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探讨

时间:2022-08-01 10:54:11

摘要:在当前形势下,内部审计作为当今国有企业管理经营的基础,已然成为衡量国有企业管理水平的标志。内部审计在国有企业管理经营占据重要地位,虽然外部审计也可实行内部审计工作,但内部审计更具备根本性、基础性。在不断推动国有企业发展的同时,必须加强内部审计。本文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内部审计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探讨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探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现状探讨分析

摘要:在当前形势下,内部审计作为当今国有企业管理经营的基础,已然成为衡量国有企业管理水平的标志。内部审计在国有企业管理经营占据重要地位,虽然外部审计也可实行内部审计工作,但内部审计更具备根本性、基础性。在不断推动国有企业发展的同时,必须加强内部审计。本文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国有企业 审计 人力资源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与不断完善的大背景下,市场竞争也呈现日益激烈化的趋势,而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作为国有企业经济预算的保障,是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提高国有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无疑具有相当的重要性。然而,就目前形势而言,我国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水平仍然比较薄弱,面对这一现状,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与研讨显得十分必要。

1.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结构不健全,独立性不强

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离开了独立性,审计的任何结论将失去独立的控制作用。国有企业实行内部审计工作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确保其独立性,只有独立了,在鉴定和评价上才能公正、公平。然而,就目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上来看,还不够合理,不够完善。在一些企业中,审计机构与监察合并在一起;有的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则是财会部门中的工作人员;有的甚至没有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设置;有的尽管有独立的审计机构的设置,但其地位平行于其他部门。这样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得不到保障,其监督制度形同虚设。同时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的重点多为事后审计,审计结果难以运用

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进行的审计项目一般有三种:经济效益审计、离任审计和发现违规行为后的经济问题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和离任审计都属于事后审计,因而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往往是问题已经相当严重了审计部门才介入,无法使企业及时避免经济损失,降低经营风险,没有充分发挥审计部门的作用,所以内部审计在许多国企中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一个部门,并不受到企业经营者的重视。

国有企业传统的内部审计主要职能是查错防弊,也就是按照财务报表项目对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事后审计,这种审计形式存在着其固有的局限性,也就是说,很难科学有效地防范风险,对于一些报表之外的事项不能进行审计,增大了国有企业的经营风险。因此,内部审计必须从传统的内部财务审计扩展到有关国有企业的价值创造的经营管理审计,内部审计工作必须从事后审计向事前和事中审计转变。

3.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部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者的知识结构不合理,多数仅仅重视财务与审计知识的学习,却不具备现代企业管理的相关专业技能,复合型的人才尤其缺乏,计算机审计技能比较薄弱,不能够灵活地应对复杂的内部审计工作局面。在当前形势下,我国的许多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已经实现内部审计信息系统的网络化,然而,部分内部审计工作者仍然采用传统的内部审计方法,不能够熟练地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审计,不能够熟练地掌握联机数据库、计算机网络技术。与此同时,我国一些内部审计机构缺乏计算机信息技术方面的支撑专家,仍然采用传统的手工测试方法。另外,从内部审计人员的学历与专业构成的调查可以看出,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配置不够合理,整体素质不是很高,不能很好的胜任内部审计工作,不能为企业管理层提供有效风险管理意见,不能有效地进行风险的防范。

4.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亟待改善

在我国国有企业中,内部审计的传统职能主要包括监督、检查、评价、鉴证等。一般认为监督是包括政府审计、外部审计、内部审计在内的各种审计的基本职能,是其他职能的基础,也是内部审计的基本任务。受到这种传统认识的影响,在实际的内部审计工作中,通常会更加偏重于监督这一职能,这种认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内部审计的发展。

总之,企业内部审计作为一种自律机制,其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有效执行、完善企业会计监督、加强风险管理、改善组织经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要注重和加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基于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现状,要尽快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不断优化内部审计环境,着重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加强内部控制审计以及内部审计人员队伍建设,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应有的作用。

