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心血管专科护理集锦9篇

时间:2023-10-12 09:45:42

心血管专科护理

心血管专科护理范文1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

一、引言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做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近些年来,随着医疗纠纷的不断增多,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已成为是医疗机构以及普通的重要话题之一。

二、心血管内科护理相关要素探析

1、护理人员要素

护理人员要素是心血管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所以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对护理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与护理人员的安全观念、法律知识以及临床经验有关。许多刚参加工作的护理人员,由于实际护理工作经验少,而且安全意识比较淡薄,从而很容易造成安全问题的出现。

2、心血管疾病因素

患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病情通常都比较复杂,患者可能随时出现危急重症,如果医护人员不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策略,那么患者会面临非常大的危险。尤其是那些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其病情突然发生恶化的可能性非常大。如果护理人员巡视病房时没有及时发现,或者其他护理方面做得不到位,会使得患者面临很大的危险,严重者会导致死亡,而且还会因此和病人家属发生医疗纠纷。

3、药物因素

通常情况下,心血管患者所使用的药品种类非常多,而且在这些药物中,一大部分有着极强的副作用,所以,临床治疗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一定要严格控制药物的用量,而且要做好医嘱工作。例如对硝酸脂类药物的规格和用量控制的不好,则可能导致患者头晕、血压低等症状。再者就是患者所使用的药物中有一大部分是抗凝、抗心律失常、降低血压等药物,而且大多数药物为口服,所以会涉及到多种用药规格和用药方式,如果护理稍有疏忽,导致用药量不符合规格或者用错药,那么很容易造成严重的后果,从而引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1]。

4、患者因素

通常情况下,许多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未发病的状态时,与正常人的日常表现没有太大差别,再加上一些患者家属对心血管病认识的不到位,所以并没有对患者进行贴身看护,一旦发生疾病时,家属很难做到及时应对,从而造成许多安全事故的发生。

5、医护人员日常记录因素

通常情况下,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需要做好病例的护理记录,而且,护理记录是病例护理行为的重要举证依据。为了使医疗机构的护理工作更加完善,为了能够针对患者的病情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方案,护理人员所做的护理记录必须真实、准确、及时。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许多护理人员工作意识不强,再加上日常工作比较多,导致护理记录工作做得很不完善,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记录不全面,涂改现象较多,这会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6、管理因素

要想做好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及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体制,通过制度约束,使得护理人员的工作趋于规范。所以。完善的制度体系,对于有效消除安全护理安全隐患意义重大。

三、心血管内科安全护理策略分析

1、医疗机构做好对会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护理工作者是医院护理工作的主体,扎实的护理理论知识以及熟练的操作手法是护理人员必备的工作基础,这也可以为心血管内科的安全护理工作提供良好的保障。所以,为了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医疗机构要成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定期对医院护理人员展开培训。培训中,要有专业人员对护理工作者进行专业知识的灌输,还必须任命经验丰富的护理骨干对护理人员进行技能传授,特别是针对那些刚刚参与护理工作的护士,通过培训,是这些护理人员不断完备其理论知识,不断增长护理经验,从而不断提高其综合素养,进而为心血管内科护理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2]。

2、做好重护理环节的质量管理工作

通常情况下,大多数心血管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而且病情会比较复杂,病情随时可能发生恶化,如心衰患者疗效相对较差、病员年老体弱,加上用药特殊,所以护理人员应及时评估患者的危险因素,价强重点环节的管理,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出现,如跌倒,坠床、压疮、烫伤等。

3、价强患者入院和出院管理

患者入院是,对医院环境陌生,对疾病认知度不高,尤其是监护室的患者对各种仪器的恐惧心理,所以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的入院评估,对病情较重的患者安排在监护室,或距离护士站近的病房,以便护士观察病情,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和生活护理,为患者提供安全、方便、整洁的治疗环境和康复环境出院时做好患者的出院指导,对PCI术后的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减少再住院率,提高治疗效果。

4、加强护理安全管理,防范护理风险发生

完善和健全各种安全规章制度,实行三级质控、明确职责、坚强监督、完善患者的腕带佩戴制度,严格三查七对,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一旦发现工作中不安全因素及时提醒,并完善工作流程,防止产错发生。

5、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责任感

教育护士爱岗敬业、救死扶伤、以患者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认真学习《护士条例》等法律法规,增强其主人翁意识,端正工作态度,养成慎独精神[3]。

四、结语

加强病房安全管理是保障每一例患者住院期间安全治疗护理的必要条件,是避免护理缺陷、纠纷的关键环节。通过将安全管理运用到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管理中,从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加强重点环节质量管理、加强患者出入院管理,从而为心血管内科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这样也可以有效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为病人的康复出院提供了更好的保障,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的进步和发展[4]。

参考文献

[1]武灵英,顾雪.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3(01)

[2]谢琴,丘红梅.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J].中国卫生产业.2013(03)

[3]袁敏.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因素分析及安全防范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2012(20)

心血管专科护理范文2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 患者护理 质量管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324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227-02

心血管患者护理是现代医院护理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医疗护理活动的日益复杂,在患者护理当中影响到护理质量的影响日趋增多。一方面是人们对于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医院的心血管科主要治疗心绞痛、心力衰竭、心肌梗塞以及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而心脑血管疾病的特点是“四高一多”,即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及并发症多等。其发病的原因多种多样,且以老年患者居多。由于老年人活动迟缓、感知能力、记忆力、听力下降等原因,加大了医护人员护理的难度。

1 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因素

当前,影响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质量的因素主要如下:

1.1 医护人员。①年轻护士业务能力不强,专业知识不深厚,护理工作经验缺乏,护理技术不熟练,整体素质不高,团队协作能力较差,在从事护理工作时抗压能力不强等;②有一些医护人员法律意识薄弱,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护理时说话不严谨,或者在护理过程中操作动作不合规,引起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方法和效果的不信任;③有一些护士由于自身性格或者家庭的原因,沟通能力较差,面对繁琐的护理工作容易心声抱怨或不满,引发患者或其家属的投诉;④医院医护人员的数量不足,长期处于符合工作状态。上述医护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大大增加了患者护理的风险。

1.2 与疾病本身相关因素。心血管患者往往发病快,一旦发病病情容易恶化。例如,发病后,患者可能随时发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情况,若抢救不及时,极有可能导致死亡;做过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手术后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容易发生心肌梗塞、穿刺部位出血以及心源性休克等情况;在晚上,心脏病患者迷走神经容易兴奋,此时,心脏中回心血量突然增高,导致横膈上移,从而导致心脏病患者突发心力衰竭而亡;主动脉夹层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在24小时内具有高达40%的死亡率;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衰退,病情容易恶化。如果值班的医护人员不能及时发现上述情况,导致患者病情变化而不能及时进行抢救而死亡的,很容易引发医患纠纷。

1.3 医护人员未严格按照规范从事护理工作。①医护人员业务能力差或者责任心不强,未严格按照规范执行“三查七对”;②未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导致药品发错,或者在未将相应全部病情录入医嘱中。

1.4 患者及其家属。医患关系既是相互合作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也存在着对立关系。一方面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需要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参与,因此,护理工作的开展需要患者及其家属的支持与配合。另一方面,患者及其家属一旦在护理没有达到预期或者基于其他原因,容易反应过度。比如,患方花费了比较大的数额进行治疗,但是病情仍然无明显改善或者反而加重的情况,此时,患者及家属在承受了巨额医疗费的情况下容易对医院和医护人员产生不满。

1.5 药物治疗。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品种多,药物使用剂量控制严格,且药物副作用比较大。例如,患者使用硝酸甘油类药物,虽然治疗效果不错,但同时也容易引起患者的性低血压,所以在用硝酸甘油类药物进行输液时,应当对药液的滴入速度和持续性严格控制。

