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图书编辑工作计划集锦9篇

时间:2022-06-02 06:32:37

图书编辑工作计划

图书编辑工作计划范文1

 

关键词: 装帧设计;被动;创作主动;策划 

 

不少在出版社工作多年的美术编辑,常会困惑于美术编辑在出版社的“边缘”地位:美术编辑煞费苦心拿出的设计,总编辑、文字编辑及发行人员众说纷纭,不能认同;美术编辑的工作既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又难以为出版社创造品牌,因此在出版社的编辑人员“排行榜”中,美术编辑的位置一定不会太靠前;在出版改革的大潮中,装帧设计室又因其尴尬的地位常常成为各家出版社先行改革的目标。困惑、牢骚、灰心,是出版社装帧设计人员常见的情绪。 

抱怨是无济于事的。在图书出版工作中,在图书市场的产品流通中,装帧设计的定位是客观存在的:它只能是因图书的存在而存在,它的从属地位是不会改变的,无论其文化的根基是多么深厚,无论其艺术生命是多么顽强,它只能是一种外延形式,是图书本体的包装,过分强调它的独立作用和独立性有违出版工作的客观规律。但是,美术编辑可以选择——是继续固有的模式,被动地接受;还是自如地驾驭,改革创新,从大出版的真正意义上确立美术编辑工作在图书出版发行中的位置。 

装帧设计如何从“被动”走向“主动”呢? 

 

一、坚持装帧设计的创作主动性 

装帧设计因图书的存在而存在,是一种外延形式,是图书本体的包装。装帧设计即刻意地精致和完整一本图书的全部,是在完成图书的整体美。在直观的美感中,感动读者,感动他人。没有主题就没有创意,书装艺术离不开书的主题。 

坚持装帧设计的创作主动性,也要始终以主题为本,以完善图书的整体形态为要旨,自觉把装帧作为从属性的客体来定位、来做文章;倘若在创作中能不时提醒自己:他人会怎么认识这个主题,认识这件作品,假如美术编辑换一个角度、退一步思考问题呢,退一步才能海阔天空,才能为创作主动性的坚持提供更大的空间,从而在创作中做到游刃有余。 

听一位做书的朋友说起,现在卖书,50%卖书皮。这话虽不十分贴切,但现在书商做书,对书装要求的苛刻是很难想象的。“虽说不是货卖一张皮,但是如果图书没有好品相,就一定不会畅销。”一些图书策划工作室,美术编辑的位置是举足轻重的。很多图书策划人不约而同地把美术编辑的作用放大到了几乎和文字作者“等量齐观”的重要程度,在接待图书作者、探讨稿件、策划出版时让美术编辑全程参与。装帧设计者要把手中的活做精做细,做得富有生命和个性,就必须在有限的空间里,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唯有主动,想象的空间才能自由、活跃、不拘一格。设计艺术是主观、能动、积极、活跃的行为,是从无到有的一种艺术体验,装帧设计若失去了装帧艺术家的创作主动性,作品将失去鲜活的生命力及观赏的价值。吕敬人先生的装帧作品《朱熹榜书千字文》之所以脍炙人口,除了他对装帧艺术独特的感悟能力和审美情趣外,与外界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试想如果因某些相左意见而对该作品进行“修正”,那这件作品能如此完美吗? 

优秀的装帧设计就是一个路标,引导读者如何尽快找到图书的主题;就是一座桥梁,搭建了作者与读者的通途;它也是一种诱惑,引诱读者购买的欲望。有缜密思维的装帧设计的视觉引导,从一开始就能先声夺人,与读者展开一场读书定位的谈话。 

2006年是国内市场大众健康类图书风行天下的一年,然则这些图书的命运却不尽相同。除了选题策划、营销策划、出版品牌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之外,装帧设计,甚至是封面设计,就已经在健康类图书销售的阵地上起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

要坚持装帧设计的创作主动性,坚持装帧设计的审美引导功能。现在不少出版社撤销了美术编辑室,请一些设计工作室、广告公司来设计。其视觉效果是不容置疑的,但细品味,大部分作品总觉得少了些什么:也许是书文化的底蕴,也许是对书的感觉,似乎明确的告白多一些,给人于启迪、于联想、于精神情感尚欠缺了些。 

 

二、从“设计”到“做书” 

做书,是选题的后策划,是在作者的原稿确立以后,文字编辑的加工和美术编辑的包装、制作行为。 

目前,普遍的加工模式是文字编辑先对文稿进行编辑加工,后交美术编辑设计,如养路工的各分一段,责任分明。也因此,美术编辑常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也很难做出令人满意的设计作品。 

美术编辑应改变被动的状态,甚至把自己的触角伸向文字编辑的领域。而不只是停留在书籍装帧的表皮打扮或简单的内文装饰这一层面。在选题策划时就应与文字编辑一起熟悉文稿的内容,探讨书的开本,策划书的形态和装帧方式,从抽象思维逐渐转变到生动具体的形象思维上来,尽可能多地采取合适的编排手段(如增加图表、插图,变动字号等),尽量将书稿做新、做活、做通俗。

美术编辑要完整一本书的策划意念,不应是单一的封面或版式的片面行为,在遵循该书策划者的初衷时,逐渐逐级发散自己的创作思维,成熟创作思路,时刻反省自己的加工行为,弥补文字加工的单一和欠缺,深入浅出,亦可相得益彰。《朱熹榜书千字文》是吕敬人先生的力作,无论从书的开本、形态,还是装帧材料的使用和三维与二维空间的连贯处理,都不难看出做书者为强化做书意识所尽的心力。其木板、羊皮、纸等传统书装材料,其激光嵌刻的汉字和古朴、实用的锁扣,经现代设计观念的结构和组合,令人叹为观止,而内文的散页装订,可挂贴、可描摹、可复印、可制版,对喜书者言,从收藏、从观赏、从教学均为佳选。我国出版的各类书法艺术书籍颇多,类中不乏精品出众之作,但《朱熹手书千字文》的出版,无疑从气魄上、外观上都力压群芳,为精品中之精品。 

同样内容的一本书,同样的发行渠道,仅仅因为换了一张皮儿,把“面子”(封面)乃至“里子”(版式)做了一下改换,就有可能变滞销为畅销——这就是图书装帧的力量。那么,怎样才能让装帧设计更好地“拉动”销售力呢?这就需要美术编辑一定要“多管闲事”,不断地向文字编辑追问:“读者群体如何定位?大约什么定价?销售渠道都有哪些?……”这其实也就是美术编辑角色转变,从单纯的设计到有意识地做书。 

图书编辑工作计划范文2

装帧设计因图书的存在而存在,是一种外延形式,是图书本体的包装。装帧设计即刻意地精致和完整一本图书的全部,是在完成图书的整体美。在直观的美感中,感动读者,感动他人。没有主题就没有创意,书装艺术离不开书的主题。

坚持装帧设计的创作主动性,也要始终以主题为本,以完善图书的整体形态为要旨,自觉把装帧作为从属性的客体来定位、来做文章;倘若在创作中能不时提醒自己:他人会怎么认识这个主题,认识这件作品,假如美术编辑换一个角度、退一步思考问题呢,退一步才能海阔天空,才能为创作主动性的坚持提供更大的空间,从而在创作中做到游刃有余。

听一位做书的朋友说起,现在卖书,50%卖书皮。这话虽不十分贴切,但现在书商做书,对书装要求的苛刻是很难想象的。“虽说不是货卖一张皮,但是如果图书没有好品相,就一定不会畅销。”一些图书策划工作室,美术编辑的位置是举足轻重的。很多图书策划人不约而同地把美术编辑的作用放大到了几乎和文字作者“等量齐观”的重要程度,在接待图书作者、探讨稿件、策划出版时让美术编辑全程参与。装帧设计者要把手中的活做精做细,做得富有生命和个性,就必须在有限的空间里,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唯有主动,想象的空间才能自由、活跃、不拘一格。设计艺术是主观、能动、积极、活跃的行为,是从无到有的一种艺术体验,装帧设计若失去了装帧艺术家的创作主动性,作品将失去鲜活的生命力及观赏的价值。吕敬人先生的装帧作品《朱熹榜书千字文》之所以脍炙人口,除了他对装帧艺术独特的感悟能力和审美情趣外,与外界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试想如果因某些相左意见而对该作品进行“修正”,那这件作品能如此完美吗?

