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环境污染与治理论文

时间:2022-04-17 10:10:10

摘要:当前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土壤破坏、水资源污染、雾霾污染严重,从而给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要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治理的发展,及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的发展道路、实现资源保护和经济发展共行,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关键词: 环境污染 治理

环境污染与治理论文

环境污染与治理论文:规模养殖下环境污染与治理对策

近年来,我国畜牧业养殖发展迅猛,规模化、集约化的养殖模式缩短了养殖周期,增加了养殖效益,但对环境的污染更加明显。笔者在进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宣传与监管工作时,通过观察和接触,愈发感到防治养殖污染的紧迫性,现抛砖引玉提出一点个人看法,供大家参考。

1动物养殖业污染的危害

1.1危害水体

规模养殖场大多使用水来冲洗圈舍和粪尿,造成地表和地下水质的恶化,表现为有机物污染、微生物污染和有毒有害物污染。

1.2占用土地

1头猪日排粪3kg,年排粪1095kg;1只鸡日产粪100g,年产粪36.5kg,1个规模化养殖场一年的产粪量是相当惊人的,占有地的面积同样十分惊人。

1.3传播人畜共患病

养殖环节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不到位,存在乱抛乱起现象,容易造成人畜共患病的传播甚至动物疫病的流行。

2动物养殖污染治理的现状

2.1思想认识不到位

由于规模养殖业主多为个体投资者,他们对治理养殖污染认识还不到位或专业知识缺乏,选址建厂时只是考虑怎样将养殖产生的废弃物排出,或者随意将病死动物就行丢弃,很少考虑如何对这些污染物进行合理处置。

2.2缺乏合理规划与布局

我国畜禽养殖业发展和污染治理缺乏全局性、长远性规划,审批部门对动物养殖场的建设发展重视程度和规范管理还不到位,难以满足动物防疫条件的要求,导致动物养殖业随意发展。

2.3发展在前,治理在后

2014年1月,《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已经出台,但由于宣传不到位,或者养殖者置若罔闻,养殖场建设依然我行我素,加上国家相关部门对限制排放和鼓励治理的规程执行仍不到位,“先发展再治理”的现象比较普遍。

2.4兽药饲料添加剂使用不当

为追求最高经济利益,养殖过程中普遍使用抗生素、激素、重金属及微量元素等作为动物日常防疫治病、保健促长的主要手段,滥用药物造成畜产品药物残留,同时有高药物残留的动物排泄物进一步造成土壤和水源污染。

2.5病死动物存在乱抛乱撒现象

对养殖、运输、经营过程中发生动物死亡后,畜主或货主为了方便或者防止监管部门查处,常常丢弃或随意抛弃动物尸体,造成疫病传播隐患。

3动物养殖污染的综合治理对策

动物养殖场污染的治理,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统一协调,各部门各司其职,把治理养殖污染当做一项社会工程认真来抓,才能有效治理规模化养殖对环境的污染。

3.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环保护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大力宣传养殖污染的环节和危害以及国家动物养殖污染防治有关法律法规,宣传防治养殖污染的重要性和危害性,提高养殖业主的环保意识,督促他们不断规范处理养殖过程的粪便、污水及病死动物尸体。

3.2加强整改,确保达标

畜牧、国土和环保部门应当统筹考虑保护环境与促进畜牧业发展的需要,实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激励引导。对布局不合理、配套设施不达标的新建养殖场,不批准其开业;对已建成的养殖场,通过停业整改促其完善环保设施;对厂址选择不当又无法妥善处理污染物的养殖场实行关停。通过不断淘汰不规范的养殖场,从而不断减少养殖环节污染。

3.3综合利用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建设粪便、污水与雨水分流设施,粪便、污水贮存设施,有机肥加工、制取沼气、沼渣沼液分离设施等综合利用设施。对畜禽养殖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或采取种植和养殖相结合的方式消纳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促进畜禽粪便、污水等废弃物就地就近利用。对病死动物尸体,可通过高温、化制甚至生物发酵等途径进行重复利用。

3.4完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有关政策

3.4.1落实属地管理责任,由地方政府负责规划布局本地无害化处理体制,因地制宜,通过多种途径,建设无害化处理场所,完善病死动物收集运输体系。

3.4.2建立监督举报机制,鼓励群众举报随意抛弃、收购、运输、屠宰病死动物等违法行为。

3.4.3健全补贴发放途径。(1)现在只对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进行补贴,建议将补贴范围扩大至鸡牛羊等动物种类。只要是养殖环节病死动物按规定进行了无害化处理,且属零星死亡,就应进行补贴,不应进行数量限制,这样更能调动养殖场(户)申报无害化处理的积极性。(2)现在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补贴发放的间隔时间为2年左右,建议无害化处理补贴拨付的间隔时间为1年左右,提高养殖户对病死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的经济效益。

作者:刘撑路 单位:陕西省兴平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环境污染与治理论文:探讨矿区的环境污染与治理

一直以来,我国煤矿开采都是以井下采掘为主,大部分煤矿选用的采煤方法都是长壁式开采,而对顶板的管理主要是跨落法。由于在煤炭采掘的过程中,会导致岩层变形、垮落和移动等现象发生,从而会引起地表塌陷。一旦地表发生塌陷,会使周边的建筑物受损,并且还有可能损毁农田以及灌溉设备等等。

随着煤矿采掘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现如今大部分煤矿基本都实现了煤炭采掘机械化,而这些采掘机械设备在工作过程中都会发出较大的噪音,噪声污染由此产生。据相关数据显示,煤矿综采作业面的机械噪声高达100dB以上;风动凿岩机的噪声可高达120dB以上、地面主风扇的噪声则高达110dB以上。如此之高的噪音污染,不仅会影响矿工的身体健康,而且还会使矿区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受到影响。

治理煤矿矿区环境污染度的有效途径为了进一步降低煤矿矿区的环境污染程度,应当采取科学合理、行之有效地措施加以治理。

(一)井下污废水治理措施

煤矿井下污废水是矿区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具有以下特点:处理量大、污染物性质相对简单、矿化物含量较高、悬浮物多等等。常规的处理方法是混凝沉淀处理,经该方法处理后的污废水,基本能够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相关规定的要求,可将其用于工业生产使用水。同时对于含盐的井下水经二级处理后,能够用于井下用水及洗煤补充水,这样一来能够有效地减少井下水的外排量。此外,对洗煤水的处理可采用多种方式,如活性炭吸附、预沉池曝气、砂滤净化等等。对于一些地面没有洗煤厂的小型煤矿而言,可在井下中央硐室内采用高频振动塞对煤泥水进行处理,这样能够进一步降低煤泥水的上井量。

(二)废气污染的有效治理措施

对于矿区废气污染的控制主要包括起始端控制和末端控制两个方面。前者的控制关键在于加大选煤比重,为煤炭使用部门提供清洁型精煤,而后者则是指煤炭燃烧后的空气净化技术。此外,由于瓦斯等气体多存在于未开采的煤层当中,会随着开采而大量释放,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是采用瓦斯预抽放技术,该技术不仅能够使煤层中的瓦斯含量进一步降低,而且还能使瓦斯气体变为可利用的资源,建议各大煤矿应当积极采用该项技术。

(三)地表问题的治理措施

首先,应当加强对开采塌陷的控制。可通过合理选用开采工艺,并科学布置采掘作业面,利用井下局部充填等技术控制矿区地表下沉的速度,进一步减少矿区地表塌陷情况的发生,借此来确保矿区周边建筑物的安全性;其次,应进一步加大对塌陷区生态破坏的恢复力度。可从矿区生态保护规划入手,并充分结合矿区粉煤灰、煤矸石等废弃物的处理,采用生态工程和土地复垦等技术,对开采过程中造成的塌陷区进行整治和恢复,有利于防止耕地被矸石压占及土地资源被破坏等情况的发生。

(四)治理噪声的有效措施

应当针对噪声源的特点,合理采用吸声、隔声、消声等手段对矿区噪音进行综合治理,具体内容如下:其一,对于采煤机切割煤层岩时产生的噪声,可以通过注水软化煤层的方法予以解决;其二,对于局扇的噪声可在其进出风口安装消声器,并在设备壳体上涂刷减振阻尼材料;其三,对于主风扇的噪声可通过建隔音室将风扇隔离或是在风道内和扩散器出口这两个位置上安装吸声及消声装置来解决。

作者:胡璟单位:中煤科工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

环境污染与治理论文: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治理

摘要:

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自然环境,如当前我国雾霾天气的增多影响了区域的工业、农业等多个行业的发展,给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带来诸多的不便。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一直倡导要发展“绿色经济”,实现绿色GDP增长,因此需要不断的调整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变黑色发展、高耗发展为绿色发展,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区域经济;环境污染;治理

一、我国环境污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限制分析

(一)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当前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十分的严峻,环境破坏活动自人类产生起就没有停止,热带雨林的破坏、水土流失造成草原荒漠化、固体废弃物污染、大气污染等都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破坏。我国当前水土流失的速度在加快,而且土地沙漠化的速度也在加速,我国作为一个地域广阔的过度,我国囊括的生态系统类型是全球最为丰富的,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工业经济的推进,我国的自然生态系统处于退化的状态。如我国青藏高原的土地裸露的面积已经从上世纪的不到10%增加到如今的30%以上。我国的草原在不断的退化中,而且我国作为世界上红树林面积拥有大国,如今的红树林面积已经不足1.5万公顷。

(二)环境污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约束与限制。我国是煤炭消耗大国,虽然我国在国家发展战略中早已经提及要发展可持续经济,而且要促进清洁能源的使用,但是我我国的煤炭消耗量依然是世界第一,2013年我国的煤炭消耗量达到36.1亿吨,占据世界煤炭消耗总量的一半以上,而石油的消耗量十分巨大,处于世界第二位。我国长期以来的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无让环境资源无法承受,我国的环境污染现象难以有效的遏制,导致城市的发展出现环境恶化的现象。环境污染导致的恶劣天气已严重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如我国出现的雾霾天气直接导致经济损失,而且如我国的四川盆地出现的酸雨,每年的酸雨直接让四川省经济损失超过100亿元。

二、区域环境污染治理与区域经济的发展路径

(一)区域环境污染治理措施。

(1)建立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小组。环境污染的治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而且环境污染治理需要协调的是方方面面的工作,因此需要建立专门性的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小组,要通过制定区域环境污染治理的工作流程,针对不同的环境污染类型制定整体的污染治理策略,建立综合治理的制度。环境污染的治理一定要树立全局工作观念,在专门的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小组的带动下,建立综合的环境污染治理管理措施,并且要从区域环境污染的全局着手,了解环境污染的源头,而且影响因素,不能断章取义、孤立的进行环境污染治理。

(2)加强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区域环境污染的治理要加强区域的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区域环境污染治理过程中,采取统筹的方式,区域之间要加大协调的力度,环境污染治理各个区域都有责任,各个区域的财政也应当积极的投入,而不是等待其他区域治理环境污染,自己区域享受他人治理的成果。要加强环保基础设施的投入,要对环保设施进行及时的检查,特别是公共的环保设施投入要到位。

