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标准集锦9篇

时间:2024-01-31 16:36:51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标准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标准范文1

【关键词】新型河道;河道堤防;防汛

1.河道的功能

1.1防汛

河道堤防最主要的功能是防汛。但是农村河道和城镇河道之间是有很大区别的,河道的功能也决定了堤防的功能。在开展河道工程建设之前,应当研究各条河流、每个工程区域河段的自然特征和需要保护的对象,找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能起到的作用,然后去实施。首先要了解每个河段的自然特征。位于河流上游的山区性河道坡陡流急,洪水暴涨暴落,历时短,水位涨幅大并且冲击力强,以保护农田和村庄道路为主,最重要的是防冲,同时也要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位于中下游的河道,汇流面积和保护范围都逐步增大,河床宽度和堤防高度也相应加大,长历时高水位浸泡所引发的防渗抗滑问题凸现,防冲问题逐步淡化,河道水域的综合利用要求增强;平原河网水流平缓,主要考虑护岸的稳定性、河网的调蓄能力和水域的有效保洁;城镇河道既需满足行洪排涝的要求,也要充分考虑水域的观赏性。其次应明确各条河道的主要功能。河道工程的主要功能可以分为行洪、排涝、蓄水、输水、航运、养殖和生态景观等,每条河道都应当有明确的功能定位,什么是主要功能,有哪些综合利用功能,应当如何来实现这些功能。

1.2生态作用

以生态修复为目标的河道建设同时也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因此河道生态问题倍受关注。随着社会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于水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渴望回到水清天蓝、绿树夹岸、鱼虾洄游的生态河道。欧美和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在水环境治理上加大了力度,自然生态型河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美国、日本等国拆除了大量60、70年代建造的钢筋混凝土护岸。建设生态型护岸已成为国际上治河的一大趋势。自然生态型河道的基本特征:河岸线自然,富于变化;河道的横断面宽窄不一;河道有冲有淤;坡度有缓有急;在不同河段,均有与之相适应的植物、动物的生存。

1.3城市景观

以景观建设带动滨河开发也是最近许多城市河道建设的重点之一。如在秦淮河、金川河、滁河综合治理的基础上,加快集水资源综合调度、景观和观景、内河游艇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景观水系建设,从而带动中小河道整治和加快沿岸绿化景观建设,实现“水清、岸绿、景美、游畅”的目标。可以选择在水面开阔、水质良好、人文历史景观丰富的河段启动景观建设和旅游开发,并在市区形成中心水环。

2.防汛建设

为了改善城市防洪条件,便利船舶的运行保证工农业用水及桥梁的安全,整治江道应早日提到一定高度来解决问题。此项工程应全面考虑,决不能因局部问题影响主体,要统一安排。各部门相互配合、综合治理、抓住重点、分期分段逐步解决。目前河道防汛治理的主要原则有:

2.1加强规划设计和建设中的质量体系管理

规划、设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标准和投资规模。整治规划、初步设计一般由水利设计院完成,本着正确处理除害与兴利、上下游左右岸、整体与局部、近情与远景等方面关系的原则;护岸工程以防洪保护为目的,充分利用已有的护岸工程作为节点,从控制主流摆动,稳定中小河床出发,确定制导线,作为控制河道平面位置的长期目标;人工修建的护岸节点外形,以曲度适当的弯道形式把河道改造成比较平顺的弯曲性河道,把河势稳定在规划整治线控制范围内。河道险工整治工程、沙基沙堤防渗工程由丙级以上设计单位根据国家批准的设计文件和项目法人下达的年度计划设计,但必须经乙级以上设计部门审核,经建设单位初审,报项目法人审批。河道险工整治工程、沙基沙堤防渗工程一般做水力冲刷、渗透、稳定计算。

2.2建立健全建设管理体制

全面推行项目法人制,使各级政府、水利部门责任、权利明确。建设单位主要负责组织工程施工,办理工程征地及林木砍伐等手续;负责组织实施各项清障措施,完成清障任务;负责按工程投资计划落实地方配套资金;组织施工用水、用电、通讯、道路和场地平整等准备工作及必要的生产、生活临时设施的建设;及时组织研究和处理建设过程中的技术、经济和管理问题,按时办理工程结算;组织编制度汛方案,落实有关安全。

2.3建设管理法制化是保证工程效益的重要手段

工程建设管理推行程序法制化,管理机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使建设全过程充满竞争活力。本着工程投资费用合理,经济效益较大的原则,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建设管理按照各自的建设管理职责,严格监督检查基建程序、招标投标、建设监理、工程质量和资金管理等有关法规、规章的执行情况,对违反规定的要及时纠正查处。项目法人(建设单位)应合理划分标段,标段的划分以有利于现场管理,有利于公平竞争为原则。项目法人(建设单位)严格核验勘测、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资质等级,不得让无资质或资质等级不够的单位参与投标。自行组织招标和不宜进行招标的工程项目。

3.生态建设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标准范文2

【关键词】城市河道;综合整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TV85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在城市河道的整治上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改进,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加强对河道综合整治方法的分析,对确保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河道综合整治新理念

1.功能性原则

既要满足城市防洪排涝的功能要求,又要保护环境、美化环境、保障饮用水安全,最大程度地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恢复河流生态功能,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生态观原则

充分顺应自然的水生态环境,合理设置河道断面及两岸截污系统,维持区域范围内的生态完整性,以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作为场所和景观的底色,使人造环境与自然环境达到有机结合,创造和谐、有序、舒适、优美的滨水绿化空间,充分体现“滨水・绿地・生态城市”的设计理念。

3.人性化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建立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及河道水生态系统,凸现城市滨水特色,形成环境优美、贴近市民、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的城市绿化开敞空间。

4.文化性原则

传统文化是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基础,设计力求将现念与地域文化完美融合。

新的设计理念强调人造工程顺应自然生态,河道断面力求规顺天然河道,河道底部在满足防止洪水冲刷的条件下尽量采用天然河床,两侧边坡则依河道水力条件采用天然或仿天然材料辅以耐水、耐冲刷植物,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对于季节性河流或小流星河流,可设置部分蓄水设施,如橡胶坝,既可塌坝泄洪排涝,又可用于城市景观娱乐,让市民有机会充分享受穿市而过的水资源,为城市增添生机。

三、河道治理的有效措施

1、城市河道治理要从规划入手

(1)城市河道的整治与建设应当统一规划、综合保护、科学管理、合理开发,维护当地的文化名城风貌,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城市河道规划建设应当充分考虑满足河道防洪排涝基本功能的要求,实施水环境生态综合整治,实现城市河道流畅、水清、岸绿、宜居、繁荣的目标。

(2)在河道治理的过程中,要尽力保持其自然形态,并力求水流顺畅。以此保持河道生态环境的稳定和良性循环,加强河道自身的净化能力。

(3)在河道规划时,尽可能的保持或扩大河床宽度,使得河流在大水时有一定的摆动幅度,不要为了建筑建设而挤占有限的河岸滩地。保留两岸足够的滩地,有利于保护河岸生态环境。

2、城市河道要做好生态护岸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进步,滨河景观带的建设高速发展。滨河城市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一大亮点。在这种城市建设中河道的生态护岸规划和建设成为重中之重。在做到防洪泄水的同时,要兼顾河道周边的生态保持和良性发展, 结合坡岸的生态结构进行合理规划,建设城市河道的绿色生态岸。

在进行坡岸整治时,尽量使用透水性好的建筑材料,精心选择护坡性比较强的植物,在保持坡岸坚固的同时,做到最大的绿化优化。可以借鉴采用先进的新型护坡技术,如三维植被网护坡、棕纤维生态垫等,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完善坡岸的生态系统。同时严格控制滨河建筑高度,实行梯度开发,增绿化、增空间、减容量,景观绿地与亲水岸线建设联动,在沿岸建设多个绿地并保障滨水空间的共享性和连续性。

3、河道的治理要重视夏季防洪

要认真编制好城市河道的防洪规划。对现状河道进行深入调查,掌握准确的河道现状资料,围绕“筑堤不围城,除害与兴利并举”的思路,规划考虑并发展定位。各流域之间的规划应相互衔接,并与现代化城市其他建设相配套,在提高城市防洪安全保障的同时,为城市沿江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河道清淤工程是河道综合治理的先行条件,应加大河道淤积整治,以截污为中心,先截污后景观,主流与支流系统整治。为了达到淤积治理目标和改善河道水质污染状态,需要从源头上减少淤泥的来源,全力做好河道上游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通过植树种草,做好河岸和堤岸的绿化维护,流域内尽量减少的地表,从而最大限度地控制流水侵蚀,降低淤泥的累积。

4、城市河道治理要加强防污整治

(1)在河道治理的同时,必须加快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步伐。城市的污水一般都排入了河道,所以为了使城市河道免遭污染,必须对河道沿线进行污水截流,将这些污水送到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当处理达标后才允许排入河道。

