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外科临床护理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3-01-17 07:18:50

外科临床护理论文

外科临床护理论文范文1

1.1一般资料

实习生均为女性,年龄在19~22岁,平均年龄(20.8±1.4)岁。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6名。两组护理实习生在年龄、学历与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的16名护理实习生进行传统带教:(1)向实习生介绍入科时的有关规章制度;(2)将护理实习生分配给带教的老师,老师根据实纲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3)护理实习生有问题的向带教老师提问,带教老师予以及时回答;(4)4周后统一考核。观察组16名护理实习生进行临床路径带教:(1)以我院胃肠外科所制定应用的胃肠外科临床路径为基础,进行观察组的带教;(2)对环境进行熟悉,掌握护理操作,包括不同的铺床方法、床单的更换、对患者早晚的基础护理;(3)理解病例知识、掌握操作,包括口腔护理、给氧、雾化吸入、口服用药以及注射操作;(4)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熟悉疾病知识,掌握置胃管、灌肠、备皮以及引流管的操作及护理;(5)熟悉药物的使用、标本采集,并了解介入疗法;(6)掌握急救设备的使用,护理实习生参与整个抢救和护理过程;(7)实习生掌握A、P、N班次的各班流程。(8)实习生进行一次护理查房,使其明确护理查房的形式与内容。4周后进行统一考核。

2结果

观察组实习生在临床路径带教下的理论与操作成绩分别为(91.93±4.17)分、(90.89±4.63)分;对照组实习生传统带教下理论与操作成绩分别为(82.26±5.48)分、(81.75±3.97)分。观察组的理论与操作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5.62,P=0.000<0.01;t=5.99,P=0.000<0.01)。临床路径带教下观察组实习生满意度为93.75%,传统路径带教下的对照组实习生满意度为81.25%。

3讨论

外科临床护理论文范文2

关键词理论教学;临床实践;差异

《妇产科护理学》是高职大专护理学生的一门重要临床护理课程,在理论教学和实际临床工作中存在一些差异,本人从事妇产科临床护理18年,从事护理大专班《妇产科护理学》理论教学5年,从事护生临床带教工作15年,在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中如何找出二者的差异并根据其差异把二者更好地结合起来提高护生的学习效果

有诸多感悟。

1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工作的差异

1.1教学内容与临床现实的差异

校内理论教学以教学大纲为导向,而教学大纲制订后常常多年不会变动;教学选取的课本与最新的临床知识及技能有一定的后置性,书本知识落后于临床,一些旧的观点、知识仍保留,而一些本专业中的新知识、新技术不能及时补充入课本;理论讲解疾病时没有考虑疾病的多样性、不典型性;对本学科新研究进展不了解、不介绍。临床工作中接受新知识、新观点迅速,并能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一些疾病的表现与书本也不尽相同,处理方法也根据不同情况因人而异。所以同学走向临床工作后有很长一段的适应期。

1.2理论教学在人文教育上的不足与临床实际要求有冲突

临床护理工作是人与人的交流沟通,其对护士的人文素质要求较高。在对妇产科病人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护理操作中,常涉及患者隐私问题,如何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增进彼此信任感,这在理论教学中是体会不到的,因为理论教学与临床情境相脱结。理论教学课时较少,以讲解重点疾病内容为主,删减了一些诸如妇女保健、健康指导等内容,而这部分内容在临床很重要,因为给病人做健康宣教,知识面要广。一些同学尽管在校内理论知识掌握不错,但一与病人接触时就手忙脚乱。新护士的社会沟通能力减弱,分析其原因是沟通少,沟通技巧缺乏,工作经验少理论知识欠缺,对病人了解不够,缺乏换位思考的能力等[1]。如何与孕产妇进行沟通,了解妇科病人的心理状态,如何处理与患者的小纠纷对于刚进入临床的护生来说都是全新的知识,迫切需要老师给予指导。另外妇产科是一个高风险科室,医疗纠纷较多,实际护理工作中需很强的法律意识,护生往往缺乏。1.3理论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临床强调知识与能力相结合

理论教学中多数还是填鸭式讲课方式,缺乏活力;部分教师缺乏临床工作经验,教学机械生硬,使学生缺乏兴趣和积极性。理论教学中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妇产科护理技术操作,如常用的外阴消毒、阴道灌洗方法、会阴湿热敷、新生儿的喂养指导、沐浴护理措施等。所以护生来妇产科工作普遍动手能力弱,妇产科临床护士要着重整体护理能力,具备很强的动手能力和应急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护生妇产科实习效果的应对方法

鉴于以上的差异存在,在妇产科护理理论教学及临床带教过程中为提高护生实习效果应注意以下几点:

2.1理论教学

尽可能贴近现实工作,必要时可进行床边教学或课间见习,授课教师应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各种操作技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器具,使同学能更好理解所学的知识。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以直观、形象、生动的方式,增强学生对系统理论的深刻理解和对实践操作的感性认识,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2.2护理技能教学方面

妇产科护理中常用的护理技术要做为上课的内容,课后练习,能熟练应用。

毕业实习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阶段,临床教师要准确地把握好教学目标,熟知课堂理论教学与临床实际工作的差异,善于利用临床的场景,帮助学生完成由理论到实践认识事物的过程。因为实习时间短,对所有的疾病及操作都掌握是不现实的,使护生熟悉妇产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对典型的病例,可具体讲解,这样重点突出,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点面结合,是一种很好的带教方式,护生较喜欢。对一些理论教学中受模型、场地的限制的实践操作理应予以重视:如母乳技术的指导、新生儿的日常护理,妇科小手术的配合,产房妇科手术间的消毒隔离措施等,这些多是薄弱环节,也应加强这些具体能力的锻炼。

