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科学技术发展的利弊

时间:2023-11-24 10:40:45

导语: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利弊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科学技术发展的利弊

第1篇

关键词:光通信;电力通信;应用关键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32-0068-02

1 电力通信网存在的问题

电力通信网主要分为电力配电网和电力调度网两种,主要是以电压为依据对两者进行划分。在整个电力系统中,电力通信网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要进一步推动电力通信网的发展,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就必须从当前电力通信网存在的问题入手,然后研究改进的措施。以当前的实际情况而言,电力通讯网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

1.1 DWDM设备组网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

以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我国的大多数省份还在延用较为传统的MSTP设备组网,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在使用DWDM设备网。但是,随着我国只能电网的不断发展,整个电力通信网络的负荷越来越大,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电力通信网络的发展,迫切的需要系统升级。

1.2 自动化水平较低

在我国电力通信网络的发展中,长期存在着“重发轻供不管用”的现象。因此,电力通信网络的自动化水平很低,电力网架的结构也较为薄弱。

特别是在近几年中,社会的需求越来越大,当前的设备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因此,迫切的需要进行智能化的建设,提高供电水平,保证电力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

2 光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社会的发展给技术的进步提供了动力,电力通信网络的技术也是如此。由于社会的需求,电力通信网络的技术发展速度较快,在短时间内就趋于成熟。在电力通信网络中,光通信有着重要的作用,将之融入到电力通信系统中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光通信技术有三个发展的过程,也是三次技术的改革,代表技术分别是SHD技术、MSTP技术和ASON技术。在我国的目前阶段,ASON技术的应用最为广泛,也是最大化的缩小了我国和国际之间的电力通信技术差距。

ASON技术集合了信号的交换和传递,通过信号指令来完成一些列的需求动作,是一种新型的光通信技术。SHD技术、MSTP技术在不同的阶段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其电路保护和传送电路的技术还很不成熟,在发展中逐渐显露出了自身的弊端。因此,ASON技术发展了起来,不仅结合了前两者的优点,更实现了电路保护和维持电力网络的稳定性,给国家电力通信系统的发展和完善奠定了基础。

光通信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对科学技术的依赖性较强,也需要较好的载体。以目前的情况而言,光通信技术需要电力光缆作为其载体。而我国的电力光缆数量以较快的速度增加,实现了大范围的覆盖,给技术实现提供了可能。

基于此,作为当前光通信技术的核心,ASON技术融入到了当代电力通信系统中,增强了电力通信网络的功能,提升了其运行的质量,已经成为我国电力通信系统的技术发展趋势。

3 光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系统中应用的关键点

光通信技术应用在电力通信系统中,不仅提高了电力网络运行的安全性,还增加了电力通信网络的传输功能。因此,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把握好光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关键点,将有利于提升光通信技术与电力通信网络的融合,推动电力通信网络发展的同时使光通信技术更加成熟。具体而言,光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关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组网方案的确定

光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网络中的组网方案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方案是以网络技术为前提,然后再引入光通信技术,然后把电力通信网络进行优化,实现其传输的标准化改造。

网络技术是这种方案的关键点,需要把软件和硬件配合起来,然后引入光通信技术,完善传统的电力通信网络。这种方案的优点就在于不仅实现了电力通信网络和时代的结合,更加快了电力通信网络反应的速度。第二种方案是在电力通信网络和光通信技术融合后再加入网络技术,和第一种方案的区别就在于,这种方案是在确定的传输平面下展开的,可塑性较弱。但是这种方案更加稳定,传输效率也更高,能够保障电力通信网络传输安全性。

电力通信网络融合光通信技术后的组网方案各有利弊,因此在选择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自身的实际情况。特别是不同的技术要求和结构框架性能的要求,一定要从整体出发,挑选组网方案时,综合利弊,科学的选择组网模式。当然,电力通信网络的组网方案也有很强的灵活性,当工作有特殊的需求时,可以自主增加相应的模块,完善电力通信网络的性能。电力通信网络的组网方案确定后,其性能和框架虽然可以有小的调整,但是大的结构已经确定下来,若是选择错误,将对整个电力通信网络造成较大的影响,甚至影响电力通信网络的正常使用。基于此,选择组网方案的时候,一定要合理,切合实际的需求。

3.2 设施设备的选择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同时也对其运行的设施和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通信网络也是如此,特别是其核心的光通信技术,对设备的依赖性很强,这是发挥其性能和优势的基础所在。因此,要建立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电力通信网络,必须选择最恰当的设施和设备。在选择设备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考虑。

3.2.1 通用性和安全性的考虑

为了保障电力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在遇到突况的时候也可以正常工作,在设置网络节点槽位数量的时候,一定要多预留几个出来,同时总线路带涉及的范围也要更广,这是从整体出发,保障设备的安全性。同时,在设备的选择时,一定要考虑到通用性,方便设备发生故障后的维修和更换。

3.2.2 卡板的挑选

在挑选卡板的时候,必须严格按照工程的要求进行,给卡板留出备份选择。卡板是线路排布的重要零件,选择卡板直接涉及到了后续的传输系统。因此,要从工程的整体入手,结合实际的情况,针对性的选择卡板。

3.2.3 设备的契合性

在选择设备的时候一定要符合光通信技术的要求,从现阶段的任务要求考虑实际的设备选择。若基本性能要求无法满足光通信的需求,就会造成后续的设备无法正常使用,严重影响电力通信网络的性能。

3.2.4 线路安排的分散性

电力通信网络的多方线路要尽量分散在不同的业务卡板内,这就可以避免单个卡板的损坏影响到整个电力通信网络。可以采用分线的方式,选择恰当的分线设备,使不同的业务卡板在电力通信网络中承担想同的作用。这样,当一个业务卡板发生问题后,不会影响电力通信网络的整体,保障电力通信网络的正常运行。

3.3 业务规划分析

光通信技术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可以提供不同层次和不同性能的网络传输服务,因此电力通信系统在规划业务的时候就可以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入手,挑选利益最大化的方案和措施。

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业务和业务之间的距离最短,这样就可以最大化的节约成本,使运营的收益最大化。

其次,在距离想同的基础上,要选择跳数最少的网络,保证电力通信网络运行的稳定性,减少维护的支出。

最后,还要保证网络负荷的均匀,这样可以给电力通信网络的运行增加一层保障。在后期的运行中,还要有效的观察和监督电力网络通信的观察,根据实际情况管理网络中的项目,最大化的发挥光通信在电力通信网络中的优势。

电力通信网络的运营也有商业化的性质,需要靠盈利来维持日常的工作,还需要靠业务的合理性规划来实现自身的完善和发展。因此,电力通信网络的业务规划可以从商业的角度考虑,然后结合科学的分析,找出最优的规划方案。而具体的方案就是从光通信的特点入手,分别分析其运行的特点和运行的成本,然后综合考虑相应的取舍,最终实现业务的合理规划。

光通信技术在当代电力通信系统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虽然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也有自身的问题存在。在实际的应用中,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完善,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4 结 语

光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网络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很好的解决了传统技术的弊端,让电力通信网络的发展更加迅速。本文分析了电力通信网络的问题,也针对当前光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网络中的应用分析了关键点,希望可以给电力通信网络与光通信技术的更好融合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 王顺兴.光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系统中的应用与组网方案研究[D].北 京:北京邮电大学,2010.

[2] 郭颂.光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系统中的应用与组网方案研究[J].通讯 世界,2015,21:43-44.

[3] 张静.光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中国人,

2015,21:66.

[4] 谭世钊.光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系统中的应用与组网分析[J].黑龙江 科技信息,2015,35:98.

第2篇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技术道德 德育创新

一、技术道德概念的提出及其意义

何谓技术道德?这需要我们从道德的本质以及产生的社会条件去探求。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它是依靠社会舆论、人们的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调节人与人(包括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集体、社会集体与社会集体)、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伦理关系的行为原则、规范的总和”。“社会道德的本质来源于社会的经济关系,乃是道德学说的一个基本观点…。而社会的经济关系又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性质相适应。技术作为一般形态的生产力,渗透于生产力的各个实体性要素之中,从而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因此,可以将技术道德理解为一般社会道德在人们认识技术本质、参与技术活动、享受技术成果等过程中的体现。它主要起着调节技术人员以及技术人员与自然、社会之间利益关系的作用,是技术人员职业行为规范的总和。

值得注意的是,有必要将技术道德从笼统的科技道德范畴中区别开来,这是由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区别所决定的。科学和技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反映了人类活动的不同领域。科学活动的目的在于认识自然,其重要成果是“发现”。技术活动的目的是改造自然、创造人工自然,其重要成果是“发明”。尽管科学和技术的关系十分密切,但是从根本上说,“科学规律只指出了解决技术问题的可能性,而技术的发展方向、速度则取决于社会因素,即政治、经济、军事上的需要,以及资金、政策、人才等方面的条件”。简言之,在科学活动中考虑更多的是“是非”问题,在技术活动中考虑更多的是“优劣”问题。因此,人们在科学活动和技术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道德准则和伦理关系应各有侧重,笼统地称作科技道德则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

