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体育业市场前景集锦9篇

时间:2023-10-25 10:30:31

体育业市场前景

体育业市场前景范文1

GE的前CEO杰克・韦尔奇曾用这样的话,来简单概括GE在战略投资决策上的“数一数二”原则;此后,前来中国淘金的一些PE机构(Private Equity:私募股权投资)电普遍采用投资“行业前三名”的原则,作为普遍的投资“红线”。但9月29日匹克体育(股份代号:1968)的上市,或许可以用事实证明,在中国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市场,在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中,是可以有更多的发展空间的。

公开招股资料显示:2008年全年匹克的销售额达10.28亿人民币,比之2007年的5.7亿的销售额,增长了将近一倍――这可以说是2008年金融危机大潮之下,少见的逆势强劲增长的公司之一。

但是,在同一个资本市场上,在同行业的李宁、安踏体育、中国动向、特步国际等四家体育公司都已经上市的情况下,第五家上市的匹克体育当天跌破发行价17.07%的态势,也给这家以“资本家族化管理市场化”定位自己的新近上市体育公司,在雄心勃勃寻求扩张的路上当头一记挑战。

“去家族化”

对于一手创立匹克体育的许景南家族来说,公开上市是一个比较彻底的“去家族化”过程。

在上市之前,许氏家族所完全持有的匹克体育,已经经过两轮私募。对此,许景南称,虽然和竞争对手相比,自己在资本运作方面“走得晚了一些”,但将公司做大,更国际化的目标是从来没有停止过的。

“引进私募投资者,是可以帮助我们一起做好这个目标的”,许景南称,2008年6月完成的第一轮私募融资,红杉资本、优势资本和上海吴嘉成为首批进入匹克的“非许氏家族股东”。在实施这一次私募之前的2007年7月,上海昊嘉投资公司以每股0.1809港元的成本成为匹克的首轮私募投资者,也是最大的私募获益机构。

2009年6月,匹克再次引入红杉资本、建银国际和联想投资等股东,完成上市前的最后一轮融资,此轮融资金额高达4亿人民币。

完成此轮融资之后,匹克体育创始人许景南任公司董事长,其次子许志华担任公司总经理,长子许志达主管公司的生产,许氏三父子均为匹克体育的执行董事,管理日常事务。

有意思的是,这样一个家族式的管理体系,却正是几家私募投资机构比较欣赏的:效率高,执行快,且公司的企业文化也非常集中。

“好的家族企业,是有其管理和执行上的优势的”,匹克体育投资人之一、红杉中国基金创始合伙人沈南鹏认为。

在许景南看来,家族核心成员掌管公司,可以让公司的所有人和管理人的利益长期保持之一,具有高度的事业心,且关注长期价值。

许景南将这种模式定义为“资本家族化管理市场化”。

根据招股说明书的公开信息来,若不计超额配股权,匹克体育上市后总股本达20.98亿股。许景南家族共持有匹克体育约61%的股权:其中许景南及其夫人分别持股约17.5%,许景南的两个儿子许志华和许志达分别持股约13%?

而对于“管理市场化”的进一步解读是:即使现任CEO许志华是许景南的次子,但从2003年进入公司之际,确是从北京分公司的一名普通销售人员开始做起,一步一步用业绩说话,做到总裁的职位。

许景南告诉记者,在此之前,匹克也曾尝试走职业经理人的道路,但并不成功。

但引入私募投资机构和公开上市之后,这个家族企业也需要学会淡化家族色彩,在财务投资人和公众投资者利益之间,寻找利益平衡。

扩张策略

匹克体育CEO许志华称,此次IPO融资所获15.5亿港币资金,将主要投向设计研发、人员引进、终端开拓、品牌推广、品牌跨越等层面进行全方位的升级。

这一系列的扩张设想中,包括可能收购海外一些中小型运动服饰或体育品牌,以此获得直接进入当地市场的机会,并通过中国的销售网络,将这些品牌和产品引入中国市场。

一手推动匹克借力NBA球星来推动品牌发展的许志华,认为匹克体育已经拥有了在国际产业市场上的运作经验,包括品牌策略和在国际市场的销售团队,已经具备进行国际品牌并购的基本条件。

在产品链上,许志华表示,匹克首要的目标是成为中国篮球装备第一品牌,然后再向其他的产品线扩展。

体育业市场前景范文2

关键词:职业教育;景观设计教学;实训;顶岗实习

1引言

景观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城市外环境的建设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景观设计专业对于学生要求的本质是对于科学、艺术与技术的综合运用,因此相对于本科教育,景观设计专业在职业教育背景下的发展前景更为良好,也更能体现其偏重实用性的特征。在职业教育的背景下,景观专业的教学相对于本科学校,其办学宗旨、生源水平、教育侧重点等各方面都有所差别,因此发挥自身特长来培养职业技术型的景观专业人才,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2职业教育景观专业教学的主要问题

2.1专业就业形势景观设计专业目前的就业前景良好,可选择的单位也比较宽泛,相对应的就业单位主要包括各大建筑设计院、城市规划院、综合性设计院、景观设计公司及效果图公司。从近些年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本科生、研究生毕业后就业于设计院及大型设计公司的较多,在工作中展现出的方案能力、思维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与职教毕业生相比更加占有优势;中高职毕业生毕业后多任职于中、小型设计公司和效果图公司,职教毕业生的优势在于对建筑材料、施工工艺、工程技术以及效果图绘制方法的熟练掌握,其在专业技能方面更加具有特长。职教毕业生出色的职业技能与实践能力,在设计项目的完成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可以为一个项目从方案到具体实施提供充足的技术保障,同时景观专业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也可以在效果图的绘制上发挥其特长。2.2现存问题分析尽管景观专业当前的就业形势良好,但是市场需求也在不断产生变化和更新,企业对于毕业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既定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也要不断推陈出新,从而适应新的市场导向。从另一角度来说,在各大院校扩招的同时,生源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质却难以保证,导致学生进校后由于基础水平不够而难以达到教学目标。因此,职业院校面对的最大挑战是如何调整学生培养方案,使学校的教学与不断变化的企业需求相接轨,研究出有效的市场应对策略以发挥出职业教育的优势。2.2.1培养目标脱离实际各职业院校对于景观专业的培养目标有着共同点,也各有其特点,其总体目标都是为了满足市场相对应专业岗位的能力需求,不同之处是各个学校专业侧重点不同,培养出的学生技能特长也有所不同。总体来看,许多学校对该专业的培养目标都出现盲目向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看齐的现象,却忽略了专科学生本身的特点和长项,从而导致了学生难以吸收消化所学的知识,对庞杂的科目也难以把握其中的关联性,毕业后很难将学习的专业技能运用到实际项目中去,从而出现在岗位上竞争力减弱的情况。2.2.2课程设置过于庞杂根据不同的培养阶段,景观专业的课程通常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主要是指构成基础、建筑速写、建筑制图、电脑效果图等课程,其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设计基础能力,包括构图能力、手绘能力、制图标准的掌握等。专业必修课是指分专业方向后的设计课程,包括景观设计、空间设计、公共环境设施等,其培养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学习专业必修课达到掌握设计方法的能力。总体来说,课程的设置过于细分,不同课程又是由不同的教师去完成教学,往往导致课程之间的关联性不强,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仍无法领悟课程之间的关联,总而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2.2.3顶岗实习缺乏监管在职业院校中,顶岗实习是促使学生将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重要课程,一般顶岗实习的时间是一个月到三个月不等。由于校企合作的公司数量有限,每个公司又只能安排有限的岗位供学生实习,而学生数量相对较多,因此实习单位的选择一般不由学校安排,而是通过学生自主选择的方式进行,这就导致了专业教师在顶岗实习期间难以对学生有针对性、系统性的进行辅导,缺少了实训课当中应有的监督和管理,难以保证学生所递交实习成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也无法及时对学生的学习任务提出意见和反馈。因此,顶岗实习作为职业院校教学当中的特色课程,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教学管理手段进行监督考量,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3职业教育景观专业教学的总体策略