2.3带教中应提高人文素养及风险防范意识

实践的带教过程中选择有能力的教师,分析理论教学中的不足,从自身做起,树立良好的榜样,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关爱母婴的情感;培养与患者沟通的能力。根据身边的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的事例与实习同学讲解分析,加深印象,增强风险意识。

开展临床新知识、技术应用的讲座,拓展其知识面,开阔视野,弥补书本的不足,并能使护生更快地适应临床。

外科临床护理论文范文3

1.一般资料。2012级护理学专业本科四年制学生96名、2013级97名,其中男生6名,其余均为女生。经征得学生同意,采用系统抽样法选择15名学生作为实验组,其余学生为对照组。平均年龄(21.58±0.66)岁。两组年龄、性别和第五学期护理核心课程(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期末总评成绩无统计学差异(P>0.05)。2.方法。(1)护理学专业核心课程床边教学模式建立。根据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确定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护理综合技能作为床边教学的课程。在查阅文献、学生及教师调研的基础上,确定床边教学模式。①教学内容———整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三门课程整理合成一份教学日历,将见习、技能操作练习及综合能力训练与疾病护理学习有机融合。②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疾病护理教学模式:“学生自学—病人访视—小组讨论、病例分析—教师重点、难点讲解,归纳、总结”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床边教学模式;即学生在自学疾病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先到病房熟悉相应病人;然后回教室上课,结合案例进行小组分析讨论,教师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讲解,并归纳、总结。综合能力训练教学模式:学生在病房选择典型病例,进行护理病史收集和护理体检,根据评估资料及病人辅助检查结果,提出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将技能操作训练融合在每一疾病护理的学习过程中。并充分利用医院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定期参加病房的晨间护理和交班报告会等,为临床护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③教学评价———多元化。采用主客观评价相结合,即理论考试、技能考核和问卷调查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学生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教学效果。④教学运行———规范化。建立由学校和医院教师共同组成的床边教学管理小组,制定《床边教学运行方案》;设班主任和班长管理床边教学的日常各项事宜,建立QQ群;定期组织督导听课,以保证教学运行规范化。⑤师资培训———经常化。在床边教学基地严格临床带教老师的遴选、培训;定期备课;组织观摩教学及相互听课;进行教学评教,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2)床边教学实践。对照组按学校常规安排授课,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采用讲授和PBL法教学,护理综合技能在实验室采用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实验组采用床边教学。2015年3-6月和2016年3-6月分别在大学附属医院实施床边教学。该三门课程理论和实践均在医院进行,每周2-3天。(3)评价指标。①理论考试和综合技能考核成绩:学期结束全体学生同时参加由学校统一命题的期末理论考试和综合技能考核,按统一的评分标准判分。②问卷调查:在文献类似研究问卷[2]的基础上修改而成,采用likert五分法,即床边教学对学生的作用是“很大”“较大”“一般”“不太大”“不大”。(4)统计分析。由双人核对后录入SPSS19.0软件,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二、结果

1.护理核心课程成绩比较。具体如下(见表1和表2)。

三、讨论

1.床边教学是护理核心课程的有效教学补充。临床护理课程实践性强,只有通过早临床、多临床及反复临床[3],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绝大多数学校的做法是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理论在学校教室中进行,技能操作在实训室练习,一个系统或整个学期理论教学结束后集中去临床见习相应的病例,有些学校由于招生多,教学医院少,学校与医院远,甚至不安排见习或将见习与毕业实习一起安排,不利于学生对临床护理课程的学习。床边教学,将内外科护理学的理论和实践内容全部放到临床进行教学,使理论与临床实际密切结合。2.床边教学有助于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临床护理课程是培养学生护士核心能力的关键课程。床边教学后实验组学生理论考试、综合技能考核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自我评价对提高学习兴趣占96.7%,对提高听课效果占93.3%,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沟通交流能力的提高占86.7%;床边教学也能促进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4]。3.床边教学有助于促进护教一体化。大学附属医院具有教学与医疗双重功能。由于医院普遍护士配备不足,临床护理工作忙碌,临床护士参与学校教学少。通过床边教学,学生在医院上课,为临床护士提供了教学的机会。床边教学的系统备课、试讲及讲课实践,临床护士的教学能力明显提高,为护教一体化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作者:沈翠珍 何桂娟 徐 敏 祝亚男 余国红 单位:1浙江中医药大学 2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3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参考文献]

[1]孔令瑜,雷良蓉,余红梅,等.运用课堂与床边相结合教学法提高护生实践技能[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9):84-86.

[2]沈翠珍,孙秋华,沈勤.成人护理学课程中西医融合教学效果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1:57-60.

外科临床护理论文范文4

目的:对中医外科护理临床带教中临床路径的应用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我院接收的60例中医外科实习护生,按照带教模式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护生给予传统带教,实验组护生给予临床路径带教。观察和对比两组护生的带教效果。结果:实验组的理论操作知识掌握达标率比对照组高,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护生对带教方法的评价情况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临床路径进行中医外科护理临床带教,教学效果优于传统带教,提高了带教质量,值得推荐。

[关键词]

临床路径带教;中医外科护理;实习教学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阶段,同时也关系到护生的就业问题,因此临床带教工作也成为一项严峻的任务。临床路径是结合医学证据以及指南对疾病进行治疗和管理,实现对临床医疗行为的规范和同意,减少失误以及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在中医外科护理带教中应用临床路径,通过制定时间性、计划性的教学计划,科学引导护生进行学习,可以有效提高了带教质量。本院通过对60例护生进行分组研究,对临床路径在中医外科护理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具体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到2015年12月我院接收的中医外科实习护生60例。均为女性,年龄范围为19岁到23岁,平均年龄(20.1±1.2)岁。其中中专学历8例,大专学历15例,本科学历25例,本科以上学历12例。按照两组护生的实习序号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两组护生的一般资料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2.方法。

