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教师提升能力的重要性集锦9篇

时间:2023-12-25 10:45:36

教师提升能力的重要性

教师提升能力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提升

高中数学不同于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高中数学更加注重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需求,教师在授课中,不仅仅是参照教学大纲,更重要的在于跟学生的交流互动,了解学生对教师授课方面的具体需求,教师以学生的需求为基准,对教师自身的教学进行有效调整。高中阶段数学科目的教学,讲究的不仅仅是教师讲了多少内容,讲了多少课时,更加重要的在于教师在数学课教学方面的有效性。

一、高中数学教学目标

在考虑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之前,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明确高中数学的教学目标。高中数学的教学目标相对初中阶段来说,对学生学习要求更高,尤其对学生能力水平、应用方面要求明显提高。

1.帮助学生建立以及完善数学知识体系

高中阶段的学生普遍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数学知识基础或者数学体系基础,但是不同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和数学体系基础并不完全一致,有的学生数学基础较为薄弱,有些数学知识体系较为完整。因此,在高中阶段,教师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就是在学生现有的知识体系基础上,在不断学习新知识、建立新知识体系的同时,还要对学生的知识体系结构进行完善,夯实学生在数学科目方面能力提升的基础。

2.提高学生数学知识运用能力

数学知识运用能力主要指学生运用基础知识或者现有知识、能力来解决未知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题目的能力。这种能力具体包括学生将课本知识或理论应用到解题实践中的能力,对题目进行举一反三的能力以及应用现有的知识、结论来进一步推理的能力等。高中阶段数学科目的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完成此项教学目标,为学生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打下基础。

3.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一种学生对数学问题、数学应用等方面的思维敏感性。数学思维能力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长期的练习、思考探索所得到的结果。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应用能力的提升、知识体系的构建等等都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思维能力,督促学生不断思考、练习,从而增强对数学的敏感性。

二、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概述

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为基础的,但是却不仅仅限于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学有效性具体是指教师按照学生的需求,以数学教学目标为标准,在此标准上指导教师的教学不断向促进学生更高效学习的方向不断发展。

三、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在明确了教学目标,了解教师教学有效性的具体含义后,现在具体论述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1.提升高中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自身知识水平、知识应用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的提升,这需要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不断进行再培训、再学习,不断主动地提升自我;另一方面,是教师自身知识输出能力的提升,教师的知识输出能力具体指教师在教学中将自身知识转化成课堂教学内容,从而教授给学生的能力,知识输出能力的提升也是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重要方面。教师专业素养的这两方面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对教师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

2.活跃课堂氛围,丰富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活跃高中数学教学的课堂氛围,丰富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的课堂氛围,丰富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带动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思考,有助于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以及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活跃课堂氛围、丰富课堂教学模式能够促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思维,摒弃传统教学思维,树立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正确意识,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在了解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明确教学目标,通过完善教学中的方方面面来不断调整教师自己的教学,向着契合学生需求的方向不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效率以及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从而促进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教师提升能力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高中生物 实验教学 科学性 有效性

实验不仅在生物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推动生物学科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生物实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提高生物实验的科学性既是实验教学的要求,也是提升学生生物实验能力的要求。在实际的教学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然而实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影响实验有效性的问题,只有将科学的实验方法贯彻到高中生物实验过程中,才能更好地提升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就将科学的实验方法贯彻到生物实验的重要性进行思考。

一、加强教师对生物实验的反思

为了提高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科学性,首先需要教师在实验的过程中下工夫,其中教师反思实验教学就是提升实验教学科学性的重要前提。实验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达成高中生物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促进高中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方法。通过生物实验学生不仅能够更加直观的对很多现象进行观察与认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而且对提升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教师应该对自身的生物实验教学进行深刻反思,明确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哪些方面与科学的实验要求相一致,哪些还没有达到科学的实验要求,进而使教师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掌握更多进行科学实验教学的方法与技巧,使教师在生物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变得更加严谨、细致,使实事求是的科学实验态度得以树立。

二、对应对高考具有现实意义

生物属于理科综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结合近几年的理科综合生物考试试题来看,不仅更注重对实验部分的考查,并且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查也变得更加灵活,机械的考查生物教材上的实验的题目很少,而是注重在一个全新的情境下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不仅考查学生完成实验的能力,而且考查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新时期的实验考察目标,需要学生在生物这门学科实验学习的过程中变得更加灵活,能够更加有效的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与实验仪器,能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并解决相关的实验问题。

学生应对高考过程中更加灵活的生物实验能力的提升,需要将工夫下在平时,注重日常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的思考,并在日常的生物实验过程中,在教师科学的实验教学的引导下,更加有效的掌握与实验相关的方法与技巧,进而更好的提升应对高考的能力。

三、加强与生物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一个教师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在提升高中生物实验科学性的过程中,应该加强教师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交流。高中生物新教材的教学内容需要教师之间就理论知识等方面进行深刻的沟通与交流,尤其对于实验这个知识性与实际操作性都很强的板块,更需要教师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这样才能使生物实验变得更加科学。就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而言,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加强校内生物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为了使教师之间就生物实验板块开展有效的合作与交流,首先应该将校内的生物教师结合起来,不断提升教师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的意识,并且学校还要为生物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供一定的平台,使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能够更加顺利的进行下去。通过校内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教师可以就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涉,并找到有助于提升教师实验能力的方法与技巧,同时也应该就个人的成功实验教学经验与其他教师进行分享,进而使教师的生物实验教学思路变得更加明确。

