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农机发展规划集锦9篇

时间:2023-10-12 16:11:30

农机发展规划

农机发展规划范文1

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加速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市化进程,__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为了今后五年全市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快速、协调、全面发展,我们在《__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基础上,结合近几年__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实际,考虑未来经济发展水平,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设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修订形成《__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期间,我市农机工作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稳中求进、协调发展”的工作基调,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以科技创新为动力,通过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土地产出率、农业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强度,降低作业成本,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致富,促进__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多年来,由于国家粮食自给工程、农业综合开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土地整治等项目的大面积实施,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自然条件正逐步得到改善。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广大农村迫切需要农业机械为农业生产提供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农民投资购买农业机械的积极性将进一步高涨,农业机械加工、运输、粮食烘干,特别是农田作业、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等正被不少投资者视为新的致富投资热点,使农业机械化服务有了广阔的市场和社会需求。

一是逐步改善全市农业机械装备状况。“十三五”期间,在发展农业机械拥有量的同时,要围绕农业结构调整逐步改善农业机械装备结构,充实农业机械类型,调整主机与配套机具的比例,提高农业机械的技术含量。到2020年,农机总动力达到48万千瓦,年均增长5.29%;农机装备总值达到3亿元,年均增长6%;农用排灌动力达到8万千瓦,年均增长2%;耕整地机械达到37000台,年均增长15%;联合收割机达到350台,年均增长13%;播种机械达到1500台,年均增长15%;水稻栽植机械达到100台,年均增长18%;机动脱粒机械达到26000台,年均增长5%,机动植保机械达到8000台,年均增长12%。

二是加快提高农机化水平。到2020年,全市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其中,水稻生产机械化综合水平在主产区达到60%以上;在各单项机械化水平中,耕整地机械化水平达到95%,年均提高2%,机耕面积达到22千公顷,年均增长2%;收割机械化水平达到45%,年均提高8%,机收面积达到7.66千公顷,年均增长13%;麦类播种机械化水平达50%,年均提高3%,机械播种和半机械化播种面积达到15千公顷,年均增长7%;灌溉机械化水平达到86%,年均灌面15万亩,年均增长2%;水稻栽植机械化水平达到40%,年均提高4%,机械栽植水稻面积达到8千公顷,年均提高20%;脱粒机械化水平达到95%,年均提高1%,机械脱粒达到28万吨,年均增长2%;植保机械化水平达到97%,年均提高2%,机械植保面积达到30千公顷(作业面积52千公顷次),年均增长2%,农机经营总收入达到20000万元,年均提高5%。

三是狠抓机电提灌站维修改造项目。在五年间更新改造机电提灌站120座126台/5922千瓦,总计投入1260万元,其中需国家投入1030万元,每年平均维修机电提灌站24座/1184千瓦;新建机电提灌站10座/500千瓦,总计投入700万元,其中需国家投入500万元,平均每年新建2座/100千瓦;建设机械化节水灌溉5000亩,总计投入750万元,其中需国家投入377.5万元;新修提灌站配套渠系30000米,总计投入300万元。

四是新建、维修乡村机耕便民道。新建200公里,总投入8000万元,其中需国家投入4000万元,缺口部分农民自筹。维修500公里,需国家投入资金3000万元,缺口部分农民自筹。

五是抓农机专合组织和示范区建设。计划每年扶持 8个农机专合组织1个示范区 ,争取2020年达到每个乡镇拥有一个专合社,原区政府所在镇拥有1个农机示范区。

六是继续实施好购机补贴惠农项目。每年拟新增推广各类农机具5000台套(其中大中型农机具40台套),推动全市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

七是强化农机安全监理力量。增加农机安全检测设备的投入,增强农机安全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大监管力度,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农机发展规划范文2

关键词 农机安全监理;问题;“十三五”;发展规划;宁夏西吉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8-0139-01

Abstract The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afety supervision work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12th five-year plan were expounded,the existing problems were analyzed,the development plan of the 13th five-year plan for agricultural safety supervision were introduced,in order to provide for reference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afety supervision;problem;13th five-year plan;development plan;Xiji Ningxia

“十二五”期间,西吉县农机安全监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不断健全和完善农机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推进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发展,经过广泛调研,目的是促进“十三五”农机工作长足发展。

1 “十二五”期间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成效

“十二五”末,全县农机总动力53.2万kW,拥有各类拖拉机14 468台,“六小”农机36 150台套,动力12.03万kW。其中纳入牌证管理拖拉机13 680台,入户率为94.5%,安全技术检验7 677台,检验率为56.1%;持证驾驶员9 748人,持证率71.3%;微耕机908台、卷帘机276台、铡草机33 357台、脱粒机703台、粉碎机906台。农机从业人员达3.5万人左右;全县综合农机化作业水平达到50.1%,农业机械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有效地保障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机安全生产法规、标准、制度日趋完善,农机安全生产形势逐年好转,重、特大农机事故应急处理机制建立健全,农机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得到落实,农机免费管理实现常态化,安全监管网络初步形成,农机监理业务进一步规范,安全宣传教育基本实现普及,“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扎实开展,“六小农机”纳入安全管理,农机维修市场管理规范,“平安农机”创建成效显著。

2 存在的问题

一是拖拉机检验率、持证率不高,超速、超载现象、“黑车非驾”仍然存在,老旧机具依然作业,存在事故隐患。 二是尽管配有移动式检测设备,但由于检测程序复杂、拖拉机量大、分散等原因,检验效率低。三是个别乡(镇)、村组对平安农机创建工作认识不足,导致创建水平低,示范作用不明显。四是全县农机安全联组涉及19个乡(镇)、296个行政村以及部分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企业,点多面广,工作经费不足直接影响工作效率。

3 “十三五”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发展规划

3.1 发展趋势

3.1.1 农机安全监理工作面临的机遇。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机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地完善农机安全监理法律法规体系;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机安全监理工作[1-5],将农机安全事故纳入考核指标,更加优化了安全监理工作的政策环境。

3.1.2 农机安全监理工作面临的挑战。一是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安全意识淡薄。二是农业机械点多、线长、面广,监管难度大。三是农业机械安全性能低,加之监管手段薄弱,个别“六小”农机安全性能达不到国家安全标准[6-14],缺乏足够的经费投入,乡镇一级没有专门的农机监理机构和人员[1-3]。

3.2 发展思路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遵循“以人为本、预防事故、保障安全、促进发展”的原则,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1-7],重点提高入户挂牌率、检验率、持证率,加强事故防控。

3.3 主要目标

提高重要农时季节、关键生产环节和重点机械设施的农机安全监管水平;实现农机免费管理常态化,积极争取农用平价柴油补贴政策、以旧换新[2-7]、回收报废、政策性保险等制度;增强安全生产意识,扩大安全监理覆盖面,力争实现农机安全监管社会化服务,降低事故死亡率。

3.4 主要任务

3.4.1 拓展监管范围,推进监管范围由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向所有农业机械转变[2],延伸监管领域,积极监督管理“六小”农机。

