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集锦9篇

时间:2022-08-16 07:05:29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范文1

语文是我国的母语也是重要的交流工具,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语文体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通过语文学习,学生能够不断探索真知,发挥个人才华。但是受到高考压力的影响,当前语文教学仍然存在着众多问题,部分教师对于教学理念没有革新,学生难以提起语文学习兴趣,这不仅阻碍了学生对于知识文化的探求,也抑制了国家的发展。所以,加强探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是极有必要的,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探讨如何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效率:

一、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现状

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教师能够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能够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促进学生的参与热情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进行经验交流不断地互相学习,不仅促使了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也大大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能力。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使得语文教学虽然有一定的发展和进步,但是在具体的教学改革中仍具有众多问题,严重阻碍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教学的进一步拓展与延伸。

二、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评价较为单一

教学评价决定着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以及学习自信心的养成,但是在部分学校中教师仍然采用单一的教学评价。只是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或者是学校的升学率,却忽视了学生的全面性评价,这也体现出教学评价的弊端。单一性评价制约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难以拓展个人优势。

(二)教师并未深入理解课程变革

教师对课文教材的理解与认识,能够引领学生的思维发展,但是部分教师对于课程变革没有正确的认识,导致理解层面趋于表面。虽然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堂应当突破原有的束缚,但是教师却仍然墨守成规,没有深入了解课程变革的重要性。

(三)教学模式单一

新课程标准要求应当改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但是,部分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认为只要提高学生的最终成绩便是优秀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对学生思维的拓展,教学模式单一,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单一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也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于语文学习只是敷衍应付,难以体味文章中的真谛。

三、改革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

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将眼光放宽不只局限于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而注重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思维发展,通过全面综合的评价,评判学生,鼓励学生多方面发展,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能够发散思维,提高学习效率。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应当重视公平公正。教师的评价,既要帮助学生改善学习中的不足之处,监督学生的语文学习也应当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加??对学生情感的引领。在评价过程中,应当进行交流式评价,小组成员与教师均可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是平等的引领同学们互相帮助,取长补短。

(二)构建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文化

语文来源于生活又反馈于生活,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构建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文化,通过教学内容改革,让学生了解到语文与生活间的重要关系。学生也能够深刻的理解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教师应当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构建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文化,在教学中贯彻新课程改革理念。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结合,增强学生的语言交流,熏陶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尊重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状况进行互动教学,使学生能够养成自主探究式、互相合作式的学习习惯。

(三)教师革新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必须改善原有的教学方式及理念,开展互动探究式学习。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限制了教师的教学理念也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与学生能够平等对话,开展互动探究式教学,教师创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加强对文学作品的研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思想,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实践教学,熏陶学生的道德品质。

开展高中语文教学,教师应当把握教材内容中的重点,安排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课堂上做到张弛有度。学生能够跟上课堂的学习节奏,老师也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学生与教师之间能够在课堂上互动交流,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四)学校增强师资力量

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教学,学校应当注重培养教师的人文素养以及教学水平。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的知识水平也应当不断提高。一说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大部分教师习惯将教材和教学大纲上的要求落实到课堂上进行灌输式教学,并未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更新,学生也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难以提高学习兴趣。所以学校应该对这部分教师进行强化培训,革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帮助教师深刻理解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重点含义。学校应该扩展师资队伍,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教师能够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范文2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作文教学;高中生

新课标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与传统教学形式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在传统的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的单一化,使课堂教学变得乏味、无趣,这样不仅不能提高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质量,也使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地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很难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地起到引导的作用,让学生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与老师的交流仅仅在课堂。尽管这样,课堂上的交流,并不是很多,就更不用说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了,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仅过于单一,更使课堂教学的气氛变得枯燥、无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明灯、引导者。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功能,与学生进行课堂上的交流,同时也要进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课堂发言,使学生在交流和发言的过程中,综合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也有效地避免了传统教学形式带来的弊端。例如,老师利用当今的时事政治进行语文写作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小组形式,进行教学。但是,在划分的过程中,要按照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合理、科学地划分,同时老师也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与学生进行讨论,再进行写作。这样的教学不仅仅提高了教学质量,还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促进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学生处于高中时期,由于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所学习的科目也非常多,这样就导致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往往不受重视。在这样的情况下,逐渐在学生心理也会产生不好的影响,使学生认为高中语文作文并不是重要,不想浪费大量的时间在高中语文作文上。长此以往,就给高中语文的作文课堂教学带来一种消极的态度。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随时地保持一种良好的态度进行教学,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递一种不正确的态度。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激发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加强对学生的点评模式

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过程中,点评是提高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对点评模式给予高度的重视。学生在上交文章以后,老师应当进行一定的审阅,并在空白的地方写下该文章的不足和优点,并给予改进的意见。但是在点评的过程中,老师也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形式,尽量委婉一些,具有一定的艺术性、科学性,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接受批评的过程中,不至于产生厌烦心理,也有效地提高了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质量,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综上所述,本文对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表达能力,加强对学生的点评模式,这样不仅提高了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质量,还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也进一步地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进程,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家强.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3(14):201-202.

