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语文教学实践集锦9篇

时间:2023-11-11 09:18:51

语文教学实践

语文教学实践范文1

    语文教学论文是教学研究的成果体现,教学研究是语文教学论文的实践基础,不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不可能写出像样的语文教学论文来。教学有两种:常规式的教学和试验性、改革性的教学。只进行常规式的教学,它所提供的素材只能写教学总结,即使勉强写成教学论文,也往往是没有创见的,低水平的。只有在教学中认真进行一些试验和改革,才会给教学论文提供具有独到之处的鲜活素材,才有可能写成有创见、高水平的教学论文。如果平素在教学中缺乏独到的思考、独到的作法,写出来的东西只能是老生常谈,泛泛而论,无甚新意。

    教育者都有一个自身受教育的问题。古人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困,就要再学、再受教育。按照现代社会学、教育学的理论,一个人在社会立足应该终生受教育,读到大学毕业、研究生、博士后毕业,也还要继续受教育。继续教育、终生教育是世界大趋势,是时代的特点。但从中国国情来说,尤其从我们所处的落后地区的条件来说,国家和社会不可能为大家提供很多次再受教育的机会,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在职进修,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作为教师,时时处处注意把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不间断地坚持教学改革和研究,是提高自己业务能力和教学艺术水平的最好途径。

    研究性文章不同于文学创作,不可能摊开稿纸搞“即兴”。因此在平素的教学中就要做研究、写文章的有心人。平时教有所得,要勤动笔记录在案。日积月累,自然会形成某个观点,体悟到某个规律,形成某个经验,慢慢就会自然地找到写文章的题目。确定了研究的题目之后,一个最重要的方面是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要明确自己研究的这个问题别人研究过没有,结论是什么,要尽量多找有关的文章、着作来看看,对自己会有所启发。凡是参考过的文献,应在自己文章后面列出书名和篇名。这是一种认真负责的治学态度。在文章的写法上,同样也要体现这种态度,力求做到朴实平易。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写学术论文要平易、平易,第三个还是平易……”

    语文教学论文题目的确定,与平素研究的课题自然是相关的,但二者并不是一回事。平时的研究课题代表的是研究方向,不妨大一些;而写语文论文时的题目最好不要过大,它是把自己平时研究范围之内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看法的那一个问题写出来。比如教语问题,如果把它作为平时研究的题目,那么不管是教语方面的活材料(口头实践材料)、死材料(着作、文章中已经刊登的有关论述)都可以注意搜集.但写文章时,可以只从里边选择一个点来做文章.这就是说,研究题目无妨大一些,便于扩大视野;论文题目则最好小一些,便于论述深入。小题目如果写得深入、写得充实,也可以成为大文章;反之大题目如果没有东西装,也会写成小文章,甚至不成文章。

语文教学实践范文2

《语文新课标》以“体验”为核心,对教学提出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等要求。这些要求的宗旨是呼唤转变全体学生的学习方式,呼唤在教育教学中实行体验性学习。由于语文学习的材料形象生动,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也深深感受到体验的必要性。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实施体验性学习,使体验更有效呢?

亲历亲为,感受生活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社会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教育就是生活的改造,提倡“教学做合一”。因此,教学中不妨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结合其生活经验,将学习内容进行重组,形成生活化的学习情境,让他们在有趣、好奇、实用的问题情境中自我探究,建构学习的内容,感受学习的价值意义。例如在教学《会合作》一文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文中所述,组织学生亲自操作,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体验合作的乐趣,领悟合作的道理。

我们可根据文本提供的情境、情节,让学生入境表演,以此求得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对文本内涵的深入探究。它可以是对整篇文章的完整演绎,也可以是对文中“空白”处创造想像表演,还可以是根据一个片断或一个教学点的即时表演。表演朗读符合学生好动爱玩、富于想象、善于模仿的年龄特征。学生走进了文本,创造性地活化了文本,进一步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体验深化了情感。

为了让孩子们获得真实的生活体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用心去感受,用心去体验,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只有让孩子们带着一种积极的心态融入到现实生活之中,他们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真实感受,获得真情实感。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反映儿童的需要,贴近儿童的生活,并引导学生真心参与中走向更加美好的生活。

情景再现,体验生活

只有在课堂上积极联系课内课外,积极为每一个学生创设表现的机会,给他们充分的自主空间,他们才能有所感、有所悟,直至有所创造。语文教学中需要各种体验,人生就是一种体验历程。

现代教学技术为再造情景提供了可能,可以通过制作合成的多媒体课件给人带来强大的感官冲击力,催人动情,促人求知,以实现有效体验。例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的“毁灭”部分时,我们可以通过观看影片《火烧圆明园》中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的录像,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统统掠走”、“任意破坏、毁掉”等文字的真正含义(一个不留、一点不剩、全部掠夺、肆无忌惮),从这些文字中体味到心酸、国耻,激起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从而影响和改变学生学习的质量。

