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娱乐节目主持稿集锦9篇

时间:2022-05-30 03:46:43

娱乐节目主持稿

娱乐节目主持稿范文1

W:世界博览 L:刘熙晨

W:近期的《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节目红遍大陆,您认为原因是什么?

L:就是严格按照节目模式Bible去执行,达人秀、好声音是一个团队,节目灯光、舞美、道具、机位、剪辑的节奏都严格按照模式走。

W:目前中国市场上的模式公司,有国外电视台或制作公司驻中国办事处,以独家的形式与模式版权方合作的公司,多个公司节目模式版权的公司。世熙传媒属于哪一类?

L:世熙不光是BBC环球公司独家授权的全球节目模式中国大陆制作中心,还国外其他公司的节目模式版权。此外,还参与制作节目,以及拥有模式节目培训等业务。

W:模式这玩意儿赚钱吗,利润大概有多少?

L:根据和电视台的合作方式来决定,有我们只卖模式、制作,也有带模式制作,还有带广告的,毛利润率在5%——50%不等。

W:同BBC环球合作,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L:我看他们的英国版《舞动奇迹》录制,一个83岁的老主持人,在最后一场直播之前照样参加三次彩排,然后有一个人记东西,我就问这是什么,他说是主持人撰稿,撰稿干什么用呢,他说这是三次彩排主持人现场说的话都纪录下来,把三场主持人说的最精彩的话纪录在一起,最为播出时说的话。要一字不落的念提示器,感觉到也是自己的语言,而且把所有精彩的东西都放到了里面。他们很善于把制作过程中的方法纪录下来,很细致,有耐心。这就是他们为什么可以把节目模式当做一种产品去做。

W:根据世界著名的电视调查公司欧洲数据公司,2010年世界电视市场收市报告统计结果是,以电视剧为主的虚拟节目占41%,真人秀为主的综娱乐节目占39%,综艺节目的魅力在哪?

L:全球确实都是这样的。在电视屏幕上,真实和虚拟都是观众最受欢迎的。而真人秀真实,比电视剧跟观众的距离更近。而且还有一种窥视的味道。

W:大陆电视台对这两种节目类型的需求是怎样的?

L:电视剧虽然最吸金,但它是种贸易,观众不会因为电视剧选择电视台,而综艺节目对于中国的电视环境来说是个树立品牌的定位。比如说,排名靠后的某卫视曾拿着几千万的资金过来找我们,希望就是通过一两个好栏目把品牌创出去。

W:能否预测一下未来中国综艺节目的趋势?

L:趋势?那就是明星真人秀超过草根真人秀。《我是歌手》之类的节目,而且音乐模式节目还是目前最受各家电视台欢迎的形式。但在中国明星真人秀有问题,是因为明星不够多吗?我认为是中国明星缺乏欧美那样一种职业娱乐精神。比如那个83岁老头,现在还在主持。晚上9点直播,8点半开始上场,给观众唱歌表演、说脱口秀热场,一直说25分钟,剩下5分钟准备直播。他认为他有义务给大家表演节目,他的工作就是娱乐观众。在中国,明星时间、精力投入不够,不愿意表达自己,这是在中国做节目的难点。在欧美,娱乐这就是明星的工作,要不为什么挣那么多钱呢。83岁老头从头到尾坚持下来,职业精神非常感动,他还开玩笑:你住什么地方,晚上我送你回家。

W:为什么像《Top Gear》、《老大哥》这样的节目,生命力如此之长?

L:中国真的不需要那么多电视台。中国是互相模仿,把好的节目价值过度消耗了。英国还是注重差异性。行业中有句口号:“尊重创意、抄袭可耻”。

娱乐节目主持稿范文2

笔者认为传统的广播新闻播报方式主要是:播音员在播新闻时,字正腔圆、语言干净、利索、简练,所播报的新闻没有一个与所播新闻无关的字、词和相关新闻链接,节奏感强,男女播音员在播报过程中没有交流,几乎是照本宣科,严肃、严谨、理性,不带个人感彩的传播信息的特征更强,在整个新闻的播报过程中,没有使用背景音乐,播音员播报的语调、语音、语速都较单一,听众接受信息时有明显的距离感。这类播报形式,新闻传播信息、引导舆论的社会功能强,而传授知识普及教育、提供服务和娱乐的社会功能较弱。这个特点与传统新闻以时政新闻为主有直接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文化精神物质的极大丰富,特别是改革开放给人们带来的种种巨大变化,新闻表达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鲜活。从国家大事到市井百态,从明星事件到茶米油盐,多角度、多层次地反映百姓生活成为新闻宣传的重要任务,说百姓关心的事成为现今社会的需要,广播新闻的播报方式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说”新闻、“聊”新闻蔚然成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办的《晚报浏览》新闻节目可以说是中国广播界“说”新闻的先驱者。广播新闻的“软化”趋势,为主持人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广阔空间。播音员变脸成了主持人,不管是模仿也好,克隆也好,总之,只要是能够拿来“说”新闻,都实现了新闻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主持人充分展示用声技巧,形之于声地自如表达,将不可再生的、鲜活的新闻播报的绘声绘色、活灵活现,使听众听到了一个个鲜活的新闻事件(故事),得到了声音美的享受。在这种演变中,男女主持人在播新闻时,“说”、“聊”的氛围更浓,主持人充分发挥能言善辩、善于应用语言的特长,在播报新闻时,你一言我一语,三言两语的交流,对所播新闻事件进行简单点评,加上背景音乐和与所播新闻内容有关的歌曲或彩铃,使播出的新闻更轻松、活泼,更具亲和力,更能感染听众。以前,听众只能被动的接受信息;如今,听众可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及时地参与到新闻节目中来,听众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被调动起来了,这种随时互动的交流方式,极大地调动起听众的情绪,听众对这类新闻节目爱听、想听。这类新闻节目充分满足了听众对新闻、娱乐的双重需求,新闻传授知识、普及教育、提供服务和娱乐的社会功能更明显,人文精神色彩更浓。

广播新闻播报方式在不断演化的同时,各广播电台仍然保留着传统的新闻播报方式,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频率中国之声的《全国新闻联播》节目、《正点新闻》、《今日快报》、《半点新闻》以及各省区市的“新闻联播”节目等。不过传统的广播新闻播报方式也发生了细微的变化,许多这类新闻节目播出时也放上了优美、快节奏的背景音乐。有的地方电台还转播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和读报类电视新闻节目,或者从网上下载新华社的新闻稿件,新闻节目中既有本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又有报摘还有通过电脑音频播放下载的稿件,节目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声音也较丰富,既有本台播音员和记者的声音,又有外地播音员和记者的声音,听众也能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参与到这类新闻节目中来,比起传统的单一播音的方式,显然耐听得多。

