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高中地理的教学设计集锦9篇

时间:2024-03-23 09:00:54

高中地理的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的教学设计范文1

[关键词]语言情境;地理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7012501

教学口头语言情境(简称为语言情境)是教师将真实的或虚拟假设的事物,抽象的科学规律及原理,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对事物或人物的情感认识,对教学、学习及工作、生活的态度,通过对字词、句子、语法进行合理整合后,形象、生动、准确地表达出来,引导学生如历其境地去想象、体验、思考、判断、理解并加以吸收,从而达到晓理、动情等教书和育人的双重目的。

一、语言情境设计的目标

语言情境教学要侧重学生的过程体验,使学生学会学习方法,重视学习过程,才能真正达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要求,这也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教师在设计语言情境时,要考虑到: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想象,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设计的语言情境要与教学内容联系紧密或者有一定的相关性;情境语言要通俗易懂,学生听完就能够理解,甚至可以明白教师为什么这样设计语言情境;情境语言要有一定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他们能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地理学习当中来;语言情境要有迁移性,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与能力,引导学生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达到教书育人的双重目的。

二、语言情境设计的指导思想

1.明确设计及使用目的。教学之前,教师就应该对语言情境的使用有明确的预期。

2.符合学生认知能力。情境语言要通俗易懂,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让学生易于接受。

3.精选素材。教师应该根据教W目标精心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常见性的教学素材。

4.注重选择切入点。教师事先选择好教学内容的切入点,使语言情境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注重语言过渡及艺术。

5.灵活把握运用时机。课堂教学状况千变万化,有些情况的出现可能会有利于语言情境的设计和应用,教师应该进行敏锐地捕捉并加以利用。

三、教学案例与评价

【案例】

(课程标准要求: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师:同学们最近有没有关注乌克兰局势啊?

生:关注了。

师:乌克兰亲欧和亲俄派政见不同发生冲突,乌克兰克里米亚为什么会成为争夺的目标呢?

(学生意见不一)

师:我们先来看一下乌克兰地图,找出克里米亚的地理位置。克里米亚是沙俄控制黑海沿岸、地中海、巴尔干地区的基地,还是俄罗斯四大海军舰队之一的黑海舰队司令部所在地,所以俄罗斯决不会放手任由乌克兰倒向北约联盟或西方国家。除此之外,还有历史遗留问题及民族主义原因,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查一查资料。

师:2014年3月16日克里米亚举行全民公投,克里米亚人民以压倒性的优势投票同意加入俄罗斯,俄罗斯总统普京3月21日已签署总统令,从法律上完成了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联邦。美欧已经明确警告俄罗斯,如果俄罗斯承认克里米亚公投的结果,他们就将制裁俄罗斯。那么,为什么克里米亚人民自愿要求从乌克兰独立出来并加入俄罗斯呢?

(学生纷纷摇头)

师:从乌克兰的地理位置图,我们可以得知乌克兰的气候类型。乌克兰的冬天非常严寒,俄罗斯宣布供给克里米亚的天然气价格由原来的每千立方米450美元降到每千立方米270美元。可见,资源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意义非凡,甚至可以决定一个国家未来的政权走向。我们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的资源就叫自然资源,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自然资源。

【点评】

高中地理的教学设计范文2

地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教师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为前提,以帮助学生掌握独特的地理语言为要求,以教会学生正确的地理学习方法为目的,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小马过河”中探索出地理知识的内涵与乐趣。“发现性教学”课堂的设计策略有以下几点:

一、知识联系生活

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将课堂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学习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运用地理知识。例如:在学习“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想一下生活中有哪些合理利用水资源的行为,又有哪些浪费水资源的行为。这样有效地拉近了学生与教材知识的距离,学生通过回想、讨论和交流,可以说出很多关于水资源合理使用或浪费的行为。这时,教师再导入教学内容,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状态,学生在自我探索中不仅掌握了理论知识,同时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二、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探索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和发现空间,使课堂教学由枯燥的“填鸭式”转化为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