作者简介:

蔡丽霞(1963.03-),女,陕西省镇安县,本科,经济师。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探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外包业务的探讨

摘 要: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内部审计得到了蓬勃发展,在完善我国审计监督体系、严肃财经法纪、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文章认为,企业管理层将越来越重视内部经营过程的有效性、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和知识结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内部审计外包成为一种新兴的趋势,并就此展开深入研究。

关键词:国有企业 内部审计外包 选择 环境保障

我国现代内部审计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是在国家审计的强力推动下,作为国家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状况进行监督的工具而产生的。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内部审计得到了蓬勃发展,在完善我国审计监督体系、严肃财经法纪、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我国融入世界经济大舞台的步伐加快,市场竞争将愈加激烈,企业管理层将越来越重视内部经营过程的有效性、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和知识结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内部审计外包成为一种新兴的趋势。

一、内部审计外包的优势

内部审计外包是指企业管理层将本企业的内部审计职能全部或部分地委托给会计师事务所或其他专业人员实施,其优势主要有以下三点:

⒈获得高水准的服务。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证券市场的发展,会计师事务所拥有大批管理咨询、资产评估、税务服务等领域的多方面的专业人才,能够使企业根据审计项目的情况选用合适的人才。同时,注册会计师(CPA)作为外部审计主体,服务对象分布在各行各业,熟悉不同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能够根据自身经验及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过程、风险控制和管理等活动进行客观的评价并提出切合管理者需要的建议。

⒉提高独立性。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受雇于企业管理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和提供审计报告时极有可能仅仅考虑如何取悦于管理者而偏离其本身的职责。外部CPA则根据与企业签定的契约开展内部审计,与企业其它的部门没有内在的利益冲突和联系,因此,他们能够毫无顾忌地指出企业经营和控制中存在的漏洞,提供更具独立性和客观性的评价结果。

⒊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一方面,企业设立了内审部门之后,就形成了固定成本,不断对内审人员进行的后续培训也增加了企业的支出。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环境变化、技术进步、业务范围拓宽等原因,限于数量和质量,内部人员并不能提供令管理层满意的内审服务。将内审职能部分或全部外包后,部分或全部的内审部门成本就变成了可变成本,能够降低成本。企业还能聘请CPA和其他专业人士提供短期的内部审计服务,从而用较低的成本获得优质的内审服务。

⒋企业能够集中精力搞好主业。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就是专业化分工的发展,因此管理层关注的焦点应该是组织的关键性业务,企业应该将其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核心业务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同时,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专业服务公司的服务水平也越来越高,企业完全可以将其次要业务(如内部审计等)交给相应的专业服务公司去做,从而提高组织的竞争能力。

二、内部审计外包的选择

⒈企业规模的考虑。对于大型国有企业而言,一方面根据审计署规定设置内部审计部门,另一方面,内部审计职能完全外包会产生很多种后遗症。因此,部分内审职能外包将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企业应该设置内审部门,配备熟悉企业情况、业务水平精干的内部审计人员,并根据企业需要,聘请CPA或者其他的专门人才配合内部审计人员共同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相反,对中小型企业而言,内部审计任务不多,设置内审部门并配备内审人员将得不偿失,此时内审职能全部外包则可能是企业的最佳选择。

⒉业务关键性的考虑。内部审计作为企业价值的增加者,应着重研究企业的创新力,更好地发挥其管理控制和服务的职能。企业可以根据需要,将非关键领域、耗费大量精力且重复性强或一些效率比较低下的内部审计业务委托给外部审计机构或人员。但在做出具体决策时,要综合考虑相关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认真权衡各种因素和关系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采用一个科学的决策流程将有利于降低内部审计风险。企业首先需要确定哪些属于关键领域的内部审计业务。关键领域的内部审计业务关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顾客满意度审计、价格审计、经济效益审计、人力资源审计等,涉及企业的商业秘密、核心战略,不宜外包给外部审计机构或人员。对于非关键领域的内部审计业务,也不是所有的都可以外包,与将来可能成为重要利润来源业务相关的内部审计也不应该外包,因为它们是企业潜在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在进行外包决策之前,还需要考虑市场上承包商对外包业务的处理能力是否比自己强,若承包商的能力弱于企业自身,则外包是不明智的。

