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如何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集锦9篇

时间:2023-12-15 10:12:02

如何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

如何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范文1

【关键词】初中 语文教学 逻辑思维 素质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高质量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使处于成长期的学生快速理解语言,看清楚事物本质,对其全面发展意义重大。但当前初中学生逻辑思维普遍缺失,主要表现在对概念缺乏深度理解,机械记忆;口头语言及书面语言表达混乱,没有理清层次,总体而言分析判断能力不强。学生学习依赖性较强,未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方面有积极作用,进而为其他学科知识的消化吸收打下良好基础。从成长过程来看,初中学生正处于良好的语言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其逻辑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逻辑思维是在形象思维和直觉顿悟思维基础上对客观世界的进一步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方法主要包括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等。这些方法在语文教学中也被广泛地应用。对于学科教育而言,文科课程如语文往往可以借助学生的表象记忆和主观想象来提高学习效果。

一、初中学生逻辑思维缺失的表现

(一)机械记忆概念,缺乏深度理解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会接触到大量新鲜的词汇及与语言有关的相关概念。如修辞中的互文,借代等。常规教学中,教师会对重要的内容进行强调,此外还要求学生用背诵,听写,考试等方式对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巩固。但因为有的内容过于抽象,短时间内要全面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如果加上讲解方式又不够艺术,学生对知识点的消化就会似懂非懂,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会出现偏差。不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在对具体对象进行表述时,其语言表述就不可能顺畅,充其量也只能是“可意会不可言传”,进而还会对其他学科基本概念的理解和造成障碍。

(二)语言表达混乱,层次不清楚,分析判断问题能力不强

语言表达混乱的情况通常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学生的语言组织十分随意。如在讲授八年级课文《苏州园林》时,要学生回答: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时,很多学生只会就其布局特点或是单独景物作介绍,语言组织上也是颠三倒四,思路不严谨。层次不清楚则体现在当要求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总结的时候语言的随意性,这也是思维混乱的表现,没有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思路。分析判断能力不强则体现在学生对材料定句子或者表述的理解上,如习题中经常有“下列哪句话是对原文的正确理解”这样的问题,但学生往往在选择时犹豫不决。此外,在写作文时,部分同学存在审题不清的问题,理解上存在片面性。如作文题目“谈义气”,审题时应重点理解意气的内涵,但很多学生在写作时,泛论义气,或将义气狭隘化,或是过于美化,最终使文章没有内涵,言之无物。

(三)独立思考能力受限

教学方式的单一性,或多或少对正处于求新阶段的学生带来一定枯燥感,知识的吸收也因此受到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逻辑思维的形成。在人教版的Z文教材上,从七年级到九年级分阶段安排了散文,记叙文,文言文,说明文等不同文体的课文。但在教学方法上,不少语文教师依然延续生字生词学习、分段、概括大意、主旨提炼等程序,重讲解,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课堂讨论不重视引导,教学效果极差,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自然就打了折扣。在读写听说等基本能力的形成过程中,部分教师只注重读和写,其实听和说也是逻辑思维形成中很重要的环节。

二、课堂教学中逻辑思维训练的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主要有现代文、文言文、散文、诗歌等。不管是何种文体,不能割裂地单就某一方面的内容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要从整体诸如写作背景,作者生活环境等层面对文章进行宏观了解。然后再从语言组织,遣词造句等微观层面的欣赏感受作者的写作技巧。从内容到写作技巧真正理解文章的精华。字词句的理解只是迈出了第一步。文章体裁不一样,所运用的逻辑知识也要有差别。如七年级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如果对创作背景不是很理解,那么对作品的内涵理解就会大打折扣。

(二)满足性原则

需求理论告诉我们,人的基本需要和动机都是以满足一定的条件为前提的。逻辑思维的认知与提升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这就要求教师要唤起学生的自我主动意识,让学生认知到逻辑思维的学习能够提升人的价值。从课堂中以教师为主的讲解到启发式教学,再到现在的鼓励引导式教学方式,课堂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和心理特点需求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基本需求;文本讲解应从文章结构安排到意境赏析等层面进行分析,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为透彻,引导学生对语文学习从被动接受到有强烈的学习兴趣,进而意识到学习语文能够满足自身成长的需求,学习积极性就会能得到激发,逻辑思维的提升才会变得容易。

(三)综合发展原则

常规教学活动可以从字词理解、语句组合、修辞手法运用以及文体选择等方面检验成果。常用的检验方式之一就是让学生用语言表达来呈现。为使语言表达具有逻辑性以及通俗易懂,就需要运用到语文中的遣词造句以及语法等综合知识。而知识综合运用的程度实际上反映了学生知识面的宽广程度,更折射出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围绕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一主要目标,探索提高中学生综合能力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方法。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该安排多种类型的训练模式,从训练的方式到内容既契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又适合能力的提升。

三、教师在提升学生逻辑思维水平方面的方法应用

(一)综合运用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在当前语文教学环境下,学生学习知识时“被动接收”现象比较明显。学生自我表达的积极性不强,更多的是被动地等待教师的讲解或者点名回答问题。这种情况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洞悉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思维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初中的语文知识点教学基本上分为基础知识和素质拓展提升两部分。其中,基础知识主要是以课文为载体,拓展字词的接触面,并能够应用到生活实际中;素质拓展则表现在学生弄懂不同文体的课文基础上形成逻辑思维的过程。从学生个体差异上来看,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表达的主动性也相对较强,对教学活动中涉及一定思维的课堂活动参与度也相对较高。而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往往呈现“打酱油”的心态参与课堂互动。教师作为课堂主导,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应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无论是从课文导入的方法还是讲解方式的选择,又或者是课堂问题的设计,教师都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如换位思考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文章的结构形成。例如,在八年级课文《苏州园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导游的身份向游客进行介绍。如果能够熟悉“游客”心理,学生在进行介绍时,自然就能更好掌握说明的重点,顺序,语言组织等。

