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居住建筑集锦9篇

时间:2022-06-10 10:01:43

居住建筑

居住建筑范文1

【关键词】中式建筑;传统表达;建筑设计;居住文化

1 引言

建国初期我国的建筑以苏联式建筑发展居首,改革开放以后便更多的发展欧美现代式样的建筑风格,大量新型居住建筑设计丰富了我国的住宅建筑文化,使得设计一直处于巨变之中。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传统建筑风格得到长足发展,逐步形成古典同现代、生态同科技结合发展的特色建筑类型。本文从中式居住建筑自地基和周边环境到上部建筑设计原则入手,分析了总平面布置设计和建筑设计内容,探讨了中式住宅建筑规划设计情况。

2 对地基和周边环境的设计要求

中式居住建筑对地基和周边的环境讲究颇多,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优势非常重要,参见古式的住宅建筑,其不仅讲究建筑周边的交通环境,更多的考虑了风水、气象及日照等。地基的设计一般要求地势平坦,形状上要求规则,由于对风水近乎苛刻的要求,很多住宅建筑设计者要进行选址历史的考察,保证建设地区基础清洁明了。地理位置上通常选择交通较为便捷区域,要求周边环境充分照顾住宅楼的日照采光,使用日照的间隙造成视觉的通廊效果是常用的设计手段,以此来缩短建筑相对的距离。建筑整体选择南北的朝向,充分利用场地的长度和宽度,做到对占地面积的节约。中式居住建筑之中充分发挥水的灵性,能够让居住者感受的是清新自然,同自然的无比亲近。

3 中式居住规划设计原则

进行中式居住建筑方案的规划设计的时候,必须坚持人本主义设计原则,人性化的创造生态型的居住环境。现代中式居住建筑多采用我国传统形式的院落式组合依据的建筑布局,道路系统中人与车分道行动,保证便捷的同时充分考虑安全因素。通常要采用同景观设计和住宅建筑相结合室外活动场地的规划布置,重视垂直的绿化及空间立面的绿化生态设计理念,每户住宅都做到推窗即可见景,增加所设计住宅的景观价值和综合效益。环境空间之中都需要有水体的衬托,一方面是改善环境的质量,调节独立环境的小气候,另一方面融入传统的水灵动观念,汇集古典风韵。景观的布局之中要充分运用当地的园林建筑设计手法,以本土的风格装点住宅,营造出传统的园林建筑独特意境。济南中建集团完成的瀛园中式居住设计,就属于典型的中式规划居住设计类型,其依水而建,周围环绕柳树,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

4 总平面布置设计

4.1 建筑布局的中式设计

南北分排的布局设计是中式布局设计常用的手法,通过建筑物环绕围合形成既相对开放又有封闭态势的空间系统,这就是传统住宅庭院式的建筑结构较为突出的特色。设计建筑布局时既考虑相对的单体建筑独立性,充分考虑私人场所的独立空间要求和安全印象,同时要同周围建筑具有围合性,提升入住者归属感。

4.2 道路布局的设计

由于城市空间的紧张,建筑占地的限制,我国当前的居住建筑都难以实现完全人车分道运行系统的要求,而中式住宅建筑对这方面要求又较为严格,需要巧妙地进行道路规划布局设计。南北布局的居住建筑群中,比较常用的方法是设置东部入口小区广场,建立以广场作为基点,沿着中心区建筑完成环形的道路路线。南北部入口设置小区管理处,利用管理部门建筑截断道路,以停车场加以配合,但是当遇到紧急的情况的时候还可以移走停车场形成广阔的环形路线。居住区车辆进入小区之后沿道路直接进入居住住宅车库,设置多道尽端式的道路系统,减少车辆堵塞概率,进而控制居住区噪声干扰。

4.3 居住景观的设计

中式居住小区建设的灵魂就在于其生态环境,设计良好的环境一方面改善了居住者生活的质量,另一方面提高了居住建筑的品味,还可以为开发商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大量当前的中式居住建筑设计者同业主都开始追求现代的生态建筑设计目标,对于景观的设计不再拘泥于几何化模式方法,重视绿色情境中的自然生态。水灵动的充分发掘是现代中式居住景观常常追求的主题,其能够表现出丰富的古典水文化内涵和灵动的生态活力。居住环境的设计决不能简单设定为单一内容,通常要富含几组景观互相穿插,在园林建筑风格之中相互协调统一,结合传统住宅和现代生态建筑各自的优势。

5 中式建筑设计

5.1 中式建筑的常见户型特点

中式居住建筑的户型考虑的因素较多,主要是从人本主义思想出发,结合实地的建筑要求和建筑特色发展方向,综合选择。首先要做到各户都能够明卫、明厨、明厅且明卧的布局要求,实现居住环境日照采光的完美优势,保证居住者的生活情调。其次,朝向上要使得每个居住者户型都有两至三间房间在空间上是朝南向的,还要保证至少有两间居住的空间朝向所看到的景观质量。再次,基于我是窗地比足够要求的保证,适当设置大玻璃低窗台的窗户,内部设置防护栏杆,阳台到起居厅间用落地的玻璃门形式,以保证日照采光的良好性能和精致的景观视野。另外,每户都需要设置玄关形式的过渡空间,结合对储藏空间设计,继而避免开门即见厅的效果,营造出完美空间上的层次效果。汾阳市杏花村居住小区每个户型的外观以裙楼衬托主居住楼,典雅高贵,充分表征了传统文化的底蕴,同时融入现代建筑材料加以实现。

5.2 生态化设计理念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返璞归真思想在居住建筑以生态融入性能良好地表达了出来,成功的中式居住建筑对生态化设计的重视程度非常高。引入生态环境的设计手法,要设置每层窗外的飘板,一方面遮阳防噪声,另一方面将空调机组放置于室外并形成立体的绿化布置效果。除了融入环境还要运用环境,居住房屋顶部除了用大型屋面板进行装饰之外还加入太阳能收集系统装置,创造干净、环保而清洁的自然能源。

5.3 立面造型的风格特色

建筑的立面造型风格尤其可以展示中式建筑的东方建筑艺术及文化底蕴,加上现代化手段的运用,更能整合进富有代表性有机的元素,形成精细且有序的完整统一整体。色调上要注重蓝、白和灰的有机组合,线条上要中式点、线和面得搭配,运用南北方民居传统的使用技巧。竖向上分段处理,以简化的剪影形象辅以错落有致轮廓线完成上段对体现建筑的形和魂的作用;中段处以出彩的主墙面辅以低明度窗框衬托墙面,实现过渡联系段的意义;下段由于近人需要,其尺度要求非常严格,需要层次感分明而且细节上亮点细腻突出。

6 结语

目前已逐步形成现代结合古代、生态结合科技的特色建筑设计,对于中式居住建筑来说,其必须从建筑平面布置开始讲究,文章通过从中式居住建筑自地基和周边环境到上部建筑设计原则入手,分析了总平面布置设计和建筑设计内容,探讨了中式住宅建筑规划设计情况,为同行提供设计参考思路。

参考文献

[1]代国明,王川.传统空间意境在当代中式建筑创作中的营造[J].山西建筑,2011,28(12):118~119.

