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青少年科学教育培训集锦9篇

时间:2024-03-12 08:47:54

青少年科学教育培训

青少年科学教育培训范文1

(阜阳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安徽阜阳236037)

【摘要】鉴于高校青年教师在高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各高校应加大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培训力度,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但目前高校青年教师培训政策规定方面却存在缺乏实施细则、缺乏时间规划、培训内容陈旧等不足之处,我们要在认识问题的基础上完善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培训政策,以提高培训效果,满足青年教师的培训需求。

关键词 高校;青年教师;培训政策

高校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育骨干的后备军,是高校教师队伍中最活跃的一支生力军,是高校能否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高校未来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服务社会的支撑军,是高校教师的主体。但由于青年教师走向工作岗位的时间不长,经验不够丰富,掌握的理论也有待于实践的检验,教学、科研方面需要学习掌握的知识很多,很多方面有待改进和提高,因此青年教师培训需求很强烈。但由于繁重的教学和科研压力,很多高校青年教师成为为教学而教学的机器或者成为拼凑科研成果的机器。很少有机会进行知识更新,这与青年教师在高校中承担的角色极其不相吻合。

1社会转型期高校青年教师培训政策

1994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教师法》第七条规定,教师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的权利。第八条规定,教师有“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的义务;同时在第四章中还规定:“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当制定教师培训规划,对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业务培训”。

为了贯彻落实《教师法》中关于教师进修和培训的规定,教育部于1996年颁布了《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规程》对高校教师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培训的组织与职责,培训的主要形式,培训的考核与管理,以及培训的保障与有关待遇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这是我国首次以法规的形式规范高校教师培训工作行为。《规程》中关于高校青年教师的培训主要有以下几点规定:第五条规定,培训对象以青年教师为主,使大部分青年教师更好地履行现岗位职务职责,并创造条件,及时选拔、重点培养在实际教学、科研中涌现出来的优秀青年教师,使之成为学术骨干和新的学术带头人;十三条第三点规定,凡新补充的具有学士学位的青年教师,符合条件者可按在职人员以毕业研究生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或在职攻读研究生等形式取得硕士学位。

1997年教育部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依据《教师资格条例》和《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决定在全国实施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制度,颁布了《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暂行细则》和《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教学指导纲要》,是为了让青年教师在上岗前了解教师职业的特点和要求,掌握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技能,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而制定的教师培训政策。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把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作为师资培养培训的重点。”1999年8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人[1999]10号)中再次强调“青年教师必须参加岗前培训。”

2高校青年教师培训政策问题的分析

2.1培训政策缺乏实施细则

虽然《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暂行细则》和《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教学指导纲要》对高校青年教师培训作出一些政策性的规定,但规定与真正实施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例如在《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第二十八条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和主管部门,要设立教师培训专项经费,根据需要和计划安排教师培训的费用必须予以保证,各高等学校的教育事业费中,按不同层次和规模学校的情况,要有一定比例用于教师培训。在规定中,对专项教师培训经费应该占教育行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经费比例的多少、学校中用于教师培训的费用占高校教育事业费的比例是多少,而高校青年教师培训费用应该占教师培训费用总额的比例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而缺乏专门的高校青年教师培训经费方面的明确规定,可能导致原则规定在现实中由于经费的缺少而落不到实处。

2.2培训政策缺乏时间规划

促使发达国家青年教师培训政策工作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他们普遍将进修制度作为教师培训的基本制度之一,并作出具体的培训时间规定。如英国规定新教师至少用五分之一的时间进修,正式教师连续工作满七年者可带薪进修一学期。法国、美国、德国和日本也都有类似制度。在我国,对于高级职称教师有一些规定,如我国《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第十九条规定,连续担任教授工作五年,且能履行岗位职责的教师,必须给予至少半年的学术假时间,并提供必要的保证条件。但是对于青年教师培训时间方面作出的规定远远满足不了高校青年教师培训需求,这与发达国家教师培训政策的主旨有很大差别。

2.3培训内容陈旧,无法适应高校青年教师增强教学科研能力需要

《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暂行细则》第四条规定,岗前培训工作的内容以《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为依据,包括高等教育法规、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和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基础知识。第八条规定,岗前培训教材由国家教委有关部门根据《指导纲要》组织编写或推荐,各地原有教材可供学员学习时参考。在承担培训任务的学校和教师由于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不愿花费过多的时间与精力推出与时俱进的培训教材,造成受训的教师只能学过时的知识。例如针对高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开设的这些课程,都是高校青年教师在接受高等教育时已经学过的理论课,对他们来说没有太大吸引力,没有针对青年教师教学实践经验不足、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知识整合能力较弱、科研能力不强等特点设置补充学术养料、拓展学术视野、更新学术知识和增强科研能力的培训课程。

3完善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培训政策的建议

3.1重视教育立法,促使高校青年教师培训制度法律化

教育法制化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世界各发达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规定了青年教师培训制度,保障教师培训工作的有效实施。如美国《高等教育法》规定,资助的主要项目之一就是用于继续教育。但我国关于高校青年教师培训由于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制度,导致许多高校青年教师的培训成为一个随意的事情,各高校在对青年教师培训时,不注意从专业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学科发展情况来考虑教师的培训,使师资培训工作成为部分教师的个人行为,没有针对性、缺少整体规划性。政府应进一步加强高校教师培训的法制化和制度化建设,进一步完善高校教师培训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和组织管理体系,用立法的形式明确规定高校青年教师接受培训的各项权利和义务,并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同时国家对高校青年教师培训基地建设、教材设置、青年教师培训经费等方面都应有制度规定,确保高校青年教师培训有法可依。

3.2规范高校青年教师内容,建立青年教师培训课程体系

教师培训制度应根据高校青年教师培训目标,提出其培训内容的基本标准,明确规定青年教师培训的基本内容,使之规范化、系统化,尤其要规范好教师培训课程的基本结构,所谓课程结构是指教师培训课程内部各要素、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形式,科学的课程结构有助于实现青年教师培训的目标,使高校青年教师培训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针对高校青年教师的培训内容要不仅包括师德知识、学科专业知识、科学文化知识、教育专业知识等,而且还要涵盖教育教学方法方面的内容。需要指出的是,高校青年教师从学生转变为教师的时间不长,很多教师还不能很快适应这种角色的转变,可能导致工作中产生焦虑、急躁心理。

