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居住区空间设计探讨

时间:2022-07-27 04:39:04

摘要:居住区内的儿童游憩空间是儿童除了幼儿园、学校、公园之外的重要生活空间,是生活在居住区中的儿童进行游戏、休息和交往的主要场所。本文对当前居住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观察、研究儿童行为特点,提出了适宜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要求,并从规划设计的角度阐明了创造住区儿童户外空间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 居住区 空间设计

居住区空间设计探讨

居住区空间设计探讨:居住区儿童空间设计问题研究

摘要:居住区内的儿童游憩空间是儿童除了幼儿园、学校、公园之外的重要生活空间,是生活在居住区中的儿童进行游戏、休息和交往的主要场所。本文对当前居住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设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观察、研究儿童行为特点,提出了适宜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要求,并从规划设计的角度阐明了创造住区儿童户外空间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儿童;城市居住小区;户外活动空间;规划设计

一、我国住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国内外关于儿童户外活动场地规划设计的理论主要是针对儿童公园和游乐场。大多侧重于儿童游戏及其行为心理等方面的研究。未将儿童行为、心理与儿童户外活动空间方面的理论融合,忽略了空间和儿童行为、心理发展的相互作用。

(二)儿童行为发展不受重视设计师在设计儿童户外活动空间时,忽略了儿童的年龄特征。住区户外活动对象主要是6—12岁的儿童,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敏捷的思维,喜欢

冒险、群嬉、模仿。而当前一些社区中,以成年人墨守成规的思维方式设计出来的活动场地、游戏设施、建筑小品、环境绿化等对孩子们无吸引力,不能够满足现代儿童行为发展的需求。

(三)相关法规规范不健全一些发达国家较早重视儿童活动空间的建设,截至1979年,国际上有lO个国家制定了关于居住区内儿章游戏场地的统一标准。我国当前仅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指出,居住区内的公共绿地应该设置儿童活动场地,但并未对儿童游憩窄间的数量、总体质冒、适宜度等单独设置规定。

(四)设计与实践不融合设计不佳和实施的不完善导致了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①整体布局不合理。儿童活动场地设计选址不合理,如在角落、车行道或水池边等地,这不仅不

能满足可达到性,而且安全也得不到保障。②场地面积与规模小。儿童数量多,而场地规模较小,使儿童不能充分开展游戏,在游玩高峰期极易出现儿童相互踩踏或争夺游戏空间等问题,存在一定安全隐患。③游乐器具陈旧、生硬,尺寸也不规范。游玩内容停留在重复游玩形式④缺乏休息座椅及遮阳避雨设施;⑤垃圾桶、灯具等毫无观赏价值;⑥植物、水、泥土、沙石等自然要素运用少;⑦游戏器具尺寸不合理及硬质地面景观安全防护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此外,我国当前住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建设仍面临诸多问题,如资金、技术、管理、规划等。

二、空间设计要求与方案

(一)娱乐性。儿童在户外的主要活动方式为游戏。游戏不仅使儿童身体的各个器官得到锻炼,同时还能带来满足感和愉悦感。儿童的嗅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力等也在这

个过程中得到提升。因此.住区儿童户外活动卒间设计的重点之一是要为儿童创造开展各种活动,如:攀爬、打滚、荡秋千、挖掘、戏水、捉迷藏、打沙包、跳方格、过家家等活动场所和机会,以满足儿童喜欢玩乐的天性。

(二)景观性。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设计也是一种艺术创作过程,体现着独特的艺术美感和儿童的审美要求,其景观性的创造主要体现在园林绿化美和艺术美。

(三)创意设计

1.满足儿童行为及心理需求。儿童的思维方式和想象力与成年人不同,设计师设计之前应该对儿奄的行为和心理进行揣摩和分析,包括游戏器械、游戏内容、游戏路线等对儿

童的作用以及道路宽度、建筑小品大小、植物高度、游戏器具尺寸,要满足儿童的年龄尺度和心理标准。此外,应该清楚他们的需要,即:阳光、空气、大地、绿色;透明人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彼此分担;被无拘无束地对待。因此,设计师应优化活动场地,提高儿童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2.提高创意性。设计师的目标是给儿童一个富有创意的游戏场地,即使儿童在游戏中能充分地发挥其艺术天分和激励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要避免以下几种设计:为了孩子的攀、爬、跳而构置那砦毫无生气的游戏器械;为了让孩子能充分感受自然将游戏器械搬到户外;为了增加器械的变化性而构建沙坑或是水池。需要开动脑筋,为儿童创造能开展更多有意义的活动场所。

3.加强安全认识。应该以辩证的思维方式来看待“安全”。过分安全的环境“缺少有意义的游戏应有的最重要的元素,包括变化、复杂、挑战和适应”,对儿童来说并不是好

事。相关研究表明,适当的冒险活动可以激发儿童的潜力,增强儿童的技能和自信心。但儿童自身有好动和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的特点,因此儿童户外活动宅间的建设又必须是安全的,即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①景观材料应具有无毒、无怪昧、无污染、不易燃烧的特点。如道路和活动场地应采用柔性、弹性的地面,防止摔伤。②尺度安全。沙坑的面积按每个儿童1 m2左右设置,深度以0.3m为宜H1。水体应有严格的深度限制,如儿童戏水池的深度15~30 em为宜。有喷泉或涌泉的还要注意水花的大小、喷泉孔的大小和水体喷出时产生的压力是否对儿童有潜在危险。③所有的建筑小品、游戏设施应该有足够的稳定性、牢固性及无锋利的棱角出现。

