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网络托管服务集锦9篇

时间:2023-12-15 10:12:01

网络托管服务

网络托管服务范文1

互联网支付是指通过计算机、手机等设备,依托互联网发起支付指令、转移货币资金的服务。互联网支付应始终坚持服务电子商务发展和为社会提供小额、快捷、便民小微支付服务的宗旨。银行业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支付机构从事互联网支付,应遵守现行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第三方支付机构与其他机构开展合作的,应清晰界定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建立有效的风险隔离机制和客户权益保障机制。要向客户充分披露服务信息,清晰地提示业务风险,不得夸大支付服务中介的性质和职能。互联网支付业务由人民银行负责监管。

2、网络借贷

网络借贷包括个体网络借贷(即P2P网络借贷)和网络小额贷款。个体网络借贷是指个体和个体之间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的直接借贷。在个体网络借贷平台上发生的直接借贷行为属于民间借贷范畴,受合同法、民法通则等法律法规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规范。个体网络借贷要坚持平台功能,为投资方和融资方提供信息交互、撮合、资信评估等中介服务。个体网络借贷机构要明确信息中介性质,主要为借贷双方的直接借贷提供信息服务,不得提供增信服务,不得非法集资。网络小额贷款是指互联网企业通过其控制的小额贷款公司,利用互联网向客户提供的小额贷款。网络小额贷款应遵守现有小额贷款公司监管规定,发挥网络贷款优势,努力降低客户融资成本。网络借贷业务由银监会负责监管。

3、股权众筹融资

股权众筹融资主要是指通过互联网形式进行公开小额股权融资的活动。股权众筹融资必须通过股权众筹融资中介机构平台(互联网网站或其他类似的电子媒介)进行。股权众筹融资中介机构可以在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前提下,对业务模式进行创新探索,发挥股权众筹融资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有机组成部分的作用,更好服务创新创业企业。股权众筹融资方应为小微企业,应通过股权众筹融资中介机构向投资人如实披露企业的商业模式、经营管理、财务、资金使用等关键信息,不得误导或欺诈投资者。投资者应当充分了解股权众筹融资活动风险,具备相应风险承受能力,进行小额投资。股权众筹融资业务由证监会负责监管。

4、互联网基金销售

基金销售机构与其他机构通过互联网合作销售基金等理财产品的,要切实履行风险披露义务,不得通过违规承诺收益方式吸引客户;基金管理人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范资产配置中的期限错配和流动性风险;基金销售机构及其合作机构通过其他活动为投资人提供收益的,应当对收益构成、先决条件、适用情形等进行全面、真实、准确表述和列示,不得与基金产品收益混同。第三方支付机构在开展基金互联网销售支付服务过程中,应当遵守人民银行、证监会关于客户备付金及基金销售结算资金的相关监管要求。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客户备付金只能用于办理客户委托的支付业务,不得用于垫付基金和其他理财产品的资金赎回。互联网基金销售业务由证监会负责监管。

5、互联网保险

保险公司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应遵循安全性、保密性和稳定性原则,加强风险管理,完善内控系统,确保交易安全、信息安全和资金安全。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应当坚持服务互联网经济活动的基本定位,提供有针对性的保险服务。保险公司应建立对所属电子商务公司等非保险类子公司的管理制度,建立必要的防火墙。保险公司通过互联网销售保险产品,不得进行不实陈述、片面或夸大宣传过往业绩、违规承诺收益或者承担损失等误导性描述。互联网保险业务由保监会负责监管。

网络托管服务范文2

论文摘要 网上证券交易是通过互联网参与证券交易的一种模式,其操作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风险极大影响证券交易的进行,这些风险的承担需要立法进行妥善分配。不过我国现行立法并没有对此进行明确合理的规定,而学界中存在公平责任原则和过错责任原则,但这两种学说均存在一定不足,无法实质公平地分配网上证券交易技术风险的承担。本文认为法律应当规定委托合同包含网络券商承担更多技术风险,设置实质公平的风险承担规则,以促进我国网上证券交易的进一步发展。

论文关键词 网上证券交易 技术风险 风险分配 委托合同

对于网上证券交易的涵义,中国证券期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描述是:“客户把委托单下到证券营业部,再由证券营业部把委托单传递到证券交易所,在交易所撮合后再通过证券营业部把交易结果返回给客户。如果把客户下单到营业部的过程用互联网来实现,再通过互联网把交易结果从证券营业部传给客户,这就是实现了网上证券交易。” 网上证券交易与传统交易模式的区别在于其过程通过互联网实现,克服了传统交易的局限性,突破了时空限制,大大提高了交易的效率,降低了交易的成本。但同时网上证券交易也增加了大量的技术操作,这些技术操作中产生的风险是传统交易模式中不存在的,因此,立足于传统证券交易模式的立法制度对网上技术操作中产生的风险并没有详细妥当的规定,需要研究并加以完善。

一、 网上证券交易的技术风险

网上证券交易的技术风险,是指指在网络证券交易过程中,由于投资者、网络服务商、网络券商的电脑、网络的软硬件故障导致的损害。学界通例把这些损害按过程和操作主体加以细分,分别为:(1)投资者的电脑系统故障、感染病毒、被非法入侵、电脑设备或软件系统与网上交易系统不匹配,无法下达委托指令或委托失败而产生的损失;(2)互联网故障导致委托指令、行情信息等中断、迟延、错误,使投资者无法在其指定的委托价位成交而产生的损失;(3)通讯线路繁忙、服务器负载过重,投资者不能及时进入行情系统或网上证券委托系统,使投资者不能及时增大收益或止损;(4)网络券商的设备故障、交易系统故障、感染病毒、电力故障等导致投资者的委托指令无法被执行;(5)重复或错误发送交易指令。但笔者认为这种分类过于详细,以致无法涵盖网上证券交易中存在的全部风险。为区分风险承担主体,网上证券交易的技术风险只需分为以下两种类型即可:第一,投资者操作过失导致的损失,比如投资者电子签名泄露或者电脑系统不更新等原因所引发的损失;第二,操作系统存在故障和漏洞所导致的损失,包括互联网故障、病毒入侵、线路繁忙等等。

对于投资者操作过失导致的损失由投资者自己承担,学界和实践中并没有过多争议,但是操作系统存在故障和漏洞这种技术风险的承担规则,是法律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投资者已经将投资指令发出,但由于线路故障导致指令无法被执行,或者投资者发出投资指令后,被病毒篡改等,这些风险应该由谁承担,怎么承担,承担的依据是什么。

