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怎样培养教育孩子集锦9篇

时间:2022-11-16 12:38:00

怎样培养教育孩子

怎样培养教育孩子范文1

有一位母亲找我咨询,她问:“我的儿子从3岁起学习英语,他很感兴趣,5岁多就把小学课本学完了,现在学习中学课本。您认为我们应该怎样进一步培养他?”

她是在咨询,但口气里颇是有点兴奋。相信其他家长听了,也会觉得这个家长“教子有方”,这个孩子也特争气―要是我们自己的孩子学英语这么棒该多好!

我怎么回答她呢?

我反问这位母亲:“正常孩子6岁上小学,三年级开始学英语,那时候,您的孩子恐怕初中的英语已经读完了。老师这边从ABCD教起,那边您的孩子该干什么呢?他在课堂上的时间长期这么白白浪费,说不定就会产生些不良习惯。

“赶上开明的学校,开明的老师,能从实际出发,允许孩子不上课,学习其他内容;或者当科代表,给老师做小助手,强化已经学过的英语,锻炼做事能力。真能这样,对孩子的发展还是有利的;

“可万一不是这样,孩子的求知欲得不到满足,上课肯定没兴趣,免不了上课走神,玩东西,甚至给老师接下碴儿,老师肯定批评他。这一来,他的情绪会怎么样?他的整体发展会怎么样?

“再者,您重视了英语,孩子的其他基础素质您怎么培养,另外,孩子还有足够的玩的时间吗?”

听了我的问话,家长由兴奋变得茫然,一时说不出话。

其实,我并不反对教孩子学英语,而且年龄越小的确学得越快,问题是教什么,怎么教,如何把握适度。幼儿时期,教小学英语课本不一定是合适的方法。家长的如意算盘本来打的是:孩子超前学了,上小学再学一遍,能学得更好。可教育规律告诉我们,新鲜的内容才能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如果是“似曾相识”的已经炒过的“夹生饭”,孩子反而不感兴趣,不会好好学了。时间浪费了不说,可能还会带来不良的后果。

而且,玩儿是孩子的天性,玩儿也是学习,是很重要的学习,我们把它叫做“社会习得”,可以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如果我们只盯着知识学习,剥夺了孩子玩耍和做其他事情的时间,对孩子的发展是不利的。

所以,对于太多的家长过早地、片面地、超负荷地抓孩子的知识学习,我认为应该降降温,应该关注孩子打好全面的基础素质,这才是家庭教育真正的重点。

2002年我参加了教育部、全国妇联、团中央联合组织的“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报告团”,在演讲中提出了一个现时有关人才的公式:

怎样培养教育孩子范文2

【关键词】家庭教育;习惯;意志品质

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庭教育越来越被重视。这应该说是一件好事。但我们在看到好的一面的同时,更要看到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在和很多家长的接触中——特别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的家长的接触中,感受到他们一方面急于去教育孩子,想尽快尽早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同时常常又苦于“教子无方”,由于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往往教而无效,有时甚至是适得其反。其实我们有的孩子学习成绩之所以不好,问题并不在学习的本身,而是因为沾染了不良习惯和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质。而习惯和道德品质培养教育的主阵地是在家庭,鉴于很多家长不了解、意识不到习惯和道德品质在孩子学习中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我有责任和义务与家长谈谈家庭教育,尽管我的这方面的知识也是十分有限的。

作为家长,要明确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同之处,不要把家庭教育等同于学校教育。在我看来,学校教育在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的时候,相对侧重的是文化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教育;而家庭教育的重点则应放在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与道德品质上。特别是在培养孩子的好的习惯方面(既养成教育),家庭教育有其独到功能,是任何其他的教育都无法取代的。

一、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哪些习惯是好习惯呢,例如按时作息、做事不拖拉、爱运动、爱学习、爱思考、爱劳动、讲卫生、乐于助人、团结协作、文明礼貌等等都是好习惯。不要小看这些,这是一个人成才不可缺少的因素。一个好的习惯,一个坏的习惯,造就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生。那么好的习惯怎么去培养呢?(这里我要强调的是,习惯是培养的,只靠教育是形不成良好习惯的。)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家长就要有意识的、潜移默化地去对孩子施加影响,如浴春风般地去教育,在时间的沉淀下,以形成孩子的良好习惯。很小,是个什么时间概念呢?就是从孩子来到世间开始,从我们第一次触摸他,我们就在对他施加影响。好的习惯是在我们克服坏的毛病之后形成的,所以好习惯的养成是要我们付出代价的。当孩子有了意识和思想时,我们就要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并通过长时间的监督,逐渐使之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在监督孩子的时候,家长必须给孩子做出榜样,家长是靠行动去教育孩子的,这就是中国人常讲的“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如果家长只是给孩子讲道理,而不能身体力行的话,想要培养孩子有个好习惯,那比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还要难。我经常碰到有的学生家长责怪自己的孩子:怎么就改不掉坏毛病,我都不知和他说过多少次了,他就是改不掉。于是我就对这些家长说,孩子的好习惯是你们培养的,在你们的身上也一定有这样的好习惯;要想叫孩子改掉坏毛病,不妨从自己开始。孩子是自己的镜子。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教育

