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数字化运营方式集锦9篇

时间:2024-03-06 14:39:30

数字化运营方式

数字化运营方式范文1

面对家庭娱乐这个充满想像力的商业宝地,业界从来不缺乏有激情的冒险者。

3月30日,清华同方高调宣布,2007年公司将斥资5亿元与国内4家~5家有线运营商携手,共同推动国内有线电视数字化工作,并尝试全新的增值服务商业模式。

“清华同方在数字电视领域已有6年的产业积累,从数字电视发射机、前端系统、机顶盒、数字高清电视、数码娱乐门户网站、数字教育、数字音乐版权等技术和产品打造好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这些是我们能够给运营商提供的最大价值。” 清华同方运作该项目的主体公司同方凌讯总经理唐炳辉表示。

清华同方并非是首个试图将互联网增值服务销售到客厅的公司,在此之前软件巨头微软和网络游戏公司盛大网络都曾以不同模式切入这一市场。盛大网络选择的模式是通过电脑将增值服务销售到用户客厅,而清华同方则是通过电视。

如今在通往家庭娱乐的渠道中有3股不同的竞争势力,包括2006年刚刚重新启动的直播卫星体系、数字电视体系以及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试点的IPTV体系。

“有线运营商已经明显感受到来自新的传输模式的重大威胁,网络的双向化改造、增值业务商业模式的探讨成为有线运营商目前最为关注的问题。” 唐炳辉认为运营商本身也有了更多动力。

重金扶助运营商

据唐炳辉介绍,作为同有线运营商合作的一部分,清华同方将在2007年无偿投入5亿元人民币帮助运营商进行数字化转换,而且还会根据实际情况追加更多资金。

据悉,在今年春节前夕,已有数家广电运营商与同方凌讯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并就诸多合作细节达成了共识。今年5月,同方凌讯将宣布与上述几家有线运营商的合作。

作为家庭娱乐的一个竞争者,数字电视体系实际上一直处于有利位置。电视一直以来都是用户客厅的核心,但是数字电视运营商始终卡在将模拟电视转换为数字电视这一关键环节上。

“由于缺乏资金,很多地区的有线电视运营商没有能力对整合完毕的网络进行整体改造,这为有线运营商的未来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隐患。资金紧张已经成为数字电视的发展瓶颈。” 唐炳辉说道。

目前,全国已有青岛、杭州、深圳、大连、佛山、太原、南京、南宁、银川等25个城市完成了市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全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已超过1200万。但一个致命的问题在于大多数运营商从成本考虑,都选择了价格较低的单向机顶盒,这导致的一个严重后果是,虽然数字电视节目可以收看,但是有线运营商无法进行增值服务拓展。

目前大部分有线运营商进行数字电视转换的资金都来自于银行贷款。2005年初,国家广电总局与国家开发银行签署“开发性金融合作框架协议”,国家开发银行承诺提供200亿元贷款,用于支持广电行业的有线数字化工作。主要模式为用有线运营商的网络做抵押,为运营商提供整体转换及购买机顶盒的资金,运营商通过转换后提高的收视费,在5年~8年内还清贷款。但国内低廉的有线收视费使得这一模式几近流产。

而且出于风险考虑,国家开发行似乎也不太愿意提供贷款给运营商。“200亿元的贷款额度,目前只贷出去了很少一部分,做广电行业的贷款实在太难了。”国家开发行一位工作人员表示。

在这样的背景下,同方掏出的5亿元免费支票显然对运营商有极大吸引力。“运营商对这种方式非常欢迎,目前有4~5家表示了明确的意向,2~3家已经进入实质性签约阶段。”唐炳辉说。同方将承担广电运营商数字电视整体转换所需的设备、安装、维护等全部投资。

但同方此次与运营商的合作实际上也并非简单的激进之举。据唐炳辉介绍,同方目前提供的双向机顶盒价格仅相当于以前单向机顶盒的价格水平。按照5亿元的资金规模,同方和运营商的合作至少能够覆盖100万个家庭用户。而这正是试图分食家庭娱乐的同方所看重的。

盈利模式

随着业内对数字电视商业模式的探索,利用增值服务使数字电视产业进入健康循环已经成为共识。3月29日,中国银联与青岛广电宣布联手推出基于数字电视的“家付通”增值业务,使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在家中手持遥控器,就可以刷卡轻松购物、缴费或进行其他支付业务。此次青岛第一期上线的业务中包括公共事业缴费(水、电、煤气、电话等)、个人自助银行(查询余额)、电视家庭超市和账单支付等增值服务。

此前青岛数字电视是典型的依靠提高月租费回收投资的模式,而此次青岛广电高调推出增值服务实际上也是国内有线运营商的一个必然选择。同方则比青岛模式走的更远。按照与运营商达成的“存量不变,增量分享”的合作原则,同方将通过获得网络运营商月租费增长部分的阶段性收益权,并且以同方现有的资源协助广电拓展增值业务,获得市场准入资格。

唐炳辉介绍,在具体合作模式方面,同方仅提供资金支持,并不参与运营。与目前国内设备企业参与投资最大的不同是,同方将依托自身优势为运营商开展增值服务提供技术及内容及运营经验等多方面的支持,与运营商共同探索数字电视的商业模式,同方希望通过与从运营商共同开展增值业务获得收益。

“同方将在此投资运作中承担主要职责,对投资方向和规模上起到决定性作用。但同方承诺在投资双方合作结束后将留给广电一个完全盈利的公司,同方不占任何股份。” 唐炳辉说道。

数字化运营方式范文2

英国1998年11月15日正式开播地面数字电视,计划在2012年停止模拟地面电视播出,完成地面电视的数字转换。根据英国通信办公室2008年3月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07年12月底,英国约有2560万个家庭拥有电视,电视机保有量6000万台,平均每户家庭拥有2.4台电视机。地面电视是英国家庭主要的电视收看方式,超过三分之一(37.4%)的家庭是地面数字电视用户,12.4%的家庭是模拟地面电视用户,也就是说,英国有近一半的家庭(49.8%)是地面电视用户。英国有线电视用户所占比例较小,为13.4%;卫星电视用户占36.5%;此外还有约0.1%的用户通过ADSL收看电视。

英国的电视数字化进展较快,目前86.7%的家庭已经是数字电视用户,卫星电视已经全部完成数字化转换,只剩下12.4%的地面模拟电视用户和0.9%的有线模拟电视用户。2007年一年之内,地面模拟电视的份额下降了9个百分点,从2006年末的21.4%下降到了2007年末的12.4%。在英国的数字电视用户中,地面数字电视的所占份额最高,其渗透率也是全世界最高的。

英国的地面数字电视以多播的方式传输(transmitted ontelevision multiplexes),即在一个多播数字频道(multiplex,缩写为mux)中,以不超过一个模拟电视频道的带宽,将多个电视、电台节目以及数据服务等在一路数字信号中混合播出。英国总共有6个地面数字电视多播频道,采用欧洲DVB-T标准播出,目前总共提供大约60套的电视节目、30套电台节目。其中一部分是数字同播的英国BBC、ITV等电视台原有的模拟电视节目,此外还有图文电视、视频下载、按次付费、电子节目导航EPG及时移电视等服务。

在英国,可以通过机顶盒或者数字电视一体机(integrated aigitaltelevision,IDTV)收看地面数字电视,PVR型机顶盒可以让用户将地面数字电视的节目记录在硬盘上。最近5年间(2002年10月到2007年12月),英国累计销售了大约2700万个地面数字电视接收器,包括超过720万台的数字电视一体机和1750万个地面数字电视机顶盒。

