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市场试用期转正工作集锦9篇

时间:2022-12-26 10:51:25

市场试用期转正工作

市场试用期转正工作范文1

一、循序渐进、积极筹备,我公司从采掘、下辅助队组到地面科室分批次试运行,于11月1日起全部正式运行。

1、前期准备工作充分

4月份,集团公司召开全面预算内部市场管理动员会后,我公司迅速成立了全面预算内部市场化管理领导组,从相关科室抽调12名业务精英专门负责全面预算内部市场化管理工作;6月份,下发了《河东煤业关于全面预算内部市场化管理推进方案》,明确了初期工作责任分工及推进的时间节点。

为加深公司所有职工对全面预算内部市场化管理工作的了解,我们在全公司下发了全面预算内部市场化管理学习资料,分批次进行了考试。培训考试期间,公司领导多次带队赴山东肥城白庄矿及新峪公司参加了学习培训。

2、分阶段推进扎实有效

自全面预算运行以来,我公司党政领导经常到各队组现场调研指导此项工作,着力解决各队组在运行中遇到的问题;每天早调会通报工作进展情况,下午公司预算中心召开工作例会;每周一总结汇报上周的全面预算进展情况,安排本周的工作,并定期核实计划节点完成情况。

(1)从6月中旬开始,经过一个月的时间,我们完成了河东矿综采队、综掘队的各种工序单价、材料定额、电费、租赁费、修理费等的定额测算,并从8月1日开始对河东矿综采队、综掘队试运行全面预算管理。运行初期,队组人员普遍存在抵触情绪,不能接受新的管理模式,填写表格不规范。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及时实行包队管理,通过参加圆班会、班前会,大力宣讲实施全面预算内部市场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疏导职工的思想,指导填报各种表格、工序名称、工作量等,及时督导、帮助解决遇到的实际困难。经过一个月的包队指导,综采、综掘队运行基本步入正轨,职工开始接受。9月份,综采队、综掘队正式运行全面预算内部市场化管理,其它采掘队组也依次纳入试运行阶段。10月份,所有采掘开队组正式运行全面预算化管理。

(2)总结综采队、综掘队经验基础上,我们开始收集、测算下辅助队组各项考核指标。10月1日,所有下辅助队组纳入试运行流程,采用包队管理模式,并于11月1日起正式运行全面预算化管理。

(3)在积极测算地面单位运行全面预算化相关数据的同时,我们开设了地面单位全面预算内部市场化管理培训班,对地面各单位的核算员进行了强化培训。10月中旬开始对地面单位试运行全面预算化管理,11月1日起正式运行。

3、完善管理办法,规范全面预算内部市场化管理

为了更加规范全面预算内部市场化管理的运行,我公司根据运行情况相继下发《河东煤业公司十大要素市场运行管理办法(试行)》、《河东煤业公司十大要素市场运行实施细则(试行)》与《河东煤业公司全面预算内部市场化管理运行制度(试行)》等,并编写了《河东煤业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快速操作指南》。

二、六大体系建设正在抓紧完善

组织体系、制度体系、价格管理体系、结算核算体系都已建立并运行;

计量管理体系建设所需的计量器具目前正在安装调试;

结算核算体系中一级市场已建立,二、三级市场正在采掘队组试运行;

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部分软件正在运行,其它应用正在完善中。

三、十大要素市场逐步建设完善

为加快推进十大要素市场建设,我公司多次召开完善全面预算内部市场化管理十大要素市场督导会议,对十大要素市场的责任人、分管领导做了进一步明确,并进行了详细的安排部署,初步制定了各要素市场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公司经营经理多次带队对十大要素市场的建设情况进行督导,有力促进了十大市场的建设。

产品市场设在总调度已正式运行;物资市场设在供应科和配件科,实现采掘当班领用、当班传递、当班考核,代储代销物资部分已价格联审,正在完善中;租赁市场和修理市场均设在机修厂,实行按月租金的形式对各队组租赁,修理价格按照实际修理项目实行内部市场化结算;资金市场、技术市场、服务市场正在逐步完善中;电力市场电表等计量器具目前正在安装调试中;安全质量市场涉及各种奖罚标准已制定,并传递各队组当班奖罚,隐患回购正在进一步完善中;劳务市场已初步形成,劳务管理办法已出台。

四、全面预算内部市场化管理经过四个月的运行,我公司材料、配件费用明显下降;职工工资收入略有提高,租赁费、修理费日趋合理。

(一)材料(配件)费用下降

运行全面预算以来,工人思想转变了,意识到节省下就是挣下的;队里浪费材料、乱扔材料的现象减少了,人人注意节约、爱护材料。通过三个月的运行,综采队8—10月份平均月消耗费用比1-7月份平均月消耗降低22.02万元,降低17.06%;综掘队8—10月份平均月消耗费用比1-7月份平均月消耗降低9.46万元,降低17.17%。

(二)职工思想转变、收入提高

运行全面预算以来,我们对个人(职工工资)做到了日清日结,队组职工每天都能查到自己的当班收入。通过运行全面预算,提高了职工上班的积极性,使职工认识到不上岗就没有收入、浪费材料就降低收入,逐步树立了节约思想,提高了劳动效率。

(三)租赁设备占用率降低

从实行全面预算以来,我们对自有设备及按设备管理的材料进行租赁,减少了设备的占用率,相比实行全面预算之前,设备占用率降低了10.8%。

(四)修理费减少

在设备修理方面,能在我公司机修厂修理的决不外委修理,队组能自行修理的决不出井修理,并且通过自行采购小配件,自行修理,降低了修理成本,8—10月修理费比1—7月平均降低21.7%。

五、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十大市场横向结算,内部市场的资金运作仍有待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完善。

2、全面预算工作需要实现对考勤系统、工资系统、物资超市系统、财务系统、预算系统的软件端口对接,请集团公司统一协调帮助解决。

3、请集团公司帮助修正我公司河东矿大采高定额标准。

六、2014年工作计划

1、完善细化机关各科室全面预算内部市场化管理运行办法;

2、完善软件系统中十大要素市场等的信息数据建立;

3、进一步细化下达预算指标,更科学的运用各种定额标准;

市场试用期转正工作范文2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发展阶段;融资路径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在各个发展阶段中所需要的资金数量、资金结构、资金所承受的风险程度各不相同,所以在不同发展阶段会有不同方式的融资选择。只有对整个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有一个全面的考虑,形成整体的融资规划,才能既获得所需的资金支持,又能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合理的收益。

一、科技成果转化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特点

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着顺序相连的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通过实验研究产生新技术、新材料、新样品,并通过成果鉴定,为实验研究阶段;第二阶段生产出小批量产品并在一定市场范围试销,为中试阶段;第三阶段为产业化与商品阶段,即规模化生产阶段;第四阶段为管理营销阶段。科技成果转化的四个阶段是相互联系、渐进的过程,也只有完成了这四个发展阶段,才能达到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目的。

(一)实验研究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课题实验研究,研究出方法,产生新的技术,或者研究出样品、样机、新材料,并进行成果鉴定。主要融资点如下:

1.风险高。此阶段面临的主要风险有:一是技术开发失败的技术风险,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能否开发成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二是技术能否通过鉴定并被市场所接受的市场风险,市场对新技术新产品的接受也存在着很大不确定性。

2.资金需求小。此阶段企业的支出主要集中于技术研发费用及市场调研费用,因而对资金的需求量不大。

3.需求时效性强。由于市场机会瞬息万变,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时效性提出了很高要求,相应地提高了资金需求的时效性。如果资金无法短期内筹集,成果转化的难度会增加。

(二)中试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在实验室成功的基础上,解决生产技术问题,如工艺、原料、环境、场地等问题,进行中试生产出小批量产品,在一定的市场范围内试销,并求得可靠的经济数据。主要融资特点如下:

1.风险较高。中试阶段面临的主要风险有:一是新产品生产要素组合的不确定性,企业要测试各种工艺、材料供应、配套零部件及设备供应能力,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新产品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如果不能较快地确定适合新产品生产的各种要素组合并形成生产能力,则生产计划、市场开发就会受阻。二是新产品技术效果的不确定性,新产品能否满足社会的需求往往需要通过较长时间的观察才能确定。三是市场风险,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主体对市场需求的预判是否准确,对市场的定位是否正确。