人类技术发展的历史早已证明,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人类在享受技术文明所带来的成果的同时,却发现其自身也陷入自己挖掘的技术陷阱中。技术至上主义及其功利性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的道德伦理危机、生存安全危机和生态环境危机,使人类社会的发展陷入前所未有的困惑与矛盾之中。人们在沉痛的反思后重新把目光投向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科学与技术必须成为教育事业基本的组成部分;科学与技术必须同一切儿童、青年或成人的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以帮助个人既控制自然与生产的力量,也控制社会的力量,并从而控制他自己,控制他所作出的决定和行为。最后,科学和技术还必须帮助人类养成科学精神,因而使他能促进科学而作出的决定和行为。能促进科学而不致为科学所奴役。”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引导大学生以理性的思维、哲学的方法考察技术的利弊,对他们进行技术道德教育、优化人文素养和知识结构、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当前大学生技术道德教育的缺失及其成因

1.技术道德自身的概念及其标准的确立仍未完成。技术作为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发展而成的集实体要素、智能要素、工艺要素于一身的操作方法,以及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在内的各种物质设备,自近代社会以来发展迅猛,已经成为推动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源。特别是自十八世纪中叶至今发生的分别以蒸汽动力的改革和应用为特征的技术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技术革命,以及正在进行的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技术革命,推动着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并从工业社会逐渐过渡到信息社会。在现代社会,技术进步在社会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已经居于首位。但是在技术自身迅速发展的同时,一方面,一些先进的技术已经给人们的生产生活短期内带来了福音,但还需要经受长时间历史周期的考验。另一方面,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是否可以用于改善人类的生产生活还有待科学的论证。上述情况表明,由于技术自身正处速发展之中,有些技术的应用最终对社会发展、人类生活的作用是利、是弊,还是利弊共存,都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此外,社会政治、经济因素的不良影响也使科学和技术的开发与运用过程产生不公平的现象,从而影响了技术道德的健康发展。因此技术道德的准确概念及其相应标准的确立还未完成,由此也影响了高校面向大学生开展的技术道德教育。

2.技术道德教育滞后于技术伦理学的研究与实践。技术作为现代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已经引起了广大伦理工作者的极大兴趣。工业革命以来的两百多年间,既是科学与技术迅猛发展的时期,也是科技伦理学、技术伦理学发展的黄金期。在围绕技术到底“为善”还是“为恶”,以及技术如何能“从善”、“避恶”等问题上,以马克思为代表的一些哲学家通过对社会制度的分析而对技术进行了批判。其中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技术哲学家通过思考技术本质的形而上学性而对技术进行了批判。还有一些学者通过反思生态环境恶化对技术进行批判所形成的“技术批判主义”,对于人类反思自身由于不当运用技术造成的灾难,以及在改造自然、创造人工自然过程中采取的“向地球开展”、“向大自然进军”等种种单向度举措,更好地体现了技术服务人类发展的目的,在实现人与自然生态和谐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尽管技术批判主义、技术悲观主义有其不合理的内核,但它们“毕竟是严肃学者们认真思考得到的学术观点,应当作为一个学派被接纳和研究。技术悲观主义思想确有合理的内核和有益的忠告,决非只是危言耸听或无稽之谈”。应该说,在从伦理学的角度研究技术的本质与存在价值方面,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是,在技术伦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方面,特别是发挥技术伦理学在培养具有未来意识和生态意识的现代公民方面,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都非常欠缺。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高校德育工作者在大学生中广泛开展技术道德教育的难度。

3.高校德育工作的关注点还未向技术道德领域转移。进入新世纪以来,广大高校德育工作者积极应对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的变化,积极转变德育工作理念,不断丰富高校德育工作的载体与实现途径,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高校人才培养的实际工作中,由于连年扩招、专业设置不尽合理、教学安排与用人单位需求有所脱节等原因而导致的社会就业压力日益加重,使得绝大部分在校大学生将上大学作为谋取“饭碗”的一种手段。在大学期间,大学生往往偏重于自身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学习,而忽视相应的技术道德教育,表现出专业素质优良而技术道德与职业道德相形见绌的情形。这不论在理工农医类毕业生群体还是在文史哲毕业生群体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由于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导致高校对学生的关注重点也有了相应的转移,许多工作都围绕学生今后的出路着想。这一点本无可厚非,但是过于直接地将人才培养的标准与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硬性要求相匹配,会导致一些人才培养的软指标得不到很好的保证,这对于在大学生中开展技术道德教育无疑是很不利的。

三、加强大学生技术道德教育的实践途径构想

1.确立适应高技术时代要求的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体系。现代社会,高校是各种原创性知识的发源地,是引领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重要职责,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应与所处时代对人才的要求相适应。在高技术时代,一方面,高校应充分考虑技术要素在高校育人目标实现过程中的作用,将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正确的技术价值判断力,以及创新创业创优精神作为其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纳入人才培养目标和实施体系。高技术社会的“个体要成为有效的信息处理者,需要一定的信息素养,而个体是否具有对信息及信息技术合理合法的哲学认识,是评定个体信息素养优劣的重要法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伟大时代召唤创新创业创优人才的大量涌现,需要高校提供更好更多的人力资源作保证。这些都对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高校应进一步完善德育工作的目标与任务,将技术道德教育作为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维度,纳入高校整体德育体系中,从而使之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组成部分。在技术道德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应防止就事论事,而应引导学生辩证地认识技术发展过程的动态性,帮助他们明确社会个体面对技术问题应持有的基本道德观念与处理准则。

第3篇

论文摘要:美国科学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将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优势积累效应称之为“马太效应”。“马太效应”是现代科技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客观现象,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利弊交织的双重作用。人们应从研究主体自身以及客观体制等层面采取必要措施,发挥“马太效应”的积极作用,限制其消极影响,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因此,一是弘扬科学精神,特别是在青年学者中铸就无私奉献的良好风气;二是倡导科学道德,特别是成绩卓著者中形成甘当人梯的学术风范;三是完善管理体制,为科研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制度保障;四是健全相关法规,对学术不端和腐败行为予以惩治。

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现象亦即“马太效应”,是一种难以避免并具有一定普遍性的客观现象。“马太效应”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既有积极作用,亦有消极影响。在发挥“马太效应”积极作用的同时,应通过自律和他律相结合,内在约束与外在控制相结合,从研究主体自身与客观制度等层面采取多种措施,抑制“马太效应”的消极作用,促进科学技术健康、持续发展。

一、弘扬科学精神,特别是在青年学者中铸就无私奉献的良好风气

应该承认,在当今大科学时代,引导人们从事科学技术研究活动的动机经常是复合的,既有崇高的精神探索,也不乏一定的功利目的,科学技术活动与个人或公众利益的关系越来越直接而且紧密。处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的科学技术工作者往往扮演着多种角色,脱不开多种利益关系。在科学技术研究日趋职业化的今天,必须在满足国家、公众利益的同时满足科技工作者的个人利益,使科技工作者自身的生存需求得到保障。但同时应该认识到,在科学技术共同体内部,大多数人注定要处于金字塔结构的中下层,取得辉煌成就的只能是少数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科学研究的艰巨性,同时也要求在科学技术共同体内部铸就无私奉献的良好风气,大力提倡以“求实、创新、献身、协作”为核心的科学精神。居里夫人说过:“人类需要善于实践的人,这种人能由他们的工作取得最大利益;他们虽不忘记大众的福利,仍能保障自己的利益。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者,这种人醉心于一种事业的大公无私的发展,因而不能注意自身的物质利益”。在今天,这种无私奉献的科学精神仍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当代科学家一直在以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这种精神。已故著名科学家王选先生曾说过,“一个好的科学家或企业家首先应该是一个好人,才能带领队伍”。王选先生面对尘世庸俗和种种诱惑始终保持着一种清醒和冷静,面对浮躁和急功近利始终坚守着一种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他曾说过,“一个科学家如果经常在电视上出现,那么他的科学生命也就结束了”。但当前少数青年科研人员心态浮躁,耐不住清贫,在其眼中科研已经不是为了揭示真理和造福社会,而是追求名利的途径。少数人贪欲膨胀,为了获得声名地位,甚至不择手段,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发生。

理论与实践均表明倡导科学精神的重要意义。应通过各种渠道的渗透,使科学精神被广大科技工作者特别是青年学者所掌握,并体现在其长期的科研实践中,摒弃急功近利和浮躁情绪,发扬团队精神,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即便身处底层或逆境之中,仍努力做到力戒浮躁,淡泊名利,求真务实,乐于奉献,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实践,在团结协作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的升华。

二、倡导科学道德,特别是在成绩卓著者中形成甘当人梯的学术风范

形成梯次结构合理、充满竞争意识又富于团队精神、充满活力的人才队伍,是实现科学技术事业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马太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术权威的形成,某一学科领域形成权威则是其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科学技术共同体中的权威一旦形成之后,可以带领和指导广大研究者继续向这一领域的深度和广度进行探索,不但以其卓越的学识素养更以其高尚的人格力量,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正如爱因斯坦在追悼居里夫人时指出的:“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他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但如果学术权威本身道德失衡,缺乏学术民主,压制不同学术观点,则可能造成科学技术共同体内部多数默默无闻者特别是年轻人才难以顺利成长,甚至造成科学蒙难现象。减少这种现象出现的措施之一是在科学技术共同体内倡导科学道德。

