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

时间:2022-07-20 02:52:53

摘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农业技术及农村经济发展中均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促进农业技术成果落地转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整个农业技术技术创新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区域性和分散性较强,建立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需要做到覆盖面广、深入深等特点。

关键词: 农业技术推广 改革 创新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

摘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农业技术及农村经济发展中均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促进农业技术成果落地转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整个农业技术技术创新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区域性和分散性较强,建立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需要做到覆盖面广、深入深等特点。文章主要探讨了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和创新的角度提出了对应的策略。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问题;改革;创新

科学技术在整个国家的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对于农业发展来说也是如此,尤其是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科学技术的作用也十分明显。对于农业技术以及成果转换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其需要和农业科研、农业教育等形成推动农业发展的三驾马车。我国目前的农业技术成果转换问题主要表现为技术产业化程度较低、农业技术贡献率低、成果转化的速度慢,有针对性地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进行改革和创新是促进农业技术推广的一种有效措施。

1传统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对于农业技术的推广,我国政府一直都给予了高度重视,自从建国以来就一直在努力,目前已经形成了覆盖面很广的一个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各个地方在农业推广过程中有着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长期的发展,在计划经济的影响下,我国目前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主要特点是政府扮演重要角色,没有形成良好的传达以及反馈机制,农业技术自主权较差。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首先是国家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立时是单向的,采取的服务方式都是被动的,对应的问题就是技术的转换效率较低,转化成果不够理想,从市场的角度来说,缺乏有效的驱动力。其次是不同种类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同,推广的力度不一,有的技术覆盖范围较广,有的则实际覆盖范围较窄,发展也较为缓慢,要想很好的实现农业技术转化落地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再者是农业大专院校和相关的农业科研院所的科研技术实力比较差,目前进行的相关研究内容和实际的农业生产之间存在一定差距,直接导致技术成果转化比较困难。最后是对于在农业技术推广中涉及到的各种服务以及目前相关的主体、资源和要素之间都缺乏有效的联系和沟通,没有形成良好的资源整合,农业产业优势没有得到积极发挥。

2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进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创新和改革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考虑,一般主要围绕3个主要方面进行开展,包括主体结构、运行的机制以及职能定位。2.1职能定位的创新。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农业部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时根据不同的职能和目标主要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首先是根据相关法律和法规委托到相关行政部门的行政管理,主要包括动植物检疫、畜禽水产品检验、农机监理、农民负担管理等。另外一种是纯粹的公益性工作,包括动植物病害的防治、预报以及诊断,对于农民进行相关的培训和咨询服务,对新技术进行引进,利用示范、试验以及推广等对相关的农药、农业产品进行检测,对目前的农业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2.2主体结构的创新。就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而言,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以及承担相关任务的机构主要还是政府相熟的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农业院校以及专业的科研机构等,同时还有一些咨询服务机构以及中介等。在没有统一的管理机制之下,各个相关主体都是单独进行工作,没有形成有效合力,农业技术的创新以及技术应用都存在一定的问题。2.3运行机制的创新。之前,我国的很多民众将农业技术推广看作是一个公益性的事业,但由于我国的经济体制转型,由之前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适应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农业推广服务体系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农业技术推广最主要的职责就是促使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带有一种服务的性质,和整个农业生产的全过程都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对于农业技术推广来说,机制上的创新应该从公益性和市场性进行分析。

3结语

在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市场型的农业推广技术属于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推动我国的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以及农业技术创新等方面都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对于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不适应相关岗位工作的人员应进行职位的调整,节省一部分资金主要可以用来投入到推广工作中的其它事务中,同时政府还可以从增值税收中拿出一部分资金来支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

作者:郭英 单位:吉林省舒兰市滨河街道农业技术推广站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思考

[摘要]农业推广尤其是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发展不可缺少的环节,它作为农业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中间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与此同时,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也面临了一些问题。针对农业科技推广现状及问题,提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创新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改革;对策

1农业技术推广概述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包括推广主体、推广体制与机制及推广环境,农业技术推广有着悠久的历史。人类结束狩猎时代进入农业时代,就开始出现了农业技术推广。但是,直到19世纪末期,才出现由官方简历的正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一百多年以来,农业不断发展,但由于各国地域、政治、文化以及经济等状况的不同,农业技术推广的概念、形式、内容等都不尽相同。农业技术推广的概念首先在欧洲由克拉伦顿伯爵提出,其含义为:通过说服、培训和提供信息等非强制方式帮助农民改进生产技能,发展农业生产。而在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含义是“通过实验、培训、指导、示范以及咨询服务等手段,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活动”。

