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集锦9篇

时间:2024-01-15 15:13:46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范文1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

2.借助文言文中学过的生字,推想相关词语的意思。

3.体会引用名人名言的好处。

4.从整体布局、运笔风格、结构安排等方面欣赏书法家赵孟的楷书作品。

5.积累有关革新、发展的古语名言,大致了解这些古语名言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交流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借助文言文推想成语的意思。

▶教学策略

1.交流平台

围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话题,以孔子的名言谈话导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交流。教师相机指导总结,强调要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运用这些好习惯来提高学习效率。

2.词句段运用

引导学生借助文言文中学过的生字,推想相关词语的意思,学会举一反三迁移运用已学过的知识。以谈话引入的方式引导学生说一说他们知道的名人名言,让学生通过比较引用名人名言的句子和去掉名人名言的句子在表达效果上的差异,再联系课文内容和例句深入体会引用的好处。

3.书写提示

通过展示书法作品,让学生拓展交流他们所了解的其他有名的书法家,引入书写提示。引导学生从整体布局、运笔风格、结构安排等方面来欣赏赵孟的楷书作品,并谈谈对自己今后写字的启发,达到提高学生的书法鉴赏能力和指导学生写字实践的目的。

4.日积月累

课件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古语名言,通过自由朗读、练读、分组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初步理解古语名言的意思。学生交流自己对名言的理解,教师引导总结四句话的相通之处,学生尝试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最后拓展交流这四句名言对自己的启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

2.借助文言文中学过的生字,推想相关词语的意思。

3.体会引用名人名言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

交流平台

1.谈话,导入“交流平台”。

课件出示:

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贯如自然。”

——《汉书·贾谊传》

谈话:孔子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小时候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天生的一样牢固)今天我们来围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话题进行交流。(板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读一读,结合实际交流。

(1)启发引导:同学们,如果在学习中遇到问题,你们会怎么办?

预设:遇到问题,随时向人请教,或者读书、查资料,琢磨解决问题的办法。

小结:对啊,勤问勤查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它能让我们学到不少知识,也能让我们获得好的学习方法。(板书:勤问勤查的习惯)

(2)自读交流。

①同学们默读“交流平台”的内容,教师提出自读要求:

课件出示:

l

一边读一边思考:除了“勤问勤查”,还提到了哪些学习方法?

l

重点的句子做标记。

②学生交流学习方法,读出相关的句子。

课件出示:

l

勤问勤查的习惯

l

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l

坚持课外阅读的习惯

l

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

3.联系实际,拓展交流。

(1)引导交流:在学习中,除了上面提到的四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你们还有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请大家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谈一谈。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点拨。

预设:课前预习的习惯、举手发言的习惯、写日记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等。

(3)小结:同学们,希望大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习效率。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的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怎样通过“交流平台”的教学,让学生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有更深的认识呢?首先,谈话导入,引入交流主题;接着,在老师的启发与引导下,谈到勤问勤查的习惯,以及其他三种学习习惯;最后,让学生联系实际交流自己的好习惯。

二、

词句段运用

1.推想词语的意思。

(1)设问引入。

师:同学们,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运用的。理解成语意思的方法有哪些呢?

预设:联系上下文、查工具书、联系生活实际、抓重点字等方法。

引导:今天我们来学习联系文言文中学过的生字推想成语意思的方法。

(2)举例说明。

①出示成语:赴汤蹈火。

②引导:请联系文言文学过的生字,说说成语“赴汤蹈火”的意思。(指名说)

③回顾:《两小儿辩日》中“及其日中如探汤”的“汤”是什么意思呢?(热水)

④学生试着解释成语。

⑤教师小结:跳进热水之中,踏着烈火,比喻不避艰险,奋不顾身。

(3)完成练习。

①学生根据刚才的方法,借助文言文中学过的生字,推想成语的意思,完成课本第91页的第一题。

课件出示:

你能借助文言文中学过的生字,推想下面成语的意思吗?

走马观花

自愧弗如

声泪俱下

不以为然

过犹不及

②学生交流。可以运用泡泡提示语中的句式交流。

走马观花:走,奔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

自愧弗如:弗,不。自感不如别人而内心惭愧。

声泪俱下:俱,一起。边诉说,边哭泣,形容极其悲恸。

不以为然:然,对。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过犹不及:及,达到。事情办得过火,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

2.引用名人名言。

(1)谈话引入:请说一说你们知道的名人名言。(可指名回答,也可小组内互相交流)

过渡:同学们知道的名人名言真不少。在文章中引用名人名言,往往能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2)体会引用名人名言的好处。

①读下面的语段,体会引用的好处。

可以用以下两种方法体会引用名人名言的好处:一是联系上下文,二是比较引用名人名言和去掉名人名言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课件出示:

l

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

l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像我这样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

②教师归纳总结。

开头引用名人名言具有提纲挈领、总领全篇、引人入胜、为整篇文章奠定基调等作用。文中引用名人名言可以在说明问题、阐明观点时增强说服力,具有突出中心、富有启发性、使语言精练等作用。而在文章末尾引用名人名言则可以起到画龙点睛、启迪读者的作用。

(3)联系实际谈体会。

教师提问:你在习作中引用过名人名言吗?通过学习,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举例说明,谈体会。教师予以肯定和鼓励,并提出要求。

【设计意图】如何让学生体会引用名人名言的好处呢?一是联系上下文,二是作比较。不仅要让学生体会到引用名人名言的好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习作中恰当地引用名人名言。因此,设计了“联系实际谈体会”的教学环节。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从整体布局、运笔风格、结构安排等方面欣赏书法家赵孟的楷书作品。

2.积累有关革新、发展的古语名言,大致了解这些古语名言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

书法欣赏

1.图片导入。

课件出示:

师:这是谁的作品?你还知道哪些有名的书法家?

