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居住小区空间设计研究

时间:2022-08-03 02:55:20

摘要:面对日益增加的社会压力,人们越来越怀念内心深处最自然的情感,渴望倾听与倾诉,于是需要交往。城市居住小区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基本场所亦是人们发生交往活动的主要空间。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城市居住小区中的交往空间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拓展、优化居住小区中的交往空间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空间设计

居住小区空间设计研究

居住小区空间设计研究:高密度居住小区外部空间设计论文

1外部空间与高密度住区

要解决高密度建筑环境下的外部空间问题,往往会在建筑规划设计之初入手,利用建筑布局组合,建筑形态体量组合来为后期的外部空间优化设计提供可能性。然而,由于我国正在经历着房地产的巨大变革时期,无论是决策者、建设者还是居住者更多的只是关注住宅本身“有”或是“没有”的问题,而将居住小区外部空间环境简单的认为是“绿化”,因此建造了一大批容积率以及建筑密度均较高的居住小区。随着城乡居民水平逐步提升,房地产发展逐步放缓,对于居住小区外部空间环境品质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因此,如何解决这些高密度居住小区的外部空间问题是当前城市建设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本研究则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下,通过一个工程实践来分析总结了高密度居住小区外部空间设计方法。

2案例研究

2.1项目背景

项目位于广东省电白县唯一黄金地段,与海相邻。总用地面积约35670.0m2,可绿化面积约24587.0m2,架空层面积:10196.0m2,容积率高达6.7。其是由一个满铺基地的三层商业裙楼和六个高层塔楼组合成。小区入口以及整个供居住者的外部活动空间均是位于三层的屋顶平台之上。根据业主的需求,中心园林景观需要有水景,并且希望水景能够与外面的海景相呼应,或者是引景入园,在有限的空间里面尽可能的创造出更多的景观情景。

2.2外部空间存在的问题

项目最大的一个问题便是在高容积率条件下外部空间显得格外的压抑,同时供居住者活动的外部场地也是极其有限。如何在有限的空间中创造出满足不同使用人群的节点空间是项目第一目的。其次,由于建筑结构的复杂性,在塔楼的首层形成了众多的架空层空间,架空层空间保留了剪力墙结构,因此其空间大多比较琐碎,并且过多的剪力墙在架空层形成了迷宫一样的空间。对于外部空间设计来说,如何化零为整并且最大限度的利用架空层空间是另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此外,整个社区的外部空间都是位于屋顶之上。因此对防水和荷载有着十分苛刻的要求,但是作为居住区,社区活动场地和游泳池等必备功能必不可少,因此如何处理好这之间的矛盾,如何将不利因素化为有利因素也是设计中着重解决的问题。2.3外部空间设计策略

2.3.1核心理念

由于建设用地的特殊情况(高容积率,围合感强),因此方案在设计中并不特别强调几何造型,而是着重于如何解决这些固有问题,并且将不利因素转化为设计的有利因素。在设计的过程中借助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处理手法,通过视线的遮挡引导,以及步移景异的空间感受来提高社区外部空间的价值。

2.3.2功能分区

由于建筑规划场地呈规则五边形,并且以南北轴为中心轴呈中心对称,因此在外部空间的规划与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场地及建筑现有情况,形成了“一轴四环”的基本空间格局。“一轴”指的是贯穿场地南北的中心主轴,在这条主轴上分别串有入口形象广场、入口大门景点、社区主广场、中心水景、椰风半岛、次入口景点、次入口大门等社区核心景点。“四环”则分别指的是以水景为中心的环形休闲步道、社区主要环形步道、架空层环形步道、商业景观步道。四条尺度各异的环形步道串起了社区内所有的景观节点,形成了风格迥异、适合不同人群、不同时间的景观步道。让居住者在有限的面积内能够享受到不同的景观特色。“环湖步行道”是社区内的核心景观步行道,以核心水景为主要观景点,依次有节奏穿越了假山区、花镜区、有氧健身区、儿童游戏区、西园、椰风半岛、东园等景观节点。在视线的收放之间感到非比寻常的景观特色。“社区主要环道”则是社区内的主要步行道及消防车道。通过对每一个塔楼的入户节点进行精心设计和打造,一路上将形成步移景异的视觉特色。与“环湖步行道”注重静谧和自然相比,其更注重的是高品质生活氛围的营造。“架空景观步道”则是尽可能的将所有塔楼的架空层打通,形成了一条特殊的景观步道。并根据视线特点,在不同的地方形成不同景观节点,在创造特色景观的同时也弥补了中央景观区由于用地范围的限制所带来的功能缺失。“商业步道”由于直接面对城市干道,因此讲究的是整齐和大气,以便形成完整连续并且充满韵律的道路立面,以此来加强建筑整体效果。同时连续的步行环境也为商铺创造了良好的不间断的购物环境,提升了商铺的潜在价值。

