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企业内部税务管理集锦9篇

时间:2024-02-29 16:27:55

企业内部税务管理

企业内部税务管理范文1

摘要: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对内部控制又不重视,造成税务风险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内部审计是企业风险管理的最后一道防线,但是内部审计机构在中国中小企业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部门。中小企业应该重视内部审计在税务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完善内部审计的功能、提高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等措施对税务风险管理进行监督和评价。

关键词: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

1引言

根据《2015年全国企业负担调查评价报告》调查显示,税收负担过重是企业反映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希望政府出台税收减免的政策呼声最高。税收负担过重而政府如果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当企业的人工成本、融资成本成为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时,企业是经济人,为了生存会想办法降低成本,而有时会铤而走险通过非法的途径来降低成本。降低税收负担就成为企业降低成本的渠道之一。企业在涉税过程中如果没有遵守国家的税收法律规章制度,会导致企业利益的损失,将给企业带来风险,这就需要对税务风险进行管理。近年来,很多学者的研究基本集中在如何最大限度通过管理如纳税筹划等来降低税务风险。罗威在其《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博士论文中提出中小企业税务风险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但对内部审计对税务风险管理如何监督没有展开进一步研究。目前国内研究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文献较少,本文将运用内部审计的有关知识,从内部审计的角度讨论降低税务风险的措施,以此给中小企业管理和控制税务风险提供一些参考。

2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

COSO的风险管理定义是指企业可以有条不紊的管理风险的过程,而这种风险指的是附着在每一个战略组合之上,以实现持续盈利为目标的风险。风险是阻碍企业目标实现的可能性,企业要实现盈利目标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应对措施。IIA《标准》第2120条规定:内部审计必需评估风险管理过程的有效性并对其改善做出贡献。内部审计组织介入企业风险管理已经得到国际内部职业界的普遍认可。

2.1税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可以提升企业风险管理水平

风险管理是企业战略管理的中心环节,没有风险就不需要控制,税务风险是存在的,企业需要对税务风险进行分析,才能评估风险控制的有效性,而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手段的一种。根据2004年IIA颁布《内部审计在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中指出,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过程中应该发挥核心作用。内部审计以独立、客观的态度对内部组织进行评价和监督,以保证企业管理的需要,控制和化解各种风险,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同时,风险管理的加强能够使内部审计更加明确自身参与企业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税务风险管理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的组成部分,内部审计的风险导向决定了其能与风险控制完美结合,从而有效降低企业涉税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审计人员在为企业把脉,审计人员要确保企业识别全部税务风险,进而企业才能管理风险。

2.2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税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

如果企业税务风险没有控制得当,会导致企业违反法律规章制度,影响企业声誉甚至可能导致触犯国家法律的行为。如何防范和控制风险成为中小企业一项相当艰巨的任务。从现实意义上看,目前很多企业的管控都侧重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经营效益方面,而对税务审计有明显的忽视现象。彭喜阳对全国部分城市的中小企业调查发现,企业税务风险意识淡薄和税务风险管理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不足是最基本的问题,税务风险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缺乏内部审计的监督,即使少数中小企业设置了内部审计部门,也大都没有开展税务风险管理审计。风险总是存在的,不会以人的意志而转移,对于中小企业管理者而言,在外界环境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来防范税务风险成为一项首要任务。由于审计人员和企业的管理者对税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导致很多企业都是税务风险发生以后才采取措施,但为时已晚。如果企业能够尽早意识到税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及时地让审计部门参与到税务风险管理审计中,必然会大大降低涉税风险,进而很大程度上减少企业的损失,不至于让企业在蒙受损失的同时担负更多的法律责任,这样也会提升企业的信用和声誉,给社会留下较好的口碑,中小企业将实现可持续发展。

3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为引导大企业合理控制税务风险,国家税务总局2009年出台《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2011年出台《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暂行办法》,我国的大型企业开始逐步重视并且进行税务风险控制。但目前大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建设情况并不乐观,而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水平明显低。彭喜阳(2014)经过调查发现,几乎大部分的中小企业都不存在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不将税务风险管理作为企业的日常管理,税务风险缺乏内部审计有效的监督和评价。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3.1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

根据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12年对9287家中国民营企业的调查显示,8128家占全部调查数的90.82%没有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有些企业虽然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但是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是为了满足上级单位、法律法规的外部要求。内部审计机构成为企业可有可无的部门。很多企业为了应付税务机关的要求被动地对企业各项涉税活动进行自查,而仅仅为应对税务部门的检查而没有真正让独立的内部审计人员来担当税务风险管理的监督和评价工作。

3.2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功能不到位

笔者调研了福建一些中小企业,对于企业税务管理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发现目前部分企业虽然设有审计部门,但大多是对于企业采购、招标以及生产等方面进行审计,忽视了税务风险管理审计。目前企业把税务审计作为财务审计的一部分,而对税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不重视。根据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12年的调查,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经常开展的审计项目中风险审计占2.01%、国有企业占2.06%;而开展财务审计民营企业占16.7%、国有企业为23.7%。通过数据分析我们认为企业的风险审计力度不够,内部审计还是集中在财务审计。

3.3内部审计人员从事税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专业胜任能力不足

根据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12年调查: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46.5%是兼职人员、专科学历从业人员占44.03%;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30.61%是兼职人员、专科学历从业人员占43.53%,由此可见,我国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偏低,无法胜任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税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需要复合的知识,因为税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和其他方面的审计有很大的区别,税务风险审计不仅仅涉及到风险的控制,更要求审计人员对国家的相关法律条文和财务制度有比较深入了解,因此,对审计人员的要求较高,审计人员需要具备多方面的专业知识才能够胜任此项工作。但是目前企业的审计人员大多只是熟悉财务知识,对于税务风险管理没有太多的概念,一旦盲目进行税务风险审计,稍有不慎就会触及到国家的有关法律规定,从而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使企业的税务风险进一步增加。

4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的应对措施

企业资源是有限的,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资源更有限,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要让企业的资源充分发挥其作用,对税务风险管理进行有效的监督。企业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机遇与风险并存,只有那些练好内部控制体系与防范风险管理措施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立足之地。

4.1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

根据2003年审计署的关于内部审计的规定:企事业组织以及其他单位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企业管理层应重视企业的内部审计建设,企业管理层应该明白内部审计的建立和健全能有效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另外由于税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的特殊性,企业在完善审计部门的同时应该根据企业经营规模设立专门从事税务风险审计的小组和专业审计人员。要尽快落实税务风险审计部门每个人的职责和义务,成立责任追究制度,中小企业可以在财务部门之下设定税收风险管理岗位,这样能够实现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对于工作人员而言,每个人的责任明确,一旦出现问题,便可追责到人。另外,应明确要求内部审计机构参与税务风险管理审计,制定相应制度促使内部审计人员以更积极的态度参与到风险管理工作中。

4.2完善税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的功能

如果企业有能力建立自己的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内部审计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内部审计的职能能够严格地监督和评价税务风险,但是由于企业的管理风险本身是随着企业内部环境和同领域的外部环境不断的发生变化的,所以企业的风险管理是很难摸索清楚的。另外,也由于中小企业内部审计资源有限,导致在企业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过程中要首先抓住重点,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审计工作。税收风险管理审计最主要的目的是从事后审计转向事前控制,把风险关口前移,实现全过程审计。这就需要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转变观念,做好各部门的自我约束,提升管理效益。

4.2.1提升企业管理者的思想观念和税务风险审计意识

Gilmour认为,管理层把内部审计看做改善控制的资源,有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王兵认为内部审计发挥作用,领导的重视是主要因素。中小企业的税务风险有些是企业主或管理层的故意行为,税务机关要加大税收规章制度和企业合法经营的宣传力度,并加大执法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合法经营的气氛。相关部门(如各级审计机关和各级内部审计协会)加大内部审计对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的宣传力度,并切实做好政府服务工作。另外,只有企业主或企业管理层提高税务风险意识和认识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才会有意识地开展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关注风险并积极地开展风险评估工作,这样才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4.2.2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质量

企业的许多涉税行为是企业的整体层次行为,如果企业进行偷漏税,大部分是企业层面的舞弊行为,而企业主或管理层就不希望内部审计在此方面出具不利的审计报告。由于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容易受到企业管理层的影响或与管理层妥协,内部审计人员即使认为这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涉税风险,但一般会听从企业的安排,这使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根据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内部审计人员应该有责任提醒企业主或管理层相关的涉税风险,应与企业主或管理层沟通,明确告知涉税风险的后果。税务风险管理审计需要对税务知识、税务法律规章制度、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账务处理了解透彻,这对内部审计人员提出很高的要求,也容易造成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税务风险管理审计时信心不足。财务人员有时也认为审计人员没有能力来审计涉税业务,财务人员在进行涉税账务处理时存在故意的涉税风险行为,某些涉税不符合相关制度要求,但企业财务人员认为历来都是如此进行涉税处理,或者其他企业也是这样处理,而税务部门也没有提出不同的意见。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基于独立、客观的立场以及公司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与财会人员沟通,认真分析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4.2.3加强税务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的内部协同度

内部审计在税务风险管理过程中,不能成为风险的管理者而应是协调者。内部审计在开展审计工作时,不但要查出错误,还要保证咨询与服务结合到位;不但要注重结果也要注重审计工作的过程,内部审计部门与企业其他部门进行协同工作,才能协调各部门共同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防范风险的发生和对企业造成的利益损失。企业内部审计活动的计划要充分反映出企业的风险战略。在企业的管理体系中,税务风险管理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其目的就是要保证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并重。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要和内部审计工作达成一致,确保两项工作协同发挥作用,这也要求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在做好企业税务风险评估和风险暴露的基础工作之上,合理地安排好审计计划,在具体的审计活动中,强调内部审计和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协调一致性。同时,因为企业在风险评估中会涉及到企业横、纵向的广泛层次上的业务,这也需要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和财务部门或风险管理部门共同协作,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其团队合作的力量,共同努力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值。