结合生活,合理想象

小学语文教材选材范围甚广,从时间来说,有现代的、近代的,也有远古年代的;从空间来说,有现实生活中的,也有异国他乡的,从大海、高山到浩渺的宇宙,无不涉及。教材内容中许多篇目并不是小学生阅历中的,与其生活空间有较大的距离。要解决教材与学生之间的时空距离问题。我们就必须展开心灵的翅膀,利用想象带领学生神而往之。只有使学生有体验,学生的学习才会有效。

读中想象——“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侏作仁《谈朗读》)因此,我们要教会学生用两条视线读书:一条是生理视线,即眼睛的视线;一条是心理视线,即心灵的视线。让学生一边声情并茂地朗读,一边展开联砸雹《现代教学研究》2011年第10期想和想象,在头脑中“放电影”,让朗读的过程成为既是对语言的品味过程,更是深情的体验过程。教学中,教师带着学生边读边展开想象,进入课文描写的意境,产生有效体验,解读文本,感悟文本。

“补”中想象——一是可以通过抓住文中的空白点,适时展开补白,使学生产生有效的体验,从而丰满文本。例如学习《黄山奇松》,“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口虎,有的形似孔雀……”该旬时,可以紧扣“千姿百态”,抓住“……”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产生心理体验。二是可以通过抓住文末的空白点,适时展开补自,使学生产生有效的体验,提高学习质量。例如学完《蚂蚁和蝈蝈》后,教师随即抛出“炎热的夏天又悄然而至,今年的这个夏天蝈蝈们将会怎么做呢?”(答案是多元的)

语文教学实践范文3

一、提炼句型的叙述特点,让学生更好地习得语言

语言叙述的形式多样,同样一件事,我们可以直截了当、清楚明白地“直”说,也可以一步三曲、婉转委约地“曲”说;既可以用来对学生进行文学的熏陶,也可以用来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教育……面对多姿多彩的语言,我们语文教师应高屋建瓴地梳理语言叙述特点,提炼出有助于学生消化吸收的语言元素,准确地捕捉语言的表述规律,从而让学生更好地习得语言。

例如,关于燕子,《百科全书》上这样介绍:“羽毛黑色,嘴边羽毛和脚部呈橘红色,腹部白色,喜欢在民居房的角落或民居房的灯泡上方打窝。”而郑振铎笔下的《燕子》则是:“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从这两段文字上看,同样都是介绍燕子,但它们叙述的特点却有明显的不同:前者在表述时趋向严谨,而后者在表述时则多些自由的气息,显得形象、具体。所以,在文本教学时,我们要对郑振铎笔下的《燕子》进行适当的梳理,提炼出反映作者自由的心境、喜爱燕子的元素,而不能局限个别词句的斤斤计较,从而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误区。

二、关注段节的相似逻辑,让学生更好地表达意愿

尽管语言表述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它肯定有一个内在的逻辑可循,因为在一个意思相关的文本里,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表述逻辑,这个内在的表述逻辑就形成了具有稳定性质的段节表述结构。当我们引领学生掌握了这些段节表述特征,就能举一反三而触类旁通,就能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表述意愿。

例如,《莫高窟》这篇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其中二、三、四自然段分别从莫高窟的三个方面——彩塑、壁画、藏经洞来介绍,这三个自然段在语言表述上有着一个相似的结构:怎么样、表现在哪、举例说明。虽然二、三、四自然段内容不同、语言描写不同,但它们都有一个清晰可见的表述结构图式。这样,在教学时,我们就可以重组教学内容,通过怎么样、表现在哪、举例说明这三个方面的有序呈现,让学生学其一便知其三。首先,让学生明白怎么样——彩塑的个性鲜明;然后,再带领研究个性鲜明表现在哪些方面——菩萨的慈眉善目、天王的威风凛凛、力士的强壮勇猛;最后,再和学生一起探讨举例说明——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这样,通过表述逻辑的刻意再现,学生自然而然地学会壁画、藏经洞的内容。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们也能通过这段结构化的学习,懂得如何更好地运用这种表述方法。

三、整合篇章的主题取向,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

我们现行的语文教材选取了大量的具有相对主题价值的文本,并将这些具有相对统一主题价值取向的文本置于一个单元。这样的编排,极大地方便学生更好地把握同一类文本。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教师常常因教教材思想的束缚和应试教育的压制,被迫地养成了点状思维和割裂式思维模式,以图用这种思维将文本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给挖掘出来,让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在这种思想主导下,我们学生也被迫地进行割裂式的分析,由此产生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状况。

