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美术设计的意义集锦9篇

时间:2023-10-29 09:52:30

美术设计的意义

美术设计的意义范文1

关键词:水体景观;环境设计;艺术美感;审美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5-0255-01

1 水景设计已成为现代环境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灰色混凝土建筑感到疲倦,对现代景观越来越多的关注。现代景观设计的水景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满足人民群众,亲水性的需要,目前住宅区的城市广场环境设计越来越多的水,在水功能应用环境上,出现了一个亲水家园和大量的喷泉广场。人们按照生活用水的水质特点,已成为都市人的生活的追求。水是人类与自然,水景园林艺术的联系,是最有吸引力的因素。

2 水景设计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水景的形状,声音和色彩设计是三个要素。所谓的形状是指在造型水景。水景中的溪流、瀑布、池塘、喷泉形式,游泳池等,水功能形式可分为静水和动水。模型也可以分为以规则为基础和不规则型。水景设计的形状是最重要的因素。对设计的形状水景灵感来自于大自然,有许多方面形成与水韵之美的各种性质。所谓的声音是所有水体类型,如潺潺流水声,喷涌的泉水流,语音。所谓的彩色纹理也可以称为水与动植物和岸边的反映,结合构成了移动水景。特别是近年来,光线更加辉煌使水景迷人的艺术。

3 水景设计中体现美的艺术环境设计

水景设计要点的基本原则:第一,满足功能需求。水景的基本功能是人们观看,所以它必须能带来美丽,供人们美观,使所有旨在满足审美价值。水功能还可以适应不同的亲水性、休闲、娱乐、健身功能的人。第二,要符合环境的完整性。水功能需要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根据其大气,建筑功能要求,设计与景观设计的整体风格要达到协调。以下主要通过水、形状、声音、颜色根据有关水景设计美学艺术的谈话。

3.1 水的形态特征

所谓的形态是指形式和水的形状。水本身没有固定的形状,它们决定观看蓄水的物体的形状,水质,一个固定的环境效应。水的形态,形状,高度差和物质的变化,创造了水的千姿百态,有的平静如镜,有的激流奔腾吹灭。水流始终是性格,水流显示生生气体在历史上一直被人称赞,这样生生的气体含有在宇宙沉思生命的本质,以成为审美特征的典型之一。

景观设计,水景是溪流,瀑布,池塘,喷泉的主要形式,游泳池等。为了与周围的池塘植物,画廊框架,建设和垂直其他组成要素,例如,池平面形成鲜明对比。中环池安排这些垂直要素,如众星捧月让池更加突出。表面艺术实践的意义,但它包含了“顺其自然”的哲学。

3.2 水声音的特性

水体的转移,形成了健全的流通,通过人的听觉诱发不同的心情,传达一种听觉感官享受,让人们体味无穷魅力的声音。水功能的景观,往往是通过水从不同的做法滴水,模拟自然的泉水,形成一个特殊的声音效果。泉水汩汩,传播给人类,是耳语,娓娓道来的意境美,滋润人的心灵。例如:在流布局,与曲线的一些夸大性质,如一个流中的一些障碍在底部布局设计,将有效地提高水的动态,有轻微的一些空白上静态的东西,也可以是水,冥想视而不见的增加,您可以享受声音悦耳动听。

景观水设计增加了人们的亲水性和休闲性。在休闲的成人和儿童的喜悦是相同的享受。世界水溅水形式的人民公园的不同部分,是作为一个社会建设,人民充分享受冲厕,冲浪,滑水,游泳及所有水上运动。在城市中心的一条小溪,银像水柱,舞蹈和音乐喷泉,使城市人民幸福心理和精神的飞越自由。

3.3 水的颜色特征

所谓的颜色也可称为水的质感。她经常与水,植物和动物,岸边反射并存,构成了生动和谐的水景。水是一种在常温下为无色液体结晶,它包含了干净纯洁、清澈已被作为道德和人格精神境界的人称赞。池颜色根据季节和时间不同,叶片在水中漂浮的睡莲池,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风格是很难描述。泳池也有很好的反射效果。

参考文献

美术设计的意义范文2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审美体验;审美创造;审美欣赏

环境艺术设计就是通过对室内外环境重新组织,并结合文化,地域,时代等方面的特征将人们的情感表现出来。因此,环境艺术设计是属于艺术表现的范畴之内,但所表现的并不是个人的情感而是一种社会大众的集体情感。

1.环境艺术设计与审美体验

艺术创作会造成较为独特的审美经验,它主要不是提供外部世界那万花筒般的表现,而是让人感受其实质。笔者认为,审美经验的形成,无论是无意识的被动感受还是有意识的主动索取,都属于实践生成的整个心理结构的组成部分。心理机构是社会历史的沉积,是人类创造外在文明的同时生成的内在文明。人们运用这个结构去感知,认识世界,同时又通过它获得各种不同水平和深度的审美经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对于艺术的表现不仅仅是模仿和写实,而需要几何形态的抽象。这种抽象和几何形态满足了人类追求秩序,对称和谐等性质的内在需求,也是人类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笔者认为,真正深刻的审美经验,是那些符合人的知觉归类,又沉积着特定时代社会情感之主流的艺术表现造成的,换言之,造成深刻的审美经验,必须满足两个方面的条件,其一,意识形式高度适合审美主题之机体活动和精神活动的速度,节奏,强度和规律,其二,以一种简洁的符号,向人传达某种适合主体所在时代主流的社会内容。这两个方面必须相互协调,相辅相成才能形成深刻的审美体验。

2.环境艺术设计与审美创造

环境艺术设计是人的合规律、合目的相统一的审美创造活动。艺术设计创造着前所未有的合乎自然规律和人类需要的生活环境,这就是它的审美创造意义之所在。马克思说理解的劳动是活的、是塑造形象之火。马克思这里说的“劳动”,不是重复的、机械的、“死”的劳动,而是有目的的、合规律的劳动,即经过设计的、富有创造性的、“活”的劳动。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所指出的:“人离开动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带有经过思考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特征。”愈是复杂、高级的生产劳动,就愈需要进行周密细致的艺术设计,它们的审美创造意义也就愈大。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创造意义,表现在它是一种汲汲于美的追求的创造性活动。创新,是它的灵魂。没有创新,也就没有艺术设计的生命。诚然,环境艺术设计十分重视流行性、公众性,必须顾及在公众中流行的审美观念和审美爱好,否则它的设计不会被人们所接受。对于环境艺术设计来说,必须重视独创性、前瞻性,要能预见公众审美观念和审美爱好的发展趋势,推陈出新,不断创造。如意大利前卫设计集团“孟菲斯”的李特萨斯曾经指出:当查理・依姆斯设计出他的椅子之时,他其实并不只是设计一把椅子,而是设计一种坐的方式。所以,环境艺术设计实质上是对人的生存方式的设计,这种“生存方式”,包括着工作、劳动、休憩、娱乐、交往、饮食、交通、居住等等一切人的存在和活动方式,这是艺术设计对社会最重要的审美创造。