(2)净水湖的修建能起到河流自净的功能。在城市河道的下游可以修建面积比较大的静水湖,来进行水质恢复、净化,确保河流的水质优化。

四、实例分析

1、整治现状及存在问题

(1)流域概况

汉江是长江中游最大的支流,汉江干流流经陕西、湖北两省,于武汉市注入长江,干流全长1577km。汉江安康段干流长度346km,占陕西省境内长度的53.1%。安康市城区以上流域面积38625km²,河道长509km,平均比降0.766‰。石泉至安康河段长188km,安康至旬阳、白河河段长分别为45km和145km。

作为国家南水北调中线调水工程和我省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水源地,汉江还担负着保护和涵养水资源、保障受水区供水安全的重大历史使命。

(2)整治现状及存在问题

1)汉江防洪治理程度低,现状防洪设施薄弱;

汉江现有防洪工程标准低,达标堤防少,以低洼地带无防洪设施或防洪标准太低最为突出,急需加固提高。

2)水污染呈上升趋势,水生态系统功能下降。

a、水质现状总体较好,但部分污染物指标呈逐步上升趋势;

b、湿地面积减少,水生态环境功能退化;

3)一江两岸景观缺乏统一规划、品位有待提高;

2、整治任务

本次综合整治的重点是沿汉江干流的安康市城区和石泉、紫阳、旬阳和白河四个县城。综合整治任务以防洪为主,兼顾水环境保护、水景观及水文化、航运等。

(1)防洪减灾方面。以修建堤防护岸工程为基础,以河道整治相配套,结合防洪非工程措施,构建汉江安康段综合防洪体系。

(2)水生态与环境、水资源保护方面。建立健全水生态环境保护监测管理机制,加强生物物种保护与资源养护;干流水功能区主要控制指标达标、水质明显改善,沿江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废污水达标排放。基本建成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

(3)人居环境建设方面。结合干流堤岸、水电、航运、交通以及汉江两岸社会经济布局、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开发水景观、水文化,按照“安全、自然、亲水、文化”的治理理念,发展水利旅游、改善人居环境。

(4)人居环境建设

1)河道水景观规划

a规划汉滨区黄洋河口、旬阳县旬河入江口、白河县白石河入江口蓄水景观工程3处,共计蓄水景观面积780亩。

汉滨区黄洋河汉江口橡胶坝蓄水景观工程,水面长度1.5km,宽80m,水景观面积200亩;旬阳县旬河汉江交汇处翻板闸蓄水景观工程,长度1.4km,宽200m,水景观面积420亩;白河县白石河汉江口翻板闸蓄水景观工程,水面长度1.3km,宽80m,水景观面积160亩。

b.重点打造安康东坝堤防、护滩景观工程,石泉县滨河公园及生态湿地,以及白河县滨河景观长廊。

规划打造安康东坝堤防、护滩景观工程;石泉县滨河公园,长2.5km,面积900亩,生态湿地2010亩;白河县作为陕西汉江出境地,规划将冷水、麻虎及城关河段右岸15km护滩,结合堤岸景观建设规划为滨河景观长廊,打造成为展示汉江安康段综合整治效果的窗口。规划白河县滨河景观长廊范围长7.5km,宽30-50m,护滩面积440亩。

3、规划内容及实施措施

做到江边有堤、堤上有路、路外有景(绿化、亮化),路边有码头。坚持上下互通,左右衔接,打造人亲水、水绕城的如画汉江。

安康市:规划范围沿汉江横向划分为三个区:西部旅游度假区,中部综合服务区、东部湿地体验区。规划区东至关庙大桥、西至月河口,东西长约11km(其中汉江水域面积约为6km²。)

紫阳县:规划县城1500m滨江长廊、汉王1000m观江长廊、焕古集镇1000m观江长廊、金川集镇1000m观江长廊、洞河集镇1000m观江长廊、向阳集镇1000m观江长廊等。

石泉县:沿江两岸景观规划项目有:新堰湿地公园、莲花古渡游览、后柳水乡游览、石泉县城至喜河电站汉江游览。

旬阳县:沿江两岸景观规划项目有:县城下菜湾-旬河入河口水幕电影、吕河镇游艇会所、吕河镇吕河度假村。

白河县:汉江西岸留出5―10m宽的生态绿廊,结合防洪堤建设河滨广场,沿江两岸景观规划项目有:城关镇300m湿地公园、冷水河300m湿地公园、麻虎电站水利旅游及上游湿地公园。

4、水生态与环境、水资源保护

(1)水生态保护措施

1)汉江生态流量保障措施

2)鱼类种质资源保护措施

3)湿地建设规划

4)制度建设及监测监控措施规划:汉江安康段规划共设水生态监测断面23处。

(2)水资源保护措施

为维持和改善汉江水质,使汉江水质全面达到水功能区水质标准,需要重点完成以下治理措施:

1、实施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设立饮用水源保护区、城市生活污水及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农村污染控制措施、产业结构调整措施。

2、水质监测措施:规划汉江干支流新增31个地表水监控断面、新建城市污水处理厂41处、新建城市垃圾处理厂40处、新建工业污染源治理41处;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保护水资源。

五、几点启示

1、随着水务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各地城市水利规划要纳入流域规划中统筹考虑,体现个体与整体的互通互容,实现城乡水利统筹发展。

2、治水必须治污。河道整治要实现治水与治污同步,将治污工作作为重中之重,落实到实处。如果治污不彻底,河道治理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六、结束语

通过对新时期下,城市河道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进一步明确了河道整治的方向,为城市河道系统的优化完善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助于促进城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士国.现代河道规划设计与治理―建设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水边环境[J].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5):56-59.

[2]李海琳.浅析驳岸设计中存在的问题[J].山西建筑,2011(28):348-349.

[3]张东华.生态学原理在河道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0(1):115-118.

[4]朱晨东.河道的生态治理――北京转河生态化改造[J].北京规划建设,2013,(5):39-42.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标准范文3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 河道 景观 种植 生态

Abstract: During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f there is a lack of involvement of man, the ecology landscape of the suburbs river usually easily is destroyed with different level by disorder construction. This essay will take the example of landscape of Dasha River, mainly discuss the ways of preserving and re-building the river landscape of Suburbs by the means of landscape research, planning, recovering the greening etc.

Key words : Suburbs;River;Landscape;Planting;Ecology;

中图分类号:TV1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高速城市化需要提前开展城乡结合部河道景观保护

随着我国高速的经济发展,城市化程度在不断提高,根据最新统计,中国的城市化程度已经超过了50%,在城市化过程当中,城乡结合部,或者是所称的郊区正以不断加快的速度融入到城市新城区当中。根据城市建设经验,由于城市新区中居民的快速增加而导致商业设施和基础设施规模不断加大,如果城市河道及其周边景观没有很好的规划和保护,将会极大地受到环境污染的破坏,同时也会影响河道两侧的景观环境和人文环境。因此,在可预见的城市化进程当中,我们必然要提前介入城乡结合部河道景观环境的建设和保护当中去,通过生态手段规划河道景观,从而为将来的城市发展和河道景观塑造保留足够的空间环境。

大沙河位于广州市荔湾区南片区(原芳村区)西南面,穿越地区多为城市开发区,西北有龙溪大道,东北面有环城高速公路,南面有海龙围提防工程,河道的两端均与佛山水道相连。河道全长5200m,全流域集水面积约1200公顷,除中段靠近花博会段进行过景观整治外,其余河段现有堤防防洪标准低,河道迂回曲折。有些河段为天然不规则的河岸,另外沿涌建筑物多,对河道多有阻碍,每当暴雨或遇外江大潮,极易造成洪涝灾害。随着广州城市建设迅猛发展,城市人口增加,城市面积扩展,使得大沙河流域的人工化日趋严重,不透水面积大大增加,降雨入渗大大减少,产流、汇流速度加快,河流内涝问题日益突出。部分涌边的维护带已被侵占,居民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涌,生态景观开始恶化,沿线的生态景观保护与改造已经显得非常重要。

二、城乡结合部河道景观整治设计面临的挑战

在大沙河河道景观设计上面,我们主要面临三个方面问题的挑战:1、城市化的步步发展,原有河道的乡村风貌正在消失,由于缺乏前瞻性的景观规划,河道两岸正被低质量的城市化所侵蚀,景观环境开始变坏,需要强有力的景观规划改变河道沿岸生态环境。2、由于城市结合部通常连接处于同一区域中的城市,大沙河就是处于广州和佛山城市之间,因此同城化发展同时侵害河道生态,容易导致河道本体恶化,需要通过水利、截污、种植等多种手段并用进行河道改造。3、城乡结合部的河道种植通常由于缺乏规划和管理会显得凌乱,如何通过种植设计规划河道景观,为将来的城市化建设打好基础显得非常重要。面对以上三个挑战,我们通过大沙河的景观设计案例探索了一些经验,以生态景观的角度解决所面临的城乡结合部河道景观课题。

