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发展低碳经济集锦9篇

时间:2024-01-06 10:01:57

发展低碳经济

发展低碳经济范文1

低碳经济是一种能源消费的方式、经济发展的方式,是对人与自然、社会之间和谐关系的一种理性认知。低碳经济的实质是提高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是低碳经济的目的。笔者认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主要有以下原因:(1)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发展,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北京、上海、浙江等地雾霾越发严重,这严重的威胁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生存;(2)以减少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消耗为基础,获取更多的经济产出;(3)保证人类在地球上长期舒适安逸地生活和发展的科学理念;(4)未来各国之间的较量不仅要比“谁比谁强”还要比“谁比谁活得长”,转变发展方式是刻不容缓的,单纯依靠工业化发展是不够的,需要依靠低碳经济的发展,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

党的十报告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需坚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明确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是解决资源环境危机的有效方法,对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起重要作用。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主要有:树立低碳观念;制定低碳政策;发展低碳产业;开发低碳技术;提倡低碳消费。我国对低碳经济的研究方向主要有:⑴低碳经济发展能力的区域差异研究及建议;⑵低碳经济下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策略与能源安全的研究;关于我国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的分析;⑷低碳经济制约因素的比较分析;碳排放与气候变化发展的研究;⑹能源安全问题与经济发展的研究;⑺碳排放量对经济发展模式的制约的研究。

三、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在温室效应、雾霾等越发严重的今天,快速发展低碳经济迫在眉睫,以下是笔者认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为了:创建低碳经济》中

在2007年6月,我国就正式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我国的“低碳经济”之路起步相对较早,不仅任务重,而且没有案例可循。我国的自主研发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对于降低碳排量的技术水平也比较有限,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我国环保和节能减排任务十分艰巨,是由于高污染高能耗的社会现状难以消除

如机器的老化,生产的过程和在生产中企业对环境带来污染一些地区政府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重视数量,忽视质量,使得大量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大量流入我国,尽管这些企业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加剧了我国资源消耗和资源短缺状况,恶化了我国的生态环境,严重危害到国民健康。

(三)我国十分缺乏发展低碳经济的专业技术人才

在风电产业技术领域的专业人才远远跟不上发展低碳经济事业的需要。

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考

(一)进一步加强人民的低碳生活观念

我国人口基数较大,为了更好的发展低碳经济就要从根本做起,国家应制定相关规定强制人们遵守低碳行为,在学生的课本中加入相关知识的学习,在公共场所挂出相关提示和注意事项等,将低碳观念散播、融入到人民的生活中,以致形成低碳生活的社会风气,才能更有利于国家实现低碳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二)加快发展低碳技术

在低碳经济的潮流中掌握了低碳技术,就如同掌握了主动权。加强节能技术与清洁能源技术的研发,实现在先进核能、氢能与燃料电池等非化石能源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增加清洁能源的供给,减少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

(三)避免发展低碳经济产生的就业问题

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知识、技能培训,各大院校应开设相关专业、课程或是科目,培养专业人才,减少由低碳经济的发展所引起的失业,降低就业压力。

(四)发展区域低碳经济就要结合当地经济、地理、人文等要素,制定一定的发展对策

而不是全国统一进行指导对经济技术相对落后的区域,政府应加大经济、技术扶持和发展进度的督促。

(五)成立专门的部级低碳经济研究机构

发展低碳经济范文2

1、世界的大趋势使然。关于低碳经济,尚没有严格的定义,其基本含义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和石油等高碳化石能源消耗的经济,也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其实质就是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转变能源结构,减少污染排放。它的主要特征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和酸雨等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是不争的事实。从发展趋势看,全球地表温升控制在2℃、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控制在450ppm二氧化碳当量,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目标。专家们认为,一旦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超过这个界限,即使没有进一步排放更多温室气体,地球气候系统也将进入一条无法停止的失控轨道。据测算,现在全球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是430ppm二氧化碳当量,已经接近临界阀值,到了非常危险的地步。从国际动向看,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正由科学共识转变为实际行动,全球经济向低碳转型的大趋势逐渐明晰。英国2003年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2009年7月《低碳转型计划》,确定到2020年,40%的电力将来自低碳领域,包括31%来自风能、潮汐能,8%来自核能,投资达1000亿英镑。日本1979年就颁布了《节能法》。2008年,日本提出将用能源与环境高新技术引领全球,把日本打造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低碳社会,并于2009年8月了《建设低碳社会研究开发战略》。2009年6月,美国众议院通过了《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设置了美国主要碳排放源的排放总额限制,相对于2005年排放水平,到2020年削减17%,到2050年削减83%。奥巴马政府推出了近8000亿美元的绿色经济复兴计划。此外,发展中国家如巴西、印度等也积极行动,试图以此推动经济发展。

2、中国的新目标取向。2007年9月8日,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国家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郑重提出了四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令世人瞩目。2009年9月22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开幕式上,强调中国将进一步采取四项强有力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其中之一就是“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总理在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上庄严宣布:中国2020年减排目标是,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15%左右;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这一目标也将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我国很多地方在积极发展低碳经济,且效果明显。如有着“中国电谷”、“低碳城市”美誉的河北保定。2006年保定市经济在河北倒数,曾因白洋淀变成“酱缸”而倍受注目,先后关闭了3400多家污染企业。2008年,工业增加值增速与地方财政收入增速双双名列河北第一。

二、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发展低碳经济,除了要解决为什么的问题,更要解决“能不能”的问题。客观形势告诉我们,即使当前客观处境对发展低碳经济条件不利或暂时做不到,但理念上必须做到,否则就会迷失前进方向。当今世界,低碳经济已成浩浩荡荡之势,顺势者,加快发展,屹立潮头;逆势者,终被大浪吞没。有鉴于此,要加大宣传力度,澄清认识上的一些误区,排除思想障碍。第一,发展低碳经济不是因为西方的胁迫。据上分析,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应对气候变化、参与国际竞争的客观需要,更是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主攻方向和紧迫任务。这是我国的自觉行为;第二,低碳不等于贫困,贫困不是低碳经济,低碳经济的目标是低碳高增长;第三,发展低碳经济不会限制高能耗产业的引进和发展,只要这些产业的技术水平领先,就符合低碳经济发展需求;第四,低碳经济不一定成本很高,温室气体减排甚至会帮助节省成本,并且不需要很高技术,但需要克服一些政策上的障碍;第五,低碳经济并不是未来需要做的事情,而是应从现在做起;第六,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变暖,关乎地球上每个国家和地区,关乎每一个人;第七,把GDP增长作为硬任务,把节能减排作为软指标,这是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其实,发展低碳经济才是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发展“低碳经济”,实现高碳经济转型的对策建议

如何使高碳经济成功转型为低碳经济,关键要解决怎么做,即方法问题。推广新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政府首当其冲、责无旁贷、责任重大。为此,政府要加强宏观管理。