1.6 护理病历记录。护理病历的书写要求做到准确、真实、全面、客观、及时。有一些医护人员对护理病历的记录不及时,从而不能为患者建立具有延续性的病情档案。

2 加强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质量管理

2.1 提高医护人员专业素质,进行专业培训。有一些医护人员对心血管疾病相关专业知识掌握不到位,对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和方法不熟悉,因此,为了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必要对她们进行心血管疾病的专业培训。如,在心脏介入手术中,如果对医护人员进行心脏介入手术后护理知识的培训,会让医护人员在护理中做到心中有数,从而降低了护理风险。

2.2 加强常规检查和日常观察。医护人员应当及时对心血管患者的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B超等辅助检查结果及时了解并掌握,掌握每一位心血管患者的体重、身高、心率、血压等基本数据,还应道掌握患者的既往病史、病症等相关信息。医护人员应当加强对患者的日常观察。例如,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而言,便秘容易导致患者心律失常,严重者甚至导致心肌梗死。若医护人员在日常观察中发现患者有便秘的情况,应当指导患者治疗便秘。医护人员加强日常巡视,从而能及时发现患者的不良变化,预防风险。

2.3 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主要作用是让患者掌握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知识,增强健康意识,让患者积极参与到治疗活动中来,积极地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配合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化解护理过程当中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产生的误会。

2.4 加强日常操作规范。我国的法律规定,医患之间发生纠纷时,由医院提供证据证明自己的操作没有违反操作规范,因此,医护人员加强日常操作规范非常重要。一是医护人员应当规范化填写护理记录。二是医护人员应当规范化做好医嘱查对工作,进行查漏补缺。三是医护人员应当做好规范化的护理技术操作,这就要去医护人员的动作应当协调、正确、利落。四是医护人员应当规范化执行交接班制度。

2.5 学习护理法律法规。在过去,我国护理法律法规并不是医护人员必须掌握的知识,造成了很多医护人员对护理法律法规的不了解。因此,要对医护人员进行护理法律法规的培训,组织学习具体的护理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让医护人员明白在护理工作中的义务。

3 结论

加强心血管内科患者护理质量管理,不断发现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当中的问题,才能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从根本上消除护理工作当中的风险,为患者提供舒适、有效地护理服务,杜绝因护理工作而产生的医患纠纷。

参考文献

心血管专科护理范文3

关键词:康复;护理管理;显微手外科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482-0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02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断腕病人2例,手指严重挫伤缺损136例,断指36例41指。分别行断腕再植2例,成活;交臂皮瓣修复55例,成活;临指皮瓣修复32例,成活;腹壁皮瓣修复30例,成活;腹壁皮袋修复1例,成活;2例同侧手背带血管蒂皮瓣修复,失败;原位回植16例,治愈9例,好转5例,失败2例;断指再植41指,成活37指,早期坏死1指,3指中期坏死;左足第二趾移植左食指再造1例,存活。本组病人发生血管危象14例,其中动脉危象4例,静脉危象4例,动静脉危象6例。3例4天后出现从指端开始的进行性末节患指坏死。

1.2 资料分析:4例动脉危象,发生于术后8小时内,与术后回室过床及室温变化相关,立即肌肉注射罂粟碱30 mg,调整室温,2分钟后血运逐渐好转。4例静脉危象,发生于术后3天内,为术中因静脉吻合困难未作缝合或只能吻合细小静脉,影响回植组织或指体的静脉血液的回流,术后虽行小切口或甲床放血,1例因换药不及时血液凝固压迫,3例放血小切口过小,造成静脉血液瘀积、瘀紫,皮肤张力增高,均经伤口换药及重新处理小切口,或加外用无菌生理盐水肝素液湿敷以持续放血及加用抗凝解痉药后血运改善。6例动静脉危象中2例为前臂带血管皮瓣转移修复术后1~2小时发生,虽及时发现并送手术室探查皮蒂均效果不良而改用其它术式;1例发生于术后第二天换药后30分钟,调整固定位置等处理后血运好转;2例不配合卧床休息及患指持续灯照保暖,危象发生于术第二、三天,处理后1例改善,1例逐渐坏死;1例胃肠反应严重精神食欲差,术后当晚出现血管危象,经补液、解痉、抗凝后情况逐步改善。2例病人及家人不配合戒烟,4天后出现从指端开始的逐步末节患指坏死。危象于当班及时发现12例,交接班时接班者发现2例。

2 护理管理

2.1 抓好护理人员专业素质的整体培养:修复组织、再植指体的成活,首先必须保证修复组织或再植指体有良好的血供,血液循环是直接反映移植、移位皮瓣成活情况的重要客观指标。其观察护理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因此显微手外科护士必须有熟练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素质。术后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护理,及时发现并排除并发症,对手术的成功是十分重要的。

2.1.1 科内定期组织专科知识的学习培训:重点掌握专科理论和观察及处理方法。采用外派学习、邀请专家或专科医生讲课、由有临床经验的护师介绍经验等方法,特别对低年资和新调入护士应加强培训。学习掌握离体指(手) 的保存方法,术前心理、皮肤准备及相关检查内容,术后病室环境的要求、,血运观察,药物作用与观察,卫生宣教与康复指导。

2.1.2 实地指导:(1)血管危象的判断和处理:血管危象是本专科的危急症,且往往发生在瞬间,如不及时处理往往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对患指体血运的观察是护士的重点和难点,护士应有较好的观察和判断能力,更需较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对血管挫伤严重或术中只能缝接动脉不能缝接静脉及精神较紧张的病例,更容易发生血管危象,应重点观察。要求责任护士及当班护士争取机会与主治医师、有经验的医师、护师查房,分析伤指的血运情况以及观察判断的方法,以不断提高自身观察能力。(2) 新开展手术和特殊病例护理过程中组织护理查房,总结经验,提出问题及注意事项,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2.1.3 加强学习:新开展手术及复杂手术前后组织业务学习,让全体护士了解该病人的特殊性,掌握病情、病人的心理状况、拟施手术术式及术前准备相关内容,术后护理的注意问题。

2.1.4 加强护士责任心教育:护士除应有熟练的专业知识和观察处理问题的能力外,还应有高度的责任心。时刻保证适宜的环境,工作认真细致,有严格的消毒隔离意识,严格无菌操作。及时掌握病人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和作针对性处理,才有利于指体的顺利康复。

2.1.5 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术后听取手术医师交接,详细了解手术情况,需注意的问题;上下班认真交接,了解术指血运情况,对有血管危象发生的高危病人应24小时床边监护。

2.2 严格病房管理,作好环境及物品的准备

2.2.1 做好必要准备:日常保证所需物品呈备用状态并保持洁净。病人手术结束前:调好室温,床边放置局部照射的红外线灯、湿度温度计、垫承患肢的枕或支架、警示牌、血压计听诊器,有条件的配备点温计和血管探测仪。

2.2.2 做好病房的消毒:根据病人情况及手术要求选择合适的床位,并在病人术后返回病房前2小时做好房间消毒,清洁卫生,消毒液抹床单位,如单人病房空气用紫外线照射或过氧乙酸薰蒸消毒后开门窗通风1小时,控制人员的流动。病室每天要定期通风换气,保证室内空气清新,可安排早、中、晚各通风1小时;每天二湿扫一拖地,消毒液抹台柜1次,清洁卫生尽量与通风时间同步,减少人员不必要的流动。

2.2.3 保持室内温湿度:室温25~30℃,湿度20%~40%,避免室温过低或温差波动大,出风口勿对着患指吹;过热及湿度过低、过高均引起病人不适,同时体内水分蒸发大会造成血液浓缩影响再植指体血液的灌注。