三、大沙河整治工程的前置景观规划确定

根据城市的发展,广州市确定了“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战略布局及“山、水、城、田、海”的城市发展格局。在此背景下,广州市编制了《广州市市区河涌整治规划报告》,规划要求对广州市相关河涌段及两岸景观进行综合整治,建设集排洪、绿化、景观、休闲、旅游等多功能为一体综合滨水景观带。大沙河河涌平均宽度25-40米,沿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河涌水质较差,多为劣五类水质,沿岸有部分村落、工厂等,大部分污水均排入河涌中。由于缺乏规划控制,城市设施又不完善,河道景观质量较差,因此前期需要开展景观控制规划。规划原则坚持生态可持续发展,与广州市城市规划相协调,与周边的环境相衔接,妥善处理与城市用地,道路交通及周边建筑的关系,以适应发展和调整的需要。规划首先对河道沿线5200米重新划定以河流中心计算两边各45米的规划蓝线,前期清除蓝线以内违规的建筑物。另外,大沙河景观考虑与自然的和谐共存,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保证生态功能完整性和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维护生物多样性及持续增长。前期方案充分进行了河道区域调研,其中大沙河年均降雨量1670mm,径流系数取0.6(考虑城市化影响),年均径流深1002mm,年干流坡降0.29‰。除了河道外还调研了河道沿线的植物和动物种类,对所有的物种进行分类,为方案设计提供依据。再次景观规划注意结合广州市的河涌整治总体规划和河涌周围的用地发展规划,预留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在设计前对河道周边的现有用地性质和规划用地性质进行了调查,以确定方案实施阶段的河道各段的景观主题和种植对策。通过前期的调研,在中观层面上掌握了河道景观的现状情况和周边规划性质,在微观层面上掌握了生物状况,因此景观规划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广佛同城化宏观背景的景观建设目标: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体系,纵向目标体系由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构成;横向目标体系由治污工程体系、河涌沿岸环境综合整治体系、生态系统建设体系、水环境综合整治目标体系等方面构成。

图1大沙河横断面

表1景观建设目标

四、河道水体生态景观保护对策

大沙河涌为一类河涌,河涌水质较差,水质为劣V类,沿岸有部分村落、工厂等,大部分污水均排入河涌中。根据广州市水利局编制的大沙河景观整治目标到2020年要达到水质III-IV类标准。近期以消除黑臭为主,远期则为全面改善水质环境,恢复沿线生态景观,为将来城市化建设预留生态景观廊道。

根据整治要求,设计上首先考虑水体污染消除,沿线以前期的调研为基础进行河道截污处理,堵塞直接流入大沙河的所有排污口,生活生产污水集中送往污水处理厂,截污后基本杜绝了河道的有机污染源。排污源截断后,开展河道底泥清排工作。大沙河的底泥成份,污染物以含氮、磷的颗粒为主,也有如弓汞、铅、铬、镉等重金属,河道泥色发黑发臭。清淤主要采用环保疏浚的方法进行,在保证“减量化、无害化”的前提下利用经过处理的河道淤泥用于景观种植。在截污清淤后,河道还可以通过补水的办法从珠江支流在枯水期补充水源,以冲刷河床。

五、城乡结合部河道绿化种植设计研究

通过景观规划和河道生态整治后,大沙河沿线的整体景观形态基本成型。接下来是河道和两岸的绿化景观的营造。根据广州城市规划,原荔湾芳村片区的河道整治景观定位为“水秀花香”,这既是荔湾的城市形象又是大沙河的设计导则,更有着丰富内涵,不仅包含着环境的优美,而且更体现了荔湾的人文文化传统精神。

图2河道景观分析

设计中不同的景区在“水秀花香”的设计导则下提出各异的设计构思,构筑相应的景观节点和内容,包括现滨水岸线竖向景观设计、场所设计、文脉设计及水域设计,满足人们的各类活动和对环境的心理体验。大沙河涌滨水空间脉络中的各景观节点是由该滨水流域不同层次的景观节点构成,主要景观节点和次要景观节点呼应组合,形成大沙河涌滨水流域完整的景观空间脉络结构及序列。城市河涌景观规划区别于其它类型的生态景观群落,设计中尽可能地将河道有序的组织,形成人工与自然之间的过渡景观类型。景观设计以水利蓝线为依据,按照现状扩宽20米范围进行现状摸查,从而确定用地范围。设计定位以打造绿色河涌为目的,以绿化种植为主导,减少人工造景,既满足生态自然的要求,又能降低工程造价。采用自然生态断面和种植为主,形成一河两岸的景观带。由于条件限制而采取的垂直堤岸斜坡则可在河涌边结合设置垂直绿化。维护带以种植高大的多层次乡土乔木为主,隔断外部嘈杂的环境。间种开花小乔木与灌木,利用空间和色彩形成丰富的景观层次。人行道沿河涌蜿蜒而行,在林中穿行,途中设置休息平台,安放座凳,供人闲坐谈聊。

大沙河景观设计主要分为龙行天下、凤舞花驰;花雨缤纷、碧水涟波;水天一色、花影俳徊;云中漫步,流光溢彩四个景观区,各个景区有自身特色。龙行天下、凤舞花驰景观区:该区在现状上绝大部分区域为村落,设计深化中,我们保留原有河道两侧村级道路,在部分区域设计休闲广场,增设休闲设施。驳岸向上增加立体绿化,丰富景观层次,种植安排上主要以乔木、灌木、草坪多层次结合。该区主要植物有凤凰木(Delonixregia)、细叶榕(Ficusmicrocarpa)、文殊兰(Crinum asiaticum ‘Sinicum’)、芒果(Mangiferaindica)、方竹(Chimonobambusaquadrangularis)、美人蕉(Cannaindica)、朱蕉(Cordyliefruticosa)、大红花(Hibiscusrosa-sinensis)、 龙船花(Ixorachinensis)、炮仗花(Pyrostegiavenusta)、荷花(Nelumbonucifera)、睡莲(Nymphaeatetragona)、凤眼莲(Eichhorniacrassipes)等。

花雨缤纷、碧水涟波景观区是以花博园为中心的绿化休闲区。但现状存在不足:灌木植物较多,树木排列有序,缺乏层次感,感觉很呆板。设计中在该段多种植高大乔木,应以混交林为主,加强其河段的层次感。同时结合花博园悠久的人文历史体现花之文化。本区域所采用的植物有:盆架子(Alstoniascholaris)、细叶榕、金凤花(Caesalpiniapulcherrima)、石榴(Punicagranatum)、扶桑(Hibiscusrosa-sinensis)、悬铃花(Malvaviscus arboreus var. penduliflorus)、蒲桃(Syzygiumjambos)、黄花夹竹桃(Thevetiaperuviana)、紫藤(Wisteriasinensis)、禾雀花(Mucuna birdwoodiana)、三角花(Bougainvillea spectabilis)、炮仗花、含笑(Micheliafigo)、夜合(Magnoliacoco)、白兰(Micheliaalba)、洒金榕(Codiaeumvariegatum)、红背桂(Excoecariacochinchinensis)及朱蕉等。

水天一色、花影俳徊景观区:该区的现状大部分区域为花房和花圃,区域沟渠众多,多为花圃引水灌溉之用,现状水生植被良好。因此,在该区景观总体设计上还是延续花博园的风格,以自然驳岸为主要驳岸形式,种植上延续花雨缤纷、碧水涟波景区所使用的品种,利用现有水生植物,增加品种和竖向植物景观、以色彩上的变化形成一个自然生态的滨水景观。

林中漫步,流光溢彩景区:该景区主要是海中东约沙河村所在地。在总体设计中对其设计红线范围在保留村落主干道的基础之上,周边结合沿线景点进行深化方案。利用村落主干道的同时结合景观路进行穿插处理。河涌沿岸景观主要围绕河涌边的古树,用生态手法进行设计。种植设计利用原始植被植物群落在进行人工梳理的同时,延续其生态驳岸的设计理念。该区主要体现“让城市回归自然”、呼唤“野草与野树之美”的设想。两岸除上述景区所使用的植物外还增加了垂柳(Salixbabylonica)、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墨西哥落羽杉(Taxodiummucronatum)等多种亲水乔灌木植物,营造高低错落有致,随四季变换展示不同季节景观,重现现代岭南新水乡美景。

六、整体河道湿地景观的营造

大沙河处于城市结合部,除了赋予各段的设计主题以外,整体上河道景观通过湿地的营造体现自然乡村风貌,同时湿地可以有效过滤城市生活生产的污染物,保护河道的生态环境。湿地植物是湿地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成分之一,按照生态学原理选择合适的湿地植物,充分考虑植物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相互关系构建湿地植物景观,建设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从而保证湿地能够发挥良好的净化、缓冲、栖息地建设等功能。根据植物的生态特性,本次景观设计的湿地水生植物通过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沼生植物如荷花、芦苇(Phragmitescommunis)、菖蒲(Acoruscalamus)、睡莲(Nymphaeatetragona)、茭白(Zizanialatifolia)等的组合,营造沿线河道湿地景观,有效保护了河道水系的生态自然环境。

