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财务管控课程集锦9篇

时间:2024-01-08 11:28:35

财务管控课程

财务管控课程范文1

关键词: 《财务管理》 教学现况 课程改革

《财务管理》课程在会计专业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企业管理必须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同时企业管理也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中枢,因此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是很重要的。教学计划规定在第二学期开设《财务管理》课程,但是财务管理内容的复杂单调性,使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越来越低,这已经成为《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主要采用重新排版教学内容、重新规划教学思路、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同步进行等策略,寻找对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改革的新思考,使学生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内容多而复杂的情况下,激发学习兴趣并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一、《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现况

(一)教学课时较短,内容多。

《财务管理》课程要求学生正确掌握财务管理的概念、内容、目标、原则、环境和组织,财务管理的基本价值观念,财务分析,筹资决策概述,长期筹资方式,资金成本与资本结构的决策,项目投资决策,营运资金管理,股利政策,企业价值评估,期权评估,涉及教学内容非常多。从教学时间看,这门课程扣除节假日和特殊情况,实际教学课时非常少。这就对《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提出了现实要求,即在短的教学时间内完成大量的教学内容的讲授。

(二)教学内容比较复杂,学生在短时间内不易理解和掌握。

《财务管理》课程涉及对大量经济业务数据的分析、评估并最终作出恰当的决策,这些财务分析、筹资决策、企业价值评估等板块从形式上看,内容比较系统、有条理,但从学生角度看,从大量的经济业务算出数据,再根据这些大量的数据深入财务分析、筹资决策,使学生在学习这些具体内容的时候,不仅把握不了学习财务管理的方法和最终目标,而且缺少这一思维主线,很容易使学生感觉所学知识零散又不好理解。除此之外,学生在学习《财务管理》课程时,对很多问题的认识和理解都不够深入,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习和理解《财务管理》这门课程,显然很难。要使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财务管理》这门课程,我认为教学思路、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等都必须有所创新。

(三)各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大部分教学时间仍以理论教学为主。

尽管高职教育一直都在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由于各方面原因,《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仍旧是长篇大论的理论教学,未真正将理论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仍以理论教学为主,在《财务管理》课程结束之后以作业任务的形式让学生实践,但学生不一定会付诸行动,实际上这并没有充分发挥学以致用的促进作用。某些学生对《财务管理》课程有这样的学习体会:开始学习接触这门课程时挺感兴趣的,可随着所学内容的增多,需要分析的越来越多,越来越觉得这些内容零散而又复杂,尤其是计算,枯燥而又不好分析理解,从而对这门课程越来越不感兴趣。听到这些反馈时,笔者认为,应该从各方面寻找原因,而不是一味地责怪学生不用心学习。例如,教学思路是否有利于学生吸收和消化教学内容,是否可以将抽象的理论传授模式转化为具体的案例教学模式,采取实例分析的形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能否更好地利用多媒体资源讲解一些抽象或关系复杂的知识点,是否可以让学生及时通过实践消化吸收所学知识等。

二、对《财务管理》课程改革的分析

(一)高职教育要求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就要在对不同经济业务进行账务处理的基础上熟练地作出财务分析、筹资决策。就《财务管理》课程来说,从不同企业经济业务的财务分析的授课思路与管理会计以生产经营活动的规划与控制为教学主线贯穿管理学始终的思路相比,前者从各方面都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调整学科内容,消除重复交叉现象。

针对财务管理与会计学科存在的重复交叉问题,我们进行了如下改革:1.财务管理中以资金的规划与控制为主线设置内容,主要内容包括筹资投资分配和评价等四部分,将其中的财务预算和财务控制归入管理会计,使财务管理课程内容更系统,更易理解归纳。2.管理会计以生产经营活动的规划与控制为主线设置内容,将其中的长期投资决策和存货控制的内容归入财务管理。学生能深刻理解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结合具体问题加以运用,因为该课程是与社会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一门管理学科,所以任何经济政策的调整、管理制度的变革等都将引起本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整与更新,以便更好地实现高职教学目标。就《财务管理》教学内容来讲,优化财务管理课程,能让学生在学习《财务管理》时自然地运用发散式思维认识和理解该课程,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职业判断能力,为学生以后踏上实习岗位奠定专业能力基础。

(三)理论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

在部分院校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仍以理论教学为主,我认为导致此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在教授《财务管理》这门课程时某些教师已习惯理论教学,二是在一些高校中,教师职务评聘机制仍不能很好地鼓励教师全身心地投入理论教学,而且在教师职务评聘机制中科研权重仍高于教学业绩和教学责任权重,教学质量考核并不能制约教师职务晋升。导致某些教师安于现状,不愿改变,不愿将理论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而是把实践教学工作看做额外负担。若没有外在的制度约束,则要改变提升《财务管理》的现有教学模式是很困难的。但是实训教学对抽象、枯燥的理论教学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财务管理》课程的理解,有利于学生自主分析判断能力的提高,对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有很大帮助。所以,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应同步进行,这样不仅能充分发挥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的指导作用,而且能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对理论教学的促进作用,既可以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又可以增强该课程教学效果。

三、《财务管理》课程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财务管理》课程需要一次全面大胆的改革,《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是一项涉及教材、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师素质等各方面改革和完善的系统工程,在改革过程中要从各方面开发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以学生更好地学习为原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调动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一)《财务管理》课程教材的改革。

课程教材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起着重要的沟通桥梁作用。联系老师和同学,对老师传授教学知识起着重要的作用。教材既要向学生展现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又要体现出合理的教学思路,这样教师就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的教学内容,学生更轻松地跟着学。从以上分析来看,我认为,教材可以从两方面进行改革:第一,财务管理以资金的规划与控制为主线设置内容,主要内容包括筹资投资分配和评价等四部分,将其中的财务预算和财务控制归入管理会计;第二,管理会计以生产经营活动的规划与控制为主线设置内容,将其中的长期投资决策和存货控制的内容归入财务管理。

(二)发挥实践教学对理论教学的促进作用。

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仅仅采用理论教学模式是不能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的,在开放式教学中,利用好多媒体等教学资源,采用实践教学法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可以弥补理论教学抽象、枯燥的不足。因此,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巧妙结合,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加强教师与学者的沟通交流,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参考文献:

财务管控课程范文2

与此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建设也紧锣密鼓行动起来。前不久,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制约规范(征求意见稿)》,更是加速了这一行动的步伐。

先尽快行动起来

“征求意见稿出台得很及时,希望正式的规范文件能够尽快出来。”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会计管理处处长郝明告诉记者。

在郝明看来,加强内控建设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内在需求,也是相当迫切的工作需求。近些年来,随着反腐倡廉的力度不断加大以及“三公”经费公开的要求不断提高,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对单位内部管理水平的要求也大大提高,特别是要求进一步加强经济业务过程中的管理制约,着重管人管物管工程,规避或防范风险。

同样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制约规范抱有很大期待的还有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财务管理司会计处负责人。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国管局的财政性资金比重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大的财政资金支出主体之一,亟需加强内部制约建设,进一步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管控能力。”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制约规范(征求意见稿)》的,也正是考虑了时代的要求和现实的工作需要。

“先搭个制度框架,指导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控。重要的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建设要先尽快行动起来!”郝明的话,道出了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当前的心声。

与企业内控不尽相同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建设并不是白手起家。“《企业内部制约基本规范》后,我们把内部制约纳入内部管理的范畴,着手开展调研。其实,各级单位在各方面已有自身的管理制度,并发挥了作用,但其并不完善,也不成系统,甚至还可能存在一些漏洞,应加以指导规范。”郝明说。

也正是基于这种需求,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在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探索方面走在了前面,并在2010年年底就拟就了《中办机关经济业务活动内部制约暂行办法》。

郝明认为,虽然很多理念一致,但行政事业单位内控与企业内控不尽相同,还有很多自身的实际因素需要考虑。比如,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应以经济业务活动为主要制约内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相对于企业内部制约来说没有那么复杂,应着重抓好关键制约点,特别是着重做好管人管物管工程;为便于理解和贯彻、获得更多支持,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要与企业内控规范体系的架构有所不同,应更加去学术化,更加融合理论和实际,并对COSO(美国科索委员会)五要素等内容进行重新表述;内控不一定由财务部门牵头,有些单位的内控宜由上级主管财务部门牵头。