二、网上证券交易技术风险的立法现状和相关学说

我国现行规范证券交易的法律主要是《证券法》,但《证券法》基本没有涉及网上证券交易的相关规定。2000年中国证券期货监督管理委员会针对网上证券交易的立法空白了《网上证券委托暂行管理办法》,但对网上证券交易出现技术风险如何承担责任,《管理办法》却没有作出一个科学明确的回答。

由于立法的空缺,学界纷纷讨论网上证券交易技术风险的承担规则,存在公平责任学说和过错责任学说,但这两种学说都存在一定的不足。

(一)公平责任原则

公平责任学说从公平责任的原则出发,按照可控性规则、可预见性规则、效率规则和经济能力规则,区分技术风险出现的阶段,认为:(1)投资者的电脑系统故障、感染病毒、被非法入侵、电脑设备与网上交易系统不匹配,无法下达委托指令或委托失败的,这种技术风险具有预见性,由投资者防范成本最低,导致的损失应由投资者承担;(2)软件设计错误的,由软件制造商承担;(3)网络券商的设备故障、交易系统故障、感染病毒、网上黑客的攻击、电力故障等原因导致投资者的委托指令无法被执行的风险,根据可控制性规则,由网络券商承担;(4)互联网故障导致委托指令、行情信息等中断、迟延、错误,使投资者无法在其指定的委托价位成交而遭受损失的风险,由网络服务商承担;(5)通讯线路繁忙、服务器负载过重,投资者不能及时进入行情系统、网上证券委托系统的风险,区分投资者的网络带宽有限或者网络券商的系统容量有限分别由投资者和网络券商承担;(6)重复或错误发送交易指令风险的承担,除交易软件没有纠错功能时由网络券商承担责任外,按过错原则承担责任。

该学说从表面上看似乎非常细致公平,但深入考究就可以发现,这种理论操作性不强且从实际上向网络券商倾斜。先不说技术风险的举证要求极具专业性,一般投资者根本不可能证明导致风险的原因具体在哪个环节,而且投资者和网络券商达成委托协议进入网上证券交易过程,投资者通常不了解交易系统的软件制造商和网络服务商究竟为何方主体,又谈何向他们要求承担责任。该学说区分了软件制造商和网络服务商的责任实质上就分担了网络券商的责任承担,将这些风险的责任转嫁到投资者身上,已经违背其出发点,是实质上的不公平。

(二)过错责任原则

过错责任学说将网上证券交易的技术风险责任定位为一种侵权责任,立足于过错承担原则,认为如果证券公司违背网上交易系统的安全管理义务和对公司工作人员的监督义务,则由证券公司承担责任。而从我国的网络服务的实践及国外可借鉴法律规定出发,网络服务商具有以下义务:(1)维护网络的基本功能,保证网络的畅通, 采取安全技术措施, 防止电脑黑客的侵入;发现有黑客入侵或篡改信息现象时,要及时通知有关用户;(2) 保证用户的信息真实、无误地得到传送。(3)在网络服务商得知权利人的权利被侵害后,应采取技术措施阻止信息的传播。如果网络服务商没有尽到这些义务,则承担风险责任。

该学说从传统法学理论分析网上证券交易的技术风险的责任类型,也解释了责任承担的依据,具有一定道理,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投资者应当通过何种途径才能了解网络券商的工作人员没有尽到认真审核的义务,以及网络服务商已经发现黑客入侵却没有通知用户?另外,将技术风险的责任定位为侵权责任也不一定具有操作性,因为侵权责任的过错归责原则对主张权利一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可能存在举证不能的情况。

三、网上证券交易技术风险承担规则的完善建议

网上证券交易具有方便快捷、低成本等优势,成为证券交易的主要模式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因此,法律应当从鼓励和保护网上证券交易的目的出发,区分相关主体的主动和被动地位,妥善分配技术风险的承担。笔者认为,网上证券交易技术风险承担的法律设置应当向投资者倾斜,将更多的风险规定由网络券商承担,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促进我国网上证券交易快速、健康发展,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网上证券交易并非传统的交易环境,技术风险承担应当立足于环境的特殊性,相关主体具有不同地位,投资者无论在经济能力方面,信息的获取上,或者是网络技术的控制上都处于弱势地位,同时投资者又是网上证券交易市场的基石,对网上证券交易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次,由于网络环境具有特殊性,在很多技术侵权的情况下,投资者不可能知悉技术风险由侵权主体是谁,侵权的行为的具体过程如何,且举证的难度极大,投资者追究技术风险的责任者,几乎为不可能,这样投资者将自身承担绝大部分风险。另外,从投资者和网络券商的关系出发,投资者与网络券商发生联系的目的在于网络券商能为其提供一个安全的交易操作系统,提供适当的操作系统也正是网络券商存在的意义,可以说操作系统存在故障和漏洞本来就是网络券商没有尽到应尽义务,这是网上证券交易存在技术风险的本质原因。因此,网上证券交易技术风险的分配无需像部分学者分析那么复杂,从立法目的上就应当明确保护投资者的方向。

而将技术风险更多归网络券商承担的法律途径可以通过规定投资者与网络券商之间的委托合同必备条款实现,也即是对目前网上证券交易风险告知制度进行修正,现阶段的风险告知制度是网络券商规避风险的保护伞,并不可取。投资者与网络券商产生联系来源于相互间的委托合同,而委托合同通常由网络券商以格式合同的形式提供,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网络券商会提供有利于自己的格式条款规避责任。所以笔者认为,法律应当明确网上证券交易委托合同的对技术风险承担的相关内容,并规定网络券商规避责任的格式合同条款无效,以此真正达到保护投资者利益的目的。笔者建议法律应当明确网上证券交易的技术风险根据合同违约承担责任,除投资者操作过失导致的损失由投资者自己承担之外,其余技术风险所导致的损失由网络券商承担责任,包括网络服务商,软件制造商提供操作系统存在故障和漏洞导致的操作错误、病毒入侵等技术风险。这种法律归责模式也和英美法系国家证券法类似。

网络托管服务范文3

日本电信运营商NTT是按照营收排名,位列全球第二的运营商。由于本土电信服务市场缩水,以及日本政府计划进行运营商业务重组,这家运营商除了在日本本土提供服务之外,最近正在努力进入一个新业务领域――面向企业用户提供全球性的电信网络服务。如果这种努力取得成功,NTT将赢得在高端企业服务市场的非凡影响力,以及和它的同行英国电信、法国Orange、美国AT&T等运营商一样令人垂涎的全球业务。