(四)场地设计

1.选址布局。城市住区儿童户外活动场地是整个小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选址上应该根据小区现有的自然和社会条件进行。场所的周围应该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尽量选在阳光充足、空气流通的地方,避免在建筑的阴面。为了场地的可达性和安全性,避免选在人流量大和场地边角、死角的区域。在场所范围内不允许有任何的机动和非机动车辆的穿越。

2.场地的数量和面积。场地的数量和面积要根据所处环境和儿童数量来定。

3.空间布局。儿童户外活动场地的空间布局形式应该灵活多变,安静与喧闹、私密与开敞、简单与复杂、虚拟与现实等相互结合。如果有条件还应该按照年龄、性别区分不同的活动区域和活动内容。此外,对于儿童来说游玩要充分体现自由,不应该限制他们的活动内容、游戏的时间,应该为他们创造活动的机会。因此,在布局时不应该用栅栏或是铁丝网将游戏场围起来,而是将游戏宅间扩展至大自然的怀抱中,使孩子约束的心灵得到释放。

(五)设施的设计

1 .自然要素。设计中要将水、沙、土等自然要素巧妙地引入儿童户外活动空间,适当地结合周围的植物、建筑、地势,将空间进行组织、分割,为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乐园。

植物。住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要给儿童以亲近绿色、亲近大自然的机会。1)适地适树。植物的选择上根据适地适树原则,选择适合当地生态习性的植物。这样既可以改善局部气候又有地方特色。2)营造立体树荫空间。保证夏季有良好的遮阴效果,冬季又能接受充足的阳光。因此,在整个空间特别是广场等有大型游戏器械和活动量大的地方,栽植树干笔直、分支点高的落叶阔叶乔木。3)用灌木和小乔木来分割不同功能区域。如广场、器械活动区、安静休闲区等。灌木和花卉体积小,儿童能近距离观察他们的叶形、叶色、花色、花形。

3.色彩。明快鲜艳的色彩能给儿童带来愉快的心情。

儿童极少以冷暖来区分色系,也极少注意到生活当中的灰色调,他们喜欢大红、大绿、大黄等饱和度高的色彩。因此,儿童游戏场的建设要充分考虑儿童对色彩的敏感性和爱好,大胆地使用一些对比色,特别是游戏设施的整体颜色要明快、热烈,但不能将儿童喜欢的所有颜色都用上,可以根据具体的周边环境和游戏内容来定,整体不能太花哨,要和周边环境统一协调,过于花哨会引起视觉疲劳。这样的设计是不成功的。

.游戏设施。攀爬器械、滑梯、秋千、游戏墙、迷宫等游戏设施是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游戏器械应选用一些可移动的、可拆分的组合式器械,以供儿童攀爬、跳跃。滑梯和秋千可以采用一些新颖的材料(如轮胎、电线杆)来制作。游戏墙设置在对住宅有干扰的方向,起到阻隔噪音和分割空间的作用。

5景观设施。儿童游戏场中的景观设施主要包括照明设施、休息设施、垃圾桶、雕埋等。①照明设施。应注重灯具的选择和灯光效果的创造。灯具的造型应该和整个场地的氛围相一致。灯光以暖色调为主,避免眩光的产生。②休息设施。为大人提供休息以及为小孩提供一个观看和模仿的场所,主要包括坐凳、花架、木平台、遮阳避雨等设施。休息设施尽量安排在活动范围外,在大树或绿篱旁为佳,但视线上要和全园保持通透。

三、结语

总之,儿童的好奇、活泼、好动的天性,使他们的生活环境略有不同成年人,但是大人往往习惯将他们的思考模式强加于儿童的生活和思想。尽管一些设计师们以最高的意图设计来兴建儿童游憩空间,但是其结却不适合儿童,激发不了儿童游戏的兴趣和灵感。设计师应从儿童本位观点与儿童共同创造富于神奇魅力的游憩空间环境.

居住区空间设计探讨: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摘要: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尤其在建筑设计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建筑设计的舒适度和空间感,公共空间建设的整体质量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大众的满意程度。在城市规划中,关于建筑的公共空间问题一直是建筑设计师在进行设计的难点。本文结合自己设计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找出居住区中公共空间设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 居住区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对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我国城市居民的居住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人们对居住安全的需要从过去简单的防火、防盗变的更加多元化、综合化。如果将住宅作为容纳室内居住生活的容器,那么社区物质环境则是容纳户外居住活动的空间载体。本文中的公共活动空间既包括那些供居住区内居民日常活动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活动空间与场所,也包括构成、围合、界定空间的建筑小品、装饰小品、游憩设施小品、铺地等。因为居住区公共活动空间里,各类小品覆盖范围广、数量种类多、与人们活动联系密切度高,其安全性与人们户外生活空间活动的质量与保障息息相关。