⒊公司治理的考虑。国内很多学者研究发现,公司治理对内审外包的影响涉及企业管理者、董事会、股东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一系列关系。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比较特殊,一方面内部审计可能是被治理的对象,即内部审计内置或外包的决策;另一方面内部审计又参与公司治理效果的审计。对于公司治理效果审计,由外部审计人员实施,其效果显然比内部审计人员要好,因为公司治理本身是公司决策层的事情,属于敏感事项。与其说公司治理是控制的认识与再认识,不如说公司治理是利益格局的重新安排。目前,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内审外包的优点在于,一方面外部审计作为独立第三人的观点更容易被组织接受;另一方面外部审计接受委托,说明了组织对会计咨询服务的需求,更加体现了组织主动审计的意图,在审计的过程中双方更容易沟通,可以减少审计风险。

三、内部审计外包的环境保障

1.加强内部审计服务的监管和规范。内部审计外包属于新兴的业务领域,注册会计师协会应该将会计师事务所内部审计服务业务纳入其统一管理和指导当中,规范内审服务的竞争秩序,并制定相应的指导性规范,使内审服务自诞生之日起即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应该完善相应的法规,就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内审服务所导致的独立性等相关问题做出明确的规定

2.推广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考试。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在审计的范围、侧重点、工作深度和作用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CPA能胜任外部审计,不一定能够胜任内部审计。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是国际内部审计领域专家的标志,又是目前世界各国唯一共同认证的职业资格。但目前我国获得这一资格的CPA并不多。因此,有必要大力推广CIA考试,使更多的CPA能够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内审服务。

3.会计师事务所应建立严格的风险控制制度。作为内审外包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会计师事务所应建立严格的风险控制制度,就内审服务的业务承接、人员配置、业务开展、责任限制、报酬等方面进行明确规定,从而降低事务所的风险,及时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内审服务。

(作者单位:殷虹,海军装备部驻上海地区军事代表局财务审计处 上海 200083;雷蕾,95958部队财务科 上海 200120;张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研究生四队 湖北武汉 430035)(责编:贾伟)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探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弱化原因及对策

[提要] 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以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加强内部审计既是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内在需要,又是规范资本市场秩序、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根本要求。本文在分析目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弱化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国有企业内审工作弱化的主要原因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弱化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单位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视不够,支持不到位,内部审计工作难以进入角色,还有少数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依附于其他部门或者联合办公,导致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不高,在履行其监督和评价职能时有很多顾虑,从而无法保证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二是在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往往只对某项特定事件进行审计,出具的审计报告也只是针对某一特定经营项目,审计报告没有前瞻性,无法给管理决策层提供具体有效、全面运筹的信息,使得管理决策层认为内部审计可有可无,致使内部审计在国有企业中的地位大大降低;三是在大部分国有企业中,内部审计只对已经发生的事项进行定性检查,不能对正在发生的事项进行过程控制,内部审计获取信息的滞后性导致未能对风险管理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潜在的管理风险实施再监督,并及时有效地起到化解和防范风险的作用;四是部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依然停留在财务收支审计层面。有的企业管理层认为,内部审计就是审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所以,配备的内部审计人员都是企业原有的财会人员。这些人员都没有接受审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导致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水平与实际工作需求的矛盾尤为突出,从而阻碍了内部审计职能和作用的有效发挥。

