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女性语言特点集锦9篇

时间:2023-10-10 15:58:41

女性语言特点

女性语言特点范文1

关键词:女性语言 《绯闻女孩》 社会语言学

1.0 引言

语言中的性别差异现象早已引起语言界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对于女性语言的研究亦开展已久。在研究过程中,学者们发现女性语言自有其区别于男性语言的独特表现形式。《绯闻女孩》据美国作家Cecily同名畅销小说改编,讲述了纽约上层社会年轻男女之间的故事。剧词展示了年轻一代的生活,女性语言特点尤为明显,通过分析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女性语言,对于研究男女性别语言差异以及跨文化交际也有积极的意义。

2.0 女性语言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20世纪初学者们就开始关注语言与性别的关系,1922年,丹麦语言学家Jesperson在其著作中阐述了女性语言的特点,最早从语言学角度研究女性语言。60年代女性语言得到进一步的发展。1975年, 拉考夫提出了女性语言的说法, 奠定了女性语言研究的基础。之后的学者便顺着她的研究继续发展,围绕着性别与语言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直到80年代,女性语言研究达到空前的高潮。我国的学者们也较全面的介绍了女性语言的发展变化,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其产生及影响因素。

3.0 《绯闻女孩》中女性语言分析

3.1语音和语调

男女的语音语调存在差异,女性发音比男性更准确;男性发音则比较粗糙模糊。男性一般以降调结尾,语调坚定确切;女性一般用升调结尾,让人感到轻松。例如:

Serena: Oh my god! This is what I love about this city. You're always bumping into people. What are you doing here? (升调)

Dan: Oh, I'm just on my way back from my mom's. Dropping Jenny off up in Hudson. Picked up a couple of cubans for me and my dad...Sandwiches, not cigars. (降调)

女性语言在语调上的表现充分显示了女性在内心世界、心理体验和感彩上与男性不同的一面。对话中瑟琳娜在结尾采取的是声调,丹则相反。

3.2.词汇

女性比男性使用更多描述性词如形容词、副词和叹词等。女性表达思想或描述事物时比男性使用更多带感彩的词。这些词语使女性语言更具体明确。

3.2.1色彩词

英语中某些颜色的词是女性专用的如米色、淡紫色、紫红色等。男性往往有意回避使用这些词。故在交际中使用丰富的颜色词来精确描述事物也是女性语言的一大特色。例如:

Jenny: wow, Blair, it’s…..it’s beautiful. I mean, you look beautiful.

Blair: Lavender? It’s average, the color is last season…

Serena: what are you talking about? You’re the one that run away.

Dan: I don’t think so. Blonde hair, yellow dress, black furry thing?....

对话一中布莱尔使用了女性专用颜色词――淡紫色;在对话二中丹仅用了黄色这一大众颜色词描述米色的裙子,描述事物缺乏精确性。

3.2.2 感叹词

男性多用强感叹词甚至是咒骂词语,而女性多用弱感叹词,很少用粗俗直白的禁忌语。笔者对《绯闻女孩》第一季剧中的四个主要人物布莱尔、瑟琳娜、内特和恰克感叹词shit, damn,the hell, oh god, dear me, goodness的使用频率和情况进行了统计发现女性在表达上主要使用弱感叹词,几乎不使用强感叹词,男性在剧中因其特殊社会地位和良好修养也很少使用强感叹词,但肯定的是剧中女性使用弱感叹词的频率要远高于男性。

3.3句法

女性倾向于使用试探性的方式,在女性语言中委婉和疑问的方式更受青睐,男性则相反。

3.3.1附加疑问句

附加疑问句有征求和询问的意味,女性表达观点时会使用附加疑问句来获得对方的支持以营造积极互动的对话氛围。笔者对剧中男女使用don’t you think,isn’t it等附加疑问句统计分析显示:布莱尔和瑟琳娜总共使用了13次,恰克和内特为0。可以看出女性较男性更多的使用附加疑问句。

3.3.2 模糊限制语

模糊限制语是对原有话语意义做出某种程度的修正,使对话有回旋性。女性因自身话语风格的不确定性较男性更多的使用模糊限制语。笔者通过对剧中男女使用模糊限制语kind of \ sort of, you know, I think \ I guess \ I suppose, definitely, maybe, actually统计分析显示:布莱尔和瑟琳娜总共使用145次,恰克和内特为40次。看出女性较男性更多使用模糊限制语,在同性对话中女性之间的使用频率也远大于男性之间。

4.0结论

本文选取《绯闻女孩》第一季中的部分台词从语音语调、词汇、句法等方面阐述了女性语言的特点和话语风格,旨在解析女性表达的语言特点和表达的独特方式,有助于进一步研究男女性别语言的差异,促进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 Lakoff, R. Language and Women’s Place [M].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1975.

女性语言特点范文2

论文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性别差异;语言特色;对比研究

言语行为理论(speechacttheory)是语用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在社会语言学中,性别的社会差异与语言使用的相互关系成为不少语言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将塞尔对言外行为的五大分类运用于语言材料分析,对两位颇具影响力的中美女作家的经典之作中的女主人公的言语作个案研究,检验已有的关于女性语言特色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英汉对比分析。

一、言语行为中的性别语言研究

言语行为理论由英国哲学家j.austin于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austin认为:“许多陈述之言只不过是‘伪陈述’(pseudo-statement),人们所说的许多话语貌似陈述,但它们根本不以坦直地记叙或传递有关事实的信息为目的,或是仅是部分地以此为目的。据此,austin首先区分了两大类话语:言有所述(constative)和言有所为(performative)。言有所述的话语是可以验证的,即或是真实或是谬误;言有所为的话语都是不能验证的,它们无所谓真实或谬误,因为他们是被用来实施某一种行为的。

在以后进一步探讨中,austin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式来解释人们通过语言所实施的各种行为。根据aus—tin的新模式,一个人在说话的时候,在大多数情况下同时实施了三种行为:言内行为(|ocutionaryact)、言外行为(illocutionaryact)和言后行为(perlocutionaryact)[。austin的学生、美国语言学家塞尔将言外行为分为阐述类(representatives)、指令类(directives)、承诺类(commissives)、表达类(expres—sives)以及宣告类(declarations)。本文采用塞尔的分类来分析女性语言特色,并对比英汉语言差异。

20世纪60年代以后,社会语言学开始蓬勃发展,许多语言学开始研究性别的社会差异和语言使用的关系。20世纪70年代以后,社会语言学家逐渐认识到,作为一种语言标记,说话人的性别应当同其年龄、地位、角色、身份同等对待,因而应当成为社会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独立研究变量(anindependentvariable)。20世纪80年代以来,说话人性别因素的研究已经同语言使用中的阶层、年龄因素一起形成一种三足鼎立的格局,逐步成为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焦点问题而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初期的研究大多是从语音、语调、词汇、句式等方面去考察女性用语与男性用语的不同之处,主要关注语言形式结构上的特征。在语音方面,有调查数据显示女性在语音系统上较多地使用“有声望的”发音。在语调方面,相比而言,女性比男性更为经常地使用超高和超低的调型。大多数男子只有两到三种语调,而女子一般有四种以上。在词汇方面,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喜欢使用一些强势语(intensifer)和委婉语,喜欢使用一些较为礼貌的语助词,如:ohdear,dearme,goodnessme等。女性使用的形容词和色彩词汇也比男性的丰富。在句式方面,女性较偏爱使用反意疑问句(tagquestion)。此外,调查发现女性使用双重情态动词和双重否定句的频率都比男性低。

以往,国内外学者都对女性语言特色进行了研究,但主要集中于纯理论的研究,对语言材料的分析不够充分。此外,大部分的研究集中于对于英语中性别差异的研究,对性别差异的英汉对比研究尚不足。本文通过对中美两位女作家的经典之作中女主人公言语的个案研究,对女性语言特色进行英汉对比。塞尔对言外行为的五大分类将运用于本文中语言材料的分类。该研究的目的就是对已有的关于女性语言特色的结论进行检验,查看是否有新的结论产生,并且对女性语言特色进行英汉对比分析。

二、女性语言特色对比调查研究的方法

1.语言材料的采集

本次研究从美国女作家伊迪丝·华顿(edithwharton)的小说《纯真年代》(了eageofinnocence)和中国女作家张爱玲的小说《半生缘》中收集语言材料。这两位女作家有着非常相似的家庭背景和人生经历,而且所选的两部小说的结构以及女主人公的遭遇也极其相似,所以从这两部小说中收集的语言材料极具可比性。

2.语言材料的分类

根据塞尔对言外行为的分类,本次研究将《纯真年代》中的女主人公艾伦和《半生缘》中的女主人公曼桢的话语进行分类。本着客观、全面的原则,笔者邀请了一位英语专业的教师同时对语言材料进行分类。在分类前两人先统一了分类的标准,然后各自对语言材料进行分类。两人核对分类结果,对存在分歧的句子一同商讨,直到达成共识。对于那些无法归入塞尔的五大类的话语,笔者特地设立了一个新的类别——综合类,其中宣告类空缺。语言材料最终的分类是:阐述类、指令类、承诺类、表达类和综合类。

