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食品包装设计论文3篇

时间:2023-01-11 15:07:37

摘要:食品包装设计作为消费文化的重要载体以及基础表现形式,食品包装设计者应当在遵循实用性与功能性原则的基础上巧妙运用绘画元素,展现出食品的多元化艺术风格,并承担起发扬传统绘画文化的重任,根植于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让绘画元素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促进食品市场的繁荣发展。

关键词: 食品 包装设计

食品包装设计论文3篇

食品包装设计论文篇1

一、插画艺术的内涵与艺术特征

插画艺术是绘画艺术的重要分支之一,其灵感来源丰富多样,如自然、人文、历史中所蕴含的一切事物都能成为插画艺术的案例题材。由于诉求对象、表现内容、表达手段、技术载体的多样性,插画艺术具备审美性、功能性、创意性、多元性的特征,承载着信息传递、美感营造等功能。第一,在审美性层面,插画艺术以具象美、抽象美、装饰美为主要审美特征,依据场景以及适应人群的不同而做出相应调整。比如,对于新媒体对象而言,插画艺术往往遵循大众审美,以简洁性、直观性的视觉符号创作通俗易懂的信息符号,在视觉印象上一目了然、生动形象,能够直观、情感化地表达对事物的认知。第二,在功能性层面,插画艺术往往以信息传达作为主要功能,尽管插画艺术的载体多样化,但无论是新媒体平台内的信息生产与传播,还是产品包装、文化宣传栏、商业广告牌上的装饰美化,插画艺术的功能都指向信息传达,旨在借助插画内容传递某种思想、理念、审美感受。第三,在创意性层面,可借助曲折、含蓄、夸张等视觉处理手法赋予插画艺术深刻的文化理念与属性内容,在空间构成、色彩组合、视觉图案等系统内实现创意表达,使观众获得耳目一新的视觉体验。第四,在多元性层面,插画艺术的内容题材、应用载体、审美思想、工艺表现等都较为多样化。内容题材覆盖范围广,包括一切具象事物和抽象事物,如现代图书杂志、数字媒体、动画游戏、产品包装、广告设计、城市公共空间等都可成为插画艺术的应用载体;审美思想包容万象,可接纳极为多元的艺术审美思潮,在审美思想维度层面充分体现了交流互鉴的文化特征;在工艺表现上,大量汲取借鉴传统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壁画及现当代视觉艺术的工艺技巧,并应用于插画艺术设计中。

二、插画艺术在食品纸质外包装设计中的审美表现

食品纸质外包装分为外盒包装与内盒包装两部分,其中外盒包装主要指食品包装的外层部分,是消费者与食品包装直接进行视觉沟通的部分,也是审美展现的第一环节;内盒包装主要发挥保护产品的功能性作用,通常在艺术设计中表现得较为含蓄。结合面向对象的审美需求、视觉体验以及消费状态等维度,打造具有多维交互、富有生命力与艺术力的平台性质的包装界面,是食品包装设计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以图1所示的某食品外包装效果图为例,设计师汲取构成主义的艺术创作手法,以插画艺术为媒介工具,由表及里地将插画与包装联系起来,构建出触动深度的视觉境域,映射出食品包装对自然、生态、食品的自由感知。第一,在整体视觉空间构成方面,摒弃传统的构图造型法则,利用几何图形之间的相互交错,形成二元化的散点式构图;整体视觉空间呈现半开放、简洁的状态,但却存在本质上的内在联系。运用直观的线条延伸以及色彩的变幻,勾勒出空间的块面秩序,将包装界面一分为二,消解包装封闭空间的单调性以及固定性,打破视觉空间的单一线性构造,营造出流动、融洽的对话氛围,并呈现出包装是一种空间的隐喻。第二,在视觉图案元素方面,倾向于自然而然的发生,以视觉传达艺术为手法,提取食品产地自然特征与人文信息,在高度理性化和秩序化的前提下,借鉴花鸟画艺术对鸟、枝叶、花卉等现实视觉元素进行重构和艺术加工,在不拘泥于本身结构与轮廓的基础上,通过色彩之间的明暗变化建构出新的视觉图案,重申插画艺术的自由概念。第三,在色彩元素构成方面,暖色系与冷色系的搭配增添了整体包装的艺术感与人文感,在神秘与静谧之间打破常规,重塑食品的视觉美感与人文情怀。包装设计以大面积湖水蓝为主色调,勾勒简约宁静的氛围,同时在空间的另一面,在以黑色、黄色、红色原色系为主的基础上融入复色系产生对比,绿色与黄色穿梭于黑色与湖水蓝之间,演绎这场关于现代艺术的色彩面孔,创造出视觉形态的审美愉悦性。

