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学院艺术集锦9篇

时间:2022-05-30 13:26:19

学院艺术

学院艺术范文1

(一)基础课教学方面的现状完成了“工艺美术”向“艺术设计”的转变后,以前的基础课教学体系被淘汰,基础绘画课的功用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从只注重形、体、色彩、艺术审美向记忆、联想、想象、再创造为目标转变;笔者做了这方面的尝试,但在有限的时间内内,基础造型能力和色彩配置审美的掌握和运用就被边缘化了。

(二)专业设计课方面的现状近几年,全国的高职院校都在申办艺术设计类专业,在社会上出现了“艺术设计热”。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类专业看似“很火”;但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却不尽人意。(1)装潢艺术设计专业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过热。各院校的办学规模都在成倍增长,办学的基本硬件都很难保证,各种“软件”设施更是捉襟见肘。如今毕业生的作品呈现形式都是在电脑上呈现,缺失了必要的设施情况。(2)服装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情况也不乐观,培养的学生几乎没有人愿意到生产第一线去,他们多愿做设计,而且多是时尚设计,但对服装的精细加工和环境艺术设计的施工工艺特别是高精度的施工工艺缺少兴趣。时装设计倾向于纯艺术,实用价值不大,这一领域的服装生产厂家也很少,所以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改行比例很大[3]。环境艺术设计方面的毕业生会直接受到“民工式”的冲击;因为很多装饰工程公司无论在招、投标或者“揽活”时,设计方案基本免费,甚至一些中、小装饰工程公司根本不做设计,由甲方负责人提出想法或直接参考优秀的建筑装饰效果图资料,这种做法在我国装修市场主流的民营企业、特别是民工装饰队中十分普遍。(3)工业设计专业是四个专业中唯一没有过热的专业,也是影响未来我国工业设计的重要专业。其未“热”原因有很多。其中,企业领导者多半持拿来主义态度,仿制国外产品,导致我国的工业设计几乎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鉴于上述原因,此专业的就业市场一直低迷,毕业生改行率高,所以国内院校很少开设工业设计专业[4]。

(三)学生培养方面的现状艺术设计强调的是个性、独创和与众不同,它要求既不能重复他人又不能重复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每一门课程、每一项作业都要创新,在这样的教学要求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创新能力和个性都较强,具有以创新为荣,以重复和模仿为耻的精神[7]。在高职类院校毕业生中从事设计工作的毕竟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而大多数毕业生要进入技术工人的行列,技术工人各工种的相互协调,统一管理对整个工程的顺利、高质量完成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培养看似微不足道,但离开了学生培养谈教学就显得无凭无据、软弱无力。以上种种都给专业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让很多专业教师面对学生无所适从,职业类院校培养目标本身就是动手操作能力,就是一种个人的施工工艺能力的掌握,而学生对这方面的能力掌握从本身来讲就没有兴趣,再加上高职类院校在基础实践方面的投入很少,设施很简陋,甚至根本没有实践设施,“自找单位、分散实践”在高职类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中很普遍,现状却是如此。

二、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材、教师队伍、教学管理方面的现状

从教材方面看,近几年虽然高教社和各地方出版社也出版了很多教材,还标明适用于艺术设计类专业、或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但没有几套、甚至是几本真正和教学实际相吻合。除了外部原因,学界本身就自觉不自觉的夸大设计在社会中的地位,教材编写的出发点和现在的社会条件、资金投入、质量标准、市场潮流相去甚远,用这样的教材培养的学生是很难就业的[5]。从教师方面看,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师资,多半是引进本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或研究生直接作为教师启用;这一部分人基本上是从学校到学校,是从学生向教师的转变,对社会行业、企业实践大都知之甚少;在教学中不会“说外行话、做外行事”,但只凭着“我的老师怎么教我、我就怎么教学生”的热情来从事艺术设计教学,混淆了本科教育和高职类院校的培养目标,与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级技工为重点的方向不相符[6]。

另一部分则是从绘画专业转行当艺术设计教师的,这一部分教师面临着“转型培训”问题,他们中有一些在绘画上小有成就、自恃学高,而忽视了自己面临着一个全新的领域,就妄自尊大、凭经验办事———对新人、新事置若罔闻,等等。这就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育教师队伍的现状!从教学管理方面看,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管理在人员结构上就不合理。首先,由于我国的艺术设计专业起步较晚,专业教师职称相对较低,很难进入管理岗位,哪些不懂专业的人又无法真正从事教学管理工作,这是我国艺术设计院校普遍存在的现象。其次,艺术设计专业的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深入研究,并形成一套具有艺术设计专业特色的教学管理和质量评价办法。如何在管理体制上形成一套科学、实用、又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是老师一直在探索的问题,对学界来说,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看到了事物的本质却对此无能为力。

三、现代技术的发展对艺术设计行业的冲击

技术对艺术的冲击在近代历史上发生过多次,每一次都产生新的艺术门类、绘画形式及新的艺术教育学科。第一次是摄影技术的诞生:摄影技术的诞生,对写生绘画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使以再现真实和虚拟真实见长的绘画艺术相形见绌,进而催生了所谓的现代绘画及流派。第二次是电子、影像、媒体技术的诞生,对现代艺术设计的表现形式产生了致命的打击,他们是动态的视觉形式,进而摧生了形象与情节的真实,有一定情节的电子音乐以及影视广告、MTV等。第三次是电子计算机的诞生,作为目前最先进的视觉表现手段首先在艺术设计领域应用,以往人们用手工很难实现的视觉效果,被电子计算机轻而易举地完成;电子计算机所提供的各种迅捷的设计手段和方式,将设计师的双手从繁杂及重复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从而深化了人脑的艺术创造力和最终的视觉艺术效果[8]。

四、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面对未来的思考

1.今天,高职类院校已经到了一个发展的关键点,我国高考学生的总数在下降,优胜劣汰之路谁也无法绕过,有特色、有特长的院校生存发展,办不出特色的必将淘汰,艺术设计类专业可能会首当其充。

2.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发展也到了转折点,从侧重艺术绘画转向实用设计,从侧重纯设计转向设计施工,从侧重手绘设计转向电脑设计。

3.从学生培养方面看,学生的就业率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特别是职业类院校,学生的就业率上不去,你就是将学校说的天花乱坠,没人会相信。久而久之,学校的生源就会出现大问题,一所没有学生的学校就是笑谈。学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学生的就业来开展。必须把毕业生的团队意识和相互配合意识放在学生工作的中心点来加以重视。

4.从教学方面看,必须坚决贯彻职业类院校的培养目标不动摇,就是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出发点,加强熟练技术工人的培养,相应的实验、实习设施要跟上,有些学校实行了学生出一部分钱、学校出一部分钱,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一台电脑的做法,来提高学生对设计软件的掌握和熟练使用,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广。

5.从教材方面看,目前为了某种利益而编写的教材可真不少,到学校找领导的络绎不绝。笔者认为可以借鉴本科院校的办法,学生使用的教材不一定必须统一征订,教材加贴合实际的教师讲义的形式,可能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更有实际意义,这样做也不视为一种好办法。

6.从教师队伍方面看,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占一定比例的办法必须落到实处,只要实践经验丰富,其他条件可适当放宽。

学院艺术范文2

关键词:校企合作;民族服饰;地方艺术;地方高校;教学模式

近年来,中央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引导教育主管部门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增加社会服务能力;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规范校办产业发展。”[1]2012年1月的《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指出:“各高校要努力建设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学校与社会密切合作的实践教学基地,基地建设可采取校所合作、校企联合、学校引进等方式。”[2]高校为社会服务的意识与能力得到强化,而且校企合作这一双方共同参与、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受到地方院校的重视。如何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开拓符合地方特色的设计教学、通过校企合作培养适应当地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设计人才已成为各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地方艺术院校设计教育与地方特色文化艺术融合的必要性

(一)地方艺术院校错位发展有必要融合地方特色文化艺术

在国内,艺术设计教育在“供需两旺”的形势之下快速发展,几乎所有的综合性大学和美术院校都建立了设计专业,甚至有部分院校并没有认真考察社会对设计专业的实际需求就仓促上马,盲目跟风导致各级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设置趋同。全国政协委员、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就曾建议“开设或有意开设设计专业的高校应该做一个调查和梳理,认真测算一下社会需求究竟是怎样的,设计专业的发展必须与社会需求匹配起来”。无论从自身发展考虑还是为地方社会经济文化服务的使命而言,各地方艺术院校都务必重视社会对设计专业的实际需求,这是毋庸置疑的。各级各地方艺术院校如何才能在专业设置普遍相近相似的大势当中找准定位,实现自身的良性发展?除了师资力量、生源情况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挖掘地方特色文化、有选择性地将地方特色文化的艺术样式和表现语言导入到地方艺术院校设计教育教学当中,是地方艺术院校设计专业在同类学院中实现错位发展、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的必要选择。