优秀的装帧设计就是一个路标,引导读者如何尽快找到图书的主题;就是一座桥梁,搭建了作者与读者的通途;它也是一种诱惑,引诱读者购买的欲望。有缜密思维的装帧设计的视觉引导,从一开始就能先声夺人,与读者展开一场读书定位的谈话。

2006年是国内市场大众健康类图书风行天下的一年,然则这些图书的命运却不尽相同。除了选题策划、营销策划、出版品牌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之外,装帧设计,甚至是封面设计,就已经在健康类图书销售的阵地上起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

要坚持装帧设计的创作主动性,坚持装帧设计的审美引导功能。现在不少出版社撤销了美术编辑室,请一些设计工作室、广告公司来设计。其视觉效果是不容置疑的,但细品味,大部分作品总觉得少了些什么:也许是书文化的底蕴,也许是对书的感觉,似乎明确的告白多一些,给人于启迪、于联想、于精神情感尚欠缺了些。

二、从“设计”到“做书”

做书,是选题的后策划,是在作者的原稿确立以后,文字编辑的加工和美术编辑的包装、制作行为。

目前,普遍的加工模式是文字编辑先对文稿进行编辑加工,后交美术编辑设计,如养路工的各分一段,责任分明。也因此,美术编辑常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也很难做出令人满意的设计作品。

美术编辑应改变被动的状态,甚至把自己的触角伸向文字编辑的领域。而不只是停留在书籍装帧的表皮打扮或简单的内文装饰这一层面。在选题策划时就应与文字编辑一起熟悉文稿的内容,探讨书的开本,策划书的形态和装帧方式,从抽象思维逐渐转变到生动具体的形象思维上来,尽可能多地采取合适的编排手段(如增加图表、插图,变动字号等),尽量将书稿做新、做活、做通俗。

美术编辑要完整一本书的策划意念,不应是单一的封面或版式的片面行为,在遵循该书策划者的初衷时,逐渐逐级发散自己的创作思维,成熟创作思路,时刻反省自己的加工行为,弥补文字加工的单一和欠缺,深入浅出,亦可相得益彰。《朱熹榜书千字文》是吕敬人先生的力作,无论从书的开本、形态,还是装帧材料的使用和三维与二维空间的连贯处理,都不难看出做书者为强化做书意识所尽的心力。其木板、羊皮、纸等传统书装材料,其激光嵌刻的汉字和古朴、实用的锁扣,经现代设计观念的结构和组合,令人叹为观止,而内文的散页装订,可挂贴、可描摹、可复印、可制版,对喜书者言,从收藏、从观赏、从教学均为佳选。我国出版的各类书法艺术书籍颇多,类中不乏精品出众之作,但《朱熹手书千字文》的出版,无疑从气魄上、外观上都力压群芳,为精品中之精品。

同样内容的一本书,同样的发行渠道,仅仅因为换了一张皮儿,把“面子”(封面)乃至“里子”(版式)做了一下改换,就有可能变滞销为畅销——这就是图书装帧的力量。那么,怎样才能让装帧设计更好地“拉动”销售力呢?这就需要美术编辑一定要“多管闲事”,不断地向文字编辑追问:“读者群体如何定位?大约什么定价?销售渠道都有哪些?……”这其实也就是美术编辑角色转变,从单纯的设计到有意识地做书。

笔者最近参与了社里一套孕产保健类图书的策划过程。孕产保健类图书在市场上可谓琳琅满目,同样选题的图书不计其数。很多的同题材畅销书也已深入人心。那我们的图书如何取胜?笔者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形式高于内容。

是“内容高于形式”,还是“形式高于内容”,永远是装帧设计人员苦苦寻求的问题。笔者个人认为,“形式高于内容”也是图书设计的突破之处。而且这种新的设计理念,在对很多图书的装帧设计上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孕产保健类图书的读者对象主要是将为人父母的年轻读者,为了孩子舍得投资,同时他们也需要丰富实用的信息指导育儿过程。在装帧设计上,首先选用轻松活泼的暖色调,增加和读者之间的亲和力。开本选用大24开本,这样内文可以穿插大量的图片,使阅读更加轻松。设计上更贴心地增加了照片粘贴处、“每周感言”等。阅读结束后,此书也可以成为一本孩子成长的纪念珍藏书。选用厚度较厚、手感舒适的轻型纸,100多页的内容可以达到普通纸张200多页的厚度,从直观上给人一种视觉丰富的信息。该书现正在开发和制作阶段,这也是笔者有意识地参与做书,有意识地以装帧设计来引导文字加工的一种尝试。

美术编辑在图书的大出版空间中,不是不可为,而是大有可为。美术编辑需要转变观念,变被动的等、靠为主动的参与。

作为美术编辑要坚信:读者通过外在形式的启迪,诱发了阅读内文的欲望,而在阅读的过程中,又能体验到外在形式所给予的视觉的轻松和审美的愉悦。美术编辑的做书意识和方式在做书过程中举足轻重,作为内容的延续,装帧设计能够完成文字所不能替代的内容。

图书编辑工作计划范文3

一、选题策划能力

选题策划能力决定着出版社的行业地位和发展前景。近年来,随着区域化市场大为减小及全国性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空前提高,编辑在做选题时,必须注意选题的“新颖性”“适时性”“针对性”“可行性”。“新颖性”是指书稿的内容新或角度新,有独到的特色。“适时性”要求编辑具备敏锐的目光,准确把握各种事件的动态、趋势,及时做好选题策划。“针对性”是指找准选题的读者对象,精确调研同质竞争图书和潜在的同质竞争图书信息。“可行性”是指在策划选题时要充分考虑到选题的资金投入规模、作者群的大小、本单位的团队营销能力、同质图书的竞争状况等。

稿件的落实和编辑加工也是图书编辑的重点工作。稿件的落实首先需要编辑准确把握选题内容,掌握作者群的地域分布、领域内的相关层次、所需的劳动报酬和稿件完成的速度等。特别要对主要作者的学识水平、业务能力、写作态度和经验、已发表作品的质量等进行充分的调研。作者确定后,编辑应在作者动笔前与作者进行认真商量,深入交流,让其准确领会选题意图。写作展开后,编辑应及时了解进展和遇到的问题,尤其要注意形势发展、有关学术动态和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及时与作者共同调整内容结构和写作计划,编辑只有将传统的书稿编辑程序前置,才能既体现选题策划意图,又能提高工作效率。

编辑加工阶段,图书编辑要仔细地通读全稿,除了应从政治观点、理论价值和学术水平等方面来审读稿件外,还应该从正文结构、辅文成份、语言文字等多方面、多角度对书稿进行全面而仔细的审读,正确判断和审定书稿质量和出版价值。

三、图书推介和市场分析能力

传统的图书推介一般采用新书介绍、书评、书摘或者利用名人效应邀请知名人士进行点评和推荐,也有采取现场签名售书和图书出版会的形式来做推介销售的。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博客、微信等传播手段日新月异,读者和受众接受信息的渠道和兴趣也趋向多样化。尤其是手机和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的普及,使得信息和传输实现同步化。图书信息的已经不局限于特定空间和时间,对于部分重点图书,编辑可以在编辑过程中就上传、相关信息,使关心和有需求的读者能及时了解图书的相关信息和出版时间表。网络化的传播手段使图书的图、文、声、像相结合,大大地强化了图书信息的传达,提高了推介的效率。这就要求新时期的图书编辑必须掌握和熟练使用现代传媒工具,进一步深化和改进传统的文案写作能力。现代图书推介还要求编辑审美设计的创新,文案的设计要有新理念、新形式、新风格、新面貌,有时尚元素、与时俱进。图书的装帧设计不只是“外衣”,它也是图书内容通过图画、文字和色彩的有机结合,以简约、清晰的方式为读者提供阅读信息和购买依据。这就要求编辑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把图书特色与受众需求相结合,制定恰当而有效的推介文案。最后还要求编辑能与读者和作者形成高效互动,为营销效益的最大化提供空间,为新的选题策划开拓思路。

