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融合通信集锦9篇

时间:2022-03-30 08:09:22

融合通信

融合通信范文1

>> 浅析“4G时代”媒体融合的技术架构 4G时代的曙光 4G时代的“天罗地网” 4G时代的服务畅想 4G时代的无线创业 三网融合遇上4G时代 4G时代通信企业营销策略初探 后4G时代通信市场机会在哪? 4G时代的融合宽带网络发展趋势分析 浅谈4G时代移动通信运营商的客户关系管理 基于4G时代的通信传输技术研究 4G通信时代的LTE技术发展情况探讨 4G时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创新发展研究 4G时代高职院校移动通信专业的教学改革 浅析4G通信技术的安全通信 4G时代来了!? 4G时代来临 融合通信的未来 对4G移动通信技术的探讨 4G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张平. 移动泛在融合的通信业务发展趋势[J].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08(1): 1-5.

[3] 孙金华. 融合通信――运营商的绝地反击[EB/OL]. (2014-

11-10). .

[5] 李勇辉,吕光旭,符刚,等. 电信运营商RCS部署建议[J]. 邮电设计技术, 2013(4): 1-5.

[6] 财神. 解读:2015年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EB/OL]. (2015-01-17). http:///p/15481.

[7] 林其玲. 短信“升级”PK微信电信运营商拥抱融合通信[EB/OL]. (2014-03-18). http://.cn/site951/txpd/2014-03-18/726534.shtml.

[8] 徐兆吉,刘晓宇,张政. 电信运营商关于企业级融合通信技术创新的策略要素分析[J]. 电信科学, 2014(3): 120-126.

融合通信范文2

信息产业部的“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为我们回答了这个问题,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概念更加广泛和实用的“下一代网络”:它已经不再局限于NGN、软交换这样的技术体系,而是将语音、数字、视频的融合以及家庭网络和企业网络融入其中,从根本上做到了技术研发与业务研发的相辅相成、产品创新与产业化的紧密结合。

软交换作为IP网中担当呼叫控制功能的设备和系统,是下一代网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其本身并不能构成特别的整体组网技术机制和网络体系构架。下一代网中数据业务的提供和控制、MPLS/VPN业务、VOD业务、视频广播业务、多媒体游戏都是基于智能的IP网并由IP网上的其他服务器来承载和控制的。只有与IP网接入、IP网传输、IP网QoS、IP网地址控制相配合,才能构成下一代网综合的电信业务。

正是基于以上思路,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信息产业部将重点放在了以IMS为核心的多媒体业务网技术、高性能多业务承载网技术和端到端网络QoS保障技术等在现阶段就可实现应用价值的技术上,并且将家庭网络和智能终端作为发展主要方向之一,充分体现了产业链平衡发展的思路。

下面是“十一五”发展规划中规定的十项数据通信领域技术,他们将描绘出更加清晰的下一代网络的蓝图。

高性能多业务承载网技术

在ITU-T定义的下一代网络的基本特征中,多业务(包括语音与数据、固定与移动、点到点与广播的汇聚)是一项重要的指标,但是怎样保证承载网能够更好的承载多种业务?IP技术首当其冲成为改造、完善的焦点。

传统的电信网络基于电路交换技术,只能满足语音业务的需要。但是随着用户对数据、视频,甚至多媒体业务需求的增加,传统的TDM网络早已不堪重负。而IP技术的优势和精髓却逐渐显现出来―――低廉的成本和开放、灵活的业务模式使其成为融合的多业务的最佳承载网。

但是与传统电信网相比,目前IP网的可用性、可管理性和安全性都较差,影响网络可用性的关键技术有路由快速收敛技术、快速重路由技术(FRR)、软硬件在线升级技术、协议平稳重启技术和设备自身的可靠性技术等,另外还依赖于底层传送网络的可用性。高性能多业务承载网技术的首要任务就是完善现有的网络结构和路由架构,并且引入全网MPLS,从根本上改变IP网的承载能力。

以IMS为核心的多媒体业务网

软交换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大规模现场应用经验,特别是互操作、实时业务的QoS保障、安全性、网络的统一管理和维护操作等。其次,软交换在业务和应用上还很薄弱,特别是多媒体业务支持方面较弱,受部分嵌套式业务的影响,其API接口功能还受一定限制,影响了第三方的业务实现和集成效率。

在软交换即将进入规模商用的同时,3GPP开发的IP多媒体子系统(IMS)标准开始受到全球的关注。这是一种IP多媒体核心网络体系架构,基于SIP会话的通用平台,适于IP为基础的多媒体和电话核心网,是一种适用于所有接入和业务(VoIP、数据和多媒体等)的统一网络体系架构。但是,源于移动领域的IMS在处理固网和移动网融合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IMS和软交换将以互通方式长期共存。从长远看,则IMS将可能最终替代软交换,成为统一的融合平台。

以IPv6为基础的下一代互联网

IPv4地址可能在2010年左右全部耗尽。此外,IPv4在应用限制、管理灵活性、安全性方面的内在缺陷也越来越不能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互联网逐渐转向以IPv6为基础的下一代互联网是不可避免的大趋势。

采用IPv6从根本上解决了IPv4存在的地址限制,并能够更加有效地支持移动IP,它给业务实现和网络运营管理带来的好处是革命性的:第一,地址空间从32bit扩展到128bit,完全消除了互联网地址壁垒造成的网络壁垒和通信壁垒;第二,I6避免了动态地址分配和网络地址转换(NAT)的使用;第三,IPv6协议内置移动IPv6协议,可以使移动终端在不改变自身IP地址的前提下实现在不同接入媒质之间的自由移动,为3G、WLAN、WiMAX等的无缝使用创造了条件;第四,IPv6协议通过一系列的自动发现和自动配置功能,简化了网络节点的管理和维护;第五,采用IPv6后可以开发很多新的热点应用。

但IPv6的实际网络推进速度还很慢:一方面是IPv4通过采用NAT等措施尚能应付5年左右的地址需求;另一方面,IP地址方式与上层协议和网络的运作方式关系紧密,实现IPv4向IPv6升级,几乎涉及网上所有设备和应用,耗时费力,存在较大的风险。

端到端网络QoS保障技术

目前的互联网是一个“尽力而为”的网络,没有严格的QoS概念和机制。而下一代网络需要有可运营的QoS机制,这就要求网络具备业务质量保证和业务质量控制两个方面的能力。

所谓端到端的QoS,就是指网络运营商保证用户的数据在整个网络的传送过程中(从源端到目的端)得到所需要的QoS服务。这实际体现的是一种网络能力,即在网络上,针对各种应用的不同需求,为其提供不同的服务质量。

