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麻醉学专业前景集锦9篇

时间:2024-02-05 11:36:05

麻醉学专业前景

麻醉学专业前景范文1

【关键词】 麻醉学;实习生;护理技能;岗前培训

目前我国麻醉护士尚处于起步阶段[2],麻醉医生既要履行医生的职责,也要担当麻醉护士的双重角色。我院从2006年7月起对新到医院实习的麻醉专业实习生,先行1周手术室护理技能培训,结束后经考核合格方可进入麻醉专业临床实习。培训实施后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教学对象

选取2006年7月至今在我院实习的麻醉专业实习生共计164名,主要来自遵义医学院、泸州医学院、重庆医科大学麻醉系的学生,实习时间6个月,其中男85名,女79名,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2名。

1.2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主要有手术麻醉科概况;手术麻醉科管理组织结构;手术麻醉科环境、层流手术室布局及环境管理相关规章制度;手术室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包括开取棉签,开无菌溶液,抽吸药液,推注药物,倾倒无菌溶液,开无菌包,使用无菌持物钳,铺无菌台,穿封闭式无菌手术衣,外科手臂消毒,术中无菌技术原则,指示卡带的判别,一次性物品开启方法等);手术室护士工作职责;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访视内容及方式、方法和技巧,保密性医疗制度,爱伤观念,术后护送病人及交接班内容);查对制度(包括三查七对,病人的查对,输血查对等);自身防护知识(包括标准预防,锐器处理,伤口处理等);手术室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和原理,常用化学消毒液及用途;手术后一般污染用物处理,污染手术后用物及手术间的消毒处理等。

1.3 教学方法

1.3.1 制定岗前培训计划

实验组:新到科的麻醉专业实习生由手术室教学组长介绍手术室环境、各项规章制度、管理规定和手术室各项工作流程及手术室着装要求等,正规演示手术室基本操作技能,同时讲解正确操作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以及不正规操作导致的不良后果。且由资深的手术室护士带教1周,经考核合格方可进入麻醉专业临床实习。对照组:新到科的麻醉专业实习生由麻醉教学组长介绍环境,按常规直接安排麻醉医生带教。

1.3.2 现场情景教学法

设立一堂《手术室无菌理念》专题讲座,采用多媒体教学、观看相关录像和实物现场演示相结合的方式,现场指导正确的护理操作技能,通过集中练习,将操作练习中的不足及时纠正,从而培养其动手能力。

1.3.3 评价方法

1周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手术室专科护理理论知识、护理操作技能。理论知识考试按教学计划规定统一标准出题闭卷考试,总分100分,大于或等于60分为合格,技能考核按照教学内容抽签考核,总分100分,大于或等于60分为合格,同时发放麻醉专业手术室临床调查表,对不知道或不了解的内容再讲解直至熟悉或掌握。

2 结果

培训前后的麻醉专业实习生护理理论、操作技能、协作精神评分成绩比较见表1。实验组与对照组经χ2检验,P<0.01,说明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表1 护理理论、技能及综合成绩、协作精神评分效果(略)

3 讨论

通过本次调查与培训,笔者认为麻醉专业实习生实施手术室护理技能岗前培训是可行且有必要的,主要依据有:①实施手术护理技能岗前培训有利于手术室管理[3]。针对新到科的麻醉专业实习生,实验组进行相关的手术室护理技能培训,其理论、技能、综合素质以及协助精神的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说明手术室护理技能培训,有利于强化和巩固基础知识,使技能与实践相结合[4]。②采用现场情景教学法调动了麻醉专业实习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我们采用多媒体教学、观看相关录像和实物现场演示相结合的方式,现场指导正确的护理操作技能,分析存在的问题,先观看再实践,并结合科室规章制度,观看术后感染的病例,再“一对一”由有资质的手术室护士的带教,从根本上提高了教学效果。③有利于培养麻醉专业实习生的爱伤观念和无菌观念[5]。通过“一对一”教学方式,了解手术期的手术护理工作流程,让他们扮演手术前后患者躺在推床上的角色,以体验手术前患者的紧张与焦虑及术后的不适,树立其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同时讲解感染控制、消毒隔离技术在围术期的重要性以及运用到临床工作中,大大增强了实习生的爱伤及无菌观念。④规范了麻醉专业实习生的手术室专科护理技能,提高了手术工作效率。培训后的麻醉专业实习生,既培养了护理操作技能,也培养了主动配合与工作的意识,同时为今后的麻醉专业医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⑤通过实施手术室护理技能培训,使麻醉专业实习生较快适应手术室环境,熟悉与麻醉临床相关的手术室护理技能,正确执行各项基本操作技术,参与执行监督与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共同维护好手术环境,为患者手术安全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 徐瑞芬,冯旭阳,徐礼鲜,等.麻醉学临床教学实习改革的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2):243-244.

[2] 商临萍,杨 辉,马涛洪,等.我国开展麻醉专科护士资格认证的探讨与建议[J].中国护理管理,2009,9(4):56-58.

[3] 曾 俊,王 莉,陈小丽,等.外科进修医生手术室护理技能岗前培训方法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8,23(4):13-14.

麻醉学专业前景范文2

普遍采取椎管内麻醉作为教学重点,这就使临床专业学生在麻醉科实习时很容易产生轻视麻醉技术的思想,缺乏对麻醉学内涵的理解。而现代临床麻醉的工作重点在于对病人围术期生理机能的监测、调节与控制,保证病人安全、无痛的顺利完成手术。无论临床专业学生今后从事何种医学工作,麻醉学的气道控制技术、呼吸循环功能的监测控制技术及容量治疗方法和基础生命支持方法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在实习带教中转变教学重点,强调学生对麻醉学内涵的理解,重点侧重于呼吸循环调控、监测,气道、心肺复苏技术的实践,以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技能操作能力。

2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模拟教学

麻醉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在麻醉科实习时间短,对于一些基本操作不一定有时间观摩和实践。而现今的医疗环境下,病人拒绝实习生检查和操作的情况时有发生,还有一些麻醉技能如心肺复苏、气管内插管,客观上不允许在病人身上进行训练。因此,我们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模拟教学,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达到了教学目标,弥补了目前实习生临床实践的不足[4]。多媒体教学方式生动、形象,我们借助多媒体对教学的一些重点、难点进行补充。例如,让学生观看动脉穿刺、深静脉穿刺的视频,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仿真技术不断完善,一些接近于真实的模拟医疗教具应运而生。因此,我们根据学生实习的需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临床技术模拟教学,如配置心肺复苏模型、气管插管模型等。我们安排专人负责学生的模拟训练,给学生创造反复模拟临床练习技能的机会,培养学生各种规范化的操作技能。