2农业技术推广的现实意义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技术推广在我国农业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我国在《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21世纪初期,建立社会主义生产经济体制。在我国高速发展的历史阶段,农业技术体系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的要求,必须全面与市场经济接轨。从21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期,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遭受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冲击,政府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投资也变得越来越少。因此,积极探讨当今经济形势下合理有效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对目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将不符合经济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改革创新,对于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提高我国农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形成我国农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烟台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3.1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作用发挥不明显

烟台市在近年的机构改革中,将原乡镇、街道的农技站、农机站、水利站、林业站等合并组成乡镇、街道农业服务中心。这种管理模式,使乡镇、街道政府有了对农业服务中心的人事权及财权,可以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机构的管理权力及提高管理效果。但是,现在也出现了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有些乡镇、街道农业服务中心的行政管理工作受到了削弱;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管理权力下放到乡镇后,有的乡镇政府不能正确处理行政管理与业务指导的关系,不强调农技业务,对农业服务中心的管理不够严格。而县农业局只负责乡镇农技站的业务指导,没有搞好行政管理工作,致使有些农业服务中心在行政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弱化。

3.2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存在较多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农业技术人员的努力,农村推广的先进适用技术,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是,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当前在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会影响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作用的进一步发挥。农业技术人员原有的专业技术知识结构单一、专业分布不合理。自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民有了生产的自主权。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过去单一种植粮食作物已不能满足农民群众对生产生活的需要。而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就要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向农民群众普及相关的农业知识与技术。而在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中,他们的专业知识大多局限在农作物栽培及其相关的专业,比如农学、植保、土肥等,而关于园艺、花卉等经济作物的专业则比较少,有关农副产品加工及农业设施方面的专业更少。

3.3农业技术推广资金投入不足

我国1993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经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修正规定:“国家逐步提高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内应当保障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并按规定使该资金逐年增长”。然而实际上,烟台市部分乡镇、街道的农业技术推广资金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

作者:邹宏坤 张浩 单位:烟台市福山区张格庄镇政府 烟台市福山区招商局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浅谈农业技术推广改革与发展

一、我国农业技术推广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长期以来,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不强导致农业科技成果率的转化较低,在新的社会注意市场经济体制下,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现存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已经不能更好的适应计划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同时,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接收程度较低,给农业技术推广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加之农村地区地理位置的关系,信息落后,消息闭塞,也给农业技术的推广造成局限性。随着农村外出务工的人群较多,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老弱妇幼,文化素质不高,接受新技术的能力较差,农技人员下乡组织培训班都存在一定难度,这就导致农业技术的推广面临极多的阻力。在我国,农业技术的推广缺乏财政的支撑,农业技术推广体制不完善,财政对于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力度不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工作待遇较低,工作条件较差,由于高学历的人员大多不愿意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一方面使得农技推广人员缺乏积极性,另一方面在农业技术推广上的人才储备严重不足,专业素质和能力都较低,造成了推广的制约。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不高,导致农业技术推广得不到实际的成效。

二、农业技术推广改革的对策措施

1.创新推广理念,开拓农业技术推广新思路

我国在建设社会注意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上,在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下,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应从单纯的“以技术为本”到“以人为本”的推广理念转变,实行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依托农产品为农业技术推广支撑,提供优质农资、综合信息、生产技术等为一体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

2.创新推广体制,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撑

以现阶段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需求为主是农业技术推广的基础,应建设一个以农业技术推广为主,农村合作经济为辅,农业科技、涉农企业、教育单位广泛参与的改革创新,新型农业技术体系。同时,在财政上保证县乡的农业推广队伍体系,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

3.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机制,提高科技转化成果率

在当前农业技术转化为农业生产成果低下的状况下,应积极探索新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和农技人员绩效考核制度,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突出绩效奖励,充分调动农技人员积极性,改变传统的管理方法,将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技术推广纳入考核范围。通过推行人员定编、定岗和聘用制度,以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形式吸纳优秀专业技术人员,提高农技技术人员专业素质,切实的将农业技术推广开,提高农业技术的成果转化率。

