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总结集锦9篇

时间:2022-05-06 19:06:53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总结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总结范文1

一、 工作总结

1、XX年暑期,举办了两期“生命如花绽放”心智成长主题夏令营即中小学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供辅导学员35人。夏令营以团体心理辅导及心理拓展训练等为形式,融入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独特性,学习珍惜和热爱生命并创造生命独有价值。活动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尤其是互动中的体验和同伴分享给了孩子们前所未有的心灵触动。学员们通过活动加深了自我认知,树立了生命信念,提高了自信,增强了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效应。

2、10月10日,参加了城区妇联主办的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宣传。开展了现场咨询、版面宣传和心理健康知识传单免费发放等活动,帮助市民更科学地认识心理咨询的同时,也扩大中心的知名度。

3、10月28日,应基教科要求,为城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作了题为《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兼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培训。明确了心理辅导室建设的有关要求,介绍了台湾生活素质教育课程的一般理念和操作技巧,为学校科学规范建设心理辅导室并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课提供了及时而有益的帮助。

4、11月15日至30日,随基教科对全区各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情况进

行了一次排查,比较全面地掌握了全区中小学心理辅导室的建设情况,并对检查工作做了及时总结和交流。

5、完成了城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成长沙龙的个人资料收集工作。

6、从11月9日开始,为满足学校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家长教育水

平之需要,主动义务送讲座下校。先后为城区职高、英雄街小学、惠丰小学、淮海小学、站前路小学、华丰路小学等六所学校送去七场教师及家长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受到了听课教师和家长的欢迎。

7、自觉开展理论学习,坚持提升业务能力。暑期先后赴北京参加了第三届海峡两岸生命教育研讨会和首届积极心理学与教育国际研讨会,并将学到的理念与技术及时应用到学生团体辅导和教师及家长的各类培训中。

8、继续完善了咨询部档案并做对外宣传报道。

二、 工作反思

1、有时候想问题理想化,脱离实际,原因在于一方面急切想为城区中小学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点什么,但又不了解各校实际状况。为此,以后还需要更主动深入学校,这样才能确切了解他们的需要,也才能发现典型,总结经验,为做好辅导积累第一手资料。

2、在校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内容、途径等方面还需要结合城区实际做进一步的探索,做出特色同时追求实效。

3、在扩大心理与教育咨询部的知名度方面还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只有被更多人知晓,才能为更多人服务。

三、 工作计划

(一)完成咨询部本职工作,扩大咨询部社会影响。

1、立足活动中心,发挥公益资源优势,做好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推广

亲职教育公益讲堂,坚持为广大中小学生和家长服务。

2、继续搞好学生心智成长主题冬夏令营活动,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有益的辅导。

3、做好课题研究。申请省级十二五科研课题,并发展有积极性和有能力的学校和老师加入,尝试走出一条边学边研,以研促教的可持续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之路。

4、完善资料归档留存,为明年文明城市验收检查打基础。

5、完成咨询部室软硬件建设。

6、做好咨询部对外报道工作。

7、加强业务学习和交流,坚持不懈地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二)完善沙龙运作机制,探索学校心理健康模式。

1、在教育局的领导下,建设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成长沙龙。组织心理健康教师成长沙龙持续开展培训和学习,让我们的心理老师有一个团队支持系统和持续学习的动力。争取在五年之内,帮助我区心理老师有理念、会技术、能研究,在所在学校生动、活泼、有效、多渠道、多形式、独立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以心理教师为主体,通过集体教研、公开课展示等形式,尝试以绘本为载体的《生活素质教育课程》的班级教学实验,探索形成我区学校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并在实践的基础上编制适合我区学校应用的《生活素质教育》教师用书与学生用书。

3、主动对各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日常指导和帮助。选择有兴趣、有潜力的重点学校重点辅导。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总结范文2

三年级语、数          郑海红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培养学生“自知、自尊、自制、自信、自强”的心理素质,让每一位小学生都拥有健康的心灵,并真正成为身心健康的新一代。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地应付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所以促进心理素质提高,预防问题发生才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文化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意识都发生着剧烈变化。当代小学生的心理负荷能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有资料表明,在我国约有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 

心理健康是全员性的问题,是每一位小学生在成长与发展中都必然会面临的问题,包括那些学习优秀、在教师看来是“好”孩子的学生。因为往往由于学习成绩好,这些“好”学生心理发展中不健康的侧面就常常被忽视,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和及时的帮助教育。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只是个别生教育的需要,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课题,应成为我们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当前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注意排除学生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病患,又要重视全面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不仅要注意开展心理咨询,举办心理讲座,更要重视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渗透到学科教学过程之中;不仅要依靠心理专家和专门工作者,更要注意依靠广大教师做好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在德育工作中发挥作用,而且它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使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重新认识和看待自己的学生及学生出现的一些行为问题,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改善师生交往状况。以往教师对学生只注意到他们的表面行为问题如上课捣乱、厌学、逃学等,并把这些问题很快上升到德育的高度做出品行不良的判断,而忽略了这些行为问题背后掩藏着的原因,包括小学生心理需求。可见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师以一种更宽容、更理解和接纳的态度来认识和看待学生和学生的行为,不仅注意到行为本身,更注意去发现并合理满足这些行为背后的那些基本的心理需求;不简单地进行是非判断,而是从一种人性化的角度去理解和教育学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真正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一种对“人”的尊重,这是建立相互支持、理解和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也是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1.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从心理学角度看,小学期年龄段为6~7到11~12岁,儿童生长发育比较平稳均匀(少数高年级女生例外)。特别是脑的神经系统的均匀和平稳的发育构成了小学生心理的协调发展;学习成为主导活动,不仅使小学生智力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而且也使他们的心理得到迅速发展。 