[2]孟庆华.新课程改革视角下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研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5(5):34-35,140.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范文3

目前,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工作中已经处于一种比较高级的阶段,然而,在新课标的影响下,高中语文在教学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如何在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来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方法的探索革新,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成为了每一位高中语文教师所要面对的首要任务。

一、新课程标准的概念与要求

(一)新课程标准的概念

所谓的新课程标准,指的是在传统的教育基础上,对于各大基础课程作出更加严格和规范的要求,促使教材的编排与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考试的出题规律等都能够在国家规定的情况下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要求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特别是在语文的教学实践中,必须确保学生的具备更加全面的听说读写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来进一步通过教学方法的革新,来实现对学生想象能力、创新能力、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确保学生能够在接受基础教育的同时,感受到一种更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使得课堂教学更具人性化。

二、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教学困境

(一)形成了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高中的语文课程中,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更要重视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促进学与用的有效结合,尤其是在信息化发展迅速的今天,学会获取信息与处理信息来有效的的分析和解决问题是每一位学生都该具备的基本能力,而高中阶段作为学生学习生涯中的重要阶段,更应该特别重视对这一能力的培养与引导,这对于高中语文的教学工作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二)教师不能良好的适应新课标

国家的教育部门之所以进行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更高的学习自信心。由于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能够及时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来对教学方式与教学任务进行全新的规划,这就造成了很多教师失去了驾驭课堂的能力,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且在高中阶段,教师与学生所要面对的还有来自高考的挑战与压力。

(三)传统教学方法受到冲击

在我国各大高中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所采用的更多还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对生的阅读理解与语言表达以及写作等综合能力的有效训练,并没有真正的对其进行人文精神的塑造与引导,而是更多的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文学知识的归纳与创作理论的传授,使得课堂内容通常是以老师讲为主、学生听为辅,教学方法单一陈旧,教学内容枯燥乏味,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其进一步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

三、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教学的优化途径

有效的语文教学,不仅仅能传授给学生相应的文学与语言等的专业知识,更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培养起更加深厚的理想人格与人文精神,确保学生在进行语文的了解与学习过程中,能够形成一种本民族所特有的人文气质,并将民族文化充分的体现在个人的精神面貌与言谈举止中,成为一个真正拥有中国文化的中国人。

(一)继续教学方式的优化创新

现阶段我国各大高中的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如何才能让语文教学更好的适应时展需要,实现学生语文素质的不断提高,是每一个语文老师所必须面对与深入探讨的重要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语文的教学时,必须根据相关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来实现教学方式的不断创新与改革,依据不同的问题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说在进行诗歌的讲解过程中,其最重要的教学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的理解与欣赏诗人在诗中所要表述的情感,而进行小说的教学活动时,则需要语文教师能够充分的帮助学生对故事中经典人物进行形象与性格分析,对小说中的人物命运进行有效把握。高中语文最主要的教学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能够更好的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二)注重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

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不仅仅局限于对基本的词汇、句段以及诗词等的学习和运用,还要求其能够充分的掌握我国的历史文化与风土人情,使其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来为语文学习的顺利开展鉴定基础。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加大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力度,提升学生的语言技能,仔细的分析学生的语文能力,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听说读写等的综合能力,积极的组织小组学习,营造出一种更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在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来进一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

(三)成立教学小组来实现统一教学

在进行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要及时的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将更加灵活多变的全新的教学方式运用到课堂中来,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良好的教学方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成立教学小组的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并能在相互学习中一起寻找问题并解决问题,实现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交流。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之间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找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弱项来对症下药,在努力发现自身缺陷的同时也要积极寻找学生在学习中所存在的不足,并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措施来对其进行解决,从而实现统一教学与整体成绩的提高。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范文4

一 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主要误区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实际上,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固守课本、课堂和学校,未能有效拓展语文教育的空间和渠道,实现语文与生活的对接,语文仍然处在“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状态。

1.语文教学存在“重讲解,轻阅读”的现象

在当今信息社会中,阅读是获取信息和更新知识的基本途径,必须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但是,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重讲解,轻阅读”的现象。这与时代的发展要求明显不符。在应试教育体制下,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往往只注意课后的复习阅读,而忽视课前的预习阅读,最终导致上课只能被动地接收,被动地“听”,完全依赖于教师的讲解灌输,无法做到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结果“读”了十几年的书,却仍然不会读书。