衡量QoS的基本要素包括:带宽/吞吐量―――网络的两个节点之间特定应用业务流的平均速率。时延―――数据包在网络的两个节点之间传送的平均往返时间。抖动,时延的变化。丢包率―――传输过程中丢失报文的百分比,用来衡量网络正确转发用户数据的能力。可用性―――网络可以为用户提供服务时间的百分比。

QoS业务相关的关键技术包括质量保证、质量控制、QoS管理、QoS业务标识和防盗。质量保证主要是适度轻载、DiffServ和流量工程(TE)相结合、尽量简单化地实现。网络质量控制是网络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轻载网络上如何实现网络层差分业务的关键。

下一代网络应该具备针对不同包类型、应用类型和业务类型,实现可人为配置的丢包比例和丢包方式、包乱序控制和包延时控制。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可控的差分服务,同时打击非法应用和非法运营。

家庭联网技术

家庭网络最终将把家庭中的几乎所有消费电子设备都连在一起。它首先需要有一个出口与外部的互联网相连。现有的家庭宽带连接技术包括DSL、以太网、光纤到户、有线电缆等。另外,电力线上网也可以为住宅提供宽带连接,该技术目前正处在积极发展之中。上述这几种方式都是有线的连接技术。未来,WiMax将可为住宅提供无线的宽带连接,从而让偏远住处的用户可以摆脱线缆的束缚。其次,是家庭设备内部的互连,主要用于传输数据和音视频。这方面可以利用的有线技术包括以太网、1394、USB等,可以利用的无线技术有WiFi、新兴的超宽带(UWB)等。

再次,是一些和终端设备与其他设备的连接,例如手机与PC的连接,鼠标、键盘、打印机与PC的连接等。这类应用往往使用低速率的无线技术,如红外、蓝牙、ZigBee以及一些专有的2.4GHz通信技术。

由于市场上存在如此多不同的连接技术,所以当制造商在设计一台数字家庭设备时首先要考虑选用哪种合适的传输技术。这取决于各种因素,如成本、速率、通信范围、功耗、安全性、共存问题等。

高清晰度数字音视频编码技术

国际上音视频编解码标准主要有两大系列:ISO/IECJTC1制定的MPEG系列标准;ITU针对多媒体通信制定的H.26x系列视频编码标准和G.7系列音频编码标准。目前音视频产业可以选择的信源编码标准有四个:MPEG-2、MPEG-4、MPEG-4AVC(简称AVC,也称JVT、H.264)、AVS。AVS编码效率比MPEG-2高2-3倍,与AVC相当,而且技术方案简洁,芯片实现复杂度低,达到了第二代标准的最高水平。2005年4月30日,AVS标准视频部分通过公示,在标准道路上迈出决定性一步。2006年2006年2月22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布通知:《信息技术先进音视频编码》第二部分视频于2006年3月1日起开始实施,AVS视频部分正式成为国家标准。AVS为我国构建“技术专利标准芯片与软件整机与系统制造数字媒体运营与文化产业”的产业链条提供了难得机遇。预计我国高清晰度/标准清晰度AVS解码芯片和编码芯片的需求量在未来十多面的时间内年均将达到4000多万片,该领域的自主研发意义重大。

数字接口和数字版权管理技术

对正在启动的我国数字电视来说,版权的管理将成为整个产业发展进程中一个无法忽视的重点。数字版权管理是涉及技术、商业、法律等多个层面的系统工程。版权保护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需要控制数字内容通过IEEE1394、USB接口等进行扩散;二需要对通过DVD、MP3、手机等家庭之间的数字内容传递进行管理和控制;三是禁止用户向互联网扩散数字内容。

如果采用诸如HDMI、AACS等技术,这样可能会做到对数字节目内容的版权保护,不过,中国终端制造企业要为采用这些外国的技术而支付较高的专利费和测试费用。HDMI是目前世界数字电视行业普遍用于数字电视节目版权保护的数字接口技术。

数字电视传输方案

数字电视按照传输方式来划分有三类:第一类叫卫星数字电视,第二类是有线数字电视。第三类是地面数字电视。2006年8月30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中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将于2007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此后,相应生产和制造的现有非国标系统,将转换到国标系统上来。这意味中国数字电视产业链已被彻底打通,将对国内数字电视和机顶盒厂家产生极大推动。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能够支持产业化的芯片,芯片的可靠性、产量、价格等等,对于产业化非常重要。由复旦大学微电子研究院自主设计、由上海宏力半导体和中芯国际制造、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视一号”数字电视地面传输芯片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从系统设计、芯片设计到芯片制造、整机制造和应用的完整的数字电视产业链已经贯通。

数字电视接收机软件技术

数字电视接收机软件,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和标准。这对国内厂商来说或许也是机遇。美国“大联盟”ATSC提出DTV应用软件环境--DASE标准;欧洲DVB提出MHP标准。美国SUN公司提出基于Java2MicroEdition(消费电子、嵌入式系统)的JavaTVAPI标准。

融合通信范文3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有效推动科学技术的逐渐进步,电力信息技术和电力通信技术行业也在不断前进。通过电力信息和通信技术的有效结合能够促进电力行业的健康长远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也促使人们对于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传统电力系统管理系统已经不适合全新的电力的发展需求,通过不断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促进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电力信息;建立通信技术;融合

电力信息和通信技术的融合能够有效促进电网系统的安全运行,并且通过智能化管控系统帮助电力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电力信息和通信技术的融合能够促进电力企业发展,并且通过专业

融合能够促使网络技术在电网管理系统数据工作中的正常使用,保证了电网数据网络构架的有效建立,并且通过实践电力系统自动化管控[1]。增强电力企业通信技术和电力管控效率的大幅度提高,有效促进电力也得可持续性发展。

一、影响电力信息和电力通信技术的融合的因素

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于网络的需求和依赖程度在逐步提高,通过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不同行业未来的快速发展,电力企业也受到了网络技术的不断影响[2]。通过时间电力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融合才能够有效提升电力行业的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并且有效提高国内网络。在电力行业的发展过程中,电力通信技术也在不断完善自我,网络技术给予了电力企业员工更多的发展可能,并且通过将现代科技与网络技术的相互融合使用,能够有效促进电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在电力企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融合办法

(一)技术融合

从技术的方向考虑进行电力信息和电力通信技术的有效融合能够促进电力系统的科学发展,并且通过行业数据信息的的收集,能够有效完善现阶段的电力通信网络技术的不断发挥在那[3]。通过大数据系统的传输功能,能够有效跟随社会经济发展脚步,目前现有的网络会出现系统负荷,造成数据传输的安全隐患,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需要将数据作为运行基础,通过科学技术的信息和通讯信息技术的完美融合,促进了电力实业发展的未来价值。

