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数字化教育战略集锦9篇

时间:2023-12-07 15:43:50

数字化教育战略

数字化教育战略范文1

本刊讯(记者 王化兵)7月6日,四川省教育厅与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文轩”),正式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政企联动,又将携手迈进全新的征程。

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多年来秉承“服务教育”的优良传统,在连续33年实现全省中小学教科书发行“课前到书,人手一册”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几番探索信息化环境下全新的教育服务模式,不断用各种方式助推教育的发展。

2012年教育部颁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支撑发展与引领创新的重要作用”。由文轩主导的“优课”数字教室项目,已让全省1500多所学校师生感受到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的效率及乐趣。在此次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中,除加大对既有的教学服务项目的合作力度与深度外,文轩在教育信息化领域将再投入3000万元,与省教育厅一起进行全省中小学图书馆信息系统管理平台项目建设,建成开放的中小学数字图书管理和应用平台。双方将共同建设集纸质图书管理、数字图书、期刊共享的数字化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平台,实现全省纸质图书的信息化管理,分区域实现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对纸质图书馆馆藏信息、电子图书和期刊的共享使用,力争完成对乡镇中心校以上各级各类学校的全覆盖;建设“书香校园·阳光阅读”基地和四川省中小学图书管理员数字化培训基地,并每年举办系列主题读书活动,形成省、市、县、校四级管理管理员培训和读书活动的长效机制。据了解,政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搭建更为有效的教育综合业务平台,在全国出版发行领域尚属首次。

中南传媒成A股蓝筹代表

本刊讯(记者 邸荣芬)7月2日,上证公司治理指数样本股将进行调整,新增加19只样本股,其中包括中南传媒。此次调整中,中南传媒是文化传媒板块的唯一上榜者。

2010年10月,中南传媒登陆A股资本市场,一举成为文化传媒产业的龙头公司。2012年6月,公司凭借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入选上交所上证公司治理指数样本股,成为了市场中不可多得的蓝筹新标杆。今年5月份,上交所启动了对公司治理指数样本股的甄选工作。中南传媒高度重视申报工作,最终得以成功人选。此次入选说明了监管机构对于中南传媒公司治理工作的认可,有力地提升了中南传媒作为卓越公众公司的良好形象。

中南传媒上市之后,成为资本市场第一只全产业链整体上市的出版传媒股。在传统出版面临巨大挑战的形势下,中南传媒寻找到了数字的曙光。2011年,中南传媒全面推进数字化战略,与华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达成战略合作,实现了由传统出版企业向多介质内容提供商、信息传播解决方案和综合服务提供商的转型和升级。

中南传媒2011年年报显示,发行业务收入和报媒业务收入分别增长19.21%和30.52%,中南传媒在业务上的一大亮点是领先于其他出版集团的数字出版进程。今年5月,中南传媒在业绩会上表示,公司所有数字出版项目今年都将进入商用环节,并且在第三年为上市公司贡献利润。未来,中南数字出版将打造最大电子书包供应商的天闻数媒,其电子书包目前已进入深圳龙岗区实验,区政府每年提供补贴1亿元。此外,中南传媒还将启动Read 365自有平台的内容资源运营。

浙少社借“小学生智力大比拼挑战赛”打造少儿版“开心辞典”

本刊讯 暑期第一天,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经过数月酝酿的“‘暑假乐学堂’首届优秀小学生智力大比拼挑战赛”首站在杭州少年儿童图书馆拉开了序幕,以趣味、益智、幽默的方式开启了杭城孩子们的暑期生活。为了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临场应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浙少社结合最新出版的《优秀小学生的智力挑战书》,策划了颇有“开心辞典”意味的智力大比拼挑战赛。这也是浙少社迎战暑期市场的重点活动之一。

活动当天,来自杭州保淑塔实验学校、求是小学、天长小学、钱江晚报小记者的四支代表队的100多名小学生参加了智力大比拼挑战赛。经过两小时的激烈挑战,各队参赛选手通过抢答题、必答题,命运题、机会题四轮关卡,在谜语、数独、填字游戏、一分钟探案、脑筋急转弯等智力游戏中一较高下。挑战赛最后决出了一、二、三等奖及鼓励奖,获胜代表队赢取了由浙少社提供的精美图书。

数字化教育战略范文2

欧盟i2010战略、数字法国2012计划、IT韩国未来战略、i-Japan战略……世界各国在危机面前没有畏手畏脚,反倒高瞻远瞩地拿出未来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再造国家创新力。

2009年11月19日,近百位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从事信息化教学的教师聚集到江西省南昌市,参加由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教育部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国际信息系统协会中国分会(CNAIS)联合主办的2009年高等学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师资培训暨中国信息化现状与发展论坛。在那里,他们将身份由教师转变为学生,细心聆听各界专家对信息化概念和应用的准确解读。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宏仁表示:“培养合格的信息化人才,需要建立与信息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国家教育体系,需要根据国家信息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从课程设置、师资结构、教材准备、经费投入等方面为构建信息化的国民教育体系做准备。这也正是《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将‘国民信息技能教育培训计划’排在6个战略行动之首的原因。”

据悉,此次培训源于《信息化与信息社会》系列教材的编写与出版。2007年,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联合教育部、原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成立了教材编委会,先后开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信息安全》三个本科专业高等学校教材,并陆续出版了相关图书十余本。目前,《信息化概论》课程已列入到高等学校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专业领域基础课程。

而以上情景只是我国政府于2006年推出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在各个领域得到积极推进和落实的一个缩影。

在现代社会中,一个国家的创新力越来越依赖于这个国家整个社会信息化应用水平。11月16日,在第十一届高交会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在深圳隆重召开了国家创新能力建设、国家信息化试点授牌表彰大会。授牌的项目包括我国首个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深圳、第十六批83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51家新建的国家工程实验室、26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8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06个国家信息化试点工程。

我国政府在推进信息化进程中起到的主导作用,保证了在全球金融危机的环境下,各项信息化工作的顺利进行。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以创新为根基的ICT企业直面生存和发展的危机。政府对整个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信心、远见、规划与落实,不仅事关ICT产业的存亡,更考量着未来20年的国家创新能力。而如何让《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在再造国家创新力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欧盟、法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欧盟《i2010战略》

欧盟数字经济发展势头非常迅猛。报告显示,目前,56%的欧洲人经常使用互联网,较1年前提升了13个百分点。如今,半数欧盟家庭和超过80%的欧盟企业接入了宽带网,欧盟宽带网用户达到1.14亿家,市场规模全球领先。与此同时,欧盟手机普及率更是达到了100%,甚至很多人有不止一部手机。在这方面,欧盟遥遥领先于美国和日本。

欧盟发展数字经济始于上世纪90年代,并于2005年推出建设欧盟信息社会2006~2010年5年战略计划《i2010——建立充满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欧洲信息社会》(简称《i2010战略》)。

《i2010战略》的三个支柱

《i2010战略》以ICT(信息通信技术)技术为核心,包括三个支柱:

第一,建设单一的欧洲个人信息空间。

欧盟有27个成员国,每个成员国有自己的电信提供商,有自己的相关电信法律。但是《i2010战略》的目标是把欧盟作为一个整体,有一个整体的机构来协调和运营整个服务运营。这首先需要创建丰富的内容和众多的信息渠道,支持企业创建和获取网上内容,确保构建一个安全的高速网络。

欧洲1998年开放了电信市场,在此之前,电信市场处于国家垄断状态。国家控制着互联网,控制着连接到网络上的所有设备以及网络使用许可权。开放电信市场之后,固定电话运营商的数量在1998和2003年间增长了1倍。过去几年,在欧洲打电话的成本急剧下降。3分钟的通话费用平均下降了65%,10分钟的通话费用平均下降了74%。整个欧洲的电信行业正在融合。

第二,在信息化领域鼓励更多的研究和创新。

ICT对欧洲增长和就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ICT产业是经济发展的主要贡献力量,而对ICT的接受和熟练应用又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促进生产力的首要因素,它领导了关键行业的业务创新。

欧盟大力鼓励企业用ICT提高劳动生产率。过去几年,在ICT领域的研究和投资推动欧洲劳动生产率增长了50%。

第三,利用ICT,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以及就业环境。

欧盟在整个欧洲开展数字扫盲,让所有民众都从ICT上获益。欧盟关注的是如何提高公民的生活质量,提供更多的网上公共服务,如电子政务、电子卫生、电子学习等;推动ICT的普及,希望欧洲的民众都具备一些基本的信息通信技能,如文字和数据处理能力。