1、住宅区公共空间设计存在的问题

1.1 将建筑外部空间作为建筑的附属品

作为一个居住小区的有机组成部分,公共空间是居民生活不可或缺的独立要素而非依附于其周边建筑而存在的附属品。它不仅仅是一个“景观”,更像是一个“场所”。在中国传统对于住宅的理解中,对住宅的室外环境就有很高的要求。如王昀在《空间的界限》里曾经这样解释中国古代的空间观:“中国的审美观中有一条重要的原则,就是审美对象必须体现‘气’。‘气’是万物的本源和生命,是艺术的本源。绘画艺术中的虚实相生,书法艺术中的计白当黑,都是由实所围合的虚空,到所产生的变化所达到的审美感受。”他将这种基本的审美感受和四合院建筑的形制结合起来研究,认为中国传统建筑本身与自然宇宙间存在着某种同构的关系,即“宇宙模型”。然而时下很多设计都忽略这种由来已久的精神需求,生硬的用一些西方景观元素来点缀建筑外部空间,这样做的结果无非是为了满足城市规划管理所要求的硬性指标,充其量只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1.2 忽视地域性特征

城市的地域环境对于创作过程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任何城市都会有它发展的轨迹,任何地域也有它独特的历史。根据所在地的自然气候特征、地形地貌、社会历史环境的不同,居住区公共空间的设计也不会相同。所以中国各地居住区规划不可能都遵循同一种模式、其位置、规模、风格、形态必然会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而变化。那些充斥着当今设计市场的所谓“本土化”方案,如江南水苑、帝囿风格几乎走遍了大江南北,然而这些显然不是哪里都适用的。虽然建筑师们也做了一些尝试,但是总的来说“和传统建筑相结合”还是仅仅局限在为数不多的几个手法层面上,例如园林造景的手法,古典形式的借用等等,缺乏真正的对于我们集体记忆空间特征的思考。

1.3 设计手段单一

就建筑设计本身而言,尤其是建筑建造的几大重要特征——建筑尺度、表皮处理和主体建筑的建构方式上,当今建筑师一则采用原本的西方现代主义构成手法,另一则采用欧式古典、新古典元素进行立面装饰。与其相呼应的,公共空间中的景观设计也多采用西方园林景观的构成手法,有的为了便于设计和管理,几乎没有可进入性。景观层次单一,缺乏中国传统园林景观的多层次趣味性。尤其是小区的入口部分,往往在设计时植入现成的方案,大面积的绿化景观无法为人所用。有的为了满足小区的绿化率,随意划分绿地,导致绿地的大小尺度失调,无法满足商品房景观共享的原则,使景观和建筑脱节,无法满足应有的归属感。

2 、解决对策

针对上一节所提出的几个问题,笔者对居住小区公共空间的设计方法进行了如下思考。

2.1 以人为本的户外景观设计

居住小区的户外空间应当适合于公共活动的产生,它不仅应该提供给住户视觉享受,还应满足住户的休憩、交流、活动,是居民交流和参与的主要载体。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首先考虑人们的行为规律。例如中老年人和儿童大多在阳光充足的时候进行户外活动等等。扬?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中指出室外空间的生活分为两种模式:正效应过程和负效应过程。其中正效应过程是指开始做某一件事时候,别的人就会表示出一种明显的参与倾向,亲身参与或者体验过程。而负效应过程由于没有活动发生,则没有被吸引的机会和可能。户外景观可以采用一些处理手法来诱导居民的行为活动。

群体使用的设施和孤立的活动设施相比,更能够激发人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使活动场所的效用能够更充分地发挥在诱导居民的活动手法中,最重要的就是室外遮蔽空间的设计,例如室外凉亭、景观廊和结合公共活动用房的灰空间等。亭子和廊道是有效的组织人们日常交往和活动的空间。人们可以在里面交谈、游戏,也可以摆置一些桌椅等在里面下棋、休息,将它们作为长时间停留的空间。这样,亭子和廊道中可能形成固定的交往模式,引发人们对这个场所的情感和寄托。在具体的设计中,可以将各种景观要素结合起来,例如喷泉——坐椅——凉亭——篱笆长廊形成一组主序列,健身设施、信息栏等公共设施形成活动的辅助序列,这样空间上的连接和转换使场所之间相互区分又有联系,营造了一个使用性很强的交往空间。

2.2 充满地域性特征的景观设计

除了各种活动设施和活动场所之外,静态的景观也可以起到聚集人们驻足欣赏参观的目的。

首先,雕塑是居住小区景观环境中的一个很好的要素,雕塑同建筑一样引导人们运用视觉审美去体味形态空间。在处理雕塑和建筑的关系时,雕塑不能生硬的布置,应该经过融合后使两种艺术浑然一体,展示建筑的形态美的同时,也表达雕塑所阐释的情境风格。此外,城市雕塑结合公共绿地绿化以及生态绿地等绿色空间体系进行创作,也不光在色彩、形态上起到作用,而是切实的能够营造使人们放宽心胸、休憩游玩的良好景观。也可以设置能为鸟类等栖居提供条件的雕塑,营造居住区中的小生态,同时增加居民的生活情趣。