3.3高校青年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

我国过去的教师教育体制,实际上是一种“终结性教育”,具有很大的弊端:一是资源配置不合理。处于这种条块分割的师范教育体制内的各类学校如师范院校与教育学院相互难以沟通,不仅在管理上带来一定的困难与障碍,也造成教师培养培训资源的浪费与闲置;二是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分离,造成教学内容、教学技能培养等方面与教育实践相脱节;三是青年教师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还存在“倒挂”现象,高水平的师范毕业生进入教师岗位后,却接受相对落后的教师进修院校的在职培训,这即不适应青年教师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的要求,也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德国在这方面取得了较为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德国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提高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是旨在通过大学里的学术教育培养作为教师应具备的学术上的基础能力;第二阶段则是通过见习期的教育专业训练养成作为教师应具备的实践能力,第三阶段成为正式教师后的继续教育是在形成教师顺利适应急剧变化的教育、教学各项条件的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借鉴这种做法促进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把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作为是一个从大学阶段的培养开始直至退休结束的一个连续过程,在政策的制定上也要体现这种一体化的思想。

参考文献

[1]胡光华.制约高校青年教师成才的原因分析及政策建议[J].现代大学教育,2005(2):92-94.

[2]梁忠义,等.教师教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271.

[3]徐今雅.论新时期中国教师培训政策体系的构建[J].教育探索,2003(5):113-114.

[4]闫月勤.从中美加比较看我国新世纪高校教师队伍建设[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3):120-124.

青少年科学教育培训范文2

关键词:青少年 科技创新 赛事机制

荆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由市科协、市教育体育局、市科技局、市环保局、共青团荆州市委等五部门联合举办,荆州市科技馆为赛事承办单位。至2015年已连续成功举办30届,成绩斐然,多次获得“湖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基层赛事优秀组织奖”“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基层赛事优秀组织奖”。

一、坚持“三公”原则,有序开展赛事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举办至今,赛事规模日益壮大,参赛选手不断增多,竞赛项目不断增加。一个赛事的健康发展,只有严格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竞赛原则,赛事才有生命力,才能获得社会各界认可,才有利于推动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开展。

市科技馆在研究全年工作时,就将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提前与相关部门联系赛事准备工作,并安排专项资金对大赛活动给予保障。聘请市教科院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事业心强的专家担任大赛评委,各主办单位均参与终评活动。评委会根据大赛章程和“三自三性”原则对参赛项目进行评选,在评选结果上签署评审意见,将评审结果在媒体上进行公示,确保评审结果客观、公正。

同时,邀请新闻媒体对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进行详实的宣传报道,借助市科协公务网站、荆州市科普网站、科普长廊等科普平台的作用,宣传科技竞赛取得的成果,展示参赛青少年和科技辅导教师的风采。使全社会对青少年科技创新的认识和了解更加深入,为青少年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形成良好的氛围。

二、推行分级赛制,层层落实责任

荆州市所辖有8个县市区及1个开发区,约有670万人口,2015年统计,全市共有各类学校1128所,在校生85.9万人。每届创新大赛都会收到大量学生作品,涉及参赛作品的筛选、指导、申报、初评等工作。如果仅只组织一次全市大赛来完成评审,不仅时间仓促工作量大,不能保证参赛作品质量,也不利于青少年科技活动的推广。

荆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推行的是分级竞赛制,即参赛选手先参加所在辖区(县市区)组织的竞赛活动,由各辖区组办单位对本辖区的参赛作品进行评比筛选,所产生的优秀作品再报送参加市级竞赛终评活动。各辖区大赛基层组织单位指定的联络人就是本辖区赛事的责任人,实行专人负责管理。每次大赛前我们都组织联络人学赛章程和工作动态,使他们能够按规则组织赛事活动,从赛事源头就开始规范各项要求。这样既保证了作品在参加上一级赛事时,申报的资料格式符合要求,也便于参赛项目的评审、信息收集和资料整理。并要求各县市区对本辖区参赛作品进行展示活动,让更多的青少年前来观摩,启迪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意识,进一步营造出良好的大赛氛围。

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与各辖区赛事的联系人的沟通联系,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联系人不仅是各辖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组织者、责任人,也是科技馆平时到县市区开展科普活动的联系人或负责人。通过联系人我们将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科学调查体验、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会、高校科学夏令营等科普活动,以及各类青少年科技培训,有力的落实到各县市区,将科普服务的触角延伸至基层,实现点对点精准科普服务,让更多青少年学生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来。

三、秉承大赛宗旨,提升创新活力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宗旨,是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科技辅导员队伍的科学素质和技能,推进科技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竞赛只是结果,不是目的,是促进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开展的手段。围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深入开展了许多深受欢迎的科技活动。

一是组织青少年开展各类科技活动。组织开展了科学调查体验活动、高校科学营活动、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会、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七巧科技竞赛、无线电制作竞赛、全国科普日活动、科技影像节活动、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等系列青少年科教活动,使我市青少年科技蓬勃发展,启迪青少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创新思维,掌握科研方法,提高实践能力,感受科学魅力。

二是组织科技教师开展培训交流活动。组织开展了湖北省西南片区青少年科普培训工作经验交流会、湖北省青少年无线电制作竞赛器材选定会、湖北省求知计划年会、科技教师恳谈会、科技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等交流学习活动,汲取开展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培训同行的先进经验,培养了一批科技辅导员和科技创新活动组织工作者,积极推动我市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

三是组织青少年开展科技教育培训。利用科技馆青少年科技工作室作用,充分发挥科技馆的科普教育资源优势,开展求知计划培训、机器人竞赛培训、机械科学工作室培训、无线电制作培训、七巧科技培训、科幻绘画培训等各类校外科学素质培训,促进科技教育活动与学校教育、青少年教育相结合,走馆校结合之路,全面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

今后将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长效机制的建设,以大赛为指引,开展各类科技活动和培训;以科技活动和培训促竞赛,为大赛打下良好基础。着力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加强创新教育,搭建创新平台,储备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青少年科学教育培训范文3

一、农村科技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巨大的经济效益

科学技术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并能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科学技术具有高度的创造价值,据估计以每千克产品的出厂价格为例,如果钢盘为1,小轿车为5,彩色电视机为30,计算机则为1000,集成电路高达2000,再从电子计算机的存储器来看,它所用的原料比相同重量的铁锅还便宜,但通过科学的加工之后,其售价相当于相同重量的白金。科学技术和教育已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关键因素。

(二)科技教育改变劳动者劳动方式

现代社会里,脑力劳动者在全部就业人口中的比例越来越高。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使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各方面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它不仅是自然科学的计算工具,而且是促进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的媒介,帮助人们预订车票、检索文献资料、办理银行业务等。今天的电子计算机如此活跃,最容易使人直接地感受到社会正在科学化