对照组护生给予传统中医外科护理带教,由带教教师组织护生参观科室环境,并由带教教师制定带教计划,合理安排带教时间,结合带教计划开展教学。实验组护生给予临床路径带教,由带教教师制定中医外科护理临床路径教学计划,结合临床路径进行教学,临床路径带教内容如下:(1)第一周到第二周。组织护生熟悉医院环境,包括实习科室环境、中医外科环境、医院环境、医院设施、相关规章制度等,并介绍此次中医外科护理带教的相关内容以及时间安排。便于护生尽快适应实习环境,熟悉医院单位的设备,另外对护生介绍不同岗位的需求以及职责内容。(2)第三周。带教教师指导护生进行操作,使护生掌握中医外科护理基础操作技能以及相关注意事项。术前准备、术后护理过程中,由带教教师组织护生进行操作,熟悉术前的麻醉操作以及术后相关疾病基础护理等。(3)第四周到第五周。要求护生掌握和了解中医外科的护理流程和操作,并经带教教师的指导,由护生结合护理程序对中医外科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带教教师组织护生进行专科技能实践,开展中医外科护理临床见习工作,提高护生的操作能力。(4)第六周。要求护生掌握和了解相关标本的采集,并指导护生学习特殊的化验标准采集,组织护生了解和掌握中医外科患者的常用药物,学习相关药物的适应症以及禁忌征。(5)第七周。组织护生学习中医外科的急救和应急工作,熟悉急救设备的使用,并参与危重患者的抢救。(6)第八周。组织护生学习中医外科护理文书的书写,了解书写规范和标准,并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实习结束后对此次实习过程做一次总结。

3.观察指标。

观察和对比两组护生对带教方法的效果评价,包括学习积极性提高、知识内容掌握程度提高、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带教满意度。并对两组护生的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评估,评估标准如下:(1)掌握:护生能够完全掌握专科理论以及专科技能,且能够完整复述以及独立操作。(2)部分掌握:护生能够掌握部分专科理论以及专科技能,可复述部分内容,部分操作需要人指导或者部分操作失误。(3)未掌握:护生理论和操作方面掌握不足。达标率=掌握率+部分掌握率。同时对两组护生进行成绩考核,考核分理论、实践两部分,满分各为100分。

4.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数据通过SPSS14.0软件实施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并行?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行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两组护生理论、操作掌握程度对比。

实验组护生的达标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80%,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2.两组护生对带教方法的评价对比。

实验组护生认为本组带教方法可提高学习积极性、知识内容掌握程度、综合素质能力以及对带教工作满意的人数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3.两组护生考核成绩对比。

实验组护生在理论、实践的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三、讨论

临床路径护理带教作为一种新型的护教学模式,相比传统的带教模式,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保障了教学质量,且充分应用教学资源,明确了教学方向,使教学模式实现程序化以及标准化[1]。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对系统的学习规划,在有限的时间内,护生能力掌握理论、操作、经验等内容,导致实习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而临床路径护理带教实施后,一方面使带教教师的教学思路清晰和有方向,教学计划也更为有条理,规范了带教内容,使护生能够有效掌握相关护理知识,便于护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另一方面,临床路径带教模式的应用,使护生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提高,强化了护生的动手能力,且通过教师的指导,护生能够在产生问题的同时通过实践和了解总结答案,提高护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提高护生与教师的交流和沟通,提高了带教满意度。本院研究显示,实验组的理论操作知识掌握达标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护生对带教方法的评价情况优于对照组高,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这与张妃芳[2]的研究结果相符。综上所述,在中医外科护理临床带教中应用临床路径,能够有效提高护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带教满意度,值得推荐。

作者:刘雪峰 单位:湖州市中医院

[参考文献]

外科临床护理论文范文5

【关键词】妇产科;临床护理;路径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096-02

临床路径是医疗管理者用来控制医疗成本及改善医疗品质的方法之一,也是成果管理的工具之一。目前,临床路径在我国大多应用于住院病人的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中,对于妇产科病人的应用尚不多见。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医院妇产科运用临床护理路径来规范妇产科护理行为,为病人提供了更优质的诊疗和护理,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也使护理管理上了一个台阶。因此,系统全面地研究分析妇产科临床护理路径研究,不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应当成为广大医疗护理工作者广泛关注的当务之急。为此,本文就妇产科临床护理路径问题做一点初浅的探讨。

1妇产科临床路径概述

1.1临床护理路径的涵义与意义国外学者认为,临床路径是由临床路径发展小组内的一组成员,根据某种诊断、疾病或手术而制定的一种治疗护理模式,按照临床路径表的标准化治疗护理流程,让病人从住院到出院都按照此模式来接受治疗护理。临床路径把诊疗护理常规合理化、流程化,使病程的进展按流程进行有效控制,其结果就是依据最佳的治疗护理方案,降低医患双方的成本,提高诊疗护理效果。

国内学者认为,临床护理路径是依据每日标准护理计划,为一类病人所设定的住院护理模式。它由病人每一诊断的常规护理计划综合而成,能指导护士有预见性的工作;同时也使病人明确自己的护理目标,自觉参与到疾病护理之中,以最经济的方式取得最佳治疗效果。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包括准备、制定路径、实施、监测及评价、改进五个阶段,五个阶段相互连接,可以不断改进。