(3)加强企业的污染治理。环境污染的源头很大部分是来自企业,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等未经过处理而排放,导致环境污染,如经常曝光一些区域的企业违法排放的行为导致周围的人们出现中毒的情况。因此要加强对企业污染的治理,要加大执法的力度,对污染的企业坚决的关闭,如对于一些小煤窑,该关闭就要坚决关闭。通过加大对企业的污染治理,减少企业排放,有效的减少环境污染源。

(二)基于环境保护理念的区域经济发展路径。

(1)建立绿色经济发展理念。环境污染制约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导致企业以及区域经济产生巨大的损失,因此要建立和谐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发展理念,通过树立绿色经济发展理念,以环境保护为首位,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坚持保护环境,不得污染环境。区域经济的发展应当建立绿色GDP计算体系,改变传统的GDP计算模式,要让管理者充分的认识到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而经济发展中有多大比例是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通过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在区域经济发展策略的制定上坚持环保优先的原则,对于一些能耗高、污染大的项目要综合的考量,而不是以GDP增长速度为标准盲目的引进项目。

(2)优化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环境污染治理要从源头上进行治理,应当从区域经济发展的结构上抓起,区域经济发展要调整产业发展的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要鼓励低碳经济产业的发展,对于清洁生产型企业要加大扶持的力度,而且在资金、税收与政策上都给予优惠。区域经济的发展应当不断地调整产业的结构,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作者:张鹏 单位: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石桥驿镇人民政府

环境污染与治理论文:环境污染治理设施与社会管理研究

现如今,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但与此同时给环境也造成非常巨大的影响。搞好城市环境污染治理,完善相关设备的建立,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保证城市环境质量的关键。目前,我国的很多地区,尤其是偏远山区的治理设施还不够健全,在管理上更是缺乏完善的体系,不利于环境与经济的协调运转,严重阻碍了管理的科学性。另外,由于环境污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我国城市环境治理设施的分类也较为多样,按照统一的管理办法维护设备,没有分类处理的方式,无法解决大气污染、水污染等问题,设施的重要作用也很难得到发挥。本文就结合我国城市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情况,简单阐述一下如何采取科学的方式进行管理,从而促进城市环境质量的提高。

1城市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与社会管理的现状

据调查,目前我国城市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较好的地区多为一线城市,一些经济欠发达区域在建设上还存在很多不足,环境污染严重、社会管理能力薄弱,制约着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如下:

1.1存在“两种模式”的弊端所谓的两种模式。一是在资金投入上存在困难,费用花费较大。二是,相关治理技术和管理能力有限,很多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不过关,地区之间的治理和管理也具有双重标准,无法保证城市污染建设的正常运转。

1.2城市环境污染治理能力有限城市环境治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仅仅依靠单一的治理手段,无法保证环境治理的科学性,也不能发挥管理的效力。例如,我国南京在2012年治理水污染中,虽然运用了生物、物理、化学等多种治理对策,但是却没有形成制度规范,在实际管理中缺乏效用。

1.3中国环境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亟待提高中国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市场化起步较晚,在众多排污企业中,只有少数企业把环境污染治理设施交给专业公司运营的企业。但是从中国大环境上着眼,很多城市的认识还相对薄弱,环境污染得不到有效的治理,管理能力和技术手段都有待提升。

2环境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应该采取的有效方式

从上述内容中,我们已经清晰直观的看到了我国环境污染治理在设施建设与社会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不足,我国相关单位一定要做好建设工作,根据污染设备建设的实际,完善相关管理对策,从多方面入手解决问题,实现城市的快速发展。

2.1加强社会城市环境污染管理的法制化建设法律是规范行为的基准,是解决城市环境污染治理建设问题的核心,也是引导工作积极开展的重点,有助于规范运营单位的工作流程。因此,我国相关管理机构要制定完善的制度体系,鼓励城市开展环境污染治理,通过法律的制定明确治理的方式和手段,为城市环境的保护提供法律依据。

2.2环境污染治理要建立激励政策在现行的政策体系中,扶持和鼓励环保与社会管理发展的政策还不完善,必须在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与社会管理上为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加大企业的治污能力,使城市环境污染与社会管理服务尽快实现市场化。例如,国家要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根据城市环境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运营服务方法,形成良性竞争的机制,充分发挥治理功效,为相关机构提供一定政策上的优惠。

2.3强化监督职能有效地监督监管是保证城市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良好运转的保障,也是做好管理的有效环节,对此,环保管理部门必须要加强运营队伍监督水平的提高,定期检查设备使用情况,保证管理运营朝着专业化与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2.4环境污染治理要采取双赢机制环境污染治理要注重双赢,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创新投入,使城市环境治污的市场空间得到扩展。在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中需要平衡双方的利益,使城市环境治污企业在优化管理、节约成本、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得到较大的空间。另外,治理机构还要确定合理的、科学的运营经费,这项经费的开支必须要低于排污企业自身的运营成本,从而取得运营市场的最终认可,实现运营公司与排污企业的双赢。

3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迅猛发展的基础上,城市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已经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相关机构一定要结合污染实际,搞好城市建设,平衡地区之间的发展,在资金上加大投入,搞好设备建设。与此同时,还要完善社会管理,制定健全的管理体系,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之中,实现市场化运作与产业化经营,从而使城市环境的治污工作得到保证。

作者:吕陪陪 李亮 单位:浙江环科环境咨询有限公司

环境污染与治理论文:湖水环境污染与治理思考

1洋澜湖污染原因

(1)历史的原因,鄂州城区尚未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老城区仍然是雨污合流制排水系统,管网布置混乱,布置不合理。洋澜湖因地处城区中心,是城市雨污水的受纳水体,未经处理而直接排入洋澜湖污水口多处,致使洋澜湖严重污染。这些污废水是导致湖水遭受污染、水质日益恶化的直接因素和主要污染源。(2)城市地表径流、农林区地表径流以及降水、降尘、养殖投饵及水上娱乐等。由于每年有大量来自城区地表的污泥在湖内沉积,致使洋澜湖河床逐年抬升,水面逐年缩小,湖容逐年减小,生态环境劣变,鱼类品质下降,水体中的病毒菌与大肠杆菌树超标数倍。(3)洋澜湖沿岸因长期受雨水冲刷及风浪影响,导致岸堤受不同程度的损坏。(4)人为因素,例如沿湖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乱扔乱倒,严重破坏洋澜湖沿岸的自然景观。(5)洋澜湖沿岸缺乏系统的园林绿化,加上环湖周围绝大部分岸线未做环湖路造成水环境的破坏。

2综合治理

近年来,鄂州市委、市政府对洋澜湖的水环境保护十分重视,针对洋澜湖水环境污染日益恶化的现状,先后实施了环湖污水截流、破堤还湖、局部湖底清淤、沿湖护岸、道路绿化及游园景点等一系列治理工作。(1)环湖污水截流先后共计铺设环湖污水截流干管30余公里,大体建成环洋澜湖北岸污水截流系统,截断了排入洋澜湖的污染源;(2)破堤还湖:破堤21.8km,清运土石方40.5万m3;(3)局部湖底清淤:清除洋澜湖电排站、凤凰广场、镜园和映月小区等四处共计31.7万m2湖面的湖底淤积50万m3;(4)沿湖护岸:建设环湖护岸12.5km,有效地保护了洋澜湖湖面,避免被再次蚕食;(5)道路绿化:建设环湖道路8.43km,沿湖路两旁种植垂柳、水杉等树木;(6)游园景点的建设:环湖建设凤凰广场,凤凰、阳光、官柳、映月、南浦、庙鹅岭和澜湖等七处小游园,新增绿地面积360hm2。鄂州市洋澜湖水环境整治做了一定的工作,但由于面不广整体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尤其是洋澜湖水污染状况没有得到好转,水体严重富营养化,整体水质为劣Ⅴ类。为此,又出台了一系列具体的整治设计方案。

3整治设计方案

3.1水处理

3.1.1水质净化

采用“EM”技术净化水质。“EM”是一种有效微生物菌群,由光和菌、放线菌、乳酸菌、曲菌等5种菌类及80余种微生物复合培养而成。本工程拟对洋谰湖受污染的水域共115.28hm2湖面投加EM菌种,投加浓度为10ppm,共投三次,分别在湖水抽排后、底泥清挖前投一次,清挖后再投两次。4.1.2清淤工程根据洋澜湖污染的实际情况分析,洋澜湖整个湖底由于多年的污染物沉积,底泥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不进行全部清除,将会影响治理的效果,为此对洋澜湖全区进行底泥清除,以达到根治的目的。湖底清淤和港道清淤的淤泥含有大量的污染物,需要经过堆积处理,为此选了两处弃渣场用于堆积清淤的淤泥,拟ONOWRLDLOWCARBONWORLD2014/22个渣场,1号弃渣场位于新庙镇山间凹地,距洋澜湖东岸4.3km,距两港的平均距离约4.3km;2号弃渣场位于新庙镇新庙村距洋澜湖东岸2.3km,近于平地弃渣。清淤后的港道开挖的土质是未被污染的泥土,可就近用于回填,加高培厚港两岸的堤身,多余的土可填埋于附近的洼地。

3.2环湖美化

3.2.1洋澜湖护岸设计洋澜湖护岸采用生态护岸理念,沿洋澜湖周边采用随形就势、削坡减载,抛石护脚,坡上采用干砌石护坡,面层铺30mm厚的土植草及间种柳条、荆条、柠条等,抛石护脚滨水区种植芦苇、莲藕等形滨水植物带,沿岸种植垂柳及灌木,沿湖岸布置2m宽的生态人行道。陡岸区高程16.78m以下采用浆砌块石挡土墙护岸,墙顶布置2m宽的生态人行道,16.78m以上采用削坡处理,坡面采用有生态植草护坡。生态护岸总长约7080m,形成一条适合居民休闲、娱乐的环湖景观长廊。

3.2.2沿湖绿化洋澜湖东侧修建道路段进行绿化,路线总长约7km,沿湖布设5m宽绿化带,距离湖边1m处种植水杉,株距5m,零星点缀红花继木(株距约8m),行距3m,绿化带长7km,绿化带地表铺草坪。近岸种植约1m宽水葱、千屈菜等搭配绿化带,形成陆地到水面的过渡带,紧接这条绿化带种植5m宽挺水植物(以荷花为主),湖面零星点缀浮水植物(以睡莲为主)。部分湖岸弯曲狭长区域种植芦苇丛,美化环境。两港港道两侧先分别预留2m宽人行道,再沿人行道布设5m宽绿化带。五丈港沿绿化带外侧依次种植垂柳、碧桃,垂柳株距5m,碧桃株距5m,两树种行距2m,共同以“品”字形种植。绿化带长约2378m,绿化带地表铺草坪;茅草港沿绿化带外侧依次种植大叶女贞、桃树,株行距及种植方式同五丈港。绿化带长约899m,绿化带地表铺草坪。

