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体育竞赛的编排方法集锦9篇

时间:2023-12-06 10:20:17

体育竞赛的编排方法

体育竞赛的编排方法范文1

[关键词]竞技健美操 混双项目 技术 对比分析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主要选取了第十届健美操世界锦标赛决赛中混合双人操项目各国选手的成套运动进行技术指标分析。

2.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录像资料统计法、对比分析法和文献资料法等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1.难度动作编排分析

难度动作是体现竞技健美操特点的重要基础因素。近年来随着健美操竞赛规则的不断修改,难度动作向着分值增大、级别升高、类型多样的方向发展。运动员要想从有限的12个难度动作中得到高分,必须在编排时选择级别高、分值大的难度动作,或通过难度组合来提升动作的竞争力。从本届比赛前三名和我国选手难度动作编排分值统计可以看出,中国选手的难度编排分值选在了0.4~1.0分之间,但12个难度动作中有11个都分布在了0.4~0.7之间,只有一个1.0的高难度动作,另外我国选手还选择了两个难度组合。尽管与第一名的难度分值相等,但还是小于第二和第三名的难度分值。由于在难度动作编排时会考虑队员完成动作的能力,因此高难度动作编排偏少以及难度编排分值偏低的情况说明我国在混双项目上缺乏优秀的运动员。从我国的现状来看,制约我国混双项目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女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提高较慢。要想全面提高我国在该项目上的竞争力,必须解决女运动员的技术水平这一“瓶颈”问题。

2.成套动作的完成

在竞技健美操比赛中,难度分值的竞争固然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单纯追求难度分值已经不能成为比赛中获得好名次的保障,动作完成的质量是难度分值从编排转化为实际得分的关键。随着各国选手竞技能力的普遍提高,难度动作的分值和完成质量的同步提高才是健美操竞争的主要焦点。从对成套动作难度编排分值与难度得分统计看,我国选手在难度动作的完成质量上要略逊于国外优秀选手,95%的完成率只能说明我国选手发挥出了自己的技术水平,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比赛中,这样的完成率还是不具备争夺奖牌的实力的。对于我国的混双项目而言,难度动作是一把“双刃剑”,由于女选手的能力有限,在编排时单纯追求难度动作的分值而忽视运动员完成动作的质量,只会适得其反,失去竞争力。因此,从成套动作完成的角度来看,我国选手这套动作的难度编排还算合理。

比赛录像显示,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选手的操化动作姿态更加细腻和精准到位,动作整齐一致,技术规格较高。成套动作完成分不如前三名选手高的主要原因还是在难度动作的完成情况上。在今后的训练和比赛中,要扬长补短,强化难度动作的完成质量,继续发挥我们操化动作和技术规格的优势,提高选手的竞争实力。

3.成套动作的艺术性

竞技健美操是一项艺术性极高的运动项目,是比赛中首要的裁判因素。从成套动作的得分统计可以看出,我国选手成套动作的艺术得分远低于前三名的选手,而且是8对参赛选手中得分最低的,这说明在艺术性方面我们与强队之间还有不小的差距。本文主要从托举动作、动力性配合以及队员的表现力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混双项目的艺术性还体现在该项目不同于其它项目的特点上,即男女运动员在成套动作中的角色和特质,如在成套动作中同时展现男运动员的阳刚美和女运动员的阴柔美,托举就是集中体现这一特点的。罗马尼亚二队的选手采用了男队员躺在场地上,利用双臂和双腿的力量以及位置的变化托举女选手的场景,既符合托举对力量与柔韧的要求,又对常规的男选手站立依靠双臂力量进行托举的方式进行了合理的延伸和创新,体现了其编排的艺术性。当然也有例外,比如,法国选手采用了“女托男”的方式,达到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从本届比赛来看,我国混双选手虽然也注重了托举动作的创新,但在编排上只能说是中规中举,没有突破原有的男站立托女的形式。教练员在动作编排时只有从传统的思维框架中突破出来,合理延伸、大胆想象甚至反常规思维,才能创造出真正“闪光”的艺术性动作。

动力性配合也是体现混双项目艺术性特点的重要方面,新颖独特的配合可大大提升成套动作的艺术感染力。从录像中可以看出,国外运动员在完成动力性配合时,注重多次运用大幅度、流动感较强的拉、甩、提、旋转等多样的操作手法、利用男女选手时间与空间的错位对比与层次起伏完成了身体不同部位的接触或交流。而我国选手只是简单的肢体配合,缺乏多样的操作手法以及时间与空间的错位对比,无法很好的体现混双项目男女同伴间的信息交流。这就需要教练员运用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编排出独特的配合动作,展示给观众优美的图案,体现混双项目特有的观赏性。

成套动作的编排最终是要通过选手的表现来体现其难度和艺术价值的。一名优秀的健美操选手必须具备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从比赛录像可以看出,国外高水平选手在场上的表现欲望非常强,能够利用自己的表情、动作以及个人魅力征服观众和裁判。而我国选手在场上的表情和动作的控制太过,过于含蓄,激情和张力不够,现场表现力相对欧美选手略欠冲击力,缺乏通过体能、魅力、热情、自信征服观众的能力。

三、结论与建议

1.我国竞技健美操混双项目的难度动作编排分值较低,但考虑到队员的能力,这样的编排还算合理。建议今后应加强混双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全面培养,尤其是女选手的竞技水平,以增强混双项目难度动作的竞争力。

2.我国选手的难度动作完成质量略低,但操化动作技术规格较高。在提高选手竞技能力的前提下增加难度分值并保证难度动作的完成质量是提高我国混双项目水平的关键。

3.我国选手在动作编排的艺术性上,一方面,要求教练员加强专项业务能力的训练,提高艺术鉴赏力,拓展编排思路,从艺术体操、体育舞蹈、花样滑冰等相关项目中吸取精华,创编出更加引人注目的动作。另一方面,要强化队员的能力训练,提高队员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参考文献:

[1]杨兴权,陆莉萍. FIG竞技健美操规则的改变对竞技健美操技术发展的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6, 30(6): 51-55.

[2]张洁,刁在箴,邱宗权.浅析我国竞技健美操混双项目与世界整体水平的差距.安徽体育科技, 2008, 29(2): 25-29.

[3]王丽君.第9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中国队混双项目技术水平的研究.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07, 24(5): 96-106.

[4]黄力艳.从规则的变化看我国竞技健美操的技术发展趋势及对策.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24(3): 111-114.

体育竞赛的编排方法范文2

关键词:武术;新规则;竞技套路创编

中图分类号:G8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6-0261-02

前言

作为武术运动重要组成部分的竞技武术套路,近年来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今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发展时期。众所周知,武术规则推动武术项目的发展,武术竞赛项目的发展又促进规则的不断修改。修改的目的之一是针对于原规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加以完善。为将武术项目推进2008北京奥运会,也为了适应当今日趋激烈的体育竞赛需求,武术竞赛体制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参照同项群项目重新制定了新的《武术套路竞赛规则》,新规则的实施对促进套路技术向“高难新美”的方向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对武术套路教学与改革也极具导向性和指导性。

本文根据竞技武术自身发展的特点与规律,通过对新规则的深入分析解读,着重阐述了竞技套路的创编原则和要点,为竞技武术套路的创编提供一些建议。

一、新规则的变化

为了与奥林匹克运动相适应,与国际武术竞赛规则相结合,就必须和其他的同类项目(如跳水、体操、花样游泳等) 一样, 不仅要在比赛的评分中充分体现客观性、公正性, 同时, 还要鼓励技术上的不断创新, 提高动作难度, 使竞技武术的比赛更精彩, 更具有观赏价值。为区别于体操、舞蹈,使武术保持原有规律。为此, 新的规则有几点突出的改进: 第一, 为了提高评分的公正性,新《规则》将评分裁判员分为A、B、C三组,由评判动作质量分的裁判员3名(A组),评判演练水平分的裁判员3名(B组),及评判动作难度分的裁判员3名(C组)组成,这样细致的分工使裁判员评分更加准确、客观;第二, 为了鼓励技术创新, 提高竞技武术的观赏性, 增加了难度动作和难度技术创新分(即技术创新部分) 的评定; 第三, 比赛中增加了配乐,并要求视觉(套路的编排)与听觉(音乐的选择)和谐统一,这不仅有利于武术的艺术表现, 也有利于竞技武术走向市场,争取更多的观众。总的来说,新规则中动作难度等级及分值确定,动作难度与连接难度完成不符合规定的确认标准,裁判分组、分值分配等,提高了评分的区分度和准确度。

二、新规则导向下武术竞技套路的创编

(一)武术竞技套路的创编原则

1.保留武术的技击实用性。武术的特点之一就是寓技击于体育之中。武术套路以其技击性鲜明区别于舞蹈、体操、戏曲武功,技击是武术套路的生命和灵魂。但是现在竞技武术套路的编排却存在技击形式的异化,即编排的“技击”形式不反映套路运动的技击本质,出现了体操化、舞蹈化、技巧化的倾向。因此,运动员编排一个套路时,不能片面追求动作形象美和过于渲染演练气氛,而忽视各技术动作蕴涵的攻防含义。攻防技击是武术套路发展的生命线,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也应以此为基础,方能固守武术的本质。

2.在难度及技术动作方面不断创新。难度动作包括动作难度和连接难度。新规则里难度分值为2分,运动员为完成两分难度,不得不编排和完成一个又一个难度动作,高密度的难度动作堆积直接破坏了整套的结构。在编排难度动作时,在突出规定难度的基础上,要注意突出其他类别的难度动作,此类难度动作的出现,往往会对套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传统武术是竞技武术的源泉。传统武术中有很多可以汲取的技术方法,经过学习和钻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舍弃糟粕,结合竞技运动的特点大胆进行再创造,可以推陈出新,创造出很多新的技术动作,丰富和充实套路技术内容。竞技武术走过的发展之路,就是由过去穿过现在并指向未来的过程中进行的新的组织、渗透和裂变。如果创编者不能深入传统套路中,取其精华,以创造性的思想去汲取传统中好的东西,那么武术套路的路将越走越窄。武术工作的重心应该放到传统武术与现代竞技武术并重上,二者不可偏废,使其和谐发展,在两者相互补充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良性运转,在量变与质变的互化中实现自身的改革使命,唯有如此,才可能使中华武术的发展呈现多元化态势,从而营造出一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局面。