3.环境艺术设计与审美欣赏

环境艺术设计与技术设计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有审美观赏意义。所谓审美观赏,是指在对审美对象的感受、鉴别、体验、玩味中获得审美愉快和审美享受。例如艺术设计的家居空间,已不再是一般的使用空间,而是生活的审美需要。人们在挑选家具时,不仅重视它的性能、功用,常常更重视它的款式、色彩、造型是否与居室谐调,是否时尚,是否符合自己的审美爱好,即更重视它的审美观赏意义。

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观赏意义的大小,与人们对它在感觉上产生愉悦和精神满足的程度成正比。固然,对艺术设计的审美观赏,一般要以功利价值作为基础;如果在技术上、使用上存在缺陷,那么它的外形就不会让人喜爱。但是,艺术设计之所以具有审美观赏意义,其直接原因却在于它的形式完善地表现了它的内容,人们的情感愉悦和精神满足是直接因为它的内外形式的合理、悦目产生的。

美术设计的意义范文3

关 键 词 :艺术设计 审美文化 审美价值取向 新动向

大千世界千姿百态,新消费主义的消费结构和审美现象也是一本万殊的。在现代市场体系下,纷繁复杂的审美现象不只是传统审美文化哲学所倡导的一个本质,同样层次、同样境界的审美现象共同体现了本质事物的多元核心,消费结构的变换不会也不可能共同实现着一个审美的目的,因为有多元的本质,可能一种审美现象有若干本质解说的变动。消费结构审美的大众化和普及化,在层次上有别于精英文化,而是存在于审美的质的规定性已经被时代所突破,雅俗无法统一在传统观念美的旗帜下了。高雅艺术和通俗文化之间,不仅有量的区别,在日常消费结构刺激下,生活中的审美境界与非审美境界之间则更是具有截然不同的感受角度,甚至有着质的区别。技术力量向艺术生产的本体性渗透,表面化的意向是技术操纵了设计,其实是整个消费结构设计系统工程的重建。研究深刻变化中的商业设计素材,已经是设计师更加重要的设计意图的根基。

随着全球贸易化的进程,各国间的交往日益扩大,市场经济运行方式日趋多样化,贸易往来更加自由。计算机的应用在改变世界,世界因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日益缩小,文化艺术也因网络而走向融合。在保留传统民族商业文化设计艺术呼声的同时,商业文化的综合形态正在逐步形成。崭新的传播学观点适时提出了超文化性理念,认为必须抛弃“旧的划分、分割世界以及线性分析的模式,转而采用蛛网式的思想形式”才能与信息化的进步要求相适应。用传统审美的眼光看民族建筑,我们自然要以飞檐翘梁和拱斗画栋而自豪,但是随着眼界的扩大,令我们惊叹的泰姬陵、艾菲尔铁塔以及纽约自由女神像同样是标志性智慧设计表现力的奇迹。后现代主义艺术设计哲学强调立刻承认正在发生的东西,并试图从中揭示人们审美方式在新事物刺激下的微妙变化。信息高速公路、多媒体、远程门诊、手机银行,甚至依照模特的示范购买流行的衣服款式、染发等一切不同于以往的新鲜的商业化设计元素正在出现。一键之捷让人重新回味起缓慢的进展,各类商业设计信息的重复性唤醒了对独特个性的欲望,选择的无限广播和迅即到达,使人感到真正需要理性来管理自己被激发的欲望。

传统的商业美术设计的艺术形象塑造是讲究典型化原则的。艺术设计师们忽视运用个体审美体验的创作原则很可能造成人物形象的单薄乏力,很难为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启迪和印象。商业艺术设计的典型化原则是以塑造高、大、全的消费品意图为主要的设计开发取向,而后现代主义的商业艺术设计元素则主线与大众消费文化合流,商品化设计塑造倾向于平民化,追求世俗性的甚至不惜采纳有缺陷的性格品类,新产品开发的方法讲究消解中小躲避崇高,创意艺术形象具有明显的非典型化倾向。完美无缺的设计可能很可敬,但并不可亲。而有缺陷但并无瑕疵的设计更具有单纯感,虽然显得丑陋,却是一般大众愿意接近的消费结构。

后现代主义的商业美术设计主张简化认识的复杂内容,因此主张用信仰取代认识。而信仰具有超越时间的特征,重新发现信仰的价值有着积极的作用。就商业艺术设计创作而言,它主张重新审视新消费主义文化的信仰和欲望领域,超越传统的一元化认识局限,倡导美向艺术以外的问题开放,重新打造商业设计美学的跨学科结构。传统的商业艺术设计媒介将成为历史,广告、美发、服饰,包括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设计都纳入审美范畴。偶像们提供现代的审美标准和生活方式,规定了大众新消费主义商业文化的走向,致使商业广告设计也加入到偶像的生产之中。体育和时装等亚文化形态融为一体,为不同主张的观众塑造跨越国界的偶像。

此外,后现代主义商业艺术设计认为表象化应让位于商业设计的行为艺术,商业设计创作和欣赏的界限逐步淡化渗透,消费的受众可以直接参与体会创作乐趣,表现的方式更加丰富和贴切消费结构本身。

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后现代主义商业美术设计哲学命题处在变动中,充满了相悖和矛盾。20世纪70年代后,工业革命时代的竞争宣告结束,代之而起的是知识经济的竞争,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从积极的意义上来看,民主化进程的逐步发展,社会组织结构日益向着平面方向演进,集权政治让位于民主政治,家庭关系在平等的基础上,商业艺术设计重心更是向女性偏移,它倡导商业艺术价值的哲学性要以更加平和的态度,面对实际生活中出现的无序形态的变化。人们一方面参与高技术的竞争,提倡适者生存,并以成功作为评价社会生活的标准。设计师应该比以往更加关注宗教问题、健康医学、文学与环境、伦理、种族偏好,甚至等问题。另一方面,消费结构中出现的享乐主义明显增加,强度也在逐渐蔓延。享受生活是每个当代人的权利,异质、相对、变化或许为我们所格外需要。当代社会意识潜在地要求反中心文化和边缘化改革。边缘化的主张有助于组织成员游离于激烈的权利竞争之外,充分享受现代化生活的宁静乐趣,纵使实现这一状态要以经济上的损失为代价。它主张放弃商业美术设计宏大理论,不要奢谈空洞抽象的艺术本质,放弃我们心理上始终的依托,使自己身处于商业活动之外。后现代主义商业艺术设计同时打破了艺术与生活的界限,使得一向被认为是崇高和高雅的艺术打上了当代商品经济的烙印。它强调艺术的大众性,消解现代主义艺术中的精英情结,主张重新利用民族文化资源,采用通俗的日常生活化符号,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商业艺术消费的普及。但同时也彻底否认了传统文艺的美学追求、文化信念和设计师意识规则,形成行为反常的怪异追求和迎合社会大众文化素养低俗趣味的倾向,导致了古典主义的衰落。