将有效的教学性阅读与自觉的专题研究性阅读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成为有发展前途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2.忽略语文基本功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在语文基本功和学习习惯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有一定的速度,要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等。短短几条看似简单,实则需要长时间慢慢培养。而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学生基本功不扎实,好习惯没养成,新课程标准的美好愿望就只能化为泡影。学生在基本功和学习惯上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书写潦草,错别字多。二是标点混乱,行段不分。三是作文功底薄弱,态度不端。从评判的角度来看,作文功底具体表现为立意准确、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思想深刻、感情真挚、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字迹工整。作文功底的薄弱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写作态度不端的现象。四是阅历贫乏,语言表达单调枯燥。从教学实际来看,学生的生活阅历还非常狭窄,基本停留在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导致生活内容和生活体验的贫乏,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仍停留在书本上,缺乏自己独特的认识和思考。

二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反思与对策

语文教学要打破僵化局面,必须认真分析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学的影响,采取一些应对措施,让各种新的理念和做法得以贯彻,取得实效。

1.走出“重讲解,轻阅读”怪圈,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阅读教学,教会学生怎样在阅读中获取信息,加以提炼、分析和综合来解决实际问题,已成为时展的必需。教学中必须讲求读法,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教学活动中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积极参与。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意教学性阅读与专题研究性阅读相结合。应强化课前的预习阅读,让学生熟悉新授课程的内容,消除听课的盲目性,从而做到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这也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深入理解、重点记忆、难点突破,提高课堂阅读和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也可有效地锻炼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证明,有了良好的、充分的预习阅读,可以将师生从满堂灌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也可让课后的复习阅读从低效进入高效,真正做到“温故而知新”。

2.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作为语文教师,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首先,反思现实的课堂教学。许多教师很少关注标点符号的学习,也很少会从标点符号入手来理解、体会文章的内容和表达。在写作教学中,标点符号又很难成为教学的重点,仅靠教师对学生写作中的问题进行浮光掠影式的点评是不够的,不仅要把标点符号当做一种知识,还要把它当做理解内容、体会感情的手段。

其次,在过去的语文教学中,分段、概括段意是不可或缺的内容。为了摆脱教学中繁琐分析的桎梏,避免忽视阅读体验的教学误区,语文课程标准中基本没有涉及“段落”这个概念,教学中也不再过多提倡划段分层,更多地强调整体把握和感知。阅读教学中段落层次的缺位,造成了学生写作中段落层次意识的淡化。

再次,要完善作文教学指导。作文教学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需要长期的训练和积累。在语文课改大潮中,作文教学理念确实更新了不少,更加注重对写作兴趣和信心的培养,而对写作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却仍然停留于过去的水平。由于作文教学周期长、投入多、要求高、见效慢的特点,大量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感水平,开阔学生的生活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加深其对整个社会的认识。这不仅是写好作文的必要准备,也是学好语文的基本条件。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范文5

高中语文教育难,之所以如此,其原因之一还在于对语文学科基本属性的论争。有学者称:把工具性作为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是导致语文学科人文价值、人文底蕴严重流失的根本原因,中学语文教学的种种问题一言以蔽之,是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变成一种应试训练。从这种意义上讲,这一切也是“应试教育”价值取向下语文教育浓厚的功利主义使然。如今,随着国务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实施,语文教育也迎来了它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这是语文教育改革的春天,而认真解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则是广大语文教育者的必修课。笔者以为,《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观点之一便是摈弃了语文的功利色彩,还之以“人文”的本来面目,高扬起了人文精神的旗帜。它明确地提出语文教育要在培养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那么.在语文课程改革中如何才能高扬人文精神的旗帜.实施好人文教育,则成了广大语文教师不容回避、也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学生预习,教师备课。备课过程中,教师根据大纲系统把握教材外,更要以身作则,熟练掌握教材的内容;相关的知识要充分学习。教学方案是教师对整个一课教学设计意图的体现。教学方案设计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一定要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与思想水平,符合学校现有的实际条件。这样设计出的教学方案才切合实际,才具有可操作性。