(二)地方特色艺术文化可持续发展有必要选择与地方高校合作

地方文化资源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院校是传授和传承文化的重要阵地,两者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联。作为地方文化艺术创意建设的领头羊,地方艺术院校拥有专业优势和地缘优势。丰富的人才和智力资源,良好的学术梯队与相对全面的研究能力可以直接服务于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这些都是地方艺术院校可以为地方特色文化艺术资源的发掘保护与传承再生所能提供的智力支持和保障。在融入现代社会的进程中由于设计的缺失而遭遇发展瓶颈的地方特色文化不在少数,以粤北客、瑶服饰文化艺术为例,其保护和挖掘就亟待多学科的积极参与和多视角的共同研究。不论是从学术理论研究需要出发,还是从“非遗”保护的社会实践需求出发,都迫切需要与专业艺术设计人员对口衔接,扶植发展。将地方文化艺术资源特别是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纳入学科教育体系,是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

二、借力校企互动平台实现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与艺术设计教育互融的构想

作为粤北地区唯一的本科高校,韶关学院在章程中明确指出:“学校坚持‘育人为本、面向社会、服务地方’的宗旨,以‘对接产业、服务需求、扶强扶优、办出特色’为导向,致力打造适应性强的高水平应用型学科专业集群。在人才培养上,学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文化、岭南文化和韶文化传承创新,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和中华优秀文化传播,引领区域文化发展。”[3]“粤北民族服饰文化研究平台”正是在民族文化弘扬与研究的大背景下提出的构想。创建于1998年的韶关明芳瑶族刺绣工艺服饰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以传播民族服饰文化为宗旨,是粤北地区民族生活、演艺服饰文化产业的领军者。公司执着坚守民族演艺服饰设计,特别钟情于客、瑶民族服饰的设计研究,也希望与我院共同构建“粤北民族服饰文化研究平台”为企业增加新鲜的设计血液。平台围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艺术设计教育这一命题探索利用地域文化资源,构建特色艺术设计教学的路径。以提供实战平台的方式,让在校学生在具体的训练中提高服饰设计的应用能力。使高校服饰设计专业借“粤北民族服饰文化研究平台”与当地本土民族服饰文化融合,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羸”的原则下借力明芳瑶族刺绣工艺服饰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的实训基地实现研究成果的转换。

三、地方艺术院校设计教育与地方特色文化艺术融合的具体尝试

对于地方艺术院校设计教育专业而言,融合地域特色文化资源进行教学尝试的初衷是争取在同类院校中办出个性与特色,因此找准文化对接的契合点很重要。如粤北民族服饰文化对于我院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就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结合点。但要让两者擦出火花,必须充分利用地方高校的智力资源,完善课程建设。只有通过接地气的专业教育才能让学生在关注本土文化的实践活动中,提高艺术设计技能的应用能力,达到促进当地民族服饰艺术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目的。现阶段的重点和难点是要借力校企互动平台,对内摸索构建特色课程、对外主动寻求合作发展的机遇,迈出教学上互动互融的探索步伐,见图1。

(一)微观上实施“穿针引线”模式构建特色课程

所谓“穿针引线”模式就是让地方文化资源融入专业课程的各环节中去,发挥高校教学的主体作用,在实施的过程中以专业课程的实训环节为起点,客、瑶民族服饰文化为教学研究的侧重点,逐步扩展、延续到课程考核、学生学期和学年实践、毕业论文(设计)以及教师的教研、科研项目中去。真正从地方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转化为应用性的实践,以专业化引导、提高地方传统文化的品位、质量,推陈出新,从而发展、提升当地区域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要实现这样的效果要有“请进来”的气度也要有“走出去”的气魄。粤北乳源瑶族聚居地有丰富的瑶族服饰资源可供我们采风学习,当地的瑶族服饰及特有的反面刺绣都已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具挖掘潜力。我院有必要以讲座或选修课的形式请相关专家如瑶绣传承人邓老师、瑶族民俗专家陈赞民以及韶关明芳瑶族刺绣工艺服饰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江明芳等专家走进课堂,给我院师生分享、普及关于瑶绣及瑶服的相关知识。当然师生也可以利用地理优势积极下乡采风,从民间收集第一手资料。通过这样有针对性的“请进来”、“走出去”的相互交流有利于形成较好的学术氛围。地方传统文化艺术资源如何与现代艺术设计课程接轨是我们进行地方特色设计教育改革中的核心问题,也是现时艺术设计教育中要注重和加强的。例如我院服装设计的专业课程可以结合实践教学法,通过学术导向由专业教师结合市场需求及实际项目展开设计。建议服装设计专业在大学二年级以后的专业课程学习中增大融合粤北客、瑶民族服饰文化的比例,如第三学期的“面料纹样设计”、第四学期的“服装设计方法Ⅱ”、第五学期的“服饰配件设计”等课程中去,特别是“专业考察”、“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训课程更要加大粤北本土民族服饰设计的比重。这些课程可以借力韶关明芳瑶族刺绣工艺服饰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与我院共同构建的合作平台,提供具体设计项目或组织定期的校内民族服饰创新设计赛事等,争取使特色教学成果参与到行业内重要的设计大赛之中,如一年一度的“广州国际轻纺城杯”广东大学生优秀服装设计大赛,以这样具体的实战训练项目为载体将关注本土民族服饰文化的意识贯穿在设计专业课程的始终,正是地方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课程接轨的有效模式。教师在课题开展过程中分解课程内容的相关知识要素,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实地考察拉近学生与地方传统文化的距离,既拓宽学生视野又让学生在充分了解本土民族服饰文化的特征与价值的基础上创作设计出贴近市场需求艺术作品。教师也可以引导和带领学生结合地方特色文化进行创新训练。例如,2016年我院曹春艳老师指导吴思浓等同学开展的“乳源瑶族服饰文化元素与现代服装饰品相结合的创新开发研究”、笔者与张秀琴老师共同指导陈境浩与车晓婷等同学开展的“粤北乳源瑶绣旅游纪念品创新设计”等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就是以结合地方特色文化进行的定向训练的例子。类似这样从课堂内外双管齐下、以定向项目为载体的课题,将地方特色文化引入设计专业课堂的模式对于教学效果及学生的设计素养和设计应用能力方面的提升也是很有帮助的。

(二)宏观上实行“由点到面”模式实现由内向外辐射

所谓“由点到面”的模式就是利用校企合作的优势,设立粤北民族服饰研究基地,将服饰设计专业中引入的粤北民族服饰文化辐射到学院其它专业如视觉传达、产品设计等方向中去,实现地方特色文化艺术与地方艺术院校全面深入的互动互融。对内研发校本课程,对外设置成果陈列室扩大专业影响。地方高校对开发特色校本课程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校本课程的开发对教师教研能力的提升和地方传统文化资源挖掘与辐射也有重要的作用;对于研究地域文化特色课程在地方艺术院校教学中的运用和开发更是具有深远的意义。特色艺术课程的开发,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尹少淳教授在其书中曾提到:“在美术教学中,文化资源如果要使之上升到一种课程的高度,则必须经过一定的转化过程,因为文化资源并不等于美术课程资源。”[4]要把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细化分流成为教学素材,就得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优势,将当地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资源进行整理汇编,以文字记录、录音、录像、实物收集等形式加以保存,然后结合办学定位和培养方向,制定培养目标,编写特色教材。针对非服装设计专业或全校非艺术类学生,课程形式可以选修为主。选修课程主要教学方式可主要以赏析课为主,使同学们能直观的了解粤北民族服饰艺术的特点。主要教学内容为粤北民族服饰的界定、粤北民族文化文特色概论、粤北客家服饰和粤北瑶族服饰包括瑶族服饰上的反面刺绣的造型、色彩、寓意几方面的欣赏,重点介绍粤北客家和粤北瑶族服饰及瑶族刺绣的制作特色等。对于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课程安排上尽量以必修为主,课程增加粤北民族服饰的构思、制作、包装、广告、推广等专业内容和实地采风考察以及参加考察后进行教学交流活动等项目。课程教学资源可以是师生们下乡收集整理素材汇编而成的讲义,也可以是有经验的民间艺人的创作过程与心得分享等。课堂授课形式可以是专题活动与学科之间的结合,授课的场地不限于教室,可以是工艺作坊和博物馆等场所。总之,要促成地方特色文化艺术丰富的营养资源向专业艺术设计课程资源的转化就要通过师生在实践中采集、整理、筛选、提炼、进行系统分类才能使之为设计专业教学所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课程资源。有了校企合作平台做后盾,所谓“穿针引线”、“由点到面”教学模式便能有的放矢地导入以客、瑶族服饰为代表的粤北地方文化艺术,构建与地方艺术院校设计专业互动互融的课程教学研究模式。