品德教育的范围很广,诚实守信、谦让关爱、孝悌敬长、是非廉耻、同情仗义、坚韧勇敢等都属于道德品质的范畴。好的品德不但对孩子成人重要,也是其成才必不可缺的要素。

那么我们怎样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品德教育应从哪儿着手呢?古人说得好“为难于易,为大于细”。对于孩子品德教育,家长应身体力行,从小处着手。例如我们教育孩子要讲诚信,首先我们自己就要讲诚信,言必行,行必果。特别是和孩子说过的话一点要兑现,实在兑现不了的也和孩子讲明原因,不能不了了之,给孩子一个“承诺过的话是可以不要兑现”的印象。如果孩子有这样的印象,他以后也就会讲假话,开始可能只是以为好玩,渐渐地就把诚信的品德丢失了。曾子杀彘教子的故事,讲的就是家长在孩子面前说话一定要兑现的道理。你今天拿一句假话来哄孩子,孩子学会之后,他也拿假话去哄别人;等到上学时,他就会拿假话来哄你,以逃脱因不做作业、成绩不好你对他的惩罚。到那时你可能会骂孩子不讲诚信,但根源在哪呢?我们做家长的应当深思啊!

很多情况下要搞好学习,意志品质比智商更重要。现在一般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几代人宠着一个孩子,生怕孩子受半点委屈。我真为这样的孩子将来的意志品质担心,一个缺少耐心和毅力的人想要搞好学习是不可想象的。我们常常用十年寒窗、悬梁刺股来形容学习的艰难,用“衣带渐宽终不悔”来表述搞好学习所要的决心,你能希望一个吃不得一点苦的孩子能搞好学习?正是因为有的孩子缺少吃苦耐劳意志品质,等到上学时,怕吃亏,没耐性,上课时坐不住板凳、心飞天外;做作业时潦草马虎、心不在焉。这样的孩子学习搞不好,缺的不是智商,缺的是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

在品德教育上,我们很多家长说起来很重视,但在实际教育时有很多误区。就拿“谦让”教育来说,我们都认为谦让是人应具有的好品质,但到我们教育孩子时,总是教育孩子别吃人亏。有时孩子在外面与小朋友打闹,要是沾点光,有的家长心里可能是美滋滋的;要是吃点亏,那就怒不可遏,非得亲自出马讨个公平不可。“孔融让梨”的故事,我不知道有几位家长给孩子讲过,但我亲耳听到有位父亲给他的孩子说,在外一定要“横”点,不然吃亏。而更令我惴惴不安的是,现在有不少孩子没有是非观、缺乏廉耻感。他们以自己是为是,以自己非为非,正因此,他们不知何为廉、何为耻。这些问题表现在孩子身上,而根源无不与家长有关。每一位想要教育好孩子,使孩子有一个美好未来的父母,首先要检点自己的言行,端正自己的品行,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品德教育不是仅说说而已,它要家长昭示榜样,并要求孩子学着去做。

我们现在有很多家长不惜成本地在为孩子选择学校,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人生的起跑线不在学校,而在家庭,教孩子起跑的就是家长。如果起跑的时候,你就把方向领错了,即使将来跑得再快,也很难达到人生的目标。

学校的教育是要全面的教育。但家庭教育是学校所无法替代的,就像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无法替代的一样,只是它们在时段上和侧重点上各有不同而已。我所强调的是,家庭教育重在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培养上。和大家谈家庭教育,除了要尽我教师职责之外,还希望这错位的教育尽早得到复位,使家长少花冤枉钱,使学校的教育的效力得到提高。

怎样培养教育孩子范文3

【关键词】播种;爱心;榜样;分享;互助友爱

见到这样一件事:一位朋友给她三岁的孩子买了饼干,孩子把所有的饼干都拿在了自己手里,怎么也不肯给妈妈尝一口,朋友故意咬了一口孩子手里的饼干,结果孩子大发脾气,非要她妈妈把饼干吐出来,朋友伤感地说:“你看,这孩子真没良心,我对他那么好,什么都依着他,有点好吃的都给他留着,可他一点都不体贴大人,长大了真不知道会怎样。”

这位朋友的感叹确实令人深思,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将所有的爱集于一身,却舍不得对别人付出一点点爱?