(一)尽快制定低碳经济发展规划

结合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节能减排的工作需求,尽快研究制订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近、中、长期规划。编制规划应当遵循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合理布局、有序发展的原则,其内容应当包括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区域布局、重点项目、实施进度和保障措施等。发展低碳经济不论是法律法规、政策环境还是技术支持,都必须由政府超前规划大力推动。建立发展低碳经济的长效机制和科学的制度安排,推动社会经济朝着低碳方向转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加大财税对低碳经济的支持力度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建立相应的资金保障机制,必须着力做好四件事:第一,注重支持能源产业和能耗低、效益高的产业发展,推进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广、重点行业重大节能技术改造、重大节能技术示范工程、可再生能源发展以及节能管理的能力建设。第二,完善清洁生产、可再生能源及节能减排等专项资金管理制度,逐步加大对清洁生产、可再生资源和新能源开发等项目的支持力度。第三,研究建立废旧家电回收基金。第四,建立“谁节能减排,谁受益”机制,对节能减排项目提供资金担保或直接补贴。

(三)积极发展碳金融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学部委员李扬日前在“低碳经济与金融创新”论坛上表示:“发展低碳经济或许将成为全球经济重回可持续发展轨道的重要支撑。这一转变的实现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而这一转变也将为金融体系提供全新的发展空间。”目前必须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保障机制,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向低碳行业贷款。同时,拓展外资渠道,鼓励外资投资低碳经济示范项目,并通过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利用世行、亚行、全球环境基金、联合国环境署等国际组织贷款。争取利用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CDM)支持清洁发展的能力建设、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减缓气候变化、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效、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以及其他具有显著减缓气候变化效益的活动,积极参与到“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实施中。与传统能源相比,CDM项目开发融资难问题突出,存在较大投融资障碍。为此,要强化碳金融理念,构建碳金融支撑体系,加快碳金融产品创新,建立科学有效的碳金融投融资体系。

(四)建立低碳领域的技术、人才引进和创新机制

从当前国内外低碳技术现状来看,短期内,应该大力发展节能与能效提高技术,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清洁、高效开发和利用技术,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术;从中长期看,主要技术研究领域应当包括:主要行业CO2和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控制与处置利用技术,生物与工程固碳技术,先进煤电、核电等重大能源装备制造技术,CO2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

(五)控制高碳产业发展速度,实行低碳生产

当前,可以在电力、交通、建筑、化工等能耗高、污染重的行业先行试点,加快淘汰能耗高、效率低、污染重的工艺、技术和设备,作为探索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具体来说,一要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碳产业。创造条件发展光伏发电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生物质发电产业、核电产业和CDM项目。用高新技术改造化工、水泥等传统产业,降低GDP的碳强度。大力发展文化创意等低碳产业,积极推进低碳科技服务业、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二要大力推进化石能源低碳化。大力推进煤炭净化技术创新,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垃圾焚烧发电和秸秆等生物质能发电以及煤层气和煤矸石等尾矿的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消费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实现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逐步脱钩。三要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加速发展天然气,积极发展煤改气发电,深入开发太阳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

(六)低碳消费,实行可持续的消费模式

在交通运输领域,鼓励步行、骑车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发展低排量小型汽车;在建筑领域,开发绿色建筑,倡导节能建筑,使用新型节能墙砖、节能灯具和节能水电系统;在生活方式领域,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以及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全面加强以低碳饮食为主导的科学膳食平衡。低碳饮食,就是低碳水化合物,主要注重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消耗量,增加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从日常生活做起,节省含碳产品的使用,实行可持续的消费模式,为实现低碳经济作出贡献。

(七)积极增加碳汇

碳汇主要是指森林和农业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发挥碳汇潜力,就是要通过土地利用调整和林业措施将大气温室气体储存于生物碳库。抓住国家发展林业机遇,加强和改进林业生态建设和管理,扩大造林面积,提高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增加农田土壤碳贮存,减少农业碳排放。充分利用农业和森林的碳汇潜力,获得国家和国际清洁机制基金的支持,为发展低碳经济增添力量。

发展低碳经济范文3

关键词:林业发展;低碳经济;发展策略

一、林业低碳经济的基础理论

1、林业低碳经济的内涵

林业建设发展要注重环保促进作用的时间,通过人工发展林业来解决资源过度开采导致的环境恶化问题,并在基础工作中形成先进的管理体系。低碳理念在林业建设阶段提出后,得到了广泛应用,林业建设属于公益性的项目,但在建设与后期养护阶段都会投入大量的资金,制定经济目标对森林健康生长是十分必要的。在低碳经济理念中,注重协调经济收益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管理,相互促进进行,减少林业建设以及发展阶段的排放量,形成低碳发展体系。这一目标制定能够帮助节省资金的使用量,林业发展区域内获得更合理的经济收益。

2、林业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

低碳经济理论基础是环境治理以及林业优化发展。林业管理部门会基于低碳理念基础上来做出宏观调控,优化林业发展的可支配资源,是资源得到更高效的使用,在基层中形成稳定的使用发展计划。所指定的经济发展目标也要结合企业发展实际情况来进行,确保目标在基层中落实能够更加高效,并且林业发展区域与周边的环境相互融合,这样生态环境失衡问题也得到了合理的解决,是实现长期发展建设目标的有效途径,也因此得到了林业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经济协调发展得到了更好的落实。林业对减缓气候变化的途径主要体现在保持或扩大森林面积,保持或增加林地或景观层面的碳密度提高,林产品异地碳储量,促进工业产品的燃料替代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减排增汇潜力。因此说,造林就是固碳,绿化等同减排,森林的碳汇功能是林业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

二、林业低碳经济的发展策略

1、建设森林城市

林业低碳经济发展对城市规划也能起到促进作用。现阶段城市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环境污染。众所周知,我国的空气环境并不理想,并且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树木具有空气净化能力,能够将空气中的污染物质吸收,并释放出大量的氧气,到达环节环境污染的目的。城市建设对木材资源的使用需求也是十分大的,通过低碳经济发展策略的落实,能够帮助缓解资源匮乏的现状,形成更科学的资源发展形式,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林业发展,都能够起到促进作用。森林城市建设要以生态建设为手段、造林绿化为主导,将城市森林从森林扩展到绿地、园地、湿地、水系,通过江河绿色廊道、铁路森林带、环城高速公路森林带、城市组团隔离森林带、城市主次干道绿化景观带、城市绿地公园、单位绿地系统、城市立体绿化等城市森林绿地系统建设,构筑城乡融合的森林生态绿地网络系统。同时,在森林城市建设过程中尽量选用和营造乡土乔木树种、高固碳树种及花草,以增加城市森林绿地系统的CO2吸收能力,发挥其在低碳城市建设中强大的碳汇功能。

2、建设低碳林区

在开展林业建设任务时要结合地方的实际发展状况来进行,包括人口基数,环境现状等。再次基础上所制定的林业经济发展计划才是真实有效的,能够得到落实。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契机,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通过能源发展低碳化、经济发展低碳化、技术发展低碳化等基本途径,建设一批有利于身心健康、人与自然协调和谐的低碳林区。低碳林区建设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等领域的复杂系统工程,林区公众的出行方式、消费方式和居住方式对林区的低碳化有重要影响。通过建设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鼓励使用环保交通工具,推行可持续发展型设计和建筑,提倡消费低碳产品,引导居住公共住宅,发展和使用新的清洁能源,倡导资源回收循环利用等措施,建设与发展低碳林区。