娱乐节目主持稿范文3

【关键词】脱口秀 说新闻 新发展 《倾倾百老汇》

从1998年凤凰卫视推出国内第一档“说新闻”节目《凤凰早班车》以来,“说新闻”在我国已经走过了近十四个年头。期间,大陆的电视媒体,甚至广播媒体对“说新闻”这一全新的电视新闻节目形式,经历了从追捧、效仿到深入认知、全面反思的过程,学界更是对“说新闻”发出了要冷静对待,视情况合理利用的有益忠告。那么,在学界和业界的共同思考下,“说新闻”在我国有了怎样的变化呢?本文将以凤凰中文台在2011年1月开播的一档名为《倾倾百老汇》的脱口秀类“说新闻”节目为例,对我国“说新闻”节目的新发展做简要剖析。

一、以往“说新闻”节目存在的问题

1998年凤凰卫视推出的陈鲁豫主持的《凤凰早班车》开创了国内“说新闻”节目的先河,她以轻松幽默的话语,平易近人的口吻,在早间时段向观众送出各种资讯,为受众提供了一套让人耳目一新的“新闻表达式”。从那以后,内地的电视媒体便齐刷刷地办起了自己的“说新闻”节目,尤其是各地方台更是趋之若鹜。一时间,平民化、个性化、娱乐化也成为了新闻节目策划者工作的关键词。然而,这种盲目的追捧不久便带来了诸多问题。

首先,“说新闻”最让人诟病的是新闻的过度娱乐化。新闻的过度娱乐化会让节目变得肤浅和狭隘,甚至失去客观和公正。其次,节目策划者和主持人对“说新闻”理解有偏差。主持人应该成为“说新闻”节目的精神领袖、内核、主干。而内地的一些“说新闻”节目却认为,只要编辑把稿件写好,任何一个主持人采用说的形式表达出来,口语化一些,就算是完成了任务。这导致的后果是,节目不伦不类,图有形式,没有内涵和看点。第三,主持人水平有限。以美国为例。美国最有名的电视新闻节目《60分钟》,主持人平均年龄60岁以上,他们都有着丰富的一线采访、编辑经验,并且有大量的知识储备和深厚的文化内涵。①又如国内比较有名的主持人如白岩松、柴静等,他们也都是先从记者做起,随后才坐到镜头面前与观众交流的。而早期内地“说新闻”节目的主持人大都是年轻的俊男靓女,虽然科班出身,但并没有丰富的一线采访、编辑经验,因此,他们对新闻事件通常没有深入的了解,只是按照编辑写好的稿件,做了“替编辑说话”的工作,没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这样,主持人就成了空架子,本应该建立起来的亲切感也荡然无存了。

二、从《倾倾百老汇》看我国“说新闻”节目的新发展

《倾倾百老汇》是由凤凰卫视全新打造的周末新闻杂谈节目,通过主持人现场脱口秀的形式来演绎各类资讯。②首播时间是2011年1月1日,每周一期,每期约35分钟。主持人是来自内地的尉迟琳嘉。

1、软硬兼施,不回避严肃的时政新闻

以往的“说新闻”节目在选材上都侧重于软新闻,如家庭矛盾、财产纠纷甚至暴力、色情等内容,即使有少量的时政类新闻,也极度软化,“挑拣”其中可以挖掘到的新奇部分来说。加上主持人水平有限,因此对新闻的评价往往肤浅无味,舆论引导功能苍白无力。过多的立足本地,亲近性有余而影响力不足;软新闻太多导致趣味性有余而新闻性、权威性不足。而《倾倾百老汇》不同。它定位于国际化的媒体视角,穿梭于全球各地社会民生、政经花絮、文化动态、娱乐八卦等各类资讯之间。③因此不难看出,《倾倾百老汇》最大的优势之一是依托了凤凰卫视的权威性和强大的影响力。同时,涉猎广泛,不仅有软新闻,而且不回避政治、经济等内容。例如,今年3月份,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后,《倾倾百老汇》对这一重大新闻事件做了大篇幅的连续报道,既有抗震救灾中的花絮,也有涉及国际关系的议题。又如今年的利比亚战争,该节目同样给予了高度关注。《倾倾百老汇》的主持人用机智、幽默、易懂的语言,丰富的面部和肢体语言,较轻松地的理清了各方关系,呈现了利比亚当前局势,既达到了“说新闻”通俗易懂的效果,又保持了对硬新闻的尊重,避免了调侃和肤浅。

2、脱口秀类说新闻节目,三大板块让“新闻”变“资讯”

《倾倾百老汇》具有双重身份,它是一档“说新闻”节目的同时,又属于脱口秀节目的范畴。脱口秀(Talk Show)通常被认为是一种电视谈话类节目,最早起源于美国。随着时代的发展,脱口秀也出现了不同的形式,节目中可以有嘉宾和观众,也可以没有;既可以是一名主持人,也可以是两名或者多名。《倾倾百老汇》则属于没有嘉宾和观众且只有一位主持人的脱口秀节目。脱口秀在出现之初主要针对社会热点发表各种评论,后来逐渐娱乐化,④这一点在我国表现得较为明显。虽然2010年春节期间播出的《壹周立波秀》一炮打红,为我国脱口秀节目注入了新鲜血液,但该节目更多的是周立波本人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和评价,权威性也大打折扣。而且,《壹周立波秀》的播出时间不固定,没有可持续的发展规划,也使得节目的影响力不能持续。《倾倾百老汇》则不同,作为一档脱口秀节目,不但有固定的播出时间,而且有强大的节目制作团队,以及标准完善的配置――从策划人员到专业的主持人,从幕后工作场地到固定专用的演播室。它依托凤凰卫视的权威性和国际影响力,找到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而作为一档“说新闻”节目,它又不失对当前重大新闻、国际局势、国家政策的正确把握,可以说,《倾倾百老汇》对时事的评价不仅仅体现了主持人的个人素养,还体现了凤凰台的立台准则。同时,作为脱口秀和说新闻节目的完美结合,它的三个板块――“百里挑一”、“不老传说”、“汇声汇色”,又让节目摆脱了纯粹新闻内容的单一性,让新闻节目摇身一变成为了一档资讯节目。《倾倾百老汇》的第一个板块“百里挑一”,是解读近期发生的某一重大新闻事件。这符合作为“说新闻”节目的本质特征,突出了新闻的重要地位。在第二个板块“不老传说”中,主持人解密历史或神秘事件,并与当前新闻热点相联系,把新旧资讯整合起来,挖掘出曾被人忽略的细节或新鲜观点。例如在今年4月10日的节目中,主持人从东晋晋惠帝年间的灾荒说起,联系到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粮食短缺,又由“马尔萨斯诅咒”说到康乾盛世再到绿色革命,由世界各地蜜蜂的大量死亡说到美国的生物乙醇计划再到如今高粮价时代的到来,主持人谈古论今,点与点之间衔接紧密,毫不突兀,给人以警示和思考。第三个板块“汇声汇色”,是主持人通过独特的脱口秀风格把国内外大量热门、有趣的资讯串联起来,巧妙地予以解读。在这一板块,极具个性的主持人通过丰富的面部表情,恰当得体的肢体语言,再配上合适的音乐甚至图片、视频资料,将脱口秀和“说新闻”这一形式的结合演绎得淋漓尽致,找到了资讯内容新闻价值和娱乐价值的平衡点,二者兼顾,才最终达到了该节目的宗旨:为您打开资讯与资讯之间的秘密空间。⑤