我国传统的商业艺术设计哲学像庄子哲学一样,本质上是一种超功利性的人生审美商业设计哲学。历来研究传统美德美学的大多数设计师,把注意力集中在“顿悟”“灵感”说上,而较少从总体上把它作为审美人生哲学来加以探索和估价。追求审美的超功利性,是一般商业艺术设计的哲学文化的主要特色。历史上,禅宗讲无念为宗,本质上要求超越生死是非个人功利目的,从而达到一种与自然、社会、客观规律和谐统一的高度的心灵自由。无念,既是一种超功利的审美人生态度,同时又是心灵高度自由的审美境界。这些哲学思想,如今还一直被融入我国艺术设计师的设计语言,而深厚的东方文化孕育下的中式审美,同样也有着道家、儒家等深刻的哲学烙印。我们的设计师多数因为艺术训练根基的原因,把以禅宗文化为代表的中式传统文化积淀的个人素养当作消费结构超功利的审美设计哲学,以此为出发点,总体审视了中式传统文化作为人生哲学的本质意义:把消除人的异化作为设计哲学评价主题,把获得高度的精神自由作为目的,把无念作为人获得解放的唯一途径。真正无念作为自救的途径,不是与世隔绝,心如死灰;所谓斩断尘缘的无念,是要求商业艺术设计师积极纵身于尘世生活,却又不为尘世生活中的种种物质欲念所束缚,保持一种高度的心灵自由。无念,就是要追求一种超功利的审美态度;唯是审美,故而以精神自由感为矢的,唯有超功利,方可达到精神自由这一矢的。审美与超功利的统一,构成无念的本质内涵。因此,超功利的精神自由是中式设计师艺术哲学的核心思想。但是这精神自由必须是建立在主体内心体验之上的个体与自然、与社会、与客观规律的高度和谐的统一,因而它也是一种商业设计审美的精神自由。因此,我们可以说,传统市场的审美观念是一种具有巨大吸引力、充满着智慧的超功利的审美消费结构的哲学。正是这一点,使消费水平与艺术设计结下了不解之缘,也正是这一点,凡是追求像纯艺术世界观那样美丽的人生的消费者,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传统文化作为自己消费意识的指路明灯,使传统的商业设计艺术仍存在一定的生产空间。

由于这些消费结构的残余,一些设计师长久以来一直认为精神现象以及审美现象是独立于科学领域之外,实际上这是没有商业艺术设计科学素养的人的愚昧无知。对于今日仍落后于世界经济潮流的我国商业艺术设计美学而言,其弊端在于存在主观主义倾向,即艺术知识的创作生产中的天才崇拜倾向,是以一种纯粹的审美态度去体验艺术和审美对象的,以一种纯粹的审美意识去抽象理解审美真理的。我们知道:美不是实体,而是“美本身”,因此“审美是什么”不是语言学问题,语法不能解决符合不符合实际的问题。科学不是靠语法来发展的,设计师的审美性知识是一种面向个人的知识,让人凝视自己,观照自己的内心世界,开发自己的审美能力的知识。这种知识不应成为设计师感性与理性的对抗,个体对社会的抗拒,英雄主义对庸人哲学的批判,新消费结构的设计不应该形成对经典的崇拜和规范的恪守,在自我本位的实现之外提倡社会性利他主义。从艺术美对现实丑的接纳和消解入手,阐释“化丑为美”的审美机制,从而推演出现实丑同艺术美的单向转化,其适应性、准确性,与激发的意念、习惯,都在向我们显示不久的将来在商业艺术设计的古老产业里会产生彻底的改变。消费结构变化中的商业艺术设计趋势只能顺势而为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商业设计美学要成为真正的科学必须走出哲学本身。

消费市场体系的商业艺术设计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人的本质的对象化,是以加强人的社会化属性这一功能而具有事实上的审美作用。商业艺术设计作品能够唤起受众参与社会生活的心理满足感,或者是显示出参与社会生活的情景和气氛,这种“唤起”“显示”作用就是商业艺术设计对受众的美之所在。车尔尼雪夫斯基从具体生活现象中发现美,他的“美是生活”的命题指的是社会生活,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参与社会生活是这种消费结构中实践的第—步和基本点。商业艺术设计以浓缩了的时间和空间把受众带入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不仅体验到与这个世界紧密联系的喜怒哀乐,而且获得商业信息和机会组织起来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从中获得双向进展:改造客观的消费水平世界,既使其为人所用,又实现人的创造价值;改造主观世界,在掌握规律中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思想,并从精神上丰富自己作为人而应具有的本质。直接显示人们在实践中这种双向进展,就是商业美术设计审美的出发点。根据这一审美出发点,我们可以给商业艺术的设计美下一个概括而又准确的定义:商业艺术的设计之美的素材的提炼是参与生活。

参考文献 :

[1]黄仁宇.放宽历史的视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美术设计的意义范文4

【关键词】舞美设计;当代舞美设计;设计民族化

中图分类号:J7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2-0124-01

一、我国当代舞美设计的要素

(一)当代舞美设计的民族性

纵观全球的艺术发展,具有成熟标志的主要内容为艺术的民族性,因此我国当代舞美设计的要素组成之一就是当代舞美设计的民族性,而当代舞美设计的民族性也成为了我国当代舞美设计的灵魂。另外,随着时代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当代舞美设计的民族性不能保持一成不变,而是需要引入新的文化内涵,将东西方文化进行有效的融合,使艺术格局得到有效的变化和发展。

(二)当代舞美设计的独创性

在进行当代舞美设计的时候,除了要讲究传统上所强调的从属性之外,还要充分考虑到当代舞美设计的独创性。为了突出当代舞美设计的独创性,在加强舞美设计的服务性的同时,还需要加强舞美设计的整体包装性,让整个舞台艺术都具有一定的独立创造性,使当代舞美设计与传统的从属性得到有效的结合。

(三)当代舞美设计的科技性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化的促进下,我国当代舞美设计的发展除了要顾及到舞美设计所具有的艺术性,同时还需要结合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进行舞美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运用电脑三维设计、电脑灯、升降台等现代化高科技方式,使当代舞美设计得到全方位的更进一层的发展。

二、我国当代舞美设计的艺术元素

(一)中式印象主义的艺术元素

印象主义可以说是强调了形式美,而不是对本质和思想过于关注,对于我国当代舞美设计来说,中式印象主义是艺术元素中的一种新元素。通过将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艺术符号,比如长城、熊猫、兵马俑等,以各种不同方式的形式美融入到我国当代舞美设计中,呈现出具有中式印象主义特色的舞美设计。

(二)写意化的艺术元素

在进行我国当代舞美设计的过程中,务必要遵循写意化的艺术元素,对当代舞美设计的画面进行有效的布局,使创造出的意境具有一定的深沉性,将舞美设计的各种艺术元素进行写意化,引起观众们对舞美设计的联想,让舞美设计获得所需的效果。

(三)虚实结合的艺术元素

在对我国当代舞美设计的过程中,虚和实之间的关系处理属于一个创作难点,因此在进行我国当代舞美设计的时候,除了要将设计人员的风格特色进行充分体现之外,还要将舞美设计中的各种艺术元素进行充分的融合,使舞美设计过程中存在的虚与实得到有效的辩证。