(二)加强不同高中学校之间生物教师的合作与交流

在通过教师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交流达到提升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校内生物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十分重要,不同学校之间生物教师的沟通与交流也十分重要。不同学校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教师之间的教学理念等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不同学校之间生物教师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分享各自成功的教学经验,能够使教师在实现生物实验教学科学化的过程中思路更加开阔。

四、提升教师的实验素质

为了使高中生物实验更加科学化,提升教师的实验素质也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对学生的实验学习具有引导性作用,只有具有了高素质的生物实验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更加科学的指导。高中生物教师虽然经过专业的学习,也掌握了娴熟的实验方法与技巧,然而生物作为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同时又发展十分迅速的学科,新的理念与实验不断提出,因此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真正跟上现代生物教学的步伐。

为了提升生物教师的实验水平,教师要能够积极主动的去获取新知识,一方面积极学习新的与实验相关的方法与技巧,提升自身的实验理论水平,只有在有效理论的指导下教师的实践能力才能更好地提升。另一方面,教师不仅要为学生创造更多进行生物实验的机会,还要为自己创造更多进行生物实验的机会,积极到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使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五、完善实验设备

教师提升能力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初中美术 教师素质 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167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教师在学生获取知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知识进行引导,更要对学生的行为、思想等进行引导,因此教师的综合素质变得越来越重要。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角色,只有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初中阶段是学生进行美术学习的关键时期,因此必须不断提升初中美术教师的综合素质。本文就提升初中美术教师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进行探析。

一、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作为一名初中美术教师,只有具备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能够跟上时展步伐的学科知识,才能更好地去指导教学实践活动,因此在提升初中美术教师综合素质的过程中,首先要注重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该如何提高初中美术教师的理论水平。

(一)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

在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的过程中,掌握有效的教学理念十分重要,随着现代教学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难以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只有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活动,才能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初中美术教师要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用现代教学理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进而更好的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二)学习新的专业知识

美术作为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艺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也在不断的发展,新的创作手法在不断出现,因此作为一名初中美术教师,应该及时进行知识的更新,不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教师一方面要做好教学活动,另一方面还要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我充电,主动去把握学科发展的新动向,跟上现代教学的步伐。

(三)学校要为教师理论水平的提升提供保障

在实际的教学中,想要使初中美术教师的理论水平跟上现代教学的要求,一方面要靠教师个人的努力,另一方面学校也要为教师理论水平的提升创造条件。例如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相应的培训机会,使教师能够及时掌握最新的教学动态;也可以组织教师展开交流,使教师能够及时的就最新的教学理念等进行沟通与交流,为教师理论知识水平的提升打造平台。

二、通过实际教学活动提升初中美术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能够用理论知识去指导实践活动,通过有效的教学更好的指导学生的学习。作为一名初中美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注重提升自身的教学实践能力,教师可以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这几个环节来提升自身的教学实践能力:

(一)提高自身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指导教学活动的能力

现代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多种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技巧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教师不仅要在理论上掌握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更要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去。教师虽然从事教育活动,然而在灵活的将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之前,需要先在实际的教学中通过不断地实践去掌握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实践中要对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对不同的教学方法该如何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起来进行反思,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在实际的教学中对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灵活应用,进而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美术实践能力

初中美术教师虽然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已经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然而我们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师的美术实际应用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升,部分初中美术教师的创新能力、绘画能力等需要进一步提升。中国教育注重教学相长,美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就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不仅要注重通过课堂教学提升自身的美术应用能力,还要利用课余时间积极的进行多方面能力的训练,在提升自身能力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多指导。

(三)拓展美术教师提升自身美术实践能力的途径

教师不仅要把握好课堂教学时间努力提升自身的美术实践能力,还要将自身的实践活动延伸到社会这个大舞台。作为一名教师想要给予学生一点知识,自己就要成为一股清泉,社会为教师美术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要利用课余实践积极的参加一些真实的美术交流活动,使自身的美术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三、通过课后反思提升初中美术教师的归纳与总结能力

在教师的多种能力中,教师的归纳与总结能力也是一种十分宝贵的能力,很多教师将注意力集中于课堂教学,而对课后的反思并没有引起重视,即使有些教师进行了课后反思,也不能在反思的过程中对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有效的归纳与总结。因此在课后的反思过程中提升初中美术教师的归纳与总结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通过课后反思对自身的教学情况进行归纳与总结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美术教学之后,接着要做好的一项工作就是进行课后反思,而反思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自身的教学情况。教师要反思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可取之处与不足之处,对于可取之处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积极的发扬,而对于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就要及时的更正,使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得到提升,从而对学生进行更加有效的指导。

(二)反思学生

美术教师不仅要反思自身的教学情况,还要反思学生。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一个清晰的把握,这样才能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展开教学活动。教师在反思学生的过程中,要考虑自身的课堂教学方法是否与学生相适应,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要继续发扬,与学生不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就要及时更正。

(三)反思如何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提升能力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幼师;声乐;分层教学

声乐是幼师专业学生所要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当前我国的幼师声乐教学普遍采取大班制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中虽然有着一定的优势,但却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学生的个体发展受到了影响。而在幼师声乐教学中采取分层教学的模式,将会有效改善当前教育现状,对教学效果提升起到重要的作用。下面将对幼师声乐分层教学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分层教学的原则

(一)了解学生个体差异

在进行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起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不同的需求和兴趣爱好等进行合理的划分,并保证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同时在进行课程设计中,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特点,并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让分层教学的效果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合理划分学生层次