3、建设低碳林业产业

低碳林产加工业。按照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要的求,积极开发推行应用能源资源节约、替代、循环利用的林业先进适用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依据林业低碳经济理念,发展高新技术林业产业和精深林业加工业等环境友好型的林产加工业作为实现林业低碳经济的战略性产业;同时限制发展资源消耗大、技术水平低、环境污染重的林产加工业,重点抓好木浆造纸、人造板、灌木饲料加工等林产品加工业的技术改造和污染治理工作,降低产品综合能耗、物耗,淘汰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技术、设备、产品和企业,实现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林业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低碳森林旅游业。林业具有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发展林业低碳经济就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大力发展游憩林业,营造景观生态林,形成以森林公园为龙头、自然保护区为骨架的森林生态旅游体系,把森林生态旅游业做强做大成林业经济的新兴支柱产业。同时,应用低碳经济的理念,按节约能源、降低污染要求,规划森林生态旅游的食、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实现生态旅游的低碳化,开发和建设绿色餐饮业、绿色建筑(住宅/宾馆)、绿色宾馆用品、旅游纪念品制造业等低碳产业的产品和服务。此外,生态林业系统设计、规划和咨询业,生态林业系统管理和技术服务业,生态林业科学研究产业等也都是建设林业低碳经济的低碳林业产业。

4、开发利用林业生物质能源

林业生物质能源既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又具有来源可再生、生长过程环保等优势,因此林业生物质能源代表着低碳经济下新能源的未来(程序,2009)。开发利用林业生物质能是实现林业低碳经济的重要手段。森林植物从种植到最终焚烧的全生命过程中,可实现CO2的投、产平衡,具有“碳中性”特性(CO2的净排量为0),且林业生物质燃烧时获单位能量所产生的温室气体量,只有化石能源的1/8左右,是典型的低碳燃料。据统计,我国每年森林采伐、木材加工等生物质废弃物约1.4亿t,林木修枝等产生的生物质有1亿t,树木果实和天然树脂有200余万t,若能将这些资源的50%开发成能源,可以替代6500万t的石油能源。因此,要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些林业生物质能源,推进林业低碳经济发展。

5、开展森林碳汇交易

《京都议定书》生效后,森林碳汇的资源属性和对应的商品属性逐渐被大家所认知:森林碳汇的经济价值远远大于其所提供林木的经济价值。由于森林碳汇项目具有潜力大、易操作、见效快、成本低等优势,是目前碳汇项目中的首选项目(黄东,2008)。森林碳汇交易作为一种新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可解决国家现存森林生态补偿融资难、负担重的问题,理顺森林生态补偿的渠道和关系,并可为林业发展创造新的商机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要深入开展森林碳汇交易,促进林业低碳经济的发展。

作者:王志刚 单位:通北林业局

参考文献:

发展低碳经济范文4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能耗;能源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7-0011-03

1 低碳经济

1.1 低碳经济概念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保护责任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1.2 低碳经济提出背景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阳光经济”、“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在“碳素燃料文明时代”向“太阳能文明时代”(风能、生物质能都是太阳能的转换形态)过渡的未来几十年里,“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重要含义之一,就是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时间保障。特别从中国能源结构看,低碳意味节能,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

2 低碳经济的国外应用

2.1 日本:消费者购“低碳”农产品

日本瑞穗综合研究所日前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超过50%的日本消费者愿意购买获得认证的“低碳”农产品。该研究所对日本国内20岁以上的女性进行了调查,这一人群是购买农产品的主要群体。在2062名被调查者中,71%的人认为“有必要”实施“低碳”农产品认证制度,53%的人愿意购买获得认证的“低碳”农产品。

该研究所还以大米、西红柿和甜瓜为例,调查了消费者能够接受的“低碳”农产品的价格水平。结果发现,消费者愿意接受一定幅度的价格上涨。如假设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减排量达100%,消费者愿意接受大米价格上涨24%,甜瓜价格上涨22%,西红柿价格上涨15%。

研究人员认为,这个调查结果证明了“低碳”农产品具有的附加价值,农业从业人员值得为二氧化碳减排作出努力。

2.2 德国:突破电动车技术难关

电动车是低碳经济中的代表产品之一。德国人认为,发展电动车不是将路上的内燃机汽车换成电动车这么简单,而是需要整个社会积极参与的重大事务,同时也是一个彻底重组整个社会能源与交通的契机。

“与很多国家重点突破电动车本身的技术难关不同,德国更重视用‘电动交通’解决方案,系统、整体地推动电动车发展。”柏林工业大学汽车技术研究所的华人工程师、项目主管秦玉学说。

据悉,德国社会在积极推动“电动交通”系统解决方案上,主要在以下3个方面下功夫:第一,注重能源结构调整。电动车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是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如果电力企业依然严重依靠非清洁、不可循环的方式发电,那就等于问题根本没有解决。第二,电网的根本性革新。大量电动车会给整个社会的用电需求特性带来根本性的改变,继而对电厂地理位置分布优化、电网峰谷周期和电力整体需求都提出重大的变革性要求,因此全新的智能电网技术也处在酝酿阶段。第三,电动车本身的技术突破。这方面的主体是汽车企业。德国政府很注重对企业的引导。此外,德国政府还鼓励,在2012年到2014年间购买电动车的消费者可以获得德国政府提供的3000欧元到5000欧元补助。

日前,世界自然基金会俄罗斯分部环保政策主任施瓦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俄罗斯正在探索走上节能发展的新道路。由于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俄罗斯曾长期缺乏节能动力,对建设节能型经济没有给予足够重视。由此导致的经济能效低,成为俄罗斯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重大劣势。2009年11月,俄罗斯在第24次欧盟――俄罗斯首脑会议上同意,到2020年俄罗斯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将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20%至25%。目前俄罗斯节能效果已经初步显现。分析人士说,随着国内节能措施进一步落实,俄罗斯最终会寻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节能发展新道路。

3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我们不能再以资源、能源高消耗和环境重污染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了。如果还把GDP作为发展的全部,还以廉价资源或出口退税换取GDP;如果口袋里的钱多了,但生存的环境恶化了,空气变脏了,水变黑了,就与发展的本意背离了,就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相悖了。发展低碳经济更多的是转变发展方式,减轻单位GDP的资源和环境代价,通过向自然资源投资来恢复和扩大资源存量,运用生态学原理设计工艺与产业流程来提高资源效率,使发展的成果更好地为人民所共享。

(1) 发展低碳经济,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有一种误解认为,要发展低碳经济就要抛弃钢铁、建材等高耗能的产业,因而不能发展低碳经济。但我国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钢材(4358,21.00,0.48%)、水泥、电力等的供应保证,这些“高碳”产业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带动产业,也无法通过国际市场满足国内的巨大需求,这些产业的发展有其合理性。要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经济的碳强度,促进我国经济结构和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2)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优化能源结构的可行措施。煤多油少气不足的资源条件,决定了我国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煤炭仍将是主要一次性能源。煤炭属于“高碳”能源,我国也没有廉价利用国际油气等“低碳”能源的条件。发展低碳经济,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可以有效地降低一次性能源消费的碳排放。