除了图书的推广营销,编辑还要及时关注市场。传统方式大多依靠书信往来,新媒体兴起后,读者受众能通过各种智能终端在最短的时间内以微博、微信等方式与编辑、作者交流。这是编辑进行图书推介的极佳时机,也是通过图书销售布局、店面的上架情况、固定时间内的销售数量和销售速度,总体评估销售策划落实情况和对销售预案作出可行性调整的最佳时机。首先,编辑要经常关注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了解它们对自己的图书或者与自己图书同类的图书有无报道,是从什么角度来报道的,从中找出热点或自己将来的策划方向。其次,要深入利用网络信息,有选择地关注一些专业网站或论坛,研究这些网站或论坛对自己图书或者与自己同类图书的关注角度。编辑要培养自己从销售数据中分析图书卖点和销售趋势的能力,尤其要关注全国各大实体书店定期的各类销量排行榜、特别是北京新华书店的北京地区销售监控数据以及目前国内最大的三家网上书店当当、卓越、京东的销售数据。

四、品牌意识和持续学习能力

品牌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品牌战略是每个出版社的核心目标。品牌意识应该内化为每个编辑的日常行动和理念,力争实现作者期望值的最大化即多发行、读者期望值的最大化即看好书、出版人期望值的最大化即做好书。品牌意识和精品意识应该是一个优秀编辑的永恒追求,同样也是出版社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市场竞争的不竭动力。

持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决定着编辑未来的竞争和发展水平,如何把自己的学习融入整个工作过程是加强学习意识和提高学习能力的关键。首先要多读书,多学习与编辑有关的政治理论和法律法规,这是图书编辑提高理论素养的核心所在。其次要多交流,多参加学术会议、专业讲座和异业培训。因为很多前瞻性的内容都是通过学术会议来研判的,编辑第一时间介入,能占据有利的时效。专业讲座对相关内容的研究具有权威性和系统性,有利于编辑对文本知识的拓展和深化。很多异业培训所讲授的内容对编辑视野的延伸和思维的拓展有较强的帮助,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有较大优势。再次是多学习。一是向同行中的成功者学习,每一本畅销书或获奖图书的背后,都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和经验,虽然不能复制,但是我们可以借鉴和自我启悟。二是向社会学习,研习社会的现实进而了解社会需要,我们要能够较精准地把握时代脉搏,树立为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的信念。三是向异业创新者学习。海尔的成功秘诀是售后,福特当年的目标是让每一个美国家庭都有自己的汽车。作为一个编辑,我们应为自己策划编辑的每一本图书确定目标。四是向新技术学习,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实体书店和读者俱乐部等营销方式已经式微,就连发达地区的主营书城,现在也是多种经营互动,主力军已渐渐转向网络书店。卓越、当当和京东等大型网店已经走入每一位图书爱好者的生活空间,尤其是智能终端的普及化,图书的销售、传播、推介已经消除了时空的阻碍,变成了全天候、全地域的事情,每天24小时的全天候销售已然现实。因此,编辑必须学会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和二维码等技术优势,为自己的工作助力。

(张国柱,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副社长)

参考文献:

[1] 项其祥. 图书编辑基本素养刍议[A]. 编辑工作论丛[C]. 1997.

[2] 赵j森. 出版社品牌五点谈[J]. 出版参考. 2004(27).

[3] 张晶. 选题策划从信息开始[D]. 出版发行研究, 2006( 6).

[4] 王勇,单晓巍,邓晓群. 图书编辑的意识发展[A]. 学报编辑论丛(第十六集)[C]. 2008.

图书编辑工作计划范文4

关键词:农家书屋 安全系列图书 选题策划 编辑出版 创新创效

党的十六大以后,针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2007年6月,新闻出版总署、中央文明办等单位根据《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部署和要求,联合下发《“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并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和实施。

全国各级出版单位纷纷响应中央号召,针对广大农民群众的需求,策划和出版适合农民群众阅读的各类图书。在农村图书市场百花齐放、品种繁多的新形势下,如何抓住契机,策划出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能够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实用图书选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进入农家书屋重点推荐目录,成为各级出版机构和出版人必须研究和实践的课题。

一、选题是好图书出版的孕育根基

选题是编辑对出版物进行内容选择、设计与创新的一种活动,可以说,选题是图书的灵魂,是图书整个出版过程的关键,选题成熟与否、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图书出版的成败。选题策划中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收集信息,做好市场调研

好选题的产生,需要编辑多方面的积累,选题外的功夫相当重要。只有注意收集多方信息,做好市场调研,才有可能策划出好的选题。策划编辑收集的信息是多方面的:既有市场信息、读者信息、竞争对手的信息、发行信息等外部信息,也有社内长远规划、近期重点图书、成本、质量等内部信息;既有从政策文件和数据资料中取得的信息,又有走出去与用户面对面交流得到的信息。这些信息往往是孤立的、粗糙的、无序的、分散的,策划编辑应用科学的方法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判断和筛选,使之条理化、精确化,从中提炼出有价值、效益好的选题。

2.适应读者需求

读者的需求动机是图书选题策划的基础。读者是图书的购买者和使用者,图书的使用价值最终要在其身上得以体现。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读者对图书的形式、内容、功能的要求是不同的,因此在选题策划中,编辑要明确读者定位,要对读者的需求有高度的敏感和洞察力,并在选题设计中予以充分考虑,从而产生真正适应相关读者群体需求的选题策划理念。

3.要有创新意识

目前,在出版业中存在的一种不良现象:许多图书选题无个性、无特点,只是一味地跟风、翻印,其结果只能是导致出版物结构失衡,同类书重复、撞车,浪费出版资源,读者流失,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大打折扣。解决这一出版行业现状的办法就是选题策划要有创新意识,策划编辑要不断开拓选题领域,选择独创性的选题角度,设计别具一格的选题模式,革新出版物的内容与形式。但是在选题创新和形式创新上,还要把握好一个度,太过超前的选题内容和过于张扬的表现形式不一定能够被用户接受,在适当的时间推出适当的作品才是最有意义的出版行为。

笔者所在的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在《2011―2013年选题规划纲要》中确立了把涉农选题作为重点开发项目的策略。我们在确定选题之初做了大量的市场调研,根据以下几点确立了选题方向。

一是考虑国家有关政策的导向。安全发展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近年来,我国生活安全和生产安全事故频发,给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不安定因素,未来几年政府将下大力气解决全民的安全问题,包括社会安全,环境安全、生产安全、食品安全等各个方面。对于占全国人口总数66%的广大农民群众来说,涉及的安全问题主要有农业生产安全、居家生活安全问题,特别是在天灾人祸情况下如何保障自身安全,如何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二是考虑到笔者所在出版社作为中央级出版机构,多年来,在安全类图书出版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效应和口碑,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三是出版社拥有经验丰富的专家作者队伍和忠实的读者群体。四是有了解农民需求、掌握农业发展动向的农业科技管理部门的支持。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确定了2011年“农家书屋”的图书选题为“新农村热点话题科普知识丛书(安全生产类)”,丛书第一批确定的选题包括《农村生活安全基本知识》《农业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农药安全使用知识》《兽药安全使用知识》《农产品加工与运输安全知识》《农机具安全使用知识》《农村气象灾害与防御知识》,包含了农业、农村、农民对安全的需求,在这些“点”上,体现了为“三农”服务的定位和目标原则,选题视角体现了新意,同时具备了可行性。

二、策划是好图书出版的方法设计

有了好的选题,还要有好的设计思路。如何策划和构架图书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策划就是谋划和筹划,是为了达到选题目标而进行的方案设计。策划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图书组稿、编辑、设计、印刷、宣传和发行的每一个环节。笔者所在出版社策划适应新形势发展的“三农”读物的主要做法如下。

1.内容策划

内容策划是图书选题达到预期效果和目标的根本保证,没有好的、实用的内容,再光鲜的表现形式也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编辑要做好内容策划,首先要对读者对象和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了解读者的文化背景、阅读习惯和实际需求,也就是要了解目标读者需要什么、自己又能为他们解决什么问题,也就是要知道读者能否接受和喜欢编辑所策划的内容。