3.1发展职教特色,明确培养目标培养目标规定了一个专业教学的总体方向,在整各专业教学当中起着引领作用。在职业教育背景下,景观专业总体的培养目标一直是致力于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实践型人才,但培养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跟随最新的市场需求和就业形势相适应,通过总体方向的把控和细节的调整,以适应新型岗位需求。职业教育分为高职教育和中职教育两大类,这两类教育培养的是受教育者的专业知识技能,具有专门性的特征,毕业后要求其能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对于景观专业而言,职业教育毕业生对于知识的整体把握程度较弱,在一个项目的团队当中很少担任项目负责人,但其能够充当团队中的技术支持,例如场景模型的构建和后期的效果图渲染人员等,可以作为项目的助理设计师。因此,职业教育背景下的景观设计专业培养目标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落实到与岗位的实际需求上,着力于培养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景观专业技术人才和助理设计师。3.2适当调整课程,拓展教学思路在课程的设置方面,当前职业院校的课程门类普遍偏多,课程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课程的时间安排逻辑性不甚严密,使学生难以把握其中的联系和规律。因此,景观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紧跟市场导向,将现有课程进行模块化整合和精简,将基础类课程巧妙地融入到设计主体课程中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设计与技能之间的关联性。例如,表现技法、建筑制图等基础课程可以与景观设计等专业课程整合,并将学时适当延长,这样,教师在教授设计思维和方法的同时,还可以教授学生绘图技法和制图标准,并告知学生整个项目的设计顺序,使其将所学知识连贯成一个整体。通过课程的调整,发展专业主干课程,使课程设置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另一方面使其专业技能得到提升。3.3增加实训课程,重视顶岗实习职教院校的景观设计专业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设计思考技能和实际操作技能,因为仅在培养计划中设置理论课程是不够的,还应该重视实训课程的设置。在实训课程中,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培养,发挥学生所长。培养学生的设计思考技能可以通过多种模式,例如让学生讲解对于项目的理解并用文字进行分析,或是采取口头表达的方式讲解自己的设计思路等,均可以不同层面上提高学生的设计思考技能;另外还可以训练其绘制效果图的能力、汇报文本的排版与设计说明的撰写能力等,使其通过训练能够清晰地表达出设计者的设计思路。景观专业对于实际操作技能的要求,主要包括对国家施工规范的了解、市场建筑材料的认知、施工工程技术的掌握等。通过实训课程,使学生能够将抽象的设计性思维,转换为具体的图纸和文本的形式,清晰地表达出设计意图,最终完整的体验整个景观项目的设计施工过程。实训的开展既需要在校内有计划的训练学生专业技能,也需要到企业中去进行学习技能实践和工作体验,也就是顶岗实习。通过在企业的专业岗位中实习,使学生发现已学知识的漏洞和不足,针对比较薄弱的环节进行实践和完善。在实习期间负责的专业教师,应对整个实习期做出详尽的学习计划,并在实习期间予以监督和指导。可以考虑先制定出学生实习要达到的总体学习目标,在分阶段进行任务的布置和检验,以达到预计的学习效果。实习阶段结束后,教师应对每个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作出检查和评价,从而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有的放矢,对不同的学生有侧重点的进行教学。

4结语

本文针对职业教育背景下的景观设计专业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发现了目前职业学校景观专业存在的一些比较普通的问题,并通过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目前市场的需求变化很快,教学培养目标的制定是关键,课程设置也需要不断调整以适应企业岗位对于人才的技能要求,教学方法要不断推陈出新,以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虽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具有多样性,我们无法用一个标准去衡量并解决所有问题,但是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重点进行思考:4.1发挥职业教育的特点艺术类职业院校与普通职业院校在艺术类专业教学上具有天然的优势,其对于艺术类专业的教学具有更加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更加系统化的教学模式,应当发挥其特色专业的优势以提高市场竞争力。景观专业作为艺术类专业中的新兴学科,其艺术性与实践性的特点更加符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与目标,在专业教学中应努力发挥其专业特色。4.2明确职业教育的目标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顺利走向就业,景观市场需求的变化会直接影响职业院校专业培养计划、目标的制定,因此景观专业的教学不应该一成不变,应该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反馈调查工作,从中了解企业岗位需求而去进行不断的自我调整和修正,使学生在就业后能够更快更好的适应岗位要求。4.3做好职业教育基础工作应该为新思路下的景观专业教学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例如利用假期给在岗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为教师提供机会定期到企业实习,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实践水平;配备足够数量的实训工作室与电脑培训教室,给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设置实操性较强的课程等。只有将培养计划落到实处,将基础教学条件和教学理念相协调,才能给学生带来更加贴合实际的课堂教授模式,在职业教育背景下将景观专业更好的发展起来,使教学目标稳步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欧百钢,刘伟,王敏.关于风景园林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格的思考[J].中国园林,2009,25,6.

[2]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与景观学的教育[J].中国园林,2004,20,2-5.

[3]艾昌青主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115.

[4]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俞孔坚,李迪华.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15-116.

[5]徐卓恒,艺术类高等职业院校景观设计教学对策研究———以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设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中国美术学院,2012,6,20-24.

体育业市场前景范文3

绵绵起伏的山峦,永定河碧水清波,早晨在西山处袅袅的钟声中醒来,夜晚,多年不曾见到的满天繁星在夜幕下闪烁生辉。石景山人早已将自然的恩赐融入生活,习惯了这里的新鲜空气、参天古树送来的微风、碧波环绕上的舍利塔倒影,自在安乐尽在不言中。

从燕都第一仙山到北京最重要的重工业区,到首都文化娱乐休闲区,再到城市新中心的定位,石景山扎扎实实地一步步走过,见证着北京的发展,也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惊天巨变。无论在区域发展规划定位,还是产业成功转型上,都成了众多以工业为主导的城市纷纷效仿的成功样本。

一个未来将主导整个城市经济和国家创新能力的都会创新商圈,已在此处迅速崛起。笔者有幸与一些见证石景山发展变化的市民与专家一起,为大家讲述石景山区巨变背后的方方面面。

燕都第一仙山引无数名仕赞誉

石景山位于今首钢厂西北,永定河东岸,由石灰岩构成,海拔183米。它属于太行山余脉,是北京西山风景区的一个亮点。它的东南坡苍松覆盖,杂花生树,绿荫浓郁;西北则怪石嵯峨,崖壁千仞,颇具阳刚之美;铜顶的仿古楼台,如凌空一剑,异常壮观。古代,它有“燕都第一仙山”的美称。

石景山有着悠久的人文史。山上出土过大量的绳纹陶片和夹砂红陶,证明此山是古代的北京人聚落点之一。

石景山是北京西山的一处风景名胜。山上的明代古碑载:“惟山雄峙一方,高接云汉,钟灵秀之气,郁造物之英,真燕都第一仙山”。山上的金阁寺塔,是历代游人登临的胜地。登临石景山,西北望群山叠翠,满目苍茫;东南瞰平畴千里,心胸开阔。康熙皇帝登上石景山东望,感叹赋诗道:

车书混一业无穷,

井邑山川今古同。

地镇标异秀,

凤城遥在白云中。

在另一首诗中,他描述石景山说:

岩洞幽深无鸟迹,

峰崖高处有人家。

青山绿水谁能识,

怀古登临华。

石景山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它位于永定河的出山口上,几千年来成为北京城的天然屏障。山下原有三国时戾陵堰和金元时的金口遗迹。康熙皇帝称:“永定河安流顺轨,无冲荡之虞,居民乐业,岁获有秋,功之赞佑。念石景山据河上游,捍御宜亟。”1729年,雍正皇帝在石景山下兴建了北惠济庙,祭祀永定河神。

首钢整体搬迁

成就后工业创意产业传奇

首钢的建设和搬迁,牵动着几代中央决策者和广大的老百姓。这是一个1919年建厂的国内特大型钢铁企业,曾连续多年每年为北京市提供的工业增加值超过80亿元,每年上交税收占到北京市财政收入的1/20强,创造过中国钢铁行业无数个第一。然而,当时代的车轮以不可阻挡之势快速向前之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北京城市的全新定位,使得它不得不迁出北京。

让一个800万吨产能的特大钢铁企业东迁250公里,这是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史无前例的计划。

2000年,北京市提出调整工业布局,并希望通过调整建立起与城市生态环境现代化国际要求相适应,与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国际城市地位相匹配,与首都经济的空间环境条件相吻合的产业布局。

2004年,北京市修订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了自己“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定位,产业结构调整为“都市国际化、经济服务化、区域一体化、产业轻型化”。

从2006年开始,北京建立了能耗、水耗公报制度、节能监察和评价制度,并将“十一五”期间万元GDP能耗下降20%的目标分解到各区县和重点耗能企业。首钢搬迁调整启动,北京焦化厂正式停产,合成氮、电石、硫酸、油制气等27种传统工业产品退出生产,基本消灭了小水泥、小玻璃、小造纸、小钢铁。

停产或者搬迁这些“硬产业”,消灭了北京城市发展的“硬伤”,全新的产业体系正在这座越来越国际化的大都市中崛起。中关村科技园区、金融街、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商务中心区、临空经济区、奥林匹克中心区等6大高端产业功能区已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引领带动者,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近一半,金融业增加值占到全市70%以上,信息服务业增加值也超过全市的一半。

首钢的整体搬迁,是新时代城市建设的一个传奇事件,也为国家、北京市政府提出了更多关于搬迁经费、人员安置、新厂投产资金、新旧厂产能过渡等前所未有的难题和重重挑战。然而,在选择首都还是选择税收的问题上,我们欣喜地看到,北京市政府选择了前者。