教师在进行学生层次的划分中应遵循合理性原则,同时也优先考虑到学生的个人特点以及事迹需求。声乐教学唱法种分为很多不同的种类,在进行层次的划分中,教师应照顾学生的优点和特长,让学生的优势能得到一定的展现。此外,教学安排也要遵循合理性原则,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进行不同的课程设计,让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三)主体性原则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为遵循学生主体原则,让学生能处于一个比较轻松同时民主性较强的气氛当中。主体性原则中要求彻底的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尽量的为学生多创造一些独立学习的机会和时间。同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进行问题提问,为学生创设相应的学习场景,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升。

(四)激励性原则

成功的教育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激励。分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到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多种不同的创造性尝试,使学生在声乐学习上能得到自信心的提升和学习兴趣的提升。好的激励方式将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潜能所在,同时对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这对幼师声乐分层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分层教学所起到的教学效果

(一)有效激发学生兴趣

幼师专业学生进行声乐分层教学主要的目标是为了使学生能得到综合性的提升,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潜能,同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收获到成功的喜悦。声乐的分层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能促使学生更加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提升学生的声乐能力和技巧。在分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对教学产生兴趣和好奇的心理,然后在此基础上积极的将情感体验转化成为自身的情感,投入到声乐学习中去。并且在声乐分层教学中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锻炼和展示自我的机会,这对学生的自信心提升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有效提升学习效率

我国传统的幼师声乐教学主要采取的是大班制模式,其优点主要在于能提升教学的效率,但同时这种方法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限制因素[1]。由于每个学生在个体上都有着一定的差异,他们无论是学习能力还是基础能力都不尽相同,在采取大班制教学中,很多学生已经学会的知识还要继续学习,这当中产生了一定的时间浪费,而部分学生则因为听不懂而导致学习效果难以提升。而在实行了分层教学之后,教师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等级,然后针对性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将对学生的能力提升起到重要的作用。既能照顾到能力差的学生,同时也能使能力强的学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三)有效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

声乐分层教学中教师应学会利用合作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和启发,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2]。合作学习中存在着一定的竞争性,学生一方面能在合作的过程中得到思维上的提升,同时学习到他人所掌握的知识,另一方面在合作中学生能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并积极的进行自我提升,产生一定的竞争意识。此外,分层教学中,每个不同层次的学生也在进行竞争,他们当中处于优等行列的学生会为了保证自己的地位而不断的进行自我声乐技巧和能力提升,而其他层次的学生也会为了步入优等层而进行更加努力的学习。在这样的环境中整体式上形成了比较好的竞争意识,这将促使学生全面的得到提升,优化教学的质量。

(四)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声乐教学的分层教学主要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这种方式中更多的融入了情感的变化和学习态度的变化,对学生的自主性提升和合作能力提升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分层教学中融入了因材施教的特点,对学生的声乐成绩提升起到了全面的推动作用。无论是情感方面还是学生的技巧方面都能得到一定的上升,这对学生的音乐素养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幼师声乐分层教学反思

在幼师声乐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它能有效的弥补传统声乐教学中的弊端,同时发挥出因材施教的作用。但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仍然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分层教学主要是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了不同的对待,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能得到提升,促使学生能得到进步[3]。但在教学中,我们将学生的集体有所忽视,使得学生育人相处的过程中受到了限制。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仍然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认真的进行思考,争取让学生真正的得到提升。

分层教学事实上采取的是小班制的教学模式,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来进行区别教学。幼师专业中声乐教学是基础学习知识,同时也是十分重要的学习部分,要想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声乐基础能力课堂教学就一定要进行改革。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时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进行合作和锻炼,尽量的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提升。这不仅对学生的成绩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也对学生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赵梅.高师学前专业声乐课教学探索之我见[J].当代经理人,2011(11):66-68.

[2]杨晓青.改革声乐课教学 加速音乐教师培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02):71-73.

教师提升能力的重要性范文5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咨询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对河南高校公共体育教师胜任力现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校公共体育教师必须具有相应的胜任力;当前河南高校公共体育教师胜任力不足;目前河南高校公共体育教师对自身胜任力构成因素现状满意度较低;河南高校公共体育教师胜任力提升的影响因素较多。提出构建良好的制度环境,健全激励机制,提升教师各项知识与能力等对策来提升河南高校公共体育教师胜任力。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依据研究目的,以“胜任力“教师胜任力”“体育教师胜任力”“大学体育教师胜任力”为关键词,以2001-2014年为时间区隔,在“中国知网”上共搜索获取相关文献89篇;以同样的关键词在“超星电子图书”搜索获取相关著作13部。对于以上文献和专著,采用逻辑分析与归纳,厘清了研究思路和研究范畴,并对我国以及河南高校体育教师(胜任力)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具有一定的认识。

(二)问卷调查法

1.问卷编制。(1)《河南高校公共体育教师胜任力发展现状》调查问卷依据“胜任力”“教师胜任力”“体育教师胜任力”“高校体育教师胜任力”等相关研究成果,并结合研究小组讨论,确定问卷;(2)邀请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郑州大学、苏州大学等9位学校体育学或大学体育正高以上职称专家,对问卷进行了两轮特尔斐法,依据专家意见修改形成初步问卷;(3)将问卷发放给30名高校公共体育教师进行与测试,依据这些教师的反馈意见和建议,最终确定《河南高校公共体育教师胜任力发展现状》调查问卷。