4.2.4通过合规性的审计来提高税务风险管理水平

企业进行税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需要落实税务岗位责任制,以制度为准绳。COSO-ERM框架提出,内部控制的各风险要素以及整个企业层面都要考虑合规性。而税务风险管理审计最终的目的是发现企业涉税过程中不符合国家相关法律规章制度的风险,其本质应该是合规风险审计。内部审计应该从管理层的理念及管理风格、企业税务管理风险评估、税务控制活动和监督等几个方面对税收管理的内部控制进行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并通过内部审计的第三道防线来防范税收风险。

4.3提高内部审计人员从事税务风险管理审计的专业胜任能力影响

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很关键的一个因素是审计人员是否具备必要的专业能力和水平。特别是风险导向的审计,审计人员仅仅有审计知识是不够的,学习和创新是内部审计人员的源泉。税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对审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有更高的要求,既具有财会、税收、审计、管理、沟通知识又要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复合型人才,需要对他们进行培训或者通过岗位轮换以提高他们的专业胜任能力。一般的审计人员是不能胜任此项工作的,中小企业可以和高校签订专业人才联合培养协议,对于那些愿意从事税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的优秀学生,企业可以在其未毕业时进行考查和培养,待其毕业即可快速参与到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审计工作中,不断地给企业的审计人员注入新生力量。

5结语

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最大价值并不在于“监督”,而是将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税务风险管理审计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技能、职业道德等方面带来严峻的挑战。内部审计在中小企业还不受重视,企业内部审计还集中在财务审计。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在我国企业中还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价值,税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人民网.减轻中小企业税负应多管齐下[EB/OL].

[2]罗威.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3]彭喜阳.我国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问题刍探一基于对长沙、上海、广州、深圳、北京、西安六市有关单位的调查[J].湖湘论坛,2014(2):57-62.

[4]李乾文,李昆.中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研究报告[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26-31.

[5]王兵,刘力云.中国内部审计需求调查与发展战略[J].会计研究,2015(2):73-79.

[6]吴敏慧.关于我国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的思考[J].国际商务财会,2012(12):79-81.

[7]理查德•L•莱特里夫,温特•A•华里丝,格兰恩•E•萨姆那,等.内部审计原理与技术(上、下册)[M].中国审计出版社,1999:51-59.

企业内部税务管理范文2

关键词:税务筹划 企业管理 内外部

随着现代税务筹划的不断发展,税务筹划除了对提高企业净利润外,各种方案在实施的同时,也对企业的内外部管理起到了提升作用。

1.税务筹划节税的金额可以扩大企业再生产,扩大内部生产规模。就拿常见的分开核算方法来说,如某一化妆品公司,既生产化妆品,又生产护肤护发品。该公司经税务筹划第二年实行两类产品分别核算,分别申报纳税。由于生产护肤品所适用的税率比化妆品高,因此所核算下来节省的消费税总量可观,可以再投入产品再生产,扩大企业内部的生产规模。不管是通过节税或避税的方式,在法律前提节省下来的税额提高了企业的净利润,补充再生产资金的需要,也加强了生产管理的水平,促进企业的发展。

2.税务筹划产生的时间价值延长企业纳税的期限,缓冲企业后来可能产生的风险,提高内部管理的灵活度。税务筹划的方案有时并不仅仅是减少应纳税额那么简单,有些筹划后的税额比未筹划的金额相同甚至略高,其实筹划获得的是获取更多的时间价值。拿印花税来说,若甲公司出租一套大型机器设备20年给乙公司,乙公司用来生产某产品A,按照规定,租金为该产品销售额的10%。合同明确规定,设备租金为240万元,每年年底支付本年租金。应交纳印花税 :240×0.1% =0.24万元 经筹划,把合同改为设备租金每月1万元,每年年底支付本年租金,同时双方决定是否继续签订合同,每年应交纳印花税:1×12×0.1% =0.012万,20年应交纳印花税 :0.012×20 =0.24万元,先预缴5元印花税,以后结算时再按实际金额计税,税法规定:有些合同,在签定时无法确定金额,如技术转让合同中的转让收入,是按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收取或是按实现利润分成的;财产租赁合同只是规定了月(天)租金标准而无租赁期限的。对这类合同,可在签定时先按定额5元贴花,以后结算时再按实际金额计税,补贴印花。这不仅延长的纳税期限争取企业资金价值,而且会考虑到固定资产更新换代的问题,便于企业灵活的提高内部资金的灵活性以应对外部条件的变化。

3.税务筹划对企业内部从业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好的税务筹划方案推动企业员工的素质。企业正常的经营管理需要良好的从业人员,为企业增加更多利润的筹划方案需要更加专业的财务员工来加助完成。企业财务人员只有清晰地知法、懂法才能更好的利用税法为企业服务,一方面为了税务筹划而重视对税法的学习,另一方面加深对税法的认识更促进了企业筹划的发展,企业员工的素质无行中得到提高。企业所得税征收中,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企业拨缴的工会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的部分准予扣除。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结转以后纳税年度扣除。由此可见,税法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企业对员工的教育培训和福利以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内部税务管理范文3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国家法律体系不断健全,税收征管手段不断增强,促使企业必须依法纳税;随着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以及经济业务情况日益复杂,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也随之增加。这样像以往简单仅靠某个部门(财务部)或某个人已无法应对不断变化的税收环境,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税务风险管理体系,通过管理机制来控制税务风险,从而实现降低纳税风险,促进企业依法纳税。

一、概念

税务风险管理是企业风险管理的分支,是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部分。税务风险是指企业税务责任的一种不确定性,一方面是指企业未按照税法规定承担纳税义务而导致的现时或潜在的税务处罚风险;另一方面是指企业因未按照税收程序法的要求办理相应的手续导致企业丧失本该享受的税收优惠、税额抵扣等税收利益。

二、目的和意义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目的是为了健全企业风险管理机制,降低纳税风险,促进企业依法纳税。

三、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一般包括:管理目标、管理组织机制、风险识别和评估的机制、风险控制应对策略和内部控制、信息管理和沟通机制以及监督和改进机制,简称“一个目标五大机制”。

(一)税务风险管理目标税务风险管理目标是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灵魂、宗旨,对整个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建起到总体指导作用。企业治理层以及管理层税务风险意识及态度,以及行业惯例、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等因素,对税务风险管理目标设置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往往会形成不同的税务风险管理目标。因此设置适合企业发展的税务风险管理目标非常重要。对于刚成立企业、小公司来说,税务风险管理目标,基本上是以符合税收相关规定和会计制度及相关规定作为管理目标,比如纳税申报、税务登记、账本凭证管理、税务备查资料等等。随着企业发展、税收风险增加,企业会逐步建立相关涉税处理规定、制度,制定涉税事务操作流程,这时企业会以建立健全税务风险管理机制,降低纳税风险、促进企业依法纳税为税务风险管理目标。

(二)税务风险管理组织机制任何有效管理都离不开有效的管理组织机制,有效的管理组织机制的核心是明确的管理职责和权限,税务风险管理也不例外,必须建立税务管理机构和岗位制度,明确部门、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如何建立有效税务风险管理组织机制?首先,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管理目标需要设计税务风险管理机构,明确其职责和权限。其次,对税务风险管理岗位设定岗位职责。1.组织机构设计遵从成本效益原则规模小的公司或刚成立企业,可以不需单独设立部门,只设税务管理岗位,甚至不安排专人只设岗位,这种设置并非不可行,只要确保税务管理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便是可行。说到底任何管理必须遵从成本效益原则,如果管理产成的效果不能弥补管理成本,那还不如不管。规模大、经营复杂的企业,可以单独设立税务管理部门和独立岗位。如图1、图2。2.建立制衡机制制衡机制,就是一种对权力的制约和平衡的制度。一般包括:部门、岗位责任制度,业务程序文件、控制流程,决策、执行和监督等不相容岗位分离机制,重大事项决策机制等。3.税务风险管理组织机构设计根据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目标要求,遵从成本效益原则,结合内控制衡机制,建立合适的税务风险管理组织。一般从三个层次考虑:企业治理层以及管理层、具体负责部门、监督评价机构。由企业董事会及类似机构制定税务风险管理目标和管理制度流程,具体涉税处理部门负责日常税务处理和税务风险管理,监督评价部门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工作有效性进行评价、考核、监检。