上述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财 务管理司会计处负责人表示,针对具体业务事项已有很多管制约度和工作流程,但这些目前散落在各个具体制度和流程中,未形成规范体系,应通过规范将它们串起来。

做好规划执行

企业内控规范的执行采用了分布实施的办法。今年,财政部将联合有关监管部门,通过召开内部制约工作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全面、系统、深刻总结试点经验,收集、挖掘、整理形成一批具有行业代表性、具备一定典型特点或建成一套完整体系的优秀案例,为其他公司提供参考。

财政部2012年重点课题——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制约规范研究”近日应运而生。鉴于深圳市交通委员会于2011年成功建设了一套内控实施方案,该委员会牵头开展上述课题。

深圳市财政委员会会计处处长程新介绍说,1月份,成立了课题组,深圳市财政委员会主任乔家华挂帅、副巡视员温焕强担任总策划,程新担任课题主持人;并通过政府采购招标的方式确定了合作单位,并进行了初步的研讨。2月10日,课题组将提交课题大纲;2月底至3月初,课题组将举行首次研讨会……预计10月份,课题结题。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等都是该课题组成员单位。

据了解,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非常重视此次课题研究,已安排财务管理司副司长和会计处处长参加课题组,并将系统内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体系建设纳入今年工作重点和“十二五”规划。

财务管控课程范文3

关键词:ARP;预算管理模块;动态全过程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33.116

1 引言

随着国家对科研事业的重视,科研经费投入正在逐年增加中,国家相关部门对科研经费使用的要求也在提高,加强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是广大科研事业单位目前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预算管理是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以往科研经费管理出现的问题进行统计发现,预算编制与执行方面出现问题的概率很高。2016年7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6)50号),意见中关于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提出了简化预算编制,下放预算调剂权限。一方面给了广大科研人员和科研单位合理使用科研经费的自,另一方面又强调科研单位要加强预算审核把关,加预算控制与管理,强化经费使用的绩效评价,保障经费使用的安全规范。编制上的“放松”与执行、控制上的“趋紧”,这一松一紧对科研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科研管理活动全面信息化的大背景下,科研事业单位如何利用信息化管理工具进行预算管理,加强预算执行与控制,规范科研经费的管理流程,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提升科研预算管理水平是广大科研事业单位目前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

2 中科院ARP系统预算管理模块介绍

为了提高科研活动的信息化管理水平,2005年,中科院启动了以科技计划和执行管理为核心的资源规划的信息系统工程即中国科学院资源规划项目(Academia Resource Planning,简称ARP项目)。ARP项目由院所两级系统构成,通过综合运用创新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全院人力、资金、科研基础条件等资源配置及相关管理流程进行整合与优化,以构建有效的管理服务信息技术平台。其中所级系统主要包括综合财务模块、人事薪酬模块、资产模块、科研项目管理模块四大基础模块。为了满足广大科研人员对课题经费预算管理的迫切需要,加强对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的管理,2010年中科院又在已有的ARP系统基础上开发出了一个新的模块-预算管理模块。

ARP预算管理模块通过课题预算录入、审批、查询、控制四个业务流程实现课题费用支出的会计核算科目与预算支出科目的映射,使科研课题各项支出与课题明细预算相对应,为课题负责人及相关管理人员方便灵活地提供实时的预算执行信息查询服务与预算支出控制服务,并据此合理安排课题经费支出计划,同时也为课题的年度决算及结题验收提供依据。

ARP预算管理模块包括预算定义、预算录入、预算审批、预算分析、预算控制、预算预警、预算授权、信息推送八个部分。预算定义是指ARP系统管理员根据经费类型为各课题负责人、科研秘书、科研处、财务处等管理部门添加预算管理模块并分配相应权限,建立预算科目与会计科目的映射关系。预算录入是指课题负责人在课题立项时将相应的预算信息录入系统,一个课题号对应一份预算。预算审批是指对课题负责人录入提交的预算由科技处预算审批人员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即可进行课题的预算分析与预算控制。预算分析是指课题人员及其他管理人员可对日常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对于预算执行率、预算结余、超预算执行、预算外执行等情况进行实时查看检查。预算控制是指是指系统会对预算实行总额控制和明细控制,设置“控制提醒、强制控制、不控制”三种形式。预算预警是指预算明细结余及预算总额结余低于系统设定的预警值时,系统会自动向相关课题负责人发送邮件发出预警。预算授权是指对系统管理员对相关人员分配权限,按身份及需要授予“查询、录入、查询录入”三种权限。信息推送是指财务人员可定期或按需要以邮件形式对预算执行总况及明细通过手动推送或定期自动推送的形式发送给课题相关人员。ARP预算管理模块2010年上线,先在中科院系统内选定的十余个研究所试运行,随后逐步推广到各研究所,经过几年的运行和使用,目前已在科研预算管理方面发挥起重要的作用。

3 ARP系统预算管理模块的作用分析

3.1 ARP预算管理模块实现了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自动化关联

在预算管理模块未嵌入综合财务模块之前,财务人员在网上报销系统审核报销单时仅需要根据报销业务类型选择相应的会计核算科目,而在预算管理模块上线后,财务人员不仅要选择会计核算科目,还要选择预算明细科目,会计核算科目与预算明细科目自动钩稽审核无误后系统才会通过。相应地,会计核算数据被传导进入总账系统进行会计核算,同时也被导入预算管理模块进行预算数据管理及分析,一举两得,实现了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自动化关联。以往会计核算是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的工作重点,随着国家对科研经费使用要求的提高,为了规范经费使用,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提高科研事业单位管理水平,财务人员的工作逐步由会计核算向财务分析和财务管理转换,预算管理模块为科学事业单位进行科学的预算管理和全面的财务管理提供了基础。

3.2 ARP系统预算管理模块实现了预算的动态全过程管理

ARP预算管理模块以信息化管理的形式实现了科研机构管理手段的创新,实现了由事前预算、事中执行、事后控制的传统管理模式到事前预算、事中执行并控制、事后跟踪的动态全过程管理模式的转化。由于对相关预算法规不熟悉、预算编制流程不了解,以往课题人员在进行预算编制时主观随意性较大,导致所编预算质量不高、问题较多,预算管理模块上线后,广大科研人员必须按照课题经费所属类型选择相应模板,按照模板要求进行预算科目的划分,从结构上规范了预算编制。另外科研人员还可通过该模块对以往类似课题、类似项目的预算编制情况进行查询,予以参考,使预算编制实现了“有据可依”,从预算数据上保障了预算编制的质量。在预算执行及预算分析方面,以往科研人员多是通过财务导账对课题预算与课题实际支出进行手动分析,手段落后,能动性差,效率低,直接导致预算执行情况不理想,预算分析质量低、效率差。预算管理模块能通过参数设置进行自动分析或通过导出EXCEL表对预算数据进行手动分析,提高了预算分析的广度与深度,为课题年度决算及结题验收提供了数据支持。在预算控制方面,系统能实时更新各课题总额预算结余情况、各预算科目明细结余情况,使广大科研人员对课题预算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对于超支预算、不合规预算设置了预警提醒,保证了预算执行的质量,优化了预算控制手段,实现了事前预算、事中执行并控制、事后跟踪的动态全过程管理模式。