3.语言材料的分析

在分析语言材料时笔者首先确定艾伦和曼桢的话语总数。原则上讲,凡是由句号、分号、问号和感叹号结尾的语言单位都算作一个单独的话语。但由于所收集的语言材料都来自于人物所说的言语,难免会因为突转话题、打断谈话和说话犹豫不绝等原因产生语言碎片或不完整的从句,在该研究中这些碎片或从句都被当成独立的话语。对于那些简单、短小的句子,笔者根据其表达的主题意义一致性,都算成一个话语。在经过充分交换意见和慎重考虑之后,两人最终达成一致,艾伦的话语是389个,曼桢的话语是548个。在这些话语中,各分类分布如表1所列。

笔者在分类的基础上,根据已有的女性语言特色理论对于女性语言词汇和句法特色的阐述,统计各自某一女性语言特征出现的次数,然后计算在各自总话语中所占的比例进行对比分析。

三、女性语言特色对比调查研究的结果和讨论

因为所做的是文本分析,无法进行语音方面的分析研究,所以本研究只对英汉女性语言作词汇和旬法两方面的分析对比。

1.对英语语言材料的分析

在艾伦的话语中,在词汇方面,女性语言特征有:强势语的出现频率相对较高(19.6);未用色彩词汇、惊叹语和委婉语;在句法方面,情态动词使用较频繁(19.6),插入语(6.5)和反意疑问句(1.3)使用较少,未用双重情态动词和双重否定句。艾伦话语的词汇和句法特征如表2和表3所列。

    2.对汉语语言材料的分析

曼桢的话语所反映出来的词汇特征是:语气词使用较频繁(23.5),强势语(5.8)和色彩词汇(1.5)次之,无委婉语的使用。句法特征相对不够明显。曼桢话语的词汇和句法特征如表4和表5所列。 

3.对已有结论的检验

检验的结果表明,已有的结论得到了部分印证。英语方面得到印证的结论有:女性喜欢使用强势语;女性喜欢使用情态动词;女性较少使用双重情态动词和多重否定句。汉语方面只有一点得到了印证:女性喜欢用语气词。另外,语言材料分析的结果中还有三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大多数言语行为出现在阐述类;艾伦的话语中语气词ah和oh出现比较频繁;曼桢在发出请求时更多使用“……吧”的句型,而不是“请……”这样的祈使句。从这三点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女性语言特征集中体现在塞尔的阐述类的言语行为中;英语女性语言的又一个词汇特征是女性喜欢使用语气词;汉语女性语言的又一个句法特征是女性喜欢使用“……吧”句型来表达请求或命令,以显得更礼貌。

4.英汉女性语言异同点

从语言分析的结果中可以归纳出英语和汉语在女性语言特色方面的异同。相同点:英语和汉语中女性语言特色都较集中反映在阐述类的言语行为中;英语和汉语中女性都喜欢使用语气词;英语和汉语都没有体现出女性喜欢使用色彩词和委婉语的词汇特征;英语和汉语都没有体现出女性喜欢使用反意疑问句和比较礼貌的祈使句的句法特征。不同点:英语中女性喜欢使用强势语,而汉语中并非如此;英语中得到了验证的女性句法特征有女性喜欢使用情态动词,但是基本不用双重情态动词和多重否定句,而汉语的女性句法特征则都无法找到支持的证据。

女性语言特点范文3

关键词:性别语言 《傲慢与偏见》 人物对话

1. 引言

1665年,Robnefort所著的Histoire Naturellet Moraledes Iles Antillet一书,可算是“性别语言”的最早文献了。该书记载了欧洲人初到小安地列斯群岛时,惊奇地发现当地加勒比印第安人男性与女性使用不同的语言。但直到20世纪初,“语言和性别”问题才真正引起语言学家的关注。最早从语言学角度研究“性别语言”的,应当首推丹麦语言学家叶斯柏森(O.Jespersen)。1922年,叶斯柏森在其颇具影响的语言学著作《语言:本质、发展及起源》中阐述了女性语言的特点。1923年,他在出版的《英语的发展结构》一书中又指出英语是他所熟悉的所有语言中最男性化的语言。

20世纪60年代之前,人们对语言中性别因素的研究是零散的,这时普遍把规范的语言表达称作男性语言,而把女性用语视为对规范的偏离。对性别语言进行广泛系统性研究只是到了20世纪60年代之后,研究范围主要是英语语言,研究内容集中在男女语言的发音、用词和句式结构等静态方面。到了八、九十年代,性别语言研究的重点开始转向不同社会背景下男女交际的话题、谈话量、打断他人,最少反应、沉默等动态方面。英语语言差异研究至今,业已遍及语音、音域、语调、词汇、句型、语法、语义、话语行为、会话模式、多语研究、言语能力、语言习得、语言普遍规律研究,以及文学作品分析等各个研究领域和研究层次。这方面的代表除了莱科夫(Lakoff)外,还有特鲁吉尔(Trudgill)、齐默曼(Zimmerman)、普什(L.Pusch)、亨利(Henle),(Bolinger)等人。

在欧美的影响下,其他国家对语言性别研究也逐渐重视起来,并且研究的语料不再局限于英语,还涉及到了汉语、德语、日语、俄语等语种。我国的语言学界对性别语言的关注是近几年的事,并局限于外语界。我国从事于此项研究的学者有祝畹瑾、戴庆夏、徐大明、陶红印、谢天蔚、陈永林、赵蓉晖、孙汝建、白解红等人,他们发表了这方面的专著或论文。就这方面研究的内容而言,国内研究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理论介绍和研究综述;反映在语言上的性别歧视;性别语言的表达方式;言语交际上的性别差异。

2. 性别语言的理解及《傲慢与偏见》的简要介绍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我们可以了解一个社会中的价值观、信仰、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及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等。作为社会中存在的男女,其在语言方面的差异同样也可以反映出很多。性别语言(male/female language或men’s and women’s language),从广义上说是指男性和女性所使用的具有性别特征的语言及某一语言中用来区别男性和女性的语言现象。这里笔者认为有必要解释一下“sex”与“gender”的区别。一般来讲,前者指生物性别的“性”( of biological distinction ),而后者是指以前者为基础的、按社会结构分类的“性别”( socially constructed categories based on sex )。Sex 是以生理为基础的男女标志,只表达生理意义;而gender 是以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为基础的男女标志,表达性别的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它是集合生理因素、社会角色和文化身份为一身的概念,是由社会文化形成的有关男女角色分工、社会期盼和社会行为规范等的综合体现。从性别和语言的角度,我们着重探讨gender,它和年龄、教育、社会地位、种族等一样,作为社会语言学的变量,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小说《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汀的经典之作。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对小说中的部分人物对话进行了个案分析和研究,发现这些人物的语言体现出了性别差异。尽管《傲慢与偏见》是一部文学作品,其中的人物对话带有艺术加工的成分,但是,这部小说以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英国社会阶层的日常生活为题材,一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式,真实地呈现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生活,生动地反映上流社会和中产阶层、男性和女性之间的矛盾。其中的人物对话高度浓缩了那个时代各色人物的语言会话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对我们分析社会语言规律,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分析中,囿于篇幅所限,笔者将选取《傲慢与偏见》中的五段人物对话,即班纳特夫妇之间的、彬格莱和达西之间的、达西和威廉之间的、伊丽莎白姐妹之间的、达西和伊丽莎白之间的五段对话,笔者将会对这些对话一一分析,解释其中所体现的性别语言特点。

3.《傲慢与偏见》人物会话中性别语言的分析

第一段对话在小说的开头,班纳特太太要丈夫去拜访一下新来的邻居――富有的单身汉彬格莱先生。班纳特太太使用了大量具有女性特征的话语,如频繁地使用亲昵称呼“my dear”,在短短的对话中间使用了五次同样的字眼。众所周知,由于女性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慈爱的母亲和温柔的妻子,因此使女性语言具有了这种特点。此外,班纳特太太还使用了感叹句:“What a fine thing for our girls!”。还使用了语气强势词语 “to be sure”,“very likely”,“certainly”。诸如此类的话语的运用,经常会出现在女性的话语里。在小说的对话里,班纳特太太是想积极寻求对此访问的支持而刻意强调与丈夫的同盟性和亲密关系。而班纳特先生对太太恳切、亲密的语气始终是冷淡的回答,要么直接以 “no” 作答,要么“made no answer”,要么直爽地说: “You want to tell me, and I have no objection to hearing it.”;“I see no occasion for that”;“It is more than I engage for, I assure.”。即使是向太太提问,他也是很直接,没有任何感彩掺杂其中,如他问道:“What is his name?”;“Is he married or single?”;“How so? How can it affect them?”。从班纳特先生的这一系列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男性语言的一些特点,他们讲话坚定有力,不拖泥带水,不拐弯抹脚。

在第三章中有彬格莱和达西在舞会上的对话。当时彬格莱在和简跳舞,彬格莱也劝说达西邀请舞伴上场,他说:“Come, Darcy, I must have you dance. I hate see you standing about by yourself in this stupid manner. You had much better dance”。达西回答:“I certainly shall not. You know how I detest it, ...”,达西的话语明确表示不愿合作。在对话中,两人对话很直截了当,针锋相对,互不相让,明显地呈现出了男性语言的特点即竞争性的会话模式。男性往往直接、简明、毫无掩饰地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很少顾及听话人的感受。正因为如此,男性喜欢使用直陈语气和祈使句,往往以命令的口吻讲话。也许有些人会认为彬格莱和达西是好朋友,他们不会讲很多客套,而直接表达他们的意思。事实并非如此,下面看一下发生在达西和威廉爵士之间的对话,他们并不是很熟悉。