我们今天所说的张扬人文精神,就是要尊重人的尊严。一是人的生命尊严.包括精神尊严和灵魂尊严;二是人的生活尊严,包括人的精神自由愿望、个性舒展愿望、多元愿望。按照这一理解.在语文教育中.人的精神自由、情感自由、思想自由、言语自由,人的个性独立、生命舒展、灵魂生长,则成为非常重要的。诚然,语文教育要学习,但绝不是学习那些纯粹的无精神内涵的语言字码本身(事实上,那种纯粹的无实际价值意义的语言字码也不存在)。学习语言本质上就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人的独立的自我精神与人格,并在此过程中陶冶人的情感和情操,塑造一个有着独特的精神、情感、思想、个性,绝对不同于他人.而又与他人、与、与时代相互融洽的真正的自我。换句话说,语文教育就是人的教育,学语言也是学做人,语文教育的本质就是以语言树人!这正是语文教育的灵魂所在、魅力所在、价值所在。着名特级教师于漪在谈到对语文课程的认识时强调:“一定要改变对语文学科的陈旧看法,认为语文只是渎读、写写等技术性、技巧性的小事,对人的培养无足轻重。殊不知语言、思想、情感同时发生,语言这个交际工具不仅是文化的载体,而且还是意识、思维、心灵、人格的组成部分。”按照于漪老师的这个思路,具体到语文教育本身,其“人文精神’’教育实质上可分为两类:一是基于语言文字本身内容的人文教育・即语言文字动人的韵律、美妙的笔形、或朴素或华丽的辞采以及积淀于语言文字本身的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等;二是基于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如对祖国的忠诚、对自然的赞美、对人类的博爱、对他人的关心、对集体的热爱、对社会的责任、对父母的报答、对朋友的真诚、对爱情的真挚等等。事实上,语文教育所涵盖的内容还不止这些。唯其如此,这样的语文教育才是真正的“人文”教育

在理解人文教育内涵的同时,还必须深刻地认识到,我们所倡导的人文教育绝不是那种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内核的“伪圣化”、统一化、模式化的所谓的“人文教育”。于漪老师对此曾说过:“过去我们反对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提倡人文性。当然不能把语文课教成思想修养课、道德品质课或其他课等等,语文课就是语文课,须把握它的本质属性在语文知识教学、语文能力训练中贯彻人文精神,以培养学生,收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之功效。”一度时期,“工具性与思想性统一”的语文教育为“应试”而进行的近似于“技术化”的语文训练总是在消解着学生作为“人”的思想与情感,扼杀了学生作为鲜活个体的个性与精神,而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内核的“灌输式”教育由于它远离学生的内心需求,远离当今的社会生活.使学生对此有着强烈的排斥倾向。加之现代社会市场、商业文化大潮所带来的肤浅、飘浮甚至于颓废的社会人生意识对学生的影响,从而造成学生思想贫乏、情感苍白。这也有力地支撑了语文教育需要真正的“人文教育”这一新课程理念。

自主、探究”这四个字,对于一名教师来说并不陌生,这也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好方法。但是在语文教学中,要能够真正实现“自主探究”,老师们往往很难做到。在很多教师的心目中,只要自己所教的学科成绩优秀就可以了,往往却忽略了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高效课堂”不应该仅仅是指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增进,而且还应该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也就是说,高效的课堂要做到信息量大、思维含量高,情感培育要真正触及人格与灵魂。高效课堂是以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规范具体的教学目标为导向。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是高效课堂教学所遵循的理念。高效课堂教学就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爱学习”;促进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会学习”。 从新一轮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应还语文课程“人文性”的本来面目,高扬人文精神旗帜的观点出发,提出了语文必须深刻理解人文教育的基本内涵,充分利用和挖掘语文课程中的人文精神。凭借作品以及多元资源,让学生受到文学、文化、情感、思想等方面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语文教学一个最具权威性的基本观点是:语文学科是工具学科,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另一种观点则是片面强调性为其基本属性,抑或是强调“文”(工具性)、“道”(思想性)统一而把人文精神拒之于语文学科的门外。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范文6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高中英语 课文背诵 

我校已经实行新课程改革多年,在全体教师的努力下,英语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课文背诵不失为学生学习英语的一种好方法。 

一、课文背诵的作用 

1.可以锻炼学生的记忆力 

记忆力是智力的拐杖、是智慧之母。可以说,没有记忆,就没有学习,而记忆力的好坏,往往决定着学习能力的强弱。沃伦·巴菲特说过,记忆力好,不一定会让你成功,但记忆力不好,定会让你糊涂失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应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记忆力。 

2.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必须付出辛苦的劳动,不断积累各种相关知识,才能完成任务。就高中生学习英语而言,不管教师使用何种教育方式,学生都必须不断地积累单词、语法、句型、固定表达式等。 

在平时的教学中,每位教师都会向学生布置任务。用什么方法做好这些事情呢?笔者认为,用课文背诵法,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因为课文就是一种情境、一种生活、一种境界,当学生通过背诵课文来记忆知识时,自然会把所学知识融合起来,使它们相互之间产生联系,体会它们的用法,融会贯通,活学活用。 

3.可以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听、说、读、写、译是习得第二语言所形成的五种能力,它们的习得过程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准确性要求;二是速度性要求。背诵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同时能够综合使用脑、耳、口等功能,是英语学习的综合性方法之一。 

罗宾逊提倡SQ3R学习法,即观察—问题—阅读—背诵—复习。他认为,花在回忆和背诵上的时间,应多于花在阅读上的时间。语言习得是通过语言输入来完成的,所以教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为学生提供最佳语言输入上,以促进学生习得语言。 

