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时间:2022-07-18 11:30:40

摘要: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项新兴行业,在我国的环境设计领域发展迅猛。在实际设计环节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被广泛应用,是中国传统艺术与文化的现代化传承与发展。加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我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相互融合,有利于促进我国特色化环境艺术设计行业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 现代 环境艺术 设计 传统文化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传统文化的融合: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传统文化渊源初探

[摘要] 本文从传统文化现状着眼,分析现代环境艺术创作中的传统文化要素,以及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统回归,阐述传统文化要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现代化,旨在剖析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本质特征。

[关健词]环境艺术设计 传统文化 文化性 民族性 地域性

文化传统,是历史的投影和积淀,是支持一个民族心理活动的潜流。要科学地展现一个民族的历史过程,就必须展现其文化品格和独特的文化精神。世界文化从人类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洞窟到今天高耸入云的玻璃幕墙摩天大楼,无不体现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人类对空间的艺术设计需求已经从早期的简单生活,发展到更高的要求。这使得环境艺术设计逐渐形成了单独的学科,一门创造适合人类生活环境的综合性艺术的科学。环境艺术的存在和发展是通过为人提供适合的生存和生活的场所而实现的人文关怀,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当今社会的环境艺术设计所涉及的学科更加广泛,其中主要有建筑学、城市设计学、景观设计学、城市规划学、人体工程学、环境行为学、环境心理学、设计美学、环境美学、社会学、文化学、民族学、历史学、考古学、宗教学等多方面学科。

一、现代环境艺术中的文化性、民族性、地域性

上个世纪80年代,人们追求“现代”的渴望空前高涨,“赶超”的冲动弥漫于整个社会。一时间,传统的文化和规范受到极大的冲击,人们向往科学、丰裕、文明、工业化。许多发展中国家以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来设计和发展自己的经济,人们照搬照抄西方的生活方式,其结果往往以失败告终,这已从90年代末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危机得到证实。然而国际化和产业化又是我们无法逃避的现实,在经过徘徊和失落之后,开始把注意力转向社会的主体,考虑自身的发展,在追求现代化的同时,重新开始用理性的眼光去寻找那久久被淡忘的传统文化,认识到任何国家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都不能够以淡漠历史、忘却传统为代价,“现代化”应该是在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现代化。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全球的文化格局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就总体而言,世界的“全球化”与“土化”的双向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基本走向。

二、设计必须现代化,我们不仅要继承,而且要发展,要创造

只有创造性地继承,传统文化才会有生命力,而且也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才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国情、民情,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创造有文化价值的环境艺术空间,是设计师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尤其是当前的文化多元共存之中,如何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体现出我们自己本民族的特色,如何营造体现地方特征及风俗习惯的环境艺术空间,是需要我们付出气力去研究的。而今,我们不仅有外国设计师的经验,而且还有很多实践的机会,这样,我们就会少走弯路,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能够体现地方特色的环境艺术设计创作方法,发展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事业。

三、传统文化要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展望

环境艺术使用一种设计的艺术语言。中国人历来主张语贵含蓄,如苏东坡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环境艺术要以设计的语言之“境”感人,给人以整体的感觉,既忌标语口号化和过于直观的表达,亦忌艺术语言的泛滥与过分堆砌。这便是传统文化中的“贵不言”所给予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启示。

环境艺术所使用的艺术语言是一种“形态语言”,又是一种非确定性的感性语言,此种语言的非确定性特质决定了环境艺术表现的含蓄性与多义性。含蓄的艺术是宽容的艺术,它不那么武断,不那么盛气凌人,仿佛是和观者一同讨论和探讨生活的真谛。引发观者联想和对生活的回味,同时也默默地允许各人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从而也导致了环境艺术欣赏的多义性。这正如听众对音乐之感受与理解,可以因人而异,各人有各人的理解再创造过程。环境艺术的感受也是如此,对环境艺术的感受依欣赏者的年龄、性别、文化、职业、种族、经历、信仰、身体状况、社会经历等方面的不同而异。作为信号接受者的人各有其敏感的“频段”,或者说,有各自的“频谱响应特征”。多波段广谱型的人只是少数。环境提供的感官信息则如同电台所发射的某些节目,随不同的针对性而有不同的频段,人们取舍有不同,选取节目的志趣各异,或者感受而引人共鸣的频段各异况且环境艺术所使用的是比电台节目更具模糊性的感觉语言,观者有各自的感受和派生联想。环境艺术以其含蓄性使人产生遐思联想,给人再创造的余地,给每人提供了发挥想象力的机会,含蓄性使对环境艺术的体会达到意味无穷的境地,这是传统的力量所致,诗经有云:“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者也”。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语言含蓄性大义盖与此通。

