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校园对策建议集锦9篇

时间:2024-01-19 14:50:25

校园对策建议

校园对策建议范文1

[关键词] 校园教育;防灾减灾;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12-0017-03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之一,且我国的自然灾害具有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强度大、分布广、地域差异明显等特征[1]。除了自然灾害之外还有人为灾害的发生,都威胁着学生的生命安全[2]。我国防灾减灾教育研究起步较晚,但自上世纪末以来,由于政府和公众对防灾减灾教育的关注越来越多,防灾减灾教育的研究逐步得到重视[3][4]。而校园防灾减灾教育存在灾后一时大力宣传和集中教育的情况,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校又放松了防灾减灾教育,“亡羊补牢式”的防灾减灾教育效果甚微。因此,分析校园防灾减灾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和改善校园防灾减灾教育的对策建议十分必要。

一 校园防灾减灾教育的含义

校园防灾减灾教育是应对灾难教育这个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部分。当前,校园防灾减灾教育没有明确定义,但根据前人研究总结,本研究认为校园防灾减灾教育是指从行为、心理等方面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安全意识和忧患意识,丰富防灾减灾应对知识,提高防灾减灾应对技能,在此基础上,能够采取正确合理的方式方法来减少灾害带来的更多损失的一种特殊教育,也是确保学生在遇到灾害时能正确自救并实现救助他人的一种特殊教育[5][6][7]。

二 校园防灾减灾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虽然经历一些灾难后,政府和学校对于校园的安全问题更加重视,但校园防灾减灾教育还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还很薄弱。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对校园防灾减灾教育重要性认识不够

在防灾减灾通识教育方面,当前,大多数学校出台了关于校园防灾减灾的相关文件,对于此方面教育重要性认识有所提高,但具体落实情况存在较大问题。中小学方面,由于迫于学生升学压力,普遍存在防灾减灾教育及演练开设不足的情况,大多数学校并没有开设相关课程,学生对于防灾减灾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基本处于空白。高校方面,目前,部分高校并未开设防灾减灾相关通识课程;部分高校开设相关课程也只是针对灾害相关专业的学生,与防灾不相关专业的学生很难接触到此方面的课程;部分高校设立了防灾减灾相关的课程,但大多数高校都将此课程作为选修课,作为必修课的学校少之又少。

对学生防灾减灾教育的不够重视还扩展到对校园防灾环境的构建上。中小学方面,某些教学楼和宿舍楼由于建造时间较久远,防灾标准低,且对于此方面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于提高教学楼和宿舍楼的防灾标准投入不够甚至不投入,抵御灾害的能力弱。2014年6月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会同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对京、沪等13个省区市168所中小学幼儿园的安全防范工作进行了明察暗访,结果在检查中仍然发现了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35所中小学、幼儿园被发现存在问题。高校方面,当前,一些高校都有新旧校区,老校区消防安全问题比较突出,主要是因为老建筑物内的消防设施难以达到现在的标准。如2008年12月南京市消防支队对南京地区47所高校开展安全大检查,检查了学生宿舍、图书馆、食堂、教学楼等建筑,共查出火灾隐患378处。

2 校园防灾减灾教育缺乏合理性和系统性

我国学校对于防灾减灾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影响了我国校园防灾减灾教育的整体规划。校园防灾减灾教育在体系衔接、人员配置、投入经费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由于大多数中小学对于校园防灾减灾教育的不重视,造成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对于此方面知识的空白,而学生进入到大学之后,由于生源不同,接受此方面教育的程度不同,造成高校此方面课程开展困难,此方面课程的起点和深度难把握。

校园防灾减灾教育相关老师较少。在中小学,此方面课程没有专门的教师,多由其他科目的老师代为讲授,但其他科目老师在此方面专业程度难以保证。在高校,此方面课程多由相关专业老师开设,但是如果将此课程设为必修课,相关的人员配备还十分欠缺。但在英国,一般每个教师一次指导2名或3名学生,并利用网络进行防灾减灾教育,学生在学习之后,也会有相应任务,例如涉及“专属急救包”等。

校园防灾减灾教育的经费保障不到位。中小学方面,学校对于此方面投入少之又少。在高校,经费开支主要靠政府财政拨款,而高校在重点保障教学经费支出及师资力量构建的情况下,对于校园防灾减灾教育设施经费有限,在校大学生越来越多,每年需要防灾减灾教育经费也必然越来越多,但相关的经费仍然缺乏。而在日本,日本政府每年用于防灾方面的预算占整个日本财政预算的6%~7%。

3 校园防灾减灾教育内容匮乏和形式落后

目前,我国各阶段校园防灾减灾教育都存在着内容匮乏的现象。在中小学阶段,对于防灾减灾的内容只有政治和地理课程中粗略渗透,没有专门的教材,并且在这两门课程中,都没有深入讲述防灾减灾的内容。在大学阶段,因各高校相继开设相关内容的课程,内容较全面,但学校大多注重灾难基础知识的教学,理论性较强,对于实践的部分,内容较少,尤其是缺少一些针对校园灾难的应急、自救互救技巧,没有将教育内容从注重理论性向实用性转移。

随着时代的发展,校园防灾减灾教育还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学校中大多采用教师讲述、宣传栏、主题班会、展览、参观和知识讲座等方式,形式落后。

4 校园防灾减灾教育和社会、家庭未能形成健全稳定的机制

在防灾减灾教育方面,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存在脱节的现象,没有形成健全稳定的机制。学校教育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学校中虽然能通过一些演练学习一些灾难发生的自救互救技巧,例如火灾演习等,但某些灾难如地震在学校演习中并不能让学生有切身体会与直观感受,大多数学生更是把类似的演习当玩闹。目前,我国只有少数一线城市拥有防灾体验场馆,像类似在学校中难以体验的灾难就需要政府建立的体验场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也未能很好的协作,学生在家庭教育中很少接受相关的知识,且家庭教育中存在一些防灾减灾知识的误区,导致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混淆。

三 加强和改善校园防灾减灾教育的对策建议

通过分析校园防灾减灾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合加强和改善我国的校园防灾减灾教育的对策建议。

1 完善校园防灾减灾教育的内容

校园防灾减灾教育作为学生获取防灾减灾知识的主要来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对于加强和改善校园防灾减灾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完善校园防灾减灾教育的内容。

建立防灾减灾教育体系。首先,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所以校园防灾减灾教育体系要根据地域特色建立适合当的防灾减灾教材。其次,校园防灾减灾教育要根据不同年级制定符合学生年龄的防灾减灾教育内容。在小学阶段,首要任务是打好防灾减灾知识的基础,要生动形象、由浅入深的传授防灾减灾知识。在中学阶段,学生课业繁重,并且承受升学压力,容易忽视对于防灾减灾知识的学习。因此,在进行传统的防灾减灾教育的同时,应把防灾减灾知识深入到各学科中,潜移默化地传授防灾减灾知识,满足学生对于防灾减灾教育的需求。当前,学生在此阶段主要是通过“地理”和“思想政治”等课程,学习防灾减灾知识,所以应当丰富“地理”和“思想政治”中防灾减灾相关内容,不应只是只字片语的提及,而应该是细化相关知识,并且加入事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学习防灾减灾知识。随着高年级“物理”和“化学”等学科的开设,也可以把防灾减灾的教育渗透其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实验等方式丰富学生的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学生对于防灾减灾教育的理解深度,让学生学习更多的防灾减灾技能[8][9]。在大学阶段,由于大多数高校设有相关课程,但大多数为选修课。有能力的高校应把防灾减灾课程设为必修课,并且丰富防灾减灾课程内容,应涉及防灾减灾基础知识教育,校园安全教育,自救和互救知识教育,灾难心理健康教育及灾后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教育等。高校也可以根据防灾减灾教育其中的各个方面设立相应的选修课,更加细化内容。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着力培养防灾减灾教师队伍