(三)科技教育是物质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农村人口受教育水平相较低,这一庞大的群体要真正实现从村民到市民的转变,不仅仅是居住场所的变更,最重要的是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起码在受教育程度上,使他们和城市人口有公平竞争的机会,以适应非农产业和高新技术农业发展的需要。目前农村青少年科技教育现状比较薄弱,特别是西部农村。而农村青少年在数量上远大于城市青少年。因此,要进行青少年的科普教育就一定不能忽视农村。

二、农村青少年科技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对青少年科技教育重视不够

目前大多数教育行政部门没有设立专门的科技教育经费账户,未在学杂费中单列“科技活动费”项目,导致科技教育经费的来源少。另外由于有的教育行政部门对科技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其为科技教育拨的经费少得可怜。目前大多数学校没有配备专职的科技辅导员(科技教师),有的只配了1名兼职科技辅导员,况且科技辅导员没有受过专门培训,水平不高,加之有的科技辅导员缺乏创新意识,开拓能力不强,科技教学达不到应有的要求。

(二)应试教育排挤农村青少年的科技教育

有的农村学校虽然强调要提高青少年科技素质,但缺乏相应的具体目标规定,使科技教育目标仍然定位在科学理论知识的掌握上,而忽视科技研究方法、态度、意识、观点、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导致目前教育内容、考试内容不尽合理,均偏重于理论知识。现实教育中存在一种错误倾向,教育围绕考试转,考什么教什么,实践性教学已成为摆设,处于尴尬境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只是一个时髦用语,这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差,遇到需要动手解决的问题时往往一筹莫展。

(三)社会教育没有起应有的作用

科技素质的提高重在参与和实践,而农村可供青少年参与的科技活动场所凤毛麟角。这在教育部下发中小学“减负”文件后显得尤为突出。“减负”后学生们去哪?为此,中央电视台及多家电视台均做过报道,结果令人遗憾:可供孩子们参加有益活动的场所太少,许多学生挤到游戏厅,成了家长们忧虑的事。据了解,许多学生对科技活动很感兴趣,但由于农村的实际条件,能如愿以尝参加科技活动的寥寥无几。

三、农村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对策

(一)加大对青少年科技教育的重视及投入

要发动各学科教学、活动课程、课外科技活动、社会与校园文化环境等渠道的力量齐抓共育“科技之花”,将科技教育活动制度化、科学化。高素质的科技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的根本保证。那么高素质的科技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条件。首先应有深厚广阔的科技知识体系;其次,教师要有灵活的创新头脑;第三,科技教师要有无私的奉献精神。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为科技教师开展工作创造条件,为他们提供培训、学习、考察、进修、交流的机会,并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科技教师参加培训、学习、考察及各种科技竞赛;学校也可以利用自身优势,以短期培训、电视讲座等形式,为科技教师、科技辅导员提供科技史、科技发展、科学传播、科技活动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在师范院校开设“科技教育”专业,招收科技特长生为中小学培训师资。科技辅导员在参加科技、教育主管部门联合组织的科技活动中取得的成绩,在评优、晋级、职称评聘等方面要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对待。硬性规定把青少年科技教育作为考察、考核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内容和指标,规定中小学校要开设科技活动课,规定学校教师中科技辅导员的数量应达到一定比例。

(二)改善青少年科技教育方式

要彻底打破传统文理截然分开的教育模式,培养健全的人格。在科技活动中,应始终把树立和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识作为对学生进行系统思维训练的首要环节,经常组织学生参观现代化的工厂、科研机构,让他们走向社会,进行考察研究,亲身感受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开放大潮的冲击。并通过举办系列讲座,命题征答、专题论辩、演讲比赛、智力游戏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从新旧思维观念的比较中除旧布新。

(三)结合农村实际开展因需施教

由于我国农业人口多,地域分散,年龄悬殊大,文化层次差别大,很难用某一种形式就能实现普及农业科技知识,普遍提高劳动者科技素质这一目标。因此教育和培养目标都要多样化。没上大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很多都会转变成农业劳动力。对这样一支庞大的新增劳动力队伍,无论是从他们缺乏技术知识,谋求自身发展角度,还是从发展农村经济的实际需要出发,都必须进行规范的系统的科技素质教育。对初中毕业生既要提高他们文化水平,更要加强实用技术的培训;对高中生主要是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训;中专生则要对知识更新、先进技术的培训,达到“人尽其力,物尽其材”的效果。

四、结 语

要提高农村青少年科技素质,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根据现行财政体制,本着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分级负担的原则,农村青少年素质教育经费应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在统筹安排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经费时,尽量增加对农村青少年科技素质教育的投入。增加对农广校这所没有围墙、使教育延伸到农村千家万户、广大农村青少年的学校投入。

参考文献:

[1]张静华.浅谈如何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04).

[2]苏肖.谈青少年的科技教育[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6,(04).

[3]张远鸿.青少年校外科技教育评价方法问题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03).

青少年科学教育培训范文4

关键词:青少年;篮球;教练员;现状;岗位培养

中图分类号:G8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09)03-0086-03

Abstract:This research means of investigate, documents and data,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 etc Studied the composition , educational background , age , grade and post training of coach who is engaged in teen-agers basketball training ,find that at present coach's level remain to be improved, the coach's flow block of smooth, the sequence train is insufficient, effect not good enough Be to improve it with beneficial result, ought to clear the guiding ideology that post train, ascertains the concrete target, mission, adopts effective measure

Key words: adolescent;basketball; coaches;current situation;sequence train

1 前 言

篮球运动传入中国已有一百一十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发展。而近十多年,在世界篮球赛场上,“国字号”球队的运动成绩总好像在做布朗运动――起伏不定,北京奥运会上也没有取得令国人期待的突破。这其中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而教练员作为影响竞技篮球水平提高的重要人力资源无疑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所以,从整体上把握其现状,并进行有目的的培养以提高教练员执教水平显然是很关键的。

本文以我国从事青少年篮球训练的教练员为研究对象,调查了2008年在篮球运动管理中心注册的体校、省青年队、俱乐部青年队的52名专职教练员,参加第11届 CUBA的240名教练员,广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篮球队的60名教练员。访谈了国家体育总局篮管中心官员、高级教练员、知名学者20人次。对访谈结果及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整体上描述目前从事青少年篮球训练的教练员队伍现状,并以此提出改善现行教练员岗位培训的一些设想。

