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农村文化工作计划集锦9篇

时间:2022-05-21 22:04:41

农村文化工作计划

农村文化工作计划范文1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精神,切实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融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和谐的干群关系、邻里关系、家庭关系,培育良好的村风、民风,建设“少生优育、文明富裕、健康和谐”的新家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决定在全县开展计划生育新农村新家庭计划活动。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的重要意义

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深刻反映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代表了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难点在农村。中央要求,必须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把农村作为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中之重,将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开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局面,并明确提出要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全面加强农村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是我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性任务和重要组成部分。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是全县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的重要举措,对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文明、富裕、健康、和睦”的计划生育新家庭为目标,以“倡导新风尚、培育新农民、争创新家庭、建设新农村”为主题,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农村人口问题,树立“人文计生、和谐计生、幸福计生”的良好形象,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目标:新农村新家庭计划以行政村为单位,以家庭为主体,按照“先行试点,总结经验;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思路,创建计划生育新农村和计划生育新家庭。到2010年,全县70%的农村家庭达到计划生育新家庭标准,60%的村达到计划生育新农村标准。

三、计划生育新农村、新家庭标准

(一)计划生育新家庭标准

1、科学婚育好。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依法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少生、优生、优育、优教,努力教育下一代成人成材。

2、勤劳致富好。热心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提高生产能力和水平,科技兴家、勤劳致富、收入增加、生活宽裕,带头致富创业。

3、文明生活好。生活方式科学、文明、健康,生活环境卫生、整洁、安全,家庭成员身心健康,自觉抵制封建迷信活动。

4、和谐家风好。遵纪守法,诚信待人,邻里友善,男女平等,夫妇和睦,孝敬长辈,爱护子女。

5、社会公德好。关心公益事业,积极参加公益活动、群众活动,热心传播新文化新风尚,积极参与农村民主管理。

(二)计划生育新农村标准

1、领导重视好。村党支部、村委会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工作机构健全,有专人负责;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有机纳入新农村建设;计划生育信息报送及时、准确;计生联系员报酬落实;村风文明,村容整洁,计划生育新家庭创建率达到家庭总数的70%以上。

2、政策落实好。当年无不符合法定条件生育;计划生育各项奖励优惠政策落实,实行计划生育家庭人均收入高于全村平均水平,计划生育女孩户在生产、生活上得到优先扶持。

3、阵地建设好。村人口学校(计划生育活动室)设施齐全,发挥作用;村图书室拥有人口计生报刊3种以上,图书10本以上;宣传环境和谐、人文、规范、温馨、适度。

4、宣传服务好。90%以上群众得到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政策法规宣传、咨询服务;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知晓率达到90%以上,育龄妇女计生科普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已婚育龄妇女享受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率达到100%,综合避孕率达到90%以上;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满意率达到90%以上。

5、村民自治好。积极推行“村两委负总责,协会具体抓,群众做主人”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新机制,村民自治组织健全、发挥作用;村计划生育协会积极参与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实行计划生育村务公开,计划生育重要事项村民知晓率达到90%。

四、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的主要任务

1、坚持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农村人口问题。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基础上统筹解决农村人口问题是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的首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要针对农村实际和存在的突出问题,综合运用法律、行政、教育、经济等手段,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采取综合措施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要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抓好流动人口及其家庭的管理服务,促进弱势家庭的和谐发展。

2、加强人口文化建设,促进乡风文明。加强人口文化建设是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的先导。要通过人口文化建设,构建男女平等、共同发展的社会性别意识,树立健康、忠诚、和谐的家庭观念,传播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提升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要继续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促进新型生育文化建设和人口文化建设,促进形成具有现代文明特色的新型生育观念。人口文化建设要做到“八推进”,即完善宣传设施,改善宣传环境,开展文艺活动,建立图书角,举办科普讲座,发放宣传品,办好人口学校,开展健康咨询。要广泛开展“文化知识进农家”、“科学技术进农家”、“法律政策进农家”、“人文关爱进农家”、“文明和谐进农家”的“五进农家”活动。要积极开展“好儿子、好女婿、好媳妇、好妯娌、好婆婆、好邻居”评选和敬老、尊老、爱老、养老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文明新风。

3、开展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促进家庭健康。促进家庭健康是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的主体。要通过促进家庭健康,改善农民家庭健康状况,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保护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要积极推行以避孕方法知情选择、生殖道感染综合防治和出生缺陷干预等“三大工程”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广泛开展“为国为家生好娃、和谐健康幸福家”活动,开展出生缺陷预防、优生优育宣传、生殖道感染防治、性病、艾滋病预防咨询、教育活动,提高农民家庭成员自我保健和防范意识,形成健康的个人行为。定期免费开展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检查,落实计划生育基本项目免费服务,关注男性生殖健康,促进青少年和老年健康,不断满足农村群众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需求。

4、发展计划生育“三结合”,促进生产发展、生活宽裕。要继续深化计划生育“三结合”,把计划生育工作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结合起来,提升农民家庭的致富能力和生活质量,优先支持和帮扶实行计划生育的农民家庭,带动其他家庭实行计划生育脱贫致富。

5、开展计划生育便民维权活动,推进农村民主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依法维权、优质服务的执法理念,开展便民维权活动,依法维护实行计划生育的农民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技术服务等方面的权利。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在制定实施城乡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和医疗保险等措施时,依法对符合条件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给予优惠照顾。全面落实农村对独生子女家庭的各项奖励优惠政策,落实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做到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同宣传、同管理、同服务。要进一步发挥计划生育协会组织作用,实行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加强农村计划生育民主管理,落实计划生育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制度,保证村民计划生育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五、新农村新家庭计划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各乡镇要将新农村新家庭建设活动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紧紧围绕全县总目标,与新农村建设同步进行,同步实施。各镇乡(街道)计生办要将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切实加强领导。要结合本地区实际,科学制定方案,统筹安排。

2、有机结合。要把创建活动同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相结合,全面加强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农村人口问题;同加快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建设相结合,加快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步伐;同全面推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活动相结合,不断提升计划生育服务水平;同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关爱女孩行动”相结合,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综合治理。

3、精心组织。新农村新家庭计划活动分三个阶段实施:

去年为启动阶段。全县创建计划生育新农村50个;计划生育新家庭400个。

明年为全面推进阶段。全县每年有15%左右的村和20%的农民家庭达到创建标准。

农村文化工作计划范文2

在全国人民深入学习贯彻*精神之际,我们在河南省漯河市召开农村人口文化工作现场研讨会,总结交流各地开展农村人口文化工作的经验,讨论按照*精神如何进一步做好农村人口文化工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服务,为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服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我谨代表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向关心、支持人口文化工作的各级党政领导和计划生育部门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国的人口文化工作者表示诚挚的问候。

不久前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同志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描绘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我们继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密切联系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深入学习和领会*精神,并用*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短短两天来,大家通过参观漯河市舞阳县屈岗村和二郎庙村的人口文化活动和十个地方的经验介绍,真切地感受到人口文化以其宽泛深厚的内涵、丰富多彩的形式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繁荣发展农村社会主义文化、推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人口文化建设的热情和创造能力也使我们深受感动和鼓舞。大家结合学习*精神,对如何进一步做好农村人口文化工作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发表了许多很好的意见。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加强农村人口文化工作的重要意义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必然要求文化有一个大发展大繁荣。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国的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总体实力和总体水平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同我国的国际地位不相适应。

因此,党的*报告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全面部署。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面貌更加昂扬向上。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推进重点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建设,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文化活动,积极培育农村文化市场,广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改善,农村文化建设呈现较好的发展局面。但是,由于广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不足,文化活动相对贫乏等原因,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距仍然较大。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5年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强调,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十一五”期间,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指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必须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把农村作为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中之重,将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开创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新局面。

中央《决定》要求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利用大众传媒,采取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形式,持续广泛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方针政策的宣传。并且特别提到要“利用城市社区、农村基层各种文化场所和宣传途径,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人口文化活动”。宣传贯彻落实中央《决定》,既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者与人口文化工作者的光荣任务,也是发展人口文化事业的依据和契机。

长期以来,各级人口计生委一贯重视宣传教育工作,始终坚持“三为主”方针,深入、持久地开展了“婚育新风进万家”、“关爱女孩行动”等活动,倡导以计划生育、少生优生、生殖健康、男女平等、尊老爱幼等观念为主要内容的生育文化,引导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十四年前,为了深入贯彻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一些具有强烈的爱国心、责任感的文化艺术工作者和计划生育工作者率先提出“人口文化”这个概念,开始推进人口文化事业。在成立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的时候,、、宋平等同志题词指出,发展人口文化事业,对于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振兴中华、造福后代具有重要的意义。

十多年来,人口文化促进会团结了一大批文化艺术工作者和有关各界的热心人士,采取多种形式为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为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服务,为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做出了可喜的成绩,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现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了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了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精神,进一步提高对做好农村人口文化工作的重要意义的认识。要认识到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农村人口文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广大农民群众求富、求知、求乐、求美、求健康、求和谐的愿望日益强烈,农村人口文化事业具备了蓬勃发展的条件,可以大有作为。

我们应该抓住机遇,服从大局,自觉地主动地推动农村人口文化活动广泛深入地开展,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二、进一步做好农村人口文化工作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山东、山西等地创建了以传播先进的人口文化、推动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为宗旨的农村人口文化大院。由于人口文化大院开展的活动,符合广大农民群众求富、求知、求乐、求美、求健康、求和谐的愿望,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因而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对这一新生事物给予了充分肯定和热情扶持,于2001年在山东肥城县、2005年在山西运城市召开现场会,交流推广农村人口文化工作的经验。

