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儿童房设计思路集锦9篇

时间:2023-11-14 11:23:22

儿童房设计思路

儿童房设计思路范文1

深入一线:打造新的儿童医院

作为后勤副院长,奚益群主要负责医院基建、后勤、安保、信息等方面的工作。后勤保障质量先行,担任副院长之初,她将持续改进后勤保障工作质量、确保后勤管理质量有效控制作为工作重点。为夯实后勤保障管理质量基础,她主导医院后勤部门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将后勤管理制度、作业流程标准化,并在标准化的制度、作业流程的基础上,以信息系统为支撑开展后勤绩效管理,大大提高了后勤服务质量与效率。她重视后勤管理信息化工作,在她的大力倡导下,上海市儿童医院建立了功能全面的大后勤信息系统平台,为医院各项业务开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与保障。

建设目标:为使用建筑的人满意

医院项目规划初期,设计定位是重点,通过调查,奚益群认为:“建医院,首先需要考虑建设目标,建设目标不是建筑本身,而是使用这个建筑的人。建一所漂亮的医院容易,但使用这所建筑的人感到满意才是我们的追求的目的。”所以她要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调查了解使用者的需求。

奚益群觉得需要调查的工作庞杂繁复。

首先是医院服务的对象,由于儿童医院的特殊性,医院服务的对象其实既有患儿又有家长。家长所要求的服务流程便捷、医疗技术先进,以及儿童所要求的色彩、童趣、安全性怎样在规划设计中综合得到呈现。

“磨”出来的精品: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施工^程中,奚益群要求医院后勤管理人员实时跟踪建设全部过程,对流程、程序、设施进行检查并及时修正。在优化流线的问题上,奚益群曾多次组织考察学习。奚益群说:“好的建筑流线不是权威一次画出来的,而是不断思考、不断深化修改“磨”出来的,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只有借鉴别的医院先进经验,不断开拓思路,医院建设才能趋向完美。”

医院建设项目存在建设周期较长的特点,在建设施工过程中,由于新技术不断产生、新规范不断颁布、质控要求逐步完善等,必然存在对建筑设计的变更、调整要求,一旦方案因业务需要或其他客观因素进行调整就会出现矛盾。一会影响建设工期,二会增加造价。作为建设项目管理者,奚益群严谨对待设计变更、调整要求,认真考量设计变更对总投资控制的影响,既不机械化地否决、也不无原则地响应,科学、合理把握设计变更。项目资金虽然紧张,但工程的核心设备、材料品质不能降低,通过方案的优化,材料、设备的询价对比选型,针对不同区域,制定不同标准,保证项目核心品质。

创“双优”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目标

在“工程优质”方面,奚益群从狠抓质量、安全,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入手,对工程关键工序跟踪检查,不放过任何潜在的问题。在“干部优秀”方面,她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公开招投标与设备材料供应商遴选工作,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资源在市场中配置”,做到规范行为,廉洁自律。

新院竣工后,奚益群仍在听取来自上级单位、兄弟医院及社会各界的意见,面对如潮好评,她依然谦虚谨慎:“没有一个建筑能够做到完美,希望大家能给这个医院多一些批评和建议,儿童医院面对的是儿童,我们的要求一定会更高。”

获奖者所属医院:上海市儿童医院

上海市儿童医院是一所集医疗、保健、教学、科研、康复于一体的三级甲等儿童医院,前身是由我国著名儿科专家富文寿及现代儿童营养学创始人苏祖斐等前辈于1937年创办的上海难童医院,1953年更名为上海市儿童医院,2003年成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医院职工1000余人,2013年度门诊量约140万人次,年住院病人约2万3千人次,年手术例数约1.9万。2014年3月投入运营的泸定路院区位于普陀区长风生态商务区,毗邻普陀区妇婴保健院,北靠同普路,东邻泸定路。普陀院区占地面积约39亩,核定床位550张。北京西路院区占地面积1.59公顷,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核定床位150张。2013年4月28日普陀门诊部启用运营,自2014年3月始为儿童康复中心,为患儿提供包括听力残疾、视力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的康复治疗。

上海市儿童医院普陀新院外观

上海市儿童医院是一所集医疗、保健、教学、科研、康复于一体的三级甲等儿童医院,建立于1937年,是中国第一家儿童专科医院。随着儿科医学的不断发展,医院原北京西路院区1.59公顷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70张实际开放床位的规模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儿童医疗服务需求。2009年,根据上海市政府关于儿童优质医疗服务资源的整体规划布局,选址上海西北角的上海市儿童医院普陀新院由上海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批准立项。上海市儿童医院普陀新院占地面积2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2500平方米,设计床位550张,设计门急诊量65000人/天,项目总投资为44931万元。

集历史传承与绿色生态为一体的建筑设计

上海市儿童医院泸定路院区地处上海市首批重点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中唯一以“生态”为主题的集聚区――长风生态商务区,与长风公园、苏州河为邻,北靠同普路,东邻泸定路,南侧和和西侧为规划公共绿化用地。基于老院新姿、与周边环境相容性的思考,突破有限的占地面积、建筑面积的限制,设计理念通过对建筑外立面局部细节的处理和内外空间中各种物态元素的有序转换,在体现医院厚重历史文化沉淀的同时,打造高效、低耗、平衡的绿色生态建筑环境。

半集中、递进式建筑布局

医院建筑整体由1层高级专家门诊楼、4层门急诊医技楼和13层病房楼组合而成。三栋独立的楼宇紧贴而建,如为一体,由南往北、自西向东半集中式、递进式依次传递,充分利用良好的自然光照环境。每栋楼宇既独立又有联系,之间利用多种形式的内院和连廊进行过渡和衔接,实现功能和使用上的分合有致,集约化各部门资源,提高运行效率。空间布局重视开阔、明亮、动静结合的景观视线,以下沉式广场、生态主题园、童趣内庭院、屋顶花园的多层面错落景观布置,使安全性、舒适性、人文关怀的设计目的在有限的空间实现了生动的表达。

层次丰富的立面造型

医院建筑外立面采用暖色基调,以极具历史感的新英格兰风格哈佛红面砖作为主要材料,辅以面砖立体拼贴的变化。东西立面以简洁的竖向线条结合经典的长窗元素,表现挺拔提升的建筑视觉效果。裙房采用统长玻璃窗作为立面材料,辅以面砖的铺贴,增加建筑的虚实感和层次感。整栋建筑在给予患儿稳重、安全的就医体验的同时,凸显这座拥有悠久历史的优秀医院的现代华彩。

绿色生态的宜居环境

设计师注重通过对大自然赐予的风、阳光、雨水、植物的有效利用和能源之间的循环转换,使人、建筑和生态环境三者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积极营造适于患儿休养的自然、人文环境。太阳能热水系统:在裙房屋顶上设置太阳能集热板,太阳能集中热水供水系统采用强制循环间接加热,每日产60℃热水量45立方米供生活热水使用。雨水回收系统:收集雨水进行简单的消毒处理,回用于室外绿化浇灌、道路浇洒、地下室停车库地面冲洗,使雨水循环利用。生态景观系统:各建筑功能区之间建设生态庭院,提升空间视觉效果,提高采光、通风效率;地下餐厅结合景观下沉式广场,引入自然采光及通风;屋顶绿化以硬质场地和草坪灌木植被为主,间插种植坛及休闲设施,体现建筑与生态环境的有机融合的同时,为屋顶和墙体提供保温和隔热作用,有效减小建筑物墙体的日光反射,降低能耗。

基于儿童患者特殊需求的内部设计

打破医院是一个冷冰冰、充斥着消毒水味道的公共场所的传统印象,室内装饰通过色彩的补丁、幽默的方法、童趣的画面和艺术的氛围,创造“希望”、“梦想”、“未来”的整体环境氛围,渲染积极向上的内心世界,在安抚患儿因疾病而产生的不安情绪的同时,更对治疗效果起到无法估计的良好辅助作用。此外,为满足患儿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的多层次需求,医院从细节入手,给予患儿医疗安全、色彩安全、物理安全、化学安全、生态安全、空间安全和家庭关怀多角度的人文关怀,为患儿积极打造恢复健康的梦想之地。

儿童专用设施配套

医院在门急诊、病房均配备了儿童专用设施。门急诊各楼层内,哺乳室的设置解决妈妈和患儿的后顾之忧。病房内,配备有淋浴、婴儿换洗台等的母子淋浴室满足患儿与家长的特殊需求。病房的儿童视野窗台、儿童专用桌椅,以及覆盖全院公共区的儿童卫生洁具、儿童安全扶手的配置,充分体现医院对儿童特殊生理需求的尊重。

“一米世界”的儿童视觉识别系统

医院在以母爱、微笑、关怀为主题建设基于角的视觉识别体系的同时,充分考虑儿童的视觉识别能力和高度,借助大色彩渲染、卡通元素的引入,以离地90cm-150cm为基准,在门诊及病房区域构建儿童“一米世界”的视觉识别导视系统,便于儿童观察,充分识别导视信息。

童趣温馨的个性化楼层设计

一改传统的白色,医院抓住儿童天生对色彩敏感的天性,以分区施色与统一施色相结合的形式,辅以卡通形象的引入,对门诊、病房每一楼层进行个性化设计。

海洋、森林、卡通,门诊在以楼层为单位,对每一楼层施以不同色彩、辅以不同输出主题的同时,对输液区、部分功能检查室等患儿较为惧怕的区域,大面积引入卡通元素,柔化氛围。在使用率较高的放射科、B超室、心电图室的部分检查室内,用孩子们熟悉的卡通形象代替原本冰冷的白墙,从而吸引患儿的注意力,舒缓紧张情绪,更好地完成检查。输液区的输液椅和输液床是拥有多种色彩的优质环保软包,墙面是阳光爱心志愿者倾情奉献的童趣主题画,墙画与多色彩的软包相结合,营造童趣化、卡通化的氛围,舒缓患儿的紧张心理。此外,医院在门诊区域选择多块大幅墙面,设计制作了儿童画展示墙,这些由阳光爱心志愿者和社会爱心儿童联合呈现的作品,不仅缓解了患儿对医院的恐惧心理,更是传播着爱与希望。医院病房的每一楼层也都有自己的主题色和卡通形象,绿色、橙色、黄色、蓝色、粉红色……猴子、狮子、木马、小鸟、企鹅、大象…..鲜亮的色彩,形态各异的卡通形象,地面的动物脚印,有效柔化高技术的诊疗环境,舒缓患儿的紧张心理,使患儿更好地配合治疗。顶、地、墙的空间变化和接近儿童认知的个性化设计便于儿童记忆和识别,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走失的作用。