第二,水体的设置也能营造居住小区别样的感受。各种各样的喷泉、水池、跌落的水体和瀑布等等,能够吸引人们观赏水景之美和从事各种与水体相关的活动。有的居住小区的设计理念就是围绕着大片的水体展开,所以也特别应该注重水体周围环境的营造。可以建造一些沿湖的漫道,还有凉亭、喷泉等,提供业主漫步、游憩、赏玩等多种亲水活动的需要,并且还利用大面积的湖水,放养鱼类,开展垂钓活动,更加增加湖水的活力与人气。同时,还可以在湖边栽植各种植物使小区四季都能获得应时的景观。

2.3 明晰洗练的设计手法

2.3.1 便捷的公共交通空间

在居住小区中的公共交通空间主要有:车行出入口、人行出入口、小区或组团道路、地上或地下停车场、消防车道或消防场地、单元出入口。各个等级的交通空间,是小区居民日常进出的必经之路,几乎所有居民都会在各个交通结点停留。在遵循国家和地方规定的各项规划设计规范条例之外,交通空间最大的设计原则,就是保证通行的便捷和安全。

2.3.2 良好的入口转换空间

某小区入口设计,将小区的入口和小区公共建筑结合起来,在主入口周围布置物业办公用房、业主活动中心和幼儿园,三者中心留有足够的活动广场,使居民未进入小区之前,首先从心理上融入小区的氛围,很好的达到了明确区分内外的作用。小区内的业主可以顺路接送孩子上下幼儿园,参与各种活动,办公物业的工作人员也可以便利的上下班,管理小区的各项业务,从而可以很好的集散人流,同时不干扰小区内部居民的生活。同样的,这个主入口也不允许机动车的出入,机动车的出入在南百米余处另辟出入口。

另外,在居住小区中私密与公共空间的转接,即单元的入口部分,也是居民使用频率很高设计结点。作为过渡空间,单元的入口起到室内外空间的衔接作用。在设计时,首先保证室内私密性和出入便捷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借景、框景、障景等传统的设计手法,将室外的自然景色引入室内,将室内的空间延伸到室外,使二者有机的结合,形成自然的空间转换。

2.3.3 合理有机的外部空间结构层次

外部空间组织的优劣直接影响居民户外活动的频率,从而也影响居民交往的频繁程度,而邻里交往又是形成社区认同的基础。因此,为了使居民对自己所生活的社区产生认同感,加强社区的凝聚力,促进社区分化的繁荣,必须做好社区外部空间层次的组织。完善外部空间的规划结构层次,不仅要与相应的规划结构层次衔接,进一步完善整体规划结构,还应该使外部空间有利于交往的形成,从社区的角度考虑空间的营造,增加邻里经常性见面的场所。相对而言,居住区级和居住小区级的空间对于促进社区关系的影响比较小,而组团级别的用地则影响较大。

在某山水居小区的规划结构中,整体采用了多中心的规划模式,道路将地块分为了七个部分,自然形成了七个组团。组团自然的围合又形成了三个中心,每个中心设有相应的活动场地与景观以及其配套设施。组团路交叉口都设有广场,形态各不相同,广场边缘设置小商业或服务性商业。除了空间开合有致,形成了不同功能不同要求的空间形态以外,这种传统的聚向性组织模式有益于组织内部居民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从而促进社区的建设和发展。

另外,公共设施的配套是小区规划的一个重要部分,它的分级一般与居住区规划结构基本上一致,与之相连的公共空间也应与社区的布局相匹配。其中属于公益性的设施如社区管理、服务以及对社区居民活动影响较大的设施尽量安排在社区这一层次上,并在布局上相对集中分布以利于社区向心性的形成。

3、结束语

改造后的城市在迅速改变城市面貌的同时,也对住宅区居民的生活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为了确保城市环境和都市景观的整体美观,就要对住宅区公共空间进行优化设计。同时,住宅区公共空间的规划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共同配合,并遵循人与自然共生的原则,创造出更加舒适、更加便捷、更加文明健康的人居环境,创造一个科技环保、健康舒适的宜人社区居住环境。

居住区空间设计探讨: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研究

1消费文化下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

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作为建筑设计的一部分,目前仍是一个发展历史较短的产业,其主要是指在现代的消费文化影响下,设计师以科学为基础,结合不同城市的消费文化和人们整体的消费水平,根据建筑物的性质特征、特殊构造、建筑物所处的环境和规定的标准,运用建筑美学原理,采用物理化学技术手段及艺术的表现形式,创造出一个精神与物质并重的、完善的、合理的、优美舒适的消费空间环境,进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和消费需求的理性空间设计创造活动。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经历了许多品位与思想演变的艰辛历程,逐渐从建筑设计中分离出来,并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与质量的提升不断创新设计出一些新的独特的设计风格。然而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也使人们的消费和居住环境面临着生态破坏、温室效应、能源短缺等错综复杂的问题。

2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的问题分析

2.1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规范不明确

现阶段由于我国相关产业对固定资产的投入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行业逐渐发展起来,面对巨大的消费刺激,商业建筑空间设计公司的日益增多,并不断发展壮大。然而由于国家有关部门没有对商业建筑空间设计行业设立较详细的行业标准,加上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行业管理不够规范,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师的专业水平良莠不齐,全国各地的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行业发展不平衡,导致不规范从业的现象较为普遍,这些恶性的行业竞争严重影响了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的质量,甚至侵害了居住者的身体利益,比如涂料用量不合理、化学配料过量等问题,没有做到以人为本,对可持续发展问题重视不够,这破坏了建筑空间设计的市场竞争秩序。