(3)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路径。我国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研发和创新能力有限。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也是我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转型的最大挑战。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产业呈快速增加之势。如果加大投入,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我国可以实现这个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4)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开展国际合作、参与国际“游戏规则”制定的途径。虽然我国工业化享有全球化、制度安排、产业结构、技术革命等后发优势,但我们不得不接受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规则,不得不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利润“微笑曲线”下端。发展低碳经济,不仅可以与发达国家共同开发相关技术,还可以直接参与新的国际游戏规则的讨论和制定,以利于我国的中长期发展和长治久安。

近几年来,随着环境的破坏,气候变化将人类面临的资源与环境困局凸显得淋漓尽致,目前所有国家都认为发展低碳经济是突破这一瓶颈的最终出路

纵观世界各国应对低碳经济发展所采取的行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关键因素,政府主导和企业参与是实施的主要形式。对中国来说,发展低碳经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构建低碳发展产业。要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并将其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服务贸易,进一步强化抑制高耗能和高排放产品的出口政策,努力开发和生产高附加值、低能耗产品,实现整个产业结构的低碳化。

(2)发展壮大循环经济,重点抓好工业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将减量化放在优先位置,减量化从减少生产环节入手,推进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持续推进节能减排,当前的重点应放在工业节能上,这是由我国发展阶段和工业能耗所占比例决定的。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控制建筑和交通能耗的快速增长;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目标责任制的落实和评价考核,切实完成“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约束性指标。

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和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大幅度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农林剩余物可综合利用作为饲料、肥料、菌类基料、工业原料和发电原料,减轻焚烧对城市和机场周边的环境污染,加快太阳能和沼气技术的推广普及,既增加农村能源供应,又改善农民的卫生状况,保障食品安全。

(3)用低碳理念规划和建设,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建设低碳城市和基础设施。将低碳理念引入设计规范,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布局,在建筑物的建设中,推广利用太阳能,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采光,选用节能型取暖和制冷系统,选用保温材料,倡导适宜装饰,杜绝毛坯房,在家庭推广使用节能灯和节能电器,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量。

重视低碳交通的发展方向。加强多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建设形成机动车、自行车和行人和谐的道路体系;建设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减少运输工具空驶率;加强智能管理系统建设,实行现代化、智能化、科学化管理;研发混合燃料汽车、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使用柴油、氢燃料等清洁能源,减轻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压力。

选择典型地区、城市和重点行业进行低碳经济试点。借鉴国际经验,出台发展低碳经济的指导意见,引导地方和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综合考虑经济、能源、碳排放等因素,研究制定价格形成机制,为我国塑造一个可持续的低碳未来。

(4)积极鼓励技术创新,鼓励低碳友好型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实施以下政策和措施。

4 推行低碳生产,实行可持续的生产模式

低碳生产是一种可持续的生产模式,要实现低碳生产,就必须实行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循环经济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在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全过程中不断进行循环,并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清洁生产是从资源的开采、产品的生产、产品的使用和废弃物的处置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它们的消耗和污染物的产生。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共同目的都是最大限度地减少高碳能源使用和二氧化碳排放,最重要的操作模式是“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两者不同之处是范畴的不同,前者是一种经济模式,包括了生产和消费,后者只是一种生产模式,是循环经济的组成部分。我国在电力、钢铁、化工和轻工等许多行业,已开展了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工作。

推行低碳生产,需要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为此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完善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和实行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政策;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体系;推进重点行业、产业园区和省市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等。

二是要按照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高效率、低排放、可循环和可持续的原则发展低碳产业,改造传统产业,把节能、节水、节地与削减污染物总量有机结合起来,实行统筹规划、同步实施。

三是要发展清洁能源,推动能源结构的低碳化。提升新能源在国家能源战略中的地位,做好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地热、生物质能、氢能等,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在采用最安全最先进技术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核电等。

四是要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低碳技术创新。把可再生能源、先进核能、碳捕集和封存等先进低碳技术作为提升国家技术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列入国家和地区科技发展规划,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科学、战略与政策的研究。 5 提倡低碳消费,实行可持续的消费模式

大力宣传低碳消费理念,引导城乡居民转变消费观念,以节能降耗为抓手,推进低碳消费,着力构建低碳型社会。

发达国家占世界人口20%,消耗了全球50%的能源,而世界上有13亿人口每天生活费不到1美元,有10亿人没有安全的饮用水。美国人均排放二氧化碳比中国多达五倍。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要对造成的全球环境问题负主要责任,他们应当首先带头实行低碳消费模式,带头采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与此同时,在消除贫困,发展经济的同时,发展中国家也应当实行低碳消费这种可持续的消费模式。中国在未来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我们应当尽最大的努力,在实行低碳生产的同时,实行低碳消费,为保护世界气候和全球环境作出贡献。

低碳消费应当从我们的日常生活做起。有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如果大家都这么做,意义却非常重大。

6 控制高碳产业发展速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我国的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的。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电力和轻工等行业的高速过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这些行业中,存在着许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不少新建项目,污染治理设备建成后放在那里,只有当环保监管人员去检查时才使用,由于我国排放标准普遍低于先进国家的标准,即使达标企业也排出了大量的污染物,而且我国工业能源效率普遍低下,使二氧化碳和其它污染物的排放十分严重。

我国2004-2008年GDP年平均增长9.8%,2007年全国有200多个地级市平均GDP达17%,有的达到了30%以上。这种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的,在这种形势下,降低我国单位GDP能源资源消耗,节能降耗,缓解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要扭转我国环境形势日益恶化的趋势,必须降低高碳产业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要加快结构调整,加大淘汰污染工艺、设备和企业的力度,提高各类企业的排放标准,提高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电力和轻工等行业的准入条件,新建项目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准入条件和排放标准,制定必要的经济政策和惩罚措施。

另外,在调整经济结构过程中,要对我国现行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作出必要调整,限制高碳产品的出口,努力扩大低碳产品出口。我国每年出口大量高碳产品,这些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产生了大量的污染。产品出口到外国,污染和环境破坏留给了自己,这不是低碳经济,更不是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7 大力开展国际合作,引进低碳技术

发展低碳经济范文5

(一)发展低碳经济是转变发展模式的需要

目前,怀化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大力推进阶段,面临着经济转型升级和构筑新型城市化的双重任务。怀化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拉动,即在现有增长模式下对温室气体排放有着倍增需求。2009年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达41•12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6•7%。在气候变化成为全球关注焦点的条件下,国家要求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应该说,怀化市的经济发展将面临越来越严格的环境约束。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低碳建设就成为一种必然选择,是尊重自然客观规律,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提升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新举措。

