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金融业务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2-05-14 07:43:13

金融业务论文

金融业务论文范文1

我国自2001年加入WTO后,国内的经济发展已经和世界接轨,经济的快速发展,原有的金融服务体系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了。随着金融深化的不断加剧,银行客户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是客户的知识水平越来越高,他们掌握了更多的金融知识,因此对于金融服务的鉴别评价的能力也越来越强,这种情况下,银行原有的金融服务体系,根本就是不值一提的了,客户现在对于金融服务业的要求不仅仅只是停留在融资的收益和成本上,他们也同样要求金融服务业在提供服务的同时可以节省时间并尊重他们,这样,客户对于金融服务业要求的提升,银行就只有通过创新服务来满足客户的需要,从而才能拥有更多重视长久的客户,来保证它们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如今客户的主动权也越来越大,客户在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上有更多的选择余地,也就是说,客户在选择金融服务的时候有了更大的可选择空间,银行若想吸引客户,只有通过不断的进行服务创新。

金融服务业进行创新的建议

1立足市场及客户,追求经营效益的最大化。金融服务业之所以要进行创新的原因,说到底还是为了迎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足客户的要求,为此,金融服务业在进行创新的同时,应该立足于市场及客户,这样才可以最求经营效益的最大化,满足自身的发展要求。金融服务业创新是增强自身实力,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因此每一项金融品种的创新,都要与客户紧密联系在一起,当然为了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追求经营效益的最大化也是无可厚非的。客户是金融服务业得以生存的最根本保证,而客户的要求则是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息息相关的,因此,金融服务业的创新必须根据市场要求进行创新,积极开发出符合客户需要的金融产品。这在客观上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创新时,既要考虑实际情况,同时还要符合市场发展的规律和客户的需要。一旦推出的金融产品有市场、有客户、发展前景可观,那么我们就应该尽量使之尽善尽美,成为吸引客户的“亮点”;反之则要尽快转型,发展其他的金融产品。只有这样,随着市场和客户的发展而不断完善自身的创新,才可以立足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并可以取得很好的发展。

2提高员工素质,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在银行这个最为普通的金融服务业中,柜台是对外服务的窗口,与客户的接触最为频繁,也是最为密切的,可以说在客户心目中,银行的金融服务水平如何完全是取决于柜面人员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态度的,为此,加强柜面人员的服务管理,是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的重要环节,也是金融服务业进行创新的重要方面。首先,是要加强对员工的金融知识的教育。客户在选择某种金融产品时,很多时候,对这种金融产品是一无所知的,这个时候,工作人员就成为了客户获取信息的最直接的对象,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员工自身的金融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客户咨询的金融产品,或是想办理的某种业务,工作人员对客户的询问表现的一无所知的话,只会引起客户的反感,从而造成客户的流失,那么对于该银行的发展是很不利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要对员工进行各种培训,利用培训班、网络学习等形式,带动员工学习各种新业务、新知识的热情。使得员工可以熟练掌握金融产品的相关知识,对于客户的询问可以对答如流,并为客户提供适当的建议,从而满足客户的需求,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提升竞争实力。这才是进行金融服务创新的最根本目的。其次,还要强化对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银行的工作人员除了要有足够的金融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种热情的服务态度。要让客户在银行办理业务或是购买金融产品的同时,可以保持一种愉悦的心情,这才是拥有忠实长久客户的最佳途径。为此,要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职业纪律的教育,使工作人员树立一种正确的工作观念,增强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求员工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主动热情工作观。只有从思想上提高员工的认识,才能指导员工的实践,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才能真正实现金融服务业的创新。

3完善金融服务创新激励机制,加强制度创新。一套有效的金融服务机制,是增强金融服务水平的有力保障。因此,要进行金融服务业的创新,完善金融服务的创新体制,则会成为金融创新的内在动力。建立和完善金融服务创新组织建构和制度依托,培养一批具有现代化科学技术和金融理论实践水平的人才,则是当务之急。只有为金融服务业培养出一批这样的人才,才可能适应目前经济迅速发展的各种要求。当今社会,客户对于金融服务的要求已经开始进入快节奏的氛围之中,客户要求简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面对这种要求,金融服务体制也应作出相应的调整,才能满足客户的这种需求。创新金融服务体制,以客户的需求为核心,从而满足客户的各种新的需要,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不断提升自身的客户满意度,从而顺利实现金融服务机制的创新。

国内金融服务业创新面临的挑战

1银行的经营压力加大。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先进的科学技术被应用到金融服务业中,促进了金融工具盒融资手段的不断创新,使得金融市场的效率大大提高,但同时也带来了金融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的复杂化,使得客户对于金融服务的要求也加强了,由此就加大了银行的经营压力。

2模仿和借鉴的创新多,原创性的创新少。目前,我国的金融服务业的创新形式主要是吸收、模仿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虽然这种创新的速度很快,可以快速的为国内的金融服务融入新的元素,但这种创新是建立在外国的经验之上,很多内容其实是不适合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规律的,国内金融服务业的创新应该建立在国内金融市场的现状,这样才可以真正满足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由此,应该大力发展国内原创性的创新,对于外国相关经验的借鉴,应该适量,坚持批判继承的态度。

金融业务论文范文2

上海发展有限渗透型离岸金融业务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一方面上海发展严格分离型离岸金融业务竞争优势并不明显。我国周边地区聚集了众多的离岸金融中心,比较成熟的就有香港、东京、新加坡三个。这些市场在金融机构数量、政策环境、服务水平等各方面都较上海有明显优势,对境外资金需求者和供给者有着更大的吸引力。在这种背景下,上海试行严格分离型离岸金融业务的成效不容乐观。

另一方面上海市目前已吸引了大量跨国公司,部分公司地区总部、财务中心也设在上海。在日常经营中,这些跨国公司产生了对离岸金融服务的强烈需求。我国目前对外汇资金划往境外还有较为严格的限制,跨国公司内部化的采购、生产和销售方式与我国现行外汇管理模式产生了冲突,一些合理的资金汇出要求由于当前外汇管理对交易真实性的审核标准与跨国公司的实际经济活动之间存在难于调和的矛盾而难以实现,他们只能借助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实现其资金结算及调度管理功能,如果允许跨国公司在上海开立离岸账户,把它们的一些资金转移到离岸市场,能够迅速扩大上海市离岸市场规模,有利于发挥资金的集聚效应。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在离岸金融业务规范发展的前提下,发展有限渗透型的离岸金融业务具有现实可行性和必要性。关键是监管部门能否对这种类型的离岸金融业务实行有效且到位不越位的监管。

有限渗透型离岸金融业务的风险分析及监管切入

渗透型离岸金融业务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层面:

一是国家层面。即对离岸金融市场所在东道国的风险。这种风险是多方面的:(1)外汇资金运动中的风险。渗透性离岸金融管理的失控将会对国家经济金融带来相当的风险。(2)金融体系扩张经营的风险。银行开展离岸金融业务会享受免缴存款准备金以及不受流动性要求限制等待遇,因此经营离岸金融业务的主体在受到外在约束减少的情况下,如再缺乏审慎经营意识的内在控制,则极易造成经营主体的自身风险,从而波及该主体母国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

二是微观层面。即对经营主体的风险。离岸金融业务对其经营主体—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带来的风险是多方面的。除了上述由于金融机构经营规模过度扩张风险外,还需面临比在岸业务更大的经营性风险,如离岸客户的信用风险(离岸客户大多为远距离客户,进行有效信誉评估和管理的难度较大,可控性较低)等。

我们认为无论是国家宏观层面还是主体微观层面,只要监管的切入点把准,其风险还是可以有效控制的,关键是渗透的通道设计以及监管的有效执行。那么,离岸与在岸之间会发生些什么样的资金渗透呢?我们可把渗透途径归纳为账户渗透和产品渗透两方面。账户渗透是指银行自身账户资金的渗透以及开立在银行的客户账户之间的资金渗透。产品渗透是指借助金融产品进行的渗透。另外,金融机构本身作为经营主体也可能会发生各种渗透,如经营离岸业务的金融机构有内部在岸头寸和离岸头寸之间的相互弥补会导致资金在离岸与在岸间的渗透。

由于经济金融活动的多样性以及金融在监管与创新矛盾运动中产品的不断推陈出新,上述渗透经常是立体多维发生的,但渗透的最终结果应该是导致资金上的渗透。所以我们认为渗透通道的设计与管理层最终的监管切入点是对离岸金融业务外汇监测与管理。

