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动物医学网络教育集锦9篇

时间:2023-12-08 17:20:47

动物医学网络教育

动物医学网络教育范文1

关键词: 网络 传统教育 医学化学

医学化学包含基础化学和有机化学两部分,是连接化学与医学、生命科学的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是医学类的各个专业(临床、护理、麻醉、影像、口腔、药学、检验等)的必修课程,并为各专业后续学科(生物化学、药理学、免疫等)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医学化学学习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网络教学和传统教育的特点

网络是信息传输、接收、共享的虚拟平台,通过它把点、面、体的信息联系在一起,从而实现资源的共享。网络会借助文字阅读、图片查看、影音播放、下载传输等软件工具从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方面给人们带来极其丰富和美好的展示方式和享受过程。网络教学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尤其是近两年来Mooks的发展,使网络教学在社会各种教育形式中具有极大优势,它为人们提高了多种学习的渠道,丰富了人的感官和想象,缺点是无法在实体感受方面体会人的感受,不能进行必要的情感交流。

传统教育以课本为基础,以教师授课为主要方式,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近年来,课堂教育引入了PPT、投影等现代教育技术,但对于学生而言,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仍处于被动的位置,甚至PPT只是替代黑板的工具。传统教育的方式有明显优势:师生能够面对面交流,理论知识可以通过实验加以检验,所以它仍然是目前主要的教学方式。因此,网络教育教学方法与传统教育教学方法的优势互补是将来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医学化学面临的问题

(一)在教学内容上,医学化学的内容多、课时少、理论性强,枯燥无味。教材中的理论和应用多为化学知识,鲜有与医学相关的内容;实验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不适用于当前医学和化学的发展。

(二)在学生方面,医学化学为大一新生的必修课,作为从高中到大学的衔接知识,很多学生普遍反映学习进度快、难度大、太过抽象。甚至有些医学生认为学好和“医”相关的课程即可,其他学科无所谓[1],对化学课兴趣不浓厚。为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教学质量,我们采用网络和传统教育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成果。

三、将网络和传统教育方式相结合的具体实施

(一)优化教学内容

现代医学与化学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化学的发展推动了医学的进步,医学的新难题促使化学的研究向生命科学领域继续延伸。化学中的理论、公式、反应方程式是化学在医学应用的基础,也是重点和难点。为提高医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在每一章教学中,都增加了医学化学案例,提高化学在医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如在讲缓冲溶液时,我们提前让学生在网络中收集酸中毒和碱中毒的症状,在课堂上分析酸中毒和碱中毒的原因,讨论如何从化学的角度治疗,为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打下基础[2]。近年来,人们对食品、药品的安全、疾病的防治等认识有了很大提高。在讲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时,我们增加了各种元素在人体的作用,从医学的角度认识元素的化学性质。如组织学生收集发生“毒大米”、“铊中毒”的症状和原因,分析解毒方法涉及的化学反应。在讲解有机化学时,根据网络上出现的新案例,从早些年的三聚氰胺事件、甲醛致白血病事件到最近的“病毒灵”事件,我们从这些有机物相关的官能团性质入手,降解它们的化学性质,分析它们在人体内可能的化学反应。现代化学仪器在医学中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我们在讲氧化还原与原电池时,加入了扩展内容,如心脏起搏器、植入式耳蜗、血糖检测仪等,帮助学生了解医学发展的前沿。

(二)更新教学手段

教育技术的发展促使教师的讲课不仅仅局限于黑板和粉笔,很多网络多媒体工具还可以帮助我们更新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人类学习的最有效途径――视觉和听觉,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3]。教师可以从一些网站中通过免费共享、在线付费等方式获得视频和动画。例如我们在讲渗透压时,加入了动画演示,对比不同溶液,渗透过程不一致,加深学生对等渗、低渗、高渗的认识。在讲授理论性、抽象性知识点时,运用动画可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理论。如在讲现代价键理论和分子间作用力时,加入杂化轨道形成过程的立体动画,效果更加直观。除传统的课堂教育以外,我们建立了精品课程网络中心。该中心有对抽象理论的详细讲解,我们把这些知识点划分成片段并组织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录像。这样,学生可进入网络中心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补习,每个知识点大约10~15分钟,避免时间过长导致学生厌烦而不愿观看。在医学院校,化学课毕竟只是一门公共课程,学校对化学实验室的建设投入有限;但是,化学又是一门发展的学科,需要新方法、新仪器做教学的支撑。如果实验内容陈旧、实验仪器老套,学生就会觉得做实验没有意义。在有限的财力下,要想人手一台仪器不可能实现,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建立了化学虚拟实验室,依托校园网络中心,学生可通过在线学习的方式,自由选择实验项目,进行虚拟实验操作。在虚拟实验室,认识新仪器,学习新方法,实现最大限度的教学资源共享,充分体现个性学习。经过虚拟实验室的先期训练,学生可以分批次或者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进入真实实验室,大大提高学习效率[4],节约办学成本。

(三)改革教学模式

探索应用“课堂―网络―问题―讨论”四结合的教学模式,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引入网络教育,将医学、生活中的案例应用于化学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网络收集资料,自行解决问题后再进行课堂讨论,学生由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医学与化学的联系,提高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讲授“醇”时,提出“假酒”为什么对人体有害?通常的有害成分是什么等等,让学生分组讨论,最后教师总结。通过问题探究,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5]。在讲缩醛形成的反应时,指导学生收集医学热点研究领域:药物包裹及靶向给药,讨论如何将药物分子转化成缩醛分子,或将药物用缩醛包裹形成纳米胶囊,这些药物如何利用其抗碱性、抗氧化还原特性,将药物传输到病变部位(如癌变组织),再利用该组织的酸性环境和缩醛不耐酸的特性将药物释放,达到靶向给药和条件控制释放的目的[6]。通过这些理论的学习,学生不再认为化学是一门孤立、枯燥的理论,而是实实在在地与医学有着紧密联系的课程。

(四)促进师生交流

网络课程中心的建立,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面对面交流外,还可以有其他交流方式。学生在业余学习时间可登录校园网学习,在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可以通过留言的方式提问,教师定期浏览,及时回答学生的提问。学生还可利用QQ[7]、微信、微博等教学辅助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在这些交流空间里,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不再那么清晰明确,学生敢于在这个平台上给教师提意见,教师会结合教学进行反思和改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完善考试制度

考试成绩不再简单地以期末考试成绩为单一证据。我们结合学生收集网络资料的情况、登录课程中心学习的反馈、虚拟实验室和具体实验的操作综合评定学生平时成绩。最后结业考试的总成绩中,期末考试占60%,平时成绩占40%。促使学生积极展开自主学习,培养自我学习能力。

(六)取得的成果

化学课堂自2009年来连续两届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校级重点学科。在过去的几年中,化学教学团队分别编写了《基础化学》(案例版)(已经过二次再版)、《医学化学》和《医学化学实验》,化学教学团队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学团队。2013年,我们对网络精品课程中心的内容进行全部更新,增加师生互动、医学化学最新研究进展、实验视频等,取得省级教学研究项目两项,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四、结语

网络正在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教育和生活,这种趋势是不可逆转的。网络技术和网络教育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尽管它还不完善,但能弥补传统教育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的不足。针对医学化学这种动手能力偏强的学科,传统教育手段的作用不容忽视,所有理论必须经过实验才能得以检验,这恰恰能够弥补网络教育只能看不能做的不足。当今医学和化学是不断发展的,教师通过网络把教学新案例、新手段用于课堂,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视野,为培养新时代的学习型医科学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左丽.医学化学课堂教学的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3,4(31):72-73.