目前,通过两年多的规划与建设周期,大沙河景观项目整治已经基本完成,沿线又恢复了原有的河道自然生态景观,水体黑臭现象已经基本消失,绿化景观廊道基本形成,河道两岸青葱的绿道渐渐成为人们喜爱的去处,同时也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充足的景观绿化空间,避免了过去先发展再改造的城市建设模式。

参考文献:

[1]林树森.规划广州[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刘滨谊,温全平.城郊生态敏感区植被规划方法[J]. 中国城市林业,2005,3(3):8-12.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标准范文4

关键词:生态护岸; 景观环境; 河涌; 规划

1 工程概况

大福路(现已更名为岭南大道)是佛山市禅城区南北向的城市主干道,北起禅城区的同济东路,南至新城南一路,与顺德区的乐从镇相接,全长6.55公里。周边建筑有行政、文化、体育、商住、文娱等多种建筑,为城市发展中轴线。本工程范围由魁奇路至新城南一路,长3.6公里,宽98-110米,双向8车道。其中的河涌(新市涌)全长3.02公里,北段(魁奇路-东平大桥)长1832米,河道宽18米,东侧滨水景观带宽9米、西侧为10米;南段(东平大桥-新城南一路)长1182米,河道宽20米,东侧滨水景观带宽8-15米。

2 整体设计思路

2.1设计理念

遵循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设计原则,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加以完善、补偿,从而实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在保证河涌具有泄洪排涝等功能的基础上, 发掘城市滨水景观巨大的生态功能和游憩功能,对两岸景观带进行精心的规划和设计,以形成水与绿色结合的滨水环境,使之具有较强的景观和生态功能,力图构建一个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和谐共存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滨水景观带。

2.2 整治原则

A、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 做到城市开发与河涌整治互惠互利、双赢的原则;

B、实现河涌综合整治:治河、治污、治环境同时并举;

C、生态优先、工法自然,生态为本、构筑城市生态绿色廊道;

D、凸显亲水性:积极营造可亲近的滨水空问, 促进人与自然的融合;

E、景观节点设计融入城市文化:在河涌整治中,应通过开发、保护,挖掘河涌两岸的内涵韵味, 并将其融合到工程之中, 设计成风格独特,却又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的节点;

F、坚持可持续发展:通过改善水环境, 加强两岸绿化,充分发挥河流在保持生态平衡、调节区域微气候等方面的综合功能。

2. 3 整治目标

提高河涌防洪治涝能力,防洪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的水平,治涝标准提高至20年一遇24 h 暴雨1d排干不成灾;控制污染,提高水质,营造自然生态河流,改善水环境,创造宜人的绿水空间;美化河道周边景观,进一步突出河涌在城市绿地景观系统中的纽带作用,促进城市开放空间和绿地系统的发展。通过综合整治,新市涌整治工程最终达到水清、岸绿、景美、人欢的目标。

3 综合整治工程措施

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措施主要是采取挖湖滞洪、河道疏浚、生态护岸, 并结合截污治污、引水补水、景观绿化等各种措施通盘考虑, 统一规划, 使之达到整治目标。本文重点论述河涌整治工程中的园林景观设计。

3.1河涌清淤、截污工程

河涌污染底泥主要来自污染物排放的入河径流。污水抽排放、地表径流的汇入以及水系中水生生物的死亡残骸, 加上植物枯叶、降尘、垃圾等,往往导致水系中沉积物营养盐逐步积累,甚至导致死鱼,水臭难闻等现象。因此水环境改善不能无视水体河底污染内源所起的作用。

河涌北段沿河两岸有旧工厂、美食广场和居民住宅等建筑物,向河涌内排放污水、倾倒垃圾的现象也比较普遍, 造成河道淤积严重。河道淤积直接影响排洪功能的正常发挥;此外河道淤积物如不清除,会出现淤泥反向污染河水的问题,因此河涌截污工程摆在首位, 截污工程完成后, 原先直接排放到河涌的大量生活污水被收集起来, 输送到规划兴建的污水厂进行处理, 实现雨水和污水分流, 将大大减少对河涌的污染, 而涌底清污将结合堤岸整治进行。

3.2堤岸整治工程

堤岸断面设计充分考虑生态优先、以人为本、人水协调的原则,设计的基本要求有两种:可视性(通透性)和可达性(亲水性)。根据河道流经区域的周边环境,堤岸断面及护岸结构的基本模式设计如下:

北段采用可视性,护岸结构的基本模式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直墙+石栏杆;

南端采用可达性,护岸结构的基本模式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直墙+生态湿地+干砌毛石结构。

以上设计既可满足河道体系的防护标准,又利于河道系统恢复生态平衡,体现了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理念。

3.3 园林景观工程

园林景观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在解决防洪排涝、保洁清淤的基础上,结合城市总体规划进行治水造景、绿化景观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因此,河涌整治工程中园林景观设计的主要原则为:

A、 以人为本,堤岸建设与沿河城市建设相结合,与周围环境相和谐,体现滨水、近绿;

B、 按园路+观景休憩平台+亲水台阶(平台)+绿化的形式进行河道两岸的园林设计, 结合整条河道地理位置及周边的环境状况, 在不同的地段营造出不同的景观氛围,使整条河道和谐流畅,充满自然生机。

C、 堤岸设计体现亲水性,体现具有当地特色的岭南水乡风情;

D、 堤岸形式多样化,以满足人们对水环境多元化的心理要求;

E、 绿地范围控制在规划用地之内,尽量不影响两岸现有的路网、河涌的航道以及周边地块的使用。

植物配置方面则遵循以下原则:

A、 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充分利用乡土树种和适应性强、生长强健、管理粗放的植物,形成具有自生能力的植物群落,以提高种植成活率,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并改善空气质量、降低噪音、有效地提高生态效能。

B、 植物物种多样性。植物群落构成充分植物间的生态互补性,以及形态、色彩、季相变化、常绿和落叶植物相结合等,选择多种植物创造不同氛围,体现植物生长的多样性和植物的层次性与季相性,将不同种类的乔木林混交,并搭配多样中下层灌木、草本和地被,塑造丰富的立体空间层次,构成自然的复合式生态型植物景观。

C、 植物配置水平结构上的疏密变化,使林内景观带来相应的光影变化和空间形态上的开合变化;竖向结构表现为复层林冠结构,使林冠线形成高低错落的起伏变化。在创造良好生态群落的前提下,追求景观效果,力求做到生态性与视觉效果上的有机结合。

3.3.1北段(魁奇路-东平大桥)滨水景观带设计

新市涌堤岸园林景观的总体布局与沿岸城市规划紧密结合,北段(魁奇路-东平大桥)西侧为美食广场、民居群落,东侧为新建的住宅小区。此处的滨水景观带设计主要体现休闲恬静的园林景观,为市民提供良好的城市环境,在丰富两岸居民文化、休闲活动、推动消费的同时,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商业及经济繁荣。

本段根据周边的地理环境及建筑群落特色,景观步道的设置时而紧靠驳岸栏杆、时而穿梭于绿化林带中。观景平台及休憩平台有节奏地错落分布在每个节点上,像一颗颗闪光的白珍珠串连在步道上,供游人及周边居民休闲活动。河涌常水位为0.8米,最高水位为1.2米,本段堤岸断面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直墙形式,挡墙上统一设置石栏杆,间隔120米设置一个埠头。岸边绿地以垂挂类开花灌木为主,搭配树形优美的乔木,对笔直划一的石栏杆起到了很好的柔化、美化作用。边坡绿化以绿色为基调, 对高、中、低三个层次的植物进行搭配。尽量选择易种易活、成长快、树型优美、遮荫效果好的乡土树种,配搭景观开花乔木和片植地被色带、组团种植灌木球,形成层次丰富、季相鲜明、自然和谐的绿化群落,既体现粗犷、气魄和力度,又具有简洁、明快、统一流畅的风格和动态的观赏效果,令两岸植物互相辉映, 形成对景,营造出清雅宜人的碧涌绿岸滨水环境。

3.3.2南段(魁奇路-东平大桥)滨水景观带设计

南段(魁奇路-东平大桥)是新城区中心组团的主轴,东侧是新闻中心及临时绿地,西侧是佛山公园。此处的设计主要体现岭南水乡风情的亲水性景观,设计中把周边环境元素协调、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进行统一的规划,从而把滨水景观带融入周边环境中,形成一幅和谐优美的自然风光画面。