(二)阅读教学、作文指导中,训练学生逻辑思维

语文教学中重视逻辑思维训练,是提高学生自我学习效率的基本素质,而逻辑思维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因素。现代文阅读教学除注意用词准确、句子通顺之外,更要分析布局谋篇、情节结构、组材构思等特点。如《皇帝的新装》一文,就要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概括课文情节,理清文章结构。像文言文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古今词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通假字的比较;引导学生综合、归纳,建立系统的文言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即便诗词曲讲意境、讲形象,也要重视逻辑思维运用。如《天净沙・秋思》,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弄清写景抒情顺序,先写客观景物,后借景抒情,从部分到整体,从物到人,表现出内在的相辅相成的逻辑关系,学生理清这种关系对作品表达的思乡之情能体味得更深刻。而作文教学从主题确定、选材到遣词造句,都离不开分析、比较、概括等逻辑思维。教师应将思维训练落实到常规的作文教学中。

(三)指导学生反省思维过程,形成对比思维

实践证明,反省思维是一种提升思维质量的较好方式。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结果的差异,思考问题症结所在。通过再次梳理思维程序,找到思维的差异性,思考问题症结在哪,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差异性修复,在这个过程中思维就能得到进一步完善。七年级文言文《孙权劝学》让人们明白了不管先天条件如何欠缺,后天学习都能够弥补先天不足,同时还要以发展变化的思维看待周围的人和事。这篇课文可以指导学生思考“说服过程”,如何劝诫他人学习,同时注意说服过程的逻辑递进关系。在反省思维中,学生就能^好地掌握说服的技巧。此外,在作文写作教学中也可以应用到反省思维。部分学生作文中容易出现偏题的情况,对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反思在审题思维过程中,差异性造成的主客观原因,弄明白究竟是知识结构的问题还是逻辑思维的问题。如果是知识结构的问题,那么就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如果是思维习惯的问题,那么就要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这样对作文题目的审题自然也就变得顺畅。

(四)教师要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言传身教”提高学生逻辑思维水平

要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教师首先就要加深对语文课本中蕴含的逻辑思维的认识和理解,并且将自己的思考与感悟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与日常教学相结合。可以采取的教学方式如借助多媒体的辅助,知识传递的形式多元化,以图表、不同颜色的文字、声音等多种形式结合,让学生对分析、类比、归纳、演绎、总结等逻辑思维方法有更直观的理解。例如,在七年级课文《安塞腰鼓》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让学生对安塞腰鼓的大气磅礴有直观印象,通过视频当中的声音刺激强化重点。同时,还可以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让学生对安塞腰鼓的理解上升到较高的美学层次。

而“言传身教”主要表现在教学用语要严谨科学,对学生形成示范效应。用专业学术语言以及符合逻辑的语言表达,做到解疑释惑与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相统一。内容陈述方面上也应该做到严谨。在备课中,教师要预先对教材认真研究,结合学生特点安排课程进度。从心理学层面分析,初中生的知识接收心理带有一定的模仿性,对教师教学语言具有逻辑性,要求教师讲授概念应准确,判断应恰当,结论应理由充足。同时,“言传身教”还体现在教师的知识传播过程的有效性。根据内容难易程度,选择或常规或个性化的传播方式,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与应用。此外,在互联网与人们的学习、生活紧密结合的信息社会,教师还要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以及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为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积蓄更多的能量。

【参考文献】

[1]石崇森.高中语文教学渗透逻辑教育浅论[J].教学与管理,2009(24):73-74.

如何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范文2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问题

(一)小学数学教材中知识呈现跳跃性,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

逻辑思维的培养需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与教材内容,通过丰富的语言形式,将知识更好地表达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老师需要在跳跃性的知识中间架起桥梁。例如在学习“直线、线段与射线”的认识的时候,这两个公理“两点能确定且只能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教师不能够要要学生简单的记住这两个公理,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手演示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构建知识体系,缩短这种跳跃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材结构与学生知识结构存在差异,制约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的数学教材呈现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学科特点,抽象性、概括性、复杂性等等,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还不够成熟,不能够充分的有效的理解知识,这种知识结构制约了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发展。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一)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思维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思维能力比较欠缺。但是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的空间比较大,创造性、创新性思维发展有比较大的潜力。针对学生的这种特点,需要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形象的知识,运用直观的教学形式进行展示,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综合能力。例如在学习自然数10的组成的时候,教师可以给每个学生10个小木棒,让学生将这10根木棒进行分组,看看同学们能够有几种方法。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被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学生自己通过动手实践,找到多种答案,引导学生观察,在完成知识的传授的基础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因此,必须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为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能力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重视学习的问题引出

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培养,是由问题为基础的,数学只是获得与学习的过程就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思维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注重问题的提出,为思维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开端。教师要在引导学生学习好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数学知识中存在的疑问与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的过程。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的选择问题,这些问题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能太难,学生失去探究的欲望,也不要太简单,那样就达不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因此,教师要因材施教,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的状况,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采取科?W合理的教学手段

小学教师要从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中解脱出来,摆脱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探究,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为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供内在的动力。教师在上课之前,对要传授的知识精心的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通过矩形的面积公式以及图形的补割来引导学生对平行四边形进行分析推导,引导学生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的对相关知识进行探究,探究是思维形成的重要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的认识到这一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设计适当的练习题

数学的习题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有利于巩固学生的知识,也有利于机枪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能力。因此数学的习题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的方式。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联系的时候,要注重习题的选择,要与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相一致。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性的设计一些教学问题。在设计这些问题的时候,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与差异系的要求,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些问题要大部分的学生通过思考都能够解决的,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信心与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与主动性。因此,教师不仅仅要注重课堂上知识的传授,还要走注重在课后为学生创造锻炼与时间的机会,不断培养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如何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范文3

关键字: 高中数学 逻辑思维 空间想象力

数学中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根据正确的思维规律和形式对数学对象的属性进行综合分析、抽象概括、推理论证的能力。它是基本数学能力之一,也是数学素质的核心,学生把握好数学里面的逻辑结构,对于学好数学来说很重要,所以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和空间想象力的提升,要学会利用概念、公式、定理的教学来培养学生思维的概括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可以在复杂的混乱逻辑中找出一条解题之道,可以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达到真正的有效学习。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点