科学技术共同体成员除了要在最基本的层面上格守其职业道德之外,还要不断强化其科学道德意识,以此约束科学技术共同体内部成员之间及其与公众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特别是学术前辈应率先垂范,虚怀若谷,应如《中国工程院院士科学道德行为准则的若干自律规定》所倡导的那样:“发扬学术民主,努力培育新人。要甘为人梯,为新人的成长创造条件并支持新人超过自己。”应善于培养人才、举荐人才,带动和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担负起培养新一代优秀人才的重要使命。在科技史上,巴罗推荐牛顿,爱因斯坦提携英菲尔德,熊庆来发现并栽培华罗庚等已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三、完善管理体制,为科研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制度保障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研发经费逐年增加,2020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将提高到2. 5%左右。如何保证科研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科技投人效益最大化的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为了改变由于多种原因包括“马太效应”造成的科研资源浪费状况,国家近年来已从政策体制方面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实行限项申请规定;各类科研经费已经在向年轻科技人才倾斜,设立了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青年科学基金”和“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的“百人计划”、教育部的“跨世纪人才计划”等,各地区亦有相应措施。但应看到,这些措施的受益者也常常是一些业绩卓著者,仍有“马太效应”的痕迹。目前我国科技投人管理和调控尚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机制,投人不足和浪费低效并存;注重资历和项目,轻视对科技成果质量与数量的“科研能效比”评价;绩效考评和问责机制薄弱。这种状况会使得过量占有科研资源的少数人全无担心之意,科研资源浪费的情况难以根本扭转,事实上在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如何既保证集中优势兵力,又给默默无闻者的创新以雪中送炭的支持,遏制“马太效应”的消极影响,保证科研资源的最佳利用,仍是需要深人研究的问题。 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应建立严格规范的监管制度,适度控制优势累积,处理好优势累积与创新的关系。如应建立并不断完善对科研产出成果的系统量化评价及效益分析指标体系,对科研项目完成的质量、数量和真实社会效应等产出要素进行科学评价,使那些低投人而高产出的能力型科技人才能够占有科研资源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国务院准备建立财政科技经费的绩效评价体系,明确设立政府科技计划和应用型科技项目的绩效目标,建立面向结果的追踪问效机制,对科研项目所取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进行考核和评价,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

高等学校应改革重量不重质的“量化式”科研评价体系。近年来高等学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筹措的科研经费均呈现大幅增长的趋势,为保证高等学校科研顺利进行提供了必要保证。但某些不正常的情况亦相伴而生,部分高等学校以科研项目来“圈钱”的做法已成为比较严重的现实。此种现象的出现与高等学校内部普遍采用的“量化式”科研评价体系的负面导向具有一定关系。相当一部分高效的科研评价体系类似于地方经济发展的GDP指标式考核,科研项目、论文等经折算后量化为教学科研人员晋升职称、受聘岗位的主要评判依据。这种评价体系曾对促进高等学校科研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其最大弊端为重量不重质。为了通过考评,许多人不得不花费大量精力寻求各种关系跑项目、发论文,却又往往难以奏效,而某些人则利用其学术权威地位甚至官本位来申请科研经费,得以占有大量科研资源。有鉴于此,高等学校应既重视数量更重视质量,应逐步建立科研经费使用的绩效考核制度,改革完善高等学校科研评价体系。

特别要引起重视的是,应形成鼓励创新、允许失败的宽松环境,建立学术平等机制,良好的交流机制等,为默默无闻者创造良好的成长氛围,建设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富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坚持以提高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为导向,通过学术梯队建设、团队吸纳、项目资助或鼓励自由探索等方式,加大对年轻科技人才成长发展的支持力度,合理配置科研资源,为年轻科技人才占有科研资源提供制度的保证。

四、健全相关法规,对学术不端和腐败行为予以惩治

由于各种原因包括“马太效应”造成的学术不端和腐败行为之所以屡禁不止,原因之一在于人们惯于用批评或道德谴责代替行政或法律的惩处,缺乏惩罚学术不端行为的法规条例。诱惑和利益相当可观,而损失与惩罚并不严重,那么有人心存侥幸、违规操作则在所难免。因此在强调科技工作者自身加强学术修养的同时,还需通过建立健全相应管理机制及法规对少数人利用自身所取得的声望,在课题申报、成果评审等诸多方面表现出学术不端和腐败行为予以约束及惩治。

科技界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一系列规范、程序和工作体系,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强科技评价工作基础建设,建立一套更为科学公正的科研基金、技奖励评价体系和规范有效的评审制度、规则和程序,进一步完善专家评价资格的认证、公开专家信誉度、严格对评审专家和被评审人建立信用档案、组织评价监督委员会、建立评价中介机构监督管理体系等制度,完善监督机构和机制。如日前发表的由国内人文社科界的109位知名学者联合签名的《关于抵制学术腐败与学术不端行为的公开信》中所建议的那样:为促使主管机构认真严肃地处理学术不端与腐败行为,尽可能地使中国学术在一种健康和良性的环境中发展,建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与教育部牵头成立由品行与学术成绩俱佳的学者组成的“学术纪律仲裁委员会”,并制定有关学术纪律仲裁的行业规范。定期公开通报批评违纪者,并责成有关高等学校或研究单位给予相应纪律处分等。

第4篇

关键词:物流行业;预算;神经网络方法;应用

1 物流预测

物流行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兴产业,最初的发展尤为重要。因此做好物流预测对整个物流行业的发展前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物流预测可以将不确定事件发生时的被动情况变为主动,当工作人员已经因为预测出到不确定事件发生,那么他们会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那么在不确定事件发生时,工作人员只需要按方案采取行动即可。物流预测也对减小物流企业损失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是一股促进物流行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在物流行业中的预测,也是需要以现实市场传递过来的消息以及环境、距离等具体因素为基础,在通过相关的神经网络技术进行物流预测。但是对于现实中的环境、距离以及收集到的信息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同时也可能会受到调研人的主观因素影响,进而使得物流预测的基础都存在一定的偏差,最终导致预测结果出现与现实不符的情况也是在所难免的。

在物流行业中,神经网络技术是进行物流预测的主要方法,大部门的物流企业都应用该种技术。这都源于它具有预测精准、操作相对简单等特点。神经网络技术也可以被细分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对物流方面的信息进行定性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进行预测。这种分析方法又可以采取很多其他的技术模式来对物流进行建模,不同的建模方法产生不同的预测效果,各有利弊。对于具体选取哪种建模方式,只能根据具体的物流信息来选择适合的建模方法。虽然这种方法对技术水平以及现实信息的精准度要求较高,但对物流信息进行定性分析的技术方法有利于精准的进行物流建模,进而更准确的进行物流预测,因此在物流行业中定性分析方法的应用较广。第二种方法就是相对应的定量分析,这种方法相较于定性分析法也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神经网络技术也得到不断的完善,更加能够满足物流预测的各种需求,也更善于解决影响物流预测准确度的各种问题。同时随着物流行业在我国的快速发展,也有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在相关领域进行研究和分析,这也成为推动神经网络技术在物流行业内的发展。

2 人工神经网络BP算法

神经网络技术的发展历史悠久,并不是为了满足物流预测需求才产生的,相关研究人员从上世纪初就开始对这方面技术进行研究和分析。对于神经网络技术的发展经过可以根据其发展状态分为以下几个时期:首先,可以将它定义为开始阶段,在这一段时期内神经网络技术还没有完全成型,只是一些学者的理论研究,并没有多少科学依据;其次可以称为神经网络技术发展的低谷。在这段时间内基本很少有人涉猎这一领域,因此它的发展速度缓慢,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突破。再次可以称为是神经网络技术的复兴阶段。在这一个时间段内,很多学者均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突破。最后的阶段是神经网络技术的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在这段时间里,神经网络技术得到更多的研究人员的重视,同时也获得了相当大的进步和成就。直至目前,神经网络技术依然持续着它强劲的发展势头,在未来必将获得更大的突破。

基于上述情况,作者希望能够更加直观的介绍神经网络技术在物流预测中的应用。因此,在本文中,首先先对BP网络技术进行介绍。这种技术方法就是将神经网络技术应用到物流行业中去。下面通过分析这种技术的算法来进一步的了解它。设p为输入:w为权值;b为域值:a为输出。多层网络中的某一层的输出成为下一层的输入。描述此操作的等式为:

最后一层神经元的输出是网络的输出:a=aM

t是对应的目标输出。算法将调整网络的参数以使均方差最小化:

用来近似计算均方误差:

3 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建立

物流行业中进行预测一般先会制定预测方案,再从中选择出较为合适的方案。应用神经网络技术预测物流状况一般有以下几种常用的方案:第一种方案是以过去一段时间内的信息作为预测基础,再进行物流预测。当然这些历史信息必须是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并且近期内具体环境没有发生较大变化。第二种情况是以物流预测的相关数据为基础进行的预测。这种方案的优势在于更多地考虑了相关变量的细节分析。但是由于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环境下,尚对相关变量的研究有限,为了获得更为精确的预测结果,通常情况下会选择第一种方案进行物流预测。

在我国,物流行业得到快速的发展,这是以先进的神经网络技术为依托的良好效果。在本文中,作者通过对湖北省公路货运状况的举例分析来证明了神经网络技术在物流预测方面的重要性,这也间接表明神经网络技术有利于物流行业的整体运转和发展,促进了我国经济建设速度的提高。当然神经网络技术自身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在不断地实际运作中进行完善和改进。相信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提升,神经网络技术的发展前景将会无限的美好,同时也会在物流预测方面取得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地质勘查;找矿技术;原则;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P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26-0117-03