经验:三个多样化

公营私营并存一运营体制多样化

英国共开办了6个地面数字电视多播频道,频道名称分别为mux 1、mux 2、mux A、mux B、mux C、mux D。运营这6个多播数字地面频道的,并非只有BBC一家公营机构,而是多种运营主体并存,其中既有“公营”公司,也有“商营”公司,还有外资公司。如运营mux1和mux B的BBC为公营企业;运营mux A的SDN有限公司为商营公司;而运营mux c和mux D的国家网格无线有限公司则(NGW)是一家外资公司,属于澳大利亚的投资银行Macquarie Bank。

借用一个中国常用的政治术语,英国地面数字电视的运营主体是“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既有公有制,也有私有制,甚至还有外资企业。运营主体的多样化促进了英国地面数字电视的发展,各运营主体间的竞争,也有利于向观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在经营方式上,英国地面数字电视也表现出较大的灵活性。首先表现为节目来源多样化。在6个多播频道中,除了BBC运营的mux 1和。mux B主要播出BBC自制的电视和广播节目外,其他的4个多播频道都有大量的英国国内外电视机构的节目在播出。以mux C、D为例,运营这两个多播频道的NGW是一家纯粹的无线通信运营商,自己并不制作节目,在muxC、D上播出的都是BBC、BSkyB、Channel 4、ITV等电视机构的电视和广播节目,甚至包括英国境外电视机构的节目。在NGW运营的mux D上播出的专售珠宝的电视购物频道Gems TV,则是一家总部在新加坡的电视购物公司。

多样化的运营主体和经营方式,提高了电视的服务质量,也丰富了地面数字电视的节目内容。而像NGW这样的传输公司,不是传输广播电视信号,同时也涉足电信的传输服务,有效地提高了通信基础设施的利用价值。

免费付费并存――盈利模式多样化

免费和付费业务同时发展,是英国地面数字电视产业的另一大特点。

从英国开播地面数字电视至今,就同时存在付费和免费两种模式。此外,英国地面数字电视付费业务的类型也较为丰富,除传统的按月收费模式外,还提供视频付费下载、按次付费等不同的付费业务类型。多样化的盈利模式对地面数字电视服务提供商和用户来说是双赢的选择。对地面数字电视服务的提供商而言,可以根据市场竞争和自身发展战略选择免费或付费等不同的盈利方式;对用户而言,则可以根据自身经济条件和喜好灵活选择服务内容。

1998年,英国发出6张地面数字电视多播频道牌照时,除mux,1分配给BBC,只允许其免费播放外,tnux B、C、D频道均指定用于付费业务,mux2、A则未对其可否收费加以限制。2002年运营mux B、C、D付费业务的ONdigital公司破产后,英国的地面数字电视政策一度有所收紧。需要说明的是,ONdigital公司失败的原因,并非国内很多人认为的是付费业务不被英国大众接受,主要还是因为ONdigital公司自身经营不善。

2002年英国重新拍卖了muxB、C和D牌照,对这3个多播频道提出了“只可免费播放”(Free to air only,FTA)的限制。但4年后,英国的广电监管机构Ofcom在2006年4月又重新放松了对地面数字电视业务的管制,解除了原来对这3个数字多播频道“只可免费播放”的限制。英国Ofcom认为,“只可免费播放”是干涉性的管制,已无存在必要,废止“只可免费播放”无损于Ofcom的监管职责,也不会对消费者及市场竞争产生不利影响。Ofcorn同时认为,维持“只可免费播放”的限制不利于充分利用频谱资源。在Ofcom新政策出台以后,2007年初,英国商业广电运营商天空广播公司(BSkyB)推出数字地面付费电视战略,计划采用MPEG-4推出娱乐、体育和电影等3个付费地面数字电视频道。即使在FTA生效的那几年里,mux2、A这两个频道仍然可以开展付费业务。

英国地面数字电视的付费业务也很有特色。目前较为成功的包括TOP UP TV开办的付费视频下载服务。TOP UP TV提供的服务是让用户将节目下载到有硬盘记录功能的机顶盒后观看,每月的费用是9.99英镑,每周提供超过100小时的节目下载,有电影、卡通、美食、纪录片等丰富多样的节目类型。此外,Setanta体育频道则提供按次付费业务。

传统新型并存――服务内容多样化

英国地面数字电视向用户提供了非常多样化的服务内容。一方面,传统的电视节目丰富多彩;另一方面,利用数字电视技术开发的新型服务形式也各具特色。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内容,英国地面数字电视提高了吸引力,赢得了大量的用户。

数字化运营方式范文3

【关键词】数字电视;管理;营销分析

一、数字电视用户管理系统的构造基础

数字电视用户管理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针SMS系统特点、组网要求、分期建设以及未来不断展业务的需求,系统主体采用C/A/S三层结构体系。该技术是随着分布式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立起来的,是分布式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三层结构的基本思想是在分布式技术的基础上,运用组件技术,把信息系统按功能划分为表示逻辑(客户层)、业务逻辑(应用层)及数据管理(数据层)三大块,分别放置在相同或不同的硬件平台上。

二、数字电视用户管理系统的应用

1.数字电视用户管理系统在具体的实施推广过程中成功实现了部门间的信息化管理以及网络运营与客户的直接化管理

(1)部门间的信息化管理

营业厅分管到个人的操作员管理。通过前端软件操作,实现了具体的用户信息管理、购买设备,节目销售等操作,这种管理能够相对于有线电视管理系统而言更加的高效。

呼叫中心的客户服务功能强化,信息查询更加便捷。呼叫中心工作人员不仅能及时反馈解答数字电视用户的问题,而且更有利于为用户提供及时、全面的服务。

财务部门的核查校对资金应用。数字电视的费用标准繁琐,核查困难,而通过统一的系统管理,能帮助财务人员核对资金,生成票据及财务报表。并且,在核实的准确性方面更加的优化。通过用户管理系统在各部门的应用,可以看出,一套有效的数字电视用户管理系统能够对各部门工作权限进行调配,配合各部门的工作。

(2)用户管理系统与用户间的直接化管理

收费管理。数字电视的收费多元化,通过数字电视用户管理系统的接口可以拓展更多的缴费方式,如银行、网上营业厅、充值卡等,管理更加的系统化、专业化。这不仅有利于区域性运营的业务拓展,更加能够创造用户的购买条件最小值,为运营模式的探讨提供技术支持。

业务管理。由于不同于以往的有线电视,数字电视的业务在初期就增加了付费频道销售,乃至以后推出的各种增值业务,如宽带业务、互动点播业务等,这就需要用户管理系统的技术支持,控制运营商与用户之间的购买销售管理,并提供各种不同的订购方式。

2.数字电视用户管理系统影响着直接经济效益和隐形社会效益

(1)从工作效益角度来看

对数字电视用户起到了有效控制和个性化管理。根据营销策略,按照不同销售方式,划分不同用户类型,控制管理到每一个实际用户。通过数字电视用户管理系统能够对用户的智能卡开通授权或取消授权,这不仅能够控制用户的有效收看时间,而且减少了产品效益的流失。

突破传统工作模式,创新了数字电视运营模式。这种模式不同于原有的有线电视用户管理模式,在实施数字电视用户管理系统后,无论从销售服务人员到管理规划人员,传统工作方式都发生了改变,不但所有的用户信息录入、查询,设备入库、转储和退库等基础业务能够在计算机上完成,而且从系统的资费标准定义到最后的业务结算,整个业务过程都纳入到系统中,真正做到了电子化操控,再经过业务的完善过程,系统不断的优化和升级,能够很好的降低运营成本,减少投入的人力、物力。

支持经营决策,提升管理手段。数字电视用户管理系统支持多种业务产品管理、多种方式的用户接入、多种业务产品的授权、多种业务计费模式和统计分析。由于这种特殊的性能,因此能够对用户进行分众化分析;对运营商提供战略指导数据;对营销决策起到准确定位依据。这种及时准确的数据判断,能够让公司管理层在对业务运作的判断和决策时更加实事求是,对各部门机构进行考核时更方便明了。