发展有限渗透型离岸金融业务的外汇监测与管理

对离岸金融业务的外汇监测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要求,离岸金融业务必须纳入东道国的国际收支统计监测,其业务规模应反映在该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以及国际投资头寸表中,否则在整个世界经济金融的发展中将会出现非常大的遗漏。具体的监测可按以下方面进行:

一是对银行离岸金融业务监测。这项监测应以审慎经营为目标开展。应制定统一的离岸金融业务会计标准,要求金融机构定期报送离岸业务的各项报表及临时要求的特殊报表,使当局及时了解离岸金融业务的规模,并监督各项管理规定的执行情况。在外汇管理上则采用国际投资头寸表要求的相关因素由银行通过BSPL(资产负债及损益)申报。

二是对资金在离岸与在岸之间渗透的监测。这项监测可以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为前提开展。由于离岸账户资金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在岸,对国内经济和金融体系造成冲击,在岸资金也有可能离岸化,因此当局应严密监测资金在离岸与在岸之间的流动,要求主体进行资金账户间流动申报,全面了解离岸资金的流向和规模。

三是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随着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资金跨境流动的规模必将扩大,流动方式也会复杂化。应在现有跨境资金流动监测体系中相应增加离岸与境外之间资金流动监测内容。

对离岸与在岸有限渗透的监管

金融业务论文范文3

摘要:伴随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居民私人财富亦不断增长,个人财富管理服务的需求强劲,私人银行业务正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增长潜力。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应该通过增强产品创新,加强配套体系的建设,加强风险控制、增强混业合作,采用多形式、全方位的产品销售等措施来促进其发展。

关键词:私人银行业务;商业银行;综合化服务

财富的集中和富裕阶层的增加是私人银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我国开展私人银行业务潜力巨大,一方面是市场的巨大需求;另一方面,国内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专门向这部分高净值客户提供高质量全方位服务的私人银行。金融机构的私人银行业务收入由于相对收入稳定,利润率高等特点,必将成为内外资金融机构争夺的热点。

一、私人银行业务的基本界定

私人银行业务所提供的是从继承遗产开始到接受教育,为其打理庞大的继承财产,然后协助接管企业、运营企业,一直顾问到客户年老体衰,辞世前安排遗产。这是专门面向富有阶层的个人财产投资与管理服务,这项业务的特点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量身定做的金融服务。服务涵盖资产管理、投资、信托、税务及遗产安排、收藏、拍卖等广泛领域,由专职财富管理顾问提供一对一服务及个性化理财产品组合。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讲,私人银行业务和国内目前通常提及的银行零售业务、个人理财服务都有着明显的区别。其核心是资产管理,以高层次人才为支撑,研究分析为手段,专业化经营为特色,立足于制定一整套解决客户金融服务问题方案,来满足客户复杂多样的需求、提升商业银行与客户合作价值,延长客户关系价值链。

二、我国发展私人业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我国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必要性

西方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的比例已远超过利息收入,个别大银行的中间收入甚至占总收入的70%以上,成为利润的主要来源。作为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对于提高国有商业银行整体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社会财富增加是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基础

我国社会财富增加是从两方面来体现的,一是财富总量增长,二是财富集中度提高。居民整体收入水平提高,随着2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居民私人财富不断积累,个人金融资产持续增长,截至2007年三季度末,我国城乡居民个人金融资产高达50万亿元。与此同时,财富集中化趋势也很明显,富裕家庭的存款已经占到中国个人银行存款的60%以上。中国的富裕人口集中度非常高,体现在财富集中度上,目前约有25万人,掌握着185亿美元的外汇。而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的富豪拥有的外汇占全中国外汇储蓄总额的60%;不到0.5%的家庭拥有全国个人财富的60%以上。现金大约占他们全部财富的71%,而全球平均水平是34.6%,总而言之,社会财富格局的变化为商业银行拓展私人银行业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并将极大催生对私人银行业务的需求。

2.开展私人银行业务是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从长远来讲,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一个必然趋势,随着银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存贷差将逐步缩小,极大的削弱了我国银行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传统垄断利润,商业银行必须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私人银行业务以其批量大、风险低、业务范围广、经营收入稳定的特点日益得到各大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青睐,并得到迅猛发展。2007年全球私人银行平均税前利润率为39.96%,远远高于存贷业务,各大金融机构注重私人银行业务,也是因为其高额回报率。

3.发展私人银行业务是与外资银行竞争的需要

自2006年12月底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以来,汇丰银行、花旗银行、渣打银行、东亚银行、恒生银行、日本瑞穗银行、新加坡星展银行、荷兰银行共8家外资银行向银监会提交申请,在中国境内注册为外资法人银行。这意味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金融自由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市场中更完全的市场竞争环境正在形成。

(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现状

1.我国商业银行私人银行已初露端倪

为了提升私人银行的服务水平,国内各银行纷纷从高端理财服务展开竞争。2005年6月6日,中国建设银行成立高端客户部,率先在国有银行中设置了一个专门针对特定客户群体的总行一级管理部门。高端客户部负责主管全行“富裕客户”的营销管理,其客户的流动性金融资产门槛达到300万人民币元以上,而一般大众理财业务的经营管理,则分置于原有的个人银行部;2005年4月11日,招商银行“财富管理账户”正式面市,传承招商银行一贯“鼠标十水泥”模式的营销理念,它将银行卡、账户管理、资金调度等业务整合在一个账户上,并突出了综合投资理财的服务功能。中国民生银行则以重金购入一套客户信息管理系统(CRM),并欲寻找业内顶尖的合作伙伴,在此CRM的基础上开发非常先进的个人财富管理业务平台,图谋以高起点进军个人理财业务市场;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已经开始发展起来。

2.我国商业人银行私人业务水平低

对国内银行来说,所开展的私人金融业务整体还比较初级,仅仅停留在概念的炒作上,缺乏实质内容,业务概念狭窄、品种匾乏、无法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以及理财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比较突出。

私人银行业务的核心是资产管理,包括丰富的个人金融产品和服务,银行既要综合考虑客户在税务、保险、房地产、艺术品投资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又要分析客户的财产结构,为客户提供长期财产组合方案。这些产品和服务在我国目前都很缺乏,不能为外资私人银行业务拓展提供有效的工具。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各项私人银行业务指标与发达国家相比,总体规模上的差距非常明显。

3.银行缺少私人银行要求的人才机制

私人银行业务是国内新兴的金融业务,是知识密集型行业,要求知识面广、业务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敢于竞争、开拓性强、懂技术、会管理、善营销的复合型人才,其决策层、管理层以及一线窗口人员均须具备相应的能力,掌握相关的业务理论及操作技能,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人才还不能完全适应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需要,需要进一步的培训和提高。一般来说,私人银行为客户配备一对一的专职客户经理,每个客户经理身后都有一个投资团队做服务支持;通过一个客户经理,客户可以打理分布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基金市场和房地产、大宗商品、私人股本等各类金融资产。但在中国,这还完全做不到。

4.营销体系不健全,售后服务不到位

目前仍有商业银行对营销的认识存在偏差,没有设置专门的营销部门,没有配备专业的市场营销人员和完备的营销网络来进行个人金融产品的销售。随着电子化进程的加快和科技的应用,个人金融产品往往具备一定的技术含量,需要通过具体形象的演示才能够得到客户的认可和接受,而往往由于宣传方式及营销手段的落后,使银行推出的新产品往往无人问津。此外,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不断创新,相关的业务咨询、功能介绍、金融导购等售后服务却严重滞后,使得许多居民个人对个人金融服务项目一知半解,无法真正享有服务。

5.客户

对对金融机构的信任程度不高

在西方,全权委托理财是盈利最大、成本最低的服务项目,因此往往被作为推销的重点和客户服务的目标。但在中国,金融机构的专业理财水平和信誉还没有达到令客户全权委托的程度。

6.开展私人银行的一些基础性工作尚未做好

例如,我国尚未建立个人信用评估机构,也没有全社会统一的个人信用评估标准,银行间信息无法共享,整个金融系统又缺乏一套合理的个人信用衡量监督制度.因此,商业银行开展私人银行业务承担着相当大的风险。

三、国外私人银行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截止2007年,全球私人银行业共管理着超过7万亿美元的资产,分布在日内瓦、苏黎世、伦敦、纽约、迈阿密、新加坡和香港等金融中心。其中,瑞士是最早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国家,也是当今世界的离岸私人银行中心,其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历史对我们具有较多的参考价值。美国的私人银行业务虽然开始时间较瑞士晚,但美国却是当前世界最大的在岸私人银行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代表着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趋势,通过了解和分析西方商业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为我国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得出以下启示:

(一)发展以零售业务为基础的私人银行业务

美国20世纪发展私人银行的环境与目前的中国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如金融行业的分业监管,居民个人财富大幅增加,个人理财方兴未艾等。从2004年开始,我国银行业务出现了大举由批发向零售转移的趋势,个人理财业务得到迅猛发展,个人理财产品不断丰富,各商业银行开发了大量的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通过这些年来的发展,我国各商业银行都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个人理财业务经验,为将来开展私人银行业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我国应以发展在岸私人业务为主

瑞士是全球富人的“避税天堂”,几个世纪以来能够一直保持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绝非偶然。仔细审视瑞士私人银行的成功要素,显然其中有很多条件都是目前的中国所不具备的,比如说政治中立,客户保密制度,低税收体制,货币的自由兑换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良好的

银行业声誉等,而这些都是开展离岸私人银行业务所必不可少的,所以客观的说,我国银行

业的现状,决定了我们暂时尚不具备开展离岸私人银行业务所必须的一些基本条件。

四、我国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策略

由于我国市场的特殊性,全套照搬目前西方的服务模式、业务种类和组织架构是不可行的,发展西方意义上的“私人银行业务”在短期内也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采取措施,逐步提供西方成熟的“个人银行服务”。

(一)增强产品创新

由于国内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比较晚,在产品创新方面也应该循序渐进。首先应该完善各种产品体系,包括:优化普通银行产品服务、完善资产管理服务、提供专业化高端产品、咨询顾问服务等。

(二)加强配套体系的建设

首先,是建立市场营销新机制。银行的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对客户资源的竞争,在今后的私人银行业务中,银行必须争取相当的富裕私人客户群,而为获得这组客户群,就必须尽快建立一套主动的市场营销新机制,并配套建立目标客户动态档案跟踪管理制度。

其次,是建立金融产品信息反馈体系和客户信息资源的开发运用体系.由于现代商业银行更加注重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度,因此国内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应适应发展,从以产品管理为主转向以客户管理为主,从无差异服务转变为差异化服务。

(三)加快培养和引进私人银行业务专业人才

目前国际私人银行业务中的许多产品都涉及相关的专业人才,如证券人才、会计师人才等。对我国银行来说,当务之急是应该加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私人银行业务从业队伍,积极引入和完善国际个人理财规划师(CFP)资格认证制度,同时,更重要的是还要解决我国金融机构如何保证私人银行业务私密性的问题,这些都将成为未来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健康发展的关键。

(四)加强风险控制

2004年9月,花旗银行因涉嫌从事洗钱等多项违法业务被日本金融厅勒令关闭其在日本的私人银行业务。2004年10月,花旗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在韩国也受到了监管机构的调查。因此,面对未来中国私人银行的迅猛发展,必须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监管经验,依法规范私人银行业务,严格控制经营风险。

(五)加强混业合作,拓展金融产品

在混业经营已成为我国金融业大势所趋的情况下,各商业银行必须努力加强与保险、证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及其他非金融机构的合作,进一步拓展服务的范围,提升服务的层次。商业银行应按照营销管理的思想,以差别服务为特色,以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和软件为依托,由银行专家型人才根据客户需求,对各种个人金融产品进行有针对性的业务组合和创新,开发出能够满足中高层个人客户增值、保值资产及安全、方便投资需求的个人综合金融产品,努力为客户提供综合化、全能化、个性化的私人银行服务。

(六)多形式全方位进行产品销售

在银行的各种业务中,由于私人银行私密性、个性化的特点,其对营销的要求也是最高的,可以说,如果没有卓有成效的营销,发展私人银行只能是纸上谈兵。对我国商业银行而言,私人银行的产品大多是新产品,被人们所接受更要建立在营销的基础上。

参考文献:

[1]杜芹平,张洪营.商业银行服务营销[M].上海:上海财经人学出版社,2005.

[2]任丁秋.私人银行业与资产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3]连建辉.走近私人银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4]王金龙.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5]龚明华.发展中经济金融制度与银行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2004.

[6]丁秋.私人银行业与资产管理—瑞士的范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金融业务论文范文4

关键词:汽车金融,汽车金融公司,汽车信贷

一、引言

随着我国入世以后对汽车金融服务业的进一步开放,国外汽车金融机构纷纷进驻这个极具潜力的庞大市场,面对这个客观事实,我国的汽车金融服务体系应该如何健康发展已成为首要问题。由于国外汽车融资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贯穿于汽车生产、流通和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整个过程中,他们的服务模式非常值得借鉴。

二、国际汽车金融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汽车金融是信托并促进汽车业发展的相对独立的金融产业。主要指与汽车有关的金融服务,包括为最终用户提供的零售性消费贷款,为经销商提供的批发性贷款,以及为汽车维修服务的硬件设施投资建厂等。一项研究报告显示,一辆汽车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生产环节只创造了不到40%(2009年)的利润,而流通和售后服务环节却能带来60%(2009年)以上的利润。汽车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对汽车业和汽车消费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全球每年新旧车销售收入约1.3万亿美元,其中30%(2009年)是现金销售,约70%(2009年)有融资性安排,汽车金融产业规模很大,且已经比较成熟,年增长率在2%(2009年)至3%(2009年)左右。

汽车金融公司是财务公司的一种,它随着财务公司的发展而产生与繁荣。经济的发展铸就大企业的成长,大企业内部金融业的聚合和组织分裂便构成了财务公司的基础.财务公司从20世纪逐步成为满足消费者信用需求的一种新型非银行金融机构。

三、国外汽车金融公司发展模式

1.发展历程

大众汽车金融服务较早,可以追溯到二战前的“购车储蓄计划”,1949年成立了大众汽车金融公司,1966年成立了大众租赁公司,1989年在布伦瑞克成立了大众金融服务部,1995年大众将欧洲的所有大众汽车的金融服务公司业务进行合并为“大众汽车金融服务股份公司”,1999年又吸收了大众汽车保险公司。目前,大众汽车集团生产的汽车中近1/3由大众金融股份提供金融服务。

通用汽车金融服务公司(GMAC)是通用汽车公司于1919年1月24日建立的全资子公司。目的是向通用汽车公司的经销商们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协助筹措库存汽车所需的资金,并使客户得以在购买新车时,不必首期付清贷款。目前,GMAC是全世界规模最大、最为成功的金融机构之一。在GMAC金融服务的统一旗帜下,它向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种类繁多的金融服务。随着发展,业务规模不断拓宽,创造了巨额利润。截至2000年年底,通用汽车金融服务公司的利润占通用汽车公司该年总利润的36%。

2.组建模式

有关组建模式国际上的主流做法是汽车厂商成立自己的汽车金融服务公司。世界上的三大汽车金融服务公司如通用、大众、福特分别是各自汽车集团的全资子公司。这种组建模式一方面保证了汽车金融服务公司与汽车集团形成利益共同体、与汽车市场消长与共,追求汽车工业的最大发展;另一方面,汽车金融服务公司又不完全依赖于各自的汽车集团,其具有独立核算的法人资格。当汽车市场低迷或启动困难时,可以立即转向于更有利可图的金融产品。另外,汽车产品非常复杂,售前、售中、售后都需要专业的服务,如产品咨询、签订购车合同、办理登记手续、零部件供应、维修保养、保修、索赔、新车抵押等,汽车集团组建自己的汽车金融服务公司可以克服其他机构,由于不熟悉这些业务,而带来种种弊端来组建的缺陷。例如,汽车金融公司凭借其与经销商的紧密的关系,通晓汽车的专业性的优势,可以提供销售一站式、细致的售后服务。如国外的汽车金融公司就提出了全套的汽车维护保养方案,以帮助客户得到合理价格的维修服务,而且还将维修费用设计在分期付款中,充分体现了其人文性关怀。

3.资金来源

汽车金融公司在建立初期的资金主要是由母公司提供,随后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其融资形式也多样化:银行贷款,发行商业票据、股票和债券,客户存款,购车储蓄等。例如,GMAC在成立初期的2500万美元全部由通用总公司保有,当年在其实现2000万美元的销售总额后立即从银行获得贷款,其后的资金大部分来源于银行。1972年通用第一个运用中期票据(MTN)为期限在5年或5年以下的汽车贷款筹集资金,继而形成了所需大部分资金通过摩根集团发行公司债券从社会游资中获得。同样,大众金融股份也是采用多种融资方式,从来不主动向大众汽车集团要求提供资金支持。即便是其母公司愿意提供融资,大众金融股份还要综合比较融资成本。