3.4.2 推进监管环节由使用操作向农业机械化全过程转变。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公安、市场监管等),对全过程加强监管(农业机械生产、销售、维修、使用与报废等)。

3.4.3 加强农机安全联组规范化以及农机安全监管队伍建设。认真贯彻《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增强基层农机安全监管力量,构筑乡、村农机安全联组服务网络,提高农机安全管理水平。科学配备农机监理人员[3-8],实施岗位责任制。全面提高农机安全监管人员执法水平。

3.5 重点建设

3.5.1 农业机械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开发适用软件,配备现代化的信息装备,实现监理业务互通互联、信息共享。

3.5.2 培训和检验基地建设。建立农机安全联组人员和驾驶员培训基地,负责全县农机从业人员的培训。建立实操基地(集驾驶员操作考试、拖拉机安全技术检验为一体),承担驾驶员考证和拖拉机检验任务。

3.5.3 建设农业机械化人才队伍。结合培训项目(“新型职业农民”等),培养农业机械操作能手、维修能手和经营能手。

3.5.4 星级农机作业公司创建。扶持组建20个星级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壮大基层农机安全监管服务网络[1-9]。

3.6 预期效益

3.6.1 经济效益。预计“十三五”末全县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分别以12%和15%速度递增,可减免农机户入户挂牌、培训考证直接费用350多万元,农机检审验直接费用80多万元,给人民群众带来了真正的实惠[16-17]。

3.6.2 社会效益。农机监理作为安全生产的执法机构,应严格、科学监督和管理农业机械及其操作使用者,纠正违章,杜绝事故,将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将有力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县城经济发展。

4 参考文献

[1] 陈仓.灵武市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现状与发展思路[J].科技视界,2015(36):316-317.

[2] 靳忠.西吉县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J].甘肃农业,2014(21):72-74.

[3] 靳忠.西吉县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现状与发展思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4(24):28-30.

[4] 李琛琛.青州市农机安全监理业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济南:山东大学,2012.

[5] 张永强.新形势下岳阳市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探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6] 李龙.新时期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存在问题与对策[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7] 郭明花.新形势下农机安全监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3):270.

[8] 辛玉满.农机安全监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0(4):127-128.

[9] 王晔昌.当前农机安全监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福建农机,2011(2):31-33.

[10] 于美华.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规范化管理[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1(8):80-81.

[11] 杨润芝.天津市农机安全监理法制化建设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

[12] 孙万冲,林英富.浅谈山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J].基层农技推广,2015(8):91-93.

[13] 郑强,赵炳国.浅论当前农机安全监理现状及应对措施[J].河北农机,2012(5):52-53.

[14] 石磊,王三红,高远,等.基于B/S架构的农机安全监理信息系统的设计[J].农机化研究,2009(5):158-160.

[15] 郑达林.当前农机安全监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及建议与措施[J].中国农机化,2005(1):69-71.

农机发展规划范文3

一、编制“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

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战略思想,以“314”总体部署为总纲,以《国务院关于推进*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意见》为指导,规划目标要全面反映建设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直辖市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性要求,规划内容要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把确保粮食安全、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重点体现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战略性突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有效改善、农村改革的战略性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战略性增强、农业对外开放水平的战略性提升等方面要求,编制出能科学指导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配套服务能力的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可操作性的发展规划。

以发展为主题,做好“五个坚持”:

——坚持抢抓机遇率先发展。抓住重要机遇期,坚定不移地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面把握发展的科学内涵,更加注重转变增长方式推动发展、立足自主创新推动发展,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

——坚持绿色增长持续发展。把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生态恢复建设和环境保护并行,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妥善处理城市与农村、“一圈”与“两翼”、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内陆开放与扩大内需、改革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关系,使各方利益相互适应、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实现协调发展。

——坚持改革开放促进发展。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更加注重用改革的途径和办法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坚持在开放大格局中思考未来发展,坚持走内陆开放型道路,以开放促发展。

——坚持发展成果共建共享。坚持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把人民根本利益作为规划编制的出发点和归宿,规划目的从促进经济增长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转变,围绕率先在西部地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切实满足百姓需求、实现百姓利益、提高百姓生活水平,适广大人民共建共享发展改革成果。

二、编制“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工作内容

继承以往五年规划成果和经验,“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规划在理念上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在规划内容上要改革创新,在规划体系上要科学务实。

(一)规划内容要体现“四大转变”。一是更加注重向“发展型”规划转变。规划目标要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转向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将增长作为手段,发展作为目的,全面体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全方位发展。二是更加注重向“时空型”规划转变。既要做好规划任务的时序合理安排,更要搞好规划任务的空间科学配置,实现空间资源高效利用和规划任务的科学落地。三是更加注重向“城乡统筹”规划转变。把城市、农村作为整体统筹考虑,由“城乡分割”规划,到统筹规划城乡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规划城乡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四是更加注重向“方案型”规划转变。改变长期以来将规划作为宏观蓝图而束之高阁的现象,突出规划作为资源要素高效配置综合方案的特点,强调其解决发展实际问题的导向作用,增强规划操作性。

(二)规划体系要科学合理。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规划体系,按行政层次分为市级规划和区县(自治县)规划,按对象和功能分为总体规划、行业与区域规划、专项规划、重大工程建设规划四个层级。市级“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规划体系由1个总体规划、12个重点行业规划、3个重点专题规划构成,形成“1+12+3”规划体系。

1、总体规划。总体规划特指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五年规划,具有综合性和纲领性的特性。它以宏观战略指导为主,明确五年的发展目标、区域布局、重点发展领域以及相应的建设重点,是制定农业政策,编制行业与区域规划、专题规划和农业重大工程建设规划以及年度计划的重要依据。“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是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12个重点专项规划之一,规划期5年,从年至2015年,为与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相衔接,发展目标展望到2020年。“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由市农委牵头,市级相关部门参与编制,报市政府审定和实施。

2、行业与区域规划。行业规划是指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某一行业或特定领域发展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总体规划的延伸和细化,是指导行业或特定领域发展、策划重大建设工程和项目的依据。如粮油、经济作物、蔬菜、畜牧、渔业、林业、水利、乡镇企业等行业和兽医、农机、农村能源、农业科教、农产品市场及农村信息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国际合作、农村经营管理、饲料工业等领域编制的五年规划。重点行业“十二五”规划的编制由相关部门自行编制,送市发改委审核,报分管副市长审定后印发。

区域规划是指以跨行政区的特定区域内某种功能或产业的保护与开发为对象编制的规划。它是总体规划在特定区域的空间细化和落实,是引导社会资源在空间合理配置的政策手段,与行业规划处于同一层级。如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野生动植物保护区规划等。

3、专项规划。专项规划是指以行业或特定领域发展中的重大专题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行业规划、区域规划的延伸和细化。如三峡水库天然生态渔业发展规划、奶业发展规划、扶贫开发规划、农业综合开发规划、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规划等。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等“十二五”重点规划分别由相关部门组织编制,报分管副市长审定后印发。

4、重大工程建设规划。重大工程建设规划是指以总体规划、行业与区域规划、专项规划为指导,围绕规划中的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内容,以公益性、基础性的基础设施、装备条件等建设为内容编制的规划,是争取和安排中央、市级投资,推进农业和农村基本建设的依据。如新农村建设规划、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规划等。