2.2设计师队伍素质不高

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要求设计人员十分了解设计的专业知识、设计规律和设计美感,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要求,国内许多缺乏相应师资的大专院校都开设了建筑空间设计专业,社会上的一些机构也开办了一些空间设计培训班和电脑培训班,这使得空间设计的设计师队伍在数量上得到了壮大,但质量却不高,尤其是专业素质方面。设计师们往往采取最传统的方式进行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装饰,缺乏创新意识,艺术语言表达含糊不清,缺少建筑空间设计的逻辑思考能力和设计技术,盲目的追逐时尚,偏向于盲目仿造风格,不懂得重视可持续发展问题,把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看成仅仅是装饰材料的运用,忽视了节能环保问题,忽视了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的消费文化品味和技术内涵。

2.3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缺乏创新精神

现如今的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行业的设计师往往喜欢仿照国外的或传统的设计风格,设计出来的作品往往形式较单一、复合性较差、艺术表达方式抽象模糊,未与现代高科技相结合,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和消费需求,时代精神和传统的历史传统不明显,没有对人类消费文化进行深刻的理解,因而在现阶段的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风格中很少发现属于我们自己的独特的东西。大部分的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不顾环境和建筑类型的套用,将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停留在对国内外设计风格表面形式上的抄袭,以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风格和流派的表面接受取代自我创新,忽略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的深层次精神含义,使得我国的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市场出现刻板、乏味的局面。

3完善未来建筑空间设计的策略

3.1明确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行业规范

由于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涉及到建筑设计的美学原理、艺术审美和施工构造等各方面的知识,因而我们必须规范设计行业的运作机制,加强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行业的市场监管力度,严格遵循市场规律,实行人性化管理,明确行业规范,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的发展。因而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全面提高人们的居住环境品质和消费文化,保障人民健康,达到人文、社会和环境和谐统一的目标,进而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和消费环境的健康性、亲和性、舒适性、环保性、自然性和行动性的需求。

3.2加强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师队伍的专业培训

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要建立起对设计人员专业知识的定期培训制度,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建立培训考核评估奖励机制。设计师要自觉丰富建筑专业的基础知识,提高艺术语言表达的能力,创新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技术,理清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逻辑,重视可持续发展理念,节约设计材料、合理运用装饰材料,独创风格,使居住者、消费者与自然界的联系,忠实于自己的设计思想,不被外在的意志左右,将自己的消费文化品位、艺术素养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联系。大胆的发挥自己的设计潜能,将建筑物的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美学原理与实践相结合,学会融会贯通。

3.3倡导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的创新精神

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行业要追求设计装饰的科技智能化、高度民族化、生态、绿色环保化,必须结合现代的高新技术,激发设计者的创新潜能。科技智能化的空间设计将成为未来居住区商业建筑室内设计发展的方向。设计行业要建立创新奖励机制,激发设计者对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和新工艺技术的应用,使人们的消费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实现现代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的现代化。设计人员应当保留我们优秀的民族传统,即使居住区商业建筑达到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又表现出现代人审美情趣的设计要求,使得人们在满足了对消费环境的基本需求后,又回归自然,这将成为未来现代人新的追求方向。

4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我国的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而未来的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更加注重独创风格的生态美学设计,设计行业会更加重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断倡导节约意识和循环利用的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空间设计理念,加强设计师队伍的专业培训,倡导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的创新精神,这不仅有利于充分展示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的独特功能,而且有利于提高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手段,实现我国居住区商业建筑空间设计的规范化和低碳化。

作者:陈国锋 倪洁 单位: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南京工业大学工业与艺术设计学院

居住区空间设计探讨:浅谈居住区边界空间设计

一、边界空间设计形式

居住区边界空间与城市的衔接方式从物质形态可分为围墙、建筑和绿地广场三种衔接方式,不同的衔接方式呈现出不同的特征。由于构成边界空间的物质形态的不同,居住区边界空间的设计方式也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封闭型、半封闭型和开敞型。

①封闭型:视线上不通透,不可进入,对居住区进行强制性的围合和隔绝,这种形式对居住区同城市的交流互动有很大的阻碍作用。这类边界通常由实体围墙、沿街住宅山墙面等封闭构筑物来围合居住区空间,是一种消极的空间界定形式。

②半封闭型:视线上通透互动,具有一定程度的可参与性,同城市空间既分隔又联系,通常由栏杆、可供居住区外人群使用的沿街建筑如商业、会所来界定。

③开敞型:视觉上互动,可进入参与,开放性最大,对居住区同城市的交流互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是一种区域的界定形式,通常以能够使居住区与城市进行共享使用的广场、绿地景观等构成。封闭型的边界空间对居住区内外的交流互动有着非常严重的阻碍;半封闭型在视线交流、行为互动、资源共享上受到一定的限制,相对来说开敞型的边界空间比较好,但出于对居住区管理的需要,居住区边界都选择开敞的形式是不太现实的。因此,在具体的设计当中,应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理的形式,对居住区边界空间的各种类型进行优化组合,营造出合适的居住区边界空间形式。