3、由大众传播变人际传播,主持人是核心,个性突出

所谓人际传播,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它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播现象。在人际传播中,传播者和受传者传递和接受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语言、表情、眼神、动作等都能够成为人际传播的途径,并且双向性强,互动频度高。⑥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人际传播比大众传播具有更容易被接受的亲和力,说者和听者地位平等,心理贴近,交流感强。⑦《倾倾百老汇》的节目主持人尉迟琳嘉具有丰富的电视脱口秀主持经验,风格清新活泼,语言机智幽默,并且具有国际风范的外形特征,节目中主持人如同与观众进行一对一的交谈。在该节目中,从监制,到主编再到主持人自身都真正参与了每一期节目的策划,从内容的选择到串词的撰写与修改都有主持人的一份汗水。可以说,主持人对新闻事件理解深刻,有感而发,因此由自己写出的稿件再由自己表现出来,才能真正打动人,深入人心,这也是该节目在播出的短期内就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娱乐化作为一种电视文化现象越来越引发人们的关注,这既符合电视媒介娱乐的本质特征,也是现阶段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⑧《倾倾百老汇》对“说新闻”节目最大的贡献,就在于它开创了一种用娱乐的精神讲时政新闻的新风格。但它又避免了新闻过度娱乐化,大量的时政类新闻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加之主持人的个性突出,收放自如,与节目特色吻合,从而给受众呈现了一场脱口秀类说新闻的盛宴。希望《倾倾百老汇》的这种尝试能够给其他相同类型的节目提供经验和借鉴,让“说新闻”节目在我国真正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①王洋、杨扬,《“说新闻”的可持续发展之路》[J].《新闻爱好者》,2011(1):14

②百度百科:baike.省略/view/5048971.htm

③⑤凤凰网:phtv.省略/program/qqblh/

④高贵武、邓燕玲,《“脱口秀”的拓展空间与新闻信息的另类消费――“壹周立波秀”高收视率的缘由与启示》[J].《新闻与写作》,2010(1):123

⑥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1999:73―85

⑦彭影、刘晓丽,《“说新闻”电视节目形态发展及操作》,[J].《宿州师专学报》,2004(3):9

⑧孙宝国:《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形态学》,[M].新华出版社,2009:6

娱乐节目主持稿范文4

最近参加了不少论坛、讲座,主讲者多为新媒体的代表,如网站精英、微博大腕等。而内容主要是如何向新媒体学习,如何使传统媒体走出困境。

传统媒体面临困境?新媒体就家家赚钱吗?

鄙人以为:学习是可以的,但传统媒体妄自菲薄实在没有必要。

虽然新媒体的发展速度让传统媒体措手不及,但是电视媒体和平面媒体仍然是我国媒体业的主流势力!并且,这种位置在接下来的10年内很难被超越,还不用说我国传统媒体的垄断性资源新媒体很难逾越。新媒体也要参与残酷的市场竞争,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难道生存艰难的不包括新媒体而只有传统媒体不成?市场面前人人平等!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电视媒体长期在垄断资源中生长,缺乏对市场竞争残酷性的预估,才是一些电视媒体受新媒体冲击时慌了阵脚的主要原因。所以,向新媒体学习是有必要的,但不是照抄、模仿。在学习的同时,我们更不能忘记如何增强自身素质、修养。只要内外兼修,电视媒体就不会在新一轮的媒体市场竞争中落入下风。

我国的第一家电视台,也就是央视的前身北京电视台(并非现今的北京电视台)1958年5月1日试播以来,已经历50多个春夏秋冬。当时北京电视台每周仅播出3次,每次只有30分钟,节目信号的覆盖范围仅限北京地区。而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我国已拥有由卫星、有线、无线等多种技术手段组成的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网。一个电视王国在迅速地成长。

那么,当今我国的电视行业存在什么问题呢?下面,我们挑几个问题进行分析。

第一,新闻

关键词:负责

电视当然不可以没有新闻。电视新闻给受众传达的首先是权威性。但是除了中央级媒体的几个节目,响当当的新闻节目凤毛麟角。

很多地方电视台想做全做大做权威,信息往往是来自四面八方。而最新最快的往往没有几条。其实在盲目拼多拼全的时候,我们忽视了最宝贵的身边资源。地方电视台最广大的受众就是身边的百姓。他们更加关注自己身边发生了什么事,或者说自己和新闻的关联度,所以关注民生才是地方媒体的出路。真真正正为老百姓解决几个实实在在的问题,不怕事小,就怕没结果,该追踪的要追踪,该反映的要反映,百姓觉得媒体认真了,他就真心跟你走。有了观众的支持,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所以,电视从业人员特别是做新闻的记者,一定要对自己手上的每一条稿件负责。

每每看一些国外大制作的灾难片中,在巨大灾害来临时,不管背景是洪水、龙卷风、海啸还是怪兽、外星人,总会有一两名记者在冒死报道。当然在电影中他们有很大一部分牺牲了,但观众不会忘记他们,他们坚持采访,坚守岗位,以生命报道真相。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观众对记者的要求其实就是一种坚持,一种对工作负责任的态度。

第二,娱乐节目

关键词:不拼明星,关注草根

说到娱乐,就不能不说浙江卫视2012年的《中国好声音》,其原型是荷兰节目《The Voice of Holland》。引进境外节目在全国卫视中屡见不鲜,但是如此成功令人意外。各大卫视的同类型歌唱类选秀节目无人能出其右。这些节目里,国外综艺节目的影子很深,有些更是原封不动地照抄。不过我认为只要借鉴得好,百姓喜闻乐见,未尝不可一试。