(二)发展低碳经济是建设生态怀化的需要

低碳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最有力的突破口,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选择。怀化是湖南省第一个通过全国生态示范市考核验收的地级市。森林资产达220亿元,活立木蓄积量为6691万立方米,林地面积达3033万亩,占辖区国土面积的73%,为全省之最。森林覆盖率达67•14%,远远高于全省、全国乃至全球平均水平。以怀化为主体的湘黔川鄂边境山地,被《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列为9个生态良好区之一。截至目前,怀化境内有雪峰山部级森林公园、借母溪部级自然保护区,此外还有1个部级环境优美乡镇、有34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和78个省级文明生态村。市委书记李亿龙在接受《潇湘晨报》记者采访时说:生态是怀化的最好资源、最大优势,是怀化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条件,“发展不能只为发展而发展”,而应该是为了获得更加美好的生活。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可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生态破坏,减轻环境污染,改变消费模式,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升城市生态文明的水平。

(三)发展低碳经济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

要实现节能降耗,就要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继续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调整一、二、三类产业的格局。而怀化2005年至2008年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2•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了5•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了3•6个百分点。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怀化市服务业仍以传统的商业、交通运输业为主,一些基础性第三产业和新兴第三产业(如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科技等)发展仍然不足,服务领域狭窄,亟待转型升级。2008年,怀化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6•3%;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只占GDP的2•5%、1•5%、1•3%和0•4%。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不折不扣地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过程,实际上也是能源结构的调整过程;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实际上代表着“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变要求。发展低碳经济,也可以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

(四)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金融危机的需要

金融海啸以来,“低碳经济”越来越多地与经济复苏联系起来,甚至被许多学者看做人类“第四次工业革命”。英美等发达国家纷纷部署“低碳经济”战略,目的就是抢占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2009年,国务院强调要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经济增长点,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以期在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在拉动经济的4万亿投资计划中,有2100亿元人民币用于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对于怀化来说,发展低碳经济无疑是应对金融危机,解决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由之路。市委书记李亿龙就如何应对金融危机这一问题谈到:“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和逼迫感,对于怀化来说也是一个机遇。我们要利用这一‘倒逼’形势调整产业结构,把发展工业、扩大第三产业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一项重点措施。”目前,怀化对外贸易不发达,进出口总量小。2008年进出口总额为2728万美元,相对于全省的125•7亿美元,仅占0•22%。历年来已办理对外贸易经营登记的企业数为160家,而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还不到30家。2009年一季度,怀化市进出口总额为425万美元,同比下降45•62%。其中,出口309万美元,同比下降58•01%,进口116万美元,同比增长156•16%,形势确实不容乐观。要摆脱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提高怀化市的外贸出口地位,必须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低碳贸易,在国际竞争中抢占战略制高点。

二、怀化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目前国家已把二氧化碳排放水平与单位GDP挂钩,这将对怀化今后的发展产生较大压力和挑战。

(一)经济结构偏重,煤炭消耗总量大

全市工业是以煤炭、耐火、化工、建材、冶金、电力等为主导产业,均是高能耗、高物耗、高排放的重型资源利用产业,对能源和资源的依赖程度高、工业结构性污染相当严重,影响了全区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在2009年全市工业涵盖的33个行业大类中,一季度能源消费总量排在前4位的行业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46•57%。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总消费量达到236•97万吨标煤,比上年增长10•3%。其中原煤消费207•8万吨,折合148•4万吨标煤,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2•6%。从整体上看,煤炭依然在我市能源消费存量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这种能源消费结构存在不少弊端。煤炭作为初级的能源产品消耗大、污染高、热值和效率相对较低,据测算,每消耗一百吨标准煤将排放烟尘3•5吨、二氧化硫3吨、废渣15吨。而排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硫、烟尘总量分别约有90%和70%来自燃煤。目前,煤炭消耗对我市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容忽视。

(二)能耗强度偏高,节能降耗难度大

怀化市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大量的能源投入,成本代价过高。工业发展还是主要依赖于能源耗费,而非技术进步。全市大部分产业都是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产值主要是原材料本身和劳动加工,要实现技术突破相对困难。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40家,属于高耗能行业的企业就有318家,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58•9%。高耗能企业的耗能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总能耗的80•08%。目前发达国家的能源综合利用效率达到60%左右,而怀化市在40-50%之间。大量分散燃煤锅炉房的燃烧效率仅为55%左右,建筑耗能热指标平均在55kcal/m2-h,距节能法规规定的35~40kcal/m2-h还存在很大差距。由于产业能耗强度居高不下,导致节能降耗难度加大,到“十一五”末完成节能减排规划目标还有一定的难度。

(三)市民低碳观念淡薄,生活能耗节节攀升

目前社会公众的低碳意识较为薄弱,基本上没有形成低碳生活的理念,加之节能成本高,运用不便捷,宣传力度不够,低碳观念要真正融入到广大市民的现实生活中,仍存在不小的距离。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能耗增长迅速。据统计,截止2008年7月,全市机动车保有量突破21万辆,且每年以超过10%的速度递增。机动车废气已成为城市空气污染加重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二氧化碳排放量也不容小觑。居民住房装修和空调的普及,也使生活用电量大大增加已成为全社会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怀化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与出路

(一)打造低碳园区,构建发展平台

2008年,“国际生态工业园”落户怀化,这是国际民间合作组织在中国的第一个生态工业园示范基地,项目的定位与核心价值就是“生态”。我们要以此为契机,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节能、环保的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产业的生态化,同时要继续加强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推进城乡环境的综合治理,从根本上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质量。编制低碳经济发展区、低碳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积极开展低碳经济的产业和园区试点工作,建立低碳经济产业示范园,逐步建立低碳产业支撑体系,坚持用低碳理念统筹城乡建设,走出一条具有怀化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同时,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在高耗能行业强力推进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如怀化2008年为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实施减排项目22个,关停了90家污染企业。2009年SO和COD排放量分别比上年削减7•33%、3•32%,其中SO排放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

(二)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清洁生产

应降低煤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提高煤炭净化比重。大力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化,以生物质能、风能、氢能、太阳能、燃料电池等为主要方向,积极发展清洁及可再生能源,加大产业化力度。如2009年投入资金近千万元,在怀化城区和郊区周边乡村推广太阳能路灯160盏、太阳能热水器3万余台、户用沼气5000余户。这些节能减排和开发利用清洁可再生资源能源工程的实施,使怀化市去年减少常规能源消耗折合标准煤12万吨以上,有效减少了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此外,要大力发展电子信息(软件)、文化创意等低碳产业和服务业。积极推进研发设计、软件设计、建筑设计、咨询策划、文化传媒和时尚消费等创意产业,大力支持以创意设计工作室、创意产业园和文化创意体验区为载体的创意产业发展。加强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基地的建设。积极推进低碳科技服务业、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