三、知识立足实际

课堂教学设计要时刻立足课本内容,并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地考察”机会,使学生在自然实践中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实现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目标。例如:通过对所在地的空间功能分区剖析,归纳广泛的地域结构分化特点,使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确实是对自然特点的整合和缩写,而不是与实际脱轨的死板文字。

高中地理的教学设计范文3

地理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在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为了达到培养国家公民的目的,我认为地理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大量实践,尤其是学生的野外实践活动。这样才能让学生从身边环境开始,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然而作为学生,能参与地理实践的机会和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参与地理野外实践并有所收获,我认为需要在本地结合课程内容建立一些适合学生活动的实践基地,开发具有可操作性的地理野外实践课程。

一、地理野外实践基地的开发设想 野外考察活动由于受环境安全、学习时间和考察难易程度等条件的限制,适宜选择以就近为主,路线安全,地理特征明显,具有实践价值的地点。而考察活动的时间可以选择天气较好,课业负担较轻的时段,例如针对七星岩景区喀斯特地貌特征明显、类型多样因此设想将其开发为野外实践基地,步骤如下:

1.查阅文献,收集资料 教师查找相关资料,研究七星岩喀斯特地貌类型、分布、特点和成因等背景材料。整理这些素材,最后形成基地资料文稿。

2.实地考察,精确考察目标 教师进行实地考察是课程设置的重要环节,因为在考察的过程中,要思考如何设计实践课程,计划课程实施的进程和预估效果。如:教师在考察时要对典型地貌作以全面、系统地观察和考察,并做好记录和拍照工作。

3.室内总结,绘制考察线路图 将实地考察的结果结合前期收集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典型考察目标,并绘制考察线路图。  

二、野外实践考察方案的设计

1.预期目标

(1)通过对七星岩喀斯特地貌的考察,了解本地该地貌的类型、成因和特点,探究流水溶蚀的过程;

(2)学习野外考察的一般方法和步骤,用相机拍摄一组反映该地貌的照片,做好考察过程的原始记录;

(3)运用考察素材撰写考察报告,提高学生撰写论文的能力;

(4)举行实践活动成果交流和答辩会,提高学生合作与思辩能力。

2.考察前准备工作 相关知识简介及介绍考察方案;成立学习小组,进行考察纪律及安全注意事项教育;准备考察工具:笔记本、笔、相机,稀盐酸,如有条件可携带便携式GPS等。 3.学生考察学习设计 共分为四组,以组长主持、全组合作的形式,每组分别完成以下其中一项学习内容:

小组

考察内容

收集素材

思考问题

1

喀斯特丘陵、溶蚀洼地、溶洞、石笋、钟乳石,地下暗河,落水洞等喀斯特地貌

拍摄一组相片并作好文字记录

喀斯特地貌有哪些特征?是如何形成的?

2

观察七星岩喀斯特丘陵上的土壤与植被;用稀盐酸鉴别岩石性质。

拍摄一组相片并作好文字记录

石山上的土壤与植被有何特点,为什么会这样?

3

天柱岩不同高度的溶洞

拍摄一组相片并作好文字记录

一共有几层溶洞,这些溶洞是通过那些地质作用形成的?

4

石室岩摩崖石刻

拍摄一组相片并作好文字记录

这些石刻记录于什么时期?对当时的地理环境进行了怎样的描述?