歌德曾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克服困难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因素,是学习知识的动力。如果学生不愿意去学,那我们的老师不管怎么做都不会达到教学预期的目标。因此,培养学生创造性逻辑思维的第一步就是培养学生的学生兴趣,把他们心底里的那种求知欲激发出来,形成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已达到一种形式运算阶段,且已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判断能力,老师不可能还像教中小学生一样把游戏教学看得很重,要从另一个侧面来引导学生走向兴趣学习的王国。我们知道,高中的学生他处在一个很朦胧的阶段,他比初中生的心理成熟,但又没有达到成人的那种境界,是心理最容易受挫的时候,我们的老师应该分出一些精力来关注学生的想法和生活,不断的给他们鼓励,让他们增加自信心,自信心有了,那么兴趣点也就有了,学生学习的动力也就足了,教学取得的效果也就会慢慢的得以实现。

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中,我们不怕学生说错、做错,就怕学生不说也不做,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大胆的去做,尽量按照自己的思维去想象,敢于猜想、大胆假设,才能激发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地去思考问题,促使他的思维打破常规,产生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具有重大影响和深远意义。所以我们要积极的把学生的想象发挥到最大用处,把想象用到学习中。我们都知道,高中数学中几何教学占有很大的比例,而学习几何的最大一个特点就是要有一个好的空间想象力。空间想象力最直观的锻炼就是看模型,数学老师在几何课前应事先准备好一些几何模型,到课堂后,给出题目,先要求学生根据模型来解题,然后稍改题意,让学生从模型的方方面面去找解题思路,先让学生有一个实体的空间,再来慢慢的进行锻炼,量的积累一定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所帮助,对于学生的解题来说帮助很大。就比如这一道几何来说:

过点p(3,0)作直线l,使它被两条相交直线2x-y-2=0和x+y+3=0所截得的线段恰好被点p平分,求直线l的方程

如果学生从定理、从特有的解题模式出发,题是可以解出来的,但费力费时且在方法上毫无创新可言,但如果学生有一个好的空间想象力,在脑子里就可以构建出题目所要求的几何图,从而有一个清晰的解题思路,就这道题而言相对轻松了很多。

三、 加强学生逻辑思维

利用知识应用的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连续性和广阔性。高中数学中,逻辑思维的要求很高,要求老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慢慢的把学生从定势思维里面拉出来,形成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让思维得到更加有效的发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可以是通过学习知识本身得到,并且这是最重要最基本的途径。老师可利用经典案例、练习题的多解和延伸变化来不断的加深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可以从主观、客观的逻辑中找到新的学习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利用学习中经验的积累和存在问题的矫正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方向性,让学生可以使用正确的思维方向来指导正确的行为意识,让思维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让学生不光在数学学习上有所提升,也让学生在整体思维上有所提升,思考问题的时候,思路清晰,会主动的去关注事物现象,并且对问题的本质都会有比较深入的看法,其思考方式也会变得比较严密。

四、注重个体差异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的发展不同,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老师要把学生的个体差异当做是一种个性,让他们把自己的特点充分的表现出来。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在教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选择不同的题,分类指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我们的老师要有耐心的去单独辅导,在课堂上要鼓励差生,实行“一对一”的学习形式,就是让一个学习好的学生和一个相对来说学习差点的学生坐在一起,形成一个很有效的学习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提高。另外在课下老师要有决心的去疏通学习有点差的学生心里障碍和自卑感,把教学兼顾到整体,让好的学生更好,让后步生也越来越好,让他们之间的差异尽量缩短,让教学的整体水平都有所提升。

如何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范文4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逻辑思维;培养

1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意义

逻辑思维是一种抽象的思维能力,包括分析、概括、推理、评价、判断、解释等等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更全面的掌握知识,对知识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探索并形成自己的认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中学阶段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逻辑思维理性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语文教学在中学阶段的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对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有重要意义,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才能够写出优秀的文章,甚至出口成章。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帮助学生提升语文能力,科学灵活运用语文知识的有效手段。

2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途径

2.1关注阅读文本的语言目的:

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文本大多是文学作品,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更关注的是阅读文本中语言的内容和形式即语言“说了什么”以及“怎么说的”,注重的是语文知识的学习,无异于医生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诊疗方式,不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必须关注阅读文本的语言目的即关注作者“为什么这样说”,通过分析、概括能够把握一类文学体裁的表达方式,以小见大。关注阅读文本的语言目的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语文阅读教学应兼具感性和理性,引导学生理性的多角度看待问题。如在教学《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篇文章时,一般教师会列出如下的教学目标:第一,了解该演讲的时代背景和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第二,反复诵读文本,了解排比、比喻这些修辞手法运用的效果,体会文本科学严谨的语言;第三,把握演讲词的特点并学写演讲词。就教学目标而言,并没什么不妥之处,但是这样的教学目标不利于学生把握演讲词的实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关注语言的目的。如,恩格斯为什么要在马克思墓前讲这些内容?他所讲的内容和他要达到的目的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他是怎样有效地运用语言来达到他的目的的?学生通过思考这些问题,通过认真的研读文本,能够更深刻的理解演讲词,了解受众的需求,通过灵活的科学严谨的语言达到自己演讲的目的。

2.2关注阅读文本的内在逻辑:

文学创造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活动,作者有感于社会生活才能够进行文学创作。社会生活是客观的,是具有一定的规律的,因此,阅读文本是有一定的逻辑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抓住文本的内在逻辑,才能够抓住文章的文脉,抓住文章的主题,才能够深入的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准确把握文本的思想感情,并内化为自身修养,逐渐的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关注阅读文本的内在逻辑,就是在阅读教学中从关注文本的语言目的入手,结合文本的体裁,进行深入的阅读。如在教学鲁迅的《祝福》时,在明确文本所属体裁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关注祥林嫂出场的时间以及每次出场的变化,关注变化的地方,思考变化的原因,从中分析祥林嫂死亡的真正原因,思考作者将文本命名为“祝福”的原因。此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将祥林嫂的死安排在鲁镇人们祝福的时候。学生在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那个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了解鲁迅所说的中国人民的劣根性,以及整个病态的社会。并引导学生进行今昔时代的对比,在比较中能够更全面的正确的认识自己,思考当今社会的相关问题,形成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正确认识。

