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职教论坛杂志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 主办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 ISSN:1001-7518

  • CN:36-1078/G4

职教论坛杂志

职教论坛 2016年第30期杂志 文档列表

职教论坛杂志教坛视点
1-

智能化的挑战

作者:徐国庆
职教论坛杂志教研理论
5-11

技术思维力——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关键目标

作者:程宜康 单位:苏州职业大学

摘要:良好的技术思维力是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特征。技术思维的特性表明技术人才的智力技能是技术应用能力的核心表现,是一种重要的软技能;技术思维过程的规律与特点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对于技术问题解决和技术设计的实践教学策略设计,尤其要重视技术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12-15

我国学徒制的政策回眸与未来展望

作者:高明 单位:辽宁教育研究院

摘要:现代学徒制是在学徒制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它既是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一种回归,又是对我国学徒制的一种创新。通过回顾建国以来学徒制的相关政策,我国学徒制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企业主体学徒制的改革发展阶段、企业主体学徒制的恢复阶段、企业主体向学校主体的学徒制过渡阶段、学校主体的现代学徒制探索阶段、企业和学校双主体的现代学徒制并行阶段。未来,建议通过整合资源统筹管理、加强法制体系建设、构建相关标准体系、创新完善运行机制,为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发展明确方向提供保障,实现科学可持续的发展。

16-20

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作者:陈庆合; 宋绍富; 陶文辉 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党委; 鄂尔多斯职业学院

摘要:应用型本科是一种高等教育类型,在我国尚属新事物,作为为国家培养应用型人才和满足大众高等教育需求的供给侧,应用型本科教育存在许多结构性矛盾。从分析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供给侧现状入手,提出了作为供给侧的应用型本科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结构性改革:科学控制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办学规模;改革招生就业制度;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专业设置符合社会需求,学生有自主选择专业权;适应需求侧,深化改革课程教学推行能力本位;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师资队伍,并提出相关建议。

职教论坛杂志实证探索
21-29

基于标准的中职教师专业素质调查:问题与建议

作者:涂三广; 何美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职成教所;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培训中心;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摘要:为推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实施,以标准的能力框架为基准,选取其中三个维度(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中16个具体指标,对9个省市1000余名中职教师专业素质开展了调查分析。调查发现,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专业课教师和文化课教师在专业素质结构方面表现差异较大,不同类别教师专业素质结构各异。教师专业素质中的主要问题包括:(1)专业实践知识严重缺乏。对于知识的类型、知识本质及其如何获得有效知识等方面亟待提升;(2)教育科研能力是短板,特别是实习指导课教师;(3)缺少企业合作与企业培训。近四分之一的教师没有参加过企业的培训,文化课教师基本没有接受企业实践;(4)缺少专业发展规划和发展平台。近四分之一的教师没能结合行业企业需求和专业发展需要设计。为此,需要针对不同类别教师有针对性加强专业的培训设计和职后教育,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的落实,确保职教教师队伍朝着标准化方向发展。

职教论坛杂志百家论苑
30-34

众创问题研究:现状、视角及展望

作者:李名梁; 葛静 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 天津国际发展研究院

摘要:'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国家发展战略亟待我国众多学者进行深入研究。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关于创新创业的讨论和研究进入白热化阶段,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关于'众创'研究的多个视角,主要包括'众创'与人才教育培养、'众创'与企业管理运营、'众创'与地区发展、'众创'与产业发展等四个维度。根据统计分析,发现关于'众创'问题研究有待从区域经济、法律环境、金融环境、产业发展和企业管理案例分析等方面做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旨在通过文献整理,以期推动我国的'众创'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

35-38

结构与功能:校企合作制度构建研究

作者:吴学仕 单位:天津大学教育学院;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摘要:作为一种'游戏规则',有效制度能够提高效率,减少不确定性。现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是基于多重制度逻辑的合作,涉及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等行为主体。基于不同的逻辑,各主体会产生不同的具体行为,其中,不乏有阻碍校企合作深层发展的行为,如'搭便车'现象。由此,构建现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制度势在必行。构建有效校企合作制度的现实逻辑前提便是能够理性认识其质的规定性,包括内在规定性与外在规定性。质的内在规定性取决于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与作用,即其结构;质的外在规定性取决于系统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即功能。因此,认识校企合作制度的关键在于其结构与功能。