背诵教学符合上述语言输入原理,通过背诵,学生不但可以巩固所学的语法知识,牢记常用的词汇和句型,而且还能学会用地道的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摆脱母语的负面影响,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最终提高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二、课文背诵的方法 

既然课文背诵有如此多的好处,那么英语教师应想方设法教给学生课文背诵的方法与技巧,使课文背诵发挥出最大作用。 

1.背诵材料要有选择性 

教师要精心选择背诵材料,让学生有选择地背诵精美短语及文章。至于什么时候背、怎样背诵才算有效,教师应根据需要和要求,把握好时机,进行合理取舍。 

每个人的最佳记忆时间都不同。一般来说,早晨和晚间是人们记忆的最好状态,学生可以选择这两个时间段,从而有效提高背诵效率。此外,在布置背诵课文任务时,教师应根据课文长短、难易程度等,强制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背诵任务,以提高背诵效率。 

2.课文背诵要熟读课文 

德国作家歌德说:“靠读以记,从耳、眼、口、手、心各方面起。”的确,只有充分调动视听器官,做到眼看、耳听、口说、手写、心记,才能增强记忆效果。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在背诵之前,学生必须深入理解课文大意,然后根据情节线索来背诵,这样才能做到有条不紊。课文背诵的方法与技巧还有很多,学生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提高背诵的效率。 

课文背诵是一种全面提高高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它与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相辅相成。因此,在进行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也不能放松课文背诵,而应在实施新课程时想办法发挥背诵的最大作用。在今后的教学中,笔者将继续研究如何把课文背诵灵活地运用于教学中,以便它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好、学活英语。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范文7

【关键词】语文;新课程;人文性

长期以来,我国课程管理的集权化倾向被日益强化,加之高考制度一统天下,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千校一面、千人一面,学校沦为文化沙漠,学校特色和学生个性非但得不到发扬,反而被日渐压抑。语文最后变成了“千夫指”,有说“误尽苍生是语文”,有说语文祸国殃民的。这些指责都暴露来自语文决策层在语文教学指导思想上的偏颇,以及一线教师在具体操作上的失误。语文教学到底要走向何方,是一个决定国家教育命运的重大问题。 新课标颁布力图改变这种教学现状,让语文这一科目能自如的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它提出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自此,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走上了语文舞台,这不仅仅是一种概念上的表述,在新课标中诸多方面都贯穿着这种思想。

第一,新课标的指导思想中明确的指出“高中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这充分的体现了重视人本身的发展,尊重每个人,重视人的个性差异,并尽可能为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

第二,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上明确的规定“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高中语文课程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根据课程目标,精选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需的语文素养;同时,必须顾及学生在原有基础、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增强课程的选择性,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第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

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终身教育、继续教育已逐渐成为国际公认的教育理念。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公民,不会自学,就不可能具有自我发展和创造的潜力。基于这一认识,新教材的着眼点不是教师的“教”,而是学生的“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材包括教科书和语文读本,课文分为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课文配有训练重点、提示、注释和练习,有的还有评点、批语等资料,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自学习惯,为日后的继续自修和自我发展打好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

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的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了个体的发现和探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受到压抑,学生成了知识的奴仆,只有顺从的接受知识的灌输,而无法去享受发现知识的乐趣。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自主学习可以使学生更明确学习的目标,可指定学习的进度,参与设计学习的目标,随着学习进程的深入,学生亦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外部情境的变化,不断调整所形成的计划,以使其尽可能适应自己的需要和特点。积极思考学习策略,学习的过程是自主的,而不是被动的,学习由过去的教师的指令变成自我的需求。

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团体中共同完成,在合作中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分工使他们明了自己的责任,合作使他们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在过程中认知,在过程中形成价值观。同时,学习的过程又是情感体验的过程。探究性学习通过学生独立自主的发现问题,资助探究,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这种学习方式体现了对人的尊重,把人看作是学习的主体,重视人的情感、体验、兴趣。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范文8

系统比较研究中美两国母语课程标准小学写作部分,有助于修订完善中国语文课程标准、改革创新中国小学母语写作课程并提高其实效。综合梳理我国这方面现有文献,对其作简要评述,并归纳出已有成果的特征、总结其存在的不足,对继续深化研究提出了具体思路。

关键词

中美;课程标准;小学;母语写作;比较研究

课程标准是课程改革的起点和核心,直接影响一般的课程设置与管理,直接影响课程的发展与变革以及课程实施的成效。高质量的写作课程标准对写作课程的编制、实施与评价等均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有关中美母语课程标准小学写作部分的比较研究尽管较少,但是仍有一些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研究成果。本文拟对这方面研究作一综述,以利于肯定成绩、发现不足,厘清思路、智性前行。