3.3 ARP系统预算管理模块引发科研、管理人员的全员参与及重视

以往在科研单位,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没有充分重视预算管理,多是应付了事,ARP系统预算管理模块的上线需要科研人员和管理部门的全员参与,因为该系统对每个用户的角色和职责都进行了明确规定。每个单位的系统管理员负责为课题负责人、科技处、财务处等相关人员添加预算管理模块并分配相应的权限。财务处人员通过对全单位科研经费按照经费类型定义预算模板,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模板、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模板、战略先导科技专项模板、院重大项目模板、公益性行业专项模板、其他项目模板等,并细化预算科目,包括办公费、差旅费、材料费、设备费、交通费、会议费、劳务费、能源动力费等,并与ARP财务核算系统的会计科目相关联,维护科目间的映射关系,并负责日常的预算分析数据提取、预算预警、信息推送等工作。各课题负责人及参与人员负责将所编预算分解,按照课题预算表录入相关预算信息,在预算调整时及时更新,还可通过该系统实时关注课题预算执行情况、结余情况。科技处负责督促课题组人员及时录入课题信息,并对所录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核对。按照预算管理模块要求,课题批复书及任务书下达后,广大科研人员必须首先录入预算信息才能进行以后的财务报销等经费支出工作。这种强制性的要求使广大科研人员必须足够重视预算录入工作,并要保证其准确性。此外,科研人员在填写网上报销单时如果出现预算总额超支、明细科目超支的现象,系统将会出现预警信息或者直接强制控制予以拦截,这就保障了预算执行的规范性。这种全员参与的要求使得广大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从思想上开始重视起预算管理,包括从预算编制到预算执行、预算分析、预算控制的每一个流程,从行动上也不再单独行动,而是联合行动,共同推进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

3.4 ARP系统预算管理模块为财务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持

对于科研单位来说,预算管理是其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财务管理需要提取大量的数据。预算管理模块与综合财务模块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传递,其内存的大量预算基础数据可通过系统的报表工具予以查询统计,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可通过相关报表进行预算分析,查找超支A算分析原因并确定是否进行调账操作,也可为课题结题验收或编制年终决算时提供数据支持,对科研单位的收支状况进行监督、考核,为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提高了财务管理的准确性、及时性。

4 结论

科研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是科研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ARP系统预算管理模块的开发与上线为广大科研事业单位规范科研经费使用、实施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提供了一个信息化工具,它依靠自己的优势在预算管理方面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势实现了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的自动化关联,以其全面系统的优势实现预算的全过程动态管理,以其多层次管理优势引发了科研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全员参与和重视,以其强大的数据输出、分析功能为科研事业单位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持。预算管理已经成为科研事业单位的一项系统的常态化工作,科研人员意识上予以重视,行动上予以支持,使得预算编制逐步规范、预算执行的不合规现象也在逐步减少,突击花钱、科研调账等以往预算执行上的老问题也在逐步减少,种种迹象都表明ARP系统预算管理模块这种信息化工具已经成为科研事业单位一个重要的管理工具,正在规范经费使用、提升管理水平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筠.推行ARP预算管理系统,进一步提高科研经费的过程管理[J].中国城市经济,2011,(9):287-287.

财务管控课程范文4

关键词:工程管理;课程规划与设计;关联性;逻辑性

工程管理是为了解决工程建设(主要是建筑项目,但不局限于建筑项目)中的时间、成本、质量等问题而产生的专业,其理论与方法可以直接为优化项目进度、降低建设成本、优化建设质量提供理论支持与策略指导。[1]从学科定位角度来看,工程管理专业属于跨学科范畴,其课程特征以交叉性为主。[2]传统工程管理课程设置内容侧重点及课程名称主要有:①经济理论(工程经济学、会计学原理);②法律法规(建设法规、工程招投标、工程合同法律制度);③管理理论(财务管理、工程合同管理);④土木工程技术(工程力学、工程结构、施工组织与管理、工程地质与地基基础、工程造价);⑤综合能力(工程项目管理、建设项目评估)。这五个方面的课程将经济学、管理学与专业技术等知识糅合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然而,从专业建设时间短、建筑法律教育的弱化以及高校任课教师间沟通乏力所致的知识架构碎片化的现状来看,相关人员有必要对如何提高工程管理专业的学习效率提出相应建议。因此,本文首先梳理了工程管理专业课程内容,然后从学习角度出发,研究工程管理专业知识体系的关联性与逻辑性,最后提炼出工程管理专业知识体系在提高个人技能方面的应用点以及具体的学习思路。

1工程管理专业课程内容的关联点与应用点挖掘

1.1工程经济学

工程经济学理论与技术方法可应用于建设项目初期,其可以分析和控制各工程阶段的成本,全面衡量施工中的人工、材料与机械设备以及不可抗力等因素对工程预算的影响程度。工程经济学理论与技术方法还可应用于项目估算结果复核工作中,其有利于实现优化资源配置和工期的目标。成本管控工作与财务管理工作中的财务报表(如现金流量表、资产偿债计划表、建设期利息表等),有利于统筹项目整体预算与规划。工作人员可以结合经济分析与评价的理论计算方法,在强调项目微观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从国民经济角度来衡量项目的宏观效益。工作人员可以合理比选项目拟定的人员、材料、机械等方案,从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层面来选取最优方案。工程经济学理论层面的主要内容如下:在项目建设初期,工作人员需要应用工程经济学理论来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并且确定合理的项目规划、项目选址、项目建设设计等方案。选择投资方案是工程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工作人员应先确定项目筹资与融资方案,建立筹资主体和筹资机制,分析各种筹资方式的成本和风险(如投资估算、资金的筹措、融资结构和资本成本等),再了解方案的相互关系与资金约束,比较和优化最终投资方案。工作人员还需结合财物评价指标与方法来分析方案的可行性与风险(如确定性分析、投资风险及其控制、风险管理工具等)。

1.2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筹资管理解决的是企业运营过程中资本来源问题,在筹资活动中,工作人员需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来预测企业需要的资金量,不仅要保证筹集的资金能满足企业经营与投资的需要,还要在筹资风险可控的条件下,分析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的比重并且决定取得这些资本的方式。从企业角度来看,筹集资金的目的是维持生产经营以取得利润。因此,工作人员应尽可能地将筹集资金应用于投资回报率高的项目上,并且加强投资风险控制。②营运资本投资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制定营运资本投资政策,决定分配多少资金用于应收账款和存货、决定保留多少现金以备支付,以及对这些资金进行日常管理,并且尽可能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另外营运资本筹资管理的内容是还涉及决定向谁借入短期资金、借入多少短期资金、是否需要采用赊购融资等。③利润分配管理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资金的投放和使用,形成企业利润。企业利润应按照规定的程序来分配:企业首先要依法纳税,其次用利润来弥补亏损,提取盈余公积,最后向投资人分配股利。财务人员需要确定股利支付率的高低,即将多大比例的税后利润用来支付给投资人。过高的支付比率会使大量资金流出企业,影响企业的再投资;而过低的支付比率可能引起投资人的不满,甚至导致股价下跌。因此,本课程学习需要初步了解财务部门是如何根据企业的财务状况制定最佳分配策略的。此外,财务管理人员除了需要管理经济事务以外,还需要管理相应的财务关系,即企业在财务活动中与有关各方所发生的经济利益关系(如股东与经营者的关系、股东与债权人的关系、股东与职工的关系、企业与税务机关的关系等)。在这些利益关系中,主体所处地位不同,追求的利益也就不一样,甚至可能产生利益冲突。工作人员通过财务管理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每股盈余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在以上经济活动的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采用相应的财务控制和分析方法来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财务控制总体目标是在确保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贯彻执行的基础上,优化企业整体资源综合配置效益,根据资本保值和增值的委托责任目标与其他各项绩效考核标准来制定财务控制目标,是企业理财活动的关键环节。财务分析方法包括偿债能力分析法、营运能力分析法、盈利能力分析法以及财务状况综合分析法。从财务管理与工程经济这两门学科的知识体系来看,工程经济学科既涉及项目可行性研究等定性管理方面的内容,也涉及许多为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而采用的定量方案优选与财务评价方法,这些内容在财务管理学科中也有所体现。因此,这两门学科交叉点在于,工程经济为财务管理提供了许多工具性质的应用型基础知识。在实际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可将工程经济学中财务评价方法应用于财务管理中,并且横向比较两个理论的侧重点。

1.3建筑法规

我国建筑法规体系由建筑法律、建筑法规、建筑规范及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规章组成,它们形成了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的统一整体。建筑法规知识体系一般由建筑行政法规、建筑民事法规和建筑技术法规组成(见表1)。