2.问卷发放与回收。本文通过在河南省内所召开的各类高校公共体育学术研讨会、论文报告会集中发放和回收问卷,组织调查小组去河南省内各个高校公共体育部当面发放和回收问卷,通过课题组成员大学人脉关系预约调查对象、使用问卷星专业调查网站网上填答问卷等多种形式对河南省内的大学、学院等本科院校以及高职院校的公共体育教师进行《河南高校公共体育教师胜任力发展现状》调查,发放问卷450份,获得有效问卷386份,问卷有效率为85.78‰

问卷样本特征如表1所示,从学历结构来看,当前河南高校公共体育教师主要集中于本科(47.2%)和硕士(43.0%),大专以及博士学历人数都极少,较之体育专业教师以及普通专业教师,河南高校公共体育教师学历结构呈现出低层次化的特征;职称结构是反映教师队伍素质水平的一项极为重要的评判指标,当前河南高校公共体育教师的职称结构中,初中级职称的助教和讲师(15.3%、38.1%)占据半壁河山,高级职称的副高特别是正高职称的教师较少(36.3%、10.3%);教龄结构表明当前河南高校公共体育教师主要是教龄在10年以内的青年教师。

(三)专家咨询法

对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郑州大学、苏州大学等9位学校体育学或大学体育正高以上职称专家就研究所涉及的研究思路、问卷处理、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等向专家进行咨询。

(四)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9.0对问卷调查所获得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的胜任力意识

高校公共体育教师为适应高校公共体育课岗位要求,是否应该具有相应的胜任力,对于这一问题,不同职称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师都给予了积极的回应(见表2)。长期以来,高校公共体育课采取较为陈旧的教学理念、模式和方法来进行授课,“放羊式”教学曾经成为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的常态模式。然而时至今日,随着国家推进高素质的大学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师专业化进程的加快,高校公共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也开始付诸实践,因此,为适应高校公共体育课岗位专业化的要求,高校公共体育教师必须具有相应的胜任力。

(二)教师的胜任力现状

对于河南高校公共体育教师胜任力是否能够适应当前高校公共体育课实际要求,不同职称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师均认为情况不太乐观。高校公共体育课是大学基础公共课之一,面对大学生群体体质逐年下滑的严峻现实以及积极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时代任务,高校公共体育课不断地在进行改革,例如,目前普遍施行的公共体育课选课制度、公共体育课外俱乐部等,大量时尚新兴的体育项目引入到高校公共体育课堂,如轮滑、剑道、瑜伽、射箭等,这些对于高校公共体育教师胜任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就目前来看,河南高校公共体育教师还难以适应新形势和新变化,即胜任力不足。

(三)教师对胜任力构成因素满意度

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均已表明胜任力由多重因素构成,高校公共体育教胜任力也是由多重因素构成的,本文根据相关研究成果认为教师特征、教师教学技能、教师职业认知、教师个性、教师知识能力是高校公共体育教师胜任力构成因素。对于河南高校公共体育教师胜任力构成因素中的满意度调查表明,目前河南高校公共体育教师对自身胜任力构成因素现状满意度较低,特别是“教师知识能力”“教师教学技能”两个构成因素(见表3)。目前河南高校公共体育教师学历水平普遍较低,学历代表了教师知识与技能特别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年限和水平,学历水平普遍较低则表明教师的知识与技能学习年限和水平较低。另外,由于高校公共体育教师职称评审条件规定教师职称评定必须具备一定的科研和教学成果,职称越高其科研和教学成果也越高,目前河南高校公共体育教师职称普遍以初中级为主,具有高级职称特别是正高职称的教师人数极少,也会导致“教师知识能力”“教师教学技能”满意度较低。此外,公共体育教学所需的知识与技能等也需要多年的教学实践来加以完善和提高,目前河南高校公共体育教师的教龄也较短,对于胜任力提升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四)影响教师胜任力提升的因素

河南高校公共体育教师胜任力提升是一个涉及多层面、多因素的系统性问题(见表4)。本次调查发现,“领导重视”“学校政策激励”是提及率最高的两项影响河南高校公共体育教师胜任力提升的因素,同时也有相当多的教师提及“职称评定未向教学倾斜”“胜任力提升的氛围不足”,由此可以说明提升河南高校公共体育教师胜任力,首要工作就是构建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激励机制,从而引导教师去提升胜任力。本次调查中也发现“教学任务重无暇培训提升”“科研任务考核等挤压学习、培训时间”“在职培训机会较少”“攻读学位机会少”“传帮带不足”也是影响河南高校公共体育教师胜任力提升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说明高校公共体育教师胜任力提升需要一定的培训时间、机会和行之有效的方式来加以实施,目前高校公共体育教师教学任务重、培训时间紧张、机会少,加之以校本形式为主导的传帮带未能有效施行,在客观上影响河南高校公共体育教师胜任力提升。“工资福利水平低”“学校地位低下”“职业倦怠”等因素容易导致河南高校公共体育教师职业认知、职业心态失衡从而出现问题,进而影响教师职业上进心和职业规划,致使教师在主观上难以产生提升自身胜任力的主观需求和动机。