我们在进行农民书屋选题内容策划的过程中,邀请了从事农业生产、科研、教育的专家进行座谈,听取了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并对所获得的大量信息进行了分析和整理,从而明确了图书内容的定位,即: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入手,引导农民树立健康生活和安全生产的意识,编写指导农民在生活中安全用电、防火防灾、科学膳食、正确用药、合理维权,在农业生产中正确和安全地使用农业机械、农药、兽药及农产品投入品,在农产品加工和运输过程中科学、安全地采用保鲜技术,提高农民的科学生产水平和抗灾抗害能力,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的科学普及知识和实用安全技术等内容;同时在内容甄选时,考虑到读者的文化基础较差,只编写他们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是什么”“为什么”和应该“怎么做”的问题,避免深奥的理论论述。具体到内容的展开,尽可能做到精选,针对读者对象,突出实用性和指导的作用。

2.表现形式策划

表现形式的策划包括内容结构设计、语言表达设计、内文和封面装帧设计等,出发点就是要将每本书设计成内容和形式统一的完整的作品。如果一本图书只是内容好,而没有好的表现形式,仍然不能称之为好的图书。对于广大农村读者来说,高深的理论、冗长繁琐的论证、晦涩难懂的语言是“三农”图书策划的大忌。我们在表现形式的策划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在构建图书大纲框架时,摒弃了章节的表现形式,采用了讲座的形式。每一讲中都设计了许多农民朋友最关心的热点话题”通过话题的设计使读者感觉在与作者交流,拉近了编者和读者的关系。

二是考虑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基础较差,在语言表现形式上尽可能做到简洁明了、通俗易懂,有的还采用了朗朗上口的短句作为话题的标题,使读者很容易地抓住中心内容。

三是在版面设计方面多采用图和表的形式,目的是使要表现的内容一目了然,减少文字赘述,并用具有象征意义的图标活跃版面。我们还请专业美工设计了插图,以吸引读者,使读者能够轻松阅读。

四是在内容表现上设计一些小栏目,如“案例”“安全提示”“专家建议”等,以突出和强调该知识的重要性,提示读者特别注意。

3.装帧策划

由出版社专业美工对所有涉农图书进行统一设计,以形成套书的整体效应,突出出版社的品牌设计风格。另外,在开本大小、内文的版式设计、材料用纸、装订形式等方面也考虑了目标读者群的需求,体现了装帧设计与选题策划思路的完美结合。

4.营销策划

营销策划在图书出版全程策划控制中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为了保证图书出版后最大限度地占领市场、实现利润,策划编辑应配合发行人员进行图书的宣传营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优质图书有了好的营销策划才会尽快地取得良好的市场回报。对于农家书屋系列图书,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立足于入选农家书屋推荐目录,从而纳入政府采购计划;二是通过与有关合作单位共同组织编写,约定在全国“科技列车”和“科技下乡”活动中以赠书和购书相结合的方式,使用出版社出版的涉农图书建立农家书屋或农家科普阅读室,以此保证所开发的农业类图书的基础发行量;三是通过营销部门的宣传和推荐,让该套图书被纳入地方农家书屋购买计划;四是通过书店铺货零售。

三、组织实施是好图书出版的保障措施

对于好图书的出版来说,有了好的选题和完美的策划方案还只是纸上谈兵,把构想付诸实践,变成实实在在的有价值的图书,才是关键问题。要有效地实现编辑的构想,需要作者甄选、讲解策划思路、审读图书大纲、审读初稿、编辑加工、设计排版、三校一读、印刷出版等工作程序。

1.作者甄选

选择作者是保障图书质量和达成编辑的设想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作者选择不当,好的选题策划也难以取得好的结果。正如一幢建筑物,它的设计是一流的、建筑材料是一流的,还必须寻找到一流的建筑施工队伍来完成,才能使精妙的设计与构思通过上等的材料最完美地体现出来,否则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我们在选择农家书屋系列图书的作者时,一是考虑作者的专业背景,既要懂专业,又要懂安全,还要熟悉农村和农业的生产生活情况,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二是要考量作者的文字功底和创作热情,能够配合我们的思路进行创作,避免一些作者按照编写专业书或教材的习惯进行编写。

2.讲解策划思路

在确定了作者后,我们组织召开了研讨会,一是宣讲我们的策划理念和思路,让作者充分了解编辑策划图书的设想和意图,包括读者对象定位、内容定位、创新思路、图书的特点等;二是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适时调整思路;三是布置编写任务、确定书稿完成时间等。

3.审读图书大纲

编辑对作者完成的大纲和样章进行审读,通过审读大纲和样章了解作者是否贯彻了策划思路和设想,整体框架是否合理,内容选择是否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并找出其中的问题,与作者反复沟通,激发作者的创作激情,确保作者编写的大纲完全体现内容定位和设计要求。同时,通过大纲和样章的编写也可以进一步考量作者的甄选是否合适,如果作者不能充分理解编辑的策划意图,或者不愿意配合策划编辑按照特定的思路编写,再或者作者的文字表达能力达不到要求,就要及时更换作者,以保证图书按照出版计划顺利完成。

4.审读初稿

作者完成的初稿往往在表现形式上以及内容表达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这就需要策划编辑在初审时与作者保持良好的沟通,一方面管理书稿的进度情况,一方面及时发现编写中的问题并及时反馈给作者修改,以保证图书的编写达到预期的效果。

5.编辑加工、设计排版、三校一读、印刷出版

一般来说,经过策划编辑初审的书稿,虽然达到了发稿的要求,但还不能达到出版的要求,因此,还需要经过一系列流程使书稿达到国家有关的出版标准。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为保证图书出版质量,制定了《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对图书出版过程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把关。首先,由责任编辑按照《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的要求,对书稿进行逐字逐句的细致加工,发稿后由经验丰富的、具有高级编审资格的资深编辑进行二审和终审,设计排版后还要由专业校对人员进行三校一读,坚持以 “分级管理、分段把关、责任到人、环环制约、奖优罚劣”为图书质量管理基本原则,实行全面、全程、全员的质量管理。通过严格的质量管理和层层把关,最终完成高质量的图书出版计划。

图书编辑工作计划范文5

做好图书策划,要熟悉出版的具体操作流程。图书策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图书策划就是选题策划,通俗地讲就是提出新创意、新点子;广义的图书策划则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选题策划、生产策划和营销策划三个环节。曾经营销出版过《哈佛女孩刘亦婷》的出版人杨葵曾指出,成就一本畅销书,除了编辑对书稿的市场直觉外,更重要的是将成书与推广的步步环节做实。他形象地把潜在畅销书的操作过程描述为“加减分的过程”。

如何把这个“加减分的过程”做好,进而实现“图书可能得百分,甚至获得进入超级畅销行业的附加分”,这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仅就图书策划的流程进行解析,来谈谈我对图书策划的认识。

一、调研市场。定位选题

图书出版的要义是树立形象品牌,赢得读者,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图书选题的市场定位显得尤为重要。要准确地定位选题。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市场调研。譬如要出版某一类图书,必须对此类图书的内容、结构有一个全面、系统、准确的调查,分析此类图书的市场动态和读者群,研究此类图书的销售范围、市场占有率、图书的时效性等。只有经过全面细致的市场调研,我们才能为选题定位找到准确的依据。这是图书策划的基础。

在图书市场相对饱和与读者阅读倾向个性化的今天。编辑在策划选题的时候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要进行图书市场细分,有助于寻找到准确的选题定位。一本书如果没有亮点,也就没有卖点,很容易淹没于浩瀚的书海;一本书只是知识的堆积,不给读者以方法的指导,很难让读者产生购买的欲望。

同时,进行图书市场细分一方面可以找准自己的读者群,切实为读者服务;另一方面可以对图书市场有一个准确的把握,以便更好地培育市场,为出版社树立品牌形象。为避免与摄影类图书,出版领军者的直接冲突,人民邮电出版社的策划编辑团队将自身科技出版的优势与数码摄影紧密结合起来,组织数码暗房类图书的出版,以《Photoshop数码照片处理典型实例》为代表的一批图书成为读者欢迎的热点。从而在更加细分市场的领域为自己创造出新的优势和利润增长点。

