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保护环境常识集锦9篇

时间:2023-10-12 09:45:42

保护环境常识

保护环境常识范文1

    环境保护的概念一直都有,但是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这也是导致环境恶化的原因之一。在环境保护的过程中只是依靠人们的自觉性是很难做到的,国家政府部门要制定相关的规定,这样才能使人们的环保意识得到提高。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社会也出现了转型,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企业只是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环境被破坏的非常严重,以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一直存在着很多年,环境被破坏以后使得人们生活的环境也发生了变化,这时人们才发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保护一定要制定一系列的措施,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实施的效果。对于环境保护而言,不仅仅要依靠国家的政策,人们的日常行为也能起到环境保护的作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从身边小事做起,自觉保护资源和环境。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对平时使用的一些东西进行更好的处理,电池对环境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而且电池的分解也要经过很多年,在使用完电池以后可以将电池放到专业的回收地点。在平时购物的时候,可以使用布袋代替塑料袋,这样可以更好的保护环境。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也是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在环境保护上,环境保护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人们综合素质的体现,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受教育水平是有很大关系的,因此,在进行环境保护意识提高的时候,可以从人们的思想意识方面下手,在人群密集的地区进行环境保护工作的宣传,使人们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样人们会自觉参与到环境保护中。

    环境保护工作涉及面是非常广的,不仅仅要保护动植物,还要进行森林的保护,同时还要保护水资源和大气资源。环境保护也是为了治理人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资源的过度开采,对资源匮乏的一种保护。环境保护理念在不断宣传过程中,已经使人们形成了环境保护的意识,这样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人们会更加注意这个问题。环境保护先要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环境保护问题不仅仅会影响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对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也是有很大影响的。为了使经济社会可以可持续发展,一定要加强环境保护措施。

    2 加强环境保护的措施

    2.1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

    城市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是非常多的,会导致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和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强有很大的关系。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建设者关心的只是经济的发展速度,而企业追求的只是经济效益,在发展的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何种危害人们是不会去在意的。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乡镇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乡镇在发展的过程中和城市是有大的不同的,在环境保护意识上就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为了更好的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一定要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工作,加强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公众对环境保护问题进行重视,这样可以更好的监督企业的生产过程,有利于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很多乡镇企业在发展经济的时候,由于地处偏远地区,这些在进行企业发展的时候对环境保护问题根本就不重视,这样就会出现企业在发展的时候对当地的环境带来破坏,又因为地处偏远地区,政府的监管根本就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就会出现污染更加严重的问题。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的环境信息要公开,这样居民就可以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监督。环境保护意识反映的是一种价值观,在不断的进行培养才会使人们逐渐积累。环境保护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要通过不断的教育才会出现,因此,一定要重视环境保护的教育工作,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也不会受到影响。

    2.2 完善环境管理体制

    按照区域生态系统管理方式,逐步理顺部门职责分工,增强环境监管的协调性、整体性。建立健全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环境监管体制。国家加强对地方环保工作的指导、支持和监督,健全区域环境督查派出机构,协调跨省域环境保护,督促检查突出的环境问题。地方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环境质量负责,监督下一级人民政府的环保工作和重点单位的环境行为,并建立相应的环保监管机制。

    2.3 加强环境监管制度

    要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将总量控制指标逐级分解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并落实到排污单位。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禁止无证或超总量排污。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对超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生态破坏严重或者尚未完成生态恢复任务的地区,暂停审批新增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对生态有较大影响的建设项目;建设项目未履行环评审批程序即擅自开工建设或者擅自投产的,责令其停建或者停产,补办环评手续,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对生态治理工程实行充分论证和后评估。要结合经济结构调整,完善强制淘汰制度,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及时制订和调整强制淘汰污染严重的企业和落后的生产能力、工艺、设备与产品目录。强化限期治理制度,对不能稳定达标或超总量的排污单位实行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责令其停产整治。完善环境监察制度,强化现场执法检查。

    2.4 健全机构,加强环保队伍建设和能力建设

    为确保环保工作实现统一监督管理,必须建设一支高效率、高素质、高水平的环保队伍,全面提升监管能力。主要包括:要按照国家标准化建设要求,配备环境监察执法人员,并对其进行专业培训,实现持证上岗。环保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要求,配置相关技术装备,提高装备水平,加强现场执法能力,完善日常环境执法手段,全面提升环保执法水平。要通过远程视频、远程在线监测系统、远程传输等先进技术装备实现对重点污染源的实时远程监控。改善环境管理的基础设施和条件。要在环境信息支撑、环境宣教支撑、环境科技支撑等方面改善基础设施和条件,特别是要在环境信息能力建设方面有所突破,要建立一套适合环境保护工作需要的环境信息管理机制,创新环境信息管理体制,有效整合网络资源、数据资源、应用资源、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形成统一协调的环境信息基础支撑体系,奠定坚实的环境信息基础能力,实现环境信息的统一管理、统一和共享,实现环境政务业务协同化、环境管理现代化、综合决策科学化和环境服务信息化。