2.资金需求量增大。中试阶段企业需要进行第二次开发,需要进行大量的开发投入,如人力投入、各种测试、认证及试产等投入,资金需求量较试验阶段有明显增加。

3.需求频率高。在中试阶段,科技企业需要持续投入资金,以保证材料、工艺吻合要求,保证成果调试及成果推广的顺利进行,对资金的需求频率高。

(三)规模化生产阶段

此阶段为产业化或商品阶段,即将成果量化生产,并推向市场,其对外部资金的需求较前明显强烈。在成果规模化阶段,企业需要进行市场调研、选购或制造设备、选定厂房、训练工人、开拓市场,形成新的生产方式甚至建设新的企业,这些工作的完成。主要融资特点如下:

1.风险较低。科技成果转化在经历前两个阶段以后,技术和产品的稳定性增加,同时也在一定范围内被市场所认可和接受,这一阶段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是管理风险和由于规模化生产而形成较大资金需求缺口的风险。其主要表现为:一是规模化生产需要补充大量的人员,并且需要对补充进来人员标准化的培训,而这都需要一定的时间。二是由于生产能力的扩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主体需要进一步拓展市场,增加广告等费用支出,依然存在着较大的财务风险,但相比前两个阶段,已大大降低。

2.资金需求量较大。在这一时期,科技成果转化为新产品、新材料或新工艺已为市场所接受,开始批量生产,单位制造成本下降,成果应用主体的利润不断增加,财务状况大为好转,但仍需要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扩大市场份额,对资金的需求较前两个时期有了大幅提高。

(四)管理营销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对生产对象和生产工具的管理,对产品生产后进行常规的市场宣传,对销售渠道进行维护,并提供有力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以稳固市场份额。主要融资特点如下:

1.风险低。此时成果应用主体已经完成了成果转化的量产化,生产规模和利润大幅扩大并趋于稳定,市场份额稳步提高,经营日趋规范,新产品的品牌和声誉逐步建立起来,核心竞争力已经形成,技术、财务和市场风险相比前三个阶段已经大大降低。

2.资金需求稳定。科技成果转化为新产品或新工艺,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单位制造成本下降,成果应用主体的利润增加,财务状况好转。应用主体对资金的需求主要转化为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开发多元化的业务,因此融资需求比较稳定。

二、科技成果转化不同发展阶段主要融资路径

(一)实验研究阶段主要融资路径

1.自筹。实验研究阶段,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费用为成果研发费用,资金需求量不大,风险大,可以通过科技成果开发主体自行投入部分科研经费解决。

2.天使投资基金。对于以科技成果为核心进行创业的科技主成果主体,在实验研究阶段正是科技的初创期,可以申请天使投资基金。天使投资比较青睐市场前景好、成果具有创新且处于种子期或初创期的科技企业,天使投资通过一次性投入小规模资金换取原始资本,以获取高回报收益。天使投资者通过利用自己富有的资金和创业经验,帮助新兴科技公司创业与发展,为创业者提供难得的资金,并通常提供经营上的建议和顾问意见。

(二)中试阶段主要融资路径

1.天使投资基金。中试阶段仍处于科技成果转化的前期阶段,对天使投资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而天使投资的门槛较低,也便于科技成果转化主体申请。

2.风险投资。中试阶段的技术风险比试验研究阶段小,成果转化的期限缩短,成果转化成功的可能性增加,市场前景也相比试验研究阶段更为明朗,此阶段风险资本进入的成本偏低,因此容易受到中小型风险投资机构的青睐,科技成果转化主体应争取以风险投资为主,争取风险资金第一阶段的投资。表1及图3、图4为2012年抽样调查495家风险投资机构各阶段的投资情况,表图中种子期、成长期、扩张期分别对应着科技成果转化的实验研究阶段、中试阶段和规模化生产阶段。调查情况显示:投资数量方面,2012年我国风险资本投资成长期的比例最高,为56.16%,其次为扩张期19.89%;投资金额看,风险资本投资扩张期、成长期的比例分别为37.77%、21.54%,说明风险资本更青睐于成长期和扩张期,即科技成果转化的中试阶段和规模化生产阶段。

3.创新基金。创新基金以技术创新项目为对象、以市场为导向,重点支持技术的第一次商品化过程,重点支持种子期项目和创立期企业。因此中试阶段应主要申请创新基金的无偿资助、贷款贴息和创业项目的方式资助。

4.融资租赁。中试阶段需要采购一定生产设备,实现由科技成果向科技产品转化,对于较为昂贵设备,一次性投入需要大量资金,科技成果转化主体难以承受,可以采取融资租赁的方式将资金需求向后期转移,分期向设备租赁方支付租赁费,以缓解此阶段的融资需求。

(三)规模化生产阶段主要融资路径

1.风险投资。中试阶段后,科技成果已转化为新产品,并占领了一定的市场,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增加,市场前景更为明朗,并有了一定的经营业绩,可以积极与大型风险投资者合作,吸引大型风险投资机构的介入。大型风险资本规模化生产阶段初期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融资路径。

2.政策性科技贷款。对于符合政策范围内的科技成果转化,其主体可以申请政策性银行的科技贷款,通过贴息、政府担保等方式获取部分资金。

3.商业银行贷款。经过一段时间的规模化生产,新产品的不确定因素的减少,科技成果转化主体的资产增加,风险进一步降低,并且有一定的抵押物,银行贷款介入的可能性大大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主体可以根据转化实际申请抵押贷款、质押贷款、担保贷款及科技银行贷款等方式获取发展所需资金。

4.私募股权。私募股权是指投资于非上市股权,或者上市公司非公开交易股权的一种投资方式。通过私募形式对私有企业,即非上市企业进行的权益性投资,在交易实施过程中附带考虑了将来的退出机制,即通过上市、并购或管理层回购等方式,出售持股获利。科技成果转化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后期,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拓展,成果转化主体对资金的需求持续增加,成果转化效益也逐步扩大,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可以考虑通过非公开方式面向少数机构投资者或个人募集资金,并协商好赎回方案。中国私募股权投资中投资于成长期的企业或规模化生产阶段的比例最大,占一半以上。

(四)管理营销阶段主要融资路径

1.银行贷款。进入管理营销阶段,科技成果转化主体的内部积累已经到了一定的规模,其规模、资产结构、企业信用等明显发生一个质的飞跃,科技成果转化主体拥有足够的业绩来证明自己的信用,成果转化的各种风险都大幅度降低,以规避风险为原则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愿意向科技成果转化主体提供授信,银行会与科技成果转化主体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成为科技成果转化主体融资的稳定途径。

2.债券融资。少部分科技成果转化主体此时在公司治理、企业规模、公司盈利上达到发行企业债券的要求,可以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募集资金,已满足企业兼并业务、增加投资等需要;对于达不到单独发行企业债券要求的科技成果转化主体,可以通过联合其他中小科技企业,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进行募集资金。

3.股权融资。对于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主体――科技企业来说,管理营销阶段使其筹资环境得到改善,企业筹资的空间很大,部分优秀的科技企业上市条件已经成熟。对于各方面条件都较成熟的科技企业,可以选择在主板市场上市融资;对于实力稍弱的科技企业可以选择在中小板市场上市融资;对于成长性较好,但条件还没达到主板市场要求的科技企业,可以选择在创业板进行融资;同时也可以选择在海外上市,从境外融资。

参考文献:

市场试用期转正工作范文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面临越来越残酷的市场竞争,许多企业为了生存或者争取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积极进行业务转型。企业业务转型和人的转行一样,难免要脱离自身熟悉的业务,跨入陌生领域,在这种情况下,做好业务转型期的设备管理工作,事关企业转型后的设备运行情况和生产状况,无数个企业实例证明,企业业务转型期的设备管理,如同人生十月怀胎的酝酿期一样,会对企业转型后的生产运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要点如下。