其实,孩子不是天生就缺乏爱心,善良和同情是孩子的天性,一个孩子有没有爱心关键在于成人正确的引导和培养。然而仔细观我们的周围,成人对孩子的爱心教育并不尽如人意,回想一下自己在这一方面对孩子的教育也比较欠缺。我的女儿蓉蓉,今年四岁多了,在我的眼中,女儿聪明、可爱、活泼。女儿特别爱我,依恋我,闲暇时,常常依偎在我的身边。记得有一天女儿在我身边,边玩边吃蛋糕,看她吃的那么香,我就逗她:“蓉蓉,给妈妈吃点蛋糕。”正准备咬下一口的女儿立即将蛋糕转了一个弯,把蛋糕凑到了我的嘴边,可我没有吃,只是用嘴碰了一下,然后夸:“蓉蓉真乖!”女儿便又独自吃着蛋糕。这虽是一件小事,但细细想起来,我的处理有些不当。我不忍心吃掉女儿递过来的蛋糕,是因为我爱女儿,女儿将自己喜欢的东西给我,是因为女儿爱我,不同的是女儿拥有了我的爱,而我却没有接受女儿的爱,也许就在这充满爱的拒绝中,我遏制了孩子爱的萌动,久而久之,就会扼杀孩子爱的天性。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生活在爱的海洋里,习惯被人宠爱,却不知道怎样去爱别人。有的家长认为,现在就一个孩子,自己再苦再累也要让孩子吃好的、穿好的、玩好的,决不让孩子受一点点委屈,图的就是让孩子快乐幸福。有的家长认为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多学点知识,在聪明才智上超过别人,至于其它方面,用不着怎么教;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小时候任性一点很正常,等他长大了自然就会懂事的;有的家长甚至把孩子的任性、自私、霸道,认为是孩子的聪明、好玩,而加以纵容,就是这一次次地纵容,便将孩子幼小纯净的心灵,一步步朝自私的方向牵引。我们真的不能责怪孩子不懂得去爱别人,因为我们没有告诉孩子在接受爱的同时,还要去爱别人。

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什么比爱和善良更重要。孩子的爱心不是靠强行灌输而在一夜之间培养出来的,也不是用溺爱换来的,而是通过熏陶、教育而逐渐形成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是孩子最直接的爱心播种者,应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培养孩子的爱心。

首先,培养孩子的爱心从爱护玩具和动植物开始。对孩子的爱心教育可以从周围细小的事情做起。对于孩子来说,身边那些大大小小的毛绒玩具,布娃娃就像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孩子生活中最亲近、最自然的伙伴。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引导孩子用和善的态度对待这些玩具伙伴,和它们做朋友。教师还要引导孩子去亲近周围的一草一木,去关注大自然的每一个生命,看看花儿什么时候开放,鸟儿怎样鸣叫,鼓励孩子给花浇水,给动物喂食……,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关心爱护别人。

其次,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孩子常常模仿教师的行为。所以教师在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的同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再次,通过班级中的分享活动,进一步培养孩子的爱心。教师要经常鼓励孩子与别人分享好吃好玩的东西,对别人说一些关心体贴的话,同情并帮助有困难的人。经常教育幼儿要尊重长辈,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从中品尝到做好事而带来的快乐。

怎样培养教育孩子范文4

我家老大小时候也游过泳,上过50—200多元一节不等的亲子课程,四个月起就采用杜曼教学法进行数学、文字、图片训练。作为一个全职妈妈,没指望这些课程或训练能提高孩子什么,只是带着调研及实验的心态在做所有的事。后来想想,既然是个全职工作就应该做得有模有样,于是看了大量关于幼儿教育的国内外专业书刊,对于早教的理论与实践有了自己的一点思考。

0—3岁幼儿教育是教育什么?

1。 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2。 充分培养孩子的探索能力、学习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充分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

4。 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5。 充分锻炼孩子的体能。

那么这些教育应该由谁、用什么样的方法提供?

1。 孩子的生活行为习惯包括:独立睡觉能力,健康饮食习惯,游戏结束收拾房间等只能由父母来培养,这些好的行为习惯都会让孩子受益终身。

2。 探索能力、学习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孩子最重要的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也是需要父母给他们创造好的环境。好的环境是指:孩子游戏的环境很安全,安全的标准是孩子可以采用任意的方法进行探索而不会发生意外,环境中有简单的玩具,并且是孩子全程主导游戏的过程而不是父母指导。

3。 孩子的语言能力几乎是由父母跟孩子的交流多少决定的。

4。 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需要父母创造孩子与其他孩子接触的机会,同时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尽量不要参与孩子之间游戏的过程,让孩子们学会自己解决冲突和矛盾。

5。 体能的锻炼也是需要父母给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多提供户外活动的机会。

看出来了吧!早教的核心还是父母。让父母学会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如何跟孩子一起游戏,如何与孩子交流等其实是早教的关键。

美国早教专家认为,孩子早期教育中起核心作用的是父母及家庭,亲子培训课程只是一个辅助,不参加不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美国有些早教专家强调,孩子在3岁以前是大脑快速发育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最重要的是给孩子充分探索的机会,如果在这个阶段就让孩子开始识字,数数等反而会阻碍大脑的充分发育。孩子将来的发展不取决于3岁之前学会多少东西,而取决于3岁之前具备了什么样的能力。

为什么早教课程在中国那么泛滥?那么具有中国特色?我想一部分原因是父母的虚荣心在作怪,“邻居家孩子已经认识300个字了,我们家的才100个”“朋友家孩子已经会加减法了,我们这个还数不到10”;“别的孩子都去上亲子课程了,我们这个不去肯定不如他们了。”另一部分原因也是父母替孩子着急,竞争这么激烈,将来孩子混不好怎么办?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呀,能上的课程都上。父母们忽略了家庭本身教育的重要性,而开始盲信各种根本不是幼儿教育专家开设的早教课程。为人父母不易呀!