这些年来,农村人口文化大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许多地方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已经逐渐成为农村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块坚强阵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年来,农村人口文化活动又有了新的进展,积累了新的经验。例如,河北省定州市抓住该省创建文明生态村的机遇,把人口文化大院列为文明生态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开展了倡导新风尚、培育新农民、争创新农家、建设新农村的“四新”活动,使人口文化工作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去年国家人口计生委和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在定州市召开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发展人口文化事业研讨会”,总结交流了该市和其他一些地方的新经验。

河南省十分重视发展人口文化事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的作用,在开展计划生育“幸福家庭行动”的同时,大力推进农村人口文化的基础建设,重视人口文化的传播普及。漯河市在开展农村人口文化活动中,坚持从基础抓起,重视队伍建设和阵地建设,积极探索人口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计划生育工作相结合的新路子,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因此,我们决定在这里召开农村人口文化工作现场研讨会。

根据各地的实践经验,我以为为了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进一步做好农村人口文化工作,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不断充实农村人口文化活动的内容

*报告在论述文化建设时,首先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因为这是我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在农村要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积极建设和谐文化,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还要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倡导农民学文化、学技术、学经营。要进一步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关爱女孩行动,积极推进新农村、新家庭计划,引导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据有关部门监测,我国农村人口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要大力宣传和普及优生优育、预防出生缺陷的科学知识。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随着中青年农民进城务工人数的增多,使我国农村老龄化程度超过城市。农村中有大量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他们的处境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要大力提倡尊老爱幼、互爱互助、邻里和睦的良好风尚,使老年人都能得到应有的照顾,使儿童都能健康成长。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农村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较城市更严重。近年来,通过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和关爱女孩行动,大力宣传“男女平等”、“生男生女一样好”,为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还面临着艰巨的任务。现在,在我国没有人或很少有人公开反对男女平等,因为这不符合时代潮流。

但是在人们的思想深处,传统的男尊女卑、重男轻女思想文化的影响还不能低估。有的同志分析之所以存在男孩偏好的原因之一是至今还存在着一些陈规和制度。例如,从夫居就是体现男主女从的婚居制度。这种制度涉及男女角色定位、家庭与社区资源分配、对男女价值的评价,是不利于男女平等的。

一些地方积极提倡男到女家落户,使女孩同男孩具有同样的养老价值,同样的传宗接代价值,从而解决了有女无儿户的困难,淡化了男孩偏好,也淡化了宗族势力。这是一件移风易俗的大事,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受到抵制,难度很大,需要党和政府积极倡导。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及人口文化工作者都应当自觉地宣传倡导这项改革。

福建省安溪县人口文化促进会广泛发动群众开展了一场变革婚育习俗、民俗文化的活动,推动把女性写入族谱,把祠堂变为传播先进人口文化的场所,改变重男轻女的旧习俗,促进民俗文化活动的创新,收到了移风易俗的显著效果。我认为他们的经验是社会主义人口文化建设的一项创举,值得大家学习与推广。

(二)积极创新人口文化活动的形式

人口文化大院、人口学校、人口文化长廊等在开展农村人口文化活动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要进一步推广和完善。要根据农村社会文化生活的新特点和农民群众的新期待,对人口文化活动的形式进行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着力发展农村特色文化,加强对农村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发掘、整理和保护,创新戏曲、花灯、龙舟、舞龙舞狮等民间艺术表演,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剪纸、绘画、泥塑、雕刻、刺绣、编织等民间工艺项目。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阵地、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

(三)把农村人口文化建设融入农村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对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出了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农村人口文化建设要主动融入农村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与创建文明村镇、文明户相结合,与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相结合。

在乡村文化设施建设上,《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发展县、乡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到2010年,实现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并且指出,村文化活动室可“一室多用”。

各地要依托正在建设的县、乡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开展人口文化活动。坚持一站多用、一室多用,努力做到相关设施资源共享。已经建立农村人口文化大院和有条件建立农村人口文化大院的,要在当地党政有关部门的统筹安排下办出特色,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四)充分发挥农民在农村人口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善于整合社会资源发展人口文化事业

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了很大提高。这次会上,来自山东武城县和山西永济市的两位农村人口文化大院院长和来自湖北仙桃市的个体文化中心主任,介绍他们通过多种形式的人口文化活动,帮助村民提高了思想素质,促进了经济发展、村风文明和计划生育工作。江苏省泰州市的计划生育中心户也在农村人口文化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这些鲜活的事例生动地表明,农民群众是农村人口文化活动的主人。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人口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把热心人口文化活动的积极分子很好地组织起来,支持他们广泛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人口文化活动,并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调动他们的文化创造潜能。要鼓励农民群众自编、自演节目,利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要重视发挥文化能人、民间艺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作用。

为了发展人口文化事业,人口计划生育部门和人口文化促进会必须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与宣传、文化、广电、教育、科技、卫生、民政、农业等有关部门和计划生育协会、妇联、科协、作协、文联、扶贫开发协会、老年协会等有关的社会团体密切合作,优势互补,共建共赢,为广大群众服务。还要积极争取企业界的热心人士参与和支持人口文化事业。

(五)切实加强对农村人口文化工作的领导

党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是发展人口文化事业的关键。希望各级党委、政府将人口文化工作纳入农村文化建设及人口和计划生育宣教工作的总体规划,进一步优化相关政策环境,更好地发挥先进的人口文化在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国家人口计生委一贯重视人口文化工作,对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工作给予了有力的指导和支持。李斌同志出席了昨天的开幕式,发表了重要的讲话。张维庆同志出席了前几次农村人口文化工作现场会,并对加强人口文化工作发表了很好的意见。近些年来,各地人口计生委越来越重视人口文化工作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的作用。目前,已有6个省以及37个地(市)、县成立了人口文化促进会,有几个省正在积极筹备成立人口文化促进会。

我认为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在县以上成立人口文化促进会,以便团结热心人口文化事业的文艺界和其他有各界人士,共同开创发展和繁荣人口文化事业的新局面。县以下可以依靠计划生育协会,与有关方面协作开展农村人口文化工作。

人口文化是一个范围比较宽泛的概念。生育文化是人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人口文化的全部内容。现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入了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工作内容由控制人口数量为主向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转变,需要从更广的领域、更深的层次来建设先进的人口文化,这对于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深入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希望各省、区、市人口计生委关心和支持人口文化事业的发展,对人口文化促进会的工作加强指导,为发展人口文化事业提供必要的条件。

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和各地的人口文化促进会,应该贯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帮助农村培养一支不走的群众文化队伍,尤其是要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培养农民文化骨干。今年七月份,国家人口计生委和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联合主办了农村人口文化大院院长培训班,帮助他们提高素质,开阔眼界,拓展思路,受到了他们的欢迎。各级人口文化促进会都要帮助乡村总结和推广开展人口文化工作的经验,鼓励和支持专业文化工作者到农村辅导群众文化活动,促进农村人口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是组织、动员专业文化工作者深入农村,深入群众,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人口文化精品。令人高兴的是,今年有七部人口文化题材的作品获得了中央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农村文化工作计划范文3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规划

中图分类号:G812.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农业兴才能百业兴,农民富才能全民富,农村稳才能全面稳。”建设社会主义农村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作出的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

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应以村民利益为出发点,以土地、环境、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三大方面为切入点,以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改善农村面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标,实行在有限资源下的可持续发展。规划设计的内容应包括选准产业发展方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村庄布局,建设与管理,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完善村级民主管理等。因此,在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中,应注重规划设计体系的梳理和重构,体现不同层面的规划设计,以此作为新农村建设有力支撑和前提指导。

一、规划设计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新农村建设的规划设计工作却面临着几个问题:

(1)规划设计主导思想模糊。发展农业生产和改善农民生活是新农村建设中最重要的问题。生产发展是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础,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由于农村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缺少资金和技术的有效支持,新农村规划设计中发展农业生产,逐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核心思想难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成效。而短时期内最能体现新农村成果的恰恰是农民生活环境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当前新农村规划设计中更多的偏重物质环境的改善和居住空间的梳理。这就造成了新农村规划设计是优先发展生产还是优先改善生活环境的矛盾,规划设计主导思想在“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看似矛盾的两难境地中徘徊。

(2)规划设计基础资料缺乏。“调查、分析、规划”是规划设计实践中所总结出来的基本方法,每一项规划设计工作都离不开详实的现状调查和分析。

现状村民的户数,宅基地的数量、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等情况仍是规划设计编制的基础性工作。由于农村社会的资料统计与收集欠缺,基层农村组织的经济水平有限,基层的建设部门难以提出详实的资料和数据。规划设计的编制难以起到实质性的指示和标识作用,这些规划设计基础资料的缺乏是新农村规划设计实践过程中时常面临的困境。同时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没有固定的规划设计模式可循,缺乏相对统一的技术标准和相关经验,各编制单位对新农村规划设计既缺乏足够重视,更缺乏相关研究,导致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水平良莠不齐。这些因素夹杂在一起,其最终结果便是造成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低价”和“低质”之间恶性循环。