小学生经历有限,他们的心理活动显得纯真、直率,内心活动容易表露出来。这个阶段“闭锁性”不明显,他们的情绪和情感富有表情化,喜、怒、哀、乐明显地表现在面部,而且容易变化,不善于修饰和控制。所以小学阶段,成人与儿童容易沟通,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的关系容易融洽。 

小学生心理发展和变化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无论是思维能力,还是个性,社会性和品德,都易于培养,诸如人生观、世界观等一类稳定的个性意识,在小学阶段尚未萌芽;又如性格这一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成分,只是开始形成时期,良好的或不良好的习惯都能通过教育措施加以改变。 

2.小学生心理发展基本规律 

(1)先天与后天关系。先天的遗传是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自然条件。良好的遗传素质无疑是心理正常发展的物质基础。儿童心理发展主要是由他们所处的环境条件(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决定的,其中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起着主导作用。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上。 

(3)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主要在其内动力驱使下由适合他们心理发展的教育条件决定的。小学教育要选择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引起他们新的需求,激活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有节奏、循序渐进地引导儿童心理不断向前发展。我们的教师只有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健康心理的培养,才能不断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共2页,当前第1页1

.小学语文教学特点与目的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提高民族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因此工具性、思想性、艺术性和综合性便是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很难想象,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学认识的教师,能够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所以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本课题将定性定量研究小学语文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与所教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关联程度,以及如何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和增长教师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知识,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他们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 

由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因而它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还注重对学生

情感态度、意志品格、良好习惯和健康个性等心理品质方面的要求和培养,这种以人为本,追求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教学,是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和保障。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总结范文3

在上级领导的重视,大力支持下,为使学校的心理教学能够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提高全体学生共性的心理品质,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塑造良好的人格,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通过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为学生的心理发展提供必要的服务,指导和帮助。同时,对极个别有心理问题和成绩偏差的学生进行心理康复工作。

在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以发展学生个性为目的,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心理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通过学科教育,班主任工作,德育工作及心理咨询,讲座与辅导等优化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学生:1、心理能力教育:如自理能力,应试能力,自学能力,自我教育能力,适应环境能力,实际能力,耐挫能力,竞争能力等;2、智力教育:如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等;3、心理辅导:包括对学生生活,学习,升学,自我认识,修身养性等;4、非智力因素教育:如动机,兴趣,情感,意识,性格等;5心理卫生教育:如青少年青春期,性别差异等。

心理健康教育以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为指导,树立正确的学生心理发展观。通过学校少先队各项活动的开展及第二课堂活动,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中心;以他助、互助、自助为机制,帮助学生在自我探索中解决发展中的心理问题。通大型心理教育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心理教育情境,营造一定氛围,使学生懂得人是要受纪律约束的,不能随心所欲;人是离不开集体的,团结就是力量;人是有潜力的,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自我认识能力,自信心以及耐力体验,抗挫感悟力等一系列的发展心态,在社会心理环境作用下,对学生个性心理特征是一种良好的磨砺训练。一路路风情陶冶了情操,一桢桢彩照融洽了情感,一阵阵欢歌笑语伴着心灵的小河延伸……学生们在娱乐观赏中,潜移默化地成长着,它远远超过任何言语说教!,师生在互动中,共同欣慰地感悟着人类发明创造的快乐和智慧是劳动结晶的情感体验,这不正是最好的心理素质教育吗?

通过参观大,中名校,听老师讲解,让学生感触中学生活和大学生活的气息培养他们求知的情趣,鼓励他们向往高等教育,发展各方面的能力,让他们随着知识的水平的提高,自然而然地发展内在力量,增加认知度的成熟。

在人性开拓的主旋中,校内外活动的积极开展,不断为学生引导着正确的认识因素,准确地把握学生品德发展阶段的水平。它胜于学生呆板地坐在板凳上听那些枯燥的言谈,逆反心理的压制和强制的服从办法,更胜于讲解儿童难以接受的大道理。那么针对少年儿童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培养健康向上的班风,学风;积极推进班级管理和教育方式的民主化,是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有效途径。

为解决毕业班学生对考试的紧张,焦虑和恐惧等情绪障碍,心理教师积极配合毕业班教师对学生进行考试考虑心理的调适,包括深呼吸松弛法,联想放松法,积极暗示法,转移刺激法,模仿学习法,系统脱敏法,等一些心理辅导,坚定学生的信念和决心,增强临考心理素质。

适时的心理咨询为学生解决了考试心理胆怯,时间紧迫,思想压抑,食欲不振,厌倦学习,情绪低落和如何调节不良情绪,怎样追求远大目标,人的基本情绪、心情,心境,等一些实际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并针对个别学生的心理失衡,心理挫折和心理障碍,及时给予心理支援和心理疏导,切实关注他们,理解他们,倾听他们,帮助他们……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由于他们年龄小,经验少,有些问题只能感受不能提出,如果被动地遵循心理咨询的自愿求助原则,许多学生就会永远徘徊在心理咨询室外,失去许多成长的契机。心理教师必须带着职业的敏感度和高度的责任心,主动接近学生,及时地给学生们以恰当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得到适宜的心理援助,就象种子发芽,小草破土一样地抚慰中成长。心理咨询就像一个避风的港湾;一条呵护心灵的小溪;一段真情温馨的记忆……心理教师一个关切的眼神,一首轻柔的乐曲,一席恬情的话语,都能驿动学生们的心扉。使他们敞开心灵的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总结范文4

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项目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0-0245-1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0.011