怎样培养教育孩子范文5

【关键词】小学低段;安全意识;自我防范

一、在系列活动中,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

鉴于孩子的年龄特点,在班级管理中通过活动方式,在活动中让孩子感悟、理解是一种不错的手段。笔者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活动来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

(一)主题活动

1.实例活动

在小学低段孩子的现实生活中不安全的因素时时存在,笔者关注小学低段孩子的日常生活,随时的抓住机会向小学低段孩子进行教育。如,发现小朋友在楼梯上奔跑、追逐的现象时能马上制止并告诉小学低段孩子这样做的危害性;带小学低段孩子过马路时告诉小学低段孩子注意来往的车辆,不要在马路上玩耍等等。另外还抓住平时的典型事例向小学低段孩子进行教育。因为典型事例发生在小学低段孩子生活周围,其人其事十分真实,对小学低段孩子触动很大。比上一堂自我保护教育活动印象更深。这种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教育就像滴水成河,有利于小学低段孩子自护能力的提高。如:有个小朋友在家里不小心手臂骨折了,抓住这个机会,我引导小学低段孩子进行了安全教育活动:讨论:这个小朋友为什么会受伤?小朋友在玩时应怎样做才不会受伤?小朋友、老师、爸爸、妈妈的心情怎样?我们应该怎样去安慰她?这样的事例,让受伤的小学低段孩子现身说法,把伤势展示在大家面前,让大家听听受伤的痛苦经历,从事情的后果中得到教育,懂得安全的重要,在提高小学低段孩子自我保护意识的同时,培养了孩子的爱心。

2.观看活动

我们尝试多媒体进课堂辅助教学,在实践中证明:多媒体课件的形象性、生动性、直观性可以很好地帮助小学低段孩子理解生活中的一些安全隐患。更能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充分调动孩子的各种感官,让小学低段孩子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我们自制多媒体课件,还有从其他网站上借鉴的有价值的课件。有“陌生人”“危险就在身边”“热闹的十字路口”“谁对谁错”等,当一个个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小故事从屏幕放出来时,注意力很集中,效果也不错。

3.编写活动

我们开展编写童谣等,来教育孩子。童谣简单直接,读起来琅琅上口,小学低段孩子一般都比较喜欢,家长和教师可将一些需要小学低段孩子知道的安全知识融入到童谣中,使小学低段孩子在诵读童谣中逐渐萌发自我保护的意识。

如:童谣《小警车》:小警车里坐警察,警察叔叔抓坏蛋。坏蛋来了不要怕,快打电话一一零,教给了小学低段孩子遇到坏人如何向警察求救的知识。又如:童谣《电老虎》:电老虎不让摸,摸它它生气,就要把人咬,远离电老虎,千万要记牢,让小学低段孩子明白了触摸电危险的常识。

(二)演练活动

1.角色表演

我们可以创设情境,用角色表演的方式来教育小学低段孩子。创设:爸爸妈妈外出时,你独自一人留在家,如果有人敲门怎么办?我们可以分几次讨论表演:

(1)讨论后表演:外面敲门的人说我是你的亲戚,那你开门吗?

结果:不能马上开门要问清楚到底是什么亲戚,在听听声音熟不熟悉,如果这个亲戚从来没有见过就不要开门。

(2)讨论后表演:如果他说是你爸爸的朋友,怎么办?那你要问清楚他的姓名,然后打电话给爸爸,确定是爸爸的朋友再开门。

(3)讨论后表演:如果有人说是给你家送东西来的,那你会开门吗?那你要问清楚是谁让你送来的,然后把情况告诉大人,在决定是否开门,或让他直接把东西放在外面不开门。

(4)如果有盗贼溜进来怎么办?先藏起来,等盗贼溜出去时报警,如被发现,不要轻易反抗,不要阻止盗贼拿走自家的东西。

最后师生总结:一个人在家要锁好大门;开灯后要拉上窗帘;不给陌生的人开门,不论他(她)说什么;陌生人打电话时不要让他知道你一个人在家,总之一个人在家不能随便给人开门。

2.专门演习

根据安全教育内容,对孩子进行专题的演习。如:邀请老师或其他人员(孩子不认识)担任骗子,引诱孩子,测试和锻炼孩子的防范意识。如果效果不好,可以进行多次演习。

二、在环境的创设中,培养小学低段孩子自我防范意识

著名教育家布罗菲、古德和内德勒为孩子环境创设设计提出了11个目标,其中有“能关注小学低段孩子的健康和安全”,“有积极的情绪氛围,促进小学低段孩子自信心发展”等。而关注小学低段孩子的健康和安全是首要的,安全的环境有利于减少事故的发生。因此,我们首先精心创设了相应的物质环境,对小学低段孩子进行生动、直观、形象而又综合性的教育。如:我们将教室中各个桌椅的边角套上安全角,带有尖的部位用软布包好,并剪贴一些大眼睛,请小学低段孩子找一找,活动室的哪些东西、哪些地方有危险,贴上大眼睛让大家都知道。有的小学低段孩子贴在了活动室的水杯架上;有的贴在电视机插座上上;有的贴在窗台上;有的贴在门上;有的贴在了洗手间的地上,这样在活动中可以时刻提醒着小学低段孩子注意安全。在活动角,我们还设立了专门安全角,墙上贴有安全图、110、120、119标记。在进行活动区活动时,通过游戏训练了小学低段孩子遇到困难如何救助的方法。其次,我们还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小学低段孩子,体谅和容忍小学低段孩子的所作所为甚至过失行为,给小学低段孩子以安全感和信任感。