NTT出击

最近几个月,NTT旗下负责国际网络服务的分公司NTT Communications,以及专门提供ICT解决方案的分公司NTT Data都积极加强了针对企业用户的服务,尤其是在欧洲市场。NTT Communications的相关高层已经明确表示,公司的目标就是配合集团的全球化战略进行业务扩张,面向全球企业提供全球性的服务。而NTT集团的战略目标是,2010财年实现全球业务收入比2007年翻一番。

NTT集团和其他日本大型企业一样,正面临本土市场渐趋饱和、增长乏力的挑战,此外,经济环境的不景气也给NTT带来了负面影响。今年第二季度,NTT Communications的整体运营收入为2675.7亿日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3%。2008财年(截至2009年3月)母公司NTT的净利润从上年的6351.6亿日元跌至5386.8亿日元,集团营业收入从10.68万亿日元跌至10.42万亿日元,下跌了2.5%。

专门从事移动业务的分公司NTT DoCoMo也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今年9月,NTT DoCoMo在日本几大移动运营商中的新增用户数最少,仅为6.6万户,而软银的新增用户为10.8万户,KDDI的新增用户为10.23万户。目前NTT DoCoMo仍为日本第一大移动运营商,拥有用户5519万户,KDDI排名第二,用户数为3123万户,软银用户数为2132万户。NTT集团的策略是,从全球市场争取更多的业务和营业收入。以NTT Communications公司为例,目前该公司的客户一半为非日本本土企业,但是,这些客户对营业收入的贡献仅为总营收的10%。NTT Communications公司希望这些客户能够贡献至少50%的营业收入。NTT美国分公司是NTT集团海外最大的分公司,目前每年的营业收入大概为3亿美元。NTT Communications和其他企业网络服务提供商一样,开始关注跨国企业在亚太和欧洲、美国之间的网络连接需求。为此,该公司最近大力拓展其网络覆盖范围、致力提升其网络性能。今年5月,NTT公司完成了对Pacific Crossing公司的收购(斥资约1亿美元),这使得该公司新增了一条在日本和美国之间的跨太平洋光纤链路。很多分析师看好这项举措,认为是NTT公司的一项重大行动。因为,过去几年传统运营商很少单独购买或拥有海底光缆。NTT公司的收购行动将大大增强其提供跨太平洋网络服务的能力。

NTT Communications的全球IP网络批发业务面向ISP、企业用户,以及美国、欧洲、亚洲的高带宽用户提供全球IP网络转接服务。目前,该业务的年营收大概是12亿美元,比2007/2008年度增长了11%。但是,这一业务正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在过去两三年间,印度运营商Reliance、Tata,以及新加坡运营商Singtel 、中国电信,都加入了这一市场的竞争阵营中。为大型跨国机构提供跨越欧洲、美国、亚洲的网络连接服务,已经成为这些运营商的战略目标。

差异化制胜

NTT的作战策略是,比其他亚洲运营商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和服务等级,至少要与欧美运营商看齐。对于用户来说,选择正确的服务提供商,就意味着更高品质的网络服务。

网络连接仅仅是最基本的,除了网络连接服务之外,NTT还提供服务器托管、内容分发等服务。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用户更看重网络连接之外的增值服务,数据中心、服务器托管、虚拟云都是当前热门的企业网络服务,拥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今年10月,NTT宣布将在日本境内推出基于“云”的虚拟托管服务,目前还在免费测试阶段。该公司计划在2010年4月推出基于云的商用托管服务,同时考虑在海外市场推出其他采用虚拟化技术的托管服务。

NTT公司对高服务质量的追求也将帮助它从竞争中胜出。这家公司拥有ISO2000认证体系,对于服务等级流程始终高标准、严要求。

最近几个月,NTT公司正致力于提供高端安全服务以及SAP等复杂的软件应用。今年6月底,NTT宣布收购了一家德国的IT安全解决方案厂商Integralis。这些努力都超出了传统电信运营商的业务范畴。未来,运营商们要提供给企业客户的,将不再是单纯的通信产品,而是一揽子IT服务。只有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提供差异化的网络通信服务,才有可能帮助运营商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赢得大型企业客户。

目前,NTT Communications和NTT Data是两家独立运营的公司。其中,NTT Data在SAP、ERP等领域拥有优势,而NTT Communications则重点进攻数据中心、托管等增值服务领域。未来,这两家分公司很有可能会在日本政府的主持下进行整合。重组随时可能开始,在此之前,两家公司要做的就是联手争取客户。事实上,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推广市场,NTT公司的整合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开始了。今年早些时候,NTT美国分公司进行重组,成立了一个新业务部门――企业解决方案部,专门负责全球专有网络服务和企业托管服务的市场推广和客户支持。该公司还表示,将更加关注中型企业对跨国网络服务的需求。这种整合似乎已经见到了效果,NTT美国公司新近争取到了很多客户,其中包括Twitter。

一些业界分析师认为,NTT公司的业务整合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 这家公司想为企业客户提供的不仅仅是网络服务,而是ICT管理服务,这与欧洲电信运营商的业务焦点有所不同。BT之类的运营商想做的是IT系统整合服务,而NTT要做的似乎是SAP之类的应用。对于T-Systems等公司来说,NTT此举不啻是一个潜在的威胁。这个战略目标不仅仅局限于美国或欧洲某个国家、地区,而是一项全球性的战略。.

未来,NTT还可以不断在它的网络服务清单上增添更多新内容。目前该公司在亚洲扩展了二层网络服务和数据业务,在河内新建了一个数据中心,并在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积极拓展业务,与其他服务提供商开展互联互通合作,并在亚洲、欧洲和美国开展以太网业务。

链 接

2009年NTT的两次重要收购

2009年,NTT公司最引人注目的两大举措就是对跨太平洋海缆PC-1运营商Pacific Crossing公司和德国安全服务提供商Integralis的收购。业内人士认为,这两次收购是NTT公司拓展跨国企业通信市场的重要战略举措。

网络托管服务范文4

关键词 云计算;动态负载均衡;服务器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0)28―0210―01

引言

随着网络游戏等云计算产业的爆发式增长,设计实现优秀的云计算架构已成为当前架构师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以网络游戏为代表的云计算网络服务要求其架构具有可靠、容错、持续、高效、伸缩等特性。当前应用的架构实践都无法稳定,一致,经济并一般性的满足所有这些特性。

Darkstar提供了通用,健壮,高效,可伸缩并简单易用的基础框架。它使开发者专注于服务的功能特性而非物理,通讯等基础设施。同时它又是简单一致容易使用的一般性网络服务框架。