例如,苏教版第十册第一单元,共有五篇文章,分别是《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暖流》、《只拣儿童多处行》、《早》、《古诗两首》。如果我们分别从这五篇文章的各自立场去剖析,就会形成四个相对割裂的主题价值取向——植树、伟人看望、儿童、早、春景,就会将这一单元弄得支离破碎而难以把握,就会使学生陷在植树、伟人看望、儿童、早、春景这五个主题框架里,就会被这个主题弄得不知该抓住什么才好。如果以结构化的角度来学习时,我们就会将这一单元整合为春光无限这一大主题,从而让学生全面感知春的气息:春天里植树的快乐,伟人来访如同春天的空气一样温暖,儿童如春天里灿烂的花朵一样生机勃勃,做事要像腊梅花开放一样早,春天景物是那样的生机勃勃。这样,学生就会将这些知识分门别类地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图式中。

语文教学实践范文4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创新 实践研究

1 创新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创新教育就是要选择适合受教育者的方法和技术,实现教育的目的,提高教育教学的成效,创新的最终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建设的人才。《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基础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创造潜能,促使学生潜能的开发。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改变,应用创新的手段开展教学。

2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2.1教育的目标观念陈旧。虽然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学的新理念在不断的深化,但是,语文教学中,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方法;重记忆、轻创新的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导致应试教育依然是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校依然强调升学率,强调考试成绩,追求教学质量的考核机制,整体化一的教学方法,遏制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学生的心理造成极大的压力,同时那些循规蹈矩的教师困在了因循守旧的应试化教育老路上。

2.2教学的模式比较陈旧。当前,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依然是主角,教师讲课,学生听课,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积极性比较差,容易出现睡觉、吃东西和玩耍的现象。这些事情的发生主要是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课堂教学没有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照书宣读的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学生的把握不够,不相信学生有创造能力。

2.3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运用不当。教学目标不清晰的教学方式不是教育的创新,教学目标的设计必须科学合理。如果教学目标不从教学的实际出发,只是在形式上的变化,那么只能说教学创新是无效的行为。根据学生的生理、认知和语言能力的不同发展阶段,教师应该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 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注意的问题

3.1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必须明确方向。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应该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基本特点,坚持提高“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坚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坚持语文教学的总目标不变。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地关注“人文性”因素,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了学生的道德修养,建立完善的人格。在写字练习中,教师要强调认真写字的意识,认真的写字能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和点拨学生的阅读,让学生主动地去思考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同时鼓励学生对文章进行讨论,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3.2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还要懂得教学策略,要学会创新。《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崇尚真知,学以致用,活学活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以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4 教师要吃透教材,研究学生,勇于打破常规教法套路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学习习惯则是成功的一半。为了追求生本高效语文课堂,笔者尝试构创建起了“生习―生论―生成―生活”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生本高效语文课堂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程度和学习状态成为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

首先,语文教师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善于整合各种课程资源,联系生活,创新教学“大语文”。其次,语文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境界,语文教学的创新才会具有较高的人文意义。语文教学能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地融入语文学习过程,往往取决于教师道德境界的高低。语文教师课堂上每每看似随意举出的例子都必须以培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为己任,发挥出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要更加相信学生的创造潜能,通过我们的教育引领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 我们更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这片广阔的天地中,不断开创崭新的未来,用我们的创新教育为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作出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语文教学实践范文5

一、品中探妙,加强语文实践

品,是语文教学的独有策略。教师引领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时,必须聚焦文本的语言现象,挖掘言语的“增值”点,也就是言语的品味点,引导学生进一步领悟文本谋局布篇、遣词造句的精妙,悟出表达方法的精巧,积淀语感。

1.揣摩传神的字眼,悟表达之妙

字词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元素,文本当中的有些词语往往看似一般,其实背后隐藏着无限的潜能。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引导学生沿径探源,批文入情,在不断揣摩、品析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精妙奥秘,提升学生对言语的感悟力。

《老人与海鸥》一文中写道:“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对于这句话的学习,学生读书时做到了字字入目、句句在心。有的学生关注到了“动词”:作者用了一系列动词为我们生动地再现了老人喂海鸥的过程,体现了老人的爱心;有的学生关注到了“饼干丁”:老人之所以把饼干捏成一小块,是担心海鸥噎着,想让海鸥更好地享受午餐,多么耐心的老人!还有的学生关注到了老人与众不同的“退” 字,这 “退”字传递给学生的信息是:老人处处为海鸥着想,多么细心的老人!在扎扎实实的理解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老人与海鸥》已经不再是一个纯理性的文本,学生借着文本的指引和召唤,揣摩着传神的字眼,触摸到了老人那颗“爱海鸥胜过一切”的滚烫的心。