1 把好脉,定好位,做好企业转型前后的业务状况、生产情况、设备情况、市场需求分析

企业首先要对自身有个清楚、客观的认识,全面的分析自身,将企业目前的业务状况、设备状况、生产情况、人员状况、资金实力、核心优势等情况详细列举出来;同时,对即将开展的业务相关情况也进行深入、广泛、透彻的市场调研,明确企业进入新业务领域的优劣势,知己知彼,做好企业的定位。比如,企业瞄准的是高端市场,我们相关的调研、论证等就要重点针对高端市场,设备采购针对的也是高端设备。

2 设备前期规划、调研是关键

新设备前期管理中,做好调研规划。企业是在市场中生存和发展的,明确市场的供需状况就会比较科学的评判市场未来的需求,这是调研工作的核心,要依靠组建强有力的调研团队来完成。团队的成员要包括相关领域的专家,专家的范畴要广泛,要包括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科研专家、设备专家、生产人员、市场人员等。采购时要做好招标工作,充分参考同行企业的设备情况,根据自身的定位,充分考虑设备全寿命周期总费用情况来做设备选型,在选型时,考虑设备的性能、市场保有量、成熟度、用户体验效果,设备厂家的专业实力和综合实力,备件消耗,性能可靠性、维修性,后续升级空间等,优先选择市场成熟度高、厂家信誉好的设备。需要注意的是,在很多情况下,设备的先天缺陷或者说隐性缺陷比它的亮点更致命,有时甚至关系到一个项目的成败。

3 新设备到货、安装过程中,维修团队组建很重要

组建好该阶段的维修团队,把合适的人用到适合的位置,选好有相关生产经验和设备管理经验的人员组成团队,聘请工艺专家和设备专家全程服务,逐渐培养企业自己的业务精英。维修团队成员必须包含相当比例的前期介入人员,这些人员在新设备到货、安装前就要抽出专门时间来培训,有条件时做到去该类设备的应用厂家实地体验,到该设备的生产厂家跟踪监造。必须指出的是,要提前充分消化吸收设备相关资料,以便在观摩、监造或设备到货时做好提前熟悉设备状况,安装时能抓住重点,还要利用一切外出学习的机会和设备厂家技术人员学习提高。

4 新设备调试、验收、试生产过程中,维修团队重点做好跟踪、交流、学习

调试期是生产前的演习期,期间容易暴露许多问题。在这个阶段,企业人员要全程、全方位专人跟踪学习。尤其要分好工,组织专门人员全方位的向设备厂家人员学习,将培训阶段接触的设备知识与现场设备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从设备的组织结构、运行原理、工艺条件、维修保养细节等各个方面入手,深入钻研,积极利用与设备厂家技术人员的接触机会进行学习,尽可能深入的掌控设备情况,为日后维修、维护该设备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设备验收之前,做好两件事,一是要将设备从前期调研、采购、到货、安装、调试等阶段的所有要领事宜汇编成册,让参与其中的每个人员汇总心得体会和相关的技术,汇总之后,和设备资料一起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学习;二是将设备试运行期间包括之前现场发现的或者疑似设备厂家未整改的设备相关遗留问题汇总,督促设备厂家在验收之前进行整改,为将来设备的正常运行消除隐患。

5 设备正常生产过程中,维修团队重点做好点检、维护,总结工作

在平时的正常生产过程中,要针对设备整个使用周期各个阶段的不同特征,有准备的做好维护、保养、维修工作。对照设备说明书的同行企业的设备管理经验记录情况,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于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的设备管理文件,重点是维护、维修要领和备件、易损件、消耗件的科学更换,而后根据现场情况加以补充完善,最终实现对设备的运行情况完全掌控的目的。还要指出的是,设备验收后会有质保期,要充分利用该段时间,为设备把好脉,对照设备资料,查看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与资料是否一致,查看设备的各项工艺条件能否达到设计要求,稳定性和可靠性如何,备件消耗情况如何等,发现异常情况要积极与设备厂家进行反馈沟通,争取设备厂家的解决。

6 建立工作日志和各种档案文件记录,实现信息有效传承和共享

俗话讲,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好记录很关键。很多企业出现过人员转岗后工作衔接出现问题,甚至直接影响到设备的正常管理。为此,从维修团队组建开始,就要建立一整套详细的文件记录,指派专人监管。比如,工作日志、周月总结、各种纪要等。并且尽量将这些记录文档化、电子化,每周或每月将这些记录统一存到车间档案中去。这样对于管理者自身的工作和团队的整体工作都有好处,在设备将来的工作运行过程中容易做到有章可循。需要指出的是,设备档案、设备资料、加油记录、大修记录等对于设备而言很重要,从设备进场第一天起,就做好这些记录,对于设备全寿命周期的维护、维修而言,益处多多。

市场试用期转正工作范文4

人们用“跌跌不休”来形容中国股市近4年来的表现。自2001年6月至今,沪深股指大约下跌了55%,公众投资者亏损惨不忍睹。股票市值从4年前的1.7万亿元蒸发成如今的7000亿元左右。据新浪网近日对25675名投资者的一个调查,超过94%的投资者在股市中出现了亏损。股民家庭户均亏损4万元,每个账户平均亏损约2万元。

人人都盼望中国股市一路下跌的局面能“悬崖勒马”,起死回生。据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在互联网上的调查显示,股市成为最希望政府解决的问题。

众所周知,股指是股市状况的标志。股指上涨的基本要求是大量资金的涌入、投资者积极买进股票。而要使股民、投资者积极买进上市公司股票,首先要让股民感到有利可图,有赢利希望。因此,追根到底的问题是怎样让伤心欲绝的中国股民恢复信心。古人云:哀莫大于心死。决定所有政策和救市措施手段的成效的标准就是让股民对中国股市增加了几分信心。

中国股市不能如此沉沦下去!自去年2月,《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以来,各有关部门积极贯彻落实,在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建设、推动市场发展、防范化解风险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股市大跌势头未减。今年以来,几只有形的大手伸向股市,欲意召唤中国股市险境回头。

最引入注目的莫过于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知名财经专家谢百三说:“股权分置是中国股市的万恶之源”。上市公司弄虚作假、资金占用、违规担保事件大量存在;证券公司频频爆出“资金黑洞”;企业正常的筹资融资受到较大影响;股指出现非理性下跌;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价格发现等功能基本失效。股市出现这些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集中爆发的反映,是股权分置等体制性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

4月27日,国务院召开专门会议部署资本市场改革发展重点工作,提出当前要重点做好五项工作,其中包括“积极稳妥推动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会议指出,当前要抓紧做好启动解决股权分置试点的各项准备工作,试点后再总结经验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受到国务院如此重视,去年出台的“国九条”是第一次,这是第二次。这些重要信号,已经让市场对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怀有预期,并将其视为一项重大利好。因此,在4月13日证监会有关人士表态“股权分置试点已经具备启动条件”后,股市大幅飙升。但随后,证监会没有任何实质性政策出台,也没有对市场内流传的各种传闻做出解释。4月26日,暂停了九个月的新股发行审核工作重新启动,更是令市场认为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日工资被搁置,股市也由此再走下坡路。国务院此次会议的召开,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

业内人士认为,如此表态应该是为了向市场传输一个信号,即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已经得到国务院的认可,国家已经下了决心。之所以迟迟没有推出相关方案,可能只是时机问题。

在搜狐财经网组织的“股权分置问题大讨论”中,大多数专家学者认为解决股权分置将给中国股市带来一场“革命”,民众也有理由对此抱有很大的希望。

用于拯救中国股市的第二只有形的手就是全流通试点。在当前的股市中,流通股(可上市自由交易)的股本总额在全部上市公司的总股本中所占比例很小,大部分的不可流通股控制在集团和机构手中,这些集团和机构因此得以控制上市公司的所有重要权力,一股独大、一股独霸。全流通试点就是要改变这种部分股权不能流通所造成的一股独霸局面。