三、在习惯的培养中,促进小学低段孩子自我保护能力的发展

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自我保护教育是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著名的学前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曾讲过:“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

首先,良好的生活行为的养成,能使小学低段孩子躲避伤害。例如,正确有序的穿衣服能保护身体,鞋带系得牢固可避免跌倒摔伤,吃饭不嘻笑打闹可避免气管进异物。走、跑时靠右行,可以避免与同伴的碰撞。

其次,遵守游戏规则,形成自护习惯。小学低段孩子的自我中心特点极为突出,玩得高兴时,常常忘记了要遵守规则和秩序,往往一拥而上,你推我挤,极易造成身体伤害。因而,在游戏活动中,注意培养小学低段孩子按秩序游戏,遵守游戏规则,也是使小学低段孩子获得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怎样培养教育孩子范文6

【关键词】健康情感 幼儿 注重 培养

怎么才能算是一个真正健康的人呢?我认为除了拥有健康的身体以外,还应该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而健康的心理又包括了健康情感和良好意志与对现实的态度特征。特别是三到六岁的孩子,他们的情感既细腻又脆弱。

婷婷是一个内向害羞的女孩子。当班里小朋友热火朝天地讲着自己的“十一”见闻时,她只是静静地在一旁听着;当小朋友们在大型玩具上开心地爬上爬下追逐嬉戏时,她静静地看着;当小朋友们拿出从家里带来的玩具交换时,她拿着她的玩具独自玩耍。因为内向、孤僻、不合群等原因,体会不到与人交往的乐趣。如果这个阶段没有接收到良好的情感培养,那么将影响她的一生。

为此在日常活动中我将孩子融入群体中,让热情开朗的孩子带领她玩耍,分组游戏,分工合作,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当需要帮助时,及时给予引导,有点滴进步时,及时给予鼓励,强化孩子的参与意识和群体意识,并及时表扬她的点滴进步。孩子渐渐的融入到集体中,体会到了与同伴交往的快乐。

像乐乐这样的小朋友在我们的身边还很多,我认为幼儿教育就是爱的教育,每一个幼儿都有他独立的价值,都有他得闪光点。他们都希望得到我们成人的认可,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看不到他们的闪光点,而盯着他的缺点不放。以前只要孩子犯错误或者调皮我都会批评他们,甚至惩罚他,结果使一些孩子疏远了我,认为老师不喜欢他,而且往往也收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后来,我改变的方式,做幼儿教师首先要爱孩子,爱本职工作,有了爱就一定有付出关心孩子的生活,孩子的心情怎样、天气变化了衣服穿的多少、孩子病了吗?怎么不愿动?等等都要关心。并在恰当的时候给予他鼓励以增强他的自信心。经验告诉我,只有对孩子怀着殷切的期望,才能使孩子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对于“调皮”的孩子,我们必须付出更多的爱心,冷静下来用一片真诚去对待他们,接近他们,尊重他们,信任他们,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很喜欢我”,从而在一种宽松、愉快、积极的心理气氛中找到自尊和自信。只有这样,才能给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从而正确的塑造他们健康情感的发展。

通过几年的工作,我总结出了几个塑造孩子健康情感的要诀。

1、教师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产生深远的影响。要培养孩子的健康情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才有可能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2、帮助幼儿控制自己的情绪

教师首先要让孩子懂得,哪些情绪是好的,哪些情绪是不好的。好的积极的情绪,如热情、欢乐、乐观、和善等易被社会接受的情绪,应让它自由地表现出来。不好的消极的情绪,如冷淡、抑郁、悲观、愤怒等不易被社会接受的情绪,要对它加以抑制和消除。

3、注意孩子情感的细微变化

教师要与孩子心灵沟通,做孩子的朋友。对于幼儿的要求,只要是合理的而且能给予满足的,家长应该尽量予以满足。不合理而且不能给予满足的,则要向幼儿说明为什么不能给予满足的道理。千万不能不关心幼儿的痛痒,也不能让孩子放任自流,更不能动辄训诉、打骂,压抑幼儿的情感流露。

4、为孩子创造人际交往的条件

班里或家里来了客人,教师和家长要主动热情的打招呼。幼儿耳濡目染,就会逐渐学会待人接物之道。使孩子增长见识,从而,使孩子在人际交往时变得落落大方。

5.让孩子抓住各种人际交往的机会

每天幼儿来园和离园的路上,都会接触到不同的人和事,所以家长要鼓励孩子多问路。带孩子上车,要让幼儿自己去买车票。孩子的同伴来家里玩时,要让幼儿当小主人,家长千万不要事事包办处处代替。当孩子有好的表现时,家长要积极予以支持,并且及时鼓励。

6.鼓励孩子参加各种集体活动

在集体活动中,让幼儿与同龄的小朋友一起生活,他们会互相教会怎样玩耍、怎样相处、怎样生活。教师和家长要欢迎孩子的小朋友上自己班中或家里来玩,也要鼓励他们到别的小朋友家里去玩。在幼儿与其他小朋友交往的过程中,成人要教育孩子互相信任。