地质找矿技术是地质勘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只有科学、合理地利用地质找矿手段才能不断促进地质勘查工作的发展,使地质勘查工作进入一个可以循环发展的链条上。毕竟,只有依靠找矿技术才能找到更多的矿源和资源,从而真正实现地质勘查的目的。反过来讲这也是我们能够保证勘查资金源源不断进行供应的基础所在。鉴于地质勘查与找矿技术在国民经济发展以及众多行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必须在新的社会、经济形势下对其展开科学的探讨,以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

1 地质勘查技术原则

地质勘查技术原则是我们行使地质勘查工作的根本所在,同时也是对地质勘查工作进行科学、合理指导的理论体系。它对于保障地质勘查工作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主要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从整体上进行统筹规划

目前地质勘查有两种重要的形式:一种是公益性的地质勘查,另一种是商业性质的地质勘查。但是在勘查的主体上又可细分为中央负责的勘查与地方组织的勘查,而在勘查的地方上则可以分为国内勘查和国外勘查两个重要的部分。因此在勘查技术的选择上以及具体执行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勘查的具体条件、地质环境来综合性地制定科学的对策。通常情况下,地质勘查工作一般都是提前部署的,以保障能源地持续供应和合理分配。

1.2 遵循地质以及资源分布规律

地质勘查工作主要的目的是寻找矿产和矿源,因此我们必须按照资源分布的规律来开展各项工作,否则就会脱离根本,也不会达到最初制定的目的。而地质勘查工作的对象是土地,土地地质结构以及相关条件的不同自然也会对地质勘查产生差异性的影响。因此,在实施地质勘查工作中我们应该结合地质条件、人口分布、国土利用以及建设发展的需要来进行合理的区域布局,权衡工作开展的利弊得失,不能因为单方面的利益而影响了整体的利益。

1.3 突出重点,拓展勘查的领域

地质勘查工作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作业活动,期间不仅涉及到地质条件、环境基础、工程实施的内部条件、市场环境等,同时也需要我们根据其具体的需求来综合性的研究。面对如此复杂的工作,全面的实施肯定会出现投资大、风险高以及相对利益较小等问题。因此,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们应该突出重要矿源以及重要资源的勘查工作,努力将勘查工程实施利益最大化。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不断提高地质勘查的精度、深度和广度,利用当前的科学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全面的发展地质勘查工作,将其应用到更多、更广阔的领域中去。

1.4 做好创新工作,加强勘查工作能力

在技术发展以及知识更新迅速的知识经济时代,任何事物的发展与进步都是时展的要求或者说是自然演变的要求,当然勘查工作也不例外。当前国内矿产资源进入深度开发的重要阶段,新的矿源地质条件更加的复杂。而环境保护、人本理念以及低碳发展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影响,也将会对新的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提出新的技术要求。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形式,做好创新工作已经成为势在必行的举措了。因此,我们以推动找矿理论的完善和地质勘查技术的发展,并且努力完善信息化的全面建设,从而提高地质勘查的科技能力,将这些科学技术与勘查工作进行完美的结合,以发展现代化的勘查技术体系。此外还应该建立一支现代化的地质勘查队伍,给地质勘查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支持。

1.5 走国际化发展的道路

矿产资源的勘查与开发与世界上其他的经济贸易并没有什么两样,不过是其商品带有一定的特殊性罢了。因此,我们应该将国内的资源优势以及国际的资源优势进行完美的结合,从而为国家资源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比如说,我们通过鼓励国内企业积极地与国外企业就中国的能源勘查与开发进行合作,从而学习他们先进的勘查、开发技术。同时,也鼓励有能力、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积极地去参与国际资源勘查开发工作。

2 找矿技术创新的方法

通过我们对地质勘查原则进行的分析与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地质找矿工作所面临的形势与环境都产生了很大程度的变化。因此找矿工作也将会变得更加复杂,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对找矿技术进行创新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主要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与现代化的技术体系相结合

找矿的技术有很多种,具体的也需要根据矿藏的综合条件以及所要达到的开采目标来综合性选择。目前,找矿的思路已经逐渐从地表浅处向地面深处过渡,找矿的困难性和复杂性也决定了找矿必须运用更多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复杂的理论体系支持。目前我们经常运用的是:首先,从岩石物理性质差异上来分析地表到深度的具体情况,然后结合成矿的规律推测有无矿产资源存在。其次,使用现代化的机械设备,构建现代化的找矿体系,从而提高找矿的准确率以及精密性。最后,还应该建立现代化的信息系统,加强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能力,从而为各项决策提供坚实的基础。此外,加强所有相关工作人员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意识,提高他们在找矿工作中的默契度和配合能力,这对于找矿工作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2.2 “地、物、化三场异常相互约束”技术方法

“地、物、化三场异常相互约束”技术方法的创新,就需要我们对其实施的特点以及根本的原理进行详细的研究,然后对这项技术进行有区别性的选择或者是相互补充使用,以起到更加适用的目的。这种技术方法更加适合在老矿山的深部和覆盖区的定位预测中使用。虽然这种技术的实施有使地质勘查工作创新的趋向,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于我们加强。

首先,磁、重、电法在圈定异常的情况下仍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对隐伏异常体的边界和深度圈定的准确率仍然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

其次,各种非常规的深穿透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在隐伏元素异常应用中的效果比较好,但是在勘查埋藏深度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最后,利用当前比较先进的地震预测技术可以准确地圈定地质结构中的各种结构面,但是却无法准确发现矿产的位置。

虽然这些与地质相关的技术在运用到找矿工作中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我们应该坚信技术的融合发展以及技术的不断创新会使地质找矿技术更加成熟。此外,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生活理念的不断上升,也使野外勘察工作以及矿产资源相关工作受到了一些不良影响。这也是促使新技术发展的一种动力,下面我们就来简要介绍一下这两种新技术:

X荧光分析技术:X荧光分析技术在获得矿产元素成分和品位的过程更加快速、灵巧、轻便,这也奠定了其未来在地质找矿中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这种技术找矿的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它实施的主要原理是某些物质在收到光线激发后,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发出比所激发光波更长的荧光,这被我们称为X特征射线,我们利用各种物质在这种射线上的差异性来勘查找矿就叫做荧光技术。

甚低频电磁法:甚低频电磁法是面对当前矿产深、勘查难、地质条件复杂而被开发出来的一种技术。其实施的原理主要是对测量电磁频率的数据进行Fraser滤波处理,然后再根据找矿规律、控矿规律以及勘查矿体的赋存规律,准确地圈定测定区内异常地质和矿区的分布,以便获得矿区的准确部位,从而为深部找矿提供依据。

2.3 GPS感应系统在采集信息中的使用

GPS是一种全球定位系统,它是通过卫星、施行无线电导航定位,然后向我们提供精确的三维数据坐标。我们想要将这项技术运用到找矿工作中,就需要先构建一个由GPS系统体系以及信号监控、接受、转换、分析等体系相互组合而成的系统体系。其实施的原理主要是,在岩石矿物中有着比较稳定的物理结构以及化学成分,这也使得这些物质具有稳定的光谱吸收特征,通常情况下,不同的矿物质都有着其特有的辐射能力,因此我们可以采用波普仪对采样进行光谱曲线测量,再把测量得到与资源库的光谱进行对比,就可以判定地址中有哪些矿物质组合而成。

3 结语

关于新时期地质勘查以及找矿技术的分析,本文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简要的论述。当然具体的内容我们还可以从当前能够运用到地质勘查或者是找矿中的新兴科技以及地质勘探和找矿的切实发展需求来展开比较客观的探讨。本文旨在与同行业相关从业人士进行学术上的沟通与交流,在此也希望有更多的相关行业工作人员参与到这项课题的研究中来,为保障地质工作的现代化发展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王华政.地质勘测中的综合物探技术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中旬刊), 2008,(3).

[2] 穆仕坤.矿产地质勘查理论及技术方法研究[J].山西科技,2008,(4).

[3] 杨拓,徐建平.浅议多种找矿手段与成矿新理论的综合应用[J].南方国土资源,2009,(10) .