2 结果与分析

2.1 从事青少年篮球训练的教练员概况

2.1.1 教练员的配备

目前,我国培养篮球运动员主要是依靠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从事青少年篮球训练的教练员存在专职与兼职之分,体育系统内的一般是专职,而在教育系统,许多教练员都是身兼教师和教练员两职。调查发现,在体育系统内,从少年队到成年队,教练组人员配备的数量呈递增趋势。成年队配备一名主教练和两名以上助理教练的达70%以上。相比之下,少年队、青年队由于受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整体配备实力较弱。[1]在许多省市的少体校、竞技体校、篮球学校、传统项目学校的篮球队中,只配备一名教练员。在教育系统也存在类似趋势,在中小学一般一个篮球队只配备一名教练员。在高校中,运动水平、竞技成绩较好的学校一般配备两名教练。通过对参加第四届“大超”联赛的16支男队、第11届CUBA男八强和女四强队伍的调查发现,每支球队都配备了两名教练员。

2.1.2 教练员的年龄结构

2008年在篮管中心注册的体校、省青年队、俱乐部青年队的52名专职教练员的年龄结构见图1,呈中间大(30-60岁)、两头小(大于60岁和小于30岁)的趋势。

参加第十一届CUBA的240名教练员年龄分布见图2,年龄在26-40岁年龄段之间的人数最多,说明CUBA的教练员队伍是一支年轻的团队。

广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60名篮球教练员年龄结构见图3,其年龄结构与上述两个群体相仿。

据资料表明,高级教练员出成绩的最佳年龄段是40-50岁之间。另外根据国外心理学家最新分析,人的第二个青春期在40-60岁之间,为贡献期。进入这个年龄段时,无论生理还是心理,都趋于健康、成熟、稳定、有担负重任的能力,有为社会做贡献的强烈愿望,因此可视为最佳贡献青春期。[2]从上面的调查结果分析,现在从事青少年篮球训练的教练员队伍还是一个富有活力和精力的团队,正处于创造优异成绩的大好年龄段。

2.1.3 教练员的运动经历

调查的三个教练员群体的运动经历见表1。从表上结果可看出,目前,从事青少年篮球训练的教练员高水平运动经历缺乏,专家分析认为这是制约青少年篮球竞技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2.1.4 教练员的学历与等级结构

训练的科学化是提高青少年篮球水平的基础,而教练员队伍的能力结构是决定科学化训练能否实现的关键。我国篮球运动管理部门十分重视教练员的能力培养,加强学历教育与培训,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负责青少年篮球训练的教练员的学历层次有了较大提高。调查的三个教练员群体的学历结构见表2。

从事青少年篮球训练的教练员的等级水平也在逐步提高。2008年注册的52名教练员等级结构见表3。

2.1.5 教练员岗培情况

教练员培训正式起步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一开始就受到高度重视,有明确制度要求。人事部和原国家体委于1994年联合颁布了《体育教练员职务等级标准》(人职发〔1994〕17号),规定教练员在申报职务时,必须取得相应教练员岗位培训合格证书。从2001年1月1日起,只有经过教练员岗位培训并获得相应级别岗位培训合格证的教练员,才可以申报晋升高一级教练员职务。目前,教练员培训体系是以学历教育为基础,以岗位培训为重点,包括各类短期培训及信息服务等多种形式。

经过多年努力,篮球项目教练员培训制度与管理体系已基本建立,并打开了与大学生体协联合举办高校和中学教练员培训班的路径,2004年成功与教育部合作举办了首期高校篮球教练员培训班和全国中学生篮球教练员培训班,培训工作呈持续稳定发展的态势。基本上落实了人事部和原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教练员等级标准》中关于“先培训,再上岗”的政策,试行了教练员注册制度,截至2008年,中国篮协已培训在职各级教练员共计800人次左右,注册单位中90%的教练员已经轮训,80%的教练员接受了继续培训,初步达到了“先培训,再上岗”的要求。初步建立了中、高级两级培训制度,已举办了14期高级班、9期中级班和10期继培班(初级班由地方举办)。

2.2 存在的问题

2.2.1 教练员能力结构不甚合理、水平尚需提高

青少年阶段是篮球运动员掌握基本技战术、培养篮球意识的关键时期,教练员的综合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训练的科学化水平。目前,大多数体校、青年队、俱乐部青年队的教练员是专业队退役运动员转型而来的,知识结构较为单一。而教育系统的教练员多是体育院(系)毕业的,知识结构较为全面、学历层次也较高,但缺乏高水平运动经历和执教经验。从智能结构上看,教练员的水平还有待提高。

2.2.2 教练员选聘制度不够科学

在我国,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内从事青少年篮球训练的教练员很少是通过跨行业、跨部门竞聘上岗的,多是本系统、本部门内通过选拔任命。而在美国高校选拔“教师-教练员”的工作是严肃而认真的,对招聘条件具有共识,“多年的教学经验、多年的训练经验、良好的胜负记录、教学能力、选材能力、名人的推荐和口才等”被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

2.2.3 教练员流动不畅

由于我国人事制度和户籍制度的特殊规定,教练员对单位组织还具有高度的人身依附,教练员跨系统、跨部门流动存在制度瓶颈,教练员流动的市场还没有形成,教练员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产权意识淡薄。

2.2.4 教练员岗培工作亟需创新

篮球教练员岗位培训工作存在问题和面临的一些困难表现在:教练员岗培管理未达到规范化、国际化要求;投入不足,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尚未形成;虽然接受岗位基础培训的人数有了一定数量,但还有3/5的专职教练员没有接受过等级基础培训,等级教练员培训班数量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改进;发展不平衡,未形成适应不同层次的教练员培训体制;师资队伍、培训教材建设滞后,选派教学人员的标准、途径和使用办法等不规范、不系统;在培训观念、体制、内容、方法、监察及评价考核形式上有待进一步创新和提高。[LL]

3 教练员岗位培训的发展对策与建议

3.1 岗位培训的发展对策

3.1.1 明确培训的指导思想

篮球教练员培训是一项长期、系统的渐进过程,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在战略上突出岗位培训的地位和作用;站在篮球教练员培训工作是篮球项目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篮球事业的基础的高度来认识和落实这项工作;坚持教练员培训为“奥运争光计划纲要”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服务的方向,以“奥运争光计划纲要”为重点,培训优秀的从事青少年篮球训练的教练员队伍。