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情况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江苏建院)2004年9月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挂靠在江苏建院学生工作处,是学生工作处下属的行政机构,由学生工作处负责管理。2012年成立素质教育中心,心理健康中心又挂靠在素质教育中心部门下面,改名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总体来看,江苏建院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有值得肯定的部分,但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举办、过程监督以及评估反馈等环节还存在管理上的漏洞以及忽略了活动的真实效果。项目管理理论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以学生活动为载体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二、项目化管理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的运用

(一)项目的申请、审批和立项

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依托素质教育中心,可以结合和利用素质教育中心的各种资源,在活动初期制订好申请、审批、招标等各个环节规章制度和程序。

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可以选派专门的负责人来执行学生活动事宜。负责人和部门主任领导可根据这一学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规划和工作思路来制订活动的总构思。项目申请人则根据活动主题和活动思想进行书写申请书,按照申请书的格式,明确活动的名称、活动主题、活动形式、参与人员、经费支出、安全监督等一系列内容完成项目申请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领导和负责人可以按照活动范围、申请项目的性质和意义将申请活动进行项目分类,预测活动管理和实施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收集齐相关材料之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领导管理层要秉着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进行删选和确定立项,也可以联合心理学的专家进行联合考查和审批立项活动。一经确定立项的活动方案,要给予相应的经费支持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这样,活动的申请者可按照批复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和调整,按照计划实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

(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项目的执行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执行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项目的总负责人、项目各个环节实施过程的负责人、活动安全的负责人等。如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师为总负责人,那么二级学院副书记可以为第二负责人,心理辅导员可以为第三负责人。其次,要保证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对人力、物力、财力等各项资源得到最优化配置,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各项资源,保证活动实施的效果。同时,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可以对项目负责人和管理人员进行指导、监督和考核,及时反馈活动过程中出现的情况或者突发状况并及时有效地处理。有效的项目控制可以使资源得到最优化的配置,科学合理的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项目的监督及结果验收

确定立项后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项目,将由申请人所在单位、个人或团体组织实施,设立项目的管理机构,统一全局管理所有的项目,而涉及和牵扯到的相关部门则要给以积极的配合。具体来说,主要从以下三点进行监督和控制。第一,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质量进行监控。质量的衡量需要建立在活动质量监督体系和项目质量的目标分值的基础上,可以是量化为打分标准,也可以是结合团学活动的质量考核来进行综合评价,总之要全面和突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特点和质量要求。第二,要科学地进行控制和管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进程,预测不可控的风险和状况,做到有危机处理和防御的预案与措施。第三,高质量验收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质量和成效。正确验收活动项目,不仅是管理的后续工作,也是活动项目总结和提高的阶段。验收时,按照活动项目申请时的计划和内容,管理层需要结合活动收尾的资料、图片、视频等形式的总结材料进行评估和验收。验收时也需要按照质量评价体系进行量化打分,验收合格的给予评比表彰,验收不合格的项目给出反馈意见和整改措施,以促进项目在后续的执行中有所改进。

(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项目的总结与评定反馈

项目负责人按时间结点进行提交总结,总结的形式应多样化,可以是活动报告、活动图片、活动视频、剧本等文艺类成果等。只要项目成果真实有效,且资料齐全,就可以申请提交项目总结。项目的负责人要按照事先预定的项目绩效考核指标来进行量化考核,针对考核指标中的体系分层打分,包括参与项目的组织者、实施者以及参与者学生。项目负责人要给学生以客观的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促使形成良好的活动效果,亦可以结合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团学素质测评等方式评定,纳入学分。通过一系列措施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从而自我意识不断提升,增进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积极性。

(五)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项目的表彰与交流阶段

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管理层可以按学期,也可按学年为周期,对进行申报结项的各个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进行评审,评选出优秀项目,还可以评定出等级,对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给予表彰,以优秀的项目进行成果展示,促进其他项目负责人效仿学习,在学校里形成良好的氛围。

同时,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可以建立平台,将历年来优秀的活动项目通过多媒体、多平台,如QQ、网站、微信、期刊等多种形式的媒体作为载体,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宣传优秀活动项目,营造积极向上、师生广泛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结语

项目管理理论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机结合,一方面可以锻炼大学生的活动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沟通协调能力。另一方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项目化管理可以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对活动能够管理得更加科学化、有序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1] 戚安邦.现代项目管理[M].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1.

[2] 白恩俊.现代项目管理(上,中,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3] 白恩俊.项目管理案例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 傅进军等.大学生活动论――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大学生课外教

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5] 冯培.中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模式创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2009.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Management by Projec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ZHOU Yan

(Jiangsu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 Xuzhou Jiangsu, 221000, China)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总结范文5

一、加强多心理健康工作的领导

(一)建立心理健康组织机构

为使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科学、有效,我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组:

组 长:

副组长:

委 员:

(二)落实责任,分工明确

校长xx:负责该项工作的领导、组织与管理工作。

书记xx:负责教师心理健康工作。

副校长:xx负责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分管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工作。

德育主任xx: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和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教务主任xx: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安排和资料收集,

德育处副主任:xx与学校行政分别负责协调安排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活动,

后勤主任xx为心理健康教育在人、财、物方面提供充分保障

教务处副主任: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

负责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校医xx:负责心理咨询工作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教师的队伍建设。抓好心理课程的自学工作,提高教师从事心理教育工作的理论水平和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在学校指导下,以班主任为骨干,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和辅导。开设心理信箱,建立心理咨询室,学校有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三名,积极开展个别辅导,指导广大学生做好心理调适工作。同时利用家长学校的辅导时间,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和辅导,针对学生青春期的特征,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面授和函授资料辅导,多方面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建设