有利于财务核算的规范操作。原有线电视时期,实施的是人工收费,发票或收据采用手写,工作繁琐,错误数据较多。实施数字电视用户管理系统后,由系统自动生成各种票据和报表,收费业务操作的准确性、及时性和规范性有很大提高,避免了人工收费的人为因素影响。

(1)从营销效益角度来看

付费产品销售分析。通过业务信息判别,用户管理系统可以通过专业性分析手段,进行订购频率、订购区域、订购产品的综合分析,制订出适合区域性产品推广的业务标准,按照不同的需求结合推广时段进行业务宣传以及业务支持。如:可以对付费频道的订购综合分析,可以在判断出每年的订购旺季,并推断引起购买欲望的强势产品,优先占有市场。

用户价值取向分析。从经济角度看,数字电视增值产品就好比商品,用户在购买时都希望用最小的购买支付值交易得到最具价值的产品。但是不同的消费群体拥有不同的价值取向,而通过用户管理系统,可以较为明确的将大众分类成小众。根据区域性范围较小的特征,研究出不同用户的价值取向。如:区域A的用户喜好股票,则推行股市频道优先,区域B的用户喜好体育的较多,则打出体育频道的优惠宣传。针对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市场策略。

三、未来管理系统的应用发展

1.以有线数字电视业务的发展背景

根据现在的发展趋势,单一的业务难以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因此推崇综合化服务是数字电视未来业务的去向,例如:视频业务、语音业务、可视化电话业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等。这些业务在管理上更加具有难度,因此,单单局限于现阶段的管理系统无法应对不断发展的数字电视需求。技术更新,多元融合才是管理系统的发展体系。

2.根据现有区域性运营不统一的现状

由于数字电视运营的态势受到政策的局限,各区域统一的局面还未出现,但是如何应对以后统一化管理的方案也应当值得运营商的思考,是被兼容还是被摒弃。一般而言,多区域并存发展更符合科学竞争,只有成熟的运营管理才能够得到延伸。所以,接受新的技术理念,跟上数字电视时代的脚步才是真正的管理之道。

数字化运营方式范文4

一、电力营销数字化管理的理念

数字化营销是一种智能的营销方式,它是电网建设延伸出的智能化营销,例如:信息采集能力,远程控制能力、安全管理能力等,数字化管理是市场现代化营销的基础,是促进管理模式升级的必要条件。数字化管理具有节能减排、服务优质、优化资源配资等多项优点为企业提供支持,为电网的智能化运行提供必要的数据依据。数字化营销管理是建立在新技术的推广上。因此,进行新系统的快速开发是数字化营销管理实行的必要条件。现代电费的缴纳已经将收费员、抄表员、核算员等工作取消了,全运用电脑代替。收费方式也应用远程控制来代替,这种方式的应用节约了大量的经费。在电费查询方面,可通过网上查询、国家客服电话查询等方式进行。目前,现代化的营销方式已渐渐影响了电力营销的管理理念。

二、数字化管理在供电系统电力营销中的作用

供电系统电力管理中采用数字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推动电力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同时可起到提高供电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我国对电力企业改革越来越重视,电力在市场中的重要位置日益显露,计划经济渐渐退下历史舞台,市场经济成为主导。这一自制的改变无疑给了电力企业带来了一大挑战。在新的经济体制中,供电公司成为一个人独立的市场主体,在以经济效益为重心来发展。由于经济体制的改变,在企业管制上也做出相应的改变,保障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从而提高电力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目前,供电企业正是迅猛发展的时期,采用数字化的管理系统是供电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趋势,也是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面对经济体制的改变电力企业不但要加强营销方面的改制,而且在管理模式上也需要加以创意。采用数字化的管理模式在节约生产成本的同时还可以对电网生产流程进行管理,保证电网的平稳运行,达到提高供电公司管理水平,产生更所的经济效益,促进供电企业从传统的管理模式向现代化管理模式转型,提高企业竞争力。

三、数字化管理在电力营销业务中的应用

计算机和网络时代的到来,电力营销数字化的建构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可运用分布式的结构进行处理。数字化管理是依靠系统的平台上运行,数据被保存在中心数据服务器中,主程序将运行在各个服务器中,从而提高中间件的运行效率以及机体信息的可靠度。

(一)服务系统构建

应用系统设计的关键在于数字化服务系统的构建,全部的服务器都需要通过数字化服务系统完成各项事务,(如:事务处理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他们构成一个整体的服务系统来配合系统任务的完成,在服务器的配置上可从以下几个方案入手:1.在数据服务器工作中可将两台小型机同时运行,进行磁盘的阵列数据储存工作,小型机具有安全性能强、运行效率高等优势,可保障系统的快速稳定运行。2.在服务系统的拓展方面可将多台个人服务器组成应用服务器进行日常事务的处理。3.在服务系统的日常维护以及以及控制访问对象上通过对系统数据的集中,在中心数据库中集中设置服务器群,在信息通道内完成客户端与数据库的信息传递,保障访问的安全性。

(二)系统的体系结构

在电力营销中数字化管理可分为数据保存、业务处理、应用表示三层结构。其中,数据保存主要负责数据的检索、更新、管理方面的工作。业务处理主要负责系统的统计、分析等逻辑服务工作。应用表示主要负责系统与客户数据的交互和数据的表示等,在核心服务处理器中显示最终结果。新型的三层结构是由二层结构改进而成,是的业务处理逻辑与应用表示逻辑分离,使应用程序的服务器将客户端与主体服务器切断。在逻辑业务的实现中,运用中间件进行操作,根据应用的需求去调整应用服务器,这种方式省去了许多繁琐的步骤,使客户端的运行方便快捷。客户端在进行数据访问时,只需要通过中间层,并不经过数据库,这种系统设计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三)中间件技术

在整个系统中,中间件是一个独立运行的系统软件,它是由应用系统完成资源共享。中间技术可使在不同节点的应用程序进程的负载维持平衡、是程序顺利运行、调度的保障,控制流量的准确性、维持网络的稳定性、系统运行的完整性等。在电力营销数字化管理系统应用软件中,中间件技术可谓是在系统的构建与运行中占着核心的位置。(四)工作流技术工作流技术主要负责创建和管理工作,在系统的运行中它起到了减少繁琐的计算机编程工作。在工作流平台的建立上一般使用图形化来进行工具制定、灵活运行与监控。简言之,运用图形来表示组件以拖动或连线的方式进行,从而完成相对应业务工作。工作流技术的应用对于电力营销数字化管理系统起具体至关重要的作用。工作流技术促使系统应用更加灵活、快捷。在业务跟进方式改变时它会做出相应的措施简单的改变组件,满足系统运行的要求。

四、结语

数字化运营方式范文5

[关键词] 信息化;传统出版业;特殊影响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0. 027

[中图分类号] f270.7;g239.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0- 0052- 02

出版信息化主要指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在出版企业各个工作环节上的应用,体现为媒体形态数字化、多样化,企业经营管理计算机化、智能化,生产和管理过程流程化、网络化,以及信息共享、行业标准建设、版权保护等优化。因而,对传统出版业而言,信息化不仅是流程化、网络化、集成化等管理信息化,还包含了内容数字化、传播多媒体化、交易电子化等经营业态、方式的信息化。本文拟从经营业态、经营方式、经营规模、盈利模式等4个方面,讨论信息化对出版业的一些特殊影响,仅供参考(见表1)。

1 对出版业经营业态的影响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彻底改变了人们保存、传播和处理信息的方式,改变了人们获取和交流信息的手段,对出版业也带来了革命性的冲击。

1.1 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化网络出版转型

出版数字化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和出版业的运行基础,显示出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电子纸、二维码、电子阅读器、按需印刷技术等正在改变传统出版业的形态。实现传统出版向数字化网络出版转型,构建未来出版业的全新商业模式,已是出版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时代的传播准则,也使得目前网络中的交易准则发生了变化。数字产品的无损复制、随意修改、高效检索的特性,削弱了传统商品经济的排他性、竞争性、透明性的特征,对传统的市场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逼迫传统出版向数字化网络出版转型。