儿童专属活动天地

候诊的漫长、无趣、焦虑,住院时远离家人的孤独、陌生环境的紧张、疾病的痛苦成为了儿童在医院的常有感受。为此,医院充分考虑儿童活泼好动、富于探索的天性,尽可能的挖掘空间、搭建儿童互动交流平台。在门诊区域,利用连接楼与楼的庭院,布置可供儿童自由、安全嬉戏的软地坪儿童乐园,配置适合幼童的安全型儿童活动设施。在病房区域,构筑阳光爱心小屋,开设健康影院、放置角色扮演玩具,搭建爱心志愿者平台等,淡化儿童疾病、住院的不愉快心理感受。

精简高效的就医流程

儿童房设计思路范文2

一、户外环境创设的基本步骤

户外环境创设的基本步骤包括理念定位、功能界定(确定目标)、形成文本方案、效果图呈现(模拟)、正式施工、效度检测(评价)六步。

理念定位决定了价值取向,设计者、施工者以及日后户外环境的使用者,都应明白环境与课程的关系,成人需要为儿童做出哪些服务。

功能界定即“要做怎样的环境”,“我们希望环境实现什么教育目标”,如园内空间环境的分区,园内的设施是为了实现哪些发展目标。

形成文本方案,园方应该用详尽的语言描述设计理念和思想,能够使设计方从语言描述中获取我们期望的信息,有助于设计方形成能够实现我们教育理想的方案。

效果图为幼儿园提供了一个模拟情境,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模拟情境进行设想,并做出必要的、预控性的调整。

施工之后是效度检测,这一步类似于课程评价。户外环境建设好之后,是为谁服务的?我们为之服务的对象是否满意?效度检测帮助我们认识我们所希望的教育理想、课程目标是否能够实现。

二、环境理念与定位

以北京市十一建华实验幼儿园为例,我们一起来分析它是怎样完成具有挑战性的户外环境建设的。

我园对于环境的定位是:教育是为了儿童的美好未来奠基,课程是实现教育的途径,环境是课程的载体――环境是为儿童服务的,儿童才是环境的主人。在此,我们特别强调环境是为了儿童。我们常常看到很多园所的环境看起来很美好,但事实上环境的主人却不是孩子,可能是园长,或是设计师。

户外环境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空间场所,它对于儿童的影响,不再只是简单地提供场所和设施,而是将环境视为课程,它应该是生态的、自然的、可选择的、具有挑战性的和创造性的活动场所,它在作为空间的同时更具有教育的功能与意义。理念定位决定着在后续各个环节中,是否所有人都能够围绕着这一价值导向行动。如果园长、董事长、教育投资者不能提出明确的理念和价值定位,就不能期望团队中的所有成员为着一个共同的愿景服务。有些幼儿园的环境看起来不够和谐,缺乏整体感,就是因为理念定位不够清晰、不够明确,最后当其服务于教育环境中的儿童、教师和家长时,就不能凸显园所文化,无法实现最初所设定的教育目标。

提到自然生态,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种树。的确,种树很重要,我园的树木种类包括观叶、观花、观干三类。这些树都非常具有观赏价值,如银杏、法桐、元宝枫、白蜡在一年中会呈现四种颜色,从浅绿色到深绿,再到发黄、变红,成为落叶,而且树叶的形状不一,这样制成标本,儿童就可以直观地观察它们的差异。白蜡特别适合种植于幼儿园通道两旁,它在秋天的时候会从黄色变为火红。塔松、雪松则可以让幼儿园四季都有绿色。柳树、国槐茂盛的树冠可以为儿童夏季的户外活动提供充足的树荫。迎春、金丝吊蝴蝶、玉兰、紫藤、丁香、海棠和各种果树以及一些灌木,都是可以观赏花的树。由于这些植物花期不同,我们依据其特性种植在幼儿园的不同空间内,让儿童感受到连续不断的大自然信息。草本类植物比较矮小,便于儿童在草丛中寻觅、观察蚂蚁、蚂蚱等昆虫。由此可见,种树并不仅仅是种树而已,我们要思考的是种什么树,这一行为带来的结果与课程有何关系?与儿童的发展有何关系?而非仅仅是满足成人的观赏需求。当一棵树能够引发儿童的思考和探索,那这棵树就是在为挑战性的教育环境服务。

三、环境功能的界定

环境功能界定主要指对环境进行整体规划,分区域,确定目标。园所户外环境中较大的区域也可以相对地做一些小区域划分。教师在室内环境设计上一般都将教室划分为七个或八个学习区,但很少有人思考户外活动区的划分。事实上,儿童的学习是整体的,基于室内学习中区域活动的理念,我们同样也可以对室外环境进行分区。

我园的户外环境分为综合游戏区、体育运动区和种养殖体验区三大区域。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彼此不可替代。综合游戏区主要满足低龄段儿童运动、游戏、观察、探究、冒险的需要,在发展儿童体能的同时促进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体育运动区主要用于满足儿童剧烈运动的需求,发展其团队合作、竞争的意识。在种养殖体验区里,儿童可以亲身体验,在体验中获得丰富的感官刺激,促进思维与认识的发展。

1.综合游戏区

在综合游戏区,我们设计了沙水科学活动区、自然区、隧道、体验池、滑轮类活动区。沙水科学活动区包括叠水池、水渠、日晷池。水从高处的叠水池流下,经过水渠流入低处的日晷池。这样的设计主要为了让水流动起来―流动的水和死水对儿童所引发的感官刺激和认知思考是不一样的,叠水池中水的逐级流动可以让儿童直观地感受水的特性。水从水渠流经两个干沙区,与干沙相比,有水流过的沙池可以引发儿童更高水平的游戏活动,他们可以拦河筑坝,也可以改变水流的方向。活动区内有小桥连接两个沙区,使儿童在活动空间中自由往来。日晷池比较低矮,可供儿童涉水。我们在日晷池的底部刻上了罗马数字,中间还装了一根铜柱,可以将铜柱的影子投射在池子的底部。儿童在活动过程中可以观察到影子的变化来体会时间的变化。在这片区域上方的二层阳台装了一个起重机架,儿童可以利用两组滑轮装置,将楼下的沙和水运送到二楼的阳台上,除了可以浇灌二楼的绿植,还可以利用这个装置做很多事情,关键是儿童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改变物体的方向,通过操作感知物理现象,感知力学原理。

自然区内有很多植物,一方面可以从安全与美观的角度对园区进行一定的隔挡;另一方面,这片区域沿着围墙呈半环抱状,营造了一个美好的自然景观。我们在自然区种植了一些果树,虽然每种只有两棵,但足以满足儿童观察的需要。这里还堆了一座小山,对于成人而言,它可能仅仅是一个小土坡,但对于儿童来说却是一座山。就像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园,虽然面积不大,却足以容纳童年的无穷乐趣和好奇。我们还在山坡上建了一个亭子,这样即使在雨雪天气,儿童也可以到户外观察景观。整个园区种植了40多种树木,可以实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两季有果。自然区铺设了石板路、木板路,可供儿童漫步,探索自然的奥秘。

盛有鹅卵石、陶粒、干沙的三个体验池可以刺激儿童感官,丰富他们对大自然材质的感受。光滑的鹅卵石可供儿童赤足踩踏,一方面可以按摩足底的穴位,另一方面可以感受光滑的触觉;与此形成对比,陶粒池、干沙池可以让儿童感知光滑与粗糙、干与湿在触觉上的不同。

幼儿园的地面主要为天然材料,有硬肩地面(车场停车区)、渗水砖路面、花岗岩石材路面,还有草地、沙地、土地以及少量的塑胶地。保留丰富的大自然材质实际上就是给儿童丰富的感官刺激和营造自然生态的环境。我们常说“接地气”,但是在环境建设中却常常认为塑胶地可以更多地保护儿童,其实这样不仅不够环保,还会让儿童远离大自然,无法“接地气”。

2.体育运动区

体育运动区主要由篮球场、足球场、攀岩墙、竞赛跑道组成。

下沉式足球场一方面可以使足球在儿童游戏过程中不会经常滚出来;另一方面,跑道还可以作为看台,也能供儿童开展推车、滚铁环、跑步等活动。紧邻足球场的室外小舞台可以供儿童进行自由表演、集会和开展庆典活动。篮球场也设计了下沉式看台,是一个可以供儿童开展各种球类活动的多功能区。

传统攀岩墙在90度的墙面装设攀岩爪,儿童在活动中不是“知难而进”,而是“知难而退”,因为儿童不得不在爬到顶端之后原路退下来。我们的多功能攀岩墙是利用墙面设计了一个60度的斜坡,里面距离墙面有1米宽的通道,在两侧安装滑梯,儿童在攀爬到顶部之后,可以进入通道从滑梯滑下来。我们为儿童的攀爬活动提供了三种材质的辅助工具:轮胎,较容易;攀岩爪,有一定难度;攀岩绳,最难,因为需要儿童具有一定的臂力。之所以提供这三种材质,也是基于对环境理念的定位,创设具有挑战性、创造性的户外环境。创造性的前提是自由、可选择,这三种不同方式可供儿童选择,可以满足不同能力水平儿童的发展需求。

消防通道不允许有阻碍物占用,我们在上面铺设了塑胶,设计成竞赛跑道,供大班儿童开展具有一定竞争意识的团队活动。

3.种养殖体验区

在种养殖体验区,每个班都有一块菜地,所有活动都要儿童亲身参与。此外,还有压水井、动物园、木工房、泥陶房和石磨坊。

木工房在初建时备受争议,教师、家长唯恐儿童在使用工具的过程中受伤,但是迄今为止从未发生过这样的事故。我们在设计木工活动时,就在思考儿童应该在里面做什么。小班开始认识工具,学会戴防护镜、防护帽、手套;中班尝试使用锤子,学习钉钉子;大班开始使用锯,学习制作小板凳。 如果我们科学严谨地设计连续发展的课程活动,让儿童了解、理解、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及措施,儿童就会按照安全提示进行操作。成人往往会低估儿童的能力,事实上,在实施相关课程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的观念也发生了转变。