为了构建全新的国家大都市,首钢于2007年年底完成压缩400万吨钢铁生产能力,在北京石景山地区阶段性保留400万吨钢铁的生产能力。其间,为保证生产正常运行,暂保留2台烧结机、3座焦炉;按照计划,2010年年底前北京石景山区冶炼、热轧能力全部停产,只保留首钢总部和研发体系以及不造成环境污染的销售、物流、三产等业务。一个偌大的搬迁工程,在政府扶持、全民支持、全体首钢人同心协力的共同努力下,进展颇为顺利。

首钢整体搬迁后,主厂区将腾出8.56平方公里土地,这在市区是绝无仅有的,据石景山区政府相关人士介绍,主厂区北部的首钢厂房将保留外形,可作为展馆、拍摄及演出基地等。主厂区南侧靠近长安街西延线的部分,将发展金融商务、总部经济等,同时将建商业、娱乐、住宅等综合配套设施。临近永定河的区域将建设一个滨河生态公园。

2009年10月14日,中国动漫游戏城项目在首钢二通厂原炼钢厂房内正式启动。作为国家发改委国家重大文化产业项目,中国动漫游戏城将获得北京市每年1亿元的资金扶持,预计未来将有300~500家企业入驻。

打造绿色产业是CRD规划的核心。而这种“后工业时代”的转型,同样为石景山区创造出极具特色的居住氛围。

奥运场馆建设 带来后奥运效应

如果仅仅凭借处的原始山林、永定河的波光水色和西山晴雪的景致,这里还够不上北京最舒适的区域。一切得从2001年的北京申奥成功开始。石景山从那一刻起,就注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果没有奥运会,首钢的搬迁不会显得这样急切;如果没有首钢搬迁,石景山从工业化向后工业化的转变不会这样雷厉风行;如果没有这壮士断腕般的转变,石景山不会吸引全国乃至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尽管奥运场馆散落在各个区域,尽管各个区域都在尽己所能服务奥运,但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北京各个区域影响之大、意义之深远无过于石景山。而石景山本身也成为仅次于朝阳、海淀的第三大场馆群,7个奥运比赛和训练场馆,涉及5个比赛项目,29枚金牌将在这里产生。

“奥运场馆建设要按照市委要求,统筹布局,精打细算,经得起历史的检验。”2004年7月23日,时任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在调研奥运场馆选址工作时强调,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奥运场馆建设,充分利用好北京现有丰富的体育场馆资源,坚持节俭办奥运的方针,围绕奥运需要综合协调,既满足奥运会比赛的需要,又能够为北京的群众体育活动开展留下发展空间。今后北京市体育场馆建设都要围绕奥运转,要满足群众性体育活动的要求,以人为本,建在社区。

石景山拥有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和现成的场馆资源,首钢篮球馆、老山体育馆、石景山体育场、石景山体育馆等多个建成于八九十年代的体育场馆,对这些原有场馆升级改造,使其能够承担奥运比赛和训练的任务,更使周边市政环境得以迅猛地发展和提升。

西五环路段从北到南依次建有国家体育总局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首钢篮球中心、国家体育总局自行车击剑运动管理中心、石景山体育中心,总占地面积达75万平方米。在西五环沿线上建有7个奥运场馆,再加上周边的相关产业群,一条疏密有致的体育产业带赫然天成。

时任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的张家明曾向媒体公开表示,北京奥运场馆的规划选址归纳为3个特点: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节约用地、减少居民搬迁;尽量选择人口密度较低、住户相对少一些的近郊地区;兼顾旧城风貌和文物保护。张家明表示,奥林匹克公园和石景山场馆区的建设,促进了该地区城市化进程,是社会经济和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

北京奥运会结束以后,部分冷门项目的场馆面临着即将被拆除的窘境。为了能使这些场馆在奥运会后有效利用,冷门项目场馆的集中地石景山区,由区政府带头,将全区所拥有的7处奥运场馆打包向市民开放。

据了解,在石景山区其他奥运场馆开放之前,同样位于石景山区的奥运会篮球训练馆已经对市民开放。如今的篮球训练馆已经改造成为一个健身俱乐部。在2000多平方米的场地中,动感单车、椭圆机、新型跑步机、瑜伽训练室、大操房等设施一应俱全。市民只需花费600元办一张会员卡,就可以在设施一流的场馆内健身一年。平均下来每天才花费不到2元钱。对于市民来说,确实是十分超值。

生于70年代的高先生是土生土长的石景山人,父母都是首钢的第一批老职工,如今已经退休,高先生表示,首钢的搬迁停产,确实让石景山的空气更干净了。而从2006年开建的众多奥运场馆,更让这个区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路更宽了,草更绿了,天更蓝了,虽然在国贸的高级写字楼里工作,拿着比父母退休金加一块儿高2倍多的薪水,骨子里还是喜欢西边,主要是西边不堵车。从东到西,分界线相当明显,只要过了公主坟,就像换了个天地一样。这里看不见呆滞木讷的神情,也没有仓促赶路的职业装男女,更多的,是牵着漂亮的银狐遛弯的老百姓和推着婴儿车的父母。而这里随着石景山万达广场的开业,也像东边一样繁华起来。

文化创意产业 让区域展翅高飞

石景山区的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4.46%,居北京城八区之首。随着首钢搬迁,石景山的发展空间将会很大,首钢搬迁调整腾出的8平方公里土地上要规划建设1000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建,石景山区的城市化建设也是相对较高的,市政道路、生活配套、娱乐休闲相对成熟。

以山灵水动的大环境景观清晰地勾勒石景山的轮廓,以现代科技文化激活传统工业文明的空间载体,以生态的、人本的理念细致地刻画城市建设的每一个角落,石景山区应该可以建成一个复合了历史传统与现代文明的特色地区。

目前的石景山区,已经拥有首钢体育馆、老山奥运自行车馆、石景山体育馆等健身场馆,以及石景山游乐园、北京雕塑公园和古城公园等休闲场所。而在《CRD建设行动规划》中,休闲与娱乐将是石景山区的一大主题。

在人们熟知的八角游乐园,将打造出一条围绕游乐园而建的酒吧街――体量4万平方米的“塞纳・左岸”风情街;而在北京雕塑公园西南侧,总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的台湾街已经招商80%。这一以台湾风情为主题的文化特色商业街,涵盖了餐饮、文化艺术、娱乐休闲和购物等多种业态,让市民足不出城便可体验原汁原味的台湾风情。

在交通方面,2008年4月,连接阜成门到门头沟的阜石路西四环至西五环段正式通车,成为连接石景山区的城市快速干道。此外,区域还将进一步推动轨道交通,未来将形成莲石路、京原路、五环线等多条地面交通和地铁4号线、6 号线和S1线共同构建的立体交通网。区域内交通便捷,优势明显,“住在市里,上班在石景山,开车非常顺。”

体育业市场前景范文4

关键词:景观体育;全民健身;郑开国际马拉松

中图分类号:G811.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6.01.026

1 前言

景观体育是一种新兴特色的体育组织形式。2006年5月“景观体育”在全国体育大会“太湖体育论坛”上被首次提出,使其成为广大学者关注的焦点。我国的城市景观体育最早在上海兴起,南京路全国沙滩排球锦标赛、上海国际赛车场举办的F1世界锦标赛等等,都为上海增添了新名片。景观体育的开展不仅推动了城市现代化的建设,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城市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对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景观体育的内涵和特征出发,通过分析郑州开展的郑开国际马拉松赛事对郑州全民健身开展的影响,阐述景观体育对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意义。

2 景观体育的内涵

“景观体育”这一概念虽然早已提出,但至今对其仍没有一个明确的表述,多位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概念进行了界定,例如:张美江在对景观体育的解读中认为:景观体育巧妙、有机地将体育和景观结合起来,是一种新颖的体育锻炼方式;陈锡尧在对上海城市景观体育赛事运作的探析中认为:景观体育是一项利用城市特有的景观资源,突破传统体育场所的限制,将城市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与鲜活的体育运动项目进行有机的结合,具有群众广泛参与的体育比赛活动;周丽琴认为城市景观体育是以城市景观为背景或场地开展的、有组织的体育活动等等。综上所述,可以认为景观体育就是一项以城市景观为主要背景或场地,将静态景观与动态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新兴特色体育活动形式。

3 景观体育的特点

3.1景观体育的地域性

城市景观是景观体育的生命线,它作为景观体育的场地或比赛背景,展现了景观体育独有的特色。不同的城市风貌赋予了景观体育不同的风情,同样是马拉松,当镜头中运动员矫健的身影穿过天安门,我们知道这就是北京国际马拉松的现场;当镜头中的运动员闪过五通灯塔,我们知道这就是厦门国际马拉松的现场。景观体育就是这样借助着不同地域风情的城市景观,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关于赛事举办城市的视觉享受,从而让我们在精彩比赛的过程中了解这座城市。

3.2景观体育的整体性

景观体育是体育与城市景观的巧妙结合体,它不仅包含着体育的元素,同时也夹杂着社会、自然等元素,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个元素间相互影响着彼此。因此,景观体育并不是一种简单的体育形态,而是相互联系的城市特色景观与体育文化现象相互作用的综合体。只有充分将体育比赛与城市的特色景观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创造出高质量且具有特色的景观体育活动,从而满足观赏者日益增长的物质与精神上的需要,并取得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3.3景观体育的时尚性