2.咀嚼精彩的文字,悟表达之妙

于永正老师说:“任何文本都有两种意义,内容意义和形式意义。学习它不仅要了解课文写了什么,更要知道作者怎样用语言来表达,既要得文,更要得意。”字斟句酌,品字为先。教师要善于发现并挖掘出来,引导学生认真感悟、品味浓郁的语文味儿,进而“习得”。如品读《渔歌子》中的“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时,让学生细细咀嚼文字,发现藏在语言文字中的秘密:“青箬笠”与“绿蓑衣”文字对称,句式齐整,如“青”对“绿”,“箬笠”对“蓑衣”;“笠”与“衣”押“i”韵,富有韵律美、节奏美,长短句式的错落,读起来朗朗上口。“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只有在境界的“水”中游弋,方有语文的澄明和洒落。

3.探究特殊的标点,悟表达之妙

王尚文先生说过:“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微声响。” 精彩的词语,关键的语句,甚至是一个“会说话的标点”,都是指引学生咀嚼、感悟、品味的抓手。

《桥》开篇有这样的描写:“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像泼。像倒。”看似简单的四个字,中间使用的是句号,构成了两句话,便将暴雨的来势凶猛以及形势的危急形象地表现出来,为下文洪水肆虐侵袭,木桥危在旦夕,村民命悬一线的情势埋下了伏笔。教学时,尝试让学生把句号改成逗号,对比来读,通过声音的延续以及停顿的时长来体会暴雨如瓢泼一般倾泻而下的情景,从而以声摩形,通过朗读来再现当时的情景,让学生感同身受,如临其境。在语言实践中,教师只有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揣摩标点符号的含义及用法,才能使小小的标点符号展现出应有的魅力。

二、研导结合,加强语文实践

《学生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职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语文实践中,教师就应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展开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

1.导中求效

教师在钻研教材时,要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依据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习题等,把课文的精要提炼出来,确定课文的教学重点,由此设计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问题,提高设问质量。

如学习《珍珠鸟》一文,在学生把课文读通顺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借助问题理清事件的发展过程,把握“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然后读书思考:“‘我’为什么能够取得珍珠鸟的信赖?”引导学生读文、品文、悟文,探究课文的内涵:是由于“我”对珍珠鸟的宽容和喜爱,让珍珠鸟开始信赖“我”。从而使学生由事明理,体悟到“信赖”的价值和力量。最后,让学生读书,通过美读来体验:“他们创造出了什么样的美好境界?”使学生由明理到生情。三个问题与文本契合度深,揭示了读书感受的三个层次:“事—理—情”,呈渐进式、生成式,学生的认识也在螺旋上升,围绕关键问题,集中全力突破重点,扎实地完成学习任务。

2.导中求创

赵镜中先生一直认为:“语文课要传授给学生思考的技巧。”在《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教学中,我不断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自主的阅读实践。在一次又一次的提问中,尝试把书读“厚”,提升思维品质。在“比较三个事例有什么相同之处”时,学生依托文本,找到了八处:一是都有问号,有真理;二是发现都出于偶然;三是都经过反复研究;四是最后发现者都获得成功;五是并列的段落结构和写法相同,先写发现问题,接着写反复研究,最后写得出结论;六是发现者都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七是善于观察和善于提问的人,问题都写得较为具体;八是三个发现者都是外国人。以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文本之间走上几个来回,文本也就显得尤为厚实了。

3.导中求拓

“初次阅读一本书,有如初识一位朋友,交换名片、记得相貌而已;重读则像老友重逢,有渐成新知的可能。书本成为良友,其意亦近于此。”学课文《草船借箭》时,学生已经读过《三国演义》,可以请学生来交流《三国演义》里的曹操是个怎样的人?学生交流得热火朝天之际,可以用课件出示易中天的“品读”:曹操的形象内涵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你们能从小说里找出相关事例来说说吗?学生再次走进《三国演义》, “三言两语话三国”。学生单纯的心灵融入这名著深厚浓烈的情感世界中,荡起了层层涟漪;学生稚嫩的思想与作者的深邃广博的思维碰撞,产生了智慧的火花。“三国之旅”阅读已经与学生的个性体验紧紧相连。

三、读写结合,加强语文实践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文质兼美的文章,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上极具匠心。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含英咀华”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领悟模仿,举一反三,在有效地模仿训练中强化对语言的吸纳。这样,文本的典型范式就能逐渐成为学生的写作储备。

1.仿句式练笔

语文课程资源是一座丰富的“宝库”,课文里的佳句是学生学习、模仿、借鉴、创造的最佳蓝本。

我执教《老人与海鸥》一课时,引导学生 “与文字相遇”,让学生来“露一手”,寻找自己身边熟悉的或相似的景物,仿写句子:

A.绿叶依风的节奏

,晃成一段浓密的树影,绘成一曲

B.蝴蝶

课堂上,学生的表达“发之于心,源之于情,吐之于声”,学生积蓄的情感得以宣泄、得以升华。

生1:绿叶依风的节奏飘飘洒洒,晃成一段浓密的树影,绘成一曲和谐美好的小调。

生2:蝴蝶依花的节奏翩翩起舞,融成一片灵动的春色,绘成一幅诗意盎然的画面。

生3:黄河依水流的节奏回旋澎湃,汇成一匹奔腾的骏马,涌成了一首激昂奔放的狂响曲。

生4:花儿依阳光的节奏频频点头,摇成一片起伏的波浪,绘成一段娓娓动听的小曲。

生5:骏马依人的节奏纵蹄疾驰,闪成一个迅捷的身影,谱成一首欢快的歌曲。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联系日常的生活经验,调取自身的阅读积累,进行仿写,进行语用尝试,能够进一步体会课文的语用规范感,把握课文的语用逻辑,感受课文的语用得体感,辨别课文的语用分寸感,从而获得丰富的语用经验,为灵活地运用言语夯实了基础。

2.在典型处模仿写

模仿可以作为学生学习写作的起点,是读与写的兴趣结合点。教学《颐和园》这篇课文时,我围绕课后讨论题“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引导学生勾画、探究,然后讨论交流。学生能够注意到这些语句:“进入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万寿山脚下”……这些语句显示了作者的游览顺序。我引导学生抓住“进了、绕过、走完、来到、登上、下来、走过”等记叙游览过程的动词,学习作者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式,从读到写,读写结合。借鉴《颐和园》的写法,学生意文兼得,缘文悟法,迁移仿写,在文章中注入了“源头活水”。

4.在简略处扩展写

《最后一头战象》一文的学习中,通过品读“重披象鞍”“重回战场”两部分的细节描写,学生“走进”了嘎羧的内心世界。在“庄严归去”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聚焦“嘎羧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这一个镜头,引导学生在简略处扩展:面对着埋葬着八十多位战友的‘百象冢’,这头即将归去的战象可能在想什么?它又会倾诉些什么?这头战象没有去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它永远都属于它所在的团体,即使要告别这个世界也要和战友们在一起。此时,这头战象在学生的脑海里清晰起来,不再是一头普通的大象,而是勇敢的战士!深情的战士!忠诚的战士!善良的战士!情深义重的战士! 可歌可泣的英雄!让人满怀敬仰的英雄! 让人饮泪歌颂的英雄!这样,学生在与文本的不断对话中,对嘎羧的认识循序渐进,从“战象”到“战士”再到“英雄”,学生的情感随之共鸣、升华。

5.在想象处延伸写

画家画画,总要留点空白,“踏花归来马蹄香”“蛙声千里出山泉”,目的是留给观赏者遐想的空间。写文章也如此,要么意犹未尽,要么含而不发,留下耐人寻味的“空白”。

“展开想象”是《蒙娜丽莎之约》一文最显著的表达方法。我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充分想象,体会栩栩如生的画面:“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让学生思考并用细腻的笔触写下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为何如此引人遐想、令人神往?师生一同品味文句、揣测画面……学生思维的波澜被一次又一次激发起来,表达呼之欲出:蒙娜丽莎有时候让你觉得温文尔雅令人沉醉;有时嘴角微微上扬,一副傲视群芳的模样;有时又仿佛满目哀愁略含凄楚。那微笑有优雅,那微笑有沉静,那微笑有思想在浮动……在想象处延伸,使学生变得睿智,变得丰盈。

语文教学实践范文6

(一)优化教学内容汉语言文学教师应紧扣教学目标

做好汉语言文学课程与其后续课程的衔接工作,充分梳理学科的知识内容,整合教学内容,避免出现课程内容的重复。结合语言研究的新成果,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在现代社会环境的适用性。教师安排课程教学内容时,将“够用”和“必须”作为安排课程教学内容的标准,突出强调教学的重点,有效精简课程内容,同扩大汉语言文学的应用深度及广度,及时参照社会发展相关能力的实践能力以及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尽可能地安排具有较强应用性的技能课程,提高教学的实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综合运用并写作各种通用性较强文体的能力、语言应用的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信息调研提取能力等综合能力,在夯实学生的语言感知基础,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敏感度、语言文字功底的基础上,增强学生运用语言的实践运用能力,促使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能力的全面提升。学校及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充分利用地域性的文化资源,加强教学课程中与之相关的内容,使结合地域性文化特色的教学内容成为基础课程的有力补充,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挖掘学生的思考能力及创新能力。