4.成果交流 师生共同对本次地理实践课程做出总结和评价。

三、对地理野外实践活动感悟与思考    

从教学角度考虑,我认为开展野外实践教学会给师生带来一种全新的体验:    

首先,野外实践教学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高中生学习了很多地理理论知识,但是这些概念只是课本中抽象出来的符号,落实在不同区域会呈现不同的现象,因此仅仅课堂教学会使实际的生活和书本的内容出现断层。而地理野外实践活动就是连接课堂与现实的桥梁。地理野外实践活动改变了他们传统的认知方式,不单是仅靠耳朵听,还要用手摸、用眼看、甚至用鼻子嗅,面对与书本上不一样的东西,他们会不断地提问,肯定、否定、再提问。这样的学习过程,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敢于质疑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小组合作能力等,为其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野外实践教学使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会发生改变。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使教师这一知识传授者的行为受到限制,不能将地理这门学科经典和精髓的学习方法——即野外考察(调查)传授给学生,教师因此也逐渐丧失了野外考察的能力。地理野外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地提升了教师自身的野外实践水平,促进教师不断思考探究,有利于教学研究的发展。同时也使师生之间的关系与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和评价发生改变,如更关注学生学习的实践性与参与性,更重视学生学习评价的持续性与即时反馈性。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演变成为一种教学相长,互相帮助,共同探究,合作学习的关系。

高中地理的教学设计范文4

系统理论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一个有机整体,其构成必须包含三个要素,即元素、相互关系、存在环境。对于高中地理教学而言,教学本身可看作为一个系统个,其中地理学科内容、学科教学目标、老师、学生等都是教学这个系统的元素,相互之间存在着紧密关联,并且教学目标是使教学系统发挥最大功能、实现最优化教学的前提。

教学设计理论认为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环节、教学评价是教学的过程与操作流程,是优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而其中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在教学中起到提纲的作用。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教学的目标不仅是为了知识与技能,而且还应该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与方法,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施是完成教学多元智能的基本保障,是培养学生地理基本素养的前提。

2.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与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目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对教学目标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并没有足够的认识,使得在教学中对教学目标的意识缺乏严重。在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中,目标形式上的陈述不规范,教学目标的主客体混乱,没有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在教学目标设计的内容上,由于意识的缺失使得目标设计内容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教学目标的内容不合实际,过于空泛,无法准确的表达地理教学的内容和目的;教学目标体系不全面,三维教学目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不健全;教学目标要求不合理,对学生起不到激励、引导、激发、合理评价的作用;教学目标缺乏个性、差异性、层次性,没有准确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基本情况,使得教学目标的实施失去了应有的效果。

(2)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有些时候,虽然老师制定了高中地理教学目标,但在实施的工程中,由于意识、能力等方面的因素,造成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教学目标设计与实际的课堂教学内容不相符,导致在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实施与教学过程脱节,比如教学目标而没有教学环节,有教学过程而没有教学目标等。在教学目标的实施中,由于缺乏足够的应变能力,使得教学目标的实施过于机械化与随意化,对于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意外并不能最初及时有效的反应,而是仍然按照此前设计好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进行,或者设计好的教学目标在实施过程中,由于课堂突发意外的发生而随意更改教学目标,或者盲目的添加教学目标,使得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偏离高中地理教学的总体目标。此外,高考带来的压力使得一些教学目标形式化、片面化。

(3)原因分析

在主观因素方面,多年的传统教育模式以及高考压力的影响下,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多数不愿在教学中做出改变,担心教学模式的改变会影响到学生成绩;多数高中地理老师在实际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对于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施总是存在诸多问题,这是因为他们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地理教学专业素养不够,短期内无法完全驾驭目标教学方法;过于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得多数老师缺少更为深入的教学研究和教学经验交流,这极大的阻碍了教学目标设计与实施的质量和效果。

在客观因素方面,应试教育仍然是目前高中教学的教育模式,学生的升学成绩是决定教学评价的唯一指标,这就使得考试形式、评价制度成为制约搞高中地理教学目标设计与实施有效性的重要因素;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及考试评价方式的制约,使得高中地理教学目标设计与实施的相关理论研究较少,老师在实际的教学中缺乏足够的理论指导与实例借鉴;此外,大班模式的教学使得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施存在较大困难,无法全面将所有学生,从而制约了高中地理老师教学目标的制定与实施。