景观体育作为一种新兴的体育活动项目,其样式新颖,项目安排具有一定的时尚性。景观体育能在短时间内在全国甚至世界迅速的发展与其突破传统束缚密不可分。从时间的维度上看,景观体育历时较短,发展迅速,例如攀岩、Fl摩托艇、低空跳伞等体育项目都属于新兴起的体育项目;从空间的维度上看,城市景观体育打破了传统体育的理念,将城市景观作为体育比赛(活动)的场馆,使静态的城市景观与动态的体育运动惟妙的结合在一起,为其形式增添了时尚的魅力。

3.4景观体育的休闲性

传统的体育比赛看台与比赛场地界限分明,使观众在观看比赛时具有一种“局外人”的心理,而景观体育本身就是一项以自然或城市景观为比赛背景的体育活动,它打破了传统比赛项目的束缚,消除了观众在场馆内观看比赛的规范性,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观众和参赛运动员的物理和心理距离,活跃了比赛和活动现场的氛围,消解了两军对战造成的萧杀气氛,使整个比赛的过程更具休闲的气息。

4 中国郑开国际马拉松

中国郑开国际马拉松是由中国田径协会、河南省体育局、郑州市人民政府、开封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是河南省唯一常设的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也是目前中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全程马拉松赛事。

4.1郑开国际马拉松赛事缘起

连接郑州和开封的快速通道――郑开大道于2006年11月19日正式开通,这也标志着郑汴一体化的建设正式启动。

同年的8 月 6 日,一份“关于举办郑汴国际马拉松比赛的倡议”的帖子引起了郑汴两地市民的广泛关注。倡议是由头一天徒步贯穿郑开大道的“半月大哥”和“随风缘”提出的。郑州和开封两地的政府也极为重视这个建议,通过详细的调查研究,认为郑开大道具备举办马拉松最基本的条件――拥有42.195公里的合格赛道。经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各界的热议。最终在郑汴两地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各路媒体的共同推动下,万人签名、筹委会成立的条件下,郑开国际马拉松赛事于2007 年 2 月 15 日正式获准举办。

4.2郑开国际马拉松项目设置及参赛人数情况

中国郑开国际马拉松自2007年首次举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了九届,参赛人数也从首届的5600人增至来自29个国家和地区的49000人, 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从稚嫩到成熟的蜕变过程。为能更好地实施国家“全民健身计划”,郑开国际马拉松在设置传统的全程和半程赛事以外,还开设了5km和10km的比赛,同时在5km的小马拉松比赛中还增添了情侣马拉松和亲子马拉松,丰富了郑开国际马拉松赛事项目的多样性,使得马拉松比赛更具趣味性,从而吸引郑汴两地市民投身其中,推动了河南省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

4.3郑开国际马拉松的赛事特色

第一,它是最具东方文化魅力的马拉松赛道

郑开国际马拉松的赛道地处中原,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为广阔的黄淮平原,这里是中华文明的摇篮。道路两旁浓郁的乡村风情,壮阔的黄河景观,秀丽的雁鸣湖景区,还有终点开封八朝古都的绝代风华使郑开国际马拉松更具魅力。这里气候宜人,风景如画,可谓是举办国际马拉松赛事的最佳地域。

第二,它是最平坦开阔的马拉松赛道

郑开通道宽阔平坦,道路宽达100米,双向拥有十个车道,是最理想的马拉松赛道,最有利于运动员创造出优异成绩。

第三,它是最具人气的马拉松赛事

河南是拥有一亿人口的人口大省,而作为省会城市的郑州,是铁路、航空的枢纽,这里交通发达,物流充沛,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参与性。得到了省委领导和普通百姓热烈支持。可以说从组织、协调、住宿、旅游、安全等各方面均无后顾之忧。

第四,它是最能体现马拉松精神的赛事

马拉松比赛展现了挑战自我、超越极限、坚忍不拔、永不放弃的体育精神。郑开国际马拉松一头连接郑州,一个一度被遗忘的商代古都,正在快速崛起的中心城市,另一头则牵手八朝古都开封,曾经的世界第一大都市。开封曾经无数次遭受大水和毁城却仍然原地站立起来,创造了"城摞城"的世界奇观。这种百折不挠的城市精神恰好契合了马拉松精神,可以说郑开国际马拉松将马拉松精神和城市精神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让马拉松精神得到最完美的升华。

第五,它是最具唯一性的马拉松比赛

郑开国际马拉松是世界上唯一由网络催生的国际马拉松赛事,这是世界上唯一链接两座古都的马拉松赛事、这是世界上唯一让马拉松复古,回到原生态的赛事、这是世界上唯一全程直线最艰难的马拉松赛事

第六,它是最具发展前景的马拉松赛事

马拉松比赛精神和郑汴城市精神的完美结合,马拉松文化与东方文化精髓--中原文化的融合,河南的崛起,经济的腾飞,神秘的东方文明,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都让郑开国际马拉松注定是最有前景的马拉松赛事。

5 郑开国际马拉松对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价值

5.1丰富了两地市民的体育锻炼手段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身的需求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健身方式已不能满足人们的健身需求。多数体育项目如篮球、乒乓球、网球、游泳、太极拳、广场舞、健美操等也都是在规定的区域或场馆内进行,而郑开马拉松突破了这种区域限制,它将马拉松比赛与郑汴两地的特色景观相结合,以郑开大道沿途的景观为背景,突破了传统思想观念,为人们从事体育健身活动开辟了新思路。

5.2强化了两地市民的全民健身意识

健身意识是人们积极参与身体锻炼自觉性的反映。随着工作和生活压力的不断提高,人们从事体育锻炼的时间随之减少,健身的意识逐渐淡化。郑开国际马拉松的开展强化了人们的体育锻炼意识。比赛中市民们不仅欣赏了运动员矫健的身姿,还领略了沿途秀丽的风景,以及郑汴两座古城的风光,这种国际赛事与城市景观的巧妙融合极大地刺激了两地市民参与其中的欲望,点燃了市民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从而强化了两地市民的全民健身意识。

5.3促进了两地全民健身战略的实施

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并将全民健身上升至国家战略。这使 “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在各级地方政府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全民健身战略的实施不仅需要各地级政府的落实,还要培养和唤醒群众的健身意识,郑开国际马拉松的开展,一方面,促进了全民健身计划的宣传;另一方面,唤醒了郑汴两地市民的健身意识,使市民们积极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来,从而促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

5.4推动了体育生活化的进程

大众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增强国民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而现今,我国体育锻炼的普及率不高,与实现体育的生活化还有一段距离。郑开国际马拉松的开展一方面拉近了市民与竞技体育的距离,为大众体育健身提供了良好的健身环境,营造了休闲的锻炼氛围,有助于郑汴两地的市民在美好的环境和氛围中主动从事体育锻炼;另一方面体育和城市景观的巧妙融合使体育向社会广泛展现其特有魅力,有利于体育在市民中树立良好形象,赢得更多社会支持,从而进一步提升体育的价值,推动体育生活化的进程。

5.5实现了市民免费观赏体育赛事的需求

传统的竞技体育项目都是在专门的体育场馆中进行,想要欣赏高水平精彩的赛事就必须提前订票或花钱买票才可进行观赏。如国外的NBA以及国内网球、乒乓球比赛等都需要昂贵的门票,这使得许多体育爱好者因为经济的原因与自己喜欢的比赛失之交臂。而郑开国际马拉松是以城市景观为比赛场地或背景的国际体育大赛,每个人都可以免费观赏国际顶尖运动员间的较量,从而满足市民的体育需求。

参考文献:

[1] 孙泽野.中国郑开国际马拉松赛对城市发展影响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1.

[2] 张美江,熊文,李厚芝. 景观体育之解读――以上海市的实践与探索为例[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10(05):4-5.