4.创新推广方法,让农业技术广泛深入户

要切实落实农业技术推广方法,根据自然条件和工作实际,积极探索符合本地需求的建设模式,确保基层农业科技和人才资源发挥最大效能,从而加快农业技术的推广速度,确保农业产值和农民增收,推进农业现代技术发展,积极创新培育农业科技推广机制,利用现代手段开展推广服务,满足农民需要,让农业技术推广真正深入农户。一直以来,农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收效并不大,因此,党和政府应引起高度的重视,从而更好的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为农民带来实在收益,更好的促进农业生产化和现代化发展。

作者:吴建兵单位:濂竹乡农技推广中心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改革分析

摘要:随着新农村建设速度的加快,农业经济得到了长足进步。为了保证其发展的稳定性与高效性,农业技术推广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但新的农技推广环境对其推广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为了满足现实发展的需求,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旨在促进该体系完善,并为相关人士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

在我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所以提高农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推广农业技术,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条件。而就现阶段我国的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来看,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行改革创新。农业技术的推广需要做好推广体系的建设,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能力及专业素养,增加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的财政支出。农业技术的发展与推广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建设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在当前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的情况下,做好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是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性保障。

1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有问题

我国农技推广体系涉及了5个层级,具体有农业部,省、地、县及乡,各级均设有相应的机构,并配备适合的人员。但经统计调查发现,该体系仍存在诸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机制不健全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进行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及推广是保证现代化农业建设的重要条件。但是现今,我国的农业技术的推广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例如,在不少的地区依然沿用着过去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从政府中央到基层乡镇的五级划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而这种农业技术的推广体系是按照过去行政地域和农业专业来进行划分的,通过运用行政方面的管理形式并参照现有的推广计划来进行的,也正是因为这种农业技术推广机制的不健全,才会引发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组织失调,农业技术的基层指导普及工作无法保质保量地向农村发展,严重制约了现代化农业技术在我国农业建设发展中的运用,无法做到将现有的科技力量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农业生产力。

1.2推广体系管理混乱

在我国当今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由于相关工作人员不能真正认识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导致在具体实践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经常会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和弊端。由于缺乏系统化、理论化的技术推广管理体系,相应地,推广工作的开展经常会出现管理秩序混乱、工作流程杂乱不堪的消极管理现象。由于缺少科学的技术推广管理体制,相关工作人员不能积极投身农业技术推广的公益性社会工作实践活动之中,推广工作的开展缺少自上而下的理论化管理层次的划分,严重影响了整个技术推广工作开展的质量和效率。在此基础之上,由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管理工作开展的混乱局面,推广部门内部工作人员之间不能形成高效的信息交流,技术推广理论不能与推广工作开展的实践性活动协调融合,也是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1-2]。

1.3人员工作能力不高

负责农业推广技术工作的相关在职人员,其自身并没有掌握较高水平的综合业务工作能力,也是造成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开展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相关技术工作人员不能在顺应时代变化发展步伐的基础之上,不断学习较为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应用手段。在推广农业技术应用方式的过程中,仍旧采用较为落后的推广宣传手段。在过于依赖人力而轻视现代化科学信息技术应用方式的推广理念下,农业技术相关知识内容推广工作的开展,不能在短时间内覆盖到相应的种植工作范围之中,导致整个技术知识推广工作的开展不能达到技术推广工作人员预期的推广效果,往往造成事倍功半的推广局面。

1.4推广经费不足

由于部分人民政府之中的领导决策人员有大部分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在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提升方面发挥的重要影响作用,导致相应技术知识内容推广工作开展的经费支持力度较为低下。没有雄厚的经济资金作为农业基础推广工作开展的后盾支持,整个技术推广实践活动的开展经常出现停滞不前的发展状态。当相关技术推广人员遇到技术研发困难时,也不能通过购买先进推广设备提升工作效率,推广工作的开展就随之进入到了发展的瓶颈期[3]。