“十二五”期间,需编制的其他专项规划和重大工程建设规划,根据工作情况另行安排。区县(自治县)“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由区县(自治县)农委(农办)牵头编制,报审程序参照市级规划执行。

三、编制“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工作要求

(一)加强前期研究。规划编制前,必须做好基础调查、信息收集、课题研究以及纳入规划重大项目的论证等前期工作。要在建设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直辖市和在西部地区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研究“三农”问题,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的前瞻性研究。

(二)广泛听取意见。建立健全规划编制的公众参与制度,使规划编制过程成为凝聚人心、集思广益的过程。在规划起草过程中,建立专家咨询和参与制度。涉及农民、法人及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规划,牵头单位应主动征求意见,有条件的应允许他们参与规划编制。

(三)加强衔接协调。要高度重视规划衔接工作,确保各级各类规划协调一致,形成合力。行业规划、专题规划服从总体规划,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规划之间不得相互矛盾。规划衔接工作由市农委统筹协调,各区县(自治县)、市级相关部门要积极主动地做好规划衔接工作。

(四)实施评估调整。规划实施过程中适时组织开展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规划评估围绕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进行,对规划执行效果和各项政策的落实情况做出分析评价,并针对环境变化和存在的问题,对调整和修改规划提出意见。评估分为中期评估和年度监测评估,在市里统一安排下进行。

四、编制“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工作机制

(一)建立“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由市农委牵头,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城乡建委、市人力社保局、市规划局、市水利局、市林业局、市扶贫办、市乡企局、市气象局、市供销社、市农机办、市农综办、市教委、市交委、市科委、市民政局、市卫生局、市文广局等部门参加的“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就规划编制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进行讨论决策。规划编制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农委发展计划处。

(二)成立“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专家咨询组。为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成立规划专家咨询组。市级“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专家咨询组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西南大学、*大学、*市社科院、*市农科院、*市畜科院等院校研究“三农”问题的知名专家组成,负责规划的咨询、论证、评估等。规划编制过程中要认真听取规划专家咨询组的意见,规划初稿形成后,要组织专家进行深入讨论。

(三)成立“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编制专家小组。从委直属事业单位抽派专家,组成不同专业结构的规划编制小组,在规划编制期内相对集中办公。

五、编制“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时间安排及经费保障

农机发展规划范文4

[关键词] 现代 农业园区 思考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2-0079-01

1 主要做法

1.1 “四个突出”强化规划引领

突出专业性。聘请专业规划设计团队,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完成园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突出融合性。做到小城镇规划、新村规划、产业规划、交通规划、生态规划、旅游规划“多规融合”,农业园区建设和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互动发展。突出整体性。坚持按照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分步实施的发展思路,分层推进核心示范区、特色产业区、辐射带动区建设,示范带动全县农业农村发展。

1.2 “四大渠道”破解资金用地难题。搭建投资平台,成立投资公司作为农业园区投资开发建设开台,通过政府资金的投放带动各类社会资本进入园区。坚持农民主体,明确农民投资的主体地位制定激励政策,引导农户积极主动参与新建建设。打破承包经营权界限,加快土地流转。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向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集中,有效推动园区产业的统一规划和快速发展。

1.3 “三条途径”积极助农增收。创新龙头带动模式。优先选择产业附加值高、产销能力强、分红能力强的优质企业入驻园区,突出带动性,切实发挥龙头企业助农增收作用。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建立健全“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合作共建共管同受益的利益联结机制,激发农民参与共建园区的积极性,实现企业和农户利益双赢。创新拆迁模式,坚持“地块选择最好位置、规划选择最优团队、房屋实现最大增值”原则,保障安置农民财产增值,让老百姓算得过账、看到希望、得到实惠,变被动强制拆迁为主动申请拆迁。

2 主要启示

2.1 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必须坚持创新理念

先进的理念是农业园区发展的动力源泉,是突破发展制约因素的必由之路。冕宁县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中大胆探索,创新统筹规划机制、土地流转机制、多元投入机制、利益联结机制、园区营运机制、风险控制机制、服务保障机制等七项机制,不断破解各种制约瓶颈,激发园区活力,园区建设快速推进。

2.2 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必须保障农民利益

维护好、发展好农民利益是农业园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冕宁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始终坚持农民利益优先原则,在农业招商引资过程中引入诚信保证金,规避农地利用风险和农民租金拖欠风险。推行土地租金入股、劳务承包等六种模式利益联结机制,调动农民参与项目建设积极性。创新拆迁安置模式,确保农民财产增值。创新产业发展模式,通过核心示范区“做给农民看”、功能辐射区“带领农民干”、产业带动区“帮着农民赚”,实现群众得实惠的目标。

2.3 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必须突出产业特色

产业的特色优势是农业园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冕宁县现代农业园区在规划建设开始就坚持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围绕主导产业链招商,成功吸引培养了一批带动性强、实力雄厚的种养龙头企业,中药材深加工及全球交易中心项目落地,积极打造集种养、加工、贸易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

2.4 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必须坚持科学管理

县上专门成立现代农业园区党工委和管委会,强化对园区建设的主导,研究制定《冕宁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方案》《冕宁县现代农业园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为园区建设提供了强有力保障。鼓励各类农业科技人员以承包、入股、合作、技术转让等形式直接参加园区建设,已与四川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科技合作关系。

3 建议

3.1 进一步提升园区发展规划

坚持“镇园结合、产村相融、一体发展”的思路,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园区发展规划,构建以镇为核心、新农村综合体为骨干、新村聚居点为基础、特色产业为支持的镇村园结合新形态。注重园区功能分区规划,推进农业基地布局新标准、生态化,科学定位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区、销售区宜布局中在小城镇附近,既作为小城镇的产业集聚区,又作为农业园区的配套功能区。新村布局应因地制宜,宜聚则聚、宜散则散,构建“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现代营销―休闲观光―生活社区”一体化发展体系。

3.2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一要大力引进培育龙头企业。精心包装招商项目,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着力引进一批有实力、有潜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入园区。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收购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扩大规模和提升竞争力。二要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推进涉农补贴增量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鼓励合作社按产业链、产品、品牌等组建联合社,鼓励有条件的合作社举办资金互助社,拓展服务功能。支持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参与财政项目申报和实施,制定财政扶持资金形成的资产转交给合作社持有和管护办法。三要大力发展农产品现代营销。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园区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共建农产品交易市场,鼓励开展“农超对接”,积极开展网上营销、网上配送、物流配送等新型经营方式。四要创新利益联结机制。

3.3 深化园区综合配套改革

一要推M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以园区为依托,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培育发展中介服务机构,组建融资担保公司,建立风险共担机制。探索建立经济手段调节宅基地分配使用、自愿有偿规范退出办法,推进农村房屋产权转让试点。二要推进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大项目和资金融合力度,搭建园区投融资平台,拓宽投融资渠道,引导金融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园区建设,鼓励农业担保、农业保险、农村小额信贷公司和其他各类金融机构开展农业园区投融资业务。三要推进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参考文献

[1]张媛,郑红维,赵邦宏,刘晓东.河北省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

[2]张茜,耿晓,马正英.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河北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探究[J],农业经济,2015,(4):64-65.