4.业务概述

汽车金融公司是汽车金融的主要载体。所谓汽车金融,是在汽车生产、销售、使用过程中,由金融及非金融机构向汽车生产、流通及消费环节提供的融资及其它金融服务,是汽车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中所涉及到的资金融通的方式、路径、渠道。汽车金融公司的具体业务主要包括内部财务服务、资金管理;外部融资、产品促销、信用服务、租赁业务、保险业务等等。

大众金融股份的三大支柱业务是银行、租赁、保险。主要的组织结构是市场中心与集团汽车金融紧密结合的金融服务部门,主要有直接银行、经销商、私人客户服务部、车队四个部门。

通用汽车金融服务公司历经80多年的风雨历程,但是它的使命依旧如初。其核心业务是汽车购车贷款,该业务侧重为通过通用特约经销商出售的汽车提供服务。公司向通用汽车公司特约经销商提供他们所需要的资金,用以维持一定的公司库存,并且提供给零售客户多种多样的方式,方便客户购买或租赁各种新、旧通用品牌汽车。公司还包括:保险、抵押融资和公司对公司的借贷等业务,分别由GMAC保险集团、GMAC抵押公司、GMAC商业金融集团承担。

5.重点业务剖析

汽车金融设立的初衷是为汽车促销、开拓市场和赢利而设立的金融服务机构,商业融资是汽车金融的典型业务。商业融资是汽车金融为促进集团内部产品的销售向经销商和用户提供的配套服务。按贷款的对象是否为汽车最后的使用者可以分为批发性商业融资和零售性商业融资。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的汽车金融公司的业务流程。

6.风险控制

汽车金融是一个高收益、高风险的领域,国外的汽车金融公司都采用的专业化的手段建立了风险管理与评估体系。德国大众金融服务严格遵守德国及国际间对金融服务的公开监管要求下,针对履约风险、利率变化风险、残值风险分别进行控制。例如,在履约风险的控制上设计贷款程序和产品、科学拟订贷款合同、业务控制和风险防范。通用财务公司为加强风险防范于1983年引入汽车购买申请自动处理系统(MAPS)直接对购买者进行信用评估,减少了信用审查的时间和人工环节。

四、国外汽车金融服务业的分析

1.国外经验表明汽车金融服务是促进汽车消费的主要途径

日本、韩国与美国汽车工业的发展都与汽车金融密不可分。美国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即广泛发展消费信贷,汽车消费信贷是分期偿还消费信贷中占比例最大的贷款形式,一般要占40%左右,因此分期付款购车引爆了当时的购车市场,不仅减轻了消费者的资金压力,刺激了个人消费,而且促进美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目前,美国各大汽车公司都有自己的金融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提供汽车金融服务,对用户购买轿车提供一整套汽车金融服务,包括分期付款购车、汽车租赁等,直接、迅速且方便。此外,金融公司还对汽车经销商提供融资,使其在保持库存车辆的同时,有能力完善“三位一体”服务,从而有利于建立稳定的汽车销售体系。日本国内消费信贷增长也很快,人均消费信贷额1976年比1970年增长了8.7倍,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开始,民间金融机构的贷款逐渐活跃起来。日本为了规范信贷市场,提供更多的个人消费融资渠道,实施鼓励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进入个人消费领域的措施,同时各个实力强大的汽车公司也向用户直接提供分期付款和贷款购车。日本汽车80%以上是以信贷方式购买的。韩国政府在20世纪80年代为扩大内需,大大增加了特许信贷规模,其主要由社会金融机构提供购车贷款和分期付款,目前汽车集团的金融公司也在发展之中。

2.国外有较完善的法律制度来保障和支持分期付款购车行为

美国与分期付款购车最密切的法律是《统一商法典》,有关的部分主要是总则(包括合同的成立、合同解释等合同通则)、买方与卖方的权利义务、担保原则。如规定了分期付款购车可采用所有权保留方式,汽车上的风险随着汽车所有权的转移而转移,而不论汽车是否己经实际交付等。日本是世界上制定单独的《分期付款销售法》为数不多的国家之一,其立法精神即发展经济,着重保护购买人。其中确定了一些重要的制度,即货物所有权在全部贷款支付前,推定为保留于分期付款销售业者;规定通商产业省的职责;以罚金和罚款作为违反该法的法律责任。该法规定详细、周全,强调对分期付款销售的调控,倾向于保护购买者的利益,对分期付款购车有较强的引导和约束作用。除此之外,国外对分期付款购车还有详细、周全的法规和管理制度。

3.国外汽车金融服务具有完善的组织体系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国外汽车金融的开展以一定规模的金融资产和相对完整的金融组织体系为基础,并拥有专业管理经验和预防风险能力。汽车金融具有高风险性,但是像日本、美国和韩国有相对成熟的金融市场,完善的金融体制和发达的金融组织,其信用评估和风险管理意识强烈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做法,通过计算机管理方案评估信用,对贷款风险进行分类,以保障贷款品质。

4.国外汽车金融租赁业务发展迅速

美国、日本和韩国有发达的金融租赁市场。美国一年在各地销售出的轿车和货车中有大约1/4进入了租赁市场,主要汽车厂商用租赁方式销售汽车数量占其总产量的30%以上。近年来,由于新车价格过高,汽车寿命延长,养车费用增加,人们纷纷加入汽车租赁,而且旧车租赁更发展迅速,有力地促进了美国二手车市场蓬勃发展。在日本,半数以上的汽车生产企业都开展了汽车租赁业务,且规模逐年上升。

5.国外保险公司参与汽车金融服务

国外保险公司不仅对汽车使用提供各种险种,而且还提供分期付款购车信用保证保险。汽车经销商、银行金融机构与保险公司合作,利用保险公司现有的理赔机制、操作办法、机构和人员进行分期付款违约处理操作,因而保障了分期付款各操作主体的利益。

五、对我国培育汽车金融服务业的启示

1.完善我国的分期付款制度

在借鉴国外分期付款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汽车消费市场的实际情况,应逐步完善和制定与分期付款有关的法规。与分期付款购车相关的基本法律,如:《民法通则》、《经济合同法》、《担保法》、《商业银行法》以及汽车管理条例、商品分期付款销售条例、汽车分期付款管理办法、抵押登记办法、经营主体审批管理办法和旧车回收拍卖办法等。汽车市场上的分期付款销售方式将会趋于成熟,并逐步发展成为汽车市场上的主要销售方式。不久前,国家有关部门召开会议,提出了《汽车分期付款销售暂行管理办法》法规,此法规不久将正式推出,以规范汽车分期付款销售方式及厂家、商家的经营行为。

2.健全我国的信用制度和风险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个人信用等级评定方法、标准和体系尚在探索阶段,银行通常只能依靠单位证明甚至信贷员的经验来判定贷款申请人的还贷能力。在新车型层出不穷、车价持续下跌的情况下,很可能出现个别消费者故意以车抵贷的现象。我国消费信贷市场潜力巨大,是西方发达国家眼中的高利润市场。然而,面对当前我国信用环境的恶化,个人消费信贷的“肠梗阻”现象,致使我国消费信贷市场至今未能得到大踏步的发展,这仍将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突破的重点领域。因此,必须首先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借鉴国外先进的风险管理经验,有效控制信贷风险,这样才能有效突破制约汽车消费信贷的“瓶颈”。我国加入WTO之后,允许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做汽车贷款,国外每个大汽车集团内部都有独立核算的信贷公司,有一套非常成熟的风险监控体系,随着外资信贷逐步进入我国,汽车信贷呼唤个人信用管理“专业户”。在各种汽车信贷模式中,建立完善的个人管理系统,健全风险监控体系,建设一套完善科学的个人信用体系是汽车信贷业务发展的关键。

3.进行国内外合资汽车金融服务的试点及推广

适度放开我国汽车金融市场,对我国汽车金融服务逐步走向全面发展和完善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若让中资机构仅凭自身力量在汽车消费信贷市场中角逐,因无经验发展将受到制约,因此以合资形式起步在当前来说是比较合适的。另外,外资机构如果想以独资的形式进入这个市场,如果不知深浅,也切勿下水,因为在我国市场,不是光靠经验就行,还需了解我国国情。在我国开放金融市场的入世承诺中,汽车消费信贷被列入其间,外资非银行金融机构可在我国提供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享受同中资同类金融机构一样的国民待遇。并且,外资银行也可在入世后5年内向中国居民个人提供汽车信贷业务。

