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德育的融入

时间:2022-10-17 15:57:00

摘要:国家大力提倡让“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需要学校教育长期性、连贯性地做到润物细无声。在教师引导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素养,真正实现道德、文化共同提高的理想目标

关键词: 中学 信息技术 德育

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德育的融入

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德育的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今教育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可以切实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体系,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思想和高尚的道德,使之具备良好的个人综合素养。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可以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绝佳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强化学生的行为判断和自我管控能力,并培养学生形成符合社会主流观念的综合道德理念。然而在现实中,很多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对思政教育的认识不够,未能在实际工作中取得预期的成效。由此可见,怎样才能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实现思政教育的教学要求,已成为提高这一专业课程综合教学质量的关键,值得广大中学教师思考、解答。

一、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融入德育的意义

绝大多数中学生都处于青春发育的高峰期,价值观念和道德体系也正在逐步确立。这些学生普遍对“个性”有着过度的追求心理,且表现欲和好奇心非常旺盛,很容易受网络和现实中一些思想和行为的影响,为某些不健康思想和行为习惯提供了滋生的温床。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将思政教育融入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已日益凸显出其紧迫性和必要性,这同时也是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客观需要。不过,在很多从业教师的眼中,信息技术课程由于科学技术属性相对较强,再加上中学生普遍缺乏成熟的知识信息转化能力和意识,似乎在这一课程中开展德育“没有意义”。在这样的认知作用下,学生难免会因缺少道德方面的正确引导而出现种种思想层面的问题,最终对本门课程的专业学习也会产生不利影响。从另一方面来说,以中学生为代表的青少年是我国“网民”群体中的主力军,其在体验网络科技所能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最容易成为网络不良信息的受害者。结合以上,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融入德育的意义可以被归纳为以下几方面:首先,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中学信息技术对于很多中学生来说无疑是一门“干货满满”的课程,是最能让自己学到富有实用价值知识的基础的学科。在这样的学科中有效融入德育,学生必然能够在主观上改变自己对“道德”一词所长期怀有的“假大空”的错误认知,进而为他们道德素养的有机提升注入强劲的内在助力。其次,完善学生课程专业学习效果。一门技术本身并没有“好坏”或者“优劣”之分,而技术的使用方向和目的则赋予了这种活动不同的性质。有效融入德育,能够使中学生在使用信息技术从事各种活动时为自己树立起一条准绳,让自己能够以更为健康、有效的方式去实现信息技术本身价值的“变现”,在客观上以间接的方式促动了他们信息技术认知、使用态度的优化,从而起到了完善其课程专业学习效果的作用。最后,促进和谐网络风气的营造。网络一直以其一定的虚拟性而成为法律监管的薄弱区,这也就意味着需要通过“法律+道德”的双重作用来实现网络环境的健康构建。借助有效的德育融合,中学生可以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以更为具象化的方式来形成、践行正确的网络道德和自觉遵守、捍卫有关法律法规的意识,从而让自己成为网络世界中“正能量”的一分子;而无数个“正能量”的组合就可以形成一股净化网络环境、优化网络风气的巨大能量,最终促成和谐网络风气的形成。

二、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开展德育的策略

一项教学目标的实现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相对漫长的过程和体系性的策略做支撑的浩大工程。基于这一认识,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要对本门课程中德育的融合树立起发展性、综合性和多维性的认识。要围绕不同的主题设计、执行体系性的策略,从不同角度切入,对教学内容、环节、形式和载体做德育价值的挖掘和利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发现信息技术学习和德育之间的血肉联系并准确把握这种联系赖以存在、发展的支点,最终达成理想的课程育人目标。在笔者看来,这一方面的工作可以将以下几点作为主要抓手来推进执行:

(一)注重对我国信息科技发展成果的介绍与引入

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应该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这一点对以源自于国外的科学技术为主要学习内容的专业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融入对我国信息科技发展成果的介绍,对诸如光量子计算机、5G信息产业等我国占据研发和应用有利地位的科技成果要做出重点宣传和深入讲解,并且要突出对该领域国内知名专家和榜样人物的详细介绍,使之成为学生了解我国信息科技发展现状、形成强烈民族自豪感的可靠素材。在专业知识教学中,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使用一些包括WPS等在内的国产软件,帮助学生认识到在民用中低技术含量应用软件领域我国同样取得的成果突破和良好发展态势。例如,教师可以在完成关于办公软件应用方面的教学后,让学生分别用WPS和Word两款文字录入软件完成一篇稿件的录入任务,并在其中加入一些图片、音频和超链接,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WPS在汉字输入、多元信息整合、图像具化处理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对一些专业资料的解读解释WPS上述优势的存在原因,并介绍我国科研人员在开发WPS过程中所付出的辛苦以及表现出来的高超智慧、可贵精神,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探索、研究精神。