[3]顾金峰,程培等.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现状与对策――基于苏州现代农业园区的调查[J],江苏农业科学,2014,(12):56-60.

农机发展规划范文5

1、加强综合部门建设。根据中央和省委要求,大力加强党委农村工作综合部门建设,切实增强其在组织协调、指导服务、政策研究、督查考核等方面的职责。市编办根据**市农村工作实际和城乡统筹发展要求,结合地方机构改革工作,研究提出市、市(县)区党委农村工作综合部门机构强化意见,将其作为党委工作部门,单独列入机构序列,进一步扩充增强职能,调整增加编制。在乡镇机构改革中,全市各镇(包括涉农街道)成立农村工作办公室,负责区域内农村政策贯彻、经营管理、制度创新等具体工作,切实构建起全市农村工作综合协调和统筹推进的完善网络体系。

2、加强领导体系建设。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重中之重”要求,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加大力度,倾注精力。市成立农村科学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组长,负责对全市农村改革发展和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统一指挥部署。领导小组下设一室七组,分别为综合协调办公室和现代农业、规划建设、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精神文明、农村改革、固本强基七个工作组,办公室主任和各工作组组长分别由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担任,综合协调办公室负责日常的组织、协调、指导、检查和督促工作,各工作组负责相关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实施推进。各农村市(县)区党委、政府要分别明确分管农村工作的领导同志,并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领导体制,确保各项工作上下联动、同步开展。

3、加强相关部门建设。农口部门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转换职能,增强素质,加强自身建设,加快形成职能明确、职责一致、运转协调的农业行政管理体制。市发改委、经贸委、教育局、科技局、民政局、财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建设局、交通局、文广新局、卫生局、体育局、环保局、规划局、旅游局、金融办等部门要从更好地支持“三农”发展、更好地服务“三农”工作出发,明确一名负责同志分管农村工作,成立或明确一个以上专门处室负责农村工作,并配齐配强熟悉农村工作业务的人员,进一步建立健全责任体系,确保工作有人做、见实效。

二、完善研究决策机制,确保部署科学严谨

4、进一步健全调研制度。市农村科学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工作组和市各涉农部门,要经常深入农村,深入基层,了解真实情况,倾听农民呼声,确保工作开展最大程度地符合地区实际、符合农民愿望、符合发展要求。要围绕事关全市统筹城乡发展全局的战略性、前瞻性问题和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每年精选一批课题,通过自主研究、联合研究、项目招标等多种方式,通过走访调查、典型调查、实地考察等多种方法,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不断提升农村改革发展和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决策部署水平。

5、进一步健全会商制度。市农村科学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工作组和市各涉农部门对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的问题,要切实想方设法及时研究解决。对不能独自承担、需要其他工作组或部门协助或联合研究解决的,要及时通知其他工作组或部门,进行集体会商,共同分析原因,研究对策思路,推动问题解决。对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内的要及时告之相关负责的工作组和部门,推动问题获得有效解决。

6、进一步健全决策制度。市农村科学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工作组和市各涉农部门对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的自身无权决策的重大问题,要及时上报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农村科学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农村科学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实际,及时召开会议,进行研究决策,作出部署安排。领导小组同时建立定期决策部署制度,每半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研究决策工作推进中的重大事项,协调解决工作开展中的重大问题。

三、完善规划调控机制,加大引领导向力度

7、高度重视农村规划。坚持把科学规划作为实现农村科学发展、城乡一体发展的龙头工程,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控制作用,推动镇村行政区划调整,加快“三个集中”步伐,加大新市镇、新型社区和新农村联动建设力度,进一步优化城乡经济、社会、空间、生态布局,进一步提升产业集聚、土地集约、人口集中水平,有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要素合理配置、农民生活质量提升和农村生态环境改善。

8、科学完善农村规划。研究制定《**市农村规划编制管理办法》,切实明确各类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着眼长远,立足现实,坚持现实性、前瞻性、合理性有机统一,不断深化完善农村产业发展、新市镇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切实做好各项规划之间的科学有效衔接。规划编制过程中,要积极强化专家论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努力提升规划的科学论证水平和公众参与程度,确保规划编制的科学合理。

9、精心实施农村规划。按照区域城市化、城乡一体化要求,以大建制镇推动新市镇整合,以大行政村推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形成以“新城、新市镇、新型社区”为主的现代化城镇体系,提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加强规划与区划的对接工作,加大建制镇、行政村撤并和撤镇建街、撤村建居工作力度,促进镇村布局体系规模调大、结构调优。按规划有序推进所有保留村庄的整治改造,积极开展规划政策创新试点,允许按规划重建或新建住房或配套用房,打造宜居宜人村庄典范。

10、严格管理农村规划。严格按照《城乡规划法》中确定的基本程序审批各类规划。各级政府不得随意变更规划,任何单位、个人不得随意干预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必须按照规划进行开发建设,并作为公共决策、调控手段和实施项目的重要依据。切实强化规划执行监管,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及时纠正、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推动农村规划全面落实。全面推行“阳光规划”,全过程实行公示制度,广泛接受各方面监督,以强有力的监督推动规划的实施到位。

四、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强化发展资金支撑

11、完善财政投入制度。市财政部门加紧研究制定“财政投农资金投入使用评价办法”,科学界定财政投入范围内容,建立健全相应指标体系,切实明确财政投入具体要求,为监督检查各级政府投入政策贯彻落实情况提供参考依据。市农村科学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对各地区和各相关部门、各级人大和政协定期对同级政府开展财政投农情况的督查和检查活动,促进财政投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确保财政投入全面及时足额到位。

12、完善金融投入制度。鼓励支持外地银行、外资银行和地方银行发起创办村镇银行,加大对已设立村镇银行的政策支持,推动村镇银行强化为农服务、实现持续发展。加快农村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步伐,努力实现农村小额贷款全覆盖。建立健全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的多层次农村信贷担保机制,各(市)区均要建立和完善农业再担保机构。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的试点范围和覆盖面,大力发展农村意外保险、财产保险、农机具保险、农民房屋保险等涉农险种。制定完善对合作组织、村级扶贫、农民创业等特定主体的信贷投放考核激励办法,对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给予资金奖励。

13、完善社会投入制度。全面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各项国家强农惠农补贴政策,千方百计减轻农民负担,切实调动广大农民投资投劳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继续本着“政府引导、有效扶持、自助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大力推进“一企一村、多企一村、一企多村”结对机制建设,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投资“三农”、支持农村发展。充分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引导功能,灵活运用贴息、担保、优惠政策等方式,吸引外资资本、民间资本等各类社会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五、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大力增强智力支持