学生:这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还知道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苏轼、米芾、黄庭坚等书法家。

师:书法史上的“楷书四大家”是指唐代欧阳询(欧体)、唐代颜真卿(颜体)、唐代柳公权(柳体)、元代赵孟(赵体)。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元代书法家赵孟的书法作品。

2.书法欣赏。

(1)指导欣赏的方法。

可以从运笔特点、结构特点、整体感觉等方面欣赏书法作品。

(2)欣赏元代书法家赵孟的楷书作品《三门记》。

①课件出示作品:

课件出示:

②学生说自己的感受。

教师提示:运笔自然,点画圆润多姿,具有行书的笔意;结构严谨端庄,平正宽绰;整体上显得秀丽柔美,稳健大方。

③师:欣赏完《三门记》,你对今后的写字有什么想法?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由“楷书四大家”引入,不仅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文化常识,还对书法家赵孟的成就心生敬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提高学生的书法鉴赏能力?关键是要让学生掌握书法欣赏的方法,而本环节突出了方法指导。最后,引导学生从书法欣赏中受到启发,指导自己的写字实践。

二、

积累古语名言

1.读一读,了解大意。

(1)考考大家:比喻学生的成就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可以用哪一句古语名言来形容?(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读一读下面的古语名言。

课件出示:

l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

l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礼记》

l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

l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淮南子》

自由朗读,教师教读,练读,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3)试着说一说每句话的大致意思。

①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会发生变化,只有发生变化,事物的发展才不受阻碍,事物才能不断地发展。

说明在面临不断发展的局面时,必须要改变现状,进行变革。

②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持之以恒,不停地革新。这句话从勤于省身和动态的角度来强调要及时反省和不断革新,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创新不已。

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靛青是从蓼蓝里提炼出来的,但是颜色比蓼蓝更深。常用以比喻学生的成就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④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如果对人民有好处,

就不必效法古人的制度;

如果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旧的规矩。

(4)这四句话的共同意思是什么呢?(改革创新,发展超越)

2.背一背,畅谈体会。

(1)引导背诵。

(2)拓展说话:学习了以上四句古语名言之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设计意图】对于这四句名言,重点是让学生读读背背,了解大意。这四句名言都是文言古语,有些拗口。老师要教读几遍,让学生以多种形式朗读。读熟了,“其义自见”。学生说一说每句话的大概意思,老师只适当点拨指导。最后,力争让绝大部分同学把这四句古语名言背下来。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语文的核心素养。本次语文园地教学,注意到了以下三个方面:

1.巧妙导入。

成功的课堂导入,会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情境,更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次“语文园地”设计了设问导入、谈话导入、图片导入等,效果不错。

2.方法指导。

千金在手不如掌握“点金之术”。例如,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而是以此为例教给学生一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即借助文言文中学过的生字,理解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并解释成语。后面的“书法欣赏”也是从鉴赏方法的角度设计教学环节的。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范文2

【关键词】幼儿园;小学化;调查研究

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要求,幼儿教育应当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将保育和教育相结合,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寓教育于生活及各项活动中,然而在幼儿园实践教学中,把幼儿当作小学生来教育的倾向日益突出,其中民办学前教育和农村学前教育存在小学化倾向的问题尤为凸显,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要求,让幼儿学到“知识”,开始让一群3-5岁的孩子学汉字、学拼音、学算术。本次研究分别在具有代表性的四川达州三所乡镇幼儿园进行了为期两个半月的深入调查,就现状这一问题作准确、真实的呈现。

一、各幼儿园基本情况介绍

(一)各园办园历史和规模

(1)幼儿园A位于达州市宣汉县清溪镇,这是一所附属小学幼儿园,占地面积300多平米,共三楼,有一个50平米左右的小操场。

(2)幼儿园B位于达州市大竹县高明乡一所私立幼儿园。这是一所附属于小学的幼儿园,办园于1999年,幼儿120余人。

(3)幼儿园C位于达州市渠县,是一所县级市公立幼儿园,至今已有办园四十多年的历史,实占地面积三百多平米,共一栋三层楼的教学楼,一个70多平米的操场。

(二)各幼儿园硬件设施情况

(1)A园共八间教室和一个独立的办公室。每间教室设施基本相同,分别有20多张陈旧的桌椅和一块黑板,教室前面有一张办公桌和一把藤椅。

(2)B园学校建筑分一栋三层教学楼,一栋四层综合楼(综合楼是教师和小学生的宿舍),幼儿园没有独立的场所。幼儿园共三个班,分别是大班(也称学前班)、中班、小班,三个班幼儿教室布置在教学楼第一层,其余是小学生的教室和场所。幼儿园仅有一台电子钢琴、小班教室有一个凑合能看的电视。

(3)C园一共有九间教室和三间办公室,每间教室里的配置设施都是仅有二十多张破旧的桌椅和一个很大的教学黑板可供使用,幼儿基本没有可以活动的空间,教室里没有玩耍的玩具和可以阅读的图书。

(三)师资情况

(1)A园幼儿教师分别有7名教师和1名园长,园长和其中2名教师学历为高中文凭,5名教师为初中文凭,皆没有幼儿教师资格证。

(2)B园幼儿教师5名,园长1名(小学校长),最高学历大专,最低学历初中毕业,皆没有幼儿教师资格证。

(3)C园共有十多名幼儿教师和一名园长,在这十多名幼儿教师中,除了有五名教师专业对口以外,其余都是小学教师或者中学教师,没有幼儿教师资格证。

(四)班级设置

(1)A园共有7个班级,分别为2个小班、中班、大班和1个学前班。班级人数平均在60~90之间,每个班配有一个教师。

(2)B园共三个班,分别为小、中班和学前班(大班和学前班并列为一个班),班级人数平均在30~40之间,每班配有一个教师。

(3)C园公有8个班级,分别为2个小、中、大班和学前班。班级人数在40~60之间,小班级有两个教师,其余班级分别为一个教师。如图所示:

从上面三所性质不同的幼儿园中不难看出,在班级设置这一块中都存在着严重的小学化倾向问题,这样的配置比例真是令人堪忧。

二、乡镇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现状

(一)乡镇幼儿园课程设置小学化

乡镇幼儿园各种条件限制,在安排幼儿的教育教学课程时,安排固定的课程,没有按照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选取适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课程。从小班开始就按照规定的课程学习,每天有满满的课程安排接近小学的教育。

小班课程表:(A园)