三、插画艺术在食品纸质外包装设计中的环保思维

从以往单一简约的图案包装,到各类型及主题性极强的插画包装,插画艺术改变了食品包装的固有法则与显示形式,重塑了食品纸质包装的环保主题生态。图2为某食品纸质外包装的设计效果图。受食品包装绿色环保化、创意个性化、场景参与化等设计趋势影响,该食品包装以生态绿色环保的纸材料为构成,运用插画艺术大胆追求个性与喜好,由此承载色彩与图案的韵味,在尘世间之中浮沉,将设计语境交给包装的视觉界面,表达出对未来食品包装趋于绿色环保方向发展的探索。其中,在包装材料选择方面,考虑到纸材料成本低、污染小、延展性强等特征,摒弃以塑料为主要材料的传统食品外包装设计,运用触感好、可二次回收利用、视觉艺术效果好的纸材料作为包装材料,折射出生态、美学的艺术妙笔。在空间构成方面,把视觉中心重点分解转移至局部,根据立意中决定各个视觉元素的空间设置和主次角色,用无序表现更为合理的新秩序。整个空间界面被不均匀地分为三个部分,其中视觉中心是由插画艺术构成的包装上方空间,而包装中部空间与下部空间承担信息注释功能,介绍产品的名称、规格、类型,凸显设计的随意性、散点性。在图案设计方面,融入对材料的写实构想,以色块填充方式,悉数展现与食品相关的各个元素,刻画精致平衡的外形特质,传达欢乐的情感,是当代食品包装设计的缩影。同时设计融入朱红色、黄色、白色、蓝色等色彩元素,通过聚集、拼贴、叠合、重组等手法,隐含变化无穷的巧妙线索,延长受众者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想象的维度。插画艺术在食品纸质外包装上的设计应用,既要借助插画艺术与包装信息的联系,充分表达作品的主体思想,也要突出插画艺术的创意性和交互性,照顾不同层次受众的特殊需求。因此,在食品纸质外包装设计中,插画艺术应当从艺术性和交互性两个维度进行考量。在艺术性层面,要能够发挥插画艺术在视觉呈现上的特殊优势,借助插画艺术大胆的用色、突破常规的内容、在无序中寻找有序的审美思想,探寻食品纸质包装在色彩、肌理、空间关系、图案语言上的艺术表达,使原本缺失生命力与艺术力的个体经过支解、重组后,承载人们追求自由、安静、自然、欢乐、勇敢、新颖的内心表达。在交互性层面,插画艺术在食品纸质外包装上的设计运用并非单向度的独白式表达,应从视觉交互、情感交互、文化交互、结构交互等维度出发,运用插画艺术助力食品纸质外包装设计与消费者实现不同维度的交互对话,使消费者获得戏剧化、场景性、不确定性的观感体验。