居住建筑范文2

1当前居住建筑节能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管理体制存在真空区。在实际的调查中发现,针对居住建筑的节能问题,一些管理部门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在节能管理的问题上各自为战,形成了一种“热闹非凡”的局面,但是缺乏深入的研究,在这种情况之下,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不具备普遍性,导致在发生问题的时候,互相推诿,责任主体难以落实到主要责任人的身上,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制度设计上的缺陷。为那些不法厂商留下了可乘之机,同时也有可能导致政府管理部门的腐败。一些劣质的施工材料乘机流入市场,躲过监管,对那些合格产品的生产销售厂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严重干扰了节能建筑市场的正常运作。1.2节能科技创新性不足。在我国推出居住建筑的节能理念之后,相关的技术支持、产品的种类,以及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却并未随着理念的提升而作出相应的改革与进步,当前一些节能设计的具体内容,仍旧存在着模仿、抄袭等问题,缺乏必要的节能设计突破。在实际的研究中发现,关于居住建筑的节能问题,一方面前期需要大量的投入,小型企业难以承受;另一方面,对于居住建筑的节能点,企业也缺乏相应的宣传和重视,导致主管部门的资源优势,施工的单位的实践能力,以及设计单位的推广服务,未能进行集中的优化,难以形成一股合力,影响了节能技术的发展和进步。1.3节能设计上存在漏洞。相比较西方那些发达国家,我国在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问题上,仍旧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这里通过举例内容即可进行说明。我国大部分采暖地区,所使用的都是围护结构的热耗功能,同那些气候相近的发达国家相比较,外墙的传热系数接近四倍,而门窗的空气渗透约为五倍。在发达国家,其实际的年采暖能耗,约相当于7.5kg/m2的标准煤,而我国的则需要约13.5kg/m2的标准煤,超过了发达国家一倍还要多。通过实际的调查研究分析可知,在我国的房屋建筑中,能源主要从保温隔热性较差的外墙、窗户和屋顶损失掉了。1.4政府缺乏必要的支持。在当前,我国的建筑节能仍旧处在一个起步的阶段,这就造成了一些居住建筑的设计起点较低,所使用的施工技术水平不高,以及相关的创新力度不强等问题。与此同时,国家在节能建筑上的开发力度,以及创新能力上的技术支持力度不够,根据有关资料的显示,当前居住建筑的节能在30%以上的时候,其支付的过程中,节能上的费用会导致整个房屋的造价提升在5%左右;而其节能效果达到50%的时候,整个房屋的造价则会提升在9%左右。在居住建筑造价提升的同时,政府却并未对这些内容给予相应的经济扶持,就会降低业主购买节能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了在现行节能标准下,对于居住建筑中存在的节能问题展开详细的说明,这里利用表格的形式,来对相关的问题进行探究。

2居住建筑节能技术的具体应用改进

2.1居住建筑墙体的节能。建筑的主体,主要是建筑的墙体,墙体的节能设计,和建筑的整体能耗息息相关。所以,在墙体的节能设计上,应该进行外保温和内保温的设计。首先,在墙体的内表面,应该加装相应的保温材料,经过这样的处理和操作,就能够使保温材料不会受到外界雨水的侵蚀,提升保温效果;墙体的外保温内容,主要是在外面进行保温材料的加装,同时覆盖上相应的防水材料,这样一方面能够减少太阳辐射对墙体所造成的损害,另一方面,也便于对建筑物的梁、柱、墙角等部位进行简易化的处理,可以降低热桥问题的发生频率,确保居住环境能够冬暖夏凉,减少墙体的应力损害。2.2居住建筑隔热的节能。在房屋建筑的隔热设计上,其主要的应用点为屋顶。根据实际的数据内容显示,太阳的辐射会直接作用于居住建筑的屋顶,而屋顶的隔热问题,对于我国南方地区的一些建筑十分重要。一种廉价的节能方法,就是采用空气层来进行隔热操作,这种方法的主要原理就是,通过对传热率进行降低,来达到隔热的目的,比较适合那些气候过于炎热的地区;同时,还有一种常用的架空型保温屋面,高效保温材料屋面,以及浮石砂保温屋面等,都可以对建筑的隔热节能,起到良好的应用效果。2.3采暖制冷节能技术。从节能的角度讲,应提高供暖(制冷)系统的效率,它包括设备本身的效率、管网传送的效率、用户端的计量以及室内环境的控制装置的效率等。这些都要求相应的行业在设计、安装、运行质量、节能系统调节、设备材料以及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采用高新技术。采用新型的保温材料包敷送暖管道,以减少管道的热损失。近年来低温地板辐射技术己被证明节能效果比较好,它主要采用的是交联聚乙烯管来作为通水管,并且利用特殊化的方式,在使用上进行了双向循环盘于地面层内,在冬季的时候,能够向管内供低温热水;而到夏季的时候,则可以输入冷水用以降低地表温度;该技术与对流散热为主的散热器相比,具有室内温度分布均匀,舒适、节能、易计量、维护方便等优点。同时,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平衡阀,以及一些专用的智能仪表,来对管网的流量进行分配,这样既能够提升供暖的质量,同时也能够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3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建筑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以及居民生态环保意识理念的不断强化,在未来的建筑内容中,节能将会是一项最为重要的发展任务,所以相关的从业人员,必须要从当下做起,把握住节能的问题,从根本上改善建筑的营造模式,提升建筑的居住质量,进而推动建筑行业的持续性发展。

作者:黄元明 单位:广西富盟工程设计有限公司百色分公司

参考文献

[1]余彦洲.现行节能标准下居住建筑节能相关问题的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5.

居住建筑范文3

关键词:居住小区 公共建筑 设计

中图分类号:TU113.6+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building service facilities is perfect or not, also become the new century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design research, one of the significant issues people urgently need to be watched closel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sidential area public buildings the configuration and its external space design requirements, and put forward the residential area public buildings design method.