3.高中地理教学目标设计与实施的策略

(1)教学目标设计策略

在高中地理教学目标设计中,要遵循整体性、全面性、差异性、灵活性的原则,依据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学习内容、教学条件、学生情况等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设计的步骤一般为:(分解高中地理教学目标使其具体化、细致化)(研究学生背景,使教学目标的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个体性、高效性)(分析地理学习内容,确定学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进而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表述教学目标。

高中地理的教学设计范文5

一、 展示案例:直观再现课改不同时期地理教学过程设计的演变(表1)

二、分析差异:纵横向结合分析课改不同时期地理教学过程设计的变化

1.课堂导入设计凸显直观性、情境性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始,好的导入能起到集中注意力、活跃思维和激发求知欲的作用。表1显示:地理新课程改革前,地理课堂导入是以教师平铺直叙式的讲授导入为主。案例中的教师虽为学生例举了学过的“美化、磁化、公式化”帮助学生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但依然是从知识到知识,创新性不够,学生积极性和好奇心未能充分调动,课堂气氛不够活泼。随着新课改推进,课堂导入发生了变化:2005年采用文字与图片、影视结合,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有利于发挥其主动性和参与性,为课堂教学创设了轻松而开放的基调。这一特点随着新课改的继续推进愈加明显:2011年教学设计中,课堂导入选用当下“民工潮”、“春运”等相关图片展开,提出问题,引发思考。经比较发现:地理课程改革后,课堂导入部分更加注重直观、新颖,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调动参与性,凸现学生主体地位。

2.新课讲授设计明显发生变化

(1)教学内容:“教教材”导向“用教材教”。新课程改革前,教师课堂教学更多依赖于教材,以知识学习为主。研读案例发现,2001年以阅读课文回答问题为主要教学方式;在2008年教学设计中,实现了教材与图表的结合;在2011年教学设计中,教师为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学生认识,在教材学习基础上配合投影教学等。可见,新课改实施后,地理课堂教学的内容实现了由教教材向以教材为基础,引导学生自己建构认知的转变。

(2)教学方法:讲授法导向多法并用。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式,选取合适有效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在2001年教学设计中,教师主要通过讲授法传授新知识,教学方法单一,教师主导性强,学生主体性不突出。新课改之后,地理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如在2005年教学设计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尝试采用启发式教法等;到2011年,案例显示地理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上表现出更大的自主性和科学性,能够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3)师生地位:教师主体导向学生主体。教师与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性明显,而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之教学活动,学生的主体性就较为突出。新课程改革前,地理课堂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倾向明显,教师的主导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被弱化,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这一现象在2001年教学设计中体现明显;到2005年,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将图表与教材结合,学生独立思考回答问题,主体性开始凸显;2011年,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地图册,在学生回答、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纠正、解释,并补充说明,可见,学生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教师则“退居”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和辅助者。

三、地理教学过程设计变化的启示

1.关注情感教育,注重情感培养

地理新课程推进后,一个突出的变化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三维一体,即教学过程不仅要重视知识掌握与技能习得,强调学生体验和感知的方法与过程,还要培养学生对人、对己、对自然及其相互关系的情感态度与价值判断以及做事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这就要求教学中应更加注意对学生进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教育,把学生认知上的“会学”与地理情感上的“乐学”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趣激疑,以趣导知,知趣相融。

2.目标渗透过程,过程中实现目标

地理教学目标是地理教学活动的灵魂,对地理教学活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而地理教学过程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因此对地理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就成为地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地理教学过程设计环节,应将教学目标融入地理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选择合适媒体与方法,开展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上首先设计三维教学目标,保证目标的全面性;其次注意目标的陈述。目标表述要具体、完整,同时还应可测量、可评价,并在教学中能够进行评价和反馈。