2.3.3外部空间特色

场地上共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视线关系。一种是内向空间视线,另一种则是外向视线。由于内部空间处在众多塔楼的围合之中,因此其大部分的景观视线都停留在内部的景观焦点之上。因此处于社区景观内部中的建筑物或景观节点,一般都应同时满足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看,二是被看。因此在外部空间节点的设计中,任何一个构筑物都是作为观赏对象而存在,其必须具有美好的景观效果,从而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创造出良好的景观条件。此外,社区的南部为滨海景观,因此社区内部的外向视线的创造则是弥足珍贵。通过图纸可以发现,除了南面的出入口的开口以外,基本上就没有面向海景的重要开口。但是架空层的设置则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因此在架空层的设计之中,将南面能够看海的部分强调视线的开敞,同时通过景观小品的构造形成框景,将视线聚焦于海景之上。

2.4节点与细部

2.4.1主次入口景观节点

不同空间采用不同处理手法是解决小空间乏味性的一个重要手法,在社区两个主入口地区强调的是恢弘大气,在社区内部强调的精致宜人。由于本小区定位较高,因此在空间处理上着重入口区域的精心处理(包括小区主入口及各塔楼的入口),以此来强调业主的身份和地位,加强其对于家的归属感。首先在入口广场,通过列植高大大王耶创造了一个不同街道景观,从而突出社区的不同地位。其次入口花池前干挂的镂空金属幕墙,以其强烈的现代感和时尚感突出了社区的高端定位。然后在中轴线上的喷泉、雕塑以及列柱灯阵反复一次又一次的加强了社区在城市中的非凡地位。轴线两旁的木制镂空门廊则暗示社区的私密性和归属性,同时却又表现的典雅大气。进入大门以后,整个尺度回归到以居家为本。小型的圆形广场是居住区的公共客厅,透过南面的灯柱水池可以远眺海景,北面的景墙则让人对后面的景色充满了期待和向往。在铺装设计上主要以芝麻白、芝麻灰花岗岩来取得与建筑的色彩协调,同时也采用了英国棕、锈石黄、安溪红等色彩花岗岩来进行局部装饰,以提升社区的品味。相对于主入口,次入口则显得比较含蓄和内敛,并不因为格外张扬和华丽而显得喧宾夺主。这个与我国主次有别的居住理念是相符合的。但是次入口在设计上并不因为此而失去品质感和优越感。次入口在设计上选用与主入口相呼应的材质,并通过尺度较小的小品来创造精品的生活环境。

2.4.2其他空间节点

入户空间及序列的营造是展示居住者身份与地位的重要手段。在设计中,在塔楼入口利用特色铺装营造出红地毯式的特色景观。并且借中国传统的营造之法,在入口对面设计了对景景墙,既符合风水的需求,还提升了入户空间的品质。位于平台之上的两个8×8的消防通道是景观中非常重要的制约因素。其正好处于场地的西南和东北两个角落,恰如其分的控制着整个场地,并影响着景观的格局。如何对待这两个建筑是景观设计中不可忽略的问题。是消极的将其隐藏,淡化处理,还是积极的打造成不可多得的景观要素。为了有效的利用场地,在设计中,通过创造简单的景观元素,使其成为景观中的重要节点,将功能与美观合二为一。