目前国内外许多大型出版集团高度重视网络数字技术的运用,积极推进数字出版的建设,已经完成了向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工作,建立了数字化图书仓库,把所有出版的图书和期刊转化成pdf格式放在网络上,建立了各种类型的在线编纂平台、在线教育平台。出版企业逐步与it企业结合,成为数字产品的内容生产和集成的提供商。

1.2 推进数字出版的标准建设

目前我国电子图书市场上存在的多种数字出版的文本格式彼此各不兼容,数字出版领域缺乏整体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例如,方正阿帕比公司的ceb电子图书格式、清华同方公司的caj电子期刊格式、超星公司的pdg电子书格式等。由于数字文本格式的多种多样,每一文本格式彼此不能兼容,不仅造成极大浪费,而且影响系统效益。因此,格式的多样影响了数字出版的发展。为了数字出版产业的健康发展,新闻出版总署正在建立和完善涵盖新闻出版各行业的信息分类和编码体系,以形成符合行业规范的新闻出版业标准化体系。

2 对出版业经营方式的影响

2.1 由粗放式经营管理向集约化经营管理转变

我国出版企业过去一直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处于垄断或半垄断的市场环境中运行,经营管理相对粗放,没有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为出版业建立科学的经营管理机制提供了必要的手段。出版企业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通畅、灵活的信息搜集、传递、分析、处理渠道和机制,增加了企业对市场反应的灵敏度和决策的精确度。应用信息技术和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建立自己的内外部信息构架,建立适合市场竞争需求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机制,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出版企业的竞争能力和效益。

2.2 推动数字资产的管理

数字资产管理(dam,digital asset management)是对数字化资产进行管理的各种方法的总称。出版企业主要是报刊、图书的内容生产,其数字资产管理主要是使用数字化手段,对报刊、图书的文字、图片等进行收集管理,建立书名、价格目录、文本类型等,以便于对数字化资产进行搜索、数字转换、价值核算和上网发行等。随着数字化影响的不断深入,许多出版企业将其所掌握的出版资源大规模地进行数字化工作,出版企业的数字

化资产从品种、数量上看规模越来越庞大,对数字资产的管理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规范出版资源的数字化,对其进行再挖掘,并对其进行价值管理,有利于广泛地开发和利用庞大的出版资源,将传统出版资源形成数字化信息资源,再通过版权管理和版权经营获取利益。

3 对出版业经营规模的影响

在出版企业传统的管理机制下,出版企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壮大且不断分立的过程。由于传统的金字塔式的职能管理,管理层次多,管理幅面窄,出版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就要进行分立,如以前各省只有人民出版社,随着我国图书市场的不断繁荣,不到10年时间,由人民出版社分立出科技、教育、少儿、美术、古籍等出版社。在传统经营模式下,出版企业职能管理混乱,经营管理粗放。信息技术的运用,推动了出版企业的管理变革。流程的规范化、系统的集成化、组织的扁平化拓宽了出版企业的管理幅度,实现了出版企业管理的精细化,提升了出版企业的管理效率,使许多出版企业逐步向集团化、多元化、区域化方向发展,有的出版企业已跨出国门,走上了国际化的发展道路。

4 对出版业盈利模式的影响

4.1 由产品销售向提供内容服务转变

数字出版打破了传统商品经济的运营模式,出版企业的盈利模式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由产品销售逐步向提供内容服务转变。目前我国很多出版企业都尝试在数字出版方面进行探索,但仍未形成产业规模及优势。北大方正、清华同方、中国智网、中文在线、万方数据等一些拥有资源系统的企业,有了自己数字出版的商业模式。国外的出版企业在专业数字出版领域和教育数字出版领域已探索到较为成功的商业盈利模式。专业数字出版立足于人们的职业提升,内容具有实用性、专门性、准对性,又能满足大规模定制的要求,促进了成本收益格局的优化。教育数字出版立足于人们的学历教育,具有指定性特征,读者的阅读与购买存在必然性和不可选择性。目前西方的许多教育集团,在高等教育方面已经找到了一些商业模式,主要是在线课程、家庭作业管理、在线测试、电子图书下载等。

4.2 由传统营销向电子商务转变

电子商务与传统营销相比的优势在于能够及时提供海量的交易信息、便捷的网上交易和灵活的支付手段。具体到出版企业就是及时提供关于图书的多层次、分类别、全面而细化的信息,比如将一本书的写作特色、写作背景、作者情况、相关书评、精彩片断等详细信息提供给书店和读者,发挥网上商务信息服务的优势,方便在线交易。网络支付一度成为包括网络出版在内的多种网络经济形式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随着在线支付系统在技术方面的不断完善,系统不仅易于使用,而且保密性和安全性也大大增强。目前国内各大商业银行都开通了网络付费方式。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支付将成为出版企业图书交易的主要手段。

主要参考文献

数字化运营方式范文6

关键词:数字电视产业化 当前困境 转型

对于产业化,我们可以理解为对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并进行高效率的大规模增值。数字电视打破了频道资源这一关键生产要素稀缺的限制,并能以其革命性的变化推动电视业进行全面整合,具有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特点,适于进行大规模定制的产业化生产。但因种种原因,其产业化发展并不顺利,因此,推动数字电视产业化转型,进行适应数字电视传播特点和产业属性的电视产业化模式转变,是当前数字电视产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我国数字电视产业化发展的当前困境

1. 产业格局中存在大量的自然垄断与行政垄断

一方面,在当前的数字电视发展阶段,仍然由政府主导实行运营准入制度。而数字电视与传统电视的一大区别是其产业化一般以产业链的方式存在,跨地域的整合与业务覆盖是其一大特点。这样,先发展起来的数字电视运营商由于对相关资源的先行占有,对后发展起来的数字电视运营商形成了自然垄断,提高了后来者进入数字电视产业市场的门槛,不利于通过市场竞争形成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上级数字电视运营商对下级数字电视运营商在资源和管理上都存在垄断优势,处于更有利的市场位置。此外,对于民营数字电视节目提供商而言,各级数字电视播出机构因为播出平台的垄断享有完全的议价能力。上述垄断的存在使真正创造价值的部门无法得到相应的回报,从而影响其对数字电视产业的投入,最终妨碍了数字电视产业的健康发展。

2. 地区差距明显,产业化发展不平衡

当前,数字电视产业化发展并不平衡。推动数字电视产业化发展的试点都集中于上海、广州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西部地区的数字电视产业化显得相对落后。而这种落后又严重地影响了当地文化体制改革及社会经济的发展,让数字电视产业化的媒介生态环境不能改善,形成一个相互影响的怪圈,进一步拉开了各地数字电视产业化发展的差距。如在数字电视运营商的上市方面,江苏、北京等早已出现了较多的数字电视上市公司。2001年2月8日晨“歌华有线”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上市共募集资金12.4亿元,主要投资于北京数字电视光缆网络工程建设。[1]其他如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上市公司等,都是发达地区数字电视产业化的先进案例。而在这方面,西部地区的相对落后最终影响了我国数字电视产业化的总体进程。

3. 行政色彩浓厚,产业制度不健全

我国当前的数字电视产业化在相当程度上是由行政力量而不是由市场力量来推动的,优化其市场资源配置的产业制度还不健全,由市场决定的资源组合和配置在行政力量的作用下显得相对无力。许多数字电视的产业化政策,如专业付费频道的设立与取消、数字电视运营商的业务运营范围等,往往是政府行政命令而不是产业市场发展的产物。同时,在产业制度不健全的背景下,“政企不分”的情况一方面让数字电视产业在面对电信的竞争时得到了“政策红利”的保护,但另一方面也让数字电视产业一直在“戴着镣铐跳舞”,其产业化发展中事业与产业之间的矛盾一直存在。各级数字电视运营商并不是在完善的产业制度下进行资源的稳定性重组和公平竞争,其产业链上下运营商之间、数字电视传统业务与增值业务之间、民营数字电视内容制作公司与电视台之间的产业关系也还远远没有理顺。在这些过程中,我们的数字电视产业资源是在不断地消耗而不是在不断地优化。