4月11日,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李青原证实:“全流通已成定局,现在已过讨论阶段。”市场有人预计,最快可能在5月启动全流通试点工作。3月底,从证监会传出的消息是,方案将没有具体的模式,证监会只是出台全流通程序,模式由各家公司股东大会选项择。但上市公司中占大多数的是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集企业。由于国有股的流通十分敏感。2003年国资委成立以后,与证监会在此方面存有一些异议,证监会可能会给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流通试点形成两套方案,而且有可能是民营的试点先,以资国有企业借鉴。

由于自1999年起,各别上市公司就曾进行过三次全流通试点尝试,而且终告失败。业内人士不免担忧此番流通试点能达到什么效果。《中国保险报》最近发表署名为“鲁宁”的文章《全流通也一张牌》。文章说:既然证监会负责人在全流通试点时,把话说得如此圆滑,且没有试点方案和试点名单公布。依经验判断,全流通仍是一张画在纸上的“饼”。全流通也是一张“牌”。此时打出全流通这张“牌”,就不只是为了稳定股民情绪这样一个“子目标”。是化解矛盾或危机也有一种路径和手段。是抑或非,尽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4月27日,许多媒体以《国务院亲自出手救市,中国股市问题有望彻底解决》为题报道了当日国务院召开专门会议部署资本市场改革发展落消息。会议透露出“国务院要亲自抓股市”的强烈信号。

会议确定了当前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和发展重点要做好的五项工作:一是要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二是要抓好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工作。三是积极稳妥推动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四是发展壮大机构投资者。五是完善市场法制。会议明确了以上五项工作的部门分工,成立了专题工作小组,并确立了各项工作的具体步骤和进度安排。要求各有关部门从全局出发,密切配合,深入贯彻《若干意见》精神,切实落实会议部署,推进我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目前,各专题工作小组正在抓紧制定具体方案,力争尽早出台。虽然媒体对此消息进行了热炒,但近几日深沪股市并未因此而回头反弹,因此也可以看出中国股市的人心丧失殆尽,积重难返。这其中还有可能的原因是政策方针虽有,但没有更有具体的刺激性措施出台,难以消弥人们谈股色变的余虑。

中国股市究竟有救无救?既有极端悲观论者,亦有乐观论者。有人认为,由于中国股市诚信系列严重缺失,从上市公司、到大股东及企业高管层、到资产评价机构、会计审计机构、证券公司等,无一不是诚信缺失,以圈钱为唯一目的,利用与股民之间信息不对称和法制不健全的优势,掏空上市公司,从不将股民利益放在心上。因此,中国现阶段股市不会有任何希望了。

也有人认为,中国的股市是可以救治的。这是因为:第一,股份有限公司和股市,毕竟是较先进的企业制度和资本市场。股份公司的规模经济优势和科学治理架构(尽管还只是形式上的),为公司的科学管理、技术创新和大规模低成本生产,提供了条件。正常的股市,也会极大地降低投融资成本,提供投融资便利,缩小投资风险。只要理顺了关系,中国股市为投资者提供优良的回报是值得期待的。第二,现在政局稳定,强有力的党政领导要解决股市问题必然会举重若轻。第三,政策性因素对中国股市还是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只要当局及各职能部门贯彻总理“切实保护公众投资者利益”的指示,还是大有可为的。

2001年以后,政策救市似乎越来越不灵了。1994年的“三大政策”救市和1999年的“5・19”政策性暴涨行情风光不再。2002年暂停国有股减持,股指上窜了两天,复归于下跌。2003年底开始的《国九条》行情,使2004年的4月股指反弹至1700多点而掉头下行,创出1259点的新低后,又有总理讲话的“9・14”行情。此后,暂停C股交易、下调印花税,至今年两会,多种政策利好几乎已不能激起什么浪花。有人说,这是中国股市在摆脱政策市轨道的反映;也有人说,这是政策公信力丧失的表现。

市场试用期转正工作范文5

近年来,农村土地流转如火如荼,地方将其作为促进农业产业发展、提高土地收益、促进农民增收的有力抓手。但流转大户一遇到资金问题就犯了愁,不是向亲戚朋友借,就是走“一人欠钱,多户连坐”的高息民间借贷,土地流转规模难以规范化做大。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近期对江浙等试点地区的采访调研显示,自今年3月央行等五部委联合印发了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办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暂行办法》、《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暂行办法》)之后,长期困扰农村土地流转的资金难题有望得到化解。

目前,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地区正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包括制定下发文件、召开动员和培训会议等等,有意参与的商业银行数量也有明显增多,地方正和商业银行一起积极研究相关政策安排。

但是,多位接受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的专业人士表示,推动两权抵押贷款,挖掘农村土地百万亿市场价值,首先要使土地流转规范化,包括土地确权、规范土地流转程序、搭建土地交易平台等,虽然地方已经做了很多探索,但顶层设计上仍有深度问题需要破解。

农地流转政策“进度”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在土地流转方面加大了政策力度。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宪法总结,截至目前主要包括四大方面的制度安排。

一是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发证,夯实土地流转基础。中央给出的完成时限是2018年底。据日前全国农村经营管理暨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会议的数据,全国承包耕地流转面积已达到4.43亿亩,耕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面积已近4.7亿亩,全省试点省份已达22个。

二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认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引领力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包括家庭经营型、合作经营型、集体经营型、企业经营型四大类。

据农业部经管司去年底对28.8万个家庭农场的监测,从事粮食生产的家庭农场占总数的36.1%;到2015年底,农民合作社有153万家,种植业约占一半;目前全国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约35.4万个,龙头企业12.6万家。

目前中央倡导的家庭农场是以种粮为主的种粮大户;对龙头企业的用地政策主要是监管,防止龙头企业在流转土地上搞非农经营,或因为经营不善而无法兑现农民租金的行为。同时,农业部也正在力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计划。

三是将承包经营权分立为承包权和土地经营权,明确了农地集体所有权、农民的承包土地权和使用者的土地经营权,形成了集体农地的“三权分立”制度。土地承包权就是成员权,土地经营权可以流转出去。这样做,有利于国家把各种支农的财政补贴给到真正的土地经营者,而不是“二地主”。

四是完善土地流转市场,即指农地使用权交易平台。

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1月份了《关于引导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被称为首部针对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的全国性指导文件。目前各试点地区基本构建了农地使用权交易平台,并已经运行。

需要破解的深度问题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曾到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实地调研(见《财经国家周刊》2016年第3期特别报道《农村“两权”改革》),该地承担着两权抵押贷款改革试点任务。彼时商业银行参与者寥寥,缺乏安全感而普遍惜贷。

在央行等六部委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办法下发后,武进区委农工办副主任周小宇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针对商业银行此前担忧的抵押物处置、价值评估、风险缓释机制等问题,武进正在积极推进问题化解。

近期,武进正式出台了农房抵押贷款试行办法和风险基金管理办法两个政策文件。“抵押物处置还是一个流转市场范围的问题,我们觉得扩大到镇级范围比较稳妥,流转主体身份必须是农民。”周小宇说。

武进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已在区县两级建立,也有全省统一的交易系统。在风险缓释机制上,还要进一步探索建立镇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回购机制。“以上是政府要做的事,有了以上机制抵押物价值评估问题可迎刃而解。”

“我们觉得银行方面也要拿出相应的金融产品和优惠便捷的政策,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周小宇说。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到,在央行两权抵押贷款试点文件正式下发后,虽然商业银行积极性有提高,但还是停留在“兴趣提高”的层面,落地践行者仍然有限。

要想真正推动两权抵押贷款,解决农地流转的资金问题,推动土地流转的规模化,挖掘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百万亿价值空间,还需要从更深层次上处理好如下问题。

比如,耕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确权不准将为土地流转埋下纠纷隐患。

因为我国农村土地太细碎,土地确权发证的费用很高,难保确权质量。按农业部的测算,每亩的确权成本大约为30?40元,中央财政标准每亩补贴10元,剩下的由地方政府自己掏腰包。调研发现,地方政府在确权发证过程中“偷工减料”颇为普遍,例如:要求做1:2000的测绘图,但实际用1:5000的测绘图;要求实测,但实际却是仅在图上作业。 “抵押物处置还是一个流转市场范围的问题扩大到镇级范围比较稳妥流转主体身份必须是农民。”