3结语

高密度居住区外部空间设计是当下设计师不得不面对的挑战和机遇,有句俗语叫做“越严厉,越美丽”。设计也是如此,越是刻薄严厉的用地条件,越是能够激发设计师的智慧,从而创造出非比寻常的空间体验。文中采用的设计手法并不能涵盖所有方面,但仍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希望通过对于实例的研究增进从业者对于外部空间设计的重视,以及对于如何解决高容积率、高密度条件下的居住小区外空间存在的问题有一定的认识。

作者:张乐天 单位: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十院

居住小区空间设计研究:格式塔在居住小区景观空间设计的应用

摘要:如今,我国在居住小区中的景观设计有很多缺点,比如小区规划不合理,景观空间设计没有以人性化设计为基调去进行设计,没有考虑到人们心里所需求的景观空间到底是怎样的。而格式塔心理学比较重视整体性,它对于居住空间、艺术学、美术学等多方面都起了影响作用。

关键词:格式塔心理;居住小区;景观空间

一、绪言

(一)格式塔心理学的简述

1912年格式塔心理学是德国心理学家如图1韦特海默所创立,从而在西方心理学中成为不可缺少的一种学派。格式塔又名完型,因此格式塔心理学又名完型心理学,其主要的研究对象是是直接经验和行为。由于格式塔体系初期是在柏林大学的实验室完成了研究,所以又名柏林学派。它主张行为和经验的整体性,认为部分组成不了整体,感觉和感情组成不了意识经验,反射弧也组成不了行为。

(二)格式塔心理学的发展

格式塔学派的成立影响颇大,在二战前占据了德国心理学派的主导地位。之后此学派迁移到美国,经过发展大致有三个阶段:初步接纳期、迁移期、艰难的综合期。虽然在初期阶段,美国的大部分心理学家都很难接纳格式塔心理学,但此学派还是受到了很多美国心理学家的认同,这些心理学家开始接纳、发展并将其应用到其他的新型范畴中。20世纪50年代以来,因为在德国有合适的政治和文化的氛围,所以此学派开始有了复兴的发展形势。一些德国的心理学家开始探索格式塔的定义和研究方法,开展了很多理论探索和实践应用的课题。此学派不仅仅是影响了德国和美国,对中国、前苏联、意大利和日本的心理学界一直也有颇大的影响。

(三)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1.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直接经验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不但有行为,还有意识。因要避免和构造主义心理学的相同,就用“直接经验”来表达“意识”的含义。当主体感受或者体验到的所有就是“直接经验”,也就是说在现象的认识过程里主体掌握的一切经验,而直接经验也是研究一切科学的基础。(2)行为格式塔心理学把行为分为显明行为和细微行为,显明行为指的是在自身的行为环境中个体的活动,细微行为指的是在有机体内部的活动。考夫卡说:“现在我们要明确心理学的任务是研究行为与心理物理场的因果关系。”这个所谓的心理物理场是指环境还有自我,而这两种都有自己的组成部分。考夫卡觉得是由行为的环境才诞生了行为,所以,他觉得行为环境调节了行为。2.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整体观察法格式塔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直接经验,而直接经验是逐渐就可以发现的一种现象,所以此学派的研究方法是自然观察法。然而观察离不开意识,对于这个方面的探究是要依靠主体的内省,但却不可以接受作为分析的省内,只可以接受观察。无论是这两种中的任何一种,在格式塔中,都要从整体去认识。(2)实验现象学方法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法还有实验法。实验法主要指的是对格式塔心理的实验现象学的方法。