1、网络核心层融合

在IP/MPLS专业技术基础上建立核心网络层融合,能够实现电力通信网络的安全性能提高,并为在网络核心技术的融合工作中能够扩大到延时管控领域,并且通过快速提升网络带宽使用率,通过电力环境中的配电网络延伸性特点进行有效开发,促进核心网络技术的系统拓展优势。

2、接入式融合

通过接入式融合能够通过接入网络的推广逐步应用能够促进我国现阶段网络发展全局观,并且通过网络技术的逐步推广有效完善专业接入技术的融合。通过科学监控中心和分控中新的快速融合促进了网络监控系统的安全融合,在介入网络信息电力通信技术汇总包括公共数据的环境基础中的多元化介入,促进电路网络系统的未来发展。

3、软交换技术融合

在软交换技术的双相融合过程中通过多个通信系统的了解改变传统软交换网络需要向IMS系统演变的基础构架[4]。软交换网络主要通过业务平面转换、传输平面转换、管控平面转换和接入平面转换四个方面,通过系统多个平面技术的结合,促使电力网络使用的可靠性,还能不断优化平面数据的出书端口,通过不同融合环节的技术传输数据和信息传输数据的业务量提高,完全改善介质中的传输复杂过程,有效推动电力网络技术一体化发展进程。

(二)制动管理的融合

1、调度监管体系

通过建立完善的、统一而得调度管理体系,能够有效保障电力企业的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融合,并且通过保障机房和企业的调度监管为独立部门,确保信息和通信技术融合后能完善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发展进行,并且统一进行调度体系的云计算技术。通过系统虚拟化运算融合,有效实行异地云计算的数据中心的建立,保障企业固定连接终端和移动连接重c在电力数据传输和专业技术的有效融合[5]。

2、建立正规化的双相融合操作机制

移位电力信息和电力通信技术的融合必须建立在企业所有基础工作业务之上,通过软交换网罗系统的不断演变有效促进企业的业务发展,并围绕在企业基础电力通信管理过程中制定科学管理机制,能够不断完善电力通信技术指标,并且积极推动电信安全维护技术的正常发展,通过不断强化专业技术的可行性方案能够促进企业正规化通信作业现场管理能力,并且通过严格要求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有效提升通讯企业的服务质量。

结束语:

电力信息和电力通信技术的有效融合能够促进现代化信息通讯领域的有效构成,并且通过专业的技术方法,完成电力通信技术支撑,并且将现代化信息技术有效发挥到最大化,有效提高电力企业的专业服务型,并为促进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刘焱.探究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技术的融合问题[J].信息通信,2014(12):192-192,193.

[2]吴可香,席伟韬.浅谈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技术的融合[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7):1862.

[3]冯庆锋,周明明,吕长征等.试论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技术的融合[J].低碳世界,2016(30):28-29.

融合通信范文4

[关键词]电力信息;电力通信;技术;融合

中图分类号:TM73;TN915.8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9-0087-01

0 引言

电力系统作为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自改革开放以后,便是国家重点研究发展的对象。电力行业的进步不仅可以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以提升,而且还可以促进社会各个行业的迅速发展。所以,将电力信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行有效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成为了这个新兴时代的电力行业中研究的重点。电力信息和电力通信技术是互相融合、相辅相成的,这一现象使得传统的电力系统管理体系得以打破,进而制定更为高效稳定的电力系统管理体系,这对电力企业有着非常大的意义。因此,需不断完善发展电力通信信息化系统的各项技术,实现高自动化,高稳定性,以适应不断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建立数据网络,可以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进而建立更为安全可靠的电力网络,电力信息和电力通信技术的融合能够更为方便、快捷地对电力企业的业务进行管理及运用,从而保证电网系统的运行安全及服务质量。在工作环节较多、结构较为复杂且分布比较广泛的电力系统结构当中,可以较为有效地进行信息的实时传输,保证电力数据的真实、稳定。为了使供电系统的分布更为合理,电力企业离不开电力通信系统的辅助,因此,在现今的电网系统当中,电力通信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1 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技术融合的意义

要想做好电力系统的现代化建设工作,必须将电力信息和电力通信技术的融合工作做好,电力信息和电力通信技术的融合是电力行业发展的必定的趋向。二者的融合不仅可以落实电网的智能化管理,达到提高资源信息利用率的作用,使电力用户的满意度和电力企业人员的工作效率得以提升,而且还可以使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得以提升。电力通信技术和电力信息的融合可以促进电力网络系统的建立,为职员的工作提供技术支持,进而使员工的工作效率得到提升,电网企业的综合效益达到最大化。除此之外,二者的融合还可以改善传统的工作形式,使信息资源的共享更为及时有效,促进现阶段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使虚拟化的办公需求得以满足。

电力通信技术与电力信息的高效率融合,能够改善电子信息通信的资源配置,于此同时,二者的融合还可以使我们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得以实现,并与国家城镇化、现代化、信息化及市场化的发展状况相适应,从而实现经济发展的战略。电力通信技术与电力信息的有效融合,可以达到提高信息的利用率和降低电网管理成本的作用,从而使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以提升。电力企业想要在这个激烈的市场当中占有一定的位置,提升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是非常重要的,在电网企业运营当中,应当加强应用先进的技术,将网络结构进行简化,同时,还需要将企业运营成本降低。

2 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技术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2.1 有效的技术环境

随着多年的不断改革与创新,如今的电力行业已经拥有其独特的庞大技术网络。从技术方面来看,我国近年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并掌握了电力通信技术和电力信息的融合必须有的关键性技术。运用无源光网络技术、无线网络技术、光纤接入网技术、应用宽带网络技术及接入网技术,可以使网络结构的稳定性得以提升;同时,运用核心网技术,通过IP/MPLS技术能够使网络的资源配置得到改善。这些技术均能够替两者的融合提供必须的技术护盾;运用软交换系统能够让网络数据传输更为简便,与此同时,通信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会得到更为有效的提升;运用软交换技术可以为多个业务的操作提供支持,同时还能够使电力信息和电力通信技术的融合程度更高。电力通信技术如图1所示。

2.2 坚强的政策环境后盾

电力信息和电力通信技术的融合获得了国家政策上的强力支持。我国电网早在2006年就提出了SG186工程建设,以此作为工作的主要目标,主要目的在于实现数据资源和电力信息的共享。

3 电力信息和电力通信技术的融合策略

3.1 建立规范化操作机制

融合各项基础业务是融合电力通信技术和电力信息的基础。因此,在进行电力信息和电力通信技术的融合之前,必须先建立电力通信管理体系制度,同时,电力企业还应当完善与其有关的技术,规范电力通信运行的维护工作,将实际操作的可行性进行提升,确保施工现场更具可操作性,施工人员可以按操作规程进行更为严格的操作,电力系统的通信质量得到更好的提升。