Key words: public architecture design of residential area

当前居住水平的高低不仅取决于住房的功能和面积, 人们还非常看重小区的环境建设, 如商业服务设施、 文化体育设施、 老人与儿童活动设施、 绿化、 景现、 物业管理等综合指标和科技含量。如果说以前人们只是选择一种生活空间, 而现在人们不仅只限于选择一种生活空间, 还在塑造一种生活方式。其中, 公共建筑服务设施的发展完善与否, 亦成为新世纪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迫切需要人们予以密切关注。

一、居住小区公共建筑的形态及其外部空间设计要求

居住小区公共建筑的空间形态设计除满足功能需求外,更多地应满足归属性原则。 归属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源自于人对母体的眷恋。 将这种眷恋扩展到建筑学领域,就是我们要讨论的归属感 。在大量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在实际过程中设计出具有归属感的空间形态必须具备以下四条准则:

1、建筑与空间满足宜人的尺度和比例

尺度比例具备强烈的视觉冲击 。我们一进入某个空间里就能感觉到尺度的存在,不同的尺度将给我们带来截然不同的空间感受。 空间是建筑艺术最重要的内涵。

2、具有视觉兴奋点的景观布置

在一些旧居住小区是很难找到视觉兴奋点的,满眼都是排列整齐的一模一样的行列式住宅。 随着人民生活的日益提高,精神上的需求越来越重要,新的居住小区都或多或少对景观进行了考虑,效果怎样不一定,但这种意识给设计人员提出了新课题。 小区入口越来越成为一个设计的重点,有特色的小区入口是小区可识别性的一个重要来源。

3、个性化的建筑设计

在统一协调的前提下,个性化的小区公共建筑是丰富空间的一个重要途径。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使公共建筑具有个性,如与众不同的造型,色彩的创造性运用,不同材料的搭配等。

4、特定场所的营建

场所是小区居民的室外共享起居室。 出色的场所设计必然能够提高小区空间的质量,增加小区空间形态的可识别性和归属感。 当今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小区白天公共建筑的主要使用者为老人和小孩,我们应从他们的需求上合理布置场地。

二、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方法

1、市政公用类公共建筑

这类公共建筑是小区得以良性循环的基础设施,如垃圾站、 公共厕所、车库等。

(1)车库是个老大难问题, 现在一般有下列两种布置方式 :分散布置 、集中布置。 对于多层住宅, 可以将其底层作为自行车库进行分散布置 ,每户一间 ,也可以集中布置, 集中车库宜布置在组团的出入口 ,这样存车取车均不须走回头路了。 而对于高层住宅, 车库一般设于底下或半地下层。 有些小区采取室外集中停车的方式, 经过设计的车棚不,仅没有破坏环境, 其高技的外观还可以成为小区独特的风景线。

(2)公共厕所不宜单独设置, 宜和其它类型的公建联合设置, 如商业服务设施, 小区活动中心 。它应布置在容易找到又相对隐蔽的地方, 所以将其布置在沿街又不正面对街, 街上设置明显标志。

(3)垃圾站人人讨厌却又离不开它。 目前最常用的方法还是垃圾袋装化 ,在每个住宅楼前设有盖垃圾桶, 由物业管理部门统一收取,运至垃圾站。

2、商业建筑设计

相对于规模大、 档次高的都市型商业和区域型商业, 如百货中心 、大型综合超市而言, 小区商业规模小、 布局分散, 往往处于从属地位而不为人们所重视。 但是小区商业在整个城市商业分工中与居民生活最贴近,为居民的日常生活和购物提供了最直接的服务, 特别在城市扩张后的边缘地区, 新辟的住区较为密集, 而相应的配套商业还不够完善, 因此小区商业在居民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 。小区商业作为建筑设计的一个专门分类, 其重要性也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小区商业与其他商业类型相比有其特殊的一面, 首先, 小区商业所包含的内容通常都是居民日常生活所需, 诸如涉及面较广的各类便利店、 药店、 音像店、 花店、 面包屋、 美容美发、 书店、 家居饰品、餐饮等等, 这些商业服务场所往往由于规模小, 所需的面积也较少。其次,为了给居民提供方便的服务小区商业要考虑合理的服务半径, 通常服务半径不宜超过500m 。另外社区商业作为整个房地产业的一部分, 还要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 即其本身作为商品也要做到商业价值的最大化, 要能够顺利销售或租赁出去。 因此, 要做好小区商业就必须对其内在规律有深入的了解和认知。

3、邻里交往类公共建筑

这类公共建筑宜和小区中央绿地结合布置,并和商业服务设施共同构成小区公共中心 。如果把居住小区看作城市的细胞,那么小区公共中心就是这个细胞的细胞核,为整个细胞提供养分。 商业服务设施提供的是物质养分,而邻里交往类设施则提供精神养分。 事实上,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类公建己显得越来越重要。 其规模应该扩大,形式应该多样化。 小区公共中心现在已形成一种模式:商业服务设施从小区主入口开始向小区内部纵深沿街展开直至小区公共活动中心,而且是连续布置,就如动脉和心脏相连。 作为邻里交往类设施,这一类公建供居民交往所用,它们有许多名称:居民活动中心、 俱乐部、 会所、 邻里中心等 。其功能 、性质差不多,具有人情味是其规划布置的重点。

4、教育保育公共建筑

这是幼儿受保养,青少年受基础教育的场所。 属居住小区级的建筑类型有托儿所 、幼儿园和小学。 托儿所和幼儿园宜联合设置这样既可以节约住区用地也便于家长的接送。 在规划布置中,考虑到安全性和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托幼建筑应满足以下条件:

(1) 幼托宜布置在小区中心和入口位置,其服务半径应控制在三百米以内,便于家长接送。

(2)幼托前应留有一定规模的场地以供幼儿室外活动之用,使其得到更多的阳光和新鲜空气。

(3) 幼托所处的环境应保持相对安静,不能有噪声干扰 。

(4)当幼托联合设置时也应相互隔开,避免互相影响小学在规划布置时,应考虑到其本身也是一个噪声源。 若单纯从服务半径考虑,将其置于小区中心,对居民干扰就比较大。 因此,许多居住小区将小学布置在小区翼侧,这样在合理的服务半径下,就能保证小学对居民生活最小的干扰 另外小学规划布置还应满足以下条件:第一,学生上学不应穿越城市道路;第二,其服务半径应控制在五百米以内,有方便的道路连接和明显的出入口;第三,学校应有良好的日照和通风条件;第四,远离铁路 、城市干道和其他噪声源。