保护环境常识范文2

【摘要】保护坏境人人有责,我们生物老师也和环境保护密切相关。我们生物老师不仅要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保护自然环境,还要对学生渗透环境教育,让学生养成爱护环境的意识。随着我国经济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在中学生中进行环境教育势在必行。那么,如何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进行环境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呢?我认为以现行中学生物教材为基础,按照“渗于其内,寓于其中”的教学方法,把环境保护意识、环境科学基础知识、环境保护技术基础知识有机地渗透到生物教学过程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高中生物渗透环境教育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保障,然而当今社会的生态环境情况并不乐观。虽然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可喜成绩,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已有明显改善,但由于自然、历史、人为等原因,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保护坏境人人有责,我们生物老师不仅要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保护自然环境,还要对学生渗透环境教育,让学生养成爱护环境的意识。那么教师该如何在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思想呢?

1.强化国情教育,让学生了解我国生物资源现状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首先要让他们了解我国生物资源的现状。我国地大物博,拥有十分丰富的生物资源,作为一个资源大国,值得我们自豪。但人口众多这基本国情,使我国按人均标准衡量,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我国又是一个资源“小国”。

目前,我国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不断加剧,并正向农村蔓延。在一些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环境污染尤为突出。森林减少、沙漠扩大、草原退化、水土流失、物种灭绝等生态破坏问题也日趋严重。环境恶化目前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安定、危害公众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而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又给我国的资源和环境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和冲击。由此可见,生物资源急待保护和发展,能源危机迫在眉睫。我们可以用这种危机感来激发学生,刺激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2.联系教材,赋予现实丰富的环境科学知识

教学活动离不开教材,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我们高中生物老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特别注重挖掘教材中“隐性”环境教育因素,做到生物知识教学、环境知识教学和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的有机统一,是生物课环境保护教育最好的时机。课堂是师生相互交流的场所,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实施环境意识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上,依据教材内容因地制宜进行生态教育。

在现行的高中生物教材中,许多章节都涉及到环境保护的知识。如光合作用涉及绿色植物对人类生存的意义,生物农药的开发对减少化学农药产生的污染有着积极的意义,鱼类种群数量的变化对捕鱼期、禁渔期的规定有指导意义,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对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重要意义等,都与环境保护有关。特别是高中《生物》中的第七章“生物与环境”更是着重对生态学较为细致的论述。这些都是环境教育的得力渗透点。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挖掘教材,在不同层次和不同深度上列出环境教育的渗透点,并在教学计划和教案中得到反映。通过以上切入点,结合不同的环境教育内容,适时地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渗透。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起点和各方面的能力,在不同层次上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环保内容,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渗透,既丰富了生物学教学的内容,又使环境教育渗透于其内,寓于其中,从而帮助学生认识环境。

3.让学生明白环境问题与自己息息相关

学生一般都非常关心自己身边的事,特别是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事。我们可以从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例出发,呈现一些基本的事实,帮助学生从理性的角度认识环境和资源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平时多收集有关环境和资源利用的具体事例,从正反两个方面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从大量的事实及事例中学会分析问题,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

现实中的生态问题非常多,如全球范围内,土壤沙化日益严重、野生动植物大量灭绝、水质严重污染、臭氧层破坏、酸雨现象等,这些问题都是社会关心的热点,也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结合点,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意识,教师可以利用现实问题创设情境,与课堂知识融为一体,适时地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同时,由于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生态问题,教师可根据各地具体情况,利用直观生动的乡土现实,最好引用一些量化指标来增强说服力,从而有效帮助学生树立生态意识。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要想将环境教育深入到学生心灵当中,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以强化环保意识。

4.1鼓励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拓宽环境保护知识

学生仅仅掌握课文的环保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拓展他们的课外阅读,从而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教师应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阅读一些环境保护方面的书籍、文章,帮助他们认识到环境问题的由来和解决方法,并引导他们把学到的环保知识与课堂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联系起来,解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环境污染问题。从而让学生更关注我们周围存在的环境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树立利用科学保护环境的热情和信心。

4.2组织环保兴趣小组,进行环保实践活动

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兴趣小组的活动成效是非常显著的。兴趣小组可以开展各类有意义的活动,例如利用校园植物的命名、挂牌开展实践活动,对校内外植物的生长发育进行监测以及利用学校“天气监测站”进行分析环境各项指标等活动。学生通过环保活动,不但巩固和加深课内知识、拓宽知识面,而且发挥个性特点,成为环保小卫士。如果环保兴趣小组的活动长期开展下去,定会形成良好的环保风气,进而增强全民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4.3以大自然为课堂,在环境中了解环境,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保护环境常识范文3