数字经济走向

第一,大力推动互联网普及。

欧洲有近一半的家庭不使用互联网。有些人是不想用互联网,有些人是没电脑,用不起互联网,或者是没接受过使用互联网的基础教育。欧洲55岁以上的人只有16%的人使用互联网,也就是说其余84%的人都不用,这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欧洲公共网站只有3%符合残疾人上网标准,而欧洲有15%的残疾人口,大大妨碍了残疾人对互联网的使用。能够使残疾人上网,对残疾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体现了电子政务要使所有的公民都能有机会上网这一初衷。

第二,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

欧盟90%的企业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是推动数字经济的中坚力量。未来,欧盟将会建立更多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分享平台,邀请成员国及其他愿意加入的国家参与到中小企业信息化网络平台中去,使参与国家的中小企业能够分享信息化建设经验,提高建设效率。

第三,运用ICT节能减碳。

欧盟《i2010战略》的实施是以ICT为核心的,因此如何运用ICT维持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了欧盟首要关心的问题。欧盟希望运用ICT达到节能减碳的环保效益,致力于达成2020年的目标:节省主要能源20%的消费,减少温室气体20%的排放,提升再生能源20%的使用。

数字法国2012计划

2008年是法国人异常煎熬的一年。始于美国的全球金融危机引发法国一系列的经济和政治动荡:巴黎股指全年累计跌幅42.70%,以建筑和汽车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受到重创,多个行业工人大罢工,法国电信先后有23名员工自杀……法国萨科奇政府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和压力,他们在急切地寻找让经济回暖的强心针。

为了GDP增长率

2009年初,4家权威机构对法国经济增长率给出了悲观的预测数字,无情地嘲弄着法国政府拟定的0.2%~0.5%的GDP增长目标。欧洲联盟委员会预测:2009年法国经济衰退明显,经济增长将为-1.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合组织、法国国家经济及统计研究所(INSEE)给出的数字均为负值:-1.9%、-0.4%、-1.6%。

法国农业信贷银行1月8日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预计2009年能保持增长的行业主要是信息服务、医药、飞机制造、电器设备、化妆品,其中,信息服务成为法国经济救命稻草,将增长2%。

第一个提出“将数字产业作为经济增长核心内容”思路的人,是法国解放经济增长力工作小组主席雅克·阿塔利。根据阿塔利2008年1月向萨科奇总统提交的报告统计:数字经济在法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只有6%,而美国已经达到13%,韩国甚至达到17%;而由于数字产业的相对落后,导致法国经济增长率每年损失0.7个百分点。这个数字对法国政府具有致命的诱惑力,因此,萨科奇采纳了阿塔力报告中所提到的每一项发展数字经济的建议。

解析数字法国2012计划

依据阿塔利报告任命的第一任数字经济发展事务国务秘书埃里克·贝松(Eric Besson)于2008年10月正式颁布了《数字法国2012计划》。这项涉及154项具体措施的计划,被埃里克。贝松称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加速器,也是政府针对金融危机提出的重要对策之一”。

这项计划核心内容涉及五个方面,主要是进行资源优化配置,优化市场竞争方面的变动:

第一,普及宽带互联网。实现从2010年起,以每月费用低于35欧元的低廉价格,让所有法国人享用宽带互联网。

第二,向通信业转移部分资源。截至2011年11月,将目前模拟电视信号占用的部分频谱资源转移供宽带互联网使用,2012年全面进入数字电视时代。这一做法与美国奥巴马政府的宽带计划做法如出一辙——释放无线频谱,以降低宽带接入成本,增加用户选择。埃里克。贝松称此举将为法国带来14亿欧元额外财政收入。

第三,强化移动通信行业的竞争性。在整个欧洲范围内,缩短转换手机供应商的必要时间,同时允许携号转网。鼓励发展移动虚拟网络运营商(MVNO),在2009年一季度颁发第三代(3G)移动手机的第四张营业执照的同时,优先照顾提供最优惠条件的供应商。

第四,发展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推广安全性极强的电子身份证,用于在互联网上确认使用者身份。

第五,进一步发展电子游戏产业。据统计,尽管2008年下半年爆发全球性金融经济危机,然而2008年度,法国电子游戏及其相关产品的销售额仍高达30.4亿欧元,同比增幅为15%,创历史最高水平。目前,电子游戏产业与电影放映业、电视产业、DVD光盘产业均已并列为法国四大文化产业。

这些措施被法国政府给予厚望,能在2008~2012年的5年中帮助法国到2012年跻身于全世界最主要数字国家的行列。

一周年后的法国信息化

经过1年的实践,2009年法国GDP连续两个季度回升,抑制住了下滑的态势。2009年第二季度,法国经济经过9个月的低迷后,奇迹般地增长了0.3%,紧接着的第三季度也上升了0.3%。宽带互联网、数字电视、电子商务等数字产业也已经显现出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数字法国2012计划》要求电信运营商在全国范围内提供宽带服务,而宽带资费将被限定在每月最高35欧元。这使法国成为欧盟第一个强制要求提供宽带服务的国家,并且法国政府将规定,只有普遍服务提供商在人口稀少的地区确保一系列基本服务才能够获得公共补助金。法国现在的4家宽带网络运营商中,有3家提供29.9欧元/月的宽带费用,1家有线电视运营商宽带价格为19.9欧元/月,均已低于《数字法国2012计划》的要求。法国2009年人均收入是1600欧元/月,宽带费用为29.9欧元/月,占比1.9%。2009年,法国宽带普及率达95%,并且均享受低价宽带。

法国数字电视覆盖率上调。2008年3月,法国数字电视入户率为51.7%,这些家庭通过地面数字电视、ADSL、卫星、光缆收看数字电视。2009年8月,55个新区域被准许使用地面数字电视(TNT),从而使得法国数字电视入户率达到88%。而法国国家视听高级委员会(简称CSA)确定的目标是,2011年如果数字电视覆盖率达91%,就可以最终停止模拟电视的播放。这将节约大量频谱资源,对降低互联网宽带的接入成本起到重要作用。

法国信息社会建设开始深入民生的方方面面。8月24日,法国最高法院裁决,允许将手机短信作为证明配偶不忠的合法证据。以前,法国法院认定在离婚诉讼中以短信作证据是对个人隐私的侵犯,因此不予采信。而另一方面,网购也成为人们最热衷的消费方式。法国2009年第三季度网购成交额同比攀升30%。法国电子商务及远程销售协会于11月17日公布的数字预计,今年最后两个月的网购成交额可能会达到50多亿欧元,同比增加25%。今年前9个月法国成交活跃的网店数量同比激增了34%。3G手机的旺销也推动了网购的发展,今年第三季度用手机上网购物的人数达到90多万,同比增加了29%。

这些接踵而至的利好消息,使得法国政府总算能喘口气了。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当法国总统萨科齐携夫人布吕尼到达地中海度假时,他们似乎比以往更加悠闲放松。对于萨科齐来说,经济回升的消息将其不久前因为锻炼而晕倒的负面影响一扫而空。

IT韩国未来战略

早上起床入厕后,设置在马桶内的传感器就把收集到的健康信息传给医院,随后医院将诊断结果和当天注意事项呈现在卫生间的显示屏上。接下来,按照智能冰箱推荐的食谱吃早餐,再按电脑根据当天天气情况做出的穿衣提示穿好衣服,然后开着智能电动车上班,到达后把车交给无人停车系统……

这就是韩国政府2009年9月2日发表的《IT韩国未来战略》报告描绘的韩国人未来生活图景。

今年9月,韩国政府了《IT韩国未来战略》,决定未来5年内投资189.3万亿韩元(约合1.035万亿元)发展电子信息核心战略产业,以实现信息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为韩国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韩国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30多年来,了一系列计划。2004年的U-Korea战略,给韩国信息化发展目标定了一个新的高度。目前韩国的信息化水平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其发展模式还被公认为国际上最成功的典范。目前,韩国信息产业产值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7%(对比数据:我国2007年信息产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约7.2%,计划到2010年时,比重增至10%),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40%,是国家核心产业。韩国经济腾飞,特别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经济迅速恢复,与信息产业的崛起有很大关系。但近年来,韩国信息产业竞争力逐渐下降。迫于这种形势,韩国了其最新的信息化计划——《IT韩国未来战略》。