1 架构设计及实现策略

传统的服务器扩展方法是将整个应用区域分成多个区,不同的区运行在不同的服务器上。这带来两个问题,一个是处于不同区的用户不能互相交互,另外一个是如果某个区发生的动作较少时。会出现服务器资源未被充分利用的情况。而在darkstar的处理方式下,所有的处理被分割成为一个个小的执行单元(task),这些task可以在组成网络的任何服务器上执行,当用户增加时,系统自动增加处理线程,不再需要为了扩展而将不同的区分配到不同的服务器上面。这样既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又可以让所有的用户进行交互。此架构允许系统以一种线性的方式扩展来满足计算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额外的需求通常是由于同时在线用户数量的增加、应用程序复杂性的增加或者两者同时发生引起的。无论哪种方式引起的,考虑到应用运行时的动态行为,面对增加的任务负载,该架构都自动地执行负载平衡来给与响应。当需要更多的容量时。简单地增加更多的计算节点到可用的服务器池中。多个应用甚至可以共享计算中心的月Eta-器。

Darkstar服务被设计为可以部署在服务器集群上,并可根据需要动态插入移除若干服务器,为达成此目标。Darkstar对像被尽可能的设计为可迁移的。

Darkstar的核心概念是托管对象(Managed Object)。托管对象必须实现ManagedObject和Sefializable接口,并被DataManger管理于名为Object Store的对象池中。托管引用(Managed Reference)是指向托管对象的引用,提供了对托管对象的访问能力。一个Darkstar应用程序内的若干托管对象通过托管引用联系在一起。托管对象是Darkstar设计的关键抽象,代表一个聚合状态实体,同时又是一个可在各分布式服务器虚拟机间动态迁移的单位。Daskstar提供了api屏蔽了多数的底层复杂性,例如线程调度,事务处理等等,应用程序只需要开发并装配自己的对象,监听响应客户端事件,自己管理持久化的ManagedObject对象生命周期即可。虽然Darkstar项目基础结构提供的是可扩展的多线程多节点环境,但是游戏服务器开发者却如同在单机器和单线程的环境中编写代码。该模型最小化或消除了数据存取竞争、线程调度和工作负载分布问题,使得开发者可以集中精力编写应用,而不必关注可伸缩的系统机制。众所周知,编写一个复杂、多线程的应用程序是一件困难且辛苦的事情,而拥有成功开发此类应用程序经验和技能的程序员又少之又少。使用Darkstar项目基础结构,开发复杂性将会极大地减小。

Darkstar有两种通信模型。一种是客户端,服务器端的通信,即每个客户端只和服务器端通信,由服务器端来负责数据的处理和转发;另外一种是通道(channel)机制(类似一对多的广播),通道由服务器端创建并维护,每个通道可以添加多个客户端,服务器端可以监听通道中的所有通信或者具体某个客户端的通信。也可以给通道中的全部或者部分客户端发送消息。加入通道的客户端可以收到其它任何客户端发送的消息。通道下面客户端之间的通信不需要服务器端的介入。

会话(session)提供了一个网络节点间低延迟的通信机制,抽象了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之间的通信。通道提供了一个主题订阅式的通信机制。在一个会话加人某通道(Channel)后,任何通道内的其它成员会话都可收到此会话的消息。最重要的是,会话和通道都是可迁移的,可以像托管对象一样根据动态负载变化在各服务器间迁移。

Darkstar为开发者提供了一个简单的单线程事件驱动的编程模型,在每个事件处理中,数据所有权是单一确定的,这使开发者远离竞态和死锁噩梦。这些事件处理被编码在一个任务(Task)中。任务由任务管理器(Task Manager)调度,并且也是可迁移的。在这个过程中托管引用起了重要作用,系统通过它将并发调用合理调度为串行调用。另一方面,这些设计也使托管对象自动具有了事务性,让完整而一致的对象状态迁移成为了可能。

网络托管服务范文5

1各部门管理服务观念不一致

结合本市实际情况,虽然大多数离退休人员所属机构或组织均对其管理和服务工作较为重视,但是也存在着部分领导对该项管理服务工作重视度不够的情况,应当更多的依靠社会力量来为其提供管理服务,单位可不承担服务管理义务。

2离退休人员所享有的社会资源不均衡

离退休人员个人情况均存在一定差异,居住地和原单位之间距离过远便限制了人员参与单位活动和组织学习,而医院离退休人员因为子女长期不再身旁,突发疾患或遇到困难都难以得到及时解决。

3计算机信息系统不完善

相对于经济发达地域,本县计算机信息系统起步较晚,截止目前为止仅建立市县网络体系。且未能与公安系统、财政机关及各银行网点建立相应联系,形成联网系统,也未能延伸至各乡镇、社区、行政村等网点单位,这无疑为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的信息管理增加了工作难度。

二、关于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体而言,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把握该项工作的特殊性,积极探讨创新管理模式,明确管理主体及其在事业单位中的地位、健全管理机制、规范管理服务内容以实现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管理与服务工作合理化和规范化是当前首要解决的问题。

1明确管理主体及其在事业单位中的地位

①克服社会偏见的影响,树立正确的管理服务观念,加强政治学习,提高个人职业素养,全面做好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管理与服务工作;②强化服务意识,认识到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不断增长的现状,树立大局意识,提升自身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全方位开展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管理与服务工作。

2健全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领导责任制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的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广大离退休人员晚年生活质量的保障和社会稳定,针对部分部门领导对其不够重视的现状,应当进一步明确和事业单位领导职责,建立奖惩制度,强化各部门职能。

3创新管理模式实现针对管理

①以党支部为依托,在社区可设立离退休干部党委以加强对离退休人员的工作指导,强化理论学习,提升离退休人员的政治悟性和自我服务能力;②以养老机构和离退休人员原单位为依托,针对儿女长期不在身边照顾的老人,强化日常服务工作。充分利用相关部门及原单位的资源帮扶离退休人员解决日常生活困难。③以社区为依托,在社区内部开展管理服务工作。例:可建立“一对三”的管理服务模式,建立联系卡,定期上门了解离退休人员需求并予以解决。

4健全个人社会保险数据库建设

由上文可知,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可以促进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信息化。针对本县信息网络发展现状,笔者认为应当通过加快健全个人社会保险数据库建设,于全县及全省范围内建立涵盖养老、医疗、事业及工伤等险种的信息网络系统,于本县内部全面构建依托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县、乡镇及行政村(社区)的三级信息管理机构。夯实计算机信息系统发展平台,着手开发具有技术应用成熟且便于操作的服务平台信息应用系统,以切实包扎好呢个离退休人员可以享受到计算机信息网络化发展之便利。