3.2.3景观照明洋澜湖水利综合治理工程景观照明采用10kV线路分别供洋澜湖沿湖景观照明、五丈港景观照明、茅草港景观照明。本工程箱式变电站的供电半径按750m左右考虑,其中洋澜湖沿湖景观照明全长7.5km,需箱式变电站5台套,五丈港全长2×3.5km,需箱式变电站6台套。茅草港全长2×2.5km,需箱式变电站4台套。光源选用400W高压钠灯。所有景观灯灯头附件内置,且均需配置相应的电容补偿装置,提高灯具功率因数,减少电压损失。洋澜湖沿湖景观照明采用单侧布灯的照明方式,五丈港和茅草港景观照明采用双侧对称布灯的照明方式。灯具布置间距为20~25m。洋澜湖沿湖景观照明分为5个配电区域,单个配电区域长1.5km。五丈港景观照明分为6个配电区域,港道左右侧各3个配电区域,单个配电区域长1.2km。茅草港景观照明分为4个配电区域,港道左右侧各2个配电区域,单个配电区域长1.25km。以上每个配电区域内设置一台30kVA10/0.4kV箱式变电站。

3.3港闸治理

对五丈港、茅草港港渠进行生态修复。五丈港是洋澜湖连接长江的通道,由洋澜闸出长江,本次设计将五丈港裁弯取直。将花马湖与洋澜湖两湖连通的节制闸———茅草闸拆除重建。

4进一步深化水资源环境保护工作

水资源环境保护工作是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对水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环境保护是指在现有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水功能区管理、加强水域污染治理、加强科技技术研发,不断提高处理水污染事故的能力,保障生态用水政策正常实施,促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4.1完善水质监测体系,加强水域内的监控管理河流区域内,各地政府需要完善水质监测工作站的建设,加强流域内的水质监控能力,完善区域内水质在线监测、应急检测、移动监测以及自动检测体系,进一步合理化流域内各级检测体系的结构,形成全面的检测网络,提升监测水平,加强流域内的监控管理能力,扩大监控管理范围,能够在第一时间监测到致癌、致畸的水体污染物,起到良好的警示作用。继续推进流域内的水质监测功能管理措施,并且进一步完善水质监测通报工作流程,开展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状况评估,确保流域内饮水质量达到标准。

4.2加强水质污染技术研发,深化流域内污水治理(1)继续做好做好全流域重点排污检查,展开流域内工业污水排放监督检查工作,根据调查结果依法通报排污不合格的工业生产者,并采取严格的处罚措施,勒令其整改。相关政府还需要严格管理纳污红线,对于流域内的排污口设定审批模式。与此同时,还需要对流域内排污口的纳污量监测工作,做好日常监督监测工作,并根据实际工作情况进行通报,做到排污信息的公开化、真实化,积极推进全民水污染防治工作。(2)对于已经过度污染的流域,要做好治污工作。要深化加强污染治理的科技技术手段研发,提高污水治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同时,还需要加强流域内的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处理能力,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并定期展开流域内的污染源风险评估,分析污染危害,并提出防治应对措施,做到防范于未然。不断提高流域机构管理水平,不断增强流域机构在水资源保护中的作用,做到水污染事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调查、早处理,最大程度减轻水污染危害,促进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

4.3加强水域保护和生态修复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在于健康良好的水生态系统的形成,因此,加强水域保护和生态修复是实现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水资源调控发展的必然措施。确定并维持河流合理流量和湖泊、水库以及地下水的合理水位,保障生态用水基本需求,定期开展河湖健康评估。

4.4加强水生态文明顶层设计水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但却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供参考,因此,在推进过程中,必须要加强水生态文明的顶层设计,严把技术关,明确技术路线,稳步推进。①在整体战略定位上,要体现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和建设的需求,体现出新时代水利建设的特色。②在具体目标上,要突出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领域,在价值取向上,要形成水生态伦理价值观。③在指标制定上,既要体现功能的完整性,又要具有可操作性,要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技术支撑体系。

作者:颜锁祥单位:鄂州市水利建筑设计研究院

环境污染与治理论文:环境污染治理与微生物学联系

在环境治理中,利用微生物作用的生化法因其投资少、处理效率高、运行成本低、二次污染少等优点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一、在大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微生物用于烟气脱硫,不需高温、高压、催化剂,设备要求简单。利用自养生物脱硫,营养要求低,无二次污染,处理费用为湿法脱硫的50%。目前公认的硫酸盐还原的最初几点是Postgate1969年证实的:(1)硫酸酰苷酰转移酶(2)腺苷酰硫酸还原酶(3)亚硫酸盐还原酶

此后,很多学者利用细菌研究了大量的脱硫技术。如利用氧化亚铁硫杆菌已使脱硫率达95%以上,日本利用该菌已使H2S脱除率达99.99%,中国利用该菌对炼油厂催化干气和工业废气脱硫,H2S去除率分别为71.5%和46.91%,Saleem等用脱氮硫杆菌的耐受株T.denitrificansF,在厌氧条件下脱硫率达80%。

生物过滤法在50年代中期最先应用于处理空气中低浓度的臭味物质。到80年代,德、美、荷兰等国相继用此法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挥发性气体和有毒气体。其过程为:

废气(预处理)生物过滤器CO2,H20,无机盐类

废气在反应器中停留时间很短,处理率可达90%以上。生物过滤法还可去除空气中的异昧、挥发性物质(VOCs)和有害物质,包括控制(去除)城市污水处理设施中的臭味、化工过程中的生产废气、受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挥发性物质、室内空气中低浓度物质等。

微生物还可用来固定CO2,实现CO2的资源化,同时产生很多附加值高的产品。生物技术用于有机废气具有费用低、效率高等优点,在德国、荷兰、日本及北美国家得到广泛应用。毕立锋等还进行了微生物净化NOx的研究。

二、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1.废水中的脱氮除磷

废水中氮、磷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根源,利用生物脱氮除磷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污水脱氮技术主要有活性污泥法脱氮工艺,包括A/O(缺氧/好氧)工艺,可使NH4+一N去除率达80%以上,A2/O工艺,改进的氧化沟工艺和SBR工艺都可使总氮(TN)去除率达90%以上。生物膜脱氮有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流化床、浮动床、浸没式、三级生物滤池脱氮系统等,其中三级生物滤池的反硝化速度最高达1.0kgN/(m3.d),出水TSS<1.00mg/1。

生物脱氮中,有反硝化能力的微生物有变形杆菌、微球菌属、假单胞菌属、芽胞杆菌属等。污水生物处理中,除磷常与脱氮工艺一起应用,常见的除磷技术有:phostrip工艺,能使总磷(TP)≤1mg/L以下:Bardenpho系统;A/O系统;改良UCI工艺;A2/0工艺。除磷过程一般认为在有氧条件下摄取磷,在厌氧条件下释放磷,其中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是除磷的优势菌种。

2.废水中有机物的降解

酚类对水中生物有致畸性,使生物具有难闻的酚味,化学处理法由于二次污染问题受到限制,而利用培养优势菌群的微生物法降解酚类却有显著作用。如卞华松采用PVA1799冷冻改良法固定优势菌群,对浓度为565mg/L的苯酚去除率为94%以上;张春桂研究降解五氯盼(PCP)的细菌是醋酸细菌、产碱菌和气单胞菌。此外,可用家禽废物分解的网纹水蚤属(Ceriodaphniadubia)LD50和弧菌属(Vibriofischeri)EC50、链霉菌303、芽胞杆菌KMR一1、麦芽糖假丝酶母10-4等对酚类进行降解。

有机物的生物降解中,白腐菌是值得一提的。白腐菌是一类提子真菌,在废水治理中,其降解污染物的范围十分广泛。白腐脉射菌(Ph1ebiaradiata)I-5-6在高C低N培养条件下,对多环芳烃类、氯代烃类、酚类、氯代酚类、烷基苯类和硝基苯类化合物有显著的降解作用。白腐菌中金孢展齿革菌(PhanerochaeteChrysospriumBurdsall)可降解多环芳烃、DDT、TNT、CCl4、氰化物、氯代芳香化合物、酚类、胺类、农药、染料、杂酚油、煤焦油、重油等。还可降解林丹、氯丹、多氯联苯、2,3,7,8-TCDD和二氯苯胺等有机氯化物。此外,用微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包括:四氯乙烯、甲醇、苯胺、甲胺磷、三氯乙烯、硝酸甘油。

3.废水中重金属的去除

由于藻类对重金属离子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利用其生物吸附作用可从工业污水中去除有毒、放射性金属和回收稀有、贵重金属。该法具有高效、经济、简便、选择性好等优点,尤其适用于低浓度及一般方法不易去除的金属。如用菌藻共生体从无营养液的含As(Ⅲ)、As(V)的废水中除砷率可达80%以上,含营养液的As(V)去除率>70%,As(Ⅲ)去除率>50%;用啤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cerevisiae)和盐泽螺旋藻(Spirulinasubsala)对Cd、Ni、Cu有明显吸收;用固定在聚砜基质上的真菌可除去Cd、Cu、Pb、Ni;Pb的去除还可用林可链霉素和黑根霉菌。

4.废水中其它物质的去除

染料废水是难以降解的一大类工业废水,在厌氧微生物环境中,偶氮染料可通过还原作用完全生物降解。将优势菌的不完全厌氧-接触氧化工艺用于处理印染工业废水,脱色率达90%以上。用专性厌氧菌硫酸盐还原菌混合培养物对偶氮染料、三苯甲烷染料、蒽醌染料的废水进行脱色,脱色率在1小时之内可达69.9-98.8%。微生物处理电镀废水,对各种金属离子的一次净化率达89.9%以上。蔗渣浆,用白腐菌处理含氯漂剂漂白的废水,脱色率可达91.2%,BOD5去除率为92.5%,CODcr去除率为88.7%。屠宰废水、橄榄加工厂废水、啤酒废水等用微生物处理均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环境中其它污染物的处理

微生物不仅用于大气、水、土壤中农药和垃圾的处理,还用作检测有毒化学品的指示生物。此外,还可做成微生物絮凝剂,净化污水。微生物絮凝剂是利用生物技术,通过微生物发酵、抽提、精制而成的一种具有生物分解性和安全性的新型、高效、无毒的廉价的水处理剂。目前的微生物絮凝剂有PF101,NOC-1等种类,它们对大肠杆菌、酵母、泥浆水、粉煤灰水、活性炭粉水、膨胀污泥、纸浆废水、颜料废水等有较好的絮凝和脱色效果。

微生物是地球上多样性形式最多的生命形式,是生物中重要的分解代谢类型,在维持生物圈生态平衡和为人类提供广泛的、大量的未开发资源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如果没有微生物的活动,物质循环过程便会中断,不仅生态系统不可能持续发展下去,而且高等生物和人类也将难以持续下去。因此,运用正确而适当的方法研究微生物对环境条件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污染与治理论文:经济发展与水环境污染治理措施

一、经济快速增长背景下严重的水环境问题

新塘镇位于广州市新塘水厂饮用水源保护区内,镇内河涌众多,雅瑶水、永和河等直泻东江北干流。东江北干流是广州市重要的供水水源地,约200万广州市民的日常饮用水取于此地。目前,镇内尚无投入使用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大量生活污水就近排入河涌,部分工业废水也偷排其中,镇内地表水普遍受到严重污染。增城市环境监测站2005年常规监测数据表明,东江北干流新塘断面受总氮的影响,为类水质;雅瑶水、永和河CODcr、氨氮、石油类、总磷严重超标,均为劣类水质。据测算,雅瑶水、永和河的水环境赤字分别已达2604.213吨/年和1183.048吨/年(以CODcr计)。