本段设置亲水步道纵贯整条滨水景观带,游人可在人行道上赶路,亦可下行至亲水步道观景休憩、亲水游戏。河涌常水位为0.8米,最高水位为1.2米,最低水位为0.5米,本段堤岸断面采用逐层退台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直墙+干砌毛石挡墙形式。低层驳岸设计标高平最低水位0.5米,高层驳岸设计标高为1.6-2.3米,两层驳岸间交替设置亲水台阶和3.1米宽的水生植物区(即安全控制区),水生植物区片植水生植物,临水岸边遍植耐水、耐冲刷、覆盖强的地被,边坡绿地上以地被为主,栽植乔木及灌木球连成整体,形成一种较自然的、低维护的河岸绿地。同时,因地制宜,设堤顶花池和堤顶绿地,堤顶花池栽植垂挂类开花灌木, 堤顶绿地结合规划路的绿化设计,以马尼拉草为主,适当点缀南方乔木,下层丛植灌木球丰富植物层次。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标准范文5

关键词:城市河道;综合整治;工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TV5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城市环境的品质提出更高要求,城市河道在传统排水功能前提下,更要求具有自然、生态、人文景观等特色,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线。

一、工程概况

东软西侧河道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区,起源于软件大道与规划宁双路交叉口处,主要功能为汛期防洪排涝,上游暗管接入,水流方向由南向北通过绕城公路排入规划二号沟,继续向南排入秦淮新河。

现状河道全长约640米,上游170米已护砌完成,河道缺乏必要的管理,淤积严重,填埋河道现象屡禁不止,河道过水断面减少,调蓄、排涝能力严重降低。

二、综合整治原则

东软西侧河道综合整治工程的建设目标为:以“生态、亲水”的理念建设东软西侧河道,将其打造为“水质良好的清水河道,疏泄畅通的排水通道,景观怡人的生态廊道,适宜休闲的亲水步道”。设计原则如下:

(一)尊重规划,统筹治理。以《中国(南京)软件谷东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南京市规划局建设项目规划设计要点为指导,满足河道排洪能力下,全面考虑河道整治。

(二)统筹兼顾,重点突出。围绕工程目标,重点突出河道清淤疏浚,统筹兼顾生态修复需求,营造亲水景观,改善人居环境。

(三)因地制宜,体现效益。综合考虑河道现状及现有设施,先易后难、先急后缓,因地制宜确定项目实施时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体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并重。

(四)以人为本、生态优先。景观设计本着以人为本、生态优先、人水和谐、统一规划、近远期结合、可持续发展、前瞻性与可实施性相结合的原则。

三、综合整治方案

(一) 河道整治工程设计

1 河道设计标准

结论:结合河道上口宽度及两侧规划用地情况,宽顶堰堰宽取15m。

(三)河道景观设计

河道在满足防洪排涝的基本功能外,同时满足生态景观需求,对岸边及浅水区进行景观设计,据坡度、水面线情况设置木质临水景观平台,满足周边小区居民对河道景观进行观景的需求。

结语

通过对东软西侧河道进行综合整治,可以提高周边居民的生活品质,改善城市的水环境,提升软件谷的总体形象。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标准范文6

[论文摘要] 该文通过已建和拟建的城市防洪工程的分析,阐述城市防洪工程与城市建设的关系,提出在福清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城市的发展,改变了河流一侧为城市的历史,使河流变成城市中心河贯穿市区。福建省沿海城市福清市也是如此,因此,每到汛期,城市防洪就是一项既严肃又紧迫的头等大事。而城市防洪工程的建设又相对滞后城市其他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保证福清市城市经济健康、稳步、持续发展,应重点考虑城区防洪工程的建设如何与城市发展紧密结合。通过已建成城市防洪工程和拟建的城市防洪工程的前期工作来分析,城市防洪工程已不是传统意义上单纯性修建堤防,而是应从城市总体规划、城市交通、城市旅游、城市环境、城市排涝等有关基础设施紧密结合的综合性工程,避免重复建设,造成浪费。

1 城市防洪工程与城市总体规划

一个城市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必须依靠城市的总体规划,而城市的总体规划包括了城市的各个方面。当今城市的建设已不同程度地改变城区河道的自然形态,也不同程度地改变洪水与城市的关系。

1.1 防洪现状及存在问题

福清市城区范围内侵占河道围田、造地、建房、乱倒垃圾、河道淤积严重等违章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影响河道的行洪能力,同时危及防洪堤、排涝站的安全;城区下水道大部分被覆盖,每逢下一场中到大雨,城区经常出现内涝,排水不畅,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工作秩序;龙江、太城溪、虎溪上游多座小(一)型水库均建于上世纪五十、六十年代,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使城区的人民和财产缺乏安全保证,在防洪非工程措施方面,存在着防洪区管理制度不完善,蓄洪、行洪空间被挤占,流域天然滞蓄洪水能力下降;防洪区风险意识不强;防洪调度方案不完善等。

1.2 防洪规划应注意的问题

防洪体系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原则,加快重点地区防洪工程建设,提高主城市和重点地区的防洪能力,在防洪体系的建设中应注意综合分析确定防洪标准、合理确定堤距、防洪建设与城市功能相结合以及在注重生态建设的同时做好防御山洪规划。

1.2.1防洪标准

城市堤防是重要的城市防洪工程,根据国家GB50286-98《堤防工程设计规范》的规定,堤防工程的防洪标准主要应根据防护对象的防洪要求加以确定。在确定城市堤防的防护对象时首先应划分城市堤防的防护区。划分防护区主要应考虑如下因素:洪水大小及可能性,洪水决口过程及洪量,洪泛区的地形与地物状况,行洪及退水条件等。城市行政分区通常不能直接作为堤防工程保护区。城市堤防的防护区应该是在特定洪水发生时,在无堤和某种标准的堤防条件下洪水决溢所影响的范围。在编制城市防洪规划过程中,应对城市堤防的防洪标准进行必要的理论分析和论证工作。确定堤防应采用的防洪标准,而通过技术与经济比较确定。选定防洪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正确处理防洪安全与防洪投资两者之间的关系。

1.2.2合理确定堤距

最近几年,福清城区的土地开发开始向河流逼近,主要有两个原因:①由于城市上游修建了水利枢纽工程,使城市的防洪标准得到提高,城市河道的行洪断面缩小;②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寸土寸金,与河争池。第二个原因应是主要原因。由经验可知,防洪标准可以不断提高,但河道堤防却不能无限制地加高。无论如何加高堤防,防洪安全总是有限度的,缩窄河道,人为破坏了河流自身的动态平衡,并使河流两岸的生态和自然景观受到负面影响,从而进一步加剧了洪水风险。应合理确定堤距,给河流以充分空间,给洪水以应有出路。

1.2.3把防洪工程的建设与城市功能相结合

城市防洪工程位于城市与河道之间,把城市防洪工程与城市功能结合起来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1)要与城市排水工程相结合。在许多城市规划中,城建部门负责排水规划,水利部门负责防洪规划,人为地将排水规划与防洪规划截然分开,而且在水文计算方法上存在很大差异,致使城市排水与河道洪水计算不能衔接,防洪工程的总布局也不合理。因此,在编制城市规划中必须把城市排水与城市防洪工程结合起来,协调起来。

(2)要与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相结合。经济越发展,城市污水也越多。在全球都在重视环境的今天,污水处理工程也越来越多,因此在城市规划中有必要对城市的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并把污水处理工程与城市防洪工程结合考虑。

(3)要与城市交通工程相结合。堤防与城市交通道路结合建设,并与城区交通道路相连接,一方面可以节省投资,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缓解城区交通紧张的局面。

(4)要与城市旅游设施建设相结合。在滨河地区,同时也是重要的旅游风景区,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可以与旅游设施建设结合起来。

1.2.4充分重视生态环境景观建设

人们已经认识到身边城市的滨水空间的作用。滨水空间在高水位时用以行洪,在平时则供旅游、观光和城市居民就近接触自然。在河道治理中重视生态环境景观建设的观点已被许多国家所采纳。因此,在城市防洪规划中应遵循保持自然、回归自然的原则。

1.2.5 做好防御山洪规划

山洪是山区小河中的突发性洪水,其特点有:①速度快,通常短时间内就发生洪水;②来势猛,洪峰流量较大;③在水土保持不好的地区,水流含量较大,往往伴随着泥石流。因此福清市在城市防洪规划中应注意做好龙江、太城溪、虎溪及其上游河流防御山洪的规划。

2 城市防洪工程与城市建设

2.1 城市防洪工程与城市交通建设

在城市防洪堤建设时,一定要考虑与城市交通相结合。因为各城市交通都比较拥挤,为了缓解城市交通的紧张状况,避免重复建设,减少占地,减少投资,防洪堤应与城市道路相结合。如福州等城市的防洪堤堤顶都是城市交通体系中的一部分,堤顶的宽度在满足堤防工程设计规范要求的同时,根据交通需要设置。如果堤顶不具备与交通相结合的条件,也可把堤防迎水面设计成复式断面,利用马道作为与交通相结合,如上海外滩堤防的迎水面就是做为堤防的马道与城市道路相结合。这样极大地缓解了城市的交通紧张状况,既可节约城市道路建设的占地面积和节省投资,又使防洪堤工程得到进一步的加固。