再比如,中央力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经济落后的地方政府没钱补贴,在农田建设上的投入就有限;龙头企业建基用地少需几百亩,多则上千亩,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推动龙头企业舍得投入,实现土地规模经营,难免会出现强迫农民流转土地的现象发生。

市场试用期转正工作范文6

目前,上海市已经将今年要推进的金融领域的相关工作分解为130多项具体任务征求相关部门意见。这130多项工作涉及到金融市场体系、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创新等多个领域。

自国务院正式部署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以来,上海市各级政府已出台了一系列的推进措施,并取得了重要进展。

金融市场建设取得重要突破。银行间市场贷款转让交易、超短期融资券、信用风险缓释工具陆续推出。人民币对马来西亚林吉特、俄罗斯卢布挂牌交易。上市商业银行在证券交易所参与债券交易试点启动。股指期货平稳上市。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境外企业在境内发行人民币股票、跨境ETF产品上市、张江高新产业开发区非上市公司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进行股份转让试点的准备工作稳步推进。探索建立全国性的信托受益权转让市场取得积极进展。上海设立保险交易所的方隶也已上报国务院,保险交易所将主要进行原保险交易和再保险交易。它的设立将有助于提高我国保险话语权、定价权,同时也有助于国家巨灾风险分散制度的建立。

金融改革创新取得显著成效。2009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上海在全国率先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截至2010年12月底,累计结算量达743亿元,上海出口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企业由首批92家增加到16380家。推动并购贷款业务发展,共计发放并购贷款36笔,贷款金额约100亿元,并购金额约400亿元。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等三类机构获准运用人民币投资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上海综合保税区企业国际贸易结算中心外汇管理改革试点、上海期货交易所在洋山保税港区开展期货保税交割业务试点、金融租赁公司设立保税区租赁项目子公司试点陆续启动。率先开展了外资法人银行、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服务公司发行金融债券的试点。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启动,上海共有5家公司获得试点资格。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试点扩大,试点机构增至4家,网点增至20个。

金融机构聚集和发展态势良好。中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挂牌运营。农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民生银行票据中心正式落户上海。中国银行正在和监管部门商讨,拟在上海建立汇集各种总行级业务部门的第二总部。中国再保险(集团)、华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泰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机构入驻上海工作稳步推进。张江、杨浦、漕河泾等市级高科技园区开展了银行、风险投资、高科技企业与园区“3+1”投贷联盟合作试点。浦发银行、上海农商行分别成立了专门从事科技企业融资服务的支行和事业部服务中心。小企业信贷网络服务平台投入运行,已有46家企业登陆平台。目前国内最大的一只人民币PE基金一上海金融发展投资基金,于去年完成募集并开始运作。中国现代服务业投资领域中规模最大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一上海国和现代服务业股权投资基金50亿元募集成功。航运金融服务显著改善。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沪设立航运保险运营中心,带动涉外航运保险业务集聚上海。海外市场推出了首笔基于新版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的集装箱运费掉期协议交易。上海航运产业基金管理公司、沪港航运研发与交流中心、上海航运运价交易有限公司在沪揭牌,同时成立航运金融研究所。

市场试用期转正工作范文7

危机还使得金融监管政策及监管实践出现重大转变。自“大萧条”以来,我们还没有经历过如美国《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案》(《多德-弗兰克法案》)和“巴塞尔协议Ⅲ”,以及其他一系列举措中规定的如此广泛的金融监管变化。这一新监管框架还在建设中,但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在如何定义及承担其监管角色及促进金融稳定的责任上已经做出了重大改变。

在我今天的演讲中,将向大家介绍美联储在金融体系监测方面所做出的努力,这方面的工作通常比制定和实施新规则得到的关注要少。当然,鉴于监管和货币政策目的需要,美联储一直都在密切关注金融市场。然而,在最近几年里,在金融稳定政策和研究办公室的领导下,从联邦储备体系抽掉了大量资源,我们大大增加了用于金融监测的资源投入,并采取了更加系统、深入的方法。这样的监测模式是联邦储备委员会、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以及我们同其他机构合作共同做出的政策决定。

我们监测工作的提升是由金融监管理念的转变而推动的。为补充传统的主要关注单个机构和市场的健康运行的微观审慎监管理念,金融监管正朝着宏观审慎或系统重要性的路径转变。本着采取更加系统性的方法进行监督的精神,《多德-弗兰克法案》创建了由若干联邦及州立监管机构负责人组成的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该委员会促进了各金融监管机构间的更多互动,以及唤醒维护金融稳定的共同责任感。委员会成员定期讨论可能危及金融稳定的风险,并撰写年度报告,评估潜在风险,提出减少风险的建议。美联储广泛的监测工作,是促进其他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成员良好沟通和密切合作所必不可少的。

关注脆弱性

正在进行的金融体系监控对宏观审慎监管至关重要。系统性风险如果能在第一时间得以识别,是能够被化解的。完全有理由质疑在实际中系统性风险能否提前令人信服地被识别到,毕竟,不管是美联储还是经济学家们都没能预测到过去的危机。为回应这一点,正如在其他地方一样,我将谈谈诱发因素和脆弱性的区别。任何危机的诱发因素是指引发该危机的特定事件,即是最直接原因。就2007~2009年的危机来说,次级抵押贷款持有者所遭受的损失就是此次危机的一个诱发因素。相反,与一场危机相关联的脆弱性则是指金融体系早已存在的特征,这种特征扩大和传导了最初的冲击。脆弱性的例子包括高杠杆水平、期限转换、相互关联性及复杂性,所有这些都具有放大金融体系冲击的潜力。如果没有脆弱性,诱发因素仅可能会给某些企业、投资者或某类资产造成相当大的损失,但不会引发全面的金融危机。例如,如果证券化实践中和短期融资市场没有早已存在的脆弱性,相对规模较小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崩溃就不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这些脆弱性大大增加了它的影响力。当然,监控可以,也在努力识别潜在诱发因素——如资产泡沫,但这样或那样的冲击并不是总能避免的。因此,识别和应对脆弱性是确保金融体系整体健康的关键。此外,应对特定脆弱性,可以辅之以更广泛的措施,如要求银行持有更多的资本和流动性,以使金融体系更好地抵御一系列冲击。

我们加强金融体系监测还出于以下两点的考虑。第一,金融体系是充满活力的,也是不断演变的。这种演变不仅因为创新和经济不断变化的需求,而且因为金融活动有从监管较严的部门向监管较松的部门转移的自然倾向。《多德-弗兰克法案》的一大创新就在于它包含了一些机制,这些机制能够使监管体系至少在某些情况下能适应这样的变化。例如,该法案授予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认定需要额外监督的系统性重要机构、市场工具及活动的权力。本质上,这样的认定就是一种决定,认为这一机构或活动造成或加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而这样的决定只能在全面监测和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做出。加强监测的第二个动机是,在宏观环境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金融市场参与者有过度冒险的明显倾向。的确,长期经济稳定可能是一把“双刃剑”。诚然,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有利的宏观环境能降低信用风险,强化资产负债表,但也会减少市场参与者采取合理预防措施的激励,转而可能会造成金融脆弱性的加深。或许在长期经济稳定时期,我们防御自满的最佳方式即是仔细监测出现脆弱性的各种信号。在合适情况下,宏观审慎政策的开发及其他政策工具的应用可以应对这些脆弱性。

美联储的金融稳定监测计划

那么,美联储具体的监测对象是什么?在我后面的讲话中,将强调和介绍我们密切跟踪的金融体系的四个组成部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影子银行、资产市场和非金融部门。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

系统重要性机构是当其陷入财务困境和面临倒闭时可能带来较大范围的金融不稳定,并足以对实体经济造成伤害的金融机构。系统性重要机构往往是大型机构,但规模不是判断一个金融机构是否具有系统重要性的唯一因素,其他因素还包括如该金融机构同金融体系其他部分的相互关联性、业务复杂性和非透明性、冒险活动的属性和程度、杠杆使用、对短期批发融资的依赖及跨境业务程度。根据《多德-弗兰克法案》,那些大型银行控股公司被看作是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此外,正如我前面所提到的,该法案还赋予了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认定非银行金融机构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权力。该认定过程正在进行。