1.4工程造价

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内容是准确地计价和有效地控制造价。准确地计价就是客观真实地反映工程项目的价值量;而有效地控制造价则是围绕预定的造价目标,对造价形成过程中的一切费用进行计算、监控,当出现偏差时,要分析偏差原因,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纠正。从建设项目全周期来看,本课程理论知识体系如2表所示。工程造价是一门把专业技术知识点与经济学理论相结合的宗旨贯穿于施工全过程的学科,工作人员需要根据项目自身特点,倡导“合理预测、静态控制、动态管理”的施工造价管理方式,正确处理工程造价、工期和质量的辩证关系。这种综合性强、研究内容涉及面广(如质量、工期、造价等)的学科,与工程经济、财务管理、施工组织与管理、工程项目管理与工程招投标等重点学科之间产生了密切联系。笔者建议高校将工程造价作为土木工程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或反向总结学习的重难点,研究其中的工期、质量等理论与施工组织设计课程之间的关联性。

1.5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招投标程序可以分为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定标、订立合同五个阶段。[3]招标阶段知识的学习重点是熟悉招标范围、方式及程序和招标文件的内容及编制原则,了解标底文件的作用及编制方法,独立编制招标公告、招标文件、标底文件。合同管理知识体系的内容包括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工程变更和索赔管理,学生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是:打下坚固的理论基础,根据《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简单编写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内容、初步判断和处理合同中的管理问题,处理一般的合同争议;根据合同解除情况,认定合同解除后的责任。在学习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应牢固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因此,工程合同管理知识体系与建筑法规课程知识体系的交叉点较多。此外,工程招投标知识体系中也涉及了项目投标报价中的工程量初步概算,这部分知识内容在工程造价中有较为详细的阐述。

1.6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50502—2009)规定,施工组织总设计包括工程概况、总体施工部署、施工总进度计划、总体施工准备与主要资源配置计划、主要施工方法、施工总平面布置。[4]建筑施工组织的基本任务是从施工的全局出发,根据具体的条件,围绕施工项目目标,确定施工进度,合理布置施工现场,落实质量安全技术措施,协调设计与施工、技术与经济、前方与后方、整体与局部以及项目各相关者之间、项目建设不同阶段之间、项目管理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科学合理地安排各项生产要素,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保证合同目标的顺利实现。综上所述,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属于软科学的范畴,工作人员需要综合应用工程技术与管理相关课程知识,如工程结构学、工程力学、施工技术学、建筑材料学、建筑设备学、建筑电气学、工程经济学、项目管理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系统工程学等学科知识。[5]

1.7工程项目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是以工程项目为对象,在既定的约束条件下,为最优地实现工程项目目标,根据工程项目目标、工程项目的内在规律,对从项目构思到项目完成(指项目竣工并交付使用)的全过程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确保该工程项目在允许的费用和要求的质量标准下按期完成。工程项目管理可按照工程参与方划分为建设项目管理、勘察设计管理、施工项目管理和工程咨询(监理)项目管理。[6]工程项目管理研究领域基本涉及整个建设周期,如项目的进度、成本、质量、资源、沟通、风险、采购以及相关方管理等,其中以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进度管理为重点管理对象。为完成项目质量控制中的人、机器、材料、方法、环境这五个方面的控制目标,工作人员可应用成本、进度综合控制指标和方法来开展控制工作。在预定工期内,工作人员既不能过于追求质量而忽视建筑施工进度与施工成本,也不能在进度与成本控制状态良好的情况下忽视施工质量要求,而是要把握与协调这三者(施工进度、施工成本、施工质量)之间的关联性与重要性,这是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学习的宗旨(见表3)。

2工程管理专业课程内容的逻辑挖掘

本文基于传统工程管理课程设置内容侧重点及其课程名称,主要从五个方面着手,优选具有代表性的课程来挖掘关联点并阐述课程内容间的横向联系与知识架构,得出的结论是: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关注知识体系的关联性与逻辑性,采取逐步填补知识盲区的结构化、系统化的探索性思想;为提高大学生对工程管理课程知识体系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从工程建设全周期角度出发,结合经济管理学理论,将知识点串联成完整的知识模块。

2.1全建设周期的系统性学习逻辑

学生需要结合建设工程全阶段来解读所学的专业知识,以工程建设全过程为主线,确定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基础课,这既能拓宽基础专业的知识面,又能增强课程学习的适应性。[7]这种从全局出发的学习思路,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梳理建设工程全周期中各个阶段的特点时,进一步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将专业管理技能与方法应用于实际并产生前瞻性认知。BIM技术可以通过信息共享,贯穿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紧密联系各参与方,[8]从而实现知识体系融合的学习目标。

2.2经济管理学理论渗透

结合前文课程之间关联性挖掘成果可知,经济学理论在土木工程技术课程的渗透点表现在地基基础与荷载设计的经济性、施工进度计划的经济性、时间成本、实际施工成本等方面。从管理学与专业基础课来看,财务管理理论与经济学理论交叉点较多;此外,建筑法律是建筑设计、工程量计量与计价的主要依据,而工程合同设计索赔违约等法律与经济纠纷事务则属于经济学理论应用范畴。因此,学生把握经济学理论的侧重点,既有利于提高工程管理专业知识学习效率,也有利于明确工程管理专业学习目标。

3结语

综上所述,挖掘工程管理专业知识体系间的关联性与逻辑性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对工程管理课程知识体系的学习效果。从工程建设全周期角度出发,工作人员结合经济管理学理论,将知识点串联成完整的知识模块,能高效实现知识体系的融合。因此,工程管理专业的研究人员需要不断研究知识体系之间的横向与纵向联系,为该专业知识学习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汪应洛,王能民.我国工程管理学科现状及发展[J].中国工程科学,2006(3):11-17.

[2]陈洋.我国工程管理学科现状及发展[J].决策与信息(中旬刊),2016(5):163.

[3]王艳艳,黄伟典.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

[4]刘兵,刘广文.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M].3版.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20.

[5]曲赜胜,李捍无,赵春燕.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6]赵忠伟.项目管理与工程经济决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7]边金,刘长华,郭彦利,等.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6):37-40.

财务管控课程范文5

关键词:会计;财务管理;关联;整合

这些年来财会学科的发展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每门课程的“外延”不断扩张,以至于课程之间“边界”越来越模糊;各门课程的“内涵”也处于经常变化与调整之中;从财会实践层面分析,财会专业工作也在“管理整合”的浪潮中走向趋同或交叉。本文主要围绕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四门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的关系和实践整合进行分析、探讨。

1 四门课程的独立性与关联性分析

1.1 四门课程的独立性分析

从产生历史分析,财务会计的产生历史比较悠久,自从帕乔利复式记账法产生以来,具有500多年历史发展过程。从产生与发展历程分析,财会理论与学科的发展受到市场经济、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委托理论的直接影响。但是财务会计主要受到理论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等理论的影响;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主要受到各种数学模型、管理理论、组织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的影响;财务管理学与金融学、数理经济学的关系密切。

财务管理与财务会计、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很明显,在此不详细讨论,本文主要讨论下面两个方面的区别。

(1)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差异。

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这两门课程的交叉重复现象特别严重。从目前教学现状分析,两者的重复集中在:资金时间价值与长期投资决策分析;本量利分析与经营杠杆分析;存货控制。

在处理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复杂问题上,我们认为,基本原则应该是管理会计侧重于技术与方法,财务管理侧重于决策时对技术与方法的应用。比如货币时间价值原理、资本预算的方法(如净现值法、内涵报酬率法)、本量利分析基本原理和存货控制模型这类知识应该列入管理会计课程中不变。在这些管理和方法基础上,财务管理学主要阐述证券股价、价值分析、资本预算的具体决策、财务风险分析和存货管理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说财务管理课程主要讲授这些方法在财务上的应用。