星期一 音乐 语文 英语 数学 健康

星期二 音乐 体育 语文 科学 美术

星期三 体育 美术 语文 英语 数学

星期四 语文 语文 英语 健康 音乐

星期五 语文 健康 科学 美术

中班课程表:(B园)

星期一 体育 音乐 语文 数学 健康

星期二 语文 英语 音乐 社会 数学

星期三 英语 语文 数学 美术 科学

星期四 语文 数学 美术 体育 科学

星期五 语文 社会 美术 健康

大班课程表:(C园)

星期一 语文 英语 音乐 数学 社会

星期二 音乐 语文 健康 数学 科学

星期三 体育 数学 美术 语文 语文

星期四 英语 语文 社会 数学 科学

星期五 语文 健康 美术 数学

从上面的课程表中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园没有根据每个年龄段幼儿发展状况、能力水平进行研究、设计合适的弹性课程,完全是一种小学化课程。

(二)乡镇幼儿园教学知识和难度小学化

乡镇幼儿园直接将教学知识与小学内容相接。课程设置单一且枯燥,课程的内容也不新颖(像创编、手工、弹琴、活动、区角、游戏活动等幼儿感兴趣的课程很少,自制和配备的教具有限或者根本没有),随意地开设拼音、汉字、算术、英语等课程,甚至要求幼儿会背加减法口诀及乘除法口诀,要求像小学生一样以学习为主。在教学内容间也看不出其相关性和科学性,教学的知识难度对于幼儿来说是很大的。

(三)乡镇幼儿园在户外及游戏活动安排上小学化

(1)保教其后。很多乡镇幼儿园在中班尤其是大班和学前班的教育中,坚持以“智育为主,体育其后”,以“教学”代替“保教”,以“知识的积累,行为的规矩”代替幼儿身心的协调发展。A校没有保教,全班就一个任课教师,教学模式和小学一样,上半天上完就放学回家吃饭,下午2点半又再入园。B校也一样,只有一个任课教师,中午孩子们吃完饭就趴在课桌上休息,冬天中午以防感冒,取消午休,午休时间由各班老师随意安排。C校部分班级是两个老师,中午孩子们在学校吃饭并午睡,教学形式也是和小学一样,每天重复各种汉字拼音的学习,没有具体、规范的行为习惯。

(2)忽视幼儿游戏活动和户外活动。由于很多具体的智育教学占据了幼儿的时间,很多乡镇幼儿园都简化或者忽视了孩子们的游戏时间和户外活动时间,让很多有必要的游戏活动和户外活动都没有开展起来,本应该属于孩子们的游戏时间也越来越少。另一方面,很多想乡镇幼儿园为了减少幼儿因为户外活动导致出现安全问题,也简化了幼儿的户外活动。特别是比较偏远的农村幼儿园的教学,并不是组织幼儿从游戏活动中学习,取而代之的是让幼儿在教室里面背书、写字、上课等。如A校的体育课内容居然是学习广播体操并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练习,除此之外就是自由活动,从来没有户外游戏活动的开展。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范文3

目前在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艺术时,需要明确几点:①优化的路径,仍需在目前的大环境下进行;②遵循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应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③须在师生互动关系的平台上,完成课堂教学。

由此,本文以“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路径探讨”为主题,目的就在于:针对上述3个方面的规定,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探讨。

一、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误区

需要明确一点,现阶段在开展语文教学艺术优化时,不能脱离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实际环境。只有在认识了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误区之后,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相应语文教学艺术的塑造。

(一)升学压力促使小学语文教学仍以应试为导向

小学仍面临着局部区域内的升学压力,这种压力就使得:对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取决于学生的测试成绩;测试成绩的效果,又直接与教师的工作绩效挂钩。因此,无论从客观还是主观因素上来考察,这些都阻碍了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优化。所外化的表现形态便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非常突出知识点的讲授,而忽视了语文本身的人文性特征。

(二)传统课程设计限制了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施展

正如上文所述,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小学语文教学难以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然而,传统课程设计的固化又进一步限制了上述实践的开展。通常情况下,小学语文课本的版本在较长期不会发生变更。这在方便教师教学的同时,又导致了教师在教学模式上的固化。固化的模式限制了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当然,语文教学艺术也就无从展开。

二、小学语文教学艺术体系的构建

小学语文教学艺术体系的构建,不可能跳离现有的制约因素而展开。由此,只有在承认目前现状的前提下,去寻找最易实现该培养体系的切入口。如,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模式的建立,使学生主动的去说、读和写,在双向反馈下逐渐使小学生形成语文的综合素养。

(一)学生主动性的引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这句话所折射出的道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应该引入学生感兴趣的信息。当然,该信息应与教学有关。在有限的语文教学时段中,教师可以采取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

(二)教师讲授模式的改善

正如上文所述,目前小学语文过于突出知识点的传授。不可否认,这些知识是小学语文课程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过多的去强调这些知识的传授,将使语文教学程式化缺少吸引力。本着快乐学习的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思想与情操的培养。

(三)师生互动关系的形成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关系的构建,具体体现了“主体性”教育的现代教育思想。具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就体现为,在有限的课时内形成一种师生双向互动的关系。以启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目标,充分引致他们在学习中的兴趣与求知欲。

三、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具体途径

诚然,在目前制约因素存在的条件下,实现小学语文教学艺术优化的途径还有许多种。并且,针对语文教学艺术系统性而言,还需要诸如历史、政治等其它学科知识的辅助。

(一)学生主动性引致的实施途径

以“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为例:由教师在导课过程中提炼出来几个小问题,如:同学们知道圆明园吗?对于圆明园,你了解多少?英法联军为什么要毁灭圆明园呢?通过让学生交流课前通过读课文和查阅资料了解到的关于圆明园的情况。知道圆明园占地月347公顷,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代皇帝,经过150多年的修缮扩建,花费了不可计数的人力物力,汇集了无数天下胜景和名园的精华。可就是这样一座万园之园,却被英法联军毁灭了。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老师带领学生就作者当时的心境、文章的内涵,以及文章的风格等方面来对该问题进行诠释。这样:①通过预设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并使他们的精力集中;②利用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见闻,来体会该文章的内涵意境;③通过查阅、收集、交流,学生切实了解圆明园的价值,再从朗读中体会侵略者的残暴和野蛮,真正激发学生的悲愤,痛惜等情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这就在短时间内,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教学环节。同时,也引致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进了他们的语文素养中的人文素质。