14、加大政研合作力度。着力开展市、市(县)区两级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政研合作,加快探索地方政府与合作院校联手共建的有效机制。认真学习外地成功经验,围绕技术推广、培训教育、机制研究、挂职锻炼等主题,全方位、多层次、广领域开展各类合作活动。坚持将政研合作融入新农村建设整体之中,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知识、人力、科技优势,着力破解科技含量不高、人才资源不足和建设机制不活等方面的瓶颈制约,加快推动传统农业发展成高效农业、传统村落改造成新型社区、传统农民培育成现代农民。

15、加大成果转化力度。结合实际积极创办“产学研创新中心”、“高科技园区孵化器”、“技术合作推广中心”等科技创新、科技创业、科技服务载体,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积极以项目建设为主要抓手,在产业发展、规划建设、生态改善、公共服务、素质提升、综合改革等方面,每年组织实施一批示范性强、带动力大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推进科技成果和新农村发展建设紧密结合。积极按照服务综合化、功能多样化、推广社会化的定位,加快探索建立农科教、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加大科技兴农力度,提升农业科技含量,促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

16、加大人才培育力度。树立“大教育、大培训”理念,围绕能力提升,分门类、分专业、分层次、分结构,分期分批抓好人才的培养,建立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相适应的动态管理机制。加大农村党员干部的培训力度,突出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和文化素养等培训内容,使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职位的干部都能得到较为系统的培训,打造一支学习型、创新型、实干型的党政人才队伍。大力实施新农村人才保障工程,推动市(县)区、镇、村实用人才和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培养一大批适应农村发展需要的农村基层组织管理人才、农村实用技能人才、农村专业技术人才,切实满足农村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六、完善实施推进机制,推动工作深入开展

17、完善工作例会制度。市农村科学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工作组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并围绕农村改革发展十大强农惠农工程和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各项重点工作,每年选定一个以上主题召开专题推进会,交流各地区、各相关部门的工作推进情况,学习借鉴先进经验,集体研究推进工作,共同解决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大力推动农村改革发展和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实。

18、完善统筹协调制度。市农村科学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工作组、市农村改革发展十大强农惠农工程牵头部门、市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各项重点工作牵头部门,及时通过召开联席会议、联合组织推进、共同检查考核等多种形式,探索行之有效的统筹协调推进机制,强化成员单位之间的相互配合,做好上下左右的有机衔接,充分发挥互促互补效应,提高推进效率,扩大综合效果。

19、完善促进创新制度。市农村科学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工作组和市各涉农部门立足城乡统筹、科学发展,围绕规划建设、就业保障、公共服务、两个置换、组织合作、金融扶持等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切实加强研究,加强创新,及时制定出台有助于破解难题的鼓励性、优惠性、配套性政策措施,切实为工作开展创造有利条件。注重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和探索实践,深入总结、积极推广基层的成功做法、有益经验,鼓励和支持基层群众采取更加灵活的工作措施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现代化新农村建设。

20、完善结对共建制度。在强化政府自身作为的同时,积极坚持多方合力推进的原则,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共同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工作。大力强化部门结对、村企结对、村村结对工作,推进市各相关部门、工商企业、经济强村继续发扬结对帮扶薄弱村的优良传统,对经济发展薄弱村加强结对帮扶,切实通过扶助困难户、帮助建设基础设施、帮助农民转移就业等多种方式,帮助薄弱村解决发展中的实际困难,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现代化新农村建设。

七、完善督查考核机制,促进工作全面落实

21、突出督查考核重点。全市农村改革发展和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工作建立严格的督查考核制度,市农村科学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的督查考核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各部门、各地区的工作任务和目标要求根据市委、市政府年初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下达的目标任务书和制定的相关工作意见确定。督查考核要全面察看各市(县)区、各部门落实和执行各级强农惠农政策、完成农民增收等重要综合指标、完成农村改革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各项目标任务、落实支农项目及资金、推进“三农”工作体系建立等有关情况。

22、完善督查考核办法。市农村科学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各工作组、市级有关职能部门的督查考核活动要围绕提升推进成效,积极灵活采取多种形式。工作督查要实行综合和专项、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农村科学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各工作组的专项督查活动每半年分别至少进行一次,督查中要深入开展“三查三看三比”活动。工作考核要坚持平时跟踪问效、季度进度检查、年末综合评定相结合。切实通过有力的督查考核活动,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工作组织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推进目标全面完成。

23、公开督查考核结果。全市农村改革发展和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工作督查情况将定期通过全市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工作简报公布。全市农村改革发展和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年度考核结果通过地区(部门)自评、地区(部门)互评、群众测评等方式综合确定后,由领导小组排定名次,按时向社会进行公布,接受广大群众监督评议。考核结果同时上报市委、市政府和市人大,作为部门评优奖励的重要标准和领导考核任用的重要依据。

八、完善奖励问责机制,充分激发工作动力

24、健全相关制度。进一步建立完善农村工作干部选配制度,切实抓好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领导班子中熟悉农村工作干部的选拔配备,十分注重从农村基层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各级党政机关,建立熟悉农村工作的干部人才资源库,为推动农村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政治和组织保证。加紧完善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公务员和选任镇级领导干部的激励制度,鼓励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年轻同志到村帮助工作,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农机发展规划范文6

【关键词】农村土地,规划管理,存在问题,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农村中掀起了发展经济的热潮,各种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利用。在农村资源中,土地资源是最为关键的资源之一,加强对农村土地资源的规划和管理,有助于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伴随着相关农业政策的变化和调整,农村中的土地问题在发展中逐渐凸显出各种矛盾,对新农村的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产生了极大的阻碍,不利于整个农村经济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对农村的土地整理和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

二、我国农村土地资源整理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伴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建设取得了迅速发展的契机,农村建设用地面积逐渐增大,在各种建筑施工规模日渐扩大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建设用地问题,既造成了农村土地资源的管理困难,也造成了很多土地资源的浪费,分析农村土地管理和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采取有效的整理措施。笔者将从下面几个方面做出分析。

1.缺乏健全的土地规划整理机制

(一)土地的规划整理,要首先对整个农村土地资源的最原始的状况,并结合各种相关的数据资料进行科学的分析评判,编制相关的整理规划,如此可以对整个农村土地资源的整理规划起到很大的指导作用,但是我国现阶段的农村土地资源的规划管理过程中,这方面的工作做得很不到位。

(二)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任何政策的贯彻落实都需要一定的奖惩机制,农村的土地资源的管理和规划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也因此相对于一些农地的整理而言,具有一些特殊性,在农村各种土地资源的管理和规划过程中,对各种政策的贯彻落实,都不能够强制性的采取相关措施,而应该采取有效的激励制度,必须形成有效的利益驱动机制。而目前为止,我国的农村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过程中,缺乏相关的激励机制,农民和地方政府缺乏积极性和热情。