泥陶房实际上也是用水泥、砖头盖的,但在外边都铺装了竹子、木板,就是缘于前面提出的理念―生态。钢筋、水泥显然不如竹子、木头之类的材质让园所看起来更具有大自然的气息。

石磨在使用时需要3名儿童一起推动,另外有一名儿童负责装豆子,他们必须很好地合作才能使用这个设施来工作,这也是设计者的初衷。

每个班级自留地里的木栈道很像农村的田埂,是为了便于儿童照顾植物,避免他们只能远远地观望植物。压水井是在地下挖了蓄水池,安装了水龙头制成的,其实就是自来水管的蓄水池,但儿童取水必须通过压水才能实现,这一经验和工具在他们的生活世界中很少见,但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是值得儿童去探索的。

四、户外环境的评估

依据教育目标我们对整个户外环境都进行功能划分,这些预期的目标是否能实现呢?这就需要进行效度检测。

在课程的实施中,我们从心理学的视角把环境当做一个整体来看待,而不是视为一系列刺激的堆积。我们要强调这里是学习的场所,每一处都与课程有关。在此,我们特别关注环境和行为的相互影响,即行为和产生行为的前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例如,在综合游戏区,因为有水池,儿童会想到养一些鱼;鱼池中养了鱼,儿童会照顾、喂养它们;因为有水渠,儿童会试图用沙子堵上“大坝”;因为有了隧道,儿童可以开展躲藏游戏。我们的隧道设计了45度角的弯度,从隧道的一头不能直接看到另一头,这样既保证光线射入洞底,不会让隧道里完全黑暗,还能满足儿童躲藏的需要;在风雨亭里,儿童可以聆听风铃的声音,听雨观雪,由于它地势较高,儿童在这里可以观察到园所景物的变化。

“滑轮怎样转起来?”沙水游戏区的两组滑轮工作需要两组儿童合作操作,对力的感知就在活动和操作中发生了。当滑轮出现了问题,儿童停下来解决问题时,他们的思维就变得活跃起来;儿童可以在沙池里设迷宫,将水池中的水引到远处的树下,孩子们想了很多办法来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

教育的核心是解决智力的问题,如果孩子的思维是活跃的,是愿意去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那么,他们就在不断地主动建构新的经验。

在种养殖体验区,孩子们从播种到照顾植物,再到收获全部自己完成。他们可以从压水井中取水照顾植物;在收获了萝卜之后又把萝卜的叶子拔下来喂兔子;他们会观察叶子上为什么有洞;会试图寻找蝴蝶在哪里安家;大班儿童发现压水井取水太慢了,他们发明了自由灌溉田,让水可以顺着他们自制的水渠流入迷宫一般的试验田里……这些活动都是儿童自发的,因为环境与儿童之间的互动而引发的。在这样的环境中,儿童可以发现很多大自然的秘密,并开始主动学习和探索。

在木工房,因为环境和课程的创设是从儿童的基本经验出发,他们所有的探索活动必须思考“接下来应该怎么做”。儿童在实践的过程中对他们的错误行为进行自我纠正,比如锤子、锯等的操作方法,他们会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围绕石磨,大班开展了项目活动“豆腐是怎样制成的”,从泡豆子、磨豆腐、制作豆渣饼、点豆腐,都由儿童一步一步探索完成。教师所做的就是协助幼儿准备材料和工具,适时提出“为什么”和“怎么办”,引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索的欲望。儿童的这一系列探索过程体现了我们的核心教育价值观,即支持儿童的主动学习,培养儿童的自主、劳动、创造能力,为其形成自创性人格特征做出积极准备。

除了检测我们的环境是否真正为儿童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和帮助,我们还需要检测它是否符合安全标准、健康标准。在环境的使用过程中,我们还应不断反思环境是否实现了预期的教育功能,是否支持课程活动的开展,进而不断对环境进行优化和改造。

五、结束语

儿童房设计思路范文3

游戏是儿童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师要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寻找学习的兴趣点,探析美术活动的生成点,把握教学实施的突破点,树立以童心为本的幼儿美术教育观。

1.拓展通道,开启心智之门:幼儿的审美知觉集中了语言交流与非语言交流,表现出多通道性。既有表情、身体动作与语言的结合,又有不同感觉之间的联合。让幼儿在“看看、想想、说说、画画、玩玩”中运用多种感官通道参与美术活动,美术创作中幼儿是用童眼、童话、童真、童心来表现审美的过程。如小班美术活动《绳子宝宝去散步》:幼儿带着绳子宝宝去散步(动作模拟直线)、蹦蹦跳(学习点画)、扭一扭(体验曲线)、洗个澡(尝试染色)、草地上滚一滚(在先前已有的动作体验、儿歌提示基础上进而在画纸上作画)。当一幅幅抽象线条画呈现在面前时,我们为之惊叹。

2.游戏教学,快乐之旅:苏霍姆林斯基说:“游戏就如火花,它点燃了探索求知的火焰。”游戏是一种能够促使儿童将内部精神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外部表现的活动,所以游戏是儿童艺术创造活动的重要形式,是对儿童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手段。把游戏引到儿童美术教学中,开展美术游戏活动,有利于激发儿童的美术兴趣,培养儿童的美术情感。如小班美术教学《过水坑》:下雨天,路上积满了许多小水坑(认识各种颜色的几何图形);小动物走路不好走,找些小石子填水坑(正确匹配与小水坑形状、颜色一样的小纸片);大家一起来把水坑填得平平的(学习粘贴);当孩子们在填满彩色石子的小路上走一走时,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

二、顺应天性,会意美术童真

1.贴近生活:儿童的艺术表现是与其直接感知的环境相关的,是儿童心灵世界的展现。美术教育内容应贴近幼儿生活,与幼儿有相关体验的;具有情节想象或者形象想象的空间的,避免太过于具象,否则会束缚了儿童的创造力。在绘画题材的设定上,可以根据儿童的年龄及心理发展规律让孩子们从画人、画物、画事、画童话、画梦想这个符合儿童生命律动的顺序来进行美术教学。如美术活动《晒太阳》、《捉迷藏》、《帮妈妈拖地板》等都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做过、看过、体验过的。

2.巧设情境: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儿童自由地进行艺术创造的一个首要条件就是,教师要认识到并利用儿童学习美术的潜在能动性,以启发、提示、引导、鼓励为主,建立一种轻松自由的教学氛围,鼓励儿童自由地进行艺术创造。在绘画内容上,应该多给儿童自己选题画创作的机会,让儿童根据平日的观察,选择、表现要画的内容;在绘画工具材料上,可让儿童依据喜好自由选择,多尝试不同的绘画工具并将其综合运用在画面中;在造型上不仅仅局限于对物像严谨准确描摹,只要仔细观察,用心去画,就会是纯真生动的,是体现儿童的表现能力和心理水平的;在色彩上也不必局限于客观再现,要注重儿童各自的气质个性与对色彩的偏爱;在构思上要经常鼓励那些发自童心独特的想象和创造。

3.因人施教:儿童阶段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时期,由于年龄、智力、心理发展等方面的差异,儿童的美术能力发展也存在差异。比如,同样的教学活动,儿童学习的内容都是相同的,但由于各自的审美感知、审美体验、审美表现能力的不同,创造出的作品就会显现各自独特个性。因此,教师就要善于发现每位儿童的优势与弱势,因势利导、因人施教。如大班美术活动《老房子》,教师采用了集体轮流为城市老房子设计装修的形式,幼儿在每一天装修设计结束后,第二天就要到另外一个工地接着上一位设计师的方案继续工作。幼儿在彼此合作互动的过程中积极借鉴他人思路,思考自己的设计方案,活动中能力强的带动能力弱的,每一幢房子的完工都是大家齐心协力的结果,从中孩子们也感悟到与他人合作的重要与快乐。

三、教学相长,舒展美术童心

孩子的每一幅画都是一个生动的故事,无论是漫无目的地信手涂鸦,还是“艺术佳作”都是其心灵的独白,是通往幼儿内心深处的神秘通道。教师要从儿童心灵深处感悟幼儿作品的情感魅力,不断优化美术教育评价方式。

1.细察画面型:对于儿童美术作品的评价首先应当从理解儿童的角度出发,借孩子的眼睛,用一颗童心去看作品,并结合儿童的认知水平、儿童独特视角和思维角度去评判。不能简单地用“像”与“不像”、“对”与“错”的标准。儿童拥有独特的造型语言,这种稚拙、直观的造型能力是非常可贵的,轻易否定儿童,会扼杀儿童的绘画兴趣。因此,教师要结合儿童的绘画心理特点,对于儿童绘画尽可能进行正面评价。

2.倾听画外音:将儿童对其作品的自我介绍与评价作为儿童主动学习的方式自然融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随时观察儿童的情绪,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绘画意图,发现儿童绘画中的闪光点。儿童评价自己作品的同时还能体会到活动所带来的自我满足感,这种满足感给予儿童的不仅仅是一时的心情愉悦,还有对美术的兴趣和强烈而持久的学习动机。让儿童学会从自己作品中寻找优点,学会欣赏自己,建立自信,从而提高美术活动的积极性。

3.感悟画中情:每一幅画总是在无声地传递着画者的情感,有了情感便有了画的灵魂。质朴的诗性智慧构成了儿童的基本生存状态,鲜明地表现在了儿童的艺术中,从而使他们的艺术显现出它独有的个性魅力。在幼儿美术作品中,我们经常看到:太阳涂成了黑色,是因为乌云挡住了它而在生气;在画面中许多小鱼挤在一个角落,是因为鱼妈妈出门了,它们有点害怕……正是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情感体验给孩子的作品带来了别样的灵动与精彩。