《IT韩国未来战略》核心内容包括:把信息整合、软件、基础信息设备、广播通信、互联网等5个领域确定为信息核心战略领域;未来5年内投资189.3万亿韩元发展信息核心战略产业;把汽车、造船、医疗、纤维、机械、航空、建筑、国防、能源、机器人等信息技术整合效果显着的行业定为10大战略行业;制定了在半导体、显示器、手机三个信息主力领域保持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的目标。将加强下一代存储器的研发,并积极参与制定下一代显示器和移动通信行业标准;广播通信领域,韩国将提高自主技术开发的无线宽带(WiBro)、网络电视和3D(立体)电视的商业化水平,到2012年完成数字电视播放转换工作,并在2011年大邱世界田径锦标赛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时进行3D电视的试播;韩国计划到明年底,在全国22万所中小学教室设置网络电视,使学生可以免费收看课外辅导讲座;到2012年,全国将铺设网速比现在快10倍的宽带网络,为老人和活动不便的患者全面提供远程诊疗服务。此次战略的意味着韩国信息化在向一个更高的目标发起挑战,也标志着韩国信息化迈上了新台阶。

90%家庭接入宽带网络

韩国的信息化水平和世界最先进的美国的距离正在逐渐缩短,目前已经达到了世界上比较先进的水平。在生活领域,韩国90%的家庭已经接入宽带网络,超过6岁的公民对互联网的使用率达到755%;在经济领域,电子商务交易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销售方式;在金融领域,实时在线交易正在取代传统的银行窗口业务,DMB业务和直接支付交易也可以通过手机来完成;在教育领域,大学文凭可以通过在线课程获得。移动电话业务开通以来,韩国移动电话用户已超过4000万户,实现了“人手一部手机”。

政府主导是成功关键

通过对韩国信息化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和韩国的国情有很多相似之处,两国电子政务建设同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地理文化背景都十分接近,了解韩国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对加速我国今后电子政务建设具有极高的借鉴意义。

韩国采用的是政府主导型的电子政务建设方式,在电子政务建设时重视全国的统一规划,并设定统一标准。在进行电子政务的建设的同时,韩国政府还特别注意相应的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以促进信息化应用的不断推进,同时避免因法规滞后而给政府和企业的信息化投资带来不必要的损失。韩国政府高度重视政府投资项目,通过投资效益分析评价提高电子政务投资效益。

日本信息化建设三级跳

建立副首相级首席信息官(CIO)、开设国民个人电子文件箱,这些是日本推出的新一代信息化战略“i-Japan”中的内容。综观日本的信息化战略,从“e-Japan”到“u-Japan”再到“i-Japan”,不仅仅是一个字母的变化,更是日本信息化战略的理念、目标与路径的全方位改变。

e-Japan:为信息化建设奠基

2000年7月,日本政府召开了IT战略会议,创立了IT战略总部,将其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集中研究组织。次年1月,这个成立不到一年的IT战略总部便喊出了推行“e-Japan”战略的响亮口号,其中的“e”是“electronic”(电子的)的首字母。

“e-Japan”战略的目标是在5年内把日本建设成为世界最先进的IT国家。而政策目标的实现路径的选择往往与当时的宏观环境和产业发展阶段息息相关。

据不完全统计,到2000年底,日本的互联网用户数约为4700万人,同比增长率高达74%,互联网的普及率更是由1999年底的21%提升到37%。但是受限于基础设施的普及率,日本互联网的发展遇到了一个最基本的瓶颈。

为此,IT战略总部将e-Japan战略目标的实现路径定为三个方面:电子政务、互联网基建、信息人才培养。

在电子政务方面,日本通过建立“四极互联网”以及“五项基础建设”,来构建电子政务的软件构架与硬件体系。

另外,该战略借助制定信息技术标准、普及远程教育,以及在大学新设、改组IT专业,增加入学定额等方式来实现信息人才的培养。

u-Japan:创造上网环境

尽管宽带普及率迅速提高,但日本宽带的实际使用率却不能让人满意:DSL、Cablemodem和FTTH的实际使用量分别只占设施能力的30%、11%和5%左右。面对这一差距,2004年3月,日本政府召开了“实现泛在网络社会政策”座谈会。同年5月,“u-Japan”战略正式诞生,

“u”(ubiquitous的首字母)意指“无所不在的”。根据“u-Japan”战略,到2010年,日本将建成一个在任何时间、地点,任何人都可以上网的环境。

如何来营造这样一种上网环境?如何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呢?“u-Japan”战略将发展各种网络应用作为主要的解决之道,其中,政府扮演着提供资金,支持这些应用的开发与发展的角色。

人们不使用网络有各种原因。“u-Japan”战略针对不同的原因,制定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如针对老人和残疾人,“u-Japan”战略支持开发更便捷的人机交互界面、提供ICT知识培训等;针对那些对网络安全性抱以强烈怀疑态度的人,“u-Japan”战略扶持保障医疗、教育等领域信息化应用安全的技术和产品的研发。

i-Japan:转动公共部门的网络齿轮

由于此前基础设施的建设,日本政府指出,日本的通信基础设施已在世界领先。但是,日本正面临着公共部门利用信息技术进程缓慢的现状。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日本政府在今年补拨了1万亿日元预算用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并推出了助力公共部门信息化应用的“i-Japan”战略。“i-Japan”战略将执行目标聚焦在了三大公共部门——政府、医院和学校。

数字化教育战略范文3

一、服务教育改革:教育理论刊物的责任之一

2010年7月29日,《教育规划纲要》正式。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教育理论刊物必须勇于承担使命,担当责任,充分发挥教育理论刊物对教育改革的引领作用,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健康发展,进而提升教育理论刊物的社会影响度。

教育理论刊物分会理事长、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教育科学》杂志主编傅维利教授在主题发言中指出,改革将成为中国未来十年教育的主题。这就意味着教育科学研究将会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和地位上。教育改革涉及到数量、结构和质量三个维度的变化。从当下中国教育现状来看,“增数量”的目标达成是顺畅的,但“调结构”、“提质量”将会面临巨大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一方面,需要寄希望于国家要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特别是提高公用教育经费所占市、省和中央财政的比例。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需要运用“改革”的思维方式,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以及在教育改革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改革”虽然已经成为中国教育运行发展的主题,是实现“结构调整”和“质量提高”的惟一出路,但是改革不是盲目的试验甚至“乱冲乱撞”,改革的成功必须建立在严谨的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以往教育发展的历程告诉我们,没有教育科学研究为基础的改革,其成功概率是很低的,而给教育发展带来的损伤概率却很高。因此,作为教育研究成果发表主阵地的教育理论刊物必须牢牢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期,勇于承担使命、担当责任,积极引领教育科学研究方向,主动引导作者关注重大教育改革问题,促成和推动相关研究,并及时研究成果,为建设教育强国与人力资源强国做出贡献。

与会代表还就今后一段时间内教育科学研究热点问题各抒己见。概括起来主要有:学前教育普及问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减轻中小学生负担问题;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问题;高等教育质量提升问题、债务负担问题;职业教育强化问题;素质教育改革问题;终身教育体系建设问题;创新人才培养问题;考试招生制度尤其是高考改革问题;现代学校制度建立问题;深化办学体制改革问题;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教育投入保障机制问题等。分会倡议,教育理论刊物应当积极主动地发挥自身优势,通过设立专栏、编辑专刊等形式,为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科学健康发展承担起使命,担当起责任。

二、应对数字出版:教育理论刊物的责任之二

十余年来,数字出版迅猛发展,迅速完成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高速扩张。当下,各种学术期刊网以其特有的优势逐渐发展成为强势媒体,不仅直接影响了传统纸质教育理论期刊的发行,而且逐渐危及教育理论刊物的生存与发展。与会代表针对如下问题展开了充分讨论:

问题之一:是机遇还是挑战?

有的代表认为,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是时代的必然,数字出版是大势所趋,网络阅读已经深入人心。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的日益成熟,数字出版已经成为必然。从这个视角分析,数字出版是教育理论刊物发展的机遇。同时,伴随着数字出版这一“朝阳产品”逐渐走向强势,来自数字出版的挑战愈益彰显。其表现有:一是要求编辑部与其签订独家入网协议:即只能加入我的期刊网,不能再加入其它期刊网。二是要求编辑部加入数字化优先出版系统:即在纸质版刊物尚未印刷出来前,就已经在期刊网上率先出版了。因此,教育理论刊物必须迎接这一挑战。

问题之二:数字出版的利与弊?