在类型组合当中,应以半封闭型同开敞型相结合,多功能、多形式、多元素相结合。居住区边界空间的功能形式应尽可能的多样化,这样有助于人们的接触、交往,增加社区的归属感,如将商业、文化、休闲等功能融入到居住区边界空间中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在局部营建开敞式的居住区边界空间,如在边界形成交流广场、休闲绿地、双向服务的建筑等。这些与城市能够共享、具有公共性的场所节点,融合了居住区和相邻的城市空间,加强了居住区和城市的交流互动。

二、改善居住区边界空间的设计手法

1边界空间通透化

居住区内外的交流和城市景观的连续性需要居住区边界空间的通透化。边界通透表现出空间的开放性和可接近性,显示出一种欢迎、开放的态度。利用栏杆代替围墙达到居住区边界空间的通透,是较为常用的一种设计手法。这种手法将居住区内的景观和城市街道景观取得连续,达到视觉上的交流与互动,避免了居住区与城市的完全割裂。边界公共服务设施通透化可结合实际采用不同手法,如连续的商业界面结合消防通道和人行出入口间隔一定的距离,将居住区内部景观“透”入城市,使街道景观生动了许多;也可通过公共服务设施自身的通透进行处理,如以透明的建筑材料面向街道或通过底层架空来达到自身的通透化。

2边界空间场地化

将居住区的边界用立体绿化、小型广场、活动场地等手段结合围墙、栏杆等,从而达到居住区边界空间的场地化。通过这种与城市空间的柔化结合,形成一个供城市不同人群共享的复合场地,引入城市功能要素及人的活动,加强了居住区同城市的交流互动。

3边界空间建筑化

居住区边界空间从可达性上来说具有很大的优势,在靠近城市的主要道路、公交站点等位置设置公共服务设施,既满足了居住区内部居民基本的生活需求,也可以保证公共服务设施的外来客户数量,有利于这些配套设施本身的经营。因此,大多数居住区沿街住宅采用底层商业或商业街的形式。由于使用人群的多样化,使得居住区内部居民获得与城市人群对话交流的可能性,增加了居住区的活力。由于沿街商业的引入,增加了居住区边界界面的细节变化,并且底层商铺和住宅的组合样式,比单住宅的建筑样式丰富,这样有助于创造新的街景,改变城市街道的单调感。

三、具体措施

1边界建筑的空间渗透

(1)水平渗透运用灰空间的手法可增加边界建筑在水平方向的渗透,沿街建筑通过采用骑楼退让、底层架空可以加强内外空间的流动渗透。一些居住区结合入口设置商业内街,这也是比较有效的增加边界建筑水平渗透的一种形式。边界建筑增加水平渗透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筑双向开口。沿街的公共服务设施可以在建筑内部面向居住区开口,这样居住区内部的居民不用离开居住区就可以享受它提供的服务,城市居民则从沿街面进入。这种形式在空间上加强了居住区内外的交流,但是在沿街建筑内部也要加强管理,避免外部人员从内部入口进入居住区。

(2)垂直渗透多层可进入的平台,有明显的引导人们上到高处的楼梯,形成立体的边界渗透,可以使居住区边界空间更有层次感和立体感。沿街住宅的阳台和窗台是边界空间的一部分,在阳台、窗台上种植盘绕型植物,使建筑在立面上产生绿色的点缀,可以使边界空间得到柔化,增强边界的垂直渗透。沿街建筑的山墙面可以用具有攀缘特性的植物进行墙面绿化,这种形式打破了单一界面的生硬,在视觉上形成垂直方向的连续性,同样具有垂直渗透的效果。

2边界的复合化处理围墙的作用

除了必须具备实际使用功能外,在美化环境、改善城市景观等方面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围墙除了单一的维护功能外,还可以通过与其他功能相结合使其具有更多的实用性。如同园灯相结合,同绿化相结合,还可以同座椅结合,使其成为“可坐的围墙”。同座椅相结合的时候可以改变其单一的直线型,可以是曲线型或是局部凹凸的折线型,这样可以充分发挥边缘效应。长距离的实体围墙往往给人以冷漠、不欢迎的姿态,容易造成街道空间的单调生硬。因此,在居住区边界的设计当中,可以将实体围墙做成不同形式的镂空,这样既满足人们行为和心理的需要,也增强了街道空间的活力。利用绿化将围墙隐藏起来,这种形式能使人们产生亲近感。比如用绿篱的形式代替单一的围墙,或是用多层次的植物组合如各种藤本植物结合高低不同的乔木和灌木对墙体进行美化,这种手法将围墙纳入到园林空间进行整体设计,弱化了实体围墙的生硬感,形成宜人的、富有诗意的边界空间。境,如结合水面的处理,这样的边界界定方式使居住区内外浑然一体,居住区与城市空间隔着水面互成景致,这样既限定了空间,又提供了景观。人们在边界行走,居住区内的风景进入视线,豁然开朗。居住区边界也可以设置报栏、宣传栏等文化设施,居住区的新闻消息,增加居民对居住区的关注力,从而提高居住区凝聚力。