(2)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的差异。

这两门课程的交叉最为严重,以至于有的西方专业教材中把它们合并在一起,统称“成本管理会计”。我国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中也是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合并在一起,统称“财务成本管理”科目。成本会计的内容应该是阐述各种成本计算方法,至于成本控制与分析则由管理会计课程完成。所以,我们主张成本会计必须与管理会计分离。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是明显的,但是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在内容、标准、功能、信息流程上应该都是以成本会计为基础,或者说成本会计必须同时使用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两套标准与原则,并进行适当协调。比如产品成本计算中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等主要为财务会计编制损益表,其结果也会制约资产负债表的结果。而变动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定额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主要是作为管理会计的内部报表的基础。当然变动成本、标准成本、作业成本最好要与财务会计的成本数据分离,同时还要关注它们的衔接。在同一资料库中可以生成多种成本数据资料是成本会计的主要任务之一。

1.2 四门课程的关联性分析

这四门学科可以认为是财务管理和会计的总和。也就是说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都是会计的范畴;而财务管理由于在本质、对象上均不同于会计,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组成会计学的两大分支,两者分别负责对外、对内会计信息,同时两者也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属于第二层次。成本会计属于第三层次,它作为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记录、计量和报告有关部门成本的多项信息,这些信息既为财务会计提供资料,又为管理会计提供资料。

1.3 学科发展趋势的“展望”分析

针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局限性,尤其是近年全球性的会计造假案例的出现,改进财务报告的呼声越来越高,具体包括改革现有会计报告标准、内容、质量标准,要求:淡化历史成本、推行公允价值;增加对未来财务预测信息的形成与披露;增加表外披露;可以游离公认会计原则;首先关注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而不是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这些主张必然导致财务会计传统特征逐步丧失,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关于计量属性,不能脱离财务会计的本质职能,严格地说,只有初始确认时用于计量的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公允价值等才能称为财务会计的一项完整的计量属性。比如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由于不能作为初始计量属性,它总是在历史成本或现行成本的基础加以应用,因此只能算一种摊配的方法。

关于报告内容,现行财务报告的计量主要限于货币度量,对于使用者非常有用的公司人力资源、客户、核心技术等就被排除在财务报表之外。另外财务会计的确认交易、事项的前提是它们必须已经完成、至少是已经发生的。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始终以表内信息为核心,适当的表外信息是需要的,但是不能本末倒置、主次不分,分散报表使用者的注意力。

关于财务会计确认属性是属于过去的交易事项所带来的结果,财务会计师面向过去,而不可能面向未来。一些人提议增加财务预测的信息和内容,如募资投向、未来公司经营风险、盈利预测的信息,投资者也是需要的,这些信息的构成原理、分析方法应该由管理会计来完成,或者说加大管理会计部分披露的对象就可以,无需再通过改进现行财务会计来重复这个工作。

同时,有人认为,“投资者更关注企业价值的创造和增加,财务会计与财务报告无法直接计量和表现企业的价值,它们只能用盈余和现金流量两个会计信息间接地作为替代变量。”这里暂且不谈“盈余和先进流量”是“企业价值”的替代变量还是关键变量,公司价值时由未来自由现金流量和必要报酬率决定的,而规划未来自由现金流量和贴现率是公司财务管理的任务,也就是说。不要把财务管理的任务强加到财务会计上。

2 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与财务管理在实践中的有效整合

公司的使命就是创造价值,股东因追求价值而投资,经营者和员工必须为股东创造价值。财会管理的目的和功能也必须定位于实现价值的增长,依据价值增长规则和规律,建立以价值计量、评价、报告为基础,以规划为价值目标和管理决策为手段,整合各种价值驱动因素和管理技术,梳理管理与业务过程的财会管理模式。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优秀的财务总监对战略规划、组织结构和内部控制负有很大的责任。其中,财务总监的基本职责是结合公司实际运营

财务管控课程范文6

(一)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

对于财务管理这门课程而言,主要基于资金运动的主线,进行相关的经济活动,涉及到资金的预测、控制、分析等,以期对资金情况进行有效整合和调节,达到最好的资金利用效果,有效促进资金的流通,并适当监督和管理资金的流向和流量。当前高职院校对于财务管理教学内容的设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财务管理价值观念、投资管理、资本成本、资本结构、筹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无形资产管理、流动资产管理等,其中财务管理价值观念的范围比较广,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时间价值,还涉及到相关的风险与收益和证券估价,教学内容繁杂且范围广。

(二)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

不同于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是依托于传统会计的发展而逐步成熟和完善起来的,对象主要是内部管理当局,职能主要是向这些机构提供相关的内容,以推动企业计划、评价、控制的有序进行,充分发挥企业资源效力,达到最好的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经营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也比较多,涉及到成本性态分析、经营决策、变动成本法、财务分析、本量利分析、全面预算、经营预测、标准成本法、投资决策、责任会计、战略管理会计、存货控制、作业成本法等,其中经营预测也包括很多方面,诸如销售预测、成本预测、利润预测、资金需要量预测等,都属于经营预测的范围。

(三)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

成本会计与以上两门学科存在很大差异,主要指的是生产费用的会计,这部分会计不仅包括常规意义上的产品生产的总成本而且涉及到单位成本的核算,简单而言,就是成本信息和其他经济信息所形成的一个信息系统旨在提高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生产经营的整体规划,业务经营的有效控制,业绩审核的有效评估等,总之,就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经济类相关会计内容。当前高职院校中,课程内容的设置有如下几类: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报表分析、成本考核等。

二、三门课程内容重复的原因及三门课程的内在联系

(一)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界限模糊

成本会计产生于十九世纪中期,源于工业革命的革新作用,成本核算成为企业发展和会计发展的核心理念并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企业内部的资金管理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成本会计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会计门类,在成本预测、成本分析和控制、成本决策等方面日臻成熟,新的社会环境又对其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成本会计逐步涉及到价格、资金、利润方面,管理会计顺势而生,体系完善,管理科学,内容涉及的范围更广,从成本预测到成本考核,从成本控制到成本决策,缺一不可。

(二)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极为相似

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管理由于其研究对象比较类似,产生了明显的内容交叉和重复。财务管理这么课程,针对的是企业的资金流动,管理的是企业再生产过程中所呈现的价值运动,反映在教材中就是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使用、资金收入和分配的课程内容。管理会计,以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也是对企业再生产过程的研究分析,以货币为代表。相似的研究对象折射到教材内容上就会产生较多内容的交叉和重复。但是二者的侧重有不同,财务管理侧重于以资金为主的实体性运动,管理会计侧重于以资金管理为主的管理活动,不会涉及到资金具体的筹集和后期的供应,可以说,管理会计是财务管理的一个信息系统,能够为财务管理提供必要的经济信息和有价值的资金信息。

(三)财务管理与成本会计都涉及到成本问题

虽然,财务管理与成本会计有较少的内容重复和交叉,但是由于我们独特的财务经济活动,使得财务管理也包括成本管理,因此成本控制和成本预算等问题成为二者重复度较高的部分。但是,仔细辨别二者是可以进行区分的,成本会计侧重于成本,重在成本的管理,因此研究的多是成本预算、成本分析、成本控制等;财务管理侧重于资金,重在资金管理,因此研究的多是资金的筹集、资金的投放、资金的分配等。

三、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的学科层次及定位

高职院校要想解决三门不同学科间的交叉和重复,就需要了解他们的微妙联系,并从细节和层次出发,进行明确的区分。

(一)财务管理与会计学并列,同为第一层次会计学科

从会计学理念来说,财务管理与会计学是平行的,属于同一等级的,并且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有较多的交集,但是,必须要将二者区分开来,二者无论是本质还是研究对象都存在明显的差异。从本质上来说,财务管理是一种资本运作活动,主要管理企业资金的筹备、资金的投资、资金的收益、资金的分配;会计学是一种经济信息系统,主要提供相关的财务经济信息,管理资金运动相关的经济活动。从研究对象而言,财务管理的研究对象是资金运动,是物质流领域,主要负责资金的预测、资金的控制、资金的分析等,属于职能性管理的范畴;会计学的研究对象信息活动,属于货币和资金运动为代表的信息流领域。