3结合临床路径进行带教

临床路径(ClinicalPathway,CP)是由医师、护士与其他人员对一特定的诊断或手术做最适当的、有顺序的、时间性的照顾计划,以减少康复延迟及资源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照顾品质[5]。将CP理念引入临床教学工作过程之中,以CP为平台对临床医学生组织教学的方法,称之为CP式教学法。根据临床医学专业的实习要求,我们选择制订了剖宫产手术麻醉、腹腔镜手术麻醉和上肢骨折手术麻醉的临床路径,分别进行椎管内麻醉、全身麻醉和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路径教学。带教教师结合病人和手术讲解每种麻醉方法的适用对象、术前访视和评估、麻醉前准备、麻醉管理、术后病人的镇痛和随访,对实习医生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的培训。

4结合循证医学进行带教

它能促进临床医学的发展,使临床医学教育从传统的经验医学模式转变成以证据为基础的循证医学模式。循证医学的基本步骤如下:提出问题查寻证据分级评价证据筛选证据应用证据。教师指导学生针对循证医学的各个环节,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系统训练。教师与学生一起诊察病人,教师根据病人的病史、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给出诊治意见,并询问学生诊断的依据和治疗的合理性在哪里(提出问题);让学生讲解联机医学文献分析与检索系统(MEDLINE)、中文CNKI检索系统、Cochrane图书馆资料库的使用方法(让学生熟悉、掌握网络医学技术);让学生讲解如何对被查阅的文献做批评性评价,指导学生把相关的信息应用到临床情景中去,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查询文献、查询课本或咨询其他教师(查寻证据);询问学生有没有其他类似的诊断和治疗的方法(分级评价证据);让学生比较各种方法的可靠性和可行性等(筛选证据);让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答案,并要求其在以后临床遇见类似问题时能进行分析和应用(应用证据)。我们结合循证医学进行临床麻醉带教,按照以上步骤进行启发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临床思维,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5小结

麻醉学专业前景范文3

关键词:阶段式教学;麻醉恢复室;医疗风险控制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tage teaching method in the postanesthesia practice teaching application and the role in the control of medical risk.Methods 64 patients in anesthesia recovery room practice in anesthesiology undergraduat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group P (stage teaching group,n=32):the stage of teaching;C group (control group,n=32):the use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with practice.After the end of the internship operation skills and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risk assessment,and calculate the risk event rate.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rofessional knowledge before and after practice the resul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students(P> 0.05),P group at the end of the training the skill score the theory of knowledge and risk assessment scores were higher in C group (P

Key words:Stage teaching;Anesthesia recovery room;Medical risk control

麻醉恢褪沂锹樽砗蠡颊吒此铡⑸命体征监测与调控的重要单位。麻醉恢复作为一项专业性极强的麻醉技术,是麻醉学本科生实习期间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同时,麻醉恢复具有高强度、高风险的特点[1],怎样让实习生在快速掌握患者复苏技能的同时有效控制实习带教的医疗风险目前尚无良策。阶段式教学法因其具有目标明确、管理规范的优势而被广泛用于临床教学,而该方法在医疗风险控制中的应用及效果尚不明确。故本研究旨在探讨阶段式教学法在麻醉恢复室实习带教中的应用及在医疗风险控制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校64名麻醉系本科实习生,已完成临床医学及麻醉学相关理论学习,于2014年10月~2015年5月在我院麻醉科进行实习。64名同学分8个批次进入恢复室实习,每批次8名同学,实习周期为1个月。

1.2分组 将64名实习同学随机纳入到两组:阶段教学组(P组)和传统教学组(C组)。阶段教学组(P组)采用阶段渐进式培训教学,共32人;传统教学组(C组)采用传统讲解示范培训教学,共32人。两组带教均由麻醉学恢复室培训教师进行,两组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两组同学制定教学培训计划,在讲授及培训内容间无统计学差异。

1.3教学方法

1.3.1阶段式教学组 纳入阶段式教学组的同学将4 w的实习期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为期1 w。第一阶段为恢复室认知培训期,培训时结合实际病例进行讲解。培训内容包括:法律意识、恢复室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恢复室环境、设备的使用与维护;恢复室常见的危急事件及处理。第二阶段为常规操作培训期,带教老师按照操作风险高低渐进式培训,包括患者的监护、常规吸痰及患者转运等,在熟悉一项操作后再开始下一项操作的培训。第三阶段为高风险操作培训期,实习同学基本掌握了常规的操作技能后开始培训高风险、高难度的操作,包括动静脉穿刺、气管拔管等操作。第四阶段为综合能力培训期,实行分管床位,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患者的复苏,尤其对于老年、重危患者的恢复期管理。

1.3.2传统教学组 纳入传统教学组的同学进入恢复室后,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先进行入室培训,培训3 d,培训内容主要是恢复室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培训结束后分管床位,带教老师一对一传统讲授带教实习,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完成技能培训,并学习患者恢复的相关知识。

1.4考核内容及方法

1.4.1教学质量分析 对实习同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考核,每项满分均为100分。理论考核分两次,分别在开始恢复室实习前和恢复室实习结束后进行,考核试题根据实习教学大纲内容确定,两组考核内容相同。操作技能考核在恢复室实习结束后进行,考核内容为恢复室培训过的所有项目。

1.4.2风险控制评价 风险控制的效果评估包括理论考核和风险事件发生率两部分。理论考核内容分两次,分别在开始恢复室实习前和恢复室实习结束后,主要包括:医患沟通、常规操作的并发症、麻醉文书的书写等内容,满分100分。风险事件发生率按照实习期发生的风险事件次数占总操作次数的百分比计算,详细记录两组同学在恢复室实习期间的操作次数及医疗风险事件发生次数,医疗L险事件包括:医患矛盾、操作并发症、恢复室记录单缺陷等。

1.5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及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以P

2 结果

教学质量考核结果:在开始恢复室实习前阶段式教学组(P组)与传统教学组(C组)两组同学的专业理论成绩和风险意识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习结束后P组和C组同学的专业理论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组同学的操作成绩高于C组(P

3 讨论

麻醉恢复室也称麻醉后监护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是患者由手术和麻醉后转运回病房的重要中转站,患者经历手术和麻醉,在短时间内因全麻作用尚未消失,机体的呼吸、循环功能均未恢复正常,在此期间极易出现呼吸道梗阻、缺氧、循环波动、呕吐误吸等并发症,因此麻醉恢复室的工作要求恢复室人员理论知识扎实、风险意识强、应急反应能力突出。麻醉实习同学理论知识薄弱,尤其医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差,基本操作技能缺乏,这给其在麻醉恢复室的实习造成阻碍,同时也增加医疗风险[2]。