(二)武术竞技套路创编的要点

1.套路的完整性。完整性是一个优秀竞技套路所必须具备的前提。对于任何一种套路结构,完整性都很重要。它是衡量一个运动员演练效果的重要因素。起势如何开始、如何表现高潮部分以及如何收势都要精心构思,反复推敲。最忌层次不明、主次不分。新颖的起势能使运动员心理上树立起一种信心,给观者留下深刻印象。起势设计好后,对规则所要求的内容还要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对整个套路确定轮廓。此时不能把难度动作看成独立的动作而任意放在成套动作中,动作之间的连接也非常重要,一定要对套路有整体的设想及规划,突出套路的完整性。

2.动作路线的设计。合理的路线设计,不仅使套路结构多样化,也使动作的连接更加流畅。武术竞赛套路是在长14m、宽8m,左右各半的长方形场地内进行。在套路的编排中,应充分利用14x8m2的场地,力求路线和动作方向活跃多变。在整体路线上可以用直线、曲线、弧线等,尽可能使套路动作布满整个场地,形成合理完美的路线方向布局,从而给人以迂回跌宕、富于变化的流动之美。一个好的创编者对此应该有较好的把握。

3.形体动作的创新与形神兼备的演练。内外合一、形神兼备本身就是武术的一大特点,是武术的民族风格。从古至今,无论是拳术或器械练习,人们都非常重视“手、眼、身、步”及“精神、气、力、功”的内外相合、完整一气。随着中国武术运动的不断发展和逐步走向世界,人们的欣赏水平也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创新,在传统风格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演练者个人的特点,突出与众不同的个性,这样才能使同种类的套路表演各有千秋,从而在强手云集的赛场上尽显风流。

武术中的任何动作都是由“型”和“法”所组成。而“型”和“法”则构成了武术的形态动作。形态动作是否准确、规范,不仅体现在动作的定式中,也体现在动作的动态中。因此,理解武术动作的内涵,了解动作的具体要求,是掌握正确的形态动作的基础。一名优秀的武术运动员是通过武术中的形和神有机结合,在一系列的有秩序、多变化的动态静姿中,将异彩纷呈的套路运动表现得淋漓尽致,出神入化,让观众在领略高超武术技艺的同时,使压力得到了释放,神随形移,互动交融,与运动员共同感悟搏击人生的真谛。这就是武术运动中人体形态语言和情感释放的魅力所在。因此,只有掌握规范标准的武术动作、组合以及套路,通过形态和眼神的协调配合,并赋予丰富的情感色彩,方能充分表现形态套路形神兼备、内外合一的技术风格和特点,才能完美体现武术运动的神韵、气质和丰富内涵。

4.音乐与套路的结合。随着武术运动的不断发展,规则的完善,新规则对于武术的要求越来越细化,其中一点就是对于音乐运用的要求。武术套路是一种注重动静疾徐、刚柔相济、节奏分明的合乎韵律的运动。而音乐是以节奏、旋律调式等构成的听觉艺术,对于人体运动和人的情感、情绪变化有着直接的影响。音乐具有节奏鲜明、旋律优美、风格各异的特点,因而武术套路的编排可以根据音乐节奏的强弱、幅度的大小、速度的快慢变化,加以选择、改编、运用,从而使武术套路在音乐的伴奏下,提高表演效果、增强感染力。音乐既是武术集体项目表演的灵魂所在,也与动作内容有血肉相连的关系。它既可以达到振奋人心、渲染气氛、烘托主题等功效,也利于使表演者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起到指挥全场、调整节奏的作用。在武术套路动作编排中,音乐的选择是“先导”,同时也是一个出其不意的亮点。如何很好地运用音乐,对于武术套路动作编排的质量是关键之一。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随着武术事业的发展,武术竞赛范围、频次也将会不断扩大和增加,创编套路水平的高低成为比赛中夺标的重要因素。

套路的编排要合理设计,突出套路的完整性。特别是难度动作的编排既要表现出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又要在整个套路中安排得恰到好处,动作选择上要新颖、独特,只有这样,难度动作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和精彩迭起的感官场面。

(二)建议

1.套路的编排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大胆创新。创编者不但要学习传统的动作,又要大胆创新,这样才能使套路的演练突出个人风格,体现鲜明的个性。

2.套路的编排既要依据规则要求又要遵循武术套路动作发展的固有规律。

3.教练员与运动员不要盲目的选择难度,编排套路时要考虑套路的完整性,路线设计合理,音乐与套路“血脉相容”。创编者应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创编动作的技巧,在创编中有目的、有尺度,才能准确把握竞技武术运动未来发展的技术方向。

参考文献:

[1]陈东.对武术套路新规则实施后若干问题的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8):113-115.

[2]林小美,费兰兰.竞技武术套路新旧规则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2004,(11):65-67.

[3]温佐惠.竞技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的发展变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64-66.

[4]桑全喜.21世纪传统武术与现代竞技武术的和谐发展原则[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1):47-49.

[5]洪浩,丁杰.论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的现状与发展方向[J].湖北体育科技,2000,(1):17-20.

[6]王丽丽,任大为.论特异构成在武术套路创编中的运用[J].搏击・学术版,2005,(1):41.

[7]王军.竞技武术套路创编问题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6):44-46.

[8]黄山,王东.武术套路演练的形和神[J].湖北体育科技,2005,(3):393-395.

体育竞赛的编排方法范文3

【关键词】网络 程序 短道速滑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短道速滑项目的不断发展,近些年国际比赛在报名及成绩处理方面全面实现了网络化、信息化。使得比赛的组织更加科学、高效,智能化程度大幅度提高。相比之下,国内竞赛则仍在沿用2005年使用Visual Basic程序开发的单机版成绩处理系统。各项信息的处理均采用手工处理,不仅速度慢且易于出错。因此,通过对国内、外短道速滑比赛的组织流程进行综合分析,开发基于信息化技术的网络竞赛管理程序。对促进我国短道速滑项目的发展,提升我国竞赛组织能力,使之与国际比赛接轨,对更好的备战2014年索契冬奥会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的内容

本文以我国短道速度滑冰网络――竞赛一体化系统开发需求为主要研究对象。

3 研究方法

本文使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开展研究。

4 国际滑联竞赛系统基本情况分析

当前国际比赛主要由国际滑联指定的网站报名系统及SwissTiming成绩管理系统两部分构成 ,其构成及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4.1 网站报名系统

国际滑联网络报名系统是专为各国参赛报名而建立的网站,各会员国以账号及密码登陆,手动录入运动员姓名、性别等信息并完成报名。此外,在赛前还需手动填写“参赛确认表”,从而完成整个报名工作。

4.2 SwissTiming成绩处理系统

该成绩处理系统是短道速滑比赛信息建立及成绩处理的主体。主要包括赛前运动员信息建立、日程表建立、分组表建立、读取电动计时成绩、成绩处理、网站信息同步显示、打印表单等功能。

4.3 成绩处理系统与国际滑联网站承接

SwissTiming成绩处理系统与国际滑联短道速滑网站相承接,可实时显示系统建立的各项信息。

4.4 编排记录长介入处理工作

国际滑联报名系统与成绩处理系统二者相互独立。当各参赛单位报名完成后,编排记录长需要登陆网站读取运动员人数信息,然后编排比赛日程表及审核运动员信息并手工分配运动员号码。以上工作完成后,由成绩处理人员将所有信息录入成绩处理系统,最后建立竞赛分组表。

5 国内网络竞赛系统的定位及需求

通过对国际滑联报名及成绩处理系统综合分析,结合国内现有系统使用经验,国内新版网络竞赛一体化系统拟采用BS+CS系统架构,全面解决以往网络报名与成绩处理系统不能有效承接及成绩信息无法及时在网上的问题。

5.1 网络竞赛一体化系统共用同一网络数据库

为使网络报名及竞赛程序可以无缝衔接,该一体化系统使用同一数据库,各项数据的交互可以达到同步处理及同步显示。此外,基础信息数据来源于国家体育总局竞训司,数据的准确性可以得到全面保障。

5.2 数据的安全性问题

因为网站及成绩处理系统都是针对同一网络数据库进行操作,因此数据的安全性需重点考虑。

(1)编排记录长全程操控。由编排记录长操控程序处理的全部过程,可以全程核实信息的谬误,保障各项信息的准确性。

(2)竞赛成绩过期锁定及成绩册加密。为了避免对已保存的成绩进行更改,系统需具备过时锁定功能,避免误操作或人为更改。同时,需对生成的成绩册进行水印处理及数据加密,提高数据的安全性。

(3)对网站数据进行定期备份。为了降低网站的安全风险,可以采用按期进行数据备份,在比赛时可以按日进行数据备份,以提高安全性。

5.3 网络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

网站部分主要用于解决参赛报名及赛中实时各项信息等。

(1)由于国家体育总局官方可提供数据保障。系统可以按照竞赛规程的要求,自动审核运动员参赛资格,屏蔽掉不符合年龄的运动员信息。

(2)网站为程序的信息预留接口,当程序写入信息后,网站可实现成绩信息的实时显示。

5.4 成绩处理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

竞赛系统主要用于建立比赛日程及分组表、比赛抽签、成绩处理及竞赛表单输出等。

(1)建立比赛日程表及分组表。程序可通过读取编排记录长编制的日程表进行日程建立。在基于当前日程表设定通过分析报名数据在编排记录长操作下建立分组表。

(2)比赛抽签。程序可对已建立的分组表进行各组间及跑道位置的双重随机。

(3)成绩处理。编排记录长可以通过接收LIF文件读取成绩数据,经过运算处理当组成绩信息。所有组别处理完毕,可自动生成下轮分组信息。同时程序还需具备运算单项排名、单项积分排名、各站积分排名、全能排名及犯规统计等功能。

(4)竞赛表单输出。通过表单输出界面,可以输出各项成绩单并打印输出。

6 结论

短道速滑网络竞赛一体化系统是对国际滑联所用系统综合分析后,针对当前国内竞赛环境所提出的整体解决方案。该系统不仅融合了当前国际滑联系统的全部功能,紧密结合国际滑联最新规则要求,同时对于简化参赛报名程序,提高各项数据的综合利用及实施无纸化办公等方面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提高我国短道速滑裁判员的竞赛组织能力、执裁能力,使国内竞赛与国际比赛全面接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国际滑联.国际滑联短道速滑竞赛规则及技术手册[Z].2013.