(二)改进教学方法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

汉语言文学教学只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切实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吸收借鉴并推陈出新,改进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手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教师在充分领悟并运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生活经验以及学习述求等实际情况出发,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态度,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度,使学生从被动听讲记笔记向主动探究的学习模式转变。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质疑探究,并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释疑,提高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其创新精神。教师还可以整合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成果并向学生展示,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特点,自主选择他们认为有用的内容,充分发挥其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将所学知识固化为专业内容,将语言文化与教育有机融合起来,不断提升自身的语言文化能力及修养。选取切合实际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有效性。当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后,教师还可以采用问题中心教学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对实际性的问题提出自己独到的观点,并通过论证,寻得解决的办法,以此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增强汉语言文学教学实践

汉语言文学教师侧重知识传授而轻视实践能力培养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因此需要调整培养目标,增强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实践,切实将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提高教学的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学以致用的原则,重视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的对接,给学生布置一些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进行相关业务能力要求训练,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及业务能力。

二、总结

语文教学实践范文7

首先,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 

我们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多渠道、多途径地为学生补充实践的内容,为学生创设实践的条件。吕叔湘先生曾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的说是得益于课外。”这说明语文学习的全过程应该包括课内与课外这两个方面,而我们自己也感觉到大量的阅读对提高我们的语文水平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必须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的语文学习体系。 

一 、要把语文课变成语文实践课 

学生存在学习个性、能力水平有差异,我们教师应转变观念,把过去作为主讲者、传授者的课堂教学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得到发展。在教学中,把阅读课文、认识事物、明白道理与思维训练、情感体验整合在一起,在综合读、议、讲、评等语言文字训练的实践活动中,把握课文的内容,揭示课文的道理,并将其延伸至课外。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弹性地自主地选择学习方法,独立地进行思维活动,积极探索、实践,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实践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与提高。 

根据学生好动爱玩的特点,我们可以把语文课变成表演课、比赛课、演讲课、讨论课、辩论课,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提高语文运用的能力。 

二、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 

在每学期开学时交给学生一个书单,上面列举一些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推荐几份有品位的杂志、介绍几个有档次的网站,让学生在一学期内利用课余时间尽量多读一些作品。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可以把学生分成组,每个星期组内交流一次阅读心得,每个月召开一次班级交流会,看谁读得多,看谁读得透,评出优秀读者。每学期若能读十几本名著,几十首诗词,几十篇文章,这就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提高了阅读能力,语文水平自然会有所提高。 

三 、鼓励学生写日记和读书笔记 

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读和记,精读博览和大量练笔。可以要求学生每天写日记,把每日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录下来,把当天看到的文章中的美词雅句摘录下来。 

四 、组织学生办手抄报板报和墙报 

分组每周办一期板报、每月办一期报纸、每学期办一次墙报,内容要求真实反映大家的学习生活、介绍各科知识、传授各科学习方法、刊登同学们的习作,发表大家的建议和意见。各小组办完之后,互相交流,取长补短,这样在共同学习中来提高语文水平。 

其次,要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自觉地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 

由学生、教师、学科对象三方组成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灌输对象,而是对于学科对象的主动自学的求知者和探索者。语文课就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课。教师只是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绝不能以繁琐分析和机械练习去干扰和压抑学生的求知和探索。一句话,教师的职责是因势利导、从旁协助,而不是越俎代庖,包打天下。因此,在语文的教学上要注重培养学生自觉性学习的习惯。在课文中碰到疑难知识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查阅资料、调查采访、实验试验。这种作业弹性大,学生发挥的空间也大,大家都愿意做,乐意做。有了兴趣,就有了质量,只要教师及时保持学生的这种学习的兴趣,何愁语文学不好呢?而且,这种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还让学生在搜集、阅读资料和撰写论文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思维能力,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

语文教学实践范文8

关键词:人文教育;高职语文;实践路径

高职语文相对其他学科来说比较特殊,它是比中学语文更高一层次却又区别于大学语文的一门学科,因为它更注重通过课程将人类文化成果融入社会生活,让学生通过实践去内化气质、涵养和人格。改革高职语文,必须先根据教材拓展教学内容,转变传统的教学手段,更新教学方式,建立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等,做到兼顾实用性并突出人文性特色。