在临床路径的研究意义方面,临床路径是采用科学的手段、现代质量管理方法,系统全面地研究分析妇产科临床护理路径研究,对于降低妇产科的医疗护理事故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①用路径的方式提高护理工作到位率和健康教育质量,降低护理并发症和缺陷,提高护理核心质量,规范及提高专科护理质量及症状护理质量。②用路径方式深化对病人身心、环境的整体护理,体现人本服务,提高病人满意度。③提高专科护士素质。④合理安排和指导病人诊疗过程和费用。

1.2临床护理路径的方法与过程临床路径是确保医疗质量、控制医疗成本、优化医疗服务流程的管理模式,而临床护理路径是由各相关部门或科室的医务人员共同制定的医疗护理抢救程序,该程序针对特定的疾病制定出有顺序的、有时间性的和最适当的临床诊疗护理计划。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规范诊疗护理有效手段,我国卫生部于2011初实行了《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试行)》的要求,施行了卫生部的首批8种疾病的临床路径,其具体方法与过程如下:

第一步:由院方组织,选定负责医师,由医师、护士、行政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组成研制小组,进行学习研讨,并做出文献报告。并且,必要时请专家指导。

第二步:选定临床路径执行对象,从病历记录及日常医疗经验中选出基本且重要的医疗项目,以及相关资料如住院日、费用等,结合文献分析,确定基本标准,制定临床路径草案,提供科室讨论。

第三步:召开研讨会,征询专业小组以外的相关医疗科室和非医疗人员的意见,修改临床路径草案。

第四步:举行临床路径说明会,向临床路径实际工作相关科室人员说明临床路径的内容及执行中应注意的事项,进一步修订、完善临床路径并达成共识。

第五步:成立宣讲小组,对相关的一线人员进行培训,包括记录的方法、变异的处置等。然后开始试行,在试行中收集变异、分析变异,不断改进临床路径。

2妇产科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现状

2.1临床护理路径在国内外的应用近十年来,临床护理路径在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及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加以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且病种已不局限于外科手术病种,而是从外科向内科,从单纯临床管理向医院各方面管理扩展。例如:在日本近年来也开展了正常分娩的临床护理路径,并取得一定效果。如保证产褥期的护理质量,护理记录简单易行,产妇住院时间缩短等。这种高效先进的管理模式先后在英国、新加坡、日本、香港地区得到广泛应用。

近年来,我国国内一些医疗机构逐渐认识到临床路径管理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纷纷着手对其实施方法、流程设计等进行研究和探索。北京、山东、浙江、四川、湖南和河北等地均先后邀请了WHO顾问、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护理学教授吴袁剑云博士就临床路径模式进行讲学,对临床路径的主要内容做了比较系统的介绍。随着对临床护理路径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也逐渐扩大,其应用的范畴也不再仅局限于外科手术患者,而是从急性病向慢性病、从外科向内科、从一期医疗服务向二、三期医疗服务扩展。

我国科研型护理团队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妇产科护理工作与其他科室不同,由于护理工作繁重,护士感到工作紧张,压力及工作量大,给妇产科开展科研带来一定困难。同时,现在的护理人员护理意识不强,被动服务现象严重,临床一线工作人员低年资护士所占比例较大,应急能力差,技术不过硬。

2.2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中的研究在妇产科中实时临床护理路径,使护士遵循路径所预定的标准程序进行护理工作,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避免了由于个人能力不同而造成的遗漏和疏忽。有效地减少了护理差错的发生,全面提高了护理质量。临床护理路径使患者明确自己的护理目标,更多地参与影响其护理的相关决定,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促进疾病尽早康复,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临床护理路径为护理管理者提供了统一的标准作为质控依据,管理者做出综合分析后,再反馈回临床,使管理工作形成良性循环。

国外已有报道,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指导妇产科单元的医疗救治工作。临床护理路径的运用并非由人为主观决定,而是在循证护理的基础上科学选择对患者最有利的救治方法,它体现了成效管理的概念,将“尽早康复”的理念融入了患者护理之中,这一理念恰恰迎合了妇产科患者救治的需求,在时间紧迫性上突出了其重大意义。因此,关于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救护中的应用尚缺乏有力证据报道,还有待妇产科临床人员进一步研究。

3妇产科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中的问题

3.1护理人员护理意识不强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患者用法规衡量医疗行为和后果的意识不断增强。而妇产科医务人员更多考虑的是抢救措施是否及时到位、护理技术操作是否及时到位,往往忽略相关的护理观察记录,缺乏具有法律效力的佐证材料,为日后的纠纷埋下隐患。即使在护理工作中没有失误,但由于护理记录的缺陷在医疗纠纷中承担了本不应该承担的责任。在监护或抢救过程中,医务人员关注的常常是疾病和损伤,而对病人的其他状态甚至隐私无暇顾及,他们谈论病情而不与病人交谈,会使病人感到医务人员更关心他们身旁的仪器而不是病人本身。

3.2病人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患者的个体差异现象是医学的显著特征之一。准确揭示个体差异,针对个体的特点进行诊断、治疗和预防,是提高医疗质量的保证。在妇产科护理过程中,由于病人缺乏医学常识,不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及对医疗保健服务的过高期望,与医护人员间对疾病的认识存在差异。同时,在医疗护理过程中,护士不能根据不同文化水平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差异及对治疗的不同反应,不能用患者及家属易懂的语言与他们进行交谈,因而不能共同讨论治疗护理方案。