2.2.4 作指端小切口放血治疗的病人,床边应配备无菌盘,放置无菌物品,每4小时更换1次,严格无菌操作,做好医疗垃圾的集中处理,防止感染造成手术的失败。

2.3 切实做好宣教指导工作,加强病人管理

2.3.1 宣教相关知识及各阶段的配合、不良行为对手术预后的影响,如本伤情、手术的特殊性和注意事项等,并在日常观察护理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

2.3.2 保持正确的卧位:术后7~10天要求平卧或低半坐卧位,抬高患肢10~20度(略高于心脏水平),保证患指的血液供应和利于静脉的回流;严格卧床期间,指导和协助定时更换,用软枕垫高身体的一侧并避免患肢受压,防止局部受压过久形成压疮;如为皮瓣修复的给予舒适体外,防止皮瓣的牵拉动作造成血管的扭曲或压迫。

参考文献

[1] 吴容,陈雅琴,侯峥嵘,等.踇背甲皮瓣移植联合带指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移位再造拇指术患者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1,11(36):808

心血管专科护理范文4

[关键词]血液专科;新护士;培训模式;培训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2-0245-01

目前,肿瘤已成为我国第2大死亡原因[1],血液病也号称软肿瘤,目前发病率逐年增加。随着血液学科的发展,对血液护理人员的需求也不断增大,对护理质量要求也不断增高。因此,开展血液专业新护士培训工作非常必要,以使护士尽快适应工作环境,掌握工作内容,为血液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我科自2003年按照制订的专科培训模式对本科室的18名新护士进行血液专业培训,效果明显。现介绍如下。

1 培训情况

1.1 培训对象:我科2003年8月~2008年8月新上岗护士18名,均为女性。年龄19~23岁,平均21岁。文化程度:中专3人,大专10人,本科5人;从事血液专科工作时间均

1.2 培训时间和目标:通过1年的培训,要求新护士能够熟练掌握血液专科护理常规、专科疾病知识、基础护理知识、基础护理技术操作、专科护理操作、急危重症急救配合等。重点训练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判断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应急能力,使新护士具备血液专科护理要求,达到能独立进行临床工作,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1.3 培训内容及方法

1.3.1 血液专业基础知识:①常见血液疾病的病因、各种治疗的方法、各项辅助检查及常见血液疾病的护理;血液病人的营养、心理护理,血液病人的康复和健康教育指导,癌症病人临终关怀,血液科常用化疗药物、辅助用药的作用、用法及不良反应。②培训的方法:安排带教老师对新护士集中讲授,新护士根据指定的内容进行查找资料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讲课,并实行一对一带教,由一个带教老师负责一个新护士的综合素质培养。另外,本科室每天晨会后提问,每周科室举行1次业务学习,每月进行1次教学查房。

1.3.2 专科护理操作技能:①掌握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的维护、外周静脉套管针留置术、完全胃肠外营养液的配制、化疗药物配置及外渗时的处理。掌握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股静脉股动脉穿刺术、腰椎、骨髓、胸腔、腹腔穿刺术中与医生的配合,以及术后的病情观察和护理。②培训方法:由带教老师讲解演示各项专科护理操作,新护士参与配合,逐步过渡到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能够独立进行操作。

1.3.3 专科急症知识及技能:①熟悉上腔静脉综合征、脑膜白血病、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治疗和护理。掌握心肺复苏术、重症监护仪的使用。②培训方法:在护士长和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临床模拟演示,并由新护士轮流进行操作直到能熟练掌握。

1.3.4 工作程序:熟悉血液科各班的工作职责、工作流程、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

1.3.5 自身素质:加强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教育,强调慎独精神,强化法律意识,提高自身人文修养。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对处于不同心理阶段的血液病人及家属进行沟通交流。掌握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及防范对策。

2 培训效果

制订血液专科理论和操作技能考核评分标准,培训后每月进行综合测评。新护士多年轻、记忆力好,往往能熟记护理操作理论,但却不能较好的应用于临床。通过系统、有计划地培训、引导,巩固了基础专科理论知识,并能结合临床予以应用。通过每月的测试,找出其中的不足,不断促进新护士自我专科知识和技能的完善,同时带教老师针对性地对新护士进行指导。经过1年培训后新护士各项考核内容均能达到标准,同时也提高了病人和医生的满意率。

3 讨论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和护理学科的迅猛发展,整体护理的不断深入,患者对护士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新护士完成护理专业院校基础教育后,接受规范的护理专科化培训[2]是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又因低年资护士队伍的迅速扩大,使护理技能及质量出现偏差。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实施对专科护士的培训,是目前临床护理面临的重大挑战。我科从2003年起制订了血液专科培训计划,先后对我科的新护士进行了培训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3.1 减轻了新护士的心理压力:通过实行专科培训后,消除了护士对工作环境、工作内容的陌生感,工作时有条不紊,遇到突况时沉着应对。

3.2 提高了新护士的血液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新工作的护理人员年轻,对专科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操作不熟练。通过实行专科培训后,新护士的专科理论知识得到丰富,能够熟练掌握各项专科护理操作及与医生的配合,病情观察能力和应急能力得到增强,抢救时能与医生默契配合,能够及时发现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心血管专科护理范文5

血液透析室应当建立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透析液及透析用水质量检测制度、相关诊疗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设备运行记录与检修制度等制度。今天小编给大家为您整理了血液科护士年终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血液科护士年终总结范文一:2020年,血透室在院领导及护理部的关心支持重视下,在科内护士的共同努

力下,较好的完成了自己所承担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1明确血透室的岗位职责,工作流程,操作规范,并制订了透析紧急突发事件的处理预案,认真学习,要求血透护士都能熟练掌握,但是集体培训效果不佳,特别是新护士要花了时间,但效果不佳。最好是一对一授课,鼓励她们多看书,工作中针对问题反复提问,直到搞清楚。

2血透室病人多,机器不足,经常加第四班,护士长时疲劳工作,加上病人都是重病人透析过程中会出现各种意外,增加了安全隐患,科室现急需增加机器和护理人员。日常透析过程中相互协作,急诊透析时能够在第一时间赶到,无论是晚间急诊还是周日透析从没有推诿现象,也不因加班而影响次日正常工作。

3.建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管理模式强化服务意识,亲近而有耐心的语言沟通,使患者有一种安全感,细心的讲解透析知识,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增强其治疗的信息,尽量减轻患者的负担,减轻心理压力,更好地配合治疗,提高生存质量,在没有家属陪.伴时,我们承担其家属的责任,递水,喂饭,搀扶,更衣,在长期治疗过程中感化病人。

4力求工作认真细致,血液透析具有较高的风险,作为护理操作者,既要树立正确积极的护理风险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最大限度的控制和避免风险,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5注重护士业务水平的提高:随着透析患者的不断增多,依赖透析生存时间的延长,患者要求我们的服务质量与水平也在提高,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做到更细致入微的服务;另一方面要不断的学习巩固基础知识与扎实基本操作,同时还要拓宽视野更新知识,掌握先进技术,不断的与其他医院同行进行交流,积极参加院内各项业务学习与培训,支持鼓励护理人员参加大专,本科学习,今年8月派送一名护士参加省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已取得专科证书。以及轮流选派护士参加各种短期培训班,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使她们丰富知识,开阔眼界。,

6.做好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工作,透析时患者血液处于体外循环中,护理安全工作为重中之重,所以要求每个护士都要严格坚守工作岗位,认真执行医嘱,执行查对制度,严格按透析处方设置各参数,并按一人操作一人核对,每班两人固定,护士分工并密切配合来完成透析患者的前,中,后护理工作,特别要保证患者透析过程中的时时巡视与生命体征的监测,及时发现透析不良反应,机器异常报警,穿刺部位渗血等情况并能及时处理,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6.做好水机、透析机的日常清洁与保养工作,做到医、护、技随时沟通,保持机器正常安全运转,保证患者安全和较高质量透析。