4. 三网融合带来新的竞争格局

所谓“三网融合”,即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信息技术影响下,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的过程中,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的过程。[2]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广电与电信可以双向进入,数字电视和电信在上网浏览、视频传播、在线支付等业务上互相重叠,直接竞争。目前我们通常所指的数字电视为有线数

电视,其产业的竞争格局分析如图1:

数字电视的业务首先包括传统的电视业务和广告业务,在这方面,数字电视在系统内与卫星数字电视及地面移动数字电视产生直接竞争,对手可以提供与数字电视相同或相似的内容,且具有移动特性、便捷性等额外附加值。在传统的电视业务与广告业务上,数字电视当前面临iptv、手机电视、互联网电视的竞争,因为它们在技术和能力上同样能为用户提供与数字电视同质化的服务。在三网融合之前,此类服务为国家政策所限制,无法完全铺开,而在三网融合之后,随着广播电视与电信的服务可双向进入,系统外的威胁成为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直接压力。同时,数字电视相对于传统电视的优势在于凭借其双向互动的宽带网络,能为用户提供互联网浏览、在线支付、互动交流等增值业务与扩展业务。而在这方面,数字电视产业又面临传统互联网接入提供商的竞争。

二、数字电视产业化的转型策略

1. 从传播规模扩展转型为生产要素扩展

一般说来,在同一平台上生产要素越多,产业化规模越大,产业化发展阶段越高。传统电视在频道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其产业化往往首先注重于传播规模的扩展。而数字电视不但突破了频道资源稀缺化,极大地扩展了频道资源这个电视产业基本的生产要素,并将原来不属于传统电视产业的互联网络、电视电话、商务管理、数据服务、娱乐互联等成功地开发成为电视产业新的生产对象,实现了生产要素的扩展,使电视产业有了越来越多的劳动对象,扩大了电视产业的生产门类,增加了对电视这一相对单一平台的利用效率,增加了电视产业的范围和深度。可以认为:只有从传播规模扩展转型为生产要素扩展,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增加,才有可能在与电信企业的竞争中,实现数字电视产业的扩展。

2. 从节目制播转型为产业链发展

传统电视产业往往只停留于采编播领域,而且往往由单一的电视台完成从采访、拍摄、制作到播出的一系列工作,产业内的生产单位主要是电视台。而数字电视可培育出从内容提供商、节目集成商、网络运营商、平台运营商、数字电视终端用户等一系列产业单位。一方面各产业单位各司其职,专业化程度和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另一方面节目集成商和平台运营商等对各种资源的集成,能实现比传统电视更大的投入产出比,实现更多的增值业务。在数字电视产业化时代,越来越多的民营节目制作公司、节目集成商、平台运营商等开始出现,并且它们的相互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如歌华传媒与深圳电视台的合作、九州数码与重庆数字电视公司的合作等。传统的电视产业更多地依靠电视台自身的发展,而数字电视产业往往需要整个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形成合力,从节目制播转型为产业链发展。

3. 从单一经济转型为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数量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是决定市场结构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涉及是否应该允许和鼓励大规模企业存在,从而涉及市场竞争与资源配置,影响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美国管理学家小艾尔弗雷德·a.钱德勒认为:“规模经济最初可以被定义为从事单一产品的生产或分配的单一经营企业,由于规模的提高而带来的生产成本或分配成本降低。联合生产或联合分配的经济性,产生于单一经营企业内部由于生产或分配多种产品而带来的成本节约。”只要为两个或更多的生产线提供可以共享投入的服务成本是次可加的(即少于单独为每一条生产线提供服务的成本之和),那么这种多产品的成本函数就表现出范围经济。[3]

传统的电视产业以内容播出为主,提供的产品单一。而数字电视产业是典型的规模经济产业,由于其交互式传播方式的存在,整个数字电视网的用户越多,网络中的信息量越大,单个用户的成本就越低、收益就越大。同时,电视产业发展到数字电视后,可以用单一的传统线路承担数据传输、电话语音、互联网等多种功能,扩大了电视传输的范围,因此也存在范围经济。最后,完成双向传输改造的数字电视产业还存在着需求方规模经济,即每一个用户的价值是由他能连接到的用户数量决定的。整个双向网络的用户数量越多,单个用户所能连接到的用户数量越大,单个用户的价值越高,规模经济效应越强。整个数字电视网络的商业价值也就越大。规模效应与范围效应是数字电视产业的鲜明特点,如数字电视转换中的“两万户瓶颈”我们可以看做是规模经济的反映。而数字电视不断推出的

电视电话、互联网服务、股票信息服务等“增值包”“tv+”等,我们可以看做是范围经济的反映。

4. 从单一媒体转型为跨媒体整合

传统电视基本上只作为一种单独的传播工具,其产业化往往只围绕电视自身特性展开,而数字电视在更多的时候成为一个跨媒体整合的平台,其不单担负了传统的电视传播功能,还承担了互联网、电话、家庭娱乐、数字报纸等平面媒体、影音媒体、网络媒体的功能。数字电视产业可依靠数字电视平台对多种媒介资源进行整合,产生出“1+1>2”的效果。如原来平面媒体等各种媒体各自拥有自己的一套记者、采编、传播系统,而数字电视产业凭借跨媒体整合的特性,将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可以进行一次投入、多种产出,实现多层获利,极大地提高了投入产出比,同时也有利于数字电视产业进行多元化经营。

5. 网络建设从国家投资转型为资本运作

所谓资本运作,是指以资本的最大限度增值为目的,以价值形态运作为特征,利用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资本结构的动态调整等手段对资本进行综合运作的一种模式。[4]传统电视产业处于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中,其宣传职能限制了资本运作的空间。甚至对于不涉及意识形态的电视网络硬件建设也主要以国家投资为主,影响了电视产业的发展壮大。而数字电视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电视的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内容提供商、节目集成商、网络运营商、平台运营商、播出终端等多种产业链环节的出现给予了资本运作更多的空间。同时,数字电视产业跨媒介整合、创新发展的特征又需要更多的资本支撑其发展。因此,数字电视产业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进行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为其产业化发展引入更多的资本,解决我国电视产业发展资金瓶颈,通过兼并重组帮助调整我国数字电视产业自身产业结构,整合我国数字电视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并实现其获利的最大化。

基金项目:本文是重庆社科基金《城乡信息公平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阶段成果 项目号: 2010qnzx45 受四川外语学院青年科研骨干基金资助

参考文献:

[1] 胡正荣.媒介市场与资本运营[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232.

[2] 赵子忠.三网融合的关键视角[j].现代传播,2010(6):6-9.

[3] 臧旭恒.产业经济学:第四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91-92,84.