2.3关注作家创作态度:

传统的阅读教学更过的关注的是对文本写作手法的赏析,但是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观念指导下,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更多的关注作家的创作态度,在关注作家创作态度的过程中更加深刻的把握文本内涵,提高思维水平和写作能力。关注作家的创作态度,要理清写作手法的赏析与作家写作态度推断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写作手法是对文本某一个写作特点的诠释,写作技巧归根结底是属于“形式”的范畴,“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而“内容”又是为表达作家的感悟、观点或者态度等等服务的。如《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这篇文章,文本中最感人的是喂水这一场景,但是作者对这一场景的描写并不多,更多的笔墨是对伽西莫多接受刑法时的表现以及周围观刑群众的表情进行描写。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应停留在对写作方法进行分析的层面。而应引导学生继续探究作者突出伽西莫多忍耐力强、力量超常、蠢笨、狂暴等一系列的性格特点的原因。学生进一步的分析会发现,这样写是为了更加突出“水”的影响力,伽西莫多因为艾丝美拉达的水,流出平生以来的第一颗眼泪。作者这样的安排是为了表达出自己对人生抽象的独特的见解即善具有巨大的影响力,恶的人性可以被美的人性感染。

结语: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可行的,是有效的,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语言目的与内在逻辑,关注作者的写作态度,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聂静.逻辑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J].教育教学论坛,2011,19:40+20.

[2]贺延辉.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05:111.

[3]王秀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教育评论,2007,03:133-134.

如何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范文5

一、教师应该重视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

思维包含内容广泛,就小学数学而言重点应该培养什么思维呢?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对此作了明确的规定: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一规定既符合小学数学的课程特色,也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征。一方面数学本身就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科学体系,而这些判断所借用的表达方式便是数学专业术语以及逻辑术语,再加上一些符号。在他们相互组织的过程中,主要依靠逻辑推理相连接。如果在已有的判断之上想要形成新的判断,则依然需要借助于逻辑思维。以上更多展现的是数学的特点——逻辑思维和判断推理之间的紧密关系。小学数学虽然不需要严格的推理论证,但是也离不开判断。因为判断的存在或者由于小学数学判断占据主角位置,所以小学数学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另一方面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正从形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这个过渡时期小学生主要接触的抽象思维便是逻辑思维。笔者在多年教学中清醒地意识到对小学生而言,尤其是中高年级,教师应该加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因为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

思维的培养并不可能展现在试卷成绩中,所以很多老师并不重视逻辑思维的培养,或者只是把他当做教学过程中附属教学目标,让他依附于知识目标的实现之后。这恰恰说明作为数学教师,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教学意识,应该从内心重视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意识到教学本质所在。

在小学教学中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便是虽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偏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很多老师认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能够看到效果,而逻辑思维的培养很难以成果的形式展现出来。所以因为大家对于教学的现实性,更多的教师将教学目光投向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需要基础,这个基础就是逻辑思维,如果学生没有很好的逻辑思维,何谈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其实就是学生逻辑思维的缩影,从这个角度来说,逻辑思维是各项思维能力培养的基础,教师应该以逻辑思维的培养入手来推动学生其他思维的发展。

思维各个方面的培养是紧密相连的,对于学生而言,其中任何的偏废都是不可取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也指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该是全面发展的。虽然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我们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但是形象思维也不能因此而放弃。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候恰恰要借助学生形象思维的优势来实现教学目标,达到让学生在深入浅出中掌握知识的目的。逻辑思维虽然是基础,但是创造性思维也应该在教学中体现出来。对于小学生而言,创造性思维具有高度性,并不是所有的小学生都能有创造性思维,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比较简单的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比如新旧知识交接的过程,教师就可以通过有效的引导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而通过知识迁移恰恰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辩证思维是思维的高级阶段,有的教师认为过早地给予学生辩证思维训练也许会让比较单纯的学生丧失判断力,无法进行原则上的坚持。但是据心理学发展研究证明,10岁左右是辩证思维萌发时期,既然小学生心理特征都决定了辩证思维的具备,那么教师就应该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拓展自己的辩证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时不时渗透一些辩证思维的内容,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思维的培养应贯穿小学教学始终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不能只是单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应该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其中就包含有学生思维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作为小学教学过程而言,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将知识的传授和思维的培养有机的进行结合,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得到提升。两者是可以兼得的。有的老师认为不需要特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数学的学习过程就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所以不需要特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老师应该在数学知识传授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个条件来根据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加以培养。如果教师不注意这一点,没有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编排,那么就会让教学只流于传授学生知识的层次。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从小抓起,要贯穿小学的各个年级阶段。任何事情初始时期是最容易养成习惯的,所以当小学一年级时期我们就应该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比如讲授十以内数字加减法,比如大小长短多少等等都已经可以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如果教师并无引导的意识,那么学生就会陷入机械的背诵和简单的理解。试想,如果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养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那么以后就很难进行纠正了。

思维能力的培养还应贯穿每一节课的教学始终,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新课讲授、课堂练习、作业完成,教师都要注意结合具体内容对学生有意识地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比如课堂练习,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稍微具有难度的题目,当学生完成之后,教师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而强调思考过程恰恰就是思维能力的培养。如果学生计算失误,那么也要请同学谈谈或者写出自己失误的原因,这也是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的老师会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专门开设一节思维训练课或者专门找几个特定的题目拓展学生的思维,这并没有错,但是与随时随地都进行思维训练相比,上面的方法效果一般。

素质教育倡导多年,而实现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意识和教学方式的更新,以及考核方式的改变。而在其他方面都属于正在改革的过程中时,教师应该能够身先士卒,成为教学改革的战士。时代呼唤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教师应该要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未雨绸缪,尤其小学教师,更应该能够充分发挥小学基础教学和基本思维培养的作用。