3.3对路径制定的成本评价不足近年来,医疗费用的急速上涨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我国医疗财政均面临极大的压力。医疗费用有膨胀的现象,但医疗资源有限,因此,目前医疗界面临的两大问题就是成本耗用的制约与品质的控制、改进。为解决这两个问题,许多医疗机构纷纷采取临床路径的策略,达到有效控制医疗质量与医疗成本的目的,然而,他们对路径制定的成本评价不足,在临床路径实施一定时间后,不能将路径实施后的结果与实施前的数据进行对照并加以分析,不能通过评价改进原有路径或使用后改进后新的路径,使得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遇到阻碍。

4妇产科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对策研究

4.1树立科学的服务理念护理工作是医院工作的基础平台,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关系到医院在公众中的形象。因此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不断改善服务,使病人满意是护理管理的中心任务,是医院工作的主要目标。同时,妇产科应围绕“以人为本”提高护理质量为主题,清楚地认识到如何更新管理理念,规范护理操作,完善生活护理,增强护士责任感,密切护患关心,为力争做到技术上追求精益求精,服务上追求尽善尽美,信誉上追求真诚可靠。

4.2科学制定临床护理路径临床路径的制定,必须是医院主管对临床路径的医疗模式有全盘的了解并能全力支持。先有详细的计划及路径的选择,接着在医院内通过各单位的参与及沟通,成立多元化的组织,定期讨论,共同设定临床路径的目标并拟定教育策略,最后,全力推行临床路径的医疗模式,并建立差异纪录及分析的回馈系统。同时,临床护理路径体现的是工作流程的表格化,医嘱信息的菜单化,要实现其在全院范围内的推广,实现治疗、护理及质量监控的全面自动化就必须以一个良好的信息平台为基础。

4.3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妇产科临床护理路径应用过程中,要执行“实施―评价―修改”制度,在实施中收集资料、及时评价、及时进行修改。对路径制定和完成的成本进行评价,虽然临床路径降低了医疗费用,但是临床路径的制定,以及实施进行的病例管理所花费的成本、总的医疗成本是否节省了还需要进一步的评价。为此,有必要建立完善的成本―效益评价体系。同时,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医疗资源,但临床护理路径的制定、实施过程中所花费的成本并没有考虑进成本―效益评价体系,临床路径在妇产科病人的实施是否真正节省了医疗成本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5总结

总之,妇产科临床护理路径是预防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关键。对于医院而言,要不断优化护理团队,提高护理队伍的综合水平,科学管理改进工作流程,降低妇产科护理风险,保障妇产科护理安全,及时杜绝和防范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在护理工作中,要制定的一个有严格工作顺序的、有准确时间要求的照顾计划。以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外科临床护理论文范文6

关键词:临床带教;护理;问题;对策

护理学是具有操作性、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护理临床实践,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护生职业胜任力、培养合格护理人才的重要阶段,也是护理临床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和实践模式,对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1]。我院自2014年挂牌为江南大学直属附属医院后,承担了更多的临床带教工作,为进一步了解我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的工作现状,笔者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法,收集相关数据,客观地分析医院护理临床带教老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为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的57名护理临床带教老师。

1.2调查方法 采用医院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两大部分:①一般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职称、学历、工龄等;②带教情况,如带教满意度、带教方法、带教内容、带教计划等。调查者所填内容均为选择题。发放问卷57份,回收57分,有效100.00%。

2 结果

2.1护理临床带教老师的一般情况 本组均为女性。年龄:40岁2名。工作年限:10年22名。职称:护师20名,主管护师36名,副主任护师1名。文化程度:均为本科。

2.2护理临床带教老师的带教工作情况 通过调查问卷,有66.70%的带教老师感到非常满意或满意,有33.30%的带教老师感到不满意,有19.30%的带教老师在带教时未能知晓实纲和实习目标,有10.50%的带教老师对不同层次的护生使用了同样的带教计划和带教目标,有84.20%的带教老师认为开展临床带教时责任重、压力大,有8.80%的带教老师认为目前进行的护生带教是工作中的额外任务,相应报酬较低。

3 讨论

3.1存在问题

3.1.1高素质的护理临床带教老师紧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护理临床带教老师学历层次虽全部达到本科学历,但以第二学历者居多,占68.42%。目前,我院正处于积极上升的发展态势,不论在规模、硬件,还是在新技术的开展上都不断向前发展,带教任务与日俱增,因此护理人员开展教学工作显得力不从心。医院目前常选用年资较为高些的护士作为带教老师,在临床技能上她们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但她们起点较低,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对专科新进展、边缘学知识接触机会不多,又常常不愿放弃一些过时的但却是用惯的工作方法和操作步骤[2]。由于带教老师没有经过规范的系统化培训、自身又没有经历全日制本科学习,则很难对学生的各方面情况进行正确的诊断性评价。

3.1.2现代教学理念相对匮乏,不能较好满足目前教学需求 调查问卷中“是否有根据学生层次、能力水平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带教措施和目标”,有70.20%的临床带教老师选择了“是”,有10.50%的老师选择了“对所有的学生使用同一措施和目标”,有19.30%的临床带教老师选择了“实际工作时遇到什么内容就教什么”。问题反映了临床带教老师在未能遵循“因材施教、因人因地而异”的先进带教观念,在执行具体带教措施时带有一定程度的随意性、盲目性。临床带教老师对“5个w”(即who教谁、when什么时候教、where在哪里教、what教什么、how怎么教)的基本教学观点存在不同理解,部分带教老师的教学基本理论和教学技巧存在缺失和偏位[3]。在整个护理教学过程中缺乏整体护理的体现,没有把临床教学看做是教学者、学生和教学内容等基本要素构成的完整系统,临床教学活动时缺乏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和系统性。