与会代表就数字出版的利与弊展开了充分讨论。有的代表认为,数字出版之所以迅猛发展,是因为其固有的长处:检索便捷、浏览方便、瞬间下载、库容庞大、资料丰富、省时省力。加之,有的学术期刊网为了吸引更多的期刊加盟,采取了整体产品策略,不断扩大延伸服务的范围。一是为查寻影响因子、下载量、转引率等提供便利。二是通过免费提供编辑部采编系统、学术论文不端检测系统等,部分满足了编辑部的需要。其弊在于:一是数字出版尤其是学术期刊网只是搭建了一个平台,没有自己的作者队伍,只能依靠各刊物提供资源。没有各家刊物提供源头活水,期刊网就成了死水一滩。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期刊网有点“不劳而获”。二是上网下载费用相对高昂,没有实现免费化。目前,每页下载费用从几角钱至1元钱不等,下载10页左右,就等同于买一本刊物的价钱。

问题之三:是消极适应还是积极应对?

与会代表就如何应对数字出版的挑战各抒己见。绝大多数代表赞成积极应对。概括起来其应对策略有:一是增强法律意识。一方面,积极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等重要文件。另一方面,聘请期刊法律顾问,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完善刊物的守护职责。

二是教育理论刊物一方面可以在出版发行纸质版的同时,重视出版发行电子版,并以低廉的价格抢占市场。另一方面,可以以分会为平台,联合建立教育学术论文数据库、期刊网,利用行业优势及各期刊编辑人员良好的专业素养,建立更有利于教育理论研究人员浏览、检索和发表的数字平台。

三是联合起来保护知识产权。有的代表指出,在当前的形势下,教育理论刊物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使双方处于平等的对话位置。学术期刊网之所以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强大的数据库,就在于其采取各个击破策略,在学术期刊没有意识到知识产权保护的前提下,签署了合作协议。如今,任何一个刊物都不可能以不合作来争取自己的话语权。教育理论刊物必须借助分会这一平台,形成合作联盟,才有可能在分成方式、合作方式上与学术期刊网展开谈判,争取刊物应有的权益。

四是强化作者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有的代表认为,学术期刊网的发展虽然方便了作者,但同时也直接侵害了作者的知识产权。例如,目前已经有作者对每页几角至1元的下载费用提出质疑。教育理论刊物必须充分利用与读者紧密联系这一优势,与作者联合起来,才能使自己的话语拥有真正的力量。有的代表还详细介绍了我国台湾地区教育理论刊物要求作者签署“作者授权书”的做法。

数字化教育战略范文4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信息化学习环境;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73-02

一、数字化校园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数字化校园”是以校园网为背景而建构的集教学、管理、娱乐为一体的新型数字化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是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将现实校园的各项资源数字化,形成的一个数字空间,使现实的校园环境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几乎所有的中小学校,都有近80%的教室已与因特网连通,约10%的学校建成了无线网,少量学校已达到了学生人手一机的水平,已经基本上完成了由传统教育向基于数字平台教育的转变。然而在我国,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只是刚刚起步。我们认为,建设数字化学校,培养具有良好信息素养、能适应数字化社会需要的人才,是符合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方向的。建立一大批能够提供基于数字平台的教育的学校,将为中国的教育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我国《数字化校园与学校管理现代化研究》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硬件条件的限制。部分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电脑数量不够,其配置不符合要求。网络不能覆盖全校。

二是受软件制约。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信息素养需进一步提高。教师及领导的教育观念需与时俱进,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

二、我校数字化校园现状

我校创办于1965年,为湖北省示范学校。2005年迁入新校区,学校占地319.2亩,建筑总面积6万多平方米,全校42个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电教平台、液晶投影,开通了千兆“校园网”,现已建有校园网站、校园论坛、数字图书馆等系列数字化资源;分批购置500多台电脑(笔记本),先后装备三个70座学生网络教室、三间多媒体教室,三个学术报告厅,并为各处室配备办公电脑,每位教职工配备笔记本。教师自主开发、制作了一批教学软件,构建了部分教学资源库。教师们在每一个教室内都可以进行多媒体教学。网络覆盖全校,拥有校园电视台,可进行现场直播、转播。拥有天文观测台、校园广播系统、电子阅览室等先进的教育技术装备。搬入新校区后我校的硬件设施不断完善提高,但是软件应用方面有还待完善,特别是如何提高学校现代化管理,并将数字化校园与学校管理现代化如何更好地融合一起是目前迫在眉睫的问题。

从促成元素上看,一是作为湖北省示范高中,我校承担的《网络环境下自主探究性学习策略的研究》、《“学科网站群”高一语文、数学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研究》等课题已顺利结题,为我校数字化校园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学校注重创设数字化的多样平台来促进学生个性、潜能的发展,多年来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值得总结与进一步提升。二是结合全国“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要点,按照湖北省2011年度教育信息化专项课题申报工作的要求,我校深刻认识到未来数字化对学校发展所带来的广泛空间。三是需要对这些年来数字化对中学的挑战与中学教育改革实践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

三、我校数字化校园的设计目标

1、总体目标。 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水平和理论水平,以形成实施“校园数字化和学校管理现代化”的共识,努力探究出数字化中实施现代化管理的方式方法,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的管理水平,促进学校工作大步跨越,促进教师队伍的全体提升,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2、具体目标

(1)充实校园网络资源。 在目前已建成集教育教学、教学管理、教学服务由校内到校外,双向高速的数字化网络的前提下,进一步强化措施,充实网络资源:首先是对本校教育教学、教学管理成果进行整理,整体梳理、精心选择,形成本校教育教学资源库。并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充实、调整和更新,为使师生更充分享受资源创造条件;其次是结合本校教育教学实际,借助互联网,为教师、家长、学生收集并提供教育教学资源,为他们应用教育教学资源提供方便快捷的通道。

(2)建立网络管理平台。 通过建立网络管理平台,促进学校管理模式的变革。把对教师和学生的管理,对教育和教学的管理,与网络紧密结合进来,发挥网络的短平快效应,以促进校长、教务人员、教师与学生进行工作、学习与交流的快捷和高效,加快学校内部、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各层面的信息传递速度,使校园与社会、校园与家庭更紧密的结合成一个综合的教育环境。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适合“数字化校园”的教师队伍。

用数字化的要求培训教师,使全体教师了解数字化、理解数字化,并主动、积极、有效地参与到数字化积累和数字化服务中来,逐步把数字化资源服务纳入学校日常工作。

(4)重视管理模式的研究。 对数字化校园中管理模式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形成能够促进学校不断超越、教师整体提升、学生全面的高效管理模式。

四、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内容及应用

第一部分 数字化校园建设

数字化校园的硬件建设。

数字化校园的平台建设。

第二部分 学校现代化管理

数字化挑战下的学校德育管理。

数字化挑战下的学校教与学的管理。

数字化挑战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

数字化挑战下的后勤服务管理。

上述两部分相辅相成,数字化校园建设为基础,为学校现代化管理提供保障。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完善校园网站,强化实用功能,建立运转平台。

数字化教育战略范文5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出版;发展路径

用清华大学出版社开发的书问平台检索“新媒体”,可以得到100万个页面级搜索结果,即在书问的全文图书中,有100万页提到了新媒体。这是一个庞大的数据,也从侧面反映了新媒体已经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据搜索结果-的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新媒体艺术》一书的解释,“新媒体”是“相对于出版、报刊、广播、电影和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络、卫星等网络渠道,以及计算机、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和新媒体形态”。面对新媒体时代的挑战,中央已经明确提出加快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要求,出版社作为传统媒体,必然要响应融合的号召,加快转型速度。大学出版社作为极具中国特色的出版群体,具有学术化、专业化的特征,与新媒体等先进科技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更需要探索自己独具特色的融合发展之道。以下,笔者将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新媒体时代大学出版社的发展之路。

一、新媒体时代国际专业出版与大学出版的发展动态

2015年以来,在学术图书市场,由于图书馆采购规模下滑,采购结构进一步向期刊倾斜,以及数字化图书产品向根据实际下载量付费的模式转型而带来的支付延后,国际学术出版市场面临较大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专业出版仍好戏连台,在并购重组、深度数字化、开放存取、国际化和内容资源的集聚等方面均展现出一些引人注目的动向。