体育业市场前景范文5

[关键词]中国动画产业;市场现状;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4-0004-02

动画产业是典型的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中非常重要的组织部分,创意也就成了决定动画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要素之一。因此,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以及教育发展对策的制定,都必须遵循动画产业这一创意产业的独特属性,采用产品的非标准化策略,即差别化策略来丰富动画市场、优化产品结构,在动画人才的培养上,更是要重视人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盲目的照搬照抄或模仿西方国家、日韩国家的优秀作品,要保持中国动画作品的原创性、创新性,这一才能不断增强中国动画作品的国际竞争力,为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赢得更广泛的发展空间。

一、中国动画产业的市场现状与问题

(一)质量不高,管理体制存在缺陷

对于中国当前的动画产业而言。最缺乏的是创意和营销策划能力。在动画制作过程中,一个好的创意可能会价值连城。但是动画制作的创新并不是可以直接学来或是模仿他人的,这需要自己亲手实践才能获得。创意,是目前中国动画业最薄弱的一个环节,中国动画市场上有太多的作品或多或少的带着别人作品的模样,所以中国动画产业的产出虽然相对较高,但是动画作品的质量却相对较差,与日、韩、美等国家的动画制作水平还存在的很大的差距,加上中国动画的管理体制不健全,没有为动画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政府一味抵制外国动画作品,以及政策性保护反而不利于中国动画产业的长远发展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迫切需要对中国的动画产业结构和管理体制进行完善。

(二)审核过严,很多作品缺乏深度

动画产业发展的诱人前景极大地刺激了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但是由于传统文化管理体制中的种种弊端,中国对动画作品的审核还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如没有指定和推卸动画分级审核机制,对动画片的审核通常是“一刀切”,导致很多中国人对动画产业的认知严重不足,很多人还认为动画片就是给少年儿童拍的,这就导致了我国动画作品审核过严,很多作品缺乏深度。针对成年人的动画市场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所以造成了中国动画作品的“幼稚”形象。可以说,中国动画产业分级制度的缺失,限制了很多动画投资人的投资热情,也让很多动画创作人员畏手畏脚,更是把很多的成人观众排斥在了中国动画产业之外,他们只能在网上看一些国外的优秀动画片,这其实也是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的一大失误。

(三)竞争激烈,创意不足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观众很容易就能通过网络渠道收看国外动画片,电视也不再是国人观看动画片的唯一渠道。我们在欣赏国外动画片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现国产动画片的不足,所以有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看国外动画片,反而对国产动画的观赏越来越少,这无疑为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敲响了警钟。同时,随着中国动画行业内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动画制作企业盲目求“快”、求“量”,所以经常是模仿他人的作品,导致中国动画作品的创意性严重不足,严重脱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审美需求,这对中国动画产业的长远发展也是非常不利的,迫切需要尽快完善动画运营模式,制定更加科学的产业发展对策。

二、中国动画产业的市场发展前景

自上世界60年代开始,我国的动画产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停滞不前,尤其是在期间,甚至出现了倒退现象。但随着近年来国家对文化产业的重视,中国的动画产业迎来了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一)行业前景

由于我国动画市场的需求在急剧扩大,所以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都已经建立了生产基地,国家对动画产业的发展也制定了很多政策性的扶持条件,国外动画片的放映在国内还存在一定的限制,这就为国产动画片的崛起创造了相对有利的条件和足够的发展空间。尤其是随着近年来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我国动画教育专业的陆续开始,为中国的动画市场注入了越来越多的新鲜元素,增强了中国动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商业前景

艺术和商业是动画产业的两个主要特征,动画产业在发达国家的文化体系和经济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在日本、韩国、美国等动画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动画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与其他产业之间的融合趋势在不断加强,动画产业的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大,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扩大,已经深入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动画产业与体育产业、旅游产业、休闲产业、教育产业的融合,都为动画产业创造出了更广阔的商业前景。随着我国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休闲时代的到来,中国动画产业发展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其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和市场效应毋庸置疑。因此,随着政府对动画产业支持力度的加强,高素质动画人才的越来越多,社会大众动画审美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的动画产业链将会更加完整,商业发展空间也将会越来越大。

(三)教育前景

从整体上看,世界各国的动画教育发展主要都会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技术融入性推动动画教育的普及,二是受国际和国内动画产业的特点影响,只能制定适合本国的动画产业发展战略。这对于中国的动画教育而言,同样也不例外。近年来,计算机动画制作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很对程度上降低了对动画制作人员绘画技能的要求,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动画制作活动中来,入门门槛变得更低,教育培训费用也有所下降,这就为更多的人接受动画专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便利条件。同时,中国动画产业市场需求的越来越大,现今动画制作业有了强大的发展动力,动画专业人才在我国的人力资源市场上还存在着较大的缺口,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动画教育产业的发展。

三、中国动画教育的发展对策与建议

动画产业巨大的市场潜力极大地刺激了教育界,我国动画教育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增长、在扩张,但是动画教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一方面,我国动画企业大声疾呼“人才缺乏”,难以找到能满足其发展所需的动画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很多动画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经济收入偏低,这就需要我们需求更加科学、更有针对性的动画教育发展策略。

(一)人才培养应要与市场需求充分结合

“动画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商品”,动画人才的培养同样需要我们站在市场的角度进行人才培养的规划,这样才能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充分适应,培养出更多“适销对路”的动画人才。但是,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或者有的教育结构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上容易脱离市场需求,导致学生的创新思维相对缺失,知识应用能力相对弱化,无法阻止当前动画市场需求不断变换的实际,形成了对动画教育资源的很大浪费。对此,高校等教育部门要加强校企合作力度,加快实习基地的建设,增加动画制作实践教学的比重,增强动画专业课程教学的实用性,这样才能确保动画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有效结合,为学生的顺利就业和良好的职业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条件。

(二)改善教育环境,加强国际交流

针对我国动画产业发展和动画教育相对落后的现状,高校等教育部门应当有意识的“走出去”和“引进来”,通过自身教育环境的改善,以及优秀教育人才和教育理念的引进,提高中国动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对此,教育部门为了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科研实力,能够为在校学生动画专业素质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学习条件,一方面要加大硬件投资的力度,加快学生动画制作实践平台的建设,另一方面要尽力搭建能代表动画产业技术前沿的教学平,配备能完整支撑二维动画、三维动画、无纸动画、定格动画、数字音频、影视后期制作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先进设备。

(三)严格动画教育专业的审批程序,加强教育实力的评估力度

我国的动画教育起步相对较晚,与美国、日本等动画大国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虽然近年来我国的动画教育得以快速发展,但是人才培养质量却不容乐观,如很多高校对动画专业的开设是非常盲目的,可能自身还不具备较高水平的教育实力。因此,无论是学校增设动画专业,还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审批部门,对中国动画专业的设置都要进行科学论证,加强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只有那些符合条件的院校或教育机构才能准予开设,对不具备能力设置本专业的院校应待时机成熟后再作考虑。同时,对于目前已经开设动画专业的教育机构,也应当加强对其教育实力的评估力度,包括对学科构架的评估、合格教师的评估、教材的评估、教学效果的评估和毕业生就业后的追踪评价等,对于存在较大问题的应停止其教育资格或责令他们限期改正,这样才能有效改善我国当前动画教育的各种乱象。

结语

总之,基于我国动画产业的市场发展现状,必须首先从动画管理体制和教育体制上寻求突破,只有打破体制障碍,提高动画人才的培养质量,给动画产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中国的动画产业才能获得强有力的发展动力,创造出更多优秀的动画作品,提高中国动画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耿聪,胡浩.浅析动画产业人才需求关系[J].东方企业文化,2015(2).

体育业市场前景范文6

市场重回存量资金逻辑

受无风险利率下行的驱动,2014年下半年以来非标资产资金、地产投资资金以及散户资金持续进入股票市场,形成以增量资金和杠杆操作为特征的快节奏行情。

10月至今,经过三个月的快速行情演绎,我们认为增量资金进入市场的速度逐步趋缓,这主要是由于前期无风险利率下行进程放缓,驱动更多增量资金因素暂未显现。

此外,自12月起,央行已连续七周暂停公开市场操作;1月16日,银监会对《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对委托贷款的来源和用途两端加强监管;保监会在近期召开会议,提示险资运用的合规性及相关风险。因此,综合考虑一行三会近期政策在边际上的变动,短期内资金成本下降预期将受到较大影响,市场波动率将进一步放大。

增量资金进入市场的速度降低将使短期内牛市节奏放缓,并使市场在一定程度上重回存量资金主导的格局。

在增量资金放缓,存量资金暂回主导的过程中,市场预期大盘蓝筹难以产生趋势性行情,配置吸引力相对弱化;而另一方面,风险偏好程度短期内受限,又使得市场对于公司业绩和基本面的关注度相对提升,以此作为防御的考虑。

两种因素结合,使得市值居中且具有业绩的中盘蓝筹受到集中关注。未来一段时期内,市场风险偏好将重新主导市场方向,市场风格正向2013年模式回归。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波动加大、市场分化、局部牛市、风险偏好主导,其中局部牛市则主要集中于成长股板块。

再查两融确立存量资金博弈格局

日前,证监会表示,根据安排,继1月16日通报45家券商融资类业务检查结果后,近期将对剩余46家公司融资类业务开展现场检查。

自12月以来,证监会已先后实施专项检查两融业务、加强退市风险警示、点名通报18家涉嫌股价操纵上市公司、打击内幕交易等监管行为。我们曾提出,以牛市为背景,监管层正系统性提升监管执行力度;且系统性提升监管力度的逻辑还将延续。“再查两融”的政策措施,进一步确认了这一逻辑。

另外,在市场重回存量资金的特定背景下,证监会对两融业务的再次检查,将使对市场逻辑造成较大影响,使存量资金博弈格局进一步确立。

前面提到,2014年下半年以来的行情具有增量资金和杠杆操作相叠加的特征,这使得市场能够在短期内快速放大量价;在此背景下,监管层持续性的实施金融风险防范,有助于市场行情的长期可持续性。