[2]廖力夫,肖锡林,聂长明,等.立足本校学科特色,创新《医学化学》课堂兴趣教学[J].检验医学教育,2012,3(19):26-28.

[3]辛莹,陈风雷,陈丽,等.浅谈医学院校医学化学教学改革[J].西北医学教育,2012,2(20):104-105.

[4]刘慧中,周金娥,李月琴,等.虚拟实验在医学化学实验中的应用[J].实验室科学,2013,2(16):98-100.

[5]喻菁,李小林,黄路路.浅谈医学院校化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教学的策略[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8(10):77-78.

[6]杨旭,李兰兰,贺建,等.医学化学理论教学方法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3,11(15):1000-1001.

动物医学网络教育范文2

可促进大学生注重和谐发展。中医学讲究平衡发展与和谐统一的观点,有助于引导青年大学生在认识问题和处理事物的过程中学会用哲学的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另外,中医药文化引领大学生道德人文情怀。中医药作为一门“人学”,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唐代以来中医药“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求含灵之苦”的大医精诚文化昭示着勇担使命,执着敬业,仁者仁心的博爱奉献精神。2012年1月第二十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提出实施好新一轮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作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在这一背景下,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的中医药文化应当成为开展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和思想素质提升的重要载体。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与推广依托中医学理论体系所形成的文化社会背景、蕴含的人文价值和文化特征,借助网络载体必将对当代大学生青年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外在的行为规范,起到直接或间接的思想引领作用。

易班与中医药文化网络传播相结合的特点

当今网络时代信息的传播形式具有时效性、广泛性、非线性、互动性、灵活性等特点。易班网上互动社区与以实体性为特征的传统中医药文化相结合,产生的叠加效应可以体现在网络专业特色显著、网络服务学习、传播网络元素表征等方面产生新的形式。

1为易班网络注入了专业特色中医药文化历来同中医疗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医药文化与易班结合最直接的成果是将中医药相关信息直接融入大学生的网络虚拟体,紧密同社会大众健康需求联系,使得中医药文化内涵较为丰富的项目或者社会上较为流行且具有一定疗效的知识成为大学生比较喜闻乐见的网络关注项目。值得注意的是,蕴含中医药文化精神的现代新媒体作品,如影视剧、网上博物馆等,越发受到推崇,成为中医药文化网络推广传播的一个亮点。

2有利于资源共享和专业知识交流易班网络脱胎于大学校园生活,因而作为一个网络虚拟群体,承载了实体班级日常网络学习的几乎全部功能,成为大学生学习的一部“记事本”。因而,其在服务大学生学习功能上具有公益性、非商业特点,有利于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和校际间专业知识和课程学习的交流平台,产生一定的功能性和服务性价值。

3网络元素表征呈现多元化和信息化随着中医药文化多元化传播的深入,中医药文化在易班网络表征元素呈现出多元化和信息化的总体特征,以西方文化为外在形式的网络语言的出现和中医药文化的融合在不断进行,但其特有的民族性、传承性、内敛性、大众性依旧作为中医药文化的网络表征主体元素存在。

递进式开展中医药文化易班网络传播

中医药文化易班网络传播推广是一项系统工作,涉及宏观到微观多个层次,涵盖“软件”和“硬件”不同方面,需要兼顾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等不同主体的能动性,分阶段循序渐进推进。

1打造中医药文化易班推广的保障机制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从领导到教师、从教师到学生,首先强调树立中医药文化易班网络传播推广的正确理念。提出增强民生意识和服务意识是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群众基础,易班中医药文化传播发展应当与整个社会大背景紧密相连,易班所承载的中医药文化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注学生的需求,面向学生,及时把最新成果传递给学生,消除认知误区,准确引导不断涌现的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其次,从学校层面到二级学院,再到教研室,逐级制订易班网络中医药文化内涵规划,打造易班推广的保障机制。中医药易班网络文化发展源于学生对于中医药文化的认同,应实现信息的联动机制,建立易班网络实体服务体系,探索面向不同层次实体开展中医药文化易班教育活动的形式和途径。为保障机制的良性运转,我们着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中医药文化的教师网络传播队伍,加强中医药文化的网络氛围,打造通向社会、基层的渠道,以及校园生活服务的适宜方法和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同时,积极拓宽中医药文化易班教育活动,整合各种校园媒体资源,定期协调整合中医药宣传资源,加强对易班中医药文化发展项目的管理和质量监控,建立不同参与主体间竞争规则,不断提高易班中医药文化水平。

2加强易班网络中医药文化特色内涵易班网络的内涵决定其传播质量,因而加强易班网络内容中医药文化特色是实现中医药文化在易班多视野、多维度、多角度交流与融合的先决条件。

在易班建设中,我们深切体会到中医药特色网络语言是中医药文化易班传播基本要素,也是中医文化易班特色发展的前提条件。为此,在传统中医标准语言的基础上,针对特定的人物或者事件组织学生发烧友开发推广特定的中医基本网络用语,以特定符号、笔名、网上绰号、网名等各种新颖的组合方式进行中医语言创新来吸引青年大学生,赋予中医药文化以新的活力与生命力。另外,我们还注意到应当体现易班版块项目的多元文化融合。中医药易班网络文化建立在网络文化、青年文化、虚拟文化等亚文化类型基础上,因而需要通过易班以网络语言的方式促进中医文化与多元文化融合,聚焦青年成为易班网络平台“流行”的源动力者。例如:在看似平常的养生网络文化中融入青年所关心和偏爱的元素,如人际沟通等,将青年人所关注的健康保健与处世哲学联系起来,并在易班网络中借助网络语言来构筑虚拟的语境,以青年所热衷的方式进行传播。同时,重视中医药文化易班网络应用的现代化和实用性特征,积极拓展功能平台,加快与3G和Wi-Fi网络的同步,并保持与基础应用程序的同步更新。

3不断推进易班中医药网络文化的发展与创新易班中医药网络文化的传播是一个实践的过程,需要通过丰富的网络虚拟活动和实体活动挖掘整合中医教育资源,打造通畅迅捷、平等交融的网上师生交流平台。

3.1构建易班发展平台,形成易班基本用户群围绕打造易班大学生校园网络第一平台的目标,着力发展易班基本用户群,上海中医药大学推出了“一份导航,一份简报,一个推广月”系列活动。“一份导航”是指易班建设初期,普及易班理念和技术制作并印刷的一套《易班使用手册》,分学生版和教师版,内容涵盖易班使用的基本技巧和常见问题;“一份简报”是指易班建设中期推出的一份名为“医在易班”的易班简报,以网罗易班建设大事小事、分享易班建设趣事轶事为办报理念;“一个推广月”是指学生工作部在设计全年的大学生主题教育活动月时,专设每年的四月份为“易班推广月”,意在集中力量、大力推进易班工作。同时,大力打造精品社团与易班网络社团,重点培植特色易班社团和品牌社团,逐步使易班客户群扩大并形成特色。