第一,专业出版深度数字化,内容与技术高度融合。经过20多年的持续投入与创新,专业出版已成为国际出版产业三大分支中数字化程度最高的领域。内容与技术的融合已成为各大公司年报中最核心的关键词。例如,励讯集团在2015年公司年报中指出,公司将通过开发日趋复杂的信息分析与决策工具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作为公司的核心战略,即通过全球化平台整合内容、数据、分析方法与技术。公司系统地将所有业务向电子化决策工具方向转化,以期实现向高成长业务领域转型,逐步退出面临结构化衰退的领域,并降低纸介质出版物需求减少的影响。例如,励讯将自家的开源大数据技术开发的HPCC(High PerformanceComputing Cluster)系统应用于集团的各主要产品中,从而为用户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增值服务。该技术用于集团著名的ScienceDirect产品上,大大提高了推荐“相关文章”的准确度,使相关文章的用户点击率提高了一倍。

第二,面向职业人士的专业出版企业向技术公司转变。如果将专业出版再进一步细分为面向科研的学术出版(Academic)和面向职业人士的(狭义)专业出版(Professional)的话,在法律、金融等领域的狭义专业出版已经越来越具有技术公司的特征,其产品体现出平台化、工具化和智能化趋势,如汤森路透和励讯集团的法律产品和风险评估产品,通过提供工作流解决方案或大数据及其分析工具,已成为职业人士不可或缺的工作平台或分析工具。

第三,学术出版的平台化、工具化和智能化发展加速。相较于狭义的专业出版,学术出版从某种角度上看保留有更多的传统出版色彩,其内容的组织和产品的展现仍然保留有期刊和图书的形态,但其平台化、工具化和智能化的脚步也在加快。2015年,以STM学术出版为主的Elsevier的电子出版收入已达到总收入的76%,纸介质出版物占23%;Springer的数字化收入占71.7%,纸介质收入占28.3%。

第四,大学社数字出版业务与数字化产品收入逐年递增。大学出版社在数字化方面略微落后于商业出版社,加之其产品结构的多样性,其数字化产品占总收入的比重仍较商业出版社有一定差距,但其推动数字化的决心和步伐有明显加快的趋势。2016财年,剑桥大学出版社32%的收入来自数字出版或数字出版相关产品,且近年来保持了年递增20%的速度。牛津大学则有22%的收入来自纯数字产品,2016财年的年增长率为8%。

近年来,牛津大学出版社在其各个业务板块中推出了几十个数字化产品,包括牛津学术(图书)在线、大学学术出版在线、牛津通识读本在线、牛津参考书目在线、牛津词典在线等。其中于2011年的University Press Scholarship Online(大学学术出版在线)赢得了斯坦福、耶鲁、MIT等21所大学出版社的加盟,可以在线提供各加盟出版社出版的、覆盖31个学科的20000多种学术著作。

第五,大学出版社也是开放存取新模式的积极倡导者。牛津大学出版社共有300多种学术期刊,其中100多种提供了绿色开放存取(有限制,如只向大学开放),9种为金色开放存取(完全开放)。剑桥大学出版社也同样加大了对开放存取的支持力度,既包括期刊,也包括图书。2016财年它的开放存取业务也取得了增长。

二、新媒体时代对我国大学出版发展的影响

第一,新媒体是大学社服务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创新的重要手段。今年,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培养出好的哲学社会科学有用之才,就要有好的教材。”大学社作为出版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出版物的重镇,不仅要注重传统的纸质出版物,还要积极利用新媒体探索新型出版物。在这次座谈会上,.总书记还强调:“要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图书文献、网络、数据库等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大学社可以利用母体大学的品牌探索哲学社会科学出版物的数字化渠道,利用新媒体积极宣传优秀成果,以多N形式促进学术繁荣。

第二,媒体融合是大学社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由之路。众所周知,我国经济发展已经步入“新常态”,这不是短期的、局部的,而是长期的、全局的。“新常态”对基本面的影响也会作用到出版业上,从消费者、渠道、印刷业、造纸业等产业链的多个环节层层渗透。在坚持大学品牌的同时,大部分大学社都很好地走出了市场化之路,也由此需要应对市场波动的挑战,需要足够的智慧和韧性。现在各行各业都在朝着“互联网+”的方向转型升级,大学社可以抓住这一契机,立体化、多层次地探索适合自身的媒体融合模式,争取早日实现转型升级。

第三,新媒体是大学社贯彻我国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2016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提出了加快建设网络强国的总目标,在提升应用水平方面对培育信息经济、深化电子政务、繁荣网络文化、创新公共服务、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安排。这里面的繁荣网络文化和创新公共服务都与出版业有关,也是大学社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使命,因此,大学社要利用这一政策,抓住“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机遇,成为连接政府、技术商和读者的主角,做好贯彻政策、引导技术商和服务读者的工作,提升自己的信息化实力。

第四,新媒体是大学社落实全民阅读战略的关键布局。今年,“倡导全民阅读”再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是出版业的光荣,也是出版社担负的国家重托。大学社在科学知识阅读、终身学习知识阅读等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大学品牌本身就是大学社推进全民阅读的“金字招牌”。全民阅读战略要求大学社比以往更重视面向公众的知识传播,积极出版政策普及读物、理论普及读物和科学普及读物。年初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开展2016年全民阅读工作的通知》,指出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提升数字化阅读的质量和水平。这就要求大学社在贯彻全民阅读战略的时候从选题策划开始就要考虑新媒体传播,及时调整业务模式,提高出版物的曝光度。

第五,教育信息化改革迫切要求大学社融合发展。2016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要通过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教育管理的融合,强化教育信息化对教W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的服务与支撑。大学社作为我国教材出版的主要力量,要紧跟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步伐,在出版载体、教学管理、教育改革等多个方面提高对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的服务能力,适应信息化教学和信息化学校的建设。

第六,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要求大学社利用新媒体开拓服务思路。国务院2015年提出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是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大学社一定要考虑自身在这个国家战略中的定位。国外像牛津大学出版社和剑桥大学出版社等在服务大学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不仅很好地服务了本校,还能够面向世界不断推出高水平的出版物,成为学校的国际名片。在我国,也有不少大学社已经走出本地区,成为学校在全国甚至世界出版界的一张名片。下一步,大学社在各大学纷纷提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目标的背景下,不仅要继承优秀传统,还要尽快升级自己的出版理念和服务宗旨,加强新技术应用,开阔视野,加快建设中国一流出版社甚至世界一流大学出版社。

三、新媒体时代我国大学出版的应对措施

第一,探索新媒体时代的质量管控措施,坚持“守土意识”和人文情怀。2016年10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了全国少儿报刊编校质量检查情况和辞书、教材教辅、地图类图书编校质量抽查情况,说明国家对图书质量越来越重视,这要求大学社必须严把质量关。新媒体促使传统出版发生了很多变化,但有几个基本点却不能变:一是选择与发现是出版的本质不能变;二是内容优劣是衡量出版质量高低的唯一标准不能变;三是出版人的文化情怀不能变。文化情怀缺失者绝对不是一个合格的出版人,更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出版人。出版业的历史进程也一再表明,无论出版本身如何变革,出版的成就永远是由那些具有文化情怀的出版人所创造的。因此,在融合发展的进程中,大学社不仅要有高度认同互联网思维和数字化战略的高层管理者和掌握前沿技术的专业人才,还须具有文化情怀。

第二,紧跟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步伐,强化大学为本的“中心意识”。大学社姓“大学”,正如牛津大学出版社主页中写道:“牛津大学出版社是牛津大学的一个部门,它的使命是通过全球化的出版实践来推进牛津大学在科研、学术和教育领域内保持卓越的目标。”剑桥大学出版社同样强调:“剑桥大学出版社是剑桥大学的一个部门。我们的使命是通过提供最好的学习与研究解决方案来激发人们的潜能。我们的愿景是由剑桥激发出一个学习与研究的世界。”我国大学社经历了转企改制,在管理上可能与母体大学拉开了一定距离,但仍然需要坚持以大学为本的“中心意识”,坚持为母体大学提供更好的服务,与母体大学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弯道会师”。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社就要利用自身新媒体探索的契机,与学校有关科研机构和专家合作,在学校信息化建设、学术成果、国际影响力提升等方面做好服务。

第三,加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新媒体时代“得人才者得天下”。新媒体时代需要传统出版社在资本运作、商业模式、体制机制等方面不断创新,而创新的原动力是“高素质复合型的出版人才队伍”。具体地说,在人力资源方面,当前急需引入既能深刻理解出版功能与本质,又高度认同互联网思维和数字化战略的高层管理者;引入掌握前沿技术的专业人员,促使其与传统编辑营销人员进行深度“融合”,组建一支“复合型”的团队。出版业转型升级需要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作支撑,大学社的转型升级,需要更加专业的(各学科领域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去推动。