3.2 合理利用现代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是智能电网的重要信息平台,合理利用现代地理信息系统,有助于提高电力企业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从而进一步实现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将地理信息系统运用到电力通信网络系统中,需要突破其本身的特点,不仅能准确无误的显示地形地貌,更需要具有行业应用功能,以满足电力市场的需求。

3.3 建立电力信息通信统一调度

为了使电力通信技术和电力信息高效融合,电力企业应该建立通信信息的有关调度部门,使调度部门和机房独立于其他部门,确保二者融合的全面性,信息管理平台对调度通信及信息实现统一的监督和管控,从而使信息资源的使用率得到提高。使用该项技术能够高效地传输电力信息,同时有关信息的监督和管控的结果会通过通信调度得到相应的反馈。除此之外,电力企业还应当不断完善电力系统的工作流程,保证对通信运行的状况进行实时的监督和测量,构建较为全面的信息监控系统,推进电力系统运行维护工作一体化,使工作人员能够实时掌握信息传输的情况,同时将这一信息进行反馈,进而实现通信系统运行统一调度的这一目标。

4 结束语

随着电力企业的迅速发展,电力通讯的运用也更为广泛、重要,该系统的广泛运用不仅可以起到加大电力信息和电力通信的融合程度,将该系统的稳定性和承受力进行有效的提高,而且还可以降低电力企业的成本,使电力企业的经营利润和发展效率得以提升。将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技术进行融合是非常重要的,做好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技术进行融合不仅可以使电力企业的服务品质得到更好的提高,而且还可以使电力企业的工作流程得到更好的完善。除此之外,做好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的融合还可以促进基础信息技术在电力通信技术中的融入。所以,做好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技术的融合工作是电力企业的重中之重。在以后的发展过程当中,二者的融合必将会为社会经济和电力企业的发展做出越来越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融合通信范文5

关键词:多媒体 通信 平台

一、多媒体融合通信与指挥调度

该系统涉及多种来源的多媒体资源,需要进行合理调度,多媒体融合通信与指挥调度解决方案旨在为行业用户提供跨越地域、空间、系统局限的一体化指挥调度系统,满足行业用户搭建“看得见、呼得通、拉得动”的扁平化综合指挥调度平台的业务需求,为领导科学指挥、快速决策提供丰富便利的多媒体资源。对行业信息化的深刻理解,在信息和通讯技术上持续创新,构筑开放共享、敏捷高效、安全可信的多媒体指挥调度方案,并通过与行业客户业务软件的深度集成,具备全面的综合指挥调度和作业能力,能够为行业客户提供共享的基础资源、开放的数据支撑平台、丰富的指挥调度应用、立体的安全保障及高效的通信服务保障。

(1)解决方案

(2)方案特点

1、开放的融合接入能力

在多媒体融合通信与指挥调度解决方案中,捷思锐利用自身技术优势,提供丰富的多媒体接入能力,融合办公电话、扩音广播、对讲系统、视频会议、网络监控、数据服务等多种关键业务,避免系统相互独立,无法兼容,多个用户终端不能无缝通信和统一调度。

2、实用的可视化调度能力

多媒体融合通信与指挥调度系统为客户提供实用的可视化指挥调度功能,为生产调度和应急处置提供语音呼叫、会议呼叫、广播呼叫、对讲呼叫、视频监控、视频转发、音视频联动、人员定位和调度等多媒体功能,为指挥调度提供现场音视频信息,指挥人员还可远程调度、控制视频监控的图像,完整实现了指挥调度的所有功能,如专向指挥、分组指挥、专向汇报、指挥转接、指挥协调、监视监听、图像调度、图像转发、指挥呼叫等;

3、丰富的移动调度能力

多媒体融合通信与指挥调度系统可基于3G/4G/WiFi/LTE无线网络提供丰富的移动通信调度功能,如基于智能终端的集群对讲、视频通话、视频实时回传、图片拍传、语音通话、GPS定位和离线地图调度等。

4、强大的平台备份手段

多媒体融合通信与指挥调度系统的核心平台支持HA双机热备、异地1+1热备等多种备份机制;核心服务器硬件支持电源备份机制(双直流、双交流、直流+交流可选),有效的保障系统的可靠运行。

5、开放的二次开发接口

多媒体融合通信与指挥调度系统可提供基于B/S和C/S架构的接口,用于和各种业务平台的对接开发,适用于各种架构的业务平台;同时可提供APP软件的调用接口,用于和其他APP业务软件的对接开发,满足行业客户的定制化需求。

二、多媒体通讯云调度解决方案

(1)方案概述

基于“云”的调度解决方案旨在为行业用户提供跨越地域、空间、系统局限的一体化指挥调度系统,满足行业用户搭建“看得见、呼得通、拉得动”的扁平化综合指挥调度平台的业务需求,为领导科学指挥、快速决策提供丰富便利的多媒体资源。“云”调度平台遵循NGN业务与控制分离、承载与接入分离的分层分块的体系结构,可以在业务应用层快速提供新的扩展业务,实现对业务的集中管理以及调度通信业务与其他诸如视频、会议、监控、监测系统的融合互通,实现对语音业务,视频监控、视频会议等视频业务的整合,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多业务的联动,如音视频联动调度、语音/视频/定位信息的联动调度等。

(2)解决方案

(3)方案特点

1)平台云部署、业务云处理

核心平台在云端部署(HA双机热备)、通信业务在云端处理、资源全网共享,使得业务更加丰富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前端只需要配置接入设备和调度终端。

2)录音录像数据云存储

在通讯系统保障的过程中,对调度指令等重要调度操作进行录音录像,完整的记录下调度台及调度通讯电话的通话记录,可以为日后的事故分析及日常管理提供原始数据,是调度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录音录像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实时数据,并且在长期的应用过程中积累下海量的数据,从而导致一系列存储和管理问题。云调度系统基于云调度平台和高速分组数据网络,有效的整合网络上独立的存储节点,在不增加新设备,不改变硬件物理位置的情况下,实现了录音文件的云端存储,解决了海量信息的存储和管理问题,充分保障了全网录音录像存储空间的有效利用和录音文件的安全,为电力调度通信部门查找事故责任、监督工作质量提供重要手段和依据。

3)多种备份机制

调度软交换设备的核心部件采用了1+1热备的方式,能有效的保证设备的可靠性,云调度平台服务器之间通过IP网络进行实时数据同步,保证业务迁移时,调度用户和调度指挥人员原有的数据、业务、使用习惯的一致性,提高系统的高稳定性和实现系统对故障的透明处理。