在威廉爵士家中举行的舞会上,威廉爵士以舞会为题与达西搭话。达西则不理会这一套,他把跳舞的人比喻成“savages”。威廉爵士虽说在地位和财富方面不如达西,但毫不示弱。面对达西的不屑一顾,他反戈一击,暗示自己曾经看到过达西在麦里屯跳舞。所以这里不是财富和地位在作怪,而是男性的性格使他们讲出来的语言也是既直接又粗鲁。因此,在英语中“damn, shit,hell”等这些咒骂语往往出现在男性的话语中。

小说第四章的开始部分,简在舞会后向妹妹夸奖彬格莱先生。对此,伊丽莎白对姐姐的每个观点不但完全赞同,还补充了不少赞美之词。如她说“about five times as pretty as every other woman in the room”,此外,伊丽莎白在和姐姐谈话时还用了许多强势词语,如“also”,“always”,“never”,“certainly”, “very”,“a great deal”,等等,其中“never”一词出现了三次。这些强势词语在下面的几句话中均有体现,如她给姐姐说道:“He is also handsome,”;“Did not you ? I did for you. But that is one great difference between us. Compliments always take you by surprise, and me never; ... well, he certainly is very agreeable, ...”;“Oh! You are a great deal too apt you know, to like people in general. You never see a fault in anybody. All the world are good and agreeable in your eyes. I never heard you speak ill of a human being in my life.”。 此外,这些言语也反映出了女性的一些其他话语风格。她们在交谈中表现得比较合作,通常大家轮流讲,可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并且,作为听者,女性对别人话语的内容常有积极的反应,不时地用mm,hmm, yeah等表示自己在倾听,有时对别人的话语会给予合适的评论,如在此处,伊丽莎白对姐姐话语的补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此外,女性很少打断别人的谈话,即使打断也会说一句道歉的话。而相比之下,男性在交谈中常表现出较强的竞争性,倾向于由自己控制话题的选择与发话的机会,不肯轻易让出发言权。开始讲话时,话题转换常会比较突兀,交谈中跳跃较多,连贯性不强。作为听者,男性也不如女性那么注意别人正在谈论的话题,不是那么积极地给出反应和意见。此外,男性打断别人说话的情况比女性多,却很少表示歉意。作为说话者被打断的男性一般都会发出明确的抗议之词,而女性多以沉默相对。

在小说的第三十四章,描写的是达西第一次向伊丽莎白求婚,但由于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偏见,前者遭到了拒绝。在此章节中,伊丽莎白在指出对达西的看法时,是这样说的:“... you chose to tell me that you liked me against your will, against your reason, and even against your characters? Was not this some excuse for incivility, if I was uncivil? ... the happiness of a most beloved sister?”,及后面的她又提到:“ Can you deny that you have done it ?”在这一段话语中,伊丽莎白用了四个问句,这体现出女性用语的另一个特点即喜欢用问句,尤其是反意疑问句。据一个统计显示,女性使用反意疑问句的次数是男性的两倍。

除了上述的在小说《傲慢与偏见》五段会话中所体现的性别语言差异,性别语言特点还有其他方面的表现。譬如,在语音方面,在发“-ing”时,男性多发成[in],而女性倾向使用比较标准的发音。语调方面,女性喜用升调,且言语中语调变化多样,体现出了她们感情丰富的一面;而男性多用降调或平调,语调平淡无奇,讲话四平八稳,往往体现出了他们理性的一面。最后笔者想提到的是女性常常使用逆序重音(reverse accent)。一般地讲,一句话的最高音调往往落在句子中最重要的词语上,而女性则把最低音调放在最重要的词语上,这亦为女性语言的一大特点。

4.结语

性别语言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性别作为一个独立的考察变量,已经在语言学习和与语言习得两个领域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实际上,语言性别差异研究具有极为广阔的外延性,换言之,性别语言的研究不是孤立的,它和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文化学、宗教学、地理学和民俗学等都有密切的联系,并受制于语言使用者的家庭背景、文化水平、年龄、职业、兴趣爱好、性格、气质等。本篇文章结合小说《傲慢与偏见》,分析其中的人物会话所体现出来的性别语言差异,这样做不仅能够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同时对社会语言学中“性别”这一变量也会有更深的领会。社会交往的主体就是男性和女性,语言性别差异研究在英、日、汉等民族语言中大有潜力,还是一块正在开垦的处女地。

此外,会话如一种谈判行为,成功与否取决于双方的赏识。男女双方来自于不同的亚文化群体,习得了不同的交际方式,不同的会话模式常常引起交流双方之间的冲突和误解。认识到语言性别的差异,就可以置身处地于对方,通过交流增进双方的理解,使之相互包容,避免矛盾,实现成功的对话和交流。同时还能使言语行为者灵活调整自己的言语模式,把语言作为一种社会活动,以适应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力求进行有效的社会实际。

参考文献:

[1]白解红.性别语言文化与语用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9-20.

[2]戴炜栋.言语性别差异分析综述[J].外国语,1983,(6):1-5.

[3]孙汝建.性别与语言[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186-188.

[4]许力生.话语风格上的性别差异研究[J].外国语,1997,(1):42-46.

[5]杨永林.社会语言学研究:功能・称谓・性别篇[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社,2004.129-196.

女性语言特点范文4

一、池莉小说的语言特征

1.女性语言。女性语言,所谓女性语言指的是以西方女性主义理论为参照,从女性的视角,审视人类社会、历史和文化,重塑女性社会形象的叙事话语,尤其是女性作家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就池莉而言,尽管她在很多场合反复强调自己不是一个女性主义者,但从其小说文本来看,则不时流露出明显的女性语言色彩。例如,1998年发表的《小姐你早》就通过女主人公戚润物与丈夫王自力之间的一场婚姻危机,将另外两个女性李开玲和艾月的故事珠串起来,并合演了一曲现代女性向负心男人复仇的浪漫故事。应该说,在这部作品中池莉表现了比较强烈的女性意识,“女人原本是不认识女人的,逐渐逐渐地,她们认识了自己。因而,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池莉小说中的女性话语同启蒙话语具有某种通约性。类似的情形在《少妇的沙滩》中的立雪,《不谈爱情》中的吉玲,《来来往往》中的段莉娜和林珠等人物身上都有较为充分的展现,从而使池莉小说中女性话语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具有令广大女性读者感同身受的艺术亲和力。

2.现代语言。现代语言,池莉小说主要是以对生活现实的呈现,她很少有先锋小说家那样张扬的现代主义气息,但这并不意味着池莉作品没有吸纳现代派文学的合理内核。例如中篇小说《看麦娘》就明显地表现了这种倾向。小说是以“我”为叙事焦点来展开一则“虽显犹隐”的故事的。正是在这一点上,池莉小说叙事话语同现代派文学交融起来,也使她的小说在思想境界上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令人惊异的是,池莉小说不仅具有现代派话语,同时更兼具浓厚的反传统、反本质、反理性的语言特点。它与西方哲学渲染的后现代主义虽有精神渊源但并不完全一致。

3.民间语言。民间语言,民间语言是古往今来一切文学艺术中最富于创造活力的草根智慧,对于小说作家而言,能否吸纳民间话语往往成为制约作家创作成败的艺术瓶颈。就此而言,池莉小说中的民间话语可以说运用的很贴切位。首先,她巧妙地借鉴了民间叙事方式来演绎自己的故事。特别是对民间故事传奇性的吸纳,在增强小说趣味性和可读性。如《小姐你早》在讲述三个女人与一个负心汉的故事时,情节曲折离奇,结尾出人意表;其次,她善于在讲述小说故事时展示民间风俗,使作品具有鲜明的风俗画特色。“(《烦恼人生》)在这里,作家寥寥几笔就把武汉人吃热干面早点的风俗描绘出来了。将民间话语融入叙事之中,使池莉小说获得了更为广阔的艺术空间。

4.流行语言。流行语言,阅读池莉小说,我们常常觉得写的就像身边刚发生的事情一样,新鲜、时尚。这当然离不开作家对时代的特殊敏感,但从小说文本来看,却也与其中流行语的频频出现密切相关。(《小姐你早》)这一关于“吃”时尚的描绘,这自然会勾起他们无限的想象。当然,池莉小说的流行语是很多的,大致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选材时尚化。池莉小说不仅善于融入的日常生活,而且善于将时下如下海经商,包养二奶,贪污腐败,情感失落等描绘的淋漓尽致。 (2)语言时尚化。读池莉小说,你常会发现一些时髦语汇不经意之间蹦跳出来,“陆武桥说:什么叫两不靠?陆掌珠说:你呀,现在工人都知道什么是两不靠。就是工人保留厂籍和工龄,但不上班,厂里也不给工人钱,互相不依靠,这就叫两不靠。”