三、我国当代舞美设计民族化发展的要点

(一)要充分发挥我国艺术元素的重要性

对于我国的艺术家们和当代舞美设计人员来说,我国艺术元素在当代舞美设计民族化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可否认,我国艺术元素在长年累月的历史长河中,融合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因此,在发展我国当代舞美设计民族化的时候,要将我国艺术元素与当代舞美设计进行有效的融合,使我国艺术元素的重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要加强写意观意识的树立程度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我国民族艺术的灵魂是写意观意识,其主要是将艺术家们和舞美设计行业人员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和审美观等进行尽情的抒发,将主客体进行有效的融合,因此,可以说,在我国当代舞美设计过程中,写意观同时也是其灵魂。这就要求我国的艺术家们和舞美设计行业人员在进行我国当代舞美设计的时候,一定要牢牢树立写意观意识,将自己的才华充分地融入到舞美设计的大舞台上。

(三)要不断加大国内外精华艺术的吸收力度

在加强我国当代舞美设计民族化发展的过程中,艺术家们和当代舞美设计行业人员要持着海纳百川的态度,将国内外的精华艺术进行充分的吸收,让我国当代舞美设计能够在世界艺术的顶峰俯瞰其发展过程。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发不断深化的促进下,要不断地引入具有西方特色的艺术,将有益于我国当代舞美设计民族化的国外内元素和文化都融入其中,以此来促进我国当代舞美设计民族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永志.浅谈中国舞美设计处境与发展[J].职业技术,2011(12).

[2]王瑞.关于舞美设计中创造性的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2(12).

美术设计的意义范文5

关键词:视觉传达;平面设计;艺术审美

平面设计师对图形进行平面化文字、色彩、图像元素的设计。在二维设计空间内,完成视觉信息的传达。通过视觉信息的平面设计,完成视觉功能的宣传、确保视觉信息内容、文字的组合设计编制,从而达到视觉传达同步的目标。区分视觉传达的艺术图像和绘画标准,分析平面设计的基本构件,研究平面设计可能存在的艺术视觉传达倾向,更好的提升视觉信息的传达和表现,确保视觉平面设计的合理性,提高视觉传达的平面设计效果,加深平面设计在更多领域的发展,提升平面设计视觉表达的应用,完成平面设计的艺术审美表达。

一、平面设计的艺术特征标准

1、平面设计与绘画的区分

平面设计主要是对平面进行设计和创作,是审美角度特点的价值体现。通过平面设计发展,结合市场大众审美需求,达到宣传审美特点的作用,促进审美产品的销售发展,实现平面设计产品功能的性质特显。绘画图像设计更重视自然审美情感的表达,不存在商业功力性目的。从平面设计上看,具有更加简洁的艺术设计方式,重视简单的程序化设计美感,绘画设计更侧重于艺术信息的酝酿,讲究的是多层次的美感。从审美角度分析,平面设计作品具有更加多变的艺术设计冲击感,具有更多的艺术价值。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完成艺术平面的不断复制,传播艺术设计的价值水平,这是绘画不可比拟的。

2、平面设计与图像的区分

平面设计在构图中需要大量的图像数据信息,用于表达平面设计内容。图像是可以最大保存原有色彩基础的,通过自然人文风管的保存,利用光影结构的特点,提高平面设计结构设计标准。在审美中,需要区分平面设计与图像设计。摄像本身是一种对事物客观记录的过程,平面设计更加重视对产品的象征特点分析,依照设计座屏的技术标准,合理的构成视觉传达的表达方式。重视摄像内部的细节要件,分析图像静态或瞬间动态的精美细节变化美感,得到平面设计的视觉艺术传达。

二、平面设计的基本构建要素

平面设计主要由文字、图像、色彩等组成,图像由点、线、面共同结合构成艺术设计视觉效果。平面设计的文字可以不同,艺术表达方式可以不同。不同的艺术设计元素为平面设计提供了不同的视觉感受。运用带有设计视觉冲击效果的情感信息色彩,加强视觉感受感染力的渲染和发展,结合平面设计标志性特点,运用图形本身的含义,合理的进行平面设计构建分析。

1、图形平面的设计

图形平面的设计主要由简单的点、线、面构成。点是图像组成的基本单元。线是绘制图形的基本构建。通过动态图像的形式表达,直线曲线的绘制,随手表达线条的自然美感。在平面设计中,通过形态变化,对艺术设计装饰效果进行设计分析。面食利用规律化的元素,进行不规律的设计,实现不同平面的二维空间立体塑造。平面设计中蕴含丰富的艺术设计思想,图像由点、线、面构成,更具有丰富的多变设计审美特性。

2、文字的平面设计

不同文字在感受表达上不同,书法具有深层次的艺术特点。我国的书法文化历史悠久,是古老的文化符号。除了艺术传达外,带给人一种视觉悠远的艺术冲击效果。不同的字体表达的感受不同,行书潇洒明快,楷书端正智雅,草书豪放,文字利用书写的不同形式,实现视觉艺术效果的不同分析,充分感受平面设计的艺术效果。另外,表达方式的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销售意义。直接方式的文字抒发表达具有冲击力,委婉的文字抒发更具有亲切感。通过不同表达方式的设计分析,确保不同情感的体现。

3、色彩的设计

平面设计中,不同的色彩表达的情绪不同。相同的色彩在不同的外在条件下具有不同的含义。分析不同颜色的配比标准,分析设计含义的变化水平。在平面设计中,通过座屏的色彩情感抒发,确定平面设计作品的表达意境。

4、标志的设计表达

平面设计中不同的标志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区分表达特点、社会符号意义。根据区分的标志性符号,确定不同的特定意义。平面设计的审美具有优质的特点象征意义,标志表达具有丰富的平面设计理念。通过融合生活审美需求标准,合理的加强产品设计消费意义。提高平面设计的艺术特点分析,提高标志平面设计的价值表现。

三、平面设计的艺术审美倾向

实用性平面设计是平面视觉传达审美的主要特点。平面设计主要应用在商业活动中,通过平面设计带给人们最大限度的审美感受。不同的平面设计具有不同的视觉艺术体验,但是平面设计复制水平的增多,容易造成人们的审美疲劳。平面设计存在一定的虚拟表达性,通过宣传主题标准,提高平面设计的化解,防止出现不合理的平面审美。对比平面设计表达内容,分析平面设计艺术信息宣传过程,对平面设计的审美进行追求分析,提供啊平面设计的视觉传达生活理念。平面设计更具有市场发展特点,在大众化的平面设计审美中,建立适合自身的平面审美标准价值,分析虚拟性平面设计内涵,突显平面设计的标准元素。将平面设计的内容融入自身情感的表达和宣泄,提升平面设计审美的艺术体验效果,为平面设计的艺术审美带来良好的视觉传达过程。

四、结语

综上所述,平面设计的艺术与我国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平面艺术设计的宣传和发展离不开视觉传达。平面设计的市场化应用及其广泛,可以独立影响视觉审美标准,具有良好的视觉审美价值体现,在市场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应用表达价值。在平面设计中,分析平面设计的艺术特点基础利用平面设计构建,对平面审美设计标准进行合理的倾向分析,对平面设计给予合理的审美标准表达,确定平面设计的艺术特点含义,给平面设计的视觉传达以更专业、更深层次的艺术特点分析,确保平面设计的视觉表现更加符合艺术审美特点。

参考文献

[1]牛海英.浅析平面设计中的视觉与触觉[J].品牌(理论月刊).2011(12).