四、关于地方特色文化艺术与地方艺术院校教学互融互动的展望

从当今地方高校艺术教育发展的理念来看,探寻地方特色文化艺术资源并将其应用于地方艺术院校的专业教育教学的理论研究和技法实践中,构建特色设计教育已成为一种趋势。借丰富的地方特色课程源结合灵活多元的综合实践活动模式,利用校企合作平台,与当地民间艺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立互动机制,让地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地方特色文化艺术资源的挖掘和传承与地方企业三者之间实现有效接轨。但任何变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很多困难是现实而又客观的。例如在课程设置中,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主干课和实践课的课时都是有硬性规定的,也就是说地方文化艺术资源要实现从民间进入课堂,能运用的时间和空间也所剩无几,学院上下必须达成共识,以清晰的专业导向建立集教学、创编、实践为一体的特色设计教育教学体系,开设校本课程,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传承地域文化资源的同时,促进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升,同时提高服务地方文化发展的意识,实现便捷化的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共享,建立类似“粤北民族服饰文化研究平台”这样产、学、研结合的互动平台,培养大批创新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促进教育与科研、创作紧密结合,为粤北地区文化建设储备强有力的人才资源。作为地方高校的设计教育工作者,我们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

[2]教育部,,财政部,等.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2012-01-10].

[3]韶关学院.韶关学院章程[EB/OL].[2015-12-19].

学院艺术范文3

2.简论戏剧导演美学 张仲年,Zhang Zhongnian

3.作为艺术创造者的编剧 蹇河沿,Jian Heyan

4.艺术意义的构成和表征 张弓,Zhang Gong

5.实践本体论美学的艺术类型学理论 石长平,Shi Changping

6."红舞"理论研究与学科建构 喻琴,Yu Qin

7.重塑国家形象与当代美术的文化抉择 郝春燕,Hao Chunyan

8.寻找中国油画的精神家园 刘少牛

9.当代中国水彩画对"意境"美学观念的借鉴 陈根雄,朱辉

10.我国合唱艺术的发展现状与问题解析——从合唱比赛的繁荣说起 华山

11.现代中国歌剧发展存在的问题 李峰

12.浅析青歌赛的发展历程及其对中国当代声乐发展的影响 邱林

13.论中国新生代电影纪实美学风格的西方渊源 杨晓林,Yang Xiaolin

14.创意产业视域中的民族民间工艺 钟福民,Zhong Fumin

15.论"民族声乐"教学体系的合理建构 彬

16.论王晓鹰的戏剧空间观念 李贤年,Li Xiannian

17.从《房间》看品特风格 李华

18.键盘上的壮乡音画——倪洪进《壮乡组曲》的创作与演奏 蔡韧

19.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鹿鸣乡现存古乐器情况调查报告 徐辉斌

20.云南艺术学院影视学院教师摄影作品选

21.云南民族歌舞活态传承的文化空间 申波,李建富

1.中国内地新时期戏剧观念论争与理论建设(上) 吴戈,Wu Ge

2.舞台精英:建国后戏剧教育的场域——一种戏剧人才培养的"制度化仪式" 胡志毅,Hu Zhiyi

3.外国戏剧中的人文精神教育 刘明厚,Liu Minghou

4.作为艺术存在方式的艺术活动 张玉能,Zhang Yuneng

5.近代中国报刊广告画的若干特色探析 邢照华,Xing Zhaohua

6.对20世纪以来中国美术史编写及其运用的史学方法之思考 吴士新,Wu Shixin

7.接受·对话·交融——论美术史研究中的"图像学" 徐习文

8.家国军旅一身事铁板铜琶唱大风——我国军事题材电视剧50年发展述略 胡辉

9.对云南文化生态环境构建的初步探索 汪瑶

10.论顾仲彝的改译剧 刘欣,Liu Xin

11.论设计美学的连体语境 邢庆华,Xing Qinghua

12.论建水紫陶的特色与成因 董万里

13.追寻"民居之魂" 谭良斌,潘慧羽

14.试论装饰色彩的审美特点 汪玲

15.二胡吟揉探微 梁伟,段瑞雷

16.信息动态

17.论胡松华的歌唱艺术 潘勋

18.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本真于热情之外——丁善德《新疆舞曲第二号》的艺术分析 王梅

19.我国民族声乐发展管窥 祝真伟

1.理想破灭了——从《玩偶之家》到《野鸭》 陈军,Chen Jun

2.一元化·极致化·辐辏化——论过士行戏剧创作的意象叙事 刘文辉,Liu Wenhui

3.徐渭《四声猿》本事考辨及对后世剧作的影响 栗鹏

4.齐如山:梅兰芳赴美演出的总设计师 李向东,Li Xiangdong

5.黄佐临对舞剧《白毛女》的艺术构思 杨洁,Yang Jie

6.隐蔽的言说与艰难的探索——从三部华人影像同性情感的表现策略谈起 马潇,Ma Xiao

7.跨境合作的华语商业电影之文本特征与创作缺陷 景虹梅,Jing Hongmei

8.苏联交响芭蕾之历史经验研究 王彬,Wang Bin

9.怒江州福贡县傈僳族民间传统舞蹈文化特征及演变初探 彭小希

10.怒江传统民间艺术保存现状调查报告 罗梅,Luo Mei

11.少数民族民间歌舞艺术的新文化语境探索 苏常青,张锦鹏

12.少数族裔传统艺术传承机制探析——对石屏县哨冲乡慕善村花腰彝民族文化艺术传承班的调查 迟燕琼

13.三大音乐流派中的情感表现——从"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表现主义"音乐谈起 周倩旎

14.比例节奏之结构力探微——泽纳基斯大型管弦乐《灯芯草》第二部分节奏分析 庞莉

15.通才与专才的别样人生——李斯特与肖邦比较研究 陈劲松

16.殊途同归——肖邦、李斯特钢琴练习曲之对比分析 钱杨杰

17.弗里德里希绘画中的宗教意象与象征表现 化铉

18.时代不同艺亦同——山人和黄宾虹山水画艺术特征的比较分析 黄思源

19.公共艺术教育的新形式——艺术设计通识教育 金银,Jin Yin

20.云南高师构建"民族声乐"教学模块之意义 字舟云

21.试论声乐的色彩美感 孙兰鹃

1.艺术意义的存在方式特征 张弓,Zhang Gong

2.重建艺术教育和艺术批评的审美体验维度 陆兴忍

3.形式与内容的时代悖论——对中国当代戏曲革新的思考 张默瀚,Zhang Mohan

4.神秘、胁迫与生存的荒诞——品特剧作《送菜升降机》解读 王佳磊,Wang Jialei

5.在现实语境中解读《老妇还乡》 和建元

6.中国少数民族舞蹈艺术理论发展状况及前沿 金秋,Jin Qiu

7.浅论禄劝彝族笛脚舞的保护与传承 杨茂香

8.从文人画看当下民间美术课程化的意义 李向伟,杨祥民,Li Xiangwei,Yang Xiangmin

9.国画发展踯躅前行——50年代"国画创作接受遗产问题"的论辩 蔡青,Cai Qing

10.民国昆明电影放映业的发展 车辚,Che Lin

11.第六代导演的嬗变——从"文学"电影到"新闻"电影 汪开庆

12.从《建国大业》看当前国产电影发展现状的一些特点 郭晓,赵正阳

13.当代语境下中国电影产业的推广 任妍

14.仪式与变迁——云南麻栗树村花腰彝祭龙调查 谷家荣,罗明军,Gu Jiarong,Luo Mingjun

15.多元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艺术的生存与传承——基于云南彝族、傣族两个村落的田野考察 魏美仙,蒋少华,Wei Meixian,Jiang Shaohua