2.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不健全

我国的农村的土地资源的管理和规划还处于初级阶段,各种法律法规都不够完善,一套符合多方利益,符合土地资源利用规律的制度和法规尚未正式形成,各种法规规定尚不够成熟,上需要在具体的实际情况中得到不断的完善,要坚持各种措施都有法可依,如此,可以加快农村土地资源的整理朝着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3.管理机构设置不尽完善,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和计划管理主要涉及县乡两级国土管理部门,在规划的编制实施等具体管理上又集中到县级规划管理相关科室,使得乡镇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和计划的编制、实施、管理存在缺位,只是简单的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应通过健全制度、完善机制、规范管理,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4.规划计划管理信息化水平区域差异巨大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和计划管理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于城市的信息化建设,主要表现在组织机构建设、专业人员的配备、硬件设施、资金投入、数据标准、信息系统建设等多方面。农村的信息化建设仅停留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上。各地农村土地利用规划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不同地貌条件地区的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及管理信息化建设呈现不同水平。

三、加强我国农村土地资源管理规划的对策分析

1. 完善规划实施的法律法规保障

通过具有强制效力的法律法规是规范和保障规划实施管理的最基本方法,如以《城乡规划法》为基础的城乡规划法律法规体系,对一切城乡规划的编制、实施管理等都作了明确规定。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法律法规依据只有《土地管理法》第三章共14条的1600多字,且由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管理包括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规划局部调整或修改、指导或协调相关规划、规划实施评价或评估等非常多的内容,没办法对这些内容进行全面、深入的规定。

这几年来,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为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通过探索和经验积累,出台了很多的规章制度和相关政策,如国土资源部37号令《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办法》,地方层面上,由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的工作重点是地方性规划,尤其是县、乡两级实施规划,因此,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制定可操作的地方性配套法规(如规划实施条例),提出涉及规划所有实施管理内容和违反规划的强制处理措施等具体规定,来保证各级规划的实施管理。

2.建立并完善补偿和收益分配机制。在进行农村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过程中,要对各种和农民切身利益相关的环节加以合理科学的处理,比如对产权归属等进行合理调整,同时,要对收益作出公正客观的分配,如果有受到损失的农民,要给予合理的补偿,这样有助于推进各种土地整理措施的贯彻落实,也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在这项工作中,要坚持公正,客观的原则。

3.农村土地资源的管理和规划必须加强领导,把其列入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大力宣传开展农村土地资源的管理和规划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认识,增强开展农村土地资源的管理和规划过程中的紧迫感、责任感及自觉性。

4.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的相关法律和政策。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完善,是农村建设用地整理顺利实施的保障。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必须按法律法规进行,并有严格的操作程序和规范。因而,必须建立和完善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

5.编制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专项规划。开展农村土地资源的整理和规划调查摸底,充分了解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潜力及存在问题,为编制农村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专项规划提供依据。一个好的规划是有效开展农村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的依据和前提,要在充分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编制好农村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专项规划,以确保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农村土地资源的规划管理。

6. 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和计划管理是农村土地管理的核心内容。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是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整治、保护进行统筹协调所作的战略性、宏观性规划。新时期.农村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管理的总体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加强农村土地利用的用途管制,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用地保障,充分发挥农村土地对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农民利益的多重保障作用。

7.建立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共同责任机制。农村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管理的共同责任包括规划计划编制和实施管理的共同责任,其核心是理顺土地管理部门与政府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在农村土地规划计划编制上的关系,明确各部门在农村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编制上的共同责任,防止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各级地方政府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各唱各调。

四、结束语

农村土地资源的规划整理关系到我国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和利用,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科学规范的土地资源整理,既有助于农村建设的规范性和统一性,有助于改善我国农村布局混乱的状况,又有助于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经济效益,促进农村的和谐,在此过程中,各个部门,各个参与主体都要本着从全局出发,兼顾局部利益,统筹整体,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从而促进整个农村土地整理规划的规范化和透明化。

参考文献:

[1]靳鹏钰 我国农村土地规划管理中的问题以及对策研究 [期刊论文] 《财经界(学术)》 -2010年3期

[2]李秋月 集体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研究 [学位论文]2008 -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法

[3]袁弘 汤敏 刘琰 李迪华 地震灾害挑战我国农村土地政策 [期刊论文] 《新建筑》 ISTIC -2008年4期

[4]贾少华 论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完善 [学位论文]2008 - 武汉理工大学:经济法学

[5]张波 城镇建设建筑工程开发用地的规划管理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8期

农机发展规划范文7

【关键词】农村义务 教育财政投入 立法预测 立法规划

一、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立法预测与立法规划的概念

1.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立法预测

所谓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立法预测,就是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探索未来一定时期内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立法状况和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立法发展的趋势,以揭示出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的发展对法律、法规的宏观要求,从而为立法机关提供有关立法规模、内容、方法等方面的信息,为制定最佳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立法方案服务。

具体地说,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立法预测应包括:

第一,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法规达到预测效果的程度,对社会需求满足的程度,以及在今后的可行性如何,测算出目前和今后在制订、修改、补充和废止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法规方面的任务。

第二,测算由于社会的进步和社会关系的发展可能会促使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立法理论、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立法制度、立法技术发生哪些变化,如何使立法适应这些变化,适应和推动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法规的发展。

第三,揭示今后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立法的发展规律,使立法尽可能合乎规律。

2.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立法规划

所谓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立法规划,就是立法机关依据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立法预测提供的信息,而做出的关于具体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立法措施、步骤和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立法目标的部署和安排。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立法规划的主要任务和目的在于使立法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进行,从而使立法工作科学化、系统化。

二、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立法预测与立法规划的意义

建国五十年多来,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立法工作相对滞后,仍存在诸多问题。如至今没有制定专门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单行法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预算法等。产生这些问题的因素很多,但缺乏科学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立法预测与立法规划不能不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此,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加强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立法预测与立法规划就成为必然。

1.只有进行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立法预测与立法规划,才能使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立法发挥其最佳社会控制效果

通过预测,了解现行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法规的社会效果,通过立法规划组织和利用立法预测提供的信息,适时进行法规的立、改、废工作,从而使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法规在发挥社会作用方面达到理想化的程度。

2.进行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立法预测与立法规划,是实现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立法科学化、完善化的重要途径

由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法规目前还非常滞后,而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中的许多关系又需要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来予以规范,这就要在全国教育的大背景下全面考虑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立法的内容、速度、层次等基本问题,既要尽可能避免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法规的重复、分散或者遗漏现象,限制不必要的立法活动;又要避免走一步看一步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立法格局。要达成上述目标,使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立法合乎规律,臻于科学化、完善化,唯有通过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立法预测与立法规划这条途径。俄罗斯学者萨莫欣科曾将立法规划的作用归纳为:一是立法活动取得预定的社会效果;二是研究法律制定过程,并使立法工作致力于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法律文件;三是需要法律创制活动;四是各种机构有准备地参加法律创制工作;五是法律创制工作中的重复或分散现象;六是不同等级国家机关的工作计划一致起来;七是机构的工作同立法发展计划一致起来;八是法律创制工作中的匆忙现象,为高质量的工作创造条件,进行各种需要很长时间的准备工作、调查研究和分析工作。

3.进行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立法预测与立法规划,可以调整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法规体系的内部结构

合理、科学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法规结构可以使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法规的整个体系更加稳定,和其他法律部门的关系更加密切和协调一致。进行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立法预测与立法规划,可以将为数众多、内容和形式各异的种种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法律规范,根据各自不同的调整对象、层次和类型进行科学的分类,从而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自身的逻辑性,把它们组合成一个完整统一、和谐一致的整体。