4)多业务子系统联动

融合技术是云调度平台基础框架的基石,云调度平台基于融合技术将多媒体资源进行抽象封装以供上层业务调用,因此云调度平台不仅仅可以实现多个厂家的调度软交换设备接入,还支持跨业务系统的资源调用,并通过平台内的业务子系统功能逻辑模块实现各个业务子系统资源的联动,提供集成的消息和统一协作能力。比如在云调度平台中融合视频监控系统,可以实现在调度台上查看视频监控画面和控制摄像机云台,以及实现音视频联动。

5)多级可视化指挥调度权限

云调度系统提供多级指挥调度权限的功能,可对调度成员范围、调度功能进行定制化的设置,为不同级别指挥员、不同区域分支机构提供灵活的指挥调度业务。

6)丰富的多媒体调度功能

云调度系统为客户提供实用的可视化指挥调度功能,为生产调度和应急处置提供语音呼叫、会议呼叫、广播呼叫、对讲呼叫、视频监控、视频转发、音视频联动、人员定位和调度等多媒体功能,为指挥调度提供现场音视频信息,指挥人员还可远程调度、控制视频监控的图像,完整实现了指挥调度的所有功能,如专向指挥、分组指挥、专向汇报、指挥转接、指挥协调、监视监听、图像调度、图像转发、指挥呼叫、指挥预告等。

参考文献:

[1]于珊珊,陈冬林,李伟,鄂雪妮.??基于SLA的云计算多数据中心任务调度算法[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4(03)

[2]王鹏,黄焱,李坤,郭又铭.云计算集群相空间负载均衡度优先调度算法研究[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4(05)

融合通信范文6

关键词: 军事通信网络; 民用通信网络; 网络融合; 集成模式; 叠加模式

中图分类号: TN915?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4)06?0015?04

0 引 言

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是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的重大发展战略,其本质就是要打破军民之间资源利用的界限,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和军队建设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作为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通信军民融合式发展就是要“搭”地方通信发展的快车发展我军通信事业,“借”地方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为部队提供服务。

在推进我军通信建设的进程中,如何利用民用通信网络的技术和资源,实现军民通信网络融合,是需要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技术的角度就军、民通信网络融合的模式问题进行探讨,并针对不同的模式提出可能的网络融合方案。

1 融合的概念

“融合”是几种不同事物合成一体,使其比单一事物更有价值或更具效能。网络融合,是指各种网络的技术、业务、市场、终端乃至管理制度和政策方面的融合,对于通信网络而言就是在技术上趋向一致,在网络层上互联互通,在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在应用层上使用统一的IP协议,在经营上互相竞争、互相合作,朝着提供多样化、多媒体化和个性化服务的同一目标发展。即打破传统的一种通信网络只提供一种业务的局面,构建统一的网络平台为语音、图像、数据、视频等提供承载,所有业务一律实现IP化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融合已成为一种发展的必然趋势。比如民用通信网中的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呈现出技术趋同,业务趋同,结构趋同的现象,从而使得“三网融合”成为大势所趋。“三网融合”将开拓出一个以IP为基础的新一代网络,进而逐步实现网络资源共享、互联互通和技术创新[1?2]。在军事通信领域,以网络为中心的信息化战争要求各类通信系统之间互联互通,对已建的通信系统按横向一体化标准进行信息化改造,实际上就是实现军事通信网的网络融合。军事通信网与民用通信网都是国家通信网的组成部分,在技术体制、发展方向、网际关系等方面具有一致性。单就技术体制而言,两种网络的网络结构、网络技术等都趋于一致,如体系构成上均可分为接入层、承载层、控制层和业务层,网络在技术上都实现了信号数字化、协议IP化和业务分组化,逐渐向IP协议的汇聚已成为下一步发展的共同趋向[3?5]。基于IP技术的网络的最大特点是网络的可分离性,网络融合正是建立在网络可分离的前提下,因而军、民通信网络在网络融合方面也具有一致性。

2 融合基础

目前有以下几项技术在军、民通信网络融合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数字技术、光通信技术、TCP/IP通信协议、密码技术和软交换技术[2,6?7]。数字技术借助一定的设备将图像、文字、声音、视频等各种信息编码成由二进制数字“0”,“1”组成的数据流在网络中进行传输和交换,数据在网络中都成为统一的0/1比特流。这一技术使得各类网络有了共同的语言。光通信技术的发展,为传送各种业务信息提供了必需的带宽和传输质量,光通信的发展使传输成本大幅度下降,使通信成本最终成为与传输距离几乎无关的事,因而在传输平台上具备了融合的技术条件。TCP/IP通信协议的最初目的就是实现异构系统的互连互通,TCP/IP通信协议的普遍采用,使得各种以IP为基础的业务都能在不同的网络上实现互通,屏蔽了下层具体的基础网络。而基于IP技术的网络最大特点是网络的可分离性,即业务与控制分离,控制与承载分离,这种分离使业务的多样性和综合性得以实现,并提供了一个开放的信息平台,使得无论何种终端、何种接入方式都可以共享同一承载网络。TCP/IP通信协议是实现网络融合的技术基础和前提。

密码技术是信息安全交换的基础,通过数据加密、消息摘要、数字签名及密钥交换等技术实现了数据机密性、数据完整性、不可否认性和用户身份真实性等安全机制,从而保证了网络环境中信息传输和交换的安全。密码技术是解决网络安全的核心技术,是实现所有安全服务的重要基础。密码技术可分为三类:对称密码、非对称密码和单向散列函数。

软交换的基本含义是将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传输层)中分离出来,通过软件实现原来交换机的控制接续和业务处理等功能,从而实现呼叫传输与呼叫控制的分离,为控制、交换和软件可编程功能建立分离的平面。软交换是网络呼叫与控制的核心,其核心思想是硬件软件化。软交换技术可以在基于各种不同技术、协议和设备的网络间提供无缝的互操作性,实现目标是在媒体设备和媒体网关的配合下,通过计算机软件编程的方式来实现对各种媒体流进行协议转换,并基于分组网络的架构实现各类网络的互连,以提供与电路交换机具有相同功能并便于业务增值和灵活伸缩的设备。

通信技术、密码技术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和军民两用性,其共用性、通用性、替代性的特点为军、民通信网络的融合提供了技术基础。

3 融合模式

通信网络的融合,根据网络的层次不同,可分为业务融合、控制融合、承载融合、终端融合四类,每种融合均有不同的融合方式。军事通信网与民用通信网的网络融合,也必须要解决是在哪个层次上的融合问题。综合考虑军事通信网与民用通信网的一致性与差异性,认为在承载层实现网络融合是现实可行的,即军、民通信网有一个统一的业务承载层。实现军事通信网和民用通信网在承载层的融合,从技术角度讲有以下两种融合模式。