4.培育我国的汽车租赁市场

目前,我国汽车租赁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同国际汽车租赁业相比较,无论是资金、规模,还是品牌、管理都落后于发达国家,其发展速度也相差较远。其原因一是人们缺少对租赁意识的培养。租赁意识是现代市场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经济观念,但不少人由于受到传统“占有”观念的影响,习惯上都选择购买方式,致使租赁方式的普及和推广受到了一定限制;二是我国的汽车租赁业刚刚起步,与欧美国家发展成长阶段不同,国家的政策法规还不十分健全,如厂商、银行的支持与顾客的信用等问题还有待于在实践中摸索;三是二手市场的不完善,规模小,流通性慢,专业技术人才不足,阻碍了汽车租赁业的快速发展。如果我国的汽车租赁业在近几年能得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预计在5年内,汽车租赁业将成为我国汽车经济发展的一部分。

5.建立个人信用消费保险机制

银行可与保险公司联合开拓信用消费和保险市场,变银行一家承担信用风险为两家或多家承担风险。将保险经营过程中的产品经营与投资管理进行有机结合,即在向客户提供与汽车消费相关领域保险一揽子服务的同时,向客户提供在汽车消费过程中的资金融通服务。这既能够通过融资方式,巩固和扩大传统的汽车保险业务;又能够通过保险保障,有效降低投资风险。更重要的是能够实现各种资源利用的最大化,通过效率的提高,增强竞争力。

六、结论

目前我国应适度发展专业性汽车金融公司,进一步拓展其资金渠道,给汽车金融公司更宽的金融范围,将供给方培育成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在进一步规范发展商业银行汽车贷款业务的同时,应加快培育专业性汽车金融公司,进一步研究汽车金融公司可能的融资渠道,包括发行债券、同业借款或资产证券化等,从而使专业性汽车金融公司专业优势和资金实力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还要建立汽车金融公司与汽车生产企业、汽车特约销售和售后服务企业以及二手车销售企业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激励约束机制;在全方位为消费者服务的同时,做到联手规避风险、承担风险,这样就可以让消费者有更多选择,也可以与不同性质的金融机构共同分担风险,保持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稳定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胜春.汽车金融走出边缘.经济导刊.2003.8

(2)许会斌.汽车金融服务市场中主体的合作.中国金融.2003

(3)杨晓光.汽车金融市场要开放,国内商业银行咋应对.中国城市金融.2003

(4)冯丽娜,董娟.对发展我国汽车金融公司的思考.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5.05

金融业务论文范文5

关键词:县域金融业发展思考

1县域行处业务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邢台市民营经济发展十分迅猛,而占全市90%以上的民营企业大多分布在县域,部分县市初步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企业或产业集群,这些特色产业,以其“专、精、特、新”优势,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如沙河的玻璃、炭黑,清河的羊绒,宁晋的单晶硅材料、电缆,隆尧的食品、建材,巨鹿的纺织,平乡自行车,临西轴承等,其产业竞争优势日趋明显,成为区域经济的支撑点和增长点。同当地县域经济蓬勃发展的态势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作为地方经济核心的县域金融机构服务能力弱,效益贡献度低,与县域经济规模和发展水平不相匹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自身经营效益的提升。

2县域行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2.1对县支行关注程度不够,市场定位不清晰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业务改革和转型主要集中在城区,对县域机构的关注程度不充分。前几年,城区支行率先实现扁平化之后,对县支行与城区支行的差异性研究分析不够,相应的政策、措施、机制没有及时跟进,县支行在发展目标、市场定位、目标客户、重点产品等方面未能与时俱进,缺乏系统、完整的发展规划,县域行处发展定位模糊,在经营管理上仍然沿袭多年不变的粗放型管理方式,与外部迅速发展变化的经济、社会环境不相适应。

2.2经营上缺乏特色,服务层次较低县支行的业务品种和产品与地域经济缺乏关联,特色不够突出。经营上主要还是以存、贷款和结算业务为主,单纯依靠贷款业务支撑效益实现的局面未能改变。对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限于内外部条件,对电子银行、电话银行、自助银行等现代销售渠道和产品投入不足,选择目标客户的意识和能力不强,服务层次低,难以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理财类、增值类等多元化业务需求。

2.3受经营战略影响,县域支行呈现被边缘化的趋势多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在发展战略上重视大城市、大行业的业务发展,县域支行所处客观经济环境制约,长期缺乏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竞争力被削弱。目前在县域行处资产业务中,85%以上的对公贷款集中在沙河、宁晋、巨鹿、清河、隆尧等少数经济基础较好的县市。

2.4对县域行处长期投入不足,制约了发展后劲县域行处普遍存在软硬件相对落后,网点装修、营业办公设备和车辆等相对陈旧、短缺,历史欠帐较多,运营管理成本较高,业务营销、维护费用相对不足,在前几年主要以经济增加值为主的考核模式下,对于多数资源较少、创利能力差的支行,县域行处员工收入长期与城区行和当地同业差距较大,城区行员工收入为县域行处员工收入的2-3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2.5员工构成不合理,跟不上业务发展步伐一方面,十多年来县支行基本没有补充新员工,且在岗人员普遍年龄在40岁以上,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业务素质跟不上业务发展的速度和要求,在近年工作量成倍增加的情况下,员工工作压力和劳动强度非常大。另一方面,重要岗位人员分布与业务规模不匹配的现象突出,行际之间员工工作量明显不均衡,有的行有市场、有业务,但前台柜员、客户经理等人员紧张;有的行人员相对充足,却少有业务可做。

3加快发展县域行处业务的对策思考

发展县域行处业务必须做到突出主导业务,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讲求质量,注重效益。为此,要扎实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3.1加强对县域行处业务发展的分析与定位根据各县域经济金融特色,选定目标客户、重点业务品种,确定经营目标和具体措施。在对县域经济特点和金融资源准确把握的前提下,本着“一行一策”的原则找出各行的目标客户,完善和优化对县支行的管理流程和机制,调整考核制度,明确目标客户和重点发展产品,优化人力、财务等资源配置政策,进行具体的业务指导和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服务。对沙河、宁晋、清河等区域经济发达的县市,要科学制定发展规划,重点在优势行业中发展对公资产业务、国际业务、中间业务和个人高端业务,树立自身在当地同业中的强势品牌,提升对全行的贡献度;对经济发展潜力大,处于加快上升期的巨鹿、平乡、威县等县域,在重点发展个银业务同时,兼顾对公和机构业务,着力拓展中小企业贷款和个银高端客户;对于任县、南和、柏乡等经济欠发达县域,则重点做好机构客户维护工作,稳步发展中小企业贷款和个人银行业务,努力扩大在当地的声誉和影响力,培育基本客户群。

3.2加大人员培训交流力度,提高营销服务能力加大对县支行负责人的交流力度,通过机制引导和政策倾斜,鼓励分行机关和城区行思想观念新、能力强、素质高的干部到县域行处工作。二级分行业务部门要定期、不定期地选派高水平的客户经理到县支行现场指导业务、推介产品、营销客户,弥补县支行营销力量的不足。不断挖掘现有人员潜力,结合各行业务重点,打破行际之间界限,加大各行处人才优化整合力度,促进业务骨干在行际间的横向和纵向交流。通过选送优秀人才到发达地区行处和股份制中小商业银行实施跟岗培训、到名牌院校轮训,培养自已的核心人才和专家型队伍。加快员工队伍优化更新步伐,科学制定新员工招录规划,尽快吸纳一批优秀的大中专毕业生,改善现有员工队伍知识结构和学历层次,增强队伍活力。抓住业务转型的契机,把富余下来的部分对公客户经理和后台保障人员培训后充实到前台部门,优化劳动组合,保证业务转型需要。加大对县支行业务培训资源的投入,提高员工素质,增强营销和服务能力。

3.3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建立激励有效,约束有力的业绩考核机制,有效调动干部员工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激发人力资源活力,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因此,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对管理人员实施业绩奖励考核与等级行评定结果、责任目标考核结果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发挥激励考核机制的政策引导作用,促进各项业务超常规发展;另一方面,借鉴国外银行和国内中小商业银行的成功做法,积极落实经济增加值与产品“买单制”相结合的业绩激励措施,加大对价值创造源头和业务前端人员的激励力度,以有效解决各行处效益实现与员工个人收入关联度低,前台人员缺乏营销积极性的问题。