三、结束语

网络托管服务范文6

1 政府投资、政府部门管理

任何政府的最大应急力量一般是公共安全机构,这在地方性政府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其中警察、交通管理和消防等部门对双向无线电通信的需求最大、最为苛刻。他们往往离不开无线手持机和车载台的覆盖范围,在许多情况下还需要有部分室内覆盖。无线政务网通常针对他们的要求而设计,当然也就能够满足其它政府部门的使用要求。以应急管理和应急反应为主要目标的无线政务网,多选择或要求警方代表整个政府部门来对系统进行管理与维护。

由公共安全机构掌管无线政务网的最大好处之一是他们对技术和运管的要求具有关键性任务的性质,这就为其它非关键性任务的政府组织带来了额外的好处,公共安全部门也因为有其它政府部门的加入而受益。例如,在一次紧急事件中,通过无线政务网的对讲机呼叫城市的拖车服务,快速将灾难现场的车辆拖走,为大型消防车开辟出通道,扑灭重大火灾。

香港第三代指挥控制系统(HK CC3)正是这样一个网络,它是一套建立在最新通信技术及IT技术之上的综合指挥控制通信系统,其无线通信系统采用TETRA技术,从支持香港警察开始,发展到服务众多政府用户,逐步形成了无线政务网。

HK CC3招标程序于2002年2月开始启动,截至2002年5月收到若干家国际和本地公司的投标。经过全面的展示和严格的评估,摩托罗拉公司于2003年3月中标。

正如前面所说的那样,改善公众服务水平是无线政务网的主要诉求,而HK CC3正是通过建设全新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改善了巡警、交警、机动部队和特警一线警员之间的通信,为在紧急情况下和大规模行动中高效部署资源创造了条件。由于将“车辆自动定位”和“地理信息系统”集成在一起,香港警方还可以在电子地图上追踪处警车辆的位置,指导距离最近的车辆赶赴犯罪或事件现场,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同时香港第三代指挥中心无线通信系统在建设过程中,广泛地将移动计算机技术、移动数据查询技术等集成起来。正是这全面集成的设计理念,不仅使得HK CC3成为无线政务网络建设中的一个范例,而且成为政务网从简单的无线通信系统向全面集成的综合信息通信系统方向发展的标志。

除公共安全部门外,其它政府机构也有可能代表整个政府机构对系统进行管理和维护。一个专门的政府通信管理部门可以负责对无线政务网的管理,这方面的实例包括上海市上一代无线政务网(采用摩托罗拉800MHz模拟SmartZone系统),这一系统由上海市办公厅负责运营管理达10多年以上。而采用摩托罗拉800MHz数字集群TETRA技术的成都市无线政务网一期工程则是由成都市信息办进行运营管理的,这一网络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抗震救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 政府投资、委托运维管理

随着无线政务网的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逐步形成了由专业机构对无线政务网进行管理与维护的模式。这方面的实例包括美国“犹他州通信机构”,为犹他州的所有政府部门运管和维护网络;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州与摩托罗拉公司签定合同,由摩托罗拉负责其无线政务网的运营、管理和维护。此外,电信运营商介入无线政务网的运营管理成为最近几年无线政务网发展中的另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北京市无线政务网最初就是由政府、运营商共同出资组建的。

3 运营商投资、运营商管理

由英国电信(BT)建设、拥有、运营和维护的全英无线政务网(O2 Airwave)因其网络规模而成为无线政务网发展中的标志性网络;而由上海电信负责建设和运营管理的上海市无线政务网将为上海世博会提供通信指挥保障。

英国的Airwave网络目前服务的政府用户超过20万,因其是至今为止已经投入使用的最大的无线政务网络而被广泛关注。2000年,英国内务部与英国电信公司签署了一份无线通信服务合同,即“BT Airwave服务合同”。与此同时,BT和摩托罗拉公司签署了一份设备供应合同,由摩托罗拉为其提供Airwave所需要的、覆盖全国的TETRA网络。Airwave由O2 Airwave所拥有并运营,在这一网络中,每个政府机构通过自己的指挥体系独立工作,在发生重大事件的情况下,所有用户可以通过一个共享的网络开展联合行动。

网络托管服务范文7

【关键词】云计算 IDC 构建

云计算是网格计算、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效用计算、网络存储、虚拟化、负载均衡等传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传统IDC提供虚拟主机、托管服务、机架和机房出租等服务。以单个机房为单位,进行维护、管理,无法将(全省)区域内机房、带宽等资源整合起来,统一对外提供服务,人员维护质量也很难有效保证,多数采用本地化维护。高端维护人员通过云计算建立统一的平台进行维护管理,有效保障了网络的安全;统一调配资源,引入动态带宽管理机制,将(全省)区域内IDC的资源统一调配使之最大化输出;简化了维护人员,为云计算提供了新的应用平台。

一、云计算业务

(一)云计算的三个层次

云计算可以认为包括几个层次的服务: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IaaS(Infrastructure-as-a- 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消费者通过Internet可以从完善的计算机基础设施获得服务。PaaS(Platform-as-a- Service):平台即服务。PaaS实际上是指将软件研发的平台作为一种服务,以SaaS的模式提交给用户。因此,PaaS也是SaaS模式的一种应用。但是,PaaS的出现可以加快SaaS的发展,尤其是加快SaaS应用的开发速度。SaaS(Software-as-a- Service):软件即服务。它是一种通过Internet提供软件的模式,用户无需购买软件,而是向提供商租用基于Web的软件,来管理企业经营活动。

(二)云计算业务

云计算业务主要包括云终端、云主机和云存储等。

云终端业务将所有终端虚拟机在数据中心进行托管并统一管理;同时用户能够获得完整PC的使用体验。用户可以通过瘦客户端,或者类似的设备在局域网或者远程访问获得与传统PC一致的用户体验,是一种仅将操作系统桌面呈现在用户面前的技术,由服务器端完成运算。

云主机主又称虚拟服务器,主要针对企业、ISP、ICP提供应用级托管业务。应用托管业务主要提供应用托管所需的主机、存储、网络和备份等业务。

云存储业务指企业可以使用云存储业务数据,并给予用户访问授权,经授权的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接入方式在不同的地点访问并使用该数据。企业可通过网络将数据备份到云平台存储上,企业内部数据故障后,通过网络将备份数据进行恢复或企业用备份数据进行审计、分析等应用。