2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建议

2.1建立科学合理的推广机制

这样的推广模式造成了各农业技术推广小组及各个相关部门之间缺少统一的协商管理、分工合作,大家各自为政,导致了各个农业技术的推广部门责任的相互推诿,对农业技术推广资金的不合理分配,甚至出现对推广资金、优秀项目进行相互争抢的现象发生。就这一问题,政府应加强对于农业技术推广体制的健全工作,使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系统化、科学化。出台有关农业技术推广的规章制度,做到推广人员严格按照推广计划进行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摒弃过去传统的单一以政府为主体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建立以政府为导向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为基本的立体式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在地方多树立标杆式的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形成可以复制灵活运用的农业技术推广模板,实现农业技术推广的多元化、多样化体制建设。

2.2强化推广体系的管理

现行法律制度主要以《农业技术推广法》为主,地方相继出台相关法规,为农业技术推广法制化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上述法规条例缺乏可行性,制约力度不够,针对相关机构具体工作执行难以充分发挥监管效果。故尽早修订并完善相关推广法律制度是当务之急,将国家与基层农业拨款比例进行具体化处理,予以地方政府自主权,使其促进各地方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农业技术,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需求,为农业技术推广提供指导。针对农业技术推广组织,要加强对其进行管理,务必要持有执业资格方可从事该项工作。且政府要定期组织其参与培训,从宏观上加强管理,定期评估和审验,从而保障农业技术推广的服务质量[4]。

2.3提高推广人员的工作素质

人才是农业技术成果转换的核心,其综合素质高低与技术推广及效果存在密切联系。因此,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要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在实践中,要充分发挥农业教育优势,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根据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及时更新现有人才陈旧的知识结构。同时,积极施行农业技术人员准入制度,使相关人员要经过专业学习,通过考核后获得推广资格,才能参与岗位竞聘活动,从源头上保障推广人员具备合格资质,能够为农业技术推广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要积极吸纳青年人才,尤其是大学毕业生,鼓励和引导他们能够参与其中,将新理念、新方法渗透到推广活动中,不断注入活力。还可以实施特派员制度,将科技、资本等有机整合,植入到农村,使其能够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提高技术推广的有效性。

2.4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农业技术成果具有公开性的特点,在推广中市场产生的社会与生态效益无法在成本上得到有效补偿。故要依靠政府给予财政方面的支持,并将此作为核心,建立多元融资渠道。例如,政府应保障农业推广经费,如人员工资、奖金等。发挥自身优势,创设农技推广基金,鼓励民间资金投入。与农业发展银行等创新贷款产品。通过各方面给予的资金支持,促进农技推广产业化发展。另外,还可以利用绿箱政策,将公共基金也投入该项工作中,逐步提升我国农业技术发展水平[5]。

3结论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旧有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难以满足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为了扭转此局面,在实践中应该明确该体系中存在的不足,结合具体问题,采取适合的改进方案与对策,如完善推广机制、加强体系管理、提高人员素质、加大财政支持等。相信,在各项措施全面落实的基础上,农技推广体系将更加健全,农业经济发展也将获得可靠的保障。

作者:吴强 单位:山东省莱芜市方下镇农技站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改革论文

一、当前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和市场需求格局的变化,我国农业技术的推广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影响了农业技术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据有关部门测算,我国畜禽发病死亡每年直接经济损失达238亿元,相当于畜牧业总产值的2.82%,农民平均年损失26.44元。猪、禽的死亡率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农民人均将减少损失1.87元,按出栏后的价值计算,人均可增收9.76元。另据测算,如果我国通过推广先进技术,是我国化肥利用率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每年可以节省成本252亿元,亩节省成本12.9元;如果使我国农药的利用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每年可以节省成本90亿元,亩节省成本4.6元。

1、农业推广资金投入不足,制约着推广力度。发达国家农技推广经费一般占到农业总产值的0.6%~1.0%,发展中国家也在0.5%左右,但我国不足0.2%,人均经费更少。因经费不足等原因,部分地方政府“卸包袱”,出现了“线断、网破、人散”的被动局面。

2、我国农民对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接纳能力差,并且缺乏采用新技术的需求动力,影响农业新技术成果推广转化质量。一方面,农民的文化素质制约了他们对高新技术的接纳能力。另一方面,在农业内部,作为市场主体的农户更加懂得比较科技投入的成本和预期收益,只有当他们认为预期收益高于预期成本时才会选择新的生产技术,农业科技使用的高风险性又使得他们在有限的资本和劳力的投向上显得更为谨慎,农户对可替代的新技术选择反应迟钝,缺乏内在的需求动力。