女性语言特点范文5

[关键词] 女性主义;语言;《绝望的主妇》

《绝望的主妇》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女性与男望交织的社区,在这个社区里,女性为追求女性自身的个性和道路而生活。这部剧的主题是将女性主义进行得更加彻底,但是男权社会中女性处于不平等的地位的现实以及现代家庭女性在家庭中受到压抑和摧残的情况和场景在剧中也大量展现。该剧集为体现女性主义的主题,在正视现实的情况下,展现了争取女权的可贵与现实生活中真正的不平等依然存在的现状,结合女性主义的语言特征,将女性争取独立自由道路与现实的尴尬展现得淋漓尽致。

本文将以女性主义及其语言表现为切入点,以《绝望的主妇》为例,对影视剧中女性主义的表现形式——语言进行分析,研究影视剧中的女性主义语言特征,从语言层面分析为争取自由却又被现实束缚而存在显著差异的女性。

一、女性主义及其女性语言

女性主义的理论有大量的差异化的研究表述,但是归根到底就一句话:在全世界实现男女平等。一切女性主义的理论均有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女性是一个受压迫、受歧视的人群,也就是法国著名的存在主义作家、女权运动的创始人——让·保罗·萨特的终身伴侣波伏娃所提出的“第二性”[1]。女性的第二性地位是如此普遍,如此持久。在这样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结构中,女性在政治、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都是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即使是在家庭这样的私密领域中,女性也处于“第二性”的地位。

女性主义的精神和立场也渗透到了语言研究领域,[2]女性主义的研究所关注的是:语言如何体现出两性的差异?男女两性的语言风格或方式,各自有何特征?在男性占据支配地位的话语系统中,女性的语言受到男性规则的约束,妇女说什么?如何说?女性主义研究认为女谈的特征是女性本身脆弱、在社会中处于受压抑和从属地位的反映,因此这些女谈内容及形式均会存在其女性的特征。[3]

二、《绝望的主妇》中的典型女性主义特征语言分析

(一)从词汇角度

女性讲话时更倾向于使用强势词、语气助词以及带有夸张意味的形容词。[4]

本文对《绝望的主妇》中主要男主角与女主角使用的有特征的词汇类型进行了大略的统计分析。

1强势语

语言学家奥托·叶斯柏森(Jespersen)提到,女性在交流时更倾向于使用强势词来加强语气,向倾听者表达自己强烈的意愿,以求获得注意或引起共鸣。这类的词语如:so,so much,awfully,pretty,terribly,vastly,nice,quite,extremely,fairly等。在《绝望的主妇》里,在强势语的应用上,女主角Susan使用了18频次,女主角Bree使用了21频次,而男主角Mike却仅仅使用了2个频次,同样地男主角Rex也仅仅使用了5个频次。电影里女主人公经常会说:Wow,thats quite a pitching arm youve got there.It was so interesting.相比之下,男性较使用very,utterly,really来表达同样的意思。

2夸张性的形容词

女性趋向于使用带有夸张意味的形容词,比如:adorable,cute,divine,dreamy,gorgeous,heavenly,charming,sweet,precious,pretty and darling,认知语言学的创立者乔治·雷可夫(George Lakoff)把这些具有夸大特征的词语称之为“女性的语言”[5]。在夸张性形容词的使用上,也存在明显的女性特征,比如,女主角Susan使用了2个频次,女主角Bree使用了9个频次之多,而男主角相对较少,男主角Mike仅使用了4个频次,而Rex未曾用过一次。例如有些男性邀请女士共进晚餐,餐后女士一般会说:“Its a gorgeous meal.Thank you!”

3语气助词

男性的话语里经常会使用shit,damn,darn it,the hell等表示强烈语气的助词。与之相反,女性乐于接受如:Oh Dear,Dear me,My Goodness,Goodness me,Oh Fudge,Good Heavens,Oops之类的语气助词来表现她们的优雅、礼貌以及柔美。《绝望的主妇》中,女主角Susan使用了11个频次,女主角Bree使用了7个频次,而两位男主角Mike和Rex却仅仅使用了3次和6次。

(二)从句子角度

女性相对于男性来说,更倾向于使用调节结构(模糊性的修饰语)、附加的疑问句来表示对倾听方的礼貌。[4]本文对《绝望的主妇》中这类型的女性特征语言也做了详细的研究:

女性语言特点范文6

关键词:礼貌原则;跨性别交际;性别差异;面子行为理论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5-0135-03

一、引言

礼貌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讲究礼貌是世界上各个民族,各个群体言语交际中的普遍现象。在语言活动中,礼貌的的主要功能可归结为维护公共秩序,促进人际关系。性别差异导致跨性别交际规则和交际策略的不同,在礼貌原则的运用方面也存在不同,构成了一种文化现象。文章以利奇(Geoffery Leech)的礼貌原则为理论框架,对两际中礼貌原则的不同侧重进行比较,揭示两性对礼貌的不同理解以及语用差别,期望对有效的进行跨性别交际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二、关于性别语言差异及礼貌原则的研究

性别语言是指男性和女性所使用的具有性别特征的语言以及某一语言中用来区别男性与女性的语言现象。男女在语言使用方面最明显的差异表现在男女用词的不同上。女性说话所用的语体要比男性的语体委婉,犹豫,含混。女性语体的特征有:(1)女性更多的使用附加问句,它表示说话人需要听话人认同自己对某件事的看法;女性经常用升调讲陈述句,以询问听话人的意见;(2)女性更多的使用闪避词(hedge),如“类似于”、“我想”、“我认为”,其目的是回避直截了当的表态;(3)女性常使用强化词(intensifier),如“如此”、“非常”、“真的”、“绝对”,以加强语义效果;(4)女性更多的使用礼貌语言“请”,“谢谢”,“劳驾”等客气的句式请求对方做事;(5)女性使用的颜色名称比男性要多;(6)没有幽默感,女性无论是在创造幽默还是在理解幽默方面都有着先天的不足。

作为语言和文化现象,礼貌问题一直被人们所关注。是否遵循礼貌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合作性对话的成功与否。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戈夫曼(Erving Goffman)是最早研究礼貌原则的学者。他提出来“面子行为理论”(the theory of face-work),该理论指出礼貌体现了个人价值。英国学者布朗(Penelope Brown)和莱文森(Stephen Levison) 基于“面子行为理论”建立了礼貌模式。该理论提出人的言语行为本质上都是一些所谓‘威胁面子的行为’(Face Threatening Acts,简称为FTAs),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之所以要讲究礼貌,遵循礼貌原则,就是为了减轻交际时产生的给面子带来的威胁。20世纪80年代英国语言学家利奇(Geoffery Leech)补充并发展了礼貌模式。他指出人们的言语行为是由一系列准则构成的,这些行为本身又受到语篇和人际关系的支配。其中,人际关系的支配即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e)由六个准则构成,即得体准则(Tact Maxim),慷慨准则(Generosity Maxim),赞誉准则(Approbation Maxim),谦逊准则(Modesty Maxim),一致准则(Agreement Maxim)和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其中得体准则是最根本最不可缺少的一条。

三、跨性别言语交际中的礼貌原则

下面借助20世纪80年代英国语言学家利奇(Geoffery Leech)提出的礼貌原则将男女在跨性别交际中的言语进行比较。

(一)得体准则和慷慨准则

得体准则的是尽量减少表达不利于他人的观点,即尽量多让别人受益;慷慨准则指的是尽量减少表达有利于自己的观点,即尽量少让自己受益。女性在交谈过程中语气委婉,模棱两可,在建议别人做某事的时候常用疑问句、情态动词和反意疑问句来缓和语气,而男性则较多的使用陈述句或祈使句来直接表达他们的观点。费绪曼对370个异性之间的问话进行分析,得出女性使用疑问句的次数是男性的2.5倍。例如,在同一语境下,男女两人分别要求异性朋友关门,会出现这样的情形:

女性:“请您帮我把门关上!”或“帮我把门关上,可以吗?”

男性:“去把门关上!”

就该行为本身来说,行为发出者本人受益,行为执行者吃亏。此例中,女性用委婉的语气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强硬的地把想法强加于别人。这说明在交往过程中,女性往往更加注重听话者的面子,尊重对方,减轻动作执行者不舒服的心理,而男性则倾向于使用祈使句型对对方发号施令,使人(至少让女性)听了不舒服。由此可见在交际过程中,女性总是善于使用提问等婉转的表达方式,把自己放在双方的劣势,从而使自己的话更加容易被对方接受。因此女性更加注重得体准则,尽量让别人少吃亏。根据调查,在慷慨准则的运用上,女性更愿意为对方提出一些善意的建议,并在接受对方帮助后,常常会说一些客气话,从而夸大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帮助。例如:以下是《傲慢与偏见》中,达西在其姨妈羞辱伊丽莎白后和伊丽莎白之间的对话:

达西:我也是,我姨妈…

伊丽莎白:是的,她来过。

达西:我应该怎么样向你赔礼才是?