由此可见,新塘镇水环境保护历史欠账严重,东江北干流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

二、水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原因

(一)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

受片面追求高GDP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地方政府谋求的是经济增长的高速度,而对经济增长、城市化建设及其生活方式迅速变化带来的水环境污染问题却认识不足。20世纪80年代始,新塘镇大规模的发展印染漂洗业和电镀业,畜禽集约化养殖的规模也迅速扩大,大量就业岗位吸引外来人口不断涌入。以上原因导致了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养殖废水急剧增加,水环境污染大大超过了环境承载力。尽管当地政府在水环境保护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是污染控制远远赶不上污染扩大,用于环境治理的投资不足GDP的1%,仍然是在偿还历史旧账。

(二)产业结构存在严重缺陷

印染漂洗和电镀行业属于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目前,尚有六十多家洗漂企业和电镀企业未搬迁入园,相当数量的印染废水和电镀废水得不到有效控制,三高一低的发展模式尚未得到完全遏制。

(三)城镇规划、工业布局不合理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塘镇流动人口大幅度增加,城镇建成区急剧扩大。但城镇的迅猛扩展缺乏合理规划,厂房、民居沿河而建,废水沿河排放以及侵占河漫滩现象相当普遍,这同时也造成了集污的困难。

(四)环保法规、标准不够健全,地区、部门间缺乏合作与协调

据调查,部分现有环境管理法规和标准已不能适应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如粤府函【1999】553号文《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规定,雅瑶水为“饮用水”功能,水质保护目标为“类”,实际上,雅瑶水现已无饮用水功能,成为一条纳污涌,水质为劣类。永和河跨开发区和新塘镇,在进入新塘断面已达不到水质标准,如何协调两个区域内的水环境保护,至今无相关政策出台。这些问题给地方政府的环境保护和管理带来诸多矛盾和困难,同时水污染治理涉及到环保、市政、建设、规划等诸多管理部门,管理部门往往各自为政,协调工作困难重重。

另外,区域环境科学和技术研究滞后,储备不足,远远不能满足于区域环境科学管理和有效控制的需求。

三、当前新塘镇经济发展与水环境协调保护的主要矛盾剖析

从2002年开始,为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塘镇积极转变发展模式,淘汰了一批“三高一低”企业,集中力量大力发展三大支柱产业,规划建设了占地20平方公里的“广州东部(增城)汽车产业基地”,使之成为全市最主要的经济增长极,目前广州本田汽车、五羊—本田摩托、日本电装、福耀玻璃等一大批上档次企业已陆续落户基地,新塘步入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与此同时,由于该镇水污染能力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历史欠账很多,各河涌水质持续恶化,已严重威胁到东江北干流供水水源的安全。随着新塘经济的持续发展,必然会给水环境带来更大的冲击。

新塘位于东江北干流新塘水厂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具有极高的环境敏感度,根据现行的环保法律法规以及水环境质量现状,新塘大部分水体已不能再新增排污口,因此建设项目的排水出路无法解决,同时现有城镇发展规划相关的城镇污水排放与处理系统也有悖于现行的广东省水环境保护的格局,因此协调经济发展与水环境保护已迫在眉睫。

研究表明,世界上133个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过程中,无一例外的符合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曲线的横坐标是人均GDP的增长,纵坐标是环境受到的破坏,坐标曲线呈“倒U型”。曲线左方表明,当我们开始无工不富、开始发展企业,以致到后来大工业时代的时候,我们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和破坏也随之加剧,一直爬过这个高山,达到“倒U型”的顶点,也就是它的临界点的时候才会有所改变。据世界银行的计算,美国是在人均11000美元、日本是在人均8000美元的时候,在20世纪的80年代中期先后绕过了“倒U型”曲线的顶点,进入了“倒U型“曲线的右侧,也就是随着人均GDP的增长,生态环境质量逐渐变好。根据相关学者的计算,我国的整体在4000—4500美元的时候就可以翻越这个高山顶点。

目前新塘镇人均GDP已达4100美元,理论上已初步具备了水环境综合整治的经济条件,新塘镇的经济发展方向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水平的升级,经济发展将踏上新台阶,与此同步,水环境保护也要有新视野、大格局。本研究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为指导思想,以全面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纲要》、《广东省地表水功能区划》等相关法律法规为基本原则,以确保东江北干流饮用水安全,全面改善新塘镇水环境质量为目标,积极探索协调经济发展与水环境保护的根本途径,具体如下。

四、新塘镇经济发展与水环境协调保护的若干对策

(一)宏观控制对策

1、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水平。以循环经济为理念,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建立节水型工业生产体系。(1)广东(增城)汽车产业基地应设置较高的入园门槛,严格禁止万元产值耗水量低于同行业先进水平的企业进入,鼓励中水回用,优先引进污水零排放的企业。(2)继续整顿洗漂、印染行业,凡达不到清洁生产要求的,限期整顿治理达到《广东省用水定额标准》及《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进一步推动此类企业进入环保工业园。(3)对现有电镀行业,实行清洁生产审核,凡达不到国家环保总局《电镀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要求的,限期整改,并最迟在2010年底迁入电镀基地。对限期整改仍不达标的电镀企业,应强行关停。(4)防止畜禽养殖污染,本区域内不得新建、扩建上规模的畜禽养殖企业。应强化现有养殖场的排污申报、排污收费、排污许可、污染物限期治理的环保管理工作。

2、控制城镇人口规模。在该镇环保基础设施未跟上的情况下,要优化产业结构,进行产业升级,控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本研究采用Commoner方程反算模型计算汽车产业基地纳污河流瑶水和永和河流域的最优人口规模。经计算,2010年、2015年、2020年的最优人口规模分别为59.4万人、41.6万人和32.0万人。

3、供水河道岸线控制。为切实保障饮用水源安全和供水河道水质,对东江北干流沿岸实施严格的岸线控制,在严格保护现有湿地、河漫滩的基础上,设置50—150米的防护带,政府对现有河岸的危险源(油库、化学品仓库、危险品堆场、餐饮酒店等)应制定计划,实施逐步搬迁,腾出河岸隔离带。通过设置岸线隔离带,可有效缓减面源污染,同时为应对环境风险留有缓冲余地。

(二)工程治理措施(污水西调)

根据现行的《新塘镇总体规划》,以广深铁路为界,新塘镇规划有新塘污水处理系统和瑶田污水处理系统两大排水收集处理系统。其中,瑶田污水处理系统的尾水排放口设置于永和河,而如上所述,目前永和河水质已为劣类,总量超标无法设置排污口。根据《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纲要》的规定(东江北干流西岸大墩至新塘一线的排水,应截流处理后引向南岗以下得排水管系统),瑶田污水处理厂尾水必须西调排往南岗以下。本研究经实地勘测,计算分析,确定瑶田污水处理厂尾水可排往新塘境内汇入南岗涌的金紫涌,等同于排往南岗以下。

经过大量实地勘测及计算分析,本研究确定污水西调干管可沿广深铁路北侧铺设,后经涵洞穿越铁路,再沿铁路南侧铺设,穿过G107国道,排入沙村涌,排入口至金紫涌与南岗涌交汇处加渠化盖板,在夏浦涌与金紫涌交汇处下游设闸门,防止污水流入夏浦涌主干流后进入离大墩取水口较近的东江北干流。西调干管全长6.0km,西调工程投资估算1.25亿元。

污水西调系统建设经费的筹措,可参考深圳、佛山等地采用的BOT模式或准BOT模式;运营方面,可采用委托运营或TOT模式。为保障建设和运营的顺利进行,当地政府应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同时,考虑到新塘镇水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是东江北干流新塘水厂的饮用水安全,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谁排污谁付费”的原则,可借鉴福建九龙江流域和闽江流域的环境保护,尝试生态补偿制度。新晨

(三)应急对策

1、零排放政策。凡入园项目经过评估,具有一定规模,属于清洁生产水平高的节水型企业,要求其自建中水回用系统,实施零排放。

2、等标排放政策。在严格执行用水定额限值的基础上,污水产生量较小且主要以生活污水为主的企业,可考虑将自身产生的废水处理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排放,同时环保部门需加大对其的监管力度。

3、淮河模式。增城市政府必须在广州市政府下达的总量控制指标下,对现有超标排污单位采取限期治理措施,同时采取“区域削减”措施,给新建建设项目,尤其是汽车产业基地新建项目腾出环境容量。

4、上海模式(排污权交易)。排污权交易应采取增城市政府牵头下的交易双方直接讨价还价的方式。同时增城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尽快制定相关配套的制度和程序,使排污权交易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

五、结论

通过实地调研及政策环境可行性分析,本研究提出了污水西调、等标排放等一系列创新思路,这些思路对于新时期下的经济发展与水环境协调保护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目前,上述对策已被当地行政主管部门陆续采纳,并付诸实施,希望能为保护东江北干流饮用水安全,促进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环境污染与治理论文: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厂环境污染分析与治理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进步,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城市化日趋发展的同时,由于城市的人群集聚过多,随之也出现了大量的生活污水。面对这样严峻的现实,也必须要增加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厂的分布密度,提升他们的处理能力。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厂可以大幅度的减少排放到环境中污染物的数量,能有效的防治环境污染问题,对提升自然环境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首先指出了当今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存在的难题,介绍了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厂主要采用的污染处理手段,然后分析了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厂的污染与治理,并且提出了几项有价值的策略,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镇化 生活污水 污水集中处理厂 环境污染 分析 治理

引言

在当今的城镇生活中出现了很多的污水,包括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这些污水主要分为洗涤用水、厕所冲水以及其他各种废水,在这些各种的污水里,包含着很多固体垃圾及有害的化学物质,甚至还会有一些重金属离子。若是没有把这些有害的物|进行处理就排放到天然水里,就会使原本干净的水源中毒素逐渐增多,如果水中的氮和磷的含有量达到了一定程度,就会造成水的富营养化,进而繁衍出许多藻类生物,致使水质变差,最终造成水污染,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因而,就必须要进行污水处理,要根据城市的环境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管理,努力净化水资源,力争有效的防治水污染问题。

一、在处理城市生活污水时存在的难题

1、污水排放数量庞大

当今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飞速进步,大量的农村人员涌入进了城镇里,有数据统计,在城镇中的外来人员的数量占总人口超过半数。随着城镇人员数量的大量加大,生活用水的规模也变多了,并且产生了飞速上涨的趋势,这也造成了污水的排放量也是非常的庞大,这些没有经过任何净化处理的生活污水被直接排放到了河流之中,污染了水体,严重阻碍了污水处理的顺利进行。

2、污水处理技术水平差

在我国,对城市污水处理的起步较慢,虽然现在我国经济的发展非常的迅速,但基础设施却没有跟上发展的步伐,尤其在污水处理上还很有很大的问题,许多城市的处理设施还存在着许多的漏洞。我国城镇的污水排量占据全国污水排放总量的大多数,然而污水处理厂却比较少,而且这些处理厂的技术能力也非常的差,甚至不及全国的平均水平。我国的很多城市只是注重促进经济的发展速度,没有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大意义,致使许多地面水和地下水受到了各种程度的污染,从而形成了艰巨的水污染控制任务。