《中国好声音》就为中国的娱乐节目注射了一剂强心针,很多新媒体的大佬们也不得不承认:这一仗,电视赢得漂亮!到现在为止,不管哪一家新媒体的娱乐产品,都无法与《中国好声音》一较高下。更重要的是,浙江卫视凭借《中国好声音》一跃进入中国一流卫视行列,和湖南卫视、江苏卫视一道进行了一场“三台演义”,形成了中国卫视频道的新格局,此战颇似当年刘备入蜀“三分天下有其一”。

卫视娱乐节目拼明星,几乎成了不变的法则。谁请的明星贵,谁请的明星敢搞怪,谁就有收视率。但这肯定不是健康的电视发展方向,我非常赞同近期对于娱乐节目的一些限制规定。以低俗、粗制滥造、盲目模仿等手段换收视率的不正之风,确实该刹一刹了。

拼明星、拼投入并不是娱乐节目唯一的生存之道。娱乐节目,顾名思义就应该有一种娱乐精神。其实港台很多娱乐节目,请的大多不是一流的大腕,而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他们的职业也是五花八门。重要的是他们娱乐大众的精神,其实说白了就是关注草根。

第三,人才

关键词:培养专业化人才

记得大约8年前,当时我负责一个日播半小时的服务性栏目的制片。该栏目对信息量有要求,另外还有收视率和创收任务。但当时频道人员不多,栏目的人员编制不能超过10个人,经费也非常紧张。除掉两名必需的业务人员和两名摄像,可用的人员就更少了。于是,责编建议我不要设置专职编辑岗位,因为记者当时都会初编,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多一到两个记者来缓解节目生产的压力。

我当时说了一句话:“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试问有哪个记者的编辑速度可以快过专业编辑?”很多人对此不认同。于是我做了一个实验,将新闻部所有的后期编辑集合起来,大概有十几个人,当中不乏只来了几个月的“新手”,然后在上百人的新闻部记者中挑选最熟练的10个人。结果让我的同事们不敢相信,即使刚来了几个月的“新手”编辑,也没有一个记者在编辑速度和质量上超过他。

其实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熟能生巧。每个编辑在上岗前都经过了3个月到半年的培训,每天上机时间不少于8小时(还不包括自己私下用功的时间)。一个记者,就算每天可以发一条稿件,平均每天上机编辑时间也不会超过1小时。记者的时间是有限的,为什么让他们去做那些他们既不擅长也不见得做得最好的工作呢?精于专攻不是更好嘛?

其实对比试结果我早已心里有数,但是更主要的是我节约了记者的很多精力,让他们专心提高稿件质量,我所在栏目的质量也在同省频道中名列前茅。

一家电视台要成功,不仅要有好的记者,还要有好摄像、好编辑、好配音、好主持。只有各司其职把每个岗位员工的能力发挥到最大,才最有利于这个媒体的发展。电视,不是一个人可以玩的。

第四,投入

关键词:必要的投入是非常需要的

当下,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困扰着电视行业的发展,就是电视节目的投入差异太大。虽然我不赞同胡乱投入,但我认为必要的节目投入还是非常需要的!比如,一个栏目一年创收1000万元,支出500万元;第二年创收2000万元,支出还是500万元;第三年创收5000万元,支出还是500万元,这在一些同行眼中是艰苦耐劳,而在我眼中是对栏目、对观众、对客户的不负责任。既然电视节目在向市场要效益,那么就注定是一种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就要有市场行为的规律,其中一条就是要有健康的投入与产出比。不加大投入提高节目质量,观众不是傻瓜,他们不可能认账。

结 语

营造健康的生存生长环境,是电视行业普遍的呼声。技术落后、新闻不新、娱乐不乐、电视剧内容受限、广告缩水、人才流失、新媒体冲击等问题,都一一摆在面前,就看怎么合理地解决这些问题。

娱乐节目主持稿范文5

【关键词】主持人 角色定位 受众心理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电视早已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宣传党和国家政策、娱乐百姓生活的一个重要宣传工具。而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电视节目也由原来的单一化走向多元化,节目内容变得丰富多彩,从新闻性节目到娱乐性节目,从服务性节目到教育性节目,满足了各个层次的大众需求。而每档节目的主持人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主持人的主持方式谈话技巧和形象塑造不仅会感动和吸引观众,更能为节目锦上添花。可以说节目是主持人的平台,主持人是节目的主宰,主持人因节目而受到关注,而节目也会因主持人的个人表现彰显更多的魅力。

主持人往往代表着一个栏目,甚至一个频道的形象,除了要拥有渊博的知识、睿智的思想和细腻的感情以及深厚的功底外,还必须明白自己在所主持的栏目中的角色定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自己的节目得到观众认可。

首先,主持人要时刻明白自己也是一名观众。要把自己摆在观众的位置,去揣摩观众的兴趣和品味,使自己成为节目和观众的桥梁。新闻节目中的主持人,要不断提高自己对节目的驾驭能力,把握新闻间的张弛力度和内涵,要进行艺术再加工,将新闻内容转化为个人叙述而不是做个简单的传声筒。这样的新闻播出后会使观众觉得主持人具有亲和力,也乐于了解你所主持的节目内容。如今,我们的观众的素质越来越高,期望值当然也会越来越高。但我们在节目中要正确利用媒体资源,不可以一味媚俗,在娱乐性节目中,有的主持人就是喜欢哗众取宠、逢迎趋媚、以俗为美而忽视观众的感受,使节目和观众日行渐远。

其次,主持人应是栏目的主创者,并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今日说法》栏目主持人撒贝宁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系,他利用自己所学将栏目做的得心应手,深受观众喜爱。综艺类节目主持人何炅、朱军他们本身就是表演艺术家,吹拉弹唱无所不能,所以他们在主持《快乐大本营》和《艺术人生》、《音乐人生》等节目时就会很自然的融入其中。所以一名合格的主持人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集众家之所长,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第三,主持人在栏目中既是演员也是导演。在一台电视晚会中,主持人不仅扮演着串联的作用,让整台晚会得以有机结合,甚至还要参与节目演出。春晚主持人周涛就在春晚舞台上与冯巩、郭冬临合作演绎了多部小品,如《马路情歌》、《新闻人物》等。在访谈类节目中,主持人则应该参与到节目采、编、播每个环节,他既要考虑到节目的整体走向,也要考虑到意外因素的出现,如嘉宾的紧张情绪,观众提问超越预定范围等。另外节目主持人也可采用形象的肢体语言、幽默的谈吐展示出现场应变能力,中央台“艺术人生”主持人朱军在节目中临场表演给人印象较深,这也得益于他一直参与节目的选题策划。所以说主持人不是专业演员,但需要具备表演的素质和技巧,主持人不是导演,但应有现场组织和驾驭能力。