(三)税务风险识别和评估的机制税务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是税务风险的事前控制管理,也是企业税务风险控制和监督基础。1.税务风险因素影响企业税务风险的内外部因素很多,主要有:企业领导税务风险意识和对待态度、机构人员配制、专业水平、经营模式和工作流程、制度健全性及执行能力等企业内部因素,国家政策、行业惯例、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等外部环境因素。2.税务风险识别和评估的方法税务风险识别的方法,一般有按税收种类进行税务风险点管理和按业务活动产生的税务风险点管理等方法。企业结合二种管理方法建立起税务风险点管理清单,进行快速有效地税务风险识别和风险点控制。(1)按税收种类进行税务风险点管理方法通过按税收种类进行税务风险点梳理方法来达到对企业税务风险识别,此方法具有普遍适用性、指导性,可以应对各种经营活动产生的税务风险,但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人员相关税收法规理解程度要求高、专业性强。我国现行税收种类,主要分为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已经取消)、关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印花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企业可以根据相关税收法规,建立起各税种主要的税务风险点作为企业税务风险识别依据。税务风险点一般表现为是否及时、完整、准确的履行纳税义务。如增值税税务风险点:确定增值税纳税义务时间、确定增值税应税收入金额完整、确定增值税适用税率正确、确定增值税可抵扣的进项税额等,对其是否存在税务风险进行描述和规范。(2)按业务活动产生的税务风险点管理方法按企业业务活动情况,梳理出各种业务活动形成的税务风险点。如采购业务活动,及时取得合法票据、按购销合同缴纳印花税的税务风险点;销售业务活动,及时准确开具发票、销售收入确认、按购销合同缴纳印花税的税务风险点;税务申报作业,税据填报、审核等不相容岗位设计的税务风险点等。3.建立税务风险管理清单和例外事项汇报管理税务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对公司内部控制流程进行全面梳理,结合业务特点,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等步骤,筛选出具有影响公司实现税务风险管理目标的税务风险点,建立常规业务税务风险管理清单,对常规业务税务风险进行事先规范管理和控制。根据企业经营活动特点,将出现风险可能性概率大小、税务风险影响程度高低,划分为重要性风险和一般性风险。如图3:4.建立税务风险评估机制企业制定税务风险评估工作流程及相关程序制度,有序开展税务风险评估。税务风险评估可以由企业税务管理部门牵头组织,并制定评估方案,组建评估小组,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协助实施;也可以聘请中介机构协助实施。利用评估机制不断完善改进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清单,指导工作。

(四)税务风险控制应对策略和内部控制1.结合企业工作流程,将税务风险点融入企业内控中税务风险管理以控制税务风险为出发点,根据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清单,结合企业程序文件、工作流程等管理制度,把各个税务风险点融入各业务流程中,这样达到税务风险控制与企业经营业务内部控制完美结合。2.建立税务风险预防性控制和发现性控制机制为确保企业涉税岗位、涉税行为和涉税事项处理规范、有序、合法,以达到最大限度遵从税收法规、降低纳税风险目的。企业应当结合企业内控机制,系统性制定相关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及办法,对涉税业务管理、工作流程以及税务风险预防性进行控制。针对企业偶发性业务,在发生时进行税务风险分析,查找相关税收政策或咨询外部中介进行涉税事项处理。3.重大涉税事项事先评估、报告机制企业在制定战略规划,进行重大对外投资、并购或重组,发生经营模式改变以及签订重要合同等重大经营决策时,应事先由税务风险管理部门对涉税事项进行税务风险评估。企业因内外部税收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对可能产生的税务风险把握不定时,可以及时向税务机关报告,以便避免承担不必要的税务风险。

(五)信息管理体系和沟通机制管理的另一角度理解,管理就是基于对信息变化的掌握与目标的对比,采取相应措施对变化信息做出的有效回应,如制度、措施、决策等。所以税务风险信息有效和沟通渠道的畅通,是确保整个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有力保障。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的信息与沟通制度,利用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确保企业税务管理机构之间、与各管理层之间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和反馈,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对可能发生的税务风险进行预防,对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并采取应对措施。建立多渠道税务信息沟通机制,在企业内部之间、企业与税务部门、企业与中介机构等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有关税务政策沟通、交流。

(六)税务风险管理的监督和改进机制任何有效管理都离不开有效的监督,从企业内部风险控制角度来说,权利需要制衡,责任需要落实。因此企业税务管理机构应制定评价方案,组建评价小组,定期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机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根据评价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措施,持续不断的改进(见图4)。

企业内部税务管理范文4

关键词:税法遵从原则;税务风险;内部控制

市场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加剧各个行业之间竞争。企业为了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占据稳定地位,做好内控管理工作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加强内控管理,调整治理结构,建立完善管理体系,减少不必要风险的问题出现。现阶段,随着我国税法政策不断完善,税务监管力度加大及征管方式越来越科学,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势必是企业经营发展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将税务风险融入企业内控活动中,严格按照税法遵从原则,建立完善的税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规避偷税漏税行为,为企业长效发展保驾护航。

一、税法遵从原则下加强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意义

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大部分企业在经营发展中,比较注重财务风险、经营风险,对税务风险关注力度低,部分企业在税务部门发现偷税漏税之前,普遍认为自己严格按照税法要求纳税就不会产生税务风险,没有构建税务相关的内部控制体系。在风险管理上,划分为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考核,当前多数企业和税务部门工作重点放在事后风险核查,忽视了事前的风险防范,实际上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更需要在企业及税务部门一同努力下完成。随着大数据信息时代来临,税务部门征管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传统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税务风险管理要求。企业为了稳定经营,应结合时展,加强税务管理,严格按照税法要求进行纳税,做好税务风险内控管理工作,通过降低税务风险,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实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导致税务风险出现的原因

(一)企业内在“人”的因素

当前,部分企业在经营发展中,企业领导比较注重经济效益,忽略税务管理,税务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在纳税上,为了减少企业纳税成本,会想方设法钻法律空子。与此同时,企业税务人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将会给企业税务风险带来直接影响,如果企业现有税务人员自身专业水平不强,对国家的税法了解不全面,无法科学使用税收政策,将会让企业面临偷税漏税的危机,从而引发税务风险。

(二)缺乏完善的内控体系

通常情况下,导致税务风险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缺乏完善的内控体系,怎样才能利用内部控制降低税务风险发生,关键在于对导致税务风险出现的原因进行全方位分析,并着重于改善企业现有的经营管理体系。然而从目前情况来看,部分企业对税务风险防范必要性了解不全面,没有结合税务风险管理要求,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无法对税务风险进行预测和控制,给企业经营发展造成影响。

(三)税务风险监督管理不到位

从税务风险角度来说,多数企业领导将此项工作全权交由财务部门负责,企业对税务活动没有进行追踪和监管,缺乏完善的监管体系,没有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奖罚制度,严重打消财务人员追求税务工作尽善尽美的积极性,财务人员在处理税务过程中,只会对一些简单税务问题进行处理,缺乏对税务政策和税法内容的探究,导致企业采用的税收策略甚至编制的税务筹划方案不科学,容易面临涉税问题。

三、税法遵从原则下的税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对策

(一)优化税务风险控制环境

企业为了防范税务风险,除了要创建良好的管理环境之外,管理层思想态度将会直接影响税务风险管理效果。企业管理者对风险责任意识将决定企业层面税务风险控制实施效果,并且需要在企业税务风险内控组织结构中将企业战略发展目标融入其中,从管理层到基层由上至下严格按照税法遵从原则纳税,做好税务筹划工作,防范税务风险。与此同时,利用企业业务空闲期,组织开展各种培训工作,加强对财务人员、税务人员,甚至是各业务经办人员进行理念的输入和专业指导,做到人人了解和理解税法,合力在企业内部创建良好的税务风险内控环境。针对企业来说,需要把税务工作同企业财务部门相互分离,即便这样会增加企业经济开支,但是会对税务独立性进行合理安排,同时企业适当引进更为专业人员对企业税务进行筹划与管理,制定详细的税务风险防范对策,科学设定岗位职责,保证各个部门相互监督与管理,尽量减少不必要问题出现,促进企业税务活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首先,加强税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构建,明确各岗位工作职责,将其渗透到企业经营生产活动中。在实际工作中,建议高层直接领导,成立专业的税务风险控制管理团队,由高层领导担任组长,对下属工作进行追踪管理,将财务部门、人事部门、经营部门、销售部门、税务部门等工作职责科学划分,定期汇报各部门工作情况,凡是涉及税务业务的部门,应该重点汇报,将企业税务情况制定详细的风险评估报告,由以上部门一同分析具体业务的性质,对业务的涉税内容做好定性,制定风险防范对策,以备不时之需。其次,以上涉及税务业务的部门,还须定期对企业税务情况进行汇总,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保证纳税工作的有序进行。除此之外,企业在开展纳税活动时,需要针对的税目类型从税法遵从原则入手制定详细的纳税筹划方案,对纳税类型、纳税指标、纳税流程进行具体划分,编制税务操作手册,让企业税务人员可以根据流程进行统一规范处理。而且,加强不同时段税收政策的收集和分析,并与当地税务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以期对税收政策的理解趋于一致,以此指导企业具体业务的操作模式,更好地遵从税收政策要求。最后,完善税务风险防范体系,加强企业危机分析。企业处于一个形势多变的大环境中,与各种各样的他方企业打交道,非主观的涉税风险不可避免,在企业面临危机过程中,应该保持冷静,分析危机产生原因,采取补救措施。企业可以邀请税收中介部门参与其中,企业处理税务事宜,并且企业需要表明自身态度,并非故意为之,争取得到税务部门的理解。在税务部门没有将问题全面处理的情况下,企业可以寻求律师帮助,为企业税务争议进行专业分析和指导,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2]