3.1.3临床老师与学校老师缺乏有效交流沟通,理论教育与临床实践脱节 本次调查中,有96.50%的老提出在临床带教过程中应定期与学校老师取得有效沟通。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新的理论、新的技术、新的器械不断至应用,传统的理念与技术操作在某些方面出现了不适应现象[4],学校教材上的知识往往滞后于临床实际。有78.90%的老师提出要定期参与课堂教学,目前我院实际参与课堂教学的临床护理老师不足3.00%。有84.20%的老师提出要定期组织教学培训,她们长期奔波于护理一线,参加现代化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等培训的机会不多,往往因为无法将有效的知识与技术传授给护生,对护生提出的问题不能给予有效解答,传授内容也缺乏良好的语言表达,而造成传授内容的歧义,形成沟通壁垒[5],影响带教质量。

3.1.4带教老师应对压力时,心理调适能力不足 调查中,有84.20%的老师感到临床带教工作压力大、责任重,有8.80%的老师认为临床带教工作是临床护理工作以外的增加部分,报酬低,风险大。开展临床带教时,需要带教老师从护理工作者的角色转换至兼职老师,从只对护理对象负责,到同时兼对一群缺乏经验的学生负责。因此,有部分老师害怕在专业理论知识方面不如高学历学生,或者害怕回答不出学生的问题等,从而产生心理顾虑。若带教老师不能及时转换角色,摆正位置,调节心态,将对带教工作构成不利影响。

3.1.5临床带教老师的教学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本次调查中,有61.40%的护理临床带教老师由护士长或科护士长针对性指派,只有38.60%是进行科内竞争上岗。另外,虽然医院是江南大学、苏州医学院、徐州医学院等学校的临床实践基地,但对护理临床带教没有额外的具体奖励机制,在职称晋升、先进评优时的支持力度不够,学校教学职称聘任暂未执行,因此临床带教老师的工作价值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导致工作积极性受挫。

3.2对策

3.2.1把好师资关,执行带教老师准入制 护理临床带教老师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医院要明确临床教学是医院必须承担的任务之一,通过临床护理教学,以教促学,以学促教。带教老师的选拔和培养应当制度化,规范化。严格执行带教老师准入制,选拔时不能仅仅凭个人的临床经验和工作年限来认定是否具备带教资格。确定入选带教老师基本条件,即本科及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职称、工作5年以上,专科年以上[6],具备工作责任心强、医德医风好、业务水平高、专业技术精等素质。采用自我推荐、科室举荐、护理部考核,临床试用,聘用等过程进行严格筛选,并实行优胜劣汰,以保证临床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3.2.2改革带教模式,积极探索新型带教方法 目前医院的护理临床带教老师在专科技能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但是她们大多数都没有系统地接受过教学相关理论培训,也缺乏长期教学的实践积累,在带教过程中对“5个w”的基本教学观点掌握不到位,无法将其掌握的专科技能有效传授。因此要积极改革带教模式,如:目标带教模式、多维带教模式、重复强化模式、问题指导模式、病例分析模式、导向激励模式、实例借鉴模式及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等,把原怼耙越淌ξ中心”的理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把原来“一带一”经验带教模式转变为主动、系统的科学带教。在培训专科技能同时,还要积极改革带教内容,针对学校教育中对人文教育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现象,临床带教时尤其应注意患者、护士的人文教育,注重对实习生职业胜任力的综合培养,提高其综合素质,进一步促进护士角色由单纯照顾者向管理者、教育者、科研者和健康促进者转变。

3.2.3促进院校老师双向交流,搭建“双师型”教师发展平台。医院要借助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这一发展平台,努力促进带教老师和学校专职老师的双向交流。院校老师定期共同学习、沟通、交流,是实现“临床老师学院化、学院老师临床化”的良好途径。有计划安排临床带教老师参与学校课堂教学,了解实际授课内容,参与学生实纲、实习计划制订,提出建设性意见,并提前了解实习同学个性化特征。学校老师在学生实习期间应有目的的下临床了解护理实践教学信息,对临床带教过程中出现的教学矛盾及时与临床老师沟通交流,共同完成临床实践任务。

3.2.4建立科学评价系统,全面调动工作积极性 临床护理老师在开展学生带教时可以直接为医院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能间接促进医院护理管理质量和临床护理质量的提高[7]。因此,医院对带教工作应给予充分鼓励和肯定。在护理人员进修学习、职称晋升、先进评优、绩效分配等方面应有更多的政策倾斜,同时依托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这一平台,在外出培训,教学职称聘任,职业荣誉感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从而进一步激发带教老师的工作兴趣和热情,增加带教老师带教工作的满意度。

3.2.5关注带教老师身心健康,营造良好带教氛围 高度重视护理临床带教老师自感压力大的心理问题,要努力营造宽松、良好的工作环境,定期开展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传授自我心理疏导的方法,避免各种压力叠加。带教学生前,充分了解所带护生的特点,如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和心理成熟度等,合理科学安排护生工作,把压在一个人身上的“工作+带教”重担成功转化为“老师+学生=团队”的双赢带教模式,做到“放手不放眼”,从而有效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临床带教成果。

参考文献:

[1]梁晓燕,陈瑜.对护理专业不同学历学生临床护理带教需求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13,10(1):24-27.

[2]孙培勇.护理临床带教存在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2010,11(7):337-338.

[3]王好,王小冰.不同层次实习护生对临床带教老师行为的意见分析[J].护理研究,2006,20(1):171-173.

[4]吴季卿.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教学之后与临床实践的探讨[J].护理学报,2006,13(2):78-79.