二、解决对策

内部审计发挥何种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部审计机制和机构是否健全。建立合理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是保证内部审计的监督控制、咨询服务充分有效发挥的前提和条件。因此,要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在企业董事会下设立独立的审计部门,明确内部审计职责与权利,确保内部审计机构独立行使审计职权,不受其他职能部门和个人的干涉,体现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客观性、公正性和有效性。

另外,还需建立健全一套科学规范的内部审计制度,以监督和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实施,不断加强企业内部经营风险控制,确保经济运行质量和会计信息的真实、合法和有效,提高企业资产收益率和经济效益,实现国有企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加快内部审计工作转型,积极推行增值服务。内部审计的职能,一是监督;二是服务;三是增值。通过监督客观完整地还原事实,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通过服务充分突出内部审计的特点,将内部审计“关口”前移,注重预防,加强风险控制意识,改进和推动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通过增值服务提升风险管理控制水平,实现管理效果的价值增值。

内部审计不仅是资产的守护者、财务账表的复核者、会计核算的勾稽者,更是强化管理的促进者、提高效能的推动者和价值增值的倡导者。因此,内部审计工作不仅能有效地弥补企业在运营和管理中的风险控制缺失,还能帮助企业更新管理理念,在提高企业战略目标、有效执行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经营计划、有效防范各项风险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为此,要加大力度向企业高层管理者宣传现代内部审计管理理念,让领导者充分认识和了解内部审计的本质和作用,把内部审计监督视为第一道免疫防线,将内部审计作为看护企业经济运行最重要的监管控制机制,并将监督权限渗透到企业内部管理的各个方面和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

内部审计机构也要积极围绕企业经营发展目标,加快推进内部审计工作的理念、观念和思路转型,大力开辟新业务领域里的增值服务。拓展内部审计的涵盖面,加快推进现代内部审计工作。目前,以风险管理审计和效益审计为主的内部审计,已经逐渐成为国有企业公司法人治理构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企业风险治理赖以存在与发展的极具价值的资源,成为企业价值增值目标实现的促导者。内部审计已由财务审计为主逐步向以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效益审计为主转变,这是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规律。因此,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要转变理念,注重在微观查处的基础上,加大立足全局处理问题的能力,注重从整体上把握企业的资产、资金、资源安全和经营风险,克服单一的审计方式,以全新的视角,从微观入手,宏观着眼,从国有企业资金、资产和整个业务流程及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来分析和把握问题,从完善体制、机制及控制制度层面上,提出具有宏观建设性的审计意见和建议,帮助国有企业及时防范和化解风险,进一步提高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能力,不断满足国有企业日益增强的加强自身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内在需要。

选配审计精英,提高执业质量。一个高效和开拓创新型的内部审计组织,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广博的业务知识,才能保障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掌握财务、审计、统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掌握生产经营流程、企业管理、工程施工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这就需要企业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内部审计人才的资源配置,搭建科学合理的梯队式人才队伍结构,把一些具备管理才能和业务特长的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到内部审计队伍中,为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同时,要健全教育培训、选拔等保障激励机制,为内部审计人员的成长搭建发展平台,加快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执业胜任能力和执业质量。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探讨:浅谈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

摘 要 当前,内部审计独立性不仅涉及企业中内部审计机构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而且随着美国安然等一批大公司财务丑闻的接连曝光,《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颁布实施,内控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越发引起外部审计、资本市场及社会的高度关注,甚至是质疑。本文就对内部审计独立性的认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以及采取的对策阐述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审计 独立性

一、对内部审计独立性的认识

美国AAA(美国会计学会)的《基本审计概念说明》(ASOBAC)认为,独立性“意味着审计人员的行为、行动和意见不受影响和控制”,即审计人员精神上的独立和形象上的独立结合在一起,构成审计独立的概念。可以这么说,如果内部审计人员在规定的、不受限制的工作范围内,能够不受影响地、客观地工作,那就认为这是独立的。客观讲保证独立性有两点十分重要:一是不参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二是与被审计单位在经济等方面没有利害关系。