3.1.2 制定培训的具体目标

(1)整理篮球岗位培训现有规章制度,按照整体性、优化性、模型化原则,探索青少年篮球队伍教练员岗位培训新制度,构建包括岗位培训管理、教学与教务实施和后勤保障三体系的培训新模型,力争使岗培向规范化、制度化、社会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

(2) 建立教练员综合评估体系,在各层次中培训出一批高水平的教练员,支撑和服务青少年篮球队伍的训练工作,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要避免以运动成绩替代其他考核的做法。

(3)引进市场机制,整合资源,拓宽培训资金渠道。把教练员培训由行政推动为主逐步过渡到以市场驱动为主,树立教练员资本投资意识,开发教练员进行岗位培训的动力。

3.1.3 落实培训的具体任务

(1)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教练员培训制度,在完善二级教练员等级培训体系基础上,建构四级教练员等级培训制度,实行“C”(初级),“B”级(中级),“A”级(高级)和“AA”级(国家队教练员)的四级篮球教练员岗位培训制度。

(2)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使篮球教练员培训目标、内容、方法及制度等与国际接轨,向国际化方向发展,积极探索教练员岗位培训教学新模式。

(3)制定出确实能提高教练员综合能力的岗位培训教学大纲和教材。大纲和教材要根据青少年篮球训练的特点突出针对性,提倡学以致用,注重实战训练、比赛指导、运动队管理、科学研究等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培训。

(4)力争在2-3年内对所有申请并符合资格的青年队、少年队教练员进行岗位培训和完成持证上岗工作,并按继续教育的规定完成继续培训的任务。

(5)加快“体教结合”培训教练员的步伐,加大力度,扩大高校和中学篮球教练员的培训范围,使越来越多的基层教练员纳入中国篮球协会的教练员等级培训体系之中。

3.2 改善教练员岗位培训的建议

(1)在体育系统内严格执行“先培训、后晋升”和“先培训、后注册上岗”规定,做到凡未取得岗位培训合格证书的教练员,不能参加职称评定;凡未能参加培训的在职教练员,必须尽快参加相应级别教练员岗位培训,并通过考核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凡未取得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和继续培训合格证书的教练员,不允许注册,也不能带队参加比赛。

(2)改进培训教程的编写,按照“三结合和三突出”(强调系统性和针对性、突出针对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实践性;强调基础与应用相结合、突出应用)原则,针对不同层次,选

取不同教学内容,组织不同规模、层次的教练员进行分级岗位培训,构架培训教学体系新模式。

(3)实施学历教育和岗位培训配套,提高教练员的科研能力。对于刚退役转而从事教练工作的专业运动员可采取“学历教育在先,岗位培训随后”的培养形式;而针对刚出校门的新教练则实行“岗位培训在先”的形式。激励教练员从事科研工作,克服“搞训练的不搞科研、搞科研的不搞训练”的怪现象。

(4)继续展开与教育部的合作,利用中国篮协在教练员培训上的经验和优势,拓展更大规模和深度的高校和中学篮球教练员培训,将高校、中学篮球教练员培训纳入中国篮球教练员等级(“B”、“C”级)培训中,协调发展职业和非职业篮球。

(5)坚持“请进来,走出去”道路,扩大与美国NCAA、欧洲塞黑教练员委员会和国际篮联教练员委员会的沟通和合作,重点培养我国优秀年轻教练员。

参考文献:

[1] 赵晶,闫育东我国篮球教练员与运动员人力资源探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0(4):23-25

[2] 高兵对参加CUBA联赛教练员现状调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5

[3] 杨再淮,俞继英我国业余体育教练员培养现状与对策[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7):1-3

青少年科学教育培训范文5

组织领导。学校成立由校长办公室牵头,由教导处、教研组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教师“青蓝工程”培养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协调与管理。

制度保障。学校制定《“青蓝工程”培训方案》,建立《青年教师校本培训成长工程培训记录本》,同时结合绩效工资改革,修订相关考核制度。

经费保障。学校在教师培养的费用上毫不吝啬,将教师培养经费列入年度预算。为了确保教师培养工作的顺利实施,学校多渠道筹措经费,保障教师培养工作必需的经费开支。

时间保障。为了保障培训学习,学校规定每周三为集中学习时间。每两周集中进行教研组活动,每周进行备课组活动,不定期举行教师观摩、研讨,时间另外安排。教师课余可以自主学习,通过报刊、书籍和网络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为了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课堂组织与管理能力。提升课堂教学的水平,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制定“青蓝工程”培训计划。通过培训,促使青年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升师德修养水平;理解并初步掌握课程标准:形成教育教学能力:提高青年教师对学校教育理念和教育文化的认同度,尽快融入学校的教育文化,缩短青年教师的角色转换期。

制定“聚焦课堂教学,创新班级管理”论坛活动制度。学校制定“青蓝工程”论坛活动制度,规定每年组织以“聚焦课堂教学,创新班级管理”为主题的论坛活动,参加对象为教龄五年以内的青年教师。学校第一届青年教师论坛围绕如下两个主题:一是以助学稿为研究载体,聚焦课堂教学,突出“先学后教。精读实练”和“小组合作,培养自主”等课改理念:二是以礼孝教育为研究载体,关注学生心理动态,创新班级管理模式,促进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等德育理念。各位青年教师畅所欲言,有的讲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有的讲教学中的心得。论坛结束之后,学校把青年教师的论坛文稿整理成册,颁发给每位青年教师,意在让每位青年教师取长补短、扬长补短、变短为长。不少青年教师经常会拿出来翻阅,认可这样的交流形式,因为这不仅可以交流工作中对教育教学的困惑。还能学习其他同龄教师的宝贵经验,有助于自己的专业成长。论坛活动还评出一二三等奖。学校购买大量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作为奖品颁发给各位青年教师。面对这样的精神食粮,青年教师都说比任何实物都来得更有意义。

确立青年教师教研论文征集评比活动的制度。学校制定“青蓝工程”论文征集活动制度,规定每学年每位青年教师必须上交教育教学论文,由学校组织评比并推荐优秀论文。参加市教研室论文评选,或推荐《慈溪教育科研》《宁波教育科研》等杂志发表。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论文写作水平,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专门聘任每门学科的教研组长、骨干教师、高级教师为论文指导教师,指导青年教师的论文写作。每年一届的青年教师论文大赛,极大激发青年教师撰写论文的积极性,青年教师的论文在慈溪市获奖的比率大幅度增加。