7.保证透析液配置的无菌、浓度与质量。

8布局的不合理,加上护理人员不足,对病人管理做得不到位,如病人等候期间进入上厕所,年轻护士对病人的管理缺乏主动性,怕引起纷争,缺乏卫生员导致大量工作让护士去做,护士没有精力去做宣教。影响工作质量。

9..随时征求患者及家属的意见,不断改进与提高。

随着病人增加,储物柜不足,通过向院领导反应,及时增加了病人储物柜,方便了病人

9.做好各项消毒隔离工作: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是一类特殊人群,他们不但需要一个相对无菌的环境,更需要整套的无菌技术,所以护理人员要有严格的无菌意识,从透析液的配制,到治疗物品、机器的准备,再到瘘穿刺及上下机的各项操作都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各种消毒液的配制要固定班次,按需,按量,按浓度配制,专用试纸检测浓度,严格按消毒时间,消毒方法执行机器的内外部,各种物品,空气地面等的消毒,使各项培养结果达标,并认真及时记录。

自2012年1月2020年11月30日透析次,其中血液灌流次。血液透析滤过次,CRRT11次,从未出现医疗差错事故,并在糖尿病人血液透析中如何观测血糖,防止低血糖休克中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对透析中低血压进行分析,采取防范措施,以保证透析的充分。除了努力与成绩之外,本年度我们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新的一年,我们全科护理人员要努力跟上医院发展与改革的新步伐,以质量管理为主线,力求全面提升力争全新面貌,更好地为血透患者服务,为做好医院的护理工作增添一份力量。

血液科护士年终总结范文二:血液透析科全体护理人员在院领导及护理部的正确领导以及全体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下,克服人员少,工作量繁重的重重困难,顺利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得到领导和病人的肯定与好评,现将全年护理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认真落实各项工作制度,确保医疗护理安全。1.认真组织学习各级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和护理工作制度,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2.根据护理部要求,改变排班模式,弹性排班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并进行分级管理。

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强化执行医嘱的准确性,上机时双人核对医嘱和设置的各项参数指标,确保透析质量和病人安全,并保证全年无护理差错、事故发生。

2.制定了科室新入职护士培训计划,根据计划对新入科的两名护理人员实行一带一,为期三个月的规范化培训,认真学习血液透析理论知识及操作,力争做到三个月可以单独胜任血液透析工作。

二、加强学习,重视提高护士整体素质,优化护理队伍1.加强业务理论学习和技术操作培训:认真完成护理部组织的操作培训和考核,各项成绩达标。组织护理人员参加业务学习并做好学习笔记。

2.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血液净化专业技术水平,积极参加北京市血液净化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举办的《血液净化规范化管理及基本知识》培训,使全体医护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确保了患者透析质量和医疗安全。

3.不断更新护理知识,学习新业务新技术,以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及实践能力,完成继续教育学分。

4.加强护理人员急救知识、抢救药品、抢救仪器的使用等内容的培训,达到人人熟练掌握和应用。

三、转变护理观念,提高服务质量,加强护患沟通

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透过学习让护士从内心真正认识到优质护理的重要意义,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加强护士的责任心。

1.我们透析科所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该疾病患病时间长且不能彻底根治,易使患者产生失落感,对生活失去信心,同时由于透析时间长,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还要担负高额的治疗费用,更易产生轻生和绝望。

因此,我们首先做到用自己的真心和爱心,去爱护每一位患者,细心聆听患者倾诉,努力理解患者心理,善于掌握每个透析患者的心理特点,以良好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交流技巧,赢得患者的尊重和信任。帮助他们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并取得家属的配合,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使患者有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以提高生活质量。2.积极响应“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创建活动,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学习,由被动式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始终以病人为中心,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平时工作中注意培养护士的应急能力,对每项应急工作都要做回顾性评价,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提高护理人员责任心和敏锐的洞察力,让其养成严谨、敏捷、果断的工作作风。

四、加强院内感染管理,认真做好消毒隔离工作。1.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范(2010版)》,加强消毒隔离检查。

2.保持水处理间、治疗室、透析室的清洁,每日按时消毒,做好水机、透析机的日常清洁与消毒保养工作。

3.严格按照血液净化感染控制操作规程,每月进行透析用水、透析液细菌培养及治疗室空气培养检测并做好记录,结果均符合要求。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防止院内感染,透析机严格一人一用一消毒,透析器管路一次性使用,杜绝了交叉感染,保证了患者的治疗安全。

透析消耗品、医疗废物按规定集中处置。

五、定期考核检查,提高护理质量,做好教学工作1.今年为提高护理质量,我科在护理部安排的每月质控检查外,每周进行护理安全小组会,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及时提出下一步的工作及防范措施,对于检查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详细地原因分析,并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强化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及时更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2.重视安全教育,组织学习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督促指导,演练常规应急预案的处理程序,确保护理安全,护士长坚持严格督查各项工作质量环节,发现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使护理质量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3.认真完成护理部安排的教学工作,实现一对一带教,确保护理安全,保证教学质量。

回顾这一年来的工作,通过全科人员的共同努力,截止到11月,血液透析11469人次,血液透析滤过512人次,血液灌流964人次,床旁血液滤过223人次,且未发生任何差错事故。但是我们也清醒的看到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在管理意识上还要大胆创新,持之以恒;2.健康教育还流于形式;

3.在论文撰写、护理科研方面几近空白;

4.护理队伍较年轻,护理经验相对欠缺;5.专科知识及沟通技巧欠缺。

在未来的一年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刻苦学习,为医院的更好的发展而不懈努力。2020年透析室护理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规范规章制度

1.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操作流程,确保护理安全。

2.加强演练透析透析室各项应急预案,必须做到人人都能熟练掌握。

3.建立科室内质控小组,加大自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定期查找护理隐患并进行分析反馈。

二、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1.透析时患者血液处于体外循环中,因此护理安全工作为重中之重。

严格分组管理,认真核对机器设定的治疗参数是否准确、抗凝剂及其他药物的用量。密切观察患者透析中的病情变化,时时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及时发现透析不良反应,机器异常报警及穿刺部位渗血等情况并能及时处理,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2.建立护理缺陷如实登记、报告制度和管理制度,对出现的护理缺陷分析发生原因,及时组织护理人员讨论、学习,吸取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并及时上报护理部。

护士长坚持严格督查各项工作质量环节,发现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

3.加强急救药品及抢救仪器的管理工作,每周认真核对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保证抢救物品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护士长每周检查并记录。

4.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增强护士的风险意识及防范意识。

三、加强院内感染管理,认真做好消毒隔离工作。1.严格按照北京质控中心要求对透析用水、透析液定期检测并做好记录。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防止院内感染,定期进行培训。

顺利通过明年北京市质控检查。

四、加强护理人员专科知识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1.争取今年再派护理人员参加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

2.全体医护人员参加北京质控中心组织的血液透析规范管理培训班。

3.由专科护士及护士长每月进行课内小讲课。

4.加强护理人员考试考核,要求理论考试合格率95%、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5%。

5.加强和落实血液透析规范操化作流程,严格按流程进行各项技术操作。

血液科护士年终总结范文三:时光过的如流水般飞逝,在血液科的实习即将结束。在此,我非常感谢护士长和教员们在六周期间对我的关心和照顾以及帮助。在老师的辛勤教导下,经过不断实践,我受益匪浅。回顾这些日子,是苦是乐,是酸是甜,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属于自己的味道,即将要出科了,却有好多的不舍。对于我们的实习,科里的老师们都很重视,每周的实习安排也谨然有序,从而让我们循序渐进的学习与成长。