二、格式塔在居住小区景观空间的提出

(一)居住小区景观空间设计中的不足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不再只满足温饱问题,开始对居住环境有了同以往不一样的认识和要求。人们开始向往自己有一个好的居住环境,很多人开始为了一套房子而奋斗,因此居住环境开始被人们越来越关注。而高的关注度就引发了新的商机,居住小区开始用各种手段改善整个小区的环境,商人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以小区景观环境为卖点,而这些做法虽然提升了小区环境,却没有真正做到人性化的设计,没有考虑到人们真正心理所需求的空间是什么样的,因此在小区景观设计中有很多弊端。1.单调的空间模式现如今,绝大部分小区的功能分区虽然很明显,但出现的很大问题是空间之间没有关联性。每一个空间都是独立存在的,这样就使居民很难感受到统一感。虽然功能齐全,却还是在心理上感受到单调,感受不到生活空间中的家的感觉,这样的设计也会直接导致邻里关系的陌生等问题。比如,很多小区看起来风景环境很好,但发现停留在小区景观空间的人很少,是因为整个小区的设计缺乏层次感,没有达到空间之间的交流,所以人们就很少停留。2.景观空间本身的缺陷在小区的景观设计中会存在一些本身就有不足,比如因为建筑本身的高度等原因,围合出的庭院空间会给居住者带来压迫的心理。尽管这些建筑本身是不能有变化的,但是设计师可以通过不同的设计手法来弥补这一本身就有的缺陷,来解决给居住者带来的压迫心理。但现在很多的小区景观设计中所遇到的这些本可以解决的问题,因为商人为了降低成本等原因而得不到解决。所以,现如今我国的居住小区景观空间设计中还有很多弊端,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设计者对于人们的心理感受的考虑还是不到位,没有真正做到人性化的设计。

(二)格式塔的提出

居住小区景观空间属于公共的基础服务设施,不仅要为居民提供优良的生活环境,还要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和休闲娱乐的要求。设计小区景观最终是要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因此要站在居住者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角度去考虑问题。格式塔心理学是新型的综合性学科,它对人们的行为和在场所中的感受进行研究。在外国有些将格式塔运用到景观设计中的案例,把这两个方面结合可以更好地做到以人为本的设计,景观空间设计提供更多更合理的设计方法。格式塔在小区景观中的提出,也就是说把格式塔的理论、原则或者方法运用到景观空间设计中,以居民的感受为出发点进行新的设计。

三、格式塔在居住小区景观空间的原则

(一)多样统一的形态

要想组成组合形式的景观空间,就要把独立的景观空间相互联系起来,需要以元素、材料等相同点来进行联系。然而在分析形态的组织律之前,需要先要分析景观的形态。1.景观形态景观形态是指某种事物在固定前提下的表达形式和某种事物的形态。不同的事物会有不一样的形态表现。形态分为有机形态、几何形态和自然形态三种,然而有区别的景观空间中的形态会给我们带来很大差别的感觉。在格式塔心理学中,形态则分为简单、规则、对称几种。复杂统一的形态,称之为成熟的图形,此形态不单单是多样的,也达到了想要新颖多变的心理,又表现出了多样统一的特点。在心理学中所谓的完美通行就是复杂统一的,然后这样的图形是由每个不成熟、不完善的图形因为原理组织而组成的。2.形态组织律站在格式塔的角度来看,使人们感觉到舒适的是简单的图形,但使人视觉疲劳的是单调的图形,然而有过多的设计技巧的图形又会显得特别复杂,这会使人不容易去感受。格式塔心理学的组织律是分散的、丰富的,它是指将格式塔的原则运用到小区景观中的设计,这样可以在形态的角度上去处理空间之间的关系。(1)相似原则要想让小区景观空间具有整体性,就要在小区组团景观设计时运用相似的原则。在设计中保留组团景观特色的同时采用丰富统一的元素,在这样的相似原则下会使整个小区景观看起来多样统一。因此,相似原则的形态易被感受为一个整体,是居住小区景观的空间相关联但又不缺乏单独空间的特点。(2)连续原则人们具有自动填补完型的倾向,尤其是感受到一个残缺的图形时。在景观设计时,人们会利用这种倾向用水、路等不完整的形态去分层次。因连续性原则,人们仍然会把这个不完整的形态看作一个完整,而没有被分割的整体,所以在居住小区景观空间设计中可以运用连续原则来进行设计,既划分了空间层次,有了新的灵活形态,也不会使整个空间看起来没有整体性。(3)完形原则格式塔的完形原则,是指在同时面对多种刺激的状态下,人会有把这个图形看成一个简单、均匀、稳定的完好的图形,所以当人们看到不完整的图形时会自动对图形进行补充。比如在居住小区的景观设计中,利用完形原则,将完整图形进行打断,使居民对打断的图形主动进行补充,这样下来的过程就是完形,让形态丰富有趣了起来。