三、提升河南高校公共体育教师胜任力的对策

(一)构建良好的制度环境

积极领会和落实《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结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相关政策文件精神,重视高校公共体育所具有的提升大学生素质、实现“健康第一”的重大作用,从学校发展层面对高校公共体育教师胜任力问题给予必要的重视。一是根据高校公共体育教师以及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特征,制定出良好的教师在职培训政策、攻读学位政策、传帮带政策,从而在制度环境上给予高校公共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机会,以利于教师能够不断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对教学理念及思维不断更新进而提升自身胜任力。二是通过积极招聘引入高素质的师资、增加在编教师数量,来解决教师教学任务重无暇培训提升的难题。三是在岗教师在职培训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大力提倡校内、校外培训并行,专业和通识培训并重,努力提升教师教学和知识能力。同时需要大力发掘校内培训资源,各个高校应结合校情实施“校本”培训模式,通过在岗位上的不断培训及实践让教师能够不断提升自身胜任力。

(二)健全激励机制

针对现实中所存在的河南高校公共体育教师工资福利水平低下、在学校整个师资队伍中地位低下和边缘化,从而导致职业倦怠的现实情况,进行收入分配机制改革,提升教师工资福利水平,体现出应有的教育劳动价值;应用现代人力资本理念辅助教师进行可续有效的职业规划,使教师明白自身职业发展前景并树立合理的发展目标;注重物质与精神奖励并重,树立岗位典型,提倡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在职称评定方面考虑到高校公共体育教师现实情况以及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特征,突出教学和训练业绩的重要性,从而打通职称晋升的路径,克服教师的职业倦怠。

(三)提升教师各项能力

运用现代人力资源测评工作和手段对高校公共体育教师的个性等特征进行科学测评,依据测评结果制定出个性化的培训方案并安置于合适的教学岗位,从而使得教师个性特征等能够胜任岗位要求;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需要合理安排和设计培训课程,从而使培训课程要求能够满足当前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要求。教师教学技能培训需要切合当前互联W教学等新兴教学要求,不断进行培训和提升;由于河南高校公共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较弱,可以考虑通过强化学科建设、组建紧密型科研团队等方式对公共体育教师给予课题和经费倾斜、强化科研奖励等扶持政策,引导高校公共体育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科研能力。通过召开各类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研讨会、学术报告会等形式促进教师之间交流教学经验和体会,促进教师提升教学思考能力。

教师提升能力的重要性范文6

一、做好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处理好师生关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只有建立起师生平等的关系,才能令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并积极参与进来。对于男老师来说,在日常教学中应当充分运用非语言行为来提升课程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学生只有对教师产生了兴趣才能对教师教学内容产生兴趣,使课堂气氛最大程度上活跃起来,所以说男老师科学利用非语言行为更容易获得学生的认可。目前,很多男老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较为冷淡,这样会影响学生学习热情,只有将自身融入学生当中并且经常对学生微笑,积极在教学中设置游戏与学生互动,才能最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对于女教师来说,由于自身性别优势具备较大学生亲和力,女教师应做到经常与学生交谈并且与学生相互尊重。小学阶段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情绪问题,需要教师与学生积极充分的沟通,及时发现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且加以帮助和正确疏导。教师应当更加关爱学生,经常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并对教师产生依赖感,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为了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语文教师除了进行日常的教学,还要积极地开展课外活动,在课外活动中传授更多的语文知识,让学生拓宽知识面,同时还能增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感情,让学生与老师之间拥有更多的感情交流的机会,为提升语文教师的教学质量提供可靠的保证。

二、教师要客观地认识学生

由于教??年龄的增长以及自身认知水平的不断变化,教师总会主观地去批评学生。这种情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不合适的,在小学教育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并且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成长阶段,这就使学生自身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能力不是很高,这个时候教师的重要性就充分体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自身基础,及时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相应改革,使所教授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消化与吸收。与此同时,教师要充分了解和分析每个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能力的强弱,并且在教学中要设置各类问题对学生进行测验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特点以及每个学生的学习天赋是存在差异的,所以班级中难免会出现好学生与差生。这就要求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以“有色眼镜”看人,对学生进行区别对待。在对差生的教学当中更要做到公平公正,教师要努力发掘其自身优点并且努力使学生建立信心从而努力学习和提升自我。另外,教师还需要对每个学生的性格进行高度关注,关注学生的心理发育情况,保证学生能够在一个健康快乐的学习环境下长大,为学生今后更好的学习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师与教师之间做好交流合作

教师间的交流合作应得到重视,小学语文教育主要是由学校内语文组科室所有教师共同进行的,这就要求语文组内各个教师必须要做好交流工作并不断来提高完善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师之间只有做好沟通工作才能使优秀的教学经验得到良好交流,进而使教师做到共同进步并且将先进的教育方式有效地利用到学生教育工作当中。为了提升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学校应该积极地开展教师之间的互评工作,通过互评工作的开展,可以及时地找出自身工作中的不足并且有效改正。让每一个语文教师都能够充分提升教学水平,为转变小学语文教师的学生观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学校还可以举办各有各样的活动,增进教师之间的了解,提升语文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这样的情况下能够提升教师与教师之间的默契,保证交流合作的水平不断提升,为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加强交流合作可以让团队中存在良性的竞争,促进教师工作能力的共同进步。