认真贯彻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精神,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结合实际,渗透到德育工作中去。为此,需要提供完善的心育制度作为保障,形成从相关管理部门到心育教师到班主任老师等一套系统的规范管理制度。我校的做法是:

1、每学期初根据学校领导干部的工作调整,明确理健康教育领导组、完善我校教育心理研究室组织机构。对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整体部署,要求贯彻落实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文件,提高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2、学期初召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总结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经验,我校教育心理研究室主任许灵韬对下个阶段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总体部署,提出了十项具体要求。

3、期初明确心理咨询室建设方案并研究制定各项相关制度。

4、期中对上半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跟踪,并进一步落实学期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要求。

5、期末对本学期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好总结和反馈。

四、加强心理健康环境建设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只有提高了教师的理论素养,才是有源之水,教育学生才会产生正确的积极的影响。学校可利用教师继续教育的机会,有选择地选学一些理论书籍,多订阅一些相关的杂志让老师借阅,也可以请专家给老师们进行专题讲座。

2、在教师中普及心理卫生知识。

做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首先,教师必须是一个专家。每一个教师必须重视这个问题。多取它山之石,多加强自我修养,多关注心理卫生知识,这样才会发现并及时诱导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

3、开展针对教师的心理咨询活动。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作为软环境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心理健康的老师往往营造和谐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相反,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往往会直接危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如老师的恶意,专横的态度,不妥的言行,这些都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健全的人格。一个健康的教育,必须有健康的老师。学校应重视对老师的心理健康的咨询活动,了解老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疗治教师的心理。

4、重视优良校风、班风的建设。

营造平等民主的心理氛围。学校大力提倡学术民主、教学相长,鼓励教师和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师生关系既为师长,又为朋友;既是领导,又是同志。学校要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个老师和同学。

倡导团结、合作、互助精神。一个积极健康向上、团结合作互助的才是有战斗力的集体。一个学校形成了上下一致、互尊互爱、互帮互助、精诚合作的校风班风,那么,学生也就会形成与之相应的心理品质。所以,学校和班主任、老师都要在这方面作文章。

培养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学校中学生敢说敢想敢做,还要求教师和学生都是遵章守纪的楷模,做致合理奖惩,形成有章可依,有章必依的良好风气。

5、我校广播站每周四有一期《心灵驿站》栏目,心理老师给播音员提供稿件,已播出《自信的力量》、《轻松迎考》等内容。这种形式听众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从学校环境的改善和建设入手,优化学校教育教学环境,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精神裨的重要保证,是推进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因此,学校要加大软环境的建设。

五、加强心理健康科研工作

动员全体教师参与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科研中来,通过理论学习、问题讨论、专题讲座、工作研究、经验总结、案例剖析、典型分析等方法、引起大家对心育工作的重视,逐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为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的实践与探索打下坚实的思想认识基础,积极倡导学习之风、反思之风、研究之风,让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再回到实践中去,反复循环,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全方位渗透的大环境。继续加强对校本课程教材的修订,并在全校范围内开设。教育科研将成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新动力,不断推动着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向进一步发展。

一年多来,组织教师参观学习了市内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听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心理沙龙,参与省级课题研究的工作,参与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课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查”的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总结范文6

由于目前尚未有本土开发的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业认同工具,本研究问卷在参考相关文献基础上,改编自宋广文和魏淑华研究[4]中所使用的《教师职业认同感问卷》,根据前期的开放式调查结果以及根据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实际,对问卷的表述做了调整和修改,并通过信效度检验考察了其在心理健康教师群体中的适应性。问卷包括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业认识、职业情感、职业意志、职业期望、职业价值观、职业技能六个维度。问卷在本研究中模型的拟合度良好,χ2/df的值为4.79,小于5,可以接受;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为0.088,表明模型可以接受;比较拟合指标近似均方根误差CFI为0.91,NNFI是0.90,均较接近1,模型拟合指数良好,可以认为修订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认同问卷》的结构模型可以接受。各个维度可靠性系数分别为:0.544(职业认识)、0.598(职业情感)、0.556(职业意志)、0.592(职业期望)、0.528(职业价值观)和0.672(职业技能),问卷总分可靠性系数为0.877。用于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个人背景资料进行调查,包括性别、婚姻状况、年龄、教龄、学历、专业、月工资、是否专职、工作单位等基本信息,以及“哪些因素会影响到你对这个职业的认同”等开放式问题。

2研究结果

2.1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认同感的现状及人口学差异分析

为了分析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总体情况,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在此基础上对人口学变量进行了方差分析,考虑到人口学变量较多,本研究只考察人口学变量在职业认同感总分和各维度分上的主效应。结果如表1所示。表1结果表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其中表现在男性的职业价值观高于女性(P<0.01),而男性的职业技能却低于女性(P<0.05)。职业认识、职业技能、职业认同总分在年龄上有显著差异。进一步的事后多重检验显示:31岁-40岁之间(P<0.001)和40岁以上(P<0.01)的职业认识水平均高于30岁以下,即,30岁以下的职业认识水平最低;31~40岁的职业技能高于30岁以下和40岁以上,即,31~40岁之间职业技能水平最高;31~40岁的职业认同总分高于40岁以上。兼职教师的职业期望高于专职教师(P<0.01)。职业认同的各维度和总分在所学专业上均没有显著性差异。此外针对职业认同感不同维度的均分进行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职业认同感的各维度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维度主效应显著(F=211.869,P<0.001),进一步的两两比较发现,职业认识和职业技能的项目均分之间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之外,其他各维度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性水平,从低到高依次为:职业价值观(2.708±0.021)、职业期望(2.785±0.020)、职业情感(2.839±0.016)、职业意志(3.096±0.015)、职业技能(3.595±0.025)和职业认识(3.631±0.026)。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业意志、职业技能和职业认识均分均高于理论中值(3分),其水平均处于中等偏上,而职业价值观、职业期望和职业情感相对较低。