(二)多重意义的图底关系

在空间与实体的关系中可以用图底关系来进行分析,如图3想要明确地表达这即时的想法和目的,需要合理区分“图”与“底”。从格式塔的角度分析,稳定、简单、小型的元素容易形成图。而在景观空间中,不规则的、体量、密度越大的元素越容易形成图。比如小区景观中的建筑会形成“图”,而景观则成为“底”。然而不是越清晰简洁的图底关系越好,反而是有些模糊图底会比较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1.建筑与景观的图底关系大部分的居住小区里,建筑为图,景观空间为底。建筑的临空部分与景观空间是直接联系的,图底关系的划分取决于建筑边界的处理。从格式塔的角度来看,建筑与景观之间不必要有清楚的界限,从而组成了有模糊特色的空间特店。因此,建筑与景观的图底关系是相互融合的。2.景观空间的图底关系一般情况下,在景观空间内部也有图底关系。在居住小区中,图一般为密度大、不规则的图形,反之为底。从格式塔图底关系来看,假设图底关系的设置没有明确的界限,在辨别图底关系时会有特别的效果,从而制造出不一样的景观空间,所以恰当地改变图底关系,可以营造出多样的景观空间。

四、结语

因生活水平的提升,居住者对居住内外环境空间都有了新的要求,开始更加注重精神方面的需求。人们发现从设计角度出发进行居住小区景观空间的设计不能全面地解决现在所存在的问题和居住者的心身需求。所以,在原来独立的景观空间设计中融入格式塔心理学的观念,更好地解决了目前居住小区景观中的问题,并且满足了人们的身心需求。

作者:卢梦莹 王海峰 汪晖

居住小区空间设计研究:山地城市居住小区空间设计研究

摘要:文章通过研究山地城市的地域特色,从场地、交通、绿化、建筑等方面分析其对居住小区空间设计的影响,并结合两个具有鲜明特点的实际案例进行对比,得出结论,以期指导实践。

关键词:山地城市;地域特色;空间设计

最近二十年来,中国房地产迅速发展,房地产市场上各种异域建筑风格不断涌现,如地中海、北欧、西班牙,英式、德式、法式、意式,还有澳州风情、东南亚风情等,而中式风格的都还有古典式、折衷式和新中式。目前来看,这些不同的建筑风格对居住小区的空间设计的影响占了主导地位,但地域特色作为一个城市的自然环境及地域文化的体现,对居住小区空间设计的影响究竟是越来越小,还是与异域建筑文化的冲击进行了融合,文章以招商江湾城与龙湖春森彼岸两个项目为案例进行对比分析。

1山地城市的地域特色

1.1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地貌、水文、植被等地理环境及气候、资源环境。山地城市是我国城市分类中重要的一种,其特点有:地形地貌比较复杂、人口密集而城市建设用地紧缺、生态环境脆弱敏感且经济发展滞后[1]。山地城市的地形地貌复杂是影响山地居住小区开发建设的重要因素,在当前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情况下,该因素成为山地居住小区快速建设的短板并导致建设方为了追求时间与效益以粗暴的方式去平整场地并改变山体形态等出现了众多的问题。山地城市的特征决定它有众多的山地、丘陵、河流湖泊等自然资源,这些山水资源可成为山地城市的特色景观资源。尤其是我国传统文化讲究风水,追求“背山面水”、“择水而居”、因而江景房、湖滨房等变成稀缺资源并成为高端住宅的代表。山地城市的地形变化大,具有众多的山峰、山谷、沟壑便于形成更为丰富的植被,这些植被随地形一起形成层次丰富的景观空间[2]。这些植被绿化也是人们生理和心理健康所必须的,它直接影响和参与居民的生活环境,同时对于居住小区有多种生态功能。