2.2 城市防洪工程与城市环境建设

城市防洪堤的建设,必须要考虑对城市景观的影响。城市堤防影响城市景观的主要因素是堤防高度和断面形式。堤防高度是堤防对城市环境影响最大的因素。堤防高了,把城市围在里面,势必对城市景观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城市堤防高度不宜过高,应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合理的堤距、堤防设计水位和安全超高,但对超标准洪水要有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堤防断面的形式尽量采用斜坡式边坡,并且边坡要缓;也可采用复式边坡,从视觉上减小堤防的高度,并进行护坡种植草皮等措施,既保护了堤防,又美化了环境。

防洪堤的建设在美化城市环境的同时,还要对河道的水环境进行治理,严格限制在中心城区段河道中进行挖沙作业,并对河道整治,形成水面,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也可根据行洪河道的实际,因地制宜地建设河流景观或水上乐园。

2.3 城市防洪工程与城市旅游建设

城市防洪的工程措施是将洪水束缚在两堤的河道中通行。洪水是稀遇的,且历时还很短,虽然工程非常重要,但它的利用率较低;从时间和空间看,它的利用具有很大的潜力。由于河流面积较大,根据实际需要,在建设时就要充分考虑与自然环境景观、生态环境景观紧密结合。如福州的南北江滨公园集绿化、休闲、观光、美化、娱乐为一体,成为城市旅游的重要景点。

2.4 城市防洪工程与城市排水、排污工程建设

城市防洪与城市排水、城市污水治理等,这两方面也是堤防工程建设必须涉及的交叉建筑物中的两项内容。

当无防洪工程时,河流上游来洪水时,城市遭洪水淹没;洪水退走时,城市雨水也与洪水一起排入外河,不存在涝灾。城市防洪堤修建后,把洪水挡在城外,起到了防洪作用,但必须及时排除城区暴雨产生的内水,不然形成内涝,同样可以造成损失。因此,修建防洪堤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城市的排水问题。堤防与排水的交叉工程规模,主要是根据市政部门认可的排水标准及排水充量进行确定,建设位置基本上是结合城市周边地形考虑设置。部门之间须很好的协商,排水出口设置合理。

河流污水必须治理,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保障。河流污水主要来源于城市,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每个城市都要建设污水处理厂对污水进行集中治理,治理达标后再排入河道。一般污水处理厂都设在河流附近,这就要求在城市防洪堤堤线选择时加以考虑,留有余地。并对城市污水处理达标后排入河道时与堤防形成的交叉工程充分考虑进去,才合理可行。

防洪堤建设中的主要交叉建筑物基本上就是与城市排水和城市排污所形成。所以堤防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交叉建筑物,而且要确定合理的规模。

城市防洪工程的建设必要时也可与城市商业建设相结合。如泉州晋江下游建设的箱式防洪墙,在非汛期可双用作车库或仓库等,甚至可以作为商业网点。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标准范文7

关键词:布吉河;生态改造;防洪;综合整治

Abstract:To improve the water quality and landscape, some rivers were ecological reatored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project of water environment in recent years. Through study on the changes of flow capacity of Buji river in the ecological restoretion and before and the solution by engineering, to coordinate the contradiction of flood control and river regulation in the body of the solution. The tecnology was developed in the river comprehensive dredging to solve the contradiction of flood control and landscape restoretion.

Key Words:Buji River; ecological restoretion; flood control; comprehensive dredging

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前言

为了解决严重的内涝问题,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深圳对河流进行了大规模的防洪整治,具体包括裁弯取直、硬化河床等1,虽然提高了防洪标准,但河流完全被人工化、渠道化,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三面光”[2]的河道极大地弱化了河流的资源功能和生态功能,破坏了自然河流的生态链。同时,随着深圳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急剧膨胀,大量污水排人河道,河水严重污染,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急剧下降,河流黑臭现象在深圳极为普遍,已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乃至城市整体形象。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居民对水生态环境要求的提高,深圳自2008年起以“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五位一体的理念,陆续实施了深圳水库排洪河、福田河、布吉河等河道的综合整治工程,借此建设生态型、景观型河道。本文以深圳市布吉河为例,研究生态化河道对防洪能力的影响及治理措施。

1 布吉河及综合整治工程简介

1.1 布吉河简介

布吉河是深圳河的一级支流,河道干流全长9.8 km,流域面积63.41 km2。[3]布吉河自北向南流经布吉街道办、罗湖草埔工业区、笋岗滞洪区和罗湖商业区,在渔民村汇入深圳河。沿途有莲花水、清水河、高涧水、笔架山河四条支流汇入。布吉河中游末端建有笋岗滞洪区。滞洪区距河口2.80 km,南北长1.9 km,东西宽0.19 km~0.39 km,面积0.52 km2,汇水面积42.9 km2,设计防洪标准为50 年一遇,下泄流量250 m3/s,设计洪水位11.3 m,相应库容250.6 万m3,堤顶高程12.4 m。

1.2 布吉河河道现状

由于布吉河(特区内)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仅对位于罗湖区的泥岗桥下游的4927 m进行整治,仅对此段进行介绍。该段河道可分为排砂道(笋岗滞洪区段)和笋岗桥以下河段两部分。排砂道主要由沉砂池以上段、沉砂池段和沉砂池以下段三部分组成,长约1936 m,原设计防洪标准为2 年一遇,校核标准为20 年一遇[4];断面形式为复式结构,其中河道左岸基本为斜坡式砼结构,右岸为上直下斜式钢筋砼结构,河底采用砼护底,现状河宽约为14~38 m。笋岗桥以下段长约2991 m,其中笋岗桥~铁路桥~解放桥~深南桥~嘉宾桥河段断面形式为上斜下直的复式砼结构(图1),两岸均设有0.8~1 m 高的防洪墙,河宽为25~28 m;嘉宾桥~滨河桥~河口段是直立式砼结构(图2),仅左岸设有约0.5 m高的防洪墙,河宽约为45~60 m。[5]

图 1铁路桥-解放桥现状图

图 2嘉宾桥-滨河桥现状图

1.3 深圳市布吉河(特区内)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简介

深圳市布吉河(特区内)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自布吉污水处理厂至笋岗桥(洪湖公园),总投资2.3亿;第二阶段自笋岗桥至河口,总投资6.8亿。工程项目可分为防洪整治工程、水质改善工程、生态修复工程和景观绿化工程四部分。主要整治理念为通过防洪整治使河道防洪能力提高至百年一遇;通过对布吉河进行截污及补水,使河水达到地表水V类水质标准;通过沿河景观设计,将布吉河打造为城区居民休闲廊道;通过对河道的生态改造,恢复河道生态功能,提高水体自净能力,使布吉河成为深圳市的生态景观廊道。为了实现生态及景观的改造要求,布吉河大量采用了生态驳岸,并沿河设置不同的景观树种及景观节点,其典型景观断面见图3、图4。

图 3深南桥-嘉宾桥段剖面图

图 4笋岗桥-铁路桥段剖面图

深圳市布吉河(特区内)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以生态治河的理念,通过科学、合理、符合实际情况的治理方案,在符合城市整体规划的前提下,实现河道生态景观的目标,提高深圳的城市发展力、影响力。其中笋岗桥以下河道是在以100年一遇的设计标准为前提的基础上进行生态景观改造的,而笋岗桥以上笋岗滞洪区段是作为洪湖公园的排沙河道,是在以2年一遇设计标准为前提的基础上进行生态景观改造的。

2 防洪影响研究

布吉河河道改造后对防洪的影响主要通过对河道改造前后过流能力的复核进行分析。

2.1 现状河道过流能力验算

布吉河现状水面线复核采用广东省水利水电建设管理中心和广州沃亚软件有限公司开发的《广东省水文水利计算软件平台》的软件分析计算,在计算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桥墩的阻水情况,在没有桥墩的河段局部损失系数为0.1,有桥墩的河段局部损失系数为0.2。笋岗桥以下段河道的糙率取0.020,计算成果见图5。

图 5改造前水位过程线(笋岗桥下游)

从上述图表成果分析可知,改造前布吉河河道左右两岸都满足100 年一遇的洪水标准。

由于布吉河排砂道河段左岸上边坡部分进行了大量的植物绿化,并种植了大量乔木与灌木,其他如河底与右岸均为砼结构,本次对其现状过流能力复核亦考虑不同护砌材料的糙率影响,取三个河道最窄处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见表1:

表 1改造前排砂道过流量

由上表可见,改造前布吉河仅排砂道上游直墙段(4+690附近)不能满足2 年一遇设计防洪标准。

2.2 改造后河道过流能力复核

2.2.1 糙率的确定

随着河道由以前的“三面光”河道改为种植植物的生态河道,河道的糙率也随之改变,由于河底和护坡采用不同的材料,所以糙率会沿湿周发生变化,本次糙率计算采用加权平均方法计算,计算结果见表2。