儿童房设计思路范文4

儿童节即将来临,由中国室内装饰协会、中国室内环境监测工作委员会和国家室内车内环境及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制定的中国第一部《儿童房装饰装修安全技术规范》于5月28日正式出炉。自此,中国首部儿童房装饰装修安全技术规范,将成为规范中国儿童房、儿童家庭和儿童活动场所安全装饰装修的规范性文件。

《儿童房装饰装修安全技术规范》重点对装饰装修工程中的儿童房和儿童家庭以及儿童活动场所的装饰装修工程进行安全规范,包括装饰装修的结构安全、设计安全、有害物质控制和材料阻燃性能进行了严格要求。

《儿童房装饰装修安全技术规范》有十大要点:防玻璃伤、防磕碰伤、防倒压伤、防门夹伤、防坠落伤、防滑摔伤、防缠绕伤、防窒息伤、防电击伤、防污染伤。

众所周知,装修污染会对居住者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尤其对生长期儿童健康危害更大。因此在装修儿童房时,首先要避免环境污染。同时儿童房的布置也非常重要,因为小孩的接受能力最强,是培养性格的特别时期。儿童房装修颜色不要太艳丽,家具尺寸忌高大,软装上要分性别。

据全球儿童安全组织调研显示,61.2%的儿童伤害发生在家中;儿童在家中常发生的伤害主要有:跌倒/坠落(2.5%)、烧伤/电伤(16.7%)、锐器伤(9.1%)等:近80%的家长不清楚对家居用品进行安全检查。

就在今年3月,上海质监部门发现:宜家部分儿童桌椅、橱柜存在安全隐患,不符合新国标要求。由于儿童好动,自我保护能力弱,环保和安全应作为儿童家具首要标准。

近年来,中国随着城乡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居住条件的改善,儿童房装饰装修安全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儿童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问题,由于不安全装饰装修造成的儿童伤害甚至死亡事件频频发生,儿童房间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成为安全考量的重中之重。

(王思菲)

文件上的“艾滋老师”岂可画饼充饥

对艾滋病毒感染者来说,新版的《广东省教师资格申请人员体格检查标准》无疑是福音。但笔者认为,“艾滋病毒感染者不合格”这一条被删除相对容易,如何让学生和家长从心理上得到认可,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不仅是政策层面的问题,还有人们的道德层面的考量。

即将实施的教师资格只对一些恶性疾病、传染性疾病有严格的规定。此前出现的“淋病、梅毒、软下疳、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艾滋病,不合格”等条款已经被删除。最终出炉的这份“瘦身版”规定备受残障人士的称赞,被称为“零残疾歧视”。但可以预见,即使文件中删除了“艾滋病毒感染者不合格”的字样,但要让公众坦然接受一名“艾滋老师”,恐怕没那么容易。搜狐网曾就此问题做过调查,调查显示,73.7%的网友认为艾滋病患者不可以做教师。可见要想彻底消除人们对艾滋病毒感染者的歧视,消除大多数人的异样眼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将教师招聘中“艾滋病不合格”这样的条款删除掉,只不过是实现美好愿望的第一步,它并不意味着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就能顺利走上讲台。这个标准不是尚方宝剑,此中有太多的操作空间,仅在面试一关就能拒绝。连相当严厉的公务员考试都能在这一关做手脚,更别说针对“艾滋病病毒携带者”,那应是“众口一词”赞同拿掉。因为谁也不敢也不会承担被学生和家长指责的责任。

屈原《离骚》中有“路漫漫其修远兮”,愚以为,这句诗非常符合“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可以当教师”之路。这是一条权利争取之路,也是一条公众逐步认可之路。要想真正使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在求职中得到公正对待,社会方方面面必须“上下而求索”,否则只是画饼充饥、水中望月。

(醉江南)兰辉,

面孔

下乡调研因公殉职

5月23日,北川羌族自治县副县长兰辉在带病下乡调研途中,不幸因公殉职。据了解,兰辉刚做完肛肠手术,一直带病坚持工作。当天下午15时许,由于过度疲劳和路途颠簸,导致病情复发,兰辉在下车换药过程中不幸坠崖。

施一公,再度候选中科院院士

中科院公布了2013年院士增选候选人名单,当选美国双院士的施一公在列。2008年,施一公作为首批国家特聘的专家回国,却在2011年中科院的院士评选中落选。

贾樟柯,获得最佳剧本奖

导演贾樟柯凭借新片《天注定》入围第6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后,2013年5月27日,贾樟柯又凭借《天注定》获得本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剧本奖。

王金阳,打工皇帝

最近出炉的“湖南上市公司薪酬榜”中,最近受聘往长沙执掌某养生连锁门店的王金阳,虽然只有中专文凭,却能拿到300万元年薪。出生农村,学历不高,王金阳说他的今天是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努力拼搏的结果。

儿童房设计思路范文5

关键词:科技馆儿童乐园 展品更新 科普教育

引言

作为在儿童科技乐园工作了多年的工作人员,本人结合这次展品的更新工作提出一些个人的想法,来和大家共同探讨儿童科技乐园展品更新和儿童科普教育的一些想法。

一、科技馆儿童乐园展品更新的思考

我馆的儿童科学乐园建筑面积有近一千平方米,原有展品30多套件,儿童科学乐园的设置原则上是促进儿童的科学教育,在内容上以儿童为主,通过展品设计的原理、造型、色彩与空间等元素的系统构造,在独特的艺术氛围中传达科技信息。在去年的我馆儿童乐园改造中,重新设计和引进的展品有“小小建筑师”、“水世界”、“小球游艺天地”“机器动物园”都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例如在“小小建筑师”这个活动区域里,总是人头攒动,孩子们在这里可以利用塔吊、蜈蚣筒、输送带、滑轮吊篮等建筑工具和朋友一起合作搭建房屋,一起动手体验建造房屋的乐趣。通过模拟工地的生活体验,小朋友们了解了房屋的建造过程。 笔者通过对新园的观察和体验之后,发现不仅仅是由于展厅的重新装修,更主要的是新展品的有趣更能吸引孩子们,那要如何设计新展品才能符合孩子们的特点呢?

1、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心理和生理特点,设计符合儿童游玩的科技展品。那么我们首先要了解儿童特点。儿童年龄范围的争议:很多人都不太清楚儿童是指多大的人,社会和人们公认儿童的年龄段为0-14岁,因为此类人群都是正处学龄前和小学阶段,而且年龄比较幼小。一些儿童活动都是针对这个年龄段的人群的。现代著名学者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理论核心认为:儿童认知发展为四个阶段

1.感觉运动阶段(出生-2岁左右)

2.前运算阶段(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4形式运算阶段(11-14岁)

他们是一群较为特殊的群体,在生理、心理、行为上有着显著的特征,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其生理、心理、行为特征也在不断而快速地发生变化。所以在展品设计中要考虑到儿童不同时期的特点,以儿童的心理及行为规律为依据。例如在训练孩子的平衡和感知能力的展品中,通过孩子的勇敢尝试和探索来感知外界。在相对年龄较大的孩子,心智已逐步开发,具有一定的具象逻辑思维能力,活动 的体力强度加大,有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开始有意识地参加集体活动和体育运动,对智力活动的兴趣增强。

2.在展品的设计中还要把安全理念放在首位。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相对来说都比较弱,所以容易受到伤害,儿童乐园的展品大多数是孩子们动手参与的,有攀爬和搬运,还有孩子们自身喜爱跑、跳,儿童在游玩的过程中对身边的危险也不清楚,而对身边所有的事物都充满好奇,所以安全问题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在我馆开馆十年来,也曾经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发生了几起儿童受伤的事件,所以我们在强调科技展品的同时也要特别重视展品设施和环境细部设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展厅的地面也要保持足够的平整,不能出现明显的突出物,以方便儿童跑动、跳跃等。并且从细节出发,展品中不出现锋利的边缘、棱角等,以避免儿童活动时发生意外。例如在新设置的小小建筑师展品中,我们从栏杆的高度、滑动吊篮的绳索上都要考虑到安全的方方面面。

二、科技馆儿童科普教育的未来发展

在我馆今年更新改造后,据统计近十个月就接待了五万多游客,人数总量比去年一年翻两番,这也说明现在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都非常重视,确实在我们中国的父母都有“望子成龙和望女成凤”的心结。

1、从儿童的视觉发现科学

儿童的求知欲是十分旺盛的,对什么事情都感到陌生、稀奇,感到好奇、新鲜有趣,什么都想摸一摸,弄一弄。他们经常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为什么夏天很热?”“为什么鸟会飞?”等等。孩子的这种好奇心,是我们进行科普教育的基础。要知道,孩子能提出问题,要求解答,说明他们的思维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这种好奇心是最好的老师,能促使孩子去追求知识、掌握知识。作为科普工作者,我们要用心去聆听孩子的心声,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表达方式和言去和他们交流沟通,来引导他们进行科学探究。在我馆的新展品引进后,我们根据展品的内容用孩子的语言编写了份导览词,在提问和互动的形式下来引导孩子了解和参与展品的活动。

2、从科普活动出发来参与科学

儿童心理过程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思维是在直接感知和具体行动中进行的,他们对很多事物感兴趣,但也不是随意的。针对他们的这种生理、心理特点,动手型活动最能引起儿童的兴趣,活动的形式要突出趣味性。孩子通过自己操作、探索去发现,在与物体接触的过程中,他们不断发现新问题,并渴望得到答案,心理产生了探索的需要,随着思路的不断扩大,兴趣也随之增长。所以在儿童馆我们针对儿童的特点举办科普活动,在 “寓教于乐”的活动中,让学与玩巧妙结合。例如“伯努利原理”是在初中物理学到的知识,原理的内容是:在水流或气流里,如果速度小,压力就大,如果速度大,压力就小。针对儿童来说肯定是很陌生也听不懂,在我馆儿童展区有气流和水流两组展品展示这个原理,一个是水世界里的海豚顶小球,还有一个是小球游艺天地里的气浮悬球,在孩子们接触了这些展品后,也只是觉得好玩有趣,然后我们再根据这个原理编排了科普小实验“小球接力赛”和“神奇的大炮”,让孩子和父母一起参与,在竞赛中完成活动,最后通过辅导员的原理解释,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活动中了解科学,并且告诉大家这个原理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虽然他们现在可能不是很清楚,但是他们有了接触之后就会有科学意识的启蒙,知道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科学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样的高不可攀。