第四,积极适应教学改革,加快教育出版转型的步伐。面对的读者群体多数是学生,大学出版社的数字出版,应以教育为本。要依托学校充足的人才资源、智力资源、知识资源、教学资源和学术资源,使出版社从单一的教材提供者逐渐转变为面向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内容提供者和服务提供者。

第五,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大力推进新媒体时代的学术出版板块建设。当前,面对世界经济增长乏力、数字化浪潮冲击、出版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日益高涨的开放存取呼声,国际出版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另一方面,随着创新型国家建设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我国科研产出爆发式增长,知识经济蓬勃发展,为我国学术和专业出版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大学社可以将学术出版作为“十三五”的主要增长点,在发展策略上从“渐进式”模式转为“跨越式”模式,尤其是要抓住新媒体时代学术出版数字化的先发优势,结合国内外成熟的商业模式,明确定位,搭建或者“联姻”适合自身发展的数字平台。

第六,不断尝试营销新技术,重视新媒体渠道的专业化建设。现在出版社越来越重视新媒体运营,微信上定期就可以看到出版社微信公众号排行榜和大学社微信公众号排行榜等,这些都反映了出版社对新媒体的重视。目前看,除了“两微一端”,还诞生了结合AR技术、网络直播、算法推荐等多样形式的新媒体宣传。大学社可以利用大学技术人员活跃、年轻人多的优势,积极尝试这些新的营销技术,智能化地精准推送优秀出版物,提高营销效果。

四、清华大学出版社融合发展的思考与探索

1.全方位开展融合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清华社建社至今,―直致力于探索教育出版的科学发展之路。在品牌建设方面,坚持精品意识,在计算机与信息、理工、经管人文社科、职业教育、外语、基础教育等出版领域做精做专,出版了一大批精品教材,整体品牌形象不断提升。

在数字平台建设方面,综合运用数字技术,致力于布局数字出版,促进传统出版向新媒体出版转型升级,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融合发展新格局逐渐形成,建立了“数字出版门户网站――文泉书局”“智学苑”“数字教学平台”“书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兆泰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4个数字资源服务平台。同时,加强清华社官方网站、微信平台的规划与管理,编辑、营销人员、作者、读者积极参与,在业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在产品营销方面,构建以传统渠道与院校代表体系相结合的市场与营销架构。积极探索网络营销与本地化服务相结合的教材“O2O”营销新模式。通过十多年的积累,“产品经理+院校代表”从本地化运营发展成立体化的营销体系,探索了一条清华特色的教材营销模式,为清华版教材占据有利位势、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减少营销支出、支持营销决策、提升品牌影响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2.基于纸质教材提供数字化教学内容和增值服务

经典教材的开发。清华社一直坚持用课程研究带动教材编写的方式来建设经典教材,在计算机、经管、机械等领域与相关专家学者密切协作,共同研究学科教程,并在学科教程的基础上组织经典教材的编写,保证了教材内容的权威性和独特性。

基于教师的教学服务。(1)教学培训。清华社长期进行教师的培训工作,计算机、理工、经管、外语等领域每年开展近40场基于教材使用的教师培训会,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配套课件、样书服务、教学资源等。为了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除了提供样书让教师选择教材外,出版社还基于教材开发了一些教师教学工具,比如配套课件、教学资源等。比如,清华社为每一本教材提供配套课件,部分经典教材还会配套教师参考书、教学模型、题库等教师教学需要的辅助资源,这些资源通过官网或者其他平台推荐给相关教师。

教材的试读和销售服务。为了满足教师和学生网购图书的需求,更好地服务用户,通过官网()、天猫旗舰店和文泉书局()进行教材纸质书、电子书和音像电子产品的试读和销售服务,直接服务用户。改版后的官网,能为每本书提供纸质书销售(链接到出版社的天猫店)、子书销售(链接到文泉书局)、章节试读(链接到文泉书局)、样书申请(只针对教师,可申请纸质样书或电子样书)等服务项目。

数字化的教材增值服务。数字化的教材增值服务包括数字教材、拓展阅读资源、多媒体资源、作业测试、软件系统等。这些产品是纸质教材的增值服务部分,用于补充课堂学习模式,围绕教材提供强大的数字化资源或者学习效果测评方案。比如,O2O拓展阅读。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的迅猛发展,用户的阅读习惯也随之发生巨大改变,静态图文已不能有效满足用户的需求。清华社的“益阅读”移动图书库系统()是一种“互联网+”模式的数字出版:其一,通过在传统纸质教材中插入二维码,对应清华社网络平台中大量丰富的多媒体内容。通过扫描教材中的二维码,学生即可通过手机或电脑灵活地访问图书配套多媒体资源,从而极大地丰富了可阅读的内容和媒体格式;其二,通过手机APP应用形成聚合效应,有效构成虚拟学习社区,实现用户、出版社、作者之问的线上高效互动;其三,通过移动支付功能方便用户支付,为读者提供随时随地阅读的可能。

3.开发在线教育服务及在线教育相关产品

智学苑数字教学服务平台。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模式的应用,可谓是出版机构结合高校进行融合创新的典范:出版机构将已有的教材和课件等内容资源加入SPOC教学平台,和线下教育互相支撑。清华社的SPOC平台――智学苑(),以教材为原点,以知识点体系为支撑,在资源组织方式、数据分析模型、教学管理模块、内容呈现形式、学习过程支持等几个方面独具特色,赢得了业界高度评价。

基于仿真实训与学习过程管理的财经实务技能开发系统。当前,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特色就是突出实训教学,重视技能培养。但是,职业院校普遍存在实训系统落后,与理论教学、企业人才需求相脱节的情况,由此也造成了“用工荒”与“就业难”的突出矛盾。为此,清华社在创新立体化教材出版的基础上,充分整合院校、技术企业、行业协会和出版单位的优质资源,运用虚拟仿真、数据技术,开发融立体化教材、虚拟仿真实训、在线过程评测、富媒体教学资源、个性化学习资源推送于一体的财经实务技能开发系统。将课程教学资源、仿真实训软件与考证辅导平台进行深度关联,为职业学院财经专业教学、实训、考证提供一站式、系统化的整体解决方案。

基于教学的综合平台产品。围绕课堂教学所开发的综合教学管理平台,整合了教学资源、平台和服务,为混合式教学提供教育服务、教学内容和教学管理。比如,清华社为天津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开发的“智慧教学平台”,就是一个提供了综合化教学资源管理和教学展示应用的综合性平台。利用云端集散式部署架构提供中央海量数据查询、存储和处理平台,既可允许各高校师生直接访问,也可针对单个学校部署,并实现了与中央平台在教学内容、课件、数据方面的互动,避免了信息孤岛的产生。

4.利用新技术,拓展学术出版的发展空间

当前,清华社正处于实现新的发展的关键时期,无论从天时(国家大环境)、地利(学校小环境)来看,清华社的学术出版都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根据《清华大学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清华大学到2020年将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各理工学科将普遍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未来五年,将是清华大学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的爆发式增长期。当前,清华大学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机构层出不穷,人才引进和对外合作空前活跃,世界级成果不断涌现,为清华社提供了大量高质量的出版资源,清华社将学术出版社作为“十三五”的主要增长点,并在资源投入、人力配备、管理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倾斜力度。

数字化教育战略范文6

6月20日,中国女宇航员王亚平在神舟十号飞船上,完成了中国航天史上的首次太空授课,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史上的又一重大里程碑事件。在本次太空授课的地面课堂里,两位地面教师利用联想电子教室解决方案,为学生们创造了全新的课堂体验。

联想电子教室解决方案,依托ThinkServer服务器和先进的云计算技术,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显著提升了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和教学效果。部署该方案后,用户能够从任何位置和设备访问托管的桌面,上课不用固定在教室进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访问学校的桌面系统,完成作业或者考试。该方案中的远程视频教学功能,还可以让位于教育欠发达地区的学生们随时聆听千里之外名校教师的现场讲解,有力推动了中小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切实缩小数字鸿沟。

此外,电子教室解决方案还实现了教学终端集中管理,减少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的部署调试工作量、提升系统安全、简化合规管理、延长终端使用寿命,并通过用户权限控制、数据集中管理、系统快速回复等大大提升电子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2.视察浪潮信息化核心装备成果