3、对污水处理重视不足

近些年来,我国城市化的发展非常快速,但是很多的城市管理者自身的管理思想却非常的落后,他们还是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单纯追求经济上的成就,把几乎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工农业的发展上,忽略了环保方面的工作,他们认为城市的环境是一个形象工程,环境的问题根本就不重要,正是因为城市管理者这样错误的想法,致使城市的发展建设出现了严重的失衡。受限于城市的建设用地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的状况,造成城市的许多规划不合理,特别是对各种资源的利用,没有可持续的未来发展眼光,在缺少规划的状况下,放任各种污染源头继续排放,并且处理的行为也没有前瞻性,对大自然和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困扰。

二、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厂的主要处理手段

一是活性污泥处理手段。这种工艺一般主要是由污泥排放系统、普通曝气池、二沉池及消毒池等部分组成。在这里面,普通曝气池和二沉池是最主要的部分,各种污水首先要被沉砂池进行过滤,把那些体积较大的漂浮物或颗粒物质除去后,再进入到初沉池,进而到二沉池的处理,这样就会把污水的污泥和水通过沉降作用分离开来,最后再经过消毒,才能进行排放。

二是去磷工艺手段。这种手段主要分为好氧和厌氧两个内容,城镇生活的污水首先通过简单的一级预处理后到达厌氧池,这样就会和二沉池里的回流污泥融合到一起,变成了正磷酸盐的物质,然后污水再到达好氧池里,让污泥吸收池内混合液里的正磷酸盐,从而成为具有高磷性质的污泥。这样,污水在经过这两个部分的有效作用后,就可以运用二沉池进行分离,大大的去掉了污水中的有害磷物质。

三是氧化沟手段。这种手段与活性污泥处理手段有着很大的相同点,城镇污水首先通过活性污泥工艺的简单曝气池,使污水的混合溶液在完全封闭的环形沟渠里流动,实现污染物的稀释和净化处理,再经过二沉池的处理分离,最终才能达标排放,而池底沉降下来的污泥就会放到氧化沟里。氧化沟法也有着其自身存在的缺点,那就是利用率差、占地面积广,但总的来说,这种方法是一种更加稳定的污水处理手段,它具备着曝气、污泥回流、沉降等许多功能,可以产生所需的好氧、厌氧和缺氧的条件,而且处理过程也更加的简便了。

三、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厂污染分析与治理策略

1、污泥的分析和治理

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厂在对污水进行各种处理时,会出现许多固态的垃圾物质,一般主要是废弃的污泥,对这些沉淀下来的污泥进行妥善而科学的处理,对改善环境状况,减少水污染有着很大的作用。在这些污泥里,我们可以发现其中含有许多磷、氮、钾的化合物,以及一些其他的少许有机物质,而这些元素正是农业肥料的重要内容。但是,这些污泥是不能够直接使用的,在里面还掺杂着细菌、重金属元素、虫卵等不利于作物生产的有害物质,若是不进行相关的处理,就危害农作物乃至人们的饮食和身体健康。现在对污泥处理运用最广泛的一般是填埋法,这样的方法有着很多的优点,它安全性好、技术可靠、易操作,而且还可以避免污泥的再次污染,有效的缓解了污水的污染状况。此外,如果使用污泥填埋法,操作人员不需要很高的处理技术,运行成本很低,有助于使泥土实现再利用,现在这种方法已经被很多污水集中处理厂所采用。

2、恶臭气体的分析与处理

在对污水进行处理时,难免会散发出一些具有恶臭味道的难闻气体,比如氨气、硫化氢、甲醇硫等。这些刺鼻的气体虽然不会污染生态环境,但也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因此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厂一方面要处理污水,还要注意去除恶臭气体,绝不能疏忽这方面的内容。要详细分析恶臭气体的来源、浓度和波及范围,并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在这其中还要注意影响这些恶臭气体扩散的各种因素。

3、对噪音的分析与治理方法

在城镇污水集中处理厂进行工作时,因为鼓风机、水泵等机器设备大量运用,还会出现一些噪声,这些噪音污染不利于们的身体健康,尤其是对听觉器官会产生损伤,如果人们长期的遭受噪音污染,易出现耳聋的病状,而且还会加大神经及心血管方面的患病可能。因此,各大污水处理厂要为产生噪音的机械设备安装消音或隔音设施,或采用其他手段,从而控制住这一方面的问题。

结语

总而言之,水是生命之源,水资源短缺也是我们需要面对的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各大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厂在对污水进行处理时,必须要立足于城市的具体实际状况,要深入实地进行实践调查,从而认真的分析环境污染的问题,找出有效的治理策略,而且方案还要与时俱进的不断完善,从而达到减少环境污染,建设美丽城市的目标。

环境污染与治理论文:浅析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治理的协调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们享受到了优越的物质生活,但是在经济发展的背后,我们应当看到人为活动对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当前,中国的环境污染现状不容乐观,如何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治理两者的关系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我国环境污染现状,并提出了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治理协调发展策略。

关键词:经济发展;环境污染治理;协调发展

一、经济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

1.1土壤破坏

工业发展对土壤资源造成了严重破坏,由于对土壤的保护措施不当,土壤肥力下降,再加上化肥使用过度,土壤的有机质普遍下降,传统的灌溉方式也造成了土壤的盐渍化现象严重。再者,耕地的化肥农药的使用量较大,尤其是氮肥的使用量相对较大,造成了地下水氮含量超标,很多农田中使用大量的塑料覆盖膜,但是覆盖的农膜很难被分解完全,其释放的有害物质不但会破坏土壤的结构,还会造成农作物和牧草的污染。

1.2水资源污染

随着工业的发展以及城市人口的膨胀,工业废水和城市废水的造成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污水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污水处理设备的落后,也有部分企业为了减少污水处理投入而故意不配备相应的污水处理装置,很多污水处理设备超过了工作年限依然运行,从而造成污水处理效果不佳;再者,污水处理技术达不到要求,随着城市污水排放量的增加,对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污水中的高浓度有机物的处理要求提高,但是当前单一的污水处理技术满足不了处理要求。最后,政策方面的缺陷,没有健全制度的保障很难推行水资源节约和污水防治,从而造成污水处理责任归属不明确,影响了工业废水和城市废水的处理效果。

13雾霾污染

雾霾天气和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当前我国经济的转型模式面临着较多的问题,经济转型中依然存在着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现象,高能耗的工业行业依然在经济总量中占据有较大的比例,相应的第二产业的经济带动作用不足,同时能源的利用率较低,精细化生产不足,从而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也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此外,我国的环保力度不足,对工业排放的烟尘、扬尘的检测排放标准较低,一旦天气因素、颗粒排放浓度达到临界值时,就会引发雾霾天气。

二、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治理的协调发展策略

2.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当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而工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最大,从而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也催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这就需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步进行发展方式的转变,从高能耗、高污染的发展过程逐步转变成高效益、低能耗的发展道路上,同时不断降低第二产业的经济比重,提高第三产业的经济贡献量,从而在保持经济增速和经济总量不出现明显下滑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再者,要控制工业污染物的排放量,对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进行关门整顿,并提高这类行业的生产方式转变,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排放。

2.2走新型发展道路

环境污染的治理首要的切人点是工业化生产,传统的工业化生产只注重于生产效益的提升,但是忽略了对环境的影响,这是传统工业化生产的局限性,也制约了工业化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坚持走新型化工业化路线,做到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两手一起抓,对工业化生产中的污染环节进行技术革新和工艺优化,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同时企业应当加快能源结构转型,对工业技术进行改进,提升空气污染处理技术,建立完善的生产监控体系,对工业化生产的环保前景进行评估,保证工业化发展方式的转型。

2.3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共行

处理好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就需要走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城市发展道路,全面完善生态环境建设机制,构建科学的发展理念和战略。当前,我国经济实力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物质生活水平极大改善,但是在生态环境建设和资源节约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再者,要优化区域性产业的位置协调,同时要以生态环境友好作为发展的关键,启动环境保护方案,加快实现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的控制。此外,要进行科技创新、技术创新、提升城市的绿色消费理念,在区域内形成环境友好、人们安居乐业、经济蓬勃发展、资源合理利用的发展局面。

2.4发展低碳经济

政府应当在协调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积极推行低碳经济,加强工业生产过程中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废气、废热的利用效率,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要建立完善的低碳经济推行机制,对一些达不到低碳生产、低碳排放的企业进行强制停业整顿;其次,要大力推行低碳经济概念,增强人们的环保概念,加强对低碳企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进行低碳产品的研发。

四、结语

总之,当前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土壤破坏、水资源污染、雾霾污染严重,从而给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要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治理的发展,及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的发展道路、实现资源保护和经济发展共行,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环境污染与治理论文:浅谈乡镇环境污染与治理

摘 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乡镇工业、农业的迅速发展,乡镇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本文就我国乡镇环境污染的现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乡镇;环境污染;治理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交通道路的建设,环境污染企业逐渐迁移到乡镇。多年来,环保工作的重点主要是城市工业污染防治,而对乡镇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重视不够,乡镇的环境污染已成为影响中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1 乡镇环境污染情况

乡镇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水体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 成因分析

大多乡镇生活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污水乱流、燃烧烟煤、垃圾乱倒、畜禽散养、塑料袋乱飞”等问题普遍存在,不仅影响乡镇容貌,还对大气、水体、土壤造成一定的污染。

①乡镇工业企业污染。乡镇企业大多规模小、技术水平相对薄弱、布局分散、对环保的投入较少,主要从事造纸、电镀、印染、制革、制砖、农药化工、水泥、有色金属、石灰石采矿业等重污染行业,都在或明或暗的排放污水、废气、固废,且排放的污染物总量日趋增多,造成乡镇环境污染日趋严重。②乡镇农业污染。农业污染主要包括乡镇农业化肥、农药及地膜的频繁使用造成的环境污染和每年夏秋2季焚烧秸秆造成的空气污染。农民在生产中为降低成本,使用价格低廉、高毒、高残留农药,这些农药有1/3被农作物吸收,1/3进入大气,剩余的1/3则留在土壤中,对人食用、大气和土壤的污染非常严重。③生活垃圾等固废污染。城市垃圾在乡镇的堆积污染。由于乡镇管理松散、空地广阔,往往成为城市转移生活、建筑垃圾、有毒有害工业、医疗卫生垃圾的堆放地。垃圾部分有害成分飘散在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或随雨水流入地下对水体造成污染。

3 乡镇环境污染治理措施

(一)宣传环保知识理念,提高广大人民环境素质修养。环保不仅需要政府和专家学者的参与,更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环境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倡导居民养成绿色环保习惯,从点滴做起,带动身边的人,使更多的人加入到环保的团队中来,使共同生存的社会环境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同时还要宣传环境法律知识、环保科学知识,调动全民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工作,让人民自觉的抵制污染,减少污染,从而真正解决乡镇环境问题。

(二)做好乡镇企业园区规划管理,引导乡镇企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政府规划部门一定要提前做好乡镇企业统一规划,避免产生“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分散落后状态。分类规划乡镇工业园区,有效地促进乡镇工业的相对集中,连片开发,设施共享、集约化经营,这样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创办成本,同时工业园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共赢。