三、结语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这个时期对儿童的培养直接影响着儿童以后的生长过程,包括知识,思想,价值观等在这个时期都是处于一个启蒙的阶段,所以对儿童的培养受到了家长和社会各界的重视。我馆作为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担负着更多的历史使命,在常设展览和科普活动中,将重点儿童从角度出发,从收获知识和受到科普启蒙出发,激发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为提高青少年的素质教育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邵芳,浅析科技馆中儿童展品设施的人性化设计 黑龙江省科技馆

[2]周文婷,浅谈科技馆对儿童科普启蒙的发展方向 2011 厦门科技馆

儿童房设计思路范文6

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整合儿科医疗资源,留住儿科人才,为儿童健康护航成为现实急需。作为安徽医改的一个缩影,合理配置儿科医疗资源,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安徽儿童医联体模式对全国或具有样板意义。

在我国,儿科发展的天平已严重倾斜。天平的一端是儿童在亿万家庭中的“重”――儿童健康牵系全家人的神经,天平的另一端则是儿科医生的“轻”――儿科不受重视、待遇不高、培养机制缺失、儿科医生来源不足且流失严重。这一现实老话题,在院士、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和多番呼吁后,却始终未能破解。如今,安徽省儿童医联体为我们作了一条可行路径的探查。

谈到为什么要建立儿童医联体,安徽省儿童医联体管委会主任、安徽省儿童医院院长金玉莲表示,“儿科医师荒”正全面困扰着发展中的中国,在安徽省尤为突出。0.35名儿科医师/千儿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53名儿科医师/千儿童。“全面二孩”放开后,安徽省4年内预计会多出生近90万新生儿,而儿科的现状不容乐观――儿童医疗资源呈现“三少”,即床位少、医生少、专科医院少;儿科医护人员普遍年轻化,经验不足,高精尖技术人才缺乏,科研实力弱;市县级医院儿科救治能力较弱,基层儿科医疗机构儿童救治水平薄弱,对危重患儿急诊急救经验不足;儿童急救转运体系亟待加强,基层儿童医疗急救网络体系尚未完善。

而在6年前的2011年,安徽省儿童医院即开始了一趟创新之旅,以创建安徽省儿童医疗协会为起点,主动承担了提高全省儿科医疗整体质量,提升婴幼儿健康水平,降低婴幼儿死亡率的重担。在金玉莲院长的医改理念中,建分级诊疗网络,才是解决全省儿科医疗资源匮乏“痼疾”的终极解药。

四大创新工程为医联体“搭桥铺路”

10年前,安徽省儿童医院的流动资金只有200万元,负债却高达3000多万元,病房里空荡荡的,很多家长只是带孩子来看看感冒、发烧、腹泻,稍有疑难,便直奔北京、上海等大城市。2007年4月,在院长金玉莲的带领下,安徽省儿童医院确立了清晰的发展思路,业务技术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不但省内患儿就诊量激增,甚至还有江苏、山东、河南等地赶来的患儿。2014年门急诊量达到90.95万人次,年住院人次5.3万人次。但在自身快速发展、不断做大做强的同时,金玉莲院长并没有停下改革探索的步伐,而是胸怀全省,面向全国,顺应医改的新形势、新要求,团结和带领全省儿科同道一起抱团发展,并为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她牵头成立的安徽省儿童医疗联合体不仅是安徽医改的特色,也成为其他省份同行学习的标杆。

自2011年开始,安徽省儿童医院即围绕着提高全省儿科诊疗质量的中心,实施“国内首家省级儿童医疗协会”等四大创新工程,并在此基础上搭建安徽省儿童医联体,不仅受到了政府的高度肯定,也为医院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创新之一:在全国率先成立省级儿童医疗协会

2011年9月18日,金玉莲院长携手省内儿科同仁,在全国率先成立省级儿童医疗协会――安徽省儿童医疗协会,系全国儿童医疗领域的首家协会,目前也是仅有的一家。安徽省现有儿童2000万人,仅有一所省级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全省的患儿蜂拥而至,儿科日门诊量高峰期突破3000,其中很多都是多发病、常见病,完全可以在基层医疗机构得到治疗。在金玉莲院长看来,一家三甲儿科医院不具备向基层儿科医院进行业务指导的职能,而成立安徽省儿童医疗协会,树立“全省儿科是一家”的理念,就可以建立一个上下联动、合理、高效的全省儿科诊疗体系,解决“两头难”的问题――基层儿科不受信任,三甲医院儿科疲于应对普通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常见病。她要搭建一个以省级儿童医院为龙头,市县综合医院儿科为枢纽,乡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网底,覆盖全省、可持续发展的儿童医疗救治网络体系,为全省儿童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构筑多层防护屏障。

安徽省儿童医疗协会成立后,相继成立了骨科、护理、检验、新生儿、感染、心胸、微创外科、儿童保健专业等15个儿科专业委员会,对全省儿科医师不断开展理论和临床技能培训,比如,已完成对中西部地区儿科医师3500人次的培训。同时,还编写了很多专业书籍指导临床实践。金玉莲主编的《儿科疑难病例精选》《实用育儿百科》分别荣获第24届华东地区科技出版社优秀图书二等奖和2015年安徽省优秀科普作品。目前安徽省儿童医疗协会在全国仍是“唯一”,由于没有可以借鉴的模式,初期开展工作较难,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15年1月,安徽省儿童医疗协会获颁民政部5A级社会组织称号(最高等级)。

创新之二:成立安徽省儿童急救中心(国内首家儿童120)――移动的PICU

以往120急救车由于未设有儿童呼吸机和监护器等设备,患儿急救转运效率不高,为院内急救带来很大的麻烦;还有很多患儿由于病情变化过快,往往在转运途中便告不治。针对这一情况,安徽省儿童医院通过整合儿科资源,建立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与重症监护为一体的布局合理、快捷高效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为疑难、急危重症患儿争取了黄金抢救时间。2013年5月18日,挂牌成立了安徽省儿童急救中心,填补安徽没有儿童急救体系和专业儿科急救队伍的历史,安徽患儿从此有了自己的“120”。4辆备有儿童专用呼吸机、监护仪(达到新生儿转运设备技术参数)、移动远程会诊系统的急救转运车高效运转,所有转运人员均为年富力强、中级职称以上、受过严格的PICU培训、责任感最强、业务综合素质最高的专业队伍,确保危重患儿在第一时间得到正确、有效的急救处理,为后期的成功救治打下坚实的基础。

“移拥PICU让患儿一到急救转运车上就相当于进了省级儿童医院的重症监护室,生命安全得到了保障,这一创新举措赢得了医联体成员单位和患儿家长的高度信任和赞扬。在转运危重患儿的过程中,他们永远‘在路上',即便是大年三十晚上阖家团圆的日子,我们这支队伍仍然‘在路上',截止目前已转运急危重患儿近千名。”金玉莲院长。

创新之三:成为北京儿童医院集团首家成员单位

为在安徽省打造“患者不动,医生移动”医疗服务新模式,2013年8月,安徽省儿童医院成为北京儿童医院集团首家成员单位。北京儿童医院定期选派专家到医院指导医疗、教学、科研、信息等工作,安徽省儿童医院也会第一时间通知地市县儿科同仁一起接受优质的培训。医院还进一步延伸与北京儿童医院的合作,2015年3月19日,托管成立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安徽分中心。安徽省每年新发儿童白血病病例约有500例,而在儿童血液病诊疗领域,北京儿童医院的专业水平是最高的,专家一号难求,如果未与之建立合作关系,这些患儿可能到北京儿童医院排上3个月队都看不上专家,如今都可以得到北京儿童医院专家的及时救治。“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留得住’、自己的儿科血液病专家队伍,让安徽血液病患儿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内顶尖的医疗服务。”金玉莲院长说。

创新之四:成立安徽省儿科专业质控中心 ――“我省儿科分级诊疗,开全国先河”

2016年1月7日,安徽省儿科专业质控中心正式成立,安徽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武琼宇出席会议,并为中心揭牌。中心成立加快了安徽省医疗机构儿科标准化建设,提高全省儿科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牢固确立安徽省儿童医院在全省的儿科龙头地位。所有中心医院的儿科质量由安徽省儿童医院负责。

医改的终极目标是分级诊疗的实现,为实现到2017年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等目标任务,安徽省卫生计生委了金玉莲主编的《儿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结合安徽省儿科医疗资源现状及各地医疗水平差异,《指南》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危重疑难疾病分级诊疗为突破口,综合了疾病定义、疾病轻重程度、手术分级、收治患儿医院的设施及仪器设备、医疗技术、人员诊疗技术资质等多方面情况撰写。对小儿内科的新生儿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以及外科的骨科、眼科等22大类疾病近百个病种,根据各种病症、病情轻重程度,进行分级指导。

《指南》明确规定一、二、三级医院收治范围及双向转诊条件,并对儿科疾病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给予警示。这是国内第一个涉及小儿各科常见疾病的分级诊疗指南,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普遍的推广。

安徽省儿科专业质控中心成立后,专家们不断深入全省各地市县儿科进行业务指导。2016年9月,安徽省卫生计生委委托安徽省儿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组织儿科专家对全省二级以上医院儿科进行医疗质量控制检查,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抽取病历、实地查看的方式,按照《安徽省儿科医疗质量控制考核评价标准》,对医疗机构的儿科质控工作及分级诊疗情况等进行督查。

儿童医联体四大特色――“6、5、5、3”

“儿童医联体的顺利组建,主要是安徽省儿童医院开展的四项创新性、探索性、求知性的工作增强了全省儿科同仁的凝聚力,为之打好了地基。”金玉莲院长强调。而谈起建立医联体的初衷,是希望迅速改变安徽省儿科医疗资源严重匮乏的现状。作为安徽医改的一分子,安徽省儿童医院要实现医改目标,需要充分利用北京儿童医院集团的资源优势,发挥省儿童医疗协会和医院的龙头带动作用,“积极推进分级诊疗、预约就诊、双向转诊、对口扶持以及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