3.2紧密结合专业特色,整合中医学习资源借助易班的各项活动实现科学研究与易班发展的衔接。利用易班平台成为课题组成员间的交流方式。深入老师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访谈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归纳,了解师生对易班服务科学研究传播交流的各种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正和调整,呈现易班的交互与人性化设计理念,让易班更好地为大学生服务。同时,打造易班的课件资源与学习讨论平台,结合专业学习的活动更好地展现中医药文化传播的魅力,带动各学院以及各行政班同学上易班学习和发帖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受易班阵地可互动、可便捷获取资料、可参与趣味投票、获取积分和奖励等各种充满文化魅力的网上特色活动。

如:我校推出了“扛着易班上天目”、“方剂课进易班”等活动,通过网络接龙的方式,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养成和兴趣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学校还要积极整合实体课程与网络课程资源,积极推进各类讲座课程视频易班公开化,形成易班内的中医药文化学术氛围和科普积累,做到实体班级与虚拟班级、线上课堂与线下自学相结合,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相结合,国内教育与国际教育相结合,将中医教育和中医药思想贯穿课堂内外和世界各地。

3.3以易班为载体,实现中医药文化归属感的转变着力打造两支易班发展工作队伍,一支为通过网络遴选得出的人气选手———“中医易班形象大使”。由这些形象、口才俱佳的中医网络推手肩负起易班宣传推广的重任,从拉横幅、设摊点、做宣讲到进课堂、进教研室,让易班真正走进了校园、走近了师生;另一支为教师和学生易班骨干、实体班专职易班干部。在学工部易班发展中心推动下,各个专业教师则把自己研究领域的中医药文化成果传输进来,各行政班成立易班班委维护易班和发送资料,分享成果;学校还开展了易班LOGO设计评比、易班注册人数以及活跃度评比、师生易班博客评比等各种特色活动,物质和精神奖励并重,实现中医药文化归属感虚拟向心力到实体向心力的转变。学校还将进一步探索中医药易班网络文化与大学文化的结合机制,增强凝聚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如:以易班为载体开展“中医文化节”,整合我校各类学生活动,推进易班线上与线下传播方式;打造如“中医周热点”、“中医精品贴”、“中医名师空间”等板块作为品牌单元,结合易班社区,开展具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线上线下活动,满足学生需求;创办上海中医药大学各系科的“教师之家”栏目,鼓励各学院教研室专任教师进驻易班社区,畅所欲言,相互交流与答疑,形成师生互动机制等。

4加强中医药文化易班网络建设的愿景

中医药文化易班网上融合与推广的最终目标是弘扬国医国粹,推广中医药文化,扩大中医药在大学生群体的影响力,为其他院校提供中医药相关学科乃至传统文化的专业信息和多方面服务。通过易班的有机融合,既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促进大学生知识的学习,又可以达到涵养大学生心灵,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目标。我们目前只是开展了一些初期的建设性工作,为使中医药文化在易班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今后还当不断充实和丰富易班的建设。例如:

①开设中医知识网络兴趣班。将大学生较感兴趣和喜闻乐见的中医药实用知识和热点话题定期整理,中医、中药、针灸、推拿、美容、康复、营养、保健、养生类文章,滚动播放中医药视频,如介绍中医知识和中药用法,传播中医药文化,提供名医在线咨询,增进大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了解。

②建立易班中医名医名师库。整合我校的教学资源与医疗资源,实现医疗资源网络共享,推动中医药文化在易班上的推广和宣传。充分响应国家大力扶持网络资源的优势,开辟中医名师讲座,构建与名师交流的便捷通道,学习名医名师的为人、为学、为医之道。

③大力宣传中医药科普知识。充分发挥上海中医药大学武术队、民乐队、中医药科学商店服务队、中医药志愿者服务队、中医药慈善爱心义工队等的作用,加强中医药文化的社会服务功能,为易班社区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创造有利条件。如在易班网上发起号召开展中医药文化社区宣传活动,利用双休日和寒暑假进街道和社区义务服务等。

动物医学网络教育范文3

关键词 水产动物生理学;形成性考核;素质教育;教学资源;网络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4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4-0112-02

1 前言

水产动物生理学是水产养殖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在动物生产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该课程是研究水产动物生命活动机能及其规律的科学,要求学生掌握正常水产动物活动规律和生理机能,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活动的影响,并能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目前,水产动物生理学课程的考核体系以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为主,其中平时成绩主要考核实验成绩、出勤率和课程作业。水产动物生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传统考核方法使得学生只重视期末考试,体现不出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形成性考核可有效地监控教学过程,可实现对学习成果、学习目标的阶段性考核,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目前,形成性考核主要应用在函授教育和远程教育中,在全日制本科生中开展和应用则很少见。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本文设计和构建水产动物生理学课程形成性考核,并分析形成性考核设计的意义,以更好地评价学生学业成绩,提高教学质量。

2 水产动物生理学课程形成性考核体系设计、构建的必要性

网络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育体系,学习者可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终生学习、终生教育提供良好的条件。为扩增教学资源,已建立水产动物生理学网络课程,但水产动物生理学网络课程建成后[1],学生还是遵循传统教学模式,对网络课程参与意愿不强,现有课程考核方式也不能有效地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面测评和对课程学习成果的阶段性考核等。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此,构建出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显得非常有必要。

目前,形成性考核已在生理学[2]、病理生理学[3]等课程中应用,但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体系在水产动物生理学的构建和应用都还未见报道。实践表明,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在医学免疫学[4]、系统解剖学[5]、寄生虫学[6]等课程教学方面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本文设计和构建了基于网络的水产动物生理学形成性考核体系,旨在把考核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与学生互动,科学测评学生学习效果,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 水产动物生理学课程形成性考核体系设计

形成性考核体系的目标与原则 水产动物生理学课程形成性考核体系主要包括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在体系设计过程中,其目标是充分利用已建立的水产动物生理学网络课程,改变传统考核形式单一、内容死板及反馈不及时等缺点,通过对学习者学习效果和学习目标的阶段性测试,最终实现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有效的和全面的测评。形成性考核体系设计要遵循以下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特点,要求既能提高学习质量,又能调动学习的兴趣性和主动性。

2)确保课程考核的可信度。考核体系的设计应真实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并且确保课程考核的可信度,促使学生必须亲自动手积极参与,杜绝靠抄袭就能完成考核的弊端。