1.2地域文化

每个城市都传承和保持着自己独特的城市文化,这种地域文化是地域特色的重要体现。组成地域文化的独特的地域环境、气候条件、可以选择利用的材料资源与当地匠师所掌握的建构工艺技术[3]被以某种建筑形式、建筑材料、符号构件、装饰色彩等体现在建筑上。本文以重庆为例分析山地城市的地域文化。重庆文化的两大主题就是巴渝文化和陪都文化,巴渝文化反馈到建筑风格上成为巴渝建筑风格,而陪都文化反馈到建筑风格上成为了民国建筑风格。依据重庆地区的山地地形特点,随着时间流转人们的经验代代相传,适应山地地形特点的巴渝传统建筑流传了下来,其建筑形态丰富,主要有干栏式、合院式、土楼碉房式建筑等。其中重庆地区最具特色流传最广的是干栏式建筑,就是常见的吊脚楼。巴渝传统建筑的构造形式为穿斗式、抬梁式和穿台式,而穿斗式结构简单,布置灵活,适应性强为主要的结构形式。民国风格建筑指的是重庆开埠及成为战时首都后,巴渝传统建筑受到西洋建筑文化的冲击很大,出现了许多“中西合璧”式的建筑。民国风格建筑是特定历史时期中外建筑艺术的缩影,其经历了由照搬照抄到洋为中用的发展轨迹。

2地域特色对居住小区空间设计的影响

2.1场地

山地城市竖向复杂,小区建筑布局常采用依山就势的方式,依据自然坡度的大小,有两种不同的布局形式。一种住宅与等高线相交布置,适用于场地坡度较小5%以下,场地规划为平坡式,住宅布局常采用跌落式,错层式布置;另一种住宅平行等高线布置,适用于基地坡度较大8%以上,场地规划为台地式,住宅成组团布置。

2.2交通

山地城市居住小区由于竖向高差较大,用地紧张,较难做到人车分流。当竖向坡度较小、各台地间高差较小时,根据地形沿建筑间规划道路即可;当竖向坡度大、各台地间高差较大时,车行道路一般以S形或回形路线,盘旋上升,衔接各台地。而人行交通则可以结合地形,在坡陡高差大的地方设置电梯、自动扶梯等辅助设施。

2.3绿化

山地城市自然环境优美,居住小区大多依山、临湖、滨江,同时因为高差的关系建筑视野开阔。因此山地居住小区可以引入外部景观形成借景,以及利用山地流水落差形成叠水、瀑布等水景。

2.4建筑

因为地域特色影响到建筑本身主要是地形地貌的影响导致建筑接地形式的多变,以及地域文化的影响导致建筑风格的多样。山地交通形式的立体式、景观化以及多样化使得山地建筑的接地形式也多种,有吊层式、吊脚式、出挑式、台地式、退台式、连廊式等等。又如山城重庆的巴渝文化和陪都文化影响到重庆的建筑风格上产生了巴渝建筑风格和民国建筑风格。

3案例对比分析

招商江湾城与龙湖春森彼岸作为重庆市非常有特色的两个楼盘,它们特点鲜明且各有不同,分别位于重庆嘉陵江大桥的西、东两侧,是嘉陵江上的两处亮点,同时也是重庆滨江楼盘的优秀代表。文章以招商江湾城与龙湖春森彼岸为例,从规划布局,空间特色,立面风格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3.1规划布局

招商江湾城地处重庆市主城区核心、北滨路中段,嘉陵江大桥西侧。项目占地约210亩,建筑面积近50万平方米,建筑布局以板式高层为主,以纯板式、大围合的理念作为规划的主旨,同时利用地形特点,建筑布置错落有致,显山露水并将自然景观最大限度利用。其规划的主要特点如下:(1)自然景观资源最大限度利用:该项目利用地块高差及地形特点,将建筑布置得错落有致、显山露水并将江景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使绝大部分的户型可俯瞰江景。(2)纯板楼结构+大围合空间 楼栋呈板式结构,可使南北通透,折板形的板板沿用地周边围合成三个大的组团,形成了宽达100米的楼间距,围合而又通透,同时折板形的楼栋层叠,形成了江、山、湖多层次的景观。龙湖春森彼岸位于重庆市主城区核心,嘉陵江大桥东侧,与招商江湾城项目中间隔着渝澳及嘉陵江大桥,两个项目相距不足2千米,与招商江湾城项目相比,龙湖春森彼岸项目规划设计同样有鲜明的风格且另有特色。项目占地约240亩,建筑面积近80万平方米。以小高层板式与高层点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规划布局。其规划的主要特点如下:(1)规划呈线性布置,以小高层的板式与点式高层结合,围合成圆润的不规则曲线型组团,使规划及建筑具有动感。不规则的曲线型组团在显得得活跃的的同时,可让景观更加丰富,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2)和招商江湾城项目较为简单的地形不同,本项目的地形要更为复杂,地形高差也更大,在临江面的原有岩壁在本项目中得到了保留,并利用了点式高层及曲线动感的板式小高层,依照点、线、面的结合,使重庆的山地特征、山水特色在本项目的高差近百米的原生地貌及坡地上层层退台的建筑群中得到了完美体现。我们用几个词对招商江湾城和龙湖春森彼岸的规划布局特点进行概括,招商江湾城项目是“宁静优雅”,龙湖春森彼岸项目则是“动感现代”。它们特色鲜明又各有不同(见图1、图2)。