四、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新课程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教师也迫切地需要提升自身教学效率。满足提升自身教学效率的需求下就要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只有针对不同学历背景的教师做好与之对应的培训,才能做好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单单掌握本学科的知识和教学内容是不够的,必须还要掌握与之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只有具备多种知识,才能准确掌握小学生心理并且采取正确教育方式和沟通方法,进而使自身教学效率得到提升。小学语文教师在教授本学科知识的同时要做好与其他学科知识的交叉工作,做好德育以及其他学科知识的渗透,使学生了解各个学科之间知识的联系,以此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得到充分提升。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针对新课程开展针对性的培训,让语文教师能够对新的课程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与了解,提升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为新的课程下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为了能够提高语文教师提升自身素质的积极性,学校应该建立与素质相关的绩效考核机制,通过绩效考核提高教学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为小学语文教师的自身素质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转变学校办学理念

教师提升能力的重要性范文7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口算能力;现状;对策

口算又叫“心算”,是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运算方法。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而言,口算能力是他们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能力,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记忆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在小学一年级的教学中,应当重视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去思考、去探索,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但是,就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对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现状却不容乐观。本文中,笔者结合当前小学一年级教学中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现状,阐述教师该如何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口算能力。

一、小学一年级教学中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现状

口算能力虽然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如下:

1.教师忽视口算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很多教师在小学一年级的教学中,不懂得换位思考,不懂得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从而使得绝大部分教师认为口算是很简单的,不需要培养和强化。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加强对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也没有在学生的面前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从而使学生也没有认识到口算于他们而言的重要性。而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包括教师自身都是用笔算,无论是在演示计算还是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的笔算过程会对学生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最终将难以提升学生的口算能力。

2.对口算的技巧掌握不足

口算是需要技巧的,如数的组成、凑十法等等,都是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速度的有效方法。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通过大量的做题,让学生在不断的做题过程中,促进计算能力的提升。这是一种比较古板的教学方法,这种缺乏灵活性的教学方法,于提升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而言是比较有限的。而教师之所以采取这样的教学方法,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于教师对数学口算的技巧性掌握不足,只是一味地想通过反复的练习,促进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提升。殊不知这种缺乏针对性的大量练习,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抵触的心理,最终也不能提升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二、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对策

结合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口算能力培养的认识不足、技巧性掌握不足,从而使得教师习惯性沿用题海战术式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这是一种不可取的数学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笔者认为: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提升。

1.转变教学理念,重视口算能力培养

素质教育理念强调教师的教学应当实现“减负增效”的效果,这里的减负增效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不仅要“减负”,同时也要“增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转变教学理念,改变传统依靠大量做题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通过教学方式的革新,提升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而强化学生的口算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数学计算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口算,快速地提升自己的数学计算能力,这是一条切实可行的方法,需要教师加以重视并予以运用。

2.强化技巧培养,促进口算能力提升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而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技能和方法的传授远远比知识的传授显得更加重要。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强化学生的技能和方法培养,促进学生口算能力的提升。那么,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口算能力培养而言,有哪些比较有效的口算技巧呢?笔者在教学中,通过指导学生“凑十”,培养学生快速计算的能力。例如,8+3+7+2=?在计算这道题时,如果学生严格按照顺序计算,计算的速度和效率将会大大降低。而对于这道题的计算,如果学生通过“凑十法”,将会简单很多。计算的方法如下:(8+2)+(7+3)=20。当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凑十相加的方法时,学生们的表现都很积极,认为数学计算原来蕴含着这么多的技巧,从而使得学生对数学的计算以及口算都有了较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加强口算练习,提升口算效率

练习是提升学生的口算效率和口算准确率的一个有效途径。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提升学生的口算能力,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强化,培养学生的口算习惯,促进学生口算能力的提升。在这之前,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认真地读题目和分析题目,而不是看到题目就盲目去计算。小学生很多都会因为粗心大意而算错了题,学生的粗心大意就是因为没有认真地读题,没有认真地去分析题目。作为教师应该教会学生读题,并且读懂题。开始可以小声地把题读出来,以便思考,时间久了,形成了习惯就可以默读。不懂的多看几遍,下次在遇到时就会了,不要只为追求速度而不注重完成的质量。教师应要求学生从审题开始就要集中注意力直到把题目做完,要求学生书写工整,从小培养书写工整、干净的习惯。要想使口算的速度快、完成的质量又好,就要不断地进行练习,巩固已经学习的知识。教师在出练习题的时候也要按照一定的规律来出,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速度。

总而言之,小学一年级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性阶段和启蒙阶段。对于这个时段的数学教学而言,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应当重视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计算能力和计算效率的提升。本文中,笔者结合当前小学一年级数学口算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U述在新课改下教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口算能力,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教师提升能力的重要性范文8

【关键词】初中化学 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1.070

初中阶段学生开始进行化学这门自然学科的学习。俗话说得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更加轻松、高效的进行化学知识点学习,无疑对鼓励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化学学科学习有很大帮助。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也积累了一些有助于提升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技巧,在文中与大家分享。

一、改革课堂结构,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师在将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求教师能够改革课堂结构,在引导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化学理论知识点学习的同时,也能够更加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能力。传统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先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之后让学生做练习题的教学模式,结果导致学生只能在理论知识水平方面得到有效提升,而实际操作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为了通过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的化学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要求教师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做出调整,不仅要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学习,而且要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化学知识点学习,也才能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二、有效进行课堂导入,为有效开展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引起重视,并有效的对课堂导入进行设计,进而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化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积极的进行课堂导入设计,在课堂教学之始,就很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

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不仅能够有效的认识到课堂导入的重要性,而且能积极的进行课堂导入设计。本人一方面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调查研究,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积极的融入学生喜欢的内容,进而很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同时也使W生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乐趣。另一方面,积极的将课堂导入与课堂教学中要讲解的知识点融合起来,使学生在课堂导入阶段就对教师在课堂上要讲解的知识点产生好奇心,提升学生获取知识的欲望。