《多德-弗兰克法案》还建立了一个框架,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纳入全面监管和强化的审慎标准下。对这些金融机构,美联储将能获得机密的监管信息,并能够监测诸如监管资本、杠杆率及融资组合等标准化指标。然而,如监管资本率等一些指标往往是事后的,对反映金融机构经营中出现的意料不到的迅速变化可能会“慢一拍”。因此,我们利用其他类型的信息来补充这些更为标准化的指标。

补充信息的一个具有价值的来源即是压力测试。定期、全面的压力测试成为了美联储监管工具箱中越来越重要的工具,自2009年起就被运用于对大型银行控股公司的评估。为进行一次压力测试,监管者首先设想一个假定场景,假设经济及金融出现严重的不利变化——如伴随房价及其他资产价格大幅下跌的严重衰退。然后,受测试金融机构及监管者分别独立估算金融机构在假定场景下的预计损失、收入及资本,公开测试结果将被披露。既要评估金融机构压力测试后的资本水平,也要评估金融机构分析风险暴露和资本需求的能力。

相较于利用更为标准化的方式来评估资本充足性,压力测试具有以下一些优势。第一,基于压力测试的资本测算更加具有前瞻性,并对“尾部风险”更加敏感。所谓的“尾部风险”是最易引发大范围金融不稳定的极端不利变化。第二,由于美联储对其监管的主要机构同时进行压力测试,因此,测试结果既可用于金融机构间的比较分析,也可以用于判断主要金融机构对某些冲击的集体敏感性。的确,更为普遍的是,对大型金融机构的比较分析已成为美联储监管工具中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第三,压力测试结果的披露在危机时期可以增强投资者的信心,在正常情况下也能强化市场纪律。因此,压力测试提供了关键金融机构的关键信息,也会迫使其提高测算和管理风险暴露的能力。

压力测试技术也能够运用在特定风险评估中,用于评估银行部门对主要场景压力测试中未能捕获的特定风险(如流动性风险及利率风险)的脆弱性。同综合性压力测试一样,这种具有针对性的测试是我们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进行监管的重要内容。例如,监管者收集流动性相关详细数据,有助于监管者比较金融机构对各种融资压力的敏感性,并能评估其流动性管理策略。监管者还与金融机构合作,评估在各种压力利率场景下的盈利能力及资本变化。

美联储工作人员还利用其他指标来补充监管及压力测试信息。例如,尽管监管者一直肯定以基于市场的指标在评估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或者说是任何上市金融机构)中的价值,但我们的监测计划比以往用得更多。因此,除标准化指标(如那些显示市场对单个金融机构看法的股票价格及信用违约互换定价等)外,我们还利用对金融系统稳定性进行监测的手段,这些手段来源于最新的研究成果。上述手段利用资产价格的相关性指标来捕捉市场对在更大金融市场面临困境时,某一特定金融机构造成金融体系不稳定的可能性。其他手段则评估特定金融机构受其他金融机构动荡影响的脆弱性。对系统脆弱性和系统性风险进行基于市场的测算是美联储监控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网络分析是另一个正在积极开发的充满前景的工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监控金融机构同市场的相互关联性。相互关联性可以来自对资产的共同持有或金融机构对交易对手的风险敞口。借用工程、通讯及神经系统等学科中使用的原理,网络分析指标可以映射出金融机构和市场交易间的联系紧密程度。其目标是识别能够动摇金融体系的关键节点或集群,以及模拟某一冲击(如某一金融机构突然陷入困境)如何通过网络传播和扩大。这些工具还可用来分析网络结构变化给系统稳定性带来的影响。例如,保证金规则影响金融机构对其交易对手情况的敏感性,因而保证金规则能够影响在各种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产生金融传染的可能性。

影子银行

影子银行是美联储密切监测的第二大领域,这也是危机期间金融不稳定的重要来源。影子银行是指在传统的、受监管的银行系统之外提供金融中介服务的各种市场和机构,包括具有信用中介、期限转换、流动性供应以及风险分担功能的各种实体。这些实体的资金一般来源于规模大而期限短的批发融资。在危机前夕,影子银行大量使用了期限转换工具和高杠杆性工具。发放给家庭和企业的非流动性贷款被证券化,而这些证券中信用评级最高的部分是通过诸如资产担保商业票据、回购协议等短期债务工具获得资金。这些短期融资转而是由货币市场基金等机构提供,这些机构的投资者要求即期全额付清,对本金风险的容忍度较低。

结果是最终投资者不能够完全了解手持资产的质量。投资者被3A评级及发起机构的支持承诺所哄骗。而事实上,所谓的支持是随意的,并非总能兑现。当投资者对资产质量或承诺提供支持的机构失去信心时,就会选择挤兑。投资者的撤离给整个金融体系带来了严重的融资压力,威胁着许多金融机构的偿付能力,也对整个经济造成严重损害。

作为市场中介的促进者,证券经纪交易商在影子银行的许多方面扮演中心角色。为给自己与客户持有的证券融资,证券经纪交易商倾向于依赖短期抵押融资,通常是以与高度风险厌恶者签订回购协议的方式进行。这场危机揭示:如果贷款人对分析短期担保贷款相关的抵押品或交易对手风险的能力有限,就宁愿将这些交易看作几乎零风险的交易,则这种形式的融资就可能相当脆弱。当对抵押品的属性和价值产生质疑时,着急的贷款人要么大幅提高保证金要求,要么选择完全撤离(这种情况更为普遍)。无法满足追加保证金要求、不能为所持有的资产筹措资金的借款人被迫出售资产,导致资产价格进一步被压低,引发去杠杆化和进一步的资产变现甩卖的循环。

为监控证券经纪交易商提供的中介服务,美联储在2010年建立了季度性“高级信用专员对交易商融资条件的意见调查”(Senior Credit Officer Opinion Survey on Dealer Financing Terms),向交易商了解其提供的信用情况。仿照早已建立的“高级信贷专员对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意见调查”(Senior Loan Officer Opinion Survey on Bank Lending Practices),对交易商的高级信用专员进行调查将追踪他们在证券融资、大宗经纪及衍生品交易等方面的市场情况。信用专员调查旨在监测由于投资者更大程度地使用杠杆工具(尤其是通过低流动性抵押品贷款支持的证券)及增加持有期限转换工具而导致的潜在脆弱性。在金融危机前,我们对这样的趋势知之甚少。

我们还可以从其他可能途径获取影子银行的信息。美国财政部金融研究办公室和美联储工作人员正在合作建立三边及双边回购交易数据组,这将促进更好的回购交易监测指标的开发,提高这些市场的透明度。我们还定期向市场参与者报告进展情况,特别关注新金融实体的产生。这些不受监管的新金融实体,能实现更大程度的期限转换,为低流动性资产提供融资,或是将风险由更易计量的形式转为更不透明的形式。

客观地说,虽然与危机之前相比,今天的影子银行部门要更小些,一些最不稳定的因素不是已经消失就是已经被改革,但监管部门和私营部门还需要解决剩余的脆弱性。例如,尽管货币市场基金通过证券交易委员会2010年进行的改革得到了强化,但这些基金出现撤离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例如,如果某基金“跌破面值”,或净资产价值跌破99.5分,该基金就可能面临投资撤离(主要储备基金在2008年就是如此)。美国财政部在制止2008年的投资撤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其不再有能力保障投资者在货币基金中所持份额的事实则加大了这一风险。2012年11月,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对货币基金改革的一些可选方法正征询公众意见。证券交易委员会目前正在考虑采纳这些方法或其他可能的步骤。

至于三方回购平台,在减少清算银行日常结算过程中提供日间信用规模上已经取得了进展。随着其他改进措施的实施,这种信用的提供将在2014年底大大清除。然而,短期批发融资市场依然存在重要风险。其中,一个主要风险即是该系统如何应对经纪交易商或是其他主要借款人的倒闭。《多德-弗兰克法案》为应对这种脆弱性提供了其他重要工具,特别是一些条款使得在经纪交易商或经纪交易控股公司的瞬间倒闭构成系统性风险时,进行有序处置变得更加容易。但是,正如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在最近的年度报告中强调的一样,为使投资者和其他市场参与者做好更好应对回购市场中大型参与者违约带来潜在后果的准备,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资产市场