在实习期间,我严格遵守医院及科室的规章制度,认真履行护士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踏实工作,关心病人。不迟到,不早退,努力做到护理工作规范化,技能服务优质化,基础护理灵活化,爱心活动经常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做到理论学习有计划、有重点,护理工作有措施、有记录。

在老师的带教下,我基本掌握了一些常见病的护理及基本操作,使我对血液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有了重新的认识和提高,在突发病方面,学到了应对的知识和技巧。微笑迎接新病人并做好入院评估;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并规范记录;正确采集血、尿标本;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严格执行三查七对;认真执行静脉输液……总之,在血液实习的日子里,在护士长和教员们理论知识扎实和操作技能熟练的带教下,我受益匪浅,像她们一样,虽然我还只是学生,我的能力有限,但我会不断摸索,用微笑温暖病人心田,用努力充实我的知识与技能。温故而知新,用实践来验证及巩固所学医。

在此,感谢护士长以及各位教员们对我的关心与教导,在此实习期间包括以后,我都把你们的教诲深深记在心中。我一定要把学到的只是应用到下一实习科室。不断地学习进步。同时,我感谢本科室的患者,他们很配合的让我做治疗,俗话说:病人就是老师。

血液科护士年终总结的人还看了:

1.护士年终总结范文3篇

2.2015重症监护室护士年终总结范文3篇

3.护士年终总结范文大全

4.肿瘤科护理工作总结

5.输液室护士年终总结3篇

6.护士个人年终总结范文3篇

心血管专科护理范文6

【关键词】 血液标本; 采集; 护理缺陷; 改进措施

采集血液标本、进行标本检查是临床最常用和较重要的项目之一,它为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都提供了科学依据[1]。而护士作为血液标本的采集者,正确的采集方法、时间、技术尤为重要。通过对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发生的98例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发生的护理缺陷进行认真思考,研究分析原因,制定提出了具体的护理改进措施,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开放病床200张,设护理单元8个。全院护士68名,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7名,护师15名,护士45名。学历:本科3名,占4.41%;大专20名,占29.41%;中专45名,占66.18%。年龄分布:20~25岁32名,占47.06%;25~30岁18名,占26.47%;30~35岁10名,占14.71%;35~40岁6名,占8.82%;40岁以上2名,占2.94%。

2 分析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本院门诊和住院患者采集血液作生化、免疫、血液细胞学检查的7300份血液标本作为统计分析研究对象。所有标本均由临床护士采集,其中血清5156份、血浆1780份、全血364份,其中不合格标本98份,占总标本的1.34%。

3 护理缺陷情况

2011年1月-2012年月1月本院共统计上报在采集血液标本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护理缺陷98例,占采血例数的1.34%。

3.1 采集血液标本过程中的护理缺陷情况 具体情况如下:未按采血要求选择试管12例,占12.25%;在输液输血部位采血8例,占8.16%;采集标本实际不适合7例,占7.14%;采血量不准确16例,占16.33%;特殊标本采集失误5例,占5.10%;未及时送检7例,占7.14%;错贴试管标签11例,占11.22%;漏贴试管标签10例,占10.21%;标本溶血10例,占10.21%;标本凝固9例,占9.18%;未严格查对,误采患者血3例,占3.06%。

3.2 不同工作年龄护士发生护理缺陷情况 具体情况如下:20~25岁48名,占48.98%;25~30岁26名,占26.53%;30~35岁16名,占16.33%;35~40岁5名,占5.10%;40~45岁2名,占2.04%;45岁以上1名,占1.02%。

3.3 不同工作时段护士在采血过程中发生护理缺陷情况 具体情况如下:0:00~8:00时段58例,占59.18%;8:00~12:00时段28例,占28.57%;12:00~18:00时段7例,占7.14%;18:00~24:00时段5例,占5.11%。

4 护理缺陷原因

4.1 基础操作不规范,工作责任心和慎独精神不强 护理工作是一个高风险职业,每一个操作环节均有可能引起各种各样的潜在的护理缺陷和差错事故,在护理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工作制度是护理工作的基础,也是减少和杜绝护理缺陷和差错发生的重要手段。有些护士工作责任心和慎独精神不强,在采集血液标本时,为了省时省力,忽略了操作细节,违犯操作流程,引起标本溶血、凝固,占19.39%。有些护士责任心不强,特别是有个别老护士因工作时间长,思想上麻痹大意,定势心理的作用,不认真执行“三查八对”。本组有21例是漏贴和错贴标签,3例是错采患者血,占24.49%。

4.2 护士相关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的欠缺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检验科不断开展新业务、新技术,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未及时在全院开展,临床科室护士对专业理论知识了解较少,配合不当,导致选择的试管、采血量等不符合检验要求。特别是一些低年资护士缺乏相关专科临床经验,对一些特殊的不常见的血液标本缺乏认识,只是凭主观印象采集,导致1例血培养标本被污染;2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标本凝固(因为肿瘤因子的作用,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需要在采血前一天补充水分,降低血液黏稠度);有2例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采血量不够(平常患者采集量是5 mL,但这类患者采集量为10~15 mL)。一些血液黏稠度高的患者血清采集量不够应该为4 mL(普通患者为3 mL);患者在采集的前一天进高脂肪、高蛋白类食物或者饮酒,造成患者的血脂及某些血清酶升高等,尤其发生在20~25岁的护士中,占48.98%。共有43例护理缺陷因专业理论知识缺乏,造成在输液部位采血、采集时间不适合、采血量不准确、未按采血要求选择试管,占43.88%。特殊病例采集缺陷占5.10%。

4.3 影响护理缺陷发生的管理因素

4.3.1 单位时间内工作量大 本组59.18%的血液标本采集缺陷发生在大夜班一人值班的0:00~8:00时段,主要因为夜班护士除接收和抢救新入院患者外,还必须完成病区患者测体温、计算出入量、书写护理记录和交班记录等常规护理工作,再加之采血较为集中,忙中容易出错;28.57%发生于治疗、基础护理、新旧患者出入交替等工作高峰时段的8:00~12:00,因为工作繁忙、紧张而简化工作流程所致。护士职业倦怠是护理缺陷、差错事故等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工作量大,工作紧张是其主要影响原因[2]。

4.3.2 护士严重缺编 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护理事业也有了快速的发展,护士的工作职能和工作范围不断扩大,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日益递增,随着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新仪器的使用,节假日、婚假、产假、事病假,加之高年资、高职称护理人员流失,医护、床护比例失调,使临床一线护士人数日益减少,特别是高年资,高职称的带教老师尤为稀缺[3-4]。基于经济效益考虑,医院大量招聘护士,这部分护士普遍学历较低,专业知识欠缺,人员流动性强,再加之工资福利待遇低,她们的工作热情较正式护士差。因此,基础护理的整体质量偏低,护理缺陷发生率高[5]。

4.4 影响护理缺陷发生的情绪因素

4.4.1 周围人际关系、家庭关系不和 家庭关系不和,护士情感受挫,往往导致情绪波动或失控,反应迟钝,身体内部活动不协调,判断力下降,极易发生差错和失职行为。患者的挑剔、同事关系的紧张、上下级关系紧张,表现为工作出现抵触情绪,容易造成逆反心理,表现为工作厌倦,缺乏工作热情,也为护理缺陷的发生埋下隐患。

4.4.2 来人访视 因医院工作的特殊性,有亲友前来探访或者看病,再加之人员繁杂噪音大,这些意外信息导致护士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急躁,急于完成手头工作而简化工作程序,或者延误了送检时机。

4.4.3 过度疲劳或身体不适 本院长期存在各科室护理人员严重缺编,导致护士工作量大、劳动强度大、长期超负荷工作,工作状态差,出现工作倦怠、注意力分散、反应迟钝,造成护理缺陷的发生[6]。特别是频繁的夜班让护士长期睡眠不足,特别是一些低年资护士更是夜班、轮班频繁,生活无规律,严重影响了她们的身心健康,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护理缺陷发生率增加[7]。