(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使用观念和习惯

中学信息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必然会涉及对网络的利用,而这些行为有很多并不能完全处于教师的时刻监督和掌控之下。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学生难免会出于种种原因而利用网络做出一些与学习无关乃至对身心有害的行为,最终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良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要切实践行自身应有的理念和职责,帮助学生在网络信息环境中建立起正确的思想道德理念,通过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规范和网络操作的监管引导学生树立起良好的“网络法律意识”,并借助一些真实案例提醒学生时刻注意自身的网络言行。必要时还可以将学生相关表现纳入到课程考核和行为综合评价体系中,使学生在主观、客观作用的双重影响下逐步形成良好的网络使用观念和习惯。比如,教师可以在完成有关社交软件方面的知识讲解后,与学生一起分析以下两则真实案例:2017年7月,安徽某中学七年级学生杜某某利用软件制作了一部丑化其班主任形象的短视频并发布在同学微信群中,被人举报后受到公安机关的调查和严厉处罚,自己不得不选择转学;2020年3月,湖北某中学九年级学生赵某某在QQ群中故意散布有关新冠疫情起源的谣言,被人举报后被公安机关依法传唤、惩戒,其父母也承担了上万元的罚款。借助这些事例,使学生对于自己使用社交软件的自由和遵守法律法规、网络文明公约的义务之统一性将形成更准确的认识,有助于他们正确地看待、使用网络和信息技术。

(三)实现德育和专业教学元素的有机融合

长期以来,很多中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印象并不是很好,觉得思政教育充满了“假、大、空”的味道,和自己的个人生活与未来规划并没有实质性的联系。为改变这一负面印象,同时切实优化德育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作用模式,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要在开展德育时有机地融合信息技术专业性知识和教学特点,通过在教学中穿插真实案例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国家和社会对网络道德建设的重视与关切,同时让学生真正明白当前国家从战略高度对网络和信息技术行业人才培养的大力投入和各方面的相关要求。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新的时代和社会形势下自己所担负的历史责任和必须要承担的社会义务,使学生自发地感受到形成良好道德素养的必要性。例如,教师可以在完成“计算机病毒”这一课程的教学后,向学生介绍我国目前正在推进的全域计算机病毒防控战略,就这一战略的执行意义、难度以及目前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等做一番详细的介绍,同时点明决定这项战略成败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培养出一大批具备良好素质的信息技术人才,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现在所接触到的看似简单的知识其实也是自己日后能够成为国之栋梁的必要基石,以此培养起学生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宏伟志向。

(四)依托课堂教学形式优化德育的融入效果

“学生是学习行为的主体”,这就意味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进一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这一要求也会在客观上为德育的融入提供了宝贵的资源。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更多地引入小组合作的模式,让学生以结组的方式围绕一定的问题、任务展开交流讨论和分工合作,一方面让他们能够借助自己的学习成果和聪明才智主动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团结合作的巨大价值,并在满足学生表现欲和成就感的基础上树立起他们学好信息技术的远大志向。当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要以协助者的身份参与其中,以便在提高活动执行质量的同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灵感和帮助。比如“网页设计”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按照“强弱结合”的模式组成几个小组,根据每个成员的能力和特长分别负责素材搜集、版面设计、模块设置、功能运行等方面的工作,再将成员的成果整合起来作为集体的作品;再之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各小组来一场“PK”,看看哪一组的作品最具实用性和观赏性,并为最终夺魁者予以隆重表彰。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任课教师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开展课程德育同样也是一次提升个人综合职业素养的契机。所有教师要在进一步夯实自身业务知识和技能基础的同时,不断强化自己的政治嗅觉和时代意识,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社会宏观情况的发展与变化,灵活调整课堂教学策略,使学生的道德发展始终处于正确方法的指导之下。真正有质量的教育应当是“十”字形的:既能让学生掌握专业的知识、技术,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识和习惯,更要帮助学生构建起立足课程内容的正确价值体系和道德观念,这样才能真正落实“五维”教育的科学理念。总而言之,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是对中学教育资源的一次深度挖掘和科学整合,也为新的时代背景下专业教育的优化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国家大力提倡让“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需要学校教育长期性、连贯性地做到润物细无声。在教师引导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素养,真正实现道德、文化共同提高的理想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忠华.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融入德育的技巧[J].清风,2020(24):52.

[2]顾红.试论中学信息技术与德育的创新融合[J].新课程,2020(49):177.

[3]苏林欣.浅谈德育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C].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七),2020:251-253.

[4]阚振东.浅析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德育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5):49.

[5]蒋理.现代中学德育中信息教育技术的应用实践探微[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6):26-27.

作者:朱涛 单位:徐州市贾汪区教师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