开展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引领青年教师成长。根据平时的观察、青年教师座谈会和教师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等多种形式,了解青年教师的发展现状,了解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阻碍因素,以每位青年教师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抓手,分类、分层和分步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学校专门为青年教师建立个人成长档案。观察和记录他们专业成长的历程,借以促进青年教师专业的个性化发展。青年教师由于刚刚参加工作,很多方面要从头学起,比如如何有效完成教学工作、如何合理实现班主任工作、如何处理师生关系和同事关系等。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显得很繁琐,促使很多青年教师疲于应付各种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和心情来参与教科研活动。在这样的情况下,不能只从制度角度给青年教师太大的压力,而是要从榜样角度给青年教师更多的动力。

关注小现象、小问题和小策略研究,引导青年教师放低视角、叩问细节。一是鼓励优秀青年教师参加德育“小课题研究”。德育“小课题”是以班主任、心理辅导老师、团队老师、德育管理者、一线教师为研究主体,围绕“育人为本,立德为先”的主题,突出一线德育的特点,侧重实践探索的课题。德育“小课题”属于个人专项课题,相对于其他的教育科研课题来讲,侧重实践探索,具有起点低、入手快的特点。学校鼓励教师关注身边的德育细节。让个别优秀的青年教师申报德育“小课题研究”,促使其在实践中较快地提高教育科研的能力和水平。近几年来,在学校鼓励与支持下,多名教师积极申报宁波市德育“小课题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更多青年教师,特别是年轻的班主任,也都自觉和主动地加入德育“小课题研究”。二是鼓励优秀青年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关注教育界的热点。教育一直在进行着改革,新的理念要求青年教师不断研究、探索,这样才不会被改革的潮流所抛弃。“翻转课堂”、“微课”、“微课程”等新名词接踵而至,一线的教师又有多少人了解、关注呢?接受新事物、新理念,更需要青年教师去充当先锋。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学习活动

自主学习培训。学校图书馆先后购置大量教育书籍。为每一位青年教师每年订阅150元与教学有关的报纸杂志,要求教师每学期至少认真学习一本教育理论刊物并撰写读书报告。学校开放教师阅览室,鼓励教师有效利用业余时间展开自学,阅读教育教学刊物、教育专著、中外名著,上网浏览各种信息、查阅各种教学资料,引领教师由“外培”转向“内培”,促进教师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撰写学习心得、反思笔记,把学习和教育科研活动相结合。

外出考察“取经”。培训分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集中培训主要是理论讲座、专题报告、研究讨论等。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教师专业化、职业道德规范和班级管理、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培训、教育教学能力培训、教育科研能力等。分散培训主要是自主观看优秀课录像等,通过集中点评、交流,以及行为跟进课的课例分析与研究,利用集体的智慧,开发教师创新的思想,促进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教育科研方面的提高。学校每年划拨一定数量的经费,安排不同层次的青年教师外出访问、考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学习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以及有效的管理方法,推动青年教师在班级管理、课堂教学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全面提高。

专题研讨活动。学校经常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种讲座、班主任工作等专题研讨活动,高水平、高效率的讲座让青年教师获益匪浅,让他们深刻地意识到。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不仅要有热情和干劲,更要有智慧和巧劲,要在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中渗入科学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教育方法,更要顺应学生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善于抓住一切教育契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

青少年科学教育培训范文6

K:中国科技教育

z:张奇

1:本项目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2:世纪是信息社会的时代,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知识经济社会的新要求。传统的信息技术教育仅注重操作技能的培养,单调的教学内容和单一的学习方式无法满足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需求。

2003年,英特尔公司将针对青少年信息技术教育的资源引入中国,与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合作开展了“英特尔。电脑创新思维计划(2003~2005)”项目。其教育理念与新的教育改革理念非常一致。经过一年的试运行,项目更名为“中国科协――英特尔。求知计划项目”,于2004年11月在中国正式启动。

1:本项目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如何实施?

2:英特尔®Learn)求知计划是一项帮助处于技术条件不足地区的青少年获得未来社会成功技能的公益性教育项目。项目主要针对8~16岁的青少年,内容立足于实践、技术与社区,采用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Project Based Learning),围绕现实生活社区主题设计课程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一系列基本的课题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字技能、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对众多参与项目的学生而言,这是他们首次将所学的信息技术运用于实践活动中。他们学习用画图软件制作邮票和电脑桌面背景;用数字处理软件设计名片和海报,介绍、宣传社区;用电子表格软件制作调查表并完成调查。最后通过多媒体制作向家长和同学展示学习成果,分享自己的发现。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青少年不仅掌握了技术,也为社区和学校做出贡献。目前,有30小时初级课程《技术与社区》和30小时中级课程《技术与工作》。今年还将推出36小时面向16~25周岁青少年的高级课程《技术与创业》,将创业理念与计算机应用技能结合,进一步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思维能力。

本项目有一套完整的管理实施体系。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与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教育事务部组成全国项目管理办公室,共同制定项目发展规划,组织项目实施并进行必要的支持和管理。依托科协系统的青少年工作网络,项目在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各地的青少年科技中心作为各省的项目管理机构,负责当地的项目实施,选择合适的项目培训中心开展项目培训,并组织主题活动。北京大学教育系的教学支持组通过现场教学支持、在线教学支持、学生作品反馈等方式在全国范围开展教学支持工作,提升项目教师水平,提高培训质量。北京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专家评估组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1:本项目的培训教师从哪里来?项目对教师有哪些启示,对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及创新思维有哪些作用?

2:项目教师由学校或课外活动中心的信息技术教师兼任,教师在授课之前都需要接受专门的培训。通过参与式的培训,教师们将经历一个理念更新和转换的过程,通过自身实践理解掌握项目理念。

项目课程从素质教育视角给教师们带来很多启发。在求知计划课堂中,教师们发现,自己的角色不再是直接解答学生的问题,而可以引导鼓励学生通过探索、查阅资料、使用工具、同伴交流来自己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课程设计由教师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完成,并指导学生如何做好“诤友”来指出别人作品的优点和不足。此外,传统的一人一台计算机的学习模式固然可以让学生有更多操作练习的时间,但是两人小组共用计算机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更多的交流和协作,而4~5人组成的团队共同完成一个项目,能更好的帮助他们掌握团队合作技能。

求知计划在课堂中通过“制定计划”和“交流分享”等教学环节来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和课程最后的大作业都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应用技能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表现是项目评估中尤为看重的。

1:本项目每年都开展一个主题活动,主题确定的依据是什么?都产生了哪些社会效益?