当前,我国对于专门从事防灾减灾教育的教师少之又少,但校园防灾减灾教育刻不容缓,首要就是要进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普及防灾减灾基础知识和相关技能,并且可以组织聘请相关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或与教师进行交流座谈等,学习交流所在地区的自然灾害和常见校园灾害,了解处理方法,教师更要根据学生年龄层次,了解此阶段灾害和事故的多发种类,防患于未然,提高教师团队的相关知识素养。其次,师范类院校应当设立相关专业或对学生进行此方面的系统培训,使师范生具备更加全面的知识储备,有利于构建专业化防灾减灾教师队伍,进而更好地向学生普及防灾减灾知识。

3 丰富学生校园防灾减灾教育的形式

学校采取多样化的校园防灾减灾教育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快速接受防灾减灾相关知识。我国校园防灾减灾教育主要以“知识性”为主,“实践性”较薄弱,我们应该平衡二者,采用“知识性+实践性”的校园防灾减灾教育形式。

在校园里,可通过校园媒体进行校园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除传统的课堂传授形式外,学校还可定期聘请相关专家为学生开展讲座,主题要有不同,学校要做好协调工作。学校还可与防灾机构、消防队、急救中心等合作,可请消防员或急救人员讲授事例,学习更多实用技巧,最好是让学生体验相关器材或技巧,增加实践的机会。也可通过校园新媒体宣传校园防灾减灾相关知识。

目前,大多学校已建立微博微信公众号,而大多公众号主要为功能性公众号,例如图书馆相关业务、查询成绩等。可以在公众号中定期推送防灾减灾知识的文章;也可在公众号中加入防灾减灾知识有奖问答模块,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学校也可以在组织相关体验时,采用在公众号报名的方式,提高防灾减灾教育出现频次。除微博微信宣传外,学校也可建立校园防灾减灾教育网站,也可以依托于学校官方网站,在网站中另设板块,专门介绍防灾减灾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实用技巧,更可上传视频,比如遇到灾难自救互救技巧视频等,让学生有更加直观的感受。

学校也可定期开展灾难应对演习。学校在灾难应对演习准备阶段,要听取消防、学生等多方意见,制定符合学校自身情况合理的灾难应对预案。预案要具有全面性,要学校各部门通力合作,也要具有操作性,切合实际。灾难应对演习可选取新生军训时开展,要先让学生了解学校基本情况和学习相关防灾减灾知识,然后再进行演习。也可一学期进行一次演习,每次演习最好场合不同,侧重不同,让学生学习更多的实用技巧。演习可以是全校性质,也可以是针对部分学生,尤其是大学校园,大学校园人数众多,全校性质的演习较难实现,所以学校可以以学院为单位,分批进行。灾难应对演习不要形式化,要加入一定的考核机制,减少学生不认真对待的情况出现。

4 构建“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四位一体的教学机制

校园防灾减灾教育单靠学校很难发挥出最好的效果,还需要政府的支持、社会各界的努力和家庭的配合。

政府对于防灾减灾教育十分重视,我国已将每年的5月12日定为国家的“防灾减灾日”,在此期间,政府应组织各种防灾减灾教育活动,电视、网络等媒体应加大宣传力度,使防灾减灾教育形成热潮。政府也可以制定法律法规保障高校建筑物的抗震高标准,也要注重建筑的维护管理。政府也要加大校园防灾减灾教育经费的拨付。提高学校防灾减灾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大学校防灾减灾教育经费的投入,例如,购买相关教学用品、购买演习所需相关器材、聘请相关专家、防灾减灾教师队伍绩效工资等[10]。

校园防灾减灾教育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努力。媒体要加大对于防灾减灾的宣传力度,可以每年定期在电视上播放相关公益广告,也可以在访谈节目中邀请一些相关人士,集中采访;报纸杂志也可以设置专刊专栏;网络更是要发挥特有的优势,加强防灾减灾的宣传。另外,学校可以邀请相关社会志愿者团体中一些有灾难救援的人员参与到教学中。

在防灾减灾教育中,家庭教育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行为习惯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长应在孩子小时候就开始传授防灾减灾知识,教授防灾减灾相关自救互救技能。而家长的相关知识又是来自社会和学校,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培训或通过网络教学,让家长了解最新的知识,形成全面的防灾减灾教育。

总之,开展校园防灾减灾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它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既需要有专业素养的教师传授也离不开实战演习的技能训练。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还会有一些新的问题产生,所以在校园防灾减灾教育上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早日探索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校园防灾减灾教育机制。

参考文献

[1]王鑫.我国防灾减灾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2):170+249.

[2]田艳天,兰俊丽,刘利民.高校校园防灾文化建设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0(21):172-173.

[3]刘良明,李明,胡h.论我国新时期防灾减灾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1(3):106-108.

[4]黄萍.学校防灾减灾教育模式探讨[J].防灾博览,2013(5):66-71.

[5]李洪香.我国中学生防灾减灾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

[6]黄萍.学校防灾减灾教育模式探讨[J].防灾博览,2013(5):66-71.

[7]兰俊丽.提升校园防灾教育实效性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5(4):61-62.

[8]梅.中学生防灾减灾教材开发初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7.

校园对策建议范文2

论文关键词:IPv6,网络安全,校园网

一、设计原则

高校的IPv6网络建设是一个开放的,满足学校的发展需要的同时还能够为我国的下一代互联网提供实验,积累经验和教训。设计原则应该考虑到学校原有的网络建设基础,避免重复建设而造成浪费,同时还要考虑下一代互联网必须保证具有较强的设备处理能力和可扩展能力。出于对学校资源的保护和网络正常运行的保证,新建网络还要有一定的设备备份和冗余。IPv6 校园网的安全性体现在网络设备的安全性以及网络层次的安全性两方面。建立的IPv6校园网必须能够运用相应的网络管理软件和监控软件进行监控和管理。

二、网络设计

1 网络层次划分

基于IPv6的校园网络采用三层结构,在IPv6校园网络三层体系结构中,核心层对数据留进行限速转发并完成数据流量的路由控制,从而分担数据传输的负载。汇聚层在接入层和核心层之间,数据处理的压力比较大,其主要的功能在于完成对用户网络流量的汇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控制和限制。而接入层是IPv6校园网络三层体系结构中与用户直接相连的那一层,其主要功能就是完成用户流量的发送。

2 地址规划

在IPv6校园网络的规划过程中,合理分配ip地址有效利用网络资源是地址规划的目的,通常在IP地址规划分两步进行,第一步iP地址分配,这里有包括普通的包含前缀的地址和仅用前缀表示的地址;第二步是进行子网划分,这两项内容的比例没有明确划分,都是在128位IPv6地址空间内,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详细的划分,一般IPv6校园网络地址规划需要按照这样5个原则进行:统一分配、灵活协调分配、节约性、层次性、就近性。

3 路由策略

IPv6 校园网络中路由策略是指通过确定路由器之间进行连接的策略来保证IPv6校园网络数据传输的有效性和简单性,只有合理的路由策略才能保证校园网络能够畅通的进行数据传递,一般情况下在IPv6校园网络规划中,路由策略分为内部路由策略和外部路由策略。