然而,内部审计与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毕竟内外有别且有着本质的区别。虽然内部审计同外部审计都强调具有独立性,在审计过程中也都必须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制度,独立地检查、评价本部门、本单位及所属各部门的经营管理活动,维护国家利益。但是,内部审计机构毕竟是公司内部设置的职能机构,内部审计人员来自本单位,主要目的是为企业服务的。所以,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是相对的,如果一味的强调独立性,势必造成工作被动的局面,特别是遇到国家利益与本单位利益冲突的情况下,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可能会受到本单位利益的限制。

二、内部审计独立性现状

对照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标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仍处于较低层次的相对独立状况,对比理想化的内部审计独立性笔者认为自身有如下欠缺:

一是虽然国有企业独立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但审计部门主管的任免及薪酬均受制于所服务的企业;二是审计计划制定相对独立,但审计报告层次也在内部管理部门,导致内部审计更高层次的独立性作用难以发挥,发现深层次问题只能在一定范围内解决;三是内部审计机构在组织中所处的地位不够,没有做到只接受最高决策层的直接领导和授权,客观上使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结论和意见的反应不够迅速;四是虽然避免了审计人员评价他们以前负责过的工作,使审计的客观独立性得到体现,但由于审计与被审计同是企业内部的成员,使审计人员和管理部门在心理上融为一体,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处于风险中。如在审计过程中,虽然具有对下或同级审计的权利,但是当“审计发现”涉及到权利部门管理人员时,考虑到这些人处于影响内部审计人员报酬、职位提升等位置,因此审计人员可能不愿批评他们,尽管这样的批评是适当的。五是企业管理层或其他部门常常要求或建议内部审计部门(人员)参加一些具体事务的职能管理。如许多部门组织的类似物资采购、工程建设等招投标的活动,总要邀请审计部门参与,但由于在此类活动中,审计部门往往是一种形式上的、过程性的参与,所以从内部审计的角度看存在着一些弊端乃至风险。

三、加强内部审计独立性拟采取或建议采取的措施

1.完善国有上市企业内部审计组织机构,提高内部审计组织地位,保证内部审计独立性。内部审计部门在组织关系上的独立性是内部审计人员客观公正的前提,其组织地位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审计人员的权威性和执业态度。内部审计人员受其管理层的委托对各部门工作及效益情况进行审计,同时又是其组织内部的成员,工资福利和职位前程都取决于所在组织的领导,这样对其委托人存在一种依存关系,必然会客观地影响到审计成果质量。所以适当地完善组织机构,比如将内审人员的组织人事及薪酬关系定位在一个较高的级别上,并保证审计人员有合理的晋升渠道和足够的工资薪酬,才会使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得到客观保证。这样内部审计人员才可以自由、不受阻碍广泛地实施其审计业务,客观公证地做出审计结论,更有权威性地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更有利于及时纠正和改进,从而保证内部审计人员全面履行职责,更好地发挥参谋和助手的作用。

2.公司高层应将内部审计定位在一个合适的位置,这样才能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增强其独立性。如果我们将审计部门的职责定位在“防止”上,主要从事内部控制教育和建立内部控制意识,进行系统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和新的定点检查,主要从防范公司风险入手,强化管理,达到实现公司目标的目的。

3.内部审计人员应尽力避免直接参与具体的管理工作,但是可以提出一些管理控制上的建议。确实需要参与时,应注重从专业人士角度参与,而非以审计部门或审计人员的身份进行,同时注意在事后对该项目审计时,严格执行回避制度。