高中地理的教学设计范文6

【摘 要】课堂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阵地,高中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可忽视的力量。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并分析高中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方面存在的不足,并且从“解读新课标”“熟悉新教材”“全面了解学生”“准确定位自身”四个方面论述了能力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 高中地理;课堂设计能力;能力培养;策略

地理教学中,“教师如何教,为何教,教什么,要达到什么要求”已经成为目前地理教育科学研究的重大发展课题,也就是说高中地理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迫在眉睫。“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是改革的核心理念,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双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以及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成为了改革的核心目标。

一、相关概念界定

1.教学设计的定义

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现代教学与学习、传播学、教育技术学等理论基础与技术,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设计并试行解决方法并从中找出解决问题最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

2.地理课堂教学设计能力

地理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就是指地理教师依据一定的地理课程标准,对地理教学内容和学习者进行分析,确定恰当的地理教学目标,选定合适的地理教学方法、媒体,设计地理教学评价,从而形成的设计地理课堂教学方案并对其评价修改的能力。

二、影响高中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因素

1.课标把握方面有所欠缺

地理课程标准是国家地理课程最基本的纲领性文件,它体现了国家对各个不同学段的学生在地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它对于地理教师全面理解地理教学要求,明确了每一章、每一节的教学目标等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可是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有的地理老师没有课程标准,大部分地理教师即使是手头有课标,也不会刻意的花很长时间去研读,在课标的把握上不尽人意。

2.教材开发不够彻底

高中地理教材是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基本组成部分,更是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托,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桥梁和纽带。通过调查问卷和与老师的交流中,笔者明显的感觉到,很多老师“唯教材是瞻”,可是却没有对教材进行足够的利用和开发,只是为讲教材而用教材。仅仅是把教材的内容和盘托出,教材的深入开发和再开发做的不够到位。

3.对学情分析不够重视

学生是地理教学活动的主体,只有了解学生的各方面特点,才能达到应有的地理教学效果。而每个学生由于本来的学习能力,以及相关知识水平的差异性,在上新课之前,要对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有大概的把握,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的表现是不一样的,可是多数老师只是把眼光聚焦到成绩优秀和偏上的学生身上,没有足够的分析每一位学生的学情,这是新课改后所不提倡的,应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4.教师自己的不足

每一位地理教师走上教学工作岗位后,就应该肩负起应有的责任,自己的学识水平要不断的充实与提高,固然有些老师只是满足已有的水平,不屑于学习了,认为学习是学生理所当然的,还有一部分老师积极性和热情都已不似刚踏上岗位的时候,出现了很严重的职业倦怠情绪,在“混日子的状态下”等待退休。

三、新课程下高中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培养策略

1.解读新课标,引领课堂教学设计新变化

新的教育理念要求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高中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多数的地理教育工作者意识到教师在课程改革中重要作用,教师对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对地理课标的理解和解读,以及他们所领会的教学理念直接对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实施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不难看出,解读新课标,是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必然选择,只有精通高中地理新课标的要求与指向,才能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全面准确的传输给学生知识、方法和能力,才能适应新课改的大环境与大形式。

2.熟悉新教材,把握课堂教学设计之重点

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把握是地理课堂教学设计的基础。分析和组织高中地理新教材内容的主要依据是教学目标,要解决具体“教什么”的问题。教材则是教学的蓝本,具体的知识都是通过教材引申和扩展而来的。地理教材内容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设计中,综合考虑各个部分的衔接,大到目录章节的联系,小到知识点和教学因子之间的关联,因为教材的每个组成部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教学内容。

高中地理老师要对地理课本进行精细的研读与探究,只有根据课标的要求熟悉和吃透课本上的内容,才可以对教材进行再开发,挖掘教材上粗略涉及的内容,补充一些接近生活和高考所需的内容和知识,才可以给学生们恰当的展示应该掌握和学习的相关地理知识。

3.全面了解学生,重塑课堂教学设计之依据

首先要了解学生是不是已经具备了学习新知识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目标的设计方面可以有据可依,不同的学生应该有梯级的教学目标设计。