三、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立法预测与立法规划的原则

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立法预测与立法规划要顺利进行,必须体现以下几条原则:

1.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从实际出发是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在我国立法工作中的体现,它也是我们党一贯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而作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一个重要方面的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法制建设,更加需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立法预测与立法规划符合我国的国情,真实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意愿,保障和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为此,需要做到:

第一,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立法预测和立法规划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我国目前生产力水平较低,文盲半文盲大量存在,人口素质极为低下(从总体而言),而各地经济、文化、教育发展又极不平衡,存在着农村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别,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立法预测和立法规划者需要通过调查搞清这些差别有多大、性质如何,然后概括出其共性作为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立法预测与立法规划的依据。这些都是我们在制定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法规时必须考虑的实际情况。

第二,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立法预测和立法规划必须兼顾需要和可能。要根据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条件积极立法预测和立法规划,不断完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立法预测和立法规划,既不能脱离客观实际,主观主义地为完备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法制而随意立法,也不能在客观条件已经具备和成熟的条件下消极等待,拖延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立法的时机和进程。因此,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立法预测和立法规划工作必须与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进程相适应,不失时机地完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立法预测和立法规划。

2.遵循宪法及国家教育法律的基本精神和一般要求原则

宪法规定:“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立法法》第4条规定:“立法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原则,是指法律由国家统一制定、统一实施,在国家主权范围内对各地区、各部门和全体人民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法制统一原则包括立法、司法、守法等方面。从立法上讲,法制统一原则表现为国家的立法权由国家权力机关行使,不允许各立其法、法出多门的现象存在,以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同时,我国宪法确定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进行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立法预测与立法规划就是要预测完成这一任务,需要制定、修改、废止哪些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法规,以保障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的发展方向,同时做出科学的规划来促使其实施。

3.遵循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规律并符合农村义务教育自身的特点原则

进行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立法预测与立法规划要符合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的发展规律,要看到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的特殊性,要将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的发展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综合起来考虑。

因此,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立法预测与立法规划首先要遵循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规律和教育投资发展规律,才能在制定过程中将其在法律上具体化。实践证明,只有遵循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农村义务教育事业才能取得成功,否则,必将遭受一定的损失或失败。对于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利益的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立法预测与立法规划来说,正确反映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其本质的必然要求和表现,而利用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则是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立法预测与立法规划的重要使命。同时也要区分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法规与一般教育法规的不同之处,在进行立法预测与立法规划时充分体现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法规的特点。

4.保证重点全面安排原则

进行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立法预测与立法规划,要兼顾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同时应保证重点,先着手解决主要问题并以此协调其它方面。既要反对平均使用力量,又反对只盯着重点不顾一般的倾向,要将“锦上添花”与“雪中送炭”兼顾起来。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制定《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法》、《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预算条例》等一些重要的法律法规,因此,我们在进行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立法预测与立法规划的过程中,就要突出这几个重点,并以此促进其它有关的教育法规建设的开展。

5.统观全局,坚持法规的衔接配套和协调一致原则

在进行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立法预测与立法规划时,要有全局观点和发展观点,既从宏观上对立法的发展趋势做出整体性的预测,又从微观上对立法发展的各个局部有具体的认识;从法律体系上讲,既从纵向上研究不同层次的法律、法规、规章之间的衔接配套,又从横向上研究它们之间的协调一致;既注意制定新的法律、法规,以适应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的发展需要,又要充分考虑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变化发展,对现有的教育法规适时进行修改,使立、改、废有机地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沈宗灵.法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周旺生.立法学教程.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

[3]陈立鹏,刘新丽.中国教育法律解读.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农机发展规划范文8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土地利用;规划;管理

Abstract: developing a consistent with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of the rural urbanization road is driving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important strategic national policy, to enlarge the market, increasing the income of peasants has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value. Because China's population is more, relative shortage of resources, land resources is particularly tense. In rural urbanization in the process of deepening, how to use the land resource has become the key of construction of small towns and planning and key. Therefore,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onstruction of small towns to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land, improve the land utilization rate.

Key words: the small town construction; Land use; Planning;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30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土地资源作为重要的物质资源,合理利用土地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我国拥有着世界上比较大的国土面积,可是人均土地占有量相对较少,尤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如此迅速的情况下,土地资源更加紧张。因此,在农村城镇化建设中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尤为重要。由此可见,在农村城镇化建设中分析与探讨如何利用土地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事情。不仅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深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有利于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一、处理好土地利用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

小城镇建设中土地规划与城镇基础实施建设规划是其重要内容。比如,交通建设、绿化建设、农田保护区建设及公共设施建设(给排水、供电等)都是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应当正确处理好土地规划与交通规划、绿化建设、农田保护区建设等之间的关系。其中,农田保护区建设至关重要。

当前,小城镇建设发展较快地区大多经济发展较为发达。这些地区往往把城镇发展的重点放在二、三产业上,放松甚至轻视农业发展。尽管可以依靠后期再开发,可是这种方式难以保证开发后备资源的弥补效果。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和规划建设区在小城镇建设中是同等重要的两项内容,不能为了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了农田保护和建设的重要性。因此,应当正确处理好城镇规划建设区的土地利用与农田保护区土地规划之间的关系。既要保证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又要有效做到保护耕地。某些地区“重视工业、轻视农业”、“牺牲农业搞工业”思想和行为,并不符合合理利用与规划土地的基本要求,应当严格杜绝类似思想和行为的出现。而土地利用规划应当以小城镇建设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及土地利用分区等为依据,鼓励国有土地和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向符合规划所确定的用途转变。与此同时,禁止国有土地和集体非农建设用地向不符合规划要求的方向转变,保证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

二、加强土地的管理

小城镇建设中土地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为了保证土地管理效果,小城镇建设应当加强宏观调控,建立与市场机制相适应的规划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相结合的双重管理效果。

第一,建立与土地转让、出让市场机制相适应的规划用地机制。在土地使用制度不断深化的今天,城镇土地使用应当严格实行规划控制与用途管制的土地规划原则。简单地说,就是转让或出让土地产权过程中必须明确土地的使用条件,保证小城镇土地的整体规划真正地落实到实处。

第二,建立规划实施反馈机制。市场变化是瞬息万变的、不可预测的,为了保证土地管理与利用的有效性,应当建立规划实施反馈机制并使之不断完善。所以说,建立反馈机制的主要目的就是加强规划对土地开发利用的及时调控能力,确保土地规划与管理起到切实的管理作用。

第三,建立规划实施监督体系。通常情况下,为了保证小城镇建设的效果,各级主管部门都会建立相应的规划实施监督机制。比如,上级政府、同级人大部门实施的监督机制。两种或几种监督机制并行情况下,有必要建立规划实施监督机制。另一方面,监督体系的建立除了将各级主管部门所实施的监督机制有机结合在一起,也是保证小城镇规划方案合理与科学的有效途径。