然而,尽管前期市场的快速上涨使监管政策持续转向金融风险关注;市场收益率大幅上涨与实体经济继续下滑的背离则影响资金流向,使得货币政策在短期选择上面临两难。而反过来,在存量资金博弈格局下,市场参与者又将监管政策和货币政策视作行情下一步方向的信号。市场行情与监管政策、实体经济之间形成了相互牵制的局面,这产生了两方面结果:第一,市场风险偏好短期内受到限制;第二,市场行为对监管政策极其敏感,市场波动率放大。由于避险情绪的存在,市场有可能产生短期调整。

看好中盘蓝筹与成长股的表现

站在当前我们认为,存量博弈将带动风险偏好逐步上升,中盘蓝筹及成长股将会有好的表现;市场对改革相关标的将提升偏好度。

目前,在增量资金放缓、风险偏好短期受限的背景下,行业配置应当遵循三项原则。第一,甄选在本轮行情中涨幅较低的滞涨行业;第二,甄选当前估值较低、具有基本面支撑的行业;第三,避开融资买入额占比较高的行业。

结合存量博弈下的风格转变,我们推荐拥有业绩支撑的中盘蓝筹,包括医药、家电、食品饮料等。食品饮料、医药行业在本轮行情中涨幅较低,且本身具有防御性质,配置价值凸显;受益于地产销量持续复苏、原材料价格持续下降双重因素推动,家电板块在当前阶段配置逻辑清晰;轻工板块持股离散度居中,前期涨幅较少,尤其是造纸行业已处于基本面底部,具有较好的预期。

同时,在存量博弈下,创业板指数将进一步向上突破,我们上调对成长股的推荐。

此外,2015年将是改革落地之年,以此为核心的主题投资将会表现活跃。“京津冀一体化”提出周年之际,我们预期将会迎来政策出台窗口,我们将此作为当前阶段首推主题。

体育业市场前景范文7

【关键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市场前景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教育机制的改革不断深化,高等院校与高职院校都在不断扩大招生,使更多的人接受到更高等的教育,同时也为我国社会发展培养出了大批的人才。但与此同时,市场就业岗位与毕业生之间的矛盾也在不断加大。整个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育部门的宏观调控以及教育机制的改革存在不足,使得市场需求与教育培养方向之间没有正确协调。本文中,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经验及教学体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市场前景进行了探讨。

1 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及问题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已经有多批毕业生走入社会开始就业,在多个批次的高职毕业生进行职业调查时发现,很多高职毕业生并没得到理想的工作岗位,更不要说能找到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还有部分学生是一直处于失业状态。这种调查结果令人不由的疑问,教育改革真的提高了我国的整体就业水平了吗?在此,笔者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以及就业市场机制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1)高职院校自身定位不准确。从理论上来讲,高职院校在实际的人才市场需求中要比高等院校的学生更具一些优势,即高职院校的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但事实上,人才市场的现状却是技能型人才紧缺,而高职院校学生失业的状态。造成这一矛盾的重要原因是高职院校并没有正确认识到自己的定位,在教学中盲目照搬高等本科院校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设置了很多专业,却并没有将这些专业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2)高职毕业生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职业规划是一个人开始职业生涯的重要规划,是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方向不断发展的主要依据。然而目前很多高职毕业生都没有合理的职业规划,甚至在求职时也都处于一种盲从的状态,并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这也是很多毕业生频频跳槽的主要因素。

(3)市场化就业意识不强。受计划经济用人制度的影响,在就业管理工作中存在等、靠的思想,希望用人单位主动上门,缺乏走出校门主动联系企业、主动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开拓创新意识,学生就业基地建设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4)市场化就业的职业指导体系尚未建立。目前,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还停留在就业政策与就业信息、就业形势与就业求职技巧教育的层面,与市场化就业相适应的职业指导体系尚未建立起来,与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培养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还没有得到普遍推广运用。

(5)市场化就业的管理机制尚未形成。学生就业应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决定高职院校能否健康持续发展与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内容,应当得到全体教职员工的关心与关注,但目前高职院校全员关注、全员参与学生就业工作的机制还没有形成。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提高受到较大的影响。

(6)缺乏市场化就业的管理手段。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还缺乏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手段,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网络化就业服务体系在大多数高职院校还未建立起来,很多高职院校还停留在传统的就业服务与管理上,从而导致高职学生就业成本较高,高职院校就业服务与管理效率较低。

2 高职毕业生的就业优势

高职院校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实用型人才,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在一定程度上是要比其他院校的毕业生有着一定的就业优势的。即高职院校的学生更具实践动手能力,且对工作岗位的期望值较低,因而更踏实勤奋,更易受到用人单位的器重。具体来讲,高职毕业生的就业优势有以下两点:

(1)实践优势。高职毕业生在经过几年的学习后,掌握了较多的实践技能,且在学习中也做出了一定的岗位实训,对于工作的具体内容了进一步的了解。因而在走入工作岗位时,能够更快的适应岗位需求,动手实践能力弥补了其理论知识的欠缺,具有较大的实践优势。

(2)正确定位。在毕业生进行求职时,能否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是非常关键的。这是因为定位的准确与否决定了毕业生在工作中的工作态度,是企业在招聘时较为看重的一点。高职院校的学生相对于本科生或研究生来讲,更易找准自己的定位,客观的评价自己的能力,并愿意由基层做起,对薪资待遇的期望值也相对较低,而这些正是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因而高职毕业生在这方面也是具有很大就业优势的。

3 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前景与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很多企业都急需大批的实用型人才来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的生产水平。因而从整体来看,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笔者以为,高职院校在教学中应当根据就业市场前景与发展方向来做出一定的改革措施,以真正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1)通过产销结合来解决就业安置问题。在教学中,高职院校应当更加注重对学生某一门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保证给学生找到就业岗位。教师应当深入到工厂第一线去了解市场的实际需求,掌握用人单位的的人才需求信息。并由教师来负责安排学生的就业,这样就能够有目的有方向的对学生进行培养。实现产销结合的教学方式,以此来保证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就业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2)抓住就业机遇。目前在人才市场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现象就是有些岗位有很多人去应聘争抢,而一些岗位则无人问津。这是因为这些职位相对较为辛苦,或者传统观念中认为这种职位没有技术含量,使得毕业生不愿意去接触这一行业。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在进行教学时,院校应当尽可能的改变学生的观念,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准确掌握市场行情,抓住就业机遇,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顺利就业。

(3)引进国外新式的“双线制”教育理念 。平等的观念和地位奠定了“双线制”的思想基础。在很多国家,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拥有平等的地位。国外的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采取的双线并行,相互沟通的模式。在英国,中学毕业后进入社区职业学校学习,进行职业技能培训。通过不同的技能培训,获取不同的职业技能证书,提高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竞争力。在德国,职业学习与普通教育形成”H”型结构网络(两竖分别代表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横是表示两者互相沟通)。60%-70%的课程在企业中进行,如生产岗位、培训中心、跨企业培训中心;30%-40%的课程在职业学校进行。在不同的教学地点,教学形式与内容就有所不同。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提高。

(4)校企合作模式实现了职业教育本质回归 。校企合作模式能够及时帮助学生掌握就业信息,实现学生就业和企业用工的顺利对接。目前,应届毕业生遇到的障碍之一是信息不对称,导致学生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职业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实行工学结合,极大地增加学生接触企业等用人单位的机会,使他们在实际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熟悉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了解企业聘用新员工的意向,直接或间接获得有用的就业信息。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很多学校把握了行业发展趋势,掌握了企业用人需求,实现了“订单式”培养,大大改善了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在专业设置上以职业分析为导向,在培养目标上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在课程设计上以职业活动为核心,在教学内容上除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和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外,还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4 高职毕业生关于就业问题的理性思考

作为新世纪的人才主要来源,高职院校学生在进行就业选择时一定要明确自己的定位,不高估也不低看自己的能力,尽管当前人才市场竞争激烈,但也不能一味的降低要求去适应不适合自己的工作。另外,社会上有些企业重视学历而低估能力,使得一些高职毕业生失去了很多的就业机会,而受到一些心理上的打击。这些都是高职毕业生应当注意改正和客服的问题。因为从整体上来讲,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还是非常光明和广阔的,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自身竞争力,在就业市场中赢得更好的职位,当前的高职毕业生就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努力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为了应对未来的就业市场竞争,高职院校学生应当从现在就开始增强自身价值,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在学校中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并应当转变职业观念,正确定位,以积极务实的心态来对待就业问题。

(2)高职院校要为学生就业积极创造条件。首先学校要优化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高职院校要注意根据市场需求主动调整专业设置,改善课程结构,提高教学水平,适应社会的需求。其次,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确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业工作指导思想,通过各种形式的就业教育,为学生就业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了解就业政策,掌握择业技巧,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提升其就业质量。最后,做好高职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学校应该采取多种形式为学生的就业积极创设良好条件,全方位增加毕业生的就业机会。

5 结语

总之,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进程中,人才是社会第一生产力。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因而社会市场中对于人才的需求量是很大的。尤其是对一些具备高素质、高技能的实践型人才更是处于急缺状态。这就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就业发展平台。从整体来看,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还是相当乐观的,但这要求高职院校以及学生都能够正确定位自身价值,结合市场需求进行教育和学习,不断提高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新的知识与理念,以正确的心态来应对就业问题,勤奋务实,积极面对工作内容,充分发挥自我价值。只要高职毕业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其就业前景还是非常美好的。

参考文献

1 张翠英.对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的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07(9).