16.对红河州石屏县的两所学校和富民县小水井村苗族唱诗班的考察——从文化生态环境的构建看云南传统音乐的可持续发展 汪瑶

17.浅析传统歌曲演创中的字调现象 孙建华

18.追求多样的音色表达、塑造丰富的音乐形象——舒曼《幻想曲集》Op.12的演奏分析 陈轶群

19.从艺术语言到语言艺术——对播音主持专业培养目标的思考 王倩

20.山居花园植物生态景观构建探析 文俊鸿,蒋黎曦 1.全球化视域下的云南民族文化产业建设 袁斌,Yuan Bin

2.艺术批评的引领意识 张维青,Zhang Weiqing

3.中国的艺术学发展 张玉能,Zhang Yuneng

4.高等艺术院校音乐教育中的本土音乐文化传承——以云南艺术学院为例 黄凌飞,Huang Linfei

5.云南钢琴教育百年的三重溯源 申波,武丽娟,Shen Bo,Wu Lijuan

6.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在和声课习题写作中的应用研究 张岚

7.从社会学角度看原生态音乐之勃兴 陈震

8.《卡利古拉》:自我的边界与自由的困境 王洪琛,Wang Hongchen

9.在装置和戏剧之间的选择——情景展览剧《岁月1978》 朱永军,Zhu Yongjun

10.女性主体意识的自觉与异化——从美狄亚到克莱尔 熊美

11.论汉德克"说话剧"的戏剧特征 严程莹,李启斌

学院艺术范文4

艺术院校的学生具有当代大学生的共性:思想积极向上、吸收新生事物快,自我意识强等特点,同时也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第一,观察力强,感性思维强,但对事物的认识容易停留在表面。艺术院校的学生由于长期受专业学习的熏陶,在思维方式、看问题的角度等方面,往往表现出观察力强、情感丰富、富于想象力、喜欢追求鲜明的艺术个性、崇尚艺术个性的积累等特点。但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的感性思维强.对事情的认识往往停留在表面,不容易透过现象抓本质。第二,生活独立性较强,社会化程度较高,但自我约束意识较弱,自律性较差。艺术院校的学生由于专业的特殊性,性格往往较普通高校的学生更为活泼,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欲望。再加上艺术院校的学生经常参加社会实践、艺术实践,积累了丰富的人际交往经验,在人际沟通方面要强于普通高校的学生。有些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家教、外出演出、设计产品包装等形式已经有了固定的经济收入,独立生活能力较强,对家庭的依赖性较小,心理承受能力较强,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更能适应社会的竞争力。但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功利性较强,自我约束意识薄弱、自律性较差等问题。第三,对专业课的学习吃得苦、毅力强,但对文化课的学习却常常忽略。艺术院校的学生大多热爱专业学习,他们普遍认识到专业水平的高低对今后发展的重要性,因此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专业课。但另一方面,艺术类院校的学生从小花费大量的时间学习专业课,大多文化基础较差,进校后往往不能正确处理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关系,常常忽视文化课的学习。第四,学习动机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有部分文化基础较差的艺术院校学生,并不是喜欢艺术专业,而是由于艺术院校文化分数要求低,容易考上,为了一张学位证而选择了艺术院校,这些学生进校后,往往学习动机不明确,过一天算一天,缺乏学习动力。

二、艺术院校学生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针对艺术院校学生的特点,艺术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暴露出一些问题。第一,学生管理观念落后。不少学生管理工作者,认为学生管理就是对学生行为纪律的管理,没有真正认识到学生管理理念应为服务型管理。第二,缺乏良好的学生管理队伍。目前,我国艺术院校学生工作队伍,大多是从本校本科生、研究生中选留产生,知识结构单一,而且绝大多数学生工作人员留校后,把学生工作岗位当作一个短暂的存身之处,并没有把学生管理工作当作一个终身岗位,存在着学生工作队伍人心不稳的现象。第三,管理方式僵化。学生一届一届的送走,迎来一届届的新生,这些新生与往届学生有很多的不同,但学生管理工作仍然沿用原来的管理模式,显然不能满足新生的需求,从而影响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艺术院校学生管理发展策略

针对目前艺术院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须通过转变学生管理理念,加强学生管理队伍的培养和健全学生管理制度来改善现状,使学生管理向更有效的方向发展。

1.转变学生管理理念

转变狭隘的学生管理理念,向人性化、形象化和情感化管理理念转变。第一,实行人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要求管理人员尊重学生,学生不再是被管理的角色,学生和管理人员间是平等的关系,允许学生提出合理的建议。人性化管理把学生看作是主体,充分了解学生的意愿,管理人员指导和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管理。第二,实行形象化管理。形象化管理要求院校在进行学生管理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引用学生管理制度,还要把这些管理制度形象化。如通过开展学生管理主题班会,学生交流会、学生小组会议等具体渠道对学生自我管理先进事迹进行学习和讨论,以在学生心中树立起榜样形象。此外还要求管理人员自身要塑造好自身的形象,以在学生管理中起到带头模范的作用。第三,实行情感化管理。针对艺术院校学生的特质,在进行学生管理的过程中,更应耐心指导,让学生明白学生管理工作的真正用意。对于个性特别张扬和怪异的学生应该及时予以交心指导,让学生感觉到管理人员的良苦用心,从而建立起真正的信任。另外,可以通过开展班级之间,系、院间的联谊会,文艺晚会等方式对好的榜样进行宣传,鼓励和激发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2.创新学生管理制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生事物的出现,在学生管理制度的制定方面应注重以下原则的运用。第一,坚持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对高校学生的管理应坚持激励为主,处罚为辅的基本原则,在制度的制定中应多运用激励原则。激励原则的运用还应注重与艺术院校的实际情况相符合,激励目标的高低要适当,避免目标过高挫伤学生积极性,或目标过低学生毫无兴趣,这两种状况的出现,便失去了激励原则的意义。第二,坚持导向鲜明和标准明确的原则。艺术院校的学生管理制度,应当把艺术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管理的目标,给艺术院校的学生成才指明正确的方法、途径和方向,具有明确的导向性。学生管理制度的标准要明晰,要明确艺术院校的学生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告诉他们拥有什么权利、担什么责任、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和应当怎样做;要使艺术院校的学生清楚地知道,如果做了某事或做出了某种行为就会得到什么或失去什么。学生管理制度地制定要重在明理和引导,注重“柔”与“刚”的结合,使艺术院校的大学生自觉得遵守规章制度,发展和约束自己,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第三,坚持民主原则。民主管理理念不仅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艺术院校以人为本学生管理模式的要求。让更多的师生参与到制度建设中来,坚持用公开透明、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来决定管理的目标和要求,让制度真正深入人心,让人们认同该项制度,自觉遵守。第四,坚持操作步骤简单化的原则。学生管理制度的对象主要是学生,因此在表述上要尽可能简洁流畅,而且要充分考虑艺术院校学生的特点、理解能力等因素,操作步骤要简单化和流程化,并通过宣传、解释,便于学生理解、遵守和执行。第五,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公平公正原则是法治社会的要求,是依法治校的具体化体现,是学生管理制度建设的核心。这就要求制度中的所有规定,都应“合情、合理、合法”。具体可理解为:在保障国家、学校、家庭、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根本利益,完成学校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的的前提下,艺术院校学生管理制度的设计应当体现权利、义务、责任的合理分配与承担,遵守公平公正原则的行为,应当在制度中得到肯定或认可,而违背公平公正原则的行为,应当在制度中得到否定或追究。

3.学生管理队伍的建设

学院艺术范文5

(一)努力提高教学团队的教学研究水平一个优秀的英语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的外语知识、较高的母语表达水平,还要有很强的组织教学,选择高效教学方法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艺术院校的外语教师,要根据艺术院校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因材施教策略,并结合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及学院学位英语的考试定位,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方略。组织老师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需要和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广泛进行相关的实践调查和理论研究,做到“教-学-研“一体化,以科研促教学。围绕外语教学改革各个环节工作以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大力开展艺术院校外语教学研究工作。

(二)全面构建具有艺术院校特色的外语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英语教学过程中增加语言实践机会,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和提高英语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将英语教学从单一的小班级教学形式扩充到以校园为中心的英语学习的大课堂,形成一种学习氛围更浓、参加人数更多的大的英语学习环境。第二课堂可以不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限制,比课堂教学有着更大的伸缩性,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力培养学生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可举办适合学生专业发展并能增强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第二课堂活动,如“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外研社杯英语演讲大赛”、或定期举办“外语角”,“学院外语节”,“英语短剧表演”,“英语配音表演”等与艺术专业相关的外语第二课堂活动等。