(三)发展生态农业。农药漫天喷,化肥遍地撒,农膜到处使用,养殖户随处可见,这种粗放型的农业生产模式显然已经不适合现代化的要求。必须发展生态农业。向农民宣传生物防治害虫的方法,从根源上控制农业污染。鼓励农民使用天然肥料,减少化肥的污染,发展依靠科技提高农业生产率,规划农牧养殖业,对畜禽粪便综合处理,然后返回农田,走生态农业道路。

(四)强化政府管理职能。乡镇依赖乡镇企业贡献GDP增量和缴税和其监督责任之间的矛盾造成了乡镇对企业把关不严,因而偷排严重。政府职能部门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建立和完善各项环保工作机制,提高环境监管能力,避免走城市“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环保部门严格执行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

(五)加大对乡镇固废物的集中处理力度。乡镇加大对垃圾转运站和固体废弃物集中处理中心质量和数量的建设,强化对生活垃圾和工业三废产生、贮存、转移和处理处置过程的监管。

(六)增加绿化覆盖率。在公路两侧、居民住宅周围、荒地等处加大植被种植力度,以降低噪音,调节气温、改良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空气质量,营造美观的宜居环境。

4 结语

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已经给过我们教训。如今乡镇环境污染又接踵而至,面对污染日益严重的乡镇环境,必须找到根源,分析特点,对症下药,标本兼治才能有效的遏制这种局面的恶化。应该充分认识乡镇环境污染的现状和治理的必要性,加大污染治理的力度,营造健康和谐的乡镇环境。

环境污染与治理论文:山西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摘 要 随着煤炭资源开发和煤焦化工产业的发展,山西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渐突出。本文主要阐述了当前山西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现状,分析指出了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面临的困境,提出了解决山西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 农村 环境污染治理 困境 对策

山西是我国的煤炭资源大省。随着煤资源的开发和煤相关产业的发展,山西农村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形势严峻。农村环境污染不仅破坏农村生态,阻碍农业经济发展,而且给农民环境权益构成严重威胁,直接制约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亟须找到有效解决山西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对策,促进山西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一、山西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现状

(一)农村污染危害面广,影响深远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人口规模的扩大,山西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废水逐年增多。化肥农药的超标使用、农田薄膜等废弃物的排放等给农村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山西是资源大省,历史遗留的农村工矿污染基本未得到治理,在山西部分农村历史遗留的小冶炼、小焦化、小砖窑等工业废弃地持续污染地下水、土壤,而且治理的成本高,修复的难度逐渐加大。有些小焦厂、小铁厂、小水泥厂、小纸厂由于没有治污设备,随意排污,导致附近地区河水污染,树木枯死,农田减产,给农村生态、农业生产、农民生活造成了负面影响,危害深远。

(二)农村土壤污染严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当前,山西农村土壤污染极为严重。据调查,在山西全省119个县(市、区)中,近八成有矿产资源,由于当地洗煤、炼焦、炼铁等高污染资源耗费型企业的增加,土壤污染问题突出。农村土地污染造成了农产品和食物质量不断下降,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土壤污染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也会导致其他环境问题,并且土壤污染不可逆转、难以治理。土壤污染一旦发生,仅仅依靠切断污染源的方法是很难恢复的,有时要靠换土、淋洗土壤等方法才能解决问题,其他治理技术可能见效较慢,被某些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可能要100~200年的时间才能够恢复。土壤污染使农村原本具有的强大环境自净能力的自然循环系统遭到破坏,土地、水农村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恶化,农民生活质量急剧下降,发病率增高。因此,土壤污染原因复杂,控制难度大,形势极为严峻。

(三)农民生命健康受到危害,农民环境权益受到严重威胁

农村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村民生存生活环境,直接对村民生命健康安全构成危害。据《山西青年报》报道,山西省屯留县东古村村民包括多名儿童多患有呼吸道、腹部疾病和皮肤病,村民肺病发病率极高,村民普遍认为病因与村附近的煤化企业污染有关。据《人民日报》报道,2012年6月,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张西河乡张西河村糠醛厂的污水流入灌溉庄稼的水渠,土块变黑,致使12户村民的40多亩农田大量减产甚至绝收,一户6亩多农田庄稼苗当时就有1/3死掉,一年下来农作物减产近万斤。当地村民饱受烟尘漫天之苦,不少村民的井水受到污染,无法饮用。有的农村由于附近矿长过量采集地下水,造成农民井水干枯,缺水严重,村民面临无水吃的问题。有的采煤场为开采煤炭,用机井排空煤炭层上方的地下水,导致周围的村镇水源都向采煤区漫流,农田因为缺水而无法灌溉。

煤炭对水的消耗比较高。据统计,煤炭用水量达30%~40%,生产一吨煤化产品,需要2~6吨的煤炭,需要10~20立方米的水。煤矿开采往往会破坏地下含水层,地下水被煤矿和工地上的煤尘和焦油污染,大部分直接排到河道中。有些煤矿没有建污水处理站,此外还有一些已经关停的小煤矿,被污染的地下水不断地涌出,无人管理。一些洗煤、钢铁等企业排放的污水,使河流不堪重负,有些河流甚至已经成了排污河。许多洗煤厂没有资质、没有环评。有的形成以矿井为中心的曲形地下水位下降,造成漏斗,使得矿区里边井水的枯竭,泉水断流,工业生产生活用水困难。煤炭开采对地下水的破坏,以及煤炭加工企业对水资源的污染和损耗,加剧了地区水资源减少的速度。同时,地下水污染严重威胁了农民的饮用水安全。

(四)农业生产受损,制约地方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煤化煤焦工业直接造成农作物不能正常生长。有的农村,由于环境污染严重,直接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使农民经济收入受损。如山西屯留县东古村,由于工厂排出的粉尘和焦油的影响,果树只开花不结果。村民不得不迁出村庄,导致田地荒芜,农业发展遭到破坏。太原市南郊一带,从20世纪60年代起,当地村民只能用未完全净化处理的工业污水浇灌农田,使这些土地重金属严重超标,目前污染面积已达2.6万公顷,占太原市平川总灌溉面积的47.6%。历史上有名的晋祠大米,也因受到污染而销售下降。曲沃县杨谈乡,有上千亩的无公害苹果基地,1996年曾获北京国际损览会金奖,但由于周边新建了几座炼铁厂,不仅使空气环境质量不达标,也使果品外观品质明显下降。据农业环保部门粗略估算,山西省已有近15%~20%的耕地不适宜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

二、山西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面临的困境

(一)农村环境污染缺乏足够重视,污染治理经费严重短缺

与城市环境治理比较,农村污染点多面广,加上农民群众的环保维权意识淡薄,导致污染的责任主体不明,污染持续加剧,治理难度大。由于农村居民环境保护意识普遍不强,有的村民习惯性地将生活垃圾堆积在村边池塘、沟渠里,造成土地和水污染。尽管近年来山西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普遍面临着经费不足这一突出难题。农村污染治理需要大量经费在作保障,然而经费来源十分有限。在连片整治的农村,由于一个村一年污的染治理设施运行经费需数万元,一些贫困地区的农村更难以负担沉重的污染治理设施经费。在实施农业和农村环境保护建设项目上,还存在着资金分散、重复建设和“拍脑袋”决策等现象,导致农村污染得不到及时治理,或者因经费不足而治理效果不佳。

(二)农村污染治理复杂,难度大

农村环境污染特点与城市污染不同,具有排放主体的分散性和隐蔽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以及不易监测性。农村情况比较复杂,在污染治理工作中,必须选派技术人员去实地做大量考查,且必须考虑常住人口数量制定方案,并联合当地村干部做好相关工作。农村工业污染的管制难度更大。农村工业分布范围广、企业分散等特点都不利于开展环保排查。因此,农村工业污染监管相对薄弱,甚至存在盲区。一些零散分布在农村、未被纳入工业园区的企业,其治理的根本方法是搬迁企业,但这需要逐步完成,耗费时间长。农村污水治理方面,也面临着地形复杂、管道铺设难度大,各村排放标准不一等问题。此外,农村垃圾处理也是一项涉及农村管理制度建设、农民生活习惯培养的长期工程,任务仍十分艰巨。

(三)农村环保法治建设薄弱,法律救济缺位

立法上,我国尚没有一部关于农村土地污染防治的专门立法,导致农村土地污染防治工作存在无法可依的尴尬局面。一些常见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中,很少有关于农村农业用地污染防治的法律方面的规定,即使有也只是停留在了政策、原则指导层面上,缺乏关于农村农业用地污染防治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法律规定。比如,将环保审批作为企业工商注册登记的前置条件,可以从源头控制污染。但目前法律、行政法规仅对经营危险废物、设置拆船厂以及设立娱乐场所等特种行业有此要求,其他绝大多数行业,包括化工、造纸等重污染行业都未明确列入。执法上,管理土地污染的行政机关职权不清,责任不明确,导致农村土地环境执法主体林立,多头管理的现象存在。同时,农村环境管理机构匮乏、环境保护职责权限分割并与污染的性质不匹配、基本没有形成农村环境监测和统计工作体系。司法上,诉讼的艰难也成为我国农村土地污染不断加重的原因之一。尽管山西省环境污染事故近年呈高发态势,但在农村环境污染事件处理处置和违法犯罪追究过程中,对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相对薄弱,社会公众对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需求越来越迫切。

(四)不合理的经济结构、粗放经济增长方式加剧了污染

环保本身就存在“追求经济高速增长”和“追求优质环境”间的博弈,加上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中存在的“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农村发展容易顾此失彼。有些地方政府过分追求经济增长,忽视农村环境的保护与污染的治理。尤其在小县城、乡镇、农村,群众环保意识和维权意识尚不高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往往倾向于对一些农村中的重污染企业或偷排企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另外,对于如何进行农村工业布局、如何完善土地、江河湖泊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等,有些地方政府还缺乏谨慎思考。

三、关于山西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对策

(一)重视农村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加大政府财政扶持力度

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大农村环保和污染治理的政策、法制宣传教育,尤其加大对村镇企业的普法力度,对于污染企业依法进行专项整改、整顿,同时借助网络、电视、宣传专栏等媒体对村民群众进行环保普法宣传和维权教育,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和维权意识,切实维护好农民的环境权益,加大科学施肥、施药以及垃圾分类等环保知识,努力使村民自觉养成良好的生产作业和生活习惯。政府和有关部门还应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财政支持力度,积极拓宽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资金来源渠道,集中社会资金和政府专项经费重点整治农村污染区域,修复农业和自然生态。

(二)科学制定农村环保整治规划,因地制宜治理农村污染问题

在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中,要协调凝聚政府、环保部门、村镇企业、村干部和村民的集体力量,针对农村污染治理的难点,因地制宜地制定可行的技术方案,对农村环境污染进行专题调研、专项排查、重点治理。对污染较重的农村工业企业采取停产、整改或搬迁措施,切实加强农村工业污染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的农村环境风险防控机制。在农村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方面,要统筹规划,在完善农村环境公共服务设施的同时,健全农村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的制度建设,加强对农村污染行为的限制和约束,使村镇企业、村民群众积极参与到农村环保建设工作中来。