3.2空间特色

招商江湾城采用的是折板形高层建筑围合成大空间,同时在中间留出通廊,使每户拥有良好的景观和朝向。沿江建筑以一定的韵律,成组成角度地布置,与当地城市空间形成响应。内部建筑群结合地形的高差,错落布置,既形成丰富的院落空间,又自然生成丰富的立面形态,同时,住宅楼宇之间的错位及相对自由布局,形成了微妙的空间界面(见图3)。龙湖春森彼岸充分利用地形高差的变化,以高低错落的高层塔楼构成生动的城市天际线。滨江立面主要分为两个层次:与天然岩石穿插组合的汽车展示厅和滨江写字楼,与滨江步行道共同构成了第一层次。这一层次主要体现了整个社区的滨水特性,并将重庆传统建筑“吊脚楼”的形态在下部商业通过架空的钢柱及钢结构斜撑体现了出来。曲线形的多层、小高层板楼,随着地形蜿蜒展开,形成滨江立面的第二层次。强化了滨江地区的景观层次感,有效地改善沿江立面景观(见图4)。

3.3立面风格

招商江湾城项目采用的是新古典建筑风格,外立面采用的真石漆外墙,使建筑显得高档而优雅。整个项目采用统一的淡黄色涂料外墙,显得亮丽醒目。虽然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外立面让该项目显得精致,但过于单调惹眼的外立面对整个城市形象造成影响(见图5)。龙湖春森彼岸项目采用的是现代建筑风格,建筑显得动感而时尚。颜色多种,变化丰富,整个外立面也显得是变化多种。虽然该项目的形象是动感时尚,但相较招商江湾城项目而言,该项目则显得更为低调(见图6)。

4结束语

文章以招商江湾城与龙湖春森彼岸为例,从规划布局,空间特色,立面风格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探索地域特色对山地城市居住小区空间设计的影响。发现在实际项目中,自然环境因素对居住小区的空间设计占据了主导因素,而地域文化在其中表现不明显并受到异域建筑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但随着时间的增长,地域文化与异域文化在建筑上可能会表现出融合的态势。

作者:黄飞 单位:重庆华投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居住小区空间设计研究:居住小区中交往空间设计研究

【摘要】面对日益增加的社会压力,人们越来越怀念内心深处最自然的情感,渴望倾听与倾诉,于是需要交往。城市居住小区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基本场所亦是人们发生交往活动的主要空间。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城市居住小区中的交往空间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拓展、优化居住小区中的交往空间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城市;居住小区;交往;交往空间;规划设计

1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都住进了高度整合的集约型住宅小区。在这里人们穿梭于地下车库与电梯之间,能够很便捷的上班、回家。但是人们在享受现代家居生活的同时突然意识到了始终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中,于是人们需要一片交往空间。但是快速的城市发展催生的现代居住模式是否真正切合人的需要,居住小区中的交往空间设计是否合理都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城市居住小区中的交往空间规划设计现状以及小区居民对交往空间的功能需求为出发点进行调查研究,着重研究小区内能够满足城市居民交往活动的公共休闲场所的开发与利用。

2居住小区中的交往空间设计现状

2.1 居住小区的封闭

目前我国的城市居住区的形式以封闭式为主,它将原来生活在独立单元中的居民归入到相对集中、统一的大型社区中,也是出于安全的目的,城市居住小区都采取了封闭式的管理。

但是封闭对城市社交生活是带来副作用的,在一个被隔离的社会环境中,社交距离定会产生成见及误解,小区居民的交流、沟通也会逐渐减少。另一方面也使得城市其他部分的居民对访问这些街道的兴趣减少,从而极大地制约了“交往”这一行为的发生。