内部路由协议:在新建的IPv6校园网络内部路由协议要妥善的进行选取,目前很多协议基本班组开放性和标准化需求,诸如:静态路由协议、RIPng 路由协议、OSPFv3 路由协议以及 IS-ISv6,但相对于校园网络的地址规模比较大,那么在设计初期就必然考虑校园网络要具有一定的可靠和可扩展性,那么选择的 OSPF 路由协议和 IS-IS 路由协议是可以参考的。

外部路由策略:相对于内部路由协议,校园网的外部协议相对复杂一些,在IPv6校园网络中,外部路由策略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域间路由协议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连接,IPv6 校园网络外部路由策略的首选是BGP4+外部路由协议,因为他能够支持多种路由策略的选择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BGP4+是以 BGP4 路由协议为基础发展来的,并进行了改进从而全面支持IPv6协议的外部路由协议,BGP-4+路由协议的改进主要体现在为了能够对IPv6 网络中路由信息进行反应 BGP4+引入了两个全新的 NLRI 属性并对 Next_Hop 属性进行了全新定义。其一是BGP4+协议加入 MP_REACH_NLRI 属性,能够实现了对 IPV6协议的支持以及完成路由信息的发送,其二引入 MP_UNREACH_NLRI 属性完成路由信息的撤销功能。除此之外,BGP4+协议还通过在 Next_Hop 属性中对IPv6协议进行定义实行了对IPv6网络的支持。

4 DNS 域名系统

传统的 IPv4 协议的DNS域名解析过程中的域名查询功能返回的地址是 32 位的,这就在全新的IPv6协议下遇到问题,因此必须实现 DNS 域名解析系统的改进,才能达到DNS 域名的双向解析。IPv6协议通过采用了全新的 DNS 记录格式来实现,其正向解析过程可以表示为 AAAA 与 A6,而反向解析过程则可以表示为 IP6.INT 与 IP6.ARPA。

5 过渡方案

目前IPv4协议的计算机网络地址空间越来越匮乏、路由表暴增已经引起了网络安全管理等问题,互联网对人类的生活也越来越密不可分,人们开始依赖于网络,因此新一代的基于IPv6协议的互联网络迫在眉睫,但是更新网络协议带来的网络设备、系统及各种软件灯应用会耗资巨大,因此全面更新换代是不现实的,这就必然要经过一个过渡阶段,从IPv4 协议与IPv6协议共存到IPv6协议的发展过程。针对 IPv4 协议与IPv6协议的过渡问题,各国学者和机构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最具有代表性两种协议过渡技术是由 IETF 机构进行研究和提出的,它包括三大类(双栈协议技术、隧道技术、网络地址和协议转换)。

四、运行管理体系

IPv6 校园网络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要供给学校使用的,对建好的IPv6校园网络进行有效的管理,使其充分发挥在学校管理的作用,是设计阶段必须考虑的问题,IPv6 校园网络设计的合理性、适用性直接决定了所建立的校园网络能够实效经济高效的运行和管理,决定着校园网络建设的成败。

1. 网络故障管理

互联网的数据量和用户量与日俱增而且网络环境越发复杂,计算机网络经常会遇到各种突发事件,给计算机网络的正常和使用带来诸多影响,严重的情况往往是不可弥补的,对于这样的损失计算机用户是不可想象的,就目前网络突发事故发生的突然性、高危性和复杂性,计算机的网络故障管理就势在必行,通过网络故障管理能够短时间内找到故障原因,找出解决办法,从而以最短的时间恢复网络的正常使用。

2. 网络配置管理

所谓网络配置管理是针对计算机网络硬件设备的建设过程而言的,一般的计算机网络所选用的网络设备往往不会是一个厂家的,而不同厂家的网络设备之间的兼容性问题必须在网络建设过程中加以解决,尤其是随着计算机网络用户的不断增加和网络应用的不断扩大,使得相关的网络设备更新速度加快,不同的设备在进行使用之前必须进行测试。

3. 网络性能管理

为了使得网络资源合理利用,满足巨大的网络需求的过程进行必要的网络性能管理,能够在网络的使用过程中节约成本、减少资源浪费、优化流量控制,提升网络运行的服务能力。

4. 网络计费管理

校园网络的计费管理系统针对两方面的情况,针对于收费用户的管理,可以根据使用的流量或者使用的时间来进行计费;而针对办公等不需要进行收费的用户在对用户的上网行为并合理利用网络资源的情况进行监管。

5. 网络安全管理

网络资源被合法、合理使用的前提是网络的安全性,同时也能够很好地维持网络秩序,网络的安全性包括两个方面:系统安全性和传输安全性,也就是说网络安全管理就要从这两方面入手进行管理,包括数据传输的完整性、机密性和数据的身份验证机制等方面。

五、面向下一代互联网的网络管理

下一代互联网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诸如:互联网用户激增、地址不足、网络安全漏洞等问题,基于IPv6协议的计算机网络的到来使得其综合性和系统性大大增强,然而计算机网络变得越来越复杂的同时也就给网络管理带来更大的挑战。下一代计算机网络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有互联网管理技术的安全和质量,这就要求网络管理必须从整体上进行规划,这也关系到下一代互联网建设的成败。校园网的环境中相对管理较为简单,用户群体并不复杂,为了保证学校 IPv6 校园网络的功能完备、性能先进、运行稳定、安全可靠以及效率高等要求,实现学校IPv6的过渡,并且针对当前网络暴漏出来的各种问题有效的处理。学校势必进行基于 IPv6 的系统基础应用的开发,从而为下一代互联网的平稳过渡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哲夫. 基于 IPv6 的校园网用户管理系统设计[J]. 微计算机应用. 2011(04)

校园对策建议范文3

关键词:无线校园网 安全认证

中图分类号:TN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4)02-0186-01

近几年来,全国高校兴起无线校园网络的建设热潮。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广州大学等高校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基于无线网络,能够打造一个数字化的校园,各种通信设备可以随时随地地接入网络,提升校园信息化水平;依托无线校园网建设的校园安防监控体系,扩展性强,能够即时增减监控摄像机;通过无线网络可以向智能终端推送信息,便于即时下达各种通知。只要善加利用,无线校园网可以大大方便师生工作学习,提高教学科研效率[1]。

无线校园网基于IEEE 802.11系列协议标准,现在市场上主流设备采用802.11n协议,最新的802.11ac,802.11ad协议标准已制定完毕。理论上,802.11ac设备能提供最少1Gbps的带宽进行多站式无线局域网通信,或者最少500Mbps的单一连接传输带宽。802.11ad使用高频载波的60GHz频谱,理论速度达到7Gbps,可用于实现室内无线高清音视频信号的传输,为无线多媒体应用带来完备的高清音视频解决方案。

由于其开放的特点,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性一直备受关注。早期的无线局域网主要采用无线网卡物理地址(MAC)过滤、服务区标识符(Service Set Identifier,SSID)匹配、有线等效保密(WEP)等安全技术。上述三种安全技术提高了无线网络传输的安全性,但是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点:虽然理论上MAC地址具有唯一性,但在实际应用中, MAC地址可以进行伪造。由于AP每隔一定时间会送出一个信标帧(Beacon Frames),其中包含有信标间隔、时间戳和SSID等信息,这样非法入侵者就能自动搜寻频道找到合法的SSID接入网络。为了保护传输数据,WEP使用了RC4算法来加密从接入点或者无线网卡发送的数据包。RC4算法本身是一种安全的算法,但在RC4算法的无线实现中,由于初始向量(Initialization Vector,IV)本身的弱点,带来了很多安全问题。针对802.11的安全问题,随后又出现了VPN-Over-Wireless技术、WPA(Wi-Pi访问保护)两种新的安全技术。为了进一步加强无线网络的安全性,IEEE工作组又了802.11i标准。这一代安全标准定义了安全网络RSN(Robust Security Network)的概念,从数据加密和控制访问两方面对以往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措施进行了改进和加强[2]。