[2]朱寅非.浅析软件开发项目中的需求分析[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04).

[3]毛利峰.对软件需求分析的一些思考[J].计算机时代,2008(07).

作者简介

王金炜(1975-),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助理实验师,学士,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

作者单位

体育竞赛的编排方法范文4

1. 前言

现代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在我国武术体系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在其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尤其是在竞技体育思想影响和武术竞赛规则的导向作用下,逐渐形成了当下盛行的、有其运动体系和运动规律的竞技武术套路运动。通过查阅各个时期的武术竞赛规则,对其演变历程进行回顾和总结,从武术规则变迁这个视角来剖析各个时期规则演变特点和主要内容,进行了阶段划分,竞赛规则进一步量化,制定出着眼未来,涵盖古今的战略规则,同时对现代武术套路的发展和传播、以及其影响因素等角度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使得我国的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和谐发展,达到促进现代武术套路健康发展的目的,为后武术竞赛规则的制定、武术赛程的安排、武术传播和教育等有关方面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2.文献综述

2.1 武术规则的背景研究。

2.1.1 武术规则的演变历程的研究。国家体委1956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运动竞赛制度暂行规定(草案)》,把武术列为表演项目,定期举行。1957年武术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使武术作为体育竞赛项目。1958年9月成立了中国武术协会。1959年版《武术套路竞赛规则》是我国武术竞赛规则发展的基础。60年版《规则》在59年规则的基础上,增加了规定套路比赛的条目。1973年版的规则鼓励运动员增加难度动作,对套路进行创新。针对73年规则出现的问题,79年修订的《规则》进行了一些调整,该规定一直持续至今。1984年国家体委出版了新审定的《武术套路竞赛规则》,这些规定都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武术套路的观赏性,极大地促进了现代武术套路的发展。1991年,国家体委审定出版了《武术套路竞赛规则》。

2.1.2 新武术竞赛规则的成熟和现状研究(1996-2012年)。1996年武术套路竞赛规则正式实施后, 在1997 年举行的全国第八届全运会预、决赛上进一步验证了其实效性和科学性。现最新一版《武术竞赛规则》是由国家体委于2012年出版的,为适应竞技武术规范化、标准化、国际化发展的实际需要,2012年首次将规则与裁判法进行分离,出版了《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与裁判法》。这本武术规则与02年及之前的几本武术规则相比,其竞赛机制更加健全,进行了科学量化,更加公平准确,大大的提高了运动员们武术套路的竞技水平。

2.2 武术规则变迁对现代竞技武术套路的影响研究

2.2.1 武术规则变迁对现代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的影响。武术套路自选项目难度动作分为三类:即平衡类、扫转类、跳跃类。规则的变迁和实行,使难度动作日趋成为竞技武术套路比赛中决定成绩和名次的关键所在,因此教练员和运动员转换了训练策略,改变了训练重点,加强了对难度动作的训练。新规则改革将动作质量和演练水平分减少,新增了难度动作的评定,使评分更加量化,拉大了运动员之间的距离,同时新增难度动作分值保证了难度数量和质量,激励运动员创造出更好的成绩。

2.2.2 .武术规则变迁对现代竞技武术套路演练水平的影响。随着竞赛规则的不断更新和完善,运动员体能、身体素质、弹跳的高度、难度动作的完成率的提升,运动员在编排自己的武术套路中,不再拘泥于指定动作,自己搭配难度,演练套路的节奏感明显增强,技术动作的连贯性和速度明显加快,套路中出现了很多新颖的动作组合,较高的难度动作也在套路中频繁出现,运动员柔韧性也得到了明显加强。

2.2.3 武术规则变迁对现代竞技武术运动套路编排的影响。 重视成套动作编排,提高成套编排的审美效果是提高武术项目技术水平和运动成绩的重要途径。让运动员更好的完成动作,一套完美的武术套路要求内容充实,角度大,质量高,同时编排要新颖起到力与美的高度结合。教练员是美感动作的设计者,运动员是美感动作的表演者,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是制胜的关键因素。

3.结论与分析

3.1 以往传统训练模式已不适应新规则要求下武术技术水平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建立与武术新规则相匹配、相辅相成的民族武术特色 ,使之既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特点,又与国际惯例相接轨,完善了旧的技术体系,开拓了新的技术领域,提高了竞技武术套路的动作难度和观赏性。

3.2 武术套路新规则的出台调整了动作质量分与演练水平分,增加了对难度动作的评定,符合竞技体育的本质规律。通过旧规则与试用新规则的对比分析、难度动作列为三大块评分内容之一。新规则简化了评分标准,增强了可操作性,新规则借鉴了奥运会难美类评分项目的方法,评判方式更加透明化。

3.3 从《武术竞赛规则》发展的历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武术运动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的需要而发展的。而武术运动要走向奥运体坛,就必须适应奥运会的比赛规则,增设"指定动作"和"创新难度",并且需要结合奥运会规则的一般特点,把难度动作像体操、跳水等项目一样设定难度系数,运动员可结合自己的特点进行选择。这样,武术与奥运会接上了轨,从而不断推动竞技武术向着"高、能、新、美"的方向发展。

体育竞赛的编排方法范文5

关键词:高职教育;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程序自动编译评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TP393.09 文献标识码:A

1 前 言

4G技术、无线网络、移动终端等新技术的普及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突破课堂的时空限制、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已经成为主流需求[1],网络互动教学将成为高职教育教学的一部分,网络课程和各类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建设已成为校园教育信息化的重点,网络课程的数量和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对日常教学工作支持的深入程度也成了判断一所高校的学校形象、发展水平和办学能力的重要因素[2]。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我国,随着教育部加速实现教育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等方针和政策的推动,很多本科院校相继完成了不同程度的网络课程和网络学习平台的建设[3]。高职院校由于起步较晚、院校自身的技术力量薄弱以及经费投入受限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其精力主要集中在传统的教学管理中,尚未将焦点转移到利用信息化的网络教学环境的建设上[4]。

在国外,网络辅助学习管理系统已有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推广应用较广的包括Moodle、BlackBoard、Sakai等,这些系统的研究集中在开放课程、资源共享和自我学习等方面,比如课程开设、课件共享、在线交互、作业和测试等功能[5]。此类系统的作业和测试功能模块虽然提供了在线自动评测功能,但都只提供了通用的非语义问题的评测,如选择题、填空题,对于具有语义的题目,如问答题、计算机编程题等,则必须在提交后由教师进行手动查阅评分[6];另一方面,此类系统的侧重课程资源的组织与建设,对系统应用于实现校园教学环境的支持较弱,也未能为教学管理与督导管理提供足够的支撑,孤立于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之外。

3 平台的特色

能否打破网络教学孤立于高职教学管理之外的局面,将网络教学融入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之中,是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是否能真正服务于高职教学的关键所在[7]。面向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程序设计自主学习平台以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指引,以建设高职院校程序设计类建设“教、学、练、测、赛、督”六位一体的综合性自主学习平台为研究目标。平台强调学生对课程各知识点的自主学习与自我测验,实现对具有语义性的程序设计的在线自动评测支持;强化平台对应用于实际校园教学的教学管理,实现审核体系以确保教学质量;引入督导机制,确保网络课程的教学过程处于高职院校督导体系监管之下;实现竞赛支持功能,丰富高职教育的课余学术活动、活跃学习氛围,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这些正是传统的课程管理系统所欠缺的。

4 平台实现的关键技术

4.1 总体架构

面向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程序设计自主学习平台的总体架构设计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几个核心服务:

1.自主学习平台交互服务器:交互服务器部署在前端,平台向多种终端(PC、手机、平板电脑)用户提供的所有功能都集中由交互服务器提供[8],包括系统管理员功能、各级教师用户的班级与课程管理功能、以及学生用户的学习与测验功能等;

2.后台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部署于后端,终端用户通过交互服务器提交的数据,保存于后台数据库服务器,与外网隔离,防止用户非法访问数据,确保数据安全;

3.程序在线编译评测子系统:评测子系统部署于后端,它会自动的从数据库服务器获取学生提交的测验程序,进行在线编译、执行、输入输出测试等操作,最后将评测结果数据返回到数据库服务器,以便交互服务器查询。

图1 自主学习平台总体架构图

4.2 模块设计

面向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程序设计自主学习平台主要包括了用户管理、课程管理、班级管理、程序自动编译评测子系统、竞赛支持、督导支持等模块,项目整体构架设计如图2所示。

图2 自主学习平台整体模块设计图

4.3 高职教学管理支持

为了强化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实用性,全面支持高职院校实际教学工作,自主学习平台参照了高职教育的教学管理体系,实现了面向高职教学管理的基础支撑功能。

1.用户管理

用户管理是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基础模块,负责平台各级用户的生命周期管理、角色指派和权限分配等功能,使用用户-角色-权限三级管理构架[9],主要包括:

1)用户管理:提供创建用户、删除用户、限制用户、批量导入导出等基本功能。

2)角色管理:为了强化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实用性,全面支持高职院校实际教学工作,平台的角色管理参照了高职教育的教学管理体系,提供了诸如教务管理人员、教学单位负责人、专业负责人、授课教师、学生以及督导专员等符合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的角色体系。

3)权限管理:负责管理各个角色所具有的操作权限,比如学生只具有学习类别的功能,授课教课只能管理维护自己所分配的课程资源,教务管理人员、教学单位负责人、专业负责则具有不同级别的课程管理、审核功能和统计,而督导专员的主要权限是查看各个开课班级、课程的教学进度、教学质量等统计数据。

2.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是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真正服务于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关键,包括自然教学班级、选修课班级以及开放课程自由班级三种模式。