[5]熊桂华.影响临床护理带教质量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医药教育,2014,2(4):153-155.

外科临床护理论文范文7

【关键词】临床护理;带教;问题;对策

当前,普通高等中医院校大量扩招,护理专业已经成为医学相关专业中招生人数最多的专业。在学生数量剧增、课程门类增多,各门课程课时数普遍减少的情况下,临床护理带教工作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我就我院临床护理带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谈几点看法。

1临床护理课程带教存在的问题

1.1临床实习难度大,扩招后每批次实习学生人数增多,而县级医院床位数较低,可供实习的病种、病例数较少。护理人员的短缺,带教老师要忙碌时间内讲解病例和护理要点和体会,不能重复示教,学生不能很快的掌握一些疾病的临床护理知识。别外,当今的病人越来越看重“隐私权”,不愿充当“试验”对象。这都增加了临床实习的难度,导致理论与临床的严重脱节。

1.2实训质量难以保证

其一,临床技能教学条件不足。相对课堂理论教学,临床技能教学的条件不足更为突出,实习生实训场地无论是数量或质量都满足不了临床实践教学的需要。由于每期护生多达上百人以上,带教教师很难面面俱倒,一些自觉性较差的同学也会不认真观察示教内容。同时,由于示教操作空间有限,一部分同学不能看清老师的示教手法,课后仍对实践课的内容知之甚少,达不到实训的效果。

其二,实训资源短缺。我医院护理专业实习生已有了本科生、专科生、中专生、成教生多种生源,在实习学生人数达100入。眼下医院培训训中心的教学器材和模型主要是针对医疗专业学生设置的,而以护理专业学生需求为导向的临床实训器材和模型乃至场地则很有限。护理专业实践资源短缺,势必会影响护生的培养质量的提高。

其三,缺乏专门的教材和量化的实践考核标准。长期以来,医院临床护理课程的实训内容依附于理论课教学,缺乏系统实训教材。带教老师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科内相关资料,结合临床经验进行实训教学.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别外,实训教学也没有量化的实践考核标准,对护生学习质量的评价方法,仍以理论考试成绩为主,很难反映出学生真正能力。长此以往,将会影响护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2 建立临床护理课程创新性实践体系的几点构想临床护理技能是衡量护理专业毕业质量的重要指征。医院必须把培养学生临床技能放在十分重要位置,强化临床技能实践教学环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相对独立、相对依存,又相互促进的教学体系。因此有必要建立相对独立的创新性实践体系,与课程建设相结合,把实践教学体系为主导纳入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建设中,统筹考虑。

2.1 调整临床护理实验教学内容、优化重组临床护理技能课,改进教学方法,有助于堵养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护理人才。为此建议:尽快改变目前这种内、外、妇、儿等临床学科实验教学从属于理论课教学,实验教学内容既零散又重复的模式;加强带教老师队伍,提高带教老师的全方面知识的培训,重组临床护理操作课程,使其成为相对独立、较为系统的教学体系;把内.外、妇、五官科护理学中各项操作进行优化,按单元重组各项临床护理技能操作,将其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分别编写实验教学内容发到各个科室,并制定考核评价体系等。

2.2建立临床综合能力训练系统护理临床综合技能应包括:(1)收集资料,能对患者进行健康评估;(2)对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能制定护理措施并组织实施;(3)实施护理操作;(4)沟通情感,能为患者创造心理、生理治疗环境。建议建立临床综合能力训练系统,变单一训练为综合训练;采用以病例为导向。结合病人健康情况进行护理技能训练,如“心肌梗死综合处理中的止痛、监护,建立静脉通道”和“脑溢血患者的给氧、鼻饲、导尿和皮肤护理”等。

2.3培训标准化病人标准化病人又称为模拟病人,是指那些经过标准化、系统化培训后,能准确表现病人的实际临床问题的正常人或病人口。

培训标准化病人用于医学教学与考核,可有效解决某些患者不愿充当实习对象的难题。另外,也能解决临床教学或考试中难以找到有针对性病例的问题,能提高考试的有效性,提高评估结果的可比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沈宁,护理教育:有质量才有前途[J].中华护理教育,2006.3(4):185,186.

[2]马小琴,沈勤高等.护理实验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护理研究,2007.21(7):1771―1772.

[3]金桂兰,汪悦.曾莉等.构筑分层次、模块化中医临床实验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J].中围商等医学教育,2008.(11):10―1I.

外科临床护理论文范文8

随着临床医疗护理模式的重新架构和专科护理的不断发展,护理管理要求趋向于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循证护理以护理科研引导护理实践,提高护理专业技术和管理水平,成为现代护理管理发展的新形势[1]。护理管理者应从传统的管理模式向新的管理模式转变,依靠职位和组织权威以及经验管理的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2]。因此,我院护理部组织全体护士长认真学习循证护理的相关理论知识,邀请上级医院护理专家来院讲座,传授开展循证护理的经验和方法,选派学历高、富有科研精神的外科护士长为代表,在外科率先开展循证护理,以点带面,在临床工作中逐步实现循证护理的全院性开展。

2循证护理在护理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医院规模不断扩大,护理队伍日益壮大,新护士和年轻护士的比例占到全院护士的1/4,在护理培训方面除了常规三基外,带教老师对新护士和年轻护士在循证护理知识和技能方面加大培训力度,引导年轻护士运用评判性思维对现存的护理问题进行重新评价,利用所学知识和最新信息进行大胆探索,善于运用最佳科研证据来解决实际问题。使年轻护士学习到书本以外的知识,扩大了知识面,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从而熟练掌握循证护理的方法与技巧。