数字化运营方式范文7

[关键词] 数字化营销 协同商务 供应链 客户关系管理 企业信息门户

协同商务的概念1999年由Gartner Group公司提出来,其理念就是企业充分利用以Internet等为特征的新兴技术为实现手段,增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全方位协作能力,通过激活企业的隐性资产,实现企业知识网络的正反馈而获得协同效应,从而创建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协同商务与传统电子商务的不同之处在于,协同商务强调从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到销售、市场,乃至售后,都提供电子协作的能力。

基于协同商务的数字化营销(简称CC_数字化营销)就是对数字化营销和协同商务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营销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信息门户以及数据库等提出一个营销模式。它打破产品设计人员、生产制造人员、销售人员、消费者之间的沟通障碍,从而最大可能的获得相关人员思维的合作和协同,使企业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好通过数字化营销所获得的市场信息,从而使产品的设计更加柔性,更加的贴近消费者,从而也使企业获得新的核心竞争能力。

一、CC_数字化营销内涵及特点

CC_数字化营销是一种基于协同商务理念的,以新兴数字技术为实现手段的营销方式。CC_数字化营销以企业数据库、协同商务系统为支撑,通过数字化营销系统与企业其它系统(如:CRM/SCM等)的协同运作,充分调动和融合企业内外部资源,为企业营销的各个环节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协作能力,也为企业产品设计开发、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提供来自市场的最新、最快的信息,将消费者同企业及企业的合作伙伴纳入一个协同运作的网络中。因此,必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共享性。CC_数字化营销是基于协同商务系统设计的,在消费者和企业之间建立了一个桥梁,可以让客户真正参与到企业的运作中,也帮助企业实现对客户的全方位跟踪和交互,因此它一定要做到与企业其他系统之间的协同运作与信息共享。通过企业信息门户,向消费者传递企业的商业信息,提供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并帮助消费者建立与企业直接沟通的渠道,同时依靠协同商务平台集合企业的全部资源,实现企业前台与后台的协同运作和集成;企业的其他系统可以通过协同商务平台,获取其需要的市场及消费者数据、分析报表及业务决策相关信息,从而有可能的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2.智能性。CC_数字化营销不仅仅是信息的载体,更是信息的分析工具。CC_数字化营销在同消费者进行一对一的营销的同时,倾听消费者的声音,累积对消费者的了解,通过数字化终端和数据库搜集和分析信息,了解顾客真正的需求,包括对产品、服务、分销方式、价格、沟通和体验的需求,加快企业对消费者需求的反应速度,不断地修正自己的产品、定价、服务、分销和沟通策略,针对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做出及时而正确的反应。通过对市场和消费者数据的加工和转换,提供从基本查询、报表和智能分析的一系列工具,并以各种形象的方式展现,为企业考察运营情况、业绩表现、分析当前问题所在和未来发展趋势,展开商业策略,调整产品结构、分销渠道、工作流程和服务方式等提供决策支持。

3.交互性。CC_数字化营销可以通过企业信息门户为消费者提供丰富的产品和服务信息,消费者可以方便地通过信息门户查询订单信息以及提供建议和投诉。当消费者需要企业提供个性化的产品时,CC_数字化营销将通过协同商务系统,最快的协同企业各部门进行研究,并及时的将反馈信息传递给消费者,在客户咨询和购买以及售后服务过程中,企业都可及时地提供服务。CC_数字化营销还可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协同运作,跟踪每个客户的销售习惯和爱好,推荐相关产品。

由于利用了数字技术的各种属性和协同商务的概念,CC_数字化营销具备了协同性、共享性、交互性、智能性等特点。正是基于以上特点,CC_数字化营销具有许多前所未有的竞争优势。

二、CC_数字化营销系统框架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信息在CC_数字化营销中的传递路径是:

1.顾客通经过防火墙后进入企业信息门户可以查看相关产品目录、性能、价格和其他相关信息,当顾客对产品和服务提出需求时,需求信息将被信息门户传递给企业的营销中心,营销中心通过数字化营销系统判断需求能否被满足,并对不同的需求信息进行反馈,当客户的需求可以满足时,数字化营销系统通过协同商务系统将相关订单信息传递至企业的供应链管理(SCM)系统,SCM系统对订单信息进行分解,安排生产计划,准备原材料、备品、备件,将材料信息下达给物流中心。

2.物流中心联系供应商或通过库存准备材料,并将相关信息(如供货周期等)反馈给SCM系统,SCM系统结合生产中心的计划安排,将供货周期、产品特性等信息通过协同平台传递给数字化营销系统,企业的营销中心根据数字化营销系统的信息,将订单信息反馈给客户,在得到客户的确认后,营销中心便可通过数字化营销系统下达生产信息。在生产的过程中,客户还可通过信息门户,查询订单状态。当订单完成后,物流中心把产品送到客户手中,并把相关信息传递给营销中心。

3.客服中心将会对客户进行回访或接受客户的咨询、投诉,并记录下客户的意见,然后将信息传递给企业的营销中心,在获得营销中心的答复后,将处理结果反馈给客户,从而完成销售的全部过程。这全部过程发生的全部信息包括客户的资料都将传至企业数据库,并保存下来。

4.企业的营销中心可以依靠数字化营销终端,及时了解分销过程的商品流程和最终销售状况,并通过协同商务系统将销售信息传递给SCM系统,帮助其安排生产计划调节库存,加快反应速度。另一方面,企业通过数字化营销获得的信息,也将通过协同商务系统,被企业的其它系统加工后反馈给数字化营销系统。

三、CC_数字化营销实现的技术

CC_数字化营销实现的技术关键点有三个,分别是企业信息门户、协同商务系统、企业数据库。前两者使企业各个系统处于一个统一的平台下,有一个统一的信息入口并实现协同运作,后者主要是对企业的数据信息的挖掘和应用。

1.企业信息门户。Gartner Group公司的定义是:企业信息门户就是通过浏览器实现对整个企业信息的访问,用以加速和提升决策进程。可以说企业信息门户就是在数字技术环境下,以协同商务和企业数据库为基础,在企业内各种应用系统协同运行、信息资源统一集成的基础上,为企业内外的使用者提供一个访问各种信息和应用系统的统一入口,并根据每个用户使用权限和角色的不同,形成个性化的应用,其和协同商务系统及企业数据库为前台和后台的关系。

门户使得企业的客户、员工和合作伙伴以统一的、个性化的、多渠道的方式访问企业的信息和服务。企业门户是整个企业的电子门户,实现企业形象、电子商务、企业内部业务组织的整体框架。

2.协同商务系统。协同商务系统的基本思想是“协同”,也就是说通过打破各种资源(人、财、物、信息、流程)之间的壁垒和边界,提供一个统一的管理和畅通无阻的管理“通道”,实现对资源配置和开发的最优化。在协同商务系统中便体现为“信息网状”、“业务关联”和“随需而应”的三大理念。协同商务系统在目前可以基于WEB技术(一种分布式应用架构)开发,采用B/S模式(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B/S结构是通过Internet/Intranet模式下数据库应用,相对易于把握、成本也是较低的。它是一次性到位的开发,能实现不同的人员,从不同的地点,以不同的接入方式(比如LAN、WAN、Internet/Intranet等)访问和操作共同的数据库;它能有效地保护数据平台和管理访问权限,服务器数据库也很安全;系统使用具有易用性、维护简单、24小时连续服务的特点;服务器端的数据库设计,通常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路。完整的一套协同商务系统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模块:企业信息门户、知识文档管理模块、客户关系管理模块、产品管理模块、项目管理模块、人力资源管理模块、财务管理模块、工作流程管理模块、数字化营销管理模块和供应链管理模块。

3.企业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的建立和应用是CC_数字化营销的关键点。传统的电视广告以及平面广告的局限在于只能观看,不能收集消费者的意见和信息。而CC_数字化营销通过其载体可以很容易的获得来自消费者的反馈。

企业可以把从消费者那里的获得的信息放入数据库,并通过专用的数据挖掘工具验室来寻找商机。例如日本有一个饮料厂商,抓住每个妈妈都希望知道自己给孩子的营养是否足够的心理,在自己的网站上通过在线问卷的方式为妈妈们提供营养信息,妈妈们只需要回答相应的问题,就可以获得她们所关心的信息。以后厂家就根据这些问卷建立资料库,资料库中有每个妈妈有几个小孩、多大的资料,从而以后能向这些妈妈提供适合她们的产品,或者进行具体的沟通。