1)自然教学班级:自然教学班以二级院系、专业、班级的三层管理级别,自然教学班的成员由教学单位负责人或专业负责人进行设置,每个学生类型的用户最多只能被安排在一个自然教学班;自然教学班不接受其他学生用户的加入申请。

2)选修课班级:选用于支持高职院校的公共选修课程教学,由教学单位负责人创建,经教学管理部门审核后成立,学生用户可以根据个人学分情况申请加入选修课班级,学生申请之后必须经过班级管理员审批通过才能成为班级成员。

3)开放课程班级:开放课程班级用于丰富高职教育的第二课堂活动,任何教师用户均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创建开放课程班级,学生用户可以根据个人兴趣自由加入开放课程,无须审批便可成为班级成员。

3.课程管理

课程管理功能是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核心功能,是平台服务于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最直接体现,也是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的最关键的监控点,平台实现了从开设课程、设定开课班级和授课教师到教学计划的撰写与审核、教学资料管理等环节构建了贯穿高职教学过程的完整流程,并对各个环节提供了实时监控,为质量保障体系获取第一手数据,主要功能包括:

1)创建课程:教学单位专业负责人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创建相应的课程。

2)设置开课班级:专业负责人根据教学需要,为已创建的课程设置开课班级,一个课程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开课班级,这些班级将以共享该课程的教学资源。

3)指定授课教师:专业负责根据开课情况,为课程指定相应的授课教师,将课程的管理权限赋予授课教师。

4)撰写教学计划:授课教师可通过系统组织课程教学计划,有多个授课教师的课程,任何一个授课教师均可参与撰写教学计划。

5)审核教学计划:教课教师撰写的教学计划,必须提交给专业负责人审核通过,才能在系统上展示和使用。

6)管理教学过程资料:授课教师在教学计划指导下,完成对教学过程资料的维护,包括上传课件、教程、教学视频等资料,以及布置在线作业、测验任务[10];有多个授课教师的课程,每个教师编辑的资料都可以共享给本课程所有的教师和班级统一使用[11]。

4.4 程序自动编译评测子系统

程序自动编译评测子系统是网络自主学习平台支持程序设计语义性题目自动评测的重点,评测子系统是常驻内存的Linux Daemon进程,使用多线程、共享队列、共享缓存等技术实现提高评测子系列的性能,主要由答题读取、语法检查、语义评测、语义评测数据缓存管理、评测结果反馈等模块组成,如图3所示。1.答题读取模块:答题读取模块运行于一个单独的线程,定时向数据库服务器查询是否存在已提交未处理的答题,读取符合条件的答题内容数据,加入待编译队列,并更新数据库服务器中的答题处理标识,避免同一答题被重复处理。

2.语法检查模块:当待编译队列为非空时,语法检查模块从待编译队列逐个读取答题内容,根据答题的程序语言类型,调用相应的语言编译库对答题进行编译,若编译通过,表示答题语法正确,则将编译生成的可执行程序等信息构造待评测数据对象,放入待评测队列;否则,若编译不通过,表示答题语法错误,则将错误信息生成反馈结果,放入反馈结果队列。

图3 程序自动编译评测子系统模块图

3.语义评测模块:当待评测队列为非空时,语义逻辑正确性评测模块逐个读取待评测数据,根据待评测数据所对应的题目,从语义评测数据缓存管理模块获取评测输入输出数据,执行生成的可执行程序,并使用测试输入输出数据对程序进行逻辑正确性评测,并将评测结果生成反馈结果,放入反馈结果队列。

4.语义评测数据缓存管理模块: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在实际教学应用中,学习同一课程的所有学生都会对课程的题目进行学习和答题,学习同一课程的学生少至几十人,多则几百人,因此提交到平台的答题中,答题的总数量往往是对应的题目的上百倍。如果对每个答题都从数据库服务器读取题目的输入输出测试数据,将会大大增加数据库服务器和服务器间通信的压力,语义评测数据缓存管理模块将近期使用到的测试数据缓存起来,提供对语义逻辑评测模块重复使用,同时使用淘汰算法,清理长期未使用的数据,防止过度消耗内存。

5.结果反馈模块:反馈模块的工作是及时地将反馈结果队列中的结果数据提交到数据库服务器,以便交互服务器将答题的结果展示给学生,并更新学生的学习进度、排名等信息。

4.5 服务“以赛促学”的竞赛支持功能

借助程序自动编译评测子系统的支撑,面向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程序设计自主学习平台还可以为高职院校的举办程序设计类竞赛提供支持,活动高职教育的学习氛围,为“以赛促学”高职教育理念提供支撑。主要功能包括:

1.创建竞赛:竞赛组织者只需要通过交互服务器创建竞赛,竞赛可以设置为内部竞赛和开放竞赛两种。

2.自动赛程管理:组织者只须设置竞赛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在竞赛开始前参赛者都无法查看到题目[12];另一方面,一旦竞赛结束时间到达,参赛者便无法再提交答题,整个过程无须安排监考教师进行发卷或收卷工作。

3.赛题管理:组织者在竞赛开始之前,可以通过交互服务器,对竞赛题目进行增、删、改等维护操作,并为题目设置分值比例。

4.自动排名:在整个竞赛过程中,平台将自动根据参赛者的答题情况,实时生成竞赛排名,组织者与参赛者均可查看各参赛者的答题排名。

4.6 面向督导机制的质量信息反馈

网络自主学习平台作为高职教学环境的一部分,其教学过程与教学质量也必须处于高职院校的督导体系之中,平台提供面向督导专员的督导支持功能,使网络自主学习不再孤立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之外,主要功能有:

1.审核体系:课程的开设、课程授课计划、课程资源的组织与管理、作业与测验安排等教学环节都必须相应的审批流程,以确保课程网络教学的合理性,提高教学质量,督导专员可以方便的查看每个教学准备活动的组织和审核记录。

2.进度统计:一旦开设了课程,授课教师是否及时地撰写教学计划,是否根据教学计划按时组织各个教学活动的资源、安排作业与测验,学生是否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课程各阶段的学习等数据,在进度统计功能中可一目了然。

3.成绩统计:成绩统计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班级内部排名,对各学生完成课程学习、作业与测验的得分进行排名;一个是对相同课程的平行班,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最高分、平均分等排名。

4.评价体系:对每个开设的课程建立多维的评价体系,诸如学生对授课教师的评价、学生对课程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等,为课程设置和教学督导等工作提供质量信息反馈。[13]

5 结 语

4G技术、无线网络、移动终端等新技术的普及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突破课堂的时空限制、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已经成为主流需求,网络互动教学将成为高职教育教学的一部分,如何有效地将网络教学纳入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新课题。面向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程序设计自主学习平台利用其程序自动编译评测子系统实现了对具有语义性的程序代码的自动评测,成为能支撑程序设计类课程全方位教学的网络综合自主学习平台,平台具有“教、学、练、测、赛、督”六位一体的特色,贴近高职教育的实际,平台的综合运用将为高职院校的网络课程建设和信息化教学建设提供基础支撑平台。目前,该平台已在清远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2013级和2014级《C语言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算法基础》等课程中应用,进行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德时.高校推进自主学习平台建设的策略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7):56-57.

[2] 惠丽,张凝,徐辉.基于Web2.0下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关键技术研究[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9,26(1):72-74.

[3] 吴湘.近年来我国高校课程建设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0

[4] 董莉莉.高职院校和谐校园建设中的数字化校园建设[J].教育探索,2009,(5):73-74

[5] 邓国民. Moodle、Sakai、Drupal与Blackboard的比较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6): 109-116.

[6] 高晓莹,赵玉鑫.运用网络学习平台Moodle促进探索式学习[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5):88-90.

[7] 郑卫东,毕蓉.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机制构建刍议[J].教育发展研究,2011,(11):79-82.

[8] 谢明凤.基于网络学习平台和知识本体应用的远程课程资源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13,(5):78-86.

[9] 张雷.扩展rbac模型在web应用中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 北京交通大学,2008.

[10]刘永平,谢利德,王清河,等.智慧网络学习资源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2):114-116.

[11]曹晏祯.基于B/S架构的作业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郑州:郑州大学,2010.

体育竞赛的编排方法范文6

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精心部署市运会工作

举办首届市运会是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梁伟发同志亲自提议并经市委、市政府决定的。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市运会工作,要求各部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尽职尽责地完成各项任务,全面展示我市打造“四个*”、争创“五个城市”的坚强决心和*人不甘落后、奋勇拼搏的精神面貌。

(一)成立(筹)组委会,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为做好运动会准备工作,我市在今年春节后成立了市运会筹委会。尤其是我市党政领导换届后,及时调整了组委会成员,由市长吴锐成同志任组委会主任,副市长吴有必同志任执行主任,加强了领导。

(二)精心制定工作方案及竞赛规程。市运会组委会从我市实际出发,认真研讨策划,先后制定了《*市第一届运动会工作方案》、《*市第一届运动会经费预算方案》、《*市第一届运动会规程办法》、《*市第一届运动会开(闭)幕式大型文艺表演方案》以及运动员资格审查和处理办法等规程规则,为成功举办首届市运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协调监督,狠抓工作落实。为办好市运会,市委梁伟发书记、吴锐成市长、刘小华副书记、常务副市长黄少良、副市长吴有必等市领导多次召开组委会工作会议,并经常亲临市体育馆召开现场会,听取市运会筹备工作汇报,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尤其要求有关部门认真抓好市体育馆等竞赛场馆建设,配套完善整体功能,营造市运会的热烈氛围,确保大会圆满成功。在市领导的协调和监督下,市运会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了可喜成效。

二、严密组织,科学分工,合力下好一盘棋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市运会组委会下设了办公室、竞赛组、后勤保障组、安全保卫组、宣传组、开(闭)幕式大型文体表演组、筹资组等7个部门,进一步加强了组织领导。各部门分工合作,合力下好一盘棋,为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如制订市运会总体工作方案时,各部门分别提前制定了各组工作方案,再提交给组委会审核,最后由组委会全体会议统一讨论通过,形成整体方案,整个流程体现了分工合作的原则。又如策划开幕式大型文艺表演,市体育、文化、宣传、广电部门就通力合作,集思广益,紧密配合,体现出了高度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工作气氛良好,办事富有效率。