(三)强化科技创新,推进低碳技术

科技创新是低碳经济的核心之一,也是低碳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所谓低碳技术(Low-CarbonTechnologies),也称为清洁能源技术,主要是指提高能源效率来稳定或减少能源需求,同时减少对煤炭等化石燃料依赖程度的主导技术,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CO2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能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对怀化来讲,要引导风险投资,鼓励企业开发低碳先进技术。加快现有低碳技术推广和应用以及关键低碳技术的自主创新。要加快低碳经济发展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成果的推广,为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加快经济转型提供有力支撑。根据全市资源特点、优势,要重点突破的技术领域包括,绿色建筑、绿色交通技术、余热回用技术、绿色能源技术、现代农业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围绕重点产业振兴规划,发挥优势,整合资源,重点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消费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实现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逐步脱钩。加强低碳方面的技术交流,低碳产品的贸易,充分有效利用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技术转让,促进怀化低碳经济发展。

(四)开发碳汇潜力,推进生物固碳

所谓碳汇(CarbonSink)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CO2的多少,或者说是森林吸收并储存CO2的能力。研究表明,每增加1%的森林覆盖率,可以从大气中吸收固定0•6亿—7•1亿吨碳。清洁发展机制下的造林碳汇项目,是《京都议定书》框架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在林业领域内的唯一合作机制。发挥碳汇潜力,就是要通过土地利用调整和林业措施将大气温室气体储存于生物碳库。生物固碳(Biologi-calSequestration)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控制碳通量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碳吸收和碳储存能力,所以其是固定大气中CO2最便宜且副作用最少的方法。生物固碳技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保护现有碳库,即通过生态系统管理技术,加强农业和林业的管理,从而保持生态系统的长期固碳能力;二是扩大碳库来增加固碳,主要是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通过选种、育种和种植技术,增加植物的生产力,增加固碳能力;三是可持续地生产生物产品,如用生物质能替代化石能源等。就怀化市来讲,发展碳汇林业和农业潜力较大。[1]近年来,通过加强和改进林业生态建设和管理,强力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绿色长廊、水土保持等工程,大力发展林果业,扩大造林面积,碳汇效果明显。2008年,全市完成人工造林45•3万亩;林业总投入达1•6亿元;林业社会总产值达82亿元,其中林农来自林业的人均纯收入达55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10%;林业生态保护也得到加强,林区社会秩序明显好转。2009年启动“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创建活动,完成“三边”造林7•3万亩,封山育林114万亩。要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推广标准化生产,支持和奖励农业企业开展有机、无公害绿色农产品认证。如2008年全市共完成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97万亩,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50个,通过绿色食品认证13个,推广测土配方施肥150万亩。

(五)出台低碳政策,发展低碳经济

发展低碳经济范文6

1构建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和外部市场环境我国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产生了积极影响,进一步确保了低碳能源产业的积极迅速发展。我国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与低碳经济需要的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完善,发展新能源产业开始成为国家基本法的要求。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保证了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为国家低碳经济的发展奠定了法律保障与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出台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同时注意不同政策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形成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良好政策和法律环境。重视市场机制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充分利用市场手段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根据市场经济规律,运用价格、税收、财政、信贷、收费、保险等经济手段对市场主体进行调节,推动有利于低碳发展市场机制的进一步完善,鼓励企业走低碳发展之路。优越的市场环境对我国向低碳经济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

2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降低煤炭等化石燃料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提高低碳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这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一大主要途径。中国颁布实施《可再生能源法》,制定《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都是为了优化能源结构,增加能源供应,保护环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能源产业结构的调整关乎整个国家的经济可持续增长与国家战略安全。调整能源产业结构需要政府、企业与公众的一致努力。政府在调节宏观经济大局之时,要充分重视能源产业的规划、引导与监督,完善产业发展政策,提出新的更高的能源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要求。要充分利用已经制定出台的激励新能源和低碳能源发展的政策,发挥其对产业发展的引导与激励作用。按照低碳经济发展的要求对各产业的发展目标和结构调整目标进行调整,提高各行业的能效标准,加快低耗能产业特别是低耗能的第三产业的发展,限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和产品的出口。

3加强低碳技术研究与开发,促进低碳相关的技术创新研究与开发是技术创新的重要驱动,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建立低碳技术研发中心,设立研发示范窗口,以推进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目前中国设立了清洁发展机制基金和中国绿色碳基金。碳基金公司通过多种方式找出碳中和技术,评估其减排潜力和技术成熟度,鼓励技术创新,开拓和培育低碳技术市场,以促进长期减排。对于中国来说,满足技术需求的途径主要有两种:技术研发和技术转让。技术研发是一个长期的问题,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技术转让是目前我国发展低碳产业更适宜的方式。知识的共享和协调机制主要包括讨论、共同策划、信息交换以及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展的沟通,这在国际技术协议中是最简单的技术转让方式。技术创新是促进低碳相关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政府要适时地出台相关政策,以促进低碳相关的技术创新。应充分利用中国现有的平台,及早培养中国自己的低碳经济政策和技术专家,为下一步参与国际环境政策与规则的制定做好准备。加强具有低碳经济特征的前沿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原始创新,抢占科技制高点,特别重视具有战略意义的低碳前沿技术和具有产业带动意义的低碳新兴技术的研究开发。

发展低碳经济范文7

·发展低碳经济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

世界经济在经历了工业化、信息化之后,正在走向低碳化。低碳化的实质是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的能源结构问题,体现了人类生存发展观念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同志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综合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

·发展低碳经济是是积极应对气候环境问题的重要举措

在全球气温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气候也发生了明显变化。近百年来,我国气温上升了0.4~0.5℃。1986~2006年,我国连续出现了21个全国性暖冬,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灾害的频率和强度明显增大、损失增加,水资源短缺和区域不平衡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生产损失巨大、粮食安全压力增加,海平面持续上升、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威胁。对未来气温升高及其可能导致的一系列严重后果,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当务之急。

·低碳经济是振兴后危机时代的经济

目前,由于经济危机的冲击,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原因是金融危机严重打击了发达国家的金融业,而金融业恰恰是过去20年来支撑其经济高速增长的基础。为新一轮繁荣周期寻找新的支柱产业,一直是困扰发达国家的难题。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催生重大科技创新和科技革命。依靠科技创新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就业岗位和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是摆脱危机,振新经济的根本出路。低碳技术将成为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一个标志。谁掌握了先进的低碳技术,谁就拥有了核心竞争力。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发展低碳经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将使我国面临开创新型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挑战。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达到工业化国家的发展水平意味着人均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必然达到较高水平,世界上目前还没有出现既有较高的人均GDP水平又能保持很低的人均能源消费量的先例。

·能源结构严重失衡

“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低碳能源的选择有限。2007年在全球一次性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仅占27.8%,发达国家煤炭消费比例大多不到20%。而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煤炭所占比重高达69.5%。电力生产 78% 依靠燃煤发电,水电占比只有20%左右。这种以煤为核心的能源结构在现在以及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很难改变。我国目前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比重仅占 8% ,其中 7.3% 是水力,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的比重还很低。

·能源需求快速增长

中国的能源消费处于高碳消耗状态,加上能源、汽车、钢铁、交通、化工、建材等六大高耗能产业的加速发展,就使得中国成为典型的“高碳”特征突出的“发展排放”型国家,70%以上二氧化碳排放来自生产领域。而发达国家二氧化碳排放的2/3来自消费领域,属于典型的消费排放。所以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引导和控制发展排放,而发达国家是减少消费排放。据统计,我国现在每增加万元GDP大约会产生1.9吨二氧化碳,每平方公里大约会产生510吨左右的二氧化碳。