伊丽莎白:你帮了丽迪娅的大忙,我猜吉英的事也是你,我才应该向你赔礼。

(二)赞誉准则

赞誉准则指的是尽量减少表达对他人贬损的观点,即多赞誉别人。赞誉语言主要指的是恭维语言。据侯姆斯等学者的调查发现,在日常交际中,女性使用恭维语所占比例为68%,但得到的恭维语也高达74%。男性使用恭维语和受到恭维的比例相对来说较少,分别为32%和26%。女性使用赞美词是为了满足对方正面面子的需求,从而使得对话顺利进行。大部分的赞美词都是夸张而含有肯定意义的,如“甜美的,迷人的,有趣的”。同时,两性互相赞誉的范畴也有所不同。男性称赞他人主要是其社会成就;而女性则是赞誉对方生活成就。例如以下电影《音乐之声》中,玛丽亚和上校参加舞会之后,和男爵夫人之间的一段对话:

玛丽亚:男爵夫人,谢谢你来帮我。

男爵夫人:很高兴为你效劳。

玛丽亚:真的,我想我没什么合适的衣服。

男爵夫人:哦,你那晚穿的那套漂亮的衣服在哪?那晚上校的双眼一直盯着你看。

女性赞扬男性仅限于事业上的成就及才华,而男性往往会非常慷慨的赞扬女性的长相,才华,性格,服饰等。例如:电影《穿Prada的恶魔》中一位男经理会对初次去他那里应聘的女雇员说:“你的笑容很迷人,你干得太棒了,他们都说如果我不雇佣你的话,我就是一个傻瓜!”以上两例中受恭维的女性都会欣然接受。但如果是一位女士走向男式赞扬他的笑容迷人,结果是很难让人接受的。

(三)谦逊准则

谦逊准则指的是尽量减少表达赞扬自己的观点,即尽量多贬损自己。因男性和女性各自的成长环境、所受教育不同,其交际文化背景也不同。从地位上说,男性处于有权势的主导地位,女性则处于没有权势的从属地位,这种不平等状况在言语交际中的表现之一便是男女双方对于谦逊准则的运用。通常,对于别人的赞扬,女性总是持有感激的态度,并且总是表现的非常谦虚。女性在说到自己时常常刻意贬低自己,将自己处于劣势,从而显得更加尊重人,有礼貌。例如,以下是简奥斯汀的作品《傲慢与偏见》中班纳特太太和彬格莱先生在舞会上的对话:

彬格莱:哦,班纳特太太,今天的舞会太好了,我从来没有这么开心。

班纳特太太:哦,你跳得多好啊,彬格莱先生。

而男性在受到赞美时,他们会欣然接受,有时还自我炫耀。他们说话喜欢夸大其词,自吹自擂。例如,以下是电影《音乐之声》中男爵夫人和上校在上校的庄园的一段对话:

男爵夫人:乔治,你知道吗,在这儿看你,你就已经不再是个难解的迷了。

上校:在我的天然栖息地?

男爵夫人:是的,正是。

上校:你是想说,在鸟语花香,风吹树林如澎湃海洋的地方,我无拘无束,更容易亲近吧。

(四)一致准则

一致准则指尽量减少表达与别人不一致的观点,即尽量增加双方的同一性。在遵循一致准则的过程中,女性言语比男性言语更能满足人们对面子的需求,更有礼貌。男性在交谈过程中喜欢打断他人说话,甚至有时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显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对他人的话题置之不理。他们的语言通常非常武断、容不得比人反驳;而女性在交谈过程中常表现出温柔和耐心,即使和对方有不同的观点,也尽量回避,避免正面冲突,以此来保护对方的面子。例如,女性在交谈中会围绕一个话题谈上较长时间,她们使用语气词如“哦,是的,恩”的频率大大高于男性,意在向说话人表明“我正在听,请继续说”,从而与说话人共同把话题推向前进。而男性说话人则很少有这种反应,他们对语气词的使用频率非常低,即使使用,往往也不及时,给人的印象是他们对正在讨论的话题不感兴趣或根本没有听。例如,简奥斯汀的作品《傲慢与偏见》里的一段夫妻间的对话:

班纳特太太:我的好老爷,你听说了吗?尼日斐花园终于租出去了!

班纳特先生:没有。

班纳特太太:龙太太一直住在这里,她告诉我的!

班纳特先生:(没有回答)

从上面例子可以看出,班纳特先生对他妻子的回答都很短,用一个简短的单词或者不予理睬,传达出一种不合作的态度。

此外,女性较男性在交际过程中更多的使用闪避词(hedge),如“类似于,有一点,我认为,我想”。这种模棱两可的话可以冲淡陈述的语气,回避直截了当的表态。例如,《傲慢与偏见》里班纳特太太和孩子们的堂兄柯林斯的一段对话:

柯林斯:“我坦白承认我想尽快成家,我不得不告诉你,年龄最大的班纳特小姐已经引起我的注意了。”

班纳特太太:“柯林斯先生,不幸的是,我想我不得不提醒你,年龄最大的班纳特小姐快要订婚了。”

柯林斯:“订婚?”

班纳特太太:“但是丽萃小姐,排行老二,人又漂亮,我想也是不错的人选。你同意吗?柯林斯先生?”

柯林斯:“的确。的确。非常好的替代品。”

综上所述,女性往往善于维护一致准则,而男性往往善于破坏一致准则。

(五)同情准则

同情准则是指尽量减少表达与他人在感情上对立的观点,即尽量增加双方的共鸣。在两往中, 男性比女性更多地使用诅咒语和禁忌语。而女性在对话过程中则对一些内容避而不谈,对一些词语避而不用,使对方感受到自己的友善和同情之心,喜别人之喜,忧他人之忧,给对方“面子”。Lokoff.G指出男性常常使用“强烈的”“诅咒性”的惊叹语(如“该死的”),其目的是表示强烈的憎恶等,而女性常常使用“柔和的”“亲切性”的惊叹语(如“哦,亲爱的”),其目的是掩饰对他人的不满。

语言学教授朱跃先生曾在他的著作《英语与社会》中对简奥斯汀的作品《傲慢与偏见》第一章中班纳特先生和班纳特太太对话中使用“我亲爱的”这一助词的频率进行了统计,发现班纳特太太使用“哦,亲爱的”的次数在总的说话次数中占40%,而班纳特先生使用“哦,亲爱的”的次数仅占13.3%。

由此可见,男女双方在对同情准则的遵守与违反上也表现出极大的差异。女性更倾向于遵守同情准则,而男性则更倾向于违反同情准则。

四、小结

两性话语风格的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但也不是绝对的。由于性别文化的差异,男女在交际过程中对礼貌原则的遵循会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在跨性别交际中,正确掌握并运用礼貌原则可以减少跨性别交际失误并有助于细化对性别文化的了解。

参考文献:

〔1〕Geoffrey N. Leech, Principle of Pragmatics [M]. London: Longman,1983.

〔2〕Jeniffer Coats. Women, Men and Language [M]. London: Longman,1993.

〔3〕贾永芳.英语言语交际中的性别差异研究[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2008.

〔4〕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女性语言特点范文7

论文关键词:女性主义语言学;解构主义;言语行为理论;二元论;男权

saul,jennifer(2005)认为女性主义语言学主要是批评语言本身和语言哲学,在评论的基础上呼唤语言变化。gorny(tracyweanr,2002)给女性主义语言学作了定义:女性主义语言学是旨在提倡性别公正的一种语言批评。

一、女性主义语言学的哲学理论基础

女性主义理论的两个哲学基础是二元论和解构主义,从20世纪60年代到9o年代,女性主义语言学研究是建立在性别研究的二元对立模式之上的,这一理论暗含着男性的支配地位,即所有男性统治所有女性。其实,差异论(differencetheory),支配论(dominancetheoyr)缺陷论(deifciencytheoyr)等女性主义理论的极端发展导致了女性主义激进派的出现。

90年代后,在女性主义语言学领域占统治地位的是解构主义思想。解构主义女性主义理论家反对普遍化理论,原因是普遍化理论认为男性是企图维护自己的男权地位,女性则被排除和被错误地展现。普遍化理论忽视了性别的不稳定性和妇女间的差异,如用白人中产阶级女性代指第三世界国家女性和黑人女性。这也是一种形式上的帝国主义。而且它承认太多形而上学的女性范畴,普遍化理论反而让女性掉进了男权的陷阱以致不能质疑男女二元论(ca-meron,1992)。这一时期的主流女性主义语言学理论代表是社团实践论(communitiesofpractice)(lave&wenger,1991),依据社团实践论的解释,男女在言语行为上所表现的差异与变体,首先说明他们是分别来自两个不同社会文化群体,体现了不同的社团关系与身份认证。社团论在解释语言性别差异的成因上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它将社会性别的建构视为一个社会过程,用发展的,联系的眼光看待性别差异。另一个女性主义语言学理论是表演论(performancetheory),其代表人物是judithbutler,她的批判跨越了多年来的陛别平等’,‘性别差异’的争论,超越了社会性别二元论,指出性别不是预定的,性别角色和性别特征是靠表演决定的。男性和女性在交际过程中表演着自己的性别,性别身份在表演过程中不断被协商,但永远没有终结。