(三)全力引进以网络自主学习为主的新型外语教学模式

科技是教学的手段,就英语教学而言,已经逐步出现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以满足自主学习需求的外语学习中心所需要的大学英语学习资源库。网络学习平台需要空间设施和经费支持。显然,网络外语教学研究中心是外语教育的一个发展目标。但如何将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真正落到实处,还需要上级部门的支持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

(四)切实注重学习者个体差异以实现真正意义的因材施教

艺术专业的学生属于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所以教师的教学策略不能随波逐流、不具特色,否则就无法实现真正意义的“因材施教”。教师应根据学习者不同的学习风格,不同的发展角度,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对于张扬个性、表现力强的艺术生来说,多变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是激发他们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五)有效形成科学评估体系以建立完善考试制度

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教学评估做出如下阐述:“教学评估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评估分过程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两种。过程性评估包括学生自我评估,学生相互间的评估,教师对学生的评估,教务部门对学生的评估等。这种过程性评估在实行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特点的多媒体教学中尤为重要,终结性评估是指期末课程考试和能力水平考试。”[1]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最终结果。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尤其是艺术院校英语水平普遍偏低的高校,应合理引入形成性评估,全面动态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形成性评估在很大程度上能改变那种“一考成败定终身”和“以考分定优劣”的不公平的评估方式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形成性评估对消除学生的焦虑情绪,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大有裨益。教师在评估学生的同时,也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评估自己的教学效果,努力提高教学能力,把教学工作和自身发展有效联系起来。[2]

(六)逐步建立艺术类院校ESP(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模式

专门用途英语(ESP)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ESP,是英语教学改进的最终有效途径。ESP方法是一个专业与英语结合的方法体系,可以将它作为我院外语教学改革体系的一个方向性目标。专门用途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比如在艺术院校可以根据艺术专业特点开设西方艺术英语、双语播音、舞蹈英语、音乐英语、艺术设计英语、会展英语、美术英语等,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在一定的工作环境中运用目的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

学院艺术范文6

广西艺术学院,简称“广艺”,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确定的全国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是中国6所省属综合性艺术院校之一,是教育部批准的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高校,是获得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优秀等级高校,是国家批准的具有学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

(来源:文章屋网 )

学院艺术范文7

2019年2月14日(周四)上午9点,山东艺术学院声乐类、器乐类、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等专业考试初试仍然在井然有致的进行着。并且山东艺术学院校方在综合楼召开了山东艺术学院2019年本科招生专业考试媒体见面会,就招生问题和专业考试相关流程、内容、数据等作出了回应。

招生计划

据了解,2019年,山东艺术学院本专科招生计划为2420人,其中本科2020人,和2018年持平;专科400人,较2018年减少了300人。2019年,山东省内本科招生专业为42个,招生计划人数为1536人;省外本科招生专业为24个,招生计划人数为484人。

报名情况

2019年,山东艺术学院共有34个本科专业组织校考工作,截至目前,报名人数为67911人,较2018年增加21723人。

(1)省内报名情况

山东艺术学院所有省内本科招生专业继续采取网上报名。截至报名结束日,山东艺术学院省内报名人数为47416人,较2018年省内报名总人数增加20076人。

与2018年相比,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类、设计类、播音主持类、音乐类、舞蹈类、影视戏剧表演类等专业报名人数均有明显增长。其中,雕塑专业报名人数为747人,较2018年增长4.8倍;中国画专业报名人数为669人,较2018年增长4.1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报名人数为4645人,较2018年增长3.3倍;环境设计专业报名人数为4390人,较2018年增长3倍;绘画专业报名人数为2370人,较2018年增长2.5倍;美术学(师范类)专业报名人数为1075人,较2018年增长1.7倍;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报名人数为6104人,较2018年增长1倍。

(2)省外报名情况

山东艺术学院2019年省外考生均采取网上报名。截止目前,报名总人数为20495人,较2018年增加1600余人。

省外考点安排

2019年,山东艺术学院共设立了安徽、湖南、江苏、浙江、四川、河南、辽宁7个美术类考点及1个校本部非美术类考点。

试题库及评委库建设

按照教育部对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要求,学校研究制定了《2019年招生专业考试命题库和考试评委库建设实施办法》。各二级学院均成立了招生工作小组及监察监督工作小组,负责对入库评委资格及数量、命题过程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命题库和专家库的建设质量。评委均签署评委承诺书,承诺廉洁自律,严格执行回避制度;对于题库、评委库等涉密内容实行双人监管机制,每个涉密人员均签署保密协议书。

截止开考前,山东艺术学院已完成所有校考专业题库、评委库的更新及审核工作。2019年山东艺术学院将进一步增加外请评委数量,外请评委比例将达到60%至80%,评委库结构进一步优化。

校内考试时间及地点安排

根据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安排,山东艺术学院组织校考时间为2月13日-26日,共涉及三个考区:山东艺术学院文东校区、山东艺术学院长清校区和山东省文化艺术学校。考试期间,学校在各考区设置宣传牌,并提供全方位的考务资讯、班车运行、餐饮等服务;同时山东艺术学院招生官网及时公布招生考试政策、考试总体安排等信息,各教学单位官网或官方微信也将实时推送具体考试流程、复试名单等信息,力求多渠道、全方位为广大考生及家长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

试题及评卷专家抽取工作

山东艺术学院试题及评卷专家的抽取,遵照教育部特殊类型招生文件要求,严格按照山东艺术学院2019年招生管理与评分工作实施细则实施。其中,试题抽取、印制、封装、保管工作由校招生办公室负责。试题交接及运送必须在纪检人员、工作人员及保卫人员的共同监督下进行。山东艺术学院将分别于2月17日,2月22日公开舞蹈学、戏剧学(省外)专业试题抽取工作。对于评委,将严格控制各专业评委名单的抽取及通知时间,考前两天,抽取外请评委(济南市外)并通知,市区内评委提前一天通知,校内评委提前一天抽取,开考前2个小时通知。

考试过程全程录像

截止开考前,山东艺术学院已逐一排查每个考场的视频监控设备运行情况,确保所有考场监控全面覆盖,确保所有专业考试过程全程录像。摄录结束后,学校将对拍摄完成的视频资料存档,保存期为四年,为考后复核查证提供完备有效的视频资料。

学院艺术范文8

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和文艺方针,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艺术专门人才和艺术师资。

二、报考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2.身体状况符合相关要求;

3.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

4.本招生简章适用的考生为非山东省考生。

下列人员不能报考:

1.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在校生;

2.高级中等教育学校非应届毕业的在校生;

3.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非应届毕业年份以弄虚作假手段报名并违规参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包括全国统考、省级统考和高校单独组织的招生考试)的应届毕业生;

4.因违反国家教育考试规定,被给予暂停参加高校招生考试处理且在停考期内的考生;

5.因触犯刑法已被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或正在服刑者。

三、考点安排及报考时间:

1、省外考点:

考点

地址

招生专业

报名时间

考试时间

河南省郑州市106中学(郑东新区校区)

郑州市东风南路与正光路交叉口东北角

环境设计、工艺美术、雕塑、美术学(师范类)、中国画、绘画、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

1月17、18日

1月19日

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新校区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海曙路58号(仓前校区)

中国画、戏剧影视美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美术学(师范类)、工艺美术、雕塑、产品设计、绘画

1月22、23日

1月25日

黑龙江东方学院

哈尔滨市平房区哈南工业新城核心区哈南十九路1号

音乐表演(演唱)、戏剧学、音乐表演(管弦乐器演奏)、音乐表演(中国乐器演奏)、音乐表演(钢琴演奏)、音乐表演(现代音乐)、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影视文学

1月20、21日(网报)

1月25日

哈尔滨华德学院

哈尔滨市利民开发区学院路5号

中国画、环境设计、产品设计、美术学(师范类)、工艺美术、雕塑、绘画、视觉传达设计

1月20、21日(网报)

1月25日

山西太原师范学院

晋中市榆次区大学街319号

绘画、视觉传达设计、中国画、美术学(师范类)、环境设计、雕塑、产品设计、工艺美术

1月25、26日

1月28日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二里半

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学

1月29、30日

1月31日、2月1日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

南京市建邺区应天大街832号

中国画、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绘画、美术学(师范类)、雕塑、环境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工艺美术

1月23-27日(网报)

1月31日

成都市武侯高级中学

成都市武侯区簇桥文盛路1号

绘画、中国画、环境设计、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产品设计、美术学(师范类)、工艺美术、雕塑、视觉传达设计