目前麻醉学同学的麻醉恢复室实习多采用传统的分组带教法,实习期间根据同学的技能掌握情况和熟悉程度由带教老师有选择地讲授麻醉恢复知识,这必然造成实习生学习缺乏目标性和计划性,不利于实习同学对于麻醉质量的自我控制意识培养,增加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增加医疗风险[3]。阶段式教学法,教学目标明确,制定教学计划,根据恢复室各项操作的风险程度,安排实习同学循序渐进、阶段培训、阶段达标,使实习管理更规范,从而既提高实习的教学质量又明显抑制医疗风险的发生[4-5]。

本研究中针对P组同学在恢复室实习期间实行阶段式带教,阶段教学目标明确,过程规范。在开始恢复室实习前,两组同学的理论知识和风险意识均较缺乏。实习期间,实习带教的内容两组均遵循教学大纲,因此在实习结束后,两组同学的理论知识测试成绩均无统计学差异。但采用阶段式教学的P组,由于阶段目标明确,对于各技能操作和风险意识的掌握比较深入,在实习结束后P组同学的操作成绩和风险理论知识均高于C组,且实习期间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也低于C组。综上,本研究显示在恢复室实习带教中采用阶段式实习带教法有助于实习同学的操作技能掌握和医疗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1]Allen A,Badgwell J M.The post anesthesia care unit:unique contribution,unique risk[J].Journal of Perianesthesia Nursing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Perianesthesia Nurses,1996,11(4):248-258.

[2]王耀岐,贾树山,王颖,等.麻醉学专业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学教育,2013,3:78-79.

[3]金菊英,程波,闵苏.培养实习医生麻醉质量控制意识的方法初探[J].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96-98.

麻醉学专业前景范文4

关键词:临床麻醉学 多模式教学方法 临床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b)-0202-02

临床麻醉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重要的分支,同时它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麻醉医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具备过硬的临床技能,因此,临床实践教学在麻醉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既能巩固和加深理解理论知识,也能训练扎实的临床技能。现在我国对临床麻醉学见习教学方法仍旧采用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方法,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我们对医学生培养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麻醉学教学的需求。我院对48名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的临床麻醉见习进行了多模式教学带教尝试,现将教学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8名本校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随机分为两个组,传统教学组(n=24):理论授课结合麻醉临床见习。多模式教学组(n=24):案例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联合模型训练结合麻醉临床见习。

1.2 方法

1.2.1 传统组教学方法

传统实践课采用经典的教学模式,即先由教师示教,然后学生练习,最后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考核评价的3段式教学法。

1.2.2 多模式教学组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完全模拟麻醉科医生的工作流程,在见习前一天,由带教老师选取典型的需要行手术麻醉的病人作为见习的病例,由老师指导,同学们自行术前访视病人,制定完善的麻醉计划,并在第二天的见习中观察带教老师是如何实施麻醉的。

(2)问题式教学:带教老师根据临床经验结合现有的病例,设计一个与术前访视病例相关的PBL,要求学生利用教科书、图书馆的专业杂志书刊、互联网等途径,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向教师或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咨询、也可以将重点细化,组内相互协作查阅资料来解决问题。在讨论中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以及见习中学生遇到的问题(包括麻醉前访视与评估麻醉方法的选择麻醉实施及麻醉管理)进行交流及探讨此过程中带教老师负责掌握讨论进行的深度及时间,最后由教师进行分组总结。

(3)模型训练教学:麻醉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很多的临床操作技能和创伤性操作。手术麻醉见习完后,对基本的技能有了基本认识后,由带教老师将学生分为6组,每组4人,先集中由带教老师在模拟系统上进行讲解示范,然后各组学生练习,带教老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练习结束后各组选取1名代表,教师及学生通过对几名代表的操作评价发现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总结以加深印象,巩固所练习的技能操作,并在课后进行了气管插管术和心肺复苏的比赛,这样经过反复练习,强化记忆,牢固掌握全部

1.3 教学效果评估标准

分为两个方面:技能操作考核成绩,理论考试成绩和学生对改革后教学方法的评价。技能操作考核和理论考试成绩采用统一评分方式,满分100;而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则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问卷自制,学生对调查项目根据自己的实际感受选择满意中立及不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教学方法评价采用c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理论成绩、技能考核成绩比较

传统教学组合多模式教学组的理论成绩和技能考核成绩分别为(68.6±8.5,96.3± 3.6)分,明显低于多模式教学组的理论成绩和技能考核成绩(74.3±9.4分,93.8±4.1分)(P

2.2 两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评价

与传统教学组相比,91.7%学生喜欢多模式教学方法,95.8%的学生认为多模式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95.8%学生认为多模式教学能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P0.05)。

3 讨论

临床麻醉教学有其特殊性,第一,学时短,课程多,学生要接收的信息量大[1],如何在短短的时间内,帮助学生领会、理解并融会贯通是我们教学的重点。第二,操作多且难,如何将课堂所学到的知识与临床实际联系起来,并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是我们临床麻醉见习的难点。如何有效的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他们将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更好的结合起来,为将来的麻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是麻醉教学一直探索的课题[2]。

通过学生模拟麻醉医生的工作流程,包括术前访视真实的麻醉病例,制定麻醉计划,见习麻醉实施,以及围绕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可以将案例教学和问题是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紧密的联系起来。学生在术前访视病人前,先要复习课堂上所教授的如何术前访视病人,要根据病人的各种病例生理状态如何进行术前准备和术前评估,如何根据病人及手术情况制定完善的麻醉计划,以及在随后的见习中同学们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学会自己解决问题。这种见习方法是学生成为实践的主体,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模型训练中可以高标准严要求的对各种麻醉操作技能进行培训和考核,以及在课后举行了心肺复苏和气管插管术等比赛,这样经过反复练习,强化记忆,使每个学生在情景训练中都充分发挥,牢固掌握了全部内容。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多模式教学,学生不仅临床技能考核成绩更好,他们的理论知识考核成绩也相对更优秀。同时多模式教学还培养了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学习互动和团队的合作精神。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问题式教学结合模型训练教学能充分发挥各个教学方法的所长,在临床麻醉学见习教学中有机的结合,既能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理论联系实际,又充分的训练了学生的临床技能,即关注了教学中的重点,又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措施。