无线校园网常见的安全问题有:Rouge AP隐患和802.11协议攻击。Rouge AP隐患即学生将一些未经许可的无线AP私自接入网络,对全网的安全稳定性造成危胁。常见的802.11协议攻击有无线报文的FLOOD攻击,NULL DATA报文攻击和Weak IV攻击。对于Rouge AP问题可以通过在所有以太网端口进行Portal或802.1x认证来解决,对于协议族攻击,可以通过设置一个动态黑名单,时刻检测全网设备,将任何发起攻击的无线客户端添加到此动态黑名单中。下面我们通过分析H3C安全策略来研究下无线校园网安全认证问题的解决方案。

H3C公司的无线安全解决方案为EAD(Endpoint Admission Defense)端点准入防御。由两大功能模块组成:安全防护和安全监控。安全防护是从入网终端的安全控制入手,通过对终端进行安全认证,对达不到安全标准的终端进行修复,保证网络的安全。而安全监控是通过在终端入网在线过程中,实时监控其安全状态,并针对安全问题采取适合的应对措施,实时保障网络安全。

EAD整体控制,主要是通过身份认证,安全认证和动态授权三步控制整个网络体系的安全。对所有接入的用户身份进行认证,非法用户将被拒绝接入网络,支持802.1x和Portal认证,身份认证不仅仅局限于用户名和密码,还可以绑定IP,MAC,VLAN和端口等。对通过身份认证的用户再进行安全认证,由安全策略服务器验证用户终端的安全状态(包括补丁版本、病毒库版本、软件安装、系统服务、注册表、是否登录密码为弱密码等)是否合格。安全认证不合格的终端被安全联动设备通过ACL策略限制在隔离区进行安全修复。进入隔离区的终端可以进行补丁、病毒库的升级、卸载非法软件和停止非法服务等操作,直到安全状态合格。如果用户通过了身份认证、安全认证,则安全策略服务器将预先配置的该用户的权限信息(包括网络访问权限等)下发给安全联动设备,由安全联动设备实现按用户身份的权限控制。安全联动设备根据安全策略服务器下发的监控策略,实时监控用户终端的安全状态,一旦发现用户终端安全状态不符合企业安全策略,则向EAD安全策略服务器上报安全事件,由EAD安全策略服务器按照预定义的安全策略,对用户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随着802.11系列协议不断完善和设备厂商对其产品安全策略的不断改进,无线校园网的安全性将获得良好保障。不久的将来,无线校园网必将成为高校的必备设施。

参考文献

校园对策建议范文4

[关键词]高校统战和谐校园

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高校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大力推进学校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由于高校统一战线在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维护安定团结等方面具有独特功能,因此,充分发挥统战工作优势,促进高校和谐校园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和谐校园的基本涵义

和谐校园是相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提出的,从范围和内容上来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大的命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样的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四位一体。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归根结底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发展时期的要求。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大命题下的一个分支,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也是高校所负有的不可替代和推卸的责任。

对高校而言,构建和谐校园,就是要构建一个科学民主、依法治校、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和谐发展的文明校园。科学民主,就是民主办学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校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充分调动;公平正义,就是学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各种矛盾得到正确处理,学校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师生员工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安定有序,就是学校组织机制健全,管理完善,秩序良好,师生员工安居乐业,学校保持安定团结;和谐发展,就是教学科研水平提高,师生员工生活愉快,工作学习生活环境良好。

二、统战工作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高校统一战线具有协调关系、沟通思想、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维护安定团结等独特优势,因此,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为构建和谐校园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目前我们高校统战工作的范围已经扩大为:各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少数民族人士,有的人士,港澳同胞及在高校就读的港澳学生,台湾同胞及其亲属(包括在大陆定居的台胞和就读的台湾学生),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等。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高校对外开放的不断推进,出国人数和归国人数也将进一步增加,高校统战对象已经呈现出不断增多的发展趋势。统一战线通过政治教育、体察民情、反映民意、密切党同群众联系等渠道,可以把各派的力量团结起来,可以把少数民族的力量团结起来,可以把信教群众的力量团结起来,可以把新的社会阶层的力量团结起来,可以把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的力量团结起来,可以把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的力量团结起来,从而为学校构建和谐校园夯实群众基础。

2、为构建和谐校园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依法治校、民主决策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保证。依法治校的本质是学校管理者树立法治观念,弘扬法治精神,以法律为最高权威,在法制的轨道上开展学校的综合管理、教育教学、服务保障和其他一切活动。民主决策是指学校按照民主化和科学化的程序,在轻松活泼、公开透明的民主氛围里,鼓励广大师生员工畅所欲言,积极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科学决策。高校统一战线通过多党合作、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等有效形式,促进学校实现依法治校、科学治校和民主治校,为学校构建和谐校园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

3、为构建和谐校园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妥善协调和处理好学校内部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当前,高校普遍实行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教师聘任制、教学科研成果评定等等,打破了计划经济时期大锅饭的原有格局,这对促进学校的发展和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改革带来的“利益调整”势必又会在教职员工中产生一些不和谐因素,甚至闹情绪、闹矛盾。另外,随着学生规模、生源地域的不断扩大,能不能正确处理和保障包括少数民族学生、外国留学生在内的广大学生的合法权益,也逐渐成为校园内部利益关系的重要因素。面对这种情况,高校统一战线充分发挥协调关系、沟通思想、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优势,及时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正确理顺各种思想情绪,促进学校上下形成各尽其能、各展所长、各得其所、专心工作、专心学业、团结友爱、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为学校构建和谐校园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

4、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重要的组织保障。高校统一战线通过安排人事、合作共事、举荐人才等途径,能够为学校构建和谐校园提供重要的组织保障。一是通过举荐无党派人士加入派以及帮助派加强队伍建设等途径,可以促进派组织建设,为构建和谐校园服务;二是通过安排党外人士参与学校各级行政管理,促进党内外各界人士合作共事,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治校能力;三是通过举荐并向社会和各级人大、政府、政协输送党外代表人士,有利于扩大学校外界影响,促进学校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和谐发展。

三、统战工作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途径探析

1、以理论武装为先导,切实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广泛调动党外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学校和谐发展做贡献。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我们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必须坚持把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必须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良好氛围。

党外知识分子是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的一支重要力量,因此,抓好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团结广大党外知识分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学校改革、发展和维护等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抓好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工作,一方面要使广大统一战线成员理解、支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要充分调动统一战线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党的总任务和学校的中心工作服务,为学校搞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服务。另一方面,要积极做好释疑解难、团结鼓劲、凝聚人心的工作,及时解决一些成员中出现的思想问题,推进学校和谐发展。

2、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认真落实统战工作政策,增强党外代表人士集体荣誉感,为学校事业发展汇聚力量。

制度建设带有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搞好统战工作,最根本在于制度建设。高校统战工作要不断加强制度建设,逐步完善以下八项制度:向派、党外人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报情况、座谈听取意见制度;支持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处理提案和意见、建议制度;派负责人、侨台负责人参加学校重大活动制度;派和党外干部培训及党外干部物色推荐制度;领导联系党外人士交友制度;党外人士慰问制度;归国留学人员工作制度;关于给统战对象解决活动场所、活动经费、外出用车制度。通过完善制度建设,落实统战政策,使广大党外知识分子体会到学校的关心、集体的温暖和信任,体会到自身价值的实现,从而增强他们对学校的集体荣誉感和事业的认同感,进而为学校事业发展增添动力和力量。