2014年8月15日,由安徽省儿童医疗协会和医院牵头组建的安徽省儿童医疗联合体(安徽首家)诞生,首批成员单位就有18家。这一新的联合体将通过临床、科研、教学共享,整合安徽全省儿科资源,为分级诊疗机制探路,也为患儿的及时救助带来佳音。2014年11月,涡阳县一位9岁男孩突发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借助儿童医联体网络,患儿被安全迅速地转运到400公里外的安徽省儿童医院,经过救治转危为安。自2014年8月15日安徽省儿童医疗联合体成立以来,已经有6498名危重患儿通过“医联体”迅速转运至省儿童医院接受救治,并且全部转危为安,目前已有6231人康复出院。

2015年3月19日,第二批20家成员单位签约安徽省儿童医联体。2016年1月7日,第三批24家成员单位签约加入医联体。2016年12月21日,安徽省儿童医联体再扩容,增加第四批成员单位20家,实现了省内16个地市的全覆盖,82家成员单位包括省级医院1家、省级民办非医院1家(金色童年)、市级医院17家、县区级医院4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家、民营医院13家。

安徽省儿童医联体为何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其特色何在?用“6、5、5、3”四个数字可以概括。特色之一:开通6大绿色通道――预约挂号、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检验及大型设备检查结果互认、重症患儿转运、远程会诊、信息共享。特色之二:建立5大机制――业务指导、人才培养、学术交流、质量控制考核、学科建设与科研协作。

特色之三:构建5大体系。第一,制度保障体系:成立了首届医联体管委会,制定了医联体《章程》等配套性文件;设立了医联体办公室,设6人专职负责医联体的日常工作。第二,急危重患儿急救转运体系:持医联体绿色通道就诊卡可以直接就诊,享受医联体门诊挂号、急诊急救专用绿色通道、移动的“PICU”等服务。首创使用自主研究的危重患儿转运评估标准:遵守急诊就医规范,患儿救治严格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需要紧急救治的急危重伤病标准及诊疗规范(国卫办医发〔2013〕32号)》;创立自己的“危重患儿早期预警评分系统”(early warning system,PEWS),应用于儿科转诊中。2年来,应用状况良好,基本确保了患儿有效安全的转运,体现了针对各种急危重伤病的治疗精神:“紧急”、“必须”和“基本”。

第三,远程会诊体系。国家卫生计生委李斌主任亲自视察了我院的远程会诊体系。该会诊体系上挂北京儿童医院、上海各家儿童医院,下接地市县儿童医联体成员单位,解决了很多临床疑难问题。如北京儿童医院呼吸内科赵顺英教授远程巡讲(病例讨论、授课)、医院专家通过远程会诊系统为基层医联体成员单位讲授《难治性咳嗽的诊治》、消化内科吴成主任同医联体单位远程会诊。

第四,多层次多元化的培训带教体系。在安徽省儿童医院的帮扶下,15家综合性医院、妇幼保健院建立了新生儿科、PICU、急诊急救转运体系,免费接收200余人次来医院进修,定期、不定期地派出近150多位省级专家赴医联体内成员单位坐诊、义诊、教学查房、疑难病会诊、专题讲座、共建病房。目前已开展儿科医师专题培训30次,儿科护理专题培训8次,儿科医技专题培训5次,儿科管理专题培训3次。培训专家不限于省儿童医院医生,还有来自北京、上海的专家。相继开展医联体基层儿科医师常见病、多发病适宜技术培训班等,儿科护理新技术、新业务培训班,儿童骨科治疗新技术、新业务培训班,新生儿机械通气培训班,儿科常见、多发感染性疾病培训班,儿科常见、多发感染性疾病培训班,从北京到省地市县区儿科,可谓“上下联动儿科一盘棋”。比如医联体单位可免费参加中华医学会儿内科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儿童医院集团首席专家申昆玲教授在安徽开设的学术讲座和教学查房。参加培训的医联体学员在从医生涯中第一次能近距离地和全国一流儿科专家一起查房、讨论病例。既能倾听专家讲授的儿科知识和儿科临床经验的讲座,还能在查房、病例讨论中学习到专家多年总结的指导疾病诊断的思路和治疗方法。

第五,顺畅的信息沟通体系。为便于上传下达、互通信息、交流经验,每个医联体成员单位设立一名新闻通讯员,目前已编辑出版医联体《快讯》43期。2015年1月,医联体管委会还组织了医联体单位新闻通讯员学习班,为医联体单位间搭建了信息沟通的桥梁。同时还建立了省儿童医疗协会、省儿童医联体、省儿童急救转诊网络、省儿科专业质控中心的微信群,方便随时沟通。

特色之四:探索三大合作模式。

合作模式一:全面托管型 (如全面托管安徽金色童年儿童医院)

“针对安徽省级儿童医院仅我们一家,优质儿科资源明显难以满足2000万患儿需求,除了增加出诊班次,延长服务时间,我们还探索机制创新――民办公助新途径,迅速组建了安徽金色童年儿童医院(省内唯一一所由社会资本投入、非营利性三级儿童专科医院),截至目前成立仅一年半,在群众中获得了非常好的口碑。”金玉莲院长说。医院全面托管的主要措施是派驻一名执行院长,借鉴医院管理经验;管理医疗质量、收费等各个方面,与总院互补发展;带去一支专家队伍,为分院培训和储备人才。这一模式适用于无法依靠自身的力量发展儿科的医联体内成员医院,可将儿科委托给安徽省儿童医院管理,形成托管关系后人、财、物统一调配,经济利益一体化。总体思路是三个“一”:一个重点:协同服务;一个支撑:技术帮扶;一个纽带:利益共享。托管方主要提供品牌、管理、技术、人才等无形资产;医师可以多点执业(无需注册)。

具体做法和工作进展有:第一,为全省乃至全国搭建了儿童医师执业的平台。专家主要来自安徽省儿童医院,少数来自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等,另有北京儿童医院专家周三上午门诊。第二,派出专家管理病房。如派出骨科、普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内科等专业的主任、业务骨干管理病房。第三,共享医疗设备。省儿童医院的所有检查和检验设备均对金色童年儿童医院开放。第四,开展儿科基础和护理知识培训。比如金玉莲院长向首批分院全体医护人员讲授《努力做一名优秀儿科医生》,消化内科吴成主任主讲《病历书写规范》、护理人员开展带教培训等。

2015年7月13日,经安徽省卫生计生委批准,安徽金色童年儿童医院成为安徽省儿童医联体的成员单位,与医院建立了紧密型战略合作关系,这种跨所有制的“公私”合作,顺应国家关于民办公助的医改方向,是安徽新医改的一次大胆实践。

合作模式二:科室共建型 (如与中铁四局共建康复病区)

具体做法是选取某个科室实行共建,p方资源互补,安徽省儿童医院主要提供品牌、管理、技术、人才、设备等,并实行科室独立核算,形成经济利益的紧密关系。铁四局康复联合病区的管理做法:其一,儿童医院指派1名行政主任进行病区管理;其二,病区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行政主任负责抓好“三基”强化训练,注重对医疗基础理论的系统讲授;其三,医院对联合病区采取倾斜扶持政策,病区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优先进修培训,截至目前已选派10余人次专业技术骨干参加省内外学习班及进修;其四,托管后形成人、财、物统一调配。双方统一成本核算,利润用于病区人员工资福利、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等。

合作模式三、业务技术指导型 (如井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这种合作模式最为常见,占合作总体的80%,主要是长期选派专家坐诊、查房、指导学科建设等。具体经验是:第一,每周派专家或业务骨干到社区坐诊及查房。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专家下社区(门诊、查房、麻醉)情况显示,安徽省儿童医院先后派出26位专家,平均每周(5个上午)有5 ~ 8位专家被派往井岗社区、西园街道、双岗街道、稻香村街道出诊;第二,实行双向转诊,截至目前,门诊下转率近30%,住院患儿下转率90%;第三,涵盖专家门诊挂号、查房、会诊、手术指导等项目实行经济利益一体化、互惠互利。

目前完成的工作主要有以下8个方面:第一,义诊。截至目前已选派新生儿科、骨科、重症医学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康复科、儿外科、眼科、耳鼻喉科、儿保科、皮肤科等20个学科的近百名专家及业务骨干前往安徽各地开展义诊活动,累计服务患儿5000余人次,受到了各地医院和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和媒体的高度关注。第二,讲座。如我院专家在医联体单位开设《新生儿复苏指南》等讲座。第三,查房。我院专家组常规到医联体单位儿科病房教学查房。第四,指导学科建设。指导部分医联体单位建设新生儿科、儿外科、儿保科等空白学科11个。第五,培训。成员单位开放各级各类学习班32次。第六,接收进修生。目前我院已免费接收医联体成员单位进修生200余名。第七,推荐。将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等4家医联体单位推荐为北京儿童医院集团技术指导医院,快速提升其临床业务水平,更好地服务辖区患儿。第八,积极探索儿科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机制。目前,82家成员单位均与我院签订了《儿科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协议书》。

儿童医联体做到了“四赢、三满意”

安徽省儿童医联体成立两年来,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医联体单位儿科综合实力得到了提升。对15家医联体单位进行2015年与2014年的抽样调查汇总结果显示,其加入医联体一年后较上年指标出现了喜人的变化。儿科门诊量从73.17万人次增至86.78万人次,增长18.6%;儿科住院人数从7.95万人次增至8.94万人次,增长12.5%;儿外科门诊人次从4.94万人次增至5.44万人次,增长10.2%;儿外科手术台次从2633台增至2746台,增长4.3%。

医联体成立之前,安徽省儿童医院年门诊量增幅达到20% ~ 30%,医联体成立一年后与上年比较,安徽省儿童医院的业务指标也出现了变化:从2014年到2015年,年门诊量从90.95万人降至89.6万人,降低1.5%;住院人次从5.3万人降至5.12万人,降低3.3%。这些数据直观反映了通过医联体管委会一年多来不断的培训、带教,成员单位的儿科业务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逐渐呈现常见病、多发病留在了基层、急危重患儿迅速上转、分级诊疗初见成效的态势。