2:求知计划项目的主题活动是在课堂培训之外开展的,项目学生、教师或家长共同参与的具有特色的公益性活动。每年全国项目管理办公室、教学支持组和项目评估组专家都会综合考虑参与者需求和主题活动能对项目培训质量起到的促进作用,共同商讨确定当年的全国活动主题。已经做过的主题包括“珍惜粮食,节俭生活”、“防震减灾”、“低碳在我身边”等社会热点话题,还有学生作品评选,教师论文、教案评选等活动。参与项目的各个地区除了参加全国性主题活动,还都会在当地开展具有本地区特色的主题活动。例如,北京在密云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让家长和学生一起学习信息技术,并用学到的技术宣传当地旅游资源。

项目主题活动促进了学生关注社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在学生所在学校产生了积极影响,而且也影响了社区和学生家庭,更加有助于传播项目倡导的教育理念。

1:如何评价每次培训的效果?

2:求知计划项目对培训有一套专门的评价量规,教师会从原创性、必备要素、技术技能、表达能力、合作性五个方面对学生作品进行考评,看学生达到“需要提高、接近期望、达到期望、超过期望”之中的哪个层次,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另外项目有一套网上评估系统。每期培训结束后,授课教师会登陆项目评估网站填写该期培训信息,在年度培训任务完成后还会填写教师调查问卷,借此我们可以了解教师在一年中对培训的感受和认识上的变化。培训教师还会按评估要求,选择学生作品发送到项目邮箱,骨干教师会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和反馈,帮助教师进一步提高培训水平。

1:项目实施了几年,有哪些值得推广的成功经验?目前还存在的困难和挑战是什么?

青少年科学教育培训范文7

一、加强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的组织领导

1、成立由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市长任组长,组织、教育、科技、科协、环保、团委、妇联等部门主要领导和各县(市)区分管教育工作的领导任成员的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规划制定和任务落实的督导、检查、考核。

二、实施“青少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1、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推进新科学课程的改革,在全市中小学校推广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性教学、探究性学习,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中小学校要按规定开足开齐科学实验课和信息技术课,普通高中在通用技术课程中加强科技动手操作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加强创新方法的普及应用。

教育部门要会同科技、科协等部门,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开展“TRIZ”理论(发明问题解决理论)为主的创新方法的普及应用,传播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提升青少年的创新能力、激发青少年的创新兴趣、增强青少年的创新技能,从而为培养造就更多富有创新激情、精通创新方法、勤于创新实践的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

3、深入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系列活动。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积极配合科技、科协、环保、团委、妇联等部门,深入开展“中小学生科技课走进科技馆”、“科普大蓬车和流动科技馆进校园”以及“中小学生走进大专院校、科研单位、重点实验室”、“青少年科学主题实践和体验”等特色科技活动;利用主题周(日)和纪念日开展专题性科普活动;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征文比赛、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画展、青少年科技创新书画展、青少年制作网页、程序设计、科技小发明等系列活动,组织中小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和区、市每年一届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小学生电脑制作大赛、中小学生机器人大赛、“未来杯”中小学创意设计竞赛活动和科技创新论坛等活动,鼓励青少年参与科技创新和发明创造。

4、加强面向青少年的科普能力建设。

地区各类科技馆、博物馆、展览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普教育基地、高校、科研机构、重点实验室和高新技术园区等免费向青少年开放,并广泛开展经常性的青少年科技教育和科技创新实践活动;鼓励支持各中小学校建设“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和“科普示范学校”,推动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广泛经常开展。

三、加强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

1、建立专兼职的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

各学校每个年级至少要配备一名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专兼职科技辅导员,并将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纳入教师岗位培训计划进行培训,注重科技创新理论和技能培训,提高其科技创新综合水平,不断提高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科技实践活动的能力和水平。

2、充分发挥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作用。

完善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组织机构,充分发挥其在科技辅导员业务培训、继续教育、学术研讨、学术交流和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中的作用。

四、建立青少年科技创新保障激励机制

1、加大对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的投入。

各级政府对所属学校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每年进行考核,对考核获得优秀等次的学校,以以奖代补方式给予5—10万元奖励,专项用于“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科普示范学校”建设、运行和开展各项科技创新活动。同时,积极引导、鼓励社会力量支持和资助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

2、充分保障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的待遇。将

青少年科技辅导员统筹纳入教师绩效工资考核,依据《自治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水平评价标准条件》以及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称评聘的有关规定,参加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聘。

青少年科学教育培训范文8

[关键词]高校新教师 岗前培训 现状 建议

一、岗前培训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提高新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目前多数高校所引进的新教师都具有硕士以上学历,他们都具有较深厚的任教学科的专业知识。但多数新教师未曾接受过教学技能方面的专门培训,教学方法和经验比较欠缺,不具备驾驭大学课堂教学的技能。高校教师不仅要具有专业化的知识体系,还应具备专业化的教学技能。岗前培训能够帮助新教师掌握高等教育的基本理论,掌握作为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2.有助于提高新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

高尚的师德是创建高水平大学的必备要素,学校要完成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任务,就必须拥有一支具备较高思想道德素质的教师队伍。但是,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下,一些青年教师淡化了对理想的追求,功利倾向严重,育人意识退化。通过岗前培训,有助于新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强烈的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3.有助于提高新教师的科学研究能力

在科研方面,一方面青年教师很少能承接到较高级别的科研项目,另一方面,青年教师发表在核心刊物的论文太少,独创性的学术著作更少,获得专利的科技成果也不多。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相结合是高等学校的特色和优势。岗前培训能够帮助青年教师掌握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增强青年教师的科研创新意识,提高青年教师的自主创新能力。

4.有助于新教师尽快完成角色转换

岗前培训是帮助青年教师尽快完成角色转换的重要途径。高校教师主要来源于非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他们中绝大多数没有高校教学经历。学校有必要通过岗前培训帮助他们完成这一转变,使他们具备教师职业所必需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了解大学教师的职业规范,培养其热爱教师职业的思想。

二、高校新教师岗前培训现状

目前北京市各高等院校都参加由北京市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举办的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培训课程包括《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概论》、《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大学教学技能》,共五门课程。《高等教育学》目的在于使教师了解高等教育学的基本理论, 拓宽教育视野, 初步确立科学的教育观念, 掌握从事高校教学、德育及科研等工作的基本知识;《高等教育心理学》目的在于使教师掌握高校教育工作中所必需的心理学知识, 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熟悉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 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技能和水平;《高等教育法规概论》目的在于使教师了解教育法规的基本知识,进一步树立依法从教的观念, 成为懂法、守法、护法的人民教师;《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目的在于使大学青年教师明确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条件下提高个人道德觉悟的必要性。