体育业市场前景范文8

近年来,马拉松旅游、冰雪旅游、山地户外旅游、潜水旅游等以体育为主题的旅游项目悄然兴起。体育旅游是旅游产业和体育产业深度融合的新兴产业形态,是以体育运动为核心,以现场观赛、参与体验及参观游览为主要形式,以满足健康娱乐、旅游休闲为目的,向大众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涉及健身休闲、竞赛表演、装备制造、设施建设等业态。

体育是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旅游是推进体育产业的重要动力。体育与旅游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紧密关系。湖南省旅发委党组书记、主任陈献春表示,体育为旅游提供了丰富体验的重要内容,成为旅游最值得充分利用的资源;而旅游为体育提供了推广普及的重要平台,成为体育最好的市场渠道。当前,体育旅游正处在新风口,大有可为,前景广阔。

“十三五”时期,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不断发展和“健康中国”战略的逐步实施,我国体育需求将从低水平、单一化向多层次、多元化扩展,体育消费方式将从实物型消费向参与型和观赏型消费扩展,体育产业将从追求规模向提高质量和竞争力扩展,体育产业必将迎来重大战略机遇。

北京市旅行社协会副会长钟晖表示:“现在旅游的主力消费人群是‘80后’‘90后’,出境游50%―55%的人群都是‘80后’‘90后’,体育的消费群体,大部分也是‘80后’和‘90后’,这两类人群契合度非常高。”

目前体育旅游没有标准的分类方式,既可以根据体育项目类型分为马拉松旅游、骑车旅游、跑马旅游、滑雪旅游、登山旅游、高尔夫旅游等;也可以根据参与方式分为赛事观光型体育旅游和运动参与式体育旅游;还可以根据运动强度分为休闲体育旅游、健身体育旅游和极限体育旅游。

现象 “体育+旅游”受到社会热捧

“看吃购”已不再是旅游出行的主体,能带来独特旅游体验的户外运动项目成为游客们的“新宠”。“很多时候看一个景点,并不会激发人再去或者带别人去,而体育往往会达到这个效果。”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体育商学院院长易剑东曾在演讲中提道。

根据蚂蜂窝的数据报告分析,我国游客的“旅购”热度在2016年进入冷却期,“看吃购”也不再是旅行活动的主体。相反,无是按项目还是参与方式分类,自由行游客提及“马拉松”、“滑雪”、“潜水”、“跳伞”、“世界杯”等关键词的游记数量有了明显上升,其中有关“潜水”主题的游记数量达到最高,其次则是“滑雪”主题。

驴妈妈数据显示,2016年入冬以来,驴妈妈滑雪游预订人群已达到前一年同期的2.3倍。可见,能带来独特旅游体验与刺激新奇感的户外运动项目开始成为游客们的“新宠”。

随着申冬奥的成功,距离北京市中心200多公里的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吸引了越来越多北京市民前来过滑雪周末,而这也让崇礼小镇越来越热闹。“在申冬奥成功后的第一个雪季,崇礼累计接待游客超过205万人,人均消费额达到700元,旅游业带来的直接收入超过14亿。”崇礼区旅游体育局副局长毛玉君说。一系列可喜的数字,让崇礼在申冬奥成功后的第二个雪季前加紧谋划和建设,以全新的姿态迎接第二个雪季的到来。

不单单是河北张家口,东三省也在冰雪旅游方面大做文章。目前,东北境内的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万科松花湖度假区、万达长白山国际休闲度假区、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等正成为海内外游客的旅游目的地,一些度假区在春节等节假日期间甚至出现一票难求和一床难求的局面。冰雪体育旅游已成为拉动黑龙江等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长春庙香山度假区市场运营总监栾奕表示,近年来滑雪客流量增加带动了周边发展,过去庙香山滑雪场附近的民房7、8万元都不一定有人买,现在却有很多村民投入十几万元装修,开办农家乐。吉林已经形成了以长白山、松花湖为首的冰雪度假产业链。“吉林省将在2020年实现冰雪旅游人数1亿人次,冰雪旅游总收入2300亿元,形成‘玩雪到吉林’高认知度的品牌形象,努力将吉林省建设成为中国冰雪产业大省、冰雪旅游强省和世界级冰雪旅游目的地。”吉林省副省长李晋修表示。

“体旅融合”为新疆体育也注入无限活力。2016年8月28日,主题为“畅跑丝绸路?追逐英雄梦――奔跑?快乐?超越”的首届天山巨人(TSG)环赛里木湖超级马拉松赛圆满结束,来自全国各地的500余名马拉松爱好者享受奔跑的快乐。

近年来,新疆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环塔(国际)拉力赛、中国新疆国际沙漠休闲运动会、中国国际露营大会新疆站比赛、中国新疆“环赛里木湖”公路自行车赛、中国?吐鲁番“环艾丁湖”摩托车越野拉力赛等新疆专项品牌赛事,极大地带动了赛事沿线地区的经济旅游发展,成为宣传新疆,提高新疆国内、国际知名度的窗口,也已成为新疆的生动名片。

例如环塔拉力赛集体育、传媒、汽车摩托车文化、旅游四大朝阳产业为一体,以体育竞技和传媒报道相结合的形式促进了东西部、国内外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往来,同时也带动了西部旅游产业的发展,是新疆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成功范例。

环塔拉力赛的比赛线路设计是以“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为中心,并向周边罗布泊地区、库姆塔格沙漠、阿尔金山地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地区延伸,充分利用新疆三山夹两盆的地形地貌特点,每年的比赛线路都有所变化。在环塔拉力赛比赛过程中,人们能感受到雄浑壮丽的天山山脉、迷人的吐鲁番、神秘的罗布泊、变幻莫测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其线路设计所包括的地貌特征比著名的“达喀尔”拉力赛更为全面、丰富、神奇。

背景 “体育+”政策持续发力

大力发展体育旅游是丰富旅游产品体系、拓展旅游消费空间、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是盘活体育资源、实现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推动体育产业提质增效的必然选择,对于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国家连续出台政策措施支持其跨界融合发展。

2016年7月,国家体育总局正式《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其中提出大力发展体育旅游,制定体育旅游发展纲要,实施体育旅游精品示范工程,编制国家体育旅游重点项目名录。支持和引导有条件的旅游景区拓展体育旅游项目,鼓励国内旅行社结合体育赛事活动设计开发旅游项目和路线。

2016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了《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是推动体育产业向纵深发展的强劲引擎,也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内容,并提出了要以户外运动为重点,研究制定系列规划,支持具有消费引领性的健身休闲项目发展。

2016年11月,《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意见》的,对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服务领域的消费政策做出部署,强调了要加速升级旅游消费并大力促进体育消费。2016年12月印发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也指出,要促进旅游与体育融合发展,建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目的地和一批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并推出一批体育旅游精品赛事和精品线路,着力培育具有国际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的体育旅游企业及品牌。

为进一步推动体育旅游深入发展,国家旅游局、国家体育总局于2016年12月22日印发《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在全国建成100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目的地,建成100家部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推出100项体育旅游精品赛事,体育旅游总人数达到10亿人次,占旅游总人数的15%,体育旅游总消费规模突破1万亿元。

从陆续出台的一系列文件可以看出,“体育+旅游”已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体育旅游之所以受到关注,主要基于三大背景:一是我国实现了从竞技体育向大众体育的成功转型;二是我们迎来了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三是由于体育旅游既有强劲的市场需求,又能增强国民体质和身体健康,有利于推动调结构、去库存的供给侧改革。”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何莽说。

何莽进一步指出,虽然近年来体育旅游有所发展,但由于文化和体制等因素的制约,我国体育旅游仍处于起步期,体育旅游者、体育旅游产品和市场规模还都较为有限,仍需进一步发展。

焦点 挖掘“体育+旅游”市场潜力

从消费的角度看,旅游消费和体育消费有相互支撑的部分。如果能虬烟逵的某些基因植入到旅游中去,或者把旅游的某些基因植入到体育中去,就可以使两者自身很难解决的问题通过融合补齐短板,结果是旅游增值了,体育也增值了。