3、以参政议政为重点,充分发挥党外知识分子“人才库”、“智囊团”的作用,努力形成科学民主、依法治校的良好氛围。

依法治校的本质是学校管理者要树立法治观念,弘扬法治精神,以法律为最高权威,在法制的轨道上开展学校的综合管理、教育教学、服务保障和其他一切活动。只有高校的一切教育实践活动和师生员工的行为既在法律的保护之下,又不逾越法律的规范,校园的和谐局面才有保证。科学民主是各项工作成功的重要前提,学校所作出的一切决策,都要通过民主化和科学化的程序。要努力营造一种轻松活泼、公开透明的民主氛围,建立民意充分表达的渠道,鼓励师生员工畅所欲言,积极参与学校的决策。要高度重视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并把这些意见和建议作为制定决策和部署工作的重要依据,使学校的各项决策最大限度地符合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

党外知识分子是学校的“人才库”和“智囊团”,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对于营造学校科学民主、依法治校的良好氛围意义重大。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党外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搞好教育和科研工作,在本职岗位上多育人才、育好人才;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发扬校内民主,支持广大党外知识分子特别是党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代表人士,围绕学校改革发展建言献策;第三,要充分发挥党外知识分子的民主监督作用。

4、以安定团结为核心,充分发挥统战工作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优势,为学校事业发展营造稳定的校园环境。

高校稳定事关社会稳定,维护校园稳定,是高校统战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化,高校与社会乃至与世界交往的逐步扩大,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出来。高校统战部门要倍加顾全大局,重视团结,维护稳定,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讲政治的高度,把维护稳定放到重要位置。

统战部门要切实履行好统一战线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职能,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及时准确地反映统一战线成员及其联系的师生员工的意见、建议和要求,积极引导统一战线成员正确处理好自身利益与国家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为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局面多做统一思想、理顺情绪、排忧解难的工作,为学校改革发展减少阻力、增强助力、形成合力;同时要防范和警惕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及时、妥善地处理好影响团结和稳定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坚决反对在校园内开展宗教活动,为学校事业发展营造和谐、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

校园对策建议范文5

Abstract: Analyzing the IPv6 transition technology and contacting the specific situation of the local colleges, building a pure experimental IPv6 network through the access of CERNET2 without changing the original campus network. Thus can provide a platform for relevant scholars and students to research and study,and for the campus network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academic reference.

Key words: IPv6; campus network; CERNET2; academy

1 概述

IPv6以其更大的地址空间、更高的安全特性、易扩展易应用等优势成为了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标准。对于高校,IPv6的网络地址足够大而不需要担心网络地址不够使用就不需要使用NAT进行网络地址转换,从而减少了网络延迟[1],保障了端到端服务。CNGI-CERNET2(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核心网)就是采用纯IPv6技术建成的中国最大的商用下一代主干网络。

IPv4与IPv6的长期共存是一个不争的共识,而对于地方高校,升级IPv6却不是一定必须的。相对于985、211等高校,地方高校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发展难题,升级IPv6同样面临着困难,特别是在升级中,需要的经费、设备支持和技术人才。当然,校园网服务能力的提高,也是高校在提升教学、科研等水平,建设智慧校园、数字化校园需要实现的一项核心工程。本文针对地方高校,对当前主流的过渡技术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合理的、可行的、适合地方高校进行校园网改造、IPv6过渡升级的策略,供高校和学者参考。

2 校园网IPv6过渡技术分析

IPv4到IPv6过渡期间的技术主要有三种:双协议栈、隧道技术和翻译技术[2]。过渡技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仍然有许多问题,而如何选择合适的过渡技术或过渡方案成为学者研究的重点,和网络建设者面临的难题。当前提出的诸多IPv6过渡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在各大高校接入CERNET2中都有应用。

2.1 双协议栈技术

双协议栈技术是指节点同时支持IPv4和IPv6两种协议的技术,是IPv4过渡到IPv6中最简单、最直接和应用最广的一种策略,也是其他技术的基础。双栈可分为公网双栈和私网双栈两类,私网双栈是“NAT444+IPv6”的过渡策略,大部分高校采用的是私网双栈技术。双栈技术在目前各高校接入CERNET2中都有应用。

技术优势:

1)不用大调整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兼容性好,配置简单,易于实现过渡。

2)保证网络的端到端服务。

3)网络稳定可靠,便于维护管理。

发展局限:

1)需为双栈同时配置IPv6/v4地址,未解决IPv4地址缺乏问题。

2)网络资源耗费大,设备性能要求高,易降低用户体验。

3)难实现用户向IPv6的过渡。

双栈技术虽然存在各种发展的局限,由于各种原因,却是在IPv6过渡中必不可少的技术之一。

2.2 隧道技术

隧道技术是将一种数据包封装入另一种数据包进行传输的策略,有星型和网状互联模型之分。IPv6隧道技术是将IPv6数据包作为负载封装在IPv4数据包中进行通信,对于地方高校等网络,是接入CERNET2等主干网最有效的方式。隧道技术要求在隧道两端的设备同时支持IPv6和IPv4协议,来完成协议自动识别、数据的封装、解封装等操作。

技术优势:

1)可通过单栈网络,实现双栈服务。

2)路由扩展性良好,有利于IPv6过渡。

3)适用于互联网向IPv6过渡的不同时期。

4)实现机制简单,便于维护管理。

发展局限:

1)无法实现IPv4与IPv6网络节点间的直接通信。

2)耗费大量网络带宽,分片重组问题严重。

目前,隧道技术主要有Softwire Mesh、4over6、6PE、6rd、Teredo和L2TP等。其中,Teredo是由Microsoft设计推动的面向NAT环境的隧道技术,最大的特点是对允许NAT IPv4用户接入IPv6。但也存在不能为用户分配固定的 IPv6 地址和不支持对称NAT用户等不足之处[3]。

2.3 翻译技术

翻译技术也称为协议转换技术,是通过网络地址翻译、协议转换实现了IPv4与IPv6设备之间直接双向通信,有静态和动态之分。

技术优势:实现IPv4与IPv6之间的通信。

发展局限:

1)破坏了网络的端到端特性。

2)对上层应用扩展性不好,存在安全隐患。

早期翻译技术有SIIT、NAT-PT等,较成熟的有NAT64、IVI等。由于翻译技术本身的限制等因素,翻译技术也不是适用于所有的过渡场景。

3 校园网IPv6过渡方案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终端设备在逐渐增多,在科研、教学、学习和应用等需求的驱动下,众多高校选择升级接入IPv6服务,提高校园网综合服务能力,满足各方面需求。地方高校校园网处于各大运营商接入网层,通常属于高度NAT的局域网,具有网络结构复杂、设备类型多样和应用需求多样等特点。在升级IPv6的过程中,面对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如经费不足、设备不支持和升级复杂等,再加上目前IPv6并没有核心级的应用,也没有足够多的应用以满足需求和吸引用户,地方高校不是必须要进行IPv6网络升级。在此环境下,针对地方高校IPv6校园网升级,作者通过对过渡技术分析,提出如下策略,供读者参考。

3.1 网络升级分析

IPv6网络的升级,需要在尽量降低成本、降低升级复杂度、减少对用户和应用的影响以及可持续的条件下进行。在地方高校没有充足资金、技术和人员的情况下,升级校园网过渡到IPv6,建议通过网络中心主管等研究人员进行科研项目立项等方式进行。在保证现有网络正常运行、不改变网络结构的情况下,建设网络实验室、网络实验平台或IPv6专业实验室等方式,进行IPv6过渡实验和相关技术、应用研究,为整体校园网过渡IPv6进行人才、技术等进行储备和研究。