第6篇

关键词:新数字媒体技术;游戏;发展与创新

数字媒体技术在人们的学习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各种各样的设计技术就能够促进各行各业的发展。在游戏的发展中,数字媒体技术的进步无疑能够促进游戏的发展与创新。如今,根据我国游戏的发展情况,需要对数字媒体技术进行发展与提高,运用新的数字媒体技术来促进游戏的发展与创新。通过采取这项途径,就能够为我国游戏产业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坚实的基础,让我国游戏的发展水平能够与世界先进国家相匹敌,不断满足人们对游戏的需求,发挥游戏在缓解人们压力、丰富人们生活中的作用。从长远发展来讲,我国游戏的发展还需要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措施,才能够得到满意的效果。

1中国游戏发展现状

1.1需求广泛

我国人口众多,有许多人对游戏抱有浓厚的兴趣。在我国,青少年中接触游戏的人数比例非常高,即使是在成人中,其接触游戏的人数比例也不在少数。这足以见得游戏在人们的学习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游戏能够缓解人们的压力,丰富人们的生活,让人们在游戏中发现乐趣,不断提高自身对游戏的正确认识。基于我国众多的人口以及广大人民对游戏的需求,我国非常重视对游戏产业的发展,因为这不仅是一项能够产生经济与社会效益的产业,而且还能够在广大人民的生活中扮演好调剂者的角色。游戏具备诸多优点,发展前景十分广阔。[1]

1.2不断进步

我国科技不断发展,促进了我国游戏产业的发展进步。游戏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紧密相关,尤其是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游戏产业的飞速进步。从游戏的内容、结构、数量等方面来讲,与以前相比,我国游戏的发展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从游戏的视觉方面来讲,总体趋势是更加直观鲜明、生动形象,这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需求,让广大的游戏体验者享受到了丰富的视觉与听觉盛宴,增加了游戏的吸引力。我国游戏正朝着更加光明、长远的方向发展,科学利用数字媒体技术,能够实现游戏发展的巨大变革。

1.3利弊共存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存在两面性,游戏的发展也不例外,它在发展中也是利弊共存的。游戏在满足广大人民生活与学习需求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我国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大都会接触到游戏,从有利的方面来讲,这促进了青少年智力的开发,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游戏的弊端。游戏使得众多青少年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严重影响了自身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如果不能及时纠正自身的不足,是不利于青少年的长远健康发展的。游戏的存在是利弊共存的,必须弱化其中的弊端,才能够促进游戏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

1.4亟待改进

我国游戏的发展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基础,虽然还不及先进国家,但是已经有了巨大的进步,迎来了游戏产业发展的有利时机。游戏在发展中会遭遇各种不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才是游戏发展应该遵循的科学原则与方法。从整体来讲,我国游戏的发展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应该采取科学的措施对此进行纠正,减少游戏发展中存在的阻碍性因素,让我国游戏的发展处于更加优良的状态。通过调整与改进,我国的游戏发展水平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我国游戏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

2.1技术不足

我国游戏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紧密相连,媒体技术的应用无疑大大提高了游戏发展的效率。正是由于媒体技术与游戏发展之间的关系,才使得媒体技术成为了影响游戏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我国媒体技术的发展还远不及国外的先进国家,在游戏的发展方面也还需要得到进一步的调整与改善。技术方面的不足是阻碍我国游戏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这个问题的存在导致了我国游戏发展方面的不足。如果要改善我国游戏的发展面貌,就必须首先解决技术上的难题。[2]

2.2缺乏管理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需要得到科学的管理,才能够保持产业发展的平衡与合理性。游戏的发展也是如此,由于游戏的特殊性质,导致它更加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偏离正确的发展方向,为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不利影响。我国虽然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游戏产业的管理,但是在效果方面却不尽如人意。这既是管理不当所导致的,也是未进一步严格管理所产生的结果。管理上的缺失是游戏产业恶性循环发展的导火线,必须加强这方面的认识,才能够较好地解决游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3缺乏正确的引导

我国游戏的发展对我国青少年的影响非常巨大,从积极的一面来讲,游戏促进了青少年的发展进步。从消极的一面来讲,游戏也存在阻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利影响。但是,不管游戏的存在是否具备科学性,鉴于它的合理性,都应该在广大人民当中进行合理的引导。但是,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大多只是一味地对青少年接触游戏的行为持反对态度,并没有认识到游戏对于青少年发展的积极意义。引导上的缺失导致了游戏不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影响了游戏正常的发展道路。

2.4人才的缺乏

在制作游戏的过程中,高科技的人才显得非常重要,因为这关系到游戏未来的发展道路,影响着游戏发展的未来前景。我国高科技人才的缺乏是阻碍我国游戏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难以促进我国游戏的发展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相匹敌,导致了我国游戏产业实力的落后。顶尖级技术人才的缺乏不利于我国游戏在发展中跟上时展的步伐,不断满足人们的需要,通过游戏这项工具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通过这个问题,我们应该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并在实际工作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3新数字媒体技术对游戏发展的作用

3.1优化游戏的质量

技术在各项事物的发展中都起着促进作用,在游戏的发展中,新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是游戏能否达到质量要求的关键所在。新数字媒体技术在游戏的发展中是必不可少的,与以前相比,我国游戏在质量方面有了巨大的进步。以往游戏的种类少、设计科学性比较缺乏,但是在新媒体技术之下,我国的游戏种类不断增加,科学性有了大大的提高,游戏级别不断上升,种类丰富的游戏满足了人们的需求,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在特殊需求的游戏方面,如提高智力的游戏上,我国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巨大的进步,满足了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需要的人们的需求。

3.2改善游戏的视觉效果

游戏的视觉效果是否优良直接影响到用户的游戏体验,也会影响到该游戏的受欢迎度,进而影响到游戏的整体发展。在媒体技术发展薄弱的时期,我国的游戏在视觉方面难以得到提高,不能够保证游戏界面的色彩鲜明、生动形象。让众多的游戏爱好者产生了不满。但是,通过运用新数字媒体技术,通过其中虚拟技术的应用,让我国游戏在视觉、听觉等方面有了巨大的改善,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了新数字媒体技术的重要意义。新数字媒体技术之下,我国游戏的发展能够得到源源不断的动力,取得更高的突破。

3.3促进游戏产业的发展

游戏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娱乐工具,并且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也将会继续保持它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我国的游戏产业不断发展,希望能够通过新数字媒体技术得到更加高质量的发展,促进我国游戏产业的进步与提高。新数字媒体技术引领着游戏发展的总体方向,左右着游戏发展的质量与速度,因此,通过科学利用这项技术,能够不断发挥它在游戏发展中的作用,也能够间接带动游戏产业的发展。这对于我国的长远发展来讲,具备深远持久的积极意义。[3]

3.4促进游戏新时代的到来

游戏的发展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消磨时间的手段与工具,现在它已经成为了国家之间实力较量的基准之一。目前深受人们热爱的大型游戏英雄联盟早已为人们所熟知,有关英雄联盟的各种国际竞赛的举行都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实力的较量。由此可以看出,游戏实力已经成为国家之间实力较量的基准之一,在一个国家的发展中占领着重要的位置。通过游戏的不断改装与升级,能够促进游戏发展质的改变,帮助人们迎来游戏发展的新时代。不断满足人们的需要,促进人们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4新数字媒体技术下游戏发展与创新的措施

4.1紧抓教育

我国新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进步需要从教育入手,才能够促进我国新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进步。因此,为了发挥新数字媒体技术在我国游戏发展中的作用,必须紧抓教育工作,在教育工作环节指导新媒体技术的进步。从具体方面来讲,在教育中不仅要重视新媒体技术的重要意义,而且还要在师资力量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壮大,这样才能够为我国新媒以技术教育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高校要树立科学正确的教育思想,在科学正确教育思想的引导下,才能够促进新媒体技术更好更快的发展。

4.2培养人才

我国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也是为我国提供优秀人才的重要来源。在我国各个高校中,新媒体艺术专业与新媒体技术关系紧密,两者相互联系、不可分离。我国高校教育中对新媒体艺术专业学生的培养直接关系到我国新媒体技术能否拥有更加充足、高质量的人力资源与基础,这就会间接影响到我国游戏的发展前景。因此,要想促进我国游戏的发展与创新,就必须在教育中促进新媒体艺术专业生的培养,不断提高他们的能力,为我国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做出贡献。这样就能够促进我国游戏的发展与创新。[4]

4.3注重反思与总结

游戏制作的过程通常是充满挫折的,通过解决难题、不断改进,才能够促进游戏制作质量的提高与进程的加快。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需要明确了解到问题出现的原因所在,对于经常出现的问题,就要进行归纳,并进行反思与总结,才能够在接下来的游戏制作工作中减少问题的出现。游戏制作过程中的反思应该侧重于对技术更加科学的利用以及对游戏制作步骤的进一步科学化。在总结的过程中,应该找出游戏与游戏之间的共性,分门别类地进行游戏制作经验的归纳,这样才能够促进游戏的发展与创新。

4.4加强游戏管理

我国游戏的发展需要得到进一步的优化,游戏市场的管理也是不容忽视的。游戏市场良莠不齐,严重影响了我国的游戏秩序,不利于我国游戏环境的进一步优化。从长远来讲,这会对我国的游戏产业带来巨大的不利影响,难以保证我国游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与升级。因此,为了优化游戏环境,必须加强对游戏的管理,打击各种不法行为,保障人们的合法游戏权益。游戏市场的管理需要政府的科学引导,更加需要我国广大人民的大力支持,这样才能够促进我国游戏产业回归正确的发展轨道,促进游戏的发展与创新。

5总结

我国游戏的发展与创新离不开新媒体技术的运用,我国不仅要在技术上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而且还要在后期游戏的管理中做好各项工作,从游戏诞生、发展、创新的各个环节改善其发展情况,才能够为我国游戏产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活力,促进我国游戏发展的根本性创新与进步。

作者:余云灿 单位:广州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吴志广.数字媒体艺术游戏制作发展中的技术应用分析[J].科技传播,2015(3):100-101.

[2]孙宇宁.试论数字媒体艺术游戏制作发展中的技术应用[J].现代装饰(理论),2015(11):143.