对于一个初入行的编辑来说,通过细分市场的方式来进行选题策划,则是一个图书策划的好方法。在市场上同_类图书基本饱和的情况下,细分市场,寻找选题定位,可以使策划的图书有更多的阅读附加值或者是更个性化的阅读体验。科技图书的畅销奇书――《时间简史》则是湖南科技出版社的编辑李永平在寻找与当前同类图书的鲜明差异卖点中,为该套书定下了“弘扬科学之美、体现思想之美”的人文基调,从而把该书打造成为在国内发行约30万册、‘在全球畅销600万册的经典畅销书。

二、执行策划。落实选题

选题定位以后,策划出版的图书的读者对象已十分明确,这时,关键的就是寻找适合写作这本书的作者,找对作者尤为关键。一流的作者加上一流的文笔才能形成一流的文稿。根据选题策划方案,该作者一定要对策划图书的目标读者有所了解,进而做到在内容、体例、语言、风格等方面满足读者的需求。也就是说作者必须是这一领域的专家,对本专业有着较为深厚的基础。具备比较强的语言功底,同时,还能和策划者相互沟通、交流,在写作中真正体会和阐述策划者的本意,甚至弥补策划方案的不足。

为了使写作提纲尽量贴近策划的思路,符合市场的实际情况,在书稿正式撰写之前,与作者的沟通十分关键。笔者曾参与《民航与旅客面对面》一书的策划工作,由于该书稿是面向社会人士以及民航从业人员的科普图书,要达到让旅客喜欢、读者欢迎的效果,本书在写作内容以及风格把握上有着独特的构思:一方面在内容上做到深入浅出地回答旅客关心的问题,另一方面语言的叙述方式生动活泼,增加可读性与趣味性。所以在作者的选择上,采取谨慎的态度,经过多方面的调研与分析,本书决定成立编写委员会,分属不同学科的作者,各有所长,能够保证书稿内容的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和权威性。

本书的编写采取专业化的组织和管理,即从一开始就定位于精品图书。在编写大纲的拟定和审定过程中,听取多方意见;经过多次协商和讨论,制订了详细的编写大纲和编写计划。在内容上做到布局合理、重点突出,在形式上做到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定稿时,为了保证书稿的高质量和权威性,又邀请了相关专家进行了审阅,最后根据专家的建议修改后定稿。在每个环节中,笔者都积极参与其中,包括提供编写要求、编写大纲的审定、与各个作者的多方面交流以及及时关注最新进展,以保证组稿的高水准和书稿的高质量。

,对于新入行的编辑,在选择作者上要多方面考虑。为扩大影响,要寻求“大腕”作者,一定要找到好的切入点。同时,注意进行过程监控,作者每写完一章,立刻交付责任编辑,有何修改意见及时沟通、调整,防止作者全部完稿,而编辑才发觉内容、风格与原始策划出入很大的问题发生。后续加工,关注细节

书稿完成后,出版社要对书稿进行编辑、整理和加工,这项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完成了选题策划、作者选择、样章文案乃至全部文稿。只能算是编辑工作的一半工作,剩下的工作,如配合美编完成的开本选择、版式设计,配合发行完成的定价确定、广告语言等,是编辑工作的后一半“征程’:。

书是个六面体的产品,需要做细每一步,封面书名、扉页、正文的版式、天头地脚、字体的变化,甚至页码的形式……所有这些都需要关注,因为它们是商品的外在体现,与该书能被读者的接受程度有直接关系。

书籍的装帧设计包括封面设计、版式设计、开本、用纸、印装方式等几个方面。新华出版社副社长要力石提出“封面能顶半本书”,因为读者最关注的是有特色的封面设计,只有当他喜欢这本书的封面后,才可能拿起来翻阅书的目录,最后决定购买。封面设计最好能具备以下几条要素:风格独特、设计新颖、雅致时尚,视觉冲击力强。当然不同内容的书,在封面设计上也有不同的风格要求,需要在用色、构思、布局、用字上下工夫。

一个好书名,也往往让作者耳目一新,过目不忘,所以对书名也要进行策划。

另外,编辑在加工和整理书稿时,要注意书稿内容的完整、体例的统一、资料的准确和语言的顺畅。在保证图书质量和贴近市场需求的同时,编辑要尊重作者的权利,尽量保持原作的风格。如需较大的改动,一定要和作者商量,最好由作者按照图书策划者的意图对书稿进行改动,避免造成不愉快的结果。

对于新入行的编辑来说,在后续加工过程中,尤其要注意配合美术编辑完成确定图书开本、厚度、美编风格等工作,同时也要注意卖点提炼、封面导语等亮点的设置。

三、协助宣传。促进营销

在图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各出版社都越来越重视图书营销。但相对于大众读物,科技类图书的营销策略则是少至又少,以至于专业图书的销售不温不火。

图书编辑工作计划范文6

关键词:图书印制环节;图书编辑;重要性;图书出版

中图分类号:G232文献标识码:A

一般情况下,对图书编辑的要求主要体现在良好的文字掌控能力、选题创新能力、市场感知和把握能力以及相应的人际沟通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但是对图书编辑的图书印制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不高,甚至根本没有要求。这就会出现因图书印制失误增加图书编辑工作量、重新返工的现象,因此,探究图书印制环节对图书编辑的重要性对图书编辑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图书编辑要掌握一定的图书印刷拼版知识

图书编辑应当了解一些基本的拼版知识,在发片之前能够对拼版后的版面尺寸和纸张大小进行认真、仔细的核对和比较,保证拼版后的效果得到预期。版面和纸张的核对比较工作虽然很简单,这些越简单的东西越容易被忽略掉,进而给图书编辑工作带来不利影响。例如图书编辑的本意是要做一本24开的竖式书籍,打算每册印4个印张,计划的成品尺寸为长为185毫米,宽为170毫米,然后将样本拿到印刷厂去印制,由于图书编辑没有对版面尺寸和纸张大小进行认真、仔细的核对,印刷出来的版本根本无法用事前按照设计尺寸裁切好的纸张印刷,无奈,只能对内容进行重新拼版,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二、图书编辑要了解图书印制纸张的常用开法

图书编辑要对了解纸张的常用开法,这样才能够了解需要印制的图书是在怎么开的,如何开的,进而在图书印制的最初阶段能够有效的调运纸张,达到科学合理运用纸张、节约图书印制成本的目的。例如,图书编辑将高考物理知识编辑成一个72开的口袋书,送到印制部门进行印制,一开始,印制部门用A批次的全开纸张进行印制,由于发行量大,需要对口袋书追加印刷,但是之前用的A批次全开纸张不够,图书编辑和印制部门为了避免出现纸张色差问题,调用了A批次的对开纸张,结果发现之前在印刷的时候,是将全开的纸张进行偏开切来印刷的,调用对开纸张完全无法满足印刷的需求,印制工厂没有办法正常生产。这种因为由于缺乏对纸张开法的了解出现的图书印制事故,不仅造成了纸张调用失误、浪费纸张资源的问题出现,而且有可能因为纸张供应不及时造成印制停产、延误图书最佳上市时机等问题,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三、图书编辑应当对图书装订环节的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如果图书编辑对图书装订相关知识不了解,一旦由于图书装订环节出现问题,就要对书籍的尺寸、排版进行重新的整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图书编辑的实际工作中出现过此类问题。例如,某图书编辑编辑了一本竖24开13.5印张的书,由于对实际图书装订环节不了解,这位图书编辑就按照印刷厂给出的胶订折手对书本进行排版、设计,但是随着编辑内容的不断增加,印张的数量在不断增长,而且作者要求最好是用铜版纸作为书籍的内文纸张,以保证书籍的品质,为了避免图书出现掉页问题,这位图书编辑就联系印刷厂商,想将图书装订工艺变更为锁线加胶订的形式,但是印刷厂家告诉编辑,他所设计的这个书本尺寸只能按照横开的方式进行锁线,竖开无法进行锁线工艺,无奈,这位编辑只能将整本书的尺寸进行调整,重新排版、发片,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四、图书编辑应当对图书印刷的特殊工艺注意事项有所了解

