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税收专业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2-04-05 09:23:32

税收专业论文

税收专业论文范文1

[关键词]税收人才;培养;研究

专业培养目标是学校专业教育教学活动与社会对专业人才需求相联系的衔接点。因此,税收专业人才培养,应立足于市场,既要看到社会对税收专业人才需求增大的光明前景,树立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信心,又要充分了解市场对税收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找准专业定位,调整培养方向,以完全的“市场思维”做好优秀税收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

一、税收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

作为计划经济的产物,传统的税收专业是在国家统招统分的高等教育体制下开设的,毕业生最终的走向是国家的税务行政机关,税收专业教育主要是为税务行政机关服务的。可是,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这种单一的人才培养目标已不能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选择。因此,高等财经院校税收专业教育要生存和发展,首先也就要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的定位。

(一)税收专业人才培养就业方向定位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无论是国家的税务行政机关,还是社会的税务中介机构、企事业单位等都迫切需要大批能承担税收管理重任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由此可见,税收专业人才的市场前景是广阔的,用长远的眼光来看,高素质、强技能的应用型税收专业人才需求将是长期的,税收专业教育应紧盯市场的这一需求,不断转变观念,面向市场,培养人才。因此,税收专业人才培养的就业方向可定位为:

1、国家公务员。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推行,将有利于那些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技能过硬的毕业生的就业。那些具有真才实学的毕业生可以考虑通过公务员考试录用的方式到税务机关工作,具体可从事一般税收征收管理、税务稽查等工作,为国家税收征管部门、税收稽查部门和海关等部门服务。

2、税务中介机构服务人员。税务是一项社会性的中介服务。在我国,税务是新兴的产业,它是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而发展起来的,目前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存在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开展好税务业务的核心,就是要积极培养和吸纳高学历的复合型人才,以优化税务的人员构成,这是发展税务行业的关键。因此,税收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应主要定位在这一方面上。

3、企事业单位的报税员。一些企事业单位在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中,由于对我国的税收政策不了解、不熟悉,很可能做出各种违法行为,也有可能因为没有充分运用国家的税收鼓励政策,而加大其经营成本。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当多的企事业单位迫切需要一批精通税收理论和税法以及掌握专业技能的专业人才来为本单位办税、节税。这也为税收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方向。

(二)税收专业人才培养就业能力定位

社会需求的变动,必然引起税收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改变。为此,我们经过广泛的社会调研,在分析涉税行业、涉税工作及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体和岗位职责能力的基础上,明确了税收专业人才培养就业能力定位:税收专业人才培养应以社会对税收专业人才的强劲特色需求为导向,利用财经院校在税收方面的优势师资资源,突出培养学生在国家税收管理部门进行税收征收管理和税务稽查等行政执法的能力;突出培养学生在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进行财税政策、税收法律咨询、税收筹划和税务等工作方面的能力;突出培养学生在各企事业单位进行会计核算和纳税申报等工作方面的能力等。由此形成税收专业教育的特色素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税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改革教学方法和质量评价体系,提高税收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增强税收专业人才的核心应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以确保其足够的人才市场竞争力,满足经济发展对不同层次和不同规格人才的需求。

(三)税收专业人才培养知识结构定位

财经类专业多属于知识应用性专业,税收专业人才教育的目标也就是要培养具有较强适应性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因此,在税收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科学地、合理地定位其知识结构。税收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应由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理论知识、技能基础知识和技能专业知识组成。相应的课程支撑:基础理论知识有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学英语、信息技术基础、微积分及有关人文知识等;专业知识理论有财政学、税收基础、经济法、税收管理等;技能基础知识有基础会计学、金融学、西方经济学、统计学、应用文写作等;技能专业知识有税法、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国际税收、税务实务、纳税检查、税收筹划等。在知识要求的实现途径上,除教给学生最基本的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应用、创新知识的方法和思维,使学生走出校门后面对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和不断改革的税收制度,能够及时地更新知识,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并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性地使用知识、创新知识,以最大限度地实现知识价值。

二、税收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税收专业人才教育改革的目标,取决于税收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在传统的税收专业人才教育中,培养的学生就业面窄,而且重理论、轻实践,重税务公务员人才培养、轻纳税人涉税人员培养,重专业知识、轻相关知识,学生的应变能力较差,缺乏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根据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应遵循的规律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所具有的简约性、再现性特点,税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为知识、能力和素质兼具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因此,税收专业人才教育应当从发展专业、服务社会的角度出发,不断拓展税收专业的生存空间,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进行税收理论和税收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加强素质教育,最终实现其特定的培养目标。

(一)改革理论教学体系

理论教学体系的改革,应当充分体现社会各界对税收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的客观要求,在借鉴国内、外科学的理论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广泛进行调查研究,以社会对毕业生基本素质和职业技能的要求为主线构建理论教学体系,逐步完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先进性,提高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突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1、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行业背景明确培养目标,构建税收专业的主干课程。税收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应根据其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分设理论主干课和实践主干课。理论主干课应依据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需要,从理论知识结构出发,按照“重组基础、反映现代、注重能力、自成一体”的原则进行设计,一般应该包括:税收概论、税法、税务管理、税收筹划、税务、纳税检查、税收会计、税收综合模拟、管理信息系统、国际税收、软件操作与维护、比较税制等。实践主干课应依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客观能力和实际工作岗位能力的要求来设置,侧重训练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主要包括中国税制实践教程、税务管理实践教程、税收筹划实践教程、税务实践教程、纳税检查实践教程、税收会计实践教程和税收综合实践教程。

2、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理清课程的开课顺序。每一种职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养成都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一般认为要经过三个阶段:即局部应用能力的养成过程、连贯应用能力的养成过程和应用能力的熟练与自如过程。按照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这一规律,在安排课程的开课顺序时,必须注意先易后难,先简单后复杂,然后综合点拨,达到热能生巧的目的。我们设计的税收学专业知识脉络是:税收概论-税法-税务管理-税务管理实践教程-纳税检查-纳税检查实践教程-税务-税务实践教程-税收筹划-税收筹划实践教程-税收会计-税收会计实践教程-税收综合实践教程。