(二)教师讲授模式改善的实施途径

课堂教学的环境与氛围能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强化学生的感受,推进教学的进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如对于“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教师可以从历史的角度挖掘出圆明园的一些背景资料,以及该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有效教学。教师在教学时首先通过课件展示直观再现毁灭前圆明园的美丽、毁灭中圆明园的惨烈、毁灭后圆明园的肃杀,直接地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引起情感的共鸣。在此基础上帮助他们理解一些存在疑惑的词语,如“金碧辉煌”、“西洋景观”等,然后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朗读“圆明园有…也有…有…也有…还有…不仅有…还有,”引导学生从“…、举世闻名、民族建筑、西洋景观、瑰宝、精华、饱览中外名胜”等词语中体会圆明园的美丽和伟大。接着出示圆明园珍贵的文物图片、被英法联军掠走的圆明园文物文字资料和图片,烈火熊熊燃烧“三天三夜”的图片”让学生更直接的体会到圆明园文物价值的不可估量!圆明园文物的损失无法想象,不可估量!从而更加深对英法联军的愤恨。然后再次回顾圆明园盛时盛况,抚今追昔,从“有…有…有…还有…”中,推出“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也没有了…”,让学生一读再读,一悟再悟,让学生的情感在爱与恨的跌宕中进一步升华。这一过程,也和语言的感悟融在了一起,为后面学生的练笔──情动辞发奠定了感情基础。老师及时抓住这一时机要求学生把此时此刻最想说的话用笔写下来。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写的话相机引导,让学生在写话交流的过程中领悟到: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了祖国的强盛与衰败,只有祖国强盛了,才不会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这样的教学就显得生动、具体,易于学生的理解,也满足了优化语文教学艺术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唐建华 论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拓展[J]科学咨询,2010(2)

[2]张薇 创新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生命[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1)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范文4

一、在校园里营造英语文化氛围

为了营造校园良好的积极的英语文化氛围,我们应力求做到:让学生一踏进校园,就能被强烈的英语氛围所围绕,这样师生可以共同在充满人文气息的英语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英语素质。

1.英语遍及校园的每个角落

充分利用校园中一景一物的教育意涵,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循序渐进地接受熏陶。校园的一花一草一木、所有的办公室、教室名称、玩乐场地的器材名称、所有指示牌、警句牌、德育专题用语等都用英汉双语书写。如教师办公室Teachers' Office;女厕所Ladies' Restroom等。在花坛绿草中的警句牌如:I'm sleeping. Let me alone.(小草正在睡觉,请勿打扰)

2.充分利用英语板报

校园板报的编辑内容应不拘一格,具有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特点,可适当介绍一些节日的小知识,英语趣闻,谚语等;可以介绍异域风情,展现别样的外国文化;可以答学生问;可以反映最新的校园动态;可以展示学生的优秀作业和适当的课外材料补充等。尽量做到形式的形象生动,内容的丰富知趣,充分融合英语学习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3.构建多方位的英语视听系统

学生每天早上在门口站岗时用响亮的英语向师生们问候,这样大家每天进校门时便轻松地感受到浓浓的英语氛围。还可利用校园自动广播系统的播音功能进行早晚问候的广播节目。当学生兴高采烈地走进校园时,如果听见这样的问候“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Today is fine. Have a good day!”心中便觉得一天有了良好的开始。傍晚时分学生们离开校园时,如果从广播里听到这样的叮嘱:“Hello, everyone. Are you happy today? It's time to go home. Keep the line . Don' t forget your things. See you tomorrow!”这种别致的告别与祝福又会让学生倍感关怀。也可以用英语儿歌作为上下课的音乐铃声。

二、教室环境的布置具有英语特色

教室学英语的氛围营造好,能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诱发语言学习的潜能,让学生在耳闻目睹中感知英语。

1.教室物品用双语标注

首先,用英汉双语书写的名人警句贴在教室两边的墙壁上,并定期更换。教室的其他布置都努力做到与英语学习相挂钩。如:印有英文词组的窗帘,标有英文说明的盆景植物,英汉双解的班级常规,还有摆放整齐、随手可及的学习辅导书等。另外,还可以用英语标签粘贴教室的用品及各自的文具:schoolbag(书包)、pencil-case(文具盒)、textbook(教科书)、notebook(笔记本)、computer(电脑)、teacher's desk(讲台)等。

2.教室前墙的黑板设“英语角”

学生在教室里视线停留最多的地方是黑板,积极利用这块宝地,使学生随时感受英语的存在。在黑板左上角特地加一栏,轮流的值日生担当起用英语书写的任务,写好当日日期、时间、天气和课程安排,以及每日一句名言或日常用语。鼓励大家一起练习说,通过直接刺激、尽力模仿、反复强化,由少到多、由易到难地逐渐掌握简短的日常用语表达方法,从而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集体学习环境。

3.教室后墙的黑板报设英语园地

英语园地可以由“英美文化荟萃”、“英语快餐”、“词汇银行”等几个固定板块构成,根据课本内容适当安排布置,有利于学生们更进一步地了解相应主题的内涵。在学了“Animal”话题后,要求同学们在“词汇银行”中搜集一些常见的动物单词(包括书中出现的和查阅到的),在“英美荟萃”中呈现各个国家的标志性动物,图文相应成彰,使学生在做做、说说、画画等环节中感受英语融于课外的快乐。还可根据学生掌握的英语水平,布置一些与教材同步的练习,语法知识,也可以是一些复习词汇的项目活动,如填字游戏,单词接龙等。

三、利用实物教具营造教学情境

心理学研究证明,教学中所展示的形象越是直观、鲜明、有趣、生动,就越能缩短学生感知的时间,越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胃口,激发学生认知的潜能。大部分单词在小学英语课本中是表示具体的事物,如学习用品、交通工具、动植物、颜色、身体、食品、玩具、衣物、学校等。那么在教学这些类别的单词时,可通过实物或实物模型来再现单词,激发学生大脑兴奋,形成深刻持久的印象。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范文5