9月30日上午,参加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活动的、、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张高丽等领导来到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浪潮专区听取浪潮云计算核心装备汇报。浪潮集团董事长兼CEO孙丕恕、高级副总裁王恩东向总书记一行汇报了我国信息安全现状和信息化核心装备的发展情况。

了解了关键应用主机与海量存储在国家信息安全中的重要性,听取了这些核心装备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的汇报,详细考察了浪潮重大创新成果――我国首台关键应用主机天梭K1和首台PB级海量存储,询问了技术水平和市场应用情况。对浪潮在信息化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为国家信息安全做出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并拿起了浪潮研发的处理器协同芯片,仔细询问相关情况。在了解到浪潮关键应用主机已经在金融、政府等领域取得成功应用时,总书记给予高度肯定。

总书记一行还考察了由浪潮研制的我国首台大数据一体机、基于国产CPU的军队信息化装备和用于大型互联网厂商的云服务器,并听取了发展云计算核心装备的建议。

3.教育部与中国电信签署协议 共促教育信息化提速

1月5日,教育部与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本着“政企联动,优势互补,支持教育,战略共赢”的原则,明确建立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

与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合作是教育部为贯彻党的十精神,落实教育信息化“机制创新”基本思路、探索“政企联动、合作共赢”有效机制、共同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的重要举措。

根据协议,今后三年教育部和中国电信将在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教育管理信息化和数字教育资源服务、教育信息化教师与专业队伍培训等领域开展多种形式的全面合作,中国电信将重点支持10-15万所中西部中小学的宽带网络接入和已实现宽带接入的8-10万所中小学校园无线网络建设,并对这些学校的日常网络使用费用给予特殊优惠政策,还将支持全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中小学学科教师和中职学校专业教师30万人的信息技术专项培训,切实推进教育信息化事业快速发展。

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部长助理林蕙青和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董事长王晓初、副总经理孙康敏等出席签约仪式。

4.教育部与中国联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

12月25日,教育部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全面开展战略性合作,加快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进程。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部长助理林蕙青和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副总经理姜正新等出席签约仪式。

此次教育部与中国联通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是双方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总体部署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共同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的重要举措。

根据协议,教育部和中国联通将本着“政企联动,优势互补,支持教育,战略共赢”的原则,不断深化合作内容、扩大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中国联通将发挥在宽带、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全面支持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2014年年底前,中国联通将向西部地区中小学捐赠价值1000万元的基础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产品(中国联通“班班通”产品),切实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的要求。

5.IBM开展“智慧校园”系列教育行业交流研讨活动

IBM全面了“智慧教育”解决方案,并陆续在北京、广东、上海、江苏、浙江、武汉、河南等多个地区组织开展以“打造智慧校区,助力智慧校园”为主题的教育行业交流研讨活动,引起了各地教育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IBM智慧教育解决方案服务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客户的关键业务需求,在教育及其对社会贡献的方面,重点关注以下三个发展方向:

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果:将深层分析与先进的技术、学习资源和研究相结合,创造新的洞察力和决策指导;

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运营效率与效果:创建一套应用开放和流程灵活的智能基础架构体系,以达到降低成本、动态响应新业务需求并提供安全措施的目的;

科研――加快研究和创新能力:通过研究人员与行业的协同,增加知识创造、能力创新和智力资产,以促进教育与经济产业的发展。

6.成都康赛与中国银联签订教育行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7月,成都康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中国银联达成在支付和缴费领域进行全业务战略合作的共识。

成都康赛自主研发的康赛校园支付平台采用B/S模式,让学校的收费部门、财务部门以及缴费用户不受时间空间的影响,收费部门、财务部门可以在任何能连接到互联网的地方获取收费信息;缴费用户可以在任何能连接到互联网的地方进行缴费,提高了收费效率,降低了收费成本。并且,用户与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采用SSL数据加密传输协议,能把用户的每一个行为都记录到系统日志。同时,系统支持集群部署,保证高并发时系统的稳定性。

目前,在国内从事教育行业支付产品开发的公司中,成都康赛是唯一一家与中国银联合作的数字校园厂家。

7.华为举办“互联新校园,携手众教育”教育高峰论坛,首次提出“众教育”理念

9月,华为在北京举行主题为“互联新校园,携手众教育”的教育高峰论坛,相关领导、行业专家、教育及信息化资深媒体人及合作伙伴等共200余人参会,就创新教育模式、学习模式等话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华为首次提出以领先技术和社会资源整合为核心,构建系统化现代教育体系为主旨的“众教育”理念,标志着华为作为全球领先的ICT解决方案供应商已加入到教育信息化发展和改革的先锋队伍。此次华为还面向较贫困地区学校捐赠了5000台电脑,同时华为表示此次捐赠只是开始,后续将不断推动类似活动参与到教育公益事业,用共同的爱心架起一座跨越数字鸿沟的桥梁。

8.锐捷网络首推“三通两平台”网络建设解决方案

为助力“三通两平台”建设,推动区域教育信息化进程,锐捷网络在国内领先推出“三通两平台”网络建设解决方案,并帮助多个地市成功落地。2013年4月,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管理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主办,锐捷网络承办的“区域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研讨会在郑州隆重召开。此次会议上,全国各地市教育局、电教馆、信息中心等信息化主管领导,共计400余位教育信息化专家齐聚一堂,以郑州市班班通工程作为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成果借鉴,以国家政策、专家视角、技术支撑为落脚点,共同探讨“三通两平台”建设在实践和应用过程中的问题与经验。同时,围绕“新教育、新网络”的创新理念,锐捷网络针对网络出口优化、无线校园网接入以及IT运维管理推出的“三通两平台”网络建设解决方案,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认可。

9.新中新“掌上校园”手机客户端,尽享数字校园精彩生活

新中新公司推出“新中新掌上校园手机客户端”,并已在多所高校成功应用,用户反馈良好。新中新的“掌上校园”手机客户端是“校园一卡通”与手机平台的深度融合,是为校园卡持卡人提供一卡通系统在手机端的应用。由多个应用系统组成,既相互连接又相互独立,每个功能界面均可为用户专门定制,充分体现大学的特色和风貌。可实现与学校统一身份认证的对接,根据权限控制其使用范围和功能,为用户提供快捷、畅通、随时可达的信息化服务。 其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实现了信息互通。完成了校园信息化高频应用由PC端向手机端的平滑移植。是对现有一卡通产品的完善、提升,也是未来深入数字化校园的新型方式。其彻底打破了传统局面,将繁杂的“校园一卡通”转化为手机上个性化、情景化的应用。“掌上校园”手机客户端未来会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基础之上,为用户提供可定制的个性化应用。并且推出更多的支付系列应用和电子商务功能,全方位的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

10.宏Acer助力佛山南海电子书包项目

数字化教育战略范文7

郝振省在讲话中指出,目前我国推出一系列的积极措施,甩以推动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积极实施数字出版“走出去”战略,大力组织数字出版相关活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和德国法兰克福书展组委会的合作将会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本次“强强联合”存在着广阔的合作空间,将为中德交流以及中国乃至国际出版产业作出积极贡献。我们期待战略合作的逐步落实,期待双方“精诚合作,共同发展”。岳根-博思先生充分肯定了此次合作对双方的积极意义。他表示,目前很多出版机构都不明白将来发展的趋势是怎么样,该如何做,这就是我们两家机构的责任与工作,为大家提供一个平台互相交流。让我们携手合作,努力加快出版业发展。

据了解,双方初步达成了以下几项框架性合作项目:一是双方联合组织年度国际数字出版峰会包括首席执行官论坛;二是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每年举办一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和中国数字出版年会,由德国法兰克福书展组委会协助邀请国际上的数字出版企业及嘉宾参加展览、论坛与演讲活动;三是双方联合举行一些面对出版业的年度主题培训、学习、考察,四是法兰克福书展组委会协助邀请国际嘉宾参加新闻出版总署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的会议;五是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与法兰克福书展组委会及下属法兰克福学院和研究机构合作开展人才培训、人才培养和出版产业方面的研究工作等。

海峡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在平潭综合实验区注册成立

本刊讯2月3日,福建省工商局在平潭综合实验区召开支持平潭开放开况通报会暨海峡书局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执照颁发仪式。省工商局党组书记、局长叶木凯通报了省工商局支持平潭综合实验区开放开发工作情况,向海峡出版发行集团总经理兼海峡书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瑞卅I颁发海峡书局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执照。