5 改进护理措施

5.1 积极应对各种护理缺陷,把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 护理缺陷发生后,当班护士应该采取积极主动的补救措施,及时报告科护士长,并做好家属和患者的解释工作,真诚地向患者道歉,承认自己工作的失误,取得他们的谅解。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8]。与检验科做好协调工作,如涉及到重收费用的项目,则由科室和检验科协商解决、承担,不能给患者造成经济负担。98例护理缺陷经过解决未造成不良后果。

5.2 完善和健全血液标本采集工作流程 通过对采血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进行分析、对比查找出原因,制定出一系列严格、有序的操作规程。如主班护士核对送检单,根据检验项目选择试管并贴好标签,标明科别、床号、姓名、性别、检验目的和送检日期;由责任护士核对无误后向患者的解释采血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中班护士再次核对;夜班护士采血时再次执行“三查八对”制度;最后,由主班护士查对无误后及时送检。当护理缺陷发生时要及时组织人员查找原因,登记在册,做好督导,讨论改进意见,跟踪调查落实情况,避免和杜绝差错事故和护理缺陷的发生。

5.3 加强科学管理,合理安排人力资源 护理管理人员要做到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对人员配置做出相应调整。如实行双中班、双夜班、帮班制,减少因工作忙乱而发生护理缺陷;资历浅的护士和资历深的护师搭配排班,新护士和转科护士实行一对一的帮带,避免因临床工作经验不足、专业知识缺乏的低年资护士单独上班时技术性差错的发生;加强病区管理,改善护士的工作环境,做好冬天保暖和夏天防暑降温工作,控制探视,保持病区安静整洁,根据实际情况,重新安排或调整某些护理人员的工作科室,排除对护理人员的外来干扰和情绪干扰;重视培养她们的慎独精神,增强其工作责任心。通过改善临床招聘人员的工资待遇,针对工作能力、工作量、重要性,制定不同岗位绩效工资制。激发年轻、招聘护士的工作热情,增强她们的工作稳定性。尽量减少高年资,高职称护士调离护理岗位,保证一线护士数量和质量。建立和完善后勤支持保障系统,洗衣房、供应室、药房等工作交给护工,减轻了临床护士的工作量,以便她们把精力更好的放在基础护理操作中来。

5.4 做好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护理部要做好新知识新业务的培训工作。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对新开展的业务进行按需施教,选派护理人员外出学习新业务新技术;特别是针对一些特殊的和不常见的检验项目请相关科室专家做专题讲座;把各项检验项目所用试管、采血量、注意事项等做成提示标识张贴在醒目处,便于护士查看和核对[9]。检验科也可以根据本科室新开展的检验项目制订相关资料下发至科室,由科室组织人员进行学习[10]。通过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了全院护士的整体业务水平。

5.5 强化训练,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 伴随现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医学事业发展日新月异,各种辅助检查更多、更先进,为疾病的诊断、治疗、转归提供科学的依据[11]。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我国护理事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对护士的职业要求也不仅限于学习专业知识,也要学习法律、伦理、心理学、人际关系学等知识。护理部要注意培养护士注意力的专一性,它是保证护理工作不出差错的重要环节。教护士学会角色的转变,抓好适应性,使自己的情绪与工作状态相适应[12]。在医疗环境日益恶劣的当代,应加强护士的人际沟通能力,因为良好的沟通不但为患者提供了优质的服务,也避免了医疗纠纷的发生[13]。通过不断学习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建立了一个学习型的护理团队。

6 小结

总之,通过采取一系列改进防范措施,使全院护士整体业务水平都得到一个质的飞跃。2012年2月-7月,全院上报护理缺陷16起,比2011年同期减少33起,护理缺陷发生率下降为67.35%,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全院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殷磊.护理学基础[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90-391.

[2]骆宏.护士职业倦怠与工作领域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12-13.

[3]王玲.影响基础护理质量相关因素的探讨[J].现代护理,2001,7(1):75.

[4]哈罗德.J.利维特.管理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187.

[5]王垒.组织管理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75.

[6]周颖清.护理管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146-161.

[7]俞立农,宋永浩.079护士睡眠不足对急诊夜班影响及对策[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3,22(4):166-167.

[8]蔡德芳,桂鸿斌,李江涛.静脉输液引发纠纷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3,3(2):31-33.

[9]陈运英.浅析护理人员防范护患纠纷的对策[J].医学文选,2005,34(3):409.

[10]段秀卿.浅谈血液标本的正确采集[J].护理研究,2003,17(12):726-727.

[11]张鸿波.加强护理安全管理防范护理差错[J].实用护理研究,1999,15(1):17-18.

[12]丁敏.医院护理文化建设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5):853.

心血管专科护理范文7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 护理水平 分析 策略

现如今,人们对精神文化和物质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继而引发了心血管疾病,患病几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作为县级市医疗服务单位,由于医疗设备的欠缺,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上提高业务水平、改进服务流程、提高患者满意程度成为了医院治疗心血管患者的首要目标。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的范围包含心绞痛、高血压、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等,这类患者的普遍特点为病情复杂、年龄偏高,这就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一、心血管疾病的概述和特点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突发性的疾病,发生病变的可能性极高,患者通常会因为精神紧张、压力较大、休息不足等原因致使发病,进而在患病期间情绪波动较大,烦躁不安,会加重病情的恶化。如果在治疗期间,由于饮食不健康导致发生感染或病变,将会引起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等严重后果。心脏是人类身体最重要的器官,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过程中会给予患者多种药物,主治医师和护理人员一定要对药物用量进行控制,在服药的整个过程中对患者的药物反应进行监督,如果出现不良情况,应该立即采取措施对患者进行施救,这就对医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护理要求。医护人员自身应该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心理素质,对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特性和反应有较为扎实的掌握,同时负责对患者的照顾和帮助,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耐心的询问和记录,才能保证患者能够顺利进行治疗和护理。所以,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二、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的策略

(一)加强专业化培训和指导

县级医院的护理人员通常具有素质不高、专业技能不强的特点,对心血管疾病的护理工作一知半解,在临床表现、病情观察等方面没有足够的经验,导致学习不到位,对于药物的使用方式、不良反应、药物疗效和注意事项等方面没有完全掌握,对于开展和学习新技术、新业务没有较高的积极性。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方式越来越专业化,各种创新手段和技术不断更新,如果护理人员对手术治疗的过程不熟悉,将无法在术后为患者提供专业化的护理,会在实际工作中漏洞百出,这样不仅会影响到手术的治疗效果,更是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为患者恢复身体健康埋下了隐患。所以,在日常心血管护理工作中,一定要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和技术指导,帮助护理人员熟悉各项检测指标,做好监督和记录,如果发生异常情况,应该及时与患者的主治医师和家属沟通,降低风险发生的几率。

(二)加强护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学习

在我国现有的护理安全教育当中,有关法律法规的制定较晚,绝大多数的护理人员并不熟悉相关要求,医疗事故属于偶然事件,所以很多医护人员存有侥幸心理,并没有在思想上引起重视。在护理工作中,一旦引起医疗纠纷,将不能更好地采取解决办法,导致医患矛盾升级,不仅降低了医院在社会公众眼中的形象,更是为患者和家属增添了麻烦。所以,要基于对法律法规的学习,健全医院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的体系,制定相关工作制度和流程,从法律基础入手,对医院的护理人员进行全方面的培养,积极组织和召开法律知识座谈会或研讨会,为护理人员明确自身义务和责任,明确患者的权利,最大限度地避免纠纷的产生。