总之,小区规划应充分注意设置配套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在布置上考虑居民生活要求和行为轨迹,分级设置, 满足服务半径要求。 如小区级商业服务设施布置成外向型, 设在人流交通必经之路的出入口附近, 使居民顺道购物甚感方便。 自行车存放和垃圾处理是小区服务的关键问题:自行车库可采用集中与分散布置方式, 可利用院落中的半地下室、 楼幢间的低层库、 住宅底层以及高架平台下部等; 附设于住宅楼梯平台的三角形垃圾道常堵塞,可将垃圾道改设在住宅内部服务阳台处, 避免公共场所的交叉污染。另外, 在实际设计中, 经常把一些小区公共建筑联合设置, 结合绿地构成小区公共中心。 它的意义远不止功能层面, 它能丰富小区的整体形象, 使小区富有特征, 从而产生可识别性和归属感, 成为居民的场所。 而在许多小区规划中, 公建按其功能的不同被安置在不同的地块里, 而缺少形态方面的考虑 所以在做公共中心时, 要有整体的概念,使其与整个小区环境有机结合, 创造富有空间特色的小区公共空间。

参考文献:

[1] 吴蔚. 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研究[J]. 价值工程, 2011,(09)

居住建筑范文4

任何传统都是具有两面性的。丹下健三这样看待传统:“为把传统印象创造,就必须加进否定传统阻止其形式化的动力。传统必须被破坏,传统和破坏的辩证统一就是创造的基础。”因此,对待传统,应该以传统所蕴含的哲学真理为基础,而不能只是简单肤浅地模仿其表面形式,应该从感性认知到理性分析辩证地继承传统的优秀内涵,而不能只是简单一味地再现传统的形式与特征。现代建筑设计对待传统庭院空间只能继承其精华,必须摒弃带有局限性的表面形式,同时结合新的时代与个性化生活方式下的精神与物质需求,创造出新的庭院空间内容与形式。

1.传统庭院空间的局限性

传统居住类庭院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其中所包含的很多优秀的设计理念与手法仍值得我们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继承和借鉴。但传统庭院毕竟是经历了几千年封建中央集权制社会形态下的精神与物质需求的产物,也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强调君权礼制为中心,导致其轻视物质利益,轻视科学技术的倾向,阻碍了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给建筑科学的发展带来负面作用。另一方面,中国传统道家文化也有很多类似“无为而治”、“不与天争”的消极成分,在建筑设计的理论与实践方面则表现为经验主义、观念保守以及缺乏创新。因此,应尽可能避免这种负面影响。

2.个人行为心理和功能需求

传统居住类庭院空间具有较强的功能适应性。传统庭院的各功能空间是由其相对独立又互有联系的构成要素通过围合限定而成的,并通过动态变化中人的行为流线来组织各个功能空间。在当代建筑设计中,我们可以借鉴这种手法,考虑人的行为层面,根据需要灵活划分与连接不同的功能空间,从而又引导人的行为。其次,传统庭院空间具有较强流动性。传统庭院通过改变其空间的开敞程度及各要素的组合排列等方式对空间流线进行引导与划分,这样既能有效分隔人流,又能增强空间亲和力,减弱人由于长时间行走而产生的疲劳厌烦心理。在当代建筑中,可借鉴这种手法来引导划分空间流线,增强空间吸引力。

二、结语

居住建筑范文5

关键词:老年人;建筑设计;需求;景观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面对我国老年人日益增多,老龄化现象日益加剧的现状,在建筑设计上更应该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为主,这也是当前发展老年人设施建设重点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建成的服务于老年人的社会机构有很多,但是大部分还是没有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心理和身体等特点,忽视了老年人的需求。对于老年人来说,更趋向于在一个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里生活,配套设施相对完善,因此,老年人建筑更应以体现人性化的设计为主。

一、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变化分析

老年人阶段的心理和生理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变化又因人而异。有的老人退休后进入老年大学,学习书法,学习舞蹈,有的老人则更希望安静的多与家人相处。我们在建筑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这些变化和特点。1、信息的需求。老年人活动空间较小,但仍需获取社会信息,了解周围变化、市场行情,了解世情。

2、社会关怀理解和环境支持的需求。老年人渴望相互交往获得参与社会的平等机会,生活上则喜欢安静,但不希望寂寞。

3、工作的需求:这对于退休的老年人更强烈,他们多数希望再次从事工作,以体现自身价值。

4、依存的需求:老年人往往对家庭生活依存心理加强,希望有亲人照顾,外出就医有人陪伴。

5、和睦的需求:老年人所处的社会角色、人际交往关系的巨大变迁,使之常常会有孤独感和寂寞感,需要亲朋好友的交往。

6、支配的需求:老年人原来多为一家之主,掌握家中的支配权.但由于年老后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老年人的家庭地位、支配权都可能受到影响.这也可能造成老年人的苦恼。

7、尊重的需求: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可能会情绪低落,如果得不到尊重,就会产生悲观情绪,甚至不愿出门,长期下去,则会引起抑郁和消沉,埋下疾病的祸根。

8、求偶的需求:丧偶对于老年人来说是极其沉重的打击,心理表现无助,希望有人照顾。

二、适合老年人的公共设施设置考虑到老年人体能及心理的特征,按照自理、介助到介护不同的生活状态,设置必要的医疗、娱乐、文教、社交、供应、管理等公共设施,组成健全的生活保障网络系统。

1、考虑到要弥补老年人减退和丧失的身体机能,基地内的道路系统及交通组织上应以保护老年人的行动为前提,避免可能发生的环境伤害。采用人车分流或部分分流的道路交通结构,增强安全感,消除隐患。

2、要合理安排适合老年人的公共服务项目,如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中心、老年医疗急救康复中心等,为老年人提供综合性的文化休闲活动,并能针对老年人的体能和常见病,提供相应的疗养设施和方便服务条件。

3、基地应有足够面积的室外活动场所,保证老年人户外活动的需要。而且室外环境平坦、视野开阔,与庭院结合绿化、造园,组合成若干个户外活动中心。适当布置一些建筑小品,如绿化、喷泉、凉亭、长廊等,同时备设坐椅、灯具及活动设施等,为老年人提供具有安全特征的用来休息、交谈、散步、晨练的户外场所。