其次,还要分析哪些是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知识,哪些是需要老师进行点拨和引导的,需要老师创设情境把远离学生生活经验的知识转化到接近学生生活实际上来。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既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的实际的知识经验水平,还能很好的联系新旧知识,做到知识学习的连贯性,提高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准确定位自身,完善课堂教学设计之保障

教师是实际教学过程中联系“教”和“学”的纽带。新课程下确定的培养目标和倡导的学习方式要求高中地理教师关注学生的终身成长,改变传统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以新的姿态出现在教学过程中,明确自身扮演的角色和应起的作用。

例如,“地球的运动”内容一直都是地理教学的重点,更是教学的难点。这一节内容被编排在必修一教材(人教版)的第一章第三节,学生刚对宇宙中的地球有了一点了解,老师在讲授这样部分知识的时候,要把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调动起来。以“地球自转”这一知识点为例,老师在讲解时可以先给出概念性的知识点,然后组织一个小活动。

活动:地球自转方向

①请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旋转地球仪,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借助地球仪的旋转,请同学们以地球的侧面以及南极点和北极点上空三个不同的视角下为观察点,说出地球的运动方向。

②请同学们动手,找三个代表在黑板上分别画出地球的侧视图、南极俯视图、北极俯视图视角下的地球自转方向,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

③在活动中老师应提醒学生画出重要的经纬线,以及区分经纬线在侧视图和俯视图上的画法区别,如果学生的初中地理知识基础薄弱的话,老师应该画出并进行一定的讲解,标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时候要求学生标在正确的位置上,掌握“北逆南顺”的规律。

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教师的学识水平,知识结构,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对教学结果的量化和和学生的评价方式等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地理教师应该更大程度的去拓宽自己的知识积累和架构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完善评价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实战经验,不断为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增加砝码,积累方法。

参考文献

[1]邵俊峰.地理课堂中“学案、情境、任务”型教学策略的实践——以人教版“山岳的形成”为课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0,11

[2]黄文娟.地理课堂教学提效四要点[J].新课程(综合版),2010,6

高中地理的教学设计范文7

【关键词】地理 教学设计 教学模型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7-0106-01

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质量,因此如何突出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型的优越性,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是目前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分析与解决的问题。

一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内涵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主要是综合多种教学方向与教学技术,包括地理学、心理学、建构主义、多媒体教学技术等,来分析现代地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设计出一定的解决方式,同时还需要对结果进行评价并改进的一个过程。教学设计的宗旨在于提升学习效率,更好地为学生服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实际的教学问题与学生需求出发,设定一个动态的、科学的教学思路,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二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分析

第一,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设定的难易程度要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基础,目标太高,学生会丧失学习的信心;目标太低,学生学习感受不到压力。因此教师应重视合理的教学目标的设定,重视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即教学基本价值观念,倡导素质教育与综合教育。

第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针对教学内容进行具体分析,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学习兴趣,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三,重视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提高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理解程度。这要求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尽可能地设计教学实验,使学生参与到实验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手能力,同时也最大化地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能力。

此外,还需要强调高中地理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培养,教师应该充分巩固并完善自己的地理知识与地理教学能力,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人格魅力。另外,还需要掌握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明确每个学生的兴趣、能力与心理生理特点等,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 高中地理教学模型分析

随着教学设计的不断发展,教学模型逐渐出现并发展起来,从最初的肯普教学设计模型到后来的史密斯-雷根模型到现阶段的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模型,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传统教学思维的限制,推动了地理教学系统的规范与科学发展。

高中地理教学模型主要是以地理教学需求为基础的,包含学生实际学习内容与学习层次要求的一个系统,因此,首先需要对学生的地理知识掌握状况进行分析,包括学生的地理认知结构、地理思维形式、地理心理认知能力等,通过这些分析来设定实际的地理教学模型是采用发现式教学、传递与接收式教学、探索式教学还是启发式教学。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模式,教师均需要进行情景的创设,同时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源,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学习框架设计能力的培养,推动教学效率的提升。