(二)管理会计是会计学的分支,属于第二层次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平行,同属于会计学领域,是会计学的缺一不可的两大分支。管理会计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发展起来始于1952年,接下来就在社会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不同企业中广泛应用开来。对于我国而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为管理会计提供了条件,管理会计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及时作出正确的资金决策,而且能够有效地实施资金管理,与财务会计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了现代企业的发展,一个完善的会计体系必定包含两个部分:服务于外部管理的财务会计,服务于内部管理的管理会计,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三)成本会计隶属于会计信息体系,属于第三层次

成本会计是一种特殊的经济管理活动,在生产经营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现代企业的成本会计,离不开管理,成本会计涉及到的成本预算、成本记录、成本分析等都依托于财务管理活动的有序进行,并且服务于企业的正常管理,为企业的内外部决策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成本会计中的成本核算事关企业的发展,成本核算的结果对于资产的消耗和收益的高低都具有极大的参考意义和参考价值。

四、整合三门课程重复的教学内容的设想

经过分析研究可以发现,三门课程存在较大的交叉和重复,如何避免重复?如何保证三门学科的完整性?如何有效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这就需要对三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

(一)三门课程教学内容整合的思路

财务管理应该以资金运动为主,重点关注相关的时间价值、风险价值等,注重财务决策的重要作用和价值,不忽视资金的筹集和投放。管理会计应该以生产经营活动为主,重点关注经营决策,注重经营活动的相关预测和决策。成本会计应该以成本核算为主,重点关注企业的彻成本核算。

(二)三门课程教学内容整合的措施

1.成本会计的课程内容设置,以成本核算为核心,以费用成本分配、成本核算方法、成本核算报表为重点,将成本预算、成本决策、成本控制的相关内容归属到管理会计体系。2.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教学内容的设置都要体现预算管理,这是有必要的重复。但是,财务管理要侧重于财务预算的编制与考评;管理会计要侧重于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调控等。3.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教学内容的设置还要体现投资管理,但是投资管理的侧重点有不同。财务管理侧重于证券投资,管理会计侧重于项目投资,但是二者都可以采用时间价值的内容。4.传统管理会计中,涉及到的存货资金的安排应将其明确划分到财务管理的领域。5.责任会计更应该归属于管理会计,因此在财务管理教学内容的设置中就不必要显示这方面的内容。

五、结语

财务管控课程范文7

关键词:财务管理 职业能力 课程定位 分层项目化

业教育教学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专业建设,而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是课程改革与建设,在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中,课程改革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处于整个教学改革的中心地位。因此,探索研究基于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改革,是当前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重中之重。但目前一些高职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内容与其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缺乏衔接,毕业生很难适应职业能力要求,难以凸显职业教育的特色。本文针对我院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中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做一些探讨,以起到抛砖引玉的功效。

一、基于职业岗位能力调研分析的课程设计

财务管理课程是高职会计、会计电算化和财务管理专业的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也可以作为高职其他财经类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财务管理课程的改革与建设首先要对财务管理岗位的职业能力调研,对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进行分析,总结岗位能力对应的职业能力标准,围绕标准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体系。在对财务管理职业能力深层分析的基础上,选取、重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教学模式,完善评价体系,实现课程改革与职业能力、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最终培养出满足职业能力要求的财务管理专门人才。

(一)财务管理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财务管理岗位职业能力的调研形式主要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调研总结得出,财务管理岗位职业核心能力包括:筹资与投资管理能力、营运资金与收益分配管理能力、财务预算与控制分析能力、财务监督与财务软件应用能力等。具体职业能力要求如下:

1.专业能力:建立和评价财务管理目标能力;财务估价的基本能力;资金筹集的预测与调度能力;财务预算的编制与执行能力;现金流的管理能力;信用政策管理与协调能力;投资评价与运作能力;收益分配的管理与实施能力;财务控制与风险预警能力;财务指标的分析与评价能力。

2.方法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分析整合能力;风险控制能力;软件应用能力。

3.社会能力:良好职业道德素质;金融关系能力;创新探究能力;组织调控能力;一定的理财能力。

(二)明确课程定位,梳理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财务管理课程涉及的内容比较宽泛,像财务、税法、金融、经营管理、项目投资、统计分析、风险预警等。因此,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具备一定的基本知识,必须要以管理学基础、基础会计实务、出纳操作实务、财务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实务和纳税申报与筹划等课程学习为基础,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审计实务、ERP沙盘对抗、会计综合实训等课程奠定基础,在整个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该课程应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确立“重在实际应用、贵在能力素质”的课程建设指导思想,遵循“校企(行)合作、工学结合”的理念,邀请企业财务专家全程参与课程设计,紧贴财务管理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以就业为导向,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财务管理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财务管理真实项目为载体,以教学做合一为形式,按照本课程特点和高职学生认知规律特点来开发设计《财务管理》课程。首先,细分财务管理岗位,分解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其次,确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构建课程能力标准;再次,整合序化教学项目,确定学习性工作任务;最后,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操作和工作任务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实现课程能力标准,达到职业能力要求。

二、构建了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分层项目化”课程内容

围绕财务管理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基于企业理财工作过程设置“分层项目化”的课程内容,将课程内容与职业能力相对接。在对财务管理岗位职业能力深层分析的基础上,依据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必备的基础知识和职业核心能力为主线,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与财务管理职业岗位能力相结合,基于财务管理岗位的具体工作过程,围绕企业理财流程所涉及的相应工作项目和具体任务重构与职业核心能力对应的“分层项目化”课程内容,见右表。

这种重构的教学内容打破了财务管理原有的教学模式,按照工作项目与任务重新整合,以解决理财工作任务为主线,把财务管理知识点演变成解决每一个项目与任务的工具,将整个教学过程融入一个连贯的业务操作流程。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每个理财项目由若干个工作任务构成,每个任务包括案例导入、任务安排、知识准备、任务实施(职业判断、业务操作)和能力训练五个环节,按照业务操作的流程顺序和相关任务的决策方法,借助财务管理实训和真实案例分析,将理财项目、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任务与学习情境,将学习课堂变成工作场所,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等能力训练,使学生获得真实的职场感性体验,达到“做中学,学中做”,使课程教学内容实现项目化、任务化和实践化,培养学生胜任财务管理岗位的职业能力。

三、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

重构的教学内容需要通过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来实现。在教学模式设计中,以强化学生理财技能、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为目的,采取突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工学交替、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并突出了企业背景再现、理财职场模拟、理实学做一体、能力训练递进、考核动态弹性等教学特色,将知识准备与专题讲座相结合,将能力训练与理财实践相结合,将课堂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将课堂集中学习与资源库自主学习相结合,将任务测试与调研报告、财务分析和专业论文相结合。通过灵活运用情景教学法、启发引导法、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翻转课堂、角色扮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仿真感悟,真实体验,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增强了每个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财务管理职业能力的提高和职业素养的养成。

四、改进实操技能培养模式,实现理财能力递进

针对课程特点,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的需要为依据,立足高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特色,做到学做一体、理实融通,实现理财人员的能力递进,创建 “感知实训、案例实训、项目实训、企业实训”四位一体的实操技能培养模式。(1)感知实训,这一阶段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企业财务管理环境,财务管理工作的地位,财务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以及国家对财务人员的管理方式等。一般由任课教师带学生到企业参观实训,利用寒暑假让学生进行与专业有关的社会实践或者社会调查,开展主题班会进行讨论交流等方式开展相关实训活动。(2)案例实训,这一阶段由老师精选国内外理财项目典型案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最后由老师点评总结,主要是锻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项目实训,本阶段主要是针对每个项目下的具体工作任务进行实训,尤其围绕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紧密的理财互动,如买房购车的资金如何筹资,多余的资金如何投资,赚了钱怎么分配,如何最大限度地实现理财价值最大化等等,由此锻炼了学生的专项理财能力。(4)企业实训,主要是让学生深入企业,感受企业的财务核算、财务分析和财务控制的方法,明确企业财务管理实施进程。企业实训结束后,组织企业财务经理、会计人员与学生间相互交流,交流的目的主要是对学生实训过程中疑惑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通过递进式的分层训练、渐次提升,让学生了解企业的产品生产工艺流程,掌握了财务管理的方法,体验了真实的理财环境,提高了学生理财能力,实现了从学校到企业、从理论到实际和教学做一体的深度融合,为培养学生核心职业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综上所述,构建以财务管理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分层项目化”课程内容,灵活运用翻转课堂和微课,突出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通过岗位认知、案例分析、项目模拟和职场实战,创建“四位一体”的实操技能培养模式,能极大地提升学生的理财能力,实现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课程改革能有效提高了教师自身素质和科研能力,并且促使教改更好地为区域经济服务。Z