作者:马诚 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食品包装设计论文篇2

1冷链食品包装抗菌材料的应用现状

1.1抗菌包装材料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尽管食物冷藏链上的抗菌包装材料在推广及技术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但大多仍然限于实验室的应用研究阶段。同时,还面临几个需解决的问题,主要如下:(1)部分抗菌药具有毒性作用,可能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产生有害影响。通常情况下,添加抗菌剂会破坏膜的基本结构,使其热力学性能降低;(2)抗菌剂本身的色泽、气味、化学稳定性等指标对于抗菌膜的有效推广产生了很大影响;(3)抗菌剂和食品中的添加剂及其他成分能否发生其他化学反应仍待考察;(4)抗菌剂在成膜基材料中的释放规律需要进一步研究;(5)某些抗菌剂只能针对部分微生物起作用;(6)将抗菌剂和塑料混合制成抗菌母粒,经吹塑成型后,虽有一定的抗菌效果,但仍有较大的难降解问题。以生产环保健康食品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目标,设计生产出一种具有良好健康食品化学安全性、抑菌性和消毒处理效果好、抑菌期长、无任何化学环境污染、加工成本低、生产工艺简单、符合我国食品卫生体系和环境监管要求的抗菌包装材料,是目前研究的重点方向。综合现有的科研基础,可采用多种抗菌药重复使用,以提高防霉膜的广谱性,从而更好地实现抗菌效果。另外,目前的研究方法主要从生物包装的角度对细菌材料展开研究与探索,相对而言该领域研究范围较为狭窄,但未来也可将微生物学、动力学、材料学等多学科融合,共同促进生物抗菌材料的研发。伴随科技的不断进步,可以利用抗菌剂和微囊技术相结合等高新技术,制备抗菌包装材料[1]。

1.2抗菌包装材料及抗菌膜的研发现状

抗菌性包装是指通过特异地将抗菌剂与和食品接触过(或不直接接触)的材料组合起来,以有效控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衍,并确保食物的营养、口味和品质安全的包装。相关研究表明,通过使用天然生物基作成膜基材,并添加相应的抗菌剂配制抗菌材料,可满足材料中防腐剂浓度较低或无防腐剂的要求,并具备了一定的可降解性,可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抗菌材料来源很广,主要可从陆地植被及海洋生物等种类中获取,按其生物抗菌性质的表现方式,大致可分成挥洒性与非挥发性两类;按照原料的来源方式,可以分成无机抗菌剂、有机合成抗菌药、自然抗菌剂三个类别。近年来,防霉包装材料技术已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了食品包装领域,并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形式,如在包装袋中加入挥发性抗菌剂,向食品的封装物料中加入挥发性抗菌剂或非挥发性型抗菌剂,或者在包装物表面黏附抗菌药剂[2]。成膜基材与防霉复合使用,将成膜基材作为抗菌剂的载体,对抗菌剂释放有缓释效果,使其长期起到抗菌效果。另外,虽然部分成膜物质基材确实具备一定的抗菌性,但抗菌范围仍在一定程度上受限制,因而通过选用适当的抗菌剂可以发挥与抗菌剂复合应用的优势[3]。近年来,在该领域虽然有了一些重要研究进展,但仍存在诸如成果转化率低下、抗菌规范不统一、物理及化学指标不合规等问题。当前,食品防霉包装用薄膜材料大多限于以石油类为基础的传统玻璃薄膜材料,即由PE、PP、PET等材料经过共混及改性,与有机、无机抗菌剂相结合后所制造的薄膜材料。用反面生物材料制备的抗菌膜,由于其使用上的不足之处(机械性能和耐水能力差等)或生产成本过高,其转化率往往也很低。鉴于抗菌剂材料及其使用形式不同,目前有多种关于防霉材料的抗菌效果的测定方法,如《塑料微生物作用的评价》(ISO846-2019)、《测试合成高分子材料抵抗细菌的标准操作法》(ASTMG21-90)等标准测定方法,还有贴膜法、最小抑菌浓度法、琼脂平板法及动态振动装瓶法。很多研究中的抗菌性测试标准都存在差别,又或者使用了定制化的测试标准,这样就导致材料的抗菌性无法做比较。此外,由于相关条件不同,有关抗菌膜的物理及化学指标种类也不尽相同。

2抗菌膜及膜基材料研究

当前,抗菌膜的基体一般为多糖、蛋白质、脂质和少量塑料。塑胶成膜基料虽然具有很高的热力学性能和可利用价值,但由于它无法降解,很容易形成“白色污染”,严重危害地球生态环境。

2.1多糖形成膜基材料多糖形成膜基材料主要涉及化纤素物料及其延伸物(棉化纤、木化纤、羧甲基纤维素和甲基纤维素等)、玉米淀粉类及其延伸物(土豆淀粉、小麦淀粉、玉米淀粉、木薯淀粉等)、藻酸钠、西洋菜、明胶、果胶、壳聚糖等。其产品具备了原材料源地广、年产量高、成本小、无环境污染等优势。多糖是一类较早研发并使用的生物基包层建筑材料,具备成膜效应明显、通透性良好、机械强度较高的优势,而且化学特性稳定,不受环境影响,不容易损坏[4]。