论文摘要: 新时期,校园文化对小学语文教育资源有着深远影响,本文从物质层次的校园文化和精神层次的校园文化活动两方面进行了论述,论证了校园文化对拓展小学语文教育资源的空间、明确语文教育的导向、提高语文教育资源的感染力、提高语文教育资源的灵活性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传统语文教育往往把语文课程的作用狭义地定义为学生获得知识的基础、工具。虽然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但2003版的《普通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论述课程性质时,终于确定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同时强调:“小学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语文课程除了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外,还肩负着人文教育的使命。

不论工具性也好,人文教育也罢,要实现语文课程的教育目标,都必须从语文课程资源上体现,也就是语文教育资源。所谓语文课程资源,朱绍禹先生认为:“是指能够转化为语文课程和服务于语文课程的各种因素和条件的总称。”而传统语文教学往往把语文教材狭义地等同为语文课程资源,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的资源基本上是一本教材,一个大纲,一册教参,一个课堂。语文教学内容的封闭性和枯燥性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求和生活体验不相适应。一方面,小学生处于成长的青春年华,他们心中对语文学习充满着想象、憧憬和期待,他们希望语文教学不局限在教室的狭小环境里,而应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面向真实生动的生活世界;他们希望语文学习能够放飞自己的思维和心灵,给自己提供一个充分想象和体验真善美的空间。另一方面,由于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语文教师往往固守于课堂教材,忽视了对学生兴趣、爱好、价值观和能力培养,语文教学程序化、刻板化,严重脱离学生的思想、生活和个性发展的需要。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学内容往往和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存在着很大的距离,学生难以体验教材中的一些教学内容;枯燥乏味的脱离现实的语法分析、段落分析、归纳中心和缺乏语境的文言练习,等等,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想象的空间,把语文学习变成了纯技术的训练方式。在写作上,不少小学生的作文存在着无病、虚情假意、言不由衷、胡编滥造甚至抄袭等文风不正的现象,假话、大话、空话屡见不鲜。其原因在于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文时,过多地强调内容要有意义、有思想性,侧重于它的社会价值取向。

美国教育家华特·乃·科勒涅斯克曾经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凡有过语文教学经验的人士都有这样的体会,那些语文成绩突出、写作能力强的同学,哪个不是有着广阔的阅读面和丰富的知识积累。所以,仅把语文教育、语文课程资源禁锢在规定的统一的教材中,那是不会有灵动、和谐、创新的语文教育的。要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打破传统语文教育中的樊篱,就必须首先从语文课程资源入手,要以教材为依托,拓宽语文课程资源的视野,增加学生的学习素材。

《普通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第四部分“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中指出:“小学语文课程要满足多样化和选择性的需要,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加强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建设,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向前推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完美的课程改革也难以变成实际的教育成果。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本土的资源和经验、让学生的日常生活进入教学之中。

校园文化作为当今学校生活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进入学生的经验世界,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校园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它不仅仅是指学生的课外活动或者师生的业余文化生活,还包括学校环境、组织制度、人际关系、舆论风气等多方面的内容。校园文化充盈于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贯穿于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之中。一个学生从进校到离校,可以说每天都生活在校园文化的氛围之中,无论在课内,还是在课外;无论是个体活动,还是集体活动,校园文化总在无声无息地影响着他,伴随着他的成长。校园文化与学生生活世界的紧密联系,使它在塑造学生人格心灵、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那么,校园文化对语文教育资源到底有哪些影响?

一、从物质层次的校园文化看

(一)拓展语文教育资源的空间

优秀的校园文化随时随地会给人一种无形的力量,催人奋进,因为其中折射着学校传统、思想、精神等,能培植出师生员工的内心信念和奋发向上的热情,促使其产生一种归属感、自豪感和学校的凝聚力。正如张楚廷教授所说:“显然,人在环境中并非完全被动的,不能说有什么样的环境必然只有什么样的人,甚至还可以说,环境,尤其是观念环境还是为人所决定的,然而,毕竟当人对环境产生好感,产生从众感、认同感的时候,环境的影响是特别大的,或者在环境(或其局部)具有特别大的诱惑力的时候,影响也就特别大。这种分析也告诉我们应该朝什么方向去建设学校隐形文化。”可见,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从规划到最终完成,都不仅仅是纯粹的物质资源建设,更重要的是语文教育资源建设。

(二)明确语文教育的导向

校园物质文化可谓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导向,它是以特有的象征符号向人们潜在地灌输着某种思想、规范和价值标准。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教育家维多里诺认为,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工作。近代教育学的奠基人夸美纽斯也认为,学校应当是一个快意的地方。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没有健全的教育环境而能培养成真正可贵品质的例子,我连一个也没见过,或者反过来说,有了正确的教育工作而会产生堕落的性格,也不会有的。”

置身于优美的校园环境,广播、宣传橱窗、花草树木、山石盆景、墙报标语,无不对师生员工的行为举止产生导向作用,就连洁净的墙壁也仿佛向你我告知:不要破坏这优美的环境。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中,一些教育家的实践也为我们提供了鲜活的范例,如陶行知先生呕心沥血创立的晓庄师范,苏霍姆林斯基耕耘了数十载的巴普雷什中学,陈鹤琴主政时期的南京师范学院等。

二、从精神的校园文化活动方面看

(一)提高语文教育资源的感染力

校园文化活动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它在思想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点既不同于讲课和作报告的直接灌输,又不同于规章制度那样带有强制性的行为约束,而是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达到教育的目的。校园活动文化寓抽象的道理于各种活动之中,为学生创造一个富有感染力的文化氛围。学生在这种环境和气氛的熏陶中,激发其思想感情,陶冶其道德情操,锤炼其意志品格,提高其审美能力。譬如在阅读文艺作品或观看校园剧的过程中,几乎有一种牵制力量,使学生的思想感情随着故事情节或剧情的发展而产生共鸣,受到政治思想、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启发和教育。参观校史馆或演唱校歌,可以使学生受到生动形象、激奋人心的优良传统教育,萌发起为母校争光的情愫。各种文艺和体育竞赛活动可以使学生受到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增加竞争意识。高雅的艺术作品欣赏或优美的歌曲演唱,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校园活动文化就是通过这些生动活泼的形式,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由被动转为主动,实现自我教育,增强教育效果。