3.1 集成模式

集成模式,也称技术集成模式,是指在原有民用通信网络的基础上,不添加任何硬件设备,通过综合运用密码技术、通信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实现安全服务,从而使不安全的民用通信网能够传输军事信息的一种融合模式。模式图如图1所示。

LAN1,LAN2为军网中的两个安全的局域网,在民用不安全网络中通过综合运用密码技术、通信技术等多种手段实现安全服务,就可以利用不安全网络来传输军事秘密信息。

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有:

(1) 原有民用通信网络结构不变。集成模式中,对原有的民用通信网络不改变拓扑结构,不添加任何硬件设备,只对网络进行技术改造,或进行简单的软件配置。

(2) 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为了在不安全的民用通信网络中安全、可靠地传输军事信息,必须实现网络的安全服务,包括认证服务、数据机密、数据完整、访问控制服务、不可否认。网络安全中的绝大多数安全服务和安全机制都是建立在密码技术基础之上的,通过现代密码学方法对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和解密可实现网络安全的目标要求,一个或多个安全机制的运用与实现便构成一种安全策略。

3.2 叠加模式

叠加模式,是指依托现有民用通信网络,通过军队自建配套专用通信设施、网络设备等,构建方便灵活、安全高效的传输环境,实现军、民通信网络融合的一种模式。模式图如图2所示。

图中LAN1、LAN2为军网中的两个安全的局域网,AAA为认证、授权、计费服务器,R为路由器,KDC为密钥分发中心。通过在民用不安全网络中军队自建配套专用通信设备,实现在不安全网络环境中传输军事秘密信息的目的。

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有:

(1) 军队自建专用通信设备。由于军队和地方追求的效益目标不尽相同,完全由地方通信网保障军事通信存在一些技术和管理层面的问题:一是在网络控制上,民用网对用户提供平等服务,在突发事件引起网络拥塞时,难以保障军队指挥通信的顺畅;二是在保障范围上,民用网在边海防等偏远地区覆盖范围小,通信能力弱,对有些政治、军事敏感热点地区甚至存在覆盖盲区;三是军队利用民用网进行指挥通信,需要加装专用保密设备;四是在组织运用上,部队在遂行作战指挥、反恐维稳和抢险救灾等任务时,利用野战机动式通信系统,实现指挥调度功能,是军事通信的基本组织运用方式,现有的民用通信网难以提供相应的功能。叠加模式中,依托地方现有通信网,通过安装军队自建专用通信设备,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2) 军队用户实行独立管理。叠加模式中,依托民用通信网就是以民用通信网作为信息交换的传输层,而流程控制、认证授权、密钥分发等均通过军队自建专用通信设施提供,因而能够实现军队用户的独立管理。

技术集成模式中采取先进的密码技术、通信技术对原有民用通信网进行技术改造,配置简单高效,融合周期短,因此适用于在应急情况下采用该融合模式。叠加模式中军队自建配套专用通信设备,建设周期长,网络复杂,但融合后的网络可以为军队作战指挥、处突维稳、抢险救灾行动等提供保障并且可以与军队野战机动通信系统实现融合,因此可以成为网络融合的常态化模式。此模式的典型代表是军队CDMA移动通信系统[8?9]。

4 融合方案

按照以上两种融合模式,结合现有军、民通信网络实际情况,可以分别给出两种模式下可能的网络融合方案。

4.1 集成模式的网络融合方案

集成模式的网络融合方案如图3所示。

该融合方案的大致工作过程为:

首先在民用不安全网络上部署一台或多台服务器,这些服务器的IP地址要求是固定的,在这些服务器上部署安全策略管理服务器、IP地址解析服务器和认证服务器。安全管理员在认证服务器数据库中创建各个帐号信息以供用户登录身份认证,然后在安全策略服务器上制定安全策略,如建立多少个安全通信组,各个组的组密钥生成算法和分发协议,以及加密算法等,这些信息可以定义为组的安全联盟。节点用户可以在任何联入不安全网络的主机上登录认证服务器进行身份认证,如果认证成功,则在IP地址解析服务器中注册此用户的IP地址信息。然后认证服务器通过和安全策略服务器通信获取此用户的组联盟信息并发送给节点用户,以上与服务器的通信都要有机密性和完整性保护。当一个用户需要和组中的其他用户进行通信时,可以向IP地址解析服务器查询该用户的IP地址等信息,然后即可以和此用户进行通信,加密的算法和密钥都从组联盟中获取。

4.2 叠加模式的网络融合方案

叠加模式的网络融合方案如图4所示。

假设节点1中用户a要与节点3中的用户b进行秘密通信,首先由用户a在本地发起请求,民网本地AAA判断是军队用户,把鉴权请求报文发给军队自建的AAA,军队AAA对军队用户进行鉴权,把相应报文发回本地AAA,完成用户的接入。再由民网本地通信设备根据用户a的呼叫地址,建立到用户b的通信链路(b同样要由军队AAA进行鉴权)。然后由密钥分发中心KDC为本次通话分发密钥,加密采用一话一密方式。军队用户使用业务时,民网AAA将计费信息转发给军队AAA,在军队AAA中生成并保存计费话单用于结算。

5 结 语

本文在阐述网络融合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军、民通信网络融合的集成模式和叠加模式两种模式,并针对两种模式分别给出了融合的方案。对于如何利用民用通信网络的技术和资源,实现军民通信网络融合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瑞刚.三网技术演进与融合趋势[J].电视技术,2011,35(24):38?41.

[2] 胡瑜熙,郑毅.三网融合发展现状探讨[J].电讯技术,2008,48(5):12?16.

[3] 谢水珍.下一代网络NGN[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6(17):81?83.

[4] 卢美莲,程时端.网络融合的趋势分析和展望[J].中兴通讯技术,2007,13(1):10?13.

[5] 吴冰冰.“三网融合”技术的主要发展思路[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26):6364?6366.