第四,主持人应具有亲和力。优秀的主持人会使所主持的栏目熠熠生辉,他们往往拥有一批固定的收视观众,站在这一角度,观众就是粉丝,而主持人就是粉丝眼里的明星。新闻主持人海霞“有稿播音锦上添花,无稿播音出口成章”,灿烂的笑容尽显亲和力。星光大道的节目主持人老毕,之所以赢得观众喜爱,不仅其多才多艺,更多的是那种亲和力打动观众,在不知不觉中,观众就会受到他人格魅力的感召。

主持人要有一颗平常心,主持人的形象塑造并不仅仅表现在外表方面,更在于内心的深层次的修养。最近天津卫视《非你莫属》栏目主持人张绍刚,在节目中,因没有一颗平常心,与参与节目的求职者发生对掐事件,而受到观众的指责,这样难免会给他带来负面影响,从而失去一些喜爱他的观众。

综上所述,一位主持人要想使自己主持的节目走进观众心中,受到观众喜爱,必须要有准确的定位,并要努力铸造深厚的内功,以一颗平常心和应有的道德良知,去对待每一期节目每一位观众,才会让自己主持的节目吸引受众的眼球,才能让栏目和自己在观众心里魅力永存。

娱乐节目主持稿范文6

电视综艺节目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综艺晚会型、益智型、游戏娱乐型、真人选秀型等几个阶段。在这几种不同风格的综艺节目中,主持人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与节目的融合度越来越高。从综艺节目的发展轨迹不难看出,节目对主持人的要求不仅是字正腔圆地念稿子了。而一个受观众喜爱的收视率高的综艺娱乐节目,主持人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十分重要。

综艺节目主持人为什么要有编导意识

首先,在综艺节目中主持人作为节目内容的引导者,直接影响着节目的质量和效果。综艺娱乐节目一气呵成,由主持人来把握整场节目的节奏,有的节目中会根据需要设计些动情点,如果主持人只是照本宣科,而不明白为什么编导要这样设计,就达不到想要的节目效果。淄博电视台自2006年推出的“感动淄博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已经连续主办了5届。每一年都要求主持人参与节目前期的策划会,同时承担一部分节目的编导工作。特别是现场人物的访谈部分,几乎都是主持人了解嘉宾之后,跟编导共同设计完成的。对2007感动淄博年度获奖人物消防队员宁光金的采访是比较成功的。编导把嘉宾的母亲请到了现场,却并没有告诉嘉宾本人。前期的准备中主持人跟编导一起设计采访话题,并提前预计到嘉宾看到父母之后可能出现的各种状态,准备了相应的台词。在节目现场,母亲看到儿子后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而此时主持人的画外音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主持人没有在前期参与编导的工作,就不能自然地与嘉宾交流、与节目融合,细致入微地推进节目。

其次,从节目的制作环节来说,也要求主持人有编导意识。综艺娱乐节目的录制中,主持人的位置是有变化的,有时候在舞台中央,有时候会在观众席里,而一些游戏类节目,现场游戏各方一片混战的时候,主持人的位置更是无法固定。这就要求主持人要有编导意识,在说话的时候要注意与观众交流的分寸感,更要兼顾现场机位的设置,考虑到后期制作的顺利完成。很多主持人在主持现场节目的时候,导播还没把镜头切过来,灯光还没推亮,就开始说台词了,没给摄像留出调整设备的时间,一大段台词都说完了,导播和摄像还没到位,给后期制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最后,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要求主持人必须有编导意识。越来越多的综艺节目会根据主持人的特点和主持风格来设计节目。主持人参与节目编导的比例越来越大,很多综艺节目的主持人也是节目的制片人,更要求主持人从节目的整体风格和内容去考虑节目的设置和节目内容的把握。中央电视台的《星光大道》是观众非常喜欢的娱乐节目,主持人毕福剑朴实自然、风趣幽默的主持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毕福剑在成为主持人之前,曾做过导演和摄像。成为主持人之后他经常参与节目的策划,这对他主持节目时对节目整体的把握和控制有着积极的作用,能使他更容易了解节目整体、把握节目走向。

如何培养主持人的编导意识

首先,主持人要主动参与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各个环节的工作。目前很多综艺节目的制作流程是分割开来的,编导前期的策划以及后期制作,主持人是不参与的。主持人不了解节目的构成,在节目现场只是以台本为依据就事论事地做一些发挥,很容易造成节目上的脱节与不融合。因此主持人深度参与节目制作,以节目编导的意识来把握整场节目才会有感而发,以自己独特的感受诠释台本的内容,才会与观众同悲同喜,产生共鸣。不了解节目编排,很难想象不参与节目创作的主持人会作出令人信服的节目。而且很多时候台本的表达方式,也不见得适合主持人的表达习惯,主持人必须了解透彻台本并转变成自己的语言,才能有好的效果。

娱乐节目主持稿范文7

一、认真把握现阶段北京市媒体文艺基本情况,充分认识加强北京市媒体文艺宣传工作的重要意义

目前,北京市属媒体包括北京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晨报》《北京娱乐信报》《法制晚报》《竞报》等十多家辐射范围广、影响力强、发行量大、受众面广的媒体。北京市的媒体文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文艺资源丰富。北京汇聚了很多文艺人才以及实力雄厚的艺术作品生产、制作、发行机构,每年有大量文艺作品在北京面世。二是媒体发展基础好。北京的媒体起步早、底子厚,发展潜力巨大,很多媒体的发行量、广告收入在全国名列前茅。三是媒体影响广泛。由于地处首都,北京媒体文艺宣传工作得到了方方面面的密切关注。北京市属媒体已拥有广泛而稳定的受众群体。四是业内竞争激烈。多家市属媒体及中央、外省市部分媒体对北京市场的争夺几近白热化。

随着媒体竞争的日趋激烈和新兴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媒体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伴随着信息的日益丰富,也滋生了一些不良现象。媒体文艺宣传工作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诸如:个别媒体报道忽视舆论导向,一味取悦受众,低俗、媚俗之风时有发生;跟风、炒作现象屡禁不止;个别记者有失职业操守,虚假报道、有偿新闻现象依然存在;文艺评论说好话的多,说真话的少。不正之风的存在,严重损害着媒体的良好形象和媒体文艺宣传工作的公信力。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做好北京市的媒体文艺宣传工作,进一步提升媒体文艺宣传水平,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北京是全国的首都,媒体文艺宣传工作应该走在全国前列。做好首都媒体文艺宣传工作,对于促进首都的精神文明建设,提升首都群众的文化素质,为实现“新北京、新奥运”的战略构想,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具有重大意义。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媒体文艺宣传工作,要求市属媒体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具体要求,坚持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既充分发挥媒体在引导社会舆论方面的特点和优势,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以正面宣传为主,发展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主流舆论,又重视社会主义文艺事业自身发展的独特规律,坚持 “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始终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根本目的。