如果图书编辑在书籍排版、设计过程中设计到特殊印刷工艺,就要对这些工艺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够对图书印刷工期有着明确把握,对图书进度和上市时间有着清晰的规划。例如在实际工作中,电力设计行业的招投标标书由于包含很多内容往往会被编辑成图书的形式,图书编辑在对电力设计行业的招标工程进行编辑时,会根据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工程的特点,编辑商务、技术、工程报告、工程图纸、工程专题报告等等多样内容,这些内容的表现形式是不同的,尤其是工程图纸,如果图书编辑对工程图纸的特殊印刷工艺不了解,在图纸编辑过程中简单的将图纸作为附件增添进去,在印刷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纸张大小不合适、图纸显示不全或者是图纸被割裂的现象出现,影响招投标标书的质量,严重的会影响到招投标的结果。

五、图书编辑要了解图书印刷的颜色效果

如果图书编辑对印刷颜色效果不了解,在印刷环节可能会出现颜色不好调和、颜色印刷出来差距大等问题,对图书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尤其是在儿童图书的编辑方面,很多图书编辑喜欢用比较纯艳的颜色吸引小朋友的眼球,但是实际印刷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严重的色彩偏差,尤其是由红色和蓝色配出来的紫色,由于红色和蓝色这两种颜色不好压色,很容易出现色差,因此图书编辑就应当尽量避免使用紫色。有的时候印刷厂的印刷设备也是图书印刷出现色差的主要原因,图书编辑要对印刷工厂的业务水平有着一定的了解。

六、结束语

图书印制环节会对图书编辑产生深刻的影响。图书编辑除了掌握基本的文字功底和选题创新能力以外,还要对图书拼版、纸张开法、图书装订、特殊工艺和印刷色彩等方面有所了解和把握,避免返工、重新排版的现象出现,确保图书印刷进度按照计划进行,提高图书编辑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岳青霞.了解图书印制环节对图书编辑的重要性[J].考试周刊,2012,(22):27-28.

[2]师涛.从出版社角度谈图书印制的质量管理与控制[J].印刷质量与标准化,2009,(8):29-31.

图书编辑工作计划范文7

[关键词]专业出版社 大众图书编辑 编辑责任

[中图分类号]G23[文献标识码]A

在图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日,不少专业出版社在依循原有专业图书出版模式的基础上,纷纷涉足大众图书出版,开拓新的品牌经营渠道和经济增长区域。这些专业出版社在“试水”之初,或成立专门的大众图书负责部门,或由市场性质相近的编辑室兼任大众图书出版的职责,而其中负责大众图书的编辑自然成为该社冲破专业出版的“急先锋”,担负起开拓创新大众图书出版、做出特色的重要使命。

然而,专业出版社长期以来的专业性生存模式,使其在发展大众图书方面存在一些先天不足。因此,在专业出版社主流业务的强大力量中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大众图书编辑,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身所处的环境,以不同于专业图书编辑的视角和自觉性,认识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借出版社专业出版之优势,策划出版一批真正优秀的大众图书。因此,大众图书编辑就应承担以下职责。

一、肩负起经营理念和环境压力带来的工作创新职责

专业出版社想在大众图书领域谋求发展,多出于两种考量:其一,本出版社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比如教育、少儿、科技等,已经取得了较大成就,为了自身更为全面的发展,需要拓宽大众读物领域市场,在大众读者中进行品牌推广,从而扩大出版社的整体实力;其二,本出版社专业图书的市场占有率已经呈现饱和态势,除了依靠开发专业新产品以获得利润外,还需要突破领域的限制,从专业、学术走向大众、通俗,在大众图书出版这个巨大的蛋糕中分得一块,以实现经济效益的新突破。鉴于此,专业出版社的大众图书编辑与专业图书编辑一样都肩负着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职责。对专业出版社的大众图书编辑来说,需要通过工作创新突破本社固有运营模式的限制等重重阻碍,发扬大众图书出版创新意识、设计理念强,易受读者接受等优势,不再仅仅是保质保量。所以,当专业图书编辑转为大众图书编辑时,必须深入大众图书市场,了解读者关注的热点,在丰厚的一手资料基础上,多方面征求意见,将团队对该选题的设计思路贯穿图书出版的全过程,真正从工作创新方面担负起应有的职责。

二、肩负起小众传播和量身定做带来的读者定位职责

大众图书是大市场化的图书,大众的需求决定了大众图书的发展方向。因此,专业出版社的大众图书编辑必须有明确的读者责任,必须明确认识到,要想在众多大众图书出版社瓜分畅销书市场的现实境况中寻求突破,就只能细分读者群,寻找和追求读者数量的最大化。专业出版社的大众图书编辑要做能产生影响的大众图书,有效的出路是为阅读兴趣相同的细分读者群量身定做小众图书,然后通过有针对性的营销推广活动和读者口口相传,确立从作品被认可到实现图书品牌价值的发展模式。可以说,读者定位职责是专业出版社的大众图书编辑在图书出版过程中最为重要的职责,直接影响选题的取舍、出版的预判、流程的控制等各个环节,与市场反响息息相关,甚至直接决定了图书的成败。因此,专业出版社的大众图书编辑要有自己独特的读者意识,真正以读者为出发点,站在读者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为读者服务。

三、肩负起异质生存和规模效应带来的选题策划职责

专业出版社的大众图书编辑首先要避免用策划专业图书的思路来策划大众图书。大众图书市场浩如烟海,专业出版社的大众出版从零起步,必须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抓手,在大众图书市场可开发的众多选题中,寻求与本社专业方向最贴近的、最可行的,即从自身最为可靠的优质资源入手,以点带面、成规模、成体系地策划大众图书选题。比如,教育类出版社的大众图书编辑可以依托本社的教育专家资源,优先研发以家庭教育、学科教育等为主题的大众图书;少儿类出版社的大众图书编辑可以依托本社的儿童教育专家和美术专业人才,优先研发儿童绘本等培育儿童性格、品质和情趣的大众图书;科技类出版社的大众图书编辑可以依托各级各类科研机构中的专家学者,研发面向不同年龄的科普类大众图书,等等。另外,专业出版社的大众图书编辑在策划选题时除了要依托专业寻求异质发展外,还要考虑规模化发展所带来的品牌效应问题。专业出版社可能很容易通过一本学术图书在业内引起较大反响,但要将一本大众图书打造成畅销书,在“试水”之初不是一件易事。因此在转型初期,专业出版社的大众图书编辑应更多考虑产品线的策划而不是单产品的策划,产品线中的产品不求全部都能畅销,贵在面上铺开、重磅入市。也就是说,专业出版社的大众图书编辑在选题策划方面,首先要精准选择切入面,然后在相对专一的面上,争取更高的覆盖率,以系列产品的规模化打造声势,肩负起依靠策划选题定位发展方向的职责。

四、肩负起统筹管理和出版预判带来的流程控制职责

任何图书出版都是从无形的想法(即选题策划)变成有形的产品(即图书出版)的,是诸多部门和人员分工合作、环环相扣的工作结果。专业出版社的大众图书编辑必须实现流程控制上的华丽转身,从个别环节的责任者上升为项目的负责人,统筹印前、印后两个流程。应高度重视在专业图书出版时较为弱势的收集信息、策划和审稿环节,力求在策划选题时即与设计、市场部门的同事密切沟通,听取意见,形成设计思路后,引导选题框架的搭建、作者队伍的选择、市场契合点的设计等各个环节。同时,要加强自身在审稿环节的责任。审稿是验证策划思路实现程度的把关口,编辑如果在此时不能负起自己应尽的责任,就有可能使好的选题流于平庸,甚至流产;审稿环节也是出版预判的重要环节,编辑只有在这个环节中投入较多精力,才能对选题入市形成大致印象,以便在设计精美还是简约、开本做大还是小巧、微博营销还是传统营销、控制成本打价格战还是取悦高端读者等决定成败的细节处果断作出决策,真正对出版项目负责,担负起对出版全流程予以控制的职责。

专业出版社发展大众图书是大势所趋,也是精品化、国际化、数字化发展对出版社的必然要求。从专业图书编辑转型而来的大众图书编辑在这一过程中任重而道远。专业出版社的大众图书编辑应该发扬专业图书编辑重学识、重专业、重文字功底的优势,同时重策划、重把握市场、重营销。要策划、出版、销售“留得住”的大众图书,编辑就要站得高、看得远,不能随波逐流,这也是对编辑个人素质、团队精神、市场敏锐度和管理协调能力等的一次大提升。专业出版社的大众图书编辑是“急先锋”,但不能急功近利,激流勇进才能得见坦途。

参考文献:

[1] 刘亚奇.畅销书的小众化倾向研究.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6):93-97.