金融业务论文范文6

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保证企业经济持续增长允许的标准,以企业的财务管理为原则,对一个企业财务战略做出全系统管理。它是一个企业实现整体战略管理的前提,是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新认识,对企业财务工作进行较系统的规划,有利于财务管理工作运行。企业财务管理战略要和本企业的整体战略保持步调一致,只有这样企业的财务管理战略才能为本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企业财务管理战略的重要意义在于它能够更注重企业内外的资源合理配置,提高效率也提高企业在外的适应能力。正因为财务管理战略在财务管理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让企业在金融危机过后能看到财务管理战略的重要意义。所以一个企业要在注重财务管理的同时也要将财务管理战略作为重点加以重视。

二、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

1.财务管理人员观念意识落后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财务的风险评估意识要强烈,很多企业对财务风险没有认清,没足够的准备和应对风险的能力,再加上投资和筹资时过于随意不够谨慎。所以在金融危机到来时,企业缺乏防范措施,没有准确有效的应急办法,导致企业经济下滑。很多企业还没有建立例如风险价值、边际成本、机会成本之类比较科学的管理概念。这一切都源于财务管理的实践中,如果企业没有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目标,就会出现类似不考虑资本结构、投资过程中不估算风险报酬等的不科学做法。

2.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

企业规模上存在一定的控制,规模结构过于单一化,与一些大型的企业资金调度水平无法比较,会计信息失去真实有效性。资金周转率低、缺乏严格的资金支配计划。另外,财务资料不完善不健全、审计制度规范、还有一些外来因素都对其造成了一定的干扰。

3.财务管理战略落后

财务观念是根据企业内部环境、企业对外来风险预测的差别合企业生命周期的差异,比较合理规划企业对投资和筹资的思想。但在金融危机中企业没有认真认识到危机带来的实质和企业环境来解决问题,没有明确财务战略应发挥的实质性影响,导致企业没有准确预测市场情况,财务管理的水平与现实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别,跟不上实际需求,企业的经济局面不乐观。

4.成本优势发展不显著

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后出现单边升值的情况,美元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变得疲软。还有新《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很多的因素造成了企业的成本不断的上升,利润的发展空间不断的减小,原来的成本优势已经消失,各种被动的措施也影响着成本优势的发展。

5.财务风险的问题不乐观

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是资金。想要巩固企业的基本就要合理筹资。我国企业筹资渠道太单一,企业对资本市场还很陌生,筹资时缺少资本结构和对财务风险的估测,很多企业对资产高负债表现的不重视。而金融危机影响不断扩大,导致很多企业资金流动性缓慢,对资金的需求不断增大,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从而面临着破产的风险。

三、金融危机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金融危机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财务影响

1.对企业营业收入的影响

金融危机的危害使人们对风险的恐惧增大,也使社会就业情况和个人收入问题不乐观。收入不高人们消费水平就下降。以美国为例,消费减少影响美元币值,也影响中国对外出口的营业收入。假如美国的消费和支出占GDP的70%以上,人们对金融危机所处的环境会产生恐惧,消费降低,导致消费水平下降,再加上美国为银行注入的流动性资金与我国的紧缩性财政政策是对立关系,导致了美元贬值人民币增值的现象,最终使中国出口商品价格降低。影响我国对外出口品的数量和收入。

2.对营业费用的影响

我国的扩大内需政策使很多重新考虑开拓市场的企业们更关注国内市场。但想要在国内市场站稳脚前提就是打开国内市场。其办法就是扩大市场占有率。现在内贸市场发展越来越好,国内市场与内贸企业是存在竞争的。市场竞争剧烈的情况下,企业不得不增加销售费用,开阔市场空间就必须得投入更多的销售费用。

3.对存货的影响

近几年受通货膨胀影响,全球企业在购买原材料时价格上涨运费提高,企业原材料的成本上升,企业产出品价格也随之提高。企业在处于金融危机和通货膨胀双重打击下,原材料从下订单到出货,货值就压减很多。假如企业购进原材料越多,亏损的则更多,如果企业原材料周转不灵活,高价位产品是无法和低价位产品抗衡的。企业将会面临经济上的危机。

(二)金融危机对企业筹资活动的影响

1.对财务费用的影响

很多银行为避免风险而不进行贷款业务,导致一些企业得不到银行贷款。使他们不能享受国家的货币政策带来的利益。有些银行推出无担保无抵押的贷款政策,但对一些中小企业来说就很不利,因为他们得支付较高的利息,支付成本大大提高,所以高额的贷款利息也就增加了企业的财务费用。

2.对长期借款的影响

金融危机期间银行为避免风险就提高贷款标准,企业贷款难度加大。很多企业经营过程不顺利,盈利少,偿还能力低,银行可能会因为该企业的偿还能力不高而选择不进行放贷业务,企业筹集资金就变得比较困难。如果该企业得到银行贷款,但没能按规定期限还款的话,企业的信用就会下降,不利于以后企业再贷款。我国现在很多的中小型企业都存在资金短缺,筹资困难的状况。

(三)对企业投资活动的影响

对于一部分投资企业来说讲,被投资的企业经营状况不乐观,投资企业得到的分红就不会很高甚至得不到。所以有些企业想到了对应性政策来减少权益性投资,例如将子公司卖掉。对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的企业来讲,虽然存在危险但也是个好机会。现在是企业进行供应链重新组合、战略性并购的新契机。

四、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1.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意识

各企业需加强对财务风险的意识,要制定科学有效合理的应对方法来加以控制,做到防范的同时也要加强控制和管理。每个企业中的员工应该加强对风险意识上的培训和指导,要树立良好的管理理念,使防范的意识深入每个企业里的每个人心中。

2.降低企业现金流的风险

企业在金融环境中要根据自身环境变化,优化财务结构,保证现金流充足,及时收回资金。加强库存现金科学管理,提前拟定好采购清单,科学制定采购计划。这样能缓解资金紧张压力,使资金使用通畅。在应收账款方面对应收款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例如催收、动态的跟踪。利用前向和后向的整合方式,优化企业价值链。实现企业合并重组。同时也要树立公司良好形象,诚信为先,与合作企业建立长期友好的合作观念,改变筹资方式过于单一,为本企业的资金压力做出缓解。

3.实施财务战略管理方式

财务战略的管理是实现企业长期收益,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式之一。企业要结合当前金融危机环境和自身财务状况,对外部环境、竞争对手的财务情况等对本企业进行财务战略定位的分析,其定位既要符合自身发展特点又要顺应外部环境。无论是什么样的财务战略都决定企业的发展情况,一个好的财务战略是一个企业发展好的前提标准,在金融危机环境中发挥执行作用才是应对危机的关键。

4.实施财务信息化管理

财务管理信息化是指企业在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利用信息网络的手段建立一个信息系统,对企业做出收集财务信息、整理,分析、监管和做出相应对策,提高了财务管理水平。现在是信息化时代,全球信息化竞争激烈,所以我们国家更应加快信息化发展过程,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推动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的进行中,带动本企业工作的创新和提升。

五、结束语

金融业务论文范文7

一、加强对中小企业贸易融资的倾斜力度并实行系统化管理

国际贸易业务是以真实的贸易背景为业务基础的,具有业务自偿性的特点,只要充分掌握了信息流,能够确定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可以实现货物流和资金流的封闭式运转,在大多数情况下便可以实现货物资金的按时回笼,保障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在通常情况下,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性应比大多数人民币信贷产品要低。这是该项融资业务与其他传统信贷业务产品相比的最大特点。因此,国际贸易融资的信贷政策不应与其他传统信贷产品一致,金融机构应制定相应的国际贸易信贷管理政策,加强对中小企业贸易融资的政策倾斜力度,对具有贸易融资需求的外向型中小企业实行系统性的管理,在有效规避信贷业务风险的基础上达到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的目的。首先,对于中小型对外贸易企业的国际融资业务,银行在融资业务申请流程和准入条件上应提供一定的便利,保证融资的时效性与业务相匹配。国际贸易受市场形势变化影响较大,其获得市场机会的大小程度与国际商品价格的涨跌幅度成正关联,一旦国际市场出现获利空间,就应尽快锁定价格完成交易,以免错过最佳的交易时间。而国际贸易融资产品该与传统的流动资金贷款等传统人民币信贷产品也有不同之处。国际贸易融资类产品重点关注的并不是企业自身的抵押担保强度,而是企业单笔业务的贸易背景真实性、结算方式的风险性和贸易双方的履约信用记录。因此,金融机构应针对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中小企业贸易融资业务特点的信用评级以及授信管理制度,提高业务办理的时效性,加强业务贸易背景真实性的审查,降低对其须提供较高价值的抵押品的硬性要求,为其提供合适的、专业化的和全方位的服务,帮助中小企业抓住市场机会,获得发展良机,推动银企之间的良好合作与持续发展。其次,我国金融机构应对中小型进出口贸易企业实行系统化管理,在国际业务管理部门或者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设立专门负责中小企业国际融资业务的管理团队,负责与中小型贸易企业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的研发,并在团队内设置专门负责考察评估中小型进出口贸易企业风险的专业人员,能够实现与信贷审批部门及时有效的业务沟通,保证业务的时效性;在各分支机构的考核指标中加入相应的绩效考核机制,对发展银行与进出口贸易中小企业合作机制提供组织架构上的保障。