3循证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3.1在日常临床护理工作当中提出问题

首先由护士长召集病区护士学习和领会循证护理的相关内容,通过查询以及阅读相关资料和文献,结合临床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所需要讨论的内容,其中包括有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护理模式以及健康教育等。例如外科护理组提出的:胸腔闭式引流管是否需要定期挤压?挤压后是否对患者不利?集尿袋需要每天更换吗等相关问题均可以给予循证。

3.2寻求循证支持

护士根据存在的护理问题,通过查阅专著、专业杂志、数据库中的电子文献等信息,得到与临床、经济以及决策相关的证据。以来自于严谨的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可信度级别最高。

3.3循证应用

由于患者存在个体化差异。因此,临床护士要结合自身临床专业知识和患者病情的实际情况,将主要证据、个人经验以及患者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应用[3]。护士长在循证护理理论的应用中发挥主导和引领作用,选取最适宜的可靠理论来指导临床护理,激发病区团队合作意识以及协作氛围,在不断完善临床护士的知识水平,增强理解能力与工作技能水平的时候,有效地提升临床护理质量。护士长利用业务学习和个案查房等方式,将循证护理的理念渗透到护士的日常护理工作中,使护士们运用循证护理的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4循证护理在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中的作用

循证护理是整体护理的延伸和完善,整体护理的核心是以患者为中心,要有“整体”观点,而循证护理是将科研结论与患者愿望以及临床经验相结合,是真正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在护理程序任何一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作为循证问题寻找循证支持,做到有证可循。因此,循证护理作为临床护理决策的依据,对提高临床护理质量起到关键的作用[4]。

5循证护理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外科临床护理论文范文9

【关键词】 媒介融合;模块式教学法;护理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护生数量越来越多,学历层次越来越高,加之临床设施与技术更新的速度较快,临床护理带教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护理临床教学是护理专业学生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之后,在临床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参与临床实践活动,验证、巩固、深化所学理论知识,成为一名合格护士的必要途径和重要环节[1]。现阶段我国护理专业专科、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除了在政治思想和身体素质方面要达到国家教育部提出的大学生基本要求之外,在专业培养目标上大学专科的毕业生应成为临床第一线的高层次实用人才,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而本科毕业生除了要具备临床实际工作能力之外,还要具备教学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管理能力以及进行社区护理的能力[2]。我院每年都要接收大量的大专、本科护理实习生,如何正确引导、提高实习生的各种能力,做好临床护理带教工作,提高护理临床实习质量,是我们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课题。

1媒介融合的概念

美国马塞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浦尔教授最早提出了媒介融合这一概念。媒介融合本身就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它会随着不同体制下媒体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形态[3]。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 Nachison将“融合媒介”定义为:“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4]。

2模块式教学法的引入

临床护理带教模块化的教学模式,是基于一定的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教学活动框架和程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也是临床教学经验的概括化,直接面向和指导临床教学实践。作为结构框架,它突出了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模块式教学法”的主要优势在于根据培养人才应具有的知识、能力等,按需施教,目标明确,在优化教学资源、整合教学内容、培养能力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有助于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等[5]。

3媒介融合模块式教学法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建议

3.1媒介融合的方式将印刷形式的讲义、杂志、书籍、电脑多媒体课件、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互联网等媒介有效结合应用于临床护理带教中。

3.2教学模块的分类及考核建议

3.2.1基础理论和技能强调《护理学基础》中涵盖的基础理论和技能在护理实习生整个实习过程中的强化学习和应用。带教老师可以通过制作课件、分发讲义、示范操作等途径向护理实习生有效传达教学内容[6]。待实习生出科或结束实习时予以理论考核、技术把关。

3.2.2专科理论和技能根据各科室的自身特点,在临床护理带教中渗透本科室典型病例,通过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情景模拟教学法或标准化病人模拟等多种途径,以求护理实习生能够有效掌握相关专科知识与技能。待实习生出科或结束实习时,整合基础理论和技能给以系统化考核。

3.2.3沟通能力整体护理的理念已被现代护理界广泛认可,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是有效实施整体护理的必备条件。在沟通过程中护理美学、护理心理学、护理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交叉其中,良好的沟通能力是护理实习生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临床护理带教工作要重视实习生沟通能力的培养,通过入院宣教、操作前评估宣教、操作中合理解释沟通、操作后健康宣教、出院前指导等多种途径为实习生创造沟通条件,给予合理化建议,达到最佳沟通效果。待实习生出科或结束实习时,可征求患者同意进行实用性考核。

3.2.4专业英语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护理人才与护理对象日趋国际化,护理教育正逐步与国际接轨,培养国际化的高级护理人才成为临床护理带教的一个重点。临床带教老师可根据实习学生知识需求,制定适宜的专业英语学习目标,为之创造积极的语言学习氛围。待实习生出科或结束实习时,进行情境模拟法给予考核。

3.2.5科研能力借鉴研究生教学中的导师制教学形式予以带教,鼓励实习生参与科室内的课题研究,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实习生的临床科研能力。综上所述,媒介融合模块式教学法是一种倡导融多媒介于教学工作,将教学内容细化、目标化,优化教学资源,力图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目前,媒介融合模块式教学法应用于临床护理带教工作的系统性研究尚少,研究者可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实践研究。

参考文献

1邱瑞娟,梁桂兴.临床护理带教模式的研究进展.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2):186-189.

2沈宁.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报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黄建友.论媒介融合的内涵及其演进路径.当代传播,2009,(5):50-52.

4蔡雯.新闻传播的变化融合了什么.中国记者,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