?四、传统文化要素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可持续性发展思想

我国传统文化具有儒、释、道相补充的文化特征。三家均主张人与自然建立密切的关系.儒家重仕途经济,积极进取,主张:“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士人得志,多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仕途失意,多归隐田园,浪迹江湖或遁迹山林,深入大化之中,以大自然为其归宿。释教则主张:“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将自然实体与个人玄想世界相统一。道家则提倡“清静无为,回顾自然,顺应自然,师法自然”。庄周梦蝶,分不清自然之蝶和自身所化之蝶,使本体与自然融合。中国人一直把自己视为自然环境的一部分,与环境息息相通,这种自然观构成了中国传统环境艺术设计及室内设计的基本思想,如中国园林就是一种把自然之美与人工美高度结合起来的环境空间,人工环境与自然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回顾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可以清楚地看到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人与环境的关系处于不同的层面上,在前工业社会,由于受到自然条件与技术能力的制约,人们被动地、潜意识地改造了自然生存的环境,工业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类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存的物质财富,技术力量的提高,生产力的进步增强了人们改变自身的生存环境的信心,在社会进步的同时,相应也带来了负面效应,自然资源迅速消耗,环境日益破坏,人类生存的基础受到了威胁。技术的进步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预料到的问题:人口恶性膨胀、环境污染、生态危机、人性的淡漠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到了后工业杜会,这些日益严重的问题迫使人们反思人类的发展历史,重新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可持续发展”理论被人们普遍认同,人与环境开始逐步向良性互动的方向发展,“把自然还给人,把人还给自己”,这成为人们的理想和目标。在现代中国,亦开始走上了“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既然有了前车之鉴,我们能否避免西方国家那样因工业发展给生存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我们不应再盲目地追从西方,而应正确对待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悉心爱护民族的文化传统和艺术精神,走我们自己的发展之路,用艺术设计的方式,创造新的生存环境,这就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指导思想。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传统文化的融合: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合

摘要: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项新兴行业,在我国的环境设计领域发展迅猛。在实际设计环节中,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被广泛应用,是中国传统艺术与文化的现代化传承与发展。加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我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相互融合,有利于促进我国特色化环境艺术设计行业的不断发展。本文通过简要分析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我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现状,提出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我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实际融入措施,以期为我国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特色性发展提供参考。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发展速度迅猛,其主要涵盖了现代城市规划、建筑装饰、室内外装修以及园林景观设计,主要追求设计中为设计赋予艺术性表达。但是就目前的我国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来说,在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设计追求西方艺术与国际化,忽略了中国特色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性。所以,为实现中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不断发展,应当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融入。

一、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我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现状