关键词:公民 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造福了人类社会,给公民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和效率。但是,在当前的经济发展背景下,环境的污染也随之加剧,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环境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白色污染、水污染、空气污染等已经成为了人们不得不正视的问题。要想解决环境问题,造福人类社会和子孙后代,必须从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出发,将全体公民带动到环境保护的大队伍中来,促进环保事业的发展。

一、 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的必要性

我国已经在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走出了工业化发展阶段,进入了工业化发展的完善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各个乡镇与城市一样,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城乡级企业正在如雨后春笋地发展起来。但是,我们在享受着经济发展的成果同时,也渐渐失去了自然环境这一宝贵财富,而我们的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也在渐渐丧失。调查显示,上世纪末,我国的大气污染程度已经相当于世界发达国家五十到六十年代污染最严重的时期。近年来我国能源体系的成功转型,以煤炭为主要能源供应的工业化体系已经建立起来,煤炭也造成了巨大的工业环境污染。再加上机动车辆排出的废气、生活垃圾、生活污染等,生态平衡已经受到了破坏,给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然而,环境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统一体,一旦某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将会影响到环境的各个环节,直接影响人民的正常生活。因此,在当前的形势下,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成为了人民迫不及待关心的话题,如何对全体公民进行环保意识教育已经是不可缺少的了。

二、如何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

1、结合生活实际,加大环保宣传

公民生活在社会中,结合日常生活加强环保宣传,对于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是非常有用的。当前我国公民的文化素质水平已经呈现了较高的水平,但是在道德素质方面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象,环保意识淡薄是素质较低的重要问题。而环保问题与生活息息相关,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将环保理念也渗透到生活中来,让公民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与自身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公民的环保意识才会得到积极地提高。首先,要加强以广播、电视、报纸等为主要媒介的环境教育宣传,清晰系统地向公民阐述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将自然环境中的空气、水、森林等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利害关系阐明清楚,并将当前的环境现状分析开来,唤起公民提高环保意识的决心,让公民切实感受到环保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而不是远在千里的。其次,要想在短时期内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要结合日常生活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和展开环保教育,促进社会公民的环保意识得到提高。例如,可以通过在居委会(村委会)搞讲座宣传、印发册子宣传、播放视频电影宣传、公益广告宣传等,并在这些宣传之中融入生活环境问题,如垃圾的处理等等,让公民了解随意处理垃圾等造成的巨大危害,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和知识水平,促进他们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加入到环境保护的大家庭中来。

2、 通过学校教育,提高青少年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环境保护教育要从学校教育抓起,从青少年抓起,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也是未来的社会人,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就是为环境保护之后的发展考虑,就是为环境的未来考虑。学校是传授知识的重要阵地,也是传播先进思想和提高环保意识的重要渠道,比社会教育具有更多的教育优势,因此要加强在学校方面的环境保护教育工作。在学校中的环保教育要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体系出发,建立起终身环保教育体系,让青少年的个体成长中离不开环保教育,离不开环保意识的提高。无论是在哪一个阶段的环境教育中,教师都要在实际的教学中开展深入的研究,将环境教育灵活有效地发展。例如,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主题活动,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如开展以小队、班级、全校等为单位的捡垃圾、环境宣传等活动等;在高中阶段,可以让学生开展调查走访活动,了解周围的环境现状,并让家人、朋友、同学等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在大学校园中,可以让大学生参与主题会、情景剧、研究性课题等出发,让学生将自己作为一个社会人,认真策划和组织各种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并以身作则地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可以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总之,通过加强学校的保护教育工作,可以提高青少年的环境保护意识,还能够让青少年学生将环境理念和意识弘扬开来,促进社会中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

3、 结合理论与实践,提高公民环保认知度

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会更有实际意义,也才会促进教育变得有滋有味,否则只是纸上谈兵,起不了多大的作用。那么,如何在环境保护教育中结合理论与实践呢?第一,在进行环保教育的过程中,要积极列举环境问题所引起的生活环境的变化,引发公民对环境问题的思考。例如,在温室效应的教育中,要为公民讲解温室效应相关的知识,让其了解到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危害,从而引发公民的蝴蝶效应的思考。第二,在进行环保教育的过程中,要结合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公民参加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来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工作。例如,结合植树节、世界无烟日、世界环境日等来加强环境保护教育,可以强化公民的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识。第三,要结合近年来的环境问题的变化特点,让公民将关注点放在具体的环境问题上,并引导公民从周围的生活出发,做一位爱护环境的好公民。对于庞大的环境问题,公民的关注显然是微不足道的,这时要引导公民关注到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中来,并通过实际的环境保护策略让公民从实际出发,为环境保护工作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徐琦.环境教育与环保意识初探[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2).

[2]陈丽,丁爱芳,刘存丽,孙菁,雍晓慧. 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行为调查及分析[J]. 新西部(下旬.理论版). 2011(04).