2.2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商业化

在住房用地商业化、居住小区建设利益化的今天,小区的空间规划设计首先考虑到的是土地利用率,资金回报率。于是,形成居住小区中的居民楼之间的间隙过分密集,并且在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中忽视了人性化的因素,鲜有可供交往的空间区域。

居住小区的绿化出现了“为绿化而绿化”的现象,只考虑绿化面积是否达到有关规定,甚至诸多小区中的草坪、花坛、绿地景观等被栅格包围,这样的绿化虽然覆盖面积达到,但其绿化的实际功能却远远发挥不了作用。

3居住小区中交往空间设计研究的必要性

3.1 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代社会中,个人与他人的社会关系越来越复杂,但是居民交往的重点大都存在于住区之外,住区内的交往日益减少,并且交往程度也愈来愈肤浅,并且住区外的交往大都是以经济利益为主导的社会交往行为,这种交往关系大多数人都心存芥蒂,根本无法满足人们心中对“交往”的真正渴求。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还是人的发展,只有人的健康发展才会带动社会的良性发展,和谐的社会关系其实就是良性的社交关系,一个良好的社交关系的前提就是需要一份纯净的交往空间,而居住小区是每个人的住所,是人依偎的家,这里是最易于发生良好的社交关系的场所,居住小区能够增加民众凝聚力和归属感,改善提高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一个完善的居住小区交往空间设计能够极大地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3.2 居民的交往渴求

交往是实现人的生理需要的必要途径。生活中的吃、穿、住、行无一能脱离开交往这个必要途径。在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几乎没有任何生产制造能够靠一个人来独自完成。

现代社会巨大的生活压力下,人们都需要舒缓压力。通过与他人交往,人不仅可以在心理上减轻一部分压力,同时可以提高对自我的认知。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人的社会行为对压力的适应能力的大小,取决于认识水平的高低和社会环境的优劣。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人不仅可以在心理上减轻一部分压力,同时可以提高自身认知能力,使当事人获得有关压力的可靠信息,从而控制引起压力的原由。《中国大百科中写道:“人的整个情绪领域都是人们在交往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由此可见,居民的心理需求需要交往。

4 居住小区中交往空间设计探索和研究

4.1 居住小区中通道设计

现代居住小区中的道路大都较从前的里弄、庭院的道路要宽阔的多,这主要是由于现代居住小区中车辆的使用增多,但是虽然在出行方面,方便了车辆的自由出入,却抹杀了大多数喜欢在道路行走以及交谈的居民交往行为,而且极大地增加了小区内居民的生疏感。所以在居住小区的道路设计中应该设计单纯的停车道,可在道路两侧添设报刊亭、景观小品、休息设施等增添道路的人性化设计,并且尽可能避免过分直线型的道路设计,尽可能不给予人空旷感与生疏感。

4.2居住小区绿化设计

4.2.1 单元楼前空间绿化

相信许多人都记得曾与伙伴玩耍于自家宅前的参天大树下,又或记得搭帮结伙在村庄里的老树下打牌乘凉,那时的景象热闹非凡,其乐融融。所以单元楼前的绿化设计可以沿袭传统的宅前设计,在楼前空地种植大树冠、落叶乔木,用来休憩乘凉的用处。

4.2.2 小区绿化

在这里介绍的小区绿化是小区内面积较大的一块集中绿地。草坪、花卉、乔木、灌木结合布置,一般设置在小区住宅楼的正中心,作为小区广场的作用,这里的绿化应该疏密高矮相间,分开明确的遮阴区域和游玩区域,大量种植花卉或者丛植灌木,力求达到高低错落的变化,并且能够保证一年四季丰富多彩的效果,这样才能形成人在园中的景致。

5 总结

交往是当代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中不可回避的问题,而且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渴望交往,渴望在日益增加的社会压力之余有一片舒心的、毫无顾忌的交往空间。因此,在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应注重人性化居住社区的设计与营造,从而实现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健康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