[2]张静.浅谈平面设计中视觉审美元素的构建[J].美术教育研究.2011(07).

美术设计的意义范文6

 

关键词:艺术设计;装饰;后现代艺术观念;装饰形态.

    作为当代艺术设计的平台,装饰艺术的设计和创作是从事各类艺术设计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当代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中构建“大装饰”的理念,对培养学生设计意念、设计素养和原创能力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

    从人类艺术诞生之时,就没有离开过“装饰”这个名词。人类的艺术起源与原始的装饰有着某种不可割舍的关系。著名的美术史学者沃尔夫林·沃林格认为“美术史主要是一部装饰史”。装饰在原始社会是艺术的审美核心。各种彩陶纹样成为各种装饰美、形式美的标本。装饰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它不但是审美的形式,而且有更深层次的含义。它包含着特定的社会感情和文化意识,它不仅是“装饰性”的,从秩序、线条、形式、色彩等方面带给人们以审美愉悦,而且是“文化性”的,从文化、理想、象征、历史等方面满足人们更深层次的需要。

    沃林格在《抽象与移情》中说到:装饰艺术的本质特征在于一个民族的艺术意志在装饰艺术中得到了最纯真的表现。装饰艺术必然构成了所有对艺术进行美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基础。装饰对于现代设计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从装饰的角度出发,可以清晰的看到现代设计的发展脉络。在当今艺术设计教学实践中,有关后现代装饰语意的教学,应当从以下二个方面人手,才可确保“‘大装饰”思想富有艺术设计的当代性。

    一、装饰的观念问题

    把握后现代的艺术观念,是确保艺术设计当代性的根本因素。后现代艺术是当代艺术及艺术设计的热点,它泛指现代工业社会大工业流水线生产以后西方出现的一些艺术思潮和观念,是当今西方学者对当代文化研究所做的贡献,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发生在我国文化艺术领域的一些现象正越来越多地带有后现代的特征,而后现代艺术观念也正在被国内学术界接受与认同。

    “后现代主义”的概念本身是一个含混复杂、矛盾纠合的文化现象,不但中国对其没有具体的定论,就连国外对“后现代”的认识也还处在不断发展阶段。其实,在很多艺术领域“后现代”作品与设计作品之间的界限日趋模糊。所以总的说来,探究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可以从后现代主义艺术思潮谈起。而装饰几乎是后现代设计的一个最为典型的特征,是后现代主义反对现代主义、国际风格的最有力的武器。后现代艺术主张采用装饰手法来达到视觉上的丰富,提倡满足心理需求而不仅仅是单调的功能主义中心。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全然屏弃的古典主义异常关注,他们不搞纯粹的复古主义,而是将各种历史主义的动机和设计中的一些手法和细节作为一种隐喻的词汇,采用折衷主义的处理手法,开创了装饰主义的新阶段。后现代主义者宣扬文化多元论及其差异性、开放性与变异性,强调设计的个性和民族特征是后现代主义思想的一部分,而在后现代主义设计中又表现出古典的回归。后现代主义的装饰风格体现了对于文化的极大的包容性,这里即包括传统文化,也包含现行的通俗文化:古代希腊、罗马、中世纪的哥特式艺术、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以及20世纪的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波普艺术、卡通艺术等等任何一种艺术风格。运用的手法更是不拘一格:借用、变形、夸张、综合甚至是戏谑或嘲讽。汉斯·霍莱恩设计的玛丽莲沙发就综合了古罗马、波普艺术和装饰艺术运动的风格特征。同时作为一种更加具备人性倾向的设计观念,后现代设计致力于消除工业生产和现实生活的距离,使设计更加富有温情色彩。后现代主义设计的通俗化特征将轻松愉快带人日常生活,使每天的行动不再像举行宗教仪式般严肃刻板。现代主义是设计的理想主义,而后现代则强调人们生活在“现在”,后现代设计也自然而然地表现出物质的特征。享乐主义高于一切,快乐是最重要的原则,“好的生活比好的’形式更重要”(1945年以来的设计)。与严肃冷漠的现代主义相比,后现代设计中大量运用夸张的色彩和造型,甚至是卡通形象,唤起我们关于童年的美好记忆,后现代给我们带来的是有价值的东西:生活,真实而感性的生活,不是高尚的品位。因此学生面对装饰观念的学习和把握上,不妨采取“两端深人”的方法,即一端深人研究传统的古典样式,详尽地了解东西方在装饰领域的不同艺术思想和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另一端深人研究当代文化时尚的发展趋势,用兼具时代性和大众性的艺术眼光来审视和评析当代艺术和设计的审美取向,建立具有前瞻性的装饰观念,并具备引领和培育大众审美走向的能力。

   二、装饰的形态和语言问题

    在后现代设计中,装饰是通过材质、肌理、声光、色彩以及运动等综合手段传递信息,对所装饰物进行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审美创造活动。装饰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装饰语言中的形态表现。因此,现代设计越来越重视对装饰形态的研究,其中包括形态的基本特征的研究和形态与设计表现关系的研究。

美术设计的意义范文7

建筑设计,顾名思义它的根本是设计,它和所有的艺术设计一样具有审美属性。而绘画艺术是通过视觉体验承载审美功能的最佳载体,所以各个时期的美术家的探索往往起到先锋作用,在绘画艺术中审美观念的更新激发的各种思潮往往也会带来相应的艺术设计的形式法则的变化,进而形成设计形式风格的变化。这种应承关系在建筑风格的形成和演变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就如现代艺术之于现代主义建筑。虽然现代艺术形式多样,但是他们共同的艺术语境是理性的、抽象的,注重对于纯粹形式的追求,强调原创和自我,这样的艺术语境自然造就了现代主义的建筑功能主义的、形式主义的、抽象的、反传统的特征。而现代艺术的二元性使得现代主义美术作品在对抽象的纯粹形式的追求中走到极少主义,相应地,现代建筑也走向了它国际主义的单调。我们所熟知的包豪斯,作为现代设计和设计教育的起源,它早期的很多教师如康定斯基、纳吉、蒙克、克利、杜斯博格等,本身就是著名的现代主义画家。正是这些画家们将他们的艺术观念和理论引入到设计教学中,建立了现代设计的形式训练体系,培养了学生的现代艺术审美观和艺术创造性,催生了包括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在内的现代艺术设计。可以说正是建筑设计的审美属性使得美术教育在建筑设计中不可或缺。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建筑美术教育作为一种基础教育,最基本的意义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培养学生的审美认识能力,使学生成为真正的认知者。因此建筑美术教育要重视美术理论课程,通过美术理论和思潮的学习认清现实社会的发展和艺术语境的特点,以及其和建筑设计的关联性,加强学生对于艺术和社会的理解能力和观察力,把思维开发作为创造力的基础,只有完成观念的培养才能使我们的建筑设计成为有源之水,才不至于走上形式主义的模仿。同时建筑美术教育也要结合现代艺术和设计艺术的发展不断创新才能实现当代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当代艺术已经从现代主义的二元走向后现代主义的多元,这给当代建筑设计提供了更宽泛的艺术语境,使当代建筑艺术的形式摆脱了现代主义的单调,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面貌,各种历史的、地域的特征也更多地表现在了当代建筑设计中。当代建筑对于形式和功能以外的比如:人文的、环境的、文化的思考也更多。结合当代这种社会和艺术的语境,建筑美术教育更要发挥美术教育的文化属性,在建筑美术教育中加大文化关照,而不是只盯着技法。美术教育可以说是文化体验的教育,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造就了东西方艺术不同的文化品格和艺术的观看方式。而东西方的自然观、审美观、哲学观都集中地体现在各自的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中。所以我们的美术教育更应该突破技艺的小圈子,从大文化入手,通过具体的美术教育来实现学生文化品格和文化志向的培养,这些就是审美综合素质的培养。