2.2蛋白质类成膜基材料成膜蛋白的基质材料一般为哺乳动物蛋白质(酪蛋白、胶原质、乳清蛋白等)、植物蛋白(玉米成膜蛋白、谷氨酸、大豆蛋白等)。蛋白成膜特性一般取决于其空间构造、相对分子量及蛋白质的化学稳定性。独特的化学结构及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使它们具有了更加广泛的功能性质。蛋白质类成膜基体的阻湿性能很差,对水分子敏感。目前,研究人员多采用物理方法和酶法结合蛋白和其他疏水性材料,以提高蛋白包装材料的防潮性能[5]。

2.3脂质形成膜基材料蜂蜜、虫胶树脂、脂肪酸甲酯、脂肪酸乙酯、蔗糖脂肪酸酯、甘油酯、米糠蜡、石蜡等均是生物脂类化的基本材料。脂类成膜基材料分子通常带有相对较低的极性,可有效地防止食品中水分的丧失,保证了果品、蔬菜的保鲜。而且脂类成膜物质还能够通过调整果品、蔬菜生长的吸氧功能来控制其腐败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在单独成膜后,由于脂质成膜基材料中脂质组分的一致性并不好,导致材料的力学性能上有了一些差异,并由于其自身的物理化学特性易形成蜡味,从而影响了被包装食物的整体口感。因此,通常采用蛋白质成膜基材料和其他造膜基材料混合或将多糖型成膜基材料和多糖型基质共混,使其所制得的混合膜具备了优异的热力学性能,并兼有优异的阻水性,例如对硬脂酸—酪蛋白酸钠、乙酰单酸甘油乙酯和酪蛋白酸钙、油脂—大豆蛋白等复合膜的研究成果突出[6]。

3抗菌材料的不足与相关立法

抗菌包装材料中的抗菌剂能直接和食品接触,并在食品附近的空气中挥发而对细菌起抑制作用。然而,该包装材料成分通过接触和非接触方式能否影响食品安全的相关研究尚不充分。特别是纳米级抗菌剂,如纳米银离子在人体内代谢的方式目前还不明确,还不确定是否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目前,针对食品抗菌性包装、智能包装等方面的立法也日益完善。就全球而言,欧洲已于2011年对与食物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开展了修订立法过程,修订了《食品级塑料法规》(EU10/2011),目前还没有针对活性包装材料的特别规定,食品中的抗菌剂应当满足《FDA食品级检测》(21CFR)中食物有机添加剂的需求。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剂使用标准》(GB9685—2016)对含抗菌剂型、特定迁移量等级的限定标准,如对于PE、PP、PET及塑料等成品中,微粒状银的最高迁移量限制为0.05mg/kg。

4抗菌材料在冷链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目前,食品包装设计已步入了材料结构更加合理、防护包装使用寿命更长的全新的发展阶段。对于改善食品包装设计的保鲜功效,不少研究者已经对其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将有机、无机材料组合起来运用到包装材料中是未来趋势。为了延长商品的货架期,除加强包装材料的高分子量设计外,包装物也需要做好机械强度设计,从而在运销时减少机械磨损;同时,食品在远距离运送时受到气温、光照条件等各种因素影响会引起较大的温度变化,因此如何让食物在运输过程中保证质量是关于食品包装设计的一项重点研究课题。