三、抓好宣传,营造氛围,推介盛会

本届运动会的宣传工作非常到位,市内外媒体强强联手,合力造势,为推介*,宣传*体育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会徽、会旗、会歌设计制作体现时代特色。10月中旬,组委会确定了市运会会徽,其主题为“奋进*”。《奋进吧,*》、《水城的向往》两首歌被确定为大会主题歌。会徽、会旗、会歌的设计制作全部由本地作者负责,整体上体现了东江客家文化特色和时代精神,充满奋发向上的气势。

(二)市宣传媒体全面报道市运会。*日报、*晚报、市电视台、市广播电台等新闻单位强势报道市运会,安排了黄金时段、主要版面播报市运会的筹备情况,宣传有关标语,多角度地采编运动会花絮。组委会还根据市运会的特色录制了一套精彩的宣传片,为运动会的成功举办营造了热烈氛围。

(三)市运会官方网站倍受全国网民关注。市运会宣传网站于10月21日正式开通,全国各地可在互联网中了解到我市首届运动会的盛况。网站自11月上旬以来,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点击率达到了88659人次,成为了*对外宣传的立体窗口。本届运动会中,组委会办公室编印了3期《市运会简报》和1期《市运风采》报纸,在沟通信息、营造氛围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开好新闻会。市运会组委会先后召开了两次新闻会,向市内外新闻媒体公布了我市筹备首届运动会的情况,向新闻单位提出了宣传报道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体育事业发展的建议和要求,得到了广大媒体的积极响应。人民日报华南分社、新华网广东频道、南方日报、*日报等报刊、网站分别报道了我市举办首届运动会的消息。

另外,本届运动会还得到了省内外各大媒体的鼎力支持,尤其是广东省南方电视台对市运会开幕式盛况进行了实况转播,让全省人民都目睹了*体育的风采。总的来说,本届市运会的宣传非常成功。

四、全面策划,刻苦排练,打造开幕式精品晚会

开幕式文艺表演是首届市运会的重头戏,共有13个节目,1900名演艺人员参加。分为“序幕”、“古邑新风”、“明珠闪耀”、“绚丽多姿”、“激情奋进”五个专场,演出时间长度约70分钟。本台表演以“奋进*”为主题,表现全市人民团结拼搏、发愤图强、昂扬奋进的精神面貌,展示了客家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在表演艺术形式上,所有参演节目均对我市的代表性音乐、舞蹈、民间艺术进行了有机的提炼、加工和组合,形成了一台具有一定艺术水准、有*地方特色、有热烈气氛的主题精品晚会。在表演艺术风格上,根据市体育馆表演场地环境,做到了广场艺术与舞台艺术相结合,地方特色与现代审美相结合,洋溢着奋进向上的气息。开幕式大型文艺晚会主要抓好了四个方面:

一是抓认识,认真落实责任。7月6日,组委会召开市县文化、教育、体育部门联席会议专题会议,向各县区布置了市运会大型文艺晚会的演出任务。要求各县区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精心策划,组织好开幕式文体表演,务必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出思路、拿对策、想高招”,要在思想上、组织上、财力和物力上为开幕式文艺表演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二是抓编导,完善文体表演方案。为使我市首届市运会开幕式文体表演体现地方特色,组委会在7月初开始组织策划文体表演方案,广泛征求意见,几易其稿,最后确定了“奋进*”为主题的演出方案。组委会文体表演组多次召开编导人员工作会议,组织编导人员到市体育馆现场参观考察,研究细化文体表演工作方案,注重抓好表演主题、艺术风格、表演形式、节目内容方面的舞台艺术创新,把握反映市第四次党代会后社会各界开拓进取的新鲜题材,组织创作了《奋进*》、《水城的向往》两首主题歌,充分体现了时代特色。

三是抓服饰,确保艺术风格有机统一。按照开幕式文艺演出编导总方案的要求,组委会认真抓好服饰、道具的设计制作工作,分别召开专题会议,统一审定各表演团体的服装道具,使有关节目的服饰道具既避免雷同,又体现节目特色,符合了编导总方案要求,达到了精彩纷呈、鲜艳夺目、造型美观的效果,确保了整台晚会艺术风格的有机统一。

四是抓排练,确保节目质量。组委会要求承担表演节目的单位要保证足够的排练时间,做到节目排练与学习、工作两不误。8月份以来,各县区党政部门、市直有关学校为组织排练参演节目,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从10月12起,组委会邀请市有关领导带队深入各县区、市直参演团体进行了严格检查,认真分析研究,及时修正个别节目的编导动作,使演出“队列有序、动作整齐、节奏准确”,全面提高了表演水平。

五、努力筹措经费,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本届市运会资金主要是通过“市财政拨一点、各县区分担一点、向社会筹资一点”的方式解决,具体由市运会筹资组负责落实。市财政部门根据市运会的实际情况,认真核算,及时拨出了有关经费,确保了运动会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为了克服资金不足的困难,本届市运会借鉴其他市的经验,引进市场机制,实行广告承包,经研究交由*日报社总承包,总承包金额80万元。组委会筹资组按照大会的要求,认真拟定广告宣传、冠名认捐等方案,面向社会征集市运会协办单位和各单项赛事杯名的赞助冠名单位,采取市场运作的方法筹集资金。可以说,本届运动会在资金筹集方面大胆尝试,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六、狠抓赛风,严肃纪律,精心组织各项比赛

本届运动会大力抓好竞赛场馆修缮、各代表团赛前训练及比赛工作,充分体现“严格、公正、准确”的原则。

(一)认真抓好各代表团组团训练工作。组委会严格抓好运动员资格审查注册和报名工作,排除了一批不符合规程规定的运动员,确定了县区、市直7个代表团1710名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参赛资格,并按大会规程要求选配裁判人员,确定了各单项比赛项目责任人,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了学习培训。各级党政部门领导非常重视,按照组委会的要求认真组织运动员参赛和训练,指定专人负责,拨出了专项经费,为办好市运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严肃竞赛纪律,加强作风教育。组委会先后多次召开会议,强调市运会作风和纪律问题,并按照大会规程总则和违规处理办法,对在今年4月份举行的龙舟比赛中违规的三个代表队进行了严肃处理,于8月30日下发了取消三队比赛成绩的处理决定。同时,要求各部门、各单位要吸取龙舟赛的深刻教训,大力抓好运动员、裁判员和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和作风教育,尤其要杜绝在比赛中为了夺冠、获取金牌不顾有关规定、不择手段的不良现象,切实树立我市体育赛事新风尚。

(三)保质保量抓好竞赛场馆修缮改造。根据市运会的日程安排,组委会有关部门对足球、门球、羽毛球等单项竞赛场馆进行了挑选,并按照比赛要求从9月下旬开始着手对场馆进行修缮,如期交付使用。在修缮比赛场馆过程中,有关部门周密考虑各项比赛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应急方案,使有关场馆的建设全面符合了竞赛要求。

(四)确保比赛公正、公平。按照市运会的规程规定,组委会竞赛组严格把关,认真抓好市运会运动员的资格审核,坚决杜绝弄虚作假、聘请外援等违规现象,确保了运动员资格审核、注册、报名和比赛工作万无一失。同时,为了确保竞赛工作顺利进行,组委会从省体育系统和兄弟市聘请、从各县区抽调了一批优秀裁判员担任市运会的裁判工作,使整个比赛秩序良好,体现了公平、公正的赛风。

本届运动会中,组委会竞赛组还负责竞赛器材和奖品、证章的购置和编排大会秩序册工作,同时还负责对参赛运动员、教练员、工作人员、车辆、器材等进行统计,至始至终,工作人员都非常细心、投入,树立了*体育人的良好形象。

七、周密部署安全保卫工作,确保大会万无一失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市公安部门周密部署市运会的安全保卫工作,共派出了警力300多人次执行各项安保任务,确保了市运会万无一失。公安部门主要抓好了三方面工作:一是狠抓市运会期间的社会治安,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二是根据比赛场馆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警力,确保竞赛设施和比赛安全。三是重点抓好大型开(闭)幕式的安全保卫工作,特地从惠州市公安局调借了3个安检门,分别安装在市体育馆三个入口处,极大地消除了安全隐患。

在公安部门的努力下,本届市运会没有出现消防、交通等伤亡事故和严重冲突事件,比赛秩序良好。

八、本届市运会的成功经验及不足之处

据统计,我市运动员在本届运动会上共有6人次三个项目创造了建市以来的最高纪录。同时,比赛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年龄小、条件好、有技术、有潜力的新人,有的达到或接近国家和省先进水平,展示了*体育后继有人的喜人局面,为进军2006年第12届省运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2010年*亚运会和2008年*奥运会献上了一份贺礼。本届市运会上所有参赛运动员、教练员严格遵守大会纪律,赛出了水平,赛出了风格,赛出了团结,淋漓尽致地显现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体育精神,达到了“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整体要求,树立了*体育的良好形象。可以说,本届市运会对我市体育工作进行了整体大检阅,对体育竞技进行了切磋和交流,全面展示了*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新面貌,也加强了我市各界的凝聚力,振奋了全市人民的精神,始终洋溢着热烈、团结、欢庆、奋进的气息。

本届市运会筹备不足半年,在时间紧、任务重、经验少的情况下,能取得如此效果,确实不容易,难能可贵——这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这是全市体育和文化工作者心血的结晶。主要经验有四条:

(一)各级党政部门高度重视,齐心协力办大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积极想办法筹集资金,确保了运动会圆满成功。为办好运动会,各县区精心组织,顾全大局,服从指挥,显示了很强的大局意识和组织水平。本届运动会顺应民意,深得民心,能取得巨大的成功正是各级党政部门齐心协力为民办实事、办大事的结果。

(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本届运动会得到了我市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不少企业积极服务市运会,并给予了物质上的支持。尤其是广大人民群众热情关心市运会,参与市运会,支持市运会,为运动会的成功举办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据不完全统计,运动会期间前往各竞赛场馆观看比赛的群众达到了23.6万人次,体现了*人携手共创美好明天的决心和信念。