如何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范文6

[关键词] 逻辑思维 生理教学 教学质量

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过程。它是一种确定的,前后一贯的、有条理、有根据的思维。逻辑思维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客观事物,可以使我们通过揭露逻辑错误来发现和纠正谬误,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知识,准确地表达思想。

逻辑思维的建立在生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生理学,实质是生命的逻辑学,是一门研究正常生命功能的学科,是站在整体角度运用分析与综合,分类与比较,归纳与演绎等方法研究各个器官和系统功能及其互相协调,共同实现完美调节的抽象性极强的医学基础课。也是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之间重要的桥梁课程。它涵盖生物学,物理学,生物化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等众多知识。如何将这些复杂抽象的知识条理化,让老师教得自如,学生学得轻松是我们高职院校生理课改的最终目标。综合上述各类教学方法,我们不难看出逻辑思维能力是这些教学法实施的基础,只有学生具备了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逻辑思维在生理教学中的运用

1.逻辑思维严谨性的运用

在生理教学中,大量的理论来源于无数生理实验数据的总结。而每一个实验数据都是众多生理科学家通过多次试验,多次论证的辛勤结果。这些数据凝聚着科研工作者的心血,也是对实验过程严谨作风的完美体现。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心血管活动神经体液的调节”这个实验让学生体会逻辑思维严谨的重要性。操作如下:我们将16个班级640个学生分成两组;一为对照组,直接应用传统教学模式先讲解实验内容,示教实验过程,然后学生动手操作,最后下课前10分钟课堂总结;二为实验组,我们先要求学生在实验前充分预习,各班分组进行实验设计,设计内容强调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如何具体分析并作出应对预案。课堂上集体互相提问,讨论,汇总。提出统一规范的操作步骤,突出实验设计的缜密和严谨特点。信息反馈结果:实验过程思维模糊,对实验时间节奏的把握不好,实验效果一般。实验组参与对象8个班330人85%学生顺利完成实验,15%学生基本完成实验。信息反馈结果:学生认为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提出,讨论,解决方案的拟定等准备工作的细致化,将实验过程规范化了,条理化了,将抽象上升为具体后对实验操作能做到心中有数,处理紧急情况有条不紊。同时我们对实验动物死亡率作了汇总:8个传统教学法班级共用100只动物,死亡率为9%,原因各不相同。8个班级运用改进方法共用100只动物,死亡率为6%。所以在实验中建立严谨的思维模式对学生生理课程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不但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少做重复实验,节约资源,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共同分担意识。使学生对生理课程的学习兴趣不再局限于课堂中的抽象想象,对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十分有益。

2.逻辑思维稳定性和多样性的运用

思维模式的稳定性是指:概念判断推理结论的连续过程。多样性包括:正向思维,逆向思维,单项思维,发散思维,纵向思维等等。生理教学中众多的抽象概念和各类学说使学生十分头疼,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勤动脑,勤讨论,勤动手,及时总结学习内容,客观评价自己对生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多做温故知新。让学生在兴趣中求学,在兴趣中理解,在问题中升华!

3.逻辑思维促进创新能力提升的运用

逻辑思维在创新中的作用具体体现为发现问题,筛选设想,评价成果,推广应用,总结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我们当今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敢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学生是生理课堂上最受欢迎的。但创新不是漫无边际的乱想,也不是想入非非的猜测,它应该是基于正确逻辑思考的一次次大胆尝试和突破。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互补、转化和衔接。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体会到逻辑思维在创新能力提升中的重要意义,切身感悟创新思维是一种以逻辑思维为基础的“逻辑思维的浓缩”,是逻辑思维过程的产物,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发展和培养[1]。

生理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

1.言传身教:作为生理教学的实施者,应该具备清晰的思路,将逻辑思维贯穿到教与学的每个环节,大胆尝试多种教学方法。运用最流畅的语句把抽象、复杂的内容深入浅出地阐述清楚。老师通过耐心的讲解,学生不但听懂了教学难点,同时在不断地探讨中学会了运用逻辑思维的方式。

2.探究式学习:在学习内分泌章节时,通过层层提问把学生一步步带入我们的学习内容,最终实现教学目标。通过这种方式的培养使学生更深一步了解到临床与生理的密切联系,为今后临床诊断过程中思路的严谨和谬误排除奠定了基础。

3.形式多样的训练:生理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运用对比学习法,列表格等方法将杂乱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梳理。在课堂上我们还可以加强章节练习考核,要求学生在不断重复理解性记忆过程中自主总结出每个章节的知识要

点,难点。还可以通过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来考核运用逻辑知识的能力,思维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应变能力。

建立系统的逻辑思维方式并灵活运用这些方式,让医学生获取的知识在大脑中形成广泛而有机的联系,从而对医学问题进行较全面的分析和解答,增强其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增强其科研创新意识与兴趣[2]。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提高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思路清晰,严谨缜密,去伪求真地处理各种医学问题的能力。所以,在生理教学中将逻辑思维方法有意识的引入,对生理教学质量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

参考文献:

[1]牛志民.学习逻辑学对培养创新思维的作用[D].硕士学位论文.

如何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范文7

关键词:黑格尔;形式逻辑;辩证逻辑;合理因素

中图分类号:B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8-0087-03

一、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

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所获得的是思维形式规律,作为形式规则,能保证在形式上之必然,但不能保证内容上之必然。

亚里士多德基于“S是P”这一基本形式,研究各种性质、种类、关系及概念。“S”为现象,“是”为核心,“P”为本质,把现象归属于本质,或把个别归属于一般,以此为基础架构了形式逻辑体系,所以形式逻辑本质上是基于“是”的肯定的逻辑,而“不是”则作为“是”的反面存在。

康德肯定传统形式逻辑中的标准形式的真理的作用,但同时指出,标准的形式是不足以保证真理的理解。因为,即使一种知识可能是完全符合逻辑的形式,不与自身矛盾,但它仍可能与对象矛盾。所以简单的基于逻辑的真理的标准,应该是一个知识的内容和形式一致的普遍规律,而虽然这是所有真理的必要条件,因此是消极的条件:这种逻辑远不足够,它无法测试并找出形式正确但内容错误的知识。