保护环境常识范文4

关键词:小学语文;环境教育;环保意识

一、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环境问题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要将现代化的教育模式应用到小学语文教育中,使学生学习效率大大提高。把环境教育作为语文教学的内容,让小学生知道环境保护的意义,让他们体会到社会责任感。我们要开展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保护环境的活动,教师制作活动课件以方法、步骤、目的为活动提纲,让环境教学开展得有实效。比如,我们要在平常生活中分类垃圾、不用的旧电池应该回收,在日常生活中不开车,骑自行车绿色出行等作为每次活动的题材。制订环保计划、有目的地完成实践活动,能让学生学习积极性快速提高。多开展类似的活动,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深入了解现在的环境问题比较恶劣。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把环境教育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二、引用语文教学材料内容,学习好环境教育

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关于环境教学的题材,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教学材料,更好地了解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课本中有很多描写大自然美景的文章,能够体现出环境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老师教学生学习与环境相关的课文时,引导学生对环境的美好联想,也能对大自然了解,从而能使学生看到大自然的美丽,对大自然的欣赏,对大自然的美好向往,既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也能让学生更好地爱护环境。生活在美丽的大自然中,与我们的生活、学习、生产劳动有着密切联系。如果环境遭到破坏,造成污染,给我们的身心和生活就会带来不幸和灾难。课本中还有是叙述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和如何治理的,可以让学生充分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环境知识。让学生知道目前地球上可供人类利用的资源已经不多了,不允许再一味浪费和破坏,养成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到保护我们的环境。老师在教小学语文的同时,要根据学科所学内容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行为。课本中还有一些古诗词和散文,表现了人类对大自然的依赖和谐共处的需求。文章中作者表达了一种博大的爱国情怀,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之情。此类文章通过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让学生从文章中体会到作者的意境,对学习语文更有帮助,更好地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老师应该从平时学到的古诗词、描写大自然的课文中让学生熟读并运用到写作中,把自己对环境的热爱、保护之情表达在自己的作品中。还有一些文章是写有一些人只顾眼前利益去破坏环境的不好行为,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意义,为保护我们的环境,出自己的一份力,努力学好文化知识,用知识来改变社会问题。从而有了学习的动力,更好地实现现代化教育,使现代化的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完善。

三、以环境教学为基础,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要让学生养成多观察、多思考的能力。多看书提高阅读水平,才能写出好的文章。把环境教育运用到平时的写作练习中,作文题目以环境问题来给学生布置课下作业,使学生的写作水平不断提高,逐步养成留心观察发现事物不同点的好习惯。关心我们的生活环境,提高环保意识,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

四、通过阅读让我们更好地保护环境

在课余时间多阅读关于环境保护的书籍,从而提高小学生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判断能力。在学习语文课堂知识的同时,更能多阅读、多思考。让学生多接触大自然,在一草一木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更好地珍惜和保护环境。爱护花草、植树造林,是它们默默付出,为我们净化空气,让我们可以自由呼吸。可阅读关于环境保护的书,如《寂静的春天》《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等,让学生学习更多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从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思想感悟,为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而努力。改变从我做起,感染身边的人一起爱护环境。总之,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只有每个公民都有环保意识,才能让我们的环境更美丽,做到可持续发展。要让人们更好地保护环境,就要依靠教育的力量从小学生抓起,把环境教育作为小学生课堂教学的一部分。让学生树立爱护环境的良好品德,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爱护身边的花草树木,为改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积极动员每个社会公民,为了社会为了我们自己把环境保护这项事业做到最好。我们的责任就是维护自然生态的平衡,让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环保意识,靠大家的力量保护环境,让地球环境更美好。

参考文献:

[1]李子建.中国迈向21世纪的学校环境教育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

保护环境常识范文5

关键词:地理教学;培养;环保意识

在生活中,经常有人抱怨:空气质量差、水资源遭受污染、沙尘天气多等。但很少有人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危害了环境。所以说,人们的环境意识、知识和技能,一般来说不会自然形成,而总是建立在各种各样的影响基础上。而初中学生,正是培养环保意识的关键时期,地理教材中的许多内容又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良好素材。因此,我们有必要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通过时事和历史事件让学生认识破坏环境的危害,增强学生忧患意识

初中学生,由于涉世不深,可谓不知“世态炎凉”,所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环境遭受破坏而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例,增强他们的忧患意识,使其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例如,七年级地理上册,开头篇中,有一则资料――“泥沙掩埋了古文明”讲的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古巴比伦王国,在公元前五千年左右,他们就发明了楔形文字,创立了数学、天文和历法,铺设了有路面的街道等等,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然而,由于人们长期滥伐森林,过度放牧,陡坡垦殖,造成严重水土流失,最终,这块肥沃的土地上洪水横流,田园荒芜,古巴比伦完全被掩埋在泥沙之下。通过这一历史事例,让学生认识到了破坏环境足以导致丧家亡国。再如,我国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地区的地貌,看上去千沟万壑,满目疮痍,情景凄凉。然而在历史上,它曾是“草丰林茂,沃野千里的绿洲”。但由于长年的开垦,毁草弃牧,毁林种粮,植被遭受严重破坏,造成大量水土流失和生态失调,生态环境恶化,由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变成了中国的忧患。还有现在常常危害我们的扬沙天气、酸雨等,这一切都是人类破坏环境而得到大自然的“回赠”。通过这一个个历史的和现实的事例,让学生认识到破坏环境的后果,增强他们对环境的忧患意识,从而树立起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二、认真钻研地理教材,挖掘教材中能够进行环保意识培养的内容