4.为解决外部审计对内部审计独立性质疑这一问题,如果在实质上做到完全独立确实有难度,则至少应该在形式上做到相对独立,建议在形式上对审计方式进行修订,对于工程结算、物资采购、经济合同审计等非专项审计项目和邀请参与的物资采购、工程建设等招投标会议,需改变签字确认的形式,以管理建议书或审计建议书的形式予以替代。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探讨:浅谈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管理与控制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企业经营环境日趋复杂,预防可能发生的风险以及在风险发生后将损失控制在最低已颇为重要。内部审计作为企业非常重要的监督部门,对企业的正常运作起着独特作用。现实情况是部分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日益加剧,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综合运用各种内部审计风险控制手段和方法,对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实行全方位的控制。本文首先引出分析该问题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和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的动因,继而分析了内部审计风险防范与控制的措施,最后做了简单总结。

关键词:内部审计内部审计风险风险管理审计质量

一、引言

作为国企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后增设的部门,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监督、评价与咨询活动,有力的促进了我国企业的稳健运行。近年来,国企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内部审计力度逐步提高,但是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依然非常多,需要我们更加关注。而实行内部审计风险管理,最终目的还是通过综合运用各种审计风险控制手段和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少内部审计风险,保证内部审计质量和效率,从而真正体现出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价值。

二、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的动因

内部审风险是指财务报告存在重大错报、漏报或企业经营管理上存在弊端和漏洞,而内部审计人员认为财务报告是合法、公允以及经营管理是健全有效的,并因此提出不恰当审计意见的的可能性。由上述定义可知理解内部审计风险必须考虑主观、客观两方面的因素,既要考虑到内部审计人员主观上的原因,也不能忽略财务报告、经营管理等存在风险的可能。

我们已经了解到内部审计风险具体是什么了,那它到底为什么会产生呢?首先,内部审计所处环境不是很完善。具体表现在内审机构独立性不强,影响审计工作的权威。企业内部审计定位上的偏差,导致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差,不能有效保证审计机构和人员在组织上的独立性、在业务工作中的自主性和权威性,不能保证审计质量和规避审计风险。被审单位内部管理制度、法律体系不健全。这就使得在审计过程中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时会出现无法可依的情况,对有些问题难以认定。那么内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更注重职业判断来认定某一审计事项,而个体主观差异的存在会导致审计风险的加大。其次,企业内部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和审计内容的拓展。在现代化生产条件下,企业改制、重组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方面,同时随着全球化的加剧,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不断增大,使得内部审计的对象和内容日益复杂。内部审计对象的复杂,为内部审计带来了更多困难,审计风险随之增加。另外内部审计风险的内容已由传统的财务审计发展为效益、管理审计、经营风险审计、投资审计等,还要对兼并、联合等重组以后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这些都对内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难度增大的同时审计人员做出正确结论的难度也在增大,从而审计风险就不可避免的存在。再次,内部审计资源有限。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大部分是在政府干预下建立起来的,而不是出于企业的内在需要。这种行为很可能使企业对内部审计产生抵触情绪,造成内部审计可用资源有限,使得内部审计事业停滞不前。另外内审人员素质可圈可点,总体上看业务素质不高。目前我国内审专业人才缺乏,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内审队伍不稳定。且内审人员很多都是财会人员出身,对财会专业领域比较了解,而对其他领域则显现不足。审计对象的复杂话和内容的不断拓展,凸显了内审人员的势单力薄,这必将直接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最后,由于审计方法和手段仍存在局限性和不确定性,使得内部审计风险增大。在我国,虽然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发展速度比较快,但不少企业内审人员对计算机不太熟悉,计算机的应用范围不太广泛,许多审计还是以传统手工查账为主,在新技术方面鞭长莫及。另外“抽样审计”也必然与实际情况存在差距,使审计结论产生偏差。目前内部审计采用的制度基础审计,过分依赖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本身蕴藏着较大风险。

由此可知,内部审计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内部审计是万万不行的。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它能够客观地、从全局的角度管理风险。内部审计不从事具体业务活动,独立于业务管理部门,这使得它可以从全局出发,从客观的角度对风险进行识别,及时建议管理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风险。另外由于内部审计部门处于董事会、总经理和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位置,内部审计人员能够协调企业长期风险策略与各种决策的利害冲突。内部审计部门独立于管理部门的特殊地位使得其风险评估意见可以直接报告给董事会,这样也会加强管理当局对内部审计部门意见的重视程度。