[2] 檀彩莲.科技期刊编辑与大众图书编辑的比较.编辑之友,2011(3):74-76.

[3] 王书华.责任编辑与编辑责任.出版广角,2012(1):42-43.

图书编辑工作计划范文8

[关键词]进度成本工艺品质宣传

[中图分类号]G23[文献标识码]A

做编辑工作,什么时候最容易松懈?三审三校过后的印前阶段可能性最大。紧张又枯燥的编辑加工结束了,眼看就到出片看片下印厂了,接下来就等早点看到样书了,这时,编辑的心绪最容易放松下来。然而,印前阶段恰恰是考察一个编辑是否成熟的又一个关键期。此前的策划意图能否坚持执行到位、会不会灵活把控、能不能综合协调,都体现在这一环节的诸多细节中。

一、进度把控:不必催书声声急

编辑的策划,应该是在选题产生之前就已然成案的整体性的谋划,“谋定而后动”,后续的编辑活动按既定的方案运作。编辑加工,一般以出片付印为告一段落。然而,编辑实践告诉我们,当我们把重心放在书稿的内容质量上时,往往会对进度的执行作相应的让步。无疑,质量是图书产品的生命,这是必须保证的。但一些编辑在完成书稿内容加工后为赶市场,习惯性地要求缩短印制周期。殊不知印厂对印制质量也有环节、工序等众多的讲究,而且印厂也并不只为一家出版社服务,对来自各出版社的批量图书的印制需要一定的生产周期和工序安排。

编辑进度的把控,既不能前松后紧,也不能前后都紧。除了给印制预留足够的时间,还需要编辑和出版部门及时反复的沟通,提前明确付印任务要求。编辑要做进度的协同把控者,而不是交单了事,然后就不停地催逼。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封面设计及其定稿、看样、签字、出片等工作上。有的编辑上午填单,下午就要美编拿出方案,把文稿内容看成是需要精雕细琢的艺术品,而把设计艺术当成立等可取的现场即兴作业,这其实是没有掌握设计规律的不成熟表现。

德国出版家汉斯-赫尔穆特・勒林在《现代图书出版导论》一书中指出:“尤其重要的是编辑部和出版社其他部门的交流。我们经常可以发现编辑和生产人员之间的隔阂和距离;我们只要有意识地消除偏见(生产人员=技术者,编辑=创造性劳动者)就能很容易地越过这道障碍。处在当今的技术和财务条件下,任何编辑和选题策划人如果还长期抱有这种偏见,必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编辑不能以创造性劳动者自居,自认为印前环节的工作和自己无关了,都是服务支撑部门的事,因而不做主动的协调工作。事实上,以编辑为主导的有节奏的进度执行,可以避免本本书都是急稿,一连串环节都要破例特办的情况。

二、成本控制:调整变通招招鲜

接近尾声的编辑加工和成本控制还有关联吗?答案是有。所有32开图书的印张数,一般都是1/8的整数倍,16开图书的印张数,则是1/4的整数倍。来稿照录的简单化处理是只管在章标题所在页上标示“另面起”的排版要求,排成啥样就啥样,这样一本书中往往会出现多处浪费的留白页。对于印量大的图书,累积起来的材料、加工成本是十分可观的。

编辑可以通过删、调、补、并的技术处理来减少浪费。当然,前提是不影响图书的整体结构和可读性。有些章节只是多出一两行字而占一个版面,既不经济也不美观,那就需要做一些缩略、删减。有些图书有少量的彩色插图,零散分布在全书时则需要全书彩印,这时可以考虑将需要彩印的彩图集中做成插页。书后如确有留白页,也完全没必要浪费,可以加上读者意见征集等内容,进行合理补白,还可以通过章节的归并来调节有效篇幅。

开本的选择确定对成本的控制也有较大的影响。以本社奥赛系列图书为例,一种做法是使用787×960的小16开,另一种做法是使用850×1 168的大32开,比对之下发现用前者单页字数不能增加多少,但同样一本书排下来印张数会大大增加,印制加工费用也会增加许多,图书的定价会过高,影响读者的购买。反复权衡之下,编辑坚持选择用后一种方案,没有随流行开本变化而改变。该书畅销十余年,成功的原因除了作者水平高,所写的内容针对性强以及不断修订维护外,编辑在印前对成本的把控也是一个方面。

三、工艺匹配:设计制作总相宜

书和书的用途不同,有的书是用来消遣的,有的书是用来收藏的,有的书是可以把玩的,有的书是值得体悟记取的。内容确定之后,选用什么样的材质呈现,用什么形式呈现,不是编辑和装帧设计者提一两句要求、给出版科一张任务单就能解决的问题。且不说封面环衬特种纸的选择,光封面印刷使用何种工艺、预期达到什么效果,既需要编辑有长期的经验积累,也需要及时了解新技术的发展。绿色印刷作为强制性的国家标准即将全面实施,许多编辑还处于知之甚少的状况。有的编辑工作多年,还不明白封面整体UV、局部UV是什么,只会在看到别人做出效果不错的图书以后要求装帧人员做得像某某出版社的某本书那样。这不能不说是基本功欠缺的典型表现。

通常,编辑习惯于找有流水线、有新设备的印制厂家,却不知有些个性化的工艺不是流水线上能够完成的。获得“世界最美的书”美誉的《不裁》,封面上有两道缝纫机随机缝出的线条,使得每本书各不相同,这反而是小厂能做的事情。编辑需要和美编充分沟通,理解美编的装帧理念,协调好生产单位,把设计意图落实到位。这也包括对图书的印装材质和工艺的匹配选择。著名的书籍装帧大师朱赢椿设计的一本书《不哭》,封面用材粗糙且充满质感,生产过程中不规则斑点如泪痕一般,用的是印刷厂的报废纸张,像一件洗得发白的旧衣服。设计者说,“一层薄薄的纱布从封面延伸到封底,像是在装订过程中停了下来,让人感到沉郁而伤痛,在质朴中含着浓浓的悲悯。内文通过纸张的细腻和粗糙,开本的宽窄,色彩的冷暖向读者传达书中的感情。”成功的作品背后,是设计大师倾注的大量心血。朱赢椿亲自深入到印刷厂的纸库中寻找合适的用材,在印制过程中观察样品效果。我们许多编辑并没有想过在印前的这一过程中,可以帮助美编想点什么、做点什么。编辑要懂一些工艺常识,才有可能与生产部门共同做好策划方案要求的各生产环节的执行准备及检查工作。

四、品质保障:好稿终须回头看

三审三校完成后,进入出片对片流程。一般来说,编辑对文字内容的对错尤为关注,这是无可厚非的。事实上,对最后的清样稿“回头一看值千金”,体现在有时候真的会发现让人惊出一身冷汗的错讹。有效的办法还是“专项斗争”,比如专门看一遍目录与章节标题,专门看一遍书眉与注解文字等等。有的编辑校对时一般把注意力重点放在对红上,未作改动的基本上就扫描一遍,不再逐行逐字细究。可也会有照排单位由于误操作把不该改动的地方改了,给出片“埋下地雷”,使不做回头看的编辑追悔莫及。

编辑最容易忽略的是涉及印制效果的出片影像质量。出片之后,编辑忙着对片,而不看片子的影像是否清晰、黑白对比度是否一致、胶片是否有药水残留痕迹或其他污痕,最终导致印出后墨色不均或插图层次感不强,彩图偏色等问题。另外,责任编辑尤其要注意文稿中如有造字的,排版单位的字库软件和出片输出单位的是否兼容。有的书稿三校样没问题,出片之后编辑只顾对红,没仔细检查包括造字在内的所有文字,结果等图书印出后才发现问题,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在实行电子胶片以后,传输过程中能否保证内容信息的准确无误,已经成为出版社、照排单位、印刷厂家需要协同考虑的系统问题,编辑在印前所需要担当的责任更大。这就要求编辑加快知识更新,掌握数字出版的技术和协同编撰的技能。编辑必须介入并协调好照排单位与印刷厂家的质量检测环节,才能确保印前的质量放心到位。