(3)规划设计实施进展较慢。当前新农村规划设计的主要着力点是依据村镇布局规划,推进村庄居民点集中布局,在提高农村土地集约利用的同时,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经营。但我国长期以来的农耕文化决定了农村居民点分布零散的特征,为了便于农业耕作,农民在建房时基本选择与其“自留地”和公路等交通便利的地段相邻。这种分散的居民点格局和农民对传统宅基地的留恋、地缘的集聚等主观上为宅基地的集中形成了障碍。同时,农村相对落后的经济状况和集体所有的土地产权制度也在客观上延缓了农宅搬迁的步伐。这一方面造成了新农村规划设计实施进展较慢,规划设计效果迟迟不得体现。另一方面,农村在经济一轮轮规划编制过后,农民却享受不到新农村规划设计的成果,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农民主动参与规划设计工作的积极性,影响了新农村规划设计建设的整体实施。

二、规划设计工作思路

现代农业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点,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立足点。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走生产经营集约化、市场化、科技化和城乡一体化的道路,充分发挥规划设计的指导性作用,以有效避免未规划先建设,边规划边建设、拆了建、建了拆现象的发生。因此,规划设计要体现“六性”:

(1)规划设计要突出前瞻性。前瞻性、预见性是规划设计编制的生命。在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设计编制中,必须着眼长远,突出前瞻性,围绕发展搞规划。

要充分考虑到荆州市大农业、大水产、大旅游、中等城市框架和今后工业化、城镇化、商贸、旅游发展的必要趋势和村镇布局的长远变化,在布局上应突出重点,功能分区。规划重点有发展前景,有利于农户聚居,有可能长久存在的中心村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对今后要撤并的边远村庄和一些不可能成为居民集中点的地方,只对现有设施进行必要的维护,不宜再投入新的基础设施建设。

(2)规划设计要明确产业性。应充分考虑村镇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明确产业定位,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村镇,发展规模经济,村镇规划新办工业企业应向工业园区集聚,以利整合资源,节约用地和处理排污,共享基础设施,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投资效益。村镇规划设计要综合考虑集镇、城镇、郊区、田畈、农区、丘陵地区和平原湖区、山区等不同区域、资源等因素,因地制宜,促进商贸服务业、特色工业、生态农业、果林业、休闲旅游业等特色经济的发展,形成一村一业、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的新格局。

(3)规划设计要注重特色性。新农村建设规划一定要突出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这是规划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我市广大农村在区位、自然、历史、文化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就决定规划设计不能套用一个模式,不能搞千村一面,而要力求彰显个性,各具特色。农村规划设计要从村庄的地形地貌出发,依坡依堤,顺山顺水,不推山,不填塘,形成各具特色的自然村落、田园农庄、农村社区。同时要注意保护古建筑和各种古迹以及有价值的传统民居等文化遗产,做到新农村建设与保护古建筑同步规划,同步实施。新村建设项目尽量与古建筑保持协调统一,使“古迹为新村增色,新村为古迹添彩”,形成观光旅游新亮点,既增色,又生财。使新农村建设成为一个地方、一个村庄的亮丽风景线。

(4)规划设计要体现实用性。新农村建设是通过农村的发展,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充实农村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农民丰富活泼的生活空间和具有归属感的精神家园。因此,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必须突出实用性,量力而行。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对村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统筹考虑,使规划与村庄建设相结合,与调整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商业网点及电力、水利、交通、电信等配套设施相结合。避免先建后拆、边建边拆,浪费社会资源,浪费财力资源。从而增强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群众的认同感。

农村文化工作计划范文4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科学发展观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产生可以追溯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解决“三农”问题,江苏省率先开始招聘大学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后海南省、浙江省等地先后组织招聘大学生“村官”。至2008年2月底,全国范围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省市区已发展至28个,其中17个省市区启动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自此,大学生“村官”计划进入一个全面的发展阶段。

时至今日,大学生“村官”计划已在全国大部分省市区推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定程度上发挥了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改善农村基层干部结构、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作用。但是,作为目前还未成熟的事物,大学生“村官”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必然面临一系列的问题。文章对现行的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这一方面加以研究。

一、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一)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重要性

引进大学生“村官”不仅为当地的农村带来了新技术、新思想、新理念,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农村的发展。同时,大学生“村官”也利用了农村这个平台不断锻炼自我,实现其自身价值。

1.有利于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就其知识量方面,大学生“村官”与农村干部相比存在优势,大部分人认为大学生“村官”知识面广,能帮助村民解决较多的科学、法律等方面问题,并且年轻有活力,能够较好的带动工作氛围,具有农村管理新理念和创业精神。大学生“村官”计划将大学毕业生补充到农村基层组织中,使乡镇基层领导班子在年龄结构、文化结构、素质结构等方面得到明显改善,有利于提高基层干部整体素质。

2.有利于农村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终要依靠农业科技的迅速发展。而大学生“村官”恰恰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角色,向村民宣传科技文化知识,促进着农村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

3.有利于大学生“村官”综合素质的提高。调查显示,在大学生“村官”的任职期间,有部分大学生“村官”认为自己处理实际问题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在公文写作上也有所改善。

(二)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调查显示,大部分地区的大学生“村官”虽然在提高农村村官素质,带动农村科技文化事业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大学生“村官”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仍存在问题。

1.行为短期性,不利留住人才。大学生“村官”计划获得了极大的政府承诺,考公务员及考研加分等。所有这些优惠政策,在给大学生“村官”解决后顾之忧的同时,也使大学生当“村官”行为的短期性更加明显。目前,所谓当“村官”还不是一种建制性设置,既不是政府的公务员,也不是其他职员或是农民,还仅是一项权宜性安排。无论是承诺三年“锻炼”以后考研加分,还是准允作为将来“提干”的一项参考,都只是政策而没有明确指出大学生“村官”的未来出路。前途暗淡使得大学生“村官”离开农村,将不利于改变当前新农村建设中人才匮乏的现状,不利于留住人才进行新农村建设。

2.不熟悉农村工作,与村民交流少。调查显示,大学生“村官”对农村情况了解较少,和村民交流也少。虽然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村官”来自农村,但对农村工作不熟悉是当前大学生“村官”存在的最大问题。由于借调现象严重,许多大学生“村官”从一开始就被乡政府借调去,几乎从没有到被分配的村子去,也没有和村民接触。村民不知道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村官”也不知道村民的情况,这是导致大学生“村官”对农村工作不熟悉及和村民交流少的根源所在。

3.考核形式化,考核标准无针对性。我们在了解了大学生“村官”每年一度的考核机制后得知只是流于形式。本应是严肃的绩效考核随意性太强,考核制度本应是与奖惩,是与大学生“村官”前途相关联的大事,可在实际中却只是一种形式。同时,大学生“村官”每年一度的考核,是根据公务员的考核标准,考核成绩记入档案。大学生“村官”不是公务员,既然不是公务员为什么要拿公务员的考核标准来考核大学生“村官”?这样的考核机制显然不符合大学生”村官”的实际。

二、完善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建议

针对当前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诸多问题,为使大学生“村官”能在广阔农村发挥真正应有的作用,提出以下建议。

1.提高各种待遇,将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目前,大部分大学生选择大学生“村官”这条路是为大学生“村官”计划的一些优惠政策所吸引,如保留城市户籍、公务员考试和考研加分、减免学费和助学贷款等。要想让大学生“村官”具有长期性,一要从计划上取消或是延长大学生“村官”服务农村的时间规定;二是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工资待遇,将各种优惠政策落到实处,为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创造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提供相应的安全保障和社会保障,解除他们到农村做“村官”的后顾之忧,用工资待遇及优惠政策来留住人才,从而形成大学生争相下乡、努力到基层的局面,让大学生“村官”真正地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

2.从农民中来到农民中去,实现大学生”村官”本土化

要转变大学生“村官”难以融入村子的现状,必须要坚持从农民中来到农民中去,实现大学生“村官”的乡土化、本土化,一是要让大学生”村官”在任职期间扎根农村,加强大学生“村官”与农民的交流,同时大学生“村官”要熟悉农村的事务,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二是让那些来自于农村的大学生“村官”回到自己出生的村子担任村官,这样更容易融入农村,对于工作开展也更为有利。

3.完善选拔标准,使人尽其能

新农村建设急需农林、畜牧、栽培、兽医、旅游专业的人才,而当前的招聘考试更多是倾向于一个门槛,进入门槛后大学生发展的好坏就没有太多人进行关注理会。大量的大学生“村官”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专业知识用不上,对此应在选拔上把好关,要选拔那些所学专业能为新农村建设带来作用的人才,对于有专业背景知识的大学生,要把他们充分利用起来,防止人才闲置,要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是一项颇具创造性的系统工程,它在实践中所显现出来积极意义和成效有目共睹。但制度创新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推行数年来的大学生“村官”计划已经在实践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应当及时修正和调整,从而在各方面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大学生”村官”计划,使之成为具有长效机制的一项创新计划。

【参考文献】

[1]赵晓凯.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中存在的认识误区及解决对策[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农村文化工作计划范文5

着力推进农村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关注民生、富裕农民,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促进农村人口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基本要求。一是全面实施农村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机制。通过奖励、优惠、扶持等政策措施,对农村独生子女户和其他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在生产、生活、生育和就医、就业等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二是大力实施“少生快富”工程。有关部门要制定引导、激励群众“少生快富”的各项惠民措施,培养和树立一批贯彻农村计划生育政策的优秀典型,并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三是深入推进人口计生工作“三结合”。充分整合部门资源,因地制宜地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为计划生育家庭提供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的致富项目和增收渠道。