(三)加强税务风险控制

首先,加强税务风险预警体系建设,强化税务风险分析和应对。税务风险预警体系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完善的预警体系,能够把税务风险控制在合理范畴内,结合以往的税务风险防控经验,分析税务风险产生原因,并对某一种类型的税务风险进行预测,这也就是税务风险预警体系。根据风险预警体系提供的信息,也可以对税务风险进行监控,及时采取防范措施,降低风险给企业带来的不良影响。企业可以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大企业税收管理司《税收风险分析应对指引》,以企业采购环节、生产环节、销售环节、储运环节、资产管理环节、投资环节、特殊事项及其他一般风险和重点风险为着眼点,进行风险预警制定及风险防范计划,如果发生紧急状况,及时启动应急方案,降低对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其次,注重涉税合同的层级评审控制,加强涉税文件执行管理。对于涉税合同,在签署合同之前,需要由专业税务人员对合同内容进行审核,层层把关,针对涉税法规、时间、发票、数额等内容进行审核,以期将涉税合同中税务风险降至最低。加强涉税文件执行管理,业务经办人员理应保持高度税务风险防范意识,注重涉税文件编制,使用精准的词汇,杜绝关键条款的歧义产生。最后,加强税务风险转移。企业可以和税务中介部门合作,在税务中介部门过程中,如果是因为事项引发的税务风险,可以适当减免企业部分责任,从而做到税务风险转移。在企业面对比较棘手的业务时,尤其是在税法政策要求不具体的情况下,需要向专业税务事务所或者会计师事务所寻求帮助。由更专业的人士帮助企业顺利完成纳税筹划工作,节约税务成本,减少税务风险问题出现。

(四)强化税务风险监督

为了防范税务风险,企业可以在内部成立专业的税务管理团队,并安排其对企业涉税业务进行追踪监管。在税务管理团队成立过程中,组长主要由企业高层人员担任,成员包含了财务人员、法务人员、税务人员、审计人员等。内部审计工作需要由专业审计部门负责,对财务核算部门负责的各项纳税情况进行监督管理。税务管理团队对整个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一般性事件则由财务核算部门直接处理,如果是重大事件,需要在税务管理团队配合下,制定详细的专题报告,将其反馈给上级部门,在上级部门审核后决定。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需要适当增加税务风险监管岗位,从工作体系、工作经费、专业的工作人员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

四、结语

总而言之,税务风险将会给企业经营发展带来直接影响,好的税务管理体系,不仅有利于控制企业和涉税风险,而且有利于企业合理节约纳税成本。从目前情况来看,各个企业应该对税务风险防范工作高度重视,要求企业严格按照税法遵从原则,制定完善的税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加强税务风险评估机制建设,对企业各具体项业务要有充分了解,从源头做起,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降低税务风险发生概率,保证企业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易新波.内控视角下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分析[J].纳税,2019(4).

企业内部税务管理范文5

李寿山

(清合寿山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省淄博市  255086)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税收已渗透到社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对企业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公众普遍认为房地产企业是涉税风险很高的行业,偷税漏税现象十分严重,并且房地产企业投资额巨大,涉及的税种多,税收在总投资额中所占的比例又很大,所以,房地产企业在建立一套完整的内控体系的同时建立一套适合本行业的税务内控体系将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房地产企业的行业和税务特点和内控体系中的涉税流程、风险控制点、审批权限等内容探索构建适合房地产企业的税务内控体系的意义和构建方法。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 税务内控体系  构建意义和方法

内部控制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一种手段,在企业内部管理监控体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切实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运行,更好的加强企业管理,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每个企业都应该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企业内部控制已经不陌生,它已经成为企业防范风险舞弊的一面“防火墙”。但是作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税务内控,却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和足够的重视。随着我国税收环境的不断改善,国内大部分企业的整体税负在逐年下降,税负下降给企业带来实惠的同时也导致企业的税务稽查风险越来越高,这种外部税务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税务内控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企业在加强内部控制的同时,更要提高防范税务风险的意识,把税务内控体系融入到企业整体内控体系中。

一、         税务内控的背景、定义和目标

税务内控已经逐步走入人们的视野,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心和注意。作为企业内部控制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税务内控,业界对此还没有完全明确的定义,我国学者普遍认为税务内控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保证企业实现“在防范税务风险的基础上,创造税务价值” 这一最终目标的一整套流程、规范等控制活动。由税务内控的定义可以看出,企业实施税务内控的最终目标有两大类:一是防范税务风险;二是创造税务价值。

二、         房地产企业构建税务内控体系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房地产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房地产税收收入也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逐年增长,成为国家税收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政府对房地产业宏观调控的影响下,政府部门(尤其是税务管理部门)对房地产企业的管理日趋严格。从2002年起,房地产企业一直被国家税务总局列为当年度税收专项检查对象,并且公众目前普遍认为房地产企业的偷漏税现象非常严重,这也同时说明了目前房地产企业涉税风险很高。

首先对于国家来说,从2006年开始,国家逐步加大了对房地产行业宏观调控的力度,比如限购令、银行加息等政策的出台,2011年密集出台的调控政策已经对整个房地产市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限购城市成交量普遍同比下降,房价下调的趋势已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全面蔓延。但是整个房地产行业的税收收入在国家财政收入中还是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建立有效的税务内控体系有利于引导房地产行业健康和谐的发展,对整个金融系统和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其次对于企业自身来说,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保证企业高效率地实现其经营目标。一方面成立税务管理部门进行税务内控管理可以使企业进行整体涉税事项布局,合理安排税务事项处置,并利用相关税收法律法规进行有效的纳税筹划,节约税收成本,实现企业税后收益最大化,创造税务价值。另一方面可以经得起税务机关的纳税检查避免税收处罚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用评价。另外企业税务内控机制紊乱会导致企业税务风险的产生。税务内控制度不健全或者涉税事项处理的不正确都可能产生重大的税务风险。企业能否进行有效的税务内控管理会直接影响税务机关对企业的风险评价,进而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

三、         构建适合房地产企业税务内控体系的方法

为了尽可能的规避税务封风险,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房地产企业应该在深入学习和研究《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等文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合本企业的税务内控管理实践,现结合所学知识,提出几点房地产企业建立税务内控体系的方法。

(一)为了提高企业税务内控管理水平,应尽量在财务管理部门下设立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目前一些大中型企业都在尝试设立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进行税务内控管理,即使有的企业没有能力设立专门的部门,也应设立专人专岗,专门来负责企业具体的税务管理工作,并明确税务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涉税岗位不仅仅指税务岗的人或者财务部门的人,还包括与公司税收联系紧密的其他人员,还应当有房地产公司领导层的支持。税务管理的职责包括:税务申报表的填制、管理发票、评估、处置和监督税务风险事项;收集并整理分析财政税收政策的最新变化,确定与房地产企业相关的有效涉税业务信息;对各业务部门进行税务指导,杜绝经营过程中的潜在税务风险;尽量参与公司投资、筹资税务管理评价,并能提出有效的税务评价意见。

(二)对各环节的风险管理流程进行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是属于预防性的控制机制,是企业防范风险的基础和前提。内部控制制度包括为保证企业正常运作、规避和化解风险等一系列必要的管理制度和措施,作为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要进行税务内控管理,就必须建立科学的内部涉税事务管理组织与标准,加大对税务工作事前筹划和过程控制的力度,实现各个业务流程税务价值的最大化。房地产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对各个涉税环节的风险点进行控制,即建立一套各税环节的风险控制流程,通过这些流程的有效运行,对涉税风险进行有效控制,最终达到防范涉税风险,创造税务价值。房地产企业主要涉及以下几个业务环节,开发建设环节主要涉及土地增值税;交易环节,即房地产企业的销售环节,涉及营业税、城市建设维护税、教育费附加、土地增值税、印花税和企业所得税等多个税种,是房地产企业涉税最多的环节;保有环节,即出租取得租金收入或以房地产入股联营分得利润,这个环节所涉及的主要有房产税、营业税、城市建设维护费、企业所得税等。

(三)建立健全企业内部风险汇报制度

风险汇报,包括汇报制度与汇报标准两个方面,主要作用是明确各级涉税人员的责任,提高房地产企业对涉税风险的反应速度。汇报制度以公司管理的高度, 明确重大涉税事项必须要向公司领导及时进行汇报。重大涉税事项的确定,很难一概而论,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一般而言税务检查、税收筹划、重大涉税合同、重大税收优惠政策的应用、税额超过万元以上的涉税风险等都属于必须汇报的事项。汇报标准决定各部门涉税人员如何进行汇报,是一个流程标准的问题,以便于汇报文本在不同部门、不同人员签字流转中的统一理解。比如,税管员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并以标准化的内部文本进行签字流转,税务主管再与其他部门协商纠正重大那些不合理的处理方式。如果存在较大税务风险那么他应该向他的主管部门领导的主管领导进行沟通交涉,并向公司高层领导汇报。

(四)建立内部税务风险测评制度

建立风险测评制度,就是从房地产管理的角度对税务风险测评进行明确,并将其作为房地产企业日常管理的一部分。

一是要提高每个员工的风险控制责任感和敏感度。这一点可以通过加强培训来实现,尤其对涉税业务岗位、生产经营人员进行基本税务知识的培训,使其对涉税风险有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同时培养端正的风险效益观。

二是各涉税部门应当定期(每月或每季度)对本部门的业务进行涉税风险评估,对于存在的风险应当及时整改,消除风险,对于可预见的将要发生的风险可以合理规避,防患于未然。

三是税务风险测评制度要根据税收政策的变化,房地产内部管理体系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另外即使设计了清晰的目标和措施,但是由于相关部门和人员的不理解,可能会导致责任人不能有效的执行,实施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所以,信息的交流和沟通对整个纳税风险管理工作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房地产企业各部门、房地产企业和其他企业以及公司和税务机关之间都要加强信息交流和沟通,特别是要加强和税务机关的友好联系,同时对风险管理结果进行分析,并做好下一步的纳税风险预测。

四、         结论

以上是本人结合房地产公司的行业特点和涉税事项以及内控体系的流程提出的几点适合房地产企业税务内控体系构建的方法,希望对房地产企业构建完整、系统高效的税务内控体系和对房地产企业防范涉税风险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方红星,王宏译.(美)COSO制定.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2、郭伟、肖大勇.税务内控为企业筑牢“防火墙”[N].中国会计报,2008.