(三)加强农村环保法制建设,为农村环境保护提供法治保障

国家层面应制定出台关于农村环境保护和农村污染防治的专项立法,完善关于农村土地污染防治、农业生态保护的具体法律规定,为农村污染防治、农业生态保护提供完善的法律依据和法制保障。在立法技术上,将环保审批作为易污染、重污染企业的工商注册登记的前置条件,进一步严格各类企业在农村选址建设的政策和法律准入门槛,力争从源头控制污染。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应进一步明确在农村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方面的职权、责任,健全农村环境管理机构,建设规范的农村环境污染检测统计工作体系,建立科学的农村环保协调处理机制,避免农村环境执法多头管理。在环境司法建设方面,应进一步完善农村公益诉讼机制,加大对重大农村环境污染事故的民事、行政、刑事责任追究力度,尝试建立地方性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机构,为农村居民提供便利的污染损害鉴定服务。

(四)以“供给侧”改革为契机,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必须与农村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调整同步进行。地方政府应摒弃在发展经济中的“地方保护主义”和只追求经济增长的偏见,以“供给侧”改革为契机,调整优化农村地域产业结构,转变农村发展方式,科学统筹制定长远的农村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尽快脱离以发展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轨道,突出治理农村中的重污染企业,坚决惩处偷排企业,重点引进绿色产业和环保企业,扶持发展绿色农业,使农村经济、社会、环境、生态协调发展。地方政府、村委在做出农村工业布局、资源调整等重大决策时,应充分考虑、尊重农民利益,同时应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江河胡泊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切实维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

(作者单位为吕梁学院经济管理系)

[作者简介:吕培进(1985―),男,山东菏泽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公共管理,农村区域管理。基金项目:本文系吕梁学院2014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RWQN201402)。]

环境污染与治理论文: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治理分析

摘 要: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自然环境,如当前我国雾霾天气的增多影响了区域的工业、农业等多个行业的发展,给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带来诸多的不便。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一直倡导要发展“绿色经济”,实现绿色GDP增长,因此需要不断的调整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变黑色发展、高耗发展为绿色发展,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区域经济;环境污染;治理

一、我国环境污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限制分析

(一)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当前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十分的严峻,环境破坏活动自人类产生起就没有停止,热带雨林的破坏、水土流失造成草原荒漠化、固体废弃物污染、大气污染等都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破坏。我国当前水土流失的速度在加快,而且土地沙漠化的速度也在加速,我国作为一个地域广阔的过度,我国囊括的生态系统类型是全球最为丰富的,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工业经济的推进,我国的自然生态系统处于退化的状态。如我国青藏高原的土地裸露的面积已经从上世纪的不到10%增加到如今的30%以上。我国的草原在不断的退化中,而且我国作为世界上红树林面积拥有大国,如今的红树林面积已经不足1.5万公顷。

(二)环境污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约束与限制。我国是煤炭消耗大国,虽然我国在国家发展战略中早已经提及要发展可持续经济,而且要促进清洁能源的使用,但是我我国的煤炭消耗量依然是世界第一,2013年我国的煤炭消耗量达到36.1亿吨,占据世界煤炭消耗总量的一半以上,而石油的消耗量十分巨大,处于世界第二位。我国长期以来的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无让环境资源无法承受,我国的环境污染现象难以有效的遏制,导致城市的发展出现环境恶化的现象。环境污染导致的恶劣天气已严重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如我国出现的雾霾天气直接导致经济损失,而且如我国的四川盆地出现的酸雨,每年的酸雨直接让四川省经济损失超过100亿元。

二、区域环境污染治理与区域经济的发展路径

(一)区域环境污染治理措施。(1)建立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小组。环境污染的治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而且环境污染治理需要协调的是方方面面的工作,因此需要建立专门性的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小组,要通过制定区域环境污染治理的工作流程,针对不同的环境污染类型制定整体的污染治理策略,建立综合治理的制度。环境污染的治理一定要树立全局工作观念,在专门的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小组的带动下,建立综合的环境污染治理管理措施,并且要从区域环境污染的全局着手,了解环境污染的源头,而且影响因素,不能断章取义、孤立的进行环境污染治理。(2)加强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区域环境污染的治理要加强区域的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区域环境污染治理过程中,采取统筹的方式,区域之间要加大协调的力度,环境污染治理各个区域都有责任,各个区域的财政也应当积极的投入,而不是等待其他区域治理环境污染,自己区域享受他人治理的成果。要加强环保基础设施的投入,要对环保设施进行及时的检查,特别是公共的环保设施投入要到位。(3)加强企业的污染治理。环境污染的源头很大部分是来自企业,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等未经过处理而排放,导致环境污染,如经常曝光一些区域的企业违法排放的行为导致周围的人们出现中毒的情况。因此要加强对企业污染的治理,要加大执法的力度,对污染的企业坚决的关闭,如对于一些小煤窑,该关闭就要坚决关闭。通过加大对企业的污染治理,减少企业排放,有效的减少环境污染源。

(二)基于环境保护理念的区域经济发展路径。(1)建立绿色经济发展理念。环境污染制约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导致企业以及区域经济产生巨大的损失,因此要建立和谐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发展理念,通过树立绿色经济发展理念,以环境保护为首位,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坚持保护环境,不得污染环境。区域经济的发展应当建立绿色GDP计算体系,改变传统的GDP计算模式,要让管理者充分的认识到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而经济发展中有多大比例是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通过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在区域经济发展策略的制定上坚持环保优先的原则,对于一些能耗高、污染大的项目要综合的考量,而不是以GDP增长速度为标准盲目的引进项目。(2)优化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环境污染治理要从源头上进行治理,应当从区域经济发展的结构上抓起,区域经济发展要调整产业发展的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要鼓励低碳经济产业的发展,对于清洁生产型企业要加大扶持的力度,而且在资金、税收与政策上都给予优惠。区域经济的发展应当不断地调整产业的结构,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环境污染与治理论文:浅谈环境污染治理与防治

摘 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而要想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就必须提高环保意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本文作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就环境污染治理与防治工作进行了一些总结和思考,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启发和帮助。

关键词:环境污染;现状;治理;措施

1、环境污染危害与我国环境污染现状

所谓环境污染就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具体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

1.1环境污染的危害

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也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这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环境质量恶化,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的群体性纠纷和事件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

1.2我国环境污染现状

(1)大气污染问题。2014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974.4万吨,居世界第一位。据专家测算,要满足全国天气的环境容量要求,二氧化硫排放量要在现有基础上至少削减40%。此外,2014年,中国氮氧化物排放量为2078万吨。大气污染是中国目前第一大环境问题。

(2)水环境污染问题。中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是: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其中42%的水质超过3类标准(不能做饮用水源),全国有36%的城市河段为劣5类水质,丧失使用功能。大型淡水湖泊(水库)和城市湖泊水质普遍较差,75%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主要由氮、磷污染引起。

(3)垃圾处理问题。2014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325620.0万吨,综合利用量(含利用往年贮存量)为204330.2万吨,综合利用率为62.13%。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约为1.4亿吨,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到10%。塑料包装物和农膜导致的白色污染已蔓延全国各地。

(4)水土流失问题。中国全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每年流失的土壤养分为4000万吨标准化肥(相当于全国一年的化肥使用量)。自1949年以来,中国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总量达4000万亩,这对中国的农业生产是极大的损失。

2、环境污染的原因

一是人们的环保意识差,没有充分认识到环境污染带给我们的危害。由于我国的历史原因,人们的环保意识普遍较差,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不论是政府、企业或者个人,都没有将环境保护摆在突出的重要位置。我国大部分的污水都没有经过处理就排入江河、湖泊;空气的污染也相当严重,绿地面积大量减少,呈现沙漠化现象,洪水泛滥,自然灾害严重;二是城市人口过于密集,大量的垃圾、污水、噪音和汽车废气等给城市环境质量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三是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破坏了土壤结构,严重污染土壤、大气、水源以及食品;四是滥采滥伐,自然资源遭到大规模的采伐,使汞、铅等这些危害人体的元素从地下被挖掘出来,从而对人体的健康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五是我国的环境监察执法力度不够,在环境保护方面,我国并没有明确的法规来监管,虽然环境污染有很多标准,但是执行的力度并不够;六是大气污染可分为自然和人为两大类,自然原因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形成。人为原因如烟囱、工业排气筒、汽车、火车废气排放等,这些都是由于人们不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造成的。

3、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3.1大气污染的治理对策

防治大气污染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个人、集体、国家、乃至全球各国的共同努力,可考虑采取如下几方面措施:(1)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多采用无污染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力发电)、改革能源结构,用低污染能源(如天然气)、对燃料进行预处理(如烧煤前,先进行脱硫)、改进燃烧技术等均可减少排污量。另外,在污染物未进入大气前,使用除尘消烟技术、冷凝技术、液体吸收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等消除废气中的部分污染物,可减少进入大气的污染物数量。(2)控制排放和充分利用大气自净能力。气象条件不同,大气对污染物的容量便不同,排入同样数量的污染物,造成的污染物浓度便不同。对于风力大、通风好、湍流盛、对流强的地区和时段,大气扩散稀释能力强,地逆温的地区和时段,大气扩散稀释能力弱。因此,应对不同地区、不同时段进行排放量的有效控制。

3.2水环境污染的治理对策

要解决我国的水污染问题要从多方面着手综合考虑,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其对策措施有:(1)减少耗水量:当前我国的水资源的利用,一方面感到水资源紧张,另一方面浪费又很严重。同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许多单位产品耗水量要高得多。耗水量大,不仅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而且是造成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2)建立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为了控制水污染的发展,工业企业还必须积极治理水污染,尤其是有毒污染物的排放必须单独处理或预处理。随着工业布局、城市布局的调整和城市下水道管网的建设与完善,可逐步实现城市污水的集中处理,使城市污水处理与工业废水治理结合起来。(3)产业结构调整: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是有限的,合理的工业布局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自然能力,变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起到发展经济,控制污染的作用。(4)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包括农村生活源、农业面源、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的污染。要解决面源污染比工业污染和大中城市生活污水难度更大,需要通过综合防治和开展生态农业示范工程等措施进行控制。(5)开发新水源:我国的工农业和生活用水的节约潜力不小,需要抓好节水工作,减少浪费,达到降低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用水量。(6)加强水资源的规划管理:水资源规划是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工农业发展规划的主要组成部分,应与其他规划同时进行。

3.3垃圾的治理对策

大量堆放固体废物,浪费土地资源,严重污染土壤,污染水体,污染大气环境,影响环境卫生,传播疾病。目前我国城市垃圾的处理技术对策是:以卫生填埋和高温堆肥为主,提倡有条件的城市发展焚烧技术。

3.4土流失的治理对策

(1)减少坡面径流量,减缓径流速度,提高土壤吸水能力和坡面抗冲能力,并尽可能抬高侵蚀基准面。(2)强化造林治理。(3)加强预防监督职能的发挥,依法防治水土流失。(4)处理好生态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的关系。(5)加强水土保持的科技投入,提高科学治理水平。