三、老年人建筑设计要点

1、建筑设计要从老年人的安全出发,按照“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进行相对完善的综合考虑,增加生活上的安全系数,为老人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老年人由于生理老化,腿、脚动作逐渐变得不灵活,所以室内地面材料要求防滑,并排除高差和门槛;由于老年人的判别力、行动力急剧减退,所以室内应安装紧急呼叫装置,可以方便、及时地或自动地发出警报,使老人在紧急、危险的情况下能够得到及时救助;在卫生间设置安全抓杆等必要的辅助设施,门最好设平开门,向外开启,并留有观察窗口,安装双向开启的插销;设置夜视灯,避免夜间老人起床摔倒。

2、建筑设计要从老人的心理出发,对各个功能空间大小进行控制,避免空间过大或过小对老人心理造成不适。

在各个使用功能空间之间连接部分的过道宽度一般保持在净宽1.8M,这样既可以步行通过也可以轮椅通过;通过式走道两侧墙面0.90m和0.65m高处宜设φ40~50mm的圆杆横向扶手,走道两侧墙面下部应设0.35m高的护墙板;老年人在行动中会有乏力感,体现在起立、下蹲比较困难,一般在需要起立、下蹲、坐、卧等地方设置与地面平行的安全抓杆两根相对地面标高0.3m和0.85m左右,两根相互垂直设置,或平行设置。在楼梯设置上,按照建筑设计专项规范《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JGJ122-99,《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GB/T50340-2003中的规定,楼梯踏步宽度大于等于300mm,踏步高度小于等于130mm。而且在建筑层数上面也有相应的限制,三层以上则需设置电梯等。3、建筑设计要从老年人的需求出发,设计上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和个人护理的需要。在建筑材料选择方面,使用贴近自然的材料,并注意使老人的居室、卫生间、厨房容易清洁。在建筑色彩上考虑老年人的心理特征,采用清新、明快、温暖的色调。老年人居室的色彩搭配应考虑个人爱好,因人而异。但要注意居室大色调的协调把握。比如在强调老人居室的厚重感时,要防止产生压抑感,居室的陈设不能一律呈灰暗色,而忽略明快、舒展的设计;在尊重老年人的色彩喜好时,尽量避免大面积的深颜色,以避免死板、沉闷感。另外老年人喜欢清净,居室的隔音性能要好。在老年人的居住空间里,家具十分重要,要具备宜人的功效,其形式的美感、色彩的刺激要符合老年人的审美经验和个性差异。而且老年人在室内的时间长,所以居室要考虑到日照、通风、采光和换气,让起居生活空间能直通阳光。同时设置种植菜地等区域,鼓励老年人发挥余热,根据老人们各自的体力情况,参加力所能及的养花、栽树、种蔬菜等趣味性劳动,增添生活的乐趣,从而为老年人身心健康、安度晚年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四、老年人建筑的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上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进行设计。将现在流行的园林设计手法用自然式的表现方法表达出来,给人营造一个丰富而有富于变化的环境。在不同的区域用孤植、群植、丛植等种植方式,来体现植物的个体美、群体美,从而营造一个自然的氛围。在植物搭配上,尽量体现季相变化,形成了“春花、夏荫、秋果、冬绿”的效果。并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景物、材料,不仅具有一定的地方传统,而且使老年人不感到陌生,带来愉悦放松的感觉。五、结语

中华民族素有尊老扶幼的传统美德。因此,我们设计者应结合具体实际,为老年人参与行为,进行周密的规划、组织与设计,保证他们具有年轻人的平等参与机会。根据老年人对设施的多样化要求提供现代化的配套设施,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各种需求,争取达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设计目标,为老年人营造一个美好的居住环境,这不仅是老年族群的需要,也是社会文明建设的需要,更是每一建筑师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索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JGJ122―99

[2]《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GB/T50340-2003

居住建筑范文6

近年来,本人在高校建筑学专业高年级教研组承担着住宅设计、居住区规划设计以及居住设计原理等课程的教学工作,通过与教授的磨合,以及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和值得改进的空间。无论是教者,还是学者,都认为大四上学期是个“多事之秋”。一方面学习内容信息量巨大,往往老师觉得上课时间不够讲,学生则叫苦前“识”已忘,后“识”难明。而传统教学模式———周而复始的师徒学艺式的图纸交流,在空间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被动的学习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缺少生动活泼的创新和突破。从传统课程设置来看,居住建筑设计、小区规划和施工图设计内容各自为政,缺乏有机联系。早先在小区规划之后的施工图环节往往允许学生自选规模合适的民用建筑,而今网络资源丰富,出现了个别故意的“张冠李戴”现象。如果设计教学仍然只满足于五年、十年不变的基本教学要求,则会被时代远远抛在后面。如果能将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融入到设计要求中,则一方面督促教师不断自主的学习和掌握新理念,一方面能提供激发学生创新和主动学习的契机。

2教学改革

目前,全国不少建筑院校已经从相关的教学改革中取得了适应自身特点的成果。例如东南大学建立了教授工作室制度,在四年级设置了住区设计、城市设计、大型公建、学科交叉等四类课题;中国矿业大学则将住宅设计原理和居住区设计原理整合成“个人与家庭”“邻里与小区”“住宅单体建筑与居住环境”三个阶段进行讲授。南京工业大学则在教学的环环相扣上下足了功夫,授课方式也采用了多种手段相结合。这些成功的教学改革实践给了我们不少启发和借鉴。针对前述问题,我们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程整合、更新授课内容及进度安排为手段,对教学安排和教学方法进行了试改。

1)化零为整的课程整合。

具体方案是将居住设计原理、住宅设计、城市及住区规划原理、居住区规划以及施工图设计纳入到城市人居环境设计的大范畴内。作为理论先修课程,住区规划和住宅设计是核心设计环节;施工图则作为实践加强环节。这些课程课时总量巨大,可以在理论课结束后在假期布置过渡性的任务,以设问的手段引导学生通过实习或假期调研等方式实现下一阶段的知识衔接。在住宅设计和小区规划设计阶段,传统教学曾采用将住宅户型作为开端以作为学生从单体设计到群体空间规划的转换,但有悖于小区规划的实际操作过程。为使学生更早适应社会的实践需求,同时形成整体的城市居住环境设计理念,设计教学环节从小区开始,由城市肌理和周边环境关系入手,从住宅楼到住宅户型设计,最后根据户型设计调整方案,完成住宅小区整体的设计任务。