张承明的《中外语文教育比较研究》作为国内第一部较系统地进行母语教育比较研究的专著,主要研究母语教育的基础教育阶段,具体介绍时几乎都是中学母语教育的内容;写作方面,设有《中外作文教学比较》专章,从指导方式、独创性表达、训练起点等7个视角切入比较,大体上局限于教学方面,而课程方面内容基本上是空白。

专注于中外小学母语研究的专著,目前只有吴忠豪的《外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该书对英、法、美、俄、日、新加坡等国家关于母语教育规律的认识,以及母语课程的实践作了比较科学的研究。不过,写作仅是其中一部分,母语课程标准小学写作部分的比较研究较少,而且研究国外较多,反观国内较少,仍有较大的深化细化优化的空间。

从研究内容方面看,集中研究国外写作教学的,比较少。专著方面还是20年前李志强的《国外小学作文教学》。主要介绍美、苏、日、英、法、德、新加坡等国小学写作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写作原理、练习形式、测评手段等方面的成果。限于当时条件,相关资料不够丰富,存在的问题与教训分析介绍颇少,而且也没有以课程标准为整体比较对象。孙建龙主编的《小学写作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对我国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小学写作教学的改革、发展与研究状况等进行了比较系统的阐述,其中《国内外写作教学的实验与模式》专章具体例说作文分步训练等国内6种写作教学实验,简要介绍观察指导模式等4种国外写作教学指导模式,但是,内容单薄,范围较窄,没有涉及中美两国母语课程标准小学写作部分的比较研究。

张聪慧的论文《中美课程目标·写作目标部分比较》从写作课程目标的表述上、认识上两个维度分析了中美写作课程目标存在的差异。

康海燕、谢利民的论文《中美母语课程标准评价体系比较》从在呈现方式,结构、内容、表述方式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不同,比较了中美两国的母语课程标准评价体系。但没有具体分析母语课程标准小学写作部分的内容。

佟彦君的硕士学位论文《中美语文课程标准比较》对中美两国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进行比较。在借鉴两国语文课程成功的教育理念和经验的同时,也从两国语文教育的失败中吸取教训,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语文课程标准及改进语文教学。其中第三部分对比分析中美语文课程目标(内容)。主要从口语交际、阅读和写作目标三方面来进行对比,归纳其共同点与差异,并作进一步的分析。

王志凯的硕士学位论文《中外母语课程标准中写作目标的比较研究》,对中美母语课程标准涉及有限,而且比较对象仅限于写作目标。傅蔚的硕士学位论文《中美基于课程标准的写作评价比较研究》虽然具体比较了中美课程标准,但是只涉及课程标准中的写作评价比较,而且没有具体细分到小学。

董蓓菲主编的《全景搜索:美国语文课程、教材、教法、评价》涵盖美国母语教育诸多重要领域和重大问题,设有专章介绍美国语文课程标准,虽然涉及课程标准小学写作方面的内容,但是线条较粗,仍有继续细化研究的空间,更重要的是缺乏与中国母语教育的分析比较,以及由此而反观我国语文教育各方面现状,评析成绩、问题及建设性对策等缺乏深入、细致、系统的研究。

戴前伦的专著《中美语文教育比较研究》着重比较研究中美语文教育的主要内容:先宏观比较中美语文教育的理念,再微观比较中美语文教育的教材、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和听说教学;意在探究中美语文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方式和方法的异同及其原因,以提供我国语文教育改革的具体借鉴。没有具体论述中美两国母语课程标准写作部分的内容。

姜敏的《中美语文课程标准比较谈》通过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与美国国家、宾州和加州英语语言艺术标准中的相关条目及标准制定的对比,从课程标准的阅读内容、目标方面有待系统化补充,阶段目标制定与表述过于笼统,课外读物的范围过于狭窄,课程标准缺少一份规范概念的术语表四方面来综合探讨、评价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

孙婧的硕士学位论文《美国佐治亚州高中英语语言艺术课程标准与我国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比较研究》以美国佐治亚州语文课程标准和我国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为例,比较两者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语文教材、课程评价,目的在与分析两个课程标准的差异性。

张晓光的硕士学位论文《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基于中美比较的视角》对中美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历史发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进行全面研究,并比较中美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学习目标、学习主体、学习方式、学习评价方面的主要异同。

白玉波的硕士学位论文《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与美国(麻萨诸塞州)〈英语语言艺术课程标准纲要〉的比较》,该文从理念、结构、目标、策略和评价等五个方面对这两个课程标准作了分析比较,而写作仅仅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方帆的论文《中美语文课程标准的初步比较》就中国和美国旧金山高中的中国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要求作了简要比较,没有涉及写作部分。

许萍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小学五、六年级写作标准特点分析———兼与我国课程标准作比较》和王芳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小学三、四年级写作标准分析》比对分析了中国和美国加州母语课程标准小学写作部分的异同。