2.2影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因素

在开放式调查中关于“哪些因素会影响到你对这个职业的认同?”这一问题,将各种回答进行归类,发现以下因素会影响到职业认同感,主要包括:第一、家庭成员及社会人士的不理解,自己无法有效地开展工作,不能很好的帮助学生缓解心理问题。第二、生活的重担及经济状况不容乐观:心理健康教育可能不如其他专业课得到学生家长的重视,工资不是很高,确实会给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带来较大经济压力。第三、学生本身的问题:有些学生本身已经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来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面前不肯与其沟通交流,这也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难以开展工作。第四、自身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自身已经处于亚健康状态,难以做好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自身不能及时有效缓解以前的工作压力,形成恶性循环。第五、学校的问题:一方面现在学校招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人数较少,而从大学校门走出来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毕业生越来越多,就业时的竞争非常激烈。另一方面,学校对于已经招聘进校园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不是特别重视,会造成教师心理失落,影响职业认同。

3讨论与分析

3.1针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认同感现状和人口学差异的分析

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群体中,男性选择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作为自己的职业,可能要面临更大的冲突,而最终能将此作为职业,往往这些男性对这份工作有着极高的热爱,研究中发现的男性职业价值观显著高于女性的现象也说明了男性心理健康教师在主动选择之后可能体会到更多的自我发展和价值。男性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业技能显著低于女性,这与刘亚丽等[8]对高中骨干教师的工作研究结果是一致的,这种性别差异可能是由于心理健康教师的特殊工作性质所导致。心理健康教师往往需要具有细心、善于捕捉细节并具有同情心,而女性在这些特质上具有一定优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需要大量的情感和精力投入。3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因为刚参加工作不久,专业训练或教育教学实践都相对缺乏,从而可能导致30岁以下年轻教师职业认同感水平最低[9]。而30~40岁之间的教师职业具有专业训练和经验积累,精力较为旺盛,在工作中体会到更多的成就感,对职业保持更高的热情,从而使得其职业认同感水平最高,该研究结果与程俊玲等[10]研究发现的年轻教师工作压力更大的结论一致。此外研究发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业意志、职业技能和职业认识水平均处于中等偏上,而职业价值观、职业期望和职业情感相对较低。这反映了当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业现状,该群体虽然对职业具有正确的认识,掌握了相应的职业技能,也可以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和意志力从而达到工作要求,但对职业并没有很高的热情,在工作也较难体会到自身发展和职业进步所带来的成就感,也就是说大多数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只是把该工作作为职业而已,并没有将其看成是能给自己带来成功和快乐体验的事业。

3.2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对策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总结范文7

1.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以问卷调查为主、辅以半结构式访谈和文献分析法。

调查工具采用自编问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查课题校领导问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查课题心理教师问卷》、《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状况调查课题班主任问卷》,问卷由指导语、个人基本情况调查表、学校基本情况调查表、封闭式问卷和开放式问题组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分管领导负责供稿。

2.研究目的

摸清理事单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组织领导、机构建设、师资队伍、教学工作、咨询工作、宣传与普及工作、研究工作等方面的开展状况;了解理事学校校长、心理教师、班主任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态度和评价;探索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和途径;挖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典型经验和特色做法;总结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分析影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的原因。

3.研究对象

(1)理事单位学校领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调查。研究对象为主管全校工作的正校长或分管心理健康教育的副校长1人。

(2)理事单位心理教师的工作调查。研究对象为学校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1人,专职心理教师数量多于1人的,由学校指定主要的1人来回答;没有专职教师的学校由负责主要工作的兼职教师1人填写。没有心理教师的学校不填写心理教师卷。(注释:心理专职1教师:在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担任的主要工作是上心理健康课以及进行心理辅导为标志,并且不承担其他学科教学的教师;心理兼职2教师:在校以承担其他学科教学或工作为主,同时承担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

(3)理事单位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状况调查。研究对象为学校班主任,由学校随机指定1人即可。

所有填答问卷者均为自愿参加。

4.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发放及回收问卷(2009年10月1日~10月30日)

(1)理事会秘书处将《校领导问卷》、《心理教师问卷》和《班主任问卷》寄至各理事单位(2009年9月25日前);

(2)回收问卷(2009年10月30日前)。

(3)问卷回收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19号外研社大厦2512室,邮编:100089,陈虹收。

(4)理事单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介绍,发送至:(2009年10月15日~2010年01月30日)。

第二阶段:数据分析及汇总先进经验(2009年11月01日~2010年01月30日)

汇总问卷数据;汇总理事单位先进经验;选拔先进单位。

第三阶段:公布理事单位先进学校名单及先进经验(2010年1月~12月)

课题组:陈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常务副主编,课题组组长、理事会秘书长);舒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编辑,副组长);吴文庆、王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事会秘书处主任、副主任)。

联系电话:010-82563556,83724720,13581524145

联系电邮: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总结范文8

【摘要】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军人不但要面临战争的高风险,还要面临部队、家庭和社会应激等诸多问题,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和社会压力。近年来一些大样本的横断面调查发现军人尤其是战士的心理卫生状况令人担忧,一些重大事故、恶性案件、非正常死亡多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值得注意的是,军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个人战斗力和部队内部的安定团结,从而影响部队整体战斗力。因此,重视军人心理健康,提高军人心理素质,加强军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军队面临的严峻课题。这一点在军内已基本达成共识。