着力推进农村人口文化和生育文化建设。农村人口文化和生育文化建设是推进文化和谐、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现阶段,要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推动全社会在更高层次上认识人口问题,营造有利于推进人口计生工作的社会舆论环境。一是运用宣传媒介,发挥农村人口计生服务站等宣传阵地的作用,提高宣传教育的感染力、影响力和渗透力。二是大力宣传普及优生优育知识,加强婚育咨询指导、孕情监测和孕期保健,实施新生儿疾病筛查和康复等工作。三是抓好农村人口早期教育和独生子女教育培养工作,加强早教阵地、师资和网络建设等。

着力推进农村人口计生依法行政。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目前,要按照率先实现人口计生工作法治化的目标,坚定不移地推进农村人口计生依法行政。要全面开展人口计生便民维权活动,严格依法征收和管理社会抚养费。要完善法律法规,把强化孕前型管理纳入法律法规范畴,使依法行政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凝聚全社会的力量,形成互相配合、互通信息、上下联动、齐抓共管、通力协作的新格局。

着力推进农村人口计生优质服务。一是要整合社会资源,加大投入力度,使人口计生管理服务体系在履行基本职能、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础上,加强建设、完善功能,使其逐步成为强化农村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重要平台。二是要认真实施《“十一五”期间农村基层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用好、管好国债专项资金,切实做好农村基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新建和改扩建,推进区乡人口计生技术服务站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三是要加强优生指导,减低缺陷发生率,确保实现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工作到位率80%以上。

农村文化工作计划范文6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烟叶产业为载体,以提高村民生产生活水平和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为目的,充分利用现代烟草农业示范村现有的生产基础和自然条件,围绕基本烟田,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始终坚持“烟地连片区域化、烟叶种植规模化、整地作业机械化、集中育苗商品化、烟炉新建群体化、社会服务专业化、职业烟农知识化、生产管理信息化”的发展之路,着力解决制约烟叶发展、影响烟农增收的突出矛盾,不断探索烟叶生产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的新途径、新方法,千方百计增加烟农收入,有力促进烟区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推动烟区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平原烟叶生产的健康发展。

二、现代烟草农业示范村基本情况

年,古驿镇黄渠河村被确定为现代烟草农业示范村(以下简称示范村)。示范村位于我区北部,与省接壤,217省道从村内穿过,通村通组道路已经硬化;版图面积4.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10米,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处鄂北岗地,地势比较平坦;土壤pH值6.5,以中壤为主,质地较轻;年平均气温15.6℃,年日照时数2586.1小时,年平均降水量850mm,无霜期260天;全村四个村民小组,445户,2006人,耕地面积4819亩。示范村上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烤烟。

三、实施原则

示范村建设要坚持以烟叶产业为中心的原则,要紧紧围绕烟叶产业这个中心开展工作,要把有利于实现烟叶生产减工降本提质增效、有利于促进烟叶生产的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以烟农为主体的原则,充分调动烟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烟农的主动性,让烟农自觉自愿地开展示范村建设,使其成为烟叶生产、示范村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要坚持以科技为支撑的原则,要组建并完善科技体系,强化技术的培训和指导,达到每户都有一个烟叶生产“明白人”,要大力推广和应用实用性先进技术,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切实提高示范村烟叶生产水平;要坚持以多方共建为保障的原则,示范村建设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现代农业建设相结合,要由党委政府组织牵头,有关部门通力配合,多方参与,齐抓共建,从而形成有力的保障体系,整合资源,整合项目,整合资金,做到科学规划、统筹设计、综合配套、整体推进。

四、总体目标

1、区域化连片

年,示范村共落实烟叶面积2194亩,所有烟地全部集中在三个片区,分别为1100亩、794亩、300亩。初步规划,年,全村年均种烟2500亩左右,以组为单位统一留地,集中成片,合理轮作。

2、规模化种植

年,示范村共落实种烟农户135户,户平烟叶面积16.25亩。其中,150亩的1户;50-100亩的4户,共235亩;20-50亩的38户,共967亩。初步规划,年,计划全村亩平产量200公斤左右,亩平产值3000元以上,上等烟比例35%以上,上中等烟比例90%以上,理化指标达到卷烟工业的要求。2010-2011年,全村户均种烟达到25-30亩,逐步减少20亩以下的农户,达到每户最少一座密集炉,鼓励、扶持传统的经验型种烟大户向知识化的职业烟农转变。

3、机械化作业

年,区局(公司)帮助示范村购买配套拖拉机、旋耕机、起垄机、覆膜机6台套,机动喷雾器10个,剪叶机4个,基本上可以满足全村烟田整地作业机械化的需要,能够保证机械耕地、耙地、起垄、覆膜、植保、剪叶等全部达到100%,以实现减轻烟叶生产劳动强度、提高烟叶生产劳动效率的目的,从而达到减工降本的效果。

4、商品化育苗

年,示范村共新建漂浮育苗大棚28个,以组为单位集中一处,全村共分四处(一组14个、二组4个、三组5个、四组5个)。每处挑选一户责任心强、有技术、讲诚信的农户作为育苗专业户,负责育苗,对全村烟农全部实行商品化的有偿供苗。年,该村漂浮育苗推广率、集约化育苗率、商品化供苗率均可达到100%。

5、群体化烟炉

年,示范村共新建密集型烤房100座,以组为单位集中成群,全村共建四处群体炉(一组55座、二组14座、三组16座、四组15座)。集中新建的群体炉的产权归村委会,烟农仅有使用权。在烟炉的管护上,实行谁使用谁负责的的办法。在烟叶的烘烤上,实行炉长负责制,即每处群体炉挑选1-2名烘烤水平高的烟农作为炉长,负责该处群体炉烟叶烘烤的技术指导或在自愿协商的基础上本作互惠互利的原则对其他烟农实行有偿代烤加工。

6、专业化服务

年,示范村计划组建机耕、育苗、植保、烘烤、入户预检等五个烟叶生产专业服务队,分环节对烟农进行全方位的专业化服务,力争达到平均每亩节约用工20个以上。

7、信息化管理

年,计划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示范村所在的烟站进行标准化改建,对村委会办公楼进行功能化改造,建立烟农培训学校,健全烟农档案信息库,全面实行烟农户籍化管理,构建完善的村级信息网络体系,实现该村烟叶生产信息管理的电子化、网络化,使全村烟农能够及时了解掌握先进的烟叶生产技术,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接收和传递有关烟叶生产管理的最新信息。

五、建设任务

(一)基础设施建设

1、烟水配套

年,区局(公司)计划在示范村基本烟田范围内打机井4口;修建配套蓄(晒)水池4个,共4150立方米;修建配套梯形渠0.6千米,U形渠8.4千米,基本可以满足示范村全部烟田和部分农田灌溉用水的需要。建设计划安排如下:

年11月30日前,完成机井、水池、沟渠规划和设计。

年12月30日前,完成立项审批、招投标,确定施工单位。

年3月30日前,完成机井钻探工作,保证出水。

年4月5日前,完成水池、沟渠开挖及主体工程。

年5月5日前,全面完成烟水配套任务。

2、烟路配套

年,在区局(公司)扶持下,示范村计划围绕全村基本烟田修建配套总长达15千米的循环田间作业路(全部为砂石路),以方便烟田机械化整地作业和烟用物资、采收烟叶的运输。建设计划安排如下:

年1月30日前,完成烟路规划设计。

年4月10日前,全面完成烟路建设任务。

3、烟炉配套

年,示范村共新建群体化密集烤房100座,加上原有的14座密集烤房,完全可以满足全村烟叶的烘烤需要。对新建的群体炉,全部配套凉棚、回潮间、储煤间,场地全面硬化,达到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建设计划安排如下:

年11月30日前,完成规划设计、地基开挖、备料。

年1月18日前,完成主体框架工程及附属工程主体结构。

年6月1日前,全面完成烟炉建设任务。

4、烟机配套

年,区局(公司)扶持示范村购买配套75马力拖拉机2台、55马力拖拉机4台,每台拖拉机分别配套旋耕机、起垄机、覆膜机各一台;购买配套机动喷雾器10个、剪叶机4个。具体计划安排如下:

年11月20日前,拖拉机、旋耕机购买配套全部到村。

年12月5日前,全村所有烟田机耕完毕。

年3月1日前,起垄机、覆膜机、机动喷雾器、剪叶机购买配套全部到村。

5、烟电配套

年,示范村计划配套六台变压器和输变电路,变压器容量达到450KW以上,以保证密集烤房烟叶烘烤和烟田灌溉的用电需要。计划在年5月1日前,全面完成烟电配套任务。

6、育苗大棚建设

年,示范村计划新建育苗大棚28座。建设计划安排如下:

年11月30日前,完成项目的立项审批、招投标以及与厂方签订购买、安装协议。

年12月10日前,原材料供应到村。

年1月18日前,大棚安装、整理配套完毕。

(二)生产组织模式建设

1、烟叶生产合作社

年,计划在示范村成立烟叶生产合作社,以配合村委会共同抓好示范村建设。在地方政府的组织引导下,本作合法、自愿的原则,按照相关法律规定,组建理事会、监事会,制定合作社章程。合作社理事长、理事、监事由全村烟农民主选举产生。

2、烟叶生产互助组

年,计划对示范村所有烟农实行优化组合,本着自愿、就近的原则,在烟农自由组合的基础上,根据合作社章程相关要求,成立烟叶生产互助组。互助组组长由该组全体烟农公推产生。互助组组长具体负责对全组的烟叶生产进行管理、指导、协调。

3、烟叶生产专业服务队

年,示范村计划组建五个烟叶生产专业服务队。服务队队员由烟叶生产合作社统一组织择优选拔。机耕服务队负责全村烟地的机耕、机耙、机起垄、机覆膜工作,育苗服务队负责全村烟叶的漂浮育苗工作,植保服务队负责全村烟叶病虫害的统防统治工作,烘烤服务队负责全村烟叶的烘烤技术指导工作,入户预检服务队负责全村烟叶的售前分级工作。

4、发展辅助产业

(1)成立“黄渠河村燃料购销公司”。公司注册资金100万元,主要经营优质烤烟煤,年经营煤炭在900吨以上,完全可以满足本村烟叶烘烤用煤的需要。公司经理由村委会和合作社选拔有能力、会管理的村民予以聘用。公司实行股份制,由烟叶生产合作社牵头,动员种烟农户自愿入股,其利润根据各户种烟面积大小进行分红。初步计划,年3月1日前完成公司注册,3月上旬开始运营,确保6月中旬备足烟叶烘烤所用煤炭。

(2)发展烟菜轮作。成立黄渠河村烟菜轮作种植协会,为本村烟农提供蔬菜种植技术、市场信息指导服务。计划在每年烟叶收获后,抢季节种植一季适销蔬菜(葱、芥菜等),以提高种烟户的综合效益。

(三)信息化管理建设

1、标准化烟站建设。年,计划对示范村所在的古驿烟草站进行全面改造完善,按照“设计合理、功能齐全、环境良好、管理高效”的标准,配套相应的软硬件设施。做到设计理念先进,办公区、收购仓储区和生活区功能区分明显,验级区设有验级平台,安装有标准光源;烟农培训、休息场所环境优美、设施完备、富有人性化;烟叶信息网络体系完善、功能齐全、数据真实、反馈灵敏;烟叶信息数据的处理和传送实现电子化、网络化。

2、烟农户籍化管理建设。年,计划对示范村烟农全面实行户籍化管理,完整收集并分析全村所有烟农的种烟面积、种烟历史、技术水平、烟田质量、前茬作物、生产投入、环节管理等与烟叶生产密切相关的资料,建立烟农资料档案信息库,以便对烟农进行信息化跟踪管理和差异化、个性化指导服务。

3、知识化烟农队伍建设。年,计划全面强化对示范村烟农的技术培训,切实加强烟农队伍建设,以提高全村烟农新技术的应用能力。具体计划安排如下:

(1)建立烟农培训学校。计划对示范村村委会办公楼进行功能化改造,建立一所烟农培训学校,配套图书、音像资料室,配置电脑、电视、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计划在年4月底以前完成。

(2)完善村级信息网络。计划对示范村村级信息网络进行全面改造,达到宽带入组到户,有条件的种烟农户配上电脑。

(四)新农村配套建设

按照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要求,计划对示范村的村民居住环境、文化娱乐设施、生活设施、教育设施等方面进行改造和完善,争取在较短时期内将该村建成生活环境优美、社会环境良好、村民富裕文明、人人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计划安排如下:

1、新建一栋标准化村委会办公大楼。

2、新建一个文体活动室,一个文化书屋。

3、筹建一所幼儿园。

4、组建一个民间文艺剧团。

5、新建一座标准公厕。年底规划设计,年3月兴建,4月底完工。

6、改建一个标准化村级卫生保健室。年2月对该村原有卫生保健室加以改造完善,5月底完成并投入使用。

7、完善通组入户公路。用两年时间,全部硬化示范村通组入户路面。

8、实施“一建三改”。年2月规划、立项,年4月动工,年12月底力争完成100口沼气池的建设任务,2011年底争取让全村所有农户用上沼气。

9、美化村民小区环境。对村民住房实施统一粉刷,配套疏通排水沟,新建四个垃圾转运站,整治柴草乱堆乱放,搞好村组路面、农户房前屋后的清洁卫生。

10、实现户户安装有线电视。年3月开始动工,年12月底完成。

六、组织领导

(一)区现代烟草农业示范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王明军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工程建设指挥部

指挥长:

副指挥长:

成员: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兼任办公室主任。

(三)部门职责

1、农办:负责“一建三改”的计划立项、建设指导、政策落实。

2、发展计划局:负责示范村建设相关项目的立项审批。

3、烟草专卖局:负责示范村烟叶生产的技术指导,负责示范村烟水配套、育苗大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负责相关扶持政策的落实。

4、建设局:负责示范村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编制和建设指导。

5、经管局:负责烟叶生产合作社的筹建和指导。

6、水利局:负责烟水配套工程建设的指导。

7、国土资源分局:负责示范村土地整理的立项申报、政策落实。

8、交通局:负责示范村通组入户公路、循环作业路建设的规划、测量,以及国家有关补贴政策的落实。

9、财政局:负责及时安排划拨有关建设资金,负责示范村农发项目建设的立项申报。

10、供电公司:负责烟电配套建设。

11、电信分公司:负责电信宽带通组入户工程的规划和实施。

12、农业局:负责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技术指导。

13、气象局:负责及时准确地提供气象预测预报服务,负责灾害性天气的预防工作。

14、质监局:负责烟叶标准化生产的技术监督。

15、广电局:负责示范村建设的宣传和有线电视入户的安装工作。

16、文化局:负责示范村文化书屋建设和民间文艺剧团组建的指导。

17、科技局:负责烟叶生产技改项目的申报和扶持。

18、教体局:负责协调、指导示范村幼儿园的筹建工作。

19、卫生局:负责示范村村级卫生保健室的申报立项、建设指导,并按政策给予扶持。

农村文化工作计划范文7

区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市第二次党代会精神,大力实施“对接长珠闽,建设全市综合实力强区”发展战略,用科学的发展观整合农村工作的资源和力量,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快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区委、区政府决定在全区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力争通过年的努力,把我区广大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协调、治安良好、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指导我区新农村建设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⒈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市第二次党代会精神,以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建设为目标,以“亲民为民富民”活动为总抓手,以村镇规划建设、“三清三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水、改厕、改路)和文明村镇创建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突破口和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新的载体,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依靠群众,整体推进,逐步把我区广大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协调、治安良好、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原则是:

——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加强领导,转变职能,切实履行农村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职能,组织和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调动群众积极性,以农民自愿、村民自治为主,不搞强迫命令,不搞大包大揽。

——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从实际出发,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制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时,既要按照新农村的标准严格要求,又要切合实际,切实可行,不增加农民负担,不搞强行摊派,不搞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深入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因组制宜。在村镇规划上,要根据当地客观条件,区别不同情况,科学编制规划;在新农村建设模式上,力求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格调新颖,形式多样;在方式方法上,先易后难,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不搞齐步走、一刀切。

——循序渐进,务求实效。要尊重客观规律,因势利导,抓好典型引路,抓好示范带动,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扎实推进,务求实效;不急功近利,不搞形式主义,切忌违背群众意愿和客观条件强行硬推。

二、目标任务和实施步骤

⒈目标任务

从今年开始,用年时间在全区广大农村开展以村镇规划建设、“三清三改”和文明村镇创建为主要内容的“五新一好”(新村镇、新产业、新农民、新经济组织、新风貌和好班子)新农村建设活动。总体目标是:一年突破,三年见效,五年变样,充分调动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各方面的力量,扬优成势,力争在全市率先实现村村通水泥路、部分村组通自来水的基础上,再实现“三个率先”,即率先在所有村镇全面完成规划编制,与市中心城区整体发展规划接轨;率先在全部城镇、中心村完成“三清三改”;率先在农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观念的现代化上取得明显成效。经过年的努力,全区以上的村镇基本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治安秩序良好”的文明村镇标准。同时达到农业主导产业做大做优做强,农民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农村面貌大改观,基层组织战斗力明显增强的目标。具体目标要求是:

——建设新村镇。全面开展村镇规划设计工作,三年内完成各镇和全部村庄的总体规划编制;引导农民在规划区内拆旧建新,以旧换新、改造民房;规划区内新建的民房,要求设计美观,格调鲜明,特别要设计一些反映客家文化底蕴的客家民室,不搞简单的整齐划一、千房一面;建立和完善村镇社区服务体系,调整教育、商贸网点,完善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以及供电、电视、电信等配套设施,所有村镇达到“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目标。

——发展新产业。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精准农业、生态农业、品牌农业、创汇农业和观光农业;实施优势发展战略,各镇要根据当地产业基础、资源优势、区位特点和市场需求,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科学化管理”的要求,着力培育做强-个农业支柱产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将产业发展与改水改厕结合起来,大力推广“猪-沼-果(菜、瓜、鱼)”等生态农业模式,发展绿色食品生产,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培育新农民。推进“农民知识化”工程,加快培育新型务工农民和产业农民,实现全区岁以上、岁以下年龄段的农村劳动力基本掌握-门实用农业技术或务工职业技能;大力开展以遵纪守法、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着力提升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逐步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我市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道德体系,造就一批既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又有一定专业技能、文明守法、移风易俗的新型农民。

——组建新经济组织。按照“先运行、多扶持、后规划”和“民办、民管、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发育、壮大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为农民提前、产中、产后服务;推广各种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经联社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形式,建立起覆盖农业产业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群体,做到主导产业有协会或专业合作社,合作经济组织覆盖农户达到以上,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围绕“新品种、新技术、新组织”的要求建立健全良种繁育、农资供应、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和农产品加工流通服务体系,培育专业化的经济服务组织。

——塑造新风貌。以“三清三改”为突破口,以创建文明村镇为动力,整体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从今年起在全区村镇全面开展群众性“三清”活动,今年内所有圩镇、中心村和村部所在地做到辖区无成片暴露垃圾、污泥和路障,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现象,明年底力争以上的村镇达到“三清”要求;各镇要按照“科学规划、完善机制、分类指导、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要求,扎实有效开展“三改”工作,要选择一批重点村开展“三改”试点工作,今年内重点村全面完成“三改”任务,今后每年完成三分之一村落的“三改”任务,年内力争的村镇基本达到道路硬化、庭院净化、街道亮化、村庄绿化的要求;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组织农民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活动,反对封建迷信和宗族宗派势力,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建立健全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困难农民救助体系;村镇公共设施配套,农民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正常开展,农民就医、就学方便,病残孤寡农民生产生活有保障。

——创建好班子。将新农村建设列为“三项创建”活动的主要内容,继续创新和深化“三民”活动和“三培两带”活动。把“三清三改”、村镇规划建设、文明村镇创建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成果作为衡量、检验好班子、好干部的重要标准;要以新农村建设工作为切入点,转变职能,改进作风,加强为政能力和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建设,着力提高区镇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组织协调、管理服务和帮助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和水平;把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与新农村建设工作结合起来,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⒉实施步骤

按照“规划先行、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思路和“一个突破、三年见效、五年变样”的目标,我区新农村建设具体分三个阶段有序推进。

㈠启动阶段(××年)。开展新农村建设宣传工作,营造氛围,动员群众积极参与;扎实开展个重点村的规划建设、“三清三改”和文明村创建示范工作,做到因地制宜、一村一策、科学指导、重点突破;继续大力推进农村水、电、路、通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区个村全面开展“三清”工作;组织开展全区村镇规划编制工作,力争全区个镇、个重点村、以上中心村、以上的自然村落完成规划编制。

㈡实施阶段(××年-年)。大力推进中心村建设,建成一批“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中心村;全面完成所有中心村的“三清三改”;全面完成圩镇和中心村配套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成立一批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做到主导产业均成立产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社;实现以上的农村适龄劳动力基本掌握-门实用农业技术或职业技能,培育一批新型务工农民和产业农民。

㈢提高发展阶段(年)。统筹推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以上的村庄完成“三清三改”,基本达到“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要求,以上的农村适龄劳动力掌握-门实用农业技术和务工职业技能,以上的农业主导产业成立了合作经济组织,以上的村镇有若干农业主导产业,主导产业市场优势突出,创建一批全面达标的文明村镇,实现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工作安排和具体要求

新农村建设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市第二次党代会精神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是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步伐的一个新举措,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大胆探索和实践,更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惠民、富民、民心工程。全区上下务必深刻认识活动意义,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明确职责,分工合作,统筹协调,全面投入到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中来。具体工作安排为:

⒈区四套班子领导。区四套班子领导分别联系一个镇、挂点一个村、包扶一个村民小组,指导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挂点安排另发)。具体工作职责是:①指导所联系村镇开展新农村建设调查研究工作,结合实际,确定重点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思路;②指导所联系村镇制定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工作步骤,督查工作进展情况,确保工作任务如期完成;③牵头协调有关职能部门、挂点单位和镇、村、组关系,指导督促其发挥作用,支持服务新农村建设。

⒉驻区、区直包村单位。将挂点村新农村建设成效作为单位包村工作的考核重要内容,各驻区、区直包村单位做到挂点一个村、包扶一个村民小组,协助挂点区领导和所在镇、村开展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具体工作职责是:①协助挂点村开展新农村建设宣传发动、调查摸底工作,积极动员群众参与,指导帮助挂点村成立以“五老”为主的村民理事会;②联系协调有关职能部门,指导帮助挂点村做好村庄建设规划,提出并推动落实有关建设项目;③包村工作组要集中精力,帮助挂点村制定新农村建设“五新一好”实施方案,搜集整理有关基本情况,形成有当地特色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思路;④筹集包村工作所要求投入的资金,集中用于挂点村新农村建设“三清三改”、中心村建设等各项工作,资金的使用要相对集中在具体建设项目或某个重点村小组上,力争取得成效。

⒊各镇领导班子。各镇领导班子成员必须联系一个片、挂点若干个村、在所挂点村中包扶一个村民小组,抓好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具体工作职责是:①月中旬前各镇必须相应成立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确定新农村建设工作重点村和班子成员联系点,明确责任;②制定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围绕全区总体目标,提出本镇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和实施步骤,确保如期完成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任务;③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发动工作,形成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④全面开展村镇规划工作,聘请有资质的规划设计人员,根据区域特色和人文环境进行规划设计,今年内完成圩镇、重点村、以上的中心村、以上的自然村落的规划编制,明年内完成所有中心村和自然村落的规划编制;⑤全面开展“三清三改”工作,今年内圩镇、重点村、中心村实现无成片暴露垃圾、污泥和路障,明年底力争的村庄达到“三清”要求,重点村今年内还要全面完成“三改”任务;⑥各镇要集中力量抓好重点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主要领导要安排挂重点村,镇财政在筹集安排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时,要相对集中到重点村的建设项目上,帮助重点村完善公共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今年内下列各村要作为一类重点村至少有一个自然村落基本完成规划建设、“三清三改”等“五新一好”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初步达到村镇规划建设基本标准、“三清三改”标准、文明村镇标准的要求(见附件),形成特色,突现亮点,体现成效,即水东镇水东村、七里村,水南镇腊长村、南桥村,湖边镇湖边村、龙岭村,沙河镇五龙村、黄龙村、坳下村,水西镇赤珠村,沙石镇埠上村、吉埠村。

⒋区有关职能部门。一是要主动靠前服务,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驻区、区直有关单位参与支持“三民”活动的若干意见》的要求,找准位置,明确责任,发挥优势,搞好服务(具体职责另发)。区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在选择一个重点村,集中单位力量对口援助、服务的同时,带头履行职能,出台支持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优惠政策。具体要求为:①区、镇两级财政每年预算安排一定比例的专项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并积极向上争取扶持资金。②将新农村建设项目打包向上争取资金,并捆绑农业以及果业、水利、能源专项资金用于“三清三改”、文明村镇建设。③实行或向上争取规费减免政策,规划建设部门为小城镇、中心村编制或审核规划时,只收规划设计成本费,且每年必须完成指定的设计任务,所需规划设计费用由区、镇财政统筹安排;交通部门要协助各镇搞好农村公路规划,并督促有关设计部门对勘察设计费用只收取成本费,且每年必须完成指定的勘察设计任务;国土、房产部门办理有关手续时本级规费减半收取;其它有关部门办理有关手续只收取工本费,房屋建设审批收费标准要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要加大对乱批土地、乱收费的查处力度,对违反规定乱批土地和在农民建房中乱收费的,发现一起依法查处一起。④落实扶持鼓励政策,对路宽米、米、米及以上的水泥路补助标准按赣市发号文件规定执行;争取了国债项目新建沼气池的,按项目管理标准进行补助。

二是要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把规划建设纳入规范化制度轨道。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步到位”的原则,凡是已经有建设规划的村镇,国土部门要严格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建设规划要求审批农民宅基地,不得在规划区外批宅基地;未作出规划的村镇,必须按要求完成规划编制,未完成规划编制前,暂缓宅基地和建房审批。要引导鼓励建新拆旧,纠正一户多宅现象。凡到规划区内建新房的农户,必须拆除老宅基地上的旧房,其老宅基地由集体统一收回或流转;凡不愿拆除旧房的不得批准其在新宅基地建房。严格执行新村镇“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的制度。各镇均要设立规划建设管理所,负责村镇规划建设的具体管理工作,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及时、周到的服务,确保村镇规划的落实;鼓励制定村规民约,把政府管理与村民自治有效结合起来,建立科学、高效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体系。要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条件编制不同的规划建设标准,条件好的要高起点规划建设,其它地方的规划也要适度超前。规划建设模式力求形式多样,既可生态庄园式,也可农村社区式;既可分散村落式,也可城郊集中式。要提高房屋设计水平,务求新颖别致,美观大方;要提供各种房型供农民选用,避免过多的下店上宅火柴盒式的、车厢式的低水平建筑,尽量挖掘建设有客家民居风格的客家民宅。

⒌村级基层组织。各村要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商议村庄规划建设、“三清三改”等新农村建设事项,成立以“五老”为主的村民理事会,牵头动员群众,具体组织实施村庄规划、拆旧建新、“三清三改”等工作,强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把阶段性集中整治与日常性管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建立健全门前“三包”责任制以及全体村民共同保护环境、爱护卫生的责任机制和约束机制,建立巡察制度,加强督促检查,经常性地开展“卫生庭院”、“星级文明户”、“文明村庄”、“信用村”、“信用户”等群众性评比活动,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新农村建设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农村党组织要对党员带头参与支持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考核,结合党员设岗定责、保持先进性教育等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组织领导和督查考核

⒈组织领导。成立区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肖文群为组长、区委副书记黄建平任常务副组长,区委副书记孙黎明、区委副书记潘克森、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洪立琴、副区长付培文为副组长,区委办、区政府办、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农办、区财政局、区综治办、区发展和改革委、区民政局、区交通局、区建设局、市环保局章贡分局、市国土局直属二分局、区水利局、区农业局、区林业局、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就业局、区教育局、区文化局、区卫生局、区计生委、区广电局、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区水保局、区供销社、团区委、区妇联、区科协、区文明办、区农信联社、赣州城郊供电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委组织部,洪立琴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具体指导协调和督促工作。

⒉建立科学的目标考核体系。区委、区政府将这项工作列入对乡镇和区直单位年度目标责任考评。由区委组织部负责、区农办参与制定目标考评方案,征求各方意见后予以实施。加强督促检查,坚持做到每季度一调度,半年一督查,一年一考评,定期通报各镇工作进展情况。区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不定期地对各镇开展工作情况、包村单位结对帮建情况、职能部门履行工作职责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工作抓得紧,成效明显的,给予通报表扬;对工作不到位,进展慢,成效不明显的,责令限期整改,并给予通报批评。

附:⒈村镇规划建设基本标准

农村文化工作计划范文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作出的重大决策。2006年来,镇江市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截至2007年底,全市财政安排涉农支出2.84亿元,安排新农村建设引导资金1000万元,充实农民创业担保基金2000万元,“百村示范、百村帮扶”工程深入开展,先后实施了两轮农村“五件实事”,全市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007元。

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镇江市人口计生委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发挥人口计生部门网络健全、密切联系农村、善做群众工作、深得群众信赖等优势,将部门工作融入全市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积极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为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崭新局面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领导重视谋全局,以人为本系民心

镇江市农村人口约占全市总人口的61.88%,在未来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2006年,镇江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就农村人口计生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2008年,市委、市政府在《2008-201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级评价办法》中,将“人口计生工作达标”纳入“乡风文明”指标进行考核,并明确规定,村计划生育率达不到100%的不能被评为镇江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镇江市人口计生领导小组制发了《关于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星级示范村创建活动的意见》,要求各地按照“五有五无”标准开展创建活动。镇江市人口计生委制发了《关于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按照“新农村新家庭”计划有关内容,明确了农村人口计生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工作要求等,把人口计生工作切实融入全市新农村建设大局之中。

“新农村新家庭”计划实施开始,市人口计生系统首先从提高思想认识入手,多次召开会议,引导全市人口计生工作者树立四种意识。一是“重农”意识。把全市165万农民的利益放在心上,严格落实各项奖励优惠扶助政策,给广大农民以应有的回报和补偿。二是“扶农”意识。加大对计生家庭扶贫帮困的力度,从根本上帮助农民研究加快生产发展、早日脱贫致富的新路子、新办法和新措施。三是“惠农”意识。引导各级人口计生工作者拓宽工作思路,拓展服务空间,使农民享受服务,获得实惠。四是“兴农”意识。要求全市人口计生工作者必须具有全局意识,积极为各级党委、政府振兴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献计献策。

宣传倡导树新风,婚育文明入民心

结合新农村建设“乡风文明”的要求,我们首先把生育文化建设融入其中。全市以人口文化园区、大院建设为载体,着力于村级“人口文化大院”创建工作,先后下发了《关于创建人口文化大院的通知》《关于加强新型生育文化园区建设的通知》,将建设农村生育文化创新点放在组织动员群众广泛参与、满足群众多方面需求上。扬中市、丹阳市在文化园区、大院等建设上做到市级有精品、乡镇有亮点、村有活动点、户有示范点。句容市在建设人口文化园区中,做到村务公开栏、人口图书角、为民服务室等“八有”。目前,全市新建或更新了一大批人口文化广场、婚育新风园区,建成了标准的村级人口文化大院386个、生育文化园区10个,科学文明的婚育新风正通过各种平台和载体送到农村育龄群众的身边。

其次,我市广泛深入地开展婚育新风进农家活动,在新农村建设中做大做强计生宣传效应。我们坚持“大宣传、大联合、出精品”的思路,加强与各部门、各方面的合作,开展了“新农村、新家庭”宣传教育工程。一是阵地建设工程,如乡村人口学校、婚育新风示范户。二是文化建设工程,如命名“新农村文化屋”、“文化大院”等。三是品牌活动工程,要求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地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宣传活动。如扬中市开展了“双独联姻和谐家庭”创建活动,举办了“十佳双独联姻和谐家庭”评比。句容市开办了镇、村“农民夜校”,为实行计划生育的农民发展生产、增收致富搭桥铺路。四是宣传品进村入户工程。各地都制作了有自己标志性和特色的宣传品,并全部免费发放。今年12月,我市还将举办首届农村计划生育宣传品展示会。

完善服务新体系,优质服务暖民心

近年来,我市不断推进基层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建设,根据农村群众实际需要,配套服务设施、充实培训技术人员、改善服务条件。2008年,我市农村服务体系建设已完成70% ,2009年将全部完成升级和改造,农村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体系已成为农村公共医疗服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起,全市开展了以生殖健康普查为重点的“关爱母亲健康”行动,46万育龄群众在行动中受益。今年初,市政府将“出生缺陷干预,提升人口素质”项目作为民心工程列入2008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市人口计生委作为牵头部门,联合卫生部门对全市1.5万对新婚夫妇开展了出生缺陷干预、预防工作,目前已提前完成了年度计划。

在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过程中,市人口计生系统还注重抓好群众的自觉参与,不断扩大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开展面,提升其参与计划生育的议事能力,使之成为农村“管理民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全市人口计生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计生惠民政策,切实维护广大育龄群众的合法权益。2006-2008年,全市确认农村奖扶对象7048人、8803人、10869人,将累计发放奖扶金1500万元;2007-2008年,全市确定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对象1227人、1387人,将累计发放扶助金230万元。我市还积极利用人口公益金救助计生特困家庭,2006、2007年救助389户,累计发放公益金13.4万元。

真情服务惠农家,增进和谐得民心

全市各级计生协会坚持以“真情服务惠万家——生育关怀行动”为抓手,组织动员计划生育志愿者,发挥群众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主动融入“新农村新家庭”计划,努力为群众提供生产、生活、生育帮助。一是加大基层计生协会组织建设力度;二是对贫困母亲家庭进行结对帮扶;三是开展思源工程——生育关怀行动;四是全面推进镇江市生育关怀系列保险工作。截至2008年6月,全市各级计生协会建立县、乡、村三级生育关怀项目点306个、生育关怀生产基地497个,筹集生育关怀基金近183万元,救助计生困难家庭1885户。到2008年上半年,全市签订生育关怀系列保险18026人。

各地也在对农民的优惠扶助政策上积极寻求突破。扬中市向45周岁以上独生子女死亡家庭夫妇赠送“一生无忧”生育关怀保险;句容市提高奖励金标准,对年满65周岁的农村部分计生家庭奖扶对象每月追加30元养老补贴;丹阳市积极筹建该市慈善会“生育关怀”分会,募集“生育关怀基金”5万多元;丹徒区由政府出资,为全区近2000名育龄妇女办理了计生手术安康保险。全市广大计生志愿者、计生协会员正不断引导群众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道路。

农村文化工作计划范文9

工作计划是包罗万象的,不同的人、不同的部门、不同的职别,他的着眼点和出发点会不尽相同,那么所作的工作计划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可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农村驻村干部个人工作总结范文,仅供参考!

农村驻村干部个人工作计划一

一、先进基层组织建设

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建设一个好的党支部。首先,利用村级换届选举,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把那些公道正派,想事干事,敢抓敢管,群众信任的党员推选为党支部书记和党支部成员。其次,把责任心强、有开拓奉献精神、有知识、有能力的农村青年团结在党组织周围,使之成为党外积极分子,对符合党员标准的适时吸收进党员队伍。第三,坚持党员干部教育制度化,把经常性学习与集中培训结合起来,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168”工作长效机制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构建农村党建工作新格局结合起来。在工作方式上,通过宣传、引导、扶持、帮助、服务等手段,激发农民的积极性,盘活农村社会资源,实现农村党建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双赢。

二、村财增收与村民增收两不误

1、经济生态村建设。从长期效益上,根据农民意愿,鼓励农民套种或新种名贵苗木、中草药材等,扶持农户退茶还林,建立珍稀树苗种植示范基地;从短期效益上,继续培育三角梅产业,与乡镇政府签订订单,鼓励发展成规模产业,同时,在原有经济产业上,支持旧茶园改造与标准生态茶园建设,提高茶叶质量与环境保护两不误。做好市级生态村申报与验收,争取通过省级生态村评选。

2、加强校村合作,村企合作,科技兴村。组织实施以竹子种植sop为规范的科技示范基地项目,土壤检测,垦覆松土、施肥,实现科技兴业,提高产能;组织新一轮系统的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提升农民茶树种植、茶叶加工与毛茶销售技术,提高茶叶产量、质量和农民毛收入;鼓励土地资源少的农民自主合并或出租入股,实现土地资源整合,逐步退出小生产,并推动相应的企业技术培训,实现农工转化。加强村集体、合作社与社会企业合作,争取签订产品收购合同。

3、制度保障。建立扶贫开发项目补偿、奖励措施,鼓励发展生产、保护生态、增加新型产业等方面,特别是在扶贫计划内的项目予以优先扶持。村扶贫资金将单列10万元,用于专项补助。

三、做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1、整合土地资源,做好荒地开发与耕地整理。连片开发长坑内的荒草地100亩地,引进或出租种植效益高的经济作物;整理2片区约200多亩茶园。

2、完成村行政服务中心选址工作、框架建设,并争取在20xx年底前投入使用。

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首先,完成向阳公路2.9公里的拓宽和东岱公路3.4公里的硬化,实现与永春、南安互通,并改善900多亩茶园基础生产环境,打通红色旅游线路,方便与永春、南安三县经济、文化交流。其次,根据高速设计,连接高速便道为出村主干道。再次,做好全村人饮工程,解决全村饮水安全隐患人口的问题。

4、做好高速公路拆迁的安置工程与特困家庭的安居工程工作,设计安置点。

四、文化和社会事业建设

1、兴教奖学,鼓励上进村民。对考上重点高中、大学的本村学生进行表彰奖励,鼓励学生上进求学,同时教师节慰问本村教师。

2、做好校校对接,利用高校现有资源,做好与乡镇中小学的沟通与合作,如教师培训、暑期学生兴趣班、毕业生捐赠(教学器材、书籍、课桌、电脑等)。

3、继续做好家园清洁整治行动,组织卫生清理,保护本村公共环境。

4、帮扶助困,关爱留守人员。继续帮扶特困对象20名,党员挂联与工作任务分解,建立健全责任机制;扶持5、名残疾人困难家庭发展机械加工和种植业等项目。

6、加强村银合作,为农民争取绿色贷款通道,鼓励农民利用小额贷款发展生产,并与发展生产奖励措施相配套,实现政策性的长效机制。

农村驻村干部个人工作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

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总体要求,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x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项任务,着力打造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优化新环境、塑造新风貌,通过单位帮扶,干部驻村,全面加快帮扶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的指导原则

1、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把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帮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

2、科学规划、分步实施。以全县城乡建设整体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见为指导,在认真做好与乡镇建设、产业发展等专项规划衔接的基础上,按照适应超前,各具特色的要求,科学规划村庄发展,在三年的时间内,有层次有步骤地组织实施。

3、以人为本、尊重民意。要确定群众在帮扶工作的主体地位,正确处理帮扶工作与群众主体的关系,问计于民,惠及于民。

4、典型示范、抓点带面。科学统筹"五项任务",注重在工作中发现"亮点",点面结合,整体推进。

5、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深入调查研究,因村制宜,找准结合点,整合资源,加大财政、政策和科技对帮扶村的支持力度。

三、任务目标

通过三年的帮扶工作,使帮扶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组织建设均有新的发展和突破。

(一)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富民产业。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县委、县政府培育壮大、延伸提升农村产业体系的总体规划和基本要求。因地制宜,通过帮扶,努力实现"六个一"目标:形成一个优质高效的农产品主导品种,培育出一批科技种养大户,建立一支科技服务队伍,组建一个专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新增一批务工经商农民,培植一个村级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使帮扶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和村集体经济增幅高于所在乡村平均水平。

(二)围绕塑造农村新面貌,改善所帮扶村基础设施条件。加强帮扶村"路、水、电、学、医"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为帮扶村争取项目立项和资金。指导帮助帮扶村搞好新一轮村庄规划和建设,坚持突出乡村特色和地方特色,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特色突出、经济繁荣、功能配套的现代村镇体系。积极推进"清洁生态家园建设",组织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抓好"一池三改"(建沼气池,改厕、改灶、改圈),结合县委、县政府实施的文明生态村建设,大力实施绿化示范工程,加快村庄道路硬化、街道和庭院绿化、亮化、净化、美化环境建设。经过三年帮扶,帮扶村全面完成村庄建设规划制订,基本达到文明村的标准。

(三)整合社会培训资源,加快新型农民培育步伐。积极开展农民技能培训,按照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新型农民的要求,围绕"新型农民培训工程",整合利用好各类培训项目和资源,发挥农村干部科技培训基地、远程教育网络、各类职业教育、帮扶部门教育基地等教育平台载体作用,适时开设培训班,开展农民科技培训、上岗证书培训、青年农民再教育、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农民依靠科技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农民增强自主创业、增收致富的能力,学会依法办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经过三年时间,使帮扶村60%以上的劳动力掌握1-2门实用技术或劳动技能,农民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四)突出教育引导,创建文明和谐乡村风貌。按照"文明小康村"、"文明生态村"、"平安村庄"建设的要求,坚持不懈地组织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着力抓好移风易俗,努力倡导文明、科学、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深化拓展"五好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十文明户"和"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切实搞好帮扶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全乡规民约,完善农村矛盾排查调处和社会治安防控机制,及时化解不安定因素,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经过三年帮扶,帮扶村基本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有较为规范的文体活动场所和能够切实发挥应有作用的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组织,实现无计划外生育、无刑事治安案件、无集体上访"三无"目标,建成平安村庄,基本达到文明小康村、文明生态村的标准。

(五)强化基层组织,创建新型和谐的农村管理体系。紧紧抓住班子建设这个关键,着力夯实队伍建设这个基础,全面落实党员承诺制、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进一步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大力实施《新农村工作规程》,推进村级规范化管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财务、村务公开制度比较健全,三年内,村务、财务公开的群众满意度达到95%以上。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维护稳定形成安全祥和、安居乐来的社会环境。

四、工作步骤

按照"规划先行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工作思路,三年的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调查摸底,编制规划。对帮扶村进行详细的调查摸底,摸清基本情况、发展优势、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准工作的结合部,选准工作展开的切入点,立足当前、适度超前,编制好帮扶村三年工作计划。充分体现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要求,要切实符合国家方针、政策,符合村里的发展实际,规划可行性强,可操作度高。

第二阶段:全面落实任务目标抓任务落实要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突出重点,逐步推进"的思路展开。

一是要围绕发展新型产业,重点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调查研究、摸清民意的基础上,按照"树立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拉动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要求。带领群众致富。

二是围绕建设新村貌,逐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出发,积极争取各部门的支持,积极申请项目立项,多方筹集资金,加快帮扶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帮助硬化街道,加快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进度,增打田间机井,建设文化大院,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架设有线电视和动力电路,加快实施"一池三改"生态家园工程建设,增强帮扶村的"造血"功能和发展后劲。力争通过三年的帮扶工作,使帮扶村群众全部吃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使帮扶村实现电讯、有线电视"双通",基本清除农村"三堆",使帮扶村公共设施和发展潜力大幅度提高。

三是围绕倡树新风尚,加快文明和谐乡村的创建步伐。通过"五好文明家庭"、"十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等多种文明创建和评先树优活动,使帮扶村呈现出讲文明、守法纪、知荣辱的社会新风,使群众养成崇尚科学、讲究卫生、抛弃陋习的新习惯。使帮扶村新增一批"五好文明家庭",新增一批"十文明户",文明生态村建设达到县里的要求。关注教育设施、贫困学生的帮扶工作;帮助帮扶村普及新型医疗制度,规范村卫生室建设;搞好文化休闲广场的创建工作。健全乡规民约,化解不安定因素,实现社会稳定,使帮扶村建成平安村庄。

四是围绕培育新农民,提高农民群众素质。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农民进行政治、文化、农业科技、致富能力、专业技能培训,使帮扶村绝大多数劳动力成为掌握一技之长的新型农民,成为驾驭现代农业技术的行家里手。

五是围绕完善新机制,强化基层组织建设。配合当地党委政府,提升村级班子的工作能力。

五、工作措施

为确保三年帮扶工作切实取得成效,圆满完成县委、县政府交给的帮扶任务,工作中要着力抓好以下几点。

(一)建立工作指导协调机制。成立专职的帮扶工作队,统筹抓好帮扶村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制定建设规划、出台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精心组织,抓好落实。

(二)明确责任,配套联动。驻村帮扶工作对要明确职责,建立工作任务目标责任制,形成齐抓共管、配套联动的工作格局。

(三)加强督促检查。局领导班子采取日常催办、集中检查等形式,对帮扶工作进行经常性的督促检查和指导,确保帮扶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严格考核,兑现奖惩。对蹲点驻村工作队员的年度考核工作,由县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管理机构会同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实施。考核结果作为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同时作为评价、奖惩和使用干部的依据。

农村驻村干部个人工作计划三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切入点,努力加快该村脱贫致富步伐。

二、强化组织领导,确定扶贫工作重点

中心党组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范围,确立帮扶工作重点。根据县委、政府对扶贫工作的要求和祠堂村实际情况,对扶贫工作分阶段召开专题研究会。同时要求及时报送帮扶工作情况、总结等材料。

三、制定扶贫措施,注重扶贫实效

(一)协助加强该村精神文明建设。

组织村民开展文化活动,积极收集筹措书籍报刊,增强村民学文化、用文化意识,以科学文化知识,带动“富民兴村”活动,广泛宣传党的富民政策,大力宣讲中央支农、惠农政策,增加村民的文明素质,增强农民法律意识,村民居健康卫生水平提高,基本形成村民诚信友善,崇尚科学,文明礼貌,邻里和睦的新风尚。

(二)加强科技培训,开辟致富门路。

中心积极协调农业、科技等方面的专家向贫困户宣传科技知识,引导帮助农民群众学习致富技术、掌握致富技能。通过种植养殖结构调整,稳定粮食产量,引导村民在农业“三棚”上多下功夫。全年培训科技“带头人”不少于10个,使贫困户掌握1-2门农村实用技术。

(三)协助村委妥善抓好困难村民生活安排。

做好贫困户村民生产生活困难的调查摸底,针对有些困难村民就医难和子女上学难等问题,组织开展各种方式的献爱心和扶贫帮困慰问活动。积极开展结对帮扶,尽力解决一些特别困难家庭的生活困难等问题。

(四)主动协助村民组织劳务输出,增加村民收入。

积极帮助扶贫村牵线搭桥引进资金和项目,多渠道、多形式拓展增收途径、开辟致富门路。

四、工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