较为全面研讨、比较中美两国母语课程标准小学写作部分的论述,集中收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董蓓菲主编的《全景搜索美国语文课程、教材、教法、评价》、吴忠豪的《外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张聪慧的论文《中美课程目标·写作目标部分比较》、佟彦君的硕士学位论文《中美语文课程标准比较》、王志凯的硕士学位论文《中外母语课程标准中写作目标的比较研究》等著述中。

综上所述,我国语文教育界专门比较中美母语课程标准小学写作部分的文献并不多。综观已有研究成果,呈现如下特征:一是大都着眼于宏观比较,从教育政策、课程标准制定、教育理念层面比较的多,而且比较偏重现象的罗列、往往分析不够、现象背后的原因追索几乎都是点到即止、一语带过。二是所有的比较都没有涉及课程标准文本质量,而以标准之标准去衡量中美课程标准文本质量,更能从繁琐、芜杂的现象罗列中超,有助于深入探究那些隐匿于现象深处的本质和规律。

顺着这一思路前瞻,本研究领域需要进一步聚焦于中美母语课程标准小学写作部分,比较细致地比较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美国国家《英语语言艺术标准》,以及以加利福尼亚州英语课程标准为代表的地方母语课程标准,分析异同之所在,比较各自课程标准的文本质量,这样才能够为我国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小学母语写作课程的改革创新提供可资借鉴的建议。比较的目的不是比高低、论输赢,而是在比较的基础上分辨、选择和借鉴,从更新更广的视野加深对写作课程标准的内涵认识,更好地改进我国小学母语写作课程,增强其实效。

参考文献

[1]董蓓菲.全景搜索:美国语文课程、教材、教法、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3]吴忠豪.外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4]王芳.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小学三、四年级写作标准分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0(2·B).

[5]王志凯.中外母语课程标准中写作目标的比较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范文9

课程标准理念与设计思路的比较

美国语文课程标准开篇就强调,它是基于已有研究结论和证据而制订的,并将不断根据新的研究结论和证据修订课程标准。例如,针对如何根据不同年级确定写作体裁的分布问题,它参考了美国国家评估管理委员会于2007年提出的研究设计。[4]毫无疑问,我国语文课程标准是在大量调研基础之上制订和修订的,经过了许多专家、学者、教师的认真讨论和研究,但这些在课程标准中没有体现出来,没有具体说明该课程标准基于哪些相关的研究结论和证据,因而其实证性和严谨性还有待加强。在学科责任上,美国语文课程标准比我国语文课程标准更强调跨学科学习。美国语文课程标准认为,发展学生的读写能力是各门学科“共同分担的责任”。美国语文课程标准对此作了独特的设计:一是在学前班至5年级,此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不仅适用于语文学科,也适用于其他学科;二是从6年级至12年级,课程标准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语文学科的课程标准,另一部分是历史/社会研究、自然和技术学科的语文课程标准。大量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学会在各种各样的领域里有效地进行阅读、写作、听说和运用语言知识,才能在进入大学和就业后熟练地阅读和写作各种领域的、复杂的信息文本。[5]4显然,这一艰巨的任务仅依靠语文学科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各学科的教师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都担负着责任。相比较而言,我国语文课程标准虽然提出“跨学科学习”“跨领域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等概念,但由于它仅是针对语文学科的,没有开发出针对其他学科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学科合作上缺乏强有力的措施。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仅仅是语文学科和语文教师的责任,其他学科及其教师对此不承担责任。

课程目标与内容的比较

中美两国的语文课程标准均设计了课程的总体目标。美国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总体目标是:当学生在高中毕业时,具备适应升入大学深造和就业的读写能力,能够在国际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这个目标旨在帮助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明确语文学习的具体方向,从而帮助学生成功地为上大学和就业做好必要的准备。我国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总体目标一共有10个,这些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设计。相比较而言,我国语文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太多,不够凝练,缺乏一个统摄的目标。在学段和年级课程目标的设置上,美国语文课程标准划分得非常细致,我国语文课程标准相对粗略、笼统。美国语文课程标准采取学段“总体锚定标准”与年级具体标准相结合的形式,把语文课程的学习分为阅读、写作、听说、语言知识4大块,每块设立10条跨年级的“总体锚定标准”,然后按每个年级再细分出各个部分的10条具体标准,每条具体标准对应相同数字的“总体锚定标准”。整个课程标准主要由表格构成,条理分明,层次脉络清晰。在辨识上,每条标准可以用编码的形式来确认。例如,“6-12R3”表示6-12年级阅读部分的第3条“总体锚定标准”。我国语文课程标准虽然在总体上能够以条、纲的方式来陈述每个学段要达到的目标,但是划分得较为笼统,不够细致。例如,我们划分了四个学段,即1-2、3-4、5-6和7-9年级,这种划分过宽,只有学段目标,没有具体的年级课程目标。而且,各个学段课程目标之间的连贯性不足。例如,1-2年级的“识字与写字”部分列出了6个目标,但是到3-4年级该部分变成了5个目标,到5-6年级时只剩下4个目标。这显得课程目标的随意性较大,课程目标之间缺乏衔接和贯通。