2)化整为零的分段分层次授课教学。

由于知识点繁多,在住区规划设计和住宅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摒弃了一次大课讲完所有内容的教学方式,将课程细分为相互连贯的若干个阶段:居住区规划集中授课—社会调研与案例构思汇报—技术指标与规范解读等专题多点展开—住宅设计集中授课—住宅精细化、可持续性等专题多点分次展开—住宅施工图集中授课—设计流程、规范解读等多点分次展开。如此分阶段分层次授课,明确每个阶段的时间和进度安排、目标和要求,便于学生吸收理解知识点。

3)点线面结合展开比较式教学。

“点”是指一对一的单独辅导,“线”是指对三五个有相同问题的学生进行随机评讲,“面”则是指阶段性全组或全班集中授课。传统设计教学以点式辅导为绝对主导,单一的教学方式,使缺乏主动交流意识的学生相互之间“互不干涉”,等到最后评图阶段往往收效甚微。因此,我们尝试将评图贯穿教学始终,在任何必要的时候(比如点对点教学时发现某个问题在三个以上同学方案中都出现过),可立即将相关同学召集起来,将作业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归类,“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也可以在阶段性成果展示的时候,以集体观摩的方式让学生相互比较,自行找出彼此的优劣。我们发现,学生的好胜心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对方案陈述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有所提升。

4)对新知识进行专题研讨的开放式教学。

学习应基于有指导的发现,而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住宅产业在近些年发生极大的变化,新技术和新需求层出不穷,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知识的更新。笔者在教学任务书和授课过程中,试加入一些迎合当前发展需求的专题:“住宅精细化设计”和“老年住宅”以及以日本集合住宅为代表的住区可持续性探索等,主要推荐相关书籍和案例供学生课下研究。在指导过程中结合每个同学的具体兴趣点和知识吸收程度,对相关疑问进行解答,并通过研讨、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同学深入思考,贯彻理念。笔者发现学生在这一开放性环节常常能找到极强的代入感,他们从身边的家人或者居住环境着眼,找到了本次设计的切入点和闪光点。

5)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强化施工图等实践环节的训练。

长期以来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都反馈,就业者走上工作岗位后最先接触的往往是施工图,好的施工图基础会使其工作立即上手从而脱颖而出。传统课程中常常将施工图时间压缩至4周甚至放在暑期实践,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因此在改革后施工图的分量增加,由原有4周变为8周,就是为了通过重点强化训练使学生真正熟练掌握施工图设计和绘制技巧。除上文所提常规“点、线、面”授课方式外,还请来结构老师就住宅剪力墙布置进行专门授课和课外一对一的辅导,并且邀请设计院资深高级工程师开展施工图讲座,将住宅楼施工图的制图规范、结构布置、设备要求、楼电梯以及地下室等等难点细致拆开解读,最后就施工图CAD线型、比例等文本要求进行详细示范,并试点性辅导Revit进行绘图,以便更快和社会接轨。

3结语

居住建筑范文7

条件、环境条件宁夏中北部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春迟夏短,秋早冬长,冬寒而漫长一年采暖期约152天。昼夜温差大,雨雪稀少,蒸发强烈,年蒸发量在1700~2500毫米,风大沙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800小时~3000小时,是中国太阳辐射和日照时数最多的地区之一。年平均降水量180毫米左右,无霜期185天左右。气候条件划分为严寒与寒冷气候带。宁夏中北部地区农村地广人稀,住户与住户之间相对分散,远离城市、远离热电厂,天然气管道、自来水管道、集中供暖管路距离远因投入太大,无法做到乡乡、村村、户户都通天然气自来水集中供暖。宁夏中北部地区在生活、取暖、节能等方面,依靠地理、气候、环境、优势合理应用从而达到节能与环保。

2建筑节能要求

建筑节能的主题是减少建筑耗能,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建筑节能必需以不影响人们感觉舒适度为前提,即室内温度冬季不低于18℃,夏季不高于26℃。为此建筑节能势在必行。

3居住建筑节能方法

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入户门、外窗、阳台门窗的选择;外墙内保温、外墙外保温、混合保温;太阳能供热采暖;辅助热源;风光互补发电。4入户门、外窗、阳台门窗的节能入户门选用多功能用户门,其同时具有防盗、防火、保温、隔音等功能。窗的主要功能是采光和通风。在各类建筑窗中,塑料窗在保温节能方面有着优良的性能。外窗及阳台窗采用中空玻璃塑钢窗。中空玻璃它的性能特点:具有良好的隔热、隔音、保温、防结露、降低冷辐射和安全性能。因此中空玻璃具有的保温节能、隔音以及防霜的功能使室外气温在-30℃以下,室内温度达18℃,相对湿度达到85%以上,夹层中也不会结霜而影响视线和采光。节能入户门、外窗、阳台门窗与单层玻璃普通的门窗相比节能72%以上。

5外墙外保温、外墙内保温、混合保温

(1)外墙外保温:将绝热材料复合在承重墙外侧,其建筑的热稳定性能好这有利于提高墙体的防水和气密性,使墙体潮湿情况得到改善,使室内温度保持稳定。外墙保温技术的发展与节能材料的革新是密不可分的,建筑节能是以足够的保温绝热材料做基础,以发展节能材料为前提,节能材料的发展又必须与外墙保温技术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为此综合考虑宁夏中北部地区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为摄氏零下6度以下,外墙外保温做法较符合宁夏中北部地区气候条件。实践证明夏季墙体的外保温,能够减少太阳辐射热和室外热空气与外墙的表面热量。在采暖期间采用适当厚度的外墙外保温,可节约失散热能75%。(2)外墙内保温:一般采用在外墙的内侧覆盖保温水泥砂浆墙面、白灰墙面、彩装模等保温材料,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或同时使用几种方法,都能使建筑达到保温节能作用。常使用的外墙内保温方法如下:①砂浆抹面法:用水泥、砂、水和外加剂等按一定比例,充分混合均匀后抹涂于墙上的砂浆;②混合砂浆法:用水泥、石灰、砂子、水、混合搅拌,涂抹到内墙壁上用于内墙壁的找平处理;③石膏建材:运用于内墙涂料与涂装的找平;④彩装膜:是一种新装饰材料,它以简单便捷的贴膜形式,在墙壁、水泥墙上直接粘贴,无接头。其保温性、耐温性良好,具有较好的隔热、防水、隔音及防火作用。(3)混合保温:是指外墙内保温与外墙外保温同时使用的保温方式,它的优点避免了外墙内保温的缺点,又加强了外墙外保温的优点,同时使建筑更加保温、防潮、防水、隔音、防火、在坚固的同时提高节能效率,可节约热能80%以上。