从上个世纪末开始,中国现代化环境艺术设计逐渐走入设计误区,部分设计师在进行设计创作时过度追求西方文化,部分设计师在设计创作过程中一味的追求高档材料的运用,忽略了设计搭配的重要性。另外,还存在着一部分的设计师在设计过程开始之前并没有对设计进行科学合理的整体规划,这些都导致我国传统文化在实际中的应用较少或者应用实施单一刻板。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其一,外来设计理念在中国的盛行甚至后来居上,其主要表现为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对于中国传统的环境风水学以排除迷信的观念进行抵制,以致于我国在设计理念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理论空白。在这样的情况下,发展较为完整的外来设计理念逐渐在中国设计行业中占领重要地位。正是由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师对于西方文化的过度追求,以致于我国的传统建设特色都逐渐在被忽视的过程中失去光环。另外,这还导致当前的环境设计大都形式相同,失去了我国传统的地域特征与文化特色。其二,中国传统特色的环境作品越来越少,急需被保护。这主要表现在我国当前现存的中国特色传统建筑的设计思维与案例保存较为完整的地区大多都集中在偏远城镇或者山区。例如中国传统特色明显的环境设计典范包括存在安徽皖南的宏村,在环境设计以及建筑设计方面都具有较为完整的中国传统特色,但是随着外来设计理念的影响逐渐深入,此类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设计正在逐渐减少,并且由于现代化建设与城市的不断推广与扩张,现代环境下的这类建筑正在逐渐消失减少。所以,应当加强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以及加强保护传统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建筑。

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我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实际融入措施

1.在设计中对传统中国文化进行引用与复制

要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化设计中的有效融入,设计师可以在设计中对传统中国文化进行引用与复制,将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性意义强的视觉形式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进行体现,从而实现在新的载体上进行全新的视觉形式创造,从而实现符合现代审美的情感塑造。另外还可以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创新,让相关文化元素在保留其基本形态与神韵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设计的表现,表达相关的民族思想与精神。同时,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也可以直接对传统元素进行复制应用,将其融入到现代化设计载体当中,通过现代化的形式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有力表达。

2.在设计中对传统中国文化进行优化与变异

在现代环境设计当中,加强传统文化融入的重要手段还包括在设计中对传统中国文化进行优化与变异。设计师可以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深入研究,从中发现适合现代化设计的美的元素作为实现设计创作的素材。之后对相关素材进行现代化的分解、重组,使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可以与现代化设计进行相互融合,这主要是进行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西方特色的相互结合的方式。例如,上海的著名建筑经贸大厦就是通过以上方法实现的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现代化建筑设计的典型实例。在设计进行时,设计师将传统的塔型结构进行元素分解与创新,将其运用到现代化高层建筑设计当中。设计师在进行塔型结构运用时,没有对该元素进行生搬硬套的形状放大,其主要是运用现代美学实现塔型比例与建筑比例的协同。并且设计师主要是以密檐式塔作为建筑设计的基本设计思维立脚点,对该塔型的轮廓、线条以及精神进行深入分析与概括,再通过现代化的设计手段与设计理念进行传统元素的有效表达。

3.在设计中对传统中国文化进行继承与创新

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中,设计师可以在设计中对传统中国文化进行继承与创新,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化的审美观念的现代化的建筑结构进行相互融合。在进行相关建筑设计时,利用文化传承进行传统建筑特征表达的同时又以创新精神实现现代化建筑风格的表达。例如,苏州博物馆的建设就是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两相结合的重要成功设计案例。在进行该建筑设计时,设计师首先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进行深入分析,并以此作为设计实现基础,然后采取现代化环境艺术设计理念采用现代化的建筑材料进行传统文化的表达。在进行博物馆外观设计时,将其以传统建筑的形式进行表达,使其在所处的苏州古建筑群落中不至于格格不入,实现该地区环境的建筑设计整体性。而博物馆的内部构造与设计有充分发挥了现代化的设计理念,运用科技感与现代感十足的多种几何图形来进行造型设计。博物馆内的现代化设计元素与馆外的中国传统造型元素的两两结合,在表达公国传统文化的同时符合现代人们的审美观念,有效的实现了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以及创新。