(三)有雄厚资金做保障。本届运动会市财政拿出了100多万元,组委会以市场运作筹集了80万元,同时,市委、市政府和审批追加了部分不足经费,正是有如此雄厚的资金做保障,才使运动会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确保了圆满成功。

(四)各部门分工合作,拧成了一股绳。组委会7个部门、市县两级党政部门非常支持市运会工作,能服从大局,分工合作,体现出了高度的组织水平和政治觉悟,这是本届运动会成功的关键所在。

体育竞赛的编排方法范文7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课 竞赛教学法 爱国主义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2-0066-01

思想道德修养课是一门理论性严谨、实践性鲜明的学科,是引领学生树立理想、弘扬爱国主义传统、明确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基础课程。

一 竞赛教学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竞赛教学法及其必要性

竞赛教学法是指在有效课时内,学生在授课教师的组织、安排、指导下,通过小组间竞赛的方式,完成一个完整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采取竞赛教学法是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课实效性、实践性的有效方法。首先,思想道德修养课作为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必修课程,其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培养的作用毋庸置疑,其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理想、价值观、爱国情怀教育。课程的重要性必然提高了对教师的授课要求,传统的授课方法已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2.竞赛教学法的可行性

教学实践证明,可以在有效的课时内和规定的教学场所内完成完整的教学竞赛。以教材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知识竞赛为例,参与人员组织、时间安排、组织实施竞赛,都可以在1课时(45分钟)内完成,并获得非常好的授课效果。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学生接受的形式“落地”,帮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 知识竞赛准备与实施

1.知识竞赛准备

竞赛准备过程中主要有两项工作,宣传及编写试题,并下发题库。让学生通过题库的形式学习教学内容,这种形式能够帮助学生主动学习授课内容,将学习从课堂转为业余,并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上,通过竞赛的形式,反馈学习效果,检验学习效率。

2.知识竞赛试题及题库

知识竞赛严格依照教学大纲设定,将教学知识与内容体现在试题中。竞赛题目分为视频题、抢答题、游戏题。其中游戏题是区别于传统试题而精心设计的竞赛题目,即要求学生面向屏幕展示的爱国主义相关名词,用口头语言进行概念性描述,但不允许说出词组中的任何一个字,另一名队员通过这种语言提示进行竞猜。竞赛题目仅是一种展现形式,题库学习的方法才是竞赛教学法中的重点,这需要教师下功夫,设计出符合教学大纲、内容丰富的题库,以实现教学目标。

3.知识竞赛实施

指导思想: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开展知识竞赛形式的课堂教育活动。

活动安排:2课时内完成,并同老师一起总结分析,以班级为单位,以小组形式开展知识竞赛。

奖励设置:组队成绩为小组各成员大型课业成绩并作为期末考核的重要分值进行计算。工作人员取队员的平均成绩。

竞赛内容:竞赛用时45分钟,依次开展视频题、抢答题、游戏题竞赛。

工作小组:为保障竞赛工作的顺利进行,分别设置主持操作组、后勤保障组、计时计分组并承担相应的工作。

三 知识竞赛效果与分析

以知识竞赛的形式开展教学,满足了学生的需要,落实了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特点,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学热情和课堂参与的积极性。第一,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落实课程实效性。第二,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积极的学风。竞赛活动以班级为单位,以小组为竞争对象,保障了学生的参与范围。以题库的形式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准备竞赛,主动参与到学习中。第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竞赛教学法采用形式多样的题目引导学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满足了大学生青春期勇往直前、希望通过努力展现自我的心理特征。以赛促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学习课程和教学内容的主动性、积极性。第四,问题与反思。竞赛教学法的落脚点应在于教学目标的落实,而不是形式。竞赛教学并不是授课的全部内容,教师要充分总结,鼓励、引导学生,将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 结束语

竞赛教学法的应用和实践是教学相长的有效体现,在落实教学实效性的基础上,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丰富知识体系。知识竞赛是师生互动的平台,促进师生交流与沟通,授课教师通过竞赛和试题分析的途径,指导学生学习与思考,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自我展示与探索,从而落实教学大纲和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谭贵.“知识竞赛”促进历史教学的探索及实践[J].教育界,2012(4)

体育竞赛的编排方法范文8

关键词:竞技健美操;新规则;比较

前言

竞技健美操的成套创编和训练方法是时刻紧随着新规则的变化而进行调整的。2005年2月国际体操联合会正式颁布了2005―2008年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以下简称“新规则”),通过分析新规则中艺术评分与难度动作两方面的变化,从而引出竞技健美操在编排中应注意突出竞技健美操音乐的特色、艺术性、创新精神的培养以及难度动作的培养,进而提出在竞技健美操训练中应注意根据所选择的音乐的风格特点吸收各种表演艺术的素材和运动员的技术特点来进行有机地结合,提高健美操运动员艺术的表现力。

1.新规则的变化

1.1艺术评分的增值

艺术分是使用规定的评分尺度对有关艺术的全部细节予以评判而获得的分数。2001年版规则仅对艺术分的评分内容和要求作了说明,但对具体评分细节没有过多的解释,在实施过程中艺术分值评判主观性较大。05年新规则的一大特点就是使艺术分的评判内容和评价标准更具体。它明确指出艺术分的评价不仅包括对运动员“做什么”的评价,还包括对他们“怎么做”以及“做得如何”的评价,提高了艺术分评分的客观性。新规则的另一个特点是评分因素多。01年版规则中艺术分的评分指标为: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8个。其评分方法是通过对这8个二级指标的单独评价来确定艺术分值。05年版规则艺术分的评分指标为: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20个,其评分方法是对每一个一级指标所包含的二级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最后得出每一个一级指标的分值,这5个一级指标得分相加产生最后的艺术分值。05年新规则艺术分的评分因素虽然增多了,但评分过程比旧规则简单了。另外,新规则对艺术分的评分内容也进行了调整,提高了艺术项目的分值。01年版规则的艺术分满分为10分。05年版规则将合拍从评价指标中删除,改由完成裁判执行。A5表演分由1分增加到2分,也就是说05年艺术分由原来的9分增加到10分,艺术分的分值提高了。完成分的评判更加准确,完成分评判的变化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是新规则中对错误减分进行了更为明确的说明,对每个难度动作错误最多扣0.5分,对全套动作合拍和一致性错误最多各扣1分,比旧规则在扣分尺度上更加明确,提高了完成裁判评判的准确性。其次是新规则在分的评判中更加注重考察运动员对成套动作的控制能力,不但要对每个动作进行控制,还要对每个动作的过程进行控制。第三是将01年版规则中属于艺术评分内容的合拍部分划分为完成分的评判内容。

1.2难度动作的变化

此次规则难度动作变化较大,首先是新规则总则中对难度动作的特定要求有所变动,增加了难度动作连接加分,新规则中不同难度允许连接,并且难度连接每次有0.1的加分。其次是在难度动作的分组上,新规则又恢复了01年版规则中取消了的动力性力量与静力性力量的划分,并且对每一类静力性或动力性动作的划分都很清楚明了。第三是在难度动作的数量与级别上,从数量上看,无大差别;但从难度的级别上看,难度动作的分值大幅度提高。新规则中难度动作的分值上低分(0.1-0.4)的比例降低,高分比例提高,其中0.8分以上分值的动作由原来的15增加到40个,比01年增长了7个百分点,而且出现了1.0分值的动作。第四就是对静力性力量动作的要求提高了。在01年版的规则中,动力性力量动作的比例总是高于静力性力量动作,但在新规则中,静力性力量动作的比例却高于动力性力量动作3%,说明对难度动作中静力性力量动作的要求有所提高。最后是集体项目中对难度动作的计分也有所变化,新规则中在三人操和六人操中参赛运动员无论性别难度分最后都被2除,改变了01年版规则中三人操和六人操中参加的女运动员多,难度动作计分系数低的规定,提高了对女运动员完成难度动作的要求。

2.新规则对编排的影响

1997年规则规定难度为16个,01年规则规定难度为12个,接着2003年又补充,对违反成套动作艺术性的编排做了更严厉的扣分。在竞技健美操日益重视艺术性、限制难度动作的同时,在比赛中,有部分高校仍然有相当一部分教练员本着“以难取胜”的训练主导思想,过分强调难度动作在比赛中的作用,在动作的编排上,所选难度动作有相当一部分超出运动员的能力范围,造成动作的完成率较低,严重影响了成套动作的艺术性。另外,在训练内容上对运动员音乐素养的培养、舞蹈方面的训练重视不够。

2.1新规则中艺术分值对编排的影响

2.1.1突出竞技健美操音乐的特色

旧规则音乐的使用最多只得1分,而在新规则中音乐的使用最多可以得2分,这样就给我们编操带来了更大的空间和机会。音乐选择运用得好对整套操的完成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新规则要求成套动作的风格必须与音乐的理念和谐一致、动作的设计要与音乐的特色和谐一致、两首乐曲的剪接必须表现得情感自然和转换流畅、成套音乐中如要加动效就必须要有与之相配的动作来增强成套动作的效果。在编操时应多采用节奏强劲、韵律感鲜明、曲调优美、激绪、振奋精神等具有激情和感染力的音乐,而且还要将音乐的理念与动作的风格特点、乐曲的自然流畅相结合。音乐运用得好可以帮助运动员充分展示动作与音乐的完美结合,提升运动员的个性特点与技术风格。

2.1.2成套动作的编排要突出艺术性和创新精神

竞技健美操既是难、美的运动也是艺术性高并要求不断创新的运动。高水平的艺术表现力能使人在观赏力量与技术完美结合的同时得到艺术和美的享受,成套动作的编排是艺术性和创新性的有机结合。可以预见在今后的国际比赛中竞技健美操向着“艺术化”方向的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只有将高度的艺术性、完善的技术和创新相结合,比赛才会精彩。这也要求教练员和运动员认真、仔细的研究规则,从规则中寻求一条道路。进而通过富有创造性的编排来创编完美的动作。因此,成套编排的难、巧、新、奇、绝、美将是未来比赛制胜的法宝。而如何得到这个法宝将是未来教练员所要积极思考的问题了。