中美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内容范围大致相同,但也存在明显的区别。美国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内容包括阅读、写作、听说、语言知识4大块,并强调这4个方面内容之间是紧密联系的。该理念在课程标准的设计中得到具体体现。例如,K-5年级听说部分的第4条锚定标准“提供相应的信息和支持证据,以使听众能跟上推理和发展的脉络,并且能针对不同的任务、目的和听众采用适当的风格”[5]22,即要求学生能分享他们在研究活动中取得的成果。它把阅读、研究性学习与听说训练等多项内容联系在一起。同样,6-12年级写作部分的第8条锚定标准“从多种印刷或者数字媒体来源中收集有关信息,并评估每个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在整合信息的过程中避免抄袭”[5]41,即要求学生能从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报刊或者数字媒体中找出自己需要的内容,作为写作的论据。它把阅读和写作联系起来。我国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语文课程的内容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5部分,强调各部分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通过综合性学习来连接各个部分,加强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与美国语文课程标准不同,我国语文课程标准有写字和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另外,我国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淡化对语法、修辞等语文知识的掌握,不要求教师对这些内容进行系统讲授和操练,也不进行考核。美国语文课程标准则从学前班一直到第12年级都要求掌握相应的语言语法知识,每个年级应掌握的语文知识罗列得非常细致。鉴于此,我国刻意淡化语文知识学习的做法值得反思。例如,有的学者指出:“希望将来能摸准语文学科的‘机理’,通过艰苦的努力,重修语文知识的‘谱系’,抓住语文教育的核心要素,探索本学科的‘支柱’,建设‘语文’学科体系。”[6]“在课程内容上,规范母语学习的范畴,大体包括语言知识、文化知识和思维能力,具体指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与语言综合素养的整体提升。”[7]

课程标准实施建议的比较

首先,在教学建议上,美国语文课程标准比我国语文课程标准更为简约。美国语文课程标准没有给教师提出明确的教学建议。它认为,课程标准是用来界定学生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够做什么的,是一套“共享的目标和期待”;应“聚焦于结果而不关注怎么达到”,它告诉教师、学生、家长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以及哪些目标,但并不规定教师应该如何教学。这为教师和学校灵活实施课程标准留下了空间。教师、校长、教育管理人员和其他人将自己决定怎么达到课程目标。正如美国国际阅读协会州与联邦部主任理查德•龙(R.Long)指出的:“美国语文课程标准对美国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将产生重大影响,然而,教师怎么实施这些标准才是问题的关键。”[8]我国语文课程标准则提出了非常具体的教学建议,包括4个总体建议以及针对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语法修辞知识等提出的许多细致的教学建议。“这次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部分也作了进一步的调整和充实。经过修订之后,‘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部分的文字量几乎增加了一倍。”[9]其次,在教学评价上,美国语文课程标准仅作原则性的规定,我国语文课程标准则提出了详细的建议。美国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各州有权基于课程标准,自愿选择或编制普遍的评估系统,以进行学生、学校、学区、州乃至全国性的比较。它没有专门提出教学评价方面的具体要求,只是个别地提到教学评价中应注意的原则。#p#分页标题#e#

例如,它建议各州的评价方案应与语文课程标准保持一致。又如,虽然该标准是按照阅读、写作、听说、语言知识等部分来编制的,但在评价中不要把它们当作单一的部分来对待,而应把它们看成是一个整体。而我国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学评价不仅提出总体建议,如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等,而且还对课程各部分内容即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提出了详细的建议。最后,在教材编写上,我国语文课程标准提出10条原则性的建议,美国语文课程标准则配备了相应的语文教材出版标准。中美语文课程标准均要求教材选文应注意趣味性、典范性、流畅性,以让学生反复阅读和理解。二者的差异在于,我国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教材编写的建议是原则性的,一共为10条。这些建议包括:教材编写应体现基础性、阶段性和时代性,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应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等等。美国语文教材出版标准则相对详细得多,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从学前班至2年级的语文教材出版标准;二是3-12年级的语文教材出版标准以及6-12年级历史/社会、自然、技术学科教材出版标准。前者要求把学会阅读与词汇积累作为教材编写的主要任务,把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放在第一位。后者提出应为每个年级的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课文,让学生仔细阅读和反复阅读;逐渐加大非文学类课文的比例;选文应具有高超的写作技巧以及独特的思想;等等。

启示