参考文献

麻醉学专业前景范文5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不但追求身体的健康,也追求心理和社会的和谐统一。对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寻求正确的医疗服务方式,消除各种不利的社会家庭环境和心理因素,从而减少医疗纠纷。我科针对手术麻醉对病人造成的严重心理和生理功能的刺激,应用护理程序[1]开展了围手术麻醉期的心理舒适服务,使我们的医疗服务不仅仅限于麻醉和配合手术,而是更注重医疗全过程中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在接受手术麻醉时充满信心,感到舒适,体会到亲人般的温暖,在心理上情感上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

1 资料与方法

对我科2007年1月~2009年3月住院患者常规手术的病人术前一日、术后三日内访视,与病人及家属交谈、查阅病例,评估患者心里状态。通过评估,诊断患者在面对的麻醉手术中遇到的复杂的心理方面的问题,制订护理计划,决定哪些问题可通过哪些护理措施可以解决并对效果进心行评价。

2 患者不良心理因素

①对麻醉手术过程陌生,产生的惧怕感;②对手术室医护人员及环境的生疏,产生的孤独无助感;③手术前签字,麻醉医生谈话都增强了患者的心理压力;④术中医护人员不恰当的行为语言对患者的心理负面影响。

3 具体措施

3.1 调动医护人员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自我成就感和信心;更新观念,加强专业知识技能和人文社会学的学习,拓宽知识面,更好地与患者交流,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

3.2 要求医护人员注重自身形象,仪表端庄大方,使用语言文明、专业、自信,态度诚恳和蔼。

3.3 术前访视,医护人员用和蔼的微笑,亲切的语言安慰和引导病人正确认识疾病,讲解麻醉手术过程及方法,讲解成功实例及我院及本科的技术力量,强化患者对医疗的依从性,帮助病人树立信心解除思想负担,倾听他们说话时要专心,回答的问题要认真,尊重隐私。

3.4 术中心理舒适服务:虽然术前访视对病人的心理不适有所缓解,但手术时的情景和声响会使病人迷茫,产生恐惧等不适感,如老年人对手术麻醉的心里耐受力比年轻人更加有限,孤独感、自卑感和对死亡的恐惧感兼而有之,此时可借助术前访视建立的关系,激发病人对手术的信心,如用轻松的语调亲切的话语,“昨天我去看过您还记得么?我是×××,我会随时关照你的手术过程,我一直在您身边,有什么不舒服告诉我。”为了使病人体会到对他的重视和关心,重点做些细节服务,如为病人保暖,口干的病人用药棉湿润口舌。操作前告诉病人为什么要做这种操作;如为什么做静脉注射,为什么要系固定带等。运送病人平稳,保持手术环境安静温暖舒适。麻醉手术巾遮盖病人,尽量减少身体暴露,让病人感到对其人格的尊重,对非全麻病人手术中及时告知他们出血不多,手术顺利。术中适当抚摸病人肌肤,可使病人感到心里舒适安全,有依靠的感觉。手术结束时,擦净病人皮肤上的血迹,穿好衣服盖好被褥。

4 讨论

改革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倡导人性化服务,努力为患者提供温馨、便捷、优质、舒适的医疗服务环境是我们努力的目标。新的医学模式主张在更高层次上,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受疾病折磨的患者,生命处于最脆弱的时候,承受着躯体和精神的双重痛苦,惧怕手术麻醉、怕疼痛、怕出血、怕麻醉手术意外、怕术后丧失生活能力、怕医护人员不够热情、怕医护人员技术不高等的心理因素,都对患者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在围麻醉手术期,患者对生命的渴望、对安全的需求超出了其他一切需求,求助心里极其强烈,对病人家属来说也是如此,为麻醉手术期手术室工作的每个环节,工作人员的每一句话每个动作甚至一个表情都会给病人及家属留下深刻印象,会被归纳为一个代表医院整个诊疗护理服务的缩影。

5 结论

围麻醉手术期做好对患者的心理舒适服务,保持对家属耐心和蔼的态度十分重要。应用护理程序评估、诊断病人的心里问题、计划实施对病人个体的护理,可最大限度地帮助病人减轻恐惧感和焦虑情绪,这不仅要求我们提高技术素质,而且要求提高人文素质。医护人员要以“亲人角色”出现,用点点滴滴的关怀把病人心理调节到最佳状念。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并起到良好的医患沟通的作用,直接减少医患纠纷,拉近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麻醉学专业前景范文6

脚力增强鞋

按钮一按,抡起一脚,通过电磁力刺激足部穴位,能使柯南的肌肉力量发挥到极限——这就是脚力增强鞋的神奇之处。拿它来耍宝,那甭提有多酷啦!

可行性分析

迄今为止,尚无证据表明刺激足部穴位可以提升脚力。按摩足底穴位,充其量只能起到通经活血、强身健体的作用。脚力增强鞋恐怕是编剧“送”给柯南的一份特殊礼物吧,否则,一个赤手空拳的小孩该如何与大人较量哪!

前景展望

想要增强脚力,“一蹴而就”的想法可千万要不得,脚踏实地的锻炼是必不可少的。习武之人通常会在腿上绑上沙袋等物负重行走以练习脚力,甚至有人曾经穿一双重达262千克的铁鞋苦练脚力呢!所以,你就别指望脚力增强鞋的问世喽!

伸缩背带

伸缩背带虽然并不常用,但也不可或缺。有了它,柯南就能轻而易举地“提”起重物,甚至可以将远在百米之外的物体“拽”过来。

可行性分析

材料伸缩性能的强弱往往取决于它的“记性”好坏。记忆材料正是这类有着超强记忆力的材料,它们在经过形变并定型后,在特定的外界条件下能自动恢复到原始形状。目前,记忆材料在电子、电器、机械、能源、家电、航天和医疗等领域被广泛应用,我们熟悉的眼镜架、防震材料和消声材料里都有记忆材料。

前景展望

兼顾韧性和力度,是“伸缩背带”付诸现实的关键。可惜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就像弹簧和橡皮筋都有各自的受力范围一样,一旦超出它们的承受范围,它们就再也恢复不了本来的面目。看来,要将百米开外的东西“拽”到身边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因为即便够到了,也未必使得上劲儿。

太阳能滑板

柯南的滑板装有高性能太阳能引擎,最高速度可达80千米/时。白天充足电后,夜间也能使用30分钟。

可行性分析

在柯南的诸多道具中,太阳能滑板是最为“靠谱”的一个。如今的科学家不仅赋予了滑板各种“动力”,而且还给予了它们超人的“智慧”。

美国“混沌之月”实验室的一些工程师就“教会”滑板掌握语音识别和动作识别的能力。使用者只需通过向前推手或向后收手,滑板就会感应到使用者的“心意”,相应地做出加速或减速直至停止的动作。据报道,这款智能滑板的速度可达50千米/时。

前景展望

其实在滑板这项竞技运动中,速度超过100千米/时是家常便饭。不过,既然比飞驰的汽车还快,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也要跟上。一旦确保安全,我想追捕犯人对你来说就是小菜一碟啰!