2.2新规则中难度动作对编排的影响

2.2.1根据运动员自身特点选择难度动作

从概率上讲,每增加一个难度动作就会增加一次失误和被扣分的机会。技术水平越高,难度表现越突出,才能体现运动员的“自信和超越自我”的能力,感染裁判和观众。在编操中,难度动作的编排应贯串在整套动作中,它是运动员综合素质、能力的体现。例如:单臂高锐角支撑转体180°、屈体前击腿跳成俯撑,要求运动员有很好的上肢肩带力量、下肢弹跳力量和腹肌力量;跳转720°成纵劈腿、给纳540°成俯撑等动作,要求运动员有很好的爆发力、弹跳力和极好的柔韧素质。所以,教练在编排中要认真分析每一难度动作的技术原理和技术要求以及运动员所具备的身体素质及运动特点、优势,注重利用难度动作的合理布局来提高整套动作的艺术价值和创新。新规则是技术发展的杠杆,新的难度动作的出现是新规要求的产物,也是竞技健美操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结果。难度动作是运动员素质的综合体现,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身体素质,才具有完成难度动作的能力。但若只追求难度而忽视动作质量,难度再大,也没有意义。

2.2.2全面选择难度动作

全面选择难度动作是竞技健美操比赛获胜的保证,因此在编排过程中难度动作的选择应特别注意它的全面性,4类难度动作在成套动作中不可缺少任何一类,即一套操中A类(俯卧撑、倒地、旋腿与分切)、B类(支撑与水平)、C类(跳与跃)、D类(平衡与柔韧)必须要全,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其全面性。旧规则中虽然也做了要求,但在新规则中更加强调了选择难度动作的全面性及难度动作缺类扣分。新规则中明确规定:“难度动作缺类,每缺一类减1.0分。”另外,难度动作的安排在成套动作中不能集中在一起出现,如:A类、B类、C类、D类难度动作后接一个地面动作再接A类、B类、C类、D类难度动作,这样的编排显得很呆板、单调;又如将A类、B类、A类、B类难度动作后接D类、D类、C类、D类难度动作,这样的连接看似每一类难度动作都有了,但从艺术性方面来看动作连接的不科学、不流畅、不巧妙;另外,在选择难度动作中也不能没有过渡与连接动作,如:屈体分腿跳成俯撑――单臂单腿俯卧撑――直角支撑转体720°――横劈腿前穿――连接完成4个难度动作。

3.新规则下竞技健美操的训练方法

健美操是体现力、美、健的体育项目,体现人的力量、柔韧、协调、美感等多方面的素质,只有具备好的专项素质,才能完成相应的难度动作、技术水平。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在训练中保证训练效果的基本因素。除上述素质训练外还应加大灵敏柔韧性动作的练习,以提高完成动作的幅度和质量。总之,竞技健美操的训练应紧跟规则和时代的步伐,把握其变化的特点,有重点地去训练哪几项素质,为竞技健美操运动员打下坚实的基础。

3.1吸收各种表演艺术素材提高健美操运动员艺术表现力

竞技健美操是一个不同于自由体操、艺术体操和技巧运动的独立的体育项目,它具有动作类型(复合性动作)多,动作重复次数少,全套练习时间短和动作速度快的特点。目前,运动员技术动作已接近完美,运动员之间的差别就在于谁能吸引和感染观众。因此,运动员的表现力在比赛中至关重要。由于像舞蹈、芭蕾、爵士舞、舞、新疆舞、朝鲜舞等表演艺术早已形成了自己完整的训练体系,特别是对身体姿态、身体各部位的正确感觉、动作表现力的训练具有一套独到的、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对于运动员的姿态、气质、动作表现力的培养和提高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所以,吸收、借鉴其它表演艺术的素材、训练方法,对促进健美操训练科学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根据每个人自己的文化背景,扬长避短,突出其特点地进行训练。一套完整优美的健美操如果缺乏生动的表现力,就会失去健美操的生命力。表现力是通过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两方面表现来完成的,淳朴、自然、真实、富有激情表现力,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会起到感染人、激励人的作用。

3.2加强力量、耐力训练切实提高健美操运动员高难度动作质量

从目前国际健美操发展角度来看,力量、耐力素质的训练显得格外重要。成套动作中力量性动作的增加,特别是复合性的力量动作和联合难度动作,把力量在竞技健美操中的作用提到了一个较高的位置。从近年来世界锦标赛及国内的一些竞技健美操比赛来看,体现上肢力量的三点俯卧撑已很普遍使用,二点俯卧撑(单手、单脚)也为越来越多的选手采用,要想体现出力量美,就必需加强力量、耐力训练。竞技健美操运动对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有较高的要求,《FIG竞技健美操级赛规则》规定,运动员必须从列表中的A―D类各种难度动作中选择12个难度动作,裁判员对达到最低技术要求的动作进行评分。因此,运动员只有具备良好的上肢力量、腰腹力量、下肢力量才能完成各种支撑类动、跳跃类难度动作和过渡与连接动作。

4.结束语

未来的竞技健美操将会是以国际竞技健美操规则为向导,限制动作的难度与数量,突出艺术性、观赏性、个性化;注重创新,追求完美,以质取胜,将是21世纪国际健美操发展的主流。在未来的比赛中如何合理的理解和运用规则,将自身的竞技健美操带入一个全新的境界,这都是未来比赛中所要思考的问题,而这些思考也必将使竞技健美操的发展更加科学、更加具有魅力。

参考文献:

[1]国际体操联合会.竞技健美操评分规则2005―2008[S].

[2]国际体操联合会.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2001―2004[S].

[3]刘昊,刁在箴.国际评分规则的修改对竞技健美操技术发展的影响[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20(6):42-44.

[4]贾学军,杨强.从1997―2008年国际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的变化看难度动作的发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1(4):87-90.

体育竞赛的编排方法范文9

关键词:分竞赛过程;多级结构;得失分规律

中图分类号:G8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3612(2010)03-0105-03

The Theory Model and Realtime Analysis on the Multila yered Structure of Volleyball Score Competition Procedure

YIN Hongman1,LONG Ming2

(1.Beijing Sport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2.De port of Physical Education,Jina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2,Guangdong China)

Abstract: the subject of this thesis is the volley score competition procedure. The resea rch builds up a multilayered structure theory model of score competition proce ss by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verifies the realtime practice of the model bytaking technical analysis of the highlevel man’s volleyball in the world. Italso makes a quantitative identification of the feature of the multilayered s tructure of world highlevel men’s volleyball and the rule of gaining and losi ng scores.

Key words: score competition procedures; multilayered structure; the r ule of gaining and losing scores

竞赛过程是指比赛中运动员完成比赛行为的过程。竞赛过程以比赛开始为起点,以一定 的时间或以某一比赛节点的胜负为终点。运动员在比赛起点和终点的时间维上,完成个体或 集体的比赛行为。排球比赛过程是由场、局、分构成。对抗双方每一分的争夺,是构成一局 或一场比赛的基本单元,对抗双方每一分的争夺即构成一个分分竞赛过程。

排球比赛一个完整的分竞赛过程从对抗双方某一方的发球开始,由对抗双方一定数量的 击球过网次数构成,至对抗双方某一方攻防击球失误或犯规为止。每一分击球过网的次数与 胜败的归属取决于对抗双方体能、技能、智能和临场发挥的状态。我们将分竞赛过程中每一 次击球过网定义为分竞赛过程的一级。排球比赛每一分的争夺可能在第一次击球过网时结束 ,有可能经过多次击球过网结束。因此,排球比赛分部赛过程存在着多级结构。

在多场、多局的多分比赛中,分竞赛过程的级数分布的集中趋势,反映着排球比赛分竞 赛过程运行特征,蕴含着排球比赛分竞赛过程的制胜规律。

本文以排球比赛分竞赛过程多级结构的分布特征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建立分竞赛 过程多级结构理论模型;通过对中国男排和世界高水平男排第九届世界男排锦标赛的九场比 赛进行技术统计,验证分竞赛过程多结构理论模型;揭示分竞赛过程的分布特征;探索分竞 赛过程的制胜规律,为丰富我国排球竞赛分析理论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排球比赛分竞赛过程多级结构的分布特征 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文研究需要,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 资料。

1.2.2 理论分析法 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 专家访谈和理论分析,建立分竞赛过程的多级结构理论模型。

1.2.3 技术统计法通过对世界高水平球男排间的9场比赛录像进行相关技术统计,验证排球比赛分竞赛过 程多级结构理论模型,探索分竞赛过程的制胜规律(表1)。

表1 比赛录像统计对象

场次队名 比分地点 胜队1中国―日本3:2日本 中国2中国―阿根廷2:3日本 阿根廷3中国―波兰3:0日本中国4巴西―波兰3:0日本巴西5波兰―保加利亚3:1日本波兰6赛黑―保加利亚1:3日本赛黑7美国―古巴3:0日本美国8法国―意大利3:2日本法国9巴西―保加利亚3:1日本巴西1.2.4数理统计法 运用计算机和SPSS软 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与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分竞赛过程多级结构理论模型

2.1.1 分竞赛过程及其组织结构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着过程。过程是指事物发展在时间维上出现的顺序。分竞 赛过程是指排球比赛对抗双方每一分球的争夺中的攻防

投稿日期:2009-08-07

作者简介:尹洪满,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教 育训练学。 对抗的过程。它是构成一场比赛比局 、比分的最基本的单位。

排球比赛每一分的争夺,从发球开始至球落地或某方犯规结束。分竞赛过程由对抗双方 一定数量的击球过网次数构成。一旦对抗双方的某一方运动员击球失误,该分的分竞赛过 程即告束。

在每一分的争夺中,比赛双方击球的过网的对抗战术环节使用次数及先后顺序的排列, 就构成了该分竞赛过程技战术运用形式的组织结构。

排球比赛分竞赛过程组织结构的理论模型见图1。

分竞赛过程

对抗甲方击球对抗乙方击球

次序内容 内容 次序

1发球 接发球进攻2

3第一次拦防反击 第一次拦防反击 4

5第二次拦防反击 第二次拦防反击 6

7第三次拦防反击 第三次拦防反击 8

9第四次拦防反击 第四次拦防反击 10

…………

图1 分竞赛过程的组织结构 2.1.2 分竞赛过程的多级结构分竞赛过程的组织结构与特征,为研究排球比赛分竞赛过程运行的客观规律提供了理论 基础。

排球比赛以场、局、分构成。分竞赛过程是构成比赛的最基本单元。分竞赛过程以发球 开始,以击球失误或犯规结束。比赛双方以球网为中线,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根据对方进 攻来球的情况,组织防守反击。每一方的防守反击,构成一个战术环节。分竞赛过程在比赛 双方战术环节的对抗中进行。