三、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节约用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小城镇建设应当严格贯彻与落实该国策,处理好建设用地与农耕用地、近期与远期之间的关系,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城镇规划作为发展与建设的重要指导方案,制科学定发展规划是搞好小城镇建设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工作。因此,编写小城镇土地利用方案时应当从大局出发,协调好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充分保证土地利用的使用效率。

四、规范土地市场的建设

目前,国外某些国家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土地市场。从他们成熟的土地市场来看,城市土地开发与建设的大量资金通常来自于土地。其中,经营性土地一般采用招标、拍卖等市场化方式转让或出让,成为土地费用的主要来源。尽管,我国各地区已经逐步建立了政府储备、市场配置、公开交易等土地供应机制,可是土地市场仍然较为混乱、发展尚未成熟。为了促使我国土地市场日渐趋于规范化,应当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通过政府实施的土地储备机制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对土地市场供求实行科学调控。

第二,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规范二级市场。为了确保土地市场充分实现公正原则、维持市场交易的正常秩序,需要从强化市场服务和加强市场监督两个方面入手,进一步规范二级市场。比如,定期土地转让信息和结果,为所有交易者提供公平、平等的服务;监督具体的转让行为是否合法,保证土地产权交易的合法化。

第三,尽可能公开土地转让过程。公开土地转让过程的目的除了保证土地产权交易公开、平等外,也起到了监督土地交易过程的重要作用。需要转让的土地应当确认无任何纠纷后正式在媒体或其他地方上,并严格按照交易程序进行,尽可能做到全程监督。

五、结束语

小城镇建设作为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土地利用方面应当高举节约用地旗帜,科学制定小城镇建设规划方案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要想做到这一点,应当从实际出发,合理规划建设用地规模、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指标,切实提高土体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为了进一步规范土地市场,应当采取有效措施规范一、二级市场,并尽量公开土地产权交易过程,保证土地产权交易的安全、确保建设用地具有明确的使用标准,对合理利用土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许福海. 费孝通小城镇建设思想及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J]. 武汉航海(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3) .

[2]黎明艳. 新农村建设中城乡统筹规划的推动[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18) .

农机发展规划范文9

自2012年以来,我国连续三年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央行通过运用合意新增贷款规划来保持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如何在执行信贷调控政策与保持信贷合理增长中寻求平衡,从而更好地发挥支持“三农”发展的作用,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合意贷款调控在县域的实施现状

截至2014年11月末,江西省兴国县两家法人金融机构信贷总量呈增长态势,投放节奏较为均衡,基本满足了农业生产合理资金需求。

(一)严格执行信贷调控政策,信贷投放增长平稳。截至2014年11月末,兴国辖内两家县域法人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25.53亿元,新增贷款4.71亿元,其中兴国农信社新增贷款4.23亿元,兴国新华村镇银行新增0.48亿元。相关主管部门下达给兴国农信社全年信贷规划为4.23亿元,下达给兴国新华村镇银行全年信贷规划为0.48亿元,两家法人金融机构都很好地执行了合意新增贷款规划。

(二)坚持定向支持原则,逐步优化信贷结构。2014年以来,辖内两家法人金融机构坚持定向支持原则,从优化信贷结构入手支持农民生产生活、农村企业等多元化信贷需求。一是支持生产资料资金需求。截至2014年11月末,新增贷款0.89亿元。二是支持涉农生产性企业资金需求。截至2014年11月末,新增贷款0.76亿元。三是支持农民生活资料资金需求。截至2014年11月末,新增支持农民购房、建房、住房装修、婚丧嫁娶、子女教育等生活资料资金0.8亿元。

(三)把握服务“三农”方向,支持当地经济发展。截至2014年11月末,兴国辖内两家法人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22.37亿元,占全县涉农贷款总额的48.91%,比年初增加4.11亿元,占全县各项贷款新增总额的58.94%。法人金融机构涉农资金的投入基本保障了辖内农业生产的资金需求。从用途来看,涉农资金主要投向了农业生产领域。

合意新增贷款调控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央行严密监控下合意新增贷款规划得到有效执行,但由于县域“三农”发展强烈的信贷资金需求,县域法人机构具备信贷自,加上各项考核政策要求,其放贷冲动强劲,屡屡出现季度信贷规划被突破、年末倒逼央行增加信贷规划的现象。

(一)合意贷款调控制约“三农”信贷投入。一是特色农业信贷投放受限,影响特色农业发展。花卉、果业、油茶是辖内农业支柱产业,年末正是油茶、脐橙上市季节,2014年兴国脐橙、油茶收成较好,大量果品需要及时收储,仅脐橙就有约8万吨需要收储,脐橙、油茶的大面积丰收导致果农及收储、加工企业需要大量资金。据测算,仅脐橙油茶收储就需资金2.18亿元,而辖内两家法人金融机构全年合意新增贷款规划在2014年11月底就已用完。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受限,影响地方经济发展。

二是普惠制金融目标难实现,影响小微企业受惠。江西2013年出台了支持小微企业的“小微信贷通”,2014年出台了“财园信贷通”,由财政进行贴息。政府下达给兴国农信社“两通”贷款任务1亿元,但由于受合意新增贷规划的约束,农信社难以完成政府下达的任务。

三是难以满足扶贫开发需求,影响农村整体脱贫。兴国是部级贫困县,脱贫任务艰巨。兴国县政府出台了《兴国县推进农村扶贫精准帮扶到户工作方案》,为推进该项工作,人行兴国县支行出台了精准扶贫“金福通”工程实施方案,据兴国农信社初步摸底,该扶贫开发信贷资金需求约0.08亿元,在现有规划内,兴国农信社只有挤占其他信贷需求来满足精准扶贫所需的信贷资金。

(二)人行基层支行的部分执行措施,存在较大风险。面对信贷调控的严峻形势,人行基层支行不得不采取严厉措施,而部分措施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支撑,存在较大风险。如,停止县域法人金融机构现金入库服务,可能导致支持“三农”资金无法正常运行;临时关闭法人机构征信查询系统可能导致对小微企业、农民的征信服务无法进行,容易引发对央行的误解,对央行声誉造成负面影响。

完善县域法人合意贷款调控的建议

2014年在稳健货币政策的基调下,如何进一步完善当前县域法人的信贷调控,既保障“三农”的信贷投入,又提高央行信贷政策的执行力,从而优化农村信贷总量结构,助推辖内农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须完善当前信贷规划的设计思路。

(一)在核定合意新增贷款规划时,要考虑各地经济发展现状。农村经济省、市、县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从县域来说,经济发展必须依赖当地农村产业,必须依靠涉农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针对当前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建议对落后县域适当给予合意新增贷款规划倾斜,支持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加大“三农”信贷资金投入力度,促进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在坚持年度信贷调控刚性中,适度扩大调控弹性。央行核定的年度合意新增贷款规划是刚性指标,应严格把控,但应充分考虑和遵循“三农”运行基本规律,对调控比例作适当修正和调整,将季度调控改为半年调控,把年度合意新增贷款规划前移至上半年实施,上半年可超全年合意新增贷款规划的60%,这样既可减轻年末的调控压力,又更切合“三农”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