4.在设计中对传统中国文化进行隐喻与创新

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当中,隐喻手法的应用是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内涵表达的重要手段。其主要是通过环境设计当中所包含的元素与形式来对环境之外的精神进行隐晦表达。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来说,其主要是对传统文化内涵、价值以及寓意的表达。将具有民族的特色的图案、摆设以及风格融入到环境艺术设计当中,都是实现文化内涵表达的重要手段。利用创新思维来实现传统文化的隐喻表达,主要是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同时兼具现代化与中国化的特点。另外,根据设计所处的环境还应当包含相关区域的区域文化特征。例如,孔子研究院的设计就是在设计中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隐喻与创新。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设计师主要是将中国传统书院引入到建筑规划当中,使其具有古典建筑的精巧构局。设计师在建筑的左右两边分别设置了座山与案山的象征形态,并根据中国传统风水学进行引水渠与小河的添加,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从风水学上为该建筑提供了极佳的风水地理位置,是传统的设计体现。在该建筑群落的设计中,设计师运用多种传统的建筑文化元素作为设计支撑,灵活运用隐喻手法,将传统的文化元素利用现代美学观念进行充分提炼与变异,实现隐喻下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表达。

三、结束语

对于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来说,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与融入应当避免生搬硬套的复制与模仿,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表现与精神表达。在进行两者结合时,要注重现代环境下人们的内心情感需求以及传统文化的长久传承,以中国特色表现中国情怀。要做到这一点,设计时应当在进行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时,发挥自身的创造性能力,对传统元素进行合理的创新与重建。最终设计出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为基础的现代化设计,集成中国传统特色与文化的同时贴近现代人审美观念。

作者:彭湛 单位:山西职业技术学院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传统文化的融合: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传统文化构思

摘要: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诞生,为我们的生存环境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处在一个不断创新与发展的,且与社会、民生息息相关的阶段,然而,在此阶段中,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却与我国传统文化渐行渐远,呈现出了“西化”特点,具有代表性的、能展现东方传统文化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也不多见,基于此,本文笔者将浅谈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统文化构思,希望对于我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传承有所帮助。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传统文化;构思

引言

环境艺术设计在我国的发展史虽然不算长远,但是发展势头却非常迅猛,其中不乏一些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且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环境艺术作品,但是更多的却是偏“西化”作品或“伪东方化”作品,许多设计师断章取义,没有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入分析、探究,从而设计出一些肤浅的作品,因此,当前中国环境艺术设计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融合东方传统文化,设计符合时代精神风貌的现代环境艺术作品。

一、环境艺术设计

在中国,环境艺术设计一词,最早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为效仿日本,将“室内设计“改为”环境艺术设计“。它从某种角度来讲,是艺术的一个分支,但是又区别于艺术,其表达方式及表现形态也是多种多样,在几代人的不断研发中,它逐渐与现代科学、社会经济、现代艺术及传统文化相结合,呈现出全新的画面,真正成为了一门新的综合性学科,实现了审美与实用的完美统一。

二、传统文化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其反映了中华民族思想和文化的发展历程,在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了大量的思想学派,最著名的,影响力最大的当属儒学思想,其次是佛道两家,也正是源于这些文化思想的推动,才使得我国的传统文化呈现出了独特的民族风格,拥有了独特的魅力,然而今天,西方文化的入侵,使得传统文化的传承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中国的发展相结合,也成为了当代人所思所虑的重要问题。

三、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的表达形式

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因此,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也是多种多样,现阶段主要有以下几种表达形式:1、情感表达情感表达,即将思想以事物为载体展现出来。在古代,通常会将图案及物品陈列运用到房屋院落上,以此进行情感表达,而这种委婉的情感表达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也是备受青睐,设计师会结合当地风土人情,将文化元素融入到艺术设计中,借此抒情。2、图形表达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可以直接将图形运用到作品上,能更直观的表现出作品所表达的含义,这种直接的运用,体现了整合观念,是积极的创造、创新,它将周围环境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融合,赋予了现代环境更为深刻的内涵。例如,沈阳北站的方圆大厦,正是将中国古代的货币图案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紧密结合,它一方面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天圆地方理念,一方面又将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以一种新的姿态呈现在人们面前。3、神形并举要想真正实现环境艺术设计与传统文化的神形并举,必须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度的剖析,并以现代审美角度审视,利用现代艺术手段进行创新,给传统文化一个传承文明的空间,也让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更具诗情画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相互融合。