医联体的有效运转实现了“四赢”:一赢――基层患儿得到了实惠。患儿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城大医院甚至北京专家优质的诊疗服务,能在第一时间通过医联体绿色通道从基层医院转运到省儿童医院享受高水平急诊急救的医疗技术水平;二赢――基层的儿科诊疗水平短时间内得到了提升 基层的儿科的学科建设得到快速发展;三赢――安徽省儿童医院的专家们通过指导基层、救治疑难杂症和危急重患儿,自身的诊疗技术也能不断地得到历练,促进了专家必须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四赢――初步实现医改目标。即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变成了现实。医联体的落地,有助于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方便群众就医,发挥大医院现有的人力、技术、设备优势。下好“医联体”这步棋,目的就在于建立科学有效的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等分工协作机制,最终实现医疗资源共享化、医疗水平现代化、医疗服务人文化、医疗消费低廉化。分级诊疗的难点就在于往下转,患者往往不容易接受转往社区,而目前安徽儿童医联体已实现了上下联动的目标,省级医院儿科的患儿脱离危险期、呼吸机重症监护仪后,立即转到社区康复的达到90%以上,市县级儿科达到了30%的下转率。

各级领导和机构对安徽省儿童医联体工作进行了调研并给予了充分肯定。2016年5月12日,国家卫生计生委李斌主任莅临医院视察工作,对医院的医联体工作和医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安徽省儿童医院通过医改能够做到患儿满意、医务人员受鼓舞、社会支持信任的“三方满意”十分难得,说明安徽医改的路子是对的,安徽省儿童医院的各项工作落实的很好。安徽省卫生计生委主任于德志、副主任杨武等领导,多次到医院调研医联体工作。2015年9月19日,中国卫生经济学会会长、原卫生部部长高强率国务院参事、中国保健协会常务副会长秦小明等一行在安徽省卫生计生委于德志主任的陪同下到医院视察调研医联体工作。

中央级媒体对儿童医联体的创新举措和时效也进行了深入报道。2015年4月18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医改新药方》栏目利用近半小时的时间,报道了在探索看病难的问题上,安徽省儿童医联体给出的破解药方,并给予了高度关注与充分肯定。2016年5月31日,健康报报道我院医联体工作成效。

儿童医联体工作的扎实高效运转也得到了全国儿科同仁的关注。截止目前,贵阳市儿童医院、西安市儿童医院、郑州市儿童医院、武汉市儿童医院和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等单位通过各种形式参照我院开展的医联体模式开展工作。2015年10月30日,金玉莲院长还应邀赴苏州市儿童医院作报告,重点介绍了儿童医联体建设取得的初步成效。

在谈到医联体建设的感受和体会时,金玉莲院长表示,首先是领导重视。由于安徽省儿童医院建院迟,底子薄,带领院领导班子和全院职工奋发图强,只争朝夕,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不断争取上级政策的支持,以扎实的工作实效得到了安徽省领导及卫生主管部门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为医院的发展打开了良好的局面;而且,正是由于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儿童医联体工作在全省地市县才能一路绿灯,顺利推进。淮南市市长王宏亲自为儿童医联体揭牌,阜阳市人民医院、亳州市人民医院、宁国市人民医院等加入医联体揭牌也都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重视。其次,设计并扎实开展前期的创新工程工作。儿童医联体之所以能够不断地向纵深推进并取得初步成效,与医院开展的四大创新工程所做的大量基础性工作密切相关。第三,安徽省儿童医联体是省内首家,没有现成的经验模式可供借鉴,一切尚处于摸索探求的过程,还需汇聚更多的经验和意见建议,不断实现自我提升和改进。

“通过医联体,没有用政府一分钱,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金玉莲院长最后用一句话总结了医联体建设的最大收获。

对话金院长

《中国医药科学》记者:推开儿童医联体后,安徽省儿童医院年门诊和住院量出现了下降,是否会给医院带来效益上的影响?

金玉莲院长:不会带来影响,因为儿童医联体成立后,到我院就诊的常见病患儿减少了,但疑难复杂疾病的患儿却增多了,诊治一名疑难杂症的危重患儿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相当于诊治10个常见病患儿。今后我们三甲专科医院可以更专注于处理疑难杂症的患儿,这正是分级诊疗的精髓。CT等对患儿健康损害的检查不需复查;只需要持有就诊卡就可以到医联体所有的成员单位就诊,并拿到处方,不需重复排队挂号。为提高基层医生的诊察水平,安徽省儿童医院专家亲自带教。建立医联体就是要提高他们的诊疗水平。

《中国医药科学》记者:安徽省儿童医院建设儿童医联体是非常好的设计,未来5 ~ 10年医院还有哪些好的规划?

金玉莲院长:首先,要遵照国家医疗卫生的总体目标来规划我们的目标和方向;其次,我们未来的目标是致力于普遍提高全省急诊急运的水平,让全省每个儿科都有远程会诊中心、急诊急救、新生儿科,以全面提高儿科诊疗救治水平,造福于广大患儿。

院长小传

儿童房设计思路范文7

[关键词] 健身 公园 规划道路 设计

一、场地区位

建设项目地于大连市南部海滨,地块从原森林动物园白云雁水到现圈养区正门处,占地为20万平方米的绿地,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免费为市民开放,是周边市民晨练、踏青、散步、锻炼的理想场所。

二、现状用地及周边地块分析

1、公园用地主要为丘陵用地,北面山林用地,南侧为大连森林动物园用地,公园现有绿地比较完善,景观条件良好。

2、优势环境资源:原有规划地块植被良好,东侧有大面积的湖泊水资源,南面和北面为森林林地。

3、可依托的优势景观资源:公园原有的大片有价值的绿地和雕塑小品。大量的水资源和山林林地。

劣势整体评估分析:

①交通系统:公园内道路系统单一,人车道路混杂。

②公园内功能分区不明确,主题性活动空间量少,没有可供市民集体进行各种健身活动的有利场所。

③原有公共设施陈旧、破败,数量上严重缺乏。

④原有可以再加利用的道路铺装和局部路牙破损严重,需要重新进行铺设。

⑤原有大量的精品绿地不适合开放式的绿地管理,局部绿化用地绿化单一,缺乏大量的低矮灌木加以配合栽植。

三、设计主题

白云雁水健身公园分为入口广场区、儿童活动区、老年活动区、青年娱乐区、和社区休闲区、湖区6个区域。根据公园现今的自身特点,目前公园的经营由封闭式转变为开放式管理模式,公园的设计宗旨为还绿于民,以此来提高全民健身的能动性。公园的设计根据以人为本的原则,在保持原有优美环境地貌的情况下,对儿童活动区和老人活动区进行重新的规划设计,而对其它区域进行合理的改造设计。公园现规划道路系统功能明确,合理做到人车分流。

总平面图

入口广场区包括管理用房、入口大门、入口广场和高架木栈道站。原有大门入口的封闭性设计已不能适应现今公共绿地环境的需求,在大门的改造设计上,我们采用新颖、活泼的造型特点,来点明白云雁水健身公园的主题思想,独特的更具亲和力的设计,更能吸引广大市民参与到全民健身行列中来。对入口广场的铺地,考虑到场地功能上的不适应来进行改造。高架木栈道站的设计,利用原有高架缆车的结构和线路为市民提供另一条独特的高空游览观光的线路,栈道的外部全部采用木质材料进行包装设计,充分体现人性化的特点。

重新进行设计的儿童活动区和老年人活动区,在整体设计上,功能分区明确,道路系统明晰,适应公共绿地的设计原则。

儿童活动区以雕塑“熊的家”来点明主题,该区域拥有安全而又互动的自然环境,适合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的儿童游玩,孩子们可以在这里挖土、创作、捉迷藏和探险。

儿童活动区分为聚会空间、童乐坡、侏罗纪恐龙园、科普展览区、拼字园、科普植物园、探索区、繁华盛开的林地追逐区。

儿童活动区 中心健身广场

聚会空间是儿童活动区中最大的一处场地,用来接待家长和孩子,并具有指向性的功能。侏罗纪恐龙园的设计在保留原有沙地和恐龙的情况下,让动物小品渗透到儿童活动区中,同时,恐龙雕塑还合理的配置在合适的林地中,营造出自然和谐的景观氛围。拼字园和探索区让儿童与自然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多种体验,萌发亲近自然的情感。科普植物园为孩子提供了观察多种花卉植物的机会,它也是年度节日的理想场所,这里可以举行稻草人制作日,以赞美植物园的美丽和生命力。同时在植物园内,家长和小孩还可以亲自体验种植的乐趣,让人体味返璞归真的生命意义。

老人活动区与儿童活动区相互衔接,在分区上有与孙同乐区、健身广场区、娱乐区和林荫密林休闲区。与孙同乐区是对原有的读书广场的合理改造,抛弃了原有功能设计上的单一性,提高了老人与小孩的共同参与性。健身广场区内设有大量游戏设施和活动场地,突出全民健身的主题。娱乐区为老年交流和丰富老年晚年生活提供了平台,在设计上充分考虑老人自身的心理需求。林荫密林休闲区为老人和友人畅谈心声提供合理的场所。

青年娱乐区对原有的灯柱进行合理的改造设计,周边绿地通过增植色彩鲜明的灌木与花卉的方式,在进行各种庆典时,为市民提供拍照留恋的活动场所。

社区休闲区中的休闲广场,由原有的动物剧场改造成为供市民自娱自乐的文化休闲广场,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社区西侧通过改造,为市民自驾游时提供充足的停车空间。在文化休闲广场两侧湖边进行适当绿化,弱化了原有岸边的生硬度。通过爱心林的补植设计重点表现“爱心林”碑刻。

在总体的公共设施的安排上,对陈旧和破败的设施进行适当的合理维护和设计,主要表现在公厕和管理房的设计上。

在绿化设计上,儿童活动区内以减少草坪精品绿地的方式,改用乔、灌、地被花卉结合的粗放式的种植方式,来适应公共绿地的粗放式管理的模式。其它区域也进行适当的灌木、地被花卉的补植种植模式。