4.1纳米包装材料的研究纳米包装材料通过添加海洋生物纳米的二氧化钛粉体膜,使外膜更加亲水化,可以降低渗透率,所造膜有着很强的杀菌作用,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黑曲霉、白念珠菌等有着100%的杀死功效,用膜进行食物包装能有效地拉长商品货架期,为有效促进新型生物纳米硅酸材料、纳米聚合化学矿物复合材料在当前我国各种食品包装中的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理论实践证据。数十年来,以生物纳米材料聚合物化学材料研究为主要技术基础的新型生物纳米硅酸盐材料、纳米聚合矿物化学复合材料的研究已逐渐成熟。该材料有着优良的加工特性与性能,可用于包装的研发与设计。然而,如何把这些材料加工成柔软的膜还是一个挑战,并成为成功的关键。可以使用蔗渣为造纸原材料,对纸浆进行改性处理,一是在原材料中加入足够量的纳米纤维素、壳聚糖、抗菌剂;二是在纸面上涂覆一层纳米纤维、壳聚糖或抗菌剂。经过改性后的纸页气阻、防霉特性更加明显。第二种纸基改性方法在食品包装的实践使用中也有着其优点,因为改性后纸的通透性下降,且对于引发食物中毒的病毒(如沙门氏菌)有着较好的杀灭、抑制效果,所以这种纸能够有效地延长食材的存放时间与保质期。

4.2抗菌包装材料的研究食品包装中易滋生细菌,而在食品包装中采用的生物抗菌剂则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病菌产生。因此,生物抗菌食品包装材质的原料成分、生产工艺、抗菌作用原理等方面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门话题。抗菌性包装材料有很多种形式:一是将抗菌药放入小塑料袋,与食品同时存放,这种包装方式在食品行业中最常用;二是把抗菌剂直接地集成在聚合物材料中,再用来制造包装材料;三是将抗菌剂涂布于高分子材料表面,以季铵盐、山梨酸等为代表。抗菌功能基团主要是在分子上产生抗菌功能的,比如用植物精油固定在大环糊精中,或用多肽、酶、多胺、有机酸等将其固定在高分子材料中,抑或结成一体。第三种类型的壳聚糖为食品包装用的天然抑菌剂[7]。

4.3不含抗菌食品包装材料的研究近年来,不含抗菌剂的食品包装材料得到了有关专家学者的关注,用阳离子淀粉或者海藻酸钠所生产的高电解质膜就属于不含抗菌剂的材质之一,这些材料中虽然没有抗菌剂,但是具有优良的抗菌性。目前已有多种方法联合应用于抗菌包装材料的研究。雾化干燥辅以低压等离子体镀层技术,以有机或无机材料为载体,在铜复合包装材料中添加抗菌膜,是一种综合应用的实例。实验证明,抗菌膜能很好地抑制细菌。将5%或10%的百里香精油掺入玉米的蛋白膜中,即可获得带有明显抗菌效果的食品包装膜,能够高效地抑制乳制品中有害微生物的生长与繁衍,从而达到食物保鲜的效果。将毛角蛋白(自然资源)和柠檬酸(高效的防腐剂)在水内混合形成一层透明膜,进行生物活性包装,试验结果显示,这种膜有着较好的杀菌效应,而柠檬酸的导入使膜大分子侧链数量降低,α螺旋结构增强,因此提高了延展性,而在水面浸渍之后,与市场上商用保鲜膜相较,其性能损失也较小。与市场上商用保鲜膜相较,不含抗菌食品包装材料可取代高分子保鲜膜用作食品包装的保鲜材料。

5结论

文章对冷链食品包装设计抗菌材料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研究,抗菌性包装材料在食品工业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潜在价值,对其进行深入探讨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低成本、环保、抗菌的食物包装设计,能有效改善食品包装材料在保鲜效果、抗菌能力及阻隔性能方面的特性,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此外,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性不容忽视,未来还应加强对食品接触用纳米材料的风险评估体系的研究。

作者:王禹茗 单位:闽南理工学院

食品包装设计论文篇3

一、绘画元素的内容与特点

我国是有着历史悠久的绘画文化与艺术色彩的文明古国,中国画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具有浓厚的绘画氛围以及绘画气息。绘画元素主要包括形体、明暗、色彩、空间、材质以及肌理等,讲究的是点、线、面的叠加,通过笔触来展现。根据绘画表现形式上的区别可以将绘画分为工笔画与写意画,讲究气韵是绘画的最大特点。在绘画元素构图上,十分讲究整体性,通过灵活的笔触创作实现精巧的构图;在绘画元素创作中,讲究的是以形写神,侧重于通过绘画形态表现出绘画的情感内核;在以绘画元素描述物象时,需要通过色彩以及线条的运用来表现整体的质感与形体。