3、林凤羽.企业税收风险产生的原因及控制对策[J].金融经济,2007(16).

4、张红玫.论企业税收内控[J].现代商贸工业.,2010(2).

5、李建琼.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7.

6、张舒.加强房地产企业税收征管的思考[J].财政监督,2007.

企业内部税务管理范文6

关键词:大企业;税务风险;风险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税收体制的不断完善,大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遇到的涉税问题越来越多。2009年和2011年,国家税务总局分别下发了《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国税发〔2009〕90号)、《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规程(试行)》(国税发〔2011〕71号)。这说明国家越来越重视大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当前企业的税务风险主要有两种,一是违法法律法规规定而被税务机关稽查,引发税款补缴、缴纳罚款的税务风险。二是未正确理解税收政策,而承担过多的税收责任,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大企业通常具有集团化、国际化、经营活动复杂化的特点。虽然大企业的财务制度相对完善,但其涉及的税务风险却依然不容小觑。

1我国大企业税务风险的来源分析

1.1经营活动复杂

大企业相对中小企业而言,财务制度完善,由“做假账”等低级会计错误所引发的税务风险较少,但大企业由于集团化、国际化等原因,其经营活动较为复杂,极易引发税务风险。大企业的经营活动往往涉及企业变更、企业重组、重大并购以及国际交易等。这类经营活动往往涉及多个税种及多个子公司,税制和组织形式的复杂性增加了此类经营活动的税务风险。如在并购事项中,若企业未能考虑被并购公司的税收遵从情况,在调查不充分的情况下很有可能承担兼并企业所导致的税务风险。又比如某大型设备制造企业签订了含有“包税”条款的合同,承担了不必要的税收负担,短短几年间就增加了几千万的税务成本。

1.2税收筹划不当

大企业税务风险的另一来源是税收筹划不合理。一方面,如果企业缺乏纳税的主观能动性,缺少对自身经营活动的整体税务筹划,那么企业会承担许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如果企业税收筹划不当,打政策的“球”,也极易引发税务风险。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避税的打击力度,积极开展反避税行动,2015年我国反避税对税收增收贡献580亿元。如果企业不能及时把握和理解相关的税收政策,其税收筹划往往不合理,由此引发的税务风险不容小觑。

1.3税收政策执行标准不统一

我国大企业对税收政策的关注度较高,但由于税收政策在各地的执行标准不一致,使得大企业内部不同分支机构所遵从的税收政策标准不统一,增加了企业的税务成本。以EPC业务的增值税处理为例,各地口径不一,有些地方将EPC的设计采购施工全部看成是建筑服务,适用建筑服务的增值税政策,也有些地方将其看成相对独立的兼营事项,分别计价、分别核算。可以看出,各地的税收政策不一致,若大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忽略了地区间的政策差异,其会计处理与税额的计算必然存在问题,必将导致税收成本的增加。

1.4税法变动程度大

我国当前正处于税制改革之中,税法的变动较大,且变动的时间也不固定。2016年5月1日起,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全面推行,原来征收营业税的行业将不再征收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同时不动产的抵扣也纳入了增值税的抵扣链条。从企业的角度而言,我国税法的变动较大,由此引发的会计记账方式以及税费计算的差异也较大。财务人员需要不断接受新的税收政策,倘若企业没有跟上政策变动的步伐,很容易出现税务操作错误,加大税务风险。

2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税务风险理念滞后

一是大企业的领导层对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尽管很多大企业已经认识到税务风险对企业的重要影响,但其对税务风险管理的作用仅局限于涉税事项的“不违规”。企业领导层并未将税务风险管理与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增加企业经营利润联系起来。二是大企业对税务风险管理的认识不够全面。企业仅认识到少缴税款引发的补缴税款、补缴滞纳金等风险,但未曾意识到多缴纳税款也将使企业承担不必要的税务风险。因此,许多大企业在事前缺少税收筹划,只能被动地多缴税款,接受损失。

2.2缺少税务风险管理部门

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尚未设立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诸多涉税事项往往由企业的会计人员代为办理。而会计人员由于缺乏税法知识的系统培训,很难正确把握税收政策的精神,在涉税事项的处理上,也只设计申报纳税等基本实务,很难涉及税务风险管理。事实上,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涉及到的税务知识较为复杂,需要专业的办税人员从事税务风险管理。缺少税务风险管理部门,不仅不利于企业涉税事项的处理,更阻碍了企业对涉及的税种进行整体把握和监控。缺少专业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企业所涉及的税种无法得到统一的核算和管理,阻碍了企业与税务机关的沟通交流,不利于企业税务风险的管理。

2.3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

我国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其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缺陷。在这种情况下,即便企业有意控制税务风险,其制度缺陷也会影响税务风险控制结果,税务风险控制的理念很难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始终。我国大多数企业缺少内部税务审计制度,无法针对企业经营特点以及税务机关的要求定期进行检查。企业对自身的税务风险也缺少有效评估。在税务审计上,很多企业缺少主动性,大多只是依照税务机关的硬性规定进行自查或直接委托中介机构进行检查。这两种检查方式均具有局限性。若只依照税务机关的硬性规定进行自查,则容易忽视企业的经营特点,在自查过程中也容易顾此失彼。而中介机构很难真正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流程和涉税情况,因此委托中介机构进行检查同样存在风险。

2.4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

大企业在税务风险管理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这包括企业内部沟通不足以及企业与税务机关之间的沟通协调不畅。企业内部沟通不足表现在税务部门尚未直接参与到企业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在税务风险管理上,企业的税务部门处于被动位置,无法为企业的重大决策进行事前规划与风险监控。同时,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缺少有效沟通,阻碍了企业内部其他部门对税务风险的认识不足,未及时将相关的税务信息传递给税务管理部门。因此税务管理部门对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大多为事中或事后调控,较少能达到未雨绸缪的效果。大企业与税务机关之间的沟通协调不畅表现为复杂涉税情况的处理问题难以及时有效地得到税务机关的回复以及企业税务管理部门人员与主管税务机关的意见时有不一。由于我国税法较为复杂、税务机关对大企业的管理尚处于探索阶段,大企业遇到复杂的涉税事项时,往往无法得到主管税务机关的及时解答。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依靠自身的税务团队处理涉税事项时,很容易存在企业与主管税务机关对政策的把握不一致的情况,从而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税务风险。

3优化我国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建议

3.1深化大企业的税务风险理念

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成果与企业对税务风险的认识程度息息相关。这不仅需要企业的领导层进一步认识税务风险,也要求基层执行人员树立税务风险防范意识。领导层应站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上,正确认识税务风险的管理作用,深化税务风险理念。大企业的领导层在制定企业发展方针、战略步骤的同时,应及时了解最新的税收制度变化,将企业的发展与税务风险相结合,制定出符合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方案。不仅领导层需要继续深化税务风险理念,基层执行人员也应加强对税务风险的认识。大企业在内部管理过程中,应大力宣传税务风险防范意识,达到税务风险防范人人有责的境界,并将这种意识落实于日常的工作中。

3.2成立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机构

大企业应成立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机构,该机构可设置在税务管理部门,也可设置于财务部门。税务风险管理机构的人员不仅需要处理纳税申报、发票管理、日常税务自查等,还需参与到企业的重大管理决策中,及时指导企业重大涉税事项的处理、制定符合企业自身情况的税收筹划方案、统一管理企业的涉税行为。税务风险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不仅需要拥有丰富的税务知识,还需要具备较高的财务管理水平。不仅如此,税务风险管理机构人员还需及时了解税收政策,建立良好的税企沟通关系。因此,在机构人员的配置上,要考虑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财务管理水平、沟通交流能力与学习能力。在日常的员工培训中,应加强对税务风险管理机构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对税务风险的识别和应对能力。

3.3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

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重在两方面,一是要加强大企业税务管理部门与企业部门的沟通交流。我们知道,税务风险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而企业的税务风险防范也不仅是税务部门的工作。因此,税务管理部门人员与其他部门沟通交流时,应树立防范税务风险人人有责的意识,加强各部门人员对税务风险的重视程度。同时,税务管理部门应积极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改变事中或事后控制的被动情况,争取在重大涉税事项前做好规划。税务管理部门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部门的涉税事项,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才能有效降低税务风险。二是要建立有效的对外沟通交流机制,尤其是与税务机关的沟通交流机制。税务管理部门要注意信息不对称产生的税务风险。税务管理部门应多与主管税务机关沟通交流,认真学习税务机关对税收政策的解释。同时,税务管理部门也应主动及时地向主管税务机关交流企业的生产流程,在涉税事项发现变化时,应积极主动地配合税务机关工作,避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税务风险。在遇到模糊的涉税问题时,应主动咨询税务机关意见,避免双方因意见不统一而产生的风险。

参考文献

[1]王玉兰.构建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探讨[J].税务研究,2013(04).

[2]陈天灯.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研究[J].管理世界,2013(06).