3)考核过程的可操作性。在设计考核过程时,充分考虑到学生对网络掌握程度是不一样的,在设计考核流程时尽可能便捷、简化,提高考核过程的可操作性。

总体方案 水产动物生理学课程形成性考核体系构建的主要思路是提高形成性考核体系的比重,丰富形成性考核体系内容。形成性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50%,其形式主要有学生平时学习表现、课程作业、专题学习讨论活动、网络在线测试、实验报告五部分。在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范围内,期末终结性考核试卷中的考题类型为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其中名词解释约10%,填空题20%,选择题30%,问答题20%,论述题20%。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形成性考核体系的具体内容和形式 形成性考核的基本形式包含平时学习表现(占课程总成绩的7.5%)、课程作业(占课程总成绩的7.5%)、网上交流和专题讨论活动(占课程总成绩的7.5%)、网络课程在线测试(占课程总成绩的7.5%)及实验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20%)五部分,如表1所示。

平时学习表现和课程作业的考核与传统的考核类似。课程作业由任课教师从题库中抽取题目,主要为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等主观题题型,要求学生在网上作业平台下载,并在章节结束时尽快完成,根据作业的完成情况,计算学生的作业成绩。平时表现主要考核学生到课率、学习态度、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等。

专题讨论的题目可由学生提出,也可由任课教师设计,鼓励学生查阅资料,参与讨论,由技术统计并评估各学生参与和理解程度。

在线测试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按时完成5次在线测试,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并要求学生在期末考试结束前完成并统计学生参与和完成情况。

实验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理解与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排除一般实验故障。在实验报告中,要做到实验数据记录的科学性,强调推导过程的严谨性,注重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结论。

4 结语

与传统的终结性考核方式相比,形成性考核强调的是过程考核,以实现教学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真正转变。基于网络的水产动物生理学课程形成性考核体系的构建和应用,可改变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并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效果和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以及获取知识的能力。

目前,基于网络的水产动物生理学课程形成性考核的研究工作才刚刚开始,考核体系有待于再完善,以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促进课程考核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邓思平,吴天利,师尚丽,等.基于Blackboard平台的《水产动物生理学》网络课程建设[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2(32):6-8.

[2]王晓艳,王麟.形成性考核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0):36-37,41.

[3]杜月光.形成性评价在七年制中医专业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医教育,2011,30(6):39-41.

[4]付强,胡涛,薛江楠,等.网络教学平台和形成性评价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结合的意义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16):188-190.

[5]张艳丽,刘绍壮,范凯,等.基于网络的系统解剖学形成性考试与传统终结性考试的比较[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2014,4(3):33-35.

动物医学网络教育范文4

【关键词】 脑性瘫痪/中医药疗法; 中医治疗; 远程医学; 可行性研究; 儿童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继脊髓灰质炎之后造成儿童残疾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据卫生部脑瘫课题组调查,中国脑瘫发病率约在1.84‰,比美国的4‰略低[1]。但随着新法接生的普及,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对重症新生儿救治水平的提高和检查手段的日臻完善,中国脑瘫发病率不会超过发达国家水平。

目前,由于国内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专业对小儿脑瘫进行系统化、统一标准的培训,使许多基层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对脑瘫的早期表现缺乏相应的警惕性和灵敏的识别技巧,加上家长保健意识淡漠和讳疾忌医的心理影响,致使相当一部分患儿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而造成终生残疾。给社会、家庭和患儿本身造成巨大的经济、心理和就业负担。

从事脑瘫治疗10年来的经验和体会,使笔者萌发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向国内外医务人员和家长开展以中医学按摩为主的家庭物理疗法远程教育,以迅速提高相关学科医务人员的诊治脑瘫专业技术水平;向家长传授适宜的家庭治疗、康复手段,使每个患儿都能在经济条件、文化背景各异的情况下尽可能达到早期康复的目的。

1 可行性分析

1.1 文化背景 中国人民经过2 000多年中医文化熏陶和长期防病治病的实践,全国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对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有所了解和掌握,至今很多农村和偏远山区仍盛行用中草药、拔罐、按摩、捏脊等中医药技术治疗常见病、多发病。这对全民中医药知识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十分丰富的文化底蕴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普及中医药疗法奠定了广泛的基础。

1.2 家长素质 许多家长在求医过程中,遍访名医,博览群书,取得了比一般专业医务人员对脑瘫防治更加深刻的理论知识。

1.3 疗效肯定 经10年来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证实,用中医穴位按摩为主加早教、功能训练、营养、中药等综合治疗脑瘫效果优于进行静脉输液加营养脑细胞药物、单纯功能训练、水疗等疗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 前景广阔 由于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使网络普及程度逐步提高,信息时代必将促进网络教育的飞速发展和传输方式的完善提高。经过有关专家和部门的协作,一个方便、快捷、实用、高效的中医治疗脑瘫的远程教育网络必将受到各级儿科、儿保、脑瘫防治等医务人员,特别是广大患儿家长的信任和支持。为推动残疾人康复事业和国民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做出巨大贡献[2]。

1.5 社会效益 目前,约有半数以上患儿由于家庭不能承担治疗费用而放弃或中断治疗。通过远程教育用较低的投入,很方便地在家庭内经专家指导对其进行康复治疗,既可解除家长因长期求医而导致的失业、晋升、提拔、家庭关系等危机,也会极大地降低治疗成本,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有间接推动作用。

1.6 已有成功经验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已利用网络教育成功开展了《经络腧穴学》等活动,收到了预期效果[3]。因此,中医治疗小儿脑瘫的远程教育是非常可行的。

2 实施方案

2.1 建立网络平台 设立中医治疗脑瘫远程教育网站,为专家、学者、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家长提供传授、接受、技术交流、疑难解答、最新动态等脑瘫防治知识与技术。

2.2 成立专家组织 专门成立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脑瘫防治机构等方面的教育、心理、中医、康复、儿保、儿科等专家组成的专家团,采用不同方式对不同层次人员进行网络教育,解答疑难问题。

2.3 实行分级管理 对专业性脑瘫防治机构、一般医疗保健机构、儿童家长等分别设立课程和栏目,提供不同层次的教育内容和疑难解答系统,各层次之间定期相互通报学术动态信息。

2.4 充分利用信息资源 建立汇总分析和反馈程序,使各级各类人员的工作学术信息及时得以总结,分别向纵横传输或反馈,及时调整教育方案和教学进度。

2.5 实行会员制 对参加远程教育人员实行会员制,注册会员可对网络平台信息资源实行共享,共同维护或更新网络运行及知识内容。

【参考文献】

[1] 王太梅,李松,赵凤临,等.早产儿脑性瘫痪婴儿期症状临床流行病学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3,5(4):319321.