第7篇

关键词:企业经营管理;电子商务;应用

一、电子商务的界定及作用

(一)电子商务定义

电子商务就是应用信息网络实现生产、流通以及销售的活动,不但能够通过Internet实施交易活动,还能够运用电子信息技术降低成本、解决问题、增加价值以及创造商机等各种商务活动,利用网络能够查询及采购原材料,展示产品及电子支付等各种贸易活动。

社会生产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各种生产就必须要具有统一组织指挥及协调,才能够确保生产正常的运行。特别是现在科学技术发展较快,市场变化较快,产品更新更快的时代,企业选择科学管理措施尤为重要。

(二)企业经营管理应用电子商务的作用

事实上,企业经营管理中应用电子商务是时展所需,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服务个性化的水平;通过电子商务就能够确保企业的手机拥有大量数据信息,同时还能够依据这些数据及时处理客户信息,分析客户特征。如果企业合理应用这些信息,就能够给客户提供优秀服务,增强企业服务个性化水平。

2、增强决策水平;在分析数据时,根据客户所需及市场最新动态就能够有针对性提供服务项目,有利于企业成功占据市场,并且还能够服务于企业管理者,准确预测客户所需及市场发展,给决策者制定合理发展计划提供参考。

3、增强客服水平;电子商务一个重要站点功能,就是能够让客户数据信息具有动态性及实时性,还能够智能分析,就能够获取到最后客户群体消费水平及消费偏好等各种信息,利用这些信息就能够更深层了解客户实际所需,帮助企业制定出有针对性市场营销策略,提升企业服务质量,构建良好客户满意度。

二、企业经验管理中应用电子商务

(一)应用电子商务并不是一步到位,而是要分步进行,主要是从下面几个方面实施。

1、创新企业的管理理念;在信息时代环境下,企业都处于激烈的竞争中。所以如果管理理念及管理方式、手段依然采用传统方式,必然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所需,因此企业就必须要创新管理理念,不然就会被社会及时代淘汰。企业管理理念必须要创新,才能够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如果在企业中应用电子商务,就能够帮助企业持续创新组织、创新市场以及创新制度及创新战略。

2、将数字化融入到现代化管理理念中;企业管理在分析市场之时,就应该合理应用计算机及网络等各种先进信息技术,确保准确无误的实施决策。而且应用电子商务,企业能够及时反应出科学技术并采取合理对策,给企业创造出价值。

3、最新管理模式之载体;电子商务平台能够改变企业经营观念及经营要素,能够积累企业更多知识,给企业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优化企业的经营管理

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核心包含了企业现代化管理组织、先进文化模式及现代化管理者等等,现代化管理属于一个系统、整体的概念,各个要素间都有一定内在的联系。电子商务能够保证管理组织实现现代化,确保企业实现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及管理手段,比如淘宝,就是利用电子商务整体把握企业,让淘宝实现现代化管理,优化企业管理。

(三)节约了企业采购成本以及经营成本

1、有效降低了企业采购成本;过去企业采购都是采取见面及订货等各种途径采购原材料,这种操作模式大量占用人力和物力,一旦使用了电子商务企业就能够克服该缺点。经过专业网站及远程,企业就能够与合作商探讨业务,还能够调查企业使用情况、研究费用及差旅费等等,有效降低了企业采购成本。

2、通过电子商务企业还能够选择供应商的范围,从庞大范围选择适合企业的合作商,在谈判使用价格时采购人员就能够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还能够和企业之间构建稳定联盟,让各个企业共享信息资源,并使用最少支出购买到所需材料、部件等,有效降低了采购花费成本,在一定程度上节约经营成本。

3、利用电子商务,企业还能够了解使企业制订相应需求计划,避免出现重复进货或货物短缺情况,降低企业中不必要支出浪费,有效改善采购的效率,保证企业正常经营。同时电子商务还能够确保转移资金及传递信息速度,同时降低了企业使用费用,大幅度缩短经营周期。运用电子商务能够让消费者和商家有效沟通,给企业提出各种需求,这样消费者才能够更加透切了解企业,才能够准确、及时把新品推入进市场,赢取市场。

4、 促进企业构建专业队伍

随着信息时代持续发展,现代企业必须要通过培训人才构建出自己的电子商务技术人才,并且管理以及运营有机融合。只有具有电子商务的专业队伍,才能够发挥电子商务最大效率,才能够促进企业不断发展。

5、应用电子商务进行风险管理

其一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就必须要全面考虑到在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哪些风险,从电子商务实况来看,要想具有长期发展战略就必须要面临各种风险,而且这种风险繁多且多变的,只要企业应用上了电子商务,必然会给企业造成许多变化,能够帮助企业解决出现的各种风险问题。

其二在应用电子商务之时,就必须要构建一个平稳、安全电子商务平台,比如淘宝、京东等,还必须要考虑到成功运作时所需要各种先进技术。所以一旦企业所存储各种资料被网络入侵或者意外销毁时,必然会给企业造成巨大风险。

其三通过电子商务构建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制;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就一定要拥有一个比较完整的风险管理系统,只有形成了风险管理系统才能帮助各个企业收集各类风险数据,有效监督企业风险管理,并能够帮助企业相关人员及时察觉风险及及时处理风险。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应用电子商务能够对企业管理有效优化,有效节约采购及经营成本,同时还能够促进构建专业人才队伍,管理好企业经营中各种风险。同时应用电子商务,还能够增强企业的服务个性化水平及决策水平,增强企业服务客户的水平,创新企业管理理念,有效提升企业经营经济效益。这样,才能够确保企业经济朝着一体化发展,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莉.论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管理新模式[J].企业经济,2008(05).

[2]罗贤华.谈电子商务发展对企业管理的深层影响[J].商业时代,2009(10) .

[3]王彤.论电子商务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区别与联系[J].价值工程,2010(30) .

[4]连.初探电子商务对企业管理的影响[J].中国商贸,2011(05).

第8篇

关键词:技术异化;生成;扬弃

中图分类号:B028/N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841(Z013)03-0020-06

现代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它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忧虑。技术是人类按照自身的需求发明创造的,其正价值的实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其负价值的实现,却成为统治人、压抑人的一种异己性力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延缓了社会的进程。它不但不是“为我”,反而是“反我”,这便是通常所谈的技术异化。技术异化给人类未来的发展笼罩上一层厚重的阴影。通过反思、批判找出技术异化的根源及其克服途径,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技术异化的过程

人们通常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理解技术,把技术看成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但技术的发展有自身的内在逻辑,具有相对独立性,在“人、技术、自然”这个大系统中是一个相对独立要素。从整个历史长河来看,这系统中三者互为中介和桥梁,但在具体的不同时期各自却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各自地位是随技术发展而变化的,而这个变化过程也正体现了技术异化的过程。

(一)技术产生与萌芽时期

技术产生和萌芽时期的内在逻辑是:自然诞生人,而人创造了技术。在自然一人一技术这个关系链中,自然处于基础和统治地位,而人和技术则是从属于自然的。这时期人类认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所面对的是一个完全的未知世界,人类生存面临一系列困惑,人在充满痛苦和压力的时代背景下,自然界无疑显得“神圣不可侵犯”,人类则十分“渺小”。因此,各种“自然崇拜观”理念就应运而生。人只能盲目地去作用于自然,被动地去顺应自然,技术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显示度不高,没有形成独立的技术体系。

(二)工业化时期的技术演进过程

工业化时期以来,人类智力被大大释放,实践活动层次也得到了极大提高。在人一技术一自然这个过程中技术体系开始逐渐形成。人类依靠初步形成的技术体系在实践活动中获得了巨大成功,创造了大量的社会物质财富。因此,这阶段诸如“知识就是力量”、“人定胜天”等理念开始主导人类发展,人类不再惧怕自然,而是凭借技术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自然界的主人和主宰者。

(三)工业化后期的技术演进过程

19世纪下半叶以来,人类对技术的R&D投入迅猛增加,技术体系逐步完善化和系统化,技术以空前的速度和深度改变着人类自身和自然的面貌,日益成为社会进步的主导力量。技术在人与自然之间占据着核心地位,甚至技术被认为能解决人类面临的一切难题,形成了技术一人一自然的“技术至上论”的理念。但同时,由于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巨大作用力,人类自身对技术的迅速发展开始难以驾驭和控制。随着技术带给人类利益的增加,它带给人类的负效应也在增加,技术异化现象凸显。如现代农业中大量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但同时也直接导致了食物天然质量的下降、土壤的贫瘠化和环境污染以及生物物种的灭绝。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在《寂静的春天》一书中发出警告:除非人类开始关心自己的环境,否则,“人类对环境的所有攻击,包括有害甚至致命的物质对空气、江河和海洋的污染……将必然无疑地破坏或改变物质本身……未来的形成就取决于此”[1]。现代通讯技术虽然方便了人类的社会生活,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危害了人类身体健康。现代医疗技术一方面大大保障了人类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它却带来了一系列有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如人炸、社会老龄化等。同样,核能虽然是一种理想的能源,但核能利用的危险性极高,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的发生,它的破坏性就使其影响力和受关注度超过了当时的地震和海啸。

总之,现代人越来越依赖技术,离不开技术,但从蒸汽时代到电力时代,再到原子时代、信息时代,技术的进步相反却带给我们越来越多的认识危机、生存危机和信仰危机。所以技术让人类因它的进步带给人类的巨大利益陶醉的同时也让人类对技术充满了恐惧和担忧。

二、技术异化的表现

(一)对自然的破坏

现代技术控制和干预着自然生态系统。一方面,从人与自然相统一角度来看,人类按照自身的目的性和价值取向来改造自然界形成人工自然,在这一过程中,日益实现技术的正向价值;另一方面,从人与自然相对立角度分析,自然界作为整体的生态系统,由于技术进步的控制和干预,系统内物质彼此依赖遭到破坏,阻断了天然自然的进化进程,扰乱了天然自然的平衡发展。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资源和能源危机、人口膨胀等技术异化问题越来越显现化。