[3]邓茜.我国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

[4]陈曦.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

企业内部税务管理范文7

一、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是组成企业财务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企业的税务风险控制环境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税务风险控制意识不强

目前,企业虽然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该内部控制不涵盖税务风险控制。集团未设立单独的税务部门,其税务工作主要由财务部门下设的税务岗位的工作人员负责,其工作重点是负责一些琐碎涉税事项,如纳税申报、另购发票等,以实现税务遵从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并与税务机关搞好关系使企业能适用较低税率的层面,这充分说明企业在事前控制这一方面的税务风险管理的意识不强。

(二)对企业的税务风险控制缺乏有效的考评机制

企业建立了经营业绩考评体系,但该考评体系主要以经营活动为主,对于涉税事项的考评缺乏有效的奖惩机制。企业的涉税事项主要由财务部门进行处理,由于集团未将财务人员的税务风险绩效考评与财务人员的工资福利、职位晋升直接挂钩,导致财务人员缺乏积极性,主动研究税收法律法规,降低集团的税务风险。

(三)企业缺乏有效的税务知识培训

目前,企业对财务人员的税务培训主要以自学为主,没有组织过相关税务知识培训或讨论,财务人员很少主动学习与集团相关的税收政策文件,由于对最新的税收优惠政策的缺乏了解,会使集团面临较大的税务风险。此外,对于新入职的财务人员,企业也没有设立相应的入职培训,不利于财务人员快速了解集团的业务活动。

二、完善企业税务风险控制机制

(一)建立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管理机构

当前企业税务岗位的人员主要是负责处理一些琐碎的税务事项,这样不利于企业有效控制集?F的潜在税务风险。根据企业组织构架及实际经营情况,应设立与财务部门平行的税务部门,专门负责管理集团的税务风险。与财务部门的机构设置类似,税务部门应分别在集团总部和各分、子公司设立相应的税务总监和税务专员,同时,要明确各部门的税务人员的职责;负责对集团各分、子公司的税务风险控制进行监控,对下级公司中存在的一些错误操作予以指导,不断改进和完善集团的税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

(二)将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纳入绩效考评机制中

企业的绩效考评机制中没有涵盖对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绩效考评,不利于提高集团税务人员的税务风险控制的积极性和责任感。集团应该将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绩效考评与税务人员的工资高低、职位晋升直接挂钩,对那些不履行集团税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要求,或对重大涉税事项的处理存在主观操作失误的税务人员应予以严厉处罚。此外,集团还应对那些提出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改进建议,或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集团的税负水平的税务人员给予物质和精神的奖励,并将其作为以后职位晋升的参考依据,从而,调动税务人员参与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积极性。

(三)建立健全税务培训制度

目前,企业工作人员的税务风险管理意识较弱,税务知识的储备相对不足,集团对员工在税务知识方面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企业应建立专门的税务培训岗位,在对集团的所有税务人员的税务知识进行考核后,有针对性的对那些税务专业知识比较薄弱的税务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提高集团税务人员的整体专业水平,此外,对于与集团经营业务活动相关的税收法律法规的调整,应及时制定相关的学习手册,发放到每个税务人员的手中,敦促其学习并组织讨论,使税务人员对新的税收政策有更深的了解。另一方面,企业还可以通过与税务中介机构合作或邀请高校税务方面的专家定期对集团内的员工进行税务相关知识的培训。

企业内部税务管理范文8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大企业跨国家、跨行业经营,集团化运作,其内部交易与财务核算日益复杂,对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的需求层次不断提高,同时,大企业存在的税收风险也日益成为各国税务机关关注的重点。本文在剖析天津市大企业税收管理改革现状及存在问题矛盾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和汲取国际上对大企业税收管理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提出构建科学合理的大企业税收监控体系的若干政策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

大企业;税收监控;政策

一、天津市大企业税收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天津市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的现状1.机构设置情况天津市地税局的大企业税收管理体制,是以市局大企业管理部门为指导,建立以专设机构和非专设机构相结合的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新模式。为加强全市大企业税收管理,管好全市的大企业与重点税源,2003年组建了市地税局直属局,专门负责铁路运输、邮政通信、石油开采、石油化工、发电供电、供水供气、航空运输、海上运输、高速公路、银行保险信托等十大重点行业以及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天津港务局、天津钢管有限责任公司等14户大企业的全职能税收征管工作,全市将近50%的定点联系企业成员单位均由该局管辖。各区县地税局的大企业管理部门统一设置于税管科,同时组建专业化管理团队,负责其区域内总局、市局定点联系企业及其成员单位的管理与服务,按照市局统一部署开展信息采集、税源监控、纳税评估、风险管理等具体工作。同时,各区县局可依据自身情况确定区县级定点联系企业。2015年2月,成立了大企业税收管理处,专门负责、统一组织对大企业的个性化纳税服务和税收风险管理工作,协调各部门对大企业的专业化管理,指导基层单位做好总局、市局定点联系企业及其成员单位的管理与服务。2.定点联系企业情况2008年11月,总局下发了《关于下发国家税务总局定点联系企业名单的通知》,选取45个大型企业集团作为总局层面的首批定点联系企业。2012年,天津市地税局与天津市国税局共同确定了36个市级定点联系集团,下发了《关于印发天津市地方税务局定点联系企业名单的通知》。总局定点联系企业在津成员单位共计842户,占全市正常开业单位纳税人24.5万户的0.34%,2013年度纳税122.48亿元,占同期地税税收收入1067亿元的11.48%。其中纳税超过千万元的有191户,不足万元的企业有73户。市级定点联系企业共计760户,占全部税务登记户数的0.16%。2014年度入库税款90.8亿元,占全市入库税款的7.38%。其中纳税额超过千万元的有46户,不足万元的企业有66户。两级定点联系企业的分布,既体现出重点税源集中度较高的特征,也呈现出大型集团企业成员较多,经营情况不尽相同的特点。3.个性化纳税服务推行情况根据总局进一步加强大企业个性化纳税服务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市地税局大企业管理部门紧密围绕该意见的内容,逐步推进大企业个性化纳税服务工作。一是召开税企见面会,构建税企高层对话机制。二是建立税企互动机制,为大企业提供贵宾服务。建立大企业客户协调员制度,市局各处室对所分管的定点联系企业指定定点联系人,负责协调大企业提出的个性化涉税诉求。建立大企业走访制度。2014年,以总局“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为契机,以发送致纳税人公开信的形式,征求大企业的涉税诉求,为大企业排忧解难。4.税收风险管理情况通过几年来对大企业税收管理的不懈探索,市地税局大企业管理部门在风险管理模式、数据应用手段、企业税务风险特征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确立了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以总局、市局定点联系企业为对象,以信息化管理为依托,以建立上下联动制度为突破,以风险管理、税源监控、纳税服务为核心的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模式。2013年,市地税局印发了《大企业税收风险防控指南》,对大企业容易产生的税收风险进行了归纳整理,形成了一个分流程税务风险特征库和七个分行业的税务风险特征库,具体为通用行业、银行业、房地产业、建筑业、电力行业、石油化工行业和烟草行业。

(二)当前天津市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受现行税收属地管理体制的影响,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的职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天津市成立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基本是在分税种管理为主,日管业务属地管理不变的基础上形成的。属地分散化管理的弊端,是容易出现“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问题,不利于对大企业进行全方位的控管。征管层级相对较多,未能建立适应大企业税收管理发展的扁平化管理模式。目前,天津市地税系统内部仍然是根据税种功能划分业务部门,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在实际业务开展中要与流转税、所得税、稽查、征管等部门进行协调,难免出现部门之间协调合作不力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因素,地税部门管理和定点联系的大企业一般都具有较高的行政级别,一些大型中央企业的分支机构级别与市级税务机构是平级的,高于具体负责管理的分支税务机构,税企层级存在着较大的不对称现象,容易出现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不利于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统筹开展工作。2.大企业税收管理的信息化手段有待进一步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获取信息不够及时,无法实现有效防范事前风险。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目前基本是依据企业申报的相关数据和资料实施管理,这些信息的获取基本是在企业纳税义务发生之后,不具备前瞻性,无法实施有效的税收分析及纳税评估,也不能及时、准确地判断大企业面临的税收风险。二是税源管理机构无法掌握整个企业集团的全貌,征纳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信息平台仅是简单记录企业的基本信息,未能登记集团公司或总部与下属公司间的关联关系,无法有效监控关联企业。综合征管软件只能对简单的日管业务进行操作,不具备实施税收分析与纳税风险评估的功能,对大企业海量的财务数据无法读取。目前地税部门获取大企业信息的主要途径就是企业自行申报,这些经过加工改造过的“二手”信息。存在是否真实准确的问题,依据这些信息开展税收分析与纳税评估,难以保证工作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企业管理的成效。3.以风险控制为导向的大企业税收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和健全。天津市地税部门管辖的大企业,普遍建立了内部控制系统,对企业风险实行实时管理和监控。由于大企业内控制度的完善性不尽相同,控制风险的效果也存在很大区别,因此需要对存在不同税收风险的企业进行有针对性、差异化管理,以切实防范和规避税收风险。4.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缺乏专业复合型人才的矛盾较为突出。由于大企业纳税人的涉税问题十分复杂,需要的纳税服务层次相对较高。就天津市而言,由于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成立时间不长,人员基本是从其他业务处室抽调或调配组成的,工作经验和能力相对较为薄弱。直接从事大企业税收管理的直属分局,从整体管理状况来看,也比较缺乏同时掌握税收管理、法律、经济分析、税务审计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这种状况很难适应日后实行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的客观需要。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征管一线的税收管理员缺乏相应的专业能力应对大企业的专业财务管理团队,征纳双方的能力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发达国家大企业税收管理的经验借鉴