手表形麻醉枪

拜手表形麻醉枪所赐,柯南一次次地借“沉睡的小五郎”之口道出案情原委。柯南总是十分谨慎地使用麻醉枪,因为仅有一枚“麻醉针”储存在手表内。

可行性分析

麻醉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医院里的麻醉医生就是现实版的柯南。麻醉技术在古代就已经有了,《水浒传》里被频频使用的蒙汗药就是一种效果极强的。

前景展望

麻醉的实质就是阻断或抑制你的感觉。任何麻醉都是有风险的,稍不留神就会变成“植物人”,甚至造成死亡。因此,如何提高麻醉的安全性是研究的重点。此外,如何控制麻醉时间也是一门学问。要不然,当柯南还在“侃侃而谈”的时候,毛利小五郎就已经清醒了,那该多尴尬呀!

领结形变声器

说起柯南每次必用的“法宝”,那一定非“领结形变声器”莫属啦。它可以发出任何人的声音,无论男女老少。只要拨动领结背后的刻度盘,就可以模仿他人的声音了,难怪柯南整天打着领结呢!

可行性分析

改变声音的频率,进而改变音色和音调是实现“变声”的基础。目前,变声软件可谓层出不穷,但百变不离其宗,它们的原理都是改变声音的频率。相比之下,变声硬件的发展就显得较为缓慢。柯南的领结形变声器算是一种变声硬件。

前景展望

麻醉学专业前景范文7

一、 日间手术麻醉概况

日间手术麻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麻醉学本身的发展起源。最早的外科手术实

际上是真正的非住院形式,病人家中的厨桌和医生的办公桌均曾是手术的场所。现代日间手术麻醉伴随笑气的应用起始于1846年康涅狄格州的牙科手术。上世纪早期,日间手术逐步增加,特别是一些儿科手术。一战结束后,日间手术在美国剧增。Ralph Waters提供手术室、恢复室、医生的食品和吸烟室,并亲自实施麻醉。他使用当时最安全的技术,包括氧气和笑气混合吸入,监测病人的血压和心率。上世纪30年代,Mayo Clinic的John Lundy开始在门诊口腔手术使用硫苯妥钠间断注射法。40年代,尽管引入了利多卡因、氯化琥珀胆碱、箭毒,但日间手术和麻醉并未显著发展。同期,美国加州的Jorgensen在其诊所麻醉中使用了静脉镇静。进入20世纪50-60年代,由于医院病房的短缺和住院手术费用因素,日间手术进一步增加,特别是在加拿大。20世纪日间手术和麻醉的先驱应该是亚利桑那州凤凰城的John Ford和Wallace Reed。他们构思并设计了独立的日间手术中心。近20年来,日间手术历经了从医院到手术中心,从手术中心到诊所的过程。微创外科和麻醉学技术的发展使日间手术的优势得以实现和完善。与此相适应,麻醉学科在日间手术的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1984年美国成立了非住院麻醉协会( SAMBA ),1995年成立了非住院手术国际联合会( IAAS ),1997年SAMBA加入了IAAS。

二、 日间手术带来了观念上的革新

1 客观认识日间手术在中国的增长趋势

日间手术在国内具有广阔前景,这一事物的产生与发展得益于医疗大环境、患者的需求和医学本身的发展。医疗卫生行业面临着建国以来最为复杂的形势。医患关系已成为突出的社会焦点问题,集中表现在看病难、看病贵和服务质量问题。医疗优势资源集中在大中型医院,但却没有被高效利用。中央及各级政府力求缓解百姓就医难问题,北京市政府已提出了今年要实现人均医疗费用负增长的目标。老百姓也在呼吁降低医疗费用、简化就医流程,他们需要我们提供安全、有效、快捷、经济的服务。在这种形势下,日间手术必会获得良性的发展空间。微创手术和麻醉技术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手术得以通过非住院模式实施,为日间手术开展提供了客观可行性。日间手术是一种新的治疗观念,不仅可以满足患者的需求,还有利于高效利用医疗资源。部分手术向非住院分流,可缓解住院床位的压力。未来几年国内日间手术必然呈现明显增长势态。

2 日间手术非传统的“门诊手术”

日间手术与传统的门诊手术有着根本区别,集中表现如下几方面。

1) 门诊手术的服务对象仅限于常规短小、简单的手术。等待住院手术的病

人通常不会分流到门诊去实施。而日间手术的服务范畴明显大于传统的门诊手术。许多既往需住院的手术转向日间手术形式。安全、快捷、经济的特点完全替代了短小、简单的传统概念。在欧美等国家,日间手术已打破了ASAⅠ-Ⅱ级的限定,一些伴有合并症的病人被允许纳入日间手术范畴,甚至部分困难气道及病态肥胖的病人也进入日间手术中心治疗。

2) 传统的门诊手术中,主要以术者实施局部麻醉为主,麻醉科参与较少。

而日间手术需麻醉技术的广泛介入。各种麻醉方法、监测手段等在日间手术中发挥着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

3) 术后恢复的需求更高。过去门诊手术后并无过多的特殊要求,而日间手

术恢复期需严格控制和管理。

3 从围术期的角度定位麻醉

日间手术要求麻醉科从术前准备到术后离院恢复的全过程设计麻醉。日间手术由于病人术后当天离院,其在术前和术后均需特殊处理。病人是否适合日间手术,麻醉科的意见非常关键。病人术后恢复质量关系到是否能按期离院,特别是疼痛和PONV的处理。因此,麻醉科医生应该从围术期的角度定位麻醉的选择和实施,包括病人的筛选、麻醉方法的调控、术后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置。

4以患者的需求为导向提供服务

在当今的医疗市场中,不仅要考虑我们能为病人提供什么专业服务,更要关注病人需要什么服务。病人需要的是安全、有效、快捷、经济。日间手术模式提示我们应更多的以患者的需求为导向,技术的更新、流程的优化等均以满足患者的需求为首要。

三、 日间手术对麻醉学科的挑战

日间手术不是传统的门诊手术,也不是住院手术的简单形式。尽管日间手术

麻醉在国外已经历经了数十年的发展,仍有许多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特别是在中国国情下,这些问题对麻醉学科提出了新的挑战。