二、新形势下做好北京市媒体文艺宣传工作的基本做法

(一)从抓管理、抓阵地建设入手,加强舆论导向,自觉抵制不良风气,提高媒体文艺宣传水平

1、以规范管理为目标,加强制度建设

媒体文艺宣传工作是媒体整体宣传工作的组成部分,对媒体的管理,包括对媒体文艺的管理。以规范管理为目标,加强制度建设是做好媒体宣传工作的重要保证。为此,市委宣传部牵头建立了由市属媒体总编辑、有关单位主管新闻的负责同志参加的新闻通气会制度,并通过市记者协会建立了新闻阅评制度,定期刊发《新闻阅评情况》。2003年,率先制定了关于规范新闻职业道德的文件,即《关于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杜绝虚假不实新闻的若干规定》。近年来,我市还先后颁布了《北京市新闻战线自律公约》等行为规范文件,编发了《北京市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新闻纪律培训大纲》《近年来娱乐报道低俗化的30个典型案例和警示分析》等教材、资料。

与此同时,各媒体也自觉加强制度化建设,严格执行编辑、版面(栏目)负责人、主管领导三级审稿(片)制,不折不扣地遵守宣传纪律。北京电视台在节目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中,采取把关前移的管理模式,一方面有效地从源头杜绝了事故隐患,另一方面提高了一线人员的综合素质,确保了节目的安全播出。2003年,北京电台在全国省级电台中首家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引入,确保北京电台在媒体发展与竞争中不断完善自我、创新进取。

2、以“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为抓手,加强队伍建设

北京市认真实施“四个一批人才”建设工程,广泛开展新闻、文艺人才“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市委宣传部专门举办了文艺编辑、记者培训班,召开文娱记者与艺术家面对面座谈会,在编辑、记者中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文艺编辑、记者队伍。

3、以阵地建设为基础,构建健康的文艺评论环境

市属媒体把办好文艺宣传版面、栏目作为巩固、强化党的舆论宣传阵地建设的有效途径,自觉地通过增刊、设专栏等方式,加强文艺宣传。《北京青年报》在文娱新闻版块加强言论建设的同时,开辟了文艺评论专版《读家酷评》,每周五个版。这种文艺评论的规模,体现了媒体对自身文化宣传使命的高度重视。该版创办四个月以来,吸引了大量年轻读者。《北京娱乐信报》自创办之初,就非常重视文化报道,先后开设了《戏剧电影周刊》《文化星期天》和《梨园周刊》等专刊。2006年,又增加了文化新闻和副刊的版面数量。今年,北京电视台改变文艺栏目开办思路,全面改版,压缩节目,以导向为前提,走精品之路。北京电台文艺广播改版后,文艺欣赏和娱乐节目的播出时间约为14小时,占总播出量的70%。

在加强阵地建设的同时,市属媒体面对文艺宣传中出现的虚假、浮夸之风,大力倡导、营造健康、正常的文艺评论环境。2005年,电视剧《汉武大帝》热播之时,《北京日报》特邀文艺评论家撰写专稿,以《谁是历史的主人?》为醒目标题,明确提出――“21世纪的中国,经历了近百年科学、民主精神的洗礼,还能不能够不加保留地赞美一个封建专制的皇帝”,鲜明地亮出“我们的祖先伟大不等于皇帝伟大”的论点。文章具有较强的思辩色彩,可读性强,发表后社会反响强烈。

4、整合资源,加强舆论引导,大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文艺宣传氛围

对重点主旋律文艺作品的宣传是加强文艺舆论引导工作的重点内容。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市里整合媒体资源,统一部署,精心策划,寻找最能为受众接受的切入点,努力形成全社会关注的良好局面,充分发挥优秀主旋律作品的宣传教育作用。2005年,在电影《生死牛玉儒》上映前后一个月的时间里,市属媒体对该片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式的报道,据不完全统计,市属报纸共计刊发各类报道50多篇,在社会上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市属媒体在文化报道中的总体思路是让真正有文化含量的文化新闻构成强势,让真正的高雅艺术信息成为亮点。北京每年都举行国际戏剧、交响乐、舞蹈三大演出季。演出季期间,在不影响同时期其它文化活动宣传的情况下,我们整合市属媒体资源,形成宣传合力,不仅宣传剧目本身,更注重挖掘作品内涵,着眼于全面提升受众的文化素质。这样做既扩大了演出季的社会影响,也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我们在文艺宣传方面注重加强对民族艺术的宣传力度。无论是重点剧目,还是小型演出,市属媒体都自觉地通过生动形象的报道予以推介,达到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优秀传统艺术的目的。2004、2005年北京京剧院先后推出了新编京剧《梅兰芳》和《袁崇焕》。《北京晚报》从这两部戏刚刚建组开始就派记者跟踪报道,直到剧目公演结束。多篇报道被安排在文化版头版突出位置刊发。

为了弘扬民族文化精粹,从去年开始,北京市启动了千场“民族艺术进校园”演出活动。今年还将有1000多场演出送到本市的大、中、小学,重点向农村学校倾斜。市属媒体对此进行了大量报道,并多次到学校现场采访,通过大量图文并茂的报道促进了民族艺术在青少年中的推广。

与此同时,市属媒体还加大了服务农民、未成年人、外来务工人员等弱势群体的力度,关注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积极报道面向他们开展的各类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并对优秀农村题材、青少年题材文艺作品,在刊发、播出、宣传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北京晨报》每年都开辟相当版面对“打开音乐之门”等系列活动进行宣传,并积极推动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北京交响乐团的“李德伦普及交响音乐会”正是采纳了晨报的建议,富有创意地改为每次与一支学生乐团合作,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使该音乐会成为品牌活动。

5、强化主流意识,主动抵制低俗化倾向

市属媒体认为报道本身品质的提升是开展好工作的关键。因此,他们注重强化主流意识,在娱乐新闻里发掘文化价值,保持文化格调,拒绝低俗和痞气。2005年底,“超级女声”选拔活动尘埃落定。《北京日报》及时刊发了《超女过后的冷思考》一文,对超女现象及其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借专家和读者的口传达了靠一夜成名不该是年轻人追求的目标的理念。

由于文娱报道涉及的名人多、事件多、冲突多,市属媒体专门制定了打假规章,坚持如实报道,制止虚假新闻出现。他们要求记者首先要学会质疑,善于甄别消息源头,切忌捕风捉影。尽量减少电话采访,直接采访当事人,杜绝一面之辞。