二、建立国际贸易融资产品体系,加强国际业务人才的培养

对比流动资金贷款等企业获取银行资金的产品而一言,国际贸易融资有其独有的特点和优势。首先,国际贸易业务期限短,周转快,且基于贸易背景真实性的原则,具有封闭自偿性,只要能够实现货物流和资金流的封闭式运转,就能充分降低信贷风险,且能获得较多的中间业务收益,而除房产、土地抵押之外的更多担保方式在国际业务中是可以实现的,例如目前己经被许多中小型企业广泛使用的出口信用保险项下融资、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出口退税质押融资、大宗商品质押融资等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只要企业符合银行的基本信贷条件,企业只需提供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即可按照相应质押物的质押率获得融资资金。因此,金融机构应针对国际贸易及国际贸易融资的特点,致力于推进国际贸易融资产品体系的建设。国际贸易融资产品体系应是符合银行各项监管政策和信贷政策的管理要求的,且以各种国际结算方式为中心,建立在传统的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基础之上,并由此衍生或创新出更多能够适用于不同国际结算方式和国际贸易形式的新型融资产品的有机整体。该体系不仅可以根据不同的国际结算方式设计研发提供更多既能有效防范银行信贷经营风险,又有利于中小企业的贸易融资产品,而且可以实现结构性贸易融资创新。结构性贸易融资创新即是一种金融衍生品组合应用。它是指根据市场情况通过创造性的将传统贸易融资产品、新型贸易融资产品和外汇交易衍生产品进行最佳组合,针对企业的实际需要贴身设计,从而满足不同业务类型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国际融资业务需求,又同时满足企业规避汇率风险、信用风险、国家风险和利率风险的保障需求。中国建设银行推出的“汇贷盈”产品即是该类结构性贸易融资产品的代表。该产品是外币融资、人民币质押存款和远期结售汇业务的产品组合。对于需要即期购汇对外支付货款的进口型企业,只需存入人民币定期存款,获得一笔同期限的外币融资对外付款,同时签定远期购汇合同锁定远期购汇价格,到期日以释放的人民币存款按照已经锁定的购汇汇率偿还银行外币融资本息,利用人民币升值空间及本外币倒挂实现规避汇率风险、利率风险的目的。

金融业务论文范文8

关键词 金融服务外包专业;数据库系统;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7-0131-03

Database System’s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Financial Services Outsourcing Professional//Wang Yanling, Lin Xiao

Abstract For the High personnel training issues in the current financial service outsourcing, this thesis studies the knowledge points of the database system required the outsourcing for financial services professionals and proposes a four-dimensional teaching system of database system. First, the status of financial services outsourcing and database system was analyzed; second, the database system experimental reform of outsourcing for financial services professionals was proposed.

Key words outsourcing of financial services professional; database system; experimental teaching

Author’s address Luoyang Normal College, Luoyang, Henan, China 471022

“如今,以数据中心、清算中心、银行卡中心、研发中心为主的金融后台服务与金融机构前台经营分离,正成为金融业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这也使金融业务进一步摆脱空间和地域的限制,为金融机构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流程重组和实现服务外包提供了技术基础。”业内专家通过对信息科技在金融业深入应用趋势的分析,得出上述论断[1-2]。正如专家所言,随着金融后台服务产业的蓬勃兴起,在中国试水多年的金融服务外包有望迎来全新的发展契机。未来10年将是中国金融行业变革发展最集中的一段时期,金融服务外包业必将大有所为。

在金融服务外包业的快速发展中急需金融服务外包的人才。教育部、商务部于2009年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号召高校加快培养服务外包人才,提升我国服务外包产业人员素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在当前全球经济与金融一体化的背景下,培养金融IT服务外包人才对发展我国金融服务外包业务、改善对外贸易结构、加速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及促进金融服务外包专业学生就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战略与现实意义。

数据库系统课程在金融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是目前在金融外包服务专业中所开设的数据库系统课程为普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没有突出其为金融服务的特性,因此急需根据金融行业中数据库的实际应用来对数据库系统课程进行课程改革,从而更适合该专业的教学。本文先讨论金融外包服务的知识特点和发展趋势,后讨论数据库系统课程目前的实验体系,最后针对金融外包专业对数据库知识的要求重新进行数据库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1 金融服务外包

1.1 金融服务外包的知识特点

金融机构在业务流程中必须处理大量的信息,包括书面和电子形式,而且通常要为客户提供各种各样的相关服务,其数量巨大,覆盖范围宽,需要强大的信息技术服务作为支撑。金融业务与IT技术的融合是金融服务外包的特点。

1)除了计算机硬件和系统软件一般知识外,还需要网络技术,包括网络安全、数据处理(采集、备份、恢复等)、视频处理、系统开发和维护、IT项目管理等。

2)与金融和保险相关的知识,包括货币银行、保险、基金等的业务流程和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

1.2 金融业务外包发展趋势

从目前业务发展情况看,金融业务流程外包越来越专业化,但主要是金融机构后台服务。金融后台服务作为金融服务外包发展最快的领域,正在细分市场上向更深、更专业化的领域拓展。

金融灾难恢复作为金融后台服务外包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最引人注目的金融外包业务。

2 数据库系统课程

金融业务论文范文9

关键词:汽车金融;创新;综述

中图分类号:F830.5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2009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支持骨干汽车生产企业加快建立汽车金融公司,开展汽车消费信贷等业务” [1]。汽车金融是国家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对汽车产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突出,并发展成为汽车产业价值链上最具有利润增长潜力的环节。

汽车金融服务,是指在汽车销售、使用过程中,由汽车金融服务机构向消费者或经销商提供的融资及其他金融服务,包括对经销商的库存融资和对用户的消费信贷或融资租赁等[2]。汽车金融服务主要包括汽车信贷、汽车保险、汽车租赁等几大业务环节。汽车金融不只是局限于某一个孤立的汽车金融业务环节,而是通过汽车金融流渗透到汽车产业价值链多个环节之中。《国家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等政策法规将汽车金融提到了重要的地位。汽车金融专业服务机构的健康发展,可以丰富自主品牌汽车制造集团的汽车金融服务业务种类,提高其汽车金融服务业务效率,使资金流在各个汽车产业价值环节流动更为通畅,使汽车营销手段更为灵活,为顾客创造价值。

汽车金融是我国融入国际市场、规范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管理的重要举措。进行汽车金融研究将对培育和促进我国汽车融资业务主体多元化、汽车消费信贷市场专业化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并将在促进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国内外专家学者已经认识到了汽车金融的重要性,从不同角度对汽车金融进行了研究。本文围绕汽车金融作用机理,服务模式创新、建立和优化以及自主品牌汽车金融等内容进行文献分析,归纳出汽车金融已取得的研究进展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2、汽车金融对汽车产业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汽车金融的作用机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是汽车产业价值链的构成,第二是汽车金融业务渗透到汽车产业价值链的整合作用。牛大勇[2]指出汽车金融公司与汽车财务公司的业务在汽车产业价值链上分布的不同,汽车财务公司有很大一部分金融业务集中在汽车生产制造环节,这将阻碍汽车财务公司在汽车金融服务领域的长远发展。牛大勇,李柏洲[3]从汽车产业价值链的构成角度,揭示了汽车金融公司业务渗透到汽车产业价值链的整合作用,通过建立与发展汽车金融专业服务机构,渐进式地发展其汽车信贷服务,提高汽车制造集团的竞争力,将汽车金融业务打造成自主品牌汽车集团未来利润的重要来源之一。

当然,汽车金融对汽车产业的发展也存在约束性,Orazio Attanasio[4],通过汽车信贷数据分析了影响汽车金融服务体系的信贷约束行为,认为信贷约束是Consumer Durables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价值链视角,中国汽车工业在汽车金融上也面临着同样的困难(Matthias Holweg, Jianxi Luo, Nick Oliver,2009),主要体现在机构、融资、消费需求、市场价格、经验、政策法规和服务等方面[5]。