康德提出的四个“二律背反”是基于先验逻辑的。在四个“二律背反”中,“是”和“不是”可以同时建立,在康德看来,这证明了理性只能有负面作用,不能产生积极的作用。对于康德的理性世界的矛盾这一突破性的发现,黑格尔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是,在理性世界的矛盾,却停滞于这四个“二律背反”,这却是黑格尔所认为的缺陷。“二律背反”只属于主观的思维而物自体则在世界彼岸这一无法避免的片面性,以及知识逻辑与辩证逻辑之间的明显的理解差异。黑格尔认为,这正是表明康德止步在“辩证的或否定的理性”。形式逻辑不承认矛盾是很荒谬的,不存在所谓的“非此即彼”的那种抽象的东西,“是一个普遍的和不可抗拒的力量,在这个伟大的力量面前,无论怎样稳定坚固的事物,没有一个能持久和不动摇。”列宁认为“黑格尔对康德的唯心主义从主观的提高到客观的、绝对的”。

黑格尔在《逻辑学》和《小逻辑》中,给予形式逻辑以高度评价,但同时认为形式逻辑是“有限的东西的逻辑”,没有实现“理性逻辑”的水平,这个逻辑的需要转变为“有生命的有机整体”,“其中每个部分作为一个整体的一个部分,但只有作为一个整体才有真理”。

黑格尔不仅批评了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反对纯粹形式的逻辑观,并系统阐述了辩证逻辑的基本规律。在他的“存在论”里,阐述了质量互变的基本规律,在“本质论”阐述了对立和统一的基本规律,在“概念论”阐述了否定之否定规律。这三大规律,阐述了一个实质:双方的扬弃和矛盾。黑格尔的“思维基于的绝对规则提出的命题,更仔细地看,它们是相互矛盾的、对立的,互相扬弃。“理性思维可以让事物之间的差异急剧上升,从简单到复杂,从无力到活力,从平淡到激烈,从而达到内部的运动和活力。”

黑格尔的逻辑是包含亚里士多德和康德的辩证逻辑和思辨逻辑,但是辩证逻辑是以矛盾为原则的、否定的逻辑。而黑格尔认为,除了“是”,也有“不是”,并且有“是”到“不是”两者间的相互转化,“是”、“不是”及二者的统一就构成了黑格尔的逻辑学,他的思辨逻辑是一段由正题、反题、合题构成的三段论,正题被反题否定,反题被合题否定,即三段中任何形式都是对前一形式的否定,当合题表现为正题时又进入这一循环,然后被更高级的反题所否定,螺旋式上升,曲折性前进,从而达成最终目标。“辩证逻辑是逻辑学的扬弃。”黑格尔将这一历史观加入到康德的先验逻辑的基础上,将理性赋予了新的生命,认为其具有自我生成这一特殊“活”的属性,使理性思辨的“否定之否定”有更积极的意义。

黑格尔并且将生命提到逻辑学高度,列宁认为是“把生命包含在逻辑学中的天才思想”。黑格尔将生命看作实践和认识的前提。认为“概念出现在生命或有机界这一自然阶段上。”黑格尔在《小逻辑》中强调“思想的客观性应该是:思想不仅是我们的思想,同时又是事物的自身或对象性的本质。”认为“观念的第一个形式是生命……”“如果逻辑的对象是真理,而真理的本身实质上又包含在认识之中,那么就不得不论述认识,……既然谈到认识,那就应该谈到生命”。“生命把自己作为个别的主体而和客观性分隔开来”。“有生命之物的这种客观性就是有机体”,都一一体现了黑格尔把生命包含在逻辑学中的思想。

黑格尔的辩证逻辑思想中,包含着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他认为,“手段是比外在的合目的性的有限目的更高的东西。”“人因自己的工具而具有支配外部自然界的力量,然而就自己的目的来说,他确实是服从自然界的。”黑格尔认为手段工具高于目的,看到了生产工具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在社会存在及其发展的过程中的地位和历史意义。

黑格尔对形式逻辑的思维形式、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形式逻辑的思维方法,都进行了批判,下文将试图从这三个方面,论述其合理与偏颇之处。

二、黑格尔批判的合理因素

1.黑格尔批判形式逻辑的思维形式

黑格尔认为,内容和形式同样重要,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的辩证统一思想。黑格尔认为,说A=A的这一命题,只是一个重言的空话。矛盾“似乎不像统一有本质的和固有的规律”。形式逻辑没有对思维形式进行研究,不研究其中的丰富内容。黑格尔说:“直到现在的逻辑概念,还是建立在通常意识所始终假定的知识内容与知识形式的分离或真理与确定性的分离之上的。”“正当的形式不但不与内容漠不相关,反而可以说这种形式即是内容本身。”

形式逻辑局限在抽象的同一性,不关注思维的内容,只是要求思维及自身在相同的形式上的同一而不能矛盾。在这种方式中,我们只能说是A=A,虽然这是通过确定的形式保证了思维上的明晰,但实质上不能帮助我们掌握什么内容。为了让逻辑确保形式的必然性,也确保内容的必然性,就必然要求逻辑可以使形式和内容统一,内容是符合某种形式,形式存在某些内容。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是思维和存在同一为前提,如果思维不能和存在同一,那可以提供的形式也只是主观的形式,陷入康德哲学的困境。

黑格尔还研究了思维形式的内在联系与相互转化。黑格尔曾明确地说:“逻辑思想就形式而论有三方面:(a)抽象的或知性的方面;(b)辩证的或否定的理性的方面;(c)思辨的或肯定理性的方面。”在概念、判断与推理的关系中,黑格尔说:“推论使自己成为在判断中概念的恢复,从而是判断与概念两者的统一与真理。”黑格尔的逻辑超越了形式逻辑的对于内容性的局限,是基于“绝对理念”的思维规律对自我的发展。因此,概念发展逻辑不仅具有抽象的形式意义,也含有丰富的思想内涵的真正内涵逻辑。概念发展是其自身存在的发展,而且也是“绝对理念”的本体发展。因此,逻辑的内涵是内容自身发展决定形式,具有一定的从属于内容的形式,在形式和内容上具有互相结合的特点,是内涵逻辑不同于套用公式的形式逻辑的主要区别。因为离开了真理的自身发展进程,就无所谓内涵的逻辑,就无所谓黑格尔的“辩证法”。