3、传统的农业科技推广从推广项目选择机制、技术上不能适应变化中的农户生产需求。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科研、推广基本是以提高农产品数量为主要目标。现代农业面对的是一个买方市场,消费需求多样化,品质高端化,农业生产处于大的结构调整中,同时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的最终接受者的农户随着生产与经营行为的改变,他们对技术需求的行为也发生变化,主要体现在对传统的粮食生产技术需求迫切性下降,而对经济作物生产技术的需求逐步增加;由原来对高产技术的需求对优质技术的需求,由节约资金技术的需求转变为节约劳动技术的需求。但现行的农业技术扩散机制是以提高农作物特别是粮食作物的产量为主要目标,建立在“地区目标群体的社会经济条件具有完全同质性”这一假设基础之上的,自然不能同农户的生产需求相适应。

4、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积极性不高,影响农技推广效率。在现行农业推广制度下,农业技术推广及开发的速度,效果,服务质量,最后效益不能和推广主体的努力程度或付出挂钩,农业制度对农业科技进步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5、农民居住地分散,组织化程度低,村委组织功能弱化,农业技术推广缺乏有效的渠道。我国农业经营存在分散性的特点:农业涉及2亿多个农户。农业生产的高度分散性,农民组织的缺失,使得技术推广成本高,导致技术与产业的割裂。

二、深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对策

(一)推进农业技术推广的制度创新

一是确立农民对技术需求的主体地位,提高农民采纳农业新技术的自愿性。农民是农业经营主体,也是农业技术的需求主体,市场主体。采纳新的农业技术应该是农民市场经营的理性选择。传统观念通常是从技术供给者的角度看问题,把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仅仅看作是向农民提供农业技术的过程,把农民看作是农业技术的被动消费者,而没有对农民的技术需要给予足够的关注,缺乏农业技术推广的针对性。因此,今后要注重建立农民参与选择推广技术的机制,改变“你给的我不要,我要的你没有”的技术供给状况。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的农业推广部门应该及时地把市场需求的正确信息、先进技术传递给农民,让农民自己选择,引导千家万户自愿采纳农业新技术。

二是解决农业推广体系中激励机制的缺位问题,广泛采取市场化的激励手段,进行推广机制的创新,大力调动农民、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积极性。在现行农技推广机制下,农业技术成果转化还缺乏市场激励机制,技术人员和推广人员的工作还有较强的计划经济色彩,没有有效的利益诱导机制,其工作的好坏不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引导的,许多推广工作也就难免流于形式,不能让农民满意。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机制的完善,关键在于解决推广主体的激励问题,创新农技推广机制。比如支持农技推广机构和农技人员开展技术承包、有偿服务、可订立“超产提成、减产赔偿”合同;通过股份制等市场化手段创办科技示范园区,展示名优品种、高效生产模式,带动农民跟进。福建南平市的“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就是非常值得推广的措施,它能使科技人员与农业生产者形成利益共同体,而长期有效的合作,实现科研机构与农业生产者的“双赢”。

(二)推进农业技术推广的组织创新,形成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农业技术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是创新农业推广体系,发挥政府农技推广队伍的骨干作用。农技推广体系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公益性职能,它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体。由政府建立一支履行公益职能的农技推广队伍,不但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绝大多数国家农业发展的共同经验。现行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必须更新观念和进行机制创新,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把服务领域由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由单项向综合服务延伸,利用技术和信息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参与并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政府的技术推广等可以委托协会等为农服务组织进行。农技、农经、农机等站所可以改制或精简后划归协会等组织管理。各级推广机构在切实履行公益性职能的前提下,可以兴办经营实体,实行“一站两制”、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新的管理运行机制。

二是鼓励企业、农民等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大力培育多种成分、多种形式的农技服务组织,形成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农业技术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技推广主体逐渐走向多元化,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广泛地面向农村,开展科技成果开发、推广活动;农业企业越来越多地开展技术推广服务工作;各种农民技术协会、种养大户也成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领域的重要力量。各级农业管理部门和政府农技推广机构要支持这些组织和企业的发展,鼓励它们以多种形式向农民推广技术,对农民进行培训。加强农业科研、教育、推广部门之间的联合,推动跨地区、跨专业推广机构的横向协作,拓宽科技下乡的渠道,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注意发挥各类农技推广服务组织的作用,建立多方合作机制。