二、现代食品包装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形式较为单一化我国食品市场曾一度经历高峰发展期,但是由于缺乏多元化的设计思维,良好的发展势头逐渐被扭转。单一化的食品包装设计方式难以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长此以往,消费者容易出现审美疲劳,从而限制了食品市场的发展。结合现代食品包装设计现状来看,目前食品包装设计者在包装设计过程中缺乏创新思维与创造力是食品市场发展主要面临的问题之一,限制了食品包装的可持续发展,造成食品市场发展状况不佳,且具有较大的可替代性。

(二)原材料技术较为落后食品包装设计与目前消费市场中的发展方向不适配也是导致我国食品包装设计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食品包装的原材料技术较为落后也限制了食品包装设计的发展。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各类食品包装原材料层出不穷,并且涌现了大量的绿色环保型原材料。但是原材料加工技术的落后,使得对这些符合时展的绿色环保型原材料的利用不够充分,无法满足很好地呈现食品包装设计内容的要求。

(三)忽视了消费者的本质需求现阶段我国的食品包装设计多是依靠华丽的包装或者是绚丽的色彩来吸引消费者,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之下,一些企业为了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更有甚者用上了明星效应,直接将明星的照片印在食品包装之上,以达到吸引消费者购买的目的,使得食品包装设计在前期就出现了方向性错误。这种忽略食物本身的内在含义与文化内涵进行食品包装设计的方式,只是一个消费噱头,不可能走得长远。此外,过度奢华的食品包装设计还会大幅度提高食品制作的成本,不仅降低了企业经济效益,还会对环境资源造成较大负担,甚至出现企业为了缩减成本降低食品质量的状况。

三、绘画元素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创新型应用方式

(一)绘画元素中色彩与图案的应用色彩与图案是人类视觉的第一印象,有特色的色彩与图案能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从而引起感官表现。基于此,可以将色彩与图案这两种引起消费者视觉感受最为活跃与敏感的要素作为食品包装设计中最先考虑的绘画元素。在食品包装设计中,色彩以及图案的应用首先要体现出食物的特点、口感与风味等,展现食品本身所具有的特色;其次,还需要考虑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以及审美习惯。现代心理学的一项研究表明,食物的色彩与人们的食欲是存在较大的联系的,一些色彩较为鲜丽的颜色更能够激发人们的食欲,并给予人们充满活力的感觉。因此在食品包装设计中,可以充分应用色彩与图案这两种绘画元素,按照人们对食物的不同色彩的心理需求进行食品包装设计,做到有的放矢。图1新郑红枣片包装图如图1所示,新郑红枣片这一养生食品的包装,通过色彩冷暖的应用,充分展现了新郑红枣片的效用。食品包装设计者在进行设计时,很巧妙地将红色这一暖色作为整个食品包装盒的主色调,再在食品包装盒的右侧装饰有代表着食品内容的图片,几颗饱满美味的红枣,在充满生机的绿叶的衬托下更显得美味诱人。冷暖色调的应用来源于人们在生活中形成的条件性反射,在看到红色、橙色、黄色等鲜艳的色彩时会自然而然联想到温暖,因此红色这一主色调在新郑红枣片包装中的应用能够代表设计者诚挚美好的祝愿。一盒红枣片,带给人们的是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祝福,并给予人们触动心灵的温暖与感动。