参考文献:

财务管控课程范文8

民航院校培养的人才首先要适应民航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以及地方政府发展民航的人才需要。《公司财务战略与风险管理》把服务民航、服务地方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结合航空公司经济运行的特点,分析民航企业为谋求企业资金均衡有效的流动和实现企业整体战略而对企业资金流动进行全局性、长期性与创造性的谋划,解析民航企业存在的风险因素及其形成机理,了解各种风险构成、计量、风险评估与规避机制,结合数据分析和收益管理系统,让学生锻炼对真实问题的分析能力。课程不但可以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民航运输专业技能,还系统地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将学生的业务技能培养和综合分析能力相结合,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课程建设目标是通过分析民航企业为谋求企业资金均衡有效的流动和实现企业整体战略而对企业资金流动进行全局性、长期性与创造性的谋划,解析民航企业存在的风险因素及其形成机理,了解各种风险构成、计量、风险评估与规避机制,结合数据分析和收益管理系统,让学生锻炼对真实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行业的了解。

二、课程内容设计

(一)基于竞争力导向的财务战略选择与评价。随着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企业理财环境也变得愈来愈复杂化和不确定化,企业加强战略管理已经成为当前管理界的趋势和潮流,与之相适应的财务战略管理也日益受到关注。我国航空运输企业目前正处于一个战略调整和战略发展的阶段,因此对航空运输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和探讨就显得十分必要。企业财务战略是企业诸多职能战略之一,它不仅服务于企业的总体战略,而且贯彻企业战略的总体要求,同时对其他职能战略起着支持和促进作用。在企业的竞争力中,财务战略及其管理能力和水平是企业各方面能力的综合体现,有了健全的财务体系和有利的融资、投资战略,企业的发展战略才能顺利地实现。通过对航空公司、机场财务战略管理情况的调查研究,可以将财务战略管理思想真正有效地运用到民航的经营管理中,为民用航空企业科学的财务管理提供参考。

现代企业战略财务管理要求企业建立以竞争力为核心的战略财务管理体系。它既可以用来推动价值创造的观念,并深入到公司各个管理层和一线职工中,又与企业资本提供者(包括企业股东和债权人)要求比资本投资成本更高收益的目标相一致,从而也有助于实现企业价值和股东财富的最大化。核心竞争力关注于企业的竞争对手、企业在环境中的定位、企业价值链中最具有增值部分的作业、建立战略联盟。核心能力是形成企业竞争力的支撑点,是“内力”,核心竞争力是“外力”,两种力量结合可扩大企业的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是在市场竞争环境中的综合能力。

基于分析,财务战略模块可以重点讨论财务战略目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衡量(尤其是民航运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财务战略决策、财务战略实施与控制、财务战略计量与评价。公司投资战略、公司融资战略、收益分配战略一带而过,主要航空公司(如三大航)和主要机场的财务战略从制定到实施和评价可以以案例的形式穿插。主要教学内容安排见图1、图2。(图1、图2)

(二)价值导向的内部控制构建与评价——以民航运输业为例。民航企业具有高投入、高技术与高风险等“三高”特点。从航空公司经营过程来看,航空公司经营过程中面临诸如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汇率风险、安全风险、政治社会风险等各种风险。从全民航角度看,都需要一套科学与有效的风险评估与风险规避体系,这将有利于充分发挥民航总局的行业监督与指导等宏观调控作用,同时使得航空公司能够预知风险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规避与对抗各种风险。通过对民航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分析、评估、规避与对抗机制与体系的研究,建立航空公司风险评估系统,探寻规避风险的机制、途径与方法,使得航空公司形成科学有效的风险分析评估、规避与对抗机制与规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课程从我国航空公司的自身需要出发,结合影响航空公司经营的内外部环境特点,研究航空公司存在的各种风险的成因与机理,运用系统动力学对影响航空公司经营的各种风险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建立一套适应我国航空公司实际的风险分析、风险评价指标、风险处理及规避机制与规程,运用与建立航空公司风险评估评价模型,对航空公司风险评估进行实证研究。把握航空公司经营的特点及其面临的各种风险现状,分析与研究航空公司风险形成机理,研究航空公司的各种风险构成(包括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汇率风险、安全风险、政治社会风险等研究);对航空公司各种风险进行定性与定量研究(包括风险的定性分析研究:运用流程图分析法等进行定性分析;各种风险的定量分析与研究: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建立数学模型对航空公司所承担风险进行量化分析与研究);对航空公司风险评估与规避机制(包括风险评估与规避组织机制、信息收集与传递机制、分析评估机制、风险处理与对抗机制等方面)和航空公司风险分析评估指标与指标体系(包括分析评估原则与标准、分析与评估程序、风险衡量指标及指标体系、风险分析评估结果的修正与评价等研究)进行研究;建立与开发航空公司风险评估系统,并选择试点单位运行检验航空公司风险评估系统,以验证航空公司风险评估系统的稳定性、有效性、准确性,并进行修正与完善。

从内部控制与价值管理和价值链的内在关系,不难发现内部控制是为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目标而设计的,其主要内容就是要建立一个基于价值导向的内部控制环境,通过对各种价值活动的约束和激励以保障各项价值活动高效地运行,从而实现公司价值链的整体增值。我们的课程要梳理内部控制相关理论,结合COSO委员会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和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阐述内部控制的内涵,从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这五个要素分析我国民航机场和航空公司内部控制现状,并提出优化建议。结合全面风险管理理论,构建民航运输企业的价值导向内部控制体系,并对其战略风险、安全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和市场风险等风险因子的成因、分类及其规避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预防和矫正错误和舞弊的萌生与发展,改善企业运营管理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进一步降低事故率、减少损失,提升民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民航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我们寻求企业的风险分析、风险控制、风险预警、风险补偿系统及其各系统的有机组合,拟定一个企业经营战略、组织架构、业务流程、信息系统、绩效考核等多方面紧密配合的整体方案。

课程要讨论价值导向内部控制评价模型。该模型的内部控制突破了企业的物理边界,界定评价主体为控制主体,延伸了评价客体,评价模式采用过程指标和结果指标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模型,评价方法采用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避免了对于内部控制评价的盲自乐观和短板效应。根据行业特性,我们搜集近两年我国民航机场和航空公司的内部控制资料,计划实证分析我国民航机场内部控制现状,回归分析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关键控制要素,发现内部控制建设与企业价值的博弈关系以及公司治理结构影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的证据。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根据课程的性质和教学内容,结合航空公司、机场工作特点,综合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包括案例展示教学、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协同式教学等,强调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团队设计、教师指导、学生参与为形式,打造一批基于财务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孵化的开放性题目。开放性题目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最贴近现实的科研场景,更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科研素养的最佳途径。开展开放性科研项目运营探索,有效地实现了教学和科研的双向贯通,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培养学生参与实践创新能力为目的,以民航经济与管理数据库为依托,实现了利用科研项目成果和教师科研能力向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转化,而且通过学生参与项目的方式为一批研科研项目提供了支撑和帮助,真正实现了科研和教学的双向贯通,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使他们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经济管理理论知识和民航专业知识,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特别是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方面取得明显的效果。采取各种小组讨论、头脑风暴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面对未来挑战的自信心。

四、课程特色

财务管控课程范文9

关键词:高校师资培训 精细化管理 实践 探索

0 引言

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培训,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这也是贯彻第四次全教会精神和实现规划纲要目标的关键。通过对高校教师职后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是各大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尤为迫切的要求。为确保培训的质量,我们首先就要做好培训中的管理工作,保证各个环节通畅有序,这样才能保证培训的质量和实现培训的目标。