三、有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已经很难再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因此,在新时期的教学中,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能够开展多种多样的授课形式,其中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形式,就是组织学生开展讨论。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进行化学学科学习,单纯依靠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教师一味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会使得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而在对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提出较高要求的今天,学生机械的掌握知识点,势必会给学生的化学学科学习带来较大的烦恼。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能够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调动,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获取与深入理解知识点,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人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一方面,组织学生与教师之间展开讨论。本人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之后,就会留出与学生进行讨论的时间,学生可以就知识点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惑与教师展开讨论,也可以就如何应用知识点等多个方面与教师展开讨论。另一方面,可以组织学生之间展开讨论。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也应该是一个思想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之间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而且能够使学生的思路变得更加开阔,对学生更好的进行知识点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有效开展合作学习,不仅对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知识点的学习有很大帮助,而且对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也有很大帮助。因此,在新时期的教学中,教师要能够有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四、注重实验教学,提升学习时效

实验作为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知识板块,对学生的化学学科学习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有效开展化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化学实验教学引起重视。传统教学中,化学实验教学并没有引起重视,这不仅影响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对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化学知识点学习,也产生了不良影响。新时期,教师一定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对化学实验教学引起高度重视。

就目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而言,教师想要有效开展实验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很多。本人认为其中一个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进行实际操作的机会。实践性强是化学实验的一个重要特征,学生想要发现自己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想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实验能力,都需要在实际的操作中进行。因此,教师就要对组织学生到实验室做实验引起重视。对于教材上要求学生需要到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的实验,教师都应该积极的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将实验操作拓展到课外,提升学生的实验意识,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

五、注重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

现代社会不仅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学生的学习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还要通过有效途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技巧。

教师提升能力的重要性范文9

关键词 应用型高校;高校教师;人力资源;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 G6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32-0061-03

一、应用型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的相关内涵

当前,学者对人力资源的界定还存在不同的看法,但基本上形成了两种认识:一种是从狭义上的理解,认为“人力资源主要是指已经投入到现实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力的总量”[1],另一种是从广义上的理解,认为“人力资源不仅是指已经投入到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力人口,而且还应该包括一切具有劳动能力但尚未投入到生产过程中的潜在劳动人口”[2]。总体而言,人力资源管理是以提升人力资源能力为目的,以培训、组织、激励等为手段的管理过程。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中,应用型高校主要由普通高等本科院校以及高职院校构成,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核心任务。应用型高校主要通过规划、培训、考核以及激励等手段来实现教师人力资源能力提升。一是能力提升以提高教师人力资源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二是应用型高校教师人力资源能力提升是系统性、科学性的工程,并不是孤立、零散、随机的工作;三是应用型高校教师人力资源能力提升既要突出对教师“应用型”职业特点的回应,同时也要按照教师特有的职业规律展开。

二、应用型高校教师人力资源能力的构成

人力资源素质是构成人力资源能力的基础,从目前应用型高校对教师能力的需求来看,应用型高校教师的能力应由以下几方面素质构成:一是思想道德素质。应用型高校教师应具备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要坚决拥护党的教育路线方针,应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与政治纪律性,要做好学生在理想信念上的引路人,同时也应具备高度的敬业精神以及为人师表的道德情操,要成为学生的道德表率。二是专业理论素质。应用型高校对教师的专业技能有着较高的要求,要具有专业理论素质,以胜任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三是应用技能素质。专业技能素质既指教师应具备的对相关行业、领域专业技术的应用技能,又指教师应具备的对相关行业、领域专业技术的研发和创新能力。四是教学科研素质。应用型高校教既要具备在课堂上教授专业知识的表达能力与技巧,又要具备在实践操作课堂上的讲解、指导与示范的技巧,较强的科研能力也是应用型高校教师必备的核心能力之一,应用型高校教师既要具备不断推动技术创新的能力,又有具备将实践创新上升为理论创新的能力,还要具备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检验而不断掌握专业前沿知识的能力。

三、应用型高校教师人力资源能力水平的不足

第一,能力构成还有待于优化。在应用型高校,教师是“双师型”教师能力结构,其能力结构不能只关注教学与技术两种能力的存量指标即绝对值的高低,还要关注两种能力之间比例关系失衡的问题。当前,在应用型高校教师中普遍存在着理论知识能力较强而专业技术能力较弱,有技能、缺理论,有理论、缺技能等能力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第二,专业技术能力还较为缺乏。这种缺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应用型高校教师应用技能水平不高,教师技能与现实技术应用实际脱节,赶不上现实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表现在因人才引进机制不完善、引进渠道不畅和吸引力不够而导致的应用型技能人才引入困难,应用型技能教师特别是高水平应用技能教师存量较少。

第三,教学能力有待提高。应用型高校教师的教学工作不同于其他高校教师的教学,既要求其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理论阐述能力,也要求其在实践教学环节具备较高的模拟操作示范、专业技术理论表达、专业技术指导的能力,此外,应用型高校教师还应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和学生有效地交流、沟通等能力。

四、应用型高校教师人力资源能力提升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人力资源能力提升的规划观念滞后、科学性不足

应用型高校教师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依然沿用过去人事管理工作的思路,没有跳出人事管理的理念框架,没有运用人力资源的理念去审视教师的能力提升问题,规划缺乏科学性、前瞻性、系统性与层次性,缺少对高校外部环境的有效分析,缺少对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的前瞻性,缺少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教师人力资源能力提升可能带来影响的预估[3]。