[6] 冯登国,徐静.网络安全原理与技术[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7] 张冬辰,周吉.军事通信:信息化战争的神经系统[M].2版.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融合通信范文7

【关键词】多网融合 通信工程 应用 优势 不足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网络技术逐渐被广泛的应用于多个领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多网融合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通讯技术也随之应运而生,并迅速依靠其自身的优势在通信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多网融合技术不仅对通信工程起到了良好促进作用,同时还加快了我国信息化发展的脚步,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一项重要的网络技术。

1 多网融合技术概述

多网融合是指在宽带网络的基础上,运用各种科学技术手段和方式将各个网络子系统与网络有机的结合起来防治和管理,统一传输信息,进行集中的数据分析和管理。

多网融合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主要是指两方面的应用:一方面,指通信工程的各个子系统在内容上对数据信息进行的融合和管理;另一方面,指子系统地址与插口接入的融合。这两种方式都可以对各个子系统网络进行统一、集中的管理,但只有将这两种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使用,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网融合,在通信工程领域应用中起到最佳效果。

2 多网融合在通信工程应用中的优势

多网融合技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不仅是由于其技术手段的先进性,更重要的是其在网络通信工程应用中的三大优势,在节约成本的同时还能保证经济效益,给多网融合技术也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在使用多网融合技术之前,一旦网络出现了故障,就必须分别对各个网络子系统进行测试和维修,对人力物力财力是一种很大的浪费。而多网融合技术即使出现了故障,也能准确的知道是哪个地方那个网络子系统出现了故障,在对其进行单独的检修,省时省力省钱。因此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多网融合在通信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日趋加重,进一步导致国家对多网融合技术更加重视。

2.1 提升功能

在多网融合形成统一、一体化的管理模式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促进各个子系统在基础事件上联动发展的重要性,改变了我国现阶段管理上的逐一分化和单一、片面的管理局面,带来了大规模通信工程应用中设置不同安防管理中心的新局面,大大提升了管理实施的效率。节省了投资的成本。

目前,随着我国通信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升,多网融合的趋势也越加明显,其优势不断显现。我们可以在通过分析工程的完成进度和用户的使用情况后,分批建立各个子系统,并逐渐完善,同时还可以及时修订错误,随时修正、完善系统,给开发商们减压,为智能系统的应用奠定坚实的根基,不用像之前那样提前建设,可以极大地节省成本,体现多网融合技术的在提升功能方面的优势。

2.2 增值服务

在当今社会中,人们普遍很看重各项业务的增值服务,这就要求通信工程也要具有一定的增值服务。和传统的网络技术模式相比,多网融合技术完全可以实现其既定的功能,不再需要增值服务。但在数字化系统层面,仍有很多增值服务管理方面的潜在优势可以进行开发应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发展和完善,技术人员也在不断地开发新功能、新应用为多网融合技术提供更多增值服务,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

2.3 经济效益

任何一样技术在应用时首先应该考虑到的是采用该技术的前期成本和经济效益是否合理。而多网融合技术之所以能在网络通信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与其所创造的经济效益是分不开的。一方面,多网融合技术是通过光纤传输实施的统一的、集中的分析和管理,可以有效节约设备和管理的成本;另一方面,在实施过程中不用按照过去那种传统的,复杂、繁琐的方式铺设,有效降低了建设的物资成本。通过调查研究显示,在通信工程中应用多网融合技术与从前传统模式相比较,能节约30%的成本投资费用。

3 多网融合在通信工程应用中的不足及其防治对策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多网融合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具有诸多优势,但是我们仍要能冷静看待分析其不足综合看待多网融合技术。由于多网融合技术要融入到电信运营的宽带网络中,因此存在一些安全上的隐患。而多网融合技术是将各个子系统集中起来进行统一管理的,各个系统之间的连接是非常紧密的,一旦一个细小环节出错,就有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瘫痪。同时,病毒的发作和值班人员进行无关操作都有可能对整个系统产生影响。

针对以上可能存在的问题,目前,在网络通信工程应用中主要采用防火墙和入侵检测漏洞扫描等技术。多年来,这些技术已经得到了很好的积累和沉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来防治黑客入侵和病毒危害,同时通过NTM网络终端安全系统保障网络终端系统的安全性。NTM系统与防火墙和入侵检测漏洞扫描等技术不同,不是通过防治病毒入侵、封锁病毒传播途径的方式,而是主动出击,因此安全性能更高。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制度下,多网融合技术以其高效率、低成本等方面的优势在网络通信工程应用中逐渐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和广泛的应用。随着其研发至今到不断完善的过程,多网融合在技术层面的优势正在不断显现,其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本文主要通过概况了多网融合技术在网络通信工程中提升功能、增值服务和经济效益方面的优势,进一步阐述多网融合技术的重要价值。但多网融合技术也不尽然是完美无缺的,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其具有安全性不高等方面的不足,急需技术人员尽早完善有针对性的解决,使多网融合技术能更好的为我国网络通信工程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杰安.多网融合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建材发展导向(下),2014,17(03):106-106.

[2]丛天雷.关于多网融合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电子制作,2014,22(03):292-292.

[3]孙晓辉.论多网融合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22):134-135.

[4]李颜萍.关于多网融合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信息技术,2015,18(12):168-168.

融合通信范文8

关键词:通信工程;多网融合;应用

Abstract: as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network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n all walks of life, has been fruitful. All kinds of network technology not onl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and at the same tim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ce, and have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this. Especially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itself is a very high technical content of the industry, in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ject construction process, need to network operators technology strong support. In China's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at present development status, has been a stable development trend, as a kind of new type of network technology, nets fusion technology in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in a wide range of applications. From research so far, has a lot of application advantages.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situ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nets fusion technology, and the application of network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more fusion technology scheme in the paper, mainly including its budget, applicability and technical advantage,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prospects are described.

Keywords: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Many nets fusion;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伴随着社会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速,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下,我国的经济建设也获得了有力的支持,同时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也已完善了发展目标,科技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目前,福布斯的“苹果”已经在全球普及,我们国家也加深了对通信工程中的智能化要求的了解。通信工程的发展趋势就是智能化,这与网络技术和计算机的支持是密不可分的,特别是近年来多网融合技术的发展,在通讯工程中的有着更加广泛的应用。本文作者根据多年来的工作经验,简要阐述了在通信工程中,多网融合技术所发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指出了在应用过程中的出现的一些缺陷,希望能对同行提供借鉴和帮助,对进一步促进通信工程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多网融合技术的概念

多网融合系统是指在宽带信息网中,将光纤作为基础的传输网络,将子系统包括管理和监控、安全防范等等网络控制直接接入,或在信息网中间接转入,以IP作为协议的基础,通过各种系统和技术的联合,实现数据的统一的分析和管理。换言之,就是通过管理合并各种子系统,对其进行融合,最终形成信息网的一体化管理模式。

相对于通信工程而言,应用多网融合技术的含义是:一是包含在通信工程的各种子系统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数据信息的管理和融合;二是实现了各种子系统的插口和地址的接入融合。具体指的是,我们只有将这两种形态和形式真正融合贯通,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网融合,达到一种最佳的效果,并实现IP协议的接入,对各种子系统的信息进行处理。

二、多网融合的应用价值

1、经济性

通信工程具有以下的特点,在对任何一个系统或技术进行应用之前,首先要分析它的经济效益。同理,在应用多网融合技术时,我们应该先对它的经济性进行分析。通过调查和实践,分析相关数据报告,得出结论。和其他通信工程方案相比,多网融合技术能够大大节约资金,具有极强的适用性和经济性。而其实现的重要手段是通过减少商业用地来实现的,因此具有其他通信工程技术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2、技术性