建筑艺术和所有的艺术一样,它的生命力在于艺术创新能力。所以建筑美术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创新思维的培养。建筑艺术是一种追求形式的艺术,它的创新能力直接体现在形式的研究和创新能力上。事实上,自包豪斯形成了一套理性的形式构成教学体系后,我们的形式训练普遍都是沿用这种理论和训练体系。比如,对于形式构成的训练往往是通过三大构成课(片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来完成,课程强调的是构成法则的教学。这样往往使得形式的教育形成一种机械的教条主义的教学弊端,也使形式构成的训练变得只是一种理性的、技术性的构成法则的掌握,这实际上也是现代建筑单调性的根源。要想在形式上有创新,有个性,还是要还原到形式训练的视觉性和感性上来。绘画艺术视觉形式的来源往往来源于对视觉化的形态元素的感知和提取,强调“师造化”,追求“形式的意味”。比如抽象派画家康定斯基对色彩和形态的研究既有理性的抽象视觉规律的基础,更有对视觉感性和直觉的领悟。同样是抽象艺术家的克利对自然形态的抽象分析则带有强烈的主观意识。他们各自对于视觉经验的认识使得他们各自的抽象形式具有个性。

美术设计的意义范文8

【关键词】审美意识 设计艺术 教育与教学 教师

一、教师的审美意识在设计艺术教育与教学中的引导性

教师的审美意识是设计艺术教育与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研究内容,包括国内设计艺术教育与教学的现状、国外的审美意识在教育中的体现、教师的审美意识与设计艺术教育的意义与价值三个方面的研究内容。

(一)国内设计艺术教育与教学的现状

国内设计艺术教育与教学的现状包括现状和发展趋势,设计艺术教育与教学具体问题。

1.现状和发展趋势

在我国设计艺术教育与教学方针中,审美意识同德育、智育、体育相结合,发挥着各自的教学功能,共同促进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邓小平的教育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指导下,中国特色的设计艺术教育正进入实质性的研究与实施阶段。我国的设计艺术教育与教学在整体教育链中承前启后,有着非常重要的继承与发展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审美意识的形成与培养,以及审美形态的认识与美感的表现,都起到了关键性的引领和影响的导向作用。近年来,国内的设计艺术教师正努力地拓展自己的审美视野,优化自身的审美教育结构与水平,以自身的综合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来提高和探索新的设计艺术教学的实施途径与发展方向。现行的设计艺术教育与教学模式,有着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各个设计艺术教育学科的设立都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它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都体现了学科的独特性与规律性的设计艺术教育方式。然而,设计艺术教育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审美诉求,教师的审美意识就要加强设计艺术教育中的传播功能与更新,现已经进入了阶段性和急切性的研究,教师的审美意识是当今设计艺术教育与教学的首要研究问题。

2.设计艺术教育与教学的具体问题

是进入21世纪,设计艺术人才分布在经济发达的各个学科领域中。教师的审美意识在设计艺术教育与教学过程中的引导性作用成为教育与教学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然而,在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的背景下,在繁华的社会景象背后,设计艺术教育的发展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视觉传达信息。设计艺术教育与教学的审美意识培养与养成,是当今教师首先要解决的审美意识问题。

(二)国外的审美意识在教育中的体现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专家和学者就曾对审美意识在教育中的作用做过深远的理论阐述。柏拉图是最早对审美意识做过理论性探究的学者,他清晰地描述过审美意识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例如《诗学》中,亚里士多德所谈及的净化说就是强调艺术的审美教育,他认为这种教育与道德教育不同,审美教育要适当地满足人的视觉与愉悦感,而人的本能、情感是人性中所固有的部分。审美教育满足了人们的视觉诉求,审美意识则是有益于人格的健康发展与完善。1795年,德国诗人、美学家席勒写下了《审美教育书简》,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论述审美意识在教育中作用的著作。著作第一次正式提出审美教育这一教育观念,并将审美意识与教育直接关联在一起,共同担负着培养职责和教育目的。

(三)教师的审美意识与设计艺术教育的意义与价值

教师的审美意识与设计艺术教育的意义与价值,重在研究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审美意识以及教师与审美意识的关系。

1.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设计艺术教育的全部过程中,教师的审美意识与学生的审美诉求问题是设计艺术教学中的重要的课题。经过对“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中国教育”与“西方教育”的比照, 认识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确立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设计艺术教学的方向。教师是设计艺术教学活动中的先导;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审美意识改变审美观念的思想源泉。因此,教师与学生的和谐互动过程,则是提升设计艺术教学水平的快速路径,更是教学效果的先行条件。这取决于教师的审美意识的引导性作用,也是当今设计艺术教育质量的保证。所以把握和调节好学生的审美思维与审美观念的提升过程,使学生的设计创意表达处于最佳状态,是每位设计艺术教师都应必须具备的教学能力和艺术水平。

2.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诸多审美对象在人们头脑中能动的反映,一般通称为“美感”。“美感”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是审美意识,是广义的“美感”,包括审美意识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各个表现形态,例如审美趣味、审美能力、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感受等。二是狭义的“美感”,意指审美感受,即是人们在欣赏活动或创意活动中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审美感受是构成审美意识的核心部分;因此,审美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它们互为促进又互为补充地存在着和发展着。

3.教师与审美意识的关系

审美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部分,教师是传播社会意识中的一员。教师具有双重性的角色,即是审美意识的传播者,又是审美意识的接受者。那么,教师将审美意识传播给学生,学生又是一种能动的反映,教师传授的内容和知识取决于被传播学生去探求,学生的审美水平与审美能力取决于教师审美意识的传播与引导。因此,审美意识作用于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在讲授时会影响学生的审美观念与表达能力,作用于学生的视觉思维创意中和审美表达里;所以,教师的审美意识不只是孤立存在的审美意识,而是与社会意识的发展诉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教师的审美意识与设计艺术教学的意义

提高设计艺术教育与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要注重建立健全设计艺术教学的理论体系,加强实践中对设计艺术审美意识的引导性与应用性,为新时代的设计艺术人才的培养努力开创新思维、拓展新途径。这是对教师的审美能力与创新能力的一次从感性到理性的自我超越过程,它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时代诉求。

(一)教师的审美意识与设计艺术教学的价值

通过对教师的审美意识在设计艺术教学过程中的引导性研究,目的在于推动和建构设计艺术教学发展的新教学模式,为设计艺术人才培养的标准化和个性化制定出可提供理论的支撑,并为设计艺术教育与教学培养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二)教师的审美意识在设计艺术教育与教学中的发展途径