1除技术外,日间手术需要一整套管理模式做支撑。目前国外日间手术中心的模式主要为:1)在医院中心手术室内划分出独立运行的日间手术区;2)位于医院中心手术室外,但在同一院区,由医院统一管理;3)设在院区之外,独立管理。相应的建筑格局和配备均有其标准,包括病人预约处、候诊区域、病人更衣室、家属等候区、恢复室、医生休息和更衣室、麻醉科诊室、停车场等。而目前国内多数医院在建筑布局上以中心手术室结合各门诊手术室为主,这种布局与国外相差很大,增加了不便性。麻醉科的设备、装备需较多地添置,工作节奏也有影响。因此,在流程上需结合中国特色进行调整,相应难度较大。

2 国外非住院手术中心多为独立或相对独立运行。中心有相对固定的工作人员,包括手术医生、麻醉科医生、护士、秘书和其他辅助人员。不少中心的负责人为麻醉科医生担任。目前国内尚未形成固定的模式。几乎所有的工作人员均不是独立进入非住院手术中心工作。谁来管理非住院手术中心?如何优化流程?绩效和薪酬如何评估和体现?这些都是要面临的新问题。北京同仁医院所辖三个院区,根据各自特点初步建立三种模式。南院区建筑布局与国外相似,日间手术室与中心手术室分设在上下两层,内部相通。日间手术室有自己独立的进出口、预约处、病人和医生更衣室、候诊区域、恢复室、办公室等。其管理上采取麻醉科统一管理,人员统一调配。西区的门诊手术室位于各自诊区内,且隶属于相应的学科。管理分散,很大程度上消耗麻醉科的资源。东区的日间手术均在中心手术室实施,病人经PACU后直接离院或进入病区的一日病房进一步观察。

3 日间手术对麻醉学技术提出新的要求

尽管日间手术的病人经过严格的筛选、且有更多短效麻醉药可供选择,但真正较大规模地开展日间手术,仍需我们在技术上进行斟酌,不能简单地将住院病人的麻醉方法移植到非住院手术。如何保证术前会诊的质量和病人术前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当日麻醉前的短时间内如何掌握病人全身状况和主要问题,确定合理的麻醉方案,以及如何保证麻醉后护理质量和执行离院标准等均需要严密的组织管理。寻求适合国情的非住院手术麻醉的配套技术,形成非住院手术围术期处理的新的工作模式,需要我们进一步共同探讨。

四、 日间手术为麻醉学科发展带来机遇

1现在的麻醉科经常要走出手术室实施麻醉,不仅牵扯人力和物力,相关的流程和管理规范以及质量安全控制均得不到有效的保证。开展日间手术麻醉,并进行相关的规范和研究将有利于统筹资源、规范操作、优化流程、提高效率。使麻醉科在更广阔的领域里发挥专业优势,减轻忙于应付的被动。

2日间手术使我们从新的角度认识和改进麻醉方法和手段。日间手术作为一个平台,许多临床研究将产生于这一领域。静脉麻醉剂、吸入麻醉剂、肌松剂、镇痛药、抗恶心呕吐药等可能会在日间手术麻醉方面进一步的定位和深入研究。喉罩通气、BIS监测等麻醉手段也会随着日间手术麻醉的展开而更大程度地发挥作用。部分相关的研究问题如下。

1) 麻醉方法的选择应个体化设计。近年来,大量局部麻醉技术应用到日间手术

中,特别是辅助清醒镇静术,非常有利于术后早期离院。全麻仍是日间手术的主要麻醉方法,以丙泊酚和七氟醚为代表的静脉和吸入麻醉被认为是目前首选的全身麻醉用药。静脉和吸入麻醉在日间手术中的应用各有优势,目前尚无法相互替代。七氟醚在小儿麻醉中优势明显,而丙泊酚在预防PONV方面效果良好。关于两者的比较,结果差异较大,因为不同诱导与维持方法的组合、麻醉深度的统一等均影响比较结果。

2) 术后并发症的控制是日间手术的研究热点,因为这关系到是否能早期或按期

离院。PONV是关注焦点之一。如何有效预防和处理PONV,而又不影响在院停留时间是需要不断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3)术后疼痛影响病人的离院和恢复质量,有效地镇痛方法应对生理干扰小、便于家中实施。

4)喉罩是日间手术麻醉中可行的通气方式,其与短效麻醉药的配合非常利于病人的安全和早期恢复。

5) BIS监测用于日间手术麻醉被许多作者认为可有效地降低麻醉药的消耗,并

缩短清醒时间。

6)日间手术全麻后认知功能的影响,特别是老年人和儿童,是关系到离院回家

麻醉学专业前景范文8

原告:哈达,男,35岁,住呼和浩特市爱民路二五三医院宿舍100栋四号。

被告:解放军第二五三医院。

原告哈达系被告单位麻醉科主治医师,长期从事麻醉工作。在其给口腔病人做手术时,看到由于喉镜上没有麻醉配件,病人非常痛苦,因此设想把喉镜与麻醉系统联在一起。1988年1月,原告完成了“多功能喉镜”的构思,并于同年3月2日用草图向国家专利局申请“多功能喉镜”实用新型专利。1989年3月21日取得专利权,专利证书号为88203809.5.同年4月,原告与航天工业部青云仪器厂试制出五台样机。1991年初,原告欲将该专利转让给北京龙华医疗器械厂(下称龙华厂),被告得知后即派员去龙华厂,说明此项专利为职务发明,专利权不归原告所有。龙华厂因此终止与原告达成的转让协议。1991年被告开会并下文令原告将专利证书交出,由被告进一步开发利用此项专利,否则,对原告立功、晋升级别不予申报。原告在此压力下,于同年4月19日函告国家专利局,其原申请的“多功能喉镜”,因属职务发明,经协商将该专利权转归被告所有,并填写了“权利转让登记请求书”、“著录项目变更申请书”备案。同年10月17日,原告又致函国家专利局,申明前述行为非其真实意思表示,应为无效。1992年5月,被告从龙华厂拿走原告的专利证书。原告遂向呼和浩特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诉称:1988年3月2日其向国家专利局申请“多功能喉镜”实用新型专利,1989年3月21日取得专利权。后被告以不予立功和晋升级别相胁迫,迫使我违背本意变更专利权属;1992年5月,被告又从龙华厂拿走我的专利证书,被告的行为是严重的侵权行为。请求法院确认“多功能喉镜”发明为非职务发明,并追究被告扣押专利证书的法律责任。