资产市场是我们密切监测的第三大领域。我们跟踪各种资产市场的发展,包括公共和私人部门的固定收益工具、公司股票、房地产、大宗商品,尤其是结构性信用产品。由于存在全球联系,如欧洲财政及银行业问题对美国市场也会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对国外及国内市场都密切关注。

我们试图识别资产价值中的非正常状态,如股票市场中市盈率的高值和低值,——这并不奇怪。我们利用各种不同的模型和方法来进行,如利用违约风险和风险溢价的实证模型来分析企业债券市场中的信用价差。这些评估还辅以包括成交量、流动性、市场功能以及从市场参与者和外部分析师处获得的情报等在内的其他信息。鉴于当前低利率环境,我们特别密切留意“追求高收益率”及其他形式的过度冒险活动,这些活动可能会对资产价格及其与基本面间的关系造成影响。值得强调的是,即便相信资产市场的定价通常是有效的,但留心非正常的估值表现或资产价格与基本面的关系仍然有用。为达到维护金融稳定的目的,相较于关心某种给定资产的某一价格在普遍意义上是否合理,我们更加关注资产价格出现大幅变化的可能性。而远偏离历史正常水平的资产价格更易急剧变化,给金融市场带来不稳定性。

然而,从金融稳定的角度来看,对资产估值进行评估只是分析的第一步。还应考虑资产持有者的杠杆性、资产持有人期限错配的程度、资产的流动性以及资产价格对金融环境变化的敏感性等因素。这些因素的差异有助于解释为何2000年及2001年进行的股票市场的调整没有引发全面的系统性灾难,而在2007~2009年金融危机中,房市价格及抵押贷款质量的崩溃却产生了更加深远的影响。这是由于2000年及2001年股票市场下跌带来的损失被广泛分散,而抵押贷款损失却集中在金融体系的关键环节,并通过各种金融工具得到放大,最终导致恐慌、资产贱卖及信用市场的崩溃。

非金融部门

我们的金融稳定监测延伸到包括家庭和企业在内的非金融部门。研究发现,私人非金融部门的信贷和杠杆倍数的过度增长是衡量系统性风险的潜在指标。高杠杆化或财务脆弱的家庭和企业抵御收入或财富不利变化的能力较低,这些不利变化包括由金融和信贷市场条件恶化所带来的部分。高度杠杆化的经济也更容易引发所谓的“金融加速器效应”,当面临财务困难的企业被迫裁员时,缺少财务储备的下岗工人反过来又大幅削减自己的支出。当非金融部门陷入财务困境时,如抵押贷款或企业债券出现高违约率,从而伤及金融机构,这就会产生负反馈循环,金融机构反过来会减少企业信贷的可得性,并会变卖企业的资产以保护自有资本,从而进一步恶化家庭和企业的财务状况。

非金融部门的脆弱性可通过存量指标(如财富和杠杆率)和流量指标(如债务与收入比率)来衡量。各部门的数据可通过多个来源获得,其中,重要的一个来源是美联储的资金流量表。该表是各金融账户的加总表,统计的是主要部门及整个经济体的资金来源和使用情况。利用这些账户,我们可以追寻信贷的流向,如从银行或批发资金市场流向居民和企业部门。

市场试用期转正工作范文8

【关键词】转融通 融资融券 信用交易

一、转融通的概念

转融通业务是指由银行、基金和保险公司等机构提供资金和证券,为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提供资金和证券来源,证券公司则作为中介将这些资金和证券提供给融资融券客户。转融通包括转融券业务和转融资业务两部分。其中和转融资相比,转融券业务的制度安排和实施方案的设计更为复杂。在欧美成熟市场,转融通制度非常普遍,券商在融券业务中一般仅充当中介角色,可融标的证券的来源大多为第三方,即真正长期持有而不计较短期收益的股东。

二、我国证券市场出台转融通制度的必要性

1.融资融券业务推出后,两者业务发展情况

2010年3月31日融资融券交易正式开展试点,融资融券交易试点启动以来,融资融券交易金额和余额稳步增长。截至 12 月 31 日试点会员从最初的6家发展为 25 家,约占我国证券公司总数的四分之一,共有 1222 家营业部可以为投资者提供融资融券服务,占我国证券营业部总数的 26%。融资融券业务已经初具规模。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披露,截至 12 月 31 日,沪市融资融券交易累计成交 589.46 亿元,占沪深两市融资融券交易累计金额的比重为 60%。其中,融资交易金额累计 576.88 亿元,占97.9%;融券交易金额累计 12.58 亿元,占 2.1%。融资融券余额为 84.34 亿元,其中融资余额为 84.3 亿元,融券余额为 400 万元。

2.满足市场对资金和证券需求

(1)市场对资金的需求分析。试点一年多,我国融资融券余额总量占沪深两市总成交额的比较非常低,相比之下,发达国家的融资融券交易量占了整个证券市场交易量的相当大部分。据统计数据显示,美国和日本市场以融资融券为代表的信用交易规模占证券交易金额的比重达到约20%,中国台湾地区信用交易的规模占总交易量的比例更是高达40%。

表1 中国台湾地区与日本融资融券发展情况

国家或地区 融资融券对比 交易额占股市总成交额比例 融资融券余额占市场总成交额比例

中国台湾地区 融资额是融券额的8.6倍 33.00% 2.90%

日本 融资额是融券额的1.8倍 15.10% 0.32%

通过发达市场的比较,可以得出融资融券业务的发展空间巨大,并且根据上表,即使按照日本市场融资融券交易额占股市总成交额15%的比例,我们也可以得出我国融资融券业务资金的市场需求非常大,根据试点办法规定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只能采用只有自有资金,我国的证券公司的自有资金规模还相对较小。

目前,我国前9大证券公司的净资产合计共将近3000亿元,如果有10%有的资金用于融资融券业务也就是300亿元,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所以仅仅依靠证券公司的自有资金很难满足投资者对融资的需求,引入新的资金供给者将是必然。

(2)市场对融券的需求分析。融券一是可以通过卖空来平抑价格疯狂上涨,增加多空双方博弈的筹码;二是在市场趋势向下的情况,投资者可以通过卖空来规避风险。自从2011年4月份以来,4个月的时间里,上证指数下跌了将近20%,投资者可以通过融券卖空来规避风险。场趋势向下的情况下,投资者对融券的需求是非常大的,但是现行的相关规定给投资者进行融券设置了重重障碍,比如对投资者资格的限制,对融券保证金的要求、证券交易价格的限制等。这些规定极大的增加了融券在实际操作中的难度。在试点期间,根据规定融券的证券只能来源于证券公司的自有证券,而且只能是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科目下的标的证券,这极大的限制了融券的来源。目前沪深两市交易所允许进行融券交易的股票池由上证50指数和深证40指数成分股组成,总量只有90只,数量明显不足。

3.完善资本市场制度需要的分析

融资融券是一种双向交易制度,可以使股市同时存在多方与空方两种力量的较量,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股市暴涨暴跌。试点期的融资融券制度设计仅允许证券公司采用自有资金和自有证券开展业务。券商的自有资金规模的相对狭小,造成不能满足投资者融资需求,限制了业务的开展。同时,证券公司受自营所持有证券的品种和数量的限制,束缚了融资融券交易业务的发展,尤其是当由于融券业务可能造成客户与券商本身利益相悖时。现在的情况就是证券公司拿自有的证券开展融券交易,那么客户的盈利将变成证券公司融券业务的亏损,使投资者和证券公司之间的融券业务变成一种零和博弈。这造成了证券公司开展融券积极性不大,造成融券业务与融资业务的极度失衡。转融通制度能解决资金和证券的问题,所以开展转融通业务是完善资本市场制度建设的需要。