动物医学网络教育范文5

以医学遗传学学习为例,这是临床医学与遗传学相互渗透的一门边缘科学,是人类遗传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医学遗传学发展至今,与多个学科交叉,如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等等,已经成为一门涉及基础与临床的综合性学科。学生对相关交叉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很大程度地影响了医学遗传学的学习效果。同时,“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很难让学生在短时间理解抽象的课程内容。笔者近年来探索利用互联网模式实践医学遗传学绿色教育,本文根据教学改革经验和学生反馈总结为依据,提出几点思考。

一、利用互联网实践基础医学绿色教育势在必行随着时代和学科的飞速发展,当今社会对医学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知识面宽、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然而现实存在的问题是,在传统医学培养模式下,医学生缺乏竞争力,不能适应新时代的人才竞争需求;学生不会把课堂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会自主学习。传统医学教育将医学生的培养分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两个阶段,采用分学科授课的方式。课程相对枯燥,而且内容抽象,加之科目繁多,学生在短时间对知识难消化、难吸收,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学习兴趣。同时,在应试教育导向下,学生靠短时的强化记忆应付考试,单一的评价机制无法激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方式僵化,习惯用死记硬背替代学习理解,导致医学生的实践能力弱,难以适应未来实践活动的要求。

在现代医学领域里,新的理论、新的技术、新的方法飞速发展,知识和技术的更新换代很快。就医学遗传学而言,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在罕见疾病的致病基因、复杂疾病的易感基因、癌症的体细胞突变、遗传学新方法新技术、疾病相关非编码RNA、疾病相关竞争性内源RNA、疾病相关可变剪接和分子进化等研究领域均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学生本科阶段学习的书本知识,虽然经典但很局限,加之教材更新周期长,无法跟上领域的时展。

因此,在这一紧迫形势下,只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占据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最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其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和个性进行学习。实践基础医学绿色教育势在必行,而互联网是相对简单有效的实践方式之一。互联网具有开放、交互、共享、协作和自主等特点,同时不受时空的限制,学习自由,比传统教学更灵活。因此近年来,我们将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引入医学遗传学的教学中,进行课程学习模式的改革。

二、应用网络自主学习平台改革学习模式应用南京医科大学的E-learning网络学习平台,我们架设了医学遗传学的网络学习平台,主要包含五个方面:第一,建设课程网站,介绍课程概况、师资队伍,更新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同步上传教学课件,帮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第二,通过互动栏目进行在线作业练习,帮助学生实时地查缺补漏;第三,拓展学习资料,提供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案例和视频资料,辅助学生自主学习;第四,拓展网络资源,链接遗传学和基因组学重要的数据库,引导学生开拓思路;第五,通过论坛讨论,不定期地开展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互动,进行及时的答疑解惑和教学反馈。

当今遗传咨询正在成为临床遗传的重要组成,它联合人类基因组技术和人类遗传学知识,为病人开展遗传咨询、基因诊断、遗传病治疗等相关医学服务。我们把模拟遗传咨询引入互动论坛,在这里教师从答疑者转变为发问者,利用遗传咨询的实例启发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要点去分析,让学生体会。在互动环节中,教师尽可能静静观察学生间的讨论,让他们在讨论中互相学习,避免老师的过多干预把论坛变成老师的讲坛。同时,我们把学生在网络平台的表现纳入学生的考核成绩,利用多元的评价机制激励学生网络学习的主动性。

    三、网络学习优化医学遗传学教学效果为了解学生对于自主学习的反馈,我们对南京医科大学2014级、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展开

无记名网络问卷调查,共计821位学生在线填写了问卷。综合满意度为96.95%。

同时,学生们也就医学遗传学的课堂学习和网络学习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对于授课环节,有34.19%的学生提出在课堂学习应增加案例数量;有103人次希望通过生动的情景模拟和讨论式教学,理论联系临床实际;有15人次提出增加医学遗传学的课时;有20人次提出课堂上应增加师生间的互动,让学生们更为主动;还有10人次提出希望授课联系当前的前沿发展动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对于网络学习环节,有24人次提出丰富课后作业的形式,增加开放性讨论和拓展阅读;有19人次提出增加课后作业的详细解析;大多数学生觉得作业难易适中,但有一些同学感到“吃不饱”,也有少数学生表示学习困难。

根据教学改革经验和学生反馈可以看出,当今的在校医学生已经在心理上充分接受和认可课堂+网络的学习模式,也有迫不及待应用所学知识的诉求,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已经具有掌握学习自主权的意识。同时,反馈数据显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自我满意度存在较大差异,这是由于个体智力的差异、心理状态的差异、基础的差异及解决问题时所表现出的能力差异所造成的。这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对于不同类型的个体要采取不同的教育原则。

动物医学网络教育范文6

调查通过对东北林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随机取样,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现阶段动物医学专业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调研。问卷采取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类,封闭式问卷主要调查内容为:动物医学专业大学生对生态文明概念的认知;参与生态文明实践活动意愿的调查;获取生态文明知识的方法;参与生态文明实践活动途径的调查;参与生态文明实践活动效果的调查;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存在问题的调查等。开放式问卷选项主要是调查动物医学专业大学生对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的建议。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50份,收回有效问卷239份,有效率达95.6%,其中大一新生参与调查的人数占总人数的26.1%。问卷调查结果采用MicrosoftExcel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2动物医学专业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开展现状调查

2.1对生态文明概念的认知调查结果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1]。这是我们国家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基本遵循,也是每位大学生应当了解的生态文明观念。通过对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对于十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的认知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一新生选择“非常熟悉”的只有5.23%,而其他学生选择“非常熟悉”的占14.60%,比例明显增高;在大一新生中选择“比较了解”的占52.30%,其他年级学生为62.76%,也要高于大一新生;对此概念“不太清楚”的学生中,其他年级的学生比例为1.04%,也要低于大一新生的2.09%。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动物医学专业大学生整体对十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认知程度不高,尤其是刚入学的大一新生,但随着年级的升高,生态文明教育的深入,学生对生态文明的认知也逐渐提高。

2.2参与生态文明实践活动的意愿调查结果

在动物医学专业大学生参加生态文明活动的意愿调查中,对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和假期参加生态文明活动的意愿分别进行了调查。在校学习期间,有58.57%学生非常愿意参加,33.05%的学生表示有时间就会参加,但也有8.38%的学生认为动物医学专业的学习和实践课程繁忙,专门抽出时间参加生态文明活动的意愿不强。对动物医学专业大学生是否愿意利用假期参加生态文明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调查结果表明,假期参与生态文明活动的学生比例却大有增加,非常愿意的学生达到了74.27%,可以参加的学生为21.10%,只有4.63%的学生因为实习、探亲、参加补习班等原因表示不会参加。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中绝大部分非常愿意参与生态文明教育活动,尤其是实践活动更受大学生的欢迎。

2.3获取生态文明知识的方法调查结果

在动物医学专业大学生获取生态文明知识的方法调查中,选择“网络”的大学生占55.44%,选择“社会实践”的大学生占18.83%,选择“相关课程”的大学生占9.41%,选择“图书报纸”的大学生占7.53%,选择“讲座报告”的大学生占6.49%,选择“其他”的大学生占2.30%。由此可见,随着网络信息传播的加快,大学生们已经把网络作为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高校也应当建立网络教育阵地,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宣传和普及生态文明知识。

2.4参与生态文明实践活动的途径调查结果

丰富的大学生活里,动物医学专业的大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实践活动的途径也不尽相同。调查结果表明,有31.38%的学生通过“社团”参与到生态文明实践活动中,有19.87%的大学生通过“团组织”,有18.83%的大学生通过“班级”,有15.69%的大学生通过“学生会”,有9.41%的学生通过“党组织”,有4.81%的学生通过“其他”途径参与教育实践活动。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学生社团是动物医学专业大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实践活动的最佳选择。