1.以服务纳税人为理念,为大企业提供个性化与差异化纳税服务。大企业税收管理不仅要求税务机关实施日常的征收管理,还要与大企业建立一种透明、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关系。特别是综合功能型的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将大企业纳税人作为客户,充分考虑大企业的差别需求,与纳税人建立客户服务型关系。因此,主要发达国家的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都将协调处理好与大企业的关系作为一个重要职能来履行。从目前情况看,发达国家大都改变了以往“填报纳税申报单之后才进行检查”的方式,转向“通过对于大企业的实时和预先管理”来协调与大企业的关系,实现一站式服务。2.大企业税收管理侧重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将税务审计作为税收执法的主要手段。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做法是将税务审计的功能分解为风险评估、审计选案、审计策略、审计标准和审计质量控制等具体的环节和步骤,根据不同类型的大企业细化各个环节的操作,达到以审计手段强化管理的目的。同时,发达国家的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非常注重建立行业分析部门,既有助于管理者对各行业存在风险的全面了解,又能够使政策制定者系统了解行业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设法加以解决。实现了最佳的管理成效。3.注重加强对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人员的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素质和机构效率。发达国家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一般都具有很高的资历,其工作人员许多都是在各自领域内的行家里手,诸如会计师、税务师、律师、金融分析师等,丰富的从业经验为做好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鉴于大企业纳税人需要的纳税服务层次相对更高,因此,增强对大企业税收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知识更新的频次和力度,也是必不可缺的重要内容。另外,为确保专业管理人才不至于外流,发达国家为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提供了相对更好的物质待遇。4.重视现代化信息征管手段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发达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电子申报、计算机审计等多种信息化征管手段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的一大亮点和特色。

三、完善大企业税收管理的政策建议与措施

(一)强化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在防控大企业税收风险方面,总局层面已经做出了初步的尝试。2009年,颁布了《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从设立税收风险管理岗位、建立风险识别与评估流程、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和内部控制、建立信息与沟通机制四个方面做出了指导性规定。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指引》中仅做了原则性规定,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因此,亟需借鉴发达国家大企业管理机构实施税收风险管控的经验和做法,在操作层面进一步细化大企业税收风险防控的具体措施与规程。首先,通过收集企业信息识别企业面临的税收风险点。税收风险管理信息包括企业内部信息和外部环境信息。识别税收风险点可以采取两种途径。一是分析企业财务和税务数据,剖析企业存在的涉税问题,并与行业内其他相关企业做横向比较。这是识别大企业税收风险的最直接途径。二是采用调查问卷。设计真实、可信度较高的大企业电查问卷可获得企业内部控制的信息,便于管理机构了解企业的税收风险状况,变事后管理为事前预防。其次,评估分析大企业税收风险,对大企业存在的税收风险进行量化,实施大企业税收风险排序。针对大企业的税收风险点进行成因分析,估算税收风险发生的概率,尽可能量化大企业税收风险的程度大小,以准确评判大企业面临的税收风险。第三,制定差异化的风险应对策略。根据税收风险评估的结果,将大企业面临的风险划分为低、中、较高、高风险四个层级。实施差异性的风险应对策略:(1)对于高风险的大企业,采取严格的监控手段,包括避税调查、专项检查等措施,派驻专门人员监督企业的风险,集中专业的管理人员实施税务审计。(2)对处于较高风险的大企业,通过增加检查和审计频率,扩大审计范围来切实防控风险。(3)对处于中等风险的大企业,引导企业签订遵从协议,针对其存在的具体问题展开专题税收审计,协助其建立和完善税收风险内部控制机制。(4)对于低风险的大企业,主要通过强化纳税服务,满足和回馈其涉税诉求的方式,引导其主动遵从税收法律法规的形式规避风险。最后,及时反馈和提示税收风险,提高大企业税收遵从度。通过与存在不同风险的大企业构建沟通机制,帮助大企业及时知悉税收风险内控系统存在的缺陷和问题,以确定风险防控的具体策略。以有效引导和加大管理力度的形式,降低税收风险发生的概率。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通过纳税人提供的信息反馈,对相关业务流程设计加以改进和完善,力求将大企业税收遵从风险降至最低限度。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将税务审计定位为大企业税收风险管理核心环节和主要手段。运用大数据技术,全面搜集大企业海量涉税数据,并加以深度分析,提高审计工作的威力。以行业管理为主线,通过经验的积累,逐步形成从企业单点管理到整体行业管理的转变,完善健全行业风险特征库,增强行业风险识别能力。根据区域内行业集中程度、纳税能力等实际情况组建行业管理小组,归纳总结行业税收特点,查找行业税收风险点,研究行业税收风险应对策略,全面提升各行业税收风险管理水平。

(二)推进大企业税收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大企业税收管理信息平台是指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收集大企业信息、共享征管信息,交换管理信息、工作指令,加工处理工作信息和信息的网络系统。面对大企业纷繁复杂的各类海量信息。如果缺乏相应的管理信息平台的有效支持,难以实施对大企业的有效控管。发达国家的管理大企业的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就是建立了高效运作的现代化信心管理网络,从而对大企业的各类涉税信息能够实现有效监控。构建大企业税收综合管理平台应包括对大企业基础信息库的建设维护、对税源监控的实施、风险分析评估的执行以及应对的结果、风险反馈和改进机制的运转等内容进行整合,形成风险管理流程的闭循环。预留多元化数据的传导接口,逐步引入工商、海关、审计、公安、发改委等职能部门的涉税数据,丰富税源管理信息库,为日管提供准确、全面的分析数据。现阶段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要从两个方面着手,构建功能全面、快捷高效的大企业税收管理信息平台。首先,进一步健全完善大企业税源管理分析平台。目前,虽然我市地税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已经普遍使用了综合税收征管软件,但由于综合征管软件中有关大企业组织结构和关联业务记录的缺失,缺乏对税收分析和纳税评估的支持,这些缺陷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因此,亟待建立能供各层级管理机构共享的大企业税源管理分析平台。一是建立大企业组织机构和关联业务的基础资料库,将大企业的详细资料纳入“一户式”电子台账实施基础管理;二是建立大企业申报资料库,以便汇总申报数据与其分支机构申报数据的比对;三是实现与大企业财务软件的数据对接,便于从财务软件中自动提取数据;四是建立大企业分析预警指标库,要求大企业报送信息时做到责任到位、时间到位、质量到位、人员到位和衔接到位,打造信息化监控平台,使对大企业的日常税收管理工作延伸到其产、供、销数据链的分析;五是聘请财务分析、会计电算化的专业人才共同研发大企业分析模型,建立分析、预测和监控平台,提高监控数据质量,实现集中优势、智能优势和效率优势,从根本上解决数据采集难的矛盾。其次,畅通税源信息渠道,强化税源监控管理。税源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是实施大企业税源管理的重要突破口,也是进行分税种管理的基础和起点。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与征管工作相关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初步加工、整理和筛选,为税源监控和分析提供依据。立足于开展税收分析和纳税评估的需要,全面采集涉及大企业组织机构、关联交易、物流、信息流等多方面的信息,拓宽采集渠道,建立与审计、工商管理、海关、技术监督等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联系和信息沟通机制,运用相关部门的管理信息资源,包括注册登记、资格认证、资金流向、关联票证等信息。丰富税源管理信息库,实现资源资源共享、高效利用,为全面动态掌握大企业涉税信息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鉴于大企业组织机构庞大、经营领域广泛、关联交易频繁、内部结算复杂、税源管理难度较大的特点,进一步完善健全现行重点税源监控分析管理体系,改变常规按行业分散监控管理的模式,建立大企业专业化信息管理监控平台和大企业分行业经济税源分析模型,强化对大企业税基、税源的综合分析,对大企业内部的产业链全面实施监控。对于特大型企业可采取派驻税收管理员进入的方式,实施全方位直接化的税源监控管理,掌握税源管理的主动权,将大企业的涉税风险降至最低限度。

(三)为大企业提供集约化与个性化纳税服务优化服务是大企业税收管理的基本方式之一,是整个纳税服务工作的重点,也是纳税服务业务创新的难点。发达国家加强大企业纳税服务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引入客户式管理理念,与大企业建立客户服务型关系,注重在税收管理与执法中为大企业提供针对性、个性化和高质量的纳税服务。因此,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应充分借鉴其成功经验和做法,构建优质、高效的大企业纳税服务机制。一是加强权益,切实维护大企业合法权益。为大企业开辟办税“绿色通道”,及时受理和解决大企业的涉税诉求。对其提出的涉税问题的建议与意见,视情况不同转相关部门处理,并适时将处理过程与结果向企业反馈。分析大企业在涉税方面的机制性缺陷和不遵从风险,帮助大企业防范、控制和化解税收风险。二是借鉴发达国家大企业管理部门实行的实时和预先管理的方式,注重管理前移,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开发设计着眼于大企业风险超前预防、及时发现、实时解决,实现税企共嬴的操作方案。制订针对大企业特点的管理服务办法,内容涵盖税企信息反馈、税企恳谈会制度、前台预约服务专属通道等方面。真正做到对大企业的科学高效管理与服务。三是加强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与大企业之间的互动沟通。定期或不定期以通气会、论坛、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开展互动沟通。宣传税法,回应大企业关注的涉税问题,促进大企业之间相互交流涉税业务处理的做法和经验。鉴于大企业税收管理涉及的税种较多,范围较广,需要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构建有效运作的上下级之间和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四是进一步扩大税收遵从协议的谈签范围。遵从协议的谈签可以使大企业的纳税具有确定性,也可使地税部门提前知晓大企业的生产经营信息,为大企业交易和经营活动的税收后果提供预先的制度安排。只有不断完善和丰富遵从协议内容,加大遵从协议的谈签力度,税务部门才能更好帮助大企业防范税收风险,节省和控制征税成本。