本文对中国军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综述如下。

一、军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1.1军人作为一种特殊职业,其基础心理健康水平不同于地方人群,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军人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差。王焕林等采取分层抽取全军所有军、兵种的现役军人19662名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获得了我国军人SCL90常模。结果显示,军人SCL90总分为144.10±43.20,其阳性项目数和各因子分均高于地方人群(P<0.01)。原因为军队的主体由作战及训练部队组成,其军事行动强度大、机动性强,并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因此其心理紧张度亦随之增高。有调查显示,军种、兵种、性别、文化程度、军龄、职别等对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影响。一般来说,陆军的心理健康水平整体上低于海军和空军;军官的心理健康状况高于军人常模,士官其次,士兵最低;女军人普遍比男军人的心理健康水平高;文化程度低的兵比文化程度高的兵、新兵比老兵的心理健康水平低。心理问题具有多样性,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敏感、强迫、躯体化、焦虑、抑郁等方面。

1.2生活环境可明显影响军人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由于职业要求,军人常驻扎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如驻新疆部队,由于新疆的气候、地理环境等客观条件相对恶劣,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兵营生活相对艰苦,交通及通信相对不便,更易有孤独苦闷的感觉,加上训练强度高、作风纪律严、任务重等,更易出现压抑、情感脆弱等心理变化。张志斌等分别于1993年、2003年两次用整群抽样与分层流调方法,对驻疆2180名及2984名官兵进行SCL90测试,结果显示:驻疆官兵总分和各因子分均高于中国军人常模。李斯特、任中文等分别使用SCL90对驻边防军人进行测试,发现9项因子分和阳性项目数均高于全国常模。

1.3特殊作业环境对军人身心健康的影响。例如海军水面舰艇部队舰员长期生活在舰艇环境中,由于舰艇环境相对密闭、狭小,人际交往局限,性别单一,存在噪声、振动、高温高湿、空气污染、睡眠饮食无规律等诸因素对机体的综合作用,加上舰艇人员的执勤、训练任务较紧张,给舰员身心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多项调查显示,舰艇人员的焦虑状况显著高于焦虑自评量表(SAS)国内常模,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地方常模和军人常模。近年来特殊作业环境对军人身心健康的影响已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1.4军事应激对军人身心健康的影响。军事应激是在特殊军事活动环境中产生的一种特殊情绪状态,是军人通过对军事活动环境和军事活动形式的认知评价而产生的生理及心理反应。和平时期军事应激主要包括军事演习、特殊条件外训和应急突发任务。作者曾对驻疆高原边防及应激上山战士SCL90测试,结果显示,驻疆官兵总分和各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和中国军人常模,说明应激条件下军人的心理卫生状况比一般人群和平时军人差。主要表现为强迫、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等心理症状。

1.5特殊社会环境对军人心理的影响。特殊社会环境同样会对军人产生消极影响,例如入伍适应期,在短时间里战士要实现从老百姓到军人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军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都要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有时是突然的、剧烈的,极易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李国华等对军人精神卫生及精神疾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战士入伍后6mo末SCL90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入伍时;入伍后2a末的偏执及精神病性因子分显著高于入伍时。说明新战士来到部队后,由于对军营环境的不适应,极易出现心理问题。又如少数干部管理方法简单生硬,使一些官兵思想负担过重,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孤僻和单亲家庭的战士,极易产生孤独寂寞、抑郁等异常心理。再者年轻官兵大都从学校毕业不久,文化程度高,上进心强,期望值高,但心理承受能力差,遇挫折易出现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

1.6家庭因素对军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家庭结构对军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完整合理的家庭结构,可促进青年健康成长,养成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相反,缺陷的家庭结构使子女缺乏亲人的呵护、关心和教育,其子女的人格、自尊心、个性、气质、品质等的形成和发育缺乏必要的环境与条件,导致心理发育受到挫折,甚至出现严重心理障碍,这在家长闹离异的过程中表现得格外明显。近年来离婚率呈上升趋势,部队中父母离异的战士也在逐年增多,父母离异的战士,由于家庭环境和生活特殊性,心理得不到健康发展,有的战士入伍前长期生活在畸型的家庭环境里,养成了孤僻性格,极易出现心理问题。(2)婚恋对军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有文献对1000名战士的调查显示,对恋爱问题感到烦恼者314名(31.4%),见不到女朋友感到烦恼者267名(26.7%)。由于职业的特殊性,青年军人恋爱受挫比一般青年更多,挫折感更强烈、更持久。一旦恋爱受挫,就会使他们感到难以承受,甚至产生失望、自卑、忿恨等强烈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平缓下来。应该看到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因婚恋受挫而给青年军人带来的精神压力呈越来越大的趋势。(3)家庭后顾之忧对军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亲属下岗、子女入托上学、夫妻分居、转业或自主择业后的工作去向问题也困扰着军人。军人大多是家中的顶梁柱,子女抚养、入托上学要操心,父母年迈或有病需要照顾和护理,家务琐事也要分心去料理。一些军人夫妻分居两地,不能经常沟通感情和互相照顾,生活多有不便。沉重的工作压力、紧张的军队生活和繁重的家庭负担,往往对人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

可见,军人较一般人群所承受的各种压力大,心理负担重,心理健康水平普遍偏低。军人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在逐步改善不良环境因素对其心理状况影响的同时,也必须提高自身的适应性和应对能力,其中心理健康教育将起着重要作用。

二、军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健康教育被认为是一项投入少产出高的工程,我国军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2.1政策保证方面。近年来,从总部到部队基层,对健康教育工作都十分重视。1992年三总部下发了《军队健康教育方案》(试行),部分军区还制定了《军区部队健康教育工作规程》,各单位在完善机构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总政治部还结合部队情况编写、下发了干部和战士心理健康教育读本;、新疆军区开展了心理专家下基层活动,组成讲师团,深入所属部队巡回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部队官兵心理学专业知识不足的缺陷。