二、云计算构建IDC的意义

(一)传统IDC主要存在的问题

业务单一,无法支撑高价值的应用、运维成本高,利润偏低、业务管理困难,无法形成统一业务策略、不能支撑价值客户的新应用要求、服务质量差,服务的增值量较小。

(二)云计算构建IDC的意义

1.技术发展需要。云计算的IDC对于运营商,除了能有效解决传统IDC所遇到一些的问题,还具有运营管理自动化的特点,服务提供商不需要人工参与资源的分配过程。

2.降本增效需要。目前电信业基于云的典型应用场景包括网管监控、办公OA应用、呼叫中心、营业厅终端等等,除了自身的应用,电信运营商也可以将这些应用推荐给它的外部客户。因此,开展以云计算技术为基础的虚拟业务,不仅能够降低运营商自身的运营成本,还能作为IDC增值业务给公司带来较大利润。

3.业务发展的需要。3G业务快速发展,数据业务将是3G发展的重点。大力发展IDC业务,是支撑3G业务发展的关键。基于云计算的IDC业务,一方面可以支撑3G业务的内容建设,提供一个先进的业务平台,吸引ICP/ISP在移动互联网内部部署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在IDC业务上降低经营成本,提供高附加值的业务。

三、云计算IDC中心的架构

(一)系统架构

云计算IDC系统由物理层、网络层、物理资源层、虚拟资源层、资源管理调度层、运维管理层和业务层7大部分组成。

物理层和网络层构成IDC物理机房基础设施。物理资源层是虚拟资源层的基础,提供基础能力。资源管理调度层协调资源,使业务层能共享云计算平台计算能力和磁盘存储。管理员通过运维管理层使系统正常运转。IDC机房解决方案提供高速互联网接入带宽、高性能局域网络,通过专业化的管理服务为企业、ICP、ISP等提供互联网基础平台服务。基础平台服务包括机位、机柜、机笼(VIP机房)出租服务和带宽出租服务。

在IDC机房解决方案基础之上,利用云计算技术,构建资源统一管理调度平台,对物理IT资源、虚拟IT资源进行一体化整合,并与运营管理层结合,对外提供基于IT基础架构的应用级虚拟业务服务。

业务层是面向最终用户的业务展示层,为最终用户提供业务使用接口和手段。

虚拟化是整个系统云化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了虚拟化、并行计算等关键云技术。虚拟化方案是将终端计算机的各个逻辑单元进行“松耦合”的过程。

云终端将传统模式下用户侧的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用户数据转移到数据中心进行运行和保存。用户利用瘦终端鉴权认证后通过优化的网络协议访问数据中心云端服务器和应用程序。本地不保留关键数据,实现用户桌面环境的集中存储、监控与管理。

云主机共享平台向用户开放虚拟主机。虚拟主机主要提供弹性计算、在线存储和在线备份三类业务。其中弹性计算业务由计算集群和存储集群提供。

云存储是将企业数据备份到云平台存储上,企业内部数据故障后,通过网络将备份数据进行恢复或企业用备份数据进行审计、分析等应用。

方案整体架构如下图。本期工程完成后,新建系统将向用户开放云终端、云主机和云存储业务。整个系统架构包括:用户终端、网络接入、数据中心和外部IT系统四个部分组成。

(二)网络结构

网络托管服务范文8

论文摘 要:传统的监管手段因缺乏长效的监管机制而一直备受质疑,因此如果能够借助先进的信息化手段,使得监管对象行为标准化、规范化,构建一系列信息通畅的良性机制,不仅能利用信息化加强监管效率,降低成本,而且还能使基层的质量监管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传统的监管模式已不太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质量技术监督的要求,以网络信息技术为依托,创新监管模式已成为质监机关提高质量技术监督行政能力的一个重要前提。

一、 传统监管模式存在的不足

一是传统监管模式按照原来的老思路老办法来解决新问题,凭经验,没有工作重心,忙于或者疲于应付各项业务工作考核。

二是许多监管流于形式,习惯于传统的突击式、阶段式的整治,对违法行为多是事后查处,缺乏事前预防、动态监督的意识。

三是传统监管模式不仅担负繁重的监管工作目标压力,人员的主观能动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像基层工作理论调研、工作思路和方法的创新等基础性工作、创新性工作无法开展,工作效率不高。

四是传统监管模式的巡查工作停留在一般性的表面层次上的监管,同时在日常工作中,由于工作量大并且重复性大,监管人员容易麻痹大意,致使出现监管不到位或监管越位,以及在监管执法中出现不规范、不文明、不公正、不廉洁问题。

二、网络信息技术监管模式的有点

首先是依托网络信息技术,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1】的优势,利用其所特有的高速、便捷、资源共享等优势,结合质量技术监特点督,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质量技术监督信息资源,不断开发其可利用价值,加强对信息的收集和定量、定性、深层次的分析研究,为各项业务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实现质监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服务的网络化与智能化,全面提升质量技术监督的效率和效能,对提高质量技术监督效能、改革监管方式、拓宽监管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次是依托网络信息技术可以快速建立动态“企业档案”,对生产企业主体实行动态化管理。电子档案登记内容以质量技术监督业务为主导,以监督内容为划分标准,包括企业的基本情况,巡查情况,违法及处理情况,品牌建设情况,特种设备使用情况,企业文化建设,标准化情况,质量诚信建设情况,食品企业情况,消费者举报申诉投诉及处理调解情况以及各种荣誉、资格及惩戒情况等内容,即从内容构成上包括质量技术监督范围内的登记信息和监督管理信息。

第三是可以真正做到“底数清、信息准、动态明、反应快。”在企业电子档案上直观快速的反映出企业的生产地址、信用记录、奖惩情况、年检、监管类别以及巡查记录等等,可以做到“指哪打哪”,做到便捷高效。

最后是电子档案可以根据企业主体的变化及时补充、更新。方便企业主网上更新数据,从而可以保证数据库动、静态数据的准确性。同样质量技术监督执法人员只需上网查询,就可对辖区内由点到面分布的管理对象状况了如指掌从而实现在高科技条件下的监管执法服务。