(二)对人的控制

历史的逻辑体现出:新的科学理论和高新技术的出现,都会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在这个深刻变化的过程中,一方面大大改善了人类传统的生存条件和生存方式,另一方面人类社会又不得不面临其带来的各种尴尬与困境。

人类在技术的控制年代里,越来越失去了自己的个性。对此,弗罗姆在《健全社会》中运用“病态社会”这个概念诠释了人类社会在现代高新技术的研发、运用到产业化整个过程都不同程度地彰显出这样的事实:压抑和摧残人的本性。弗罗姆把技术进步给人类带来的不同程度的“软弱、孤独和焦虑”等现象称为“异化综合征”[2]。20世纪下半叶以来,在以“数字化时代”、“信息时代”等高科技为特征的现代社会里,人也被符号化。人的各种“实体身份”被虚拟化,各类数字代码几乎完全淹没了人的个性特征。

进入“技术时代”后,人也失去了自由。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与高新技术的研发、应用以及扩散的关联度相当高,即离开了这些现代化技术工具,工作开展的难度大大增加,如技术工具出了问题,就会产生不知所措的现象。人的主体意识和精神能力被现代技术操作体系所压抑,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被技术操作的。余良耘在《技术追问的三个维度》中比较系统地描述了人类为了自己的暂时性目的,在某种程度上把“自己的选择性、能动性、随机性”托付给整个技术过程。[3]埃吕尔的“技术自主论”把当代技术作为一个完全“自由且外在于人”的支配系统进行评价,得出了“技术越发达,人所丧失的自由就越是惨重”的结论。[4]现代社会,由于技术日益体现为压抑人的异己力量,使得人类的独特性评价标准出现一体化趋势。因此,出现了诸多社会问题:人高度被物化,人性逐渐扭曲等。

(三)对社会的影响

迅猛发展的技术,一方面以相当的规模和程度影响着自然和人,另一方面,不同程度破坏着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日益冲击着人类社会传统的伦理价值观念,带来了一系列技术伦理问题,已对人类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同时,人类的生存也面临着“技术滥用”和“技术失控”的威胁。

第一,技术的运用首先直接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从个人层面上讲,电子信息和网络让地球变平,人可以在地球这端了解地球那端的信息,世界因此而缩小,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在拉大。电子信息和网络隔开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灵交流,人和自然、人与人、人和真实社会之间的直接交往和对话被阻隔,人类、自然、社会之间的疏远导致了人际关系疏远,人的心理和情绪出现障碍,甚至产生了人格的分裂。而人的天性是,对自然的向往并渴望与其融为一体。法兰克福学派著名学者哈贝马斯提出的“交往异化论”认为,现代社会越发达,“技术统治论”意识就越强烈地产生对人的压抑。这样,人类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也都烙上了技术异化的烙印,使整个人类的异化越来越普遍。[5]从国家层面来看,有科技优势的民族可以运用科技为自己谋求更大的利益,从而产生经济优势、军事优势、政治优势。这各种优势会导致各国综合国力发展的不平衡,从而激化不同民族之间对技术片面应用的追求,如核军备竞赛。先进的军事技术装备带来的世界大战以及局部战争都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刻灾难,而且这种灾难还在延续。

第二,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已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传统的自然秩序和伦理价值观范式在蜕变。人工辅助生殖技术虽然能够解决生殖功能障碍等问题,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天然和谐关系被破坏,最终可能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亲情破裂、道德伦理危机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如果克隆技术以“非自然”的方式生产人类,将会引发“克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对现有的社会关系、家庭结构造成巨大的冲击。而且人是社会的主体不是东西,不能随意制造,否则人的生命将不会受到尊重,而且可能随意毁坏生命,人的价值尊严也会受到严重损害。

第三,技术发展的过程特性已对人类的生存环境构成严重威胁。自组织和他组织的高度统一是技术发展的特性。其中,人对技术有主动性,而技术的发展又蕴含着自身的内在逻辑性。一方面,从他组织维度分析,技术的利弊效应关键取决于利用的人,如果被滥用,就会出现灾难性后果(例如核武技术和生化武器技术);另一方面,从自组织维度分析,技术发展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而人类的意志无法完全驾驭技术发展的规模和程度。埃吕尔1964年在《技术社会》中把技术描述成:现代技术已成为不受人类的理性目标所控制的一种自主的力量。“技术发展体现出这样的特点,技术不断地扩张自身,越来越强大,最终会成为无所不包的怪物。”[6]1977年,美国技术哲学家温纳(L・Winner)在《自主的技术》中进一步把技术描述成:“技术正逐步摆脱人类的掌控,按照自己的轨道,排除人类而独立发展。”[7]因此,当人类无法驾驭技术的发展时,会给人类自己带来恐怖的后果――可能将导致地球上的所有生命毁于一旦。

三、技术异化的根源

(一)技术的两重性

技术是以自然界物质存在为基础的,是一种改造自然的知识和活动,也作为一种劳动工具和手段为自然规律所规定,即技术必须与自然规律相一致,这是技术的自然属性。就其自然属性而言,技术作为改造自然的活动,虽源于自然物,但任何技术都具有人为的非“自然”因素,每一项技术的研发、应用到产业化,都体现出反自然的天然属性,不断“破坏”、“干预”着自然的本真状态。人类不断给自然系统“异己之物”时,而自然系统也必然会反作用于人类。这是内在的客观规律。对此,日本的中山秀太郎曾就技术的安全性这样描述道:“所谓技术,从产生开始,就注定是反自然的。技术……只要运用到自然领域,就要产生对自然的破坏,不可能有绝对安全的技术。”[8]技术的自然属性决定技术的异化是不能彻底根除的,只能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所以技术必然要以人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为基础,受自然规律的支配。否则,人类必然遭受大自然的报复。

同时,技术的发展深深烙印了人类的各种目的、价值以及需求等因素,也受制于诸多的社会因素(社会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等)。所以技术是一种社会现象,具有社会属性。人对技术具有主动性,但是,人类对技术的需求欲望是无限的。一旦人类这种需求欲望突破自然界的内在价值尺度时,人与自然就会走向矛盾的深渊。

总之,在技术超现代化和技术超社会化的进程中,技术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日益被放大和强化,其结果是――技术在自然、社会以及人本层面的异化。但这并不是说技术异化仅仅与这种“两重性”有内在联系。

(二)技术异化的深层次根源

技术的两重性导致技术异化,但笔者认为技术异化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人自己。人的观念、思维方式决定了人对待技术的行为方式。所以我们应该从思维层次去挖掘技术异化的原因,转变人类的思维理念和行为方式,才能对症下药解决技术异化问题。

思维决定人的行动,技术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的一种活动,体现人的观念。技术异化正充分展示了人对自然、人自身以及技术的态度。

远古时代,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物我不分,人没有把自己、物以及意识中的产物区分开来。那时人对自然力量充满着崇拜、敬畏、顺从。正如F.培根所讲的“人是自然的仆役和解释者”。

工业文明时期,产生了人与自然、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人类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角度来看,认为人类不仅能够战胜自然,而且也能够完完全全地改造自然,人类的力量无穷,人是自然万物的中心。康德提出所谓的“人为自然立法”。人类的主体地位得到极大提升,“人类对自然的统治是早期现代科学家的固有的观念”[9]。人类试图使自然成为“人类的奴隶”,自然完全处于人的附属地位。对自然观念的改变和人类中心主义的膨胀分裂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忘记了自己是自然的一员。用海德格尔的话说忘记了“存在”。技术则是人类忘记存在的极致表现。在片面的自然观的支配下,技术完全丧失了其价值理性,沦为了人类破坏自然、榨取自然的工具。

到了工业革命时代,技术被推上了至上的位置。人类思维出现了这样的理念:人通过技术发展能够解决自己生存的一切问题,于是涌现出了“技术万能、技术决定和统治一切”等社会思潮。于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发展需求,不惜以消耗资源能源为代价,使生态环境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最终带来了一系列自然后果和社会后果。

总之,由于人的自然观和技术观的扭曲,加上个人私欲的膨胀最终造成了技术异化,最终带来了人类生存的一系列的危机。人类开始反思技术,甚至恐惧技术。技术悲观主义认为技术的发展直接主宰社会命运,必然给人类带来灾难。它怀疑、否定技术的积极作用,主张技术必须停止乃至向后退。[10]

四、技术异化的扬弃

面对技术及其应用产生的危机,如何进行历史性的选择,需要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和理性的精神加以扬弃。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在享受技术带给人类巨大物质利益的同时,也要理性审视对待技术的负面影响。如埃吕尔所言:“将好的因素和坏的因素分开以得到纯粹好的技术,这是不可能的。”[11]妇保留技术“好”的方面,而去掉技术“坏”的方面,在埃吕尔看来只不过是一种幻想。“技术进步的有害的结果不可能从它的有益的结果中分离出来。”[12]“一项技术的结果从来不是完全积极的或消极的,正负效应并存是技术进步的基本特征。”而技术的进步对社会的发展贡献是无可比拟的,人类要发展,就不能因噎废食,停止一切技术活动。托夫勒认为:人类不能、也不应当关上技术发展的闸门。只有浪漫主义的蠢人,才喃喃自语要回到“自然状态”。而自然状态是怎样的呢?婴儿因缺乏基本的医疗护理而萎缩、死去;营养不良使脑子失灵。他进一步认为抛弃技术不仅是愚蠢的,而且是不道德的[13]。