6太阳能热水、太阳能采暖、辅助热源、风光互补发电

(1)太阳能热水:是一种把太阳能集热器中的热水温水排放出来用于生活用水,其优点是一年四季都能够满足居民一家一户的生活用水,节约大量的能源。(2)太阳能采暖:太阳能采暖一种是把太阳集热器中的温水和水热泵结合起来,由太阳集热器给水热泵提供温水,再由水热泵加热增高温度能够满足要求后给室内采暖提供热源。根据当地气候特点,一年内有一个月为严寒冷冻天气,假如增加太阳能集热器的采光板的面积还无法满足采暖要求时。就要临时启动辅助热源或水热泵系统才能达到要求。在初冬和冬末初春时期是太阳能的高效期它既能够保证生活用水也能保证正常的供暖。这时水热泵停止工作。为此,太阳能采暖既节约了大量的能源又解决了当地农村建筑室内采暖的问题。是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3)辅助热源:由于天气的影响,太阳能采暖具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为确保采暖的可靠性,必须增设辅助热源。辅助热源根据当地的条件选择,可选择电加热,水热泵或生物热能等。当地秸秆、柴薪丰富,在安装使用辅助热源时应首选生物热能。对于秸秆、柴薪丰富的普通家庭应采用生物热能辅助热源。对于家庭条件好或秸秆、柴薪缺少的家庭应采用水热泵、电或煤炭作为辅助能源。(4)风光互补发电:根据宁夏气候特点,气候干燥,风多风力大。年平均日照时数2800小时~3000小时,太阳光充足,采用风力和太阳能发电互补的形式发电。它将电能的一部分作为照明灯用电,而冬季将另一部分再转换为热能供暖。这既提供了照明灯的电能和辅助热源又节约了外购的电能。

7结束语

居住建筑范文8

关键词:新农村规划建设;居住建筑设计;建筑统计

数据表明我国房屋总建筑面积较大,农村房屋建筑面积达到总建筑面积的60%以上,我国农村房屋建设未进行科学规划以及整体管理,大多数房屋按照传统观念设计,因此在房屋构造、样式方面没有太大区别,并未发现房屋在空间结构、生活起居便利性、房屋使用期限、房屋建筑设计、节能环保等方面发现较为明显的问题。

1建筑样式以及功能性

大多数农村民居在建筑过程中并未对装修方面客观对待。很多农民朋友尚未进行过建筑装修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建房时通常采取模仿其他城市中已有建筑,而城市中建筑大多体现出了时尚性,城市店铺通常采用大玻璃门,大玻璃窗的方式,然而农民在居住建筑中照搬这种方式,体现出与农村民居不匹配的功能,这种形式与农村民居不协调;一些城市中已经落实的建筑样式在农村中依然使用,例如,现如今城市中已经不使用外墙瓷砖的方式,然而农村依然在建筑中使用此种方式,一些乡村政府要求村镇规划建筑设计必须采取外墙瓷砖方式,然而这种样式已经落后,并且造成了建筑成本的提升,一些农村居住建筑采取仿古装饰,在屋顶添加类似庙宇屋顶的装饰物,导致建筑物整体有失美感。传统的建筑经验影响了人们在进行农村建筑时忽略了主观个性意见,并且也忽视了自身审美意识以及专业性建筑设计因素。人们面临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开始追求各种时尚、靓丽的外形,对于居住建设的功能性并未重视,在建筑设计时一味强调宽敞、明亮的效果,而实用性往往难以达到,房屋建设仅仅体现出城镇化的统一标准,尚未进行个性化建设。一些人在进行农村房屋建筑设计时将城市环境布局特点考虑在内,并未针对农村环境布局进行规划,或者将城市建筑直接复制到农村来,在农村环境下这种建筑设计并不适用。一些农民朋友注重空间结构的扩大,而将其他实用较强的空间白白浪费,例如在进行楼梯设计时,楼梯结构设计的不符合规范,导致楼梯空间较窄,上楼下楼较为陡峭,小孩以及老人在使用过程中极易发生危险。所以建筑方案的确定应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农村建筑应体现出个性化,例如适宜存放农机具的宽敞庭院。农村住宅建设中不断推广沼气池的使用,农村住宅平面设计时应将沼气池连接厨房、猪圈、厕所,这种方式能够有利于管线设计和日常使用的便利性。农村住宅建设应体现出与实际生活需要的匹配性,在达到生活的便利性基础上再追求外观形象的设计。

2建筑使用期限的持久性

经过对农村居民建筑的调研发现,农村居民建筑在建造地基时通常结合泥瓦匠自身经验,此种房屋建筑不符合规范,并且有较为明显的安全隐患,依靠经验建造地基通常会导致地基不牢固,不能够承受整体房屋建设,房屋居住寿命将减少,与此同时建造过程未进行科学性的抗震设计,使建筑不具有抗震功能。结构设计体现出了较多突出问题,梁的跨度通常较大,而梁的截面较小。楼板配筋方面,误以为主要钢筋将发挥较大作用,而构造配筋受到忽视。农民对房屋建设大多追求功能性而忽视了安全性,使用期限较短。面临人们收入的增加以及相应物质水平的提升,农民在平房上面继续建设多层小楼,此种建筑方式会大大降低房屋的使用寿命。

3建筑外观方面

大多数农村居民在进行房屋建设以及装修方面,不采取理性的规划,通常是按照城市中的建设和装修方式,将城市中建筑采用的大玻璃窗安置在农村居住建筑上,在日常使用中为生活制造很多不便,而大玻璃窗的造价较高,从而提升了房屋建设成本,一些农村居民看到外墙粘贴马赛克很时尚,于是将其照搬到农村房屋中,但是马赛克墙砖成本较高,伴随时间的推移马赛克容易出现脱落,为外墙墙体带来不美观的外观体验。一些农村居民将房顶修建成类似古建筑形状,还有的居民为房顶添加庙宇装饰,此种房屋外观与居住环境整体不协调。