1 精细化管理含义

精细化管理是在基础管理的前提下,将精细的理念、文化、创新融入到管理的过程当中,更注重过程运营细节的落实,体现高效、科学的管理模式。20世纪90年代,教育的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开始被广泛推广,它是从企业的精细化管理继承延伸而来的。学校的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环节错综,更需要注重过程的细节管理,其核心在于规范、专业、高效管理,以此来达到管理质量和效益的同步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倡导科学管理和人本管理相结合,强调学校管理者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注重服务意识,建立科学、高效、制度化的管理模式。采用规范化的管理流程统筹兼顾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培训项目。

2 实施培训项目精细化管理的策略研究

培训质量管理机制作为保障机制的核心系统,其功能是对培训质量保障的具体组织和执行,它直接影响着培训质量保障机制的功能发挥。在实施之前做好培训计划,在项目组内部做好任务分工,各相关负责部门密切合作、相互配合、共同协商完成培训工作。

2.1 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在高校师资培训项目管理中占据核心位置,对于工作人员、授课教师、参培学员的科学、严格、有序的管理,有利于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潜能,为培训有条不紊地运转起着关键作用,确保培训目标的实现。

2.1.1 建立科学考核评价机制

项目组定期对参与项目的行政、教学工作进行考核和测评,通过调差问卷的满意度统计、交流座谈方式,这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监督和激励的作用,以此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运行。

2.1.2 建立公平激励机制

高校师资培训对授课教师的要求高,他们在专业领域有较高的造诣,为保证付出和收获成正比,让人员充分发挥积极性,项目组应采取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长期激励与短期激励结合起来,同时开发、使用有效的激励形式,通常可以采用以下方法:①薪酬激励。高校项目办可实行结构薪酬,采用低基本工资、高绩效工资和奖金,收入和绩效挂钩,并拉开收入档次。②有条件的福利激励。所谓有条件,一方面是根据项目经费选择适当的福利额度;另一方面,对于能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的员工给予一定的福利待遇,比如电话补贴、交通补贴等。③环境激励。环境包括硬件和软件,硬件是指项目组通过改善职工的办公条件、多媒体教室的硬件设施、公寓的住所环境、给参培教师丰富生活的娱乐或健身器材等等。软件是指优质的课程资源、一流的专家队伍、高效的管理模式等。通过软硬件环境的改善,不仅应为职工、授课教师、参培教师提供一个舒适的硬环境,而且尽量改善软件条件,作为提升培训质量、重视人才的手段。对于参培教师来说,他们看重软件条件,获取和一流专家对话的机会,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提高科研能力,更受参培教师的青睐,这样的环境更能激发职工的创新思维和工作热情。

2.2 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是项目组织结构中的一个模块,是最核心的环节。为保障整个教学过程的良好运行,我们采取团队合作式的管理。这种管理模式采用专人专项负责管理,分工明确。权、责、利明晰。在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为加强高校培训的教学工作,规范教师聘请的程序和管理,要求将教师的聘任、管理制度化,保证质量监控。

2.2.1 严格遴选师资,细化教学管理

在任课教师的遴选方面,高等院校具有副教授副研究员以上职称、学术造诣高、在本学科领域、基础教育研究或学科教学研究有较大影响的专家和研究人员;中小学具有特级教师职称,在教学理论方面具有一定研究、教学实践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

教师聘任的程序方面,被聘任的教师需经过培训相关院校进行资格审核及试讲,各方面条件通过之后,校方应明确告知所教课程、报酬标准以及在教学内容、方式、时间、质量等方面的要求,使教师在上课前能够充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以确保教学质量。

教师遵守制度要求方面,凡被聘任承担师资培训教学任务的教师必须认真备课,按时上课,遵守学校有关的规章制度,保证教学质量。在课堂上严禁发表或散布违反党和国家政策的言论。要求必须按时课表规定的时间上课。教师违反规定造成教学事故者,报请学校按照有关制度处理,并联系所属单位联系解决。

2.2.2 注重细节,保证教学过程有序

在教师上课之前,班主任教师要提前通知并提醒上课的时间和地点。如果有特殊的情况需要调课,那么班主任教师要提前告知项目办,对课程的安排进行及时的调整。在授课教师讲课之前,班主任要做简短的介绍,结课之时,要对本节课内容做以概括。在此期间,班主任还要广泛了解学员的意见,对教师讲授质量和课程内容进行了解,及时做好沟通,有效保证课堂效果。在此期间,班主任还要做好通讯录、证书、宣传等工作,从细节着手,保证教学过程井然有序。

2.2.3 完善培训长效监督机制,确保培训质量

培训质量评估是对培训质量进行价值判断的系统测量和考评,为教学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每一个项目的每个学科都要涉及出全面的、详细的、能够充分反映培训各个细节的调查问卷,下发之后及时回收,由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满意度的统计,做成图表对各个要素进行反馈。便于我们综合统筹,及时改进。适当地通过座谈会,面谈的形式对调查培训质量作以补充。评估机制必须通过全面地收集有关信息,按照严格的科学程序,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活动。

2.3 财务管理

2.3.1 重视财务管理,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培训项目财务管理是对整个培训过程所作的综合性管理。重视财务管理是对培训工作的有力保障。只有从思想上重视财务管理,才能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改进。否则会造成专款不能专用、资金浪费等不良情况。因此,只有强化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效率和财务管理水平。

①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严格按照财务法规定履行职责,客观公正地搞好服务,并抵制不正当的违法行为和财务纠纷。②财务人员要具备处理复杂经济财务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同时要具备较强的团结协作意识,正确融洽地处理好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单位内外的关系,树立财务人员良好的社会形象。③组织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学习税务、法律、审计等方面的相关政策法律规定以及发达国家财务管理工作的先进经验,充实业务,更新理念,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2.3.2 坚持科学预算,严格资金的使用和控制

项目管理机构财务部门收到上级下达的文件后,根据要求,及时做好项目实施之前的预算,合理分配资金。同时,根据培训任务、费用支出、概算和有关财务标准等,编制项目管理费支出预算表上报上级领导审批。开支预算批准后,项目组要严格执行。管理费用支出预算总额不能超过文件规定的项目管理费用总额。财务部门可进一步量化、细化和优化经费开支,编制各分项经费明细预算,报上级行政部门审批后执行。

①资金预算方面。在培训项目实施之前,根据培训时间的长短、培训方案的设计等材料,按照各项费用支出门类、支出数额等,科学编制项目资金需求及分配预算。做好培训前的资金筹划工作,明确资金用途,提供清晰的思路。

做好预算工作,我们要做到:一是要做好预算审查。在项目启动之前,培训实施单位将财务预算上报上级行政部门审核。审批经费预算时要看是否按照要求安排经费,各个类别的经费是否合理。二是做好借款控制关。借款即开支,为避免开支超额,要严格控制开支,必须严格控制借款。要按预算借款,这样才能保证经费预算的合理实施。要结合培训任务和进展情况,制订出科学合理的阶段用款计划,经项目实施单位负责人批准后,项目承办机构向上级财务部门借款,做到既保证完成培训任务的资金需求,又不造成资金闲置。

②资金控制方面。财务管理中的资金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这有利于财务部门及时做好资金使用的调控,确保预算的合理支出。一是要做好审核报销。审核报销是控制费用使用和确保资金使用的重要环节,通过严格审核,来确保培训项目资金流动的合理性以及合法性。建立请示制度和联签制度,根据支出金额的数量,申请上级领导资格审批,这样形成层层审批,避免造成资金损失。二是做好检查考评。一方面,财务部门要做好阶段性的财务分析报告,先从自查做起。另一方面,上级财务部门要督查有力,不定期地进行分支部门的财务运转情况,看是否保证专款专用,是否各个类别的经费超过预算。

3 结束语

高校师资培训管理,是以服务于高等教育的一项人才管理工作,对于提高高校师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精细化的管理模式,有利于保障培训的每个环节,全面推进培训管理效率和水平,保证培训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赵玉林.教学质量管理原则与教学督导职能定位理工高教研究,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