1 高职语文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一)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所在。一个没有文化内涵的国家就没有思想凝固力,就会不打自垮,更容易被外国思想文化所侵蚀。科学是立世之基,人文是为人之本,然则“以人为本”即是要推崇科学,注重弘扬人文。高职教育是培养学生自觉性、目的性以及计划性的过程,然则高职语文则承担了人文教育的重任。高职学生可以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去塑造并健全自己的人格,培养情趣,陶冶情操等,并且能培养学生的文化精神以及创造性思维。但在目前的高等职业学校教学中普遍只重视相关专业知识技能的教授,无视了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从而导致了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普遍偏低。目前的高职学校在对语文这一学科的教育仍然处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缺乏对人文教育方面的探索实践,在教授学生的同时并没有将人文素养的作用充分发挥。语文的教育不仅是让学生具备基础的表达能力以及文字功底,更要培养学生的情操涵养并对其进行相关的人文教育。由此可见,将人文教育渗透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故而必须对相关的语文教学进行改革。

(二)文学教育可以培养创新能力。我国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个高职生不论学习了多少专业技能,都不能充分体现他的价值,而是否具备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勇于创新的能力、对于创新的动手能力以及对存在问题的判断能力等才是问题所在,他能否在众多毕业生中脱颖而出就决定于上述的几个因素。千古文章无定格,一部好的文学作品能很好的培养并激发高职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古今中外文学家们永恒的追求。故而,通过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并引入实践之后,可以很好地对激发并牵引高职生的创新思维以及创造能力,他们可以通过对文学形象的想象、判断、体验等情感思维去反应,由此充分调动高职生的想象力并提高语言能力以此产生共鸣并从中获得阅读的乐趣,使其将来在进入社会中更能在关照他人的同时能做到自我校正、自我反省等,从而达到扩展自身的思维的效果。

2 转变教学理念、重视人文教学

语文不是简单的一门的学科。它凌驾并涵盖在所有学科之上,是将人文精神渗透到所有学科中去的一门学问。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其他学科的内容里涵盖了语文的知识,相反在语文的学习中也能学到其他学科的内容。语文能感染净化学生的灵魂,它不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结合体。

语文在高职教育中是作为一本基础文化课存在的,但由于目前的就业指导偏向专业课程的教授,职业技能的培训以及技能课程的教学,就造成了过渡注重思维教育从而轻视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这对语文的教育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根据调查,多数高职学生口语表达以及书面表达能力严重欠缺,语文的学习训练缺乏,由此可见,高职语文仍然必不可少。但若要改变现状,就必须先对教学理念进行改革。然而在改革中必须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弘扬人文精神,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人文和科学的整合以及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文道合一。在目前的职业教育中,人们的思想也有着质一样的变化,故而在进行语文教学的同时,需要注重人文科学的教学,之中培养正确的思想观、审美观以及价值观等。现代的语文教学在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其相关的运用能力时,还应该将学生培养成心胸开阔、思维敏捷且具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接班人,如此才是语文教学的奥义所在。

3 建立开放的教学手段

想要构建开放性的语文教学观就须做到以下几点:

破除传统观念运用教材。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束缚,教师必须通过学习并采集最新的社会信息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实际上,语文对社会生活的渗透是无时无刻,无穷无尽的,其表现形态亦是变幻无常,涌动不息,日升月涨的。所以在相应的高职语文也要相对开放,增强其容纳性,将教学内容融于社会之中。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角色的举例扮演让学生贴合生活走进教材,给学生制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不断学习到不同的新内容,每次都有新的发现。用这样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以及思维创造性。

(二)制造开放式的学习氛围。创办开放式的教学形式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摆脱单一古板的教学结构,教师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时间以及思维空间,提倡并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思考性以及学习主动性,以达到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的目的。除此之外还应该注重针对性教学,追求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教学内容的灵活性,以便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满足不同学生对知识的不同需求,让矛盾维持一定的张力。

(三)突破科学界限。给学生传授人文知识不能只从本学科出发,而应该以小透大,以线带面地去学习人文知识。语文就是生活的延长,它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只有将语文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学生的文学素养才能得到很好的提高。

(四)实施个性化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要经过教师的思想魅力和知识魅力去进行熏陶和感染。高职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将自身的兴趣以及专业融入到教学中去,创造崭新的教学风格,通过个人的教学魅力去影响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使课堂充满个性化元素,并使之呈现出个性化、艺术化、心灵化以及审美化的现状。

语文教学实践范文9

关键词: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综合实践活动

所谓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具体是指结合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将所学的语文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并解决实践中的问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职业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重要内容,是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而且是教学的难点。如何有效开展综合实践课,发挥其最大教学功能,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职业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征与意义