四、结束语

白云雁水健身公园是一项民心工程,本着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来实现公园长期为民服务的发展思路,公园内设施的健全与完善能真正让老百姓在此体会到快乐健身、科学健身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公园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儿童房设计思路范文8

而围绕着“票房虚报在内地电影市场已成公开的‘秘密’”的行业潜规则揭秘,似乎也成了不折不扣的大片。媒体调查后发现,票房造假在电影界相当普遍,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超过八成国产电影都存在票房注水的问题”。

的确,中国电影市场除了给人带来“惊喜”外,还有“惊讶”。本文不探究票房究竟注了多少水?也不刨根有多少大片注水?只谈谈《阿童木》的事,毕竟和阿木多少有些关系,呵呵,当年阿木的网名就叫“阿木童”。

言归正传,有媒体暗访某影院,得知原来是“《阿童木》虚报票房虚报得太离谱”才被记者发现后曝光。那为什么虚报票房?因为“赔得太厉害了,物极必反。票房不得不报,又不好意思说实数,干脆说个虚的吧,反正也没人知道。”也是,投资5亿人民币,而日本、北美、内地三个重要市场相继沦陷,欲哭无泪,只能虚报票房聊以自慰。不过,这是掩耳盗铃,果不其然,最后还是没藏住。

其实,这背后除了面子上过不去外,还牵扯后续票房收益、衍生产品开发、赞助价值回报等一些列问题,所以,注水也能理解。但票房上不去,肯定是有原因的,阿木简单谈三点,供诸位仁兄娱乐一下。

一、“混血儿”=没人要

《阿童木》由中美日几家公司共同投资合拍,好莱坞的导演、编剧、影帝倾情加盟,500位设计师的集体智慧与心血,花费超过5亿元人民币,历时5年倾力打造……这一切似乎让光线影业总裁张昭更有底气认为:“一定是中国电影有史以来制作质量和市场反映最强烈的一部动画片。”然而现实是残酷的,票房的不理想泼了冷水。

看看《阿童木》,日本原著、美国式英雄故事、中国元素植入,看似很完美,各投资方的市场都照顾到了,但一个“混血儿”到底是谁的孩子,就不知道了,美国人不承认,日本人说不是,我们觉得太西化。电影本身文化的缺失造成了价值观的模糊,基于文化的认同更是无从谈起。

品牌是文化的载体,电影品牌是民族文化、时代精神的载体,没有文化的赋予,那就是行尸走肉,是没人要的孩子,怎会有人疼?就算是08年夏天全球热映的取自中国元素“功夫”和“熊猫”的《功夫熊猫》,讲的也纯粹是一个美国式的励志故事。这就是文化的魅力,人性的穿透力。

二、当“老二”就要付出代价

我们从不怀疑好莱坞的漫画改变水平和能力,由经典漫画或动画片改编而来的电影更是数不胜数,其中不乏获得巨大票房收益的佼佼者,如《超人》、《蝙蝠侠》、《蜘蛛侠》系列等,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由经典动漫作品改编而来的票房佳作,原产地皆为欧美,多是自产自制自卖。

别不服气,今年上半年的《七龙珠》遭遇了观众和媒体以及大量原著忠粉的猛烈抨击,在内地市场的票房遭遇了滑铁卢。前车之鉴,同样改编自日本原著漫画的电影自然会受到影响,观众很难在短时间恢复二次尝试的勇气。因而《阿童木》票房的失败怪不得别人,要怪就怪此次当了“老二”,替“老大”擦“屁股”。

以前,总是老大培育好市场,老二坐享其成,但这次是跟着倒霉,差异化的定位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观众潜意识将这两部影片作比较,好的,接着看,但坏的,就会撇清关系,但《阿童木》的营销传播在这块没刻意回避,触了礁。

三、到底在取悦谁?

70后、80后无疑是电影产业中日渐崛起的新军,更逐渐成为消费主力军,营销的触角自然伸向了我们的童年记忆。但手冢治虫内涵深刻的原作被过滤成了俗套剧情、粗糙剧本、浅显主题,已经不是记忆中的“阿童木”了。显然,想取悦我们,难!

那就取悦青少年吧!但,已经58岁的阿童木不存在于他们的童年记忆中,让他们理解阿童木的意义,就好比让80后去理解红卫兵的疯狂一样困难,这需要耐心和理智。况且,这样一个老动漫形象能否抗衡梦工厂、皮克斯的奇思妙想,甚至是喜羊羊和灰太狼,要成为他们童年的记忆,困难可想而知。

就剩下儿童了,对他们来说应该有教育意义。但,他们已经脱离了婴儿期,可以分辨出自己和别人的区别,却并没真正地了解自己;他们又没到青春期,思想上还很依赖长辈,尤其是父母。正好,《阿童木》是一部以自我认识为主题的电影,可以看做儿童的启蒙片。但电影的主要观影人群定位显然不是儿童,而且影响父母做出这个决定也比较困难,各种资源都不支持。

消费人群定位不准确,全都吃,又都吃不下,没有重点,“取悦谁”成了《阿童木》难以启齿的痛。

儿童房设计思路范文9

无容置疑任何时代、任何地域都有儿童美术,但真正重视儿童美术并对之加以研究则应该是近代的事情。[1]山区本土文化生态资源丰富,但如何转变观念,多角度、全方位、因地制宜地整合本土资源对美术课程进行开发利用是解决山区美术教育现状的有效手段。应该从本土民间故事、文学诗体及童话、民间美术、地理地质资源等形态进行挖掘,更加有效地实施山区儿童美术教学和进行儿童美术课程(教材)建设。

一、本土文化生态性民间故事、文学诗体 及童话与儿童美术创作相结合课程尝试

鄂西北房县山区本土民间故事繁多,题材广泛。如极具代表性的野人洞、赛武当、军马铺等近30则被房县人津津乐道的民间故事和童话。加之冠以“诗祖故里”、“中华诗经城”的房县,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收集者尹吉甫的故乡。在此基础上,抓住儿童对新生世界、新生事物的好奇心理,在儿童教学课程设计中,将如此丰富的民间故事和文学诗体纳入到课堂里,极度调动儿童们对于神秘色彩故事和童话的兴趣,在兴趣中引导儿童对故事中人物形象进行大胆想象并加以视觉化,搭起文学与艺术,童话与童画之间的桥梁,最大限度地激发儿童对美术创作的兴趣,提高儿童对文学形象的认知、想象能力以及对美术创作的视觉表达驾驭能力。

当然,从儿童对新生世界,对新生事物的好奇、猎奇心理上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儿童美术教学中很美妙的尝试,尝试的办法也未必就此一种。还比如抓住从小孩咿咿呀呀发声学字开始,大人们习惯性会教儿童们背诵唐诗宋词这一习惯入手,让处在吐词不清,发音不正期的儿童在接触美术教学时,可以根据每个儿童所熟知的唐诗宋词作为基本蓝本,让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蓝图”,让最通俗的“诗画合一”之说法在儿童美术教学中得到验证,这未尝不是儿童美术教学中可行的尝试。

二、本土文化生态性民间美术 与儿童画创作相结合课程探索

儿童画天真、浪漫、新奇、大胆、率真,不雕琢,无拘无束,色彩鲜艳大胆,随心所欲,无透视,反自然,画面充满了儿童特有的稚拙、纯真、自然的质朴美。而民间美术作品色彩热烈、鲜艳,它稚拙的表现手法、求全求美的审美观和浪漫主义的时空观等,与儿童美术有着许多的共性,两者存在着天然的亲和力。[2]自古以来,房县(秦巴)山区的手工艺品在此聚集流通积淀,此地民间剪纸、刺绣等工艺品风貌醉人,地域特色浓艳,表现出本土地区古朴稚拙的特点。比如这里的根雕艺术不仅工艺精湛且题材上还极赋地方“野人文化”特色,全国少见。这些直观的民间美术作品、工艺品和路途石雕艺术都为儿童美术教学课程建设提供了新鲜的教材,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下的慢慢遗失,这些本土性美术与工艺不仅亟待需要保护和传承,面对两种具有“通感”的绘画艺术形式和资源匮乏单一的山区教学迥势,借助民间美术开展儿童美术教学,努力挖掘儿童本身具备的民间性,把民间艺术独特的表现特征潜意识地灌输于血液中,这无疑是一举两得的教学课程探索途径。

三、本土文化生态性地理地质资源 与儿童绘画写生相结合课程实践

房县境内以地名为主的,有传奇色彩的地貌多达40余处(如秦口街、望夫山、五龙口、念情谷、宝石店、珠藏洞、锣鼓洞、穿风岩、碾子沟、天葬坟、化鱼石、马尾河等等),在儿童教学中,以语言表述地名故事的方法,将儿童带入情景,随后在课堂中提供故事情景里真实的地貌照片进行创作或者带入实地进行写生创作的实践性尝试,让儿童随时随地从事涂鸦,随时随机地从事写生活动。

美术教师应该清晰地认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及其在美术发展中的表现,大胆摒弃照本宣科的教学形式,发挥地区文化生态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天马行空”式的创新,迎合儿童“天马行空”型的思维习惯。从而使自己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一方面顺应儿童的身心特征开展有效的教学,另一方面通过美术教学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3]

四、本土文化生态整合与美术课程资源建设的意义

教育改革的大浪潮下,重视本土文化生态在区域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在本土文化生态整合与美术课程设计中找到契合点,因地制宜、多角度全方位地对本土资源为课程设计所用,促成儿童融入多种多样的感官体验。最终不仅使得美术教学节约了成本,儿童美术教育教学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这种生活化美术教学植入更易于培养儿童对绘画的兴趣,激活思维能力,利于引导儿童认同乡土文化和民间美术,唤起他们对自然、对生命、对生活的关注,全面启发儿童的心智。

综上所述,当下新媒介、新材料、新阅读习惯的多样化教育方法已经充实和拓宽了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让先祖延续下来的本土文化精华最优化地为课程资源建设服务。

【注释】

[1]尹少淳. 关于儿童美术的几个问题.美术[J],2007(06)

[2]罗珊珊. 质朴与稚拙之美――浅析民间美术与儿童美术的审美取向.开封教育学院学报[J],2008(04)

[3]尹少淳. 儿童美术教育的支点.美术[J],2011(0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