三、网络信息监管模式是适应时代的需要

质量的概念已经从“传统质量概念”向“大质量概念、大监管、大服务、大平台”【2】转变。未来质量发展的趋势是——质量超越产品生产制造的范畴,超越产品和服务满足当前顾客要求的范畴,超越单一企业的边界,涵盖了教育、服务、医疗、政府工作等各行各业。所以质量技术监督监管的对象将向复杂化、多元化的主体转变,质量监督的内容何手段同样将向复杂化、多元化转变。因此把只局限于静态监管和只注重于事后监管或者消防灭火式的补救为主的传统的监管为依托高科技的网络信息监管模式即以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为依托,以责任到人的辖区(或者网格化)监管责任制为重点,将监管方向从静态资格监管转到动态信息行为反馈监管为主的监管模式上来是适应当前时展的需要。有了网络信息监管模式可以更加快速的实现质量监督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实现质量技术监督由“传统管理型”向“监管执法服务型”转变。可以轻松实行“分类监管”,监管巡查人员可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方便、直观、科学地进行监督管理,改变传统、粗放监管的“满街找、遍地跑”的现象。可以在巡查中及时收集和传递企业需要的信息,发现存在的问题。可以推进“阳光质监”建设,做到政务公开、信息公开。

总之,我们用现代科学管理的思维来创新监管方式,用网络信息化技术管理服务手段来提升综合执法效率,这是管理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也是创新创优提质提效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国外网络监管的经验及启示 李娅 刘宁 中外企业文化2010.10

网络托管服务范文9

摘要:物流实现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的先进模式,物流网络以战略联里方式创造了规模效益,在供应健环境下的物流模型突出了专业化联合、信息共享和共同的集体目的等特点。本文运用综述的方法,以网络经济效应、双森策略、风险和信用为主题,运用经济学原理对这些特点进行概括分析。

1.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网络模型

供应链,是指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围绕核心企业,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它是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供应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要想取得良好的绩效,就必须找到有效的协调管理方法。供应链管理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掌握了供应链各环节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基础上,利用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激励职能,对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各个环节所涉及的物流或/和服务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的合理调控,以期达到最佳组合发挥最大的效率,迅速以最小的成本为用户提供最大的附加值。根据参考文献1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网络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物流贯穿于整个供应链,连接供应链的各个企业,心企业自营,也可以委托第三方物流如中储集团。现在,是企业间的合作纽带。从供应开始向需求移动,每一环很多人对第三方物流持看好态度,还断定第三方物流必节都存在供和需的对应关系,供应链也是从供应商的供将取代企业的自营物流。应商到用户的用户的物流链。供应链中的企业通过上游、在传统的物流管理中,需求信息和反馈信息(供应下游的整和形成现代化的物流系统,供应链是物流系统信息)是逐级传递的,因此上级供应商不能及时掌握市的充分延伸,是产品和信息从原料到最终消费者之间的场信息,因而对市场的信息反馈速度比较慢,从而导致增值服务,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实质是将物流与企需求信息的扭曲。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管理需求信息和业的全部活动作为一个统一的过程来管理。

核心企业可反馈信息不是逐级传递,而是网络式传递的,在供应链以是产品制造业,也可以是大型零售企业(如沃尔玛),上信息共享,企业通过月贝月沙山翔以可以很快掌握供应链专业化联合的各加盟企业构成节点,节点企业在需求信上不同环节的供求信息和市场信息。因此在供应链环境息的驱动下,通过网链的职能分工与合作(如制造、装下的物流系统有三种信息在系统中运行:需求信息、供配、分销、零售等),通过共享的过程控制(信息流、资应信息、共享信息。金流、物流或/和服务流)实现共同的集体目的—整个共享信息的增加对供应链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由于供应链的不断增值。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可以是核信息共享,供应链上任何节点企业都能及时掌握到市场的需求信息和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情况,每个环节的物流信息都能与其他环节进行交流与共享,从而避免了需求信息的失真现象。

在传统的物流系统中,许多企业有能力跟踪企业内部物流过程,但没有能力跟踪企业之外的物流过程,这是因为缺少信息共享机制,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由于提高了信息跟踪能力,使供应链物流过程更加透明化,也为实时控制物流过程提供了条件。对物流网络规划能力的增强也是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特点之一,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系统、运输等多种形式的运输和交货手段,降低了库存的压力和安全库存水平。

2.物流网络的经济学分析

对物流网络进行经济分析,引导出推动自利的当事人取得共同满意的帕累托效率的问题。此时,当对交易剩余进行再分配而使得每个当事人至少比过去更好时,效率是最大化的。信息共享可能利于当事人从事欺骗活动,但仍然假定他们随时都是为了增加他们自己的福利而理性地行动。在物流网络研究中,目前所强调的基本主题有:网络经济效应、双底策略、风险共担和信用机制。探索物流网络管理的基本经济学理论,有规模效益理论、博弈论和产权理论,以及拓展的如委托一理论、合约理论、交易成本经济学、效用理论、产品捆绑和价格歧视原理等。

下面就三个主题从理论角度探讨物流网络的经济学阐述。

2.1网络经济效应的规模效益理论

网络的基本特性是其成员相互依存,网络成员的相互依存性放大了网络中所有个体的效率和其存在的价值。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网络中许多企业相互联系与作用发挥的整体效能大于各个企业效能的简单相加。例如,中储集团所属64个仓库分布在全国各大经济圈中心和港口,形成了覆盖全国、紧密相连的庞大网络,客户选择中储,不仅取决于能提供仓储运输等物流服务,还取决于相互补充的企业,如电子化配送中心、物流中间加工、国际货运等业务的质量和服务的效率匹配。物流网络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一家企业的良好表现有助于其它企业的成功。对于以服务为主要产品输出的物流企业来说,只有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服务功能有机结合,才能使物流网络运转顺畅。物流网络构成了一个系统,而服务就是这一系统的产品。企业销售的实现要依赖诸辅助功能产品的支持,而辅助产品之间的需求存在一定的相互依赖性,一种服务性产品价值的实现取决于其他服务的支持,这种需求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在经济学上被称为网络效应。物流网络可以充分发挥网络效应以实现互补、协同、扩散、制衡和杠杆作用。

对于消费者来说,物流网络组织的柔性化使它提供了更多按消费者要求生产的商品。多品种、小批量、高质量和低消耗的精益生产方法和管理思想使定制和产品差异进入细分市场,在这一市场上企业不必直接竞争,并且根据经济学中价格歧视原则能够与消费者充分要价。这样的价格和更高的边际收益使生产者或企业获得了更多的消费者剩余。同时,因为存在完全相同的需求组合的消费者,而减少了二手市场。产品企业之间的合作使得他们可以利用范围经济搭售那些比单独销售更好的战略性互补品,捆绑战略性互补品使网络成员获得了更多的消费者剩余。