(二)改革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理论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从事税务专门性工作应具有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但要真正消化运用这些理论,必须通过实践。税收专业教育的突出特点就是实践性,这是由税收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学科的性质所决定的。要提高税收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专业理论教育,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理论教学体系改革的同时,突出、强化实践教学,创新学生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要加强实践教学,就要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我们可以根据税收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的要求,针对税收专业特点进行岗位能力分析,根据国家税务行政管理机关、中介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等的岗位要求确定学生必备的实践能力要素和结构,将各要素分解到各个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构成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一方面,应逐步增大实践教学的比例,打破旧的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课程模式,真正做到把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强化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根据培养目标和实践能力素质结构要求设置实践课程模块,按照基本技能实训、专业分项模拟实训、专业综合模拟实训、校外见习、毕业论文撰写与答辩五个方面重新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形成“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专项到综合、由模拟到实际操作”的“五步阶梯型”实践教学模块。在实践教学方案中,重点加强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总而言之,实践教学体系既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又能与理论教学体系相互渗透与结合。形成良好的应用能力培养系统。

(三)加强素质教育

税收专业人才培养首先应当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出发,以全面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扎实的税收理论基础、较强的税务实践能力以及健康的身心素质和个性为宗旨。要实践上述宗旨,税收专业人才培养就必须实现人文素质和业务技能的双向提高。因此,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及其健康人格为宗旨的素质教育,是顺应新时期税收专业人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税收专业人才培养中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对以往习惯中的教学结构进行调整,使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并重,专业课程和人文课程并重,知识教育与理想教育、品德教育、价值观教育、体能和文化素质教育并重,理论教育和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并重,促使经验性教学向科学性教学、价值性教学方向转化,使现实中的越来越强化的考试式评价,向德、智、体、美、劳等各项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评价方面转化。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素质拓展教育是在学生必修的理论和实训课程计划以外由学生自主选择参加的、由学校组织引导的课程或活动。素质拓展教育是以素质能力为核心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在修完素质拓展必修课的同时,学生通过选修课程和参加活动来扬长补短,拓展自身的综合素质。

税收专业论文范文2

[关键词] 会计专业;税收课程;教学改革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re exist some problems in the revenue courses of accounting specialty:such as monotonous teaching method, lack of practice sector,and old fanshioned exam means.This paper analyses these problems and puts torward solutions to achieve improvements.

Key words: accounting specialty;revenue courses;teaching reform

一、目前高职会计专业税收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僵化

目前高职会计专业税收课程的教学中,都遵循着这样一种传统模式:固定的授课地点,使用固定的教材,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税收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如果单靠教师一味的说教来讲解,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讲授税收课时,教师一方面要用大量的案例作为辅助材料来帮助学生理解税收政策,调动其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还应该积极探索其他新的教学方法,比如:案例教学、双向互动式教学等,要重视学生的个体需要,锻炼学生对税收政策的实际运用能力,提高教学水平。不过目前我们的教学方法还或多或少受着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学方法单一僵化,教学手段比较陈旧。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多,学生练得少的现象普遍存在,课堂训练量总体偏小,教学效率低下。

(二)税收实践性教学严重不足

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在提倡“以实践为基础、以能力为中心”的职业教育模式的今天,暴露出实践性教学严重缺乏的问题。现有税收教学计划对实践教学的规定比较笼统,实践性教学内容、时间、组织方式和方法不够明确,更没有系统的实施方案,实践性教学的比例偏少,远没有达到税收课程理论与实践1∶1的标准,致使在教学中实践环节的落实随意性大,而且实践性教学质量缺乏监控。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会计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考试方法有待改进

税收课程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一般属于考试课程,其考试基本采用闭卷形式。笔者认为,考试也是一种培养学生能力的途径,例如:闭卷考试可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写论文可以多查资料,扩大知识面。为了督促学生学好税收课程,教师应该综合运用多种考核方式,以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二、高职会计专业税收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1.教师讲授法。教师讲授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对抽象原理的理解和税收法律意识的培养,教师讲授也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学习,但是应当避免对学生“填鸭式”的灌输和照本宣科[1]。

2.学生讨论法。学生讨论可以多种形式开展。比如,针对事先给定的主题,由学生在课后自行收集资料,利用课堂时间讨论。这种形式可以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比如收集资料的能力、分析信息的能力、文字表达的能力等,这样的方式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

3.案例教学法。税收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单纯的税法条文十分枯燥,但结合适量的案例会使教学内容不仅丰富而且生动,可以说案例教学是税收课程教学的一大特色。教师在讲授完理论部分后,结合所讲内容,可以采用留思考题或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案例分析,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讲评,由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税收法律条文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学习热情;同时,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表达的能力;此外,案例教学将教学方式由单向转变为双向,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4.邀请税收界知名人士讲学。由从事税收工作的知名人士为学生做讲座,可以拉近学生和实际工作之间的距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务能力,注重跟税收实际工作部门的联系,大量聘请税收实际工作部门的人士承担相当部分课程的教学工作,把税收理论教学和税收实务结合起来。

5.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多媒体教室为载体,变黑板教学为课件教学,可以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化教育设施的有机结合,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易于接受。税收教材中几乎每一税种都有几个案例需要分析,案例文字较多,在黑板上书写会浪费大量时间。此外,税收知识日新月异,发展较快,课件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同时也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2]。

(二)加大税收课程实践性教学的力度

1.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当修改现有人才培养方案,增加税收相关课程门数,确保实践性教学课时。如今高职税收课程模式较充分地考虑了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并将其与学生的认识发展过程相结合,易于组织教学 ,但由于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容易使理论脱离实际,学科之间联系性不强。税收作为一门实用性、针对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来设计课程内容。要加强税收实践设施的建设,强化实验性的模拟教学,适当增加实训课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力争达到1∶1。高职院校应当增加税收课程门数,税收涉及的税收原理、涉税实务和税收筹划等,这些内容绝非一门课程所能包含,税收课程至少应达到3门,课时比例在25%以上,同时扩充税收实训科目,选择或自编合适的税收实践教材。当前市场上税收实践教学教材很少,高质量的更少,而适合于高职学生使用的则是少之又少。为了保证教学质量,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应立足于“自编为主,购买为辅”,教师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组织一线教师编写税收实训教材。

2.高职院校应当强化税收模拟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建设,保证学生拥有良好的实践性教学场所。高职院校应当加大实训经费投入,建立仿真性强,能全方位模拟税务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的税收模拟实验室,同时把税收工作有创新、有成果的注册税务师事务所、民营企业作为首选目标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走校企合作办学的道路。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从学校方面来说,校企合作可以及时反馈社会需求,增强专业的适用性,从企业方面来说,校企合作可以借用学校的教学力量,提高教育层次,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变。”[3]

3.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培养税收专业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身一定要有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指导学生实践[4]。税收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作为税收专业教师自身不能脱离实践,高职院校应当积极创造条件,提高税收教师的实践技能,重点培养“双师型”教师。要定期参加税务部门组织的培训,或是专业进修,经常到企业从事报税的实践操作工作。应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结合教学进行教师培训,向税务部门、税务师事务所、大型企业聘请税务专家、注册税务师、财务总监担任客座教授,让他们既到学校指导税收教学工作,进行教师培训,又担任税收实践课程教学,弥补在校税收教师实践知识的不足。对未经过实践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差的教师,可与税务部门联系下派到业务部门、企业等挂职锻炼,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要积极创造条件让税收教师经常到第一线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熟练掌握税收实务操作,并能够解答税收工作中出现的操作问题。税收专业教师只有深入实际,接受前沿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才能更好地进行教材的选择、教案的组织和准备以及实践课程的操作和指导。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组织税收实践教学,更好地指导学生。

(三)改变传统的考试方法,完善评价体系

1.改革常规卷面考试内容,加大对技能的考核。考试内容的变化,可以起到导向教学的作用,促进在一般课堂教学中贯彻实践性教学的思想 ,重视技能教学,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如设计相关的企业纳税申报资料,要求学生填制纳税申报表;给出企业相应的资料,要求学生设计纳税筹划方案等。以实际案例分析为主,尽量避免考死记硬背的东西。

2.探讨抽题考核的新办法。这一考核办法可用在终结性考试,如毕业考试,将税收实务分为若干段,编制若干段的实际操作考题,给每段的此类题目编号,由学生随机抽取,抽到哪段就考哪段,可以节省考评时间。这种考核办法虽不能考查学生的全部技能,但由于是随机抽题,考前定能鞭策学生去全面掌握各段技能,考试结果也能够反映学生的水平。

3.将平时的考核和期末成绩有机结合起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各章节的内容给学生布置思考题或作业题,组织学生针对一些热点问题开展讨论,并围绕讨论题让学生写出专题论文,依据学生的作业和论文评定平时成绩。这样做可以调动学生查阅资料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增强对税法的掌握和应用,给学生更多自由发挥的思考空间。学期末的考核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以选择题、判断题、案例分析为主,用于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促使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记忆,为日后的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胡晓东.工商管理大学科中税法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2):101-104.

[2]李 晶.基于税法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6,(3):89-91.

税收专业论文范文3

关键词:会计专业 《国家税收》课程 课程教学

税收是影响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会计实务中有大量涉税会计交易和事项。因此掌握一定税收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税收法规,是会计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国家税收》在很多高校作为会计专业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在国家举办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中,有关税法知识也是重要考核内容,受到广泛重视。作为会计专业开设《国家税收》,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的运用等方面有不同于其他财经类专业如财政、税收、经管等专业的要求,必须结合会计专业特点。本文拟就此进行探讨,求教于同仁。

一、关于《国家税收》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

课程教学目标是课程教学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决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基础。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目标必须体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入21世纪,各门学科的技术变革和知识淘汰率都在加快,客观上要求个人所受教育内容必须经常更新。根据西方学者的研究发现,人类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知识就以大约每7年更新一次的态势发展。因此高校会计教育的目标更注重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形成一种终生学习的意识。正如美国著名会计学家Richard E Flaherty所言:“会计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素质,大学教育应是为学生提供终生学习的基础,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以独立自主的精神持续地学习新的知识,因此终生独立自学能力就成为会计专业人员生存与成功的必备条件。”这种教育目标也应该在作为专业基础课的《国家税收》课程中体现出来。《国家税收》主要是面向会计本科、专科学生开设,培养“通用型人才”是这一层次的教育目标。但其教学目标应有别于税收专业教学目标,体现一定的专业要求。同时,课程教学目标也应体现与会计职业教育的区别,兼顾税收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具体的现行税收法律法规,既不能偏重于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也不能陷入细碎的税收法规中。所以税收课程教学目标不应该局限于与《财务会计学》等专业核心课相配合,掌握各税种应纳税额的计算,而应该是在较全面地了解税收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熟悉我国现行的税收法律制度,引导学生培养税收理论、税收法律法规的自学能力。

二、关于《国家税收》课程教学内容

明确的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为教学内容的确定提供了指导思想。《国家税收》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分税收基础理论与税收实务即具体征收制度两部分。在具体安排上,基础理论知识部分主要包括税收概念、税制结构、税负转嫁,占总课时的20%左右,以保证学生了解较全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实务部分是主体,重点讲授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等税种的具体征收制度,是教学中重点内容,占总课时的80%左右。两部分内容互相联系,互相照应,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基础理论部份引导实务学习,具体征收制度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依赖于基础理论知识;实务部分体现基础理论的具体运用,既是重点,也有助于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两部分结合起来学习,才能对税收知识做到不仅能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不仅熟悉具体的征收制度,更理解具体征收制度的设计理由和原因,把握其本质精髓,对税收知识融会贯通。另外,国家税收政策性非常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过程中,税收对国民经济调节作用日益突出,我国税收法律法规得到不断修订完善。如近两年,个人所得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车船税、土地使用税等相继修订,与此同时,国家税务总局随时就各税种实施中遇到的新问题出台一系列具体规定和解释。税收政策经常变化势必要求教学内容的不断创新,要求教师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目标,在教学内容基本结构相对不变的前提下,刻苦钻研,不断学习,跟踪学科前沿,以动态观念对待税收制度的具体规定和解释,采取按重要性分类处理方法,对其中涉及面广、影响大而且影响深远的,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去,反之则可忽略。因为第一,税法具体规定本身在不断变化,第二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学生创新能力、思考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具体琐碎的税法规定的学习。我们有必要把有限的课程学习时间用在实现教学目标这个刀刃上。

三、关于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运用

《国家税收》课程具有实践性应用性强的特点。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水融。为此需要考虑学生接受能力和课时限制,适当运用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真正能够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税法的本质精神以及税法规则如何操作和运用的重要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对案例的介绍、分析和讨论,将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法律规定讲深、讲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同步思维、思考和训练,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使课堂气氛活跃、内容生动形象。为此教师有必要按案例教学程序规范案例教学活动。在案例准备阶段,教师精心选取具体案例,明确案例分析具体目标,确定案例分析方式,合理安排案例分析学时,对案例教学全过程进行周密的计划安排;在案例实施阶段,既需要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又要求教师有效控制课堂秩序,课堂讨论时限制发言时间,使大多数学生能够得到锻炼机会,情景模拟时准备充分,情景人物逼真,保证计划的顺利完成;在案例总结阶段,及时对案例教学情况进行书面分析,自我检查,总结成效、存在差距及原因,以推动案例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自学能力需要多方位多层次培养,除了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方式以外,其他教学方式必不可少。对《国家税收》而言,完成一定量的习题及进行必要的测验都是非常重要的。为此需要针对每章重点难点设计典型习题,作为课堂精讲和同步训练的主要内容,以复印或网络方式下发给学生,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条件成熟时,学生可直接通过网络提交作业,教师及时解答,及时反馈,充分提高教与学效率。另外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聘请税务部门有关人员讲课,组织学生参观走访当地税务部门,让学生对我国的税收管理有更直接

的感性认识,也是不错的选择。

四、关于教师综合业务素质

会计教育目标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学手段和方法多样化,要求教师具有较高较全面较扎实的理论水平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教学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教师素质的高低。因此要实现会计教育目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提高教师的综合业务素质。作为会计专业《国家税收》课程教师,要求有较全面的税收专业知识,对会计专业知识也非常熟悉,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这样要求教师进行跨专业学习,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自学,弥补自身不足,充实和更新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满足教学需要。这点非常重要。作为教师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况且目前知识的更新速度快,如果不能不断地给自己“充电”,也就无法很好地“放电”。另一方面,学校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教师到有关院校去深造或到实际部门锻炼。一是在培训上应打破常规,不能仅限于本专业,还应涉及关联专业。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综合业务水平;二是定期或不定期选派部分教师到基层税务局(所)、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实际部门去实践、去锻炼。税收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以此弥补大多数教师从学校到学校的不足,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促进专业课教学,为进一步培养合格的会计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郭强华,涂江红.师生观念大碰撞:会计教育改革――对高校教师两次教育改革问卷调查结果的比较[J].财务与会计导刊,2002,(11).

[2]李绍平,王甲山.经管类专业税收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石油教育,2002,(6).

[3]杨淑霞,李涛.市场营销学案例教学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7(5).

税收专业论文范文4

关键词:独立学院 税收理论 税收实务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2-0213-01

税收理论与实务类课程是财会专业必修课中应用性较强的一门课程,但是,税收实务理论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岗位需求,有必要对税收理论与实务类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根据税收实务类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内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税收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教材体系比较老化,内容陈旧

当前很多院校关于税收课程类的教材比较陈旧,国家的税收政策不停的改革造成教材不能与时俱进,知识不能及时更新。同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学了这一章忘记上一章,而且由于学校没有安排与企业进行对接等实践,因此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新的税收政策层出不穷,教材中的内容相对于实际工作的需要滞后,实操内容范围狭窄会使得课程整体安排上比较欠缺,学生在学习中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和实操结合在一起。

2.教材理论性强,实践性不足

税收理论与实务教材内容尽是税法条文的再现,基本布局依然是按税种分类、每一税种内部按税收要素列示。全部内容几乎是税收相关法律条文的罗列,遇到相关指标的计算,再针对性地给出一些例题。基本上不会涉及一项完整的涉税业务。

3.教学方法不灵活,对学生的考核方式不完善

在会计理论与实务课程类教学中,大多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固定的教学地点和用传统的方式对学生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仅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影响教学质量。另外,对学生的考核方式比较单一,只是采用期末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4.师资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尽管现阶段,院校的负责税务课程老师人数不少,但是仍然存在质量问题。很多教师毕业后未从事过会计、税务行业就直接从事教学工作,没有相关的实务经验,这就导致了会计专业老师由于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脱节,而不能保证对会计实务类专业的教学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

二、税收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1.进一步调整组合课程内容

遵循实践教学模式的目标要求和 “税收” 课程特点, 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线,依据岗位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内容,寻求课程知识与岗位素质 技能和能力的最佳结合点,提高课程知识的岗位利用率和适用度。具体而言, 应打破单一的按税种分类的编排方法,紧密结合工作实际,采取分行业、分经营业务大类的方式, 将 “税收” 课程中涉及的各个税种,按工作过程的不同任务的相关性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整合。 比如,生产制造业或商品零售业主要涉及到哪几个税种, 税法如何规定, 税务机关又是如何征收,纳税人怎么计算、怎么缴纳,又该怎么进行账务处理。 这样做的好处是使课程内容直接与工作过程相衔接,方便学生进行多税种有机联系地学习, 使学生学习课程的过程变成符合或者接近实际工作的过程。

2.进一步改善实训条件

在管理系财管金融新实验室的条件下,购买仿真电子报税软件,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税收软件和网络平台,让学生相对真实地认识操作过程,“真实” 地进行技能训练, 增强动手能力,缩短工作适应期。

3.改革教学方法及手段

积极尝试学生乐于接受也易于接受的现代教学法,如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比如在讲到个人所得税的时候,就拿大家熟悉的名星之类的人物来讲讲他们该怎么交税的问题,一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是让学生觉得学的东西有用。再比如说讲到房产税的时候,正好上海实行缴纳房产税,然后可以结合这个热点把房产税的历史以及发展方向给学生讲讲,既吸引学生的兴趣又启发他们积极思考。

4.改革课程评价考核方式

要改革现行的考核方法,考核形式要多样化,要注重对学生的全面考查,将学生所学理论与实务结合起来,把学生的平时成绩、实训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融入考核范围。

4.1对基础理论部分仍实行传统的闭卷考试,但是平时成绩占40%(包括考勤、课堂表现、课堂作业) ,期末试卷成绩占60%。

针对课堂作业:当堂做当堂交,共10次,每次课堂小测试都是对这堂课的知识点的检验。那上课认真听课的同学表现就比较好,这样既让学生知道这部分在总成绩的分量,也积极督促他们认真听课,也能达到一个过程控制的问题。

4.2对《报税软件》实训部分实行操作考核,增加开卷、半开半闭、实作等多样化考核方式,期末考核成绩由各部分综合评定, 使每一次考核都成为检验和继续学习的过程。

加强 “双师” 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实践指导能力。要多渠道鼓励专业教师利用业余时间或寒暑假到相关企业、 税务师事务所、 会计师事务所顶岗锻炼或到税务部门进行调研,了解社会和行业的现状,掌握涉税业务处理发展演变动态,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水平、业务素质。也可从社会直接引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会计师、税务师等人才到校兼课,指导学生实践,将他们的会计工作实际技能与经验直接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办税职业技能。

三、结论

税收理论与实务课程作为独立学院财会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要想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就必须要学好税收实务类课程。这就需要对税收课程教材及教学内容设计进行改革,使之能让教材与教学内容紧密地联系实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从而加深对税收实务类课程的理解,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顾瑞鹏. 高职院校税收实务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1).

[2]陈靓.高职院校税收实务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市场,2016 (40).

[3]郑英美. 高职院校《税收实务》理论教学改革与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6(07).

税收专业论文范文5

关键词:税收应用基础;教学;问题;措施;效果

中图分类号:G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5-0331-1

税收应用基础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旨在使学生系统掌握我国社会主义税收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涉税经济业务处理的思路与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各类税收现象,理解政府的税收政策,能为经济和管理的决策、经营和核算服务。随着国家税收法规的完善和税务部门征收管理的加强,各种涉税事务的处理能力相对于企业会计变得越来越重要,企业急需既懂会计业务处理又熟悉税收法规和纳税业务的会计人才。因此,如何提高税收应用基础此类课程的教学水平,培养出专业技能人才,是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重点工作。

1 高职院校税收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手段单一

目前,税收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模式仍是应试教育模式,教师以教材为标准,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而学生则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多,学生练得少的现象普遍存在,课堂训练量总体偏小,教学效率低下,课堂氛围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无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2实践环节滞后

实践操作技能是高职院校学生在社会上的立身之本,然而,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目前的教学过程中,仍是重理论,轻实践。尽管部分教师已经认识应加强税收应用基础课程实践性操作,但受个人技能素质和教学条件限制,致使目前的实践性教学流于形式,并没有把实践教学落实到实处,或是学生的参与和积极性不高。

2 改进税收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有效措施

2.1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

税收应用基础是一门应用型课程,政策性和实践性极强。这就要求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系统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高职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提高授课教师的实践技能,组织教师参加各类税收进修,或利用假期下到企业进行实践操作,以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

2.2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

2.2.1实例和案例教学相结合,增强学生对知识要点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因涉及了多种税收法规和细则,信息量大且内容细致又难于理解。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对重点和难点部分可以大量举例说明,用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2讲练结合,注重实效针对于此门课程知识点多,信息量大,计算繁琐的特点,教师可以在讲授完法规知识和计算原理后,在教材配套练习或其他参考资料中选取习题让学生做,选题要由浅入深,由简单到综合,做到讲练结合,使学生及时掌握知识要点,避免死记硬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2.3综合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随着现代教育媒体的不断出新,综合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对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向学生直接展示各类税收票据,或通过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的展示抽象复杂的知识点,通过这种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手段,帮助他们快乐学习。

3 增强实践力度

高职院校应当加大实训经费投入,在校内建立全方位模拟税务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的实训室,并建立一批校外实训基地,加强校企合作办学,保证学生拥有良好的实践性教学场所。

随着国家税收法规的完善和税务部门征收管理的加强,税收知识和实践技能对于会计专业学生愈发重要。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教师更应指导学生尽可能全面地掌握会计学科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会计人才市场需求和会计执业要求。

参考文献

[1]杨则文.高职会计专业税收课程设计的思考与实践[J].会计之友,2009(3):84-85

[2]丁蔚.高职税收实践教学探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8(3):74-75

税收专业论文范文6

企业单位在业务中难免会遇到大大小小的问题,本想虚心请教,却又常苦于无处可问,为此开办“问题解答”这个栏目,帮助您答疑解惑。

1 : 问: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九条规定,年应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其他个人,按小规模纳税人纳税;非企业性单位、不经常发生应税行为的企业可选择按小规模纳税人纳税。“其他个人”怎么界定?我单位现要建一处天然气加气站,专门开展针对出租汽车的天然气加气业务,预计年销售收入达 500 多万元,我们可否申请小规模纳税人,按 3%纳税?

答:“其他个人”是指自然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第 22 号,以下简称总局 22号令)第十二条规定,除国家税务总局另有规定外,纳税人—经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后,不得转为小规模纳税人。所以企业并不是可以按意愿自由选择成为小规模纳税人或者一般纳税人。

税法鼓励经营规模较小但管理规范的企业申请成为一般纳税人,而不鼓励乃至倾向限制规模较大的企业仍然作为小规模纳税人。另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1079 号)规定,2009年应税销售额超过新标准的小规模纳税人,应当按会计毕业论文范文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

未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手续的,应按销售额依照增值税税率计算应纳税额,不得抵扣进项税额,也不得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按此规定以及总局 22 号令精神,你单位属于应当申办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情况,如果不申请认定为一般纳税人,恐也不能按3 %的征收率纳税,而可能会被要求按 17%的增值税税率计算应纳税额,且不得抵扣进项税。

补充说明:出于征管的需要,国家税务总局曾于 2001 年了 《关于加油站一律按照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征税的通知》(国税函[200]882号),规定从 2002 年 1 月 1 日起将所有从事成品油销售的加油站都认定为一般纳税人,而无论其规模是否达到标准和会计核算是否健全。这一规定也与现行增值税条例以及总局22 号令等文件精神一致 。

2 . 问:我单位是国有事业单位,单位原固定资产账面总额为 120 万元(包括土地,房屋及其他设施),被政府拆迁征收后,赔偿总额为300 万元,请问账务应如何处理 ?答:按规定,如果是已经纳入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的事业单位,按有关企业会计制度执行。《财政部关于企业收到政府拨给的搬迁补偿款有关财务处理问题的通知》规定:

(1)企业收到政府拨给的搬迁补偿款,作为专项应付款核算。搬迁补偿款存款利息,一并转增专项应付款。(2)企业在搬迁和重建过程中发生的损失或费用,区分以下情况进行处理:①因搬迁出售、报废或毁损的固定资产,作为固定资产清理业务核算,其净损失核销专项应付款;②机器设备因拆卸、运输、重新安装、调试等原因发生的费用,直接核销专项应付款;③企业因搬迁而灭失的、原已作为资产单独入账的土地使用权,直接核销专项应付款;④用于安置职工的费用支出,直接核销专项应付款。( 3 )企业搬迁结束后,专项应付款如有余额,作调增资本公积金处理,由此增加的资本公积金由全体股东共享;专项应付款如有不足,应计入当期损益。

税收专业论文范文7

关键词:案例驱动教学法;国家税收;实训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4-0093-02

《国家税收》是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多年来,在这一课程的实训课教学中,教师习惯上采取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的注入式教学法。运用这种教学方法,难以培养学生涉税财务处理操作技能。现在,随着国家税收体制的日臻完善,用人单位要求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熟练掌握涉税财务处理技能。因此,为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教师必须在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之外寻求新的教学方法,加强专业技能的实训教学。无疑,案例驱动教学法(以下简称本法)是一种新的尝试。为此,本文作者就本法在《国家税收》实训课中的应用进行试验、研究。

一、时间、对象、内容和方法

(一)时间、对象和内容

2013年9月至2014年1月,在广东省高州农业学校会计专业2012级《国家税收》实训课教学中,随机选取2班学生作为试验对象,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共计113人。2个处理组的实训总项目都是涉税财务处理技能。在对照组,应用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教师在实训课教学中,按部就班地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学生一边听课,一边抄答案,然后按教师所演示的例题练习。在实验组,采用本法。教师提前5天把实训项目相关材料印发给本组学生,安排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并保证课堂上本组每个调查对象都能够参与讨论并合作完成实训项目任务。实训项目结束后,评估教学实效性,最后针对2种教学方法在学生学习兴趣、涉税财务处理知识与技能、创新思维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价。

(二)调查方法

在实训总项目完成后,任课教师把纸质调查问卷发给学生进行调查,当场完成、收回。综合2个处理组的问卷,对两种不同教学方法的效果作分析、比较和评价。共发出问卷113份,收回109份,回收率为96.2%。

二、结果与讨论

(一)结果

试验与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试验与调查结果显示,实施本法最为显著的优越性在于,为学生设置企业涉税财务处理的模拟情境,通过启发、引导、驱动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处理案例中具体的企业涉税财务问题,使学生主动学习,加深理解涉税财务处理知识,提高实务操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团队协作精神。值得推广。

(二)讨论

本法是指在中职《国家税收》实训课教学中,在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和“理论服务于实践”等原则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实训项目,引入具体案例,创设教学情景,根据案例中所涵盖的与实训目标、内容高度关联的问题设置实训任务,引导、驱动学生积极参与准备、思考、分析、讨论、操作等活动,掌握税额的计算,涉税会计分录、记账、汇总结算和填写纳税申报表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从本质上看,本法就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融合体。从试验与调查结果看,在中职《国家税收》实训课中应用本法推进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师生均应精心做好课前准备。课前,教师要在研读教材和实训指导书的基础上,根据实训项目精选案例。然后,分析案例,把握案例中所涵盖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根据这些知识点和技能点设置学生所需要完成的实训项目任务,做到心中有数。另外,教师要提前向学生印发案例材料。学生课前要熟悉教材、实训指导书和案例。

税收专业论文范文8

关键词:会计专业;税法实务;教学改革

通过走访调研多家中小企业,我们发现其财务部门普遍存在人手短缺、一岗多职现象,会计从业人员不仅要做好会计账务处理工作,而且还要进行相关税种的计算、纳税申报,以及税务筹划工作。尤其是在2012年营改增之后,企业面临着更多新的问题,比如增值税发票的开具、增值税的计算、增值税的账务处理等,这些问题对企业会计人员提出更高的专业要求。基于税务处理的重要性,大部分高职院校已将税法实务设置为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税收征管过程中的有关规定和程序,能够进行主要税种的计算、纳税申报以及相关会计业务的处理。近几年从用人单位的反馈来看,应届毕业生的税务处理能力还很欠缺,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现实的税收问题往往束手无策。如何在新形势下提高会计专业税法实务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应用型的会计人才,成为高职院校必须思考的问题。〔1〕

一、会计专业税法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培训机会欠缺、师资力量不足。税法实务这门课程综合了税收法律条文、会计业务处理以及税收实务操作技能,知识点多、技术性强,它不仅要求任课教师要同时具备法律专业知识和财务税收知识,而且还要求任课教师要有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但是,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缺乏综合型的教师。在从事税法课程教学的教师中,部分教师是法律专业毕业的高材生,但他们不熟悉财务税收实务知识,所以在讲税法课程的时候只讲法而不讲会计处理〔2〕,远离了会计专业开设这门课程的出发点;而会计类专业出身的教师,会计税收知识比较通晓,但对法律条文领悟不深,无法深刻解释相关的税法规定。教师本身具备的知识决定了其在讲授过程中能否深入浅出,从根本上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当然,会计专业也存在个别既懂税法条文,又精通会计税收知识的年轻教师,但他们多是硕博毕业后直接到高职院校任教的,企业实践经验缺乏,讲课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学生学了税法之后却不会税收实务操作。(二)教学模式单一、知识点串联不够紧密。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税法课程均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这往往容易造成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学生参与度不高。在这种你讲我听的模式下,会计税法理论大部分知识点是很枯燥无味的。一旦枯燥无味,学生又没有动手操作的机会,那么教学效果会非常不理想。知识点串联不够紧密。教师一般按照教材章节的先后顺序对各个税种进行逐个讲解,由于时间有限、内容较多,教师会忽略前后税种之间的联系,更忽略了税法知识与相关学科的衔接;孤立的章节知识、脱离了财务体系的税法课程,是缺乏实用性和互动性的。(三)实训条件有限、课程重视度不够。税法实务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有足够的实训时间和齐全的实训设施。然而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税法课程的实训学时仅占课程总学时的三分之一,教师重理论轻实践。另外,税法实务虽然被设置为专业核心课程,但得到的重视程度却远不及财务会计。在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中,财务会计的实训设备较为齐全,比如财务会计有与之配套的金蝶软件、用友软件。相比而言,大部分高职还没有配备相应的税务实训软件,实训条件较差。在目前的课程安排中,税法实务的实训课程基本上都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学生通过做课堂练习来完成实训内容。在这种实训模式下,学生通过认真学习确实掌握了各种税种的计算方法,但是纳税申报、税务筹划等能力无法得到锻炼。(四)教材实用性不强、时效性较差。大部分高职院校选用外来教材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发现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相差甚远。外来教材一般具有通用性,不仅要适用于会计专业而且还要适用于法律相关专业。这种通用性的教材忽视了会计专业学生的特殊性,即会计专业学生学习税法的主要目的是能够服务于税务岗位或者能够服务于会计业务处理。很多教材都是重点讲税法法律条文,忽视了税务操作和会计处理,而且编者无法结合每所学校实际情况编写,实用性不强。我国正处在税制改革时期,税法条文更新较频繁,这就要求税法教学内容必须及时进行更新。

二、会计专业税法教学改革的定位与目标

针对目前高职会计专业税法教学的问题,有效的改革途径,首先应当是明确会计专业税法教学的定位和目标。在经济快速发展,企业涉税业务与日俱增的情况下,学校培养的会计人才,不仅应熟悉税法相关条例,而且还要能够进行税务操作、会计处理以及简单的纳税筹划。具体地讲,高职的税法教育应分以下四个层次:第一,让学生在系统理解税法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强化学生依法诚信纳税的意识;第二,对各个税种具体内容有正确理解,并能完成税种的计算和相关会计处理;第三,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之能够胜任企业的纳税申报工作;第四,引导学生研习会计税法相关规定,培养学生纳税筹划能力。

三、税法教学改革的路径思考

(一)优化师资队伍,提高师资专业水平,丰富教师实践经验。在课程安排上,学校应尽可能安排会计专业教师来讲授税法实务,理由是会计专业教师承担会计专业的税法实务课程比较符合课程设置的目标,讲解的侧重点更符合课程体系要求。考虑到会计专业教师对税法学科涉猎较少,税法规则理解不够透彻,因此学校应鼓励教师报考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等,或与税务部门展开合作,进行联合培训,以此来加强教师对税务知识的理解。同时学校应加大与企业联系,建立良好的互动平台,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或寒暑假到企业实习调研,熟习税收实务操作方法,为税法实训教学积累实践经验。(二)改进税法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改革是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虽有弊端,但由于税法课程内容较多,传统的模式不能一味地摒弃。教师在兼顾传统教学方式时更应该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比如项目教学、结构式教学、融合型教学等。税法实务课程的项目教学是一种以任务驱动为核心的教学模式〔3〕。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要颠覆传统教材的框架结构,按照税务岗位工作内容重新确定教学内容,模拟办税员的业务场景,让学生在仿真情境下完成税款计算和纳税申报等工作。这种方法赋予了学生不同的角色,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和参与程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税法实务课程内容较多,如果教师孤立地讲授各个税种的知识点,就会导致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点串联起来,所以税法课程应当广泛使用结构式教学法〔4〕。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税法学科的整体性,不要将各章节割裂开来讲解;其次既要把握各税种之间的共性,又要注意各自的特点和不同点,比如通过对比增值税和消费税之间的异同点,来加深学生对两者的认识;最后可以通过专题训练,培养学生对各税种综合运用的能力。会计专业学生学习税法主要是为了将来在工作中能够灵活应用涉税会计处理,所以教师应当采用融合型教学方法,将会计处理贯穿税法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在讲完相关法律条文之后,可以要求学生回顾相关的会计处理,一是让枯燥的法律条文有了生机,增加会计类专业学生学习税法的积极性,二是加深理解会计处理。比如,在增值税章节中,教师介绍完税法中增值税税额不能抵扣的情形后,应将其与会计中不能抵扣的情形进行对比,然后进一步介绍进项税额转出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通过这种融合型的教学方法,学生既学习到了新的税法知识,又巩固了相关会计知识。(三)加强实训室建设。高职院校应建立纳税模拟实训室,组织模拟实训来完成理论与实务的对接〔5〕。首先学校应加大硬件投入,配备相应实训机房,购买相关的实训软件,比如税务实训平台。在该平台上,学生可以进行增值税开票实训、增值税进项发票网上认证实训、增值税发票网上抄报实训、企业所得税网上申报实训。其次学校应该加强与税务师事务所、税务局等企事业单位联系,为学生校外实训牵线搭桥。(四)调整课程设置。因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大部分都进入企业一线岗位,其动手能力要求高,所以在理论学时和实训学时分配方面,应将实训学时至少调整到总学时的一半。实训包括过程实训和集中实训,其中过程实训穿插于理论课中,教师可以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集中实训可以安排在学期末,时间不应短于1周。(五)提倡使用自编教材。一方面,自编教材立足于本校,又结合了会计、税务岗位的需求,因而更能够满足教学需求。另一方面,教师只有通过对教材的研究才能从总体上合理把握这门课程的重难点以及授课进度。因此,会计专业教师应加强研究,根据税务会计岗位的工作流程来确定教材体系,按工作流程展开介绍税法知识和会计处理。在每个章节之前可以设置引导性案例,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本章内容;章节内容的安排方面,可以提供一些仿真的税务原始资料,将抽象的法律条文变成生动的案例;章节最后应建立案例题库,以供学生复习之用。

参考文献

〔1〕解青芳,孙学辉.税制改革背景下会计学专业税法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9):45-47

税收专业论文范文9

【关键词】涉税课程 教学改革 实践性

在企业的财务实践工作中,不可避免遇到纳税的问题。作为一个专业的会计人员,熟悉税收相关的法律法规是必不可少的。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重要力量,其涉税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方法对毕业生适应岗位工作需要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本文以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财经系《2013级会计专业教学进程表》(2013级人才培养方案)为分析对象,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改革,为我院会计实践教学提供参考信息。

一、涉税课程的地位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具有涉税知识的会计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税收课程在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各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中开设了更多贴合实际工作的税收相关的课程。主要集中在:税法、税务会计、税收筹划等。作为专业必修课和会计专业不同方向的选修课的涉税课程成为高职会计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二、现状及存在问题

税收与会计核算工作密不可分。目前企业会计岗位的一个重要职能是报税、纳税;另外,在合法的前提下,通过税收筹划,能为企业提供节税的空间。因而专业课程设置上要符合理论学习和能力培养的需求。

立足我院2013级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涉税课程结构,我们通过调研和分析发现,现有的涉税课程组合以及教学方法中存在以下情况:

(一)课程组合方式

会计专业教学教学进程表中具体设置如下表所示:

大体上看,2013级会计专业课程组合比较合理、基本符合不同方向的专业需求。深入分析仍存在可以改进的空间,比如部分课程设置存在重复。

(二)教材选用和教学方法

在专业必修课中,由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需要,《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这门课专门设置了一章介绍税收法律制度,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等重要税种做了简单的讲解,为后续其他涉税课程打下基础;税法课程从税收立法、原理、作用到各个税种相关规定深入讲述了税制的整个框架;税务会计则是涉税业务如何进行会计处理的学习。其他的专业必修课,特别是财务会计也有相关章节的介绍。

由于涉及多门学科,使用的教材在相同的知识点重复出现,深度难度差别不大。教师和学生都难于从教材分辨学习的重点。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以理论课堂教学为教授方式,以考试的方式考核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程度。专业教师往往只重视讲解税法相关规定,忽视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未对整个办税流程、纳税申报作全面系统的展示,使得教学缺乏实践性。

教材和讲述的内容存在重复的现象,加上教学和考核方式单一,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掌握情况不好。学生学完之后不能将会计、税法知识综合运用,甚至认为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岗位。

三、改革的方向和建议

工学结合下税法课程教学的改革,应以会计和税法在实践工作中应用为研究重点,侧重分析如何改革创新涉税课程组合及教学方法,完善整个专业课程体系。同时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还要融入会计职业资格培训内容,兼顾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

涉税知识扎实掌握和灵活运用对本专业学生非常重要。涉税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研究对会计专业教学意义十分重大。税法教学实用性的改善、适应岗位需求、减少课程间重复现象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课程设置、教材要随税收变化而调整。同时,作为专业教师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基于此,笔者的具体建议如下:

(一)涉税课程课程设置

按会计专业不同方向调整课程设置,适应学生职业需求。专业必修课(涉税课程)基本能够满足学生对知识的学习需求,专业选修课的组合应更好的让学生掌握并转化为职业能力。

一般的企业会计,只要熟悉税收法规、掌握涉税会计处理即可应付日常工作;会计师事务所的税务工作,偏重税务和涉税鉴证工作;专设税务会计岗位的大中型企业,由于涉及业务范围宽,要求熟悉国内、国际税法具备全面的涉税理论和处理技能。

注册会计师方向的选修课,由于实践工作存在涉税鉴证工作,可以增加税务审计课程。税务会计方向,国家税收和国际税务实际上是税法的一部分,可以在此方向班级必修课中加大税法课程的课时,勿需专门开设。

(二)涉税课程教学方法

实践理论紧密结合,改变传统理论教学的模式。实际的涉税工作中,更多的是以操作纳税软件和系统为主,同时还需要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因此,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上同时能娴熟地操作纳税软件。理论教学上我们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实践教学经验及教学条件仍然匮乏。纳税软件和系统时常更新,我们教学的方向和内容也要及时调整。此部分实践教学可以通过视频播放或PPT的形式将报税全过程向学生展示,如有条件,可以开发模拟仿真软件让学生实际操作。鼓励学生在寒暑假期间到企业实习。

(三)涉税课程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中,涉税课程讲授要协调分工,明确不同课程开设先后顺序和讲授重点。在系部、教研室或课程小组之间任课教师要时常交流沟通,及时反馈教学中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向。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教材中的知识点重复对教学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

首先课程开设应“由浅入深,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循序渐进。学生在财经法规课程中的学习,为税法和财务会计课程的理解具备了简单理论基础。税务会计又在此基础上更全面、深入介绍涉税经济业务会计处理。纳税筹划需要在理论知识非常扎实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掌握。

其次,同一个知识点,每门课程讲授的侧重点不同,才能体现开设不同课程的培养目标。比如增值税这个知识点,财经法规课程以考证够用为准点到即止;税法课程重点讲述增值税相关规定、原理、应税范围、税收优惠等;财务会计以采购、销售相关业务为主介绍其会计处理;税务会计是从一般纳税人角度介绍增值税所有明细科目设置及全面会计处理过程(包括免抵退税);纳税筹划课则在运用规定的基础上以案例的形式,培养学生全局灵活筹划的能力;税务课程则主要是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单的填写和税务软件的操作。

(三)涉税课程配套教材选用

涉税课程有极强的政策性、时效性,教材需要不断更新。税法知识相对复杂,有些教材甚至没有领悟正确的方向。学生作为初学者,没有判断的能力,因此作为启蒙人的教师对教材的研究尤为重要。教材必须紧跟税收法规变化,同时又适合本院学生层次需求。税法、税务会计这两门课比较成熟,由本门课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仔细甄选。税务可以选择注册税务师考试指定教材,每年都有更新,实践性强。纳税筹划请有企业经验的教师或者兼职教师来选择教材,建议可以按不同专题进行课程教学。

除了主教材外,应配备最新的注册会计师《税法》教材、注册税务师全套教材作为教辅资料、选择或印制学生实训资料以便专业学生及时巩固理论知识。

(四)教师能力培养

教师自身能力的高低影响授课的水平,实践性教学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实战经验。培养具有实战经验的教师队伍,是教学的改革的重要环节。强调工作实际落实,不仅仅停留在形式上。

学院方面,从企业招聘专兼职教师,补充现有教师队伍;鼓励现任教师真正走进企业,或交流或顶岗等方式,补充实践工作经验并运用于教学。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单位,学生实习单位等实践教学场地。任课教师除了研究主教材外,还应该研读其他教辅资料、关注税收法规的动向及时补充教学。

总而言之,涉税课程体系改革应与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应变能力为中心的教学体系框架,真正转变以课堂、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模式。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缩短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距离,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工作的无缝对接,是我们光荣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叶志斌.工学结合下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税法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