4建筑浪费资源现象

我国占地面积较广,资源辽阔,但是伴随着我国人口较多的特点,平均到每个人身上占有的资源很有限,而资源具有不可再生的性质,尤其是土地不可再生,面临我国当前人口数量较多的状态,人均占地面积非常少,因此房屋建筑时在注重房屋格局设计的同时应考虑到土地资源的节约使用,尽量在最小的土地面积上设计出适合居住的房屋。农村建筑不应照搬城市建筑,应根据农村环境特点采用地方材料,施工技术应采取简单、便捷的方式,不提倡进行繁琐的建筑设计和装修设计。面对完善的功能性、科学的布局以及结构方面的安全,应要求功能空间采光良好并保持通风。应节约建筑材料的使用,节省能源占用,逐步将房屋建设造价压至最低水平。为农村建设出具有乡土文化气息的农村住宅。

(1)节能意识缺失。很多农民朋友一直以来头脑中传统思想较为严重,认为我国资源丰富,可以供人们无限制的使用下去,然而他们并未关注我国国情以及当前全世界的能源问题,因此在农村建筑过程中并未考虑节能方面;

(2)缺乏相应节能技术。农民朋友们缺少专业的节能理论知识以及实践经验。农民朋友不知该选择何种方式达到节能效果。例如,平房建筑体系一般高于城市多层建筑,然而在相同保温条件下,平房建筑耗费能源高于城市多层建筑,至少高出10%到30%左右,同时围护结构略显单薄,外墙相当部分显示出240mm厚砖墙,屋顶不采用保温隔热措施;一些农民朋友仅仅要求宽敞、光线足,将门窗均采用大玻璃设计,窗强面积对比一般超过0.5,导致并不能起到很好的保温隔热效果,很多农民朋友在建筑材料上选择廉价的门窗,结果造成农村居住建筑保温隔热效果较差。

5针对农村居住建筑设计凸显矛盾的应对措施

上文提到,我国农村建筑规模占据我国整体建筑规模较大面积,农村居住建筑设计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整体面貌,更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一部分,所以,各级政府、有关专家都应重视农村居住建设事业。

(1)各级政府部门对于农村居住建筑设计工作应进行整体规划,在农村小康系统工程中逐步渗透农村居住建筑建设工作,施行统一管理,为农村居住建筑呈现出可持续发展性、科学性;

(2)各级政府应努力提升农民的建筑知识,可以开展科普讲座或者技术人员下基层为农民讲解建筑常识,重点在于房屋抗震结构、抗震原理、房屋结构知识、房屋装修、建筑节能等方面,引导农民积极的科学建房,使其达到安全、适用、美观、环保的效果,体验小康住宅,为小康社会的实现带来基本房屋保障。

6结束语

居住建筑范文9

关键词:居住区 商业建筑 设计理念

改革开放以来,房地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住宅已成为居民新的消费热点。在居住区规划和住宅的设计中积极推进“以人为本”的设计创新理念,创造具有地方特色、设备完善、达到21 世纪现代化居住标准的住宅是摆在建筑师面前的迫切任务。居住区商业建筑与居民的生活联系紧密而且增强了居住区的开放性和活力,对其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我国居住区商业建筑发展历程

20 世纪80 年代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为住宅及居住区商业建筑的建设发展带来了契机,使之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在此之前,居住区的商业建筑比较简单,布局模式大多为单一的行列式布局,且数量不多。到了90 年代后,居住区的商业建筑设计逐步得到重视,居住区开始有了超级市场、复合型商业建筑、步行街和购物中心等,这种变化反映了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从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过渡到关注生活质量这一层面。

我国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我国居住区商业建筑在设计上的状况总体说来,在“商”与“住”两个方面存在矛盾。尤其对其建筑设计而言,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内部空间处理不当。有些居住区商业建筑的空间处理较为草率,平面局促,不符合商业建筑大开间的使用要求。人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居住区的商业建筑由于空间结构不灵活导致无法随着居民的使用需求加以变化,只能闲置或者挪作他用。

外观设计失败。我国居住区呈现越来越丰富的形态,大多居住区商业建筑却缺乏特色,呈雷同化趋势,有些则是为了达到吸引眼球和销售的目的,外观形象极尽花哨,忽视其基本使用功能,且与居住区形象格格不入。

外部环境设计单调。一些居住区商业建筑的外环境设计极为单调或者根本没有外环境设计。商业建筑与居住区乃至整个城市的环境连接生硬,既不利于居民的使用,也不利于商业氛围的营造。

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理念分析

居住区商业建筑与城市建设发展和居民生活密切相关,它的合理布置和设置将影响居民生活和城市环境。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居住区商业建筑的现状,认为其设计应遵循以下理念:

以人为本。居住区商业建筑及其环境的创造,“以人为本”应该是其设计构思的出发点,也是最终检验商业环境优劣的标准。居住区商业建筑设计并非消极被动地应付居民需求,而是要积极主动地去发现更多的可能性需求,使用者可以从设计者提供的可能性需求中去满足他们的真正需求。

具有综合性与专业性功能。按照方便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居住区商业网点的建设要大中小相结合,提高单个网点面积,发展超市和大型综合商场,形成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为一体的购物中心。行业结构要吃、穿、用、玩相结合,综合与专业相结合,尤其要开拓一些新兴的服务性行业。

注重商业区的空间秩序。在中国传统空间意识中,采取有层次、有发展的手法把人们从开头引导到末尾,在高潮中实现富于戏剧的结束,具有强烈的空间秩序。在以通行为主的线状商店街面上都有一定的节奏感,使街道具有整体统一性。而招牌、幌子、匾额更是我国传统商业经营上的一大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讲居住区内的商业建筑由于程式化程度高,它没有橱窗陈列,各个单位虽然所卖的物品不同,但从外部形象上却很相似,为了区别,就全靠招牌、幌子这种广告手段,直接点明其经营内容,并且具有装饰功能。

合理的商业网点布局模式。本文认为住宅区的商业网点布局模式以组团单体建筑为宜。根据规划服务半径和服务人口确定建筑总量,地理位置可安排在居住区的主要出入口或整个住宅区的交通干道旁。在建筑样式上既要富于变化,又要有机联系,以形成优美的建筑景观。

结论

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发展远远领先于我国,他们在商业建筑设计中注重人性化设计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而我国传统商业街的集中式商业布局设计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商业建筑设计应该遵循商业的本质规律,即对商业利益的追逐。商业建筑设计中的人性化倾向,与之并不矛盾。因为只有吸引来更多的消费者,满足他们多元化的需要,才能获得更大的商业效益。成功的商业建筑项目应是一个具有鲜明文化内涵的建筑物,也是对一个地区、一个时期文化艺术的浓缩,对延续历史文脉、彰显时代风貌、传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晓辉.商业建筑[m].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