(三)加强常规项目的检查和监督

心血管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的住院时间、发病时间、治疗期限、使用药物、以往病史、一般症状等基础信息进行了解和掌握,只有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掌握,才能提出更好的恢复计划,帮助患者早日恢复身体健康。同时,对患者的心电图、肝肾功能、心脏彩超、血气分析、胸片、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等辅检查应该进行及时的监督,准确掌握患者的恢复情况,在治疗和护理中逐渐降低力度,尽可能地提升护理效率。

(四)加强日常观察

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的身高、体重、计出入液量、基础心率和血压指标等数据全面掌握,便秘会引发患者出现心率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的症状。在护理的时候,一定要及时询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舒适程度,指导和帮助患者服用便塞停预防出现便秘,在必要时候应该使用润肠通便的药物进行预防。如果患者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需要服用新的药物,护理人员应当严格按照医嘱与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24小时跟踪和记录,并且要熟练地掌握药物的剂量、浓度和用法,明确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施救措施。在患者服药后加强巡视的力度,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例如,胺碘酮药物容易引起患者出现血压下降、血管扩张等现象,护理人员应该多多注意患者的血压监测指标。

(五)加强操作规范管理

现阶段,医疗纠纷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处理医疗纠纷的过程中,医疗机构需要提供并承担举证的责任和义务,所以在日常的护理工作和治疗工作中,要对工作过程进行规范化、科学化、有效化的记录,加强操作规范管理的力度。第一,患者病历通常是处理纠纷的最主要证据,护理的记录极其重要,护理人员在监督和检查过程中,要按照实际情况对记录表进行填写,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消除医疗纠纷隐患,保护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自身利益,也是对患者负责的表现。第二,针对一些医嘱复杂、用物复杂的患者,在医嘱录入之后要进行详细的核对和复审,详细记载录入者和审核者的名字,做到每日检查,及时对缺项或漏项进行查补。第三,护理人员的技术操作和动作应当利落、协调、规范和正确,要在患者心中树立专业化的形象。第四,要认真贯彻落实医院的每一项制度规范和要求,认真执行交接班工作,在交接分管的患者时,要及时对患者的病情和恢复情况进行沟通,以便正确的用药,同时设立专门的交接备忘录。

(六)加强风险管理意识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急性病症,治疗时间对于挽救患者生命是极其重要的,延迟治疗时间将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影响和威胁。医院的主治医师和护理人员一定要对手术设备和检查仪器的使用步骤达到熟练水平,确保在危机情况发生的时候能够及时处理问题,不慌乱、不出错,在日常的培训和指导工作中,要对实际操作反复演练,不仅是对自身在业务水平和护理能力方面的提升,更是对患者生命安全的负责。在护理工作中,除了要对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检查,还要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帮助患者减少心理压力,对患者及其家属耐心细致讲解治疗药物的药量、作用、不良反应等,让患者和家属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更加积极地配合治疗,早日恢复健康,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现阶段的医疗服务水平在不断的提升,对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手段和措施在不断创新,对其进行相关的护理工作,是医疗机构应该重视的问题。医疗体系的日趋完善,为患者提供了治疗机会和护理环境,能够更好地对患者进行帮助和监督,合理用药和治疗恢复,帮助患者早日恢复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包惠玲.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01).

[2]刘碧天,程璐,张鑫.对心血管内科病房实施无陪护护理服务情况的调查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14).

[3]刘少玲,李薇,李小红.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探索[J].中国当代医药,2010(11).

[4]周柳嫦.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6).

心血管专科护理范文8

关键词: 心血管内科 护理安全 安全防范措施 维权意识 

        护理安全是病人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理安全是反映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是保护患者得到良好护理和优质服务的基础,对维护医院正常工作秩序和社会治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

        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均有可能涉及到各种潜在的法律问题,近年来护理纠纷也呈不断上升趋势,提高全体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已然成为保证护理安全的重中之重,如何保证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是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所关心的话题。我院心血管内科近年来在护理安全防范措施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有效地保证护理安全,现探讨如下。

        1  护理安全工作的影响因素

        1.1 人力资源不足,超负荷工作状态。护士容易产生身心疲劳综合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认知行为变慢,工作质量下降,最终导致护理纠纷增加。

        1.2 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一是在接待病人时说话不谨慎,或在治疗护理操作时动作不规范,引发病人和家属对治疗效果不信任,从而引发医疗纠纷。二是对临床护理资料书写不正规、不及时。

        1.3 护理人员缺乏以人为本服务理念和敬业精神。在工作中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遇事容易情绪化等这些常常是造成医疗纠纷的重要因素。

        1.4 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执行的不完善。没有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差错事故的发生。

        1.5 管理层因素。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完善,会导致不安全护理的后果。

        1.6 其他因素。社会、媒体等对医疗机构、人员尚缺乏公正的评价,医院生存的环境还不令人满意。对护理安全有直接影响的主要因素还包括院内感染、烫伤、跌倒与坠床、输液渗出及坏死、环境污染、食品污染等[2,4]。

        2  心血管内科的一般护理

        2.1 生活护理 对心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炎患者,协助其生活起居及个人卫生。 

        2.2 饮食护理 宜给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避免刺激。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应限制钠盐食物。 

        2.3 排泄护理 鼓励长期卧床患者多食蔬菜、水果及富含纤维素食物,养成每日解便习惯。鼓励患者适当运动,指导患者进行增强腹肌和盆底肌肉的运动以促进排便。

        2.4 药疗护理 熟练掌握心血管常用药物的剂量、方法、作用及副作用;根据病情及药理合理用药。

        2.5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保持良好工作情绪,关心、体贴、鼓励患者,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心理平衡,身心早日康复。

  &

[1] [2] [3] 

nbsp;       提高护理安全管理水平

        . 做好入院评估:心血管内科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缓急将病员安置在监护室还是普通病室,普通病室又分离护士站相对近和远的,要求护理人员将急重症患者安置在监护室,护士根据患者情况留陪伴。患者入院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识别的准确性,确保所执行的护理过程准确无误。

        . 做好重点环节的管理:心血管内科患者病情重、变化快、部分患者疗效相对较差、病员年老体弱,加上用药特殊,所以护理人员应及时评估患者的危险因素,加强重点环节的管理。

        . 心理康复指导:多数心血管疾病均不易治愈,常反复发作或需长期治疗,给患者造成了较大的精神负担。我们应积极让患者参与护理过程,从心理层面上帮助其准确认识疾病的本质和特点,缓解他们的心理冲突,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同时还应及时发现患者不良情绪,及时做好心理护理,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  . 建立健全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规范护理纠纷的处理和索赔,科学地分担风险,更好地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发挥各级护理治理人员的职能作用,严格把好质量关。建立护理安全治理网络,由护理部主任、护士长和质量控制护士三级组成,明确职责,加强监控,有利于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从而防止护患纠纷,提高病人满足度。

        . 加强护士专业培训:扎实的专业知识,娴熟的医疗护理技术是护理安全的基础。科室除按护理部要求的相关培训外,还积极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同时不断培训护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护士的沟通能力,并定期组织理论及操作技术的考试和考核,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减少护理差错事故和护患纠纷的发生。

        .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责任感;在连贯的护理服务中,护理人员要眼看、耳听、口答,避免患者对操作过程的猜疑,这样既增进了护患亲融性,也使患者感受到知情权。时刻提醒护理人员,我们服务的对象是生命,只要造成伤害就要承担法律责任。由此,护士长要利用一些范例,典型教育护理人员,要明确护理的纠纷是与护理的质量的高低成正比的,在技术操作水平中基础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书书写等,服务态度中观察病情与处理问题的能力中,都会涉及法规内,因而要求护士长要在对护理质量监控中融入法律意识,严格监控病区护理质量,做到防患于未然[,]。

          小结

        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必要条件,是避免护理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做为医院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安全管理尤为重要,我院心血管内科将安全管理运用到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管理中从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入手,通过对重点环节、重点时段、重点人员以及病房设施的管理,构建起了安全的气氛,也提高了护理人员对安全的重视程度,从而防范了差错事故的发生,进一步确保患者的安全。每个医院应建立一套完善的护理质量管理系统,并不断改进各个环节中潜在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消除护理隐患,为病人提供安全护理,进而杜绝护理差错及护理纠纷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刘少玲,洪蝶玟.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

徐明芹.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J].工企医刊,,(). 