3边界场地的创造

居住区边界空间场地的创造,可以结合居住区出入口、居住区转角处、楼宇空隙处及其他空间。因结合场地的活动类型、空间性质以及空间形态的差异,边界空间呈现出不同的形式。

(1)结合出入口出入口是城市生活向居住生活的过渡空间,居民在这里相互见面的机会比较大,因此居住区出入口是居民之间产生交流行为的一个重要场所。结合出入口设计必要的停留空间和设施,可以增加人们交流的时间和活动的内容,这样既满足人们的交往需求,增强居民的领域感,也使整个社区充满活力,改善邻里之间的关系。出入口空间担负着交通、防御、标识等功能。随着物业管理的引入,居住区出入口空间形态发生了变化,带有明确的隔离氛围。因此,在出入口空间的设计中,在保证必要的保卫系统的正常运行的前提下,要削弱这种空间的隔离感,营造适宜的边界空间氛围。

(2)结合居住区转角处居住区转角空间是街道整体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的视线在此被打断并发生转换。作为两条街道的交汇点和联系点,这里集中了不同方向的人流与车流,是行为发生的密集地区。居住区边界空间可以结合转角设置活动场地,可根据不同的地段和空间尺度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在地段较拥挤、空间尺度较小的转角处可以对建筑进行退让或局部架空处理,这样就容易形成开敞性的活动场地,降低因视线被打断而产生的危险因素。在空间尺度较大、重要路段的十字路口转角处,转角建筑可以退后形成街角小广场或公园绿地,以吸引更多的人来此散步、休憩。

(3)结合楼宇间隙处楼宇间隙处的边界空间至少有两面为建筑所围合,对于现在的城市居住区而言,特别是高层的居住区,此处的空间具有封闭、压抑的感受。居住区内部居民对楼宇间隙处的使用率相对较低,可以利用这些地方,将围墙退后一些,形成一处凹入的对外的绿化空间,使其变成对外开放的公共空间,加强了居住区与城市的互动。

四、结语

居住区边界空间作为居住区与城市的交接过渡,具有模糊性、复杂性的特质。它的存在有助于强化居住区的领域性,保持与城市的整体关系。居住区边界空间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居住区的外在形象,对城市形象以及城市公共生活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对居住区边界空间加以重视,加强对居住区边界空间的设计,创造具有潜力的边界活动空间,促进居住区与城市的交流互动,使其对居住区、居民、城市做出应有的积极的贡献。

作者:张东辉王书业单位:郑州大学

居住区空间设计探讨:城市居住区的儿童游戏空间设计特点研究

【摘 要】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居住的品质。儿童是社会的未来,无论是家长还是社会越来越重视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游戏的空间。但随着城市用地的紧张和雾霾的空气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儿童游戏空间,家长们越来越不让孩子去居住区和同龄的孩子玩耍,我们的孩子们越来越孤单,这样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失去了孩子们本应拥有的欢乐童年。因此,本文以儿童心里和生理特点,还有行为模式为切入点,探讨居住区儿童游戏环境的空间关系分析。

【关键词】城市;居住区;儿童游戏空间;设计特点

一、城市居住区儿童游戏空间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在孩子们的生活中游戏就是食物和水一样重要,是儿童成长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但是,我国的儿童游戏空间的发展还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远远没有国外成熟。即便是城市化进程日新月异的今天,儿童游戏空间在居住区设计中的位置在多数时候也是很有限的,开发商和设计者都忽略了儿童游戏的需求,为了节省用地挤占了儿童游戏的空间,导致了大多数儿童只能在居住区的道路上玩耍和嬉戏,剥夺了儿童游戏的空间。游戏在儿童的世界中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是作为成年人的我们无法体会的,由于缺少游戏时间更缺少了儿童和同龄的小伙伴们交流和相处的时间,使我们的儿童变得越来越自我和沉闷,不懂得与人分享。现实是即便是有的居住区有儿童游戏的空间,然而设计有十分不尽如人意,设计师没有严格按照设计的步骤设计;缺乏对场地的分析和细部的考虑和安全性的考虑;没有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去尊重儿童的心里和行为方式特点,去了解他们的需求。而作为设计师应该真正站在儿童的角度上去设计和考虑儿童的需求。这就导致了儿童游戏空间功能单一、设施陈旧、布局混乱的问题,只有一些单调的滑梯、秋千、沙坑等设施。与国外相比,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符合儿童心理和生理特点的游戏空间很少。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深还有相关政策的完善,居住区设计和环境的日趋成熟,居住区中儿童游戏空间设计已经有了很多的改善。以北京为例:北京市将儿童游戏空间的规划设计纳入了居住区的统建内容内,政策上规定了居住区儿童人均占游戏空间面积,相信居住区儿童游戏空间设计会越来越好。

二、城市居住区的儿童游戏特点

城市居住区的儿童游戏空间区别于其他的儿童游戏空间,有其自身显著的特点:首先,需要根据整个居住区内的规划来进行设计,需要利用一些原有的空间和地形。而且,儿童和成人不同,儿童喜欢从自己的喜好和兴趣还有好奇心的引领下来探索未知环境;还喜欢和其他的儿童嬉戏、玩耍,因为儿童们希望被关注,喜欢人多的地方,因此他们喜欢在居住区内人员活动较多的场所进行游戏,但是由于他们的注意力较难集中很长的时间,所以需要一个能不断发现新奇事物和挑战还有冒险的空间,显然,我们现在居住区内的儿童游戏空间达不到儿童的实际需求。所以,我们的儿童总是在居住区的草地边,小区道路旁逗留,作为设计师应该尊重儿童的这一天性,在设计中加以考虑,设计出符合儿童心理和行为特点的游戏空间。