长期以来,对幼儿的教育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道德的信条的灌输。实际上,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法制的不断完善,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我们应更多地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做一个今后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基本研究》

[2]赵安东,【教育第一线】的《家园共育促和谐》。

怎样培养教育孩子范文7

关键词:舞蹈培训;发掘潜能;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2-0107-01

少儿舞蹈教育作为美育的一个门类,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在21世纪,作为素质教育组成部分的少儿舞蹈教育应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定位于培养少儿的创造力――营造平等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孩子回归自然,引发他们的创造冲动,将孩子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接受为探索和发现,变技能技巧训练为潜能开发训练,变纯模仿为创造,那么舞蹈教学将不仅会受到更多孩子的欢迎,而且能够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开发孩子创造潜能,增强孩子的创造力,这对孩子人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学习舞蹈的要求越来越大了,特别是少儿。于是,各类舞蹈培训班以及私立舞蹈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使得舞蹈事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可是,传统的舞蹈教学过多倚重于动作模仿学习的接受学习方式,忽视了孩子发现学习的方式,这种偏向影响了孩子创造潜能的开发和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接受正规舞蹈教育后,本对舞蹈感兴趣的孩子逐渐害怕上舞蹈课,甚至在舞蹈课上失去原有的信心,以致不再对舞蹈感兴趣而放弃进一步的学习。深究原因:其一,现行的少儿舞蹈教育方法是“口传身教”,其主要表现为对动作的模仿,同时贯穿着强化式、强制式、封闭式训练,老师怎么说,学生就怎么做,“一招一式、一板一眼”,上行下效,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一个动作、一个组合。这种教育方法虽然是舞蹈教育的特殊性决定的,教育者也习惯将舞蹈作为一个固定要领灌输给学生。但殊不知这一切可能抑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自由发展,使他们渐渐地丧失了主动性而滋生了依赖性,不知不觉地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单一的模仿让孩子感到枯燥,尤其对于模仿能力和舞蹈条件较差的孩子来说,动作不及别人快,舞姿不够优美,容易使他们丧失对舞蹈的兴趣。其二,绝大多数家长急功近利,学习舞蹈就是为了锻炼形体、培养气质。当他们把孩子送往舞蹈培训班学习后,希望老师在训练中对他们的孩子严格要求,他们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基本功有没有长进,上过几次舞台。若孩子在这方面表现不佳,家长可能就认为孩子不行而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使孩子丧失学舞蹈的信心。可见过去的教育观和方法与当今的时代要求和素质教育要求已极不相称了。作为一名教师,更要进一步的认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切切实实的完成教学由“技能灌输”向“智能开发”的转换,解决好技术性与创造性的关系,积极地考虑如何在技术训练中开展创造性思维,在舞蹈教学中应改变一味传授、训练基本技能,充分发挥、发展少年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引导他们去探索、想象、创造。让孩子位于主体地位,并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造力的形成。只有这样,才能给我们的舞蹈教育事业带来春天的春风。

少儿舞蹈教育目标主要在于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舞蹈作为“艺术之母”,是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艺术之一。艺术的本质是创造,“没有创造艺术就不可能诞生和发展”。可见,培养创造性人才,开发学生的智能是艺术教育中最重要的课程。舞蹈是以人自身作为表现工具的艺术,对于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是得天独厚、无可替代的。它更是需要人的灵性、感知和智慧去创造生命的语言、思想的语言。我们需要从“纯粹艺术”教育中解脱出来,使学生在创造艺术形式和美的感觉过程中获得美感体验,艺术教育的最终目标并不是艺术活动的有形结果,而是唤起创造的热忱,帮助人们提高到一个更高的生活境界。通过舞蹈教育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以利于学生积极灵活地适应新世纪的社会变化。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舞蹈教育者们真正需要思考改变目前陈旧的、不合理的舞蹈教育观念,消除舞蹈教育的种种弊端,改革不适合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少儿舞蹈教育,将少儿舞蹈教育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如学习舞蹈《飞吧!尕依》,并不是为了一辈子找那种维吾尔舞蹈的韵律或是练习哈萨克族舞的动律。如果将身体降低为只会重复印出教师规定的模式,只是在跳、转、翻的数量上去接受重复劳动的指令,而不能把这种知识和技能灵活的应用于一种新的情况和要求,那么就失去了艺术的意义、失去了艺术的灵魂、失去了艺术赋予创造力的特征。因为“学习舞蹈的最高境界是创造”。由此可见,实施舞蹈艺术教育的目的,并不只是使学生了解、接受和表现舞蹈艺术,更重要的是培养对于舞蹈艺术的创造力能才。

在少儿舞蹈教育中进行创造力培养的具体方法:

营造平等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创造力必须在愉快的心情下、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促进者。教师应充分相信每个孩子都具有创造潜能,让他们学会表现自我,敢于表现自我。无论学生表现得怎样都应该给予鼓励,这种敢于表现的精神,最终将引发蕴藏在孩子们心灵深处的创造天性。