叶木凯提出,今年省工商局将召开第二次总局和省政府联席会议,再次提请总局对平潭开放开发的政策支持,争取赋予平潭综合实验区更多的特殊政策。并指出海峡书局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是省工商局进一步贯彻落实新闻出版总署与福建省人民政府签订的《共同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新闻出版业建设合作协议》的具体体现,是省工商局深入落实《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与《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的又一举措,也是省工商局在“五个共同”的两岸合作新模式下,推进两岸交流合作“先行先试”的又一重要成果。

据悉,海峡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由两岸合作,注册于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人民币,由海峡出版发行集团控股。海峡书局股份有限公司将积聚两岸优质文化资源,汇集两岸优秀出版菁英,通过资本、人才、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全面合作,秉承合作、分工及资源共享的理念,共同打造全媒体的文化创意集团。合资公司的成立,将对推动两岸出版交流与合作,做大做强内容产业,共同提升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林汐)

政校企合作,共同推进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合作签约仪式”举行

数字化教育战略范文8

关键词 数字化电视;现状;战略;发展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0-0040-02

0引言

数字电视是指数字化的电视系统,它起源于模拟电视,包括节目录制、编辑、存档、发送,到后期电视信号的接收、制作、显示等环节。国家广电总局对广播电视的数字化进程做了科学分析,初步预计在2015年实现数字信号的全面普及。

1 目前数字化电视发展现状

1.1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技术障碍和传播障碍

目前,我国已经出现了人口老龄化倾向,空巢老人大量出现,受教育程度和老龄化成为数字电视技术发展的限制因素,很多老人无法正确摸清“机顶盒”的开关,对于“机顶盒”的遥控器更是一知半解,这些老人只有在年轻人的帮助下才能正常观看电视节目。如今,对数字电视的开机使用尚且存在着如此严重的问题,就更谈不上数字电视生活化和日常化了。数字电视的技术瓶颈严重影响了收视状况,使得数字电视技术的传播举步维艰。

1.2数字线路与有线线路的冲突

数字电视与传统的有线电视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数字电视以纯数字信号的传输为主,有线电视以模拟信号的传输为主,所以,居民小区在进行电视数字化改造时必须全面舍弃老旧的有线线路。但是并不是每户居民都能支付数字化改造的经济支出或自觉自愿进行改造。由此,那些没有进行数字化改造的传统有线电视只能接收到中央一台或者本省的极少数节目,严重损害了居民的收视权和公平权,使得怨声载道[1]。

1.3现阶段的数字化并不一定适应所有地区

我国地域辽阔,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差距较大,各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经济、社会、自然等方面。所以,在数字化改造的过程中切忌一刀切和急于求成。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从事物的客观规律出发,遵循自觉自愿的原则,循序渐进的进行数字化改造,找到适合本地发展的数字化电视道路。

1.4收视费居高不下,名目繁多,受众有怨言

数字电视改造还存在一个现实问题,即观众是否接受高额的收视费。假如观众能接受收费现象,但是他们额外支出的费用与他们的休息时间显然不成正比。数字电视在收费方面远远高于传统的有线电视,假如观众需要增加邮件收发、点播等业务,必须额外缴费来积累“点数”,在技术方面也比较繁琐,这就在无形中增加了老年人和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受众的困难。目前有些城市无偿提供“机顶盒”,但收视费居高不下的现象仍然存在,收费种类多样,从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受众的收视压力。

1.5双向互动、方便快捷的技术目标并未实现

数字电视在理论上来说,能提供给受众细致周到、具体全面的互动服务,主要包括家庭影院、缴纳费用、数字点播、收发邮件等快捷方便的服务,但是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在没有付费的情况下,这些服务就是一项摆设,受众是无法享受到的[2]。

2 我国数字化电视的发展战略之路

2.1进行积极的媒介素养教育

媒介素养主要指人们对媒介信息的接受能力和评判能力以及人们借助媒介信息达到为个人生存或者自身发展服务的目的的能力。由此可见,媒介素养教育就是针对普通受众进行的媒体知识的教育,它旨在引导人们正确解读媒体信息并且能动的享受各种媒介信息和其他信息资源。操作起来可以以学校、居民楼、社区为组织单位,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媒介人员的指导下熟练掌握数字电视的操作要领和资源使用情况。对普通受众进行媒介素养教育,能尽早使受众脱离数字电视的盲区,拓宽接受群体,尤其是老年受众数量的增加。

2.2数字化电视与固定电话、互联网络并线

数字电视使用的纯数字信号由光线提供,能够最大限度的与互联网数字信号相兼容。固定电话仍旧以电信号为主要传播媒介,但是通过数字信号连接起来的网络电话更加实惠、方便,能给观众带来感官上的优质画面,同时使通讯更加实惠和方便。从理论上来说,数字光纤网络能够使信号传播速度达到光速,能提供无线宽带,并且能够避免信号间的相互干扰。如果能实现固定电话、互联网和数字化电视之间的并线,将最大限度的达到“节约能耗”的目的,从而使得数字化为广大受众所接受。

2.3数字化电视与有线电视协同发展

《我国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时间表》曾指出,我国在2005年开始实施数字卫星直播的业务,与此同时进行地面数字电视的研发,2008年我国全面实施地面数字电视和高清晰度电视的推广业务,预计在2015年全面淘汰传统的模拟电视。世界各国都做出了详尽的发展规划,英国、美国、日本分别将数字电视的停播时间定为2010年、2006年、2011年[3]。

2.4调整收费,使之合理化

数字电视的收视频道大大增多,观众在享受便捷的同时要支付大量的收视费用,这无异于使本就不低的收视费跃上一个新的台阶,普通大众尤其是贫困家庭或老年受众无法承受。此种收费状况不仅阻碍了数字电视的进一步普及,而且不利于数字电视事业的长远发展。数字电视的网络供应商和物价部门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不断改善服务质量、尽可能增加服务的附加值,让广大受众感受到实惠和便利。

2.5克服技术瓶颈,完善数字化服务

数字电视能够提供大量便捷的服务项目,但是受众享受实惠和快捷服务的前提是熟练掌握数字电视的使用技术。但是,数字化网络的不断发展,使得数字电视网络难逃垃圾邮件、网络黑客、通讯保密、网络病毒等困扰,所以我国要加大自主研发的力度,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克服技术上的障碍,使广大受众放心享受各项数字化服务[4]。

3 结论

数字电视的广泛使用实现了普通受众参与大众传播系统的愿望,加强了各方的相互融合。数字电视作为一项新开发的技术领域,能最大限度的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它为市场经营注入了新的发展理念。我们要把握机遇,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加快数字化进程,深化基本业务、拓宽业务范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1]孙健伟.浅析数字化电视的商业前景[J],2010(10).

[2]宫敬锋.数字化时代电视节目的创作与传播[J],2011(9).

数字化教育战略范文9

2013年4月13日,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教育技术分技术委员会暨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高校理工科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技术标准委员会、华南港澳地区高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和清华大学现代教育技术杂志社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全国数字校园建设与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南昌大学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为“i时代的教学环境与教学设计”。开幕式上,教育部科技司信息化处处长张拥军立足我国教育现状,阐述了“教育与信息高度融合”的理念。南昌大学副校长朱友林介绍了南昌大学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江西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处长胡永红表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政府引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副秘书长郑莉指出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于标准先行。

新世纪以来,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跨越式发展,己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战略选择。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从总体战略、发展任务、行动计划和保障措施等方面对我国今后十年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了系统部署。在信息化环境中,学校教育的教育理念、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媒介手段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追踪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大势,如何设计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如何实践教育教学的创新模式,是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都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在为期两天的会议日程里来自全国近百所高校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将围绕网络时代的人才培养、教育信息化的机遇与挑战、智慧校园的建设、数字视频资源共享、信息技术支撑的教学模式创新、教育信息化标准应用、在线参与式学习文化等议题进行深入地分享与交流。

据组委会执行主任,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技术标准委员会秘书长钟晓流介绍,全国数字校园建设与创新发展高峰论坛自2010年起至今已成功举办四届。通过论坛搭建政产学研用的互动沟通的大平台,上至国家部委、各省市主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国内外教育技术界的权威专家学者,下至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技术相关机构的负责人、教育信息化行业的领军企业家汇聚一堂,在解读和总结前一阶段我国数字校园建设情况与热点问题的基础上,预测下一阶段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与数字校园的技术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