企业内部税务管理范文9

关键词:建安企业 税务风险 防范与管控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在防范税务风险的同时为企业创造最大利润。随着我国税收制度的不断完善,面对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的竞争环境,建安大型企业如何进行税务风险管理,以期达到最大限度地降低税收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就成为摆在企业各级领导及财务人员面前的一件大事。建安大型企业税务管理面临的突出矛盾是,一方面大型建安企业组织结构庞大,经营业务多样,经营活动复杂,管理难度大;另一方面税务管理力量相对薄弱,管理资源缺乏,管理环节滞后。目前许多大型建安企业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一些企业尽管在不同程度上建立了内部控制或风险管理制度,但都偏重财务报表目标,而不太重视涉税合规目标。《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及《企业内部控制规范》,重点关注的也是企业经营目标和财务报告方面的目标,税务合规方面的内容比较缺乏或单薄。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有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而建安大型企业点多面广,税务风险防范与管控的任务异常复杂而艰巨。

一、当前大型建安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现状及分析

1.建安企业产品施工的特殊性给建安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带来难度

建安企业具有经营分布点多、面广,在其提供劳务和建造产品上具有跨区域、工程项目周期长和成本核算程序复杂,各施工地纳税环境差异大,税务风险管理难度高。多数大型建安企业跨省、跨国经营,企业需要面对世界各地层级不同的税务机关及国外税制的管束。而不同管辖区域的税务机关对税法关于建安企业政策规定的理解和执行差异很大,这就额外增加了建安企业担负税务风险的系数,给企业内部税务风险管理带来难度。

2.税收行政执法不规范以及税企信息沟通不及时,不可避免地增加建安企业的涉税风险

税收政策执行偏差的可能性在我国是客观存在的,这就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税务风险。国家对建安企业外地施工实行施工地和注册地税务机关双重管理的税收政策,各地方税务局都采取“以票管税”、强化税源管理等征管措施,导致企业执行难度大,税企争端多。南京、广州等地方税务局按建安企业营业收入的1%加征个人所得税;四川等地方税务局按2%预征企业所得税,以解决机构所在地和施工地主管税务机关对外出经营建筑企业争抢所得税或都不管所得税的问题。这就要求建安企业每到一地施工都应事前到机构所在地和施工地的地方税务机关详细了解相关的税收管理政策,以减少税务风险。

3.大型建安企业的税务风险通常与做假账或者简单的账面差错关系不大,主要来源于企业管理层的纳税意识和观念不够正确,相关内部风险防范制度缺失或不够健全,经营目标和经营环境异常压力等诸多方面

在施工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中,从投标决策开始到竣工结算很容易忽视税务因素,加上施工企业层层转包分包,对项目管理的税务风险意识又比较淡薄,这样就可能增加涉税风险。建安企业是完全市场竞争下的微利企业,我公司一年完成了近30亿的施工产值,完成的营业利润也只有近2500万元, 仅占施工产值的8.3%。如果因税务风险意识淡薄导致税务稽查处罚,企业的税务风险很容易转化为直接利益损失,这样不仅会吞噬企业利润,阻碍商业目标的实现,还会给企业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4.建安企业税务管理力量相对薄弱,管理资源缺乏,管理环节滞后,企业税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大型建安企业点多面广,有的只是在总部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有的甚至连总部都没有专门的税务管理机构,只是象征性地配置了税务管理岗位。各个施工地点更谈不上配置专门的税务管理人员,相关的税务管理工作一般都由各项目经理部或分公司财务人员兼任,他们面对我国税法及其相关法规的不断变化,缺少涉税辅导及税法后续教育,对税法的理解、认同和把握有一定的偏差,这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在增加企业的税收负担。

二、大型建安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管控应对措施

1.提高对税务风险管理的认识,加强税务风险管理文化建设

企业应倡导合法纳税、诚信纳税的税务风险管理理念,按照《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办理税务登记,准确计算税金,按时申报、足额缴纳税款,规范纳税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在企业内部营造税务风险管理环境,增强员工的税务风险管理意识,将税务风险管理的工作成效与相关人员的业绩考核相结合,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并把税务风险管理制度与企业的其他内部风险控制和管理制度结合起来,将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全面有效的企业内部风险管理体系。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与防范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建立税务风险管理机制,把税务风险管理意识融入到企业的战略管理过程中,以形成既拥有风险管理防御能力,又有战略管理规划,使税务风险管理和战略管理有效地融合。税务风险管理由企业管理层负责督导并参与决策,管理层应将防范和控制税务风险作为企业经营的一项重要内容,促进企业内部管理与外部监管的有效互动。

2.管理环节前移,变事后管理为事前管理和事中监督,提前发现和预防税务风险,做好日常风险处置预案

税务风险管理是公司税务管理的基本和首要任务。加强对建安企业各项目经理部或分公司税务风险因素的识别和应对,重在事前防范,做好“曲突徙薪”式的工作,这不仅有利于控制风险,也为公司经营提供了通过税务筹划创造价值的可能性和空间。建安企业应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内部和外部以及各施工地点的相关信息,查找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业务流程中的税务风险、分析和描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条件,评估风险对企业实现税务管理目标的影响程度,从而确定风险管理的优先顺序和策略。对于监控和分析到的风险,应仔细分析原因并加以解决。这是一项长期的日常性工作,要实行动态管理。可根据需要在各项目经理部或分公司设立税务管理岗位。

3.强化企业信息管理建设,制定税务风险管理控制流程,明确风险控制点

企业应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的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税务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建立和完善税法的收集和更新系统,及时汇编本企业适用的税法并定期更新;企业应根据业务特点和成本效益原则,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税务风险管理的各项工作,建立涵盖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和内部控制系统各环节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企业可以利用计算机系统和网络技术建立内、外部及各施工地点的信息管理系统,有效的信息系统能确保企业内、外部及各施工地点信息通畅,能确保企业税务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企业税务部门与企业管理层的沟通和反馈,发现税务风险先兆和实际问题均能得到及时的关注和妥善的处理。企业内部完整的制度体系是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基础。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合理与科学,从根本上制约着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程度。如果企业缺乏完整系统的内部管理制度,就不能从源头上控制防范税务风险,也就无法有效地提高防范税务风险的效益。大型建安企业应结合内控管理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一是加强内部控制,即“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二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和网络技术,对具有重复性、规律性的涉税事项进行自动控制”;三是制度流程不是一成不变的,建安公司业务和税收规定都是不断变化的,制度流程也要及时进行修订完善。

4.配备专业的税务人员

由于税务管理的专业性、政策性和复杂性,税务管理工作对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较高,配备合理的岗位和人员,是公司有效管理税务风险的必要条件,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企业应定期对负责涉税业务的员工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一般来说,税务管理人员首先需要深刻理解税收法规,这是最基本的专业能力;其次要熟悉建安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因为纳税处理基本以会计处理为基础;最后,还要熟悉建安企业业务以及整体经营战略,不熟悉业务就无法深刻理解某些相关的税收规定, 不把握经营战略则难以发挥税务的事前筹划、规划作用。另外,这些人员还必须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税收政策不断变动,要求税务管理人员不断提高学习、思考和研究的能力,确切说税务管理部门要成为“学习型部门”。

5.利用纳税评估降低税务风险

纳税评估是由税务机关运用数据信息比对分析的方法,对纳税人报送纳税申报资料及提供的相关涉税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进行系统的综合分析评定、核实,从而做出定性、定量判断,进一步对纳税人实施管理和服务的行为。目前很多企业及其财务人员缺乏税务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因不熟悉税法规定或无意之失而造成的税收违法行为时有发生,从而导致企业被税务违法处罚风险增大。因此企业应借鉴税务机关的纳税评估方法,通过分析财务部门各月、季、年申报和上缴的税款情况,财务报表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主附表之间的逻辑关系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内部自检。从故意税务违法风险、非故意行为导致结果违法的税务风险、税收政策调整或主管税务机关责任带来的税务风险、客观上少缴税款的无责任税务风险等方面,采取手工和计算机软件相结合的办法,深入开展宏观税负分析活动。充分利用纳税评估活动,详细剖析容易形成税务违法风险的不同风险点,分别采取相应措施,降低企业纳税风险。

6.建立良好的税企关系,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 税收具有财政收入职能和经济调控职能。政府为了鼓励纳税人按自己的意图行事, 已经把实施税收差别政策作为调整产业结构, 扩大就业机会, 刺激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由于我国人多面广,国家的宏观税收政策具有较大的弹性空间,对政策法规的不同理解及地域差异造成了各地的税收征管模式各不相同,各地税务执法机关也就拥有了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因此, 企业要注重对税务机关工作程序的了解, 加强联系和沟通, 争取在税法的理解上与税务机关取得一致, 特别在某些模糊和新生事物上的处理得到税务机关的认可,减少涉税风险。

7.加强税收法规学习,准确把握税收政策

我国税制建设还不完善,税收政策变化较快,许多税收优惠政策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和区域性,这就要求企业在准确把握现行税收政策精神的同时关注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经营效益的影响。通过税收政策的学习,掌握税收法律政策变动的情况,审时度势,用足用准国家税收政策,降低不必要的纳税成本和其他成本。综上所述,大型建安企业产品施工的特殊性决定了税务风险控制的艰巨性,企业管理层应充分认识到建安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员工的税务风险管理意识,对税务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使企业随着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在防范税务风险的同时降低企业整体风险,从根本上解决税务风险问题,从而降低纳税遵从成本,为企业创造最大利润。

参考文献:

[1]刘芳,高雅杰,新形势下建安施工企业税务风险,价值工程,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