五、宣传启动:新书出炉正当时

新书宣传,时机十分重要。书到印前,封面定稿、装帧方案确定,也可以通过CTP直接出样,这时候的宣传既有内容又有实实在在的产品(样品),编辑完全可以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做好营销的宣传。除了传统的新书会、广告、书评、参加订货会、渠道商会议、征订单等形式之外,网络宣传是编辑必须运用的一种重要方式。

以微博宣传为例,大概没有人比编辑更了解他自己所全程经手的图书了。如果依靠旁观者,即使出版社官方微博有专人做图书宣传,但了解的还是二手信息。责任编辑知道图书背后的作者故事,了解装帧设计者的意图,知晓作者最想表达什么,也知道什么人读这本书最有收益、最有什么样的收益,这些都是编辑进行图书宣传的宝贵素材。在眼球经济的当下,一闪而过的宣传是难以收到实效的,持续的有趣的而且富有创意的宣传才能打动人心。批量印制之前的网络微博图书宣传,用一周左右的时间,一个话题不同角度、不同角色的关注与传播,周期适中,效果明显。广西师大出版社北京“理想国”的一些图书营销,十分注意借助微博来造势,一些纸质图书的网络销售量远超实体门店的销售,责任编辑言之有物、言而有趣、言而有信的印前宣传谋划功不可没。

图书编辑工作计划范文9

一、树立策划的观念

编辑工作是一项创造性很强的工作,编辑的策划工作,是编辑创造性劳动的最集中的体现。

编辑策划虽然早已是一种编辑工作方式,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的作用和意义真正地显示了出来。编辑以前只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和加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突破了这一模式,编辑从传统的束缚中摆脱了出来,强调市场和读者两个着眼点,清楚策划的受众和对象。编辑策划这种新理念已成为编辑工作的一种重要方法。

策划作为一种观念,一种行动,贯穿于图书出版的整个过程,具有全面性、整体性的特点。编辑策划有着不同的环节和特点以及不同的分工、作用和目的,而这些不同环节又互为条件、互相依赖,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策划工作大体上以编辑个体策划为基础。编辑人员根据自己的策划能力,从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个人的社会条件出发,通过编辑个体的社会关系结合成一个社会网络,由此进行图书的策划活动。

因此,编辑人员要经常深入社会、广交朋友、参加各种有关的社会活动,了解各方面的动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要研究市场、体察图书市场的变化,掌握图书发行的反馈信息,做“全程策划型”编辑,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

二、强化精品意识的观念

在出版业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出版物这一具有特殊性能的商品,愈来愈显示出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出精品已成为时代的强烈呼唤和读者的迫切需求。要出精品并非易事,首要问题便是真正转变观念,强化编辑人员的精品意识。

出精品不但需要选题精,还要内容精、编审精、校对精、形式精、印制精。选题精包括选题富有新意,角度新,立意新,观点新,或虽是老选题、重印出版物,但确定是经过市场检验的、深受读者欢迎的、思想性与艺术性都兼备的好出版物。内容精是指出版物不仅要选题好,选择的作者水平及知识面也要好,要求高水平的作者写出优质的书稿。编审精就是说有了好的选题和书稿,还必须有优秀的编辑人员。任何书稿都需要经过编辑人员的创造性劳动。编者要提炼主题,把原稿的内核与灵魂提炼出来展示在读者的面前,要提炼语言,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可读性;还要推敲书名及提示语,才能更好地吸引读者,使出版物有强烈的感染力。校对精是因为校对是保证出精品的一道重要工序。要保证校对精,必须重视校对人员素质,建立健全校核制度,把握好源头,堵住差错漏洞,把差错消灭在出版之前。形式精是指图书的封面、版式设计及开本尺寸。出版物采用什么样的外观形式能够不落俗套、独树一帜,给人以美感,主要取决于美编人员的设计思想和创新意识,这就特别需要注意应针对不同的原稿内容、不同的读者群而决定采取不同的设计形式,达到为内容服务的目的。印制精是指精品出版物除了选题、内容、编辑、校对、封面设计、版式设计、开本尺寸几方面需要注重外,还需要注重图书的用纸及印刷厂的选定。印制精美与之匹配,才不会影响出版物的质量和效果。

出版社多出精品出版物,才能扩大社会影响力,成为知名出版社。对于编辑人员而言,努力地多出精品,树立精品意识,就是一种主人翁观念,也是一种创新观念。

三、牢记读者的观念

读者是出版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真正归属,编辑要改变过去那种我出什么,读者就看什么的旧观念,要关心市场,关心读者,树立读者至上观念,才能求得发展。

编辑的读者观念包括典型读者观念、读者调查观念和读者反馈观念。所谓典型读者观念,就是一个出版社拥有的具有代表特征的读者形象。它不是一个具体的读者个体,而是在大量读者中概括出来的虚拟的读者形象,他代表着目标读者的基本定位。准确把握读者定位,明确自己的读者群,设计自己的典型读者,从而强化编读之间的良好关系,才能增强对该读者的服务意识。所谓读者调查观念,就是对读者阶层、读者数量及阅读目的、阅读倾向、阅读期望、阅读习惯、实际需要等一系列的问题展开的全面科学的调查研究。其目的就是摸清读者情况,精确读者定位,进而调整编辑人员的读者调查意识。编辑通过读者调查,全面了解读者对出版物的综合评价,随时在编辑工作中渗透读者意见,并在出版的整体设计和具体内容等方面作出相应的体现,缩短编辑人员与读者间在价值取向上的距离,力争在出版物的内容和形式上满足读者的审美要求,把编辑的主体与读者思想灵活有机地结合起来。编辑人员要督促自己时时处处把读者的所思所想放到应有的位置,并在日常选题、选稿、编辑中予以重视。所谓读者反馈是与读者调查紧密相关的。编辑人员只有注重读者反馈的信息,才能发现规律性的东西,找到编辑过程中的偏差,以修正具体的编辑或出版方案,力求达到编辑系统运行的最优化。

编辑工作其实就是为读者量体裁衣:读者调查是“量体”,读者反馈是“尺码”,而典型读者就是编辑心中的模特。读者意识的强化不会消磨编辑人员自身的个性与能动性,恰恰相反,编辑心中有读者,是编辑劳动的客观需要,是编辑意识增强的一个重要表征。

四、具备职业敏感观念

图书编辑的职业敏感概括起来是对图书市场信息的敏感、对新知识、新观念的敏感、对文字及出版规范的敏感。图书编辑只有具备了高度的职业敏感性,才能策划出好的选题,才能编辑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图书。

对市场信息的高度敏感,是找到好选题的重要依据。图书市场信息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编辑必须要根据市场的变化,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市场研究工作,不断摸索并逐渐掌握市场变化的内在规律,在众多信息中分析、掌握其特点,做出正确的综合分析判断,找到适合市场的好选题。

编辑工作的对象具有常新性,要求编辑善于接受新事物,对新知识、新观念应相当敏感,关注国家实施的新政策、新法规,以及最新的科研成果、学术论点等方面的信息。对文字的敏感表现在对文字的正确使用、科学名词术语的规范把握等等方面。

总之,一个图书编辑需要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广博常新的知识、敏感的科学思维能力,才能更好地培养蕴育自身的职业敏感性。

编辑形象包括出版理念、编辑宗旨、编辑精神、编辑风格以及编辑管理运作模式、编辑出版营销方式、出版社名称、社徽、出版物标志等。编辑形象能够增强出版社竞争力和效益。

所谓“熟悉产生信任、信任生成品牌”。良好的编辑形象对读者具有较强的导购作用。基于这一理念,春风文艺出版社推出的“布老虎”丛书,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的“九头鸟”以及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世界文学名著文库”都赢得了良好的品牌声誉和出版形象。编辑形象的创建,还可以通过科学地进行CI策划,将出版机构的文化理念凝炼成为一个概念,并设计独特的视觉标志,同时采取积极的公关策划,建立一个以形象增效益,以效益促形象的良好的循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