(1)提升功能

可形成一体化管理模式,也就是集成管理模式。能够有效的结合各个系统之间的操作,和传统方案相比,这种新的操作模式具有以下显著特点:可以将若干个安防中心集合中统一的一个,这样就可节省投资。采用多网融合技术网络化结构,并无要求安防管理中心的位置,所以既节约了成本,又节约了商业用地。我们可以根据使用进度和工程进度,分期建设智能化系统,而不需要一次到位,这样就可减轻开发商的资金压力;已经建成的宽带网络为通信行业的智能化系统的应用,打下了良好的根基。子系统的建设,只需在此基础上进行,不需要提前进行建设,这也恰恰体现了多网融合技术智能化的优越性。

(2)具有增值服务优势

和传统模式相比,在技术的增值服务这方面,多网融合技术子系统建设完成之后,已经不具备增值服务,但作为数字化系统,多网融合技术已经衍生出很多的增值业务,由于许多新功能的开发,已经实现了系统的完善,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3)具有维护优势

大量的实践研究结果表明,在住宅小区的智能化建设过程中,最难以维护的就是通信线路。如果在维护工作中融入多网融合技术,在电信网络中融入相关的子系统,将数字化作为基础的维护,就可真正提升多网融合技术的功能,具体体现在:由通信行业建设整个小区的物业监控网络,由开发商在建设之初支付一定代建费用,按照规定的时间,由物业公司支付维护费用。在建设期间,物业部门可以不必支付代建费,只需在每年补偿一笔使用费,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对电信机房的日常使用费用进行减免,来换取电信部门减免相应的使用费和维护费。

三、多网融合的安全性分析

任何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既存在的一定的优势,又有很多的缺陷和漏洞,分析多网融合技术,它的显著优势是成本低、效率高,但由于接入到电信运营的宽带网中,所以在安全性上存在一定隐患和缺陷。主要体现在若网路遭到黑客的攻击,会不会使系统处于瘫痪状态。多网融合技术是融合和合并通信工程各个子系统,所以如果某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则可能直接造成整个系统的瘫痪,这一点是最令人们担心的。如果病毒一旦发作,可能会直接影响到系统的正常运转。若值班人员值机时运营一些无关程序,也会对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

人们对网络边界采取保护的方式,主要是采用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机漏洞扫描等等,这些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同时也具有多年的使用经验,能够防止外来的入侵和攻击,同时采用NTM 这一网络终端的安全系统解决网络终端的保护问题。在设计方面,已经采取了主动防御的方式,不再采取对病毒进行查杀和对传统病毒的传播途径进行封堵的被动方式。针对木马病毒会攻击可执行程序这一特点。NTM运行的机理是根据人体免疫机体一样,必须要经过全面的检查,只有合格之后才能获得认证通行证,才允许在网络终端上运行。

结语: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技术,多网融合技术在通信工程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从研发至今,有着诸多的应用优势。针对目前的应用情况,本文详细介绍了多网融合技术,并对通信工程中应用多网融合技术方案进行了阐述,主要包括它的经济型、适用性及技术优势,指出在通信工程中,多网融合技术所发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希望能对同行提供借鉴和帮助,对进一步促进通信工程的发展提供参考价值。该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也存在着种种的技术上的缺陷,亟待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不断进行完善和摸索。

参考文献:

[1]邓顺光.通信行业网络工程设计一体化管理研究[J]. 科学之友.2010(12)

融合通信范文9

一、“三网融合”使现代通信业务发生融合性变革

“三网融合”是一种广义的、社会化的说法,在现阶段它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全世界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三网融合”是为了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形成适应性广、容易维护、费用低的高速宽带的多媒体基础平台。即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分别在向下一代电信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和演进过程中,网络的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都可以为用户提供打电话、上网和看电视等多种服务,其本质是未来的电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都可以承载多种信息化业务,创造出更多种融合业务,而不是三张网合成一张网,“三网融合”不能简单的理解成“三网合一”。“三网融合”是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快推进“三网融合”,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大举措,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任务,有利于迅速提高国家信息化水平,推动信息技术创新和应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的生产、生活服务需求,拉动国内消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更好地参与全球信息技术竞争,抢占未来信息技术制高点,确保国家网络信息安全;有利于创新宣传方式,促进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保障国家文化安全。“三网融合”后,民众可用电视遥控器打电话,在手机上看电视剧,随需选择网络和终端,只要拉一条线、或无线接入即完成通信、电视、上网等,传统电信话音、数据业务将逐渐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是更加高效、互动、融合、个性化的集语音、数据、流媒体视频为一体的融合性业务。

二、目前使用的通信行业统计制度和统计方法将很难适应“三网融合”时的统计需求

目前通信行业统计使用的统计报表制度现分为六大部分,分别为:通信业务量类、通信用户类、通信能力类、通信收入类、通信规模类和增值业务统计,共有统计指标400多个,统计数据来源于电信企业,调查分为月度、季度、年度,报表制度制定于1998年邮电政企分开时,虽然每年均有不同程度微调,但10多年间,虽然电信新技术、新业务发展日新月异、飞速向前,但是通信行业统计调查制度与业务发展相比,明显滞后,

转贴于

导致在某种程度上并不能真实的反映业务发展和通信能力现状。例如:10年来,电信资费水平大幅度下降,年均下降15%,尤其是2007年以来,各电信企业纷纷推出单向收费或准单向收费政策以来,消费者月度通信成本支出从2000年的月均300元下降为2010年的月均30—50元,但是在通信行业统计的“通信业务总量”的计算中,单位通信业务的计量价格仍然使用2000年的不变单价,使得电信业务总量虚增。再如:2000年以来,互联网飞速发展,互联网业务应用已经深入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行业统计对于互联网业务的统计却迟迟没有调整,上网用户按照专线数和业务收入进行折算,目前,辽宁互联网上网人数何止千万,手机上网用户更是迅猛增长,但按照目前的行业统计口径辽宁的互联网用户数仅为500多万,完全不能反映出互联网发展的客观现实。

三、紧跟“三网融合”业务特点,制定调整适合业务实际发展的通信行业统计调查制度和统计调查方法

通信行业统计、检查与分析工作的基本内容是通过设计统计制度、指标体系、统计调查方法,更好的调查了解通信业务、行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反映行业发展的基本特点,发现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有关领导决策做好事实支撑作用。针对目前通信行业统计制度不能适应业务发展、真实反映业务发展情况的现实,电信管理部门应当立即制定调整。

1.调整不变单价。根据目前市场电信平均资费水平,进行科学测算,制定出能够反映实际的不变单价标准,真实测算实际通信业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