(二)按照“三贴近”要求,把媒体文艺宣传工作做活、做新、做精

市属媒体在文艺宣传中以“三贴近”为突破口,以贴近群众需要为立足点,努力做到深入人心,取得实效,积极开拓思路,报道视野由小变大,报道领域也从单纯的文化报道向人文历史、高新科技等多领域拓展。在对电视连续剧《神舟》的报道中,市属媒体没有局限于作品本身,而是结合神舟六号飞船的宣传,报道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普及航天科技知识,弘扬航天精神。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媒体文艺宣传工作,市属媒体还打破固有的工作定势,主动组稿。2005年,《北京日报》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活动中,主动策划、周密安排、精心组稿,适时推出了《徐肖冰:生死拍下百团大战》等12篇独家“人物特稿”,受到读者好评,并被多家媒体转载、播出。

创新是文化发展最真实、最深刻的动力因素。新闻的特性要求它必须以最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传播。尤其是文艺宣传,更不能以呆板、乏味的说教面孔示人,拒人以千里。因此,市属媒体在文艺宣传中,不断创新报道形式,激发读者接触、接近、接受先进文化的热情。《北京青年报》副刊开辟了新版《临时主编》,每周一期,由普通读者当主编,专职编辑只参与初期策划和最后审定。这种办版方式真正实现了宣传的最佳效果――即受众的“自我教育”与“交互教育”。

娱乐节目主持稿范文8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东方卫视的《东方夜谭》、经济频道的《今晚》、浙江卫视的《太可乐了》等首批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的娱乐脱口秀节目已经相继退出,这也反映出了以纯粹搞笑幽默为主的娱乐脱口秀节目的生存空间过于狭窄,要想保持较长的生命周期,不断扩展新的表现内容与形式就成为当务之急。

通过对《天天向上》节目的学习、分析,笔者认为:创新才能成就优秀的主持人节目,才能使节目长盛不衰。

主持人的转变

《天天向上》是由湖南卫视推出的一档大型礼仪脱口秀节目。一般意义上的电视娱乐节目少不了靓女,而《天天向上》共有七位男主持人,打造了中国第一“男人帮”主持群。从成员和人数上看,堪称内地主持超强超豪华阵容,矢野和金恩圣的加入让节目本身更加国际化。清一色的俊男,虽然缺乏美女的陪衬,但在女色当红流行的娱乐圈,具有相当大的突破和挑战。制片人张一蓓直言不讳地说,“我们打造的就是男色系”。

《天天向上》以礼仪、公德为主题,分为歌舞、访谈、情景戏三段式,氛围欢快轻松幽默,节目以传承中华礼仪、功德为主,也经常邀请一些明星、企业知名人士来讨论礼仪,并有专门环节用搞笑的方式诠释古代礼仪。主持人由七位男性主持人组成。以汪涵为首的班长,带领一班同学学习文明学习礼仪。《天天向上》的洋气体现在日本籍明星矢野浩二的加入,使整个班级“洋气十足”。

节目定位用各种形式来传播中国千年礼仪之邦的礼仪文化,让国民在娱乐嬉笑之余,感受中华传统美德的精髓并借此发扬光大,是节目定位的深度体现,也是节目创建的背景。

《天天向上》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功,与其主持人幽默的风格、强大的制作团队、卓越的节目创新力、优美的背景音乐等多种因素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表现形式的创新

《天天向上》用各种形式来传播中国千年礼仪之邦的礼仪文化。节目的主题固定为礼仪公德知识。节目内容有风格各异的嘉宾秀融合脱口秀的形式开场,用栏目剧的形式来演释和诠释生活中常见的礼仪知识。再加上跨国界的嘉宾访谈互动环节,让国人更加掌握文明礼仪,让世人更加了解中华礼仪节目本身包含的公益性、教育性、知识性。

《天天向上》虽然是以娱乐脱口秀为主导形态,但却融合了其他众多节目的表现元素,在形态设计上不拘一格:节目的开场如同大型晚会的开场歌舞,主持人与嘉宾载歌载舞,在全场观众的欢呼与尖叫声中出场,整体上营造出一种热闹、欢乐的氛围;节目进行过程中除了访谈之外,还穿行歌唱、舞蹈、情境表演、与场内观众互动等,着力彰显秀的特点;体验化传播在“沙画高手”、“汉唐乐府”等部分单元中成为主要的表现形式,主持人或亲自上阵,动手体验沙画的魅力并进行比拼,或穿上汉代的服饰,在虚拟的时空环境中体验着歌舞风华。在一种节目形态中,融合了多种节目的类型与元素,集多种特点于一身。

营造“熟悉的陌生化”效果

节目的主题固定为世界礼仪知识,节目本身包含了公益性、教育性、知识性和脱口秀固有的娱乐性。《天天向上》在传播内容上做足功夫,尤其是嘉宾职业秀的推出,营造了典型的“陌生化”效果传播。在节目中,唐乐府创始人陈美娥女士通过传布各自专精的中国汉唐乐府礼仪文化,使观众对中华礼仪的内涵和外延有了更加具体的认识;世界YOYO球大赛少年组冠军通过为大家表演YOYO球――世界上花式最多最难、最具观赏性并已风靡全球的手上技巧运动,传递出这一发源于希腊且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古老运动背后的竞赛礼仪;特型模特则通过兼具美感以诱发观众无限想象的形体展示,让观众在熟悉却又“陌生”的形体审美中感知到身体的职业化塑形和呈现也是一种礼仪。为了体现节目对于传播中华文明礼仪的诉求点,节目更是邀请了中国手影大师沈晓、中国沙画艺术家大宝、全国普通话泰斗级人物张颂、国内著名服装设计师计文波、著名民族歌唱家李谷一等名家,通过他们的精彩演绎,诠释出节目在传播中华文化以及道德礼仪过程中的意义和价值。

深入浅出 寓教于乐

《天天向上》在寓教于乐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节目避免了只追求纯粹的感官刺激功能、游戏功能与娱乐功能的病垢,而是借助于脱口秀、情景剧等本身具有娱乐因子的形式,围绕着嘉宾职业秀、中华民族礼仪等内容,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资源,巧妙地将大众文化与传统文化进行整合,使传统的文化资源在同文化产业的运作与互动中重新包装开发,把文化中的认知功能、教育功能以及审美功能充分发挥出来,而受众对这一表现形式与内容也是非常青睐。

《天天向上》虽然为脱口秀节目,但综合了歌曲、舞蹈等元素,营造了一种整体的热闹、欢乐节目氛围。特别是优美动听的背景音乐为节目增色不少。节目制作方根据情景的不同配上不同的特色音乐。