四、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根本理念是为人们创造更为舒适的生存、生活环境,使得人与自然能够有机的结合,其表现手法的多样,更是反映出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虽然不同文化底蕴的人们对其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其本质依然是展现同样的文化内涵——传统文化内涵,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加入传统文化元素,已经成为区别环境艺术设计与其他设计的重要因素,21世纪以来,世界文化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球化“与”本土化“成为了时代文化发展的核心,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强有力的冲击,因此,要想获得传统文化的传承,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必须立足于本土文化,重视传统文化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本质上的影响与介入,这样才能提高具有本土特色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行业影响力。

五、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统文化构思

1、自然环境与文化融合环境设计很多都是以建筑为载体,进行艺术表达的,在我国古代亦是如此,将流畅线条与自然完美融合,具有强烈的亲和力,这也是其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启迪,我国的古代建筑,既有特定的规律性,又给人带来别样的视觉冲击,展现了自然环境与传统文化在时间上、空间上的融合,例如古代的“花窗”,体现了“通透”的实用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而设计师可以对我国古建筑风格进行深入的研究、推敲,基于与自然环境融合的角度出发,合理运用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嵌入现代艺术设计中去2、自然环境与色彩搭配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我们要明确自然界中的事物是相对的,无论花草还是树木都有属于它们的自然之美,那种美是不加修饰的,基于现代环境艺术的角度出发,要从中吸取更多的不加修饰的自然元素,对于色彩的把握也要与自然相融,同时,以现代审美观进行衡量、把控,实现完美的环境艺术设计。

结束语

我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道路依然任重而道远,传统文化的缺失,外来文化的入侵,将是设计师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我们要从传统文化要素着眼,阐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传统文化的密不可分,基于国情出发,立足传统,面向未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借鉴西方文化而不抄袭,让时代感与传统文化意识相结合,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环境技术设计之路.

作者:惠宝乐 吕炎翰 舒鼎 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传统文化的融合: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传统文化渊源初探

[摘要] 本文从传统文化现状着眼,分析现代环境艺术创作中的传统文化要素,以及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统回归,阐述传统文化要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现代化,旨在剖析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本质特征。

[关健词]环境艺术设计 传统文化 文化性 民族性 地域性

文化传统,是历史的投影和积淀,是支持一个民族心理活动的潜流。要科学地展现一个民族的历史过程,就必须展现其文化品格和独特的文化精神。世界文化从人类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洞窟到今天高耸入云的玻璃幕墙摩天大楼,无不体现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人类对空间的艺术设计需求已经从早期的简单生活,发展到更高的要求。这使得环境艺术设计逐渐形成了单独的学科,一门创造适合人类生活环境的综合性艺术的科学。环境艺术的存在和发展是通过为人提供适合的生存和生活的场所而实现的人文关怀,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当今社会的环境艺术设计所涉及的学科更加广泛,其中主要有建筑学、城市设计学、景观设计学、城市规划学、人体工程学、环境行为学、环境心理学、设计美学、环境美学、社会学、文化学、民族学、历史学、考古学、宗教学等多方面学科。

一、现代环境艺术中的文化性、民族性、地域性

上个世纪80年代,人们追求“现代”的渴望空前高涨,“赶超”的冲动弥漫于整个社会。一时间,传统的文化和规范受到极大的冲击,人们向往科学、丰裕、文明、工业化。许多发展中国家以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来设计和发展自己的经济,人们照搬照抄西方的生活方式,其结果往往以失败告终,这已从90年代末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危机得到证实。然而国际化和产业化又是我们无法逃避的现实,在经过徘徊和失落之后,开始把注意力转向社会的主体,考虑自身的发展,在追求现代化的同时,重新开始用理性的眼光去寻找那久久被淡忘的传统文化,认识到任何国家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都不能够以淡漠历史、忘却传统为代价,“现代化”应该是在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现代化。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全球的文化格局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就总体而言,世界的“全球化”与“本