被告在答辩期间,以其与原告专利权属纠纷已经军队专利管理机关依法裁决,且已发生法律效力为理由提出本案管辖权异议。

被告答辩称:原告为麻醉医师,对麻醉器具的革新,属于本职工作,且“多功能喉镜”已列入本院1987—1991科研规划;据《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十条规定,原告的发明与其从事的工作有关;原告在发明过程中借用了单位的“新喉镜、手柄、窥视片”等物品,被告还提供了科研经费553.8元及工作时间;原告于1991年4月致函国家专利局,称“多功能喉镜”专利属职务发明,并签署了《权利转让登记请求书》、《著录项目变更申请书》,说明原告本人也认为该项发明为职务发明,请求驳回原告诉讼请求。

「审判

呼和浩特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对被告提出的管辖权异议进行审查,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七十六条规定,专利管理机关不包括军队的专利管理机关。据此,裁定驳回了被告的管辖权异议。被告不服,向内蒙古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内蒙古高级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呼和浩特市中级人民法院有管辖权,裁定驳回上诉。

呼和浩特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被告提交的1987年12月所制订的“1987—1991医学科研规划项目表”及“1988年3月8日的科委会记录”,将原告发明的“硬膜外穿刺定位器”、“多功能喉镜”列入计划项目,但原告于1988年7月1日申请专利,1989年12月8日取得专利证书的“硬膜外穿刺自动阻力消失器”,是1988年5月更名为“硬膜外穿刺定位器”的,它不可能出现在更名前的1987年12月的“科研规划项目表”及1988年3月8日的“科委会”记录上,故被告所提供的上述证据缺乏真实性。1988年2月29日,原告以“新喉镜研制费”名义向被告借款300元,此属借款不是拨款,不能据此认定原告的发明使用了被告的科研经费。1989年10月16日,原告以“多功能喉镜申请费”及“专利的年、证、印费”名义向被告报销费用205元属实,但报销时间在该专利的申请日之后,故以上二项费用与“多功能喉镜”的发明无关。1988年2月2日,原告借被告新喉镜一付,手柄、窥视片各一件,作为构思发明草图的参考,并未用其做“多功能喉镜”的零部件,且已归还,不能认定为原告利用了被告的设备。

根据以上事实,呼和浩特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原告作为麻醉师,其本职工作是在病人手术前利用现有药物及器械为病人实施麻醉。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普通喉镜在临床使用时的诸多不便,因此,产生了对普通喉镜的革新构思。“多功能喉镜”的发明,从构思开始到申请专利之前,被告从未对原告下达过此项科研任务,原告亦未利用过被告的设备和经费,且按时按量完成了本职工作。故原告为实用新型“多功能喉镜”的发明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六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八条之规定,于1993年10月30日判决如下:

确认实用新型“多功能喉镜”发明为非职务发明,专利权归原告所有。

被告不服一审判决,向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上诉,称:一审判决认定“多功能喉镜”的发明不是职务发明,不符合法律和事实,对专利权的归属适用法律不当。卫生部颁发的《医院工作人员职责》中规定,麻醉科医师有日常麻醉教学、科研的任务,故哈达改进麻醉器械,发明“多功能喉镜”是本职工作。哈达1988年2月29日所借“新喉镜研制费”300元是预支科研经费,最后凭单据报销。我院在哈达构思阶段报销了其购置零配件费用,借给了有关用具,以后还出了年费。一审判决对“多功能喉镜”技术特点与用途的描述存在缺陷。本案应适用《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十条的规定,一审判决适用法律不当。

被上诉人哈达答辩称:①卫生部颁发《医院工作人员职责》所规定的麻醉医生职责,在一般情况下,只是一种授权性规范,而不是义务性规范。医生在日常工作中不从事科研和教学,并不因此承担法律责任。本职工作是指必须做,不做即为失职,其发明不在本职工作范围。②借上诉人300元为申请专利之用;借用具只作绘图参考,是工具性利用,构不成主要利用。③一审判决对“多功能喉镜”专利技术特征描述与本案无关。④《专利法实施细则》是对专利法的解释,前者不能超越后者创制的权利、义务规定,原审法院适用法律正确。

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医院工作人员职责》中规定的麻醉科医师的职责是授权性规范,而不是义务性规范。义务性规范是要求人们作为,若不作为即违反法定义务,要承担法律责任。麻醉师的本职工作是利用现有药物及器械在病人手术前为其实施麻醉。所以,在上诉人未给被上诉人下达科研任务的情况下,从事“多功能喉镜”的研究,是被上诉人的权利而不是义务。另外,从“多功能喉镜”的专利权内容来看,其技术领域属机械设计,本质上与医疗业务无关。而医生的本职工作是以人体为对象,治病救人,医生没有发明医疗器械与生产医疗器械的义务。故被上诉人的发明不属本职工作。被上诉人在申请“多功能喉镜”专利前一天向上诉人借“新喉镜研制费”300元,系申请专利之用,是正常的借贷关系,并非拨款,不能以此证明被上诉人使用过上诉人的科研经费。1988年2月2日,被上诉人借上诉人的喉镜、手柄、窥视片是为绘图参考使用,构不成主要利用单位的物质条件。上诉人提交的“1987—1991科研规划项目表”所列的被上诉人的另一项发明“硬膜外穿刺自动阻力消失器”,当时还未取名为“硬膜外穿刺定位器”,却出现在表中,并且把“多功能喉镜”也列入表中,又无明确科研安排。该科研规划项目表为复制件,经合议庭提示,上诉人拒不提供原件;被上诉人对该项目表亦不予承认。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78条之规定,对此不予采信。1988年3月8日科委会记录,因在“多功能喉镜”专利申请日之后,与本案无关。综上,被上诉人发明实用新型“多功能喉镜”不是上诉人下达的科研任务,不属本职工作,也没有主要利用上诉人的物质条件,应确定为非职务发明。原审法院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上诉人的理由不能成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于1994年4月4日判决如下: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评析

本案是一起专利权属纠纷案件。争议的焦点是“多功能喉镜”究竟是职务发明,还是非职务发明?《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十条规定:“专利法第六条所称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所完成的职务发明创造是指:(一)在本职工作中作出的发明创造;(二)履行本单位交付的本职工作之外的任务所作出的发明创造;(三)退职、退休或者调动工作后一年内作出的,与其在原单位承担的本职工作或者分配的任务有关的发明创造。专利法第六条所称本单位的物质条件是指本单位的资金、设备、零部件、原材料或者不对外公开的技术资料等。”