郭艳.护理道德在整体护理中的重要性[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S). 

车红英,陈幻.浅谈护理纠纷原因与防范[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S). 

何杏兰,郑东英,谢俊玲.风险管理在病房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

韩清萍.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及对策[J].护理学报,,.

心血管专科护理范文9

【关键词】 心血管内科; 护理; 不安全因素;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35-0116-02

doi:10.14033/ki.cfmr.2015.35.055

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人们思维意识的发展,包括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等,正因如此医疗纠纷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医患矛盾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心血管内科患者疾病种类较多且病情较重,已使该科成为一个极易发生医疗纠纷的科室[1]。护理人员作为与患者接触最为频繁的人群,在进行护理操作时需要谨慎,防止因护理问题引发医疗纠纷的发生。因此,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并对这些因素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意义重大。本研究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9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找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心血管内科进行诊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90例,患者均接受血管造影、管壁厚度测量、心肌酶活性测试等精密检查,并由医师根据检查结果、患者临床症状结合心血管疾病相关判断标准而确诊。其中男51例,女39例,年龄34~83岁,平均(54.6±11.2)岁。其中心肌梗死28例,先天性心脏病3例,风湿性心脏病8例,高血压性冠心病51例。

1.2 问卷调查方法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90例,采用笔者所在医院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问卷包括患者自评、医院管理、护士评价三个项目。问卷中具体包括患者配合度(强、弱)、患者心理情绪情况(正常、异常)、设备设施配备情况(良好、缺陷)、护理安全管理水平(高、低)、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高、低)、服务态度(好、坏)、病情监控频次(多、少)、护士对于突发病情应对能力(强、弱)、护理满意度(满意、不满意)等选项。在问卷填写前对填写者进行培训,并在工作人员监督下完成问卷填写,最后100%回收,缺填、漏填问卷视为无效问卷,本次问卷的信度、效度良好,且回收问卷均为有效问卷。若选项中的一项被评为不合格(如专业技术水平低下、设施缺陷、配合度弱等情况)则统计为患者、医院或护理人员为不安全因素,将相关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学分析,总结并归纳出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2 结果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是来自于三个方面,分别是医院、护理人员及患者自身。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产生的不安全因素比例从低到高分别是医院不安全因素2.22%,护理人员不安全因素14.44%,患者自身不安全因素16.67%。其中,不安全因素所占的比例最大的是患者自身的不安全因素,其次是护理人员的不安全因素,医院方面造成的不安全因素所占比例最低。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对人们的生活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对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时,护理质量对于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某些护理工作中出现的某些不安全因素,影响了患者的治疗,因此针对这些不安全因素进行一定的改良。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自身不安全因素占16.67%,这说明护理人员因素、患者自身因素是影响心血管患者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本部分对相关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关应对措施。

3.1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

3.1.1 护理人员因素 护理人员作为护理工作中的执行者,其素质决定了护理的质量与安全。由于护士的工作量较大,且精神一直处于紧绷状态,对患者容易产生厌烦情绪,降低护理工作中的服务态度,导致医疗风险的发生。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护理人员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用药及药量配比过程中的问题、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造成的问题。其中,护理文书的书写不规范问题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护理记录是病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作为司法鉴定的重要法律依据[2]。护理文书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1)由于心血管内科的护士护理工作比较重,因此可能无法及时按照医嘱要求监测并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或者在实施完某项护理操作后漏记或记录不全,造成护理记录不完整;(2)由于护士巡查病房时某些患者可能外出,因此护士无法进行及时的监测,往往凭个人主观臆断随便填写护理记录,不能保证临床资料的准确性;(3)某些护理记录的时间出现在医嘱开出时间之前,或者滞后很久,导致记录出现矛盾,引发医患纠纷;(4)护理记录书写过程中字迹过于潦草,甚至出现无法辨认的情况,导致后续的诊疗出现误诊或者护理意外的发生。

用药及药量配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包括:(1)药品种类繁多,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由于太忙,可能会发生拿错药的问题;(2)由于相同名称的药品可能由不同厂家制造,规格相差较大,护理人员若忽视这一点,可能导致药量错误;(3)由于临床上医生的手写处方字迹较难辨认,在护士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与医生沟通不良,导致用错药;(4)护士对相关药品在静脉输液时的滴速掌握不准,或者未及时告知患者不能自行调整滴速,增加患者心脏负担,容易引发危险[3-4]。

某些医院作为教学医院,担负着实习生的临床教学问题。由于实习生经验缺乏、医疗知识相对不足,无法及时观察到患者的病情变化,采取不合适的护理操作,甚至延误治疗时机。

3.1.2 患者因素 护理工作需要护患双方协同参与,因此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患者的配合与支持[3]。在临床上经常出现的问题是患者在未经医生同意的情况下私自离院,且不及时返回,导致护理操作无法按时进行,且在院外容易发生危险[5-6]。另一方面,由于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知识相对匮乏,对治疗的效果期望过高,一旦病情无好转或者出现恶化,将责任全部推给医护人员,造成治疗与抢救时间的延迟,引发法律纠纷。

3.1.3 医院因素 医疗费用是院方不安全因素较为突出的问题[7]。由于心血管内科治疗的费用一般较高,护士在催款时的语气不当易导致纠纷。另外,病房环境无法满足患者的需要也易导致纠纷的产生。

3.2 应对措施

3.2.1 加强护理人员法律知识的学习,规范护理记录 护理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使其在护理工作中严格遵循护理要求,避免引起医疗纠纷的错误发生。同时护理人员应意识到护理记录的重要性,在书写护理文书时做到及时、准确记录[8]。

3.2.2 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 护士应加强三基三严技能培训,除掌握心血管内科疾病的常规护理操作外,还应掌握心肺复苏、电除颤仪及呼吸机的使用。除操作技能外,护士还应加强自身理论知识的拓展,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3.2.3 加强护患沟通 在护理工作中护士应以热情的态度服务患者,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学会换位思考。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态度应诚恳,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通知患者缴纳医疗费用时,耐心讲解各项目的收费明细,避免以恶劣的态度催缴,防止护患纠纷的发生[9]。

3.2.4 给患者提供舒适的病房环境 为患者营造和谐、静谧的休息环境,若出现影响患者休息的现象应及时阻止[10-11]。及时检查病房设施是否完好,给老弱患者和意识障碍的患者提供床栏防护。患者检查前为其预约平板车并交代专人护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综上所述,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多项不安全因素,应针对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对应的改良,护理人员应重视各个环节的规范化护理,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加强法律意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注意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防止患者在住院过程中相关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朱凤珍,陈玉华,麻薇,等.心血管内科护理中潜在不安全因素分析[J].吉林医学,2007,28(615):846-847.

[2]糜春霞.心内科护理纠纷发生原因分析及对策[J].全科护理,2010,8(7):642-643.

[3]周柳嫦.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6):197-198.

[4]梁秀萍.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外医疗,2012,31(31):182-183.

[5]刘桂玲.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152-153.

[6]张静.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1):321-322.

[7]孙淑贞.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0):225-226.

[8]刘永莉.现阶段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4):1975.

[9]张新玲.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9):172.

[10]龙姝伶.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风险分析与防范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2013,6(1):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