·产业结构比例失调

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一、二、三次产业之间的比重大致为1∶5∶4,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比重偏高,低能耗的第三产业和服务业比重偏低。这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目前,我国由于当前部分行业仍存在一些工艺和装备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的中小企业,加之受到地方利益的保护,这些企业难以及时关停并转,致使部分地区仍存在突出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问题,要彻底淘汰这些落后产能,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尚需时日。调整经济结构,提升工业生产技术和能源利用水平,是一个重大课题。

·整体科技水平落后

与发达国家相比,当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碳强度仍然较高, 2005 年我国的碳强度约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5倍,这与我国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是密切相关的,这也是我国经济由“高碳 ”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据估计,以2006年的GDP计算,我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年需资金250亿美元。这样的巨额投入,显然是尚不富裕的发展中国家的沉重负担。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建议

发展低碳经济是一项战略性系统工程,必须多措并举,有序推进。牛文元院士指出,低碳经济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第二次“发展革命”。所以,需要人们无论是从思想、观念,还是生产、生活、消费等各个领域均要与传统的思想观念、发展模式来一次深刻的革命。

·以观念创新奠定发展低碳经济思想基础

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努力。据专家测算,全国二氧化碳排放的30%是由居民生活行为及满足这些行为的需求造成的。2008年,黑龙江省城乡居民生活能源消费994.4万吨标准煤,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1/10;若包含间接能耗(乘飞机、汽车等),能源消费数量将会更大。因此需要政府引导公众深刻反思过去那些习以为常的浪费能源、污染环境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形成发展低碳经济的广泛社会基础。要明确政府在低碳经济宣传教育中的主体责任。使低碳教育由目前的个体自发行为,变成政府行为。

·以技术创新构建发展低碳经济的有力支撑

发展低碳经济范文8

督促相关规划主体,借助最新信息化设备,进行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意义、支撑政策条文、可持续发展策略内容讲解、宣传。农民群体长期以来作为我国低碳农业经济体系科学化构筑的操控媒介,其中个体消费、生活习惯都将对今后低碳经济发展实效造成深刻影响。目前,应在农村区域全面设计并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探究交流活动,让广大农民朋友借助网络渠道掌控第一手农业科学发展理念,同时转变传统农业方式。地方性政府必须善于运用最新行政支持手段,鼓舞绿色生态化农产品的大规模开发和低碳排放技术的有机沿用;系统化完善既有政策法规内容,激发广大农民群众自主性介入意识,令农业低碳经济建设工作掀起一阵巨大的时尚狂潮。

2低碳农业经济支持性政策法规体系的合理健全

第一,不同层级政府领导人员,需要将核心注意力放在低碳农业发展层面上,制定低碳经济促进相关法规,确保今后依照固定法律规范要求,落实最新融资、优惠策略,合理引导相关企业进行低碳农业技术多元化开发设计,确保农业生产流程得以改造,稳定各类废弃物综合运用实效。

第二,快速制定并实施创新形式的低碳农业综合发展战略,针对一切阻碍进行资源、生态、垃圾税收管理,并将所有资金投入到生态低碳农业补偿性建设领域中。具体来讲,就是集中一切手段规范不同区域的政府决策,针对农业低碳经济改革期间滋生的一切冲突性问题,对其加以克制,借此推动内部经济数据核算效率。

第三,健全低碳农业可持续发展信息共享和咨询服务体系,确保政府部门的综合管理协调作用全面发挥。归结来讲便是主动强化低碳农业建设实效,稳定异质化管理单位联动特性,真正将低碳农业转接到健康发展渠道之上。

第四,建立健全农业经济发展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包括实施合同化管理机制,调整以及优化农业经济结构,合理规范农民标准化生产,保证农业生产安全进行,降低农业从业人员的生产风险。设置农业信息站,及时公布农业信息,做好积极的农业预警工作,保证农业生产能够在较为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

3结语

发展低碳经济范文9

关键词:低碳建筑 发展促进 低碳经济

中图分类号:F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a)-0238-02

1 发展低碳建筑的目的与意义

低碳经济是指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方式和手段达到社会有限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其主要指导理念是可持续发展。通过各种创新理念,尽可能地减少石油、煤炭等一次性能源的消耗,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排放,达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低碳经济的主要目标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构建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低碳能源一般是指像包括风能、太阳能、核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低碳能源系统是指通过发展清洁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核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替代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低碳技术包括清洁煤技术(IGCC)和二氧化碳捕捉及储存技术(CCS)等等。低碳产业体系包括火电减排、新能源汽车、节能建筑、工业节能与减排、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节能材料等等。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建筑的结构体和居住体完全分离,建筑的结构体具有很长的耐久性,在建筑的内部空间和设备所组成的居住体则以其灵活性和可变性为主。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建筑是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召开之后才流行起来的一个具有“时尚”感的概念,其内涵和绿色建筑、节能建筑是相辅相成的。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于低碳建筑还尚未进行统一的定义,结合低碳经济、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等相关概念,应用建筑物的全寿命周期理论,在建设期间应合理选择施工方案,加强施工管理,降低其对环境的压力;同时还要注重维护保养和灵活改造以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拆除建筑时,要分类拆除以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的效率,可以减少垃圾的产生,还要尽可能实现低碳;在处理阶段,要做到材料分离和有效处理,尽量保证使用过的材料还可以用于其它地方或再生利用。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发展中已经成为城市发展大趋势。煤炭和石油的消耗给各国环境和资源带来巨大的压力。使得全球低碳经济发展成为共识。特别是我国,目前正在经济发展的上升阶段。2009年12月7日至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哥本哈根举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会议的目的为更深层次使世界经济向低碳经济发展。在本届会议的最后领导人会议上。我国总理同志以“言必行、行必果”的决心向全世界宣布。我国将坚定不移地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不懈努力和积极贡献。而在此之前的8月份,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曾指出:“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紧密结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决策部署。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建设以低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

2 如何推广低碳建筑促使发展低碳经济

发展低碳经济建筑的前提是要激活城市低碳建筑的市场需求,从而促进城市低碳经济的大力发展,最终以低碳经济来引领城市低碳经济的发展。但是,激活城市低碳经济市场的需求需要城市管理层在政策制定、城市规划等方面有精心的谋划。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2.1 加强低碳建筑的支持与推广

与非节能型老式建筑相比较而言,低碳建筑的设计、建筑材料及工艺在成本上有明显增加。因此,相对非节能性老式建筑而言,开发商和建筑商为了节省成本、增加利润,肯定不会主动提出开发低碳建筑产品。因为,建设成本高、质量好的低碳建筑与成本低、质量劣的老式建筑同时进行销售,相对价格肯定要高出许多,而这将制约开发商的销售量。因此,只有通过制定相对扶持的政策,使得低碳建筑产品的价格回归到老百姓认可的、买得起的价格。使老百姓自身参与到除低碳建筑以外的其他低碳经济发展中来,为节能减排做更大的贡献。