广播电视传媒形态的发展变化,必然带来主持人节目的大变革。只要我们认清形势,勇于创新,积极应对,笔者相信在未来我们将会看到更多更好的娱乐节目。

娱乐节目主持稿范文9

美国是西方世界中较早对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进行改革和创新的国家,商业化电视媒体竞争体制也将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推向了国际舞台。因此,美国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在国际舞台上具有不可否认的优势和经验,值得我国新闻媒体借鉴和学习。下面就以美国成功的新闻节目《NBC晚间新闻》为例来进行探讨。

节目编排的特点

《NBC晚间新闻》的头条一般是国际新闻或国内重大事件,国内新闻与国际新闻穿插播报,最后会报道一些体育类和娱乐类的软新闻,片尾则播出天气预报。除了片头和天气预报的固定时长分别是1分钟和3分钟,其他版块并没有严格的时长限制。《NBC晚间新闻》会在节目进程中及时更新前面报道的新闻,在同一期节目中的不同时间段对同一新闻进行追踪报道。值得注意的是,新闻主播对新闻事件的深度评析是该节目不可或缺的部分。美国其他电视台,如美国广播公司(ABC)、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也通用这种做法。

在节目编排上,中国的新闻节目,如《新闻30分》等,主要是对硬新闻的报道,而《NBC晚间新闻》则偏向于带有评述色彩的新闻报道和对软新闻的报道。因此,我们可以将《NBC晚间新闻》归为侧重于深度评论分析的消息类新闻节目。

主持人设置的特点

《NBC晚间新闻》主持人的设置采取主持人中心制。主持人中心制,即一位中心主持人,一位或若干位次主持人以及评论员。由于美国受众青睐于成熟并且经验丰富的男性主播,节目只设立一名男性主持人。柯南・奥布莱恩是《NBC晚间新闻》的主播,同时也是该节目的新闻编辑。美国其他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也采用这样的做法,主持人同时担任着节目制片或编辑一职。主持人中心制使主持人有权取舍新闻节目的内容,从而促使主持人的责任感上升,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中心主持人掌握新闻节目采编播各个环节,因此,中心主持人比其他人更能驾轻就熟地处理新闻消息,有益于拉近节目与观众的心理与情感交流。

美国的老牌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大多采用男性主持人,比如,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丹・拉瑟,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电视台的柯南・奥布莱恩等。另外,他们不仅是主持人、记者,也兼职新闻编辑等工作,是记者群中的精英人物,因此这些主持人具有丰富的新闻从业经验。美国观众倾向于成熟的男性主持人,具有良好驾驭能力的节目主持人可以持续吸引广泛的受众群,无疑是因为他们丰富的人生阅历和记者经验。这种类似于明星效应的主持人中心制在美国电视界根深蒂固。

播稿与画面的风格

在中国,多数消息类新闻节目主持人的播稿与新闻画面是分离的,而《NBC晚间新闻》则在节目播出中一直配有新闻影像或图片,包括主持人在解说和评论新闻时。《NBC晚间新闻》擅于制作具有视觉冲击性的新闻画面,晃动的摄像镜头和切换频率极高的新闻播报和传输画面,从而可以给观众以视觉刺激,激起观众极大的观看兴趣。而纵观国内主流电视台制作的新闻节目,比如《新闻联播》《新闻30分》等,他们所采用的新闻画面大部分是静态的生活场景和采访现场镜头,画面语言相对缺乏说服力,即便画面配有同期声,也与主持人的叙事解说无本质差别。我们从《NBC晚间新闻》的新闻画面中不难发现记者的跑动,摄像机的位移通常代表着记者发现新闻线索的过程,这样的新闻画面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

成功之道

电视新闻媒体的发展与革新从来就不可能独自完成,各大电视台和新闻媒体常常需要综合考虑社会实际、经济发展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因素,并适当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进行综合的分析和合理的改革,使节目得到发展和创新。

打造“亲民形象”。随着时代的变迁,一成不变的“传声筒”媒体不再享受特权,“自上而下”的新闻宣传方式不再符合新时代受众对新闻的需求程度。“喉舌论”观点逐渐向“多元化”观点转移,为使民众从多方面了解社会讯息,新闻媒体应与民众平等交流。新闻媒体不仅要宣传政府的政策与方针,更要切实反映最广大人民的工作、学习及生活情况。电视新闻媒体要倾听民声,以人民的利益为服务中心,以民众的视角引导社会舆论、以社会发展为己任,而不是居高临下地宣传政府指导意见。

因此,我国的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要借鉴《NBC晚间新闻》等美国电视新闻节目的成功经验,力求使我国的新闻报道可以更加真实化、生活化、群众化。首先,主流媒体和电视台应合理减少新闻报道中的会议新闻等“硬新闻”的数量和时长,增加与人民生活联系更加紧密的“软新闻”的数量和比例。然后,我国的电视新闻节目应致力于打造“亲民形象”,从内容、编排方式等方面入手,尽量拉近新闻媒体与受众的距离,使新闻报道更加“接地气”,从而引起受众的观看兴趣。这里我国可以借鉴《NBC晚间新闻》的做法,在新闻报道中适当地加入主持人的评论。其次,主持人的播报方式也应有所改变。目前我国的一些电视台和新闻媒体在这一方面已进行了尝试和改革,新闻主播改变以往那种正襟危坐、严肃认真、字正腔圆的新闻播报传统,以更加轻松自如、生动活泼和亲切的姿态将新闻内容传递给观众。

适当融入娱乐元素。在全媒体时代,新闻媒体的市场化竞争越来越激烈,于是新闻报道娱乐化就成为新闻媒体争夺受众的特殊武器。新闻娱乐化,是指在消息报道中融入娱乐性质的软新闻,在对硬新闻的报道中挖掘娱乐化的报道手法,使消息类新闻节目的整体报道风格更为鲜活、生动,与受众的娱乐化需求相契合。

美国的《NBC晚间新闻》等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就深谙此道。无论是对软新闻还是硬新闻的报道,美国的电视新闻节目一直在尝试将娱乐化效果与新闻报道效果达到最优水平。当然,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也要注意避免过度娱乐化的现象,把握好新闻娱乐的分寸,才能使新闻报道效果最优化。我国的消息类新闻节目融入娱乐元素时应注意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引导正确的舆论和审美倾向。

主持人明星制的运用。品牌新闻节目往往随着明星主持人的出现而崛起。美国电视新闻节目的主持人明星制形成的良好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我国的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提供了思考的空间。

美国的主持人明星制为电视新闻节目带来了可观的收视率以及经济效益。明星主播在对受众增加影响力的同时也提升着节目的品牌影响力。《NBC晚间新闻》主播布莱恩在报道突发新闻事件时给出的精彩评论和解析不仅吸引着大量的受众,也为节目本身带来了可观的商业效益,击败了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