初中地理教材中,渗透了大量环保教育的题材和内容,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内容,可加强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例如,学习《热带雨林的危机》时,可让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图文资料,明确森林资源具有净化空气,保持水土,防风护田,吸烟滞尘,改变大气质量等环境作用。因而认识到保护森林资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科学推测,目前全球气候有变暖趋势,这一方面是人类燃烧煤、石油等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另一方面就是人们过度砍伐森林,减少了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结果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气温也就随着升高。然后让学生讨论全球气候变暖会带来哪些危害。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其环保意识。又如,教学《中国的自然资源》,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自然资源的类型,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等,进而明白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对资源无节制的掠夺性开发,会导致资源的枯竭。如教材中所列举的,我国黄河出现的“断流现象”,就是很好的例证。所以说,对环境的任意污染与破坏,最终必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从而明确人对自然的道德和义务,树立“热爱家园,保护环境”的观念。

三、帮助学生树立起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观念

当前,环境教育的重点,不仅是把环境科学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而且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环境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环保意识和环保道德,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所以在地理教学中,通过爱护校园环境和引导学生的日常行为,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如,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用过后及时关掉水龙头、灯开关等),保护校园环境,爱护花草树木,不摘花折枝,不乱踏草坪等;讲究环境卫生,不乱扔废弃物;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餐盒、杯子等,过节日时尽量不使用贺卡,多用语言表达祝贺之情;平时见到破坏环境与资源的行为,要及时进行批评与制止,或向有关人员报告,让学生知道环境问题就是时刻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人人都要树立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的观念。

另外,可以以每年一度的“6月5日世界环境日”“3月12日植树节”等纪念日为契机,开展一系列校内外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增长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技能,深化环保意识。

保护环境常识范文6

【关键词】环境问题;环保意识;雾霾;高中生 ;调查研究

一、研究背景

自2013年1月28日中国首次单独的霾预警起,长时间、大范围的雾霾天气频现,“灰霾”、“空气质量总数AQI”、“pm2.5”等词语成为高频检索词。目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在雾霾高发季节必须佩戴口罩出行,高危预警时工厂停工学校听课已不再是新闻,人们认识到雾霾会对人体、交通生态和环境产生巨大危害,大气污染是除了气候因素之外雾霾的重要成因。

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引起了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关注,科学研究和环保事业的繁荣推动了环境教育的发展。我国的环境研究和环境教育方兴未艾[1]。《中国21世纪议程》指出,青少年是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提高青少年的环境意识应成为全社会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2]。在基础教育中开展环境教育是提高青少年环境意识、培养环境素质的重要一环。按照新一轮课程改革方案,环境教育应渗透至基础教育多门学科之中。以地理学科为例,环境保护作为选修课程七个模块之一列入选修课程计划,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地理教学中的核心部分[3]。

在国际学术界,研究者大都同意环境意识包含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前者反映人们对环境的认识水平,后者是指人们保护环境的行为[2]。如,俞继灿认为环境意识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生态环境的主观反映,其核心是对生态环境及相关问题的认识、判断态度及行为取向[4]。在公共媒体和学校教育对环境问题的双重重视下,当前高中生的环境意识水平如何?本文将研究主题定位高中生从媒体和学校教育中学习积累的有关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的知识、以及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环保行为和价值取向。

二、研究过程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者依据日常积累素材和网络资料自制了《高中生环境问题认知和环保意识调查》问卷,并交流、网络征询和发放书面问卷等调查方式,对湖北省荆州市荆州中学、江陵中学和北门中学部分高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发放和回收依照便利原则在2015年5月-8月间进行。删除答题有明显规律和答题不全的问卷之后,回收的有效问卷为500份,表1为他们的年级和性别分布情况。

(二)研究工具

研究者自制的调查问卷包括3个部分:个人情况、环境问题和环保知识和环保行为。其中,个人情况包括学校、班级和性别。环境问题和环保知识包括15道单选题和10道多选题,例题分别如下:

8.下列哪个标志为中国环境标志:(图略)

环保行为包括15题行为取向和15题价值取向单选题,前者采用4等级计分法。例题分别如下:

1.你是否重复使用购物袋?1从不 2很少 3经常 4总是

13.如果条件允许,你更喜欢的出行方式?A自行车 B出租车 C公交 D开车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高中生环境认识水平和高中生环保意识现状。在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知识部分,首先按照参考答案改卷并计算总分,再用Excel软件统计不同年级和性别的高中生的平均得分。将个人资料和环境保护行为部分的等级数据输入SPSS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差异检验。在环境保护价值观部分,使用Excel软件对各题分别进行百分比统计。下面是具体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高中生关于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的知识

目的是了解新课改后的高中生对环境知识的掌握情况,题目参考了中学课程的有关习题和网上搜索到的环境知识问题集,经过与同学老师的讨论确定了最后的25道题目,被大部分参与讨论的同学老师认为难度适中、范围恰当。每题按照1分,总分为25分,不同年级和性别高中生的环境知识得分的平均分如表2所示。

现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中关于地理教学目的的部分明确要求:“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深化对国情、国力以及国策的认识;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本研究从下列方面考察高中生的环境知识水平:常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生态圈、人类活动与可持续发展、环保法律法规、环保小知识等。结果表明,高中生的环境知识水平较高,其中高二学生得分最高、高一学生得分最低,男女生性别差异不显著。

由于学校取样较不均衡,本研究没有比较高中生环境知识的学校差异,后两部分亦同,如果有后续研究,可以在充分取样的情况下,进行学校间的比较研究,以了解不同类型学校环境教育的差异。

(二)高中生关于环境保护的行为

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常用于社会和教育调查,把同属一个概念的项目用加总方式来计分。常见有4点、5点、6点或7点量表。本研究考察的多是日常行为,采用4点计分,便于研究对象快速作答[6]。

结果表明,高中生环境保护行为存在显著的年级和性别差异(在0.01水平上达到显著性差异),高二学生的环境保护行为最多,高一学生次之,高三学生最少。女生的环境保护行为较男生的多。高三学生环境认识不差而环保行为较少的原因可能是忙于学习,空余时间较少,以致于环保行为也较少[5]。

(三)高中生关于环境保护的价值观

除了环境保护的实际行为,对环保观念和态度的调查对了解高中生环保意识现状、环境教育的成效也有很大作用。本研究从多个方面考察了高中生对环境问题、学校环境教育、常见环保措施等的观念看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80.2%的高中生认为,当前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或非常严重;

68.7%的高中生认为,学校对环境保护的知识教育很少或还不充分;

42.5%的高中生对学校课程之外的植树等环保活动有兴趣;

84.2%的高中生认为,学校当前使用的环保设施很少或基本没有;

65.2%的高中生认为,日常生活中应考虑环保问题,养成环保习惯;

45.8%的高中生认为,与环保政策相比,个人环境意识的提高更加重要;

38.1%的高中生未来希望从事有关环保的工作或愿意参与环保推广活动。

四、研究结论

(一)当前高中生关于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的知识水平较高。

(二)当前高中生表现出一定水平的环保行为倾向,且存在显著的年级和性别差异。高二学生的环境保护行为最多,高一学生次之,高三学生最少;女生的环境保护行为较男生的多。

(三)多数高中生对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十分关注,希望有更多途径了解环保知识和环保科技,认识到人们对环境问题和环保的重视不仅仅是出于国家政策的规定。有一定比例的高中生未来想要从事环保研究及推广等相关工作。

参考文献

[1]刘卫华.我国环境教育的现状、问题与解决路径[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24(1).

保护环境常识范文7

关键词:生物 教学 环保意识

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作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已经困扰了人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虽然环境破坏和生态失衡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但是大多数人的环保意识非常淡漠,现状实在令人担忧。这里,关键的问题是环保应成为一种大众的自觉的意识,即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具有一种正确而清醒的认识。生物课以其自身的学科优势,完全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向学生渗透和灌输环保理念。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环境破坏的现状,主动关心环境保护方面的大事,使学生逐步形成“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的生存空间”的环保意识。

如何在教学中使学生逐渐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并且能够落实到行动上,真正使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美化家园作出贡献,是每一位教师尤其是生物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我认为在生物教学与课外活动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利用生物课堂教学,养成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

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理论,现行的生物教材中有很多章节都可以发现生物学教学与环境教育的契合点。因而教师就应该立足课堂,利用教材,利用课堂教育这个主渠道,适时、适量、适度地渗透环境教育,让学生自觉养成环境保护意识。

1.结合生物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拓展:

在教材中有些内容与环保有关,但并没有具体的例子,而且篇幅也不够大,我们可以做适当的拓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通过学习生物圈让学生形成“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的基本观点:

在世界各国倡导“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今天,仍然有许多人认为“人类是地球的主宰”.认为人类可以肆意从环境中索取一切需要的物质。正是由于这种错误思想的存在,使人类在历史上出现了数不胜数的破坏环境的行为:“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是所有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观点之一,在生物学教学中让学生具备这种基本观点是具体开展环保活动的重要前提:在初一学生学习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形成对生物圈的整体认识。在整章学习之前,先给学生展示了一幅地球的太空照片,给他们一种直观的感性认识.随即引入正题,“正是如此,在地球上有着数以万计的生物,正是这些生物使我们的地球充满了生机: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各种生物在这里生息繁衍,地球表层的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从今天开始,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我们的这个家园。”如此导入第一单元自然顺畅,而且让学生有了“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的意识。这样既能够使学生形成对“生物与环境”的整体认识,又能够让学生形成“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的基本观点,认识到生物圈的不可替代性。

3.让学生了解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情况和我国目前面临的环境问题,让学生具备保护环境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因为对自然界认识不足,过度放牧,过度砍伐森林,掠夺性开采自然资源,随意捕杀野生动物,不适当引人物种以及大量排放污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使生态环境或生物圈遭到破坏的事例,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将这些人类自己做的傻事、酿造的苦果甚至是自己一手制造的悲剧告诉学生,可以让他们深切体会到自然界中的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让他们认识到人类如果过分注重自身利益,不加节制地从自然界中索取各种资源必将破坏生态平衡,人类也最终会受到自然界的报复。

近年来我国环保方面的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在环保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我国生态环境的局部改善,并没有从根本上缓解总体恶化的趋势。国民经济仍处于高投入、高消耗的发展阶段,资源浪费惊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森林面积大量减少,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面积逐年增加,水体污染使水资源短缺矛盾加剧。大气污染、海洋污染、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加剧、各种污染造成的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把这些问题结合课堂内容告诉学生,可以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存在于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使他们真正具备保护环境的责任心。

(二).通过各项课外活动渗透课内打基础,课外求深化

根据生物教学实际情况,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渗透环境教育,其力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将课堂教学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对学生实施全面的环境教育。

1.让学生具备关心环境动态的意识

当今社会各种媒体非常先进,差不多每天都会有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报道,应该提醒学生主动通过报刊或网络关注环保动态,定期了解这方面的信息。这对于学生来讲是很有必要的,可以使他们了解发生在身边的有关环境保护的大事。同时我们还应该鼓励学生对某些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建议,这都有利于环保意识的形成。

2.让学生具备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的意识

仅具备环保意识还是不够的。“保护环境”并不是一句空话,也并不只是少数科学家或科研机构的专门工作,而是所有公民都应该具备的基本观念和意识,并且每个人都可以从身边的一些小事做起,为环境保护作出贡献。我们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不能仅停留在让学生明确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上,还要通过教育让学生能够真正视环境保护为己任,在平时的生活过程中能够自觉自愿地留意身边的小事,留意自己的言行,并且能够向身边的亲友宣传环保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我们的环保教育才是卓有成效的,才真正落到了实处,对于学生个人将来一生的发展,对于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对于保护我们唯一的生存空间,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3.以课外阅读为基础,拓宽学生的环境保护知识。

现在学生的求知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教材,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阅读一些环境保护方面的书籍、文章,帮助他们认识到环境问题的由来和解决方法,并引导他们把学到的环保知识与课堂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联系起来,解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环境污染问题。从而让学生更关注我们周围存在的环境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树立利用科学保护环境的热情和信心。

4.以大自然为课堂来了解环境,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保护环境常识范文8

一、实施“一把手”工程,形成绿色环保教育体系。

建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各部门相关负责人及班主任为成员的“创建绿色学校”领导小组。制定了“创建绿色学校”规划和活动计划。学校为环境教育活动提供了的资金、物质和技术上的保证;成立了“绿色天使”、“环保特别中队”等环保组织。以少先队为龙头积极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根据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规,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制定了《各班班级卫生常规》、《环境教育活动要求》、《文明学生要求》等有关规章制度,并纳入班级、学生考核范畴,注重过程管理,加大监督考核力度,使环境教育各项措施得到落实。

二、专题教育与学科渗透相结合。

学校积极加强环境保护教育与宣传,利用黑板报、手抄报、宣传栏、红领巾广播站等阵地向全体师生宣传环保知识和要求。利用植树节、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等环保纪念日在广大师生中开展环境保护专题讲座。并通过少先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学校尤其注重在学科教学中有机地渗透环保知识,将环境科学知识纳入各相关学科课堂教学计划,普及环境教育,即对环境科学的有关知识,对环境观念,如:持续发展观念,基本国策观念,环境价值观念,环境法规观念等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把这些环境教育知识作为学科教学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在教育的过程中对各年级的环保意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一、二年级:初步获得环境的感性认识,懂得环境与自己健康的关系,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具有保护绿化,爱护有益动物,保护水源的意识。三、四年级:开始了解有关环境污染,治理,优化的理性认识。五年级:开始懂得生态平衡,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本地区的环境状况,以及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初步具有环保的法制观念。