3.2 访问外网升级

大部分高校校园网都有多个出口,凯里学院也有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3个出口,在IPv6应用不丰富和现各种已建设的应用都在IPv4网络上的前提下,校园网的IPv6升级一般都采用同时支持IPv4和IPv6的模式进行。在与CERNET连接的路由器上,部署双栈路由器,开通双栈服务。通过4over6隧道技术接入CERNET2,提供校园网IPv6服务。

3.3 内部建设改造

在校园网内部,大部分终端设备都支持双栈,可部署翻译技术或双栈技术访问IPv6资源,如Softwire Mesh隧道技术、IVI翻译技术等。在建设网络实验室或者IPv6实验室的基础上,通过接入CERNET2的路由器单独建设一个纯IPv6实验网,开展IPv6技术、应用相关的研究。该IPv6“孤岛”可以通过核心双栈交换机与IPv4网络进行互通,进行IPv6过渡技术研究和实验,特别是在IPv6过渡后在网络速率、安全性和带宽延迟等方面的研究,便于后期开展整体网络过渡升级。

校园对策建议范文6

【关键词】无线网络;安全;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TN9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222(2016)02-0056-01

作者简介:袁华兵(1985-),男,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方向为网络管理

1引言

如今的社会是网络时代,但是常规的有线网络模式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因此无线网络信息化方案应运而生,在使用上也逐渐受到普遍重视。但由于无线网络本身有建网简单、安装便捷、移动方便等优点,同样也存在着一些风险,使得入侵者免费上网甚至入侵学校的服务器。因此,关于无线网络安全问题需要我们极为重视。

2校园无线网络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国内各大院校的无线网络纷纷开工建设,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校园无线网络的使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校园里绝大部分教师和学生上网方式也由原来的有线上网变成无线上网。相对而言,无线局域网比传统有线局域网有一定优势,例如建网简单、终端可移动性,更重要的的是它能在很难架网线的地方广泛应用。虽然无线局域网具有自身优点但也正是由于无线局域网的传输媒介是无线电波,让入侵者趁虚而入,他们可以借助无线局域网的广播信号对攻击网络,于是就会影响校园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性。无线网络接入认证中常见的包括:开放系统认证和共享密钥认证。但是相当一部分无线网络的接入点没有认识到无线接入的安全问题。客观上讲,这些不安全因素使得这些接入点能随便被外来侵入,甚至侵入者对校内网络进行攻击,就会对校园网产生一定安全隐患。

3校园无线网络的安全策略研究

影响无线局域网技术广泛应用的重中之重就是安全问题,同样,高校领导决定部署无线局域网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安全问题。面对高校无线网络使用中最关键的安全问题,使得师生能安全放心地使用无线网,为了进一步提高校园无线网络的安全性,我们可以采取下面几种安全技术:

(1)强化无线网络信号在校园内的合理布局。为了校园无线网络信号覆盖范围内有非法入侵,则需要将无线网络的天线合理的规划放置,使得这些接入点合理分布控制在校园范围内,减少覆盖区以外的信号。

(2)过滤技术提升安全性,常用的是MAC地址过滤技,它术通过在路由器设置,允许或拒绝该网络中的终端访问无线局域网,能够有效控制用户的上网行为和权限。

(3)接入认证方法因人而异。校园网络不同于普通企业网络,为了有效保障校园无线网的安全,可以对不同的用户采用不同的认证方法。从使用途径来看,校园网用户分:校内用户和来访用户。校内用户主要群体是本校的教师和学生。对于这种类型的用户对网络的安全性要求非常高于是可以采用安全性高的802.1x认证方式,甚至师生的上网行为也可以适当调整。来访用户主要群体是到学校参观学习和学术交流的一些临时用户。这类用户对网络的要求就是快速方便地接入In-ternet。于是,可采用安全性相对稍逊色的强制Portal认证的方式上网。

(4)提升安全技术确保校园网安全。从安全性上讲,校园网应尽量选择安全系数高的企业级AP。这类AP可以把常规的安全策略设置在AP进而客户端可以安全无忧。如果确实要用普通AP,建议搭配网关,同时配合VPN技术提升。另外,为及时有效发现未授权使用的AP,应该加入AP检测技术,从而主动添加和移除这种AP,防止校园网安全的隐患村子。

(5)加密技术必不可少。加密技术在网络安全管理中是一项很重要的技术。在IEEE通信标准协议的无线网络中,广泛使用的无线网络加密协议主要包括WEP加密协议和WPA加密协议两种,同样也需要对工作站的无线上网参数进行合适设置。

4总结

伴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校园网无线网络建设步伐也在加快。高校重绝大部分都已经实现了无线覆盖整个校园。但在无线网络建设的过程中,只有更好地重视无线网络的安全性,采取各种手段提升安全策略,才能保证校园无线网的安全,同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校园无线网的日常安全管理,更好地服务全校师生。

参考文献

[1]杨兵.WLAN无线局域网安全性分析与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4.

[2]李强.校园无线网安全策略研究.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12).

校园对策建议范文7

【关键词】高校工会 校园文化建设 和谐校园 任务

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智慧的结晶,是社会发展的灵魂。高等院校作为科学知识创造、先进化传播和高级人才培养的基地,着力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塑造高层次的大学精神,对于明确办学理念提升高等院校声誉、增强办学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书记指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促进教育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创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工会组织作为党政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处在协调社会劳动关系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特殊位置,就性质和基本职能而言,在构建和谐校园中有着其它组织无法代替的作用。高校工会只有坚持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的工作理念,与时俱进,认真履行工会的基本职能,团结和动员广大教职工投身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去,才能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渤海理工职业学院位于“环渤海、环京津”的“双环”枢纽地带和东北亚经济圈中心的河北省黄骅市高教区,占地 500亩,规划设计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其中教学、实训用房7万平方米,图书馆约2万平方米,宿舍区5.6万平方米,食堂等生活服务用房1.1万平方米。集教学、科研、旅游观光、科技示范为一体,各项社会服务设施配套齐全,并建有标准化田径运动场、各种球类运动场、大学生活动中心、无论是在地理位置还是校园硬件配置上都有发展校园文化的优势,再结合大批学历层次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同时又是新成立学院有些地方还不是相对成熟,那么学院工会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支主要力量,更应该大力开展文体活动,丰富教职工的文化生活,营造和谐校园文化,加强学校的凝聚力、感召力,激发教职工投身教学、科研工作的热情,对保障学院团结稳定的局面和良好教育教学秩序的发展有着重要现实意义,体现高校工会对于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发挥桥梁纽带的作用。

高校工会是校职工"民意输入站"、"校情沟通桥"、"利益维护所",应该参与校院各项决策,保障教职工民利和各项合法权益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是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核心价值所在。教职工代表能否直接参与学校、学院的管理、决策与监督,直接代表教职员工表达意愿、反映诉求,是体现决策是否民主、科学的重要一环,也是完善决策机制、实现决策民主化的重要途径,是当前工会制度建设的重中之重。在院处级单位,要全面建立二级教(职)代会制度,实行教代会主席和部门工会主席参加院(处)会议制度。初步实现教职员工代表直接参与、见证、监督校院各项决策。 在维护学校和教职工的总体利益、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同时,代表和维护教职工的具体利益,从双赢的角度出发探索和实践切实有效的维权方式。只有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教职工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的合法权益,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实现共建和谐校园和学校的跨越式发展。校院两级工会作为群众利益的维护者,具有植根群众、贴近群众、在群众之中的时空优势。反映民意,保障教职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发表意见权、批评建议权,适时掌握舆情,为校院决策提供可靠资讯,除了校务公开、工会主席接待日、接待教职员工来信来访、电子政务外,还要建立更多直接、顺畅、经常、便利、能反映不同层面民意的沟通平台,要站在学校大局的高度,针对教职工中不同利益群体的不同需求,努力创造多种层次的维权形式和途径,引导教职工正确行使民利,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自觉维护教职工队伍的团结和稳定,为构建和谐学校做出应有的贡献。