2.2军人对心理健康知识的需求强烈。部分单位进行了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对海军某部302名官兵健康教育需求调查显示,72.5%官兵有心理卫生健康教育需求;海军后勤学院的450名来自部队基层单位的学员把心理咨询列为健康需求的首位。可见,基层官兵对心理健康教育较为重视。对部队官兵乐于接受的教育形式的调查显示,他们对健康教育活动的追求已趋于丰富多彩。因此,健康教育工作者要根据时间、地点、环境及对象的不同,不断改进传播健康教育的方法、手段、角度和形式,充分利用图片、模型、实物标本、幻灯、录像等形象直观的教具,有条件的单位还应广泛运用多媒体组织教学。这与健康教育实施原则是相符的。

2.3军人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军人心理健康教育是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精神医学等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军人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力,进而促进军人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发展,提高战斗力和应激能力。当前,军人心理健康教育正在全军各部队蓬勃开展,军人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得到广大官兵的认可和欢迎。但是,部队进行军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有的部队把军人心理健康教育当成一场运动,开始劲头很大,搞得热热闹闹,但坚持不了多久就销声匿迹了,结果难免使教育活动虎头蛇尾,效果欠佳;有的部队以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弄不清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区别与联系;还有的部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忽视了青年军人的心理特点,也没有考虑教育的形式与内容,结果广大官兵对心理健康教育不感兴趣,致使教育起不到实效。调查发现,72.1%的官兵认为军人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部队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骨干。

2.4军人心理健康教育骨干培训现状。在总部的支持下,2001年以来各军医大学开展了短期师旅医院兼职心理医师培训,培训了一批兼职心理医师,各大军区也自行培训了一些心理健康教育骨干,这批骨干在部队的心理工作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部队点多面广,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根本无法满足基层部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而且,几年的实践经验证明,通过这种以授课为主要培训方式进行的短期培训,无法满足部队实际工作的需要。调查发现,经过培训的心理健康教育骨干,回到部队后真正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并不多。这种现实使我们不得不反思当前军人心理健康教育骨干培训模式可能存在较大问题,需要探索新的培训模式。目前全军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模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参训人员见习、实习和实践机会很少,培训目标不明确,各个培训点的培训内容不统一,培训形式单一,加上培训时间短,参训人员较多,这样的培训实际上只是一个心理健康理论和知识的普及培训,参训人员学到的更多是感觉层面的理论知识,这样的知识很难与实践结合,无法达到应用的目标。很多参训人员回到部队,面对基层部队的实际情况,对军人心理健康教育仍然不知道从何下手,久而久之也就放弃了。因此,目前在部队开展军人健康教育的重要课题就是探索新的适合部队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骨干的培训模式。在此基础上选拔素质较好的骨干,到院校进行足够时间的系统学习和训练,掌握部队心理工作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技巧。这是部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必须先行。杨国愉、冯正直等在多年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军人心理健康教育骨干的整合培训模式的“一、二、三、四、五”模式,即一个目标:培训部队实用型心理工作骨干;两个关键:理论与实际结合,院校与部队相结合;三个阶段:军人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技能培训阶段、心理健康评估和干预培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技能应用实践阶段;四种途径:理论学习、实习操作、临床见习和部队实践;五项内容:心理健康的评估和心理档案建立,心理障碍的识别与诊断,军人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教育报刊,个别咨询与团体咨询。并将此培训模式初步应用于部队心理健康教育骨干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建议与展望

总政治部在《关于加强官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在加强现代化高科技建设的同时,要加强官兵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我军官兵不仅要有过硬的军事技能,同时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身体素质,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军人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学习、生活、工作和身心健康,也关系到全军“三化”建设,关系到国家安全问题。可见加强军人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在此提几点建议。

3.1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社会环境、军营环境对军人产生的压力日益增大,应激源不断增多,军人对心理卫生知识的需求显著提高。因此,军队健康教育内容应相应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比重,力求将有关问题讲深、讲透,特别要侧重于心理保健、调整心理状态的方法指导。

3.2突出心理训练。军人的心理素质不仅会影响到平时的训练与工作成绩,还会影响战时的部队战斗力,甚至影响到战争结局。所以,军队心理健康教育应突出心理训练内容。通过职业心理选拔,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训练中模拟高难度的战争条件,逐步稳定战士的训练情绪,并指导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等措施,可有效地培养他们英勇、机智、果敢的优良品质。

3.3将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仅针对战士,基层干部也应该认真学习心理卫生知识,真正掌握战士的心理活动规律及其在各种因素影响下的心理特点,在基层管理工作中,将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才能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导之以行,取得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

3.4编写适合部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军队系统应组织编写紧密结合官兵实际,满足官兵真正需求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和普及资料,真正把健康教育理论策略同军队实际相结合,形成一套实用的教育模式,制作出一批优秀的教材,基本做到因人施教。军队各级在此基础上组织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班,尽快培养出一批业务能力强的健康教育指导人员。1994年~1998年第23医院精神卫生中心以自编的《军人精神卫生保健常识》一书为教材,在全区范围内举办了7期精神疾病防治兼职医师培训班,1998年卫生部在全区范围内举办了4期精神疾病防治兼职医师培训班,分别培养出一批精神疾病防治骨干,对于缓解基层部队心理健康教育人员需求矛盾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焕林,孙剑,余海鹰,等.我国军人症状自评量表常模的建立及其结果分析[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9,32(1):38