表 2改造前后糙率变化表

由表3可见,布吉河生态改造后河底和护坡由原来的硬质变为软质,同时由于河岸的绿化、河道景观设施、河道曲折等因素致使河道糙率显著增大。

2.2.2 河道过流能力复核

本工程按百年一遇设计流量复核改造后各断面的过流能力,《广东省水文水利计算软件平台》计算结果见图6。

图 6改造后水位过程线(笋岗桥下游)

从图6分析可知,因改造后河道糙率变大,造成流速变小,相同流量下河道水位升高,造成布吉河笋岗桥下游左岸1+750~1+810(60 m)河段不能满足100 年一遇的洪水。

表 3改造前排砂道过流量

排砂道过流能力计算结果见表3。可见生态化改造后布吉河排砂道过流能力均有所下降,狭窄断面低于2年一遇设计防洪标准。对于排砂道下游河段,河水可越过高程为7 m的进水口门进入笋岗滞洪区,但上游河段将造成水位雍高,影响滞洪区滞洪效果。排砂道上游段改造后,在不同防洪标准下其雍高水位计算成果详见表4。

表 4改造后不同标准下排砂道上游水位雍高表

3 工程改造措施

3.1 笋岗桥以下段工程措施

通过对河道改造段改造前后的行洪能力复核,当发生一百年一遇洪水时,河道改造后左岸1+750~1+810(60 m)存在防洪风险,经计算知最不利处将漫顶0.47m。该处为地铁1号线、3号线老街站附近,为深圳市东门商业核心区,河水漫堤或倒灌将对周边建筑、道路及市政设施造成严重灾害。为了降低防洪风险,提高河道的行洪能力,通过工程措施来解决防洪风险问题,具体做法是将河道两岸的堤防加高以防止洪水漫堤,同时将两岸的路面填高防止雨水倒灌。两岸加高按100年一遇洪水标准加高。

3.2 溢洪道改造措施

为有效发挥滞洪区滞洪功能与保护上下游河道安全,在滞洪区控制水位11.3 m下,对笋岗滞洪区溢洪道和排砂道总过流能力(最小流量断面为计算断面)与10年一遇洪峰流量进行比较分析。

表 510年一遇洪水分流量计算表

由表5可见,沉砂池上游段考虑截污管布置与河道生态改造后,在11.3 m控制水位下,过流能力为285.50 m3/s,为保证能满足10年一遇395 m3/s 的过流能力,溢洪道必须能满足109.50 m3/s的过流能力。经计算现状溢洪道进水口仅能通过60.7 m3/s流量,不能满足过流需求,需对溢洪道的扩宽,即由20 m扩宽至35 m。同时,由于沉砂池上游因右岸设置种植槽与敷设截污管导致过水断面减小,在发生2年一遇洪水时其水面将雍高约0.36 m,为保证滞洪区公园景观功能的有效发挥,同时控制排砂道左岸堤防能满足2年一遇防洪标准,在溢洪道进水口顶部设置自溃式溢流堰,其覆土约0.5 m厚,并进行表面植物绿化,以实现景观效果。

经过上述工程措施,不仅满足了河道的生态景观改造要求,同时也可以满足了河道防洪要求。

4 结论

布吉河生态改造后河底和护坡由原来的硬质变为软质,同时由于河岸的绿化等因素致使河道糙率显著增大,造成流速变小,过流能力下降,对河道行洪影响很大。生态改造后,布吉河笋岗桥以下部分河段防洪标准不能满足百年一遇防洪标准,排砂道部分河段不满足2年一遇防洪标准。通过对笋岗桥下游的河段进行路面及堤防加高,对排砂道溢洪道部分加宽及设置自溃式溢流堰可以使河道既能满足景观改造要求,又能达到防洪标准。

参考文献:

1 武海军. 深圳城市河流污染治理及生态恢复的措施J. 东北水利水电,2006,24(266):48-49.

2 陈克坚,金腊华,申小艾等. 深圳市福田和水环境综合整治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29(4):(56-57).

3 深圳市水务局. 深圳市布吉河(特区内)生态景观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修编)[R].2006.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标准范文8

关键词:综合整治 规划 河流 城市

一、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人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城市环境面临的压力却越来越大,可持续发展问题也愈来越沉重。在此背景下,城市河流除了给排水功能以外,它在保持城市生态平衡、调节区域微气候、塑造城市景观、营造宜人的滨水空间、传承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作用也逐步被人们认识和发掘。因此对城市河流进行综合整治,充分发挥河流综合功能,已成为城市政府越来越迫切的任务之一。本文即以文渠河综合整治规划为例,阐述城市内河综合整治所需考虑的主要因素及具体做法,请广大读者斧正。

二、文渠河概述

㈠ 基本情况

文渠河位于清浦区境内,西起西水关,蜿蜒穿越老城区,东至青隆桥东侧,折向南汇入清安河,河长6.12m,流域面积5.08km2,是清安河一条重要支流。另外文渠河有一条重要支流外城河西起西小闸,东至五四闸,全长2.15km。这两条河流承泄清浦区老城区及东风片区雨涝水,联系着里运河、清晏园、楚秀园等重要景点,在城区排水系统和绿地景观系统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㈡ 存在主要问题

⑴ 河道排涝标准低

该河道汇水面积大,排涝任务重,但是由于河道长期没有彻底清淤、清障,致使河道淤塞严重,过水断面缩窄,排水能力下降。同时由于文渠河自排能力受清安河穿运河排水能力限制,当入海水道行洪时,将丧失自排能力,而现有的几座泵站抽排能力(只有12.8m2/s)又不足。因此无论是自排还是抽排能力均不能满足老城区及东风片的排水需要,排水能力亟待提高。

⑵ 两岸建设无序

沿岸建筑密度大,杂乱无章,沿线单位和个人侵占河道违章搭建现象十分普遍,致使交通不便,河道缩窄,环境卫生条件差,是脏乱差的典型地区。

⑶ 河流污染严重

文渠河不但是条排涝河道,还是纳污河,沿线两岸污水均直接排入河道,向河内倾倒垃圾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导致河水发黑变臭,环境恶化,严重影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这与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特别是与市委、市政府“四城同创”的要求极不相适应,因此对文渠河进行综合整治是十分必要、势在必行的。

二、整治范围

文渠河(西水关-清安河)段、外城河(西小闸-五四闸段)河道及其两岸一定范围,作为整治范围。

三、综合整治规划的原则和目标

㈠ 整治原则

1、治水、治污、治环境同时并举,综合整治的原则;

2、延续性的原则,保持滨水空间与城市整体空间结构的联结,保护历史文脉和城市记忆;

3、亲水性的原则,积极营造可接近的滨水空间,促进人与自然的融合;

4、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改善水环境,加强两岸绿化,充分发挥河流在保持生态平衡、调节区域微气候等方面的综合功能。

5、保障全线、突出重点的原则。

㈡ 整治目标

1、将文渠河排涝标准提高至二十年一遇的水平。

2、控制污染、提高水质、改善环境。

3、创造怡人的绿水空间和良好的人居环境,使之成为城市的一个新的靓点。

4、进一步突出文渠河在城市绿地景观系统中纽带作用,促进城市开放空间和绿地系统的发展。

四、综合整治规划

㈠ 河道整治规划

规划按二十年一遇的排涝标准对河道进行清淤、疏浚、护砌,改造阻水桥涵,扩大过水断面,同时对高家巷泵站、内衣泵站、东风二站进行扩容改造,全面提高河道的排水能力。

㈡ 截污、换水规划

规划在文渠河两岸及外城河南岸铺设截流管道对排向文渠、外城河的合流制管道进行截流,并输送至清晏小区污水提升泵站和人民南路市政污水管道。远期随旧城改造进行彻底分流,截流管道作为污水管使用,同时在西小闸泵站西侧增设换水涵洞,将水质较好的里运河水引入文渠河、外城河进行换水。通过截污、清淤、换水同时并举,将臭水沟变为清水河。

㈢ 河流两岸环艺设计

文渠河、外城河联接着里运河风光带、清晏园、楚秀园,是老城区重要的生态景观轴线,因此要把对两岸的绿化、美化作为本次综合整治的十分重要的内容。

1、沿河两岸环艺设计指导思想

⑴准确地把握两河历史文化特性和综合环境状况,通过景观塑造,再现两河历史风貌,同时适应当代生活,唤起广大市民的保护意识。

⑵突出亲水性和可达性,营造良好的滨水空间,强化里运河风光带、清晏园、楚秀园等城市绿地景观系统之间的有机联系。

⑶紧密结合现状特点,使景观实现具有可行性和稳定性。

2、设计手法及景观定性

⑴针对两河的历史文化特点,采用相应的元素造景,营造文渠河生活化岸线,外城河生态化岸线风光。

⑵结合周边环境特点,组织利用空间,既统一全线,又突出重点,使沿线景观具有扩展变化性。

3、内容详述

⑴ 外城河

保留原有树木,针对各地段特点,充实不同花灌木和地被植物、水生植物,营造生态化线景观。从西小闸泵站沿淮中西操场至环城东路的东水关一线。规划分为三个基本段:

a、西小闸泵站-大庆路(环城路)