三、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划分环境保护区,做到人人有绿化场地,班班有责任区域,并由校领导分年级负责,加强环境绿化、保护、治理的领导与监督。以少先大队部为龙头,设立护绿小分队、环境保护监督岗,值周班级不定期地对各班的环境绿化区、卫生区、校园环境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公示,纳入班级常规工作中进行评估。

四、努力创建“花园式校园”和“无烟校园”。

加快校园绿化步伐,合理布局,从节约资金和资源等方面考虑,学校组织师生亲自动手进行绿化校园。~年我们在建好校园中心路南花圃的基础上又修建了中心路北的花圃,今年对路北花圃又进行了新的绿化布局调整,至此,学校绿化面积已达49.3%以上,花园式学校已初具规模,全体师生已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弃废物;自去年5月学校发出“珍惜生命,自觉戒烟”的倡议后,教师已无人在校内抽烟,基本建成了“无烟校园”。

五、走向社会,亲自实践。

组织师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环保做贡献。每年的植树节,组织全校师生开展“栽十棵树、护十棵苗、活十棵树”活动,为祖国绿化环境添砖加瓦。利用节假日组织高年级学生开展环境调查实践活动,并写出调查报告,提出保护环境、改造环境的意见、建议,提高学生关注身边环境、保护周围环境的意识;利用环境保护纪念日,组织“绿色天使”、“环保特别中队”走向社会宣传环保知识,通过他们的宣传,教育社会上的人自觉地积极参加环境的保护;寒暑假组织师生开展“我为环保做贡献”活动,发动师生做一件对环保有益的事,通过做好身边的小事为环保做贡献;经常组织“绿色中队”、“环保特别中队”和其他师生走出校园捡收废弃物,清理被污染的环境,并把我镇的几条主要街道划分到班级,定期进行清理;号召师生在社会、在家庭自觉养成节约资源、回收资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行为,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六、寓教育于少先队活动之中。

保护环境常识范文9

儿童是世界的未来,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结合学科教学,渗透环境与发展知识的教育,从小培养环境的初浅知识和简单技能,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职责,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贯彻国家教育思想的一种体现。

因此,教师应从实践活动着手,研究幼儿环保意识的养成,培养从小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以下,是研究中取得的成果,与大家共勉。

1.开展集体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教师应利用集体教学活动,通过故事、游戏、实践活动等不同的方法,鼓励幼儿主动探知,让幼儿在活动中自觉地产生保护环境的意识,知道环境对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

如活动《垃圾的悄悄话》中,教师采用拟人化的方式,让幼儿明白垃圾的危害和垃圾的再利用,懂得垃圾不能乱扔,懂得要保护身边的环境,懂得只有干净整洁的环境才能让我们身体健康。又如在《鱼宝宝笑了》中,通过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小鱼的生活环境因为我们人类的原因变得越来越差,小鱼快没有生存的空间了。喜欢小动物是孩子的天性,当故事中的情节触动了孩子的爱心,孩子会自然地想到要去保护小鱼,谈论间也自然想到了小鱼赖以生存的小河。此时,教师提问:“怎样让小河的水保持干净?”通过讨论,幼儿说出了很多保护河水的方法。再如活动《大树妈妈》中,我们结合之前开展的音乐活动《小树叶》,活动中小树叶为了保护大树妈妈,在秋天的时候从树上掉下来,变成养料,使妈妈可以安稳地过冬。我们通过谈谈、说说、唱唱,激发幼儿热爱自然、保护大树妈妈的情感,从而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采用集体教育的方式,可以让大部分的幼儿在活动中受到教育。保护环境是人类共同的责任,所以应该让更多的人参与,采取集体教育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我们在集体教育活动中,通过故事、表演、实践等方式,让幼儿体验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体验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在幼儿的积极参与中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2.开展亲子活动,鼓励家长参与,共同探索环保之路

我们通过对幼儿在园及在家的行为表现,作了调查和整理,发现很多幼儿并没有环保的意识,也不知道什么是环保。幼儿对环境保护的概念几乎是空白的。而造成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是,家长本身的环保意识也很淡薄,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的想法几乎没有,他们认为孩子还这么小,没必要也不可能懂得什么是环保,环境保护是成人的事。

开展亲子活动是推动家园同步认识环保的很好途径。我们利用家长半日活动,请家长提前准备好一次性纸杯带到幼儿园,我们提供相关的材料如:糨糊、粘贴纸、彩纸、布等,让家长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动手制作纸杯玩具。通过制作,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还让幼儿知道了有些废旧物品是可以再利用的,自己动手制作出来的玩具也是很漂亮的,自己制作的小玩具或装饰品可以保存更久,从而了解保护环境是有很多的方法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资源是不可忽视的力量。通过活动,不仅能让家长与教师、孩子进一步地交流和沟通,更重要的是家长们的身体力行,让孩子有了良好的学习榜样,意识到环保行为其实就在我们的周围,人人都可以为环境保护贡献一点力量。

3.把良好的习惯潜移默化地渗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促进幼儿环保意识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