教师的审美意识在设计艺术教育与教学的快速发展途径,包括主要内容与模式、基本思路与方法、重点与核心、主要观点与行为实践四个方面的研究内容。

1.主要内容与模式

从内容方面分析,教师审美意识的引导性在设计艺术教育与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对审美趣味、审美能力、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的感受,教师应将正确性、指导性、完善性的教学理念都要融合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从而实现最佳的设计艺术教育与教学的效果,培养出高水平和审美意识健康的设计艺术人才。设计艺术教育与教学的研究是以教师为主,利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这一研究的目的将以解决审美观念和审美造型表达问题放在第一位,强调教师的审美意识参与学生审美直觉的实践探索活动,注重教师审美观念对学生的引导性和融合性关系研究。要求学生参与教师的研究活动,对教与学的实践行为进行反思与创新。然而,在设计艺术教育与教学的实践活动中也常有二者交融渗透的教学形式,从而出现以教师为主、以学生为辅的教学互动模式。

2.基本思路与方法

结合目前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与教学改革,对设计艺术教与学的过程中的审美体系进行全面的研究;整理旧有的艺术教育与教学体系中的审美观念和审美理论,结合教师的审美意识的发展和变化情况,在重新审视设计艺术教育与教学体系的同时找出设计艺术教育对教师审美意识的更高要求和当下任务。此外,还要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例如,如何通过完善教师的审美意识水平来提升设计艺术教学的质量;结合国内外教育与教学情况,对教师的审美意识在设计艺术教育中的发展情况、态势以及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与分析;结合我国设计艺术教育背景,提出解决审美问题的关键;如何通过对教师的审美意识的提高来满足当今设计艺术教育与教学的审美造型与审美能力的诉求,在新时代环境下,提高中国设计艺术教育与教学的整体水平,为培养合格的设计艺术人才打下坚实地审美造型能力与表达力的基础。教师的审美意识与设计艺术教育、教学中的研究,采取研究比对法、实践研究法等手段。

研究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教师审美意识的提高,进而对学生审美素养的全面培养与提升,找出影响教师的审美意识的关键因素,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审美意识和观念的修养,提高设计艺术教育与教学中设计创意水平。以实践研究为主要方法,通过多年来从事设计艺术教育与教学工作的实践经验积累,探索出设计艺术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师的审美理念在教育与教学的过程中提供的新思路,重点集中讨论如何提高教师的审美意识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及指导性的方案,从而研究和分析完成审美问题的理论依据和设计艺术人才培养模式。

3.重点与核心

研究教师的审美意识在设计艺术教育与教学过程中的引导性作用,其中心在于通过教师的审美意识的传播与引导,使学生在审美理论学习和审美造型表达实践的过程中认识和了解其自身的审美能力、审美观念、审美造型表达的种种差距。并在设计艺术教育与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审美意识的认识和理解,加强学生审美形态的观察与造型表达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在审美形态的表达的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设计创新思考,从而得到对审美形态的认识能力的提高与表达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盲目转向主动地学习。当今教师的审美意识的认识视野较有局限性,因此,通过教师的审美意识的提升,可以起到完善和提高设计艺术教育与教学质量的教学效果。

4.主要观点与行为实践

审美意识在设计艺术教育与教学的活动中,作用于学生的创意思维里,并参与在设计艺术思维中并融合于创意表达的行为中,是当今设计创意思维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专业知识和艺术修养。设计艺术教育和教学是教师审美意识的实践过程,它重点体现了教师的审美意识的影响和引导性作用。因为,教师的审美意识作用的关键是要有明确的设计审美观念、抽象审美趣味以及审美的造型能力和表达力。教师通过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研究所得出的大量研究论据和理论观点,通过周密的推理和论证,在反复完善教师的审美意识的指导性体系下,去验证每一个研究结论的方向性正确性,并发挥着教师的审美意识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指导性的意义。

结语

在设计艺术教育与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审美意识既能指导参与设计艺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即学生,又能为设计艺术教育中的教学实践填补不足,还能提升设计艺术效果的高质量的审美标准。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港湾,也是人一生的审美教育与学习的航船起锚的美好基地。教师的审美意识是设计艺术教育与教学质量提升的至关重要途径。教师是审美意识与观念培养的主导者,设计艺术人才在教师的审美意识的传播中将审美意识带入到广阔的社会活动与视觉空间中,社会意识环境又反过来推动教师的审美意识的快速发展与提升,因此,教师的审美意识的提升,才是解决设计艺术教育与教学中人才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

(注:本文为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重点项目“教师审美能力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引导作用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4A002)

参考文献:

[1]唐纳德・A・诺曼.设计心理学[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2]郁士宽.现代应用美学基础[M].济南:山东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

[3]许自强.美学基础[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4]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美术设计的意义范文9

(一)当代艺术设计与设计师的素质

创意的能力是指具有敏锐地把握当下流行的元素,并将各种信息加以艺术综合和创造的能力。艺术设计是一种创意活动,其不同于工程领域中的设计之处就在于创意性。创意性首先体现的是设计者的个人观念,其次是在艺术设计产品中彰显出设计者独特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飞利浦(中国香港)设计公司创意总监肖恩•休斯曾说过,其设计哲学就是,如果不能充分理解消费者、商业本身和工业科技这三大市场支柱,就不能生产出有意义的新产品。而对着三大支柱的综合考虑,如果不能增强产品结构的创新性,就会阻碍它的创新性。为了设计出有意义而又实用的产品,作为设计师,我们有责任去理解并应对这些分散因素所带来的挑战。要应对挑战,就必须进行创新,即对设计者所面对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创造出不同于其他产品结构的作品。因此当代杰出艺术设计师,仅仅具有纯粹的艺术设计专业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应具有谙熟当代艺术设计语境的素质以及综合创造的能力。当今是信息的时代,是大数据的时代,是互融、交互的时代。艺术如此,艺术设计同样如此。正如新媒体艺术家阿斯科特所认为的那样,我们正在走向融合的艺术,其反映和建设在现实中的融合的文化。融合思想的应用具有独特和积极的影响。它加速了技术智力的进化、消灭正统思想、挑战代表性、打破教条、直面唯物主义、要求参与、杂交身份、舒缓社会交往并重新排列时间和空间的秩序。杰出的当代艺术设计师应适应当下融合时代的要求,将综合各种信息,并且能够加以重组,进而进一步创意,是为综合创意的能力,这就是当代艺术设计师所具有的素质。如何应对培养和提高未来艺术设计师素质的挑战,是每个从事艺术设计的教育者首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取决于课程教学模式的改变,构建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围绕着当代艺术设计特点,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艺术设计的基本素养,着眼于培养对信息的综合能力和创造能力,或可以认为这些能力的培养是产生设计大师的必由之路。