2月15、16日

2月17日

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左家垅

音乐表演(中国乐器演奏)、音乐表演(管弦乐器演奏)、音乐表演(演唱)、舞蹈表演、音乐表演(钢琴演奏)、音乐表演(现代音乐)、舞蹈学、音乐学(师范类)、舞蹈编导、音乐表演(音乐剧)

2月17、18日

2月19、20日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

太原市并州东街95号

音乐表演(演唱)、舞蹈学、音乐表演(管弦乐器演奏)、音乐表演(中国乐器演奏)、音乐表演(钢琴演奏)、音乐表演(现代音乐)、 舞蹈表演、舞蹈编导

2月20、21日

2月22、23日

湖南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报名点

长沙市韶山南路498号

中国画、环境设计、工艺美术、美术学(师范类)、雕塑、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绘画、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

2月21、22日

2月24日

安徽艺术职业学院

合肥市经济开发区大学城丹霞路8号

绘画、雕塑、美术学(师范类)、中国画、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工艺美术、舞蹈表演、舞蹈学、舞蹈编导、音乐学(师范类)、音乐表演(音乐剧)

2月26、27日

2月28日

河北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石家庄市高新区信工路18号

美术学(师范类)、工艺美术、环境设计、产品设计、中国画、雕塑、绘画、视觉传达设计

2月28、29日

3月2日

2、校本部考点(济南市文化东路91号): 招生专业 报名时间 考试时间 表  演 2月21日 初试:2月22日、复试:23-25日 播音与主持艺术 2月16日 初试:2月17日、复试:18-21日 戏剧影视导演 2月19日 初试:2月20日、复试:21-22日 戏剧影视文学 2月18日 初试:2月19日、复试:20日 戏剧学 2月17日 初试:2月18日、复试:19日 表演(戏曲表演) 2月26日 2月27日初试;28日专业复试;29日乐理、视唱 音乐表演(戏曲音乐伴奏) 2月26日 2月27日初试;28日专业复试;29日乐理、练耳、视唱 舞蹈表演 2月18、19日 2月20、21日 舞蹈学 2月18、19日 2月20、21日 舞蹈编导 2月18、19日 2月20、21日四、报考要求

1.各考点要求:

根据河北省文件规定:我院在河北考点设立的招生专业,河北省考生只有在河北考点参加考试取得的成绩有效,对不在河北考点参加考试取得的成绩不予承认;河北校考点只允许河北省考生参加考试,不接收其他省份的考生在该考点参加考试。

根据湖南省文件要求规定:我院在湖南考点设立的招生专业,湖南考生原则上须在湖南考点参加校考。

根据黑龙江省要求:我院在黑龙江考点设立的招生专业,只允许黑龙江省考生报考,不接收其他省份的考生在该考点参加考试,黑龙江全面实行网上报名,不接受现场报名。报名网址:dfxyzj.com/

根据江苏省文件规定:我院在江苏考点设立的招生专业,江苏省考生只有在江苏考点参加考试的成绩有效,对在其他考点参加考试的成绩不予承认。不接收其他省份的考生在该考点参加考试。江苏省全面实行网上报名,不接受现场报名。报名网址:jseea.cn

根据河南省文件要求:我院在河南省郑州考点设立的招生专业,只允许河南省考生报考,不接收其他省份的考生在该考点参加考试。河南省考生报考原则上只能在河南省内设立的校考考点或招生院校在本校内设立的考点考试。

根据山西省要求:我院在山西考点设立的招生专业,只允许山西省考生报考,不接收其他省份的考生在该考点参加考试。

2.外省考生报考我院各专业,应根据考生所在省份文件政策要求慎重报考。

3.山东省考生不得在外省考点报考我院,否则在外省考试取得的专业成绩视为无效。

非考点省份的外省考生是否允许跨省报考,请关注各考点省份文件要求。

因各省对艺术类专业统考政策要求不尽相同,考生应依据所在省份的文件要求慎重报考;如考生违反所在省份文件政策及我院报考要求,即使校考成绩合格也视为无效。

五、专业考试报名办法

1.考生请根据各考点要求及我院报名时间安排进行报名。

2.考生需持本人身份证原件或复印件,近期同底版一寸正面免冠照片二张,所在省份统一发放的艺术类专业考试报考证,到所在考点按规定和程序进行报名。

六、合格证发放、文化课考试及志愿填报

1.学校将根据专业成绩及发放比例划定专业合格线并公示合格考生名单。对专业成绩合格者,寄发《山东艺术学院专业招生考试合格证》。专业成绩不合格者,不再另行通知。考生的专业成绩可通过我院网站进行查询。网址:sdca.edu.cn。

2.考生凭我校所发的专业考试合格证,按所在省份的招生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七、录取办法

按照教育部及山东省有关文件规定,我校为29所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可自行划定文化录取控制分数线。如有部分省份要求文化录取控制线不得低于当地艺术类最低文化控制线,按各省份文件规定执行。

(一)按专业成绩录取相关专业文化线的划定与专业录取办法

1.下列各专业在高考文化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份招生考试机构划定的艺术类本科专业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基础上,按1:1.5划定学校文化最低控制线,按专业成绩排序录取。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2.下列各专业在高考文化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份招生考试机构划定的艺术类本科专业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基础上,按1:1.2划定学校文化最低控制线,按专业成绩排序录取。

中国画、绘画、美术学(师范类)、雕塑专业。

3.下列各专业在高考文化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份招生考试机构划定的艺术类本科专业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基础上,按1:2划定学校文化最低控制线,按专业成绩排序录取。

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戏剧学专业。

4.下列各专业在高考文化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份招生考试机构划定的艺术类本科专业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基础上,按专业成绩排序录取。

表演、音乐学(师范类)专业

5.下列各专业高考文化成绩达到300分,按专业成绩排序录取。

音乐表演(演唱)、音乐表演(管弦乐器演奏)、音乐表演(中国乐器演奏)、音乐表演(钢琴演奏)、音乐表演(现代音乐)、音乐表演(音乐剧)专业。

6.下列各专业高考文化成绩达到210分以上(含210分),按专业成绩排序录取。

舞蹈表演、舞蹈编导、表演(戏曲表演)、音乐表演(戏曲音乐伴奏)专业。

(二)按结构分录取的相关专业

1.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工艺美术、产品设计本科专业录取时在高考文化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份招生考试机构划定的艺术类本科专业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基础上,按校考专业成绩与文化成绩相加后由高到低排序录取。

2.戏剧影视文学、舞蹈学本科专业录取时在高考文化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份招生考试机构划定的艺术类本科专业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基础上,按文化成绩占70%,专业成绩占30%的比例结构后由高到低排序录取。

(三)分数计算

针对各省高考总分和单科成绩不统一的问题,我校均将根据山东省高考文化总成绩标准进行折算。

(四)单科限分要求

戏剧学本科专业考生语文成绩不得低于110分。

(五)其它

表演专业按男、女比例分别排序录取。

(六)并列成绩的情况

专业录取过程中,如最后一名出现并列现象将按照以下录取原则执行:

1.按专业成绩排序录取的相关专业出现并列现象时取文化成绩高者。

2.按结构分成绩排序录取的相关专业出现并列现象时取文化成绩高者。

八、其他几项规定

1.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对在我校艺术专业考试中被认定为违规的考生,我校将其违规情况书面报生源所在省级招生主管部门,由省级招生主管部门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2.新生入学后,由学校进行新生入学资格审查,对不符合条件或有徇私舞弊等行为者,无论何时发现,一律取消入学资格或学籍,退回原户口所在地或原单位。

3.2016年招生计划如有变动,以山东省发改委和山东省教育厅最终下达的计划为准。

学院艺术范文9

关键词:当代艺术;美院;美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识码:A

一、巴黎美院;当代艺术;改革

今天我们常说的“巴黎美院”全称是“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院”(é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es beaux―arts)(缩写ENS-BA,Paris),与历史上的“法兰西美术学院”(Academie desBeau―Arts)二者的相互关系在文章开始我们就有必要明确。西方的美术学院从建立初始就承载着两方面职能:一是作为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等造型艺术家的专门组织机构,性质相当于现在的美术家协会(association);二是作为培养造型艺术人才的专门教育机构,其工作和任务通常由其下属的美术学校(school of art)来承担。美术学院的教育职能主要从18世纪末开始直到19世纪才占据主导地位。美术学院作为一个身兼二职的社会机构,它主要发挥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第一,为社会培养从事绘画、雕塑等高雅艺术活动的纯艺术家;第二,展开艺术理论探讨和争鸣,建构纯艺术理论体系,以便指导和规范艺术创作活动;第三,组织和举办公开艺术作品展,沟通学院与社会、艺术家与赞助人或公众之间的关系。法兰西美术学院正是这一体系的一个极好例证。