黑格尔在对概念相互依赖转化关系中猜测到了事物的辩证法。“概念的辩证运动……开始从形式的概念……到判断,然后……到推理,……到从概念的主观性向概念的客观性转化”“(抽象的)概念的形成及其运用,已经包含着关于世界客观联系的规律性的看法、信念、意识。”列宁则评价道:“黑格尔确实证明了: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不是空洞的外壳,而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更正确地说,不是证明了,而是天才地猜测到了。”

2.黑格尔批判了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本质论一文中,黑格尔批判了排中律、同一律和矛盾率这三条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对于同一律,黑格尔批判道:各类范畴或规定如认为作为思想的本质的范围,它们将成为预先设定的默认主谓的形式。谓词由此十分重要,可以使得其主词将含有全部的含义。符合这种预设定形式的描述的命题就被认为是思想的所谓的普遍规律,这样子的同一律往往就被表达成“任何物体同一其自身”,或者可以被表达成“甲是甲”。而否定形式的表达形式则是:“在同一刻时间,甲不可以既是甲,又是非甲”。这种预设主谓形式的命题不能认为是思想的真正的普遍规律,只是描述了抽象的一般规律的原因。这种主谓的自身就是矛盾的,因为在一个有效的命题中应该描述其谓语和主语的差异,形式上需要它做到,但这个命题无法做到。但这条规律被其他的命题所扬弃是非常容易的,这些命题逆向同一律而成为新的思维法。一些人认为即使同一律无法被证明是客观的,每个人的思维活动也是将根据此规律运行,而且普遍经验也证明,只要每个意识认识了同一律,都是可以接受这一规律的。但这一理论上的所谓经验,却是违背了普遍的经验。根据普遍经验,世界上没有按照此预设形式运行的思想和活动意识,没有与此预设形式设定的身份话语,没有根据此预设形式设定的身份存在。如果这种预设形式的同一律成为了真理,每个人都按照同一律来讲话,比如行星是行星,磁力是磁力,精神是精神,就会变得非常之可笑,这才是一个普遍经验。经院哲学只强调抽象的规律,早已经被其热情地鼓吹的逻辑,在人类的常识和理性上都被证明是错误的。

对于矛盾律,黑格尔批判道:所谓矛盾概念的对立表现出的虚妄性是在一个普遍规律的堂皇公式上,这个公式说,任何事物的对于一切对立谓词只能有一个,而不能再有其他。这意思表述,某一事物不是白就是非白等等,甚至可以做到无限类推。同一和对立本身则是对立的,如果忘记这一点,就会在矛盾律的形式下将对立的原则看作是同一的,对一个概念的两个相反的标志,就会成为两者都没有或两者都有,出现逻辑上的错误,比如说一个方形的圆,虽然几何学家可以将圆当作多角度的许多直线构成的多边形,但如圆形这种存在(以其单纯的规则或曲面定义来说),还不能被认为是一种概念。在一个圆形的概念中,中心和边缘都是同样重要的,也同时存在这两个标志,但中心和边缘本身是矛盾的、对立的。

对于排中律,黑格尔批判道:排中律是进行规定的知性所提出的原则,是为了摆脱矛盾,却不知道这反而回到了矛盾。例如,“如果甲非正甲,那么肯定为负甲”,我们能看到,这句话定义了一个概念“甲”,这个“甲”非“正甲”,亦非“负甲”,但也同时既能被认为是“正甲”,也能被认为是“负甲”。对排中律进行如此抽象的原因的本质是认为所有事物都是相反的。但事实证明,无论在天上或地上,在精神世界还是自然世界,不存在知性认为的抽象的“非此即彼”的存在。任何事物都有存在的但不与自身相一致的局限性。例如,在无机酸自身的性质也是盐基,即酸本身也是通过与对方的链接而存在。因此,酸不是静态的,而是在去实现其潜在的自然连续的尝试的过程中。

如何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范文8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逻辑思维;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7)05-0070-02

对于高中数学而言,学生想要通过数学学习而养成并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并不是一件易事。科技在发展过程中极大地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目前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已随处可见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说,现代高中数学教学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教学,然而这对于广大教师而言却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大家的探索过程中,除了要了解如何整合信息技术和高中数学才能使其效用得到最大化发挥之外,还需要积极探索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一方面,信息技术对于高中数学教学而言不仅创新了教育手段,同时也是一种新的教学工具;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直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对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产生影响。

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为了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更好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需要培养学生一种重要的基本能力,即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从学科之间的关联来看,物理、生物、化学等学科都离不开数学学科知识的保障,学生对于物理、化学等学科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计算问题可以通过数学思维进行理解、计算,从而实现在深入理解问题的同时提高解题的准确率。从学生的客观发展上来看,当今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备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且对其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此之外,社会的发展也需要学生运用逻辑思维能力为其做出贡献。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融合的必要性和优势

信息技术已成为当今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手段之一。如具有科学功能的计算器、各种从技术角度出发而设计的数学教育平台等,都能够极大地方便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对高中数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究和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融合是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趋势,且其具备以下优势。

首先,传统高中数学中的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得以改善。可视化和可操作是信息技术的两大优势特征。信息技术能够形象、直观地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呈现给学生,这样不仅能够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还能够提高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

其次,问题的发现和探究对于师生而言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变得更加便捷。对于计算数值、推理代数、分析统计等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信息技术都能够为其学习创造有利条件,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迅速地探究和验证自己在数学学习过程存在的问题和想法,这不仅能够促使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和提高,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对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提高的应用分析