(二)以“作”为行为方式的美术欣赏课程的教学模式

开设不同课程,给学生建立了学习和掌握不同知识信息的平台。就美术欣赏课程而言,它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提供了艺术形式、观念、艺术思潮、社会、美学等方面的信息,这些知识信息是艺术设计师具有的基本素养。美术作品本身就是多种信息的组合体,这些信息包含着艺术家的观念、审美以及创作定式,同时还打上艺术家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烙印。传统的美术欣赏课程教学注重对美术作品的信息解读,尤其强调对美术作品的感知,强调个人性情的陶冶,即便是艺术设计专业的美术欣赏课程(包括近期出版的一些艺术设计专业美术欣赏的教材)也强调美术欣赏最后的共鸣,教学方法是着力于知识的把握、作品内容和意义的解读、形式和技巧及表现性的讲解。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知识传授,是一种“述”的表达模式,是一种由作品到作品的解说方式,这种模式下的教学充其量只是达到个人修养的目的,在当前这个强调艺术创新的时代远不能满足艺术设计师对于艺术设计基本素养和创新的要求。对于学习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构建不同于传统讲述式的教学模式,建立新的以“作”为行为方式的美术欣赏教学模式,所谓“作”,即做、创造,即关注如何引导学生学会重组信息、如何建立再创造的观念和方法。在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视觉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再创造思维能力,这种能力是将美术作品中所含的各种信息进行重新组合排列,并将自己的认识融入到美术作品中,进行再创造,从而赋予美术作品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不同于这件美术作品的全新的艺术信息,即新的形式和评价,这种新的形式与评价是能与艺术设计建构起某种关联关系。学生能通过这种关联,将这个新的艺术形式和评价应用于自己的艺术设计中。因此,艺术设计专业的美术欣赏课程教学模式不是停留于“述”的层面上,不是仅仅对美术作品的解读,而是在“作”的层面上,这种“作”的方式就是重组与再创造,即对信息的重组和再创造,这种教学模式是思想行为的方式,其教学方式是培养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树立独立分析、解构的行为观念,养成重新组合艺术、观念、社会等信息的行为方式。

二、行为观点和方式教学模式下的美术欣赏课程教学

艺术设计的主要要素是图像形式和媒材,这也是纯艺术作品所具有的要素。如果说纯艺术强调个体的主观表现,那么艺术设计更强调实用的原则。以“作”为行为方式的美术欣赏课程教学模式,主要观点是强调行为的观念,即要求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树立自我创造的观念,具体到课程教学设计上应围绕如何引导学生将重组的艺术的信息,并由学生独立思考或团队合作来解决如何将思考合议的结果,应用到他们解决设计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

(一)解构、比较、综合艺术的信息艺术“很大程度上是自由发展的思想,以及创造包含着它们的形式与结构”

美术欣赏课程教学中首先是解构,即对不同作品中点、线、面、结构进行分析、理解,找出其中的各种关系;其次是比较,将作品包含的艺术信息进行对比研究,探究艺术信息的关联性与延伸性,寻找反映这些信息的目的性。例如,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可以通过解构和比较毕加索与其他艺术大师的作品,引导学生认识、了解图像的形式和观念,理解艺术大师是如何综合艺术的信息。立体派大师毕加索曾研究过塞尚等大师的绘画,通过解构毕加索的作品,以及对比其他大师的绘画作品,可以看到毕加索修长人物的造型受到了西班牙画家格列柯的影响。被称为现代艺术之父的塞尚对现代艺术的贡献,不仅是改变人们艺术观察与艺术思维的方式,而且用全新的艺术表现手法来诠释艺术。毕加索几何化表现方法,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而来。毕加索同样也吸收了黑人艺术的元素,他的艺术是在分析解构他人艺术信息的基础上,激发了创作的灵感,进行了重组与再创造。美术欣赏教学中将各名家作品中所涵盖的信息加以比较,正如在欣赏毕加索的艺术时,可以将他与格列柯、塞尚等大师的作品联系起来加以比较研究,找到艺术大师分析、综合信息的方法,为下一步进行重构艺术信息做好准备。

(二)重新建构艺术的信息,结合现代艺术观念,激发设计的灵感美术欣赏课程教学中

首先是引导学生解构作品的形式、色彩、构图、空间等关系,其次是联想与重组。当一幅作品展现在学生眼前时,学生作为美术作品的观众需要融入其中,了解作品的建构,究其原因,延伸艺术作品的意义,从中寻找出可能激发学生设计创意的灵感,将零散的、不规整的元素重新组合起来。将现代艺术的形式、观念引入到艺术设计中的方法是现代艺术设计大师的主要手段,无论是西摩•切瓦斯特、冈特•兰堡还是福田繁雄,无不是将艺术信息、现代艺术观念加以综合与创造,进而成就自己的设计风格。艺术贵在创新,而创新贵在对信息的综合与创造。现代艺术无论是观念还是形式上都给予人们许多启发,激发其他艺术家的创作灵感。现代艺术大师波洛克通过描绘漩涡、循环、联系,以及色彩和线条的融合来模仿连接性,也为现代绘画带来了更高吸引力的网络世界中的形象。波洛克是第一个将牢牢固定在画框中的画从艺术馆的墙上摘下来的人,他开始关注的是大地艺术,为行动和交互提供场所,为全面的观察方式、想象和构筑奠定基础,并形成全新的艺术美学态度,直接影响着我们这些数字空间中的主要继承人和受益人。现代主义艺术思想对艺术设计思想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以现代平面设计为例,立体主义的形式、未来主义的思想观念、达达主义的版面编排、超现实主义对插图和版面有着很大的影响。他们或是在意识形态上提供了现代平面设计的营养,或是在形式上提供了改革的借鉴。时代已经打破了唯艺术至上的神秘光环,人人皆是艺术家,生活为艺术提供了所有的一切,艺术与设计、艺术与科学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互为启发是当代艺术的特征之一。分析艺术现象、艺术观念的形成发展,可以清晰地显现出艺术作品与艺术设计间的相互影响,这种分析综合在美术欣赏课程教学中的运用,能够对当代艺术观念有深层的认识,能够启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从而激发艺术设计的灵感。

(三)创造能力的培养

美术欣赏课程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而建立,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教学模式应围绕创造力的培养而设置。这种创造力是能创造出新的图像形式、观念的能力,对学生在设计专业实践中起到引导作用。这种创造力的培养是在“作”为行为方式的美术教学模式下,进过分析、综合、重组信息的基础上产生的。正如塞尚,他之所以成为现代艺术之父,就在于他对以鲁本斯、德拉克罗瓦,以及威尼斯画派、巴洛克风格绘画,还有印象派的绘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挥其色彩的敏锐感,将分散于各派的形式、用色这些元素进行重新组合,延伸其中的艺术意义,构成了其独具个性的结构形式。这是一种创意的行为,是设计专业学生必备的素养之一。日本设计师谷口广树谈到自己的艺术设计学习过程时说:“大学时,我选择了造型设计的研究室,而不是可以直接学习平面设计的研究室。我们学过漆艺和型染,也学书法、铜版书和网板书(绢印)等课程。当时学习的王羲之和颜真卿的书法,成了我拓展表现领域的杀手锏。此外也受教于当时的新锐画家有元利夫先生,通过云繝彩色习得日本画的基本知识,有助于了解有元利夫作品的方法论,而我在感受到这些不可思议的因果关系的同时,也激发了创作的热情。创意的灵感来自主客观的契合,这些契合是在艺术设计方面为有意识和有行为的人准备的。有了创意的灵感,即可为创造打下基础,培养和提高创造能力。

三、结语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