2.5参与生态文明实践活动效果的调查结果

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实践活动的方式不同,取得的效果也不同。有37.24%的动物医学专业大学生认为参与假期“社会实践”最有效,有23.01%的学生认为参与“环保社团”最有效,有18.41%的大学生认为参与“环保宣传活动”最有效,有11.72%的大学生认为“专题讲座”最有效,有7.53%的大学生认为“相关课程”最有效。学校应在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方面加大力度,从而创造最优效果。

2.6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存在问题的调查结果

在对动物医学专业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存在问题调查中,有24.69%的学生选择“内容不新颖”,有30.96%的学生选择“活动无创新”,有15.69%的学生认为“效果不理想”,有14.64%的学生认为“组织者能力弱”,有7.74%的学生认为“宣传不够”,有6.28%的学生认为“没有时间参加”。总体来看,针对动物医学专业开展的生态文明教育的实际效果不理想。

3动物医学专业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问题

3.1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力度不够

生态文明教育重点是生态文明观的教育和普及。而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动物医学研究已经扩展到了公共卫生事业、观赏动物医疗保健、食品卫生、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动物医学专业的大学生是推动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骨干力量,进行生态文明观的教育显得非常必要和紧迫。虽然国家和各高校加大了生态文明教育的宣传和投入力度,但是从调查结果(见图1)可以看出,很多学生对生态文明知识的认知不深,虽然知道相关概念,但详细地学习和研究不够深入,高校应拓宽渠道,向学生们宣传生态文明理念。在调查中发现,通过网络渠道获取生态文明知识的学生比例超过50%(见图3),这说明了网络在宣传上的广泛性和普及性,根据大学生对网络信息关注的特点,可以通过各种网络平台,普及和宣传生态文明知识。

3.2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环节薄弱

虽然各高校都在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绿色消费、环境保护的生态理念,但从调查结果(见图2)可以看出,还是有相当数量的学生不愿意参加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至少有20%以上的学生参与的意愿不强,积极性不高,这说明学校在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忽视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生态意识,应当不仅停留在理论教学,而应当更加充分发挥实践对理论教学的促进和延伸作用,在实践中深化对生态文明教育的理论成果的理解,树立生态道德,养成文明习惯,提高生态文明素养。

3.3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平台缺乏

时间和机会对动物医学专业大学生生态文明实践活动的效果具有一定影响,高校为大学生提供的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的平台局限性很大。本次调查结果(见图5)表明,有37.24%的动物医学专业大学生认为参与“社会实践”最有效,有23.01%的大学生认为参与“环保社团”最有效。在参与生态文明实践活动的意愿调查中(见图2),有74.27%的大学生希望利用假期实践活动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当中,也有58.57%的大学生喜欢在学习期间参与到生态文明实践活动中。开放式问卷的调查结果也表明,学生们普遍认为实践机会少,希望学校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在寒暑假期间,学生可以有充分的时间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可以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到寒暑期的社会实践中,让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收获真知。

3.4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组织有待加强

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者策划活动的创新程度对活动效果起到决定性作用(见图6)。有超过30%的动物医学专业大学生认为“活动无创新”是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有近15%的学生选择“活动组织者能力弱”是主要问题。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高校策划的生态文明活动多而不够精细,没有创新,组织者筹备工作不完善等。另外,也会因为宣传不够到位,活动范围受局限,效果不理想。由此可见,想要生态文明实践活动有效开展,必须要全校各部门共同合作,将生态文明纳入日常管理工作中,精心策划,认真组织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在活动中受益。

4加强动物医学专业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策略

4.1开展生态文明主题教育

有专家认为,当前资源与环境的矛盾问题日益突出,可持续发展已作为发展农牧业的一项基本战略,经济增长与环保并重必将成为新世纪中国畜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这也是对动物医学专业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意义所在。如何将这些思想植根于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头脑中,是高校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高校可以制订符合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实际情况的生态文明主题教育活动,在广大学生中传播生态文明观念。可以通过邀请知名的专家、学者对学生们进行生态文明主题、建设美丽中国专题的讲座[2],同时辅助以实践活动,如环保社团活动、寒(暑)假社会实践、座谈会、交流会等,以多种渠道实施教育,把课堂上的枯燥说教转变为触动学生心灵的教育,帮助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树立了良好的生态文明观念。

4.2增加生态文明教育的实践环节

未来我国畜牧业的生态发展,必将是由分散经营转变为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从人工劳动为主转变为以现代科技手段为主,这些都要求动物医学专业大学生必须掌握更多的实践经验,懂得更多的生态发展理念。通过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更多地倾向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社团活动等方式来参与生态文明教育活动。高校可以结合实际精心组织开展学生实践活动,利用专业实习、寒(暑)假社会实践、社团志愿服务机会,组织学生深入中小学校园、动(植)物园和自然保护区、街道社区和村镇等,开展社会环保调查、环境监测、环保宣传、资源节约调研、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体验,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同时应当大力支持生态文明类学生社团的建设,建立如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生态文明研究、植绿护绿等环保志愿服务类社团,在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重要节日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鼓励学生以亲身参与、真实体验的方式推广生态理念,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实践的机会。

4.3教学环节融入生态文明理念

目前,高校动物医学专业的就业前景正逐年向好,而且动物医学专业的就业范围也不再局限于畜牧业,已经扩展到了公共卫生事业、社会预防医学、伴侣动物及观赏动物医疗保健、食品卫生、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在动物医学专业的教学中,也应当实时增添适应新形势的教学内容,强化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紧密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学生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同时要多形式、多层面、全方位宣传畜牧业可持续性发展的意义,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积极参与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畜牧业的良好氛围。

4.4科研工作结合生态文明教育

动物医学网络教育范文7

关键词:网络文化;医学生;德育研究

1 树立网络背景下医学生德育工作的新观念

在网络背景下开展医学院校在校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也是网络信息时代,德育工作与时俱进的体现。首先,教育工作者应该把网络思想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作来开展,不能固守于原来的教学模式;其次,要用辩证的角度来看待网络德育教育这一新的途径。因为,事物的出现总会伴随着利与弊的,网络背景下的德育工作在展现其优势一面时必然也会带来一些不利因素,但是这要取决我们如何趋利避害,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最后,要充分认识到任何工作的开展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树立信心,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积极主动地运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2 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系统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它已经迅速发展成为人们获取信息最为快捷的途径。我国可以以中央政府网站为中心,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来建设全国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网络群。一方面方便各地的网民可以随时获取丰富的教育资源,接受全面生动的思想教育。另一方面各高校内可以开展思想政治的教育和宣传工作,多开展贴近学生生活的思想教育课题,鼓励学生在网络上寻找资源。必须要注意的事,开展网络思想教育工作不是要创建单一的主题网站,而是利用商业网络为依托进行教育。因为,现在的学生和其他网民经常浏览的是一些中文类的商业网站,如腾讯、新浪、优酷和网易等,如果德育工作的开展认识不到这一点的话,那么网络思想教育就有可能失去其吸引力。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系统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我们必须在于商业网站结合的过程中不断摸索,逐步前进。