2.2以双赢为策略的博弈论

随着全球制造、精益生产、敏捷制造、虚拟制造等先进制造模式的出现,企业的组织形式变为以动态联盟为特征的新形式,最能反映这一变化的是供应链管理下的物流网络,逐渐形成了以资源外用为特征的集成企业网络。市场的竞争不再是单一企业的竞争,而是物流联盟之间的竞争,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企业需要学会如何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的策略与技巧;同时,在企业与其他企业进行竞争而加人某一物流联盟过程中,又需要竞争的优势与策略,这就是供应链管理下物流结盟过程中的“合作—竞争”模式。这种竞争是核心能力的竞争。因此,供应链下的物流管理强调企业如何凝造自己的核心能力去和其他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而每一个企业都集中精力去巩固和发展自己的核心能力和核心业务,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作好本企业能创造特殊价值的、必须长期控制的、比竞争对手更搜长的关键业务,这就是供应链管理下物流联盟模式的“双衷策略”。

供应链下的物流网络依赖于优势互补,通过组合资源,合作者将会比独立地分别行动获得更多的收益。相互依赖造成了冲突的潜在危险,因为相互依赖通常会涉及在物流网络参与者的目标中进行替代的间题。对于这种冲突性战略的运行,物流网络成员面临着某种“囚徒困境”单期答案,即使共享利润最大化的策略是每个成员都同意采用的,谁违背诺言私下优先安排对谁而言同样有利,一个当事人进行欺骗会使其他当事人遭受损失。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合作协议会变成可履行的,因为其他当事人会惩罚机会主义行为。对于物流联盟来说,可以从博弈论的角度解决这样的冲突:为了建立信用,每个物流网络参与者都应该分别地看,以避免成为该系统博弈的第一人;调换合作和竞争的位置;不要试图比合作者更精明。

博弈论应用于物流网络表明,“囚徒困境”的反复实施可以改善不合作的一次博弈结果。如果各方都相信博弈会进行下去,或者至少在短期内看不到停止的可能,那么各方在不断增长的利益的鼓舞下,会以比较合作的态度,可以暂时放弃眼前利益,比较耐心地等待未来更大的利益,但前提是当存在超额利益可分享时,如在市场持续增长期。不过,如果市场变糟,联合就会崩溃,增加共同收益的兴趣可能会变成主张缩小剩余资产组合的自利行为。如果这个物流网络仅有一次交易,那么囚徒困境的结局就会出现,物流网络就难以支撑。

2.3风险和信用的产权理论

风险厌恶是企业结成“战略联盟”的原因之一,除了金融风险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商业风险、技术风险和战略风险。物流网络通过带来与某个问题有关的大量更为专业化的资源而有助于减少不确定性的程度,从而降低风险,并通过风险共担来减少可能的损失。但是,有一些风险是来自战略联盟本身。供应链下的企业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委托一关系。委托一过程中的风险最常见的是不完全信息下决策的风险、人的道德风险等。产生道德风险的原因之一在于人拥有私有信息。利用信息不对称,在签定合约之前误导合作者属于“逆向选择”。但多数情况是委托人与人签定合同时,双方都认为已掌握了对方了解的信息,信息的掌握是对称的,而建立委托一关系后,对于人的某些私有信息如努力程度方面的信息,委托人是无法观察到的,这种情况下,人可能会利用其私有信息采取某些损害委托人利益的行动。由于信息不对称现象在经济活动中相当普遍,而许多经济合同又都是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执行的,这就难免出现道德风险问题。在物流网络中,合作者必须是可信的和可靠的,或者他们必须拥有他们行动所产生的结果。

如果委托人是风险中性者,但人是风险逃避者,那么只有风险中性者承担全部的风险,才会促使人签约并有相当理想的利益刺激。如果合同的达成只取决于最后产出的结菜,一个固定价格的合约就等于剥夺他的动机,等于使他的报酬与他的努力彻底无关。因此,很清楚,要给人提供刺激,激发他的工作热情,必须使他的收益跟他的努力程度和收益挂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起钩来,但是,由于产出的结果受某些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这就意味着人应该承担某些风脸。即使他的委托人是风险中性者,也应该给他的委托人提供一些“保险”,使委托人的收益少受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只要人是风险逃避者,那么把努力程度的信息写进合同越多,双方的获利会越大,这样一方面会减少委托人的监督成本,另一方面也给人提供了刺激。

如果委托人和人都是风险中性者,那么关于人努力程度和不确定性因素的信息就没有什么价值。风险中性的人承担全部风险并向委托人支付一个固定不变的收益。由于委托人获得的利益是个与不确定性因素无关的不变的常量,而对人努力程度的监督不会给他带来任何利益,因而无需对人进行监督,风险中性的假定会保证这种制度安排达到风险的最有效分布。

监督成本和风险共担的程度是度量物流网络组织的一个方式,上述两种假定的讨论都有一方当事人是被充分保险的,都不能成为网络合作。据研究表明,在日本网络企业关系的一个大型样本中,人分担了几乎30沁的风险。在物流网络合作关系中,如果由较少风险中性、更为富有的合作者分担较多的风险,那么相对而言就更为有效。

由于存在机会主义的可能性,物流网络成员需要当事人之间的高度信用或承诺,以使物流网络组织的参与者能够进行风险更大的投资,在出现纠纷时利用共同协商的谈判而不是损害赔偿的市场合约方式,从而节约了交易费用,并能友好、公平地转移未完成的商品或服务。“信用可以通过分享价值和忠诚的社会规范,或者通过频繁的交易以建立信誉而获得。”由于所有权和产权属于物流网络中的功能性企业,交易完成或产权转移可以让交易当事人定期检查中间产品和业绩,并且有助于实施激励。由于物流网络存在着信用基础,所以在出现不可预见纠纷时可共同协商,而市场则求助于法庭裁决。“只要市场交易的费用为零,无论产权属于何方,通过协商交易的途径都可以达到同样的最佳效果。”(科斯定理)

3.小结

总的来说,人们对物流网络的前景有下面几种不同的认识:

(l)信息技术改善了物流网络的信息移动能力,达到信息共享水平,但信息共享给自利的当事人创造了投机的机会;

(2)协调成本减少,通过共同协商相对更便宜,并且使解决协调问题相对更容易;

(3)物流网络企业的资源互补性使用,要求人持有所有权进行有效的努力和投资,当合作收益超过治理成本时,选择合作

(4)物流网络是一个动态的战略联盟,新成员的加人使组织更热衷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