法兰西美术学院(Academie des Beau―Arts)创建于1795年。其职能主要包括负责和指导罗马大奖竞赛(Grand Prix);在10月份举行的公开会议(Séance Publique)上颁发奖章;编纂《美术辞典》;操纵罗马法兰西学院;在19世纪组织沙龙展评审委员会;此外,还控制着下属的美术学校,直到1986年的《学院章程》中,学院仍然声称拥有这些管理和监督权利。今天我们所指的“巴黎美院”就是Academie下属的美术学校。为了区分二者的译名,“Academie des Beau―Arts”我们就称为“法兰西美术学院”,“巴黎美院”即今天的巴黎高等美术学院ENSBA。

法兰西美术学院虽然不干涉美术学校的内部改革,但是却有权挑选教授,并保留对竞赛计划进行监督和对考试结果进行评判的权利。其中最重要的是“罗马奖学金”的考试和评定。获奖者可以去意大利的米第西斯艺术城(Villa medi-cis)生活和工作几年,标志着其艺术生涯已成功了一半。“罗马大奖”由法兰西美术学院掌控,学院也牢牢控制着巴黎美院,美院教授基本由其成员担任或由其决定,并且控制着外省美院和社会上的艺术沙龙、各种艺术奖励。巴黎美院每年只招一百名左右学生,竞争极为激烈,塞尚两次报考都没录取,罗丹三次报考都因他的素描与雕塑缺乏当时学院要求的熟练标准而落选。

1825年安格尔当选法兰西美术学院院士,1834年担任法兰西学院院长,并影响了美术教育。可以说这一时期巴黎美院达到了巅峰。关于降低法兰西美术学院权利的提议随着1830年6月革命的爆发接踵而至,但是却遭到保皇派的抵制。直到1863年由Nieuwerkerke伯爵提出的教育改革一一接受国家指派的官员和采用工作室制,才最终使巴黎美术学校摆脱了法兰西美术学院的控制。所谓“工作室制”即由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成功艺术家在工作室中指导学生的绘画和雕塑实践活动。1811年,年仅19岁的藉里柯(Geficault)进入美院盖兰(Guerin)工作室,次年即获罗马奖的题名。四年后的德拉克洛瓦(Delacroix)又入同一工作室,他们都是巴黎美院的骄傲。

19世纪美术学院来自于浪漫主义艺术家的挑战和工业革命对实用设计人才的需求,学院的衰落已成定局。到19世纪下半叶,最高荣誉获得者成了自己老师的平庸模仿者,这是近亲繁殖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20世纪上半叶的巴黎美院就是保守、陈旧的代名词,学院长期拒绝现代艺术与社会上轰轰烈烈进行着的立体主义运动、野兽派运动、超现实主义运动脱节。这一时期对艺术家是否需要接受古典教育产生了怀疑,因此罗马奖学金失去其赖以存在的传统理论基础。学院长期拒招女生,忽略一切包括摄影在内的新技术,学院与一切关于美术教育的反思对抗。

直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进入电子信息时代,各种新技术媒介的产生,人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发生很大变化;另一方面,来自于现代西方艺术观念的冲击,影响到巴黎美院的传统教育体系。以1968年爆发的学生运动为转折点艺术进入了当代艺术阶段。早已对传统美术教学反感的巴黎美院学生占领校园,走上街头,对美术学院一系列体制、美学观念提出质疑,要求改革。反映在艺术界则是艺术家们竭尽所能地对以往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思维进行颠覆。在法国主要体现在至少主义和观念艺术影响下产生的行动艺术、装置艺术、影像艺术、后杜桑与后达达主义,而作为传统艺术手段的绘画、雕塑则基本不在其范畴。反映在巴黎美院,罗马奖被废除,法兰西美术学院被架空。70年代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巴黎美院向当代艺术敞开大门。

在这场斗争中当代艺术靠观念性与传统的艺术形式拉开距离,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在此后的几十年,直到今天当代艺术还影响着巴黎美院的每一次革新。

二、米肖的教育思想及对巴黎美院的改革

伊夫,米肖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与艺评家,1989年9月至1995年由法国文化部指派担任巴黎美院院长。他在位期间所实行的一系列改革,对美院以后的发展影响很大,恢复了巴黎美院在国际上的“当代”地位,并重新回到当今世界几所重要美院行列。

改革的具体措施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人事制度的调整是触及人员最多、风险最大、最艰难的改革。教师问题是改革的关键。教授任职打破“终身制”“铁饭碗”,实行三年合同制,即三年任教期满后,双方自由选择去留。现在巴黎美院的教授大多数是20世纪90年代后在此任教的国际知名艺术家,这与美院强调教学内容与当前艺术的紧密相连有关。

缩减学生人数。3年内将学生注册人数减至500人。严把入学关,控制招生规模。 发展多媒体专业。在美院建立摄影基地、摄影与声音处理基地、信息基地等。在原来绘画、雕塑两大专业基础上增设多媒体方向,配备相应的教授与工作室,形成绘画、雕塑、多媒体三大块教学结构。

建立“邀请艺术家工作室制度”。邀请世界知名艺术家来院主持半年或一年工作室,使学院的教学与当代艺术紧密 相连,扩大学生接触面,避免学术的因袭保守,给稳定持续的教学带来更多的流动性。每年竞争教授的名单中,当代艺术家占了大多数,很多是活跃在国际当代艺术界的大师,如在1989年之后成为美院教授的波尔坦斯基(Boltansiki)、梅萨热(Anne Messager)、迪肯(Deacon)。

扩大与国际各大知名美院学生的交流与合作,互派交换学生。每年巴黎美院会提供经费,选派30―40名学生到其他国家的各大美院学习半年。

三、巴芒克的艺术教育思想和改革

1995年米肖院长届满离任,阿尔弗雷的.巴芒克调任巴黎美院院长。他继承了米肖的改革方向,但形式上较为温和。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多学科、多领域的融合上。这里不仅是传统概念上的造型语言与新媒介的造型语言的研究与融合,还包括文学、舞蹈、音乐、影视、信息等边缘学科的融合。这些学科之间的相互影响,目的是找寻在传统与当代造型手段之间新的可能性。因此,巴克芒的改革是建立在米肖基础之上的,进一步深入的、细化的、更加适应美院朝向当代艺术发展方向前行的改革。

四、办学理念

“宽容”与“开放性”体现在今天巴黎美院的方方面面。

当代是众多艺术形式同时并存的时代,每种手段、每个观念、每点不同都在艺坛上有相应的地位。教师的职责是陪着学生进行各自的研究,帮助学生在技巧和表现之间找到平衡,教授和学生间主要通过讨论使学生在历史与现在众多的视觉作品中,找寻到自己的创作语言。

巴黎美院的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美院只是给学生们提供一流的学习设备和高质量掌握各种技术的训练场所,还有一流艺术家主持的工作室可供学生自由选择。学生在与各工作室教授的交流中寻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并掌握相关技术将研究进展下去。

阿尔弗雷的.巴芒克院长认为:美院是一个教学与实验的场所,美院应该是一个自由的地方,使各个领域相互冲撞产生火花的地方。学院不能从生产线上生产出艺术家,而是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观察世界的角度。美院的学生某种意义上是明天的艺术家,艺术理论上的争论大多是当代提出的最新课题。巴黎美院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她的名字最多的是让人想到过去而不是现代,从历史与传统中走来,但更多的是与现实的联系,将传统与这个时代紧密联系。美院不是一个职业学校,毕业证书不能通往某一相应职业,艺术家在当代社会是一个弱势群体,社会上的地位是相当微妙。美院的教学要为学生未来的职业提供多种可能性。与职业学院相比纯美术院校的教学无法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确定性,为了避免重复办学巴黎美院没有设计类专业,是因为巴黎有两所非常知名的设计类学校。

当代艺术靠观念性与传统的艺术形式拉开距离。因此巴黎美院将许多时间放在学生观念的培养上,邀请国际上知名艺术家来学校设立工作室,开设相应的理论课程,举办各种形式的研讨会激发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每年组织学生旅行以增加学生阅历等等,目的是使学生在校期间形成独立的艺术思维和掌握当代各种主要艺术表现手段。