(二)提高语文教育资源的灵活性

由于课堂教育的整体性、统一化,大多数学生课堂上表现出更多的是显示其共性,而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由于活动的丰富多彩和学生的自主选择、自主参与,学生的思想性格、价值观念,更多更直接地体现出他们的个性,学生成长中的差异和差距,很大程度上是在课外拉开的。因此健康多元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张扬个性、发展特长所起的作用和影响,是学校其它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学生们在活动中可以互帮互助合作学习,可以亲身投入实际场景中去探索、去发现,开拓了视野、启迪了智慧、激发了求知欲,使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学生们在活动中最大限度地自我开掘个性的潜能,校园文化活动也是学生适度的自我表现和合理的心理宣泄的良好形式,因此,由校园文化而带动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葛金国.校园文化:理论意蕴与实务运作.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

[2]余昱.走向学校语文.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

[3]顾黄初.顾黄初语文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王斌华.校本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范文6

【关键词】校园文化 英语教学 文化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7-0109-01

为了研究英语教学的文化培育路径,提高高中英语教学质量,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我校成功申报并完成了常州市级课题《“校园文化”视角下的英语教学策略研究》。

一 校园文化与英语教学策略概念的界定

校园文化是校园建设过程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称。它不仅包括校园建筑艺术、校园绿化、教育教学管理,也包括整体办学理念和师生的思想、生活以及行为方式等。

所谓英语教学策略,是指在英语教学中根据一定理论设计教学方案,并通过实践形成一定的教学方式和思维方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的整体思维。

二 发挥学校文化功能,促进英语课程教学的理论依据

根据高中英语新课程实施标准,让学生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有利于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认知与理解,同时有利于培养世界文化意识,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中要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为发展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 创新之处

我校的课题有三大创新之处:(1)将校园文化与英语教学策略有机地结合起来;(2)将英语教学有机地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在文化建设氛围中,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3)溶入学校的育人导师工作制,使本课题具有独特之处。

四 依托“校园文化”的英语教学实践

校园文化还应包括整体办学理念和师生的思想、生活以及行为方式等。因此,需要进一步开发英语文化资源,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我们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借用媒体,营造氛围

英语角活动。每周开展一次,激发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热情,通过各种途径呈现一些常用的英语交际用语,培养学生“说”的热情。

校园英语广播。每天中午20分钟,主持、编辑、播音全由学生担任,节目形式多样,难度适中,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激发学生“听”的意识。

校园环境双语化。学校开辟“英语专栏橱窗”,在走廊中布置“中英文对照谚语”、宣传栏、“警示标志”,从思想品德上给学生以无声的熏陶。

编辑自办报纸。通过创办适合中学生特点的《我校英语报》或学生自作《英文手抄报》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读者,有计划地安排不同的内容,鼓励学生踊跃投稿、积极参与。

2.立足课堂,文化渗透

英语教师是校园英语活动开展的先行者和指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引领学生从教材中获取英语国家的背景文化知识,了解世界文化,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我们采用了情景教学法(或文化再现法),即娱乐、游戏活动与课文相结合的形式。如在涉及文学、历史、风俗、礼仪等题材的教学时,教师在适当指点之后让学生分组准备,在课堂上进行情景模拟对话,亲身感受西方国家的各种文化。在涉及地理、科技、体育、娱乐等题材的教学时,可利用多媒体制作的相关图片或电视电影播放给学生观赏,使学生对这些知识有比较生动、直观的了解,然后再进行相关文化的讲解。让学生的英语水平在“学中用,用中学”的氛围中不断提高,真正体现课堂教学中的文化素质教育。

3.挑战偏科,辅以导师

利用我校的导师制,让学生自己挑选导师,原则上是选择自己薄弱的那门学科的教师。通过导师制的活动,让教师了解学生,及时对学生做好提优补差工作,既增加了师生之间的接触,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搭建平台,感受成功

为师生充分展示自己才华提供舞台,如各班的英语小品表演、英语诗歌朗诵、英语小报设计,英文歌曲演唱、教师的课堂展示等。

5.实践调查,动态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英语的相关因素的真实情况,特别是学生的学习现状、学习兴趣、学习困难等,确保活动的顺利有效开展,我们将以座谈和问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调查,将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作为更新教学方法和技巧处理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

6.创设活动,互相学习

英语教研组定期开展“英语沙龙”活动,就某一问题进行研讨和学习,通过活动使教师拓宽视野,使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促使教师转变观念,学会丰富文化渗透的内容,调整教学方法,成为一个有效的文化学习促进者。

“校园文化”视角下的英语教学策略研究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需要坚持不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范文7

关键词:园艺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现状;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2-0110-02

园艺是国内外科研与教育的重要领域,随着中国园艺产业相关国际交流的增多,需要更多的园艺专业方面的人才,特别是英语能力较强的专业性人才[1]。这就要求在校学生或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熟练阅读国外相关的专业文献、新闻,并能够与国际同行熟练地用英语交流,以掌握国内外本专业发展前沿与最新动态,用以指导日后的生产实践。

一、园艺专业英语教学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专业教师英语教学经验不足,教学热情不高。国内大多数高校的专业英语教师一直由本专业教师担任,专业教师一般是非师范类院校毕业,虽然专业功底深厚,但英语教学技巧与水平有限,教学仅停留在专业英语课文阅读与重点句子翻译层面[2]。教师过分注重科研,忽略教学,没有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教学责任心不强,教师在专业英语教学上应付了事,教学质量差。目前,专业英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多是传统的“一言堂、填鸭式”教学模式,缺少汲取新知识、提高学术水平的热情和动力。

2.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学习兴趣不高。国内农业院校绝大多数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较差,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学习专业英语很吃力,再加上对专业英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学习兴趣不高,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有的学生专业词汇功底浅,很少并且很难进行外文资料的翻译和阅读,不能够及时获取国际性的本专业的最新研究动态。