二、女性主义语言学的理论途径

(一)萨丕尔一沃尔夫假说的女性主义运用

萨丕尔一沃尔夫假说认为,语言形式决定着语言使用者对宇宙的看法,语言怎样描写世界,我们就怎样观察世界,世界上的语言不同,所以各民族对世界的分析也不相同。萨丕尔曾说:“人并不是独自生活在客观世界之中,也不是像平常理解的那样独自生活在社会之中,而是受着已经成为社会交际工具的那种语言的支配。”沃尔夫认为,“背景性的语言系统,不仅仅是表达思想的一种再现工具,而且是思想的塑造者,是一个人思想活动的大纲和指南,被用来分析自己的种种印象,综合大脑中的一切东西。”90年代以前的女性主义理论家运认为,语言决定我们的思想、观点和我们的现实,那么,正如在男性社会中控制其他资源一样,男性控制了语言,并决定着语言的运用方式、语言的定义,以致最终让语言把男性奉为神圣,对女性则导致了厌恶女性的世界观。激进的女性主义理论家认为,妇女在语言运用中被置于不利地位的情况下,她们就要力图用男性的语言来表达思想,这样就会导致其实践和观点不合真实。如果她们尽力地更真实地表达自己,她们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发现缺少适合女性的语言来源,找不到恰当的女性话语。男性语言不是帮女性了解这个世界,而是一个束缚,是把女性经验放入一个不适合的范畴,正如把灰姑娘姐姐的丑陋的脚放在水晶鞋里一样(cameron,1992)。激进女性主义者spender(1980)认为:萨丕尔一沃尔夫假说的绝对论是正确的。她说:语言是我们的区分,是调整这个世界的方式,即调控我们现实的方式,意义规则一部分是语言的,非自然的……,在这关健的潜在的规则中,世界被划分为‘男性’和‘非男性’(+mlae,一male)范畴,这是男权的结构秩序,我们就降生在这个符号秩序中,成为社会的一员,进入了这些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中,开始帮助建构这个世界,男性由于创造了语言而控制了语言,进而由男性语言控制了我们的思想,控制了我们的现实。

激进的女性主义认为女性除了解放别无他途。但是也指出其不足:女性自己创造的女性语言l&adan如市井行话一样,只局限在很小范围内使用,根本没有政治斗争的意义,是乌托帮式的女性极权主义,而且一部分女性的模式是不同于所有女性的模式的,不能代表所有的女性群体。女性创造一种新的语言是不可能的,因为女性不能与男性共用一种语言,这种乌托帮式的语言又怎能被其他女性共用呢?

(二)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的女性主义运用

女性主义语言学的主要理论途径之二是运用言语行为理论。austin(1962)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认为,人们说话时不只是传递信息或描述事物,通常以言行事。根据的austin观点,说话可以在三种事上被看成做事。第一种发话行为(10-cuifonaryact):我们说话的时候,要移动发音器官,发出按照一定方式组织起来,并赋予了一定意义的声音;第二种是说话者意义:语境意义或附加意义,即言外之意(illocutionaryact);第三种是涉及话语对听话人产生的效果,即取效行为(perlo-cutionaryact)(胡壮麟2002)。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男性话语对女性的不利方面。根据言语行为理论,话语让妇女沉默并处于隶属地位,话语本身不仅仅是话语,而是一种行为。langton(1998)指出,猥亵语(opmogra·phy)在言外之意会使女性沉默,在取效行为上可能会导致行为的发生。langton(1998)提出了下列三种行为观点:说出有特定意义的话语(theactofutteringwordsthathaveparti-cularmeanings);说出有特定效果的话语(theactofutteirngwordsthathaveparticulareffects);言外之意就是说话行动本身。langton认为,根据以上三种话语行为,面对猥亵语就有三种对应的沉默:(1)一个人如果吓得不敢说话或者不让说,那就是发话沉默;(2)如果她不能执行她在想做的行为,那就是言外沉默;(3)如果她的话没有达到她预其的效果,那就是取效沉默。

在女性主义者看来,猥亵语是一种性强迫,是性别政治的实践,是性别不平等的一个组成。由此看来,猥亵语连同它介入的和构成了男性对性的最高权威。catharine mackinnon(1997)认为,猥亵语本身就是一种性暴力行为,应该被看作现代女性主义的核心问题。猥亵语引发了以下三种女性主义观点:

一是激进的女性主义观点。其观点是,不管有什么样的文化差异,都有不可打破的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因为男性和女性有着利益冲突,是分开的的对的两个范畴,男性的利益由称做男权的资本结构表达和维持。男性通过话语和社会意象(imagesfosociety)来建构女性的性(sexuality)。法国哲学家foucauh称这些话语和意象为“社会语篇”。即通过猥亵语,男性定义女性的性,此定义决定了女性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作用。要结束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就要摧毁男权和它的社会语篇。robinmorgan,是一个突出的反性(nati—sexfeminist)的女性主义者。她认为猥亵语就是理论,就是实践(if”pornographyisthetheory,[then]rapeisthepractice)。这些女性主义者主张取消所有色情的东西,希望能把女性从性压迫中解放出来。

二是赞成性的女性主义者(sex—positivefeminism)观点。此观点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回应反性运动(nati—sexmove.ment)而产生。她们认为自由的原则是:“女人的身体,女人的权力”。女性对自己身体的选择应受到充分的法律保护。女性有参与和消费黄色音像制品的自由。

三是亲审查女性主义者(pro—censorshipfeminists)观点。这些女性主义者认为,猥亵语及其分支如黄色音像制品是女性受压迫的主要来源。应该用美德的道德扫帚来清理那些猥亵话语的玩笑及黄色音像制品。

(三)符号学的女性主义运用

女性主义语言学的主要理论途径之三是运用符号学。索绪尔创立了现代符号学。其符号学的特点是将单一符号(sign)分成能指(signifier)和意指(signified)两部分。能指是符号的语音形象;意指是符号的意义概念。由这两部份组成的一个整体。称为符号。

在lacan的理论中,意义秩序(symbolicorder)就是一个符号系统(sing—system),lacna指出symbolicorder(symbol与signiifer/singifed的关系)是社会文化实践的总和。lacna认为意义秩序(symbolicodrer)是男权制的,置身于文化中就是从属于男权制下,而意义是话语与所指物之间的关系,lacan认为意义是语境的社会结构和互动的功能,同时又是社会结构和互动的自我建构。意义是在一定的语境下在个人基础上被创造出来的,而又限定了文化和主置(subject—opsi-tion)。主体性是意义的结果。成为社会主体性的过程就是学习语言和把自己置身于语言的过程(cameron,1992)。女性主义理论者对lacna理论的女性主义解释为:在这个场所中,男性和女性儿童就进入了不同的意义秩序(symbolicodrer),二者不同的原因就是菲勒斯(phallus)的关健的位置(crucialopsition),这是控制整个order的symbol(象征符号),也是性别差异的标志。

lacan的这种观点启发了解构主义女性主义者,一个是luceirigary,另一个是juliakristeva。luceirigary做了一个心理分析实验,分析了在不同话语中男性和女性的实际话语,包括一些心理分析的学术研讨会的录音,她得出这样的结论:(1)女性不象男性那样使自己成为谈话主体,男性开始写句子时更多地使用代词i(je法语)开始。(2)女性很难发话(speak),在谈话中总是不能清析地展示自己,基于此,她反对用语言性别差异中性化的方法来解决女性问题,而要在语言、文化和社会中找到两性间更好的平衡。juliakristeva的兴趣在于改变现状,认为女性符号语言的瓦解可以带来社会变革。她认为一个人的主置在进入symbolicorder时,男性可以获得一个女性位置,而女性也可获得男性位置。那么juliakristeva就认为:女性要争取自由平等权力就得溶入这个社会秩序(symbolicorder)而不是被边缘化(cameorn,1992)。

四、中国的女性主义语言学研究

九十年代以来,我国语言学界对“性别语言”虽然有些进步,总体而言,仍进展缓慢表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我国的女性主义语言学发展状况基本上还处在80年代的发展水平,即分析男女性别的差异阶段,也是二元论阶段女性主义理论的主要特征,我国的女性主义研究只是属于社会语言学的一个方面,而没有自己的理论研究和发展空间。还有些社会语言学者在其社会语言学专著中探讨了语言与性别问题。有的从语音、用语交谈等方面论述了男女语言表达差异,并简单地综述了国内外性别研究状况。

二是分析性别语言差异并引入西方女性主义语言学理论。杨永林(2004)在《社会语言学研究一功能,称谓,性别篇》中详细综述了西方的性别理论发展史,论述了性别差异现象在英语中的具体表现,并从社会学,话语分析,跨文化等方面论述了男女性别差异,这些仍然是传统的性别差异模式,只是强化了人们对女性话语劣势的偏见。杨永林指出,“女性承担着生儿育女的社会职责,将对子女的话语行为产生重要影响,研究年轻女性的话语行为有助于语言学家对于语言变化的前景的预示”。他还认为,女性应“承担着生儿育女的社会职责”反映了很大_部分社会语言学家的态度。慈丽妍在(2006)论述了女性主义理论家克里斯蒂娃在符号学和心理学基础上的女性主义理论。鲁玉玲(2002)论述克莉斯蒂娃的符号学理论对父权制的男女二元对立的颠覆性意义及其女权主义的意义。

女性语言特点范文8

关键词: 《雷雨》 社会语言学 阶层 性别 年龄

《雷雨》是曹禺话剧代表作之一,同时也是他的处女作和成名作。这部作品是一部充满悲剧色彩的四幕剧。剧本在集中的时间和地点,高度凝练地描绘了周鲁两家的冲突和矛盾,它是我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性作品。这部话剧结构巧妙,语言独具特色。