比如在旅游行业,旅游淡季问题很难解决。如果能与体育结合,淡季时举办一些体育赛事,就有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思路。体育的典型特点是集聚人,体育迷的特点是“扎堆儿”。举办一项体育赛事,可能一下子与此相关的上千人、上万人就集聚到一起了。说句实在话,旅游市场吸引几万名游客,通过打广告等方式,往往要费很大的劲儿。但是体育不同,每一个体育门类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粉丝群体,如果这些赛事安排在旅游景点举办,就相当于带动旅游景点的消费。

再比如,传统观光旅游很难解决回头客的问题,也就是重复消费的问题。游客来过一个景点后,可能3年、5年都不会再来一次。但如果是一项体育赛事定期举办的话,体育迷一般总是会来的。将体育迷的这种需求黏性植入到旅游中,可以使旅游也具备这种特点。

举办一项体育赛事,各项花费很大,场地的花费也很大。如果体育和旅游联手,旅游方面愿意把景区景点等平台提供给体育免费使用,旅游和体育就可以共享增值的部分,两者结合后会产生巨大的附加价值,是一种比较好的模式。近年来,在景区举办的跑步、登山、骑行等体育活动已经越来越多了。

体育产业、旅游产业,都可以称为“大文化产业”,都由内容产业、平台产业、延伸产业和标准体系产业四大产业组成。其中,体育场馆是平台产业,旅游景点也是平台产业。平台产业如果依托仅有的内容,比如旅游市场中观光的那一部分,就只是一种价值比较低的开发。任何一个产业的附加价值取决于内容。体育赛事植入到景点中,就能使平台增值。也就是说,内容使平台增值。一个景区的资源很好,但几乎不搞什么活动,而另一个景区资源并不太好,如果天天搞活动,效益肯定不一样。

这有点像中医原理。一个人眼睛不舒服,总去医院看眼科却总也看不好,而中医认为“肝主目”,开一些补肝的药,病就好了。很多问题是系统问题。比如一个景区经营出现问题,很可能问题不出在景区这个平台本身,而在于内容。植入一些内容就活了,不能就平台谈平台。这个规律对于整个大文化产业来说,都是适用的。

北京朝阳公园是北京东部最大的城市公园,前些年运营出现很多困难,后来与北京电视台的体育频道、生活频道合作,把球迷见面会、沙滩音乐节等内容植入进去,就活起来了。

体育旅游其实很简单,把体育集聚人的特点植入到旅游中,补齐旅游的短板,两个行业就都增值了。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体育旅游市场规模不足2000万,国内体育旅游产值占旅游市场的5%,而在国外,体育旅游产值可占到全国旅游收入的25%,我国体育旅游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启示 体育如何“+”出名堂

近年来,中国体育消费水平不断提升,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互联网巨头BAT、零售巨头苏宁、地产巨头万达为首的跨界企业频频进行体育产业布局。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扩大体育消费,正是做大体育产业蛋糕,搞好体育跨界的关键。

扩大体育消费,需要创新商业模式,探索新的产业领域。“体育+”可以在垂直领域发力,在各个细分行业满足民众参与需求。各类跑步软件不但丰富了跑者的运动体验,还满足了其社交需求;骑行软件不仅便利了用户的出行活动,还推动了单车运动的民众参与。各地“体育+旅游”系列活动方兴未艾,例如江苏常州举办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广东省韶关市举办徒步穿越丹霞山活动,河北张家口举办“健康河北欢乐冰雪”系列活动,等等。体育旅游正成为当前行业跨界风口。

如何打造中国自己的体育品牌赛事,是发展体育旅游的前提。旅游,就是身随心动,游客只有想去才会愿意去,体育旅游产品只有做好自身品牌、完善配套设施、打出名声,才能吸引游客。如若不然,草草举办个赛事就想搭上体育旅游的快车,恐怕不仅赛事难以为继,对游客来说也只能是一次性消费。

当然,“体育+”思路还需拓展,通过“体育+”可催生系列产业,如文体娱乐、服装制造、医疗服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的培育,需要提高供给结构对消费需求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体育产业发展离不开民众参与,搞体育跨界,要切实研究和把握民众需求,引导民众参与,营造体育文化。通过“体育+真人秀”、“体育+电影”、“体育+动漫”等形式,深入民众日常文化消费,引导民众广泛参与。

以日本为例,其体育动漫和一些运动的崛起和普及有着紧密的关系,不少人参与某项体育运动最初都是受了动漫的影响。《灌篮高手》、《足球小将》、《网球王子》等被日本媒体评为“影响自己开始运动的体育漫画”,而《灌篮高手》于上世纪90年代被引进中国,风靡一时,也激发了一大批中国青少年参与篮球运动的热情。

体育业市场前景范文9

体育能提高城市 活力,体育提升城市精神。网球大师杯,喜力网球公赛,F1,NBA季前赛,这一颗颗璀璨的明星点缀着上海,提升着上海的城市精神与活力,展现着上海蓬勃发展的城市力和海纳百川的体育精神。

国际赛事纷至沓来

计划经济下的中国体育,最主要的任务有两个:培养专业运动员和开展国民健身活动。而当大量外资涌入上海,国际交往逐渐增多,上海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需要借助体育赛事的影响力来提升城市形象。上海是全国工商业、金融业、贸易中心,世界500强有一半已经落户上海。大量有实力的企业对于赞助国际赛事非常有兴趣。再加上上海有地利以及良好的广告效应.所以,上海已经不单纯以培养运动员为目的进行比赛。引入具有成熟模式的国际赛事是上海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战略。

1998年,上海成功举办了喜力网球公开赛。选择网球,首先因为它是一个在国外普及程度很高的运动,为大多数工商业精英人士所喜爱。其次,国际网球赛事的操作很规范,这也让上海从中学习到了先进的运营和管理经验。虽然在此后的四年中,喜力公开赛一直不温不火,但是却给上海积累了难得的经验。

2002年,ATP大师杯赛首次登陆亚洲,让上海的国际形象迅速提升。有咨询公司统计,2002年国外媒体对上海举办大师杯赛的报道数目竟超过了对同年上海举办APEC会议的报道数目。上海也充分抓住这个时机,展开了一系列的城市宣传活动,以展示上海的都市魅力。大师杯的主办方安排休伊特、阿加西等世界男子网球顶尖高手身穿唐装,在外滩广场,背向浦东陆家嘴集体合影,这张照片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不小轰动,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中国印象。

虽然2002年的大师杯并没有让上海大赚一笔,但比赛的成功举办却让上海在申办其他赛事时有了一个重要的砝码。在申办2005年到2007年的大师杯举办权中,上海能够击败休斯顿、纽约、里斯本等城市,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2002年的良好反响。

由此,F1、NBA这些欧美人热衷的高端体育项目的决策者们清醒地意识到,要拓展发展空间,上海绝对是一块诱人的市场。选择上海作为这些国际化体育赛事的王办地,看来决非偶然。也正因为如此,上海才水到渠成地成为国际体育赛事举办地的新宠,也逐渐成为亚洲乃至世界体育中心城市之一。如今的上海已经一次又一次地从体育领域给我们展示了这座城市旺盛的生命力。继成功举办2 002年网球大师杯赛后,上海又争取到 2005年到2007年连续三年的大师杯举办权,之后还有两年的优先签约权。F1在上赛道上激情狂飙,NBA季前赛也登陆上海……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地位和影响力的凸现,也带动了上海体育向国际化道路的方向发展。

上海体育在走国际化路子的同时,也在走市场化的路子。从短期看, F1、NBA包括大师杯的利润还很有限,而前期投入十分惊人:但从长远眼光看,只有放长线才能钓到大鱼。有人说,从2004年开始登场的F1中国大奖赛,将是中国体育产业纳入国际游戏规则的最佳机会,这中间的磨砺与收获,将给中国潜力巨大的体育产业,尤其是北京奥运会提供弥足珍贵的参考。

城市景观体育魅力无限

几年前,上海也开始尝试将精彩的体育赛事融入优美的城市景观中,以展示上海的都市魅力,这就是上海在倾力打造的新品牌“城市景观体育”。上海拥有众多赏心悦目、名闻遐迩的城市景观和标志性建筑,如外滩。苏州河、南京路、陆家嘴、金茂大厦、东方明珠电视塔……

优美的城市建筑和城市景观是凝固的音乐,而时尚体育运动是展现青春活力、时代风貌的最佳载体之一,城市景观和时尚体育的有机结合,能达到动静相宜的完美效果。于是,我们看到了在“中华商业第一街”南京路上比赛沙滩排球;在“中华第一高楼”金茂大厦表演高楼跳伞……这些充满想象力的体育赛事,成为上海“城市景观体育”的名牌节目。

“城市景观体育”这个全新概念,要为人接受并深入人心,首先需要做大量的传播工作;其次,“城市景观体育”使赛事成本大幅增加,不仅要对精选的比赛项目进行现代化包装,确保其时尚性和吸引力,还需要成熟的市场化运作做保障;第三,”城市景观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需要社会各方的协作配合,既要引人注目又要确保城市生活、工作秩序的稳定,这也为城市综合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提出了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