在建立强大的数据库后,不仅拥有大量顾客信息,还更加便于进行客户管理,对顾客细分;甚至可以做到产品个性化定制和产品个性化定价。比如亚马逊:只要你在上面有过购书记录,在你下一次进入的时候,它会根据你的购买记录,主动推荐你可能需要的书。

四、CC_数字化营销的管理

1.市场。企业通过市场调研了解目标市场、客户、竞争对手,依靠市场获得的信息帮助企业确定合理的资源分配计划,制定经营目标和产品计划,并对营销计划的实施的效果做分析和评估。同时,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的各个职能系统能结合起来,进行联动性思考,形成了CC_数字化营销市调流程,见图2。

CC_数字化营销系统建立了市场调研和业务管理的协同性,也可以认为是企业职能部门与数字化营销的协同性。通过这种协同的建立,对于数字化营销来说,可以加强数字化营销的针对性;改善数字化营销和企业销售、生产、财务等部门之间的协作;改进数字化营销费用的控制,提高数字化营销的投资回报。

2.终端。CC_数字化营销的终端是指互联网、短信、IPTV、MSN等数字化工具,它们都可以看作是数字化营销的终端。它们传播成本低,具有极强的互动性、可以全天候7×24小时进行信息传播。更重要的是,数字化营销终端有分众性、直效性这两个可以大大提高受众到达率的优点。借助数字化终端,通过用户注册、调查反馈等途径可以很容易搜集到目标顾客的资料和信息,并经过筛选和整理建立不同类型的数据库;根据产品特点的不同,对相应的目标受众进行传播,从而实现分众营销。同时为使企业的数字化营销更加直效,数字化终端通过数字手段直接同目标顾客建立起联系,通过个性化的服务建立起一对一的沟通渠道,更有利于企业进行深度营销。

数字化终端不但在和客户打交道的时候可以发挥大用处,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中如果使用好的话,对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图3表示了CC_数字化营销终端同企业的各个部门产生协同。

从图3中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通过数字化终端,企业可以及时了解经销商的销售情况、库存情况,并及时的安排企业的销售计划和库存计划;企业可以及时的了解客户与市场需求变化,为新产品的研发制定计划,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企业可以更加合理的进行资金调配,提高资金的利用率。终端系统通过协同商务的帮助,可以及时的为客户提品信息,包括产品价格、运输状态等等;可以为客户提供一对一的服务,提高客户服务的效率和满意度;经销商也可以通过查阅企业信息库来制定自己的库存计划,制定产品销售计划。

3.渠道。数字经济时代,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建设一个优秀的CC_数字化营销渠道,可以帮助企业建立一个不容易被竞争对手跨越的竞争壁垒。根据2005年12月Forrester Research对250名营销经理的调查表明:目前正在使用的美国企业的数字化营销渠道中邮件营销(占83%)和搜索营销(占64%),是目前使用最多的数字化营销渠道;同时,对社会化网络(占有13%)和RSS(10%)等新兴渠道的尝试,也颇有热情。

可以说数字化营销渠道并不是单一渠道,它集合了电话、直邮、电子邮件、互联网、短信、IPTV、RSS等多种方式对客户进行营销覆盖。但哪种渠道效果好,哪种营销组合更有效,企业应该建立一套评估体系,除了包括基本的营销运营报表之外,更需要结合营销项目的特点,对反映营销效率的统计报表加以分析和应用,以便更好的将营销结果与营销效率指标相结合,并且为持续改进营销效率提供支撑,确定最有效率的营销方式和营销组合,以增加对于终端客户的营销覆盖与销售渗透。

五、结束语

总之,将协同商务与数字化营销相结合,通过协同商务的思想来制定企业的数字化营销策略,从而打破信息孤岛的现状,把消费者、企业、企业的合作伙伴都纳入到一个统一的信息网中。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企业管理将进入更加务实、更加规范、更加高效的时代,数字化营销作为企业信息管理的核心之一,随着与协同商务的进一步结合,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熊励陈子辰梅益:协同商务理论与模式.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2]刘小强强瑞:基于协同设计的产品设计质量的提高.世界标准化与质量,2006年9月第9期

[3]徐家俊贾文玉:企业信息门户EIP――AMT信息动力丛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数字化运营方式范文8

“答案是数据红利。运营商拥有着最为全面的用户信息,包括个人信息、位置信息等,如果能够将这些数据进行精准分析,将产生更多的价值。大数据已经成为电信业的下一代生产力。”华为运营商BG ICT首席技术官王纪奎教授在接受《通信产业报》(网)采访时表示。

不过,现阶段,绝大部分的运营商仍处于流量红利阶段。而且,运营商尚处在从人口红利向流量红利转型的阵痛中。

尽管运营商倡导了多年的流量经营,但从实际收入来看,流量红利并没有规模凸显。以中国移动2014年财报为例,语音收入仍接近50%。无论是从中国移动收入构成、用户规模以及ARPU值来看,中国移动都还停留在2G时代。

“从人口红利迈向流量红利,再到数据红利,运营商必须进行数字化转型。”王纪奎教授表示。

如今,全球范围内的主流运营商已经踏上数字化转型征程。例如,为了破解收入增长乏力难题,中移动提出“三条曲线”发展模式。其中,第一条曲线是以语音和短彩信为代表的传统移动通信业务,第二条曲线就是流量业务,第三条曲线是以内容应用发展数字化服务转型。

中移动表示,要重点培育第三条增长曲线。“价值链中利润最丰厚的部分开始转向数字化服务,拓展数字化服务关乎中移动的未来。”中国移动原董事长奚国华表示。

而华为也和全球大T就数字化转型展开了深入地探讨和交流。“最近,我们和Telifonica、沃达丰、Orange、中国移动等全球主流运营商一起,探讨面向2020年的万物互联世界,运营商如何实施转型,才能顺应时展节奏。”王纪奎告诉记者。

显然,运营商数字化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将是一个充满考验和挑战的漫长历程。”王纪奎教授表示。

四个红利

华为认为,从最初到现在再到未来,电信业将经历“四个红利”机会,分别为人口红利、流量红利、数据红利和信息红利。

上世纪90年代,蜂窝网络兴起,电信业迎来了第一个爆发式增长的阶段。网络从无到有,人们为满足最基本通信需求而接入网络,每个人贡献的ARPU值几乎相当,运营商的收入随着用户数增长而增长。“这就是电信业的第一个红利,人口红利。”王纪奎表示。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特别是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流量爆发式增长,电信业迎来了第二个红利――流量红利。

这个阶段,运营商的语音和短信业务收入逐步下滑,网络上传输的内容由声音文字转向图片视频,从广播走向点播和定制,爆发式增长的流量为运营商带来了新的收入。

第三个红利是数据红利。我们已经迎来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技术浪潮,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发展而带动物理世界各领域丰富业务从线下向线上转移,企业内部IT应用也将迁移到云上实现集中供应,更广阔的企业市场将被打开。

“大数据有望开启运营商收入的下一个黄金十年。不过,对于运营商而言,如何让所掌握的数据价值变现为收入将是关键。”王纪奎教授说。

最后一个阶段被称为信息红利阶段,华为预测到2025年全球将有1000亿连接,结合物联网新技术,各种新的可能将被发现,层出不穷的创新带来无限可能,信息红利将基于此产生。运营商将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不断挖掘自己提供数字化服务的能力,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ROADS体验驱动数字化转型

从语音时代进入数字时代,运营商从过去传统的“以网络为中心”的经营思路向“以用户为中心”的经营思路转变。

“以网络为中心”的时代,运营商有多种指标评价网络的好坏,比如接通率、掉话率、接续时间等,而到了“以用户为中心”的时代,运营商突然发现,原有的评价体系已经无法准确反映用户体验的好坏,特别是处在一个“长尾时代”,用户需求日益个性化,更是很难找到一个普遍的评价体系。这也成为制约运营商数字化转型的一大掣肘。