(二)绘画元素中线条与空间的应用线条与空间是基本的绘画元素,也是在进行食品包装设计时十分常见的平面空间构建方式,以点成线、以线成面,从而赋予食品包装丰富的空间感以及内涵。线条与空间这两种绘画元素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是十分具有特色的,借助墨色的线条勾勒出食品的具体形象,让消费者能够直观感受到食品的体积、质感以及形状,并形成一种线条美与空间美。线条与空间这两种绘画元素的辅助,不仅使得食品包装设计更加具有空间感、节奏感以及力量感,并在线条勾勒的抑扬顿挫之中增添了食品包装的情绪感染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审美需求与审美能力的提升,在现代食品包装设计中运用线条以及空间等绘画元素能够提高食品包装的艺术价值,借助线条穿插组合与丰富的层次变化,架构出食品的多元形态。如图2,在牛哆哆牛肉干食品包装设计时,就充分运用了线条以及空间这两种绘画元素来充分展现食品的特性。在这款食品包装设计中,通过简单的线条勾勒描绘出了食物内容———牛肉。设计者通过线条之间的力度与粗细,表现出牛的健硕与活力,从侧面印证了食品原材料的新鲜与优质。此外,设计者并未过多地堆砌其他元素,而是适当留白,营造出食品包装的空间氛围,具有良好的包装视觉效果。食品包装整体只采用了黑色与金色两种色调,以表现食物的奢华质感,具有浓厚的设计风格。在对线条以及空间这两种绘画元素灵活运用的同时,增添了这款食品包装的独特审美特点,借助单穿的线条感以及空间层次,也展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更能够满足消费者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三)绘画元素中形体与气韵的应用我国传统的绘画图案大部分都是由民间的劳动群体所创造的,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具有浓烈的人情味,主要是借由物态的具象化形式直接地反映物质特征。绘画元素在现代食品包装设计中也应当具备食品与艺术结合的双重特征,以独到的审美决定食品包装的形态,并通过形态特征展现气韵精神。这就要求食品包装设计者在进行包装设计时需要具备较高的审美能力以及超前的设计思想,以正确引导消费者的审美观念。在食品包装设计时,需要注重娱乐性、趣味性、文化性、功能性与健康性的充分融合,紧跟时展潮流,并与现代社会接轨,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将我国的食品包装设计推向更高的发展层次。如图3广式月饼包装图,在设计时,设计者就充分运用了形态与气韵这两种绘画元素,包装上方通过对称布局以及不同空间位置状况,奠定了整体食品包装设计的布局,营造了一种平衡美感。在图案巧妙的运用之中,展现出丰富的态势与气氛,这就是绘画元素的气韵所在。此款月饼包装还将中秋这一传统民族节日中所蕴含的团圆情感融入其中,赋予了食品人情味,使之能够具有更好的艺术审美格局,吸引更多的消费者的目光。

(四)传统绘画元素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目前在食品包装设计中还存在着一个较大的问题,那就是忽略了产品本身的含义以及文化内涵,加之外来文化在我国食品市场中的不断渗透,使得食品包装设计逐渐失去了所具有的民族特色与文化底蕴,迎来了一种新型的发展危机。在这种形势之下,食品包装设计者更应当承担并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将传统的文化元素以及民族精神与食品包装设计进行有机融合,赋予食品更高的艺术特征与文化价值,呈现出具有中华传统文化底蕴的食品审美艺术。如图4儒家五常饼包装,就充分运用了传统文化元素,不仅将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与水墨意境融入食品包装之中,并运用了大面积的留白,凸显食品本身意蕴,让消费者能够产生无限遐想,注重欣赏食品包装的内在精神世界。此外,在儒家五常饼中还以毛笔字书写了“仁义礼智信”这儒家五常,实现了食品包装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入。这一组食品包装在快节奏的当今社会中,显得更加清丽脱俗,彰显出独特的自然韵味,并给消费者以启迪,营造了一个立体化的精神空间,使消费者仿佛身临儒家水墨画世界,提升了食品的民族内涵以及食品的文化附加值。

四、结语

综上所述,绘画元素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不仅能够吸引消费者的购买兴趣,还能够赋予食品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提高其审美艺术水平。食品包装设计作为消费文化的重要载体以及基础表现形式,食品包装设计者应当在遵循实用性与功能性原则的基础上巧妙运用绘画元素,展现出食品的多元化艺术风格,并承担起发扬传统绘画文化的重任,根植于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让绘画元素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促进食品市场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冷凛.现代食品包装设计理论与应用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0(9):14-15.

[2]王梅,苏晓洁.谈中国元素在食品包装设计上的应用[J].艺术品鉴,2019(27):224-225.

[3]谭柱成.扁平化风格插画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19(17):27-28.

[4]姚傲雪,钟金宇,岳湘黔.广府民间艺术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以广东特色食品包装为例[J].绿色包装,2019(11):62-64.

作者:赵海峰 单位:吕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