社会语言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在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门边缘性学科,主要探究语言与社会相互关系。社会语言学认为社会因素和个人特征都会对语言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它的研究范畴包括语言与性别,语言与年龄,语言与阶层,语言与职业等的关系,以及语言接触与演变,语言变异,语言规划等方面。笔者在这篇文章中,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用社会语言学相关理论知识对话剧《雷雨》进行研究,进而分析其中语言与年龄,语言与阶层,语言与职业关系等所体现出来的特点。

《雷雨》这部作品主要讲述了周鲁两家在集中的时间和地点所产生的矛盾和冲突。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我们可以对话剧中体现出的语言与年龄的关系,语言与阶层的关系,语言与性别的关系等加以探析。

一、语言与年龄

语言在时间上的差异造成语言的年龄差异,也就是说,使同一种语言的同时代的人,因年龄层次不同,语言的特点也有差异。语言的历时变化时缓慢的、渐变的,所以语言的年龄差异只是表现在个别特征上,并不妨碍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之间互相自由地交谈。我们一般是通过对老年人和青少年口语特点进行比较,分析语言和年龄的关系。

在剧本《雷雨》中,我们着重通过分析不同年龄的人之间的对话来探析语言与年龄的关系。如在话剧《雷雨》的序幕这部分中,姑甲和姑乙的年龄比姐弟俩大,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年龄段的人说话是存在差异的。如:

姑乙:你妈看完病就来,弟弟坐在这儿暖和一下,好吧?

姐姐:(很懂事地)弟弟,这儿我来过,就坐这儿吧,我给你讲笑话。

姑乙:(有兴趣地望着他们)对了,叫姐姐给你讲笑话,坐在火旁边讲,两个人一块儿。

弟弟:不,我要坐这个小凳子!(指中门左柜前的小矮凳)

姑乙:(和气地)也好,你们就坐这儿。可是(小声地)弟弟,你得乖乖地坐着,不要闹!楼上有病人――(指右边病房)这旁边也有病人。

姐姐 弟弟:(很乖地点头)嗯。

从作品中,我们通过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的语言分析,可以看出年长的姑甲和姑乙说话稳妥,言语之间可以体现出她们对人的关心之情。相比之下,姐弟二人的语言,特别是年幼的弟弟的语言,显现出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天真,可爱的一面。

二、语言与性别

在社会生活中,男性和女性在语言习得、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这些方面并不是相同的,是存在一定差异的。两者的差异是收到有关生理、心理和社会这三方面原因的综合影响造成的。通常情况下,女性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比男性的语言表达能力强,换句话说就是女性比男性更善于说话。如在作品《雷雨》中,女性如鲁四凤、鲁侍萍、周蘩漪等,她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比男性如鲁贵、鲁大海、周萍、周冲、周朴园等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强。

此外,女性更加善于运用眼神、表情、手势、笑声等有声语言之外的手段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在剧本《雷雨》中,鲁侍萍的语言很好地体现出女性在使用语言时所体现的这些特点:

周朴园:你静一静。把脑子放清醒点。你不要以为我的 心是死了,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就会忘记了么?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着纪念你。

鲁侍萍:(低头)哦。

这是鲁侍萍回答周朴园的一句简单的话。在鲁侍萍说“哦”之前,周朴园说了很长的一段话以表明他对鲁侍萍的深切怀恋之情。鲁侍萍,一个“低头”的动作,表明了鲁侍萍内心的一种复杂感情。其中包括了她对当年那份感情的怀恋,也包括了她对过去感到的遗憾,其中也有她对周朴园的怀疑等。这些复杂的感情,在鲁侍萍的“低头”动作中得到了很好的表现。这个动作大大增强了鲁侍萍的语言表达力,把她内心复杂而细腻的感情体现在读者面前。

通常情况下,女性比较注意个人的行为,如打扮、举止等,谈吐也是一种个人的行为。从整体上看,女性的语言比较细腻、委婉和规范。男性说话比较关心内容,较少注意措辞,多平铺直叙,直奔主题。女性说话比较注意情感的表达、措辞、语气和语调。在日常的谈话中,女性比男性较多使用带征询口气的疑问句、感叹句和多种委婉的表达方式。

三、语言与阶层、职业

社会语言学认为语言和阶层存在密切的关系。阶层不同的人,他们使用语言是不同的。如上下级或上下辈相互称呼的不平等关系,它是指上级对下级或上辈对下辈可以直呼其名,相反,则不能直呼其名。对上级一般是在姓氏后面加上头衔。对上辈则只能用称谓,回避姓名。如果是平辈亲属就分长幼,长者对幼者可以直呼其名,反之,则不可以,只能用称谓本身,或在称谓前加排行,如大哥、二姐等。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历来有着“长幼有序、敬老孝悌”观念。同时,语言和职业之间也存在密切关系,人们从事不同的职业同样会影响到他所使用的语言。

这一点在剧本《雷雨》中,语言和阶层之间的联系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如鲁侍萍和鲁四凤的对话中,我们就可以看到母亲和子女之间的语言关系。

鲁四凤:妈,您坐下。(鲁妈坐)您累么?

鲁 妈:不累。

鲁四凤:(高兴地)妈,您坐一坐。我给您倒一杯冰镇的凉水。

从鲁四凤和鲁妈的语言中,我们可以看出作为女儿的四凤对长辈母亲的孝顺,在四凤见到母亲时,非常关心自己的母亲,让母亲坐下休息;同时可能看到母亲对女儿的疼惜,鲁妈为了不让女儿担心,原本走累了她安慰女儿说自己不累。再如,鲁大海是周朴园矿上的工人,他称周朴园为“懂事长”,而不是直呼其名;再者,周朴园家里的仆人称周朴园为“老爷”,也不直呼其名。然而,周朴园就是对他们这些下层人就是直呼其名。这就是语言与阶层间的关系的具体体现。

四、总结

话剧《雷雨》中刻画了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因为不同的社会因素对他们的语言特征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我们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其进行浅析,这利于我们对作品的进一步理解,更好地看到这部作品精巧周密的结构以及生动的人物形象。这也是《雷雨》艺术价值的体现。 (作者单位:伊犁师范学院中国语言学院)

参考文献:

女性语言特点范文9

[论文摘要] 语言性别差异一直是社会语言学家们关注的话题,而网络里的性别研究,在社会语言学领域仍然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本文用会话分析原则作为理论框架,把网络与性别这两者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旨在对虚拟环境中男女不同的会话风格得到新的认知。

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兴起和发展,网络迅速成为继电视、报纸、广播之后人类信息传播最重要的手段。可以说,网络已经深入到现代人类的生活中,成为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在这一背景之下,一种新的交流方式-网络空间交流(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诞生并迅速发展起来。这种新的网络交际方式以其独特之处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他们在网络表达、交流中产生出一种独特的语言—“网络语言”,这种形式多样甚至抛弃传统语言的网络语言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成熟起来。本文所涉及的网络语言,是指人们在网络上进行信息收集、和交换时使用的自然语言,包括bbs、聊天室用语等等。

人们对语言性别的研究至少可以追溯17世纪欧洲殖民主义者踏上亚洲和美洲的土地上时,但对其进行的普遍研究却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事情。现如今,语言中的性别差异研究遍及各个方面,诸如语音、词汇、语义、句法、熟语、方言、会话风格等,研究的范围涉及英语、汉语、俄语等语言。性别差异存在于多种文化的不通过语言中,是语言研究的永恒主题之一[1]。

本文采用会话分析原则作为理论框架来探讨网络交流中所体现出的性别差异,目的在于指导人们的网际交流,减少网络误解,畅通交流渠道。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外网络语言研究现状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网络诞生伊始,语言学家们就开始对网络语言展开研究。美国著名学者,同时也是这一研究的先驱starrroxannehiltz和murry turoff的合著《the networknationa》于1978年出版后又于1993年再版,足见其深远的影响力。英国剑桥大百科全书的编者david crystal在其著作《language and the internet》一书中曾给出了网络的定义,并深入研究了虚拟网络对于语言使用的影响[2]。随着网络语言使用影响力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学者,如susanherring, rod-ney jones等也专门研究并分析了网络语言的特性。著名学者terrelneuage也对网络聊天室中的会话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学术论文中,他采用语篇分析作为理论框架来指导他的网络语言研究[3]。

国内网络语言研究的代表人物是中国传媒大学的于根元教授,他著有《网络语言概说》一书。在这部书中,于教授对中国网络语言的概念,种类,总体概况及语言特征作了系统性的分析,并将网络语言同传统的媒体语言如电视、广播、报纸等作了对比性的研究,分析并提出人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看待和怎样规范中国网络语言[4]。另外一位研究中国网络语言的是中国传媒大学的刘海燕副教授,她在其著作《网络语言》中从语言准备方面探讨了网络语言[5]。