土化”的双向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基本走向。

二、设计必须现代化,我们不仅要继承,而且要发展,要创造

只有创造性地继承,传统文化才会有生命力,而且也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才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国情、民情,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创造有文化价值的环境艺术空间,是设计师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尤其是当前的文化多元共存之中,如何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体现出我们自己本民族的特色,如何营造体现地方特征及风俗习惯的环境艺术空间,是需要我们付出气力去研究的。而今,我们不仅有外国设计师的经验,而且还有很多实践的机会,这样,我们就会少走弯路,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能够体现地方特色的环境艺术设计创作方法,发展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事业。

三、传统文化要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展望

环境艺术使用一种设计的艺术语言。中国人历来主张语贵含蓄,如苏东坡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环境艺术要以设计的语言之“境”感人,给人以整体的感觉,既忌标语口号化和过于直观的表达,亦忌艺术语言的泛滥与过分堆砌。这便是传统文化中的“贵不言”所给予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启示。

环境艺术所使用的艺术语言是一种“形态语言”,又是一种非确定性的感性语言,此种语言的非确定性特质决定了环境艺术表现的含蓄性与多义性。含蓄的艺术是宽容的艺术,它不那么武断,不那么盛气凌人,仿佛是和观者一同讨论和探讨生活的真谛。引发观者联想和对生活的回味,同时也默默地允许各人有不同的感受和理解,从而也导致了环境艺术欣赏的多义性。这正如听众对音乐之感受与理解,可以因人而异,各人有各人的理解再创造过程。环境艺术的感受也是如此,对环境艺术的感受依欣赏者的年龄、性别、文化、职业、种族、经历、信仰、身体状况、社会经历等方面的不同而异。作为信号接受者的人各有其敏感的“频段”,或者说,有各自的“频谱响应特征”。多波段广谱型的人只是少数。环境提供的感官信息则如同电台所发射的某些节目,随不同的针对性而有不同的频段,人们取舍有不同,选取节目的志趣各异,或者感受而引人共鸣的频段各异况且环境艺术所使用的是比电台节目更具模糊性的感觉语言,观者有各自的感受和派生联想。环境艺术以其含蓄性使人产生遐思联想,给人再创造的余地,给每人提供了发挥想象力的机会,含蓄性使对环境艺术的体会达到意味无穷的境地,这是传统的力量所致,诗经有云:“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者也”。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语言含蓄性大义盖与此通。

四、传统文化要素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可持续性发展思想

我国传统文化具有儒、释、道相补充的文化特征。三家均主张人与自然建立密切的关系.儒家重仕途经济,积极进取,主张:“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士人得志,多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仕途失意,多归隐田园,浪迹江湖或遁迹山林,深入大化之中,以大自然为其归宿。释教则主张:“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将自然实体与个人玄想世界相统一。道家则提倡“清静无为,回顾自然,顺应自然,师法自然”。庄周梦蝶,分不清自然之蝶和自身所化之蝶,使本体与自然融合。中国人一直把自己视为自然环境的一部分,与环境息息相通,这种自然观构成了中国传统环境艺术设计及室内设计的基本思想,如中国园林就是一种把自然之美与人工美高度结合起来的环境空间,人工环境与自然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回顾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可以清楚地看到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人与环境的关系处于不同的层面上,在前工业社会,由于受到自然条件与技术能力的制约,人们被动地、潜意识地改造了自然生存的环境,工业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类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存的物质财富,技术力量的提高,生产力的进步增强了人们改变自身的生存环境的信心,在社会进步的同时,相应也带来了负面效应,自然资源迅速消耗,环境日益破坏,人类生存的基础受到了威胁。技术的进步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预料到的问题:人口恶性膨胀、环境污染、生态危机、人性的淡漠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到了后工业杜会,这些日益严重的问题迫使人们反思人类的发展历史,重新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可持续发展”理论被人们普遍认同,人与环境开始逐步向良性互动的方向发展,“把自然还给人,把人还给自己”,这成为人们的理想和目标。在现代中国,亦开始走上了“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既然有了前车之鉴,我们能否避免西方国家那样因工业发展给生存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我们不应再盲目地追从西方,而应正确对待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悉心爱护民族的文化传统和艺术精神,走我们自己的发展之路,用艺术设计的方式,创造新的生存环境,这就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指导思想。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