制定相对扶持的政策,具体来说是低碳建筑由低碳材料、低碳结构、低碳运营等多方面构成,将形成低碳住宅技术规范后向全国推广。为了这个研究得以顺利进行,还将在海投资一个生产轻钢构架、特种模板等建筑新材料的企业,建城低碳城市。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点。

引导社会资金向低碳建筑.通过引导社会资金向低碳经济集中配置,给企业更多出头做大的机会。促进一批具有实力,能够代表未来建筑发展方向的建筑企业。

着力宣传应用低碳建筑,提倡发展低碳城市。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降低温室效应为目的低碳计划势在必行,发展低碳经济是刻不容缓的。

在经济上给予鼓励资助,提供给低碳建筑开发企业和用户更多的补助,促使更好的开发使用低碳建筑。可以从贷款贴息、设立低碳建筑使用奖励基金、税收优惠等等政策。同时,在各项低碳标准上统一,出台低碳建筑标准,加大对低碳建筑的检查力度和信息公开,让企业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希望能为我国发展低碳建筑认清障碍。

2.2 通过科技进步促进低碳建筑发展

依托科技的进步促进低碳建筑的发展,进而促进低碳经济的反战。通过政府的引导,企业参与,城市共享的原则,集中政府资源的优势和社会资本,大力提倡发展建筑低碳节能技术。相反,提倡低碳生活,低碳建筑要依托科技进步,按照“政府引导、企业高效参与、全民共享”的原则,集中社会资本和政府资源优势,提倡大力发展低碳节能技术。低碳建筑和低碳生活主要是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实现,不需要我们回到原始生活,也不需要我们省吃俭用、放弃舒适和健康的现代生活。譬如森德康舒地源热泵产品,在很短的周期内就被拆除,为了满足使用需求,就必须要新建建筑,这样势必会消耗很多的资源。拆毁建筑物又会产生很多垃圾,给环境带来很大的压力。在保证空气新鲜的同时,降低了居室能耗,以很低的成本实现健康舒适的生活。通过提高建筑的耐久性就可以延长重建的循环周期,那么用于新建建筑的材料消耗和能源消耗就能减低,也有益于节省资源和能源。

2.3 突出低碳建筑的综合属性,培养低碳生活习惯

在建筑界与一个共识,就是在整个建筑的能量损失中,约50%是在门窗幕墙上的能量损失。我国的城市化步伐正在加快,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位,一方面建筑物的规模持续增大;另一方面我国建筑物的碳排放普遍较高。低碳建筑是建筑内各个功能系统的汇总,包括供冷供热系统、给排水系统、保温系统、空气循环、照明以及管理等系统的综合体。从建筑物的设计、建设以及使用和拆除、报废的全生命过程中,采用低碳技术,使用低碳材料,最大限度的减少能源消耗与碳排放并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可再生清洁能源,满足了建筑物内部资源封闭循环的使用,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最大限度地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提高能效、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低碳建筑除了要全面运用低碳节能技术,构建有机统一的节能系统,使用建筑的人更是低碳建筑成败关键因素。加强宣传节能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人们的自觉使用低碳产品和服务的生活习惯,积极参与低碳生活。从而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低碳建筑属于绿色建筑,能给我们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生活空间。

2.4 低碳建筑需要科学的城市规划

为将来发展预留必要的空间,低碳建筑需要采用低碳技术和理念,还需要保证正常的使用周期。最大限度发挥低碳建筑的设计功能,减少碳排放,节能资源和保护环境,增加发展的协调性,从而也使得城市热岛效应得以降低。城市空间结构进行优化,以组团布局为主要形态,构建各组团有机衔接、功能定位清晰完善的网络化城市空间结构。

3 推广低碳建筑引领低碳经济

节能减排设计是为了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其本质就是为了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把混凝土、玻璃、木材等混合在一起的话,就很难再用于其它用途,再利用的效率就会大大降低。而如果能实现分类回收,假如还是混凝土、玻璃、木材这些东西,分类回收之后,混凝土可以作为路基材料,玻璃可以溶化后再度利用,资源利用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建筑垃圾的数量也会大大地减少。由于不正确的使用方法而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从而增加了完全可以避免的碳排放量冬季室内温度过高,而夏季温度过低,经常出现“冬天开着暖气吹风扇、夏天开着空调”,这不仅是对自然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也不利于人体健康。

3.1 建筑是城市的主体结构,有效发展城市低碳建筑提升城市经济发展

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造就了城市的诞生,城市的劳动力水平高低由这座城市的文明发展程度决定,同时还决定了这座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高低。基础设施、楼宇和厂房是城市物质结构最显著的代表。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跨越发展,发展及实际应用为指导,运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方法、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低碳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因素,大力推广低碳建筑。

低碳城市是指建筑以低碳为特征的建筑系统,包括建筑使用效率高、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低的建筑结构体系。低碳建筑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在于碳的减排,主要核心是节约能耗。此外,低碳建筑还包括降低水资源使用消耗、排放对环境的冲击;城市交通等基础设施的设计规划。因此,大力发展低碳建筑,建设低碳建筑体系规划,从而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

3.2 低投资、高回报的低碳建筑,有效提升城市经济发展

低碳建筑是通过提升现代科技的发展而实现,现代科技有效支撑低碳经济的发展。但现代科技并不表示就需要高投入、高能耗,相反正是通过科技的进步,促使建筑成本和能耗的节约。低碳建筑的成本增加5%,就可以减少大约50%的碳排放。让人们都能够住上冬暖夏凉、高舒适度、低能耗的住宅。

3.3 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的集中使用形成低碳建筑

低碳建筑包括了楼宇的低能耗建筑材料、低碳空调系统和低碳电器等材料的使用和日常产品的使用。同时,还包括了城市的交通、道路规划、供排水系统和城市景观等公共设施。它是集合了一切低碳产品及延伸产品的使用。低碳建筑是一切低碳经济的最总产品形式,决定了必须以低碳建筑引领低碳经济。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低碳建筑的市场需求,激活各种低碳产品和服务的广大市场消费,对低碳建筑的广泛消费需求会促进社会大量的低碳产品生产,低碳建筑的开发是个系统工程,建筑物的前期规划设计、项目建设、使用以及拆除处理等各阶段都是紧密联系、相互制约。只有将低碳理论融入到建筑物的整个生命周期,才能真正实现低碳建筑的建设。进一步激发社会资源向低碳经济集中,从而丰富低碳产品和提高服务水平,低碳需求与供给达到良性循环。

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壮大,努力实现城市经济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实现城市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增强全民对低碳生活的认同度和责任感,支持低碳技术的创新,加快了低碳技术的研发及成果产业化进程。

参考文献

[1] 周海滨,吴春威.低碳经济艰难起步,发改委专家透露―― 中国开征碳税无时间表[J].中国经济快讯周刊,2009(25).

[2] 崔俊奎,赵军光.电幕墙技术在太阳能建筑一体化中的应用研究[J].新能源与环境,2008(8).

[3] 粟庆.“低碳住宅”建筑实践案例解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4).

友情链接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