分竞赛过程战术环节对抗的模式如下:

(1) 发球(2)接发球进攻(3)发球方第一次拦防反击(4)接发球方第一次拦 防反击(5)发球方第二次拦防反击(6)接发球方第二次拦防反击(7)发球方第三 次拦防反击(8)接发球方第三次拦防反击…。

分竞赛过程比赛双方战术环节对抗模型具有下列特征:

1) 构成分竞赛过程的防守反击战术环节,在分竞赛过程的运行中是环环相扣、紧密衔 接、逐级递进的。

2) 前一个战术环节是后一个战术环节的基础,前一个战术环节的战术内容与效果,决 定着后一个战术环节的内容与形式。分竞赛过程的运行、战术环节的递进,不是同一性质的 战术环节的简单重复,每一个战术环节都有特定战术内容与战术形式。

3) 分竞赛过程中,对抗双方战术环节逐级递进的次序是固定的、不可逆转的。

4) 每个战术环节的序数,代表着该战术环节在分竞赛运行中所处的位置。

如果对抗双方在分竞赛过程中不出现击球失误或犯规,分竞赛过程将以比赛双方战术环 节对抗的形式循环往复一直延续下去,以至无穷。

但由于战术对抗的随机性,比赛双方在根据对方来球组织防守反击的过程中随时都会出 现击球失误或犯规。对抗双方的任何一方一旦出现击球犯规和失误,分竞赛过程即告结束。 一分的竞赛过程可能由一个战术环节构成,也可能由多个战术环节构成。分竞赛过程的组织 结构如下:

1) 发球失误,分竞赛过程结束。(1)发球(2)接发球进攻失误,分竞赛过程结束;

(1)发球(2)接发球进攻(3)发球方第一次拦防反击失误,分竞赛过程结束;

我们将分竞赛过程对抗双方战术环节以序数表示,将分竞赛过程结束的位置以级数确定 ,建立分竞赛过程的多级结构理论模型(图2)。

分竞赛过程多极结构理论模型

结构等级 战术环节

一级结构 1

二级结构 12

三级结构 123

四级结构 1234

五级结构 12345

六级结构 123456

七级结构 1234567

…12345678…

图2 竞赛过程多级结构理论模型多场、多局比赛的分竞赛过程呈多级随机分布。在多场、多局的比赛中,分竞赛过程的 “级”数分布,存在着一定的概率。通过对多场排球比赛分竞赛过程“级”数概率的统计, 可以定量描述分竞赛过程“长度”的集中趋势,进而提示比赛双方分对抗过程的运行规律。 为客观认识排球比赛的制胜规律、指导比赛和训练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2.2 世界高水平男排分竞赛过程多级结构分布的特征

对参加2006年在日本举行的第十一届世界男排锦标赛的中国队、巴西队、美国队、古巴 队、波兰队、保加利亚队、赛黑队、法国队、意大利队、日本队、阿根廷队等11支世界高水 平球男排之间的9场比赛,共计34局,1 532分的分竞赛过程多级结构分布数理统计的结果见 表2,3和图3。

表2 分竞赛过程的多级结构分布

多级结构 频数 百 分比t累计百分比一级结构21914.314.3二级结构15510.124.4三级结构67043.768.1四级结构24015.783.8五级结构1429.393.1六级结构573.796.8七级结构241.698.4八级结构130.899.2九级结构70.599.7十级结构20.199.8二一级结构20.199.9十二级结构10.1100.0Total1 532100.0表3 九场比赛分竞赛过程的多级结构平均值

级数分布的集中趋势最大值最小值平均数标准差总数1213.2 2451.52 1191 532从表2可见 ,一级结构的分竞赛过程的分布率为14.3%,二级结构的分竞赛过程的分布率为10.1%, 三 级结构的分竞赛过程的分布率为43.7%,四级结构的分竞赛过程的分布率为15.7%,五结 构 的分竞赛过程的分布率为9.3%,一至五级分竞赛过程分布率的累积值为93.1%。说明世 界高水平男排比赛,主要表现为前五级分竞赛过程的对抗。

从表3可见,分竞赛过程多级结构呈正偏态分布,平均值为3.22,标准差为1.52。级 数分布的最小值为1,最大值为12。

由于三级结构的分竞赛过程出现的频率最高(43.7%),且接近分竞赛过程多级结构 正 偏态分布的平均值(3.22)。因此,三级结构的分竞赛过程是世界高水平男排比赛对抗双 方技战术运用的集中表现。

三级结构的分竞赛过程的表现形式为:发球方发球接发球方接发球组织进攻发球方 进行拦防反击,发球方或拦失、或防失、或拦防起球后组织进攻失误、或进攻失误,则该分 竞赛过程结束。

因此,对接发球进攻的拦防反击是现代世界高水平男排比赛对抗的焦点。

2.3 分竞赛过程战术环节的使用率与失误率分竞赛过程是由比赛双方集体战术环节的对抗构成。在分竞赛过程中,比赛双方战术环 节逐级递进的顺序是固定的。在多场、多局、多分的比赛中,分竞赛过程各级结构的分布率 决定着组成分竞赛过程的各战术环节的使用率,分竞赛过程对抗双方战术运用的随机性和难 易程度决定着各战术环节的失误率。

对2006年第十一届世界男排锦标赛9场比赛中,对抗双方各集体战术环节的使用率和失 误率的统计结果见表4。

表4 分竞赛过程各级结构出现的频率

战术环节与次 序频数 使用率失误率1.发球153210014.32.接发球进攻131385.711.83.发方第一次拦防反击115875.657.94.接方第一次拦防反击48831.949.25.发方第二次拦防反击24816.257.36.接方第二次拦防反击1066.953.87.发方第三次拦防反击493.248.98.接方第三次拦防反击251.652.09.发方第四次拦防反击120.858.310.接方第四次拦防反击50.340.111.发方第五次拦防反击30.266.712.接方第五次拦防反击10.1100.0Total1 532100.0 从表4可见,分竞赛过程不是无限延伸的,各战术环节的使用率呈递减趋势。在9场比赛、34 局、1 532分的分竞赛过程中,对抗双方战术环节的使用范围在第一战术环节至第十二战术 环节之间。

排球比赛以发球开始,发球环节的使用率为100%;由于发球的失误率14.3%,接发球 进 攻的使用率为85.7%;接发球进攻的失误率为11.8%,发球方的第一次拦防反击的使用率为 75 .6%;发球方发球后的第一次拦防反击的失误率为57.9%,接发球方的第二次拦防反击骤减 为 31.9%。发球方第一次拦防反击之后,比赛对抗双方的各战术环节的使用率均呈倍数趋势递 减。

从发接双方战术对抗环节的失误率来看:

发球接发球进攻对抗环节,发球的失误率为14.3%,接发球进攻的失误率为11.8%, 两者相差2.5%,基本处于攻守平衡状态;

接发球进攻发球方第一次拦防反击对抗环节,接发球进攻的失误率为11.8%,发球方 第一次拦防反击的失误率高达57.9%,两者相差46.1%,处于攻强守弱的极不平衡状态。

发球方第一次拦防反击接发球方第一次拦防反击对抗环节,发球方第一次拦防反击的 失误率为57.9%,接发球方第一次拦防反击的失误率49.2%,两者相差8.7%。虽然发接双 方都是拦防反击,但发球方的失误率仍然明显高于接发球方。

在发球、接发球进攻、发球方第一次防反、接发球方第一次防反、发球方第二次防反等 五个使用率在10%以上的对抗战术环节中,发球方的平均失误率为43.2%,接发球方的平均 失 误率为30.5%。两者相差12.7%,且呈显著性差异。说明发球方主要战术环节的失误率明显 高于接发球方。

3 结 论

分竞赛过程多级结构理论模型能够揭示比赛分竞赛过程运行的制胜规律,具有重大的理 论意义。对世界高水平男排实战分析表明,分竞赛过程的运行规律具体表现为:

1) 世界高水平男排比赛,主要表现为前五级分竞赛过程的对抗,一至五级分竞赛过程 分布率占总分布率的93.1%。

2) 分竞赛过程多级结构分布在一级结构至十二级结构之间,呈正偏态分布,平均值为3 .22。三级结构的分竞赛过程分布率最高(43.7%),且级数与分竞赛过程多级结构分布 的 均接近。因此,三级结构的分竞赛过程是世界高水平男排比赛对抗双方技战术运用的集中表 现,对接发球进攻的拦防反击是现代世界高水平男排比赛对抗的焦点。

3) 构成分竞赛过程的比赛对抗双方各战术环节的使用率中,发球(100%)、接发球进 攻(85.7%)、发球方第一次拦防反击(75.6%)等三个战术环节的使用率最高。发球方第 一次拦防反击之后的各战术环节的使用率呈骤减趋势。

4) 在分竞赛过程前五个主要使用的战术环节中,发球方各战术环节的失误率均高于接 发球方各战术环节的失误率,且呈显著性差异。接发球进攻与发球方第一次拦防反击的对抗 ,处于极不平衡状态,这主要是由于发球的攻击性远弱于扣球的攻击性造成的。提高发球的 攻击性,使接发球进攻与发球方第一次拦防反击的失误率趋衡,进而使发球方与接发球 方各战术环节的对抗趋衡,是克制接发球方进攻优势的关键。

从分竞赛过程多级结构分布的特征、构成分竞赛过程的各战术环节的使用率与失误率所 揭示的分竞赛过程运行规律来看,提高发球的攻击性、提高拦防接发球进攻的起球率是世界 高水平男排技战术水平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尹洪满,等.我国甲A女排技术负荷的定量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1998 (11).

[2] 张明立,编著.常用体育统计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0,11.

[3] 黄辅周,等编著.排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