汽车金融服务不仅可以促进汽车销售,还能成为汽车产业的重要利润来源[1]。汽车产业价值链的构成有汽车制造环节产业价值链细分、汽车后服务市场价值链环节等;汽车金融业务渗透到汽车产业价值链有汽车信贷、汽车租赁、目标融合、专业化和资金流通畅等。因此,汽车金融公司通过提供金融服务,将汽车产业价值链中产品运动与资金运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资金流在各个环节的运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资金流在各个环节的运行更为通畅,提高汽车制造集团的资金运用效率。

3、汽车金融服务创新模式的研究进展

从国外的发展模式看,汽车金融服务业主要的产业发展动力在于汽车制造公司的销售意向。吴正光[6]考察了一些有代表性国家的汽车金融服务模式,分别从汽车融资机构主体和汽车消费信贷金融服务体系两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并针对我国汽车金融服务的具体情况,提出通过优势互补、信贷联盟、融资租赁、债权转让来发展我国的汽车金融业。王爱晶[7]认为国外汽车金融的业务、融资机构、汽车金融信用制度体系及风险管理都与我国有较大差异,与国外相比,我国车贷市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社会信用体系缺失。我国汽车金融应提高专业管理能力和预防风险能力;充分发挥汽车保险的保障功能。

从国外汽车金融经验比对来看,汽车金融模式构建主要包括根据汽车产业价值链的特点,建立起汽车金融专门机构并培育汽车金融专业化团队,引导汽车金融的消费需求。现实经济中,我国汽车制造企业还是以价格战的方式促进销售额的增长,借助金融手段促进销售额增长的营销方式不是汽车制造企业的主要营销方式。利用汽车金融在价值链中的比较优势,建立中国自己的汽车金融服务机构是促进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促进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框架要求探索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汽车金融服务体系,讨论汽车金融服务对汽车消费结构的影响,为政策与措施提供理论基础。现阶段可以实现现有汽车财务公司的汽车金融服务部分相对独立发展,适时推出汽车金融业务创新产品,力争与保险公司建立战略联盟,积极与世界品牌的汽车金融公司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1]。

4、汽车金融服务体系建立与优化的研究进展

汽车金融的兴起是汽车业与金融业互动的结果。在汽车金融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方面,唐群杰,罗凯波[8]通过演化博弈相关理论,分析了在重复博弈的情况下,能够降低道德风险,使信贷者与金融机构实现“合作和双赢”,从而论证了在我国发展汽车金融机构的可行性。吕伟昌[9]针对汽车金融公司的融资问题,借鉴国外的运作经验与教训,建议从业务创新、丰富参与主体、加强证券资产流动性等途径来降低融资成本、实现风险分担。

在汽车金融服务国家政策支持和政府介入方面,张君毅、周宏亮、张先锋、单培、尹红坡等对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外政策对进行了研究;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课题组、刘菲菲等也对国内政策进行了分析。这些工作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汽车金融服务体系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有助于建立和优化汽车金融服务体系,发挥其对汽车产业的促进作用,实现汽车集团主导的汽车金融服务专业机构协调发展。

从宏观经济的指标看,汽车工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之一,支持汽车工业的发展是金融业义不容辞的责任,而汽车工业的发展也对金融业提出了新的课题[1]。汽车消费市场中,金融机构与信贷消费者之间的行为可以看成是一种博弈。我国汽车金融服务需要建立专业的汽车公司,增加市场上贷款发放者的数目和金融机构与信贷消费者的博弈次数,能够有效避免道德风险,以更有效地促进我国汽车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从而达到全社会的“帕累托最优”。

5、自主品牌汽车金融的研究进展

在国家宏观层面上,王传宝[10]从利益诉求的局限性、专业性不足、融资渠道狭窄和缺乏信用惩罚机制等方面分析了我国汽车金融中存在的问题,我国汽车金融服务水平还很低,对此应当以专业汽车金融公司为市场主体,拓宽汽车金融公司的融资渠道,完善征信机构建设来稳定地为汽车业提供连续的金融支持。常青、答朝晖、王静、李冰岫、盖国凤、李艳玲等分析了中国汽车金融服务体系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了对策,认为组建专业化汽车金融公司是其发展趋势之一,应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汽车金融服务体系。

从汽车制造集团的实践经验出发, 针对当前我国汽车金融服务业存在的诸多问题,陶冶[11]认为应根据我国的特殊国情,从国家宏观经济和对金融业的监管要求出发,积极借鉴国外汽车金融公司经验,做好基础建设,实现银企合作,健全社会和个人信用保障体系,精心培育市场,创新汽车金融服务,形成多种组织机构共同参与、公平竞争、相互补充的汽车金融服务发展思路。薛茹[12]重点分析了外方独资或中外合资的汽车金融公司落户中国后成功运作的主要经验、遇到的障碍,提出了目前中资汽车厂商设立自主品牌汽车金融公司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汽车金融公司应向汽车产业价值链多个环节提供专业化的金融服务,使汽车制造集团的营销手段更为丰富,提高汽车制造集团对汽车产业价值链的整合能力,进一步加强汽车制造集团的综合竞争力[7]。国外汽车金融公司在汽车产业价值链中所体现出的整合作用,对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制造集团汽车金融服务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启示。

6、结论和研究新动向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关于汽车金融可以概括出如下结论和未来研究方向:

6.1研究结论

在现有的研究中,主要集中在对汽车消费信贷进行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的思考,没有详细刻画出汽车金融资金流的产业渗透力,没有讨论其产业作用机理,更没有给出自主品牌汽车金融服务模式的发展研究。根据对已有文献的回顾和分析,可以归纳出五点结论:

第一,汽车金融服务体系是一个复杂系统,完整的汽车金融服务体系具备三项主要职能:为厂商维护销售体系,整合销售渠道,提供市场信息;为经销商提供存贷融资、营运融资、设备融资;为直接用户提供消费信贷、租赁融资、维修融资、保险等业务。融资机构主体和服务模式之间错综复杂而又纵横交叉的关联,形成了复杂化的汽车金融运作形式。第二,汽车金融服务是以支撑和促进汽车企业销售活动、提高利润率为目的,为汽车产业提供社会化、专业化的服务,并由融资、保险、租赁等环节组成的多功能、多层次的创新服务体系。第三,汽车金融服务体系的建构受到融资约束、信贷信用风险、保险市场和再融资债权等众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相互作用,增大了汽车金融市场的风险波动。第四,汽车衍生消费的多样化,有利于汽车金融机构分散风险,增强盈利性,促进汽车金融业的稳步增长。国外汽车金融的稳步发展依赖于其完善的个人征信系统,这也是我国自主品牌汽车金融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点。

6.2研究新动向

汽车金融在汽车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得到了广泛关注,而且根据文献分析的结论可以明确其发展的重要趋势是汽车金融服务机构专业化,即形成价值链整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以服务创新为主导的汽车金融市场。就我国的汽车金融而言,自主品牌汽车金融的发展模式是未来研究的重点,也是政策与措施的理论基础。其中,汽车金融服务模式构建和信贷信用风险预控是研究的难点,也是汽车金融功能发挥与产业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

以下三个方面是未来汽车金融研究的方向:第一,依托汽车金融业的现状调研数据统计,进一步挖掘汽车金融服务对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作用机理;第二,对汽车金融信贷信用风险演化博弈进行分析并建立信用风险预警机制,在此基础上就自主品牌汽车金融服务创新体系展开构建与设计;第三,以我国汽车产业发展为目标,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的要求,提出对策和措施来指导汽车金融服务模式的优化与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09,3,20.

[2] 牛大勇.我国汽车财务公司与汽车金融公司的比较.经济管理,2007,7:69-74.

[3] 牛大勇,李柏洲.汽车金融公司的产业价值链整合对自主品牌汽车集团的启示.上海金融,2007,8:13-17.

[4] Orazio Attanasio. Credit Constraints in the Market for Consumer Durables: Evidence from Micro Data on Car Loans.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Vol. 49, Issue 2, May 2008: 401-436.

[5] Matthias Holweg, Jianxi Luo, Nick Oliver.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f China’s automotive industry: a value chain perspectiv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ical Learning,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Volume 2, 2009, 1-2: 76-118.

[6] 吴正光.汽车金融服务体系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国际金融研究,2004,10:30-35.

[7] 王爱晶.国外汽车金融经营管理模式对我国的启示.金融与经济,2009,4:37-40.

[8] 唐群杰,罗凯波.汽车信贷风险的演化博弈分析・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10:119-120.

[9] 吕伟昌.汽车金融公司资产证券化问题探讨.浙江金融,2009,8:40-41.

[10] 王传宝.我国汽车金融存在问题与对策.中国物流与采购,2008,5: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