那么人类该如何面对技术,使技术尽量地“为我”而减少“反我”。凯姆蓬(Michael G Campion)和乔尼斯(Elsewhere Jones)对现代技术的发展作出的较为全面的评价或许会给我们一定的启示。他们认为,人类有能力掌控自己的未来,关键要看控制技术的主体具备什么样的思维逻辑和价值观;如果这个主体群被奴役的话,这不是技术本身的问题,而是我们人类自身的原因;同时他们又这样认为,由于人类的不同思维逻辑和价值观作用于技术本身,这样技术具有两重属性而非中立,结果在各种不同形式的技术中也就蕴含了我们真正的价值本质。[14]由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技术具有内在的不可消除的异化性,但技术是人类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我们可以选择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减弱技术的异化性。

(一)创新人类的思维方式

1.尊重自然

对技术的应用以尊重自然规律为基础。自然物是技术的物质载体。技术是人类社会文明进程中以“独特”的力量和工具作用于自然的必然产物。“人只能在‘自在自然’的物质条件基础上,融合人类的思维和价值观去发明创造各种技术。”[15]因此,技术及其系列活动都要受自然规律的支配。尤其在当代,对作为改造世界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技术的认识,我们要实现整体性的变革和转换,尊重自然规律,而不是把自然看作人类奴役的对象,肆意践踏。只重视人操控自然而忽视人对自然的依赖的纯科技理性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最终会发生人与科技同归于尽。正如马克思所言:“人类的计划如果不以自然规律为前提,只会产生灾难。”[16]

2.重视技术理性的局限

毫无异议,人类理性是有局限的,而科技理性是人的意识系统中的理性子系统,它本身受一系列因素的制约,如人文道德价值理性、其他各种非理性因素、人的自然性以及社会历史性系统的制约。技术理性作为人类理性的一种,自身的局限是客观存在的。技术对能源危机、环境危机、人口危机等一直无能为力。要认清技术危机的本质是这种有限人类理性产生的后果,这样才能逐步消除技术异化的负面影响。正如有学者所分析,因为自然界的复杂性与变化性,而人类主观认识水平和理性能力有限,使得人们对自然必然性的把握只能是相对的与近似的;而且由于人类活动及其理性的局限,技术后果往往是难以预测和控制的[17]。所以,人类在进行各种技术活动前,要进行相应的战略规划,要体现出前瞻性、全局性,要充分预测各种后果以及消除这些后果的能力。

(二)为实践融入道德因素

爱因斯坦曾说:“只依靠技术人类是不能走向幸福和高尚生活的,人们还离不开对崇高道德规范和价值本身的研究。”[18]为了人类自身的幸福生存,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同样应该考虑道德的因素。

1.科研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科技发展是伴随着人类的实践活动而实现的。科技工作者是科技发明的主体,历史和社会发展赋予了他们重要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的命运。因此,他们必须要站在整个社会责任感高度来预测其研究成果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度。社会不需要“科学疯子”或“科技魔鬼”。科技工作者应该身兼特有的道德责任和造福于人类社会的义务。“掌握科学技术的人必须明白:科学技术必须最终造福于人类。这个目标永远不能脱离。”[19]

第9篇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N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9)04(c)-0164-02

随着电子技术发展水平不断优化,数字电子技术与模拟电子技术发展迅猛,其应用性均呈现扩张趋势。就双方的具体特征而言,模拟电子技术生产成本较低,通过便利的使用性能收获了群众的喜爱,但是数据的精度与准度较低,缺陷性明显。因此,模拟电子技术具体应用在低端设备,并且对于具体的精度准度要求较低。与之相对,数字电子技术呈现出良好的精度与准度特征,其数据更加全面与真实,在具体的运行工程中能够保证设备的整体效能发挥,提升工作效率。但是,因为精度与准度不断提升与优化,其工程造价远高于与模拟电子技术。

1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简介

1.1模拟电子技术

模拟电子技术核心在于电路,通过全面有序地将电路进行细化,保证整体效能的稳定发挥。模拟电子技术处理模式较为简易,通过形成连续信号来提升工作效率,在相应的电子技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为模拟技术具有成本低廉、应用性能较广等特点,使得具体的模拟电子技术深受低精度领域产业的喜爱。但是,其低廉的成本带来了较大的问题,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噪音问题无法解决,信号传播效率较差,并且容易受到电磁干扰,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失真和数据性能不足的问题,使得群众的具体使用满意度不足,带来了一定的不便性,同时也影响着人们对于电子技术的认识,造成在使用过程中频繁出现问题,阻碍着模拟电子技术的向前发展。

1.2数字电子技术

数字电子技术以抽样定理作为运算基础,在与抽样信号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与优化数据的精度与准度。因为其自身运算逻辑严密,所以其精准度远超模拟电子技术。因为自身综合能力优异,数字电子技术应用广泛,并且能够保证数据信息安全有序的传播,将所有的不利因素,即噪音、电磁波等进行规避,保证了实际的播放效果与播放质量。与此同时,数字电子技术内部的安全系统健全,通过加密的方式来切实提升安全性,不断优化数据,保证整体的工作效能,切实提升工作效果。

2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分析和研究

2.1分析模拟通信的优缺点

模拟通信因为自身的安全性能不健全,使得具体的保密工作不到位,容易受到严重的电子干扰,从而产生信息泄露和他人盗取信息等问题。与此同时,其抗干扰能力较差,在具体的通信过程中,噪音会对通信质量产生严重的破坏,降低了整体的通信质量与通信水平。其優点也显而易见,即使用方便与造价低廉,是通信要求较低的企业和个人的福音。

2.2分析数字通信的优缺点

数字通信因为自身系统性和技术性较强,所以其频带较宽,并且对于技术性要求不断提升,其发展速度必须与相关电子技术发展水平同步。因为自身的精度要求较高,对于同频技术需求较大,其误差同样需要量化与整合。同样,其优点明确,即抗干扰能力和数据的精度与准度远超模拟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能力优越。目前,我国的高清电视大多使用数字电子技术,其信号传播率传播能力不断优化与提升。同时,数字电子技术通过构建完整的通信网络来切实提升和优化信号处理能力,保证通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全面提升,为电子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搭建了良好的沟通与合作的平台,保证二者紧密结合。相比与传统的通信技术,现代通信采用网络数据模式来保证接线工作的迅捷程度,大大解放了接线员大量的工作任务,并切实减少因人为因素带来的误差,保证工作效率与相关经济效益的全面提升。在存储方面,数字电子技术凭借优质的存储系统极大地便利了存储工作,不断优化和提升整体存储性能。

3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在数字电子技术应用中的体现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通过文字、语音、视频等形式来将相应的信号数据进行有序的整理与表达,形成了良好的表现形式。

3.1模拟信号

模拟信号是指在特定的参数范围内,通过连续的或者有一定间隔的信息特征进行数据化表达,并最终产生信息数据。在传统的模拟信号模式下,电话与电视均采用有线模式,即通过将数据信息进行线路传播,在形成声音信息之后,通过用户声音来进行相应的变化与处理,保证时间呈现连续性特征。简而言之,即通过转换数据信息,使之以电信波的形式进行有线传输,在数据传出之后,将电信号进行备份与还原,使之能够直接应用于具体的生活与生产工作中来。

模拟是一种富有时效性与真实性的表达模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我们看到的具体事物或者通过多媒体设备看到的具体数据信息皆属于模拟,其应用型广泛,并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与生产关系紧密。因为模拟自身的特殊性质,所以在其运行过程中需要载体,载体形式多样,可以使胶卷或者白纸,也可以是专业的数据云盘。同时,模拟工作同样对工具的需求性较高,模拟设备多样,可以是电视机或者音响。模拟的传播方式多样,可以采用传统的纸质传播,也可以使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进行传播。

3.2数字信号

数字信号的工作模式是去表示数字量,其特征是将信号进行状态变化,使其趋于稳定与跃式发展。数字信号的表现形式为电位型和脉冲型,前者的表示法则在于将不同状态的电位信号通过零和一来进行表达。后者的表示模式为将脉冲模式通过零和一来进行表达。在科学技术水平日新月异的今天,数字化技术不断成熟与优化,数字时代正式来临,通过数字来对人们的实际生活进行有序的表达,保证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信息的精度与准度同步优化。在具体的数字通信过程中,通过将数字信号作为信息传输的载体,保证信息传播的有序性与完整性,通过使用二进制信号表达模式,切实提升了表达工作的简易程度,缓解了数字表达的工作压力。

3.3在通信技术中模拟电话通信与数字电话通信的区别

模拟电话通信模式下,线路传输工作的起点是信号发送端,在发送端将模拟信号进行整合后,用声能的形式来进行传输,之后通过使用电能转化器来根据音频和声波来将变化着的声能进行转化与还原,保证用户能够收到模拟信号,并将其数据信号进行还原,其工作模式为数据信息-声能-电能-数据信息,形成一定的循环。数字电话通信模式下,语音声波直接转化为模拟信号,通过声音与电能的装换来简化工作流程,通过二进制算法来保证模拟信号的精度与准度,实现良好的声电、电声转换循环,保证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切实减少工序,相应的操作工作也在同步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