3.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教学形式平庸。当前,各院校开设的园艺专业英语课程与综合性学术英语之间缺乏衔接性,英语课程大多围绕专业英语词汇及文章内容的讲解,这种教学内容设置忽视了对学生专业英语技能层面和语言层面能力的综合培养。各高校所用的教材主要有自选原版英文教材和自行选编教材两种形式,自编教材内容编排过于古板、陈旧,还有的教材内容难度偏高或者涉及的专业内容过于简单,不能满足专业要求[3]。再有,各高校通常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偏重于教师的讲解,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教学形式比较死板,学生无法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英语语感的培养,最终导致我国专业英语缺乏创新性的局面。

二、本项园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特色与成效

作者在园艺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中尝试了一系列园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具体改革如下。

1.改“填鸭式”式教学为讨论、互动式教学。本次改革主要是扔掉以往“填鸭式”式教学方法,积极采用课堂互动式教学,即每节课留有10分钟的专业阅读时间和10分钟的读后讨论时间。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讲授的重点、难点,设计课堂讨论内容,或由学生提出问题,小组内讨论,根据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分析具体问题和个别现象。以小组为单位做出总结,小组间再进行充分的讨论与分析,最后由老师总结,本次教学改革中运用“互动式”教学取得了很好成效。

2.启发式教学。本次园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中广泛运用启发式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置很多园艺专业英语相关问题情境,加大专业英语活动课教学力度。提前布置学生课下阅读园艺方面具有前沿性的科学研究文献,了解国际上关于园艺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动态与科研成果,鼓励学生走上讲台结合PPT课件进行讲述,个别重点难点由教师讲解、补充。课堂通过启发、小组讨论、总结,对学生循循善诱。这样的教学实践活动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同时增强了课外知识,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师生间的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率。

3.结合实践进行教学。利用大三学生生产实践,把英语课堂改在实践基地,利用案例的方式把教学内容与实践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在参加果蔬栽培与工厂化生产实习时,教师把预先下载打印好的国际先进园艺产业的设施果蔬生产相关英文文献及新闻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分析总结我国与其他国家先进生产技术的差别。引导学生善于在实践中总结,增强对理论知识的应用。

三、提高园艺专业英语教学效果的对策

1.提升教师的英语教学水平。专业英语不同于基础英语,具有丰富的专业背景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模式上要突显学科的特殊性,做到英语语言知识与专业背景知识的有机统一[4]。首先,通过英语教学培训与自我学习来提高教师教学素质,利用现代网络资源与信息化思维探索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例如,在园艺专业重点培养一名专业教师,专门到师范院校进行英语教学课程与实践经验的学习,提高教师英语教学技巧。提高教师专业前沿领导力,参考网易公开课相关课件准备授课内容。其次,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模式改革,记录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分析解决。例如,学校教务处等教育管理部门制定相应政策,每年举行一次全校各个专业英语教学评估或者教学模式改革竞赛,竞赛结果记入教师考核,用这种方法鼓励教师进行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最后,学校出台相应政策协调教师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比如担任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师在专业及科研成果上考核轻一些,或者把英语改革成果记入职称评定与业绩考核中。

2.努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做到因材施教式教学。针对学生普遍学习兴趣不高,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专业英语教师要通过教学课堂气氛的调整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具体方法如下:首先,检验学生的专业水平与英语阅读能力,针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个别辅导。课前分组时,每一小组既要有英语好的学生,也要有水平差的学生,要求英语水平高的学生任务要难一些,多一些,比如进行引文专业文献的查阅与阅读等,同时对水平差的学生进行辅导。同时教师一方面为学生提供提高英语能力的个性化指导,另一方面利用小组讨论等启发式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其次,专业英语教师利用专业知识雄厚这个优势,帮助学生提高专业词汇功底与英文资料的翻译和阅读能力,使学生能够及时获取国际上园艺方面最新研究动态。

3.合理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正确选用教材。园艺科学专业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是确定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有所取舍,这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园艺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应该设置成包括园艺学专业英语词汇的构词特点,园艺学专业英语文献的阅读、初级学术论文写作,以小组的形式组织课堂英语互动交流与讨论活动。园艺专业英语课程一般应该设置在大学四年级的第一个学期,要求学生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并由具备专业知识的英语教师承担园艺专业英语教学。教材选用方面,为学生选用一些内容新颖、并且实用的教材,选用一些各个院校普遍都评价很高的教材。同时,专业教师利用自身的优势,通过多所院校合作的形式为本专业学生自编教材,内容要新颖,难度适中,具有本专业国际前沿性。自编教材一定要以团队的形式完成,以新颖、实用为宗旨完成教材的编写。

4.采用理想的教学模式,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彻底实行启发式教学方式,改变以往教师“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采用集讲解、质疑、交流、讨论、归纳等教学手段于一体的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式[5]。确定以讨论式、互动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为主导,同时结合专业实习等实践活动进行园艺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学模式。首先,通过设置不同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参与进来,应用多媒体教学分期采用讨论式等不同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和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走上讲台,增加课堂互动时间,让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之中。其次,教学中教师要精讲、泛讲相结合,注重用英语讲解专业知识而不是过分地强调英语本身。重点讲授园艺专业词汇,要侧重其专业性与实用性,并要对一些专业术语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在尽短的时间内掌握它们。最后利用专业实习、实践的机会把英语课堂改在实践基地进行,使科研与专业英语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结语

传统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夺走了学生主动表现的机会,抹杀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园艺专业英语同样要求教师能够采取新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改变过去“一支笔,一个本”枯燥单调的教学方法,营造英语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堂互动,通过同学与老师交流的语言实践,提高英语表达和应用能力。启迪学生应用英语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园艺英语教学事业,为培养更多更好的专业型拔尖人才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李亚灵.园艺专业英语第二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197-201.

[2]魏湘萍.大学英语教学与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对比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0(12):213-214.