(二)网络语言的性别差异研究

近10年以来,语言学界对于网络交际领域的社会语言学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这其中的性别差异研究也成为热点。这些研究主要倾向于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计算机使得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界限变得模糊,因此虚拟空间中的性别差异也不复存在。支持这一观点的有网络分析学家danieldern和shea。第二种观点则认为:性别差异是深深植根于社会文化中的,网络是不可能淡化这种根深蒂固的差异的。支持这一观点的有susan c. herring,laurel sutton , leslie regan shade , nathan cobb , cheriskrammarae etc.他们认为尽管从理论上讲,网络给男女提供了平等的交流机会,但在实际的交际情况下,两性本身存在的会话风格差异仍然会体现出来。男性的交际语言常常带有攻击性,强有力,而且较女性更为自信;女性交际语言则带有支持性和建议性,较男性更为温和[6]77。

二、主要理论支持

(一)男性支配论

男性支配论认为男性和女性的言语模式是“父权制”的一种集中反映。这一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zimmerman和west。她们认为女性的社会地位比男性要低,因此在交谈中处于被动受支配的地位。当女性同男性交谈时,经常被男性打断,在话题的选择和谈话量方面也受到很大限制。总的来说,女性在言语交际中比较常用客套语,很少会打断对方,对于对方提出的话题比较配合,多用礼貌用语,提出请求时比较婉转。相比之下,男性交际者比较少用客套语,容易主导话题,表达感情和需求的方式比较直接[7]05-129。

(二)文化差异论

有些学者尝试从文化的角度来解释言语行为性别差异产生的原因。r.a. borker和maltz结合社会、文化、心理等因素进行综合研究,认为性别差异是一种跨文化差异,异性交流是一种跨文化交流。他们指出男性和女性来自于不同的社会语言亚文化群,这种跨文化的差异造成了男女性各自不同的言语行为特征,并且这种文化的差异是从儿童时期开始萌芽,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保持下来的[8]215。

(三)相称语域论

相称语域理论把性别差异作为男女言语模式呈现不同特点的前提条件,相反的,它认为,仅仅以性别来解释两性之间不同的语言模式是极有可能背离客观事实的。fishman认为,如果我们想正确地解释言语行为,首先就必须考虑言语产生的场合。fox认为,“对性别与语言关系做出结论时应该视具体的情形而定,因为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他们的语言在不同的语境中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言语方式中所谓的性别差异还要受到交谈参与者的外在文化、身份、社会角色等因素的影响[9]16。atkins曾对美国法庭的男女证人做过30个月的观察研究,结果发现,语言中的差异主要受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地位的影响:在那些地位较低的男性发言中,表现出较多的女性特征;而地位较高的女性则较多地使用人们一般认为是男性化的语言[10]120。

三、理论框架

本文采用会话分析原则作为理论框架来探讨网络环境中的性别差异。“会话是一种社会交往。它是由发话者和受话者积极参与并相互协作而产生的。会话分析的基本目标是要弄明白发话者想要表达什么,而受话者又是怎样理解他的意思并做出反应的。”[11]著名学者deborah tannen将会话分析的重点引向了会话风格( conversational style)。“她认为,要理解别人所说的话,必须注意到这些话是怎么说的,也就是在说话方式上有哪些特点。”[11]本文以会话分析原则作为理论指导的目的也是要着重考察并分析男女性在网络交际中各自选择何种话语风格进行交流。“话语分析的重点不只是话语内容及主题的变换,还包括话轮及话轮转换,插入或打断,简短回复语等。”[12]以下,作者也将逐一探讨这些方面:话语量、简短回复语、话轮转换、插入和打断以及形象化语言的运用,以期能使读者更明显地看到男女性在网络交际中话语风格方面的不同。

四、数据收集与结果分析

本文以部分qq聊天记录及部分网站聊天室的两性会话作为原始语料,共80段对话, 695个独立句子,约3400个词。运用这类语料的优点在于对话内容的获取过程没有中间环节的干扰,语料比较贴合实际,自然。

(一)话语量

长期以来,人们总认为女性爱唠叨,爱说话。许多家喻户晓的谚语,诸如:a woman’s tongue is the last thing aboutherthatdies(最后死掉的是女人的舌头);many women, manywords; many geese, many turds (多少女人多少话,多少鸭子多少粪)等等以及一些出现在英语字典中意为“善谈、话多”的单词,如babble, chatter, gab, gossip, nag, prattle等,在举例时都以女性为对象[13]121。然而最近的理论却显示在各式各样的两性谈话中,男性的谈话量远大于女性。本文统计的是男女性各自在对话中的平均用词数量。在所搜集的80段网络对话中,男性的用词量达到了2057个,占总数的60.5%,女性的用词量为1343个,仅占总数的39. 5%。因此,可以看出,男性在网络交际中的话语量远远大于女性。

(二)简短回复语

简短回复语作为对话中常见的言语行为。简短回复语的功能主要有两点:第一,表现听者是否同意说话人的谈话内容;第二,必要的话轮转换衔接作用[14]77。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均显示,女性在实际面对面交际过程中比男性多运用简短回复使得谈话能够继续进行。但在所搜集的80段对话中,男性共使用了96个简短回复,而女性则使用了79个。可以看出,男性运用了更多的简短回复。

(三)话轮转换

话轮转换作为会话构成的基本要素,是会话分析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话轮转换是指在谈话过程中,每次只能有一方发言,另一方则要等到发言人的话语结束后才能开始其会话。在传统的会话过程中,话轮转换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它维持了会话的进程,使得谈话有条不紊地持续下去。在网络聊天室里,往往会出现许多人同时会话的情况,会话者们都争着参与某个或多个话题的讨论。这种网络交际中的话轮转换要比传统面对面交际中的更为复杂一些。例如,在面对面交际中,说话人可用多种方式(如:身体语言、音调等)表达其想要维持话轮和继续谈话的意愿;然而在网络交际中,这些非口头的或语言辅助类的符号或标记则不能被使用。因为考虑到这些复杂情况,因此,本文采用非连续性表达来作为观察并衡量网络交际中两性话轮转换情况的依据。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女性的不连贯表达多达37处,而男性只有15处。这个调查结果更进一步地揭示出在网络交际中,男性在谈话过程中多占主导地位,他们比女性更能获得多的发言机会并能控制谈话内容和进程。这一点与传统面对面交际情况相符。

(四)插入和打断

以往的理论认为男性在两性谈话中打断女性的次数要比女性打断男性多得多。人们认为男性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是他们以打断或插入作为在谈话过程中支配并控制女性的手段。在所搜集的80段对话中共有72处打断的情况,其中男性共打断42次,女性打断30次。这个数据也表明,男性在两性谈话中比女性更多地打断对方并控制谈话,这也与传统的面对面交际情况一致。

(五)形象化语言

网络语言是形象化的语言表达方式。形象化语言的使用是网络交际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根据“男性支配论”的观点,女性在两性交际中处于被动受支配的地位,她们必须通过一系列的努力使自己融入谈话过程。这其中,丰富的表情变化是必不可少的。在所选用的80段对话中,男性总共运用了197次形象化语言;女性总共运用了182次形象化语言。因此,在网络语言中,男性运用了更多的形象化语言,这同传统理论认为女性更倾向于使用形象化语言也是有差异的。

五、结 语

网络正在以其迅猛的发展速度影响着全人类,以网络为媒介的快捷交际方式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如何才能畅通网络交流渠道,为大众营造更好的网络交流环境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正是针对这一焦点问题,用数据分析了两性在网络空间交流中所体现出的性别差异,以期能更好地促进人们的网际交流。

通过上面的数据分析,读者能清楚看到网络空间交际中体现出的性别差异,在话语量、话轮转换、插入和打断三个方面与传统的面对面交际一样,也显示出男性较女性在交际中更占优势的特点。追根溯源,这些差异是植根于社会文化中的差异,是两性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所早造成的。而在简短回复语与形象化语言的使用两个方面,男性的数据远大于女性,这与传统的理论观点相悖。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女性的社会地位在最近几十年中有了本质性的提高,女性受教育的程度也有了明显的改善,这些都致使男女语言性别差异表现得不再那么尖锐。尤其在网络这一虚拟空间中,两性之间的语言差异更多地受到了双方的身份、社会角色、所处的语境以及谈话方式和内容的影响,这也证实了相称语域理论的合理性和客观性。笔者认为,人们应当以公正平等的态度与周围人进行交流,只有相互的理解与尊重才能营造和谐的交际环境,实现成功交际。

【参考文献】

[1]谢则融.社会文化在英语语言性别差异上的反映[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 1995(2).

[2]david crysta,l language and the internet[m].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2001.

[3]李晓春.网络语言风格的性别差异[d].大连海事大学,2006.

[4]于根元.中国网络语言词典[m].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1.

[5]刘海燕.网络语言[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2.

[6]尹弢.网络交际语言中的性别差异[j].科技信息, 2007(33).

[7]zimmerman, d, & c. west. sex roles: interruptions andsilences in conversation. in language, gender and society,(eds), thore, b., c. kramarae&n. henley, [d].mass:newburyhouse publishers, rowley, 1975.

[8]黄瑞红.性别差异在语言中的表现[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2003(2).

[9]余国良.对性别与语言关系的三种解释理论的评析[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13).

[10]吕婧,胡志清.语言中的性别差异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2001(15).

[11]祝畹瑾.社会语言学概论[m].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2.

[12]于玮娜.网络交际中的性别差异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