[2]陈继军,武雪冰,刘清波.用SCL90、EPQ调查某部队神经症结果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8(1):112

[3]蔡丽萍,刘少壮,王琼.SCL90评价武警军人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8(1):89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总结范文9

近年来,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大,这种压力也慢慢的影响到高校中。随着种种压力的增大,在普通大学生中显现出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多,经常在报纸、网络媒体上出现某某高校一大学生自杀身亡的消息。心理健康是人们健康的一个重要部分[1],而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现今大学生必须去面对的一个重要部分,各种自我、偏激、孤僻、抑郁等现象正在不断的困扰着普通大学生的生活。体育舞蹈是目前世界上非常流行的舞蹈之一,它是一门融体育,音乐,美学,舞蹈为一体,以身体动作舞蹈化为基本内容,以双人或集体配合练习为主要运动形式的娱乐健身型体育运动项目[2]。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开设有体育舞蹈选修课供普通大学生进行学习,也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了这项运动。体育舞蹈作为具有社交功能的体育运动项目,能不能通过练习,起到促进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作用呢?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实验研究,并对相关结果进行分析,以期为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和参考。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以随机抽取的200名长江大学二年级学生(其中男生、女生)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体育统计网等文献资料库,收集和参阅有关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相关资料,作为本研究的基础。

2.2.2实验法

把200名学生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人。实验组进行一年的体育舞蹈课程的学习,对照组进行一年的普通体育课程的学习。在实验前后,分别对两组学生运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3]进行问卷调查,并根据调查所等的结果进行研究分析。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计分方法:总分即为90个项目的得分总和。该量表的临界点是160分,即被试的心理自评量表测试总分超过160分,说明被试者可能存在着某种心理问题。总均分,是问卷90个项目的平均分。如果因子得分超过2分则为认为是阳性,阳性项目总数超过43分,则说明被试可能存在心理问题,需要进一步的诊断[3]。

2.2.3数理统计法

将收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实验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1所示:表1结果显示,在所有被试的200名学生中,心理健康自评量表总分低于160分的学生为总人数的74%,总分超过160分的学生为26%。其中男生总分超过160分的学生占到受试男生的22.2%,占到受试总体的8%;女生总分超过160分的学生占到受试女生的28.1%,占到受试总体的18%。从这一测试结果来看,普通高校大学生总体的心理健康水平状况不容乐观,还有一些同学存在着心理健康的相关问题。我们把所分成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的总平均分和阳性项目数进行比较,其结果如表2所示:我们把实验前两组学生所测试的,心理健康自评量表中的各项目因子的平均分进行比较,其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本研究所随机抽取,并分成的两组学生的心理健康自评结果的总平均分、阳性项目数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从表3可以看出,所随机选取的两组学生,在实验前其(SCL-90)量表中的十个相关因子的平均分之间也不存在显著差异,两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程度相当。通过表2、表3可以看出,所选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在实验前处于一个相同的水平,能够满足本实验的需要;同时也从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和各心理健康因子等方面,客观的反映了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进行体育舞蹈教学训练前的心理健康状况水平。

3.2实验后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运用一年的时间,分别对其进行体育舞蹈教学训练和普通体育项目锻炼教学。再对所有学生运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进行相关心理健康指标的测试,其心理健康总体情况如表4所示:从表4可以看出,通过一年的教学实验后,受试学生心理健康自评量表的总分小于160分为186人,占到总人数的93%,多于实验前的148人。说明经过一年的教学实验后,这批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这并不能证明这些学生都是经过体育舞蹈教学训练后的结果,为了验证到底是由哪种教学训练进行了影响,我们再对两组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的总平均分和阳性项目数进行比较,其结果如表5所示:从表5可以看出,经过一年的教学实验后,通过体育舞蹈教学训练的实验组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的平均分为1.27,小于通过其他体育教学训练的对照组学生的总体平均1.84,且对两者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其P值<0.05。实验组的阳性项目数的平均分也低于对照组的平均分,且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的P值也<0.05。这些结果说明经过一年的教学实验,两组实验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的平均分和阳性项目数都具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要高于对照组学生。这也表明,通过一年体育舞蹈教学的训练,其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幅度要远远高于普通体育教学训练的学生。从表6可以看出,实验组学生心理健康自评量表中的各分项目因子的得分均值,都要低于对照组的学生,且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偏执、人际关系敏感等六个因子上,同对照组学生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通过体育舞蹈的教学实验,在这六个项目因子上,体育舞蹈教学训练的改善程度要远远高于经过普通的体育教学训练。在实验前,我们两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总体情况、阳性项目总数及各项目因子都不存在显著差异。我们通过一年的体育舞蹈教学实验干预后,实验组学生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的平均分和阳性项目数,都要高于对照组,同时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偏执、人际关系敏感等六个因子上的得分,也存在显著差异。这都表明通过体育舞蹈教学能够提高普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普通大学生通过一年教学实验后,经过体育舞蹈教学训练的实验组学生所测(SCL-90)的心理健康水平总分、总平均分和阳性项目数都要低于实验前所测结果。同时这些数据都要低于经过其他体育项目锻炼的对照组学生,说明体育舞蹈教学与传统的体育项目教学相比较,更有利于提高普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4.1.2体育舞蹈教学实验组学生,实验后(SCL-90)量表的10个项目因子的得分均低于实验前,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偏执、人际关系敏感等六个因子明显低于实验前所测数据,说明经过体育舞蹈的教学,能够促进大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提高普通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也能帮助普通大学生消除焦虑、克服其自卑心理,增强其自信心。4.1.3体育舞蹈是一种有益于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体育项目,通过体育舞蹈教学训练,并结合相应的心理引导,能有效地提高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正确发展。

4.2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