五、教学与管理

由于巴黎美院的改革的重心是扩大美院在当代国际艺术界的影响,所以体现在教学上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念和对新观念的挖掘。因此巴黎美院在近两年课程设置也进行了一些调整,将原来设在二年级前的素描与人体结构两个必修学分变为选修课。这一转变某种意义上是对美术学院传统教学结构模式的彻底终结。巴克芒院长说,巴黎美院这样纯美术院校的教学与职业学院相比,无法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确定性。这给美院的教学管理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法国的美术院校只有巴黎美院仍保留传统系科绘画和雕塑,这与巴黎美院培养“纯粹艺术家”的办学理念相一致,但早已抛弃了传统的学院主义教育,与当代社会和当代艺术紧密关联。其他56所文化部所属的国立美院有的侧重设计,有的侧重多媒体,绘画相比之下没有多大地位。巴黎美院所设的绘画、雕塑、多媒体三个专业方向,并存但不独立,以教授工作室为基础,提倡多学科的融合与多样化。工作室内一至五年级学生同室上课,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室和教授,学生们通过各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尝试,与众多艺术家教授们的接触与交流,对学生艺术观念的形成有很多助益,与不同的工作室学生一起工作,通过这些“融合”,学生间相互撞击找寻到适合学生自己的道路。

工作室制为学生提供了最大限度的自由,学生可以常常不到学校,只是时而拿作品给教授看,但巴黎美院的教学管理是通过学分制来约束学生。美院学生进校时必须熟记《学生手册》,其中明确规定了一至五年级每年的学习科目及必须修得的学分,包括理论学分和技术课学分,如每年修不到两个学分就有被勒令退学的危险。某种意义上学分制为这种自由划上了最低限度。

学院在学制上还做了许多硬性规定来约束学生的这种自由限度。从入学到毕业的3个关卡。

入学。法国的专业美院入学选拔极为严格。往往是1:500

二年级末的学结。每个系组成4人评审团,包括系里的协调教授,教授和一名理论课教授。学生在评审团前展示自己两年的学习成果,如果其中3位教授不通过,就须在次年重过此关。

毕业。由毕业评审团确定,成员主要由4名在当代艺坛知名的艺术家,和一名学院指定的教授组成。学院每年召开会议,提出评审团候选人,再投票决定4名人选。

六、师资与工作室

巴黎美院继承导师工作室制,每个工作室由一名教授负责,并以教授名字命名。这些教授多为国际知名艺术家,其中大多数是90年代后在此任教的,这与巴黎美院强调教学内容与当前艺术的紧密相连有关。全院绘画、雕塑、多媒体共有30多个工作室,每个方向有10多个工作室。绘画工作室有布瓦斯隆(Fransois Boisrond)、维亚那(Claude Viallat);多媒体工作室有波尔坦斯基(CHristian Boltanski)、梅莎热(AnnetteMessager);雕塑工作室有迪肯(Richard Deacon)、佩罗(Gi-useppe Penone)等当代著名艺术家主持。

教授实行三年合同制,即三年任教期满后,双方自由选择去留。教授和其他社会成员一样有危机感。一旦教授退休或离职,学校在其离职前夕在各种艺术杂志、媒体上刊登国际范围的招聘广告,在竞选者名单备齐后,由院长、资深教授以及艺术机构负责人等组成评审团进行讨论,并投票决定是否录用。

目前美院的教授大约有60位,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除了当教授外,还同时从事艺术活动,他们不断地将各种当代艺术信息传递给学生,又保持了每个教授不同的艺术观念与视角。

美院的教学以固定教授们的长期教学为主,同时每年从法国和世界各地邀请当代国际上有相当知名度和丰富的职业经验的艺术家来此工作,进行高水平、不同观念的交流,使学 生进入不熟悉或不习惯的领域,而这些领域是固定教授的局限所不能开设的,“邀请教授”工作室是对主要教学的一种补充。这种制度给学生带来更多的选择空间,根据需要设计自我。在每位教授的工作室里,学生的作品受教授的艺术观念、教学方法影响很大。为了避免这种形式语言上的师承,美院鼓励学生定期更换工作室,或同时在几个工作室选修。

近些年随着师资的不断调整,传统写实绘画与雕塑工作室几乎消失。在今天的巴黎美院各种不同艺术观念的教授,进行各自的教学实践,更多意义上教授的职责是陪着学生进行各自的研究摸索,在技巧与表现之间找到平衡,最终学生找到自己的“个人方法”。当代艺术创作的各种手段,包括装置、行为、影像、文本等,绘画雕塑只是其中的一种手段,作为一个现代艺术家,了解当代社会,运用当代科技手段,对各种艺术创作手段进行尝试,通过这些不同艺术形式的尝试,来影响自己的创作。

除了30多个教授工作室外,美院还有近10个技术工作室,即丝网、石版、壁画、镶嵌画、塑模铸模、油画技术等。这些工作室有教授负责,并配备助教或技师,学生们在此学习取得学分,以便更好地在教授工作室完成自己的学业。

七、图书馆

美院的图书馆建于19世纪60年代,其中当代艺术的图书是法国最全的,一些在蓬皮杜艺术中心查找不到的资料这里往往能找到。图书馆由三部分组成:图书厅、多媒体厅、信息资料中心(CID)。

图书馆以现、当代画册为主,还有各种展览资料、论文等。多媒体厅分三部分,一部分是与图书厅连在一体的各种艺术报刊杂志;另一部分是各种录像带、CD等,并设有专门的视听室供观看,这些视听资料大量是对艺术家的采访纪实片;多媒体厅还有一角是专为学生们走入社会,进入职业艺术生涯而设立的。这里能找到许多与艺术职业生活有关的解决办法,如艺术家如何与画廊联系,各种艺术沙龙、展览征稿、奖金工作室申请等,以及职业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信息资料中心(CID)藏有5万多张关于当代艺术的幻灯片。中心的主要功能是召开各种座谈会,邀请社会知名艺术家、评论家、学者与学生交流座谈。

八、学生的职业生活

巴黎美院以培养当代艺术家为宗旨,而法国当代艺术很大一部分是建立在求新求异与否定、虚无的心态上。普通大众对于当代艺术是一种敬而远之的心态,大众审美还停留在印象派时期,与社会现实需求相脱节。当代艺术家仅靠一小部分藏家和国家的资助才能独立生存下来。

巴黎美院学生数在600人,每年毕业生约150人,而作职业艺术家的1/10还不到,完全靠艺术生存的不足1/20。

但从另一个意义上说巴黎美院不是一个职业学校,毕业证书不能通往某一相应职业,选择了艺术家这一生存方式,必须接受面临的艰辛,艺术家是一个弱势群体,在这样一个工业信息化时代的角色是非常尴尬的。

美院在教学的同时也进行相关职业培养。一方面,通过举办各种展览将美院的学生介绍给社会,特别是每年的“门户开放日”,学院广泛宣传,请艺术家、画廊经纪人、藏家来参观、购买学生的作品。与社会和当前艺术产生互动,为学生积累展览经验,建立一定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学院拓展多媒体方向,为学生未来的职业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如从事教学、从事社会上与形象处理有关的工作,进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等等。

九、结论

巴黎美院的历史和经验告诉我们,美术学院闭关自守,死抱传统和过去必将走向危机,反之采取开放的心态,与当下社会和艺术发展趋势紧密结合才能有生机。当代艺术的不确定性、边缘化和反主流,导致了当前美术教育的多元化趋向及标准与目标的迷失。对传统艺术观念上的颠覆,致使当代艺术评价失去了统一的标准。对于巴黎美院围绕着当代艺术而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更有一些方面值得深思。

第一、从历史的角度看,美术学院在当代社会背景下,它的强势文化位置早已一去不返。在19世纪已经遭遇来自社会和艺术家的挑战,并逐渐丧失在艺术界的绝对权威地位,到了20世纪巴黎美院更是强弩之末,衰落成为必然。20世纪80年代后尽管巴黎美院为与当代艺术接轨做了一系列努力和尝试,但美术学院大势已去。随着美术家社会地位的边缘化,和当代艺术评价标准的观念性、多元化,美院的教学评价标准在逐渐丧失,在当代艺术中,非传统的艺术手段往往更有创造性,非专业出身的人往往更有艺术性。从近些年国际艺坛的状况看,巴黎美院在法国并不占优势,在国际上获大奖的法国当代艺术家也并非美院毕业,甚至现在许多艺术家自诩自己没有进过专业美院。艺术家需要培养吗?美院能培养艺术家吗?美术学院能否承载培养当代艺术家的使命值得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