(二)教学规划的不合理

教学是应用型高校教师的核心任务,课堂是教师开展工作的舞台,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与课程数量的安排,是激发教师教学积极性,提高教师人力资源能力的基本前提。然而,在目前应用型高校的教学管理实际中,由于课程设置不科学而导致的专业课程比重过大,课时过多,相关教师授课负担较大的问题较为突出,不合理的课程设置挤占了教师学习、思考和进行科研的时间,造成了教师授课积极性的下降和专业能力提升的缓慢。

(三)管理机制不科学

由于受职称评定制度的影响,我国高校在考核机制中普遍加大了科研在考核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对科研的重视,使高校教师将大部分精力用在了做研究、写文章上,对于应用型高校来讲,考核中对科研的过分强调必然会挫伤教师上课的积极性,并制约应用技能教师的发展空间。

(四)教育培训的有效性与针对性不足

从现有培训实际看,大部分应用型高校还难以做到对教师人力资源的分级与分类培训,教育与培训还缺少对效果的反馈与分析,缺少多途径的培训机制与方法,应用型高校对于培训的认识、理念、投入与重视程度还有待于提高[4]。

五、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能力提升的路径

(一)科学的前期规划是基础

一是前期规划要突出长远性,要根据应用型高校自身的现状与教师人力资源的能力情况并结合学校未来发展的目标制订具有长远性的能力提升规划。同时,规划要与应用型高校发展的时代特点、环境特点相结合,确保规划具有时效性、有效性、回应性与科学性。二是前期规划要突出层次性。规划的制订要以对学校教师人力资源能力的科学调研与分析为基础,根据教师现有能力对教师进行不同分类,并对不同能力类型的教师制订有针对性能力提升规划。三是前期规划要突出时效性。规划要与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紧密结合,要根据现实人才需求的变化与特点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师能力提升规划,规划的制订要有的放矢,要以对外部社会实际的深入调研为基础,要保证规划与外部环境的适切性。四是前期规划要突出反馈性。前期规划制订当中要建立对相关规划实施情况的反馈机制。一方面,通过反馈机制的建立可以从制度上杜绝规划实施不力、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另一方面,通过反馈机制的建立,可以对规划中的相关内容进行科学的检验,以适时对规划进行调整与完善,进而不断提高规划的科学性。

(二)科学的教育培训是核心

一是教育培训要做到内与外相结合,既要有通过走出去即组织到校外接受培训、继续攻读上一级学历以及个人到校外访学的方式,也要有请进来即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校培训讲学、建立兼职师资库等形式。二是教育培训既要强调一般性,又要关注特殊性。一般性就是针对校内教师普遍存在的知识能力欠缺进行一般性的教育培训以使校内教师的能力素质得到普遍提升,同时也要关注特殊性,即要对有特殊能力需求以及特殊人才的教育培训,通过一般与特殊的相结合可以使应用型高校的教育培训实现整体性与针对性的提升。三是教育培训要做到分级与分类相结合,应用型高校应对本校教师的能力状况与岗位需求进行调研与分析并划分类别,并就不同能力水平和工作岗位的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分级、分类培训以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四是教育培训要加强对校内资源的利用。教育培训既要请名师大家,又要注重挖掘本校现有教师人力资源中的潜能,建立校内的老带新、强带弱机制,加强校内教师之间的交流与相互学习,建立结对子、一帮一机制。

(三)科学的考核激励是保障

一是以提升教师能力为核心设置相关考核指标,量化和细化考核标准,从学校教师人力资源能力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设计高不可攀的标准,也不设计过于简单的标准,力求制订出的标准符合实际,精准有效。二是考核体系要内容完善、功能完备。考核体系既要有科学的指标体系,又要有科学的考核程序,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设计相关程序,程序既要力求实效,又要便于操作。三是应用型高校要科学运用激励手段。激钍侄沃饕有两种方式:正面激励,即对教师在提升自身能力方面所作出的努力进行相关的奖励;负面激励,即对教师不符合组织期望的行为给予相应的惩戒,以达到规范和引导教师行为的目的。在激励机制的设计与使用中应以正面激励为主、负面激励为辅,统筹协调各种激励机制的使用,力求取得最好的激励效果。四是提高对教师人力资源激励的有效性。激励的目的是促进教师能力素质的提升,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不是所有的激励都能有效提升教师的积极性,科学激励才能够达到激励的预期效果。应用型高校应对教师人力资源的能力情况、个人需求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针对不同的教师个人和群体设计激励机制,通过个性化的激励手段,切实有效地激发出应用型高校教师人力资源能力提升的意愿。

参考文献

[1]李德志.当代中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余斌.应用型大学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及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8(11):81-83.

[3]陆正林,顾永安.应用型大学若干问题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3(34):5-11.

[4]康艳,赵利军.应用型大学“双师型”教师培养问题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18):120-122.

On Path to Improve the Human Resources Capacity of Teachers of Appli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eng Yansong

Abstract For applied universities, the key is to build a high level of teaching staff, and the core to build a high level human resource team is to improve teachers' ability level. Compared with the actual demand, there are still many deficiencies in human resource capability of applied university teachers. There exist problems in improvement of teacher ability, such as planning lagging, unscientific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in sufficient training pertinence, etc. That can be solved by preliminary schem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s well as appraisal and motivation measures.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