[3]吴福勇.环境科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初探[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7):145-146.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范文8

关键词:文化意识的渗透;理论依据;实施途径

在英语教学中,应该设法渗透有关国家的政治、文化、风土人情等背景知识,让学生摆脱因缺乏英语文化背景知识而陷入英语学习的尴尬和窘境,使他们在实际语言的运用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因而深深爱上这门能引领他们踏上国际舞台的学科――英语。

一、理论依据

英语教学不能只注重语言教学,而必须同时注意英语区域文化的介绍,重视区域文化差异及其对语言产生的影响。注重渗透文化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其理论依据是:

1.把文化作为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2.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通过学习外语,使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异国文化,有利于在将来多元化的社会中学会理解他人,互相尊重,学会寻求合作与发展,并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3.语言是文化的写照

让学生理解、尊重他国文化的同时,进一步理解本民族文化,提高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

二、实施途径

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文化”这一教学目标,我充分挖掘和利用一切与学生学习相关的资源和条件,开拓和探索积极有效的途径。

1.课堂教学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的时间最长。所以课堂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主要阵地,它可以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

(1)通过精心导入,渗透文化意识

多数英语课都有Warm-up这一环节,我经常让学生轮流作值日汇报,或讲讲日期、天气,或讲个跟英美文化有关的小故事,内容比较广泛。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两三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介绍自己课外获取的有关英语国家的知识。我也试着每个月安排一个主题,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并到课堂上演讲,既可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又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通过词汇学习,渗透文化意识

词汇教学是英语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英语词汇在长期的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涵义的介绍。在讲到keep a pet这个词组时,有关宠物,我首先问学生他们喜欢养什么样的宠物,当然答案较多的是金鱼,鸟,猫,狗等。我告诉他们,我们讨厌的老鼠,猪,蛇等都可能是外国人的宠物。这样,学生不仅了解了宠物,也学到了更多的动物单词,而且感受到了西方人热爱动物的情感,同时增强了接近自然、保护自然、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所以,对英语词汇的正确认识、正确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思维文化是由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形成的文化。只有了解英美民族的思维习惯和方式,才能避免“中文思维英语交际”的不良习惯。

(3)通过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渗透文化意识

如果说紧扣词汇教学、渗透英语文化意识是基础的话,那么创设情境、灵活运用则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键和保证。真实的教学情境不仅是学生进行交际活动的前提,而且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发展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和在特定的语境中得体交际的能力。有些教师比较注重语言知识的传送而忽视了文化与语言知识的密切关系。导致的后果,一是学生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理解不深;二是生搬硬套,不会灵活运用。所以我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尽量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情景中运用英语,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交际障碍。

2.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是营造英语文化氛围的关键。校园文化作为社会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依附性和从属性。它是社会的一个缩影。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种“隐形课程”,在社会迅猛发展的今天,越来越表现出不容忽视的作用。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可以营造浓郁的英语文化氛围,使学生潜移默化地了解目标语文化。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建设具有英语学习氛围的校园文化:

(1)校园硬件环境建设

我们可以通过完善、改造校园硬件设施美化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英语文化氛围。如配套语音室、电脑房、图书馆、英语活动室、多媒体教室等。同时,学校还可以对学校的环境进行布置。如在学校开辟“英语角”,每天安排时间学生可以去那自由交谈;在每栋楼,每层楼面贴上图文并茂的英语谚语、格言等。让学生在校园里时时处处感受浓郁的英语文化气息、感受潜移默化的影响。

(2)英语学习园地

学校的宣传栏和黑板报都可以开辟英语学习园地,每月更换一次。利用这些载体进行英语文化宣传,有读者面广、保留时间长的特点。学生每天都有机会到宣传栏阅读,这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的记忆和巩固。也可以介绍一些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等,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异国文化并感知与我们母语或本国文化的差别。班上的英语学习园地版面较小,我常要求学生编写一些外国小孩经常玩的游戏,如填字游戏,既有趣又增加词汇量。也可以请学生从英语读物中找一些英语谜语,既能够吸引学生参与,让学生感受外国人的思维方式,也同时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感。班上的学习园地力求生动活泼、图文并茂,每周更换一次。

(3)校园文化活动

充分利用班级、少先队、小组的力量,启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以此来丰富校园文化,使校园文化建设真正落到实处。如,①通过每周一次的红领巾广播,把英语国家的文娱、体育活动介绍给学生,美国的NBA职业篮球赛、英国的温布而顿网球公开赛都是学生熟悉的。教师和小广播员一起收集有关这些赛事的资料,通过广播进行介绍。也可以收集、介绍一些当下受欢迎的外国卡通、电影作品及书籍资料和同学们分享。②开设每月一期的英语简报展、英语沙龙画廊、灯谜展、每学期一次的中外饮食文化节等形式多样、积极有效的途径,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3.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充分利用英语文化资源的保证。人们的交际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仅满足于英语知识的传播,更要进行文化意识的渗透,通过对比分析向学生揭示汉英两种文化的差异,深入了解英语民族的社会文化背景,使学生在实际交际运用时做到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李敏.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的方法.中小学英语教材与研究,2002(10).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范文9

“市实验小学是区整体推进‘双语教学’的示范学校.”区教委主任介绍说,“经过近3年的努力,目前区46所小学,23所幼儿园的英语开课率达到了100%.”

据了解,区小学,幼儿园“双语教学”的普及率与经济和社会事业发达地区相比毫不逊色,因而引起了省市主管部门和教育教学专家,学者的关注.前不久,正在我省讲学的北京大学外语系王式仁教授,欣然应邀为区中,小学英语教师作了《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语音,语调的若干问题》的专题讲座,并对区关于“听说英语习惯从小抓起”的教育理念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区整体推进小学“双语教学”工作是3年前启动的.其时,全区小学,幼儿园师资中只有一名英语教师,英语师资的短缺成了实践“听说英语习惯从小抓起”这一教育理念的关键环节.从1998年起,区每年都从各个小学,幼儿园挑选教学骨干参加英语师资岗位培训,至今已举办3期培训班,与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名举办一期双语教学英语大专班,共为全区小学培训合格英语教师148人,幼儿园合格英语教师68人,同时,每年优先从应届毕业生中吸纳英语专业人才,现有师资队伍基本上满足了小学,幼儿园普及“双语教学”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