儿童时期是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儿童的身心发展都不成熟,需要设计师在设计时更多的考虑和关怀。他们对冷暖、季节、图案、色彩、形状、尺度等和成人的感受不同。因此,设计师应该去进行广泛的调研,去体会他们的视角和感受设计出符合儿童要求和特点活动空间。

1、符合儿童的尺度。儿童由于身高和体能的限制,不能像成人一样具有完全和自主能力和对危险的预判,所以尺度是十分重要的因素。首先,我们应了解儿童的人体工程学,新生儿出生时,身高平均是50cm左右,一周岁约为75cm,以后每年大约增长5―7cm,不同身体情况的儿童可能会有一些差别。设计师在设计儿童游戏空间师还要考虑儿童在运动中的尺度,例如:走动、奔跑、爬行时的目光视线。还有儿童的视线高度。

2、符合儿童审美的特点。据研究,儿童对色彩的感知相当敏锐,比较喜欢鲜艳和奇特的颜色。设计师可以利用这一特性,为儿童提供一个色彩丰富的游戏环境。由于居住区内环境的限制,今天的儿童很少有接触大自然的机会,所以可以通过居住区内儿童游戏空间的绿化配置,让儿童在游戏的同时增加接触大自然机会。

3、符合儿童游戏的心理特点。儿童虽然外外界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但同时也需要相当高的安全感,所以儿童游戏的空间需要让儿童感到安全和放松,既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也需要让儿童感到安全。

三、城市居住区的儿童游戏空间设计特点

一切行为的产生都离不开环境,游戏也需要在一定空间当中开展和进行,要想创造出儿童喜欢的游戏空间,需要站在儿童的角度来思考什么是他们喜欢的,需要的。而且目标要明确,在设计时除考虑儿童的年龄和心理还有游戏行为方式外,重要的就是要确定自己要为儿童创造什么样的空间氛围。通过以上的分析和实地考察我们会发现:由于儿童希望被关注,所以单一的、固定的游戏空间的使用频率并不高,而一些小区道路和宅间绿地是儿童经常玩耍和逗留的地方。因为,每天有很多人会聚集在哪遛弯、休闲,儿童可以和熟悉的小朋友一起玩,利于儿童的交往。而且心里上会有一种安全感和领域感,宅间绿地也在家长的视野之内,便于看护和照顾。但是由于宅间绿地的面积较小,不能固定和大型的游戏设施,容易有噪音打扰周围业主,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设施,例如:经济实用安全的沙坑,面积不要过大,7平方米左右以内即可。沙坑的边框尽量采用一些软质材料,也可以在沙坑旁边设置一些小座椅,供大人和儿童休息。居住区的道路旁也是儿童喜欢嬉戏的空间,因为那也十分热闹,儿童也会感觉受到关注,可以看到很多有趣的事情,但居住区道路附近也是人员出入量较大的地方,安全隐患比较多,安全性是设计这部分空间需要考虑的因素。居住区中心广场的绿地也是儿童喜欢游戏的空间,但是中心广场是居住区的活动中心,是人员活动较为多的地方也具有较多的功能区域,一般有儿童游戏、成人社交、闲谈、老年活动锻炼等。在设计是应注意将各功能空间进行划分避免干扰,不能硬性的划分,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空间,加强活动的流动性和渗透性。使各功能空间既有区分有想联系。还要增加安全性因素的考虑。

大部分居住区儿童游戏空间的使用率不高,儿童们喜欢在游戏场以外的地方玩耍,但毕竟统一设置游戏空间能把儿童聚集在一起,开始其他的游戏活动。所以在居住区规划游戏空间时可以结合中心广场去设置或在周围相对独立的空间中设置。这样可以提高使用的效率,在这样空间内儿童既可以游戏有可以受到关注和看到有趣的事情。

安全性是儿童游戏空间设计最重要的问题,一切设计都应以绝对的安全为标准,儿童身心发育并不成熟,对危险的感知力较差,所以需要设计师去特别的注意,例如:采用一些质地柔软的材料,减少硬质铺装等方式,为儿童创造一个安全的游戏环境。

四、结语

儿童是我们祖国的未来,寄托了我们的希望,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尤其是儿童时期对一个人的影响至关重要,影响了以后的性格和人生。游戏是童年时光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居住区的儿童游戏空间设计十分重要,设计师应该为儿童设计适合的游戏环境。儿童的角度出发,设计符合儿童心理和生理特点的游戏空间,具有安全性和冒险性还有创造性游戏空间。

一切都应在尊重儿童生理尺度和心理需求的基础上,以提高儿童与游戏空间与游戏设施的互动性,提高可参与性,创造出受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爱好的儿童喜爱的游戏空间,例如:群体游戏空间、独处空间等。设计师应为儿童营造一个既有趣味性又有安全性的游戏空间,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快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