优秀的校园文化、和谐校园不是与生俱来、自然形成的,而是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是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的结果。作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校园文化在学院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根据高等教育目标的要求,传承高校的先进管理理念,弘扬高校的优秀文化传统,立足于学校的特点,着眼于学校发展战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打造出适合学院发展的优秀校园文化,那么作为高校教职员工的服务员、高校党委落实工作的勤务兵任务是艰巨的,而且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校园对策建议范文8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文件精神,规划和设计吉林省“十二五”期间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蓝图,吉林省教育学院小学幼儿教研部发起吉林省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各成员单位于2010年12月14日在儿童之家*中海国际幼稚园召开“‘十二五’期间吉林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座谈会”,会议由吉林省教育学院小学幼儿教研部赵士英主任主持,吉林省教育学会会长张茵、吉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江雁秋、吉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副处级调研员孙艳、吉林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潘飞老师、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总编黄可心、吉林省教育学院小学幼儿教研部副主任蔡珂馨、东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全国学前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姚伟、《幼教新视野》主编陈明兆等相关领导参加了会议。此外,还有全省九个市(州)的公办和民办幼儿园园长代表共约50多人参加了此次座谈。座谈的中心议题,一是围绕《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和刘延东同志讲话精神,结合我省各部门“十二五”规划制定展开讨论,为吉林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建言献策。二是针对我省公办、民办学前教育事业的现状和问题,尤其是今后发展方向及对策进行研讨。

一汽幼儿保教中心王明非主任对今后企业办园发展的前景及目前存在的困境发表意见,并就发展学前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加快教育立法步伐,用法律法规的形式保证幼儿教育资源。一方面,要积极促进政府有关部门研究、出台地方性法规,以法律、法令、法规和地方性政策等手段,通过对建设用地审批、开发资格审批、建设规划审批等过程进行强制性干预,确保社区建设中配套幼教资源得以有效利用,以此确保幼儿园分布格局更加合理,幼教资源丰富、完备、优秀,社区居民入托需求得以有效满足。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作用,制定措施,完善制度,切实监督学前教育经费的使用,进一步确保相关政策特别是相关的幼教投入能够得到有效落实,维护办园单位和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

二是针对国家相关政策,尽快出台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的“政策解读”及“指导性意见”。避免出现有关部门和机构、组织、个人片面解读相关政策、措施的现象,使国家政策和措施真正起到促进幼教良性发展的作用,确保现有幼儿园办园质量不受影响,幼教员工个人利益不受损害,广大幼儿享受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得到满足。三是国务院相关政策措施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支持街道、农村集体和有条件的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办幼儿园,积极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公办园作为幼教事业的主体力量,承担着“三大责任”,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和良好的区域适应性。因此,希望各级幼教行政管理部门积极沟通,反映情况和诉求,本着“先稳定,后发展”的原则,在确保质量,确保安全,确保和谐的基础上逐步推进改革进程。

长春市政府机关第二幼儿园孙德荣园长针对本园集团化的发展、管理和生存现状做了介绍,特别对公办园未来发展面临的困难进行了阐述:一是,政府财政投入不足;二是,教师待遇同中小学教师相比较低;三是,学前教育机构要加强管理和学习,在实际岗位中,理论与实践有相当的差距;四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高等学校太少,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五是,由于教育部门管理不明确,造成当前幼儿园和校办园竞争生源,产生了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问题;六是,教育部门学前教育的管理人员不足,应单独为学前教育发展成立独立的学前教育处室,增加行政人员,实施有效行政管理。来自白城市的爱多蒙特梭瑞幼儿园的袁娟、延边新世纪幼儿园的李桂华、吉林市庆丰早期教育幼儿园的高孜红、梨树县天都幼儿园的宋晶等园长作为民办幼儿园的代表重点谈了几点想法和建议:一是,政府要给民办幼儿园,特别是办得好的民办园相对的支持、空间和政策,这样才能发展出一批具有民办教育品牌的优质园,让不同规模的民办园办得更具本园特色,得到更大发展空间;二是,民办园目前在办园发展上资金短缺;三是,缺乏专业的幼师团队和管理人员,师资流动性强,造成教育质量的薄弱,制约了民办园的发展;四是,以前在学校没有办理教师资格证的教师无相关部门为其办理;五是,民办园要相互团结,相互沟通,取长补短,寻求创新,以便寻求发展;六是,适当给予民办园在审批登记、分类定级、评估指导、教师培训、职称评定、资格认定、表彰奖励、教师待遇、社会地位等方面的支持措施,保证民办园的发展更具稳定性和活力;七是,幼儿师范学校、地方进修学校和办园质量高的民办园合作开办学前教育的培训,以使地方的教师专业得到进一步提高;八是,教育部门加大对民办园的管理和培训,让民办园办得更加规范,教育质量得以提高;九是,幼儿教育的城乡差距在不断拉大,农村幼儿教育资源更加匮乏,发展缓慢,在我省教育体系中处于弱势,教育部门要更加关注和扶持。座谈会上,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的江雁秋处长、师范处的潘飞老师针对座谈代表提出的想法和建议做了回应和解答。会上,吉林省教育学会张茵会长对此次座谈的成果表示肯定,为代表们对吉林省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畅所欲言,有针对性地提出目前发展的困惑、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而感到高兴。她表示,国家如此重视学前教育,会更有力地推动我省学前事业的发展。她提出要解决问题就要正视问题,并且提出了一些具体可行的建议,希望大家在政府的有力支持下,把握机遇,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找出我省学前教育存在问题的症结,努力解决问题,使我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得更好,更上一层楼。

最后,吉林省教育学院小学幼儿教研部赵士英主任对此次座谈会进行了总结,他指出,经过大家的研讨,会议达成了六点共识:

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学前教育的“春天来了”。

二、国务院政策的出台让我们明确了方向,明确了学前教育的定位。

三、公办、民办幼儿园应当地位同等,政策的一致性应得到保证。

四、幼儿教师的地位、待遇、工资、职称等方面要提高。

五、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需要增加,政府应当规范幼儿园收费标准。

校园对策建议范文9

关键词:数字校园;职业教育;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22-0109-04

随着职业教育近些年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2014年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指出:“职业教育对提升国家的国际竞争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至关重要。”[1]迅速普及的云计算、大数据等网络技术,使得高职院校的发展与教育信息化、数字校园已经密不可分,教师和学生越来越关注教育信息化对学校发展的影响[2],特别是当国家的顶层设计中首次提出“互联网+”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形态后,“互联网+”的浪潮给社会带来了巨大冲击,职业教育需要也必须适应这种新变化,只有切实做好“互联网+教育信息化”才能更好地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数字校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依靠有线、无线的网络及各类信息化的数据,构建校园教育信息化,扩展传统校园的办学空间,完善传统校园的管理机制体制,促进教育教学的全面信息化,以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3]

我国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建设的背景

上世纪90年代后期,“社会信息化”概念开始在我国出现,并辐射到教育改革和发展上,越来越多的官方文件提到了“教育信息化”,特别是2014年3月5日,全国人大第十二届三次会议召开,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6月23日,全国职教工作会议召开,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也更加突出。这样两个重要的会议在同一年召开,就像一剂强有效的催化剂,让“互联网+职业教育”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更多教育信息化文件不断出台,“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也逐渐成为一种新常态。