三、完善岗前培训制度的建议

校内岗前培训应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新教工座谈会

通过召开新教师座谈会, 可以给新教师们提供一个相互融合、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平台。另外,新教工座谈会可以使新老师尽快熟悉环境,融入新的城市。

出席新教工座谈会的领导应包括在校的所有校级领导,以及党政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工会、团委、教务处、研究生院、科研处、人事处、后勤处等部门的负责人。新教工座谈会应包括以下几个内容:一是学校领导与青年教职工见面,校领导介绍高校的价值观念和高校的形象以及学校历史沿革、现实状况及未来发展, 让新教师了解学校奋斗历史和光辉业绩及办学特点和学科优势, 知道学校发展的规划和办学理念, 达到知校爱校的目的。二是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向新教工介绍学校教学、科研、人事等相关政策,与青年教工交流教学、科研、学习生活等方面共同关注的问题,对青年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给予解答。三是高校的师资管理部门要利用新教工座谈会这一平台做好岗前培训的宣传组织工作,让青年教师认识到作为一名合格大学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同时要使青年教师充分认识到岗前培训不仅是自己成为合格高校教师的必要条件,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名教师法定的权利和义务。

2.师德教育专题报告会

对新教工进行师德教育也是校内岗前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师资管理部门要聘请两到三位长期坚持在教育教学一线工作,战胜困难坚持教育工作,成绩显著, 多次获得部级表彰的优秀教师为新教工做师德教育报告。这些优秀教师们可以结合自己做教师、做学问的体会和经验,通过多年教学生涯中最深切的体会、最精彩的华章,讲述怎样做一名优秀的教师。通过专题报告使青年教师既认识到作为高校教师必须有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 又认识到高校教育工作是大有可为的, 增强他们成长成功的信心。同时这些教师的毅力与勇气也能促使青年教师自觉克服懒、散习惯及过分追求享受的思想倾向。

3.名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学等理论知识具有普适性,对新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因此这些理论知识是教师从教必备的条件性知识。但是,除了学习教育基础理论方面的知识外,新教师更需要懂得如何将教育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如何在教学技能方面获得较大的提高,对新教师而言,学习他人经验仍是一种有效的入职途径。因此,要多给青年教师提供这样的机会,主管部门可以从全校选择有显著教学特点、教学效果好的教师为新教师作观摩教学。通过现场听课,可以提升新教师的组织课堂教学、驾驭课堂气氛的能力、因材施教的能力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现场听课,也有助于新教师解决在以后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实际教学问题,有助于将理论性知识运用到他们的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

总之,岗前培训是高校新教师上岗前必需的重要环节。师资管理部门要结合形势的要求,因时制宜地开展岗前培训工作,使岗前培训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青少年科学教育培训范文9

【关键词】青少年 科技创新 成长 培养

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要把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从教育这个源头抓起,努力建设有利于创新型科技人才生成的教育培养体系。”中小学校是“科教兴国”的后备军培养基地,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摇篮,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科技人才的源头。为了落实党中央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精神,在青少年中培养科技创新人才,责任自然就落到教育战线上的教师身上,特别是科技教育战线上的广大科技辅导教师身上。在培养青少年创新人才过程中,大家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我也是一名科技教师,想与大家探讨新形势下培养青少年创新人才的理念、形式、途径,目的是共同学习,共同提高,使我们的科技教育工作更科学,实效性更强,更能适应社会发展。

第一,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基础,是培养青少年创新型人才的前提。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应该是以增强知识基础为前提,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从而形成创造性思维。扎实的基础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起着显著作用,因此,在选拔参加科技活动的选手时他们的成绩最好是优秀的,性格是开朗的、活泼的,这样的学生视野开阔,有超越传统规范的勇气,有触类旁通、杂交互补的综合思维;优秀的学生想象力较为丰富,反应灵活。从我校历年来参加各种科技创新活动的选手来看,他们的成绩是优秀的,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表现都是突出的,而且在其他学科成绩也是名列前茅。由此看来,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基础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前提。

第二,各学科知识的交叉融会贯通,是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各学科知识是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的,有时是相辅相成的。我们的科技活动可以说与生物、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学科是联系紧密、不可分割的。书本知识是理论,科技活动是实践,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经过这样的学习和磨炼,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培养。我校2011级3班学生陈照君同学,原来的物理成绩较差,但他对科技活动特别感兴趣,且动手能力、反应能力远远超过其他同学。在参加了机器人活动后,不但在机器人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而且其他学科成绩也大幅提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准备2010年重庆市机器人比赛活动项目过程中,有近两三周的时间是在科技室度过的,我时常为他的其他学科学习担忧,出乎意料的是他在耽误这两三周学习后的物理考试中,居然考了全班第一名。当我问起他你没有听老师上课,为什么成绩又考这么好时,他笑着对我说,我凭理解和自己看书自学的。此事成为当时班上的焦点、学校的新闻。由此看来,学科知识是融会贯通的,是可以相互促进的。

第三,青少年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系统的专业训练。创新并不是空中楼阁,需要夯实基础,而系统的专业训练就是打基础的工作。在专业的训练中,教师应起到引领作用,要有一桶水的作用,这样才能把专业知识向学生详细灌输。对于青少年来说,一些专业知识对他们是陌生的,有些是第一次接触的,如发明创造、什么是发明、发明的特点、发明的性质等。又如科技论文的撰写,撰写的格式、步骤、内容要求以及其他方法等,都需要教师对他们进行培训,都要求他们进行系统的学习。再如,机器人的知识,必须要教会学生懂得如何编写机器人最基本的程序、基本结构的搭建等。机器人有多种,每一种机器人的程序是不同的,都要经过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功不可没。就拿我们重庆南岸区来说,成立了青少年科技辅导站,由几名专业辅导教师对全区进行培训和指导,他们不但要教会各学校的辅导教师,还承担着部分学生的学习和训练工作。在他们精心培训指导下,南岸区在青少年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市级、部级、世界级等各级各类大赛中获得上千次大奖,部级冠军有之,世界冠军有之。在科技创新发明中, 仅珊瑚实验小学就有23项科技发明获得国家专利。事实说明,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专业的、系统的、基础的知识培训和学习是必要的、不可缺少的。在培训过程中,教师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不应只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是学生思维的启发者。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应为“导学”,把学生摆到一个相对主导的地位,而教师摆到一个相对辅助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只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掌握了这些最基础的知识,才会人才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