丰富的想象力是创造的源泉。首先,少年儿童的思维具体、形象,对所学动作的兴趣又常常决定了学习的效果以及今后的灵活运用,所以教少年儿童动作时要用形象的比喻。这样使少年儿童更能体会生动、形象的舞蹈动作的特点和领会其方法。尤其是在学习枯燥的基本步伐和复杂的基本动作时,必须用形象化的方法才能生动有趣,少年儿童才能乐于接受。有一次,在课堂上,我让学生表演“穿衣服照镜子”,孩子们的想象力很丰富,他们会联想到衣服很漂亮,心情很高兴,可是突然发现衣服上有污垢,然后脱下来自己洗;还有的会联想到穿上新衣服去郊游,在大自然中玩耍,和小伙伴们一同放风筝、玩游戏等等。他们在扮演自己的过程中,其实正在进行着创造。相信只要掌握了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积极的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表演欲望、创造灵感,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寓教于乐,促进创造力的培养。试想一个刚刚开始学习舞蹈的孩子对于学习舞蹈充满了幻想。他们天真、活泼,乐于表现,敢于想象,有着成为未来舞蹈家的梦想。但当他们一天到晚就只是接受艰苦的、长时间的、单一规范的基本动作训练时,他们会怎么想?我想:主观学习意识一定会开始由主动变为被动,思想上也会退缩和徘徊,这是必然的。而通过做游戏不但可以活跃教学过程中枯燥的气氛,更能集中孩子的思想、引起孩子的兴趣,在玩玩乐乐中使孩子们无意识的创作出具有舞蹈性的动作与姿态。

怎样培养教育孩子范文8

关键词:颜之推;家庭教育思想;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G40-092,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5-0001-02

“每个人都有做父母的权利,但并不见得都有做父母的资格。不是你是不是、而是你配不配的问题”。这意味着有的家长并不一定会是一个称职的家长。有做家长的权利,并不等于他有做家长的资格。现代社会要求各行业的从业人员要实现专业化,当教师的要有教师资格证、当律师的要有律师资格证、当医生的要有医师资格证。那么,当家长的是否也应该进行“岗前”培训和取得资格认证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家庭状况,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落实,目前我国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了出来。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著名的教育思想家颜之推曾撰写了《颜氏家训》一书。在《颜氏家训》中,他根据自己对子女进行教育的实践,全面而深刻地阐述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问题。这本书中所蕴涵的丰富的家庭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是当代家长必读的关于家庭教育的教科书。

一、家庭教育要及早起步,重在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颜之推认为,幼年时期是人生奠基的重要阶段,也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所以父母对孩子要及早施教。他说:“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这就是说,孩子幼小时,他们对好坏善恶没有分辨能力,家长必须对之及时加以引导,错过这个良好时机的话,那会成为非常令人懊悔的事情。他还指出,“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否则,等到“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家庭教育不仅要及早起步,而且对孩子的言行举止要严加管教,否则就不利于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西方有谚语讲,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决定一个人的性格,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可见,行为习惯养成在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教育的普及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代家长普遍认识到了对孩子及早施教的意义和价值,有些家长甚至认识到了胎教的价值。但与此同时,也有些家长却忽视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有的甚至采取放任的态度,致使孩子沾染上了不良的习惯,以致后来难以矫正,以致有的孩子后来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给家庭带来了极大的伤痛。因此,对于家长来讲,必须树立及早施教的观念,重视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尤其要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教育孩子要寓严于慈,不能因宠失教

颜之推认为,教育孩子时一定要坚持寓严于慈的原则。“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虽然家长爱护孩子是天性使然,但做父母的还是要做到既威严而又慈祥,如此子女才会因敬畏、谨慎而产生孝心。反之,孩子就会养成任性和骄横的习性,就会对父母没有应有的敬畏。而且,家长对孩子应当罚则罚,当奖则奖,切忌“宜诫反奖,应诃反笑”。他还指出,家长都是不愿意鞭打或斥责孩子的,但如果不对孩子严加管教的话,也不会把孩子教育成人。他把孩子的不良习性比做疾病,对疾病必须采用吃药或针灸的办法来医治。这给当代家长的启示是。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一定要做到严慈相济,越是对孩子抱有一颗慈爱的心,就越是要严格要求。现在的家长往往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凡事都以孩子为中心,溺爱孩子的现象比较普遍。马卡连柯曾指出: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他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恰恰是送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溺爱孩子是现代家长的通病,尤其在独生子女家庭里,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小孩转,孩子最容易被宠坏。因此,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一定要坚持严慈相济的原则。此外。颜之推还指出,“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家长必须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孩子,如果按照自己的偏好对孩子采取区别对待的态度,对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是极为不利的。

三、要设法促成孩子的全面发展。促进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

在家庭教育目标方面,颜之推提出了“德艺双修”的观点。颜之推认为,人的道德修养应是居于首位的,所以他要求子女要遵守和践行以孝悌为中心的儒家的道德传统,同时还要学习包括书法、绘画、射箭、卜筮、算术、医学、音乐、博弈和投壶等技艺。颜之推还特别强调对农业知识的学习,要求子女要知晓“稼穑之艰难”。颜之推的关于应该促成孩子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对我们当代的父母有重要启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概念的提出,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都十分重视孩子智力的开发和学业成绩的提高,但却忽视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即使让孩子学习一些技艺,也是为了给孩子在将来的在社会的竞争中增加一些筹码而已。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现在不少家长忽视孩子的道德修养和人格的完善。道德和人格是一个人成为人的根本,根本牢固了才会铸就其成功的人生。另外,现在的孩子的劳动能力在逐渐下降,有越来越多的孩子连自理的能力都不具备。这跟家长的教育也有直接的关系。现在许多家长都忽视对孩子进行劳动观念和劳动能力的教育,这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劳动的权利,会导致产生许多无自理能力的孩子。