从各类教育信息化相关的官方文件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互联网+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数字校园建设也日新月异,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它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教学、创新创业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4]因此,我们对数字校园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对促进数字校园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建设的基本要素

数字校园建设要“以生为本”,其核心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无论是硬件建设还是软件建设都要围绕这一核心开展工作,它贯穿学生学习、实践实训、教师教学、教学管理等各个方面。因此,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建设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左图中的五个要素,这五个要素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1.制度要素

任何一项重要工作能顺利有序进行,制度的保障是必不可少的。完善的制度会让数字校园建设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有了制度的保障,在建设中各部门就能协同合作,分工实施,不会出现工作中互相推诿,无法继续开展下去的情况。因此,学校应首先建立好相关制度、工作方案和工作时间表,让数字校园建设能层层落实,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顺利实施完成。

2.网络要素

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是数字校园建设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要素之一。网络包括有线、无线两大类,每一类又有不同的接入模式,如TDD和FDD等[5],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能利用网络进行管理、教学和学习,不再受任何空间的限制。另外,它还包括应用于保障学校网络的中心机房、各类服务器、交换机等硬件设施,这些都是教育信息化中网络建设的基础设施。这些设施的建设既为数字校园奠定了基础,也为后续实施创造了必要条件。

3.资源要素

资源要素主要是指用于管理、教学和学习过程的各种信息资源。它包括以多媒体素材、图书情报、教学软件等为主的软件资源和以硬件设施支撑的实体资源两大类。其中硬件设施支撑的实体资源主要包括一些实现信息化的实训室、录播室等场所资源。

4.应用要素

数字校园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在网络得到保障、各种资源具备的条件下,数字校园建设就可以发挥它的重要功能和作用了:①利用数字校园提取的大数据,经过分析,为学院的领导、各部门的负责人提供有效的、可靠的决策[6],如利用数据分析的结果为高校招生、就业、绩效评估、后勤保障等提供决策支持;②使管理工作全面协同;③及时完成上级部门需要的各类报表,如高基报表、人才培养数据平台等;④提高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能力;⑤为广大师生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如个性化培养,混合式教学等。

5.人才要素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教育信息化和数字化校园建设要顺利开展,首先必须有人才。数字校园建设的人才可以分为管理层面与执行层面两类人才。管理层是顶层设计的部门和主、分管领导,对数字校园的规划、实施提供战略层面的决策,对学校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执行层是教育信息化和数字校园建设的专业人才,包括具体工作实施中技术操作的人员、培训和指导本校师生员工相关信息技术的人员。

广东行政职业学院数字校园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广东行政职业学院是一所以文科类专业为主的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工作起步相对较晚,数字校园建设也略显滞后。但近几年,学院积极贯彻和学习国家政策文件,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将信息化支撑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和创新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数字校园建设的四个要素主要做了如下一些数字校园建设工作。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信息化办公室

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各个管理部门虽然也在尝试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发或者通过招标购买了一些管理系统,但由于系统相对孤立、各自为战的情况比较普遍,不符合数字校园建设所要求的实现校园全面协同的应用。因此,学院决策层积极完善顶层设计,成立信息化办公室,健全组织机构。信息化办公室成立后,展开了一系列工作,不断推进数字校园的规划、实施和维护。目前,学院的数字校园建设工作已经进入了一个健康、有序的状态。

2.购置适合学院发展的校园资源计划系统(CRP)

学院通过到多家兄弟院校学习调研,购置了适合学院发展的CRP系统。该系统是一个覆盖OA办公、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等多个模块,模块之间互联互通,可以说是全员参与的系统。该系统同时也开发了手机APP版,统一由信息化办公室负责,各部门的所有教职员工、全院学生都要使用该系统,所有的信息都可以也必须实时、准确地录入。它依靠现代管理的理念、先进的信息技术,推动了学校各方面管理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为学校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数字校园奠定了基础。

3.与中国联通广州花都区分公司携手合作,实施校园数字化

学院与中国联通联合打造“智慧党建”平台,只要打开手机,点击学院APP标志,即可进入该平台。“智慧党建”以手机为载体,并通过手机开展政策宣传、党课宣讲、远程开会、视频管理、互通信息、互动交流等工作。它是学院适应开放性社会和信息时展的要求,是学院构筑信息时代党建新模式的具体行动,是学院数字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与中国联通创建“智慧校园WIFI网络校园全覆盖单位”,通过这种与网络运营商展开的战略合作方式,不断提升校园网络出口带宽,实现无缝网络,确保安全、稳定、高速的网络环境,为数字校园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网络支持。

4.购买清华大学网络课程平台,积极推进混合教学模式改革

在“互联网+”背景下,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碎片化”学习、“翻转式”课堂、MOOC等带来了新的教学和学习模式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数字校园的建设。学院为了改变传统模式,积极推进信息化条件下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把“互联网+教学资源库”“互联网+课程”作为学院工作重点,并引进了“清华大学THEOL平台V7.0”助力混合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管理部门也积极探索和创新适应混合教学模式的人才培养改革方案。让院级的重点课程都能实现网络化、共享信息化,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功能和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学院在各系(部)办公室附近建设了“教师支持中心”,该中心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可以解决教师开发网络课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以便为信息化教学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也为教师提供相互学习和交流心得体会的平台。

5.各部门积极参与数字校园建设,营造浓厚的信息化氛围

在数字校园建设的过程中,各部门的积极参与不可或缺。信息化建设不能仅仅是信息化办公室的工作,而应是在信息化办公室统筹下,多部门协同配合完成。学院实训中心建成了功能先进的“课程录播室”,做好教学信息化资源保障;人事处多次组织教师参加“互联网+教学资源整合应用能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等一些师资培训班、研修班,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打造数字化“双师”型教师;系(部)积极建设具有教育信息化功能的实训室,创新实践教学新模式,如外语系建设了“云平台自主学习中心”、经济贸易系建设了“国际贸易模拟实训室”、经济管理系建设了“沙盘模拟实训室”等。

6.开发数字化校园全景地图和开展“校园二维码”项目

学院积极与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合作,开展了一些信息化建设项目,如通过该校的技术力量开发了学院的全景地图并挂在校园网上,让校内师生和校外的学生家长、相关单位能实时了解学院的校园整体布局和校园环境。同时,还积极开展了“校园二维码”项目,将各部门的网站或者部门介绍做成二维码,印制在学院的灯柱上,师生可以通过扫码轻松了解各部门的位置及工作职责,这为服务师生带来极大的方便。

7.学院入选全国首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

由于学院在数字校园建设上的不懈努力,2015年底,中央电化教育馆公布了首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名单,学院成功入选。

结语

广东行政职业学院的数字校园建设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仍会不断遇到新难题。但只要转变观念,不断明晰管理机制,明确建设目标,强化信息化队伍的能力和素质,通过创新管理模式,以建设“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为契机,以促进教育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就能够进一步实现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数字校园的建设,就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科研和管理,提升学院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职业教育信息化课题组.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209-235.

[2]王燕.智慧校园建设总体架构模型及典型应用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4(9):88-92.

[3]周晶,陆健,白志刚,等.信息化推动现代化全面构建数字化校园[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0):50-52.

[4]蒋东兴.我国高校信息化发展状况与对策建议[J].中国信息界,2011(9):20-22.

[5]王喜媛,叶明.数字校园共用无线网络控制的管理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6):234-235.

[6]张俊超.大数据时代的院校研究与大学管理[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128-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