教学策略的设计要以地理教学内容及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变量,有针对性地确定地理教学策略,选择采用发现式教学策略,或示范模仿与假设-推理结合的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教学过程的结构设计需要符合学生的基本认知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多媒体等现代高科技辅助手段的应用,以优化教学过程,丰富教学形式。这里要注意教学媒体的选择要与传播学的基本理论相融合,以突出匹配律与谐振律。教学设计还需要通过评价与反馈来检验其效果,并在后期不断对计划模型与方案进行修改,以推动整个教学设计的良性发展。

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地理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具有不同维度与体系下的系统性与有序性。如当学生对地转偏向力这个知识有欠缺时,会对之后学气环流、大洋环流以及天气系统造成很大的困难。因此需要重视理论基础上的实践、计划基础上的动态、具体基础上的可操作,从而推动整个地理学科教育的发展。

四 结论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作为提高地理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需要教师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明确教学目标,完善教学手段,同时还需要分析学生的实际地理知识构架,在寓教于乐中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地理教学模型的构建是地理教学设计的升华,教师通过对多种地理教学设计进行分析与总结,提炼出适合自身教学发展的一套规范教学模型,能够有效地提升地理教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素质的综合提升。

参考文献

高中地理的教学设计范文8

一、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的教学设计和创新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在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目标中也明确提出应让学生“重视地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地理问题”;而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地理及其他学科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

1.着眼于学生基本素养的全面提高。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设计中,有数理化知识的渗透设计,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可以使学生意识到学科之间的联系。想学文科的学生,会好好学习数理化知识;想学理科的学生,也会好好学习地理知识,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智慧和能力,还使学生的基本素养全面提高。

2.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设计理念中,要设计好课堂的导入、活动和课后训练,在其中渗透数理化知识,让喜欢理科的学生在地理课堂上不会觉得乏味,喜欢文科的学生可以耳濡目染到数理化知识。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到地理知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主动地去学习。

3.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新课程教学设计要求注重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设计中渗透数理化知识,可以使学生掌握全面的知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不仅为学生今天的学习生活服务,还为学生明天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关注教学目标的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经验和需求,适时调整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的因素。

1.制定的目标必须是知识技能、能力培养和情意发展这三项内容的统一。高中自然地理包含许多的数理化知识,要让学生掌握自然地理知识技能,必须先要让学生掌握一些数理化知识技能。知识技能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目标,但它只是一个低层次的目标。能力发展目标是比知识技能高一级的目标。一个人能力的发展,需要掌握更多的相关知识。情意的发展是最高级的目标,学生通过数理化知识的帮助理解高中自然地理知识,这个过程需要坚强的意志、严格的自律等情意的发展相配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更热爱自然地理,热爱学习。

2.制定的目标必须具体、明确、难易适度。高中自然地理中的数理化知识具有难度大和超前性的特点,制定教学目标时,必须要合理渗透,教学要适应学生的现有水平,还要考虑到他们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不然会导致顾此失彼,反而让学生对地理知识没有很好地掌握。

三、关注教学方法的设计

教学方法的设计主要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教师本人特点及规定的教学时间来选择教学方法,并合理地、恰当地配合,使学生在掌握系统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发展能力和改进学习方法、激发求知欲望三个方面都达到最佳效果。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可以运用物理化学中观察法、实验法。如在讲解地下水中的自流井和承压井的时候,学生难以理解,可以让学生观察物理实验:连通器。通过观察,学生就好理解了。

四、关注教学内容的设计

教学内容的设计主要是指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突出重点,找准难点及其解决的办法。在高中自然地理中包含许多的数理化知识,这些涉及数理化知识的地方,往往是难点。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可以根据教学目标,适当补充一些数理化知识以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如在讲解大气的热力环流时,先讲解大气压强的知识P=ρgh,可以帮助学生明白下面的压强比上面的压强大,低压值可能比高压值大。