(一)职业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征

职业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其一为综合性特征,主要为对语文知识的全面应用,融合了听、说、读、写等内容,重视语文学科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性,通过综合研究内容和方法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第二为实践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综合性的教育活动,其开展过程中采用的是相互合作、自主探索、主动创新的教学模式,将语文知识技能融入实践当中,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知识在生活工作中的实用价值。第三为整体性。职业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团结合作,共同参与,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职业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加强语文实践,注重对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新教学理念下,职业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教学意义。传统课堂中,教师既要教学,又要进行纪律管理,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则全面提升了教学的有效性,突出了语文实践活动以及探究、合作的学习模式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学生在实践课中有了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学生更愿意自己动脑动手,凭借丰富的学习资源与大量的实践,提升自身对知识的整体把握能力。其次,职业高中语文实践活动课以丰富的内容以及高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既能够获取知识,又实现了态度、情感等的生成与发展,充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了较为广阔的成长空间,注重对学生潜力与个性挖掘。因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对学生个性的生成与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职业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管理不严格

部分学校管理者由于缺乏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经验,教学管理上存在偏差,没有及时调整教学理念与思路,课程计划上缺乏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设计,使得综合实践活动具体实施效果不显著。究其原因,在于管理者对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作用与地位认识不足,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学校管理者与教师在课程意识、课程管理以及实践能力方面都存在问题,尤其是学校领导的教育理念、实践教学意识以及发展理念等直接影响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效果。

(二)课程设计开发不足

由于受传统的课程体制的影响,教师实践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意识较为淡薄,技能较为欠缺,职业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开发不足,部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时,对于课本的依赖性太强,没有全面发挥出活动的开放性,简单地从一个方面、一个角度来设计与实施实践活动课程,实践有效性受到了较大影响;综合实践活动课与阅读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而有的教师在碰到教材中的综合实践活动时,只是将其作为课文来学习;部分教师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设计与实践上有所重视,但其教学往往局限于课本以及课堂当中,地点停留在校园里,使得实践活动课成为了科学常识课程、自然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初衷相悖。大多数职业高中的学生更喜欢互动多、课外知识丰富的授课模式,而由于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不完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未能被调动起来。

(三)组织实施随意

同写作训练、阅读教学以及口语训练等相比,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操作较为繁琐,其组织与实施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职业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组织存在着许多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有着较大的随意性,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性被忽视。并且职业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组织是建设在学校所在地的环境、文化资源等的基础上的,并且是以此为活动背景的,因而,实践活动课是一种有着地方特色的本土化课程。而部分学校一味借鉴外来课程,导致地方特色丧失,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变形。

三、有效开展职业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策略

(一)提升认识,优化管理

首先,学校管理者应当转变观念,作为管理者,应当站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角度认识到有效实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要性。其次,要实现专业化发展,需要转变教师培训方式,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纳入全员培训当中,实施专项培训;改变传统单一的理论培训模式,实行实践性与研讨性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学校也需要定期对学生家长进行培训,提升家长对实践活动课的认识,获得家长的支持。此外应当加强管理,改革学校管理制度,对现行的以课堂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的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建立起学校综合实践课程管理等制度,确保实践活动课程的全面有效开展。

(二)立足专业与生活,加强实践

作为教学实践的主体,教师应当充当教学者与研究者的角色,注重实践课程的设计与优化,活动实施前要引导学生选取与制定活动方案;活动实施中要引导学生协调活动中的各类关系;活动结束后要指导学生形成结论,进行表达与交流。而在活动内容上,则要立足专业与学生生活实际。语文是学习与生活的工具,职业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也需要体现出一定的专业性,在课程实施中需要兼顾教育与专业的要求,体现出实践课程的深度。例如,可开展模拟招聘会活动,将学生分为招聘组与应聘组,应聘组写应聘信,招聘组结合自身专业特征写招聘广告,提升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关注自身专业及就业情况。其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还要同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推动学生对于社会、自然的整体认知,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将课堂教学向外拓展、延伸。例如,可让学生记录新闻实事,关注焦点,并作好记录,教师可组织实践课程,让学生充当新闻播报员,对于新闻热点发表见解。

(三)加强互助合作,评价激励

职业高中可组建专门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师队伍,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完成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并且职业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开放的,凭借一位教师的力量是难以完成整个教学的,因而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师需要主动与班主任、家长以及社区合作,寻求校园内外的支持与帮助,全面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质量。同时,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要以活动促发展,让学生主动探究与实践,教师要在学生实践过程中加强引导,让学生通过交流与合作,对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观点、体验以及感悟进行归纳与思考,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此外,教师需要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注重评价与激励,教师的语文实践活动设计开展要在切合学生实际的基础之上,评价中要以激励为主。例如,可采取小组评价的方式,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逐渐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信,进而促进学生自身素质的提升。

总之,职业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对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与价值观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与开展过程中,教师难免会碰到一些问题,但作为职业高中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积极探索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对策,全方位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作者:罗艳 单位:成都电子信息学校

参考文献:

[1]将栋梁.有效开展职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策略[J].语文天地,2013(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