1. 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类大脑在接受学习知识之前,如果能够获得感官上的刺激,那么其学习兴趣就容易得到激发,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进行单一的讲述和书写,不仅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还会使学生大脑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降低。但是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就能够通过动画、视频、音乐和文字等相结合的形式将教学内容展示出来,对学生的感官形成交替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既能够促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还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

2. 直观、具体的呈现教学内容

对于用文字表现的教学内容,学生可能不易掌握,并且也很难对其产生兴趣,但是如果是直观、生动而又新鲜的事物,则会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让学生喜欢上它。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可以通过实物来展示给学生,不能够直接展示的教学知识点会给学生的理解增加难度。如果将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就能很好地弥补这一教学弊端,促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更好的理解掌握。比如说在几何教学过程中,现实世界中形状各异、大小与位置各异的几何形状已经相当丰富,但是仅仅通过理论就希望学生能够对几何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熟练地掌握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以说学生很难通过逻辑思维在脑海中形成立体图像,这也给学生的学习理解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教师也许可以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运用图片展示的方式来对该教学内容进行展示,以达到促进学生对其进行理解的目的,但是由于学生接受能力、学习能力存在个体差异,以至于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然而通过信息技术对几何体实物进行展示,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几何的各个角度和特点,不仅能够为学生理解其内容创造有利条件,还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加深学生学习印象。在这种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能得到培养和强化。

3. 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能够很好促成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当中,学生的大部分课堂学习时间都耗费在做笔记的过程中,对于教学内容没有自主意识和时间进行思考,致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达不到理想的成效,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几乎没有促进作用。但是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将信息技术融入高中数学教学当中,加之教师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不再是讲台上单纯灌输知R的施加者,而是成为能够走到学生当中、为学生进行指引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还能够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自主学习而得到很好的培养。

虽然说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教学知识,但是这并不能成为教学的唯一目的。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的过程中,倘若其数学逻辑思维能够得到很好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其日后的数学学习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学习,同时还能够确保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更让学生学会了在今后生活学习过程中对问题进行思考的方法和能力。

参考文献

石翠红. 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J]. 教育教学论坛,2011(12).

陈付强. 高中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及突破[J]. 南方论坛,2011(8).

王友伦. 通过数学教学培养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 南北桥,2014(9).

如何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范文9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育事业;逻辑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意义,不仅在于知识点的传授,更在于学生思维能力、逻辑能力,以及促进学生持续、全面的综合素质提升发展,这点在新课改理念下体现的尤为鲜明。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充分把握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心态与学习规律,在充分结合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特点及其思想的前提下进行教育。除此之外,数学知识的传授还应当充分结合生活实际,给学生展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诸多应用,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这样也更能激发其数学学习的内在动力。这样联系者贴近小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方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以更为直观的数学模型与生活实例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正是在这样循序渐进的教授过程当中得以发展和提升。

一、逻辑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我们这里所讲的思维,通常指的是狭义的思维即逻辑思维,它是个体意识对信息的能动操作。小学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逻辑思维能力,能从逻辑考虑现实的事物,从符号中进行抽象思维,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并运用到学习生活中。小学数学是一个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在小学生特定的思维特点基础上,进行必要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能明显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学习能力,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逻辑思维培养的具体措施

1.重视问题的引出,强调质疑精神

一切探究活动,包括现今科学技术和各个领域不断的发展与进步均是源于最初的质疑,质疑精神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所在,而学生的质疑则是源于数学问题的提出,因此教师应当充分重视数学问题的引出,并以之调动学生的进一步深入探究。从本质上看,数学知识的学习本就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思维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提出知识点后积极引导学生发展问题、提出问题,并逐渐分析解决问题,教师是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而存在,并非一味灌输,这样逐步引导的方式是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过程。要使得学生灵活、牢固与全面地掌握数学知识,使学生能够将所学数学知识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全部都搞清楚,并且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有力的训练,那么就必须有目的、有意识地选择问题,积极地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通过归纳演绎、比较对照、抽象概括、综合以及分析等一系列有效的逻辑思维培养方法,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地发展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运用巧妙的方法,精心设计课程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数学教师运用科学恰当的数学教学方法,并精心的对每一节数学课程加以设计,使每一节数学课都能够生动、形象和有趣。学生数学思维兴趣的激发,要求数学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过去学到的数学知识来对新知识进行探究,进而获得成功、发现、探究的乐趣。比如在学习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方面的数学知识的时候,必须让学生自主地运用之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割补法以及矩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进行深入的探究,进而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归纳总结出来。

3.针对学生特点,发展逻辑思维

学生每个个体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学习中则是知识吸收程度的不同,思维方式与思维角度的不同,而小学生作为一个孩子成长的初步阶段,诸多方面都处在有待成长的初步阶段则更具特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效的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并不能简单的灌输以解题方式,更不能无视学生特点而简单根据教材推进课程。而应当明确的引导学生对知识点展开想象和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寻找解题的各种方法。与此同时,数学教师还应当及时地对教学的严密逻辑性加以解释。数学解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并且数学的思维形式也是各不相同的,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种解题方法和思维形式,应当在确保思路正确的前提下,积极地寻求和鼓励多样化。

4.强化习题练习,深化学生印象

数学习题的练习能够让学生迅速有效的进一步掌握课堂数学知识,达到巩固和加深印象的作用,实际操作和习题联系更是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必经之路。因此,在教学之余,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布置难度适中且与课堂内容密切相关的数学习题,让学生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以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锻炼,更达到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另外,学生独立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就感更是促进他们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的绝佳动力。

三、结语

教育教学并非一朝可成之功,这是一个漫长的路程,这就需要诸多教育工作者在教育事业不断进步的同时也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全新的教学方式以期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等诸多方面的提升,相对于语文等科目来说,数学的学习更为枯燥,这就更加需要小学数学教师精心的课程设计,为处在重要塑型阶段的小学生奠定良好的数学基础与发展方向。教师教学过程中应当秉承“以生为本”的理念,坚持以学生为课堂中心,从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出发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这样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促使其自主探究学习也方能收获教育实效,继而使得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升,逻辑思维能力等诸多方面亦得以充分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小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11).

[2]文树明,唐秀风.谈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