4、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污染对人们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危害非常大,环境保护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必须高度重视,将保护环境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牢固树立“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碧水蓝天”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推进绿色发展,加大污染防治力度,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扎实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工作向深入发展。

环境污染与治理论文:绿色化学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与保护中的应用

摘 要:对于现在的环境治理来说,不仅要在平时注重保护环境,对于已经存在环境问题的地方运用绿色化学技术对其进行治理。根据绿色化学在环境污染问题解决上的具体应用,然后找到保护环境的具体方向。

关键词:绿色化学;绿色技术;环境污染

对于我国现在的环境治理来说,很多工作都开始拨开污染的表象转到污染治理的实际中,从根源上解决污染问题,这就需要通过绿色化学的应用,根据污染情况研发出适合污染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环境污染治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绿色化学的研发水平也逐渐走向成熟,对于绿色化学在环境治理方面的应用也开始越来越明朗。绿色化学在环境中的应用就是要在污染的源头把问题解决,保证把环境污染降到最低,而这种方式的利用对于社会的发展来说也是节约成本、降低能源的表现,这也符合我国走集约化经济和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实际要求。绿色化学的应用主要是把我国解决环境问题的方式从原来的“先污染后治理”的粗放形式转到现在从污染的源头解决问题。虽然,绿色化学对于环境污染的治理有很好的效果,但是,绿色化学与环境治理并不能等同而语,环境污染是要对已经被污染的环境进行整治,让其恢复到原来的环境要求下,而绿色化学则是在源头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杜绝任何污染情况的发生,一种是对环境的治理,另一种是对污染的预防工作。

二、绿色化学技术的应用

1.在大气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北方的很多城市在秋冬季节往往会出现雾霾。出现雾霾的主要原因除了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之外,还有一个缘由就是煤炭的不完全燃烧。煤炭在燃烧的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硫排放在大气中,就会给空气造成非常大的污染,而现在治理煤炭的脱硫方式往往就是在煤炭燃烧之前还有燃烧的过程中进行脱硫的处理。绿色化学主要是在煤炭的脱硫技术方面做出指导,然后指引今后的脱硫技术走向正规的发展方向。

绿色化学在煤炭脱硫方面的应用主要是利用一种生物浸泡的方式,把煤炭在燃烧之前进行脱硫处理,这样在进行燃烧的过程中就会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而且通过培养一种微生物菌种,然后利用菌种对煤炭进行脱硫的处理,也会比其他方式有更加明显的效果。

2.在水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我国一些重工业发展的城市都有一个共同的污染问题――水资源的污染,这种污染主要是由于工业排放的废水没有经过处理或者是处理不当就排放出来,从而造成非常严重的水污染问题。绿色化学在水污染方面的治理就是在排放水的终端进行处理,在污水排放之前会进行一个冷却水的处理,在污染水经过终端的过程中,会把污染物进行转化,然后进行再次利用,对于排放出来的水资源已经可以达到零污染的程度。在一些先进的国家中,排放出来的废水可以经过处理之后直接达到饮用水的标准,我国在这个方面还有待提升,在进行污水排放的过程中,还需要多经过几道工序,保证水在过每一个工序的时候,都能够达到清洁的效果。

3.在固体废弃物处理中的应用

(1)城市对于垃圾的处理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进行填埋,还有一种是进行焚烧,这两种方式都各有利弊。首先,对垃圾进行填埋,这种方式虽然暂时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并且还不会占用过大的场地,也没有多大的危害性,但是,垃圾长时间不被清理,在地下就会形成垃圾黑液,这种黑液的清理是现在仍然没有解决的重大问题。垃圾焚烧过程中由于物质不同,所以会产生很多的污染气体和有毒气体,这些气体在大气中长期存在对人的身体有巨大的伤害,所以,也是不容乐观的清理垃圾的方式。绿色化学在城市垃圾处理的问题中研发了热分选煤气化技术还有固体废弃物电离气化技术,这两种技术的交替利用不仅能够解决城市垃圾占地的问题,还能防止在解决垃圾的过程中产生空气污染的问题,从而减少在垃圾处理上进行的投资,降低成本。

(2)在快节奏的时代中,很多一次性的餐具应运而生,并且大受欢迎,但是,很多一次性的器具在使用之后没有经过合理的处理就会造成非常大的危害,这种白色污染如果用焚烧的方式就会对大气造成特别大的污染,用填埋的方式几百年都不会被分解,这时候进行绿色化学的处理就会显得格外重要,也是绿色化学在环境保护上的一个重大追求目标。

总之,绿色化学在环境保护以及环境污染的治理方面有非常大的帮助,不仅能够保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还能够为社会节约大量资金,然后从源头杜绝环境的污染问题,从根本上让社会走绿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保证我国走绿色的能源化的道路。绿色化学的应用是一种可以从源头上改善环境质量的方式,可以满足我国实际的经济和环境的发展需求,保证我国在环境发展上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环境污染与治理论文:节能减排与环境污染治理

[摘 要]通过对辽宁经济能源消耗水平、能源消费结构与供给结构、环境污染治理水平的量化分析,识别出辽宁未来经济发展中所要解决的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问题是:能源消耗水平较高、缺口率较大,需要降低能耗水平,缓解能源供求矛盾;煤炭消耗与供给比重极大,石油消耗与供给比重也较高,新能源、清洁能源消费与供给相对不足,需要改进能源供求结构,增加新能源、清洁能源消费与供给比重;工业废气、烟尘、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过多,废水废物治理设施不足,“三废”综合利用水平较低,需要加大投入,提高环境污染治理能力与水平。对此,从调结构、转方式、利用经济与技术政策、加强法制、提高违规成本等多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节能减排;环境污染治理;分析与对策

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方面。对此,辽宁已经作出了很大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诸多问题。这需要从经济能源消耗水平、能源消费与供给结构、环境污染治理情况等多个方面进行,查找问题,采取对策。

一、经济能源消耗水平变化与比较

经济能源消耗水平,是指单位经济产出所消耗能源的多少。一般用经济能耗强度和是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来表示。前者,是反映能源消耗量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例关系的指标。指标值越大,说明单位产出所消耗能源的越多;反之越少。后者,是反映能源消耗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比例关系的指标数据。指标值越大,说明单位产出增量所要消耗的能源增量越多;反之越少。改革开放以来,辽宁及全国经济能耗强度和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的变化与比较(见表1)。

表1中数据表明,改革开放以来,辽宁经济能耗强度和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大幅降低,但目前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辽宁能源消耗水平仍然较高。此外,辽宁能源生产增长与消费增长失衡,能源缺口率日益增大,这不利于辽宁经济稳定运行和能源消耗成本控制,需要采取措施,降低能耗水平,缓解能源供求矛盾。

二、能源消费结构与供给结构变化与比较

能源消费结构与供给结构,是指在能源消费与供给总量中,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水电等各类能源消费与供给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前者,取决于产业结构、产业升级、产品升级和经济增长等因素,影响着环境保护与治理难度与成本等。后者,取决于资源品种及其储量丰度、空间分布及地域组合、可开发程度及其开发利用技术水平与能力等因素。在一次能源(天然能源)供应基本自给、能源生产基本稳定的基础上,能源生产结构决定着能源消费结构。在一次能源资源贫乏、能源产品依赖外部输入的情况下,能源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取决于产品来源、保证程度及相互替代的经济性。能源生产结构及其供给保证程度,制约着能源消费结构和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环境保护与治理难度与成本。辽宁及全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供给结构变化与比较(见表2、表3)。

表2、表3中数据表明,改革开放以来,辽宁能源消费结构与生产结构有所改善,但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与生产结构特征尚未根本改变,新能源消费与生产相对不足。这不利于改善环境与环境治理,也不利于降低经济增长对不可再生资源——煤炭及石油的依赖程度,会制约经济可持续增长目标的有效实现,需要采取措施,改进能源供求结构,增加新能源、清洁能源消费与供给比重。

三、环境污染治理分析

环境污染治理,就是针对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现实问题,采取各种技术、经济、政策法律等措施,防控各类污染,降低各类污染程度,以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类自身和子孙后代的健康,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目标。辽宁及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情况的变化与比较(见表4)。

表4中数据表明,辽宁环境污染治理取得实效,亿元GDP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工业固体废物等指标明显好转,但目前有些指标仍然明显高于或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是,亿元GDP工业废气排放量、亿元GDP烟尘排放量、亿元GDP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分别比全国水平高出19.9%、71.2%和68.8%;而亿元GDP废水治理设施、亿元GDP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亿元GDP“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分别比全国水平低20.0%、21.9%和57.6%。这说明;辽宁环境污染治理尤其是工业环境污染水平还有差距,废水治理设施相对不足,亟待有关部门加大力度,增加投入,加强环境污染专项治理和综合整治。

四、对策建议

分析表明,辽宁未来经济发展中所要解决的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问题主要是:能源消耗水平较高、缺口率较大,需要降低能耗水平,减少能源供求矛盾;能源消耗与供给总量中,煤炭消耗与供给比重极大,石油消耗与供给也较高,新能源、清洁能源消费与生产相对不足,需要改进能源供求结构;工业废气、烟尘、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过多,废水废物治理设施不足,“三废”综合利用水平较低,需要加大投入,提高环境污染治理能力与水平。

面对上述一系列问题,考虑到辽宁产业结构偏重、老化,局部地区煤炭资源枯竭,国际油价格极具波动性等现实情况,对辽宁加强节能减排与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1.加快产业结构及工业部门内部行业结构调整,降低二次产业及重化工行业所占比重,减少能源尤其是对煤炭和石油的相对需要量,改善能源消费结构,降低经济发展对煤炭与石油供给的依存度。

2.制定或改进各次产业、各种行业尤其是工业部门的能耗标准与环境保护政策,利用技术标准、价格政策、税收政策、信贷政策、行政监督、法律制裁等多种手段,引导或迫使各次产业、各种行业、各个企业部门转变增长发展方式,加快技术进步、产业升级与产品升级,改进生产技术和手段,减少各种生产部门对各类能源的需要量和污染物排放量。

3.发展循环经济,减少排放;加大废物回收利用范围与能力,提高社会对污染物的再利用能力。

4.加强对环境污染源包括工厂排出的废烟、废气、废水、废渣和噪音,人们生活中排出的废烟、废气、噪音、脏水、垃圾,机动交通工具排出的废气和噪音,大量使用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物质的农田灌溉后流出的水,以及矿山废水、废渣等各类污染源的排查、分析与整治力度,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排放。

5.加大政府投入,增加公共环境治理尤其是废水治理设施投入,提高环境治理技术能力;利用税收政策、信贷政策、技术标准、行政监督、法律制裁等多种手段,引导或迫使企业增加环境污染治理设备与技术投资,提高企业环境污染治理能力与水平。

6.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理念与低碳生活方式,减少人们对一次性塑料制品、木制品、纸制品等一次性日常用品的使用,减少生活污染物的排放;要实行垃圾分类袋装化,加强对白色污染的处理,对废物再利用和清洁方面作出改进。

7.明确节能减排及环境保护与治理主体责任,加强行政监督和法律制裁,提高违规成本,迫使各类主体依法履行节能减排及环境保护与治理的责任与义务。

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与治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各类主体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