“从语音到数据,业务形态已经从单一变得多元,数字时代的业务丰富多彩五花八门,从最终用户的需求来看,在繁杂多变的环境中核心的制胜点就是用户体验。”王纪奎教授向记者表示。

为此,华为根据多年的ICT观察经验,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用户体验总结为ROADS,即实时(Real-time)、按需(On-demand)、全在线(All-online)、服务自助(DIY)和社交化(Social)。ROADS已经成为所有行业新的用户体验标准。

有了评价标准,运营商也有了努力的方向。王纪奎教授表示,未来是用户定义网络,通过业务需求快速定义网络能力的供给,所以运营商的反应一定要“快”!运营商要从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网络―运营―体验”的思维模式,转向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体验―运营―网络”。

具体到转型步骤,华为将其分为三个层面――聚焦I层、使能P层、聚合S层。这事实上也符合中国电信的“新三者”定位,即智能管道的主导者、综合平台的提供者以及内容和应用的参与者。

聚焦I层,运营商要构建云化和软件定义的基础设施平台,一方面,推动未来ICT基础设施走向云化;另一方面,充分利用SDN/NFV,实现网络的按需调配资源,极大地提升用户体验,同时,降低运营商的运营成本和维护成本。

使能P层,则为运营商IT系统平台的重构。长期以来,运营商的各个IT系统独立建设,烟囱式的系统架构无法实时响应的用户需求,同时由于系列割裂数据无法共享,无法适应大数据时代的生存法则。

“因此,数字化时代,运营商的IT系统迫切从支撑系统向生产系统转变,使其具备‘使能’的特征。”王纪奎教授表示。

聚合S层,运营商要打造一个开放聚合的数字化平台。正所谓万众创新,第三方开发者聚集的力量越来越强大。因此,面对汹涌而至的OTT浪潮,运营商需要做的是提供一个开放式的平台,聚合社会各行的创新力量,为用户提供更为丰富的、个性化的内容和应用,创造出更多面向最终用户的长尾市场,拓宽收入来源。

数字化运营方式范文9

关键词:企业管理;数字化转型;重构

1数字化转型形势下的企业管理

当前,世界经济正在进入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导的发展时期,数字化转型已是大势所趋。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引发了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了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推动了国内外制造企业在商业模式、管理运营组织方式、研发手段和生产制造等方面的转型和创新,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企业管理面临着全面的数字化重构[1]。

2产品实现过程的数字化重构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首先面临的是产品设计研发和制造的数字化,要围绕核心产品,以数据驱动及流程牵引,构建产品实现过程端到端数字化能力。在产品实现过程的数字化重构中,首先要以用户体验驱动的场景思维,开展产品规划并将其数字化;其次要构建数字化的产品管理流程,建立多维度的产品成熟度评估指标体系,指导产品规划和年度计划;第三要采用MBSE(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设计方法,构建精益研发体系;最后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以PDM(产品数据管理)和MES(制造执行管理)的一体化打通产品实现过程数字化的最后一公里。在复杂系统产品的数字化研发中,采用MBSE设计方法和与之相适应的数字化协同研发平台是其中的关键。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设计方法,用数字化建模代替传统的文档化设计,以产品的数字化模型衔接系统设计中涉及的机械、电子、软件各专业,覆盖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详细设计各阶段,串联集成联试、试验、验证各环节。数字化研发平台整合专业设计工具,落地各类设计规范、技术规范,管理标准组件库和模型库及参数库,支撑各专业人员在统一平台上协同工作,完成产品的数字化模型并不断迭代优化,最终形成复杂系统的数字孪生,从而全面实现产品设计研发数字化。如图1所示。

3运营管理过程的数字化重构

企业运营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目标是通过优化配置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获得最大的投入产出效率,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落地。企业运营管理过程,围绕企业经营目标,涉及项目、合同、计划为主线的核心业务管理,以及人、财、物等关键资源管理。企业运营管理过程的数字化,包括战略管理的数字化、关键资源管理的数字化以及核心业务管理的数字化三方面。战略管理数字化,是指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战略管理、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的闭环,通过数字化的战略规划模型、指标化的目标体系和量化的绩效考核手段,有效保证企业战略规划的落地[2]。关键资源管理数字化,是在人、财、物等关键资源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通过数据整合、数据治理形成数据资产,采用各类分析模型实现数据智能应用,挖掘数据价值。核心业务管理数字化,是围绕合同执行、项目执行、计划执行全过程,打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业务线条,实现各环节全要素的数字化管理。企业运营管理过程的数字化重构,并不仅仅是实现传统意义上的企业管理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是以业务流程优化为基础,利用信息技术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信息,实现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在这一过程中,流程是核心,软件系统是工具,而数据是软件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副产品。企业管理的数字化重构则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产物,是通过数字技术的深入运用,构建一个全感知、全联接、全场景、智能化的数字世界,进而对传统管理模式、业务模式、商业模式进行创新和重塑。企业运营管理过程的数字化重构,就是要实现业务数据化和数据业务化。业务数据化是指建设专业信息化系统,实现企业业务管理的数据化,通过管理要素内在的指标化(亦可称为模型化),达到业务数据可利用、可分析、可改进,实现更为精细的运营。数据业务化是指建立数据中台,形成数据资产积累,支持数据治理与数据服务,结合企业业务发展,设计数据服务应用。企业运营管理过程的数字化重构,在理念上以全面数字化为核心,在应用场景设计上以基于数据的智能应用为目标,在系统构建上以建设统一数据底座为重点。因此,企业运营数字化管理平台或系统,具有一体化、集约化和智能化的特征,采用业务、数据双中台的技术架构,具备柔性调整、横向扩展的能力,实现运营管理过程的一体贯通,管控要素的集约体现,以及基于数据的智能分析。

4供应链的数字化重构

产品实现过程和运营管理过程的数字化重构主要从内部视角进行数字化企业的塑造,但竞争的压力要求企业数字化的视角放大到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供应链的数字化重构,从宏观层面看,与产业布局密切相关,关系到法律规则和技术标准的互认,以及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从微观层面看,企业要通过数字化技术应用,降低全链的成本,提供高效的协同机制,合作提供最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供应链数字化重构首先在底层信息基础设施构建方面,要采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智能便捷的数据采集、机器人物流以及人机互动和数据集成,实现供应链在物端的数字化;其次,构建数字化的供应链管理平台实现采购供应过程、内部外部协同作业的数字化,通过数字化平台能快速确定物料定位,明确采购内容与数量,确认外协订单和技术要求,通过云端平台的方式,实现多工厂、多工序、集团云、共享云等多个层次与级别的联系与连通,从更高的层次和更宽的视角来进行供应链协同作业、业务处理以及监测与运行。最后,能够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实现采购预测和计划的数字化、供应商管理和评估的数字化,以及供应链风险控制和辅助决策的数字化。

5企业管理的数字化分析

通过对企业管理核心过程的数字化重构,企业管理各项管理要素实现了全面的数字化,以数据为核心的分析应用成为最迫切的需求。但以往的信息系统建设以实现业务流程处理信息化为出发点,缺乏整体数据资源规划,缺乏统一平台支撑数据获取、数据管理,数据应用较为分散,数字化的成果不能很好的利用。企业管理的数字化重构需要构建统一的数据基础设施,覆盖数据采集、数据治理、数据管理、数据分析、共享服务等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应用业务活动。企业统一数据基础平台总体架构如图2所示。通过构建统一数据基础平台,面向企业管理各方面的数据分析和智能应用得以实现。包括战略全景分析和企业价值链分析等。通过各类数字化工具,利用管理信息系统作为驱动,就能够对企业的内外部的价值进行大数据分析,能够对市场需求以及营销风险的数据进行科学的预测,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对企业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基于价值链数字化分析,设计端对端的完整工作流程,使企业管理更加智慧化[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