式灌输方式,利用现代传媒和信息技术创新灌输的形式方法,实现教育目标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社区文化、社区服务、企业文化、校园文化、青年志愿者、红色网站、博客和微博等新方法、新载体,进一步拓宽了思想政治工作入户到人的渠道,无疑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参考文献

[1][9]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8,106.

[2][7][8]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74,

282,86.

[3]渠长根,翟佼.思想政治教育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地位[J].学习论坛,2009(4):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