其北段,经综合治理后,有一片沿河空地。规划建设景观林荫道。以无患子为骨干乔木,适当点缀垂丝海棠、元宝枫。林中设游园步道及休息座椅,形成浓荫如盖的滨河景观木地。改善电厂周围的环境质量。南段受用地局限,在河两侧种植垂挂植物于驳岸顶面上,增加绿色氛围。

b、淮中西操场-淮海南路段

沿河两侧设置两条临水步行道。步行道上种枫杨,南侧依现有地形于建筑物墙隅裁植碧桃、垂丝海棠、夹竹桃、木芙蓉等一些景观树种;北侧坡地中,在原有乔木下以自然式组团栽植一些垂丝海棠、红枫、夹竹桃、迎春花等灌木,形成五彩缤纷的林荫道,满铺书带草作地被。

c、淮海南路-东水关

采用自然式护坡驳岸。于原有乔木林下植紫薇、木槿、樱花等花灌木。水边于护坡石隙之间植鸢尾。菖蒲等水生花卉。对岸楚秀园采用同样的护坡形式,并充实景观树种火炬树、碧桃、三角枫等,形成生态化河道景观。

⑵ 文渠河

文渠河堤岸较低,易产生亲水感,且两岸多是密集的住宅。故而沿河两岸以营造生活性景观为主,体现人们倚河而居的乐趣。以淮海南路为界分为两个基本段:

a、人民路-淮海路段

该段可绿化面积相对较多,空间富曲折变化,沿线多为新建小区。另有人民小学、市第二人民医院两个大单位,建筑已建成定型,景观较好、人口密集。该段绿地设计以自然式园路贯穿,并灵活扩展变化出小铺地,内设座椅、花坛等设施供市民游息。水边设两处生活码头和一处亲水平台,增加亲水性,于亲水平台上塑人物居家生活雕塑。向市民展现文渠河昔日风光。

b、淮海南路-东水关

该段沿线建筑较零乱,且土地尚待开发建设。将该地段设计两条临水步行道,绿化设计以密林形式布置于人行道外,作为近期过渡形式,遮挡零乱的背景。临水一侧有序律地间植垂挂植物迎春、黄馨等柔化水岸线。水滨亦设置两处生活码头和一处亲水平台。在省级文保单位周信芳故居西侧规划新辟一处绿地,设计成供戏曲爱好者活动的游园,内设林荫广场、小舞台、脸谱艺术墙。

⑶ 桥及其它配套设施设计构想

目前跨文渠河的桥及沿河栏杆外观质量普遍不高,且陈旧不堪。有些桥孔比较小,加剧了河道淤塞。本次拟对文渠河的桥及沿河栏杆,进行整修翻新。根据其各自所处的位置特点,在满足交通和排水功能的前提下,使其外观色彩、尺寸具有一定的观赏特性和生活化风格,同整体格调保持一致。

⑷ 亮化及其它设施

沿两河岸线设计中杆灯照明,有景点地段布置草坪灯,并布置座椅、座凳、果壳箱等设施增加沿河绿地的游息功能。原有的架空线路一律改建至地下。

五、结束语

上述实例说明,城市内河综合整治与传统意义上的河道整治已完全不同,河流的功能被扩展了,因此河流整治所要考虑的因素也大大增加了,涉及到水利、生态环境、园林景观、城市设计等诸多方面,因此需要采用立体化的设计,多专业配合与协作,从而达到城市内河多功能利用的目的,增强城市的整体功能,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王建国.城市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标准范文9

在进行平面布置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整个岸线不同区域的环境、风格,综合岸上、岸边不同的情况,把握“因地制宜、与周围环境协调”的总体方针分别进行考虑,以充分体现多样性和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在对现状条件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设计的切入点,运用多学科的知识,从广阔的视野范围来综合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因势利导:基本保持现有河道平面形态。在具体方案选择上,首先要考虑的是整个岸线不同区域的环境、风格,以充分体现多样性和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实现河道平面布局自然流畅并富于动感变化,营造出一个极具亲水性的城市滨河景观带和沿河生态绿色走廊。对在河道漫滩及迂回较多的地方将弯段水道保留,建设人工生态湿地景观,起到自净并提高区域景观品味的功能。

2)体现自然:河道应缓变、弯曲,靠近河岸有较多渐变空间;河底起伏且水深富有变化,形成跌水、堆石坝群,保留浅滩、深滩等;护坡及护岸多利用天然材料,树木、草皮多采用本地适生品种;河岸尽量形成缓坡,形成平缓而稳定的空间,种植乔木、草地,形成疏密合理的自然林及观赏林绿荫。

3)预留湿地、体现亲水:河道两侧大部分有绿线,在断面选择上尽量采用自然缓坡,并设置临水步道和亲水设施供游人漫步。按20年一遇洪水标准的洪峰流量作为造床流量,选择主河槽断面和走向。

2中心线定线

河道平面布置按照堤线“因势利导、力求自然”的布置原则,基本沿着老河道现有平面布置,紧密结合河道规划蓝线、绿线的走向,合理确定河道平面。设计时具体把握以下几个原则:1)为保证河道的天然河道特色,河道基本沿现状河道走向,对弯曲较大的部分亦保留原河道,不裁弯取直,仅将微小弯段进行顺直处理。如果弯曲严重的河段,满足不了防洪要求,拟保留原现状弯曲河道的同时,按照二十年一遇洪水流量开挖分洪道,分洪道比老河道高程略高。平时河水主要从老河道通过,使其不丧失栖息地的功能。分洪道只在发生设计洪水的条件下才运用,其余时间则保持干涸或少量水流通过的状态。2)河道主槽中心线尽量顺直,如现状河道有局部小弯段,则考虑将取直后的中心线与现状河道一并纳入设计河道底宽的范围,挖去该范围的土体,形成小湖泊湿地的景观效果。据此原则,对弯曲较小的原河道主槽,设计河道中心线尽量与之一致,尽管平面稍有弯转曲折,但却保留了天然河道的自然特色,同时减少了开挖土方量,达到经济合理的目的。

3城市中、小河道综合治理设计心得

1)关于河道设计洪峰流量的计算。对于汇水面积小(小于10km2)、汇流时间短(小于2h)、水文资料缺乏的城市中、小河道,可以采用当地城市排水标准计算河道洪峰流量,河道设计标准应不低于城市排水管涵设计标准。在采用实测流量资料直接推求、暴雨资料间接推求、小流域经验公式等水利计算方法推求河道洪峰流量时,建议根据城市建设区占河道总汇水面积的比例,适当修正流域坡度、下垫面等地形参数。随着城市的发展,硬化面积将逐渐增大,导致降雨下渗量减少、汇流时间变短,地表径流增加、洪峰流量随之变大。

2)土地性质及总体规划对河道方案的影响。城市河道在总体设计时,需要调阅并仔细研究河道周边总规、详规、路网规划、绿地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出让现状等资料。设计方案在满足防洪排涝和截污的基础上,兼顾周边用地开发、近期农田灌溉、土地征用等因素。在城市土地属于稀缺资源,每年城市建设用地的指标也是有限的。设计方案确定后应配合建设单位提前开展河道用地的报批工作,避免后期因为土地指标不够、部分用地为基本农田很难征用等问题调整设计方案。在老城区段,河道方案应与城市旧城改造相结合;在新建城区段,河道方案应结合周边用地性质合理确定;在城市绿地段,河道断面和景观绿化应以自然为主,避免出现断面单一化、绿化园林化的现象;对在河道改造过程中破坏的农田排灌设施、现状人行小桥应予以恢复。

3)河道线型应满足市政桥梁建设的要求。城区内的河道一般会穿越多条城市道路,有些道路尚未修建属于规划道路;在河道中心线定线时,应结合主要道路的轴线做适当调整,保证与道路轴线相交垂线的夹角不大于30°,避免在桥梁设计时因为夹角角度偏大无法实施,造成重新调整该处河道轴线的现象;在没有景观要求的情况下,应控制规划道路下的河道断面尺寸,不要在该处设置漫滩或大水面,以减小规划桥梁跨度、降低桥梁工程造价。

4)改善河道水质,截污是关键。截污工程完成的好坏是河道未来水质能否改善的关键。城市河道岸边一般会有很多排水口,在设计前需先对河边排水口做拉网式测量及调查,了解排水口的性质(雨水、污水、灌溉)、管径、高程等基础数据;在设计时通过设置污水截流井,将岸边排污口(合流口)的污水就近接入周边市政道路下的污水管道内。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