四、要重视环境的教育作用,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

颜之推指出:“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这就是说,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因为他们的性情还未定型,因为他们的意志还比较薄弱,所以他们就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他又说:“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人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这就是说,孩子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活,在很大程度上会决定他们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因此,家长要为孩子选择和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与学习环境,这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基础。家长要充分考虑孩子就读学校的风气,要考虑与孩子交往的伙伴的品行如何以及社区人文环境的建设怎样等。另外,颜之推还指出:“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下者也,自先而行后者也。”这就是说,由于血缘关系的存在,所以家长的思想、观念和言行等均会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家长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要以身作则地为孩子树立起一个好的榜样来。马卡连柯也曾说过:“不要以为只有在你们同儿童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在进行教育,你们是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儿童。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讲话,怎样谈论别人,怎样欢乐和发愁,怎样对待朋友和敌人,怎样笑,怎样读报,这一切对儿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在,我们的许多家长也能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教育和影响作用,也重视为孩子创设一种良好的教育环境。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有些家长,由于他们自己的素质比较差,由于自己沾染有不良的习惯,所以他们就难起到对孩子来说是表率和榜样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家长必须加强自身的修养,必须在不断提升自身素养的过程中来提升家庭教育的效果。

五、要教育孩子珍惜时间,要使孩子确立起积极向上的人生信念

颜之推说:“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人生如四季,且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任务,所以只有珍惜时间,走好自己人生的每一步才能使自己有一个完满的人生。他还说:“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于瞑目而无见者也。”学习的最佳时期是人的幼年时期,即使到了老年也要学习。所以,学龄期间的孩子必须抓住这个学习的好时光潜心于学习,如此坚持就能焕发出自己生命的活力。另外,颜之推还认为,学习必须要有一种谦虚谨慎的心态,即使是读了数十卷的书,也还得继续努力,而不能夸夸其谈,不能自我张扬。受市场经济观念的影响,目前有些家长在教导孩子勤学方面总带有一定的功利色彩,常常以某种许诺为交换条件来引导孩子读书。这样做的结果是会使孩子认为学习是为了别人的,因而就不把学习当成是自己的事,就很难激发起他们努力学习的意识。有些家长还喜欢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相比较。如此比较,当拿自己的孩子的优点同别人的孩子的缺点相比时,孩子就会有一种优越感,就容易造成孩子骄傲自满的情绪,相反则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家长应该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对孩子加以积极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孩子树立起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信念。

六、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的能力

怎样培养教育孩子范文9

惯;重要性;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02—0025—01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提出:“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培养好的学习习惯的过程中家长该起怎样的作用就是本文要探讨的重点。

一、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研究资料表明,学生学习的好坏,80%与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位置。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的一个要点。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的重中之重,是教师教学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好的学习习惯不但能使小学生在学习上取得较好的成绩,使其终身受益,而且能使教师减轻教学负担,使家长省去为孩子学习不主动而产生烦恼等。从小养成的良好习惯、优良素质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要从低年级抓起,只有从入学起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家校结合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的学生要注重习惯的培养。尤其是新入学的孩子,更应该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利于为后继学习打好基础,为孩子的发展打好底色。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仅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家长、教师等多方面的力量联合起来,共同督促,发现并及时解决问题。

1.家长应以身作则,从小培养孩子爱学习的好习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十分重要。因此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至关重要。父母的亲子教育应走在孩子的心理发展的前面,所以父母应全身心地投入孩子的教育,不断学习,提升教育能力,方可赢得孩子的尊重和爱戴。

家长要诚心、细心、耐心、全心的对待孩子,在和孩子的相处过程中,首先要真诚地和孩子交心,得到孩子的认可,得到孩子信任,探到孩子内心深处。尽量对孩子全面了解,假如最了解孩子的不是他的父母,那家长就不是称职的家长。其次,要细心倾听孩子的每一句话,捕捉孩子每一个动作,发现孩子每一个动向。并且和孩子相处时,要认真考虑自己的言行,身教与言传并重。再次,小孩子玩性大、自制力差、易反复。教育孩子不是我们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所以一定要有耐心,静下心来坚持不懈。第四,用全身心的爱投入到孩子身上,多留点时间给孩子。需要强调的是在家庭里要时常营造一种学习的氛围,比如父母与孩子一起读读书,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长期坚持,孩子就会喜爱读书,爱上学习。

2.从入学开始,家长与老师配合共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如果说学校教育氛围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主导方面的话,那么家庭教育环境则是养成学生学习习惯的基础方面。有人可能认为,学生学习习惯主要靠学校、靠老师,家长对孩子的影响不大,因为学生的主要活动时间在学校。其实,这种看法是很不科学的。应该说,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上,学校和老师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的确很重要,但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从小学生的心理依赖、行为方式的定型等方面来说,家庭和家长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