麻醉学专业前景范文9

关键词:模块;PNL;手术仪器布局;手术护理

经皮肾镜技术(PNL)由于其创伤小、疗效佳、并发症少等优点,已经成为上尿路结石外科治疗的主要手段。PNL手术需要使用设备较多,如:"腔镜系统、B超影像定位系统、碎石系统、液压灌注系统"等容易导致术前护理准备遗漏和位置布局杂乱而缩小手术间空间给手术与麻醉护理带来不便,影响围手术期手术效率和患者安全。如何在空间有限的手术间内科学合理布局,更好地提高手术效率及手术护理质量,给手术护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在PNL手术仪器布局中引入模块化管理,利用模块化的优点,解决PNL手术中仪器种类多容易出现的术前护理准备遗漏和位置布局杂乱的问题,提高了手术仪器准备的效率和准确度,并降低PNL手术护理的学习难度。现总结如下。

1现状分析

PNL手术护理配合时存在的现象:①手术器械多容易导致术前护理准备遗漏;②诸多的手术仪器位置布局杂乱导致手术间拥挤影响手术效率;③手术过程中护理环节多如:多种手术变换、手术和麻醉护理、大量灌注液的使用和存放等,容易发生围手术期护理并发症。

2 PNL手术仪器的使用要求与布局

2.1腔镜系统 腔镜系统包括:光学视管、冷光源、信号传输成像系统。根据人体生理和行为习惯,信号传输成像系统应该安置在手术医生的对面,这样术者的观察和手术操作更为顺畅,还可以减少术者性颈项强直和腰肌劳损。

2.2 B超影像定位系统 现在PNL大多采用B超引导定位技术。手术时它的位置摆放需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同腔镜系统一样,应安置于手术医生对面,方便术者的观察和穿刺操作。②方便使用后撤离,减少过多仪器在手术间狭小空间内的闲置。因为定位系统仅在手术开始阶段使用,所以我们将其摆放在手术医生对侧腔镜系统旁,靠手术间入口处,这样既方便医生操作又方便在定位穿刺完成后撤离。

2.3麻醉机和监护仪 麻醉机主要是保障呼吸为患者提供氧气及麻醉气体吸入来维持麻醉需要。麻醉机安置在手术床右上方,有利于麻醉医生和护士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2.4液压灌注系统 PNL术中时常需要根据医生要求对液压灌注系统的水压和流速进行调节,以保持手术视野清晰和冲出结石。有研究报道PCN灌洗液使用量可达4000~46000 mL[1],因此液压灌注系统的安置应该考虑手术护理配合的需要。我们将液压灌注系统在手术床头左上方,与麻醉机和监护仪在同一区域,方便护士进行麻醉护理、术中调节灌注系统以及观察灌注液的使用情况。

2.5碎石系统 碎石系统是PNL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碎石系统安置在无菌器械台旁边具有以下优点,①不用时可以放于无菌器械台上;②避免与腔镜信号传输系统、液压灌注系统等线路交叉。

2.6无菌器械台 器械台用来摆放筋膜扩张器、斑马导丝、经皮肾镜等手术器械和物品。目前,外科器械的摆放一般按照右力手设计,即左手扶镜右手操作,因此器械台摆放在手术者右侧方便于取放器械。

3模块化仪器布局的固化和培训

3.1我们根据PNL手术仪器的使用要求,结合泌尿外科手术医生的建议和意见,对PNL手术仪器进行科学布局设计,制定我院PNL手术仪器的布局规范,并通过实物场景照片和仪器布局模式图等方法固化形成模块,供临床手术护士工作和学习使用。这样既可以有效提高手术护理效率,又可及时发现工作中的失误和不足及时纠正,还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掌握的效率。

3.2使用方法 手术护士分专科组管理,设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担任专科组长。护士长组织专业组的老师针对PNL手术仪器布局模块给全科护士进行培训。要求每位护士在配合PNL手术时都按仪器布局模块来准备及布局所需仪器设备,形成规范标准。

4 PNL手术仪器布局模块化管理的意义

4.1确保手术仪器设备准备齐全 由于PNL手术的仪器设备多,而碎石系统又有汽化碎石、弹道碎石、超生弹道碎石、钬激光碎石等等,所以诸多的仪器只能存放于仪器室而不能直接存放于手术间。以往在配合PNL手术时,巡回护士是以自身工作经验来准备各种仪器设备,想到什么就准备什么。巡回护士在做术前准备同时将各种仪器设备往手术间搬运,很容易出现设备遗漏的现象进而影响手术的开展。我们实施仪器布局模块化管理后,巡回护士按照仪器布局模块图准备各种仪器设备并对号入座且预留麻醉操作和手术护理操作的空间。经对比研究发现实施仪器布局模块化管理后手术仪器设备的准备齐全率比以往高。

4.2缩短手术仪器设备的准备时间 有手术仪器布局模块图作指引,使巡回护士的操作流程非常清晰有条理。巡回护士按照仪器布局模块图逐项准备。要求各仪器设备准备一步到位减少因布局问题进行不必要的腾挪,从而缩短了准备的时间。

4.3有利于教学培训 模块化具有方便实用、快捷高效、流程顺畅的优点[2]。固化的模块图方便护士在工作中的参照对比,提高对PNL手术中仪器准备及布局的前瞻性和主动性。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有效降低器械及仪器在准备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有利于教学,缩短学习时间,即使初学者也能轻易完成手术护理准备工作。

5总结

模块化技术是产品创新设计的基础,并在越来越多的行业中的到了广泛应用[3]。模块化是一个半自律性的子系统,通过各个子系统按照一定的规则相互联系而构成,可以使复杂的系统问题简单化,耗时的工作高效化[4-5]。我们针对PNL每种仪器的使用目的、安全性能和操作方便性进行了相应的研究,然后根据研究的结果将PNL手术器械和设备进行科学的布局形成模块,不但有效地提高了手术效率,还有效的减少了手术护理的难点。应用模块化管理使护理人员可以有计划、有步骤、有预见性地主动完成每例PNL手术的护理工作,避免可能的工作遗漏,保证治疗、护理工作的延续性和一致性[6],规范手术护理工作流程,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手术效能。

参考文献:

[1]丁松,罗桂元,李美清.B超引导经皮肾镜治疗肾结石术中灌洗液管理[J].家庭护士,2008,6(4):960-961.

[2]刘建军,郑晓东,陈宏光,等.手术器械模块化在抗震救灾卫勤支援保障中的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2009,30(4):99-100.

[3]张世华,杨晓光.一种新的模块化设计方法及其应用[J].组合机库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9(4):36-38.

[4](日)青未昌彦,安藤晴彦著,周国荣译.模块时代:新产业结构的本质[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