三、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好的内部审计,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社会、国家发展的需要。那如何来控制内部审计风险,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更好的发挥内部审计的服务功能呢?我们应该从下面几点来考虑:

(一)加强有关内部审计法律法规等制度建设

国家应尽快完善内部审计的法律规范体系,让内部审计的操作有章可循,从而降低内部审计风险。在全球化不断加剧的态势下,中国经济不断走向世界,内部审计应该更好的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而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对内部审计都有专门的法律规范,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也制定有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等。中国应该尽快的同国际惯例接轨,以谋取可持续的发展。

(二)建立健全各项内部控制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内审机构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严格审计工作底稿的分级复核制度,减少或消除人为审计误差,及时发现和解决审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保证审计计划的顺利执行,降低审计风险;加强对审计取证的控制,审计证据是基础,审计法规是依据,要做到依法审计,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保证审计证据的合法、有效、充分。

(三)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独立性是搞好内部审计的必要条件,其中又包括在组织人员、工作和经费上的独立,直接接受公司主要负责人领导,由其负责并报告工作;审计人员精神上的独立,要与被监督对象无利益关系。权威性是防范和化解审计风险的重要手段。只有在组织结构和业务活动中,保证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才能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有效。

(四)强化风险意识,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内部审计风险,在更大程度上来源于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当然审计人员自身的业务风险和职业道德水平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风险评估注重向管理者提示企业所面临风险的性质及其强弱,以期管理者采取相应对策,回避或降低风险。具体而言就是结合企业重大经营决策,在预期的可能状态下,对实施方案的结果的风险评价。在具体实施审计项目阶段,要评价实际产生的风险及控制风险的效果,提出有关风险控制的建议。

(五)加强审计风险管理,降低审计风险

在具体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前,应熟悉与被审计的事项也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充分了解审计事项的基本情况,并根据审计目的,确定审计的范围和重点。进而根据对基本情况的了解和对内部控制的初步评价,进行审计风险识别,正确认识风险,找出风险点,做出风险应对措施。对于每一个重要的风险,都要考虑所有的风险应对方案:接受风险,不采取任何行动而接受可能发生的风险及影响;共担风险,通过和他人共担风险或转嫁风险,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降低风险对审计质量的影响;规避风险,退出会给企业带来风险的活动,还是减少风险,采取措施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减少风险的影响。

(六)加强内部审计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内部审计涉及方面众多,范围颇广,不仅需要财会专业的专门人才,更需要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相关人才。因此在内部审计人员队伍建设方面,我认为首先在用人上,要选那些具备相应的技术资格和业务能力同时道德素质过关的人员充实队伍,内审人员专业覆盖广一些;其次,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使他们有扎实的审计基本功,同时又要懂会计、经济法规等相关知识,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的需要。

(七)冲破传统审计方法束缚,采用先进方法,加快信息化建设

经济环境日新月异,我国各企业间的情况更相差万别,客观上需要我们破除旧的审计方法,采用先进方法。另外审计技术与方法是实现审计目标的手段和途径,它是随着审计目标和审计内容的不断演变而发展完善的。要加快掌握和使用计算机审计技术,借助网络技术对财务实施动态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改正。在审计实施过程中采用先进的方法,既降低了人为失误,降低了审计风险,又提高了审计的质量和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的效果。

结束语

总而言之,内部审计作为企业非常重要的监督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风险的管理和控制,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唯有高质量的内部审计工作,才能使其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的经营目标,起到其独特的重要作用,成为单位领导的帮手。同时,内部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其内容复杂多样,虽然不能完全消除期存在,但经过努力可以得到有效防范和化解。而审计风险与审计质量又是密切相关的,通过做好上述工作,一定可以有效防范风险,提高内部审计质量,使其更好的发挥作用。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