3 实行网络和课堂相结合的方式

无论是网络思想教育还是学校的政治课堂,都是以人为主体的。因此,我们在研究德育工作时必须要将以人为本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不仅要把握上网学生的心理,还要充分了解他们在不上网时的需求,对思想工作进行合理有效的安排。将所有的学生融入到思想教育工作中来,把网络途径和传统手段相结合,虚拟平台和现实课程相互补充。例如,网上开设思想政治交流平台,让同学把想说的话题和心中的疑惑都说出来,大家你一言我一句的进行讨论,改善枯燥的学习方式,在拉近同学感情的同时也增加自身的素养。开设《医生职业道德课》,开课的好处是能有计划、有系统地传授医生职业道德知识, 便于学生学习、掌握,这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目前,国内几乎没有医学院校专门开设有《医生职业道德课》, 有的也仅仅是通过新生始业教育、形势与政策课等途径讲授有关知识,缺少专门教材,没有固定学时。在开课条件不成熟之前,医学院校可考虑在两课中安排一定课时进行医生职业道德教育。

4 构建校园网络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氛围

在这个网络化的新时代,大学生的学习、娱乐都离不开网络,据统计大学生80%的休闲方式就是上网。可以说,网络的环境和文化氛围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

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是培育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氛围的重要途径。首先,它可以论坛、微博、QQ群等形式引导医学生去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人性关怀等深层次问题,及时解决医学生的道德困惑,正面导向观点。其次,它可以塑造医学生的职业精神,培育治病救人的使命感。多元化价值观对大学生思想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媒体对一些医患关系的报道也可能会误导一些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而学生又不愿面对面的进行交流。此时,德育教师就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加以正面引导,帮助他重新确立正确的人生坐标和社会责任感。

总结

网络文化对医学生的德育影响是多角度、多层次和多方面的。我们必须面对挑战,把握机遇,利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引导和控制网络对医学生的负面作用,努力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时刻高度重视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对一些误区进行纠正,提高广大学生对错误思潮的鉴别力和抵抗力,逐步加强自身文化修养。同时积极扩展网络以外的德育工作的空间和渠道,通过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来一个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开拓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的医学工作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王明滨. 突出医学专业职业化特点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 北京教育(德育). 2010(02)

[2] 李莉. 新形势下医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对策[J]. 人力资源管理. 2010(04)

[3] 周正颐,屈坤燕. 浅析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J]. 湘潮(下半月). 2010(04)

[4] 黄丽颖. 结合医学专业教育特点 探索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0(23)

动物医学网络教育范文8

【关键词】基础医学概论;教学体系;非医学类专业

中图分类号:G423.07

1 基础医学概论教研教改现状

1.1 学科内容整合各有千秋

1.2 教学团队组建灵活多样

1.3 课程教学安排相对统一

2 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

2.1 优化整合教学内容

基础医学概论涉及多门学科,是学校在推进学分制改革和2011版人才培养方案的背景下,课程整合力度最大的一门课程。要真正发挥该门课程的优势,就必须对基础医学各学科的内容进行整合、重组和优化。

2.2 规范整合性课程的教学管理

医学类课程整合在各医科院校日益盛行,对此类跨多学科、跨多部门的课程,对教学组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任课教师只是临时拼凑,无法保障教学团队稳定发展,也不利于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碰撞,此类课程教学法的研究也难以深入。如果没有特定的组织机构,集体备课、教学进度安排、形成性考核等教学环节就容易脱节。我们以非医学类专业的基础医学概论为切入点,探讨一套包括知识基本结构、框架、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的教学体系,不但规范了教学管理,而且为医学相关类专业和医学类专业的整合性课程提供了较好的参考价值。

3 构建教学体系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对策

3.1 课程质量标准的完善

课程质量标准是一门课程的灵魂和精髓,合理可行的课程质量标准是所有教学环节能够顺利高效进行的基本保证。通过文献分析、师生访谈、教学实践等途径,总结我校及其他院校非医学类专业基础医学概论的教学反思,选择不同学科的理论知识系统性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资深教师,以“集中联合论证为主、分段包干撰写为辅”的形式,反复推敲、逐步完善,最终形成“以系统为单位”、“从大体到微观”、“由结构到功能”、“自正常到异常”整合不同学科内容的课程质量标准。

3.2 教学团队的建设与发展

由于《基础医学概论》教学内容跨多学科,任课教师跨多部门,他们除承担该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外,还同时承担其他课程的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潜心研习该门课程教学法的精力非常有限,教学效果也很难保证。在任课安排、集体备课、课程考核等教学环节的统筹上相对比较复杂,这对教学组织提出了较高要求。为保证基础医学概论教学团队的稳定发展,由学院成立基础医学概论教学组,分管教学副院长兼任组长,统筹协调该门课程的教学,制定与课程相适应的集体备课、青年教师试讲、教学奖励、教学监控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并带领团队成员教学反思、定期外出培训,不断提升该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同时为省级乃至部级教学团队储备人才。

3.3 形成性考核体系的构建

我校目前大多数课程的考核仍然采取单一的期末考试模式,尽管有平时成绩或期中考试的要求,但并未真正建立形成性考核体系,难以适应学校学分制管理对学生成绩评定的真正要求。2009年教育部、卫生部颁布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有关学业成绩评定体系中,明确要求医学院校必须建立学生学业成绩全过程评定体系和评定标准。评定体系包括形成性和终结性评定[3]。我们围绕非医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和要求,从考试大纲、题库建设、考试方法等方面,依托校园课程网络平台,探索适合非医学类专业学生基础医学概论的形成性考核体系,有效监控学生学习效果及教师教学效果。

3.4 课程网站的建设

我校2010年引进G2School课程网络平台,虽然该平台功能强大,但绝大多数课程网站的建设都是基于质量工程评审、中期检查和验收而完善,没有真正发挥其重要的网络教学功能。我们针对课程的自主学习内容,分阶段实现网络教学互动,这对基础医学概论的网站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基础医学概论课程网站的网络教学资源必须丰富,包括教学录像、教案、课件、课程质量标准等教学资料的制作和挂网;二是基础医学概论教学相关的师生,能熟练运用该课程网络平台实现网络互动。这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设想通过系列子项目的立项、学院专项经费等途径来加大人、财、物的支持力度。

3.5 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对于文理兼收的非医学类专业学生而言,基础医学概论是一门难度大、信息量广的学科,因为并非自己的专业课,普遍重视不够,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较差。培养学习兴趣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教学内容的设计要突出专业实用性,不需面面俱到,注重理论结合实际,可以适当地淡化学科界限;教学导入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各非医学类专业学生的学情,用他们感兴趣的人事物来导入,如法学专业可以用一个重大医疗事故的病案切入,分析某种致死病因中的结构和功能关联,不但强调了基础医学在临床中的重要性,也激发学生融会贯通地学习知识的动机;课程考核的形式要注重灵活多样性,可分阶段进行网络答题、随堂测验、小论文与期末笔试,甚至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设计性实验纳入考试成绩,这不但推进形成性考核体系的形成,也监管了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利用网络教学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自制上传网络教学资源,可以是自己总结的图表知识,可以是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并适当地对优秀资料给予奖励。