三是把技术推广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密切结合起来,降低农业技术推广成本,降低在技术市场交易中的交易成本,提高推广效率。我国农业涉及2亿多农户,规模小,高度分散。农业推广体系直接面向经营规模小、高度分散的农户进行高新技术推广,成本高,效果低。单个农户直接参与农业技术市场交易,由于经营规模的限制,技术交易成本非常高。通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形成“技术推广站(农业科研单位等)——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农户”的推广模式,使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成为联接农业技术推广主体和农户的桥梁,则能降低推广成本和技术交易成本,有效提高新技术的推广效果。从“技术推广站(农业科研单位等)——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这个技术转移过程来看,一方面合作制度保证了成员在技术获取过程中费用较低;另一方面,其组织制度保证了各成员在选择决策中的主体作用,保证了技术的适用性;其次,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由于聚集了更多的能人,接纳高新技术的能力更高。从“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农户”这个技术扩散过程来看,是农民自己来传播农业技术,其产生良好的效果是其它推广组织和推广手段难以替代的,主要原因在于传播者本人也是农民,具有与他人相同的社会背景和社会关系结构,了解当地实情和农民实际,因此容易为农民所认同和接纳,特别是如果他们在接受信息后再加以利用,并取得良好绩效,这种“再传播”的影响力不言而喻.所以,通过农民专业协会来推广、普及农业技术,容易做到实用性更强,费用更低,影响更大,更为农民所乐于接受,从而实际效果更为显著。

(三)加强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的保障和支持

农业科技推广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能否更好发挥作用和发挥更大作用,除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自身要深化改革、创造条件外,还需要各级政府、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也需要相应的政策措施、资金支持等外部环境和条件作为坚强的后盾。

一是加强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增加农技推广资金投入。一要建立农业科技推广专项基金,并能逐步制度化地增加财政支农资金用于农技推广的份额。二要利用“绿箱”政策,调整支农资金投入结构:按照WTO的原则,减少政府对农业生产、流通领域的直接资金投入,按绿箱政策增加对农业科研、教育、推广等领域的资金投入,使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达到国际平均水平。

二是加强农业教育和农民技术培训,把教育、研究、推广紧密结合起来。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与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关系极大。可以说,农民教育是农业科技扩散的基础。今天的农业教育,就是明天的农业科技,就是后天发达的农业经济。离开农民素质的提高,农村技术的持续创新和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就必然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农技推广体系必须把提高农民素质或通过提高农民素质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作为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把技术推广融于提高农民素质的过程之中。同时,要抓好农民技术培训方式创新。要重视对农业劳动者的技术和技能培训,把提高农民的素质作为“科教兴农”、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重大措施。要深化农村教育方式的改革与创新,增加职业教育的比重,通过农业技术讲座、培训、函授、夜大等多种形式,大幅度提高亿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农业科技水平。二是农民素质的提高将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在加强农民教育的同时,要创新推广理念、改进推广方式。我国农民整体文化水平低,又是一群最务实,最讲究实际,极注重经验,又相对保守,狭隘,改变他们的传统生产方式更需要通过事实进行演示。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他们才容易接受,纯理论性的东西他们很难也不愿意接受。因此,要创造条件建立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开展示范性农业技术培训。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建设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措施。

三是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技术培训。基层农技推广人员长期工作在农业一线,直接为“三农”服务,要通过培训使他们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素质,适应农业产业发展的需求。

四是发展和引导农业技术市场,规范农业技术推广市场行为。目前,我国农业技术市场发育不足,技术中介组织、技术商业公司、技术承包商等发展远远滞后于农业生产的需要,农业技术市场性组织所承担的功能仅仅限于技术产品交易的功能和部分信息传播的功能,而在技术推广方面还没有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要加强农业技术市场建设,促进农业技术转让。为农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及民营科技企业的成果转化及市场化提供便利条件和措施保障;要通过各种途径农业技术成果、专利等技术转让信息,密切技术供需双方的关系。同时,通过法规、管理办法等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进一步净化市场环境,提高农民对技术传播媒介的信任度,大力发展技术市场与技术传播推广市场性组织,促进技术推广市场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