教学中要注意教学内容的难点、重点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时间安排和方法的选择,在内容讲解上不能过分补充数理化知识,造成课堂上应该讲解完的地理知识没讲解完。方法上也要注意,要在合适的时机合理地渗透,才不会漏讲重点的知识。

高中地理的教学设计范文9

关键词: 课堂教学设计 重要性 方法

课堂教学设计是一个分析教学问题、解决问题并对解决方案问题方案加以实施、评价、修改以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的过程。课堂教学设计的内涵可见,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就必须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对象的特点,科学地制定出教学目标,合理、有效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呈现有序、最佳状态,以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一、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一)课堂教学设计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

课堂教学设计内容包括:明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案、教学方案实施、教学评价、教学方案修改五个环节。其中,明确教学目标为课堂教学指明方向,教学方案的选择与实施,使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受到约束,确保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有一个清晰认识和整体把握。教学方案的实施、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了教学活动中松散、本末倒置等不良现象的出现。对实施方案进行评价和修改,保证了教学活动高效、有条不紊地开展。

(二)教学资源科学、合理、有效地利用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的保障。

课堂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素质,使之能在实践中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总结经验。课堂教学设计通过经济、高效地选择教学资源和媒介工具,合理拟订教学进度、精确时度,准确评价和分析教学结果;及时有效地修改教学方案,使教学活动中的教师、学生、设计方案、资源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取得最优教学效益。

(三)课堂教学设计促进教学理论和教师素质的共同发展。

长期以来,由于教学研究倾向于理论完善,因此脱离了教学实践,使教学理论成为“纸上谈兵”,而课堂教学设计作为理论与实践沟通的桥梁,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通过教学实践,不仅将现有的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中,而且使教学理论得到实践检验,促进教学理论的充实和完善,并将教学经验升华为科学理论。

开展课堂教学设计,离不开教师技能。在传统师范教育中,忽视对教师教学技能培养。而课堂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发挥自己的特点成为课堂教学组织者、引导者[1]。教师不但要掌握和熟练应用教学理论,而且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因此,课堂教学设计不仅促进了教学理论的补充和完善,而且为教师教学技能的成长和素质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可行、高效的途径。

二、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

“文无定体,教无定法”。面对不同学生,课堂教学不能“一成不变”,只有高效、合理地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一)挖掘教材、依据学情,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导向,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师应做好对教材内容的深入挖掘,对教材进行分析及应用,将教材内容情景化、静态知识生动化;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拓展,吸收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符合学科内在的逻辑性的同时,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突出教学目标的重点与明确教学目标的难点;使教学目标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和针对性。

(二)课堂教学设计优化,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中,可供采用的方案多种多样。此时,选择采用哪种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对各种方案的效能进行全面、系统对比,选择出最佳教学方案,在选择过程中,不能只考虑眼前的短期效益,还要兼顾长远效益。要考虑设计简单、方法易行、节省教学时间、应用范围广、适应性强这五个方面的因素。所以,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应考虑到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以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准确地进行教学评价,及时有效地修改教学设计方案。

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要阵地,教师通过观察自己或他人课堂而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或教学行为,感悟和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2]。课堂教学设计是否“行之有效”,要从五个方面评价: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教学活动是否围绕教学任务开展;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和解决课堂出现问题是否及时,修改方案是否有效。使教学设计修改建立在教学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设计。

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设计主要围绕“教什么、怎么教、学到些什么”这三个问题组成,“教什么”即教学目标的制订,“怎么教”是课堂教学方案的选择,“学到什么”是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即教学监控与评价。只要将这三个问题解决好,才能使课堂教学设计变得科学、合理、优化,促进教师教学素质和技能的提高及教学理论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