4结语

基础医学概论是基础医学类课程优化整合的典范,构建“以系统为单位”、“从大体到微观”、“由结构到功能”、“自正常到异常”的课程教学体系,有助于真正发挥其课程优势,规范其教学管理,实现非医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但在本门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考核形式、教学评估等方面的实践效果的评价还较少,我们将通过以后多轮教学运作和教学反思,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

【参考文献】

[1] 王晗,梁平.医疗保险专业基础医学概论教学实践与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6):1172-1174

[2] 沈耿,万文成,覃星奎,谢海燕.中医院校非医学专业开设基础医学概论课程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5):82-83

[3] 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印发《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报.2008(12)

【第一作者】赵敏(1982~),女,云南昆明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有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育管理。

【并列第一作者】范浩(1977~),女,山西省平陆县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生物化学。

动物医学网络教育范文9

Lv Feng; Gao Chunlin; Ma Kaiyang

(Yunnan University of TCM 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Center,Kunming 650500,China)

摘要: 本文从高等医学院校开展虚拟实验教学的必然性出发,在探讨基于网络的虚拟实验室的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对高等医学院校建设网络虚拟实验室的重要性和前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Abstract: From the necessity of carrying out virtual experiment teaching in medical colleges, based on the discussion of the basic function of online virtual laboratory, the articl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the necessity and prospects of constructing online virtual laboratory in higher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关键词: 虚拟实验 网上实验室 实验共享

Key words: virtual experiment; online lab; experimental sharing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4-0279-02

1虚拟实验教学在高等医学院校开展的必然性

实验教学是高等医学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符合各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验教学体系,是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培养高素质医学专业化人才的有效途径。进入21世纪,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远程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并取得了十分显著的应用效果,加快了实验教学改革的进程。

这些年,我国很多高等医学院校提出了网上虚拟实验的概念,也就是在计算机网络中,通过任何能够使用的技术,例如仿真与虚拟,图形或图像等,虚拟出一个同传统医学实验室有相近功能的实验教学环境,可以达到学生自由地实验的目的。网上虚拟实验室的建立,一方面能够解决教学中传统医学实验的一些难题和缺点,例如较强的专业性和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另一方面由于推行远程医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提供了有利条件以及技术方面的支持,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医学远程教育的质量。

2网上虚拟实验的主要特点

虚拟实验以网络为基础,是一种具有新颖性的实验类型,即使它不可以替代传统实验,然而,相对于传统实验来讲,其有着灵活性和多样性,同时对于改革和创新实验教学方式以及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等诸多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医学实验,网上虚拟实验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2.1 开放性网上虚拟实验改变了传统的医学实验教学模式,学生只要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就可以开展各类网上仿真实验,获得与真实实验一样的体验。同时,学生还可以借助其开展协同试验,交流实验经验,达到互相促进和提高的作用。而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共享实验教学资源,指导实验开展,从而达到及时反馈教学效果,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目的。

2.2 高效性网上虚拟实验室是建立在学校校园网上的,不受场地和实验条件的限制。同时,实验室的各类实验模型、试剂和仪器在网络上是共享的,可实现实验组数无限扩展。因此,学生可以在不同地域、不同终端上同时进行相同科目、内容的虚拟实验,从而拓宽了实验室的空间,增加了实验的有效性,提高了实验效率,解决了因实验设备、实验场地、教学经费等方面的原因而使一些应该开设的教学实验无法进行的问题。

2.3 安全性医学实验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实验,要求学生要接触各种有毒试剂和人体标本。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虚拟实验,可以减少这些物质对学生的直接危害和心里恐惧,使学生在虚拟实验环境中,放心实验,大胆操作,积极开拓思维,掌握更多的实验技巧和能力,为实际实验操作奠定基础。

3网络虚拟实验室的系统结构

3.1 硬件方面网络虚拟实验室采用远程客户端和服务器相结合的(C/S) 模式结构, 实验室由远程客户端、传输数据通道、网络服务器、虚拟实验室主机、虚拟实验室数据库等部分组成。整个系统构架在学校的校园网内,进而连入Internet网络,可以在充分利用各种络资源的基础上,发挥实验室的最大功效。其系统结构图如下所示:

3.2 软件方面目前,可用于网络虚拟实验室建设的支持软件有虚拟现实建模语言VRML(Virtual Reality Modeling Language,简称VRML)、虚拟机软件VMware。

虚拟现实建模语言VRML:是一种在网络上广泛使用的三维形体和交互环境的场景描述语言。它定义了三维应用系统中常用的语言描述标准,如层次转换、光源、几何图形、动画、材质特性、纹理映射等,并具有简单的行为特征描述功能,使信息能够在一个交互的三维空间中表达出来。人们通过 VRML 语言对现实场景进行描述,可以构建三维多媒体虚拟环境,并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融合进来,使构造出的三维虚拟世界具有声音、图像、动画、视频和人机交互功能。

虚拟机软件VMware:VMware公司出品的一款虚拟机软件。利用它可以在一台电脑上模拟出若干台机器, 这些虚拟机如同真实机一样各自拥有自己独立的操作系统和硬件, 利用该软件,再配合虚拟实验室建设所需的Flash技术、数据库技术、ActiveX控件技术,就可以搭建仿真的医学实验环境。

4网络虚拟实验室的主要功能

建设网上虚拟实验室应根据课程特点和需要充分运用现有技术和成果,提高系统的开发效率,并突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重视交互操作的过程,强调情景创设的效果。具体而言,网上虚拟实验室应达到以下功能和要求:

4.1 自主学习网上虚拟实验室要适应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应能使学生通过教学资源自主地完成课前预习、实验设计、实验模拟仿真、问题交流与探讨等学习活动。实验预习主要了解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模型和仪器等内容,为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必须对学生的实验方案设计和预习思考题解答进行必要的评判。

4.2 网络教学网上虚拟实验室应具有辅助教学、交互讨论、协作实验等功能。为实现优秀教学资源的共享,也可以把授课录像整理为视频流文件于网络上,以视频点播的方式让学生观看。

4.3 网上实验操作这部分内容是网络实验教学的核心,包括建立各个实验内容对应的实验模型,试剂、仪器的网络仿真模型,实验器材的模型数据库等。学生根据实验的具体内容选取必要的实验器材,按照实验设计方案进行仿真实验操作,观测实验结果,并在实验过程中记录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

4.4 实验报告评阅实验报告是学生完成实验测试后的分析和总结,是学生实验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后,通过网络发送给指导教师,类似于传统教学中的环节,教师批改后将批改结果通过网络发还给学生。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在网上进行实验讲评,同时还可根据分析结果对课程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5结束语

总之,网上虚拟实验室的建设是当前高等医学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迫切要求,是进行现代医学创新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医学教学资源共享与优化配置的重要方式,是高校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更重要的是可以完善高等医学院校现有的教学体系,提高院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其发展和应用的前景,并将为提高我国医学教育质量和医疗水平做出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程智.网络教育基础[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2]瞿.网上虚拟实验教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J].高教论坛,2004,(2).

[3]叶翔鹰.电大计算机网络课程虚拟实验系统的开发与实践[J].中国远程教育,2003,(21).

[4]周翔鹰.基于VMware构建虚拟计算机网络实验[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