三、转融通制度推出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

1.转融通制度能够将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运行机制

试点阶段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的规模较小。较小的融资融券总规模以及融资融券业务资金和券源的限制,使得依赖融资融券制度的多空交易制度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转融通制度的推出,将推动融资融券业务市场规模扩大,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

首先,转融通业务开展后,将有更多的市场参与者,投资者群体特别是机构投资者群体将极大的增多,这将使更多的信息融入到证券价格中,融资融券的双向交易机制得到更大的发挥,从而提高证券价格发现的效率。信用交易多次在股价被严重低估和高估时,发挥了促使股价回归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在下跌后期,融资交易往往有助于市场增加做多的动能,使市场避免过分悲观。同时在股市上涨的后期,卖空交易往往也有助于抑制市场泡沫的膨胀。

第二,在一定程度上放大资金和证券供求,增加市场交易量,从而活跃证券交易,增强证券市场的流动性。转融通业务推出后,银行、典当行等资金供给方和上市公司大股东及其他长期投资者都将参与进来,可供融资的资金及可供融券的股票数量都将极大增大,能使证券市场进一步活跃,证券流动性极大的增加。

第三,转融通制度推出后,证券市场将改变现在的买涨赚钱的“单边市”状况,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新的避险工具。虽然我国试点期的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也带有这种功能,但股指期货对投资者资格有极大的限制,这限制普通投资者参与。融资融券的功能也因制度的不完善,其作用被极大的缩小。转融通制度推出后,我国的证券市场将变成真正的“双向盈利”市场,为投资者提供一种良好的避险方略。

2.转融通制度推出为证券公司提供了新的盈利模式

对于经纪业务竞争加剧,佣金率不断下滑的证券公司来说,转融通制度的推出给证券公司增加了一种新的盈利模式。在转融通制度下,证券公司可以向保险、银行等金融机构融入资金或证券,可供融资的资金及可供融券的股票数量都将是巨大的,这样无论在市场处于上涨还是处于下跌趋势中,其融资融券规模都将会大幅提高。融资融券规模的扩大不但增加市场交易量,增加经纪业务的佣金收入,而且还能作为业务中介收取稳定的手续费,这为券商带来了新盈利模式。

3.转融通制度推出对证券市场走势的影响

转融通制度作为一种完善资本市场的制度,他的推出必将对证券市场产生重要影响,但他不会改变证券指数的趋势。19世纪美国证券市场就存在信用交易,在宏观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信用交易大幅增加,市场做多动能放大,道琼斯指数连续几年大幅上涨。当1929年大萧条出现后,市场才改变原有的趋势。从同处的亚洲市场来看,市场的走势主要还是根据各国所处宏观环境等因素继续运行,并没有因为转融通制度造成很大冲击。例如马来西亚2007年推出融资融券信用交易后,虽然有了卖空机制,但市场还继续大幅上升。

目前,A股市处于相对低位,估值水平比较合理,因此,转融通的推出不太可能造成过度卖空。转融通推出后,市场可提供的融资和融券机会增多,做空与做多双向交易机制也就有望真正形成。从这个意义上说,转融通业务的推出,不仅给市场带来巨大流动性,而且也有利于推动市场走向成熟。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转融通制度概念的介绍,从我国融资融券业务开展以来的发展情况出发,从证券市场对融资和融券的需要,完善证券市场制度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开展转融通业务的必要性。最后详细分析了转融通制度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转融通制度将会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并为证券公司提供了一种新的盈利模式;转融通制度推出后,市场投机氛围会有一定程度提高,但是证券市场原有的走势规律不会改变,投机氛围扩大后需要加强监管以发展其积极作用,使之为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贡献其力量。

参考文献

[1]杜恩斌.当前我国融资融券制度完善下的转融通机制[J].中国证券期货,2011(7):41-42.

[2]开文明,肖超虎,薛俊,范敏.制度完善下的转融通机制[J].资本市场,2011(3):88-90.

[3]黄亦文.基金转融通意欲何为[J].金融经济,2011(1):28-29.

[4]张雷,夏雪峰.转融通――卖空时代的真正到来[J].资本市场,2010(10):72-75.

市场试用期转正工作范文9

可以预见,当携号转网开始施行,客户会有一种天高任鸟飞的心态,无需担心“身份”的流失,别人无法从号码看出自己到底归属于哪家运营商,以前转网的种种烦恼(通知朋友、亲戚、更改联系电话、丢失客户和业务等)一扫而空,用户可以在3张网里任意遨游。代价是由于终端的不兼容性,客户可能要分别准备不同的终端,而网络稳定、先进,终端具有多样性、业务吸引、服务人性化、资费合理等综合服务能力佳的运营商将是用户首选。从这种种情形来看,无疑,携号转网对中国移动将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对中国联通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对中国电信也是一次发展机遇。

携号转网首当其冲的是中国移动。中国移动具有庞大的优质用户群体,很多高端客户都是多年的“忠实客户”。这些客户对移动忠心耿耿是有多方面原因的,权且不论移动的服务、网路覆盖的优势:首先,客户使用移动号码的时间很长,很难更换;其次,受品牌效应的影响,很多人都有着“体面人士用移动,普通百姓用联通,收入低下用小灵通”的观念,从前绝大多数客户受联通的宣传攻势而未转网,正是这种观念在起决定性的作用,而这种正统、身份的观念在内地、北方城市更为明显,而非中国移动的客户维系水平有多么高明。3G时代,TD-SCDMA能否给用户提供稳定的网络覆盖、优质的终端将是中国移动保有客户的关键点。中国联通是这一轮电信改革的获利者,获得技术完善和丰富终端供应的WCDMA,这对高端、时尚客户的吸引是致命的,不足之处是品牌成熟度比不上中国移动,有些省份甚至还比不上中国电信,这对其在短期内获得大量优质客户是不利的。中国电信获得了世界第二大3G网络CDMA2000经营权,其基础客户来源于购买联通CDMA,客户成份与中国联通相似,不稳定因素很多;但CDMA2000毕竟是成熟的技术,背后也有不少终端厂商的支持,对稳定客户起到重要作用。

目前,全球约有50个国家和地区实施携号转网。从大部分国家的实践来看,该政策对于调整和均衡市场结构、改变和促进企业实力的影响有限。由于携号转网涉及到转出运营商一方的直接利益损失,再加上携号转网会牵涉大量的数据库改造工作,津、琼两地运营商也未启动针对性的数据库改造工作,因此,国内携号转网实施细则还未出台,而正式推出携号转网与否及其具体政策、时间表,还要看津琼两地最终的试点情况才能预测,而全国的大规模推广也前景难料。

笔者相信,携号转网只会在短期内集中释放用户的转网需求,促进运营商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成长,稳定下来后的竞争格局还要看运营商自身的竞争策略以及服务水平。笔者预测携号转网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市场格局。

后 记:迄今为止,携号转网已在全球约50个国家和地区得到施行。更开放、更公平、更具竞争性的市场环境,需要到位的电信立法和监管政策、运营商自律,以及明确的行业操作规范,在这点上,先行国家的经验给予我国电信业借鉴与启示良多。然而,凭借先行者之鉴,是否能将携号转网的积极效应发挥至最佳、负面效应消减至最低呢?

今年8月中旬,中国移动召开携号转网技术方案及相关规范评审会,对号码携带实验总体技术要求、建设方案以及相关规范进行评审决议,并总结验收阶段性实验成果。但会议并未涉及现网测试规划。海南省通信管理局网络部人士也称,目前仍处试点初期阶段,未有现网测试的部署规划。携号转网关系到用户资费及网间结算,牵涉运营后台系统改造,而相关的运营支撑系统建设商也称,未接到有关运营商携号转网的后台改造项目。另外,此次会议属于运营商、工信部电信管理局、电信研究院等方面的部技术评定会,只针对部分技术方案及规范的成果验收,整体方案还没有正式成型,未邀请设备厂商、网络建设部门参与。电信研究院通信政策与经济研究所的专家表示,“试点城市的政策实施还没有明确‘时间表’,就算在试点城市试验成功,光是全国运营商网络后台数据库改造起码就需要1~2年的时间,因此短期内用户享受号码可携带的益处还不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