39-42

试论职业院校制度文化的内在生成

作者:黄文浩 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摘要:基于职业院校制度文化的职业性、威权性、发展性,根据制度文化从'制度草创'到'试行评估'到'修订完善'到'制度文化'的生成机制,职业院校在制度文化生成的过程中应制度性建构起'发展区'文化、'职业情境'文化,制度性注入'多元智能'文化、'自主建构'文化。

43-46

高职院校学生情商教育模式构建

作者:陶嘉; 张春琴 单位:深圳广播电视大学外语系;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摘要: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的社会经济背景促使了高职教育的目标公认为培养学生的应用技术能力,然而在高职教育应用技术化的同时,高职学生职业发展实力弱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此种的教育局限中,发展情商教育值得理论界和教育界努力探索,高职教育应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同时注重可持续竞争力的培养。拟从情商教育的概念、构成及我国高职院校实施情商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我国高职院校情商教育的模式。

职教论坛杂志继续教育
47-51

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学分互认研究视域探寻

作者:雷丹; 李曼 单位:华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

摘要:成人高等教育学分互认研究可为推进我国学分银行建设提供研究基础。文章阐述和分析了我国学分银行研究的现状与问题、剖析了国际视野中学分互认与转移的研究特点,并就成人高等教育学分互认的研究内容进行聚焦、对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学分互认的研究推进进行了思考。

52-55

终身教育视角下的地方开放大学专业建设探究

作者:刘智刚 单位:天津广播电视大学

摘要:地方开放大学建设需要准确把握其科学定位,秉承教育平民化的价值取向,以服务地方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在服务地方发展战略需求中办出特色。天津开放大学专业建设紧密结合天津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凝炼学科方向,增强专业设置的前瞻性;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学习经历与专业学习对接、混合式教学模式、多入口多出口的课程体系设置等诸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

56-60

继续教育服务新模式探讨——以浙江省几所高校实践情况为例

作者:梁驰 单位:温州大学继续教育研究所

摘要:基于浙江省第一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中样本学校的运作模式、创新形式、适用范围等进行归类,为继续教育实践及决策提供信息反馈,建议在挖掘各行业人才潜在学习意愿、实施各类别人才的教育工程、完善继续教育服务体系、加强继续教育理论研究等方面寻求新的发展等方面进行完善。

61-64

社区教育与休闲文化培育研究

作者:李志强 单位:浙江工商大学;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摘要:全民休闲时代的到来需要健康的休闲文化。文章分析了我国休闲文化的现状,指出了休闲文化存在的问题:缺乏休闲目标、缺乏休闲技能、休闲品质不高;比较了各类教育对休闲文化的培育的差异,指出社区教育是休闲文化培育的重要途径;最后提出通过社区教育培育休闲文化的对策:加强休闲文化宣传,促进社区居民休闲价值观的改善;采用各类教育手段,促进社区居民休闲能力的提升;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促进社区居民休闲品质的提升。

职教论坛杂志课程教学
65-69

基于资源整合理论的中职教学资源库建设探究

作者:廉捷 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陈登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近年来,职业教育已进入加速发展时期,但随之而来也产生了职业院校重复建设课程、浪费教育资源等问题,不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不利于社会经济的进步。基于资源整合理论的中职教学资源库建设以政策资源为支撑、以人力资源为保障、以信息资源为基础,充分利用政策资源、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不仅有利于合理设置课程、节约教育资源,而且有利于有效实现职业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和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

70-76

互联网+时代的高职课堂教学创新实践——以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作者:陈丽婷 单位: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2012年MOOC作为一种新型在线教学模式出现,犹如一阵春风吹进原本死水微澜的高等教育。面对互联网时代学生和学习的变化,传统课堂的单一讲授教学模式已经无法在满足学生多元的学习支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厌学和质量下降困扰着高职课堂。从'学习金字塔'的理论依据着手,探讨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是有效性和用什么来推动课堂教学创新与改革两个问题。并以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的课堂教学创新行动计划为例,详细论述从